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1889B -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 Google Patents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1889B
TWI511889B TW100126005A TW100126005A TWI511889B TW I511889 B TWI511889 B TW I511889B TW 100126005 A TW100126005 A TW 100126005A TW 100126005 A TW100126005 A TW 100126005A TW I511889 B TWI511889 B TW I5118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lock
crown
tread
bloc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7192A (en
Inventor
Masahiro Hikit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217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1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18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維持直線前進時的牽引(traction)性能且可提高轉彎(cornering)性能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摩托車越野賽(motocross)等中所使用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中,在胎面部(tread)配置著多個花紋塊(block),所述多個花紋塊例如包含設置在輪胎赤道上的胎冠花紋塊、沿著胎面端而配置的胎肩花紋塊、及配置於胎冠花紋塊與胎肩花紋塊之間的中間花紋塊。此種輪胎使各花紋塊陷入沙地或泥濘地等的軟場路而可提高牽引性能或轉彎性能。
為了進一步提高轉彎性能,下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一種使中間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外側面具有傾斜面的輪胎。此種輪胎使胎肩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內側的邊緣發揮作用而提高了轉彎性能。
而且,下述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一種於中間花紋塊的輪胎赤道側的花紋塊緣設置著階梯(step)狀地凹陷的凹部的輪胎。此種輪胎增加中間花紋塊的邊緣成分而提高了轉彎性能。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2-7440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6-320916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中所記載的輪胎中,因僅依靠邊緣,故存在著若該邊緣消失則無法期待轉彎性能的提高效果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實際情況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該輪胎以胎冠花紋塊包括中央胎冠花紋塊、及踏面的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較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更大的側方胎冠花紋塊為基礎,從而可維持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且可提高轉彎性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1所述之發明為一種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其特徵在於:上述花紋塊包括多個胎冠花紋塊,所述多個胎冠花紋塊的踏面的矩心位於具有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1/3的展開寬度的胎冠區域,上述胎冠花紋塊包括:多個中央胎冠花紋塊,上述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為上述胎面展開寬度的2%以內;及多個側方胎冠花紋塊,上述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大於胎面展開寬度的2%且為該胎面展開寬度的6%以下。
而且,技術方案2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的合計個數較中央胎冠花紋塊的合計個數多。
而且,技術方案3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或2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較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大。
而且,技術方案4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於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以深度為3 mm~10 mm且寬度為5 mm~15 mm而設置著沿輪胎周方向延伸的狹縫(slit)。
