CN102632946B - 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2946B
CN102632946B CN201210026252.2A CN201210026252A CN102632946B CN 102632946 B CN102632946 B CN 102632946B CN 201210026252 A CN201210026252 A CN 201210026252A CN 102632946 B CN102632946 B CN 102632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ipe arrangement
fuel tank
saddle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62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2946A (zh
Inventor
林敬济
厚地道雄
川又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2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2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2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保护过滤罐,且不使车辆大型化也能够使燃料箱具有足够的容量。在本发明中,两轮机动车(10)具备有: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被安装在该车座横杆(23L、23R)的燃料箱(44)、配置在该燃料箱(44)下方的后挡泥板、配置在该挡泥板(48)上方而吸附在燃料箱(44)蒸发的燃料气体的过滤罐(45)。过滤罐(45)配置在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在俯视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与燃料箱重叠,且配置在连结左右一对车座横杆后部的车架横梁(136)的车辆前方。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有吸附在燃料箱蒸发的燃料气体的过滤罐的鞍乘型车辆的改良。
背景技术
知道有:在车辆上具备过滤罐,使在燃料箱产生的燃料气体被该过滤罐吸附,防止燃料气体向大气中散发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2、图3))。
如专利文献1的图2和图3所示,在鞍乘型车辆的后部设置有覆盖后轮(3)(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符号,以下相同)的用于挡泥的挡泥板(4),在该挡泥板(4)的车宽度方向右侧设置有过滤罐(18),在该过滤罐(18)的上方配置燃料箱(1)。即过滤罐(18)在高度方向被配置在燃料箱(1)与挡泥板(4)之间,且俯视看车辆时是设置在车宽度方向右侧。
由于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把过滤罐(18)配置在挡泥板(4)的上方位置且是车宽度方向右侧,所以为了从外侧保护过滤罐(18)而需要另外在挡泥板(4)设置保护壁等以对策。
而且当在车辆后部一边配置过滤罐(18)一边使燃料箱(1)具有足够的容量,则在高度方向有车辆大型化的课题。
希望有能够保护过滤罐,且不使车辆大型化也能够使燃料箱具有足够容量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72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保护过滤罐,且不使车辆大型化也能够使燃料箱具有足够的容量。
本发明内容1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备有:车体架、被该车体架包含而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座横杆、被安装在该车座横杆的燃料箱、配置在该燃料箱上方的车座、配置在燃料箱的下方且至少把后轮的上方覆盖的挡泥板、配置在该挡泥板上方的过滤罐,其中,过滤罐配置在燃料箱的后部下方,在俯视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与燃料箱重叠,且从车辆侧面看被配置成与车座横杆重叠,而且过滤罐配置在连结左右一对车座横杆后部的车架横梁的车辆前方。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是,挡泥板的车宽度方向端部利用连结部件而与配置在过滤罐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车体罩连结,过滤罐具备有: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形成把该本体部的开口封闭的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的第一侧面部和形成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面的第二侧面部,在第一侧面部设置有使在燃料箱蒸发的燃料气体向过滤罐内流入的燃料气体流入口和把储存在过滤罐的燃料气体向外排出的燃料气体排出口,在第二侧面部设置有把过滤罐内的压力调整成大气压的大气开放口和把储存在过滤罐内的液体排出的***口,在燃料气体流入口连接有从燃料箱延伸而使在燃料箱蒸发的燃料气体流动的吸入配管,大气开放口面向车体罩开放。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是,吸入配管向车宽度方向延伸,在左右方向折回地弯曲形成。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是,在挡泥板一体形成有支撑过滤罐的前肋板和后肋板,且在后肋板还形成有支承吸入配管的配管支承部。
