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7056B -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7056B
CN103647056B CN201310628520.2A CN201310628520A CN103647056B CN 103647056 B CN103647056 B CN 103647056B CN 201310628520 A CN201310628520 A CN 201310628520A CN 103647056 B CN103647056 B CN 103647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o
methods
negative pole
composite negative
bas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85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7056A (zh
Inventor
岳敏
余德馨
李胜
任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TR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285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7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7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7056A/zh
Priority to KR1020140088590A priority patent/KR20150062918A/ko
Priority to JP2014157771A priority patent/JP6235430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7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7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容量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所述负极材料包括氧化硅材料、碳材料和非晶态碳包覆层,所述氧化硅材料为氧化硅或经碳包覆改性后的氧化硅,所述氧化硅材料包裹于碳材料颗粒表面;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硅原料进行物理加工或碳包覆改性,得到微米级氧化硅材料;然后依次经过机械融合、固相包覆、高温烧结得到高容量负极材料。本发明材料采用机械融合和固相包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微米级氧化硅颗粒在碳材料颗粒表面均匀分散和包覆效果,氧化硅颗粒在碳材料颗粒表面分散性好、二者结合强度高,大大提升了材料的循环性能;且首次效率高(突破SiOx理论效率)、低膨胀率、长寿命、环境友好无污染、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制备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类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等。然而,这一类碳负极材料经过20多年来材料自身改性如多相包覆、掺杂等进行电池工艺优化,其实际运用容量已接近材料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极片极限压实密度不到1.8g/cm3,使得其体积能量密度已达一定的极限,很难再有突破性提升。所以,传统纯石墨类碳材料逐渐很难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值为4200mAh/g,成为替代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极具潜力的一种材料。然而,硅材料制备的锂离子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约300%)会引起活性颗粒粉化,进而失去电接触而导致容量快速衰减。氧化硅材料,虽然其理论比容量比纯硅材料小,但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相对较小(约200%),因此,氧化硅材料更容易突破限制,早日实现商品化。
CN 103219504 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一氧化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负极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由10%~30%复合颗粒材料与70~90%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组成,复合颗粒材料为包覆有碳纳米管和无定型碳包覆层的一氧化硅。该发明中使用传统VC混合方式使得SiO/C颗粒与石墨材料分散性差,同时二者结合强度低,使得循环性能差;且CVD法生长碳纳米管会使材料比表过 大,首次库伦效率低,现有阶段应用较困难。
CN 102593426 A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含有纳米硅粉的二氧化硅微球(SiOx微球),将SiOx微球与沥青溶液混合包覆后碳化。该发明还公开了该方法制得的SiOx/C微球和人造石墨融合而成得到的锂离子负极材料。该发明中虽使用了简单融合,但微球结构的SiOx/C(D50=12±2μm)与石墨材料因点接触不可形成包覆结构,二者间为单分散、结合强度低,材料循环性能差,同时使用了对身体伤害较大物质(如吡啶、丙酮、甲苯、四氢呋喃)等,环境污染大,且材料首次库伦效率较传统石墨差距较大,受现有阶段匹配的正极材料限制,难以产业化运用。
因此,开发一种高容量、循环性能优异、首次库伦效率高、环境友好的负极材料是所属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优异、首次库伦效率高、环境友好。
本发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包含氧化硅材料、碳材料和非晶态碳包覆层,所述氧化硅材料包裹于碳材料颗粒表面,所述非晶态碳包覆层为最外包覆层,其中,所述氧化硅材料为氧化硅(SiOx)或经碳包覆改性后的氧化硅(SiOx/C)。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中SiOx含量为0~60.0wt%,可逆比容量在360.0~1200.0mAh/g可调;所述SiOx含量可以为例如1wt%、2wt%、5wt%、10wt%、15wt%、20wt%、25wt%、30wt%、35wt%、40wt%、45wt%、50wt%、55wt%、56wt%、57wt%、58wt%或59wt%等。
优选地,0.5≤x≤1.5。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0~4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35.0μm,特别优选为13.0~25.0μm。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15.0m2/g,特别优选为2.0~6.0m2/g。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为1.0~2.0g/cm3,特别优选为1.2~1.8g/cm3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磁性异物(Fe、Cr、Ni、Zn)总量为0.1ppm以下。
优选地,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中不纯物Fe<30.0ppm、Co<5.0ppm、Cu<5.0ppm、Ni<5.0ppm、Al<10.0ppm、Cr<5.0ppm、Zn<5.0ppm、Ca<5.0ppm、Mn<5.0ppm。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为微米级;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的中值粒径(D50)为1.0~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8.0μm,特别优选为1.0~6.0μm。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颗粒为非球状,特别优选为不规整形貌。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硅粒子晶粒大小为1.0~100.0nm,进一步优选为1.0~50.0nm,特别优选为1.0~30.0nm。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碳含量为30.0wt%以下,特别优选为20.0wt%以下。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比表面积为1.0~15.0m2/g,粉体压实密度为0.5~1.8g/cm3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磁性异物(Fe、Cr、Ni、Zn)总量小于0.1ppm。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不纯物Fe<20.0ppm、Co<5.0ppm、Cu<5.0ppm、Ni<5.0ppm、Al<10.0ppm、Cr<5.0ppm、Zn<5.0ppm、Ca<5.0ppm、Mn<5.0ppm。
优选地,所述碳材料为软碳、硬碳或石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或中间相炭微球中的1种或至少2种以上任意比例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碳材料含碳量不低于99.0%。
优选地,所述碳材料的中值粒径为8.0~25.0μm,特别优选为10.0~20.0μm。