而且,技術方案5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於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胎冠花紋塊間的胎面槽的槽底,至少設置著一個使該槽底局部凹陷而成的凹部,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鄰接設置的凹部中,由其輪廓所包圍的平面的矩心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面而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相同的一側。
而且,技術方案6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花紋塊包括沿著胎面部的胎面端而配置的胎肩花紋塊、及配置於上述胎肩花紋塊與上述胎冠花紋塊之間的中間花紋塊,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利用橫拉桿(tie bar)而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外側的上述中間花紋塊連結。
而且,技術方案7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至6的任一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利用橫拉桿而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兩外側的上述中間花紋塊連結。
而且,技術方案8所述之發明如技術方案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包括有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而配置的一對;上述一對的側方胎冠花紋塊的上述矩心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而彼此不同的方向上。
另外,本說明書中,只要未作特別說明,則輪胎的各部的尺寸設為在安裝於正規輪輞(rim)且填充了正規內壓的無負載的正規狀態下成為特別規定的值。
上述「正規輪輞」是指在包含輪胎所基於的規格的規格體系中,該規格中針對各輪胎而規定的輪輞,例如,如果按照日本汽車輪胎製造商協會(Japan Automobile Tyr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JATMA),則表示標準輪輞,如果按照美國輪胎協會(Tire and Rim Association,TRA),則表示「Design Rim(設計輪輞)」,或者如果按照歐洲輪胎技術機構(European Ti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ETRTO),則表示「Measuring Rim(測量輪輞)」。
上述「正規內壓」是指上述規格中針對各輪胎而規定的空氣壓力,如果按照JATMA,則表示最高空氣壓力,如果按照TRA,則表示「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種冷胎充氣壓力下的輪胎負荷能力)」中記載的最大值,如果按照ETRTO,則表示「INFLATION PRESSURE(充氣壓力)」。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該花紋塊包括踏面的矩心位於具有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1/3的展開寬度的胎冠區域的多個胎冠花紋塊。而且,胎冠花紋塊包括上述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為胎面展開寬度的2%以內的多個中央胎冠花紋塊、及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大於胎面展開寬度的2%且為該胎面展開寬度的6%以下的多個側方胎冠花紋塊。
此種胎冠花紋塊可在胎面寬度方向上將踏面分散而配置。因此,胎冠花紋塊不僅有助於直線前進時的抓力(grip),而且亦有助於出現外傾角(camber angle)的轉彎時的抓力。因此,本發明的輪胎針對所設想的各種外傾角的使用均可提高轉彎性能。
而且,胎冠花紋塊中包括矩心大致配置在輪胎赤道上的中央胎冠花紋塊,因此,即便在外傾角為大致0度的直線前進時,亦可維持牽引性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
圖1中,關於本發明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以下,有時簡稱作「輪胎」)1,例示以在沙地或泥濘地等的軟場路上可發揮最高性能的方式而設計的摩托車越野賽競技用的輪胎。而且,圖1所示的輪胎1的剖面圖為將該輪胎1安裝於正規輪輞(省略圖示)上且填充了正規內壓並且無負載的正規內壓狀態,且為圖2所示的A-A線剖面。
上述輪胎1包括:胎面部2,自該胎面部2的兩側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內側延伸的一對側壁部3、3,及位於各側壁部3的輪胎半徑方向的內側端且組裝在輪輞上的胎圈(bead)部4、4。而且,輪胎1包括自胎面部2經側壁部3而到達胎圈部4的胎圈芯(core)5的胎體(carcass)6、及配置於該胎體6的輪胎半徑方向外側且胎面部2的內部的胎面加強層7,從而得以加強。
上述胎面部2的外表面向輪胎半徑方向外側成凸狀彎曲,並且該胎面部2的胎面端2t、2t間的輪胎軸方向距離即胎面寬度TW成為輪胎最大寬度。
上述胎體6由1塊以上的胎體簾布層(carcass ply)6A構成,而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由1塊胎體簾布層6A構成,該胎體簾布層6A包括:環狀(toroid)橫跨一對胎圈芯5、5間的本體部6a,及與該本體部6a的兩側相連且繞胎圈芯5的周圍而自輪胎軸方向的內側向外側折回的折回部6b。而且,在胎體簾布層6A的本體部6a與折回部6b之間,配置著自胎圈芯5向輪胎半徑方向的外側延伸且由硬質橡膠構成的胎圈填充膠(bead apex)8,從而將胎圈部4適當加強。