本发明内容5的发明是,设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而安装燃料箱的燃料箱安装部在俯视看车辆时是被配置在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本发明内容6的发明是,在燃料箱安装部的车辆后方位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设置有扶手安装部,其安装着乘员能够握住的扶手。
本发明内容7的发明是,车架横梁具备有保持车座的车座锁止机构。
本发明内容8的发明是,把储存在过滤罐的燃料气体排出的排出配管从燃料气体排出口延伸,该排出配管与发动机的吸气***连结,排出配管包括:从燃料气体流出口延伸的第一排出配管、与该第一排出配管的前端连接的接头部件、从该接头部件延伸而与发动机的吸气***连接的第二排出配管,在挡泥板一体形成有在接头部件的部位保持排出配管的配管座部。
本发明内容9的发明是,在燃料箱的车辆前方且是车座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制的行李箱,在该行李箱的前方设置吸气***,在行李箱设置有卡止排出配管的管箍圈。
本发明内容1的发明中,过滤罐配置在燃料箱的后部下方,且是配置在车架横梁的车辆前方,且是配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之间。即在过滤罐的前方和后方分别配置有燃料箱和车架横梁,在过滤罐的左右侧配置有车座横杆。
由于把过滤罐的左右和后方用车座横杆和车架横梁包围,所以不必增加零件个数就能够保护过滤罐。
由于在俯视看车辆时过滤罐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得与燃料箱重叠,所以能够容易地一边确保规定的燃料箱容量一边有效地利用燃料箱后方的空间。
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中,由于过滤罐向车宽度方向延伸,所以能够抑制车辆长度方向的大型化,容易确保燃料箱的车宽度方向长度。结果是容易确保燃料容量。
由于在过滤罐打开的大气开放口由连结部件连结车体罩和挡泥板而被车体罩和挡泥板所覆盖,所以使车体罩与挡泥板之间的间隙减少,能够提高大气开放口附近的防尘性。若大气开放口附近的防尘性被提高,则由于确保了对大气开放口的防尘性而能够省略通常连接的配管。若省略了配管,则盘绕和组装配管所需要的空间就减少,容易谋求车辆的紧凑化。
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中,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吸入配管在左右方向折回地弯曲形成。
在车辆向左或右倾斜时,有时燃料箱中的燃料向吸入配管侵入。
根据本发明,使侵入的燃料通过吸入配管中的弯曲部而被抑制侵入,在车辆从倾斜复原时则燃料向燃料箱返回。因此,不使用翻转管等就能够抑制车辆倾斜时燃料向过滤罐的流入。
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中,把肋板与挡泥板形成一体,且在肋板还形成有配管支承部。能够由配管支承部来增强肋板。
与把配管支承部和肋板分别设置在挡泥板的情况相比,只要把配管支承部与肋板形成一体,就能够相互提高刚性,谋求配管支承部和后肋板的轻量化。
本发明内容5的发明中,在俯视看车辆时把燃料箱安装部配置在过滤罐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由于燃料箱安装部富有刚性,由这样的燃料箱安装部把过滤罐的两端罩住,所以能够有效地保护过滤罐不受车辆外部的侵害。
本发明内容6的发明中,过滤罐在被安装有燃料箱安装部的左右一对车座横杆覆盖的基础上还被扶手覆盖。由于扶手富有刚性,由这样的扶手把过滤罐的两端罩住,所以能够有效地保护过滤罐不受车辆外部的侵害。
本发明内容7的发明中,车座锁止机构在车架横梁向高度方向延伸。由于能够利用向高度方向延伸的车座锁止机构而从车辆后方把过滤罐覆盖,所以能够扩大过滤罐的保护范围,且能够提高防尘性。
本发明内容8的发明中,把排出配管设定成由第一排出配管和第二排出配管构成的分割结构。若排出配管长则盘绕性差,成形等的成本上升。
这点则根据本发明,由于把排出配管分割而加工对象物变短,所以能够使成形等加工成本下降。
把第一排出配管和第二排出配管由接头部件连结。接头部件比第一排出配管和第二排出配管的一般部位径大。若把该接头部件以及第一排出配管和第二排出配管的端部安装在配管座部,则能够容易把排出配管在配管的长度轴方向定位。
本发明内容9的发明中,把从过滤罐向吸气***延伸的排出配管保持在比较大型的树脂制行李箱。由于行李箱是树脂制,所以保持部的形成容易,该保持部利用比较大型的行李箱而能够设置在任意位置。因此,能够把排出配管的配置,配置成直线,能够缩短配管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轮机动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说明从过滤罐向吸气***延伸的排出配管配置的图;
图3是去掉后罩和车座后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后挡泥板的车宽度方向端部及其附近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说明过滤罐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说明排出配管保持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图7的组装完成时形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3的10方向的向视图;
图11是说明从***口排出的液体流向的图。
符号说明
10鞍乘型车辆(两轮机动车)  14后轮  15车座
20车体架  23L、23R车座横杆  35发动机的吸气***
44燃料箱  45过滤罐  48挡泥板(后挡泥板)
51行李箱  52管箍圈  53排出配管  54配管(吸入配管)
55第一排出配管  56第二排出配管  57接头部件
90车体罩  98L、98R车体罩(后侧罩)
99L、99R车体罩(下罩)  100连结部件  121本体部
122第一侧面部  123第二侧面部  125燃料气体流入口
126燃料气体排出口  127大气开放口  128泄露口
133L、133R燃料箱安装部  136车架横梁  141车座锁止机构
142L、142R吸入配管的左右端  146配管保持部  147配管座部
