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566A -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566A
CN101141566A CNA2007101497825A CN200710149782A CN101141566A CN 101141566 A CN101141566 A CN 101141566A CN A2007101497825 A CNA2007101497825 A CN A2007101497825A CN 200710149782 A CN200710149782 A CN 200710149782A CN 101141566 A CN101141566 A CN 101141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vice
heat
shake correction
correction mechanism
camera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97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折桥正树
铃木和彦
安原龙一
釜谷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1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利用该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通过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的抖动。该机构包括从成像器件的背面把该来自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的散热机构。

Description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抖动校正功能等用于数字静物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及其类似物且校正照相机抖动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以及一种设有此机构的图像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三种用于校正或者吸收光轴偏移的机构,例如,用于图像捕获装置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抗振机构及其类似机构。
首先,存在“电子照相机抖动校正方法”,其中,通过利用某程序电子校正成像器件所接收的模糊图像的位置和颜色来将该模糊图像校正为更清楚的图像。
第二,存在“光学照相机抖动校正方法”,其中,结合有其照相镜头设有振动陀螺机构的校正透镜,且通过朝向消除抖动的方向移动该校正透镜以校正光轴来抑制到达受光面(图像传感器)的光线移位,从而减小抖动。
第三,存在“传感器移动式照相机抖动校正方法”(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3-110929(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6-78891(专利文献2)),其中,通过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垂直方向前后移动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的抖动。
特别的,“传感器移动式照相机抖动校正方法”由于成像器件自身移动而不需要用于校正振动的透镜,且其优点是能够实现一种小型且具有高像质抖动校正功能的图像捕获装置。
发明内容
具有照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图像捕获装置可能产生热噪音,因为其内的成像器件易于产生热量。用于冷却成像器件的措施的一例可在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像捕获装置内看到,在该专利文献1内,冷却板设在该成像器件与基板之间。
第三种校正方法的优点是其不需要校正用透镜且可实现紧凑的高像质抖动校正,但是由于其是一种其中成像器件移动的校正方法,所以其难以高效地散逸来自成像器件的热量并冷却该成像器件。专利文献1的散热方法需要位于成像器件与基板之间的冷却板,因此不能高效地散逸来自该成像器件的热量。
因此,希望提供这样一种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以及设有该校正机构的图像捕获装置,其即便在传感器移位式照相机抖动校正方法中也可通过增强对成像器件的散热来减小热噪音。本发明是考虑到此情况做出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通过沿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抖动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从成像器件的背面把该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的散热机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图像捕获装置包括通过沿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抖动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且此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从成像器件的背面把该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的散热机构。
利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成像器件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易于被扩散到大气中。
作为散热机构,当散热部设在成像器件的背面上且多个用于把该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的散热片设在此散热部的主表面上时,该散热部获得较大的与周围大气接触的面积。由于当成像器件在校正照相机抖动的过程中工作时散热片在与周围大气接触的同时工作,所以该成像器件的散热效果提高。另外,若用于接收从散热部扩散的热量并将该热量散逸到大气中的导热部设在图像捕获装置的本体内,则该散热部的热量经由导热部排出图像捕获装置,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作为散热机构,若散热部设在成像器件的背面上、由把来自该成像器件的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的第一热量转换件设在该散热部的主表面上、以及由用于吸收从该第一热量转换件辐射的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的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面向该第一热量转换件的位置,则该成像器件的热量被第一热量转换件吸收且转换为远红外线,然后这些远红外线被第二热量转换件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从该成像器件的散热。另外,若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图像捕获装置本体的内表面上或者位于该图像捕获装置本体内的导热部上,从第一热量转换件辐射的远红外线被该第二热量转换件吸收并排出图像捕获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从成像器件的散热。陶瓷材料可用于第一和第二热量转换件。作为第一和第二热量转换件的模式的示例,可采用陶瓷片和陶瓷涂料。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成像器件支架,保持捕获对象图像的成像器件;以及滑动件,设在该成像器件的背侧上且在保持该成像器件支架的同时移动。散热机构按照使成像器件支架和/或滑动件之一或两者包括导热系数为1W/mK或更大的树脂材料模制件的方式构成。由于树脂材料可经由注塑模制成复杂形状,且由于树脂材料的导热性高,所以成像器件的热量更易于逸入成像器件支架,并进一步选出滑动件。另外,由于用具有高导热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像器件支架和滑动件具有高散热率,所以与采用ABS、PC和PPS材料(导热系数为0.2至0.5W/mK)的情况相比,减缓了成像器件的温度上升,且不太可能出现热噪音。