优选地,所述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1~1:99,进一步优选为1:3~1:49,特别优选为1:4~1:24。
所述非晶态碳包覆层为有机碳源裂解碳;所述有机碳源为可高温裂解的含碳有机物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非晶态碳包覆层占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0.1~50.0wt%,例如0.2wt%、0.3wt%、0.5wt%、1wt%、2wt%、5wt%、10wt%、15wt%、20wt%、25wt%、30wt%、35wt%、40wt%、45wt%、46wt%、47wt%、48wt%、49wt%等。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含本发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进行机械融合处理,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2)采用有机碳源将前驱体Ⅰ材料进行固相包覆处理,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3)将前驱体Ⅱ材料高温烧结,得到复合材料。
优选地,步骤(3)后进行:(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材料粉碎、筛分并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0.0~45.0μm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
步骤(1)所述氧化硅原料,为纳米硅粒子分散至非晶质氧化硅中而构成的粒子,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制得。
优选地,步骤(1)所述氧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硅原料(即,SiOx)进行物理加工或碳包覆改性,得到氧化硅材料;优选地,所述物理加工包括:将氧化硅原料粉碎、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的氧化硅颗粒;优选地,所述粉碎为球磨、气流粉碎或机械粉碎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包括:将氧化硅原料进行物理加工得到中值粒径为0.1~10.0μm的氧化硅颗粒,然后进行碳包覆、热处理、粉碎、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氧化硅材料;优选地,所述氧化硅原料为纳米硅粒子分散至非晶质氧化硅中而构成的粒子;优选地,所述纳米硅粒子晶粒尺寸为1.0~100.0nm,进一步优选为1.0~50.0nm,特别优选为1.0~30.0nm;优选地,所述碳包覆为固相包覆、液相包覆或气相包覆中的1种;所述碳包覆所用碳源为可高温裂解的含碳有机物中的任一种,优选为糖类、酯类、烃类、有机酸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乙二醇、聚吡咯、聚苯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柠檬酸、沥青、糠醛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甲烷、乙烯或乙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优选地,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特别优选为氮气、氦气、氩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保护气体流量为0.5~10.0L/min,进一步优选为0.5~5.0L/min,特别优选为1.0~4.0L/min;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升温速率为20.0℃/mi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15.0℃/min,特别优选为2.0~10.0℃/min;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温度为500.0~1150.0℃,进一步优选为600.0~1050.0℃,特别优选为750.0~1000.0℃;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保温时间为至少0.5h,进一步优选为 0.5~20.0h,特别优选为1.0~10.0h;优选地,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优选地,步骤(1)所述机械融合处理包括:将氧化硅材料和碳材料加入至融合机中,调节转速为500.0~3000.0r/min,刀具间隙宽度为0.05~0.5cm,融合至少0.5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优选地,所述转速为800.0~2000.0r/min;优选地,所述刀具间隙宽度为0.1~0.3cm;优选地,所述融合时间为0.5~10.0h,特别优选为1.0~3.0h。
在机械融合过程中,氧化硅颗粒和碳材料被置于狭小间隙中,不断地受到挤压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氧化硅和碳材料颗粒接触界面会达到一种机械熔融状态,使得氧化硅颗粒在碳材料颗粒表面高度分散的同时,保持两者之间高度的结合。
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相包覆处理包括:将前驱体Ⅰ材料和有机碳源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包覆处理至少0.5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优选地,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粉末状,中值粒径(D50)为0.5~20.0μm,特别优选为1.0~5.0μm。
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可高温裂解的含碳有机物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糖类、酯类、烃类、有机酸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柠檬酸、沥青、糠醛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步骤(2)所述前驱体Ⅰ材料和有机碳源的质量比为1:2~1:19,特别优选为1:3~1:19。
在VC固相包覆过程中,通过高速旋转的搅拌桨和锥形内仓的共同作用将有 机碳源粉末和前驱体Ⅰ材料混合材料由底部带至混合腔的上部,当其达到顶部的时候又重新回落到混合仓中心,如此重复过程能达到一个快速、高效、分散性好的混合效果;同时搅拌桨贴近锥形内仓,在VC固相包覆过程中碳源粉末和前驱体Ⅰ材料不断被置于二者的狭小间隙中,与步骤(1)中融合过程有相同的效果,使得碳源粉末能良好地分散并附着于前驱体Ⅰ材料颗粒表面。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烧结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优选地,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特别优选为氮气、氦气、氩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保护气体流量为0.5~10.0L/min,进一步优选为0.5~5.0L/min,特别优选为1.0~4.0L/min。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烧结时的升温速度为20.0℃/mi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15.0℃/min,特别优选为2.0~10.0℃/min。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烧结温度为500.0~1150.0℃,进一步优选为600.0~1050.0℃,特别优选为750.0~1000.0℃。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烧结时间为至少0.5h,进一步优选为0.5~20.0h,特别优选为1.0~10.0h。
优选地,步骤(3)所述烧结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前驱体Ⅱ材料经过高温烧结,有机碳源裂解碳层能有效地将氧化硅颗粒固定在碳材料颗粒表面,大大提升了氧化硅颗粒与碳材料颗粒接触界面的结合强度;同时该碳层将氧化硅颗粒和碳材料颗粒包裹于其内部,起到了良好的导电和缓冲效果,以此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和缓冲骨架,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得到很好地保持,从而大幅度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将负极材料、 