151肋板(前肋板)  152肋板(后肋板)  155配管支承部
161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和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乘坐在两轮机动车的驾驶者看到的方向。附图是向符号的方向看。
〔实施例〕
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两轮机动车10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且利用车把11而能够转向地设置的前轮12、配置在该前轮12的后方而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3、配置在该发动机13的后方并被发动机13驱动的后轮14、设置在前轮12与后轮14之间的车座15,该两轮机动车10是乘员跨坐在该车座15形态的鞍乘型车辆。
接着说明成为两轮机动车10骨架的车体架。
如图2所示,车体架20的主要构件是:把支撑前轮12的前叉19能够转向地支承的头管21、从该头管21向车辆斜后的后方延伸的一个主车架22、从该主车架22的后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3L)、从主车架22的后部下垂的左右一对枢轴架24。在枢轴架24具备有主支地架(图1中的符号25)。
在发动机13的下面安装有脚踏板撑架26。该脚踏板撑架26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脚踏板撑架26的两端设置有放置驾驶者脚的左右驾驶者用脚踏板27L、27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27L)。
在车座横杆23L、23R的车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左右的车座横杆23L、23R安装有左右的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31L)。左右的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是分别支承放置同乘者脚的脚踏板32L、32R的部件。左右的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其长度方向在车辆长度方向延伸。
在主车架22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13,在该发动机13的上方设置有吸气***35。发动机13利用发动机撑架34而被悬架。
吸气***35包括:进气管36,其与在构成发动机13一部分的气缸头61上面形成的吸气口连接;化油器37,其与该进气管36的前端连结;连接管38,其与该化油器37的前端连结;吸气腔39,其与该连接管38的前端连结;空气滤清器40,其与该吸气腔39的前端连结。
化油器也可以设定成是节气门本体。
供给燃料的燃料配管43从配置在车辆后部的燃料箱44延伸并与吸气***35连接。储存在燃料箱44蒸发的燃料气体的过滤罐45被配置在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使储存在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通过的排出配管53从过滤罐45向前方延伸,该排出配管53与构成吸气***35一部分的化油器37或进气管连接。
燃料箱44被安装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
在燃料箱44的下方配置有至少把后轮14的上方覆盖的挡泥板(后挡泥板48)。在后挡泥板48的上方配置过滤罐45。
在燃料箱44的车辆前方设置有树脂制的行李箱51。在该行李箱51的前方设置吸气***35,在行李箱51设置有把从排出配管53和燃料箱44向化油器37供给燃料的燃料管进行卡止的管箍圈52。
合并参照图2,在燃料箱44和行李箱51的上方设置有车座15。即把行李箱51设置在车座15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把管箍圈52设置在行李箱51的前部和后部两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其数量。
返回到图2,在从主车架22的后部下垂的枢轴架24后部车宽度方向的外侧,经由枢轴72而自由摇动地轴支承有摆动臂73,该摆动臂73自由旋转地支承后轮14。在摆动臂73与车座横杆23L、23R之间分别夹装有后缓冲单元76L、76R。
返回到图1,发动机13从车辆前方向后方地具备有气缸头61、气缸体6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一体的曲轴箱63,在发动机后部的曲轴箱63设置有作为发动机13输出轴的驱动轴66和安装在该驱动轴66的驱动链轮67,覆盖该驱动链轮67的驱动链轮罩68被安装在发动机13上。变速踏板71安装在曲轴箱63上。
驱动链轮67安装在驱动轴66,从动链轮77安装在后轮14,在驱动链轮67与从动链轮77之间绕挂有把驱动力从驱动轴66向后轮14传递的链条78。该链条78的至少上部和上部侧面被链条盒79所覆盖。链条盒79把其前部和后部安装在摆动臂73。
在气缸头61的下面连结有排气管81。该排气管81向车辆后方延伸,后端与消音器82连结。
下面说明车体罩。
两轮机动车10被车体罩90覆盖。车体罩90具有:前罩91,其覆盖车辆的前面;侧罩92L、92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92L),其被设置成从该前罩91的后部向车辆后方连续并向车辆后方延伸而覆盖车辆的侧面;左右枢轴架罩93L、93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93L),其被配置成与这些左右侧罩92L、92R的下边缘连续而从外侧覆盖枢轴架(图2,符号24);上罩94,其被设置在侧罩92L、92R的上部而覆盖车辆上部。在前罩91安装有左右的方向指示灯95L、95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95L)。