另外,当用于把热量从成像器件扩散到大气中的多个散热片设在滑动件上时,该滑动件利用散热片获得更大的与大气接触的面积,且由于当成像器件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移动时,滑动件的散热片在与周围大气接触的同时工作,所以成像器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若散热部设在成像器件的背面上且由吸收该成像器件热量的材料制成的储热件位于该散热部与成像器件之间时,该成像器件产生的热量被吸收,从而可以减缓在照相机抖动校正操作过程中成像器件的温度上升率。
另外,若散热部经由导热件设在与成像器件电连接的基板上,该导热件穿过形成在基板中的开口部,则可以以紧凑的方式从成像器件散热。另外,若由吸收成像器件热量的材料制成的储热件设在基板背面上,则成像器件生成的热量被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吸热材料在室温下为固态,但随着温度上升,其液化或软化。通过利用热量在相变过程中被吸收的现象,使温度随时间的上升更是渐进的。此材料可以包括含有诸如镓、锡等一类的低熔点金属的合金、诸如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水合醋酸钠(CH3COOH·3H2O)等一类的无机盐的水合物、诸如烷烃(C18H38、C20H42、C22H46)等一类的有机化合物等。
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配备该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图像捕获装置,由于成像器件的散热提高,可以减小热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侧看的与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有关的数字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2是从背面看的数字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从数字照相机的背侧看的照相机本体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4是说明从滑动件一侧看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说明从其基座一侧看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说明基板、成像器件和散热部如何附连到成像器件支架上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背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正面上的情况下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组件的成像器件支架的透视图;
图9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正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背面上的情况下基板、成像器件和陶瓷片如何附连到成像器件支架上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背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正面上的情况下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组件的成像器件支架的透视图;
图13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正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在储热件被附连到设于成像器件背侧上的基板上的情况下(实施例)、在铝板被附连到该基板上的情况下(比较例2)、以及在储热件和铝板中的任一者都没有附连到该基板上的情况下(比较例1)成像器件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图;
图15是说明当基板设在成像器件的背面上时设于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内的散热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6是说明当基板设在成像器件的背面上时设于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内的散热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从前侧看的作为与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有关的图像捕获装置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透视图。图2是从背面看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从背面看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1所示的数字静物照相机1是单镜头反光数字静物照相机的一种实施例。镜头筒3可拆卸地设在照相机本体2前侧的近似中央部分内。将要被用户的手握持的握持部形成在照相机本体2的前侧左端部上。快门按钮4设在此握持部的上端部上。功能拨盘5a和功能按钮5b设在照相机本体2的前侧右上端部上,以及模式拨盘5c设在该照相机本体2的近似前侧左上端部上。附件靴6设在照相机本体2上面的中央部分附近。
另外,取景器7如图2所示设在照相机本体2背侧的近似中央上部内。电源开关8设在取景器7的左边。显示部9近似设在照相机本体2的背侧中央。控制按钮10例如执行按钮、拍摄AF按钮等以及照相机抖动校正开关11设在显示部9的右边。控制按钮12例如菜单按钮、显示开关按钮、删除按钮、播放按钮等设在显示部9的左边。
在图3所示的照相机本体2内收容有主基板13和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图像处理用LSI等安装在主基板13上。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配置有可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振动的基板15。图中未表示的成像器件设在基板15上。驱动IC等安装在基板15上,且连接器16也设在该基板15上。电连接主基板13和基板15的柔性印刷配线板17安装在连接器16上。散热部18设在基板15的背面上。基板15固定在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的组件之一的成像器件支架20上。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的组件之一的滑动件21附连在成像器件支架20上。
图4是从滑动件一侧看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从其基座一侧看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可采用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6-78891中公开的抖动校正机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可包括基座19、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且采用按照基座19、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的顺序堆置这些组件的形式。散热部18设在利用成像器件支架20保持的成像器件22的背面上。