导电剂和粘结剂按质量百分比(91~94):(1~3):(3~6)将他们溶解在溶剂中混合、涂覆于铜箔集流体上,真空烘干、制得负极极片;然后将传统成熟工艺制备的正极极片、电解液、隔膜、外壳采用常规生产工艺装配锂离子电池;所述导电剂为任选电导率优良的碳类材料;所述粘结剂为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丁苯橡胶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所述正极极片采用的正极活性材料为市面上销售的三元材料、富锂材料、钴酸锂、镍酸锂、尖晶石锰酸锂、层装锰酸锂或磷酸铁锂等;所述锂离子电池种类为常规铝壳、钢壳、或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采用机械融合和固相包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微米级氧化硅颗粒在碳材料颗粒表面均匀分散和包覆效果,氧化硅颗粒在碳材料颗粒表面分散性好、二者结合强度高,大大提升了材料的循环性能(10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且首次效率高(>90%突破SiOx理论效率)、低膨胀率(与石墨相当)、长寿命,同时该负极材料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环境友好无污染,成本低;可实际优先运用到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打破市面上单一传统石墨类负极材料市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前驱体Ⅰ材料的电镜图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负极材料的电镜图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负极材料的剖面图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负极材料的XRD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复合负极材料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 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将SiO原料球磨至中值粒径为0.1~5.0μm的氧化硅颗粒,将其和酚醛树脂按质量比90:10分散在乙醇中,干燥;然后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保护气体环境下,流量为2.0L/min,以1℃/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150.0℃,恒温0.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气流粉碎机粉碎、325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5.0μm,碳含量为0.5~5.0%氧化硅材料;
将上述制得的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8.0~20.0μm天然石墨粉按质量比1:19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0.5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将前驱体Ⅰ材料和中值粒径为0.5~5.0μm沥青粉末按质量比1:9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混合包覆处理0.5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将前驱体Ⅱ材料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和氢混合气保护环境下,流量为1.0L/min,以10.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50.0℃,恒温0.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机械粉碎机粉碎、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10.0~35.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2
将SiO1.5原料球磨至中值粒径为0.1~2.0μm的氧化硅颗粒,将其和柠檬酸按质量比70:30分散在乙醇中,干燥;然后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保护气体环境下,流量为10.0L/min,以20.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500.0℃,恒温20.0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气流粉碎机粉碎、325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碳含量为5.0~20.0%氧化硅材料;
将上述制得的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8.0~20.0μm人造石墨粉按质量比1:3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3.0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将前驱体Ⅰ材料和中值粒径为0.5~5.0μm葡萄糖粉末按质量比1:1加入到 VC高效混合机中,包覆处理1.0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将前驱体Ⅱ材料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和氢混合气保护环境下,流量为2.0L/min,以10.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50.0℃,恒温0.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机械粉碎机粉碎、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10.0~35.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3
将SiO0.5原料球磨至中值粒径为1.0~10.0μm的氧化硅颗粒,然后将制得的氧化硅颗粒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15.0~25.0μm中间相碳微球按质量比1:99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10.0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将前驱体Ⅰ材料和中值粒径为5.0~10.0μm酚醛树脂粉末按质量比1:49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混合包覆处理1.0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将前驱体Ⅱ材料置于隧道窑中,在氮气保护环境下,流量为0.5L/min,以20.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150.0℃,恒温0.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机械粉碎机粉碎、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0~40.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4
将SiO1.1原料球磨至中值粒径为1.0~10.0μm的氧化硅颗粒,置于回转炉中通入甲烷气体,于600.0℃下气相包覆2.0h,然后紧接着置于隧道窑中,在氮气保护气体环境下,流量为0.5L/min,以5.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0℃,恒温2.0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气流粉碎机粉碎、325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碳含量为5.0~10.0%氧化硅材料;
将上述制得的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15.0~25.0μm软碳材料按质量比1:1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0.5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将前驱体Ⅰ材料和中值粒径为5.0~10.0μm柠檬酸粉末按质量比1:15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包覆处理2.0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将前驱体Ⅱ材料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保护环境下,流量为1.5L/min,以5.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500.0℃,恒温20.0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机械粉碎机粉碎、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0~45.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5
将SiO1.0原料球磨至中值粒径为1.0~10.0μm的氧化硅颗粒,将其和柠檬酸按质量比90:10分散在乙醇中,干燥;然后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保护气体环境下,流量为2.0L/min,以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750.0℃,恒温0.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气流粉碎机粉碎、325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碳含量为0.5~5.0%氧化硅材料;