侧罩92L、92R包括:左右主车架侧罩97L、97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97L),其覆盖主车架(图2,符号22)和发动机13的左右侧面;后侧罩98L、98R(仅表示了跟前侧的符号98L),其从这些左右主车架侧罩97L、97R的后边缘连续并向车辆后方延伸。
在前轮12的上方配置有前挡泥板47,在车把11的周围配置有把车把11包围的车把罩101,在该车把罩101的前部安装有头灯102。在后轮14的上方配置有后挡泥板48,在后挡泥板48的上方配置有尾灯103,且设置有覆盖该尾灯103的尾灯罩104,在尾灯罩104的上方配置扶手161。在车座15的下方配置中心罩106。
头管21、发动机13、吸气***35和主车架(图2,符号22)的至少左右侧面被左右分体形成的左右主车架侧罩97L、97R覆盖,在这些左右的主车架侧罩97L、97R之间配置有覆盖主车架22上方的上罩94。
且在主车架22的前部配置有作为风挡的左右护腿板111L、111R(仅表示了左侧的符号111L)。这些左右护腿板111L、111R向高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左右护腿板111L、111R分别被左右的主车架侧罩97L、97R所包含,且与左右主车架侧罩97L、97R形成为一体。
在左右车座横杆23L、23R的车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左右的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其支承放置同乘者脚的脚踏板32L、32R。在附设于这些左右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边缘的嵌合部(图2中符号115a、115a(仅表示了图跟前侧的符号115a)),安装有左右枢轴架罩93L、93R。
具体说就是,在设置于左右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下部的嵌合部(图2,符号115a、115a)分别安装有左右的枢轴架罩93L、93R,在设置于左右后座脚踏板托架31L、31R上部的嵌合部(图2,符号115b、115b(仅表示了图跟前侧的符号115b))安装有左右的后侧罩98L、98R。
左右枢轴架罩93L、93R从车辆侧面看被配置成与驱动链轮罩68和链条盒79这两者重叠。
过滤罐(图2,符号45)从车宽度方向外侧被车体罩(后侧罩98L、98R)所覆盖。即在过滤罐45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车体罩(后侧罩98L、98R和下罩99L、99R)。
下面说明过滤罐的配置等。
如图3所示,过滤罐45被配置在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且被配置在车座横杆23L、23R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而从车辆侧面看与车座横杆23L、23R重叠。
如图4所示,过滤罐45具备有: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121、把该本体部121的开口封闭而形成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的第一侧面部122和形成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面的第二侧面部123,在第一侧面部122设置有使在燃料箱(图3,符号44)蒸发的燃料气体向过滤罐45内流入的燃料气体流入口125和把储存在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向外排出的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在第二侧面部123设置有把过滤罐45内过剩的燃料气体向大气释放的大气开放口127和把储存在过滤罐45内的液体排出的***口128,在燃料气体流入口125连接有从燃料箱44延伸而使在燃料箱44蒸发的燃料气体流动的吸入配管54,大气开放口127被车体罩90和挡泥板48覆盖。
下面说明挡泥板的支承结构。
如图5所示,后挡泥板48的车宽度方向端部,由连结部件100分别与配置在所述过滤罐(45)车宽度方向外侧的构成车体罩90一部分的下罩99L、99R连结。
合并参照图5,在后挡泥板48与下罩99L、99R和后侧罩98L、98R之间,以使间隙成为最小限度地连结,在下罩99L的附近朝向下罩99L的车宽度方向内侧地配置有大气开放口127。即大气开放口127被下罩99L、后侧罩98L和后挡泥板48覆盖。
如图6所示,被设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来安装燃料箱44的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在俯视看车辆时被配置在第一侧面部122和第二侧面部123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由于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在俯视看车辆时被配置在第一侧面部122和第二侧面部123的车宽度方向外侧,所以能够更加提高过滤罐45的保护效果。
合并参照图6,把过滤罐45配置在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在俯视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与燃料箱44重叠,且是配置在连结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后部的车架横梁136的车辆前方。
在车架横梁136具备有保持车座15的车座锁止机构141。车座锁止机构141在车架横梁136向高度方向延伸。由于能够利用向高度方向延伸的车座锁止机构141而从车辆后方把过滤罐45覆盖,所以能够扩大过滤罐45的保护范围,且能够提高防尘性。
0059吸入配管54向车宽度方向延伸,该吸入配管54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端142L、142R被弯曲形成。
在车辆向左或右倾斜时,进入到吸入配管54的流体被储存在左端部142L或右端部142R。由此,能够抑制流体在吸入配管54内移动到过滤罐45。
在***口128的出口附近设置有把从***口128向左下罩99L的内壁排出的流体向后挡泥板的上面48a引导的引导片129。