上述胎體簾布層6A,例如採用將有機纖維的胎體簾線(carcass cord)相對於輪胎圓周方向而以75度~90度的角度排列而成的徑向(radial)構造。而且,關於胎體6,亦可採用使用2塊以上的胎體簾布層,將胎體簾線相對於輪胎圓周方向而以例如15度~45度的角度傾斜排列而成的斜交(bias)構造。
上述胎面加強層7例如由1塊以上的加強簾布層7A構成,而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由1塊加強簾布層7A構成,該加強簾布層7A是將有機纖維的加強簾線相對於輪胎圓周方向而以15度~45度的角度傾斜排列而成。
在上述胎面部2,配置著藉由胎面槽10而劃分的多個花紋塊B。胎面槽10的槽底10b形成為大致沿著胎體6的外表面的光滑的表面。
上述花紋塊B在輪胎圓周方向及輪胎軸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稀疏配置著,且包括:除凹處等之外的進行接地的面即踏面11,及自該踏面11的周緣向輪胎半徑方向內側延伸且與槽底10b相連的壁面12。而且,花紋塊B自踏面11至槽底10b為止的花紋塊高度D1例如設定為6 mm~19 mm左右。
此種花紋塊B例如使花紋塊B對軟場路的陷入量增大,從而可發揮高驅動力。而且,隔開花紋塊B的胎面槽10因寬幅地形成,故可防止泥土等的堵塞。
另外,花紋塊B的稀疏分布配置藉由陸地比(land ratio)(Sb/S)而被掌握,該陸地比(Sb/S)是所有花紋塊B的踏面11的面積的總和Sb相對於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總面積S(假設胎面槽10全部被埋入時的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總面積)的比。若該陸地比(Sb/S)過小,則有在硬質的硬路或中等硬質的路上的驅動力降低之虞,相反地,若該陸地比(Sb/S)過大,則亦有在軟場路上的驅動力降低之虞。根據此種觀點考慮,上述陸地比(Sb/S)較佳為15%~30%的範圍。
而且,本實施形態的花紋塊B如圖1及圖2所示,包括:多個胎冠花紋塊13,其踏面11的矩心Gb位於具有以輪胎赤道C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TWe的1/3的展開寬度的胎冠區域Cr;沿著胎面部2的胎面端2t而配置的胎肩花紋塊14;及配置於該胎肩花紋塊14與胎冠花紋塊13之間的中間花紋塊15。
上述胎冠花紋塊13如圖3放大所示般,包括: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L1(省略圖示)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以內的多個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L2大於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且為該胎面展開寬度TWe的6%以下的多個側方胎冠花紋塊13b。
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13a例如形成為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3較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3大的橫長矩形狀。而且,本實施形態的中央胎冠花紋塊13a在其踏面11並未設置著凹處或狹縫等。此種橫長的中央胎冠花紋塊13a可增加輪胎軸方向的邊緣成分,從而可提高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較理想的是,較佳為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最大寬度W3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例如10%~20%左右,且其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3為最大寬度W3的70%~80%左右。
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13b例如形成為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4較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4大的橫長矩形狀。較佳為,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最大寬度W4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例如20%~30%左右,且其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4為最大寬度W4的35%~45%左右,橫向長度設定得比中央胎冠花紋塊13a更長。
就此種胎冠花紋塊13而言,與將胎冠花紋塊13的矩心Gb在大致輪胎赤道C上統一地配置的先前的輪胎相比,能夠在胎面寬度方向上將踏面11分散而配置。因此,胎冠花紋塊13即便在直線前進時被賦予了外傾角的初始轉彎時,亦可藉由側方胎冠花紋塊13b而發揮大的抓力,從而可提高轉彎性能。而且,胎冠花紋塊13包括矩心Gb大致配置於輪胎赤道C上的中央胎冠花紋塊13a,因此可維持外傾角大致0度的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形成為其最大寬度W4較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最大寬度W3大的橫長矩形狀,因而可跨及胎面寬度方向的廣範圍來配置其踏面11。藉此,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在直線前進時及轉向時,可進一步增加輪胎軸方向及輪胎周方向的邊緣成分,從而不會使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降低而可提高轉彎性能。