将上述制得的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8.0~20.0μm天然石墨粉按质量比1:3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0.5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将前驱体Ⅰ材料和中值粒径为0.5~5.0μm沥青粉末按质量比1:9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包覆处理2.0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将前驱体Ⅱ材料置于隧道窑中,在氩气和氢混合气保护环境下,流量为2.0L/min,以10.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50.0℃,恒温1.5h,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机械粉碎机粉碎、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10.0~35.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相同工艺制造氧化硅材料,将制得的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8.0~20.0μm人造石墨粉按质量比1:3加入至融合机中,融合0.5h,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0~30.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相同工艺制造氧化硅材料,然后将氧化硅材料和碳含量不低于99.0%、中值粒径为15~25.0μm软碳材料按质量比1:3,采用现有技术如VC混 合机混合均匀,200目筛分得到中值粒径为10.0~30.0μm的复合负极材料。
采用以下方法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负极材料进行测试:
本发明所述的粉体压实密度采用CARVER粉体压实机测试,其中,粉体压实密度=测试样品的质量/测试样品的体积;极片压实密度=(负极片质量-铜箔质量)/(极片面积×极片压实后的厚度)。
采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的Tristar300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测试材料的比表面积。
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测试仪MS 2000测试材料粒径范围以及原料颗粒的平均粒径。
采用X射线衍射仪X′Pert Pro,PANalytical测试材料的结构。
采用日立公司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颗粒大小等。
采用以下方法测试电化学循环性能:将负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质量百分比94:1:5将他们溶解在溶剂中混合,控制固含量在50%,涂覆于铜箔集流体上,真空烘干、制得负极极片;然后将传统成熟工艺制备的三元正极极片、1mol/L的LiPF6/EC+DMC+EMC(v/v=1:1:1)电解液、Celgard2400隔膜、外壳采用常规生产工艺装配18650圆柱单体电池。圆柱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在武汉金诺电子有限公司LAND电池测试***上,在常温条件,0.2C恒流充放电,充放电电压限制在2.75~4.2V。
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所制备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78)

1.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包含氧化硅材料、碳材料和非晶态碳包覆层,所述氧化硅材料包裹于碳材料颗粒表面,所述非晶态碳包覆层为最外包覆层,其中,所述氧化硅材料为经碳包覆改性后的氧化硅;所述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1~1:99,所述氧化硅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10.0μm,所述碳材料的中值粒径为8.0~25.0μm;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碳含量为30.0wt%以下,0.5≤x≤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中SiOx含量为1~60.0wt%,可逆比容量在360.0~1200.0mAh/g可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0~45.0μ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0~35.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3.0~25.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15.0m2/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6.0m2/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为1.0~2.0g/cm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粉体压实密度为1.2~1.8g/cm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磁性异物Fe、Cr、Ni、Zn总量为0.1pp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中不纯物Fe<30.0ppm、Co<5.0ppm、Cu<5.0ppm、Ni<5.0ppm、Al<10.0ppm、Cr<5.0ppm、Zn<5.0ppm、Ca<5.0ppm、Mn<5.0pp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8.0μ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6.0μ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颗粒为非球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颗粒为不规整形貌。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硅粒子晶粒大小为1.0~100.0nm。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硅粒子晶粒大小为1.0~50.0nm。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硅粒子晶粒大小为1.0~30.0nm。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中碳含量为20.0wt%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比表面积为1.0~15.0m2/g,粉体压实密度为0.5~1.8g/cm3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磁性异物Fe、Cr、Ni、Zn总量小于0.1ppm。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不纯物Fe<20.0ppm、Co<5.0ppm、Cu<5.0ppm、Ni<5.0ppm、Al<10.0ppm、Cr<5.0ppm、Zn<5.0ppm、Ca<5.0ppm、Mn<5.0ppm。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软碳、硬碳或石墨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或中间相炭微球中的1种或至少2种以上任意比例的组合。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含碳量不低于99.0%。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0.0~20.0μm。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3~1:49。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4~1:24。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态碳包覆层占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0.1~50.0wt%。
3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含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
31.一种如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硅材料与碳材料进行机械融合处理,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2)采用有机碳源将前驱体Ⅰ材料进行固相包覆处理,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3)将前驱体Ⅱ材料高温烧结,得到复合材料。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后进行:(4)将步骤(3)得到的复合材料粉碎、筛分并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0.0~45.0μm的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氧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硅原料SiOx进行碳包覆改性,得到氧化硅材料。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包括:将氧化硅原料进行物理加工得到中值粒径为0.1~10.0μm的氧化硅颗粒,然后进行碳包覆、热处理、粉碎、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0~10.0μm氧化硅材料。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硅原料为纳米硅粒子分散至非晶质氧化硅中而构成的粒子。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粒子晶粒尺寸为1.0~100.0nm。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粒子晶粒尺寸为1.0~50.0nm。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粒子晶粒尺寸为1.0~30.0nm。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所用碳源为糖类、酯类、烃类、有机酸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所用碳源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乙二醇、聚吡咯、聚苯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柠檬酸、沥青、糠醛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甲烷、乙烯或乙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4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