在过滤罐45的车辆前方与燃料箱44之间设置有配管保持部146,使排出配管53通过过滤罐45与燃料箱44之间。
由于在过滤罐45的车辆前方分离地配置燃料箱44,所以能够避免在过滤罐45与燃料箱44之间产生干涉,而且使排出配管53通过,所以能够减少空闲空间而使车辆紧凑化。
如图7所示,在后挡泥板48一体形成有支撑过滤罐45的前肋板151和后肋板152。由于在后挡泥板48一体形成有支撑过滤罐45的前肋板151和后肋板152,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把储存在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从燃料气体排出口126排出的排出配管53延伸,该排出配管53与发动机的吸气***(图2,符号35)连结。
排出配管53包括:从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延伸的第一排出配管55、与该第一排出配管55的前端55a连接的接头部件57、从该接头部件57延伸而与发动机的吸气***35连接的第二排出配管56。59是管夹。由于把排出配管53设定成是由第一排出配管55和第二排出配管56构成的分割结构,所以与一根配管相比,排出配管53的成形容易进行。
在后挡泥板48的前肋板151一体形成有保持第二排出配管56的配管保持部146,且在后挡泥板48一体形成有在接头部件57的部位来保持排出配管53的配管座部147。通过由配管座部147支撑排出配管53而来保持排出配管53。
利用下图来说明保持排出配管53的结构。
如图8所示,把排出配管53(第一排出配管55和第二排出配管56)与接头部件57的两端外周嵌合,利用管夹59、59夹住。在嵌合的嵌合部附近149、149的配管外径比其他配管的外径向外侧鼓出而变大,所以把该嵌合部附近149、149由配管座部147来保持并定位。
即在配管座部147的位置把排出配管53保持在配管座部147时,通过接头部件57,在连结部的第一排出配管55和第二排出配管56的外径变大,通过把具有大外径的连结部158保持在配管座部147,则能够容易地把排出配管53在配管的长度轴方向定位。
合并参照图8,把储存在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排出的排出配管53从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延伸,该排出配管53与发动机的吸气***35连结。
进而,在后肋板152还形成有把吸入配管(图6,符号54)在上下方向支承的配管支承部155。具体说就是,把吸入配管54配置成位于后肋板152上端的上方。由于在后肋板152设置有配管支承部155,所以与设置是与后挡泥板48另设的其他保持配管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重量轻,且能够保持吸入配管54。
如图9所示,在把由橡胶等构成的圆环状的按压部件156向过滤罐45上嵌合后,使肋板151、152与设置在按压部件156的窄缝孔150卡合,把过滤罐45安装在后挡泥板48。
接着说明后侧罩98L、98R的上部安装结构。
返回到图6,在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的车辆后方位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设置有扶手安装部162L、162R,其安装着能够被乘员握住的扶手161。
如图10所示,把扶手161安装在扶手安装部(图6,符号162L、162R)。
扶手161具有:握住部163,其在俯视看车辆时呈现大致U字状而能够被乘员握住;左右座部164L、164R,其被设置成向该握住部163的车宽度内侧延伸而能够与扶手安装部162L、162R抵接;车架横梁136,其跨越左右座部164L、164R的后部;上固定部166L、166R,其从左右座部164L、164R向车辆前方延伸,并经由紧固部件167、167而安装有左右后侧罩98L、98R的上部。
下面叙述以上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作用。
返回到图6,把过滤罐45配置在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且是配置在车架横梁136的车辆前方,且配置在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之间。即在过滤罐45的前方和后方分别配置有燃料箱44和车架横梁136,在过滤罐45的左右侧配置有车座横杆23L、23R。
由于把过滤罐45的左右和后方用车座横杆23L、23R和车架横梁136包围,所以不必增加零件个数就能够保护过滤罐45。
由于在俯视看车辆时过滤罐45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得与燃料箱44重叠,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规定的燃料箱容量,且有效地利用燃料箱后方的空间。
合并参照图6,由于过滤罐45向车宽度方向延伸,所以能够抑制车辆长度方向的大型化,容易确保燃料箱44的车宽度方向长度,容易确保燃料容量。
由于在过滤罐45开设的大气开放口127被作为连结部件的下罩99L、99R所覆盖,所以能够提高大气开放口127附近的防尘性。若大气开放口127附近的防尘性被提高,则能够省略与该大气开放口127进行常时连接的配管。省略了配管,则车辆所需要的空间就减少,能够谋求车辆的紧凑化。
返回到图2,把排出配管53保持在比较大型的树脂制行李箱51。只要是树脂制的行李箱51,则排出配管的保持部(管箍圈52)的形成就容易,该管箍圈52在比较大型的行李箱51的侧部能够比较自由地设置。因此,能够把排出配管53的配置,配置成直线,能够缩短配管长度。
如图11所示,从***口128排出的流体在***口128的出口附近被设置在左下罩99L内壁的引导片(图5,符号129)所引导,到达后挡泥板的上面48a,并如图中箭头a那样被向车辆前方引导,向车辆之外排出。通过设置引导片129,即使车辆姿势有变化,也能够把流体向希望的方向引导。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适用在两轮机动车,但也能够适用在鞍乘型三轮车,也可以适用在一般的鞍乘型车辆。
本发明对于两轮机动车是合适的。