為了有效地發揮上述作用,較理想的是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上述距離L1較佳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以下。同樣地,較理想的是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上述距離L2較佳為大於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且較佳為該胎面展開寬度TWe的6%以下。
此外,較理想的是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上述最大寬度W4較佳為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最大寬度W3的15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此種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可進一步增大胎面寬度方向的邊緣成分,從而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轉彎性能。另一方面,若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最大寬度W4過大,則在輪胎軸方向上可配置的花紋塊數減少,輪胎周方向的邊緣成分減少,因而有轉彎性能降低或使輪胎質量過度地上升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較理想的是,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最大寬度W4較佳為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最大寬度W3的200%以下,更佳為190%以下。
而且,為了進一步提高轉彎性能,較理想的是,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合計個數TLs較佳為比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合計個數TLc多,尤佳為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合計個數TLc的1.5倍以上,進而佳為2倍以上。另一方面,若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合計個數TLs過多,則中央胎冠花紋塊13a減少,從而有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降低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較理想的是,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上述合計個數TLs較佳為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合計個數TLc的2.5倍以下,更佳為2.2倍以下。
而且,如圖2所示,側方胎冠花紋塊13b較佳為包括有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且矩心Gb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而彼此不同的方向(側)的一對P。藉此,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在胎面寬度方向上均一地配置,從而可平衡性佳地提高左右的轉向抓力。
此外,夾著中央胎冠花紋塊13a而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側方胎冠花紋塊13b較佳為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C為相同的方向上。藉此,可增加接地面積中的花紋塊面積與邊緣,從而可保持直線前進時的牽引。
而且,如圖1及圖3所示,較佳為在側方胎冠花紋塊13b中設置著通過上述矩心Gb且沿輪胎周方向延伸的狹縫16。此種狹縫16在硬質的路面上或中等硬質的路上可提高排水性及排泥性。
而且,如圖4所示,具有狹縫16的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在接地時,自假想線變形為實線,在縮小狹縫16的寬度W2的方向上壓縮變形。因此,使矩心Gb(圖3所示)的外側的狹縫16的邊緣16e接觸路面而可提高牽引性能。
較理想的是,該狹縫16的寬度W2較佳為5 mm以上,更佳為8 mm以上。若狹縫16的寬度W2過小,則有邊緣無法充分發揮作用之虞。相反地,若狹縫16的寬度W2過大,則有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花紋塊剛性降低,轉彎性能降低之虞。自此種觀點考慮,較理想的是,狹縫16的寬度W2較佳為15 mm以下,更佳為10 mm以下。自同樣的觀點考慮,較理想的是,狹縫16的槽深D2較佳為3 mm以上,更佳為5 mm以上,而且較理想的是,狹縫16的槽深D2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7 mm以下。
如圖1及圖2所示,較佳為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胎冠花紋塊13間的胎面槽10的槽底10b中,至少設置著一個使該槽底10b局部凹陷而成的大致橫長矩形狀的凹部17。此種凹部17減小胎冠花紋塊13間的胎面部2的橡膠厚度以使剛性降低,從而可緩和對駕駛人員的衝擊力的傳遞。
而且,凹部17能夠使胎面部2柔軟且局部地變形,從而可提高胎冠花紋塊13的踏面11的接地性,且可提高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及轉彎性能。如圖1及圖3所示,較理想的是,凹部17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5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例如15%~20%左右,其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5為最大寬度W5的10%~40%左右,深度D3為0.5 mm~1.5 mm左右。