基座19是一种固定在照相机本体2内以把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附连在该照相机本体2内的基座。四边形窗部190形成在基座19内以确保成像器件22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的运动范围。滑动件21是一种四边形框状移动件,窗部210形成在该滑动件21内以确保成像器件22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的运动范围(利用图4中箭头p所示的运动范围)。
成像器件支架20是一种在保持基板15的同时于基座19上移动的移动件。在成像器件22和散热部18如图4所示按照这一顺序设在基板15背面上的同时,滤光器23如图5所示经由加压件24附连在该基板15的前面上。如图4所示,成像器件支架20设置有作为第一驱动部的第一压电致动器25,且该第一压电致动器25沿着成像器件22的一侧提供。第一压电致动器25包括压电器件26、驱动轴27和配重部件28。压电器件26依据基于预定占空率的矩形驱动脉冲电压的驱动电压而伸展和收缩,且由此执行锯齿状轴位移操作。驱动轴27在压电器件26伸展的那侧上固定于该压电器件26的端部上。配重(spindle)部件28固定在压电器件26的另一端上。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与第一压电致动器25的驱动轴27形成摩擦结合的轴承29设在滑动件21的相应侧上。按照使成像器件支架20相对于滑动件21沿图中箭头p所示的方向(上下方向)振动的方式,利用压电器件26驱动驱动轴27。换句话说,沿着与数字照相机1的光轴L垂直的第一方向(上下方向)振动成像器件22的振动力被提供给该成像器件22的各侧部之一。
另外,如图4所示,基座19类似地配置有作为第二驱动部的第二压电致动器30。第二压电致动器30包括压电器件31、驱动轴32和配重部件33。压电器件31依据基于预定占空率的矩形驱动脉冲电压的驱动电压而伸展和收缩,且由此执行锯齿状轴位移操作。驱动轴32在压电器件31伸展的那侧上固定于该压电器件31的端部上。配重部件33固定在压电器件31的另一端上。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与驱动轴32形成摩擦结合的轴承34设在滑动件21的相应侧上。按照使滑动件21相对于基座19沿图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振动的方式,利用压电器件31驱动驱动轴32。换句话说,沿着既与数字照相机1的光轴L垂直、又与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左右方向)振动成像器件22的振动力被提供给该成像器件22的各侧部之一。
因为提供了包括第一和第二压电致动器25和30的振动机构,所以成像器件22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自由移动。因此,能够依据照相机本体2受到的抖动来振动成像器件22。另外,通过基于图中未表示的振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振动量适当地驱动第一和第二压电致动器25和30,可以执行抖动校正。
图6是说明基板、成像器件和散热部如何附连到成像器件支架上的透视图。图7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背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基板15和成像器件22基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5-184468中公开的图像捕获装置的基板和成像器件的实施例。如自图6和图7可见,具有光学低通过滤器、红外线切割过滤器等功能的滤光器23设在基板15的前侧上,同时成像器件22设在背面上。如图7所示,成像器件22和滤光器23按照使他们的主表面垂直于光轴L的方式提供。滤光器23利用加压件24安装在基板15上。与成像器件22的图像传感器部221进行信号通讯的成像器件侧端子222设在该成像器件22的外壳220上。
如图6所示,用于供给对象图像的光路用开口部150形成在基板15上,该对象图像经由滤光器23引导至成像器件22的图像传感器部221。另外,如图7所示,用于给滤光器23的输入端子231供应驱动电压的输出端子151设在基板15的前面上,同时图中未表示的多个连接端子设在该基板15的背面上,该多个连接端子与成像器件22的成像器件侧端子222电连接以在其与该成像器件侧端子222之间进行图像传感器部221的信号通讯。另外,可与柔性印刷配线板17连接的连接器16、驱动器IC152等设在背面上。注意,基板15用螺钉拧紧且由此固定到该成像器件支架20上。
散热部18被提供为与成像器件22的外壳220的背面接触。散热部18可以由已知的散热器用材料形成。通过在与外壳220的背面附连的板形基部181的主表面上一体模制多个散热片182来获得散热部18。基部181的主表面的形状与成像器件22的主表面的形状吻合。散热片182被形成为板状或棒状以确保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当散热片182为板状时,按照使该散热片182的主表面相对于成像器件支架20的移动方向倾斜适当角度的方式提供该散热片182。例如如图3所示,多个板状散热片182在基部181上设置成X状构造。
依据上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散热部18与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得更大,且当成像器件22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工作时,散热片182在与周围大气接触的同时工作。结果,提高成像器件22的散热效果。由此,改善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且可以减小热噪音。
另外,作为成像器件设在基板前侧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例,存在如图8和图9所示的一种实施例。图8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前侧的情况下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组件的成像器件支架的透视图。图9是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40具有设在基板42的前侧的成像器件41,同时散热部43设在该基板42的背侧上且保持该散热部43与基板4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成像器件41按照使其主表面垂直于光轴L的方式提供。成像器件41经由引线411与基板42电连接。在成像器件41收容于收容部201内的状态下,基板42被螺钉拧紧且固定到成像器件支架20上,该收容部201设在成像器件支架20的开口部200内。
通过在形成为板状的基部431的主表面上一体模制多个散热片432来获得散热部43。如同散热部23,散热部43可由已知的散热用材料形成。对于散热片432,它们也形成为板状或棒状以确保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如图8所示,当散热片432为板状时,按照使该散热片432的主表面相对于成像器件支架20的移动方向倾斜适当角度的方式提供该散热片432。如同图3所示的散热片,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板状散热片432也在基部431上设置成X状构造。
如图9所示,散热部43经由导热部44与成像器件41连接,该导热部44穿过形成于基板42内的开口部420。与成像器件41接触的导热部44的主表面被形成为具有几乎与该成像器件41的背面相同的形状。另外,通过适当地使导热片45位于成像器件41与导热部44之间,提高该成像器件41的散热特性。另外,在照相机本体2(机壳)内与散热部43相对的位置提供用于接收从该散热部43散发的热量并将该热量散逸到该照相机本体2外部的大气中的导热部46。导热部46可利用与散热部43相同的材料形成。