Claims (13)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有:车体架(20)、被该车体架(20)包含而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被安装在该车座横杆(23L、23R)的燃料箱(44)、配置在该燃料箱(44)上方的车座(15)、配置在所述燃料箱(44)的下方且至少把后轮(14)的上方覆盖的挡泥板(48)、配置在该挡泥板(48)上方的过滤罐(45),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罐(45)配置在所述燃料箱(44)的后部下方,在俯视看车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燃料箱(44)重叠,且从车辆侧面看被配置成与所述车座横杆(23L、23R)重叠,而且所述过滤罐(45)配置在连结所述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后部的车架横梁(136)的车辆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48)的车宽度方向端部利用连结部件(100)而与配置在所述过滤罐(45)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车体罩(90)连结,
所述过滤罐(45)具备有: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本体部(121)、把该本体部(121)的开口封闭的形成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的第一侧面部(122)和形成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面的第二侧面部(123),在所述第一侧面部(122)设置有使在所述燃料箱(44)蒸发的燃料气体向所述过滤罐(45)内流入的燃料气体流入口(125)和把储存在所述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向外排出的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在所述第二侧面部(123)设置有把所述过滤罐(45)内的压力调整成大气压的大气开放口(127)和把储存在所述过滤罐(45)内的液体排出的***口(128),
在所述燃料气体流入口(125)连接有从所述燃料箱(44)延伸而使在所述燃料箱(44)蒸发的燃料气体流动的吸入配管(54),
所述大气开放口(127)面向所述车体罩(90)开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配管(54)向车宽度方向延伸,在左右方向折回地弯曲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泥板(48)一体形成有支撑所述过滤罐(45)的肋板(151),且在该肋板(151)还形成有支承配管(54)的配管保持部(146)。
5.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而安装所述燃料箱(44)的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在俯视看车辆时是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部(122)和所述第二侧面部(123)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而安装所述燃料箱(44)的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在俯视看车辆时是被配置在所述第一侧面部(122)和所述第二侧面部(123)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的车辆后方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设置有扶手安装部(162L、162R),其安装着乘员能够握住的扶手(16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安装部(133L、133R)的车辆后方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车座横杆(23L、23R)设置有扶手安装部(162L、162R),其安装着乘员能够握住的扶手(161)。
9.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136)具备有保持所述车座(15)的车座锁止机构(141)。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136)具备有保持所述车座(15)的车座锁止机构(141)。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136)具备有保持所述车座(15)的车座锁止机构(141)。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把储存在所述过滤罐(45)的燃料气体排出的排出配管(53)从所述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延伸,该排出配管(53)与发动机的吸气***(35)连结,
所述排出配管(53)包括:从所述燃料气体排出口(126)延伸的第一排出配管(55)、与该第一排出配管(55)的前端连接的接头部件(57)、从该接头部件(57)延伸而与所述发动机的吸气***(35)连接的第二排出配管(56),
在所述挡泥板(48)一体形成有在所述接头部件(57)的部位来保持所述排出配管(53)的配管座部(147)。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44)的车辆前方且是车座(15)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制的行李箱(51),在该行李箱(51)的前方设置所述吸气***(35),
在所述行李箱(51)设置有卡止所述排出配管(53)的管箍圈(52)。