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相鄰而設置的凹部17中,較佳為由其輪廓所包圍的平面的矩心Gc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面Cp而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相同的一側。藉此,凹部17可有效地提高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踏面11的接地性,從而可大幅提高轉彎性能。另外,為了提高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踏面11的接地性,凹部17尤佳為配置於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輪胎周方向的兩側。
此外,較佳為在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輪胎軸方向外側的槽底10b,設置著朝向輪胎軸方向外側而使輪胎周方向長度逐漸減小而延伸的大致橫長梯形狀的側凹部20。此種側凹部20於對該側方胎冠花紋塊13b施加橫力的轉彎時,可使胎面部2柔軟變形,從而可進一步提高該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踏面11的接地性。
本實施形態的胎肩花紋塊14如圖2、圖5所示,踏面11的矩心Gb位於自胎面端2t向輪胎軸方向內側而具有胎面展開寬度TWe的1/6的展開寬度的胎肩區域Sh。胎肩花紋塊14包括橫長矩形狀的第1胎肩花紋塊14a、大致梯形狀的第2胎肩花紋塊14b、及大致矩形狀的第3胎肩花紋塊14c。該些各胎肩花紋塊14a、14b、14c增加胎面端2t側的輪胎周方向的邊緣成分,從而可提高轉彎性能。
上述第1胎肩花紋塊14a形成為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6較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6大的橫長矩形狀。此種第1胎肩花紋塊14a在轉向時,可增加輪胎軸方向的邊緣成分,從而有助於提高轉向時的牽引性。
而且,第1胎肩花紋塊14a中,在以比矩心Gb更靠輪胎軸方向外側處設置著沿輪胎周方向延伸的細槽18。此種細槽18使第1胎肩花紋塊14a柔軟地變形,從而可提高轉向時其踏面11(如圖1所示)的接地性。較理想的是,較佳為第1胎肩花紋塊14a的最大寬度W6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例如12%~16%左右,且其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6為最大寬度W6的80%~90%左右。
上述第2胎肩花紋塊14b形成為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7與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7大致相同的多角形狀,從而可平衡性佳地增加輪胎周方向及輪胎軸方向的邊緣成分。較佳為第2胎肩花紋塊14b設定為其最大寬度W7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9%~12%左右,且其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7為最大寬度W7的90%~100%左右。
上述第3胎肩花紋塊14c形成為比第2胎肩花紋塊14b小的大致矩形狀,利用後述的胎肩橫拉桿24來與該第2胎肩花紋塊14b連結。此種第3胎肩花紋塊14c與第2胎肩花紋塊14b均可提高剛性,從而可抑制輪胎質量的增加且獲得與1個大的胎肩花紋塊同等的邊緣效果。
如圖2所示,上述中間花紋塊15中,踏面11的矩心Gb位於胎肩區域Sh與胎冠區域Cr之間的區域即中間區域Md。如圖5所示,中間花紋塊15包括: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L9為最小的內中間花紋塊15a、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L11為最大的外中間花紋塊15c、及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L10大於距離L9且小於距離L11的中部中間花紋塊15b。
而且,各中間花紋塊15a、15b、15c較佳為設定為其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W12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10%~15%左右,且其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12為最大寬度W12的100%~120%左右。
此種中間花紋塊15亦可將踏面11在胎面寬度方向上分散而配置,因而可大幅提高轉彎性能。為了有效地發揮此種作用,較佳為內中間花紋塊15a的距離L9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2%以內,且外中間花紋塊15c的距離L11為胎面展開寬度TWe的32%以上,且中部中間花紋塊15b的距離L10大於胎面展開寬度TWe的23%且小於30%。
此外,如圖2所示,較理想的是,各花紋塊13、14、15與在輪胎軸方向或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另一花紋塊經由橫拉桿21而連結。該橫拉桿21較佳為距離胎面槽10的槽底10b的高度H1(圖1所示)為花紋塊高度D1的25%~35%左右。此種橫拉桿21提高各花紋塊13、14、15的輪胎軸方向剛性及/或輪胎周方向剛性,從而可大幅提高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或轉彎性能。