对于上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40,通过使配置有散热片432的散热部43经由导热部44设在基板42的背侧上,该导热部44穿过形成在与成像器件41电连接的基板42内的开口部420,可用紧凑的方式从该成像器件41散热且散热效果提高,因为来自散热部43的热量经由导热部46排出照相机本体2。由此,提高对成像器件41的散热,且减小热噪音。
另外,可采用像图10至13中所示的散热机构的实施例那样的热量转换件代替散热片式散热部43,该热量转换件由把来自成像器件的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
图10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背面上的情况下基板、成像器件和陶瓷片如何附连到成像器件支架上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说明配有成像器件支架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作为由把成像器件的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的热量转换件,在利用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50的一组件的成像器件支架20保持的成像器件22的背面上提供陶瓷片51,代替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的散热片式散热部23。另外,如图11所示,在照相机本体2的面向陶瓷片51的内表面上粘附用于接收从该陶瓷片51辐射的热量的陶瓷片52。考虑到陶瓷片51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的运动范围,陶瓷片52的设置面积至少要大于该陶瓷片51。陶瓷片52的材料可以与陶瓷片51相同。陶瓷片51和52基于辐射或吸收远红外线的远红外线传递件,并且该远红外线传递件由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5-222585中公开的陶瓷材料制成。此远红外线传递件是通过在铝基部及其类似物上涂覆陶瓷材料获得的硬质传递件,或者其可以是采用柔性薄膜基部的传递件。
另外,作为热量转换件的另一实施例,可把包括陶瓷材料的陶瓷涂料涂覆到成像器件支架20、成像器件22上、基板15的背面和面向该基板15背面的照相机本体2的内表面上。
依据上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50,进一步提高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特别的,通过在照相机本体2的内表面上提供陶瓷片52,从陶瓷片51辐射的远红外线被该陶瓷片52吸收且排出该照相机本体2,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由此,提高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且减小热噪音。
图12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前面上的情况下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组件的成像器件支架的透视图。图13是说明在成像器件设于基板的前面上的情况下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图12和13所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60被设置成使陶瓷片611作为由把成像器件41的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制成的热量转换件设在散热部43的基部431的背面(主表面)上,以代替图8所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40的散热部43的散热片432。另外,如图13所示,用于接收从陶瓷片611辐射的热量的陶瓷片62粘附在设于照相机本体2内以面向该陶瓷片611的导热部46的表面上。考虑到陶瓷片611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的运动范围,陶瓷片62的设置面积至少大于该陶瓷片611。陶瓷片62和611利用与陶瓷片51和52相同的材料形成。另外,作为热量转换件的另一实施例,可把包括用于陶瓷片62和611的陶瓷材料的陶瓷涂料涂覆到散热部43的背面(主表面)上以及面向照相机本体2内的散热部43的背面的导热部46的表面上。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热量转换件设在成像器件41上且导热部44位于两者之间,但也可通过直接把该热量转换件粘附或者施加到成像器件支架20、成像器件41上和基部42的背面上来进一步减轻数字照相机的重量。
依据上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60,通过在照相机本体2内的导热部46上提供陶瓷片62,从陶瓷片611辐射的远红外线被该陶瓷片62吸收且经由导热部46排出照相机本体2,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由此,提高对成像器件22的散热,且减小热噪音。
在图4至13所示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中,成像器件支架20和/或滑动件21优选利用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形成。此材料可包括聚碳酸酯(PC)、P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金、硫化聚苯(PPS)等。这些树脂材料可被制造成包含作为填充剂的玻璃纤维以确保尺寸稳定性。另外,为提高树脂材料的导热性,其内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具有100W/mK或更大导热系数的碳纤维或石墨粉末、陶瓷粉末例如碳毫微管(CNT)、矾土等。选择性地,其内可包括低熔点金属的合金。
表1指示在利用能耗为1.5W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始连拍后十分钟成像器件(试样1至3)的温度与室温(25℃的环境下)之间的差异。试样1的成像器件内包括由导热系数为0.2W/mK的PC制成的成像器件支架和由导热系数为0.4W/mK的PPS制成的滑动件。试样2的成像器件内包括由导热系数为6W/mK的PC制成的成像器件支架和由导热系数为0.4W/mK的PPS制成的滑动件。试样3的成像器件内包括由导热系数为6W/mK的PC制成的成像器件支架和由导热系数为8W/mK的PPS制成的滑动件。表中指示的值代表试样(成像器件)的温度与室温(25℃的环境下)之间的差异。
[表1]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构成材料   导热系数   构成材料   导热系数   构成材料   导热系数
  成像器件支架的材料   PC   0.2   PC   6   PC   6
  滑动件的材料   PPS   0.4   PPS   0.4   PPS   8
  成像器件与室温(25℃)之间的差异 40.8℃ 38.4℃ 35.8℃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
如自表1所示的结果可见,通过把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用于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可扩散成像器件的热量并提高该成像器件的散热性。
另外,对于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14、40、50和60,当滑动件21上设有多个散热片时,该滑动件与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得更大,且同时当成像器件支架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移动时,该滑动件的散热片在与周围大气接触的同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器件的散热性。