CN201210026252.2A 2011-02-09 2012-02-07 鞍乘型车辆 Active CN102632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6306 2011-02-09
JP2011026306A JP5634290B2 (ja) 2011-02-09 2011-02-09 鞍乗り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2946A CN102632946A (zh) 2012-08-15
CN102632946B true CN102632946B (zh) 2014-10-22

Family

ID=4659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6252.2A Active CN102632946B (zh) 2011-02-09 2012-02-07 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99367B2 (zh)
JP (1) JP5634290B2 (zh)
CN (1) CN1026329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0017B2 (ja) * 2012-03-22 2015-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構造
JP5782403B2 (ja) * 2012-03-30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ブレールの配置構造
JP6098355B2 (ja) * 2013-05-20 2017-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BR112016006213B1 (pt) * 2013-09-30 2021-07-13 Honda Motor Co., Ltd. Veículo para montar
WO2015083193A1 (ja) * 2013-12-02 2015-06-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775560B2 (ja) * 2013-12-06 2015-09-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6013818A (ja) * 2014-07-03 2016-01-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7105286A (ja) * 2015-12-08 2017-06-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206679157U (zh) * 2016-12-15 2017-11-28 宁波超锐特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摩托车无极变速发动机的安装支架
US10767600B2 (en) 2016-12-22 2020-09-0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MY194710A (en) * 2016-12-28 2022-12-15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Catch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US10486762B2 (en) * 2017-04-26 2019-11-26 Ktm Ag Motorcycle hav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fuel vapor from the fuel tank
CN111448128B (zh) * 2017-12-14 2021-10-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2019178643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250478B2 (ja) * 2018-11-02 2023-04-03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11512670B2 (en) 2019-07-03 2022-11-2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7789Y (zh) * 2005-07-12 2007-05-09 雷敬初 自发电充电电动自行车
CN101797944A (zh) * 2009-02-09 2010-08-11 田华 液化石油气助力车用供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972A (en) * 1979-10-09 1981-05-13 Yamaha Motor Co Ltd Preventive device for discharge of evaporated fuel of autobicycle
JP2998307B2 (ja) 1991-06-19 2000-01-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の蒸発ガス回収装置
JP4160342B2 (ja) * 2002-09-10 2008-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2007055564A (ja) * 2005-08-26 2007-03-08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配管の配置構造
JP5150415B2 (ja) * 2008-08-29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268514B2 (ja) * 2008-09-16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保持構造
JP5030914B2 (ja) * 2008-09-29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取付け構造