42.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升温速率为20.0℃/min以下。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升温速率为1.0~15.0℃/min。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升温速率为2.0~10.0℃/min。
4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温度为500.0~1150.0℃。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温度为600.0~1050.0℃。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温度为750.0~1000.0℃。
4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保温时间为至少0.5h。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保温时间为0.5~20.0h。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改性的热处理过程的保温时间为1.0~10.0h。
5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机械融合处理包括:将氧化硅材料和碳材料加入至融合机中,调节转速为500.0~3000.0r/min,刀具间隙宽度为0.05~0.5cm,融合至少0.5h,得到前驱体Ⅰ材料。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为800.0~2000.0r/min。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间隙宽度为0.1~0.3cm。
5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时间为0.5~10.0h。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时间为1.0~3.0h。
5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相包覆处理包括:将前驱体Ⅰ材料和有机碳源加入到VC高效混合机中,包覆处理至少0.5h,得到前驱体Ⅱ材料。
5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粉末状,中值粒径为0.5~20.0μm。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的中值粒径为1.0~5.0μm。
5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糖类、酯类、烃类、有机酸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有机碳源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柠檬酸、沥青、糠醛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前驱体Ⅰ材料和有机碳源的质量比为1:2~1:19。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前驱体Ⅰ材料和有机碳源的质量比为1:3~1:19。
6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氩气或氢气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6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流量为0.5~10.0L/min。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流量为0.5~5.0L/min。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流量为1.0~4.0L/min。
6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的升温速度为20.0℃/min以下。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的升温速度为1.0~15.0℃/min。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的升温速度为2.0~10.0℃/min。
7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温度为500.0~1150.0℃。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温度为600.0~1050.0℃。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温度为750.0~1000.0℃。
7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间为至少0.5h。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间为0.5~20.0h。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时间为1.0~10.0h。
7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烧结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CN201310628520.2A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Active CN103647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8520.2A CN103647056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KR1020140088590A KR20150062918A (ko) 2013-11-29 2014-07-14 SiOx 기반 복합 음극소재, 제조방법 및 전지
JP2014157771A JP6235430B2 (ja) 2013-11-29 2014-08-01 SiOx系複合負極材料、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8520.2A CN103647056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7056A CN103647056A (zh) 2014-03-19
CN103647056B true CN103647056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25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8520.2A Active CN103647056B (zh) 2013-11-29 2013-11-29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35430B2 (zh)
KR (1) KR20150062918A (zh)
CN (1) CN103647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2257B (zh) * 2014-06-16 2019-02-1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091934B (zh) * 2014-07-17 2017-06-0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4638234B (zh) * 2015-01-04 2018-11-0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US10914002B2 (en) * 2015-04-12 2021-02-09 Clb Americas, In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semi-continuous and multi-step composite production