另外,图15所示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70作为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通过在滑动件上提供散热片来构成散热机构。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70基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2006-78891中公开的照相机抖动校正单元。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70包括基座19、用于保持对对象图像进行拍摄的成像器件71的成像器件支架20、以及在保持该成像器件支架20的同时移动的滑动件21。成像器件支架20设在成像器件71的背侧上。基板72固定在成像器件支架20上。成像器件71与基板72电连接。成像器件71按照使其主表面(受光面)垂直于光轴L的方式与基板72连接。连接器73和驱动器IC74设在基板72的背面上。电连接主基板13和基板72的柔性印刷配线板17设在连接器73上。
通过使成像器件支架20和/或滑动件21包括导热系数为1W/mK以上的树脂材料的模制件来构造成像器件71的散热机构。结果,成像器件71的热量更易于从该成像器件71的背面经由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逸入大气,从而提高该成像器件71的散热性。
另外,形成为长方体状且把热量从成像器件71扩散入大气的多个散热片211和212设在滑动件21的边缘部上。结果,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变得更大,且同时当成像器件71在照相机抖动校正过程中工作时,滑动件21的散热片211和212在与大气接触的同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成像器件71的散热性。散热片211设在滑动件21内的开口210的上边缘部上。散热片212设在滑动件21内的开口210的下边缘部上。如同散热片182和432,当散热片211和212被提供为处于它们相对于如箭头Y所示的滑动件21的移动方向倾斜适当角度的状态时,与周围大气接触的面积变得更大,且它们的散热效果提高。另外,散热片211和212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形,相反它们可以采取其它的形状例如板状。
除将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用于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以扩散热量外,通过在成像器件22和41上和基板15的背面上提供储热件,以及通过用下述储热件代替设在成像器件41与导热部44之间放置的导热片45,可抑制在器件例如成像器件等的温度于短时间内上升的情况下该成像器件22和41的温度上升,作为此情况的一例是例如当数字照相机处于连拍模式时。
另外,如同图16所示的散热机构,对于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70的构造,按照使由储热材料制成的储热件75位于该散热部76与利用成像器件支架20保持的基板72的背面之间的方式提供该散热部76。散热部76被设置成使多个散热片762设在与储热件75接触的基部760的主表面上。散热部76可采用与散热部18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制成。采用此构造,同样可抑制在器件例如成像器件等的温度于短时间内上升的情况下该成像器件的温度上升,作为此情况的一例是例如当数字照相机处于连拍模式时。注意在此实施例中,同样与图3所示的散热片一样,多个板状散热片762优选在基部761上设置成X状构造。
至于用于储热件的储热材料,可考虑吸热材料,其例子包括诸如镓、锡等一类的低熔点金属的合金、诸如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水合醋酸钠(CH3COOH·3H2O)等一类的无机盐水合物、诸如烷烃(C18H38、C20H42、C22H46和类似物)等一类的有机化合物等。这些材料在室温下为固态,但随着温度上升,它们吸收热量并液化或软化。它们利用此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减缓温度随时间的上升。
对于材料的密封,可采用PET、PEN等,同时它们可封装入丙烯或硅酮橡胶内。若储热材料的可靠性例如其膨胀的可靠性重要,则用于储热件的其它可能模式包括储热材料被密封在带铝涂层的聚合物片内的模式、或者其像电池中那样被密封在薄壁模制铝盒内的模式。在把储热材料被密封于其内的片或盒附连到作为热源的成像器件上时,可利用双面胶带固定或者可隔缘并从上施压。
图14是说明在储热件被附连到设于成像器件背侧上的基板上的情况下(实施例)、在铝板被附连到该基板上的情况下(比较例2)、以及在储热件和铝板中的任一者都没有附连到该基板上的情况下(比较例1)成像器件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图。
测量成像器件在给定时间段内的温度以确认其温度降低特性,且在此特定实施例中,通过将8克的烷烃(其熔点为42至44℃)与带铝涂层的聚合物片层压获得的储热件被附连到设在成像器件背侧上的基板的反面上,该成像器件包括由导热系数为6W/mK的PC制成的成像器件支架和由导热系数为8W/mK的PPS制成的滑动件。
另外,作为比较例2,确认在这样一种情况中的成像器件的温度降低特性,在该情况中,重0.8克的铝板被附连到设于成像器件背侧上的基板的反面上以代替储热件。铝板用15μM的PET绝缘,且利用双面胶带粘附到基板上。另外,作为比较例1,确认在既不提供储热件、又不提供铝板的情况下成像器件的温度降低特性。
图14的特性图中,显示在开始连拍后15分钟的时间段内本实施例、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成像器件的温度变化。如自此特性图显而易见的,因为当把铝板或储热件附连到设于成像器件背面上的基板上时热容增大,所以同不附连它们的情况相比,温度降低。另外,比较铝板和储热件的效果,当储热件附连到基板上时,因为烷烃逐渐熔化且吸收热量,所以同铝板附连到该基板上的情况相比,温度较缓慢地上升。最后,CCD的温度变得可与附连铝板的情况相比拟。实际上,不可能执行连拍超过10分钟,因此除了改变成像器件支架和滑动件的材料以外,储热件是非常有用的。显而易见,在储热件直接附连到成像器件背面上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上述效果。注意,为改变温度的上升是渐变的该温度,可采用具有不同熔点的储热件,以及为使温度的上升在长时间段内渐变,可增加储热件的数量。
本发明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决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更简单和更小型的设计,成像器件支架20和滑动件21可由轻金属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构成。
本申请包括与2006年9月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40388有关的主题,在此引入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供参考。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依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利用所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通过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的抖动,所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
散热机构,从所述成像器件的背面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的散热部,以及