JP4890532B2 (ja) * 2008-12-26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0188758A (ja) * 2009-02-16 2010-09-0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312134B2 (ja) * 2009-03-26 2013-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0229840A (ja) * 2009-03-26 2010-10-1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312140B2 (ja) * 2009-03-27 2013-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315109B2 (ja) * 2009-03-30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の大気開放構造
JP5261827B2 (ja) * 2009-03-31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EP2353981B1 (en) * 2010-02-09 2016-06-29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Motorcycle
JP5578002B2 (ja) * 2010-09-30 2014-08-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の配置構造
JP2012158241A (ja) * 2011-01-31 2012-08-23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5837314B2 (ja) * 2011-03-22 2015-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7789Y (zh) * 2005-07-12 2007-05-09 雷敬初 自发电充电电动自行车
CN101797944A (zh) * 2009-02-09 2010-08-11 田华 液化石油气助力车用供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7-55564A 2007.03.08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525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8263525B (zh) * 2016-12-30 2020-04-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99408A1 (en) 2012-08-09
JP2012162243A (ja) 2012-08-30
JP5634290B2 (ja) 2014-12-03
CN102632946A (zh) 2012-08-15
US8899367B2 (en) 201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2946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1791997B (zh) 摩托车
JP577556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3205565B1 (en) Electric component layout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TWI429822B (zh)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s
JP633387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753046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EP2532574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1319362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2009196553A (ja) 車両の燃料ポンプカバー構造
CN105517884A (zh) 摩托车的燃料蒸发气体回收装置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010354B (zh) 骑乘型车辆的碳罐配置构造
CN11077518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4925189B (zh) 摩托车
CN107709146B (zh)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CN103661706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2785729A (zh) 鞍乘型车辆
JP5759847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11148685A (zh)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WO2021065733A1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0917321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6309406B2 (ja) 鞍乗型車両
JPWO2017134834A1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EP3144208B1 (en) Lower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