JP6548959B2 (ja) * 2015-06-02 2019-07-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並びに負極活物質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6328887A (zh) * 2015-06-19 2017-0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81918A1 (ja) * 2015-11-10 2017-05-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負極活物質、二次電池用の負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7130274A (ja) * 2016-01-18 2017-07-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5655564B (zh) * 2016-03-30 2019-03-01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SiOx/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451430B1 (en) * 2016-04-28 2020-05-27 Envision AESC Japan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7623109A (zh) * 2016-07-15 2018-01-23 天津爱敏特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07861B (zh) * 2017-05-03 2021-11-30 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852691B2 (ja) * 2017-09-26 2021-03-3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酸素含有シリコン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064728A1 (ja) * 2017-09-26 2019-04-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酸素含有シリコン材料を含む負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99031B (zh) * 2018-01-16 2020-04-10 毛伟波 一种高非晶态一氧化硅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JP6969483B2 (ja) * 2018-04-09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82803A (zh) * 2018-04-25 2018-10-19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性能的方法
CN108493438A (zh) * 2018-04-27 2018-09-04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4907A (zh) * 2018-06-12 2018-09-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87732B (zh) * 2018-09-07 2021-06-04 西华师范大学 锂离子电池SiO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71814A1 (ko) 2018-10-02 2020-04-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콘계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다층 구조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200038168A (ko) * 2018-10-02 2020-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리콘계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다층 구조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2993228A (zh) * 2018-10-24 2021-06-18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氧化锌包覆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09494360B (zh) * 2018-10-26 2021-12-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9552B (zh) * 2018-11-07 2022-02-18 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647045B1 (ko) * 2018-12-12 2024-03-1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9713280B (zh) * 2018-12-29 2021-08-2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9935807A (zh) * 2019-02-27 2019-06-25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9916769A (zh) * 2019-02-28 2019-06-2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粉体物料的压实密度的测试方法
CN112299429B (zh) * 2019-07-29 2022-06-1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化合物及使用它的二次电池
CN112310357B (zh) * 2019-07-29 2022-02-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硅氧化合物及含有它的二次电池
KR102597492B1 (ko) * 2019-12-11 2023-11-03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차전지
CN110931756A (zh) * 2019-12-13 2020-03-27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高性能且粒径可调控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6197A (zh) * 2019-12-17 2022-06-03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负极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CN111276677B (zh) * 2020-01-13 2022-09-20 湖州金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材料/非晶碳/氧化亚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80713B (zh) * 2020-02-10 2022-11-01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470508B (zh) * 2020-02-25 2021-02-23 上海恒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氧化亚硅的碳复合方法及其产物
CN111377452A (zh) * 2020-03-24 2020-07-07 洛阳联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22342A (zh) * 2020-08-31 2022-03-01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968155A (zh) * 2021-02-02 2021-06-15 常德速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68891B (zh) * 2021-02-20 2022-11-15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277518A (zh) * 2021-04-27 2021-08-20 郑州市博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氧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2029A (zh) * 2021-06-29 2021-09-21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921775A (zh) * 2021-08-02 2022-01-11 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SiO2与rGO多重包覆的硅基负极材料结构
CN113651304B (zh) * 2021-08-09 2023-10-13 天津理工大学 有机碳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2678A (zh) * 2021-08-30 2021-12-1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降低其电荷转移阻抗的方法
CN113851621B (zh) * 2021-08-31 2023-10-13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氧-孔双渐变氧化亚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911292A (zh) * 2021-09-30 2023-04-04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105133B (zh) * 2021-10-19 2023-09-05 湖南金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硅/硅氧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42005B (zh) * 2021-11-09 2023-03-31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循环、低膨胀内孔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00667A (zh) * 2021-12-21 2022-04-08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品和应用