多个散热片设在所述散热部的主表面上,所述多个散热片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所述大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的散热部;
第一热量转换件设在所述散热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包括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以及
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面向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热量转换件包括吸收从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辐射的所述远红外线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成像器件支架,保持捕获对象图像的所述成像器件;以及
滑动件,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背侧上,所述滑动件可在保持所述成像器件支架的同时移动,其中
所述散热机构按照使所述成像器件支架和所述滑动件之一或两者由导热系数为1W/mK以上的树脂材料模制件形成的方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滑动件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扩散到所述大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储热件,包括吸收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的材料,其中
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且所述储热件位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成像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储热件,包括吸收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的材料,其中
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且所述储热件位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成像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基板,与所述成像器件电连接;以及
导热件,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开口部,其中
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基板的背面上,且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基板,与所述成像器件电连接;以及
导热件,穿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中的开口部,其中
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基板的背面上,且所述导热件位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背面上的储热件,所述储热件包括用于吸收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背面上的储热件,所述储热件包括吸收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的材料。
12.一种图像捕获装置,包括:
成像器件;以及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通过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沿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成像器件来校正照相机的抖动,其中
所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从所述成像器件的背面把所述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大气中的散热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的散热部;以及
设在所述散热部的主表面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热量扩散到所述大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背面上的散热部;
第一热量转换件设在所述散热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包括把来自所述成像器件的所述热量转换为远红外线的材料;以及
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面向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的位置,所述第二热量转换件包括吸收从所述第一热量转换件辐射的所述远红外线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包括:
成像器件支架,保持捕获对象图像的所述成像器件;以及
滑动件,设在所述成像器件的背侧上,所述滑动件可在保持所述成像器件支架的同时移动,其中
所述散热机构按照使所述成像器件支架和所述滑动件之一或两者由导热系数为1W/mK以上的树脂材料模制件形成的方式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还包括:
导热部,用于接收从所述散热部发散的所述热量且将其散逸到所述大气中,所述导热部设在所述图像捕获装置的本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所述图像捕获装置本体的内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捕获装置,还包括:
导热部,设在所述图像捕获装置本体的内表面上,其中
所述第二热量转换件设在所述导热部上。
CNA2007101497825A 2006-09-05 2007-09-05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Pending CN1011415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388A JP4243810B2 (ja) 2006-09-05 2006-09-05 手ぶ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240388 2006-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566A true CN101141566A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50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97825A Pending CN101141566A (zh) 2006-09-05 2007-09-05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61220B2 (zh)
JP (1) JP4243810B2 (zh)
CN (1) CN10114156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793A (zh) * 2011-02-22 2012-08-29 株式会社腾龙 红外线摄像机用透镜组件和采用该组件的红外线摄像机
CN10336921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影像撷取元件独立散热设计的监控装置