CN114275760B (zh) * 2021-12-22 2023-07-14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88770B (zh) * 2022-01-24 2023-05-12 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高首效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44167B (zh) * 2022-03-10 2024-02-27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膨胀石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9398B (zh) * 2022-04-20 2024-01-26 同济大学 硼氮共掺杂碳纳米管包覆氧化亚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2446A (zh) * 2012-12-19 2013-04-03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3967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2992B2 (ja) * 2001-06-15 2011-08-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JP5008180B2 (ja) * 2006-02-13 2012-08-22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
CN1913200B (zh) * 2006-08-22 2010-05-26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165258B2 (ja) * 2007-02-26 2013-03-21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503858B2 (ja) * 2008-09-22 2014-05-28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JP5184567B2 (ja) * 2010-03-12 2013-04-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並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US8481212B2 (en) * 2010-09-14 2013-07-09 Hitachi Maxell, Lt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JP5500047B2 (ja) * 2010-11-02 2014-05-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WO2013038884A1 (ja) * 2011-09-13 2013-03-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負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08360B1 (ko) * 2011-10-05 2017-0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JP6030070B2 (ja) * 2011-12-22 2016-11-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2169300A (ja) * 2012-06-06 2012-09-06 Hitachi Maxell Energy Ltd 非水二次電池
JP2014007120A (ja) * 2012-06-27 2014-01-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3967A (zh) * 2011-11-18 2013-05-29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446A (zh) * 2012-12-19 2013-04-03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氧化物/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06563A (ja) 2015-06-08
CN103647056A (zh) 2014-03-19
KR20150062918A (ko) 2015-06-08
JP6235430B2 (ja)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7056B (zh)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JP7185764B2 (ja) シリコン酸化物/炭素複合負極材料、その調製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4091934B (zh) 一种多元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370843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碳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4617269B (zh) 一种硅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55364B (zh) 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4638252B (zh) 一种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165862B (zh)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510962A (ja) 炭素系複合材料、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736982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466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153710A (ko) 전극 재료를 위한 실리카 과립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응용
CN1037947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736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3063B (zh) 一种天然石墨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06249B (zh) 一种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锂电池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3245A (zh) 球形多孔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61921A (zh) 一种基于改性的锂离子电池硅基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22444A (zh) 一种碳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041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7881A (zh) 高硅含量碳硅夹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1072012B (zh) 锂离子电池微晶石墨掺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7517A (zh) 一种掺杂镍银合金颗粒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Su et al. Ni0. 05Ti1. 95Nb10O29: an advanced anode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storage
CN117334878A (zh) 一种高性能硅碳-固态电解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6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Gongmi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Xitian commun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Shenzhen beiterui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after: Beitrei New Materials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Gongmi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Xitian commun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Shenzhen beiterui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