CN106152954A (zh) * 2016-09-05 2016-11-23 宁波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
CN11175207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4449158A (zh) * 2020-11-06 2022-05-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5299B1 (ko) * 2007-06-07 201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용 손떨림 보정 모듈
JP2009272789A (ja) * 2008-05-02 2009-11-19 Olympus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5009250B2 (ja) * 2008-07-30 2012-08-22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573073B1 (ko) 2009-06-03 2015-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모듈의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CN101924081A (zh) * 2009-06-15 2010-12-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器封装体及影像感测器模组
TWI508556B (zh) * 2009-06-19 201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影像感測器封裝體及影像感測器模組
JP5410908B2 (ja) 2009-09-30 2014-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310538B2 (en) 2010-03-19 2012-11-1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ed in the program
JP2012156581A (ja) * 2011-01-21 201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発熱素子体の放熱構造
TWI474097B (zh) * 2011-06-22 2015-02-21 Htc Corp 影像擷取方法與影像擷取系統
JP5950521B2 (ja) * 2011-09-07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装置
TWI514865B (zh) * 2012-03-22 2015-12-21 Moxa Inc 具影像擷取元件獨立散熱設計的監控裝置
US8797454B2 (en) * 2012-04-20 2014-08-05 Moxa Inc. Monitoring device with independent heat dissipation for image capture component
JP5315439B2 (ja) * 2012-05-29 2013-10-16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63596B2 (ja) * 2012-07-27 2016-08-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移動体を保持するための保持機構、およびこの保持機構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2854714A (zh) * 2012-08-16 2013-01-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摄像机散热装置
US9571707B2 (en) 2013-07-17 2017-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decreased thicknes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JP6120728B2 (ja) * 2013-08-27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KR102260453B1 (ko) * 2014-04-03 2021-06-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5652977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拍摄功能的终端
US10771659B2 (en) * 2017-06-22 2020-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proved i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JP7046512B2 (ja) * 2017-07-12 2022-04-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ローリング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3軸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734028B (zh) * 2017-09-28 2021-07-21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攝像模組、感光組件、感光組件拼板及其成型模具和製造方法
US11656530B2 (en) 2018-12-19 2023-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having image blur-correcting function
US11178323B2 (en) * 2019-04-19 2021-11-16 Tdk Taiwan Corp.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3534575A (zh) * 2020-04-21 2021-10-22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JP7387569B2 (ja) * 2020-09-29 2023-1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WO2024070587A1 (ja) * 2022-09-29 2024-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0459A (ja) * 1984-10-11 1986-05-08 Canon Inc 固体撮像素子のパツケ−ジ
JPH07298107A (ja) * 1994-04-25 1995-11-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炉内監視装置
JPH11284889A (ja) * 1998-03-30 1999-10-15 Hitachi Denshi Ltd テレビジョンカメラ
JP3666566B2 (ja) * 1999-10-21 2005-06-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1148437A (ja) * 1999-11-24 2001-05-29 Canon Inc 固体撮像素子パッケージ
US7436435B2 (en) 2001-10-01 2008-10-14 Minolta Co., Ltd. Image taking device having image-blur compensator
JP2003110929A (ja) 2001-10-01 2003-04-11 Minolta Co Ltd 手振れ補正撮像装置
JP2004111665A (ja) * 2002-09-19 2004-04-08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2005175854A (ja) * 2003-12-10 2005-06-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521799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撮影装置
US7710459B2 (en) * 2004-07-21 2010-05-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errofluid suspension for image stabilization
JP2006053232A (ja) * 2004-08-10 2006-02-23 Sony Corp 電子撮像装置
JP3922278B2 (ja) 2004-09-10 2007-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付きカメラ
JP2006081006A (ja) * 2004-09-10 2006-03-23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振れ補正機構付きカメラ
JP2006086752A (ja) * 2004-09-15 2006-03-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素子一体型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及び撮像素子一体型交換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6100564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ony Corp 電子機器
JP2006174226A (ja) * 2004-12-17 2006-06-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39214A (ja) * 2005-05-31 2006-12-14 Fujifilm Holdings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US7554068B2 (en) * 2007-02-09 2009-06-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for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and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793A (zh) * 2011-02-22 2012-08-29 株式会社腾龙 红外线摄像机用透镜组件和采用该组件的红外线摄像机
CN102650793B (zh) * 2011-02-22 2015-06-10 株式会社腾龙 红外线摄像机用透镜组件和采用该组件的红外线摄像机
CN10336921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影像撷取元件独立散热设计的监控装置
CN103369210B (zh) * 2012-03-26 2016-12-14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影像撷取元件独立散热设计的监控装置
CN106152954A (zh) * 2016-09-05 2016-11-23 宁波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
CN106152954B (zh) * 2016-09-05 2019-07-26 宁波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装置
CN11175207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US11119391B2 (en) 2019-03-29 2021-09-1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CN111752077B (zh) * 2019-03-29 2022-05-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4449158A (zh) * 2020-11-06 2022-05-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WO2022095751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6349235A (zh) * 2020-11-06 2023-06-2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449158B (zh) * 2020-11-06 2023-08-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55420A1 (en) 2008-03-06
US7961220B2 (en) 2011-06-14
JP2008064863A (ja) 2008-03-21
JP4243810B2 (ja)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1566A (zh) 照相机抖动校正机构和图像捕获装置
JP5291892B2 (ja) 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11205510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机以及移动终端
JP4543339B2 (ja) 撮像装置
US9088706B2 (en) Imaging unit
JP2017044795A (ja) 撮像装置
JP2010268133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
JP5168047B2 (ja) カメラ
US20220121019A1 (en) Zoom Lens Group, Lens Assembly, Camera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Zoom Method
JP2009060459A (ja) 撮像素子の発熱抑制方法、撮像素子の冷却方法、及び電子カメラ
JP2008271487A (ja) 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JP474018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3197974A (ja) 撮像装置
JP2010193308A (ja) 撮像ユニット
JP2008278382A (ja) 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26568B2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009141609A (ja)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1326840A (ja) 撮像装置
JP2018170745A (ja) 撮像装置
EP3599493B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11145322A (ja) 交換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526816B2 (ja) 撮像素子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JP2009284414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023131A (ja) 電子機器
JP2013229894A (ja) 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撮像素子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31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