本實施形態的橫拉桿21包括將胎冠花紋塊13與中間花紋塊15加以連結的胎冠橫拉桿22、將中間花紋塊15與胎肩花紋塊14加以連結的中間橫拉桿23、及將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胎肩花紋塊14、14加以連結的胎肩橫拉桿24。
如圖3所示,上述胎冠橫拉桿22包括將中央胎冠花紋塊13a與中間花紋塊15(該例中為內中間花紋塊15a)加以連結的第1胎冠橫拉桿22a、及將側方胎冠花紋塊13b與中間花紋塊15(該例中為外中間花紋塊15c)加以連結的第2胎冠橫拉桿22b。
上述第1胎冠橫拉桿22a在中央胎冠花紋塊13a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的兩外側的內中間花紋塊15a之間,相對於輪胎軸方向傾斜地延伸。此種第1胎冠橫拉桿22a可左右平衡性佳地提高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輪胎軸方向剛性,從而可提高轉彎性能。而且,第1胎冠橫拉桿22a的輪胎周方向的長度與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3大致相同且保持固定地延伸,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輪胎軸方向剛性。
而且,上述第2胎冠橫拉桿22b與側方胎冠花紋塊13b連結,且向相對於輪胎赤道面Cp而更靠該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矩心Gb側,相對於輪胎軸方向成傾斜延伸,從而與外中間花紋塊15c連結。此種第2胎冠橫拉桿22b使側方胎冠花紋塊13b主要接地的轉向內側的輪胎軸方向剛性提高,從而可提高轉彎性能。
當對輪胎1指定了旋轉方向R時,第1、第2胎冠橫拉桿22a、22b較佳為自輪胎軸方向內側朝外側而向旋轉方向的先著地側傾斜。藉此,第1、第2胎冠橫拉桿22a、22b可有效地抑制花紋塊彼此的干擾。
如圖5所示,上述中間橫拉桿23包括將外中間花紋塊15c與胎肩花紋塊14(該例中為第1胎肩花紋塊14a)加以連結的第1中間橫拉桿23a、將外中間花紋塊15c與胎肩花紋塊14(該例中為第2胎肩花紋塊14b)加以連結的第2中間橫拉桿23b、及將中部中間花紋塊15b與胎肩花紋塊14(該例中為第2胎肩花紋塊14b)加以連結的第3中間橫拉桿23c。
上述第1中間橫拉桿23a在外中間花紋塊15c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外側的第1胎肩花紋塊14a之間,向與上述胎冠橫拉桿22相反的方向成傾斜延伸。而且,第2中間橫拉桿23b在外中間花紋塊15c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外側的第2胎肩花紋塊14b之間,向與胎冠橫拉桿22相同的方向成傾斜延伸。第1、第2中間橫拉桿23a、23b的輪胎周方向的長度朝輪胎軸方向外側逐漸增加並延伸。
就本實施形態的第1、第2中間橫拉桿23a、23b而言,包括自與第2胎冠橫拉桿22b連結的外中間花紋塊15c延伸的中間橫拉桿。此種第1、第2中間橫拉桿23a、23b與第2胎冠橫拉桿22b協動,可提高輪胎軸方向剛性,從而可大幅提高轉彎性能。
而且,當將第1、第2中間橫拉桿23a、23b配置於一個外中間花紋塊15c時,使作用於中間花紋塊15c的橫力向外分散,可由第1、第2胎肩花紋塊14a、14b來進行支持。而且,可將外中間花紋塊15c及第1、第2胎肩花紋塊14a、14b在大致輪胎周方向上加以連結,因而可有效地提高輪胎軸方向剛性及輪胎周方向剛性。
上述第3中間橫拉桿23c在中部中間花紋塊15b與配置於其輪胎軸方向外側的第2胎肩花紋塊14b之間,向與胎冠橫拉桿22相同的方向成傾斜延伸,輪胎周方向的長度朝向輪胎軸方向外側逐漸增加並延伸。本實施形態的第3中間橫拉桿23c所連結的第2胎肩花紋塊14b與第2中間橫拉桿23b所連結的花紋塊並不相同,從而可抑制負載集中於該第2胎肩花紋塊14b。
本實施形態的胎肩橫拉桿24將第2胎肩花紋塊14b與在其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第3胎肩花紋塊14c加以連結。此種胎肩橫拉桿24提高第2、第3胎肩花紋塊14b、14c的輪胎周方向剛性,從而可提高轉向時的牽引性能。而且,當對輪胎1指定旋轉方向R(圖3所示)時,較佳為胎肩橫拉桿24的輪胎軸方向的寬度朝向輪胎旋轉方向R的先著地側逐漸增加。此種胎肩橫拉桿24亦可有效地抑制花紋塊彼此的干擾。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尤佳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敍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圖示的實施形態,可變形為各種態樣來實施。例如,如圖6所示,亦可使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距離L2a、L2b彼此不同。藉此,側方胎冠花紋塊13b在輪胎軸方向上更分散地配置著,因而可平衡性佳地提高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及轉彎性能。
[實例]
試作具有圖1所示的基本構造、且具有表1所示的傾斜槽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的前輪及後輪,並對它們的性能進行測試。另外,共用規格為以下所示。
輪胎尺寸
前輪:90/100-21
後輪:120/80-19
輪輞尺寸
前輪:1.60×21
後輪:2.15×19
胎面寬度TW:150.0 mm
胎面展開寬度TWe:169.5 mm
陸地比(Sb/S):20.5%
中央胎冠花紋塊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3:20.0 mm
側方胎冠花紋塊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L4:21.5 mm
花紋塊高度D1:16.0 mm
凹部、側凹部:
最大寬度W5:30.0 mm
最大長度L5:10.0 mm
深度D3:0.5 mm
比(W5/TWe):17.7%
比(L5/W5):33.3%
第1胎肩花紋塊:
最大寬度W6:24.0 mm
最大長度L6:20.5 mm
比(W6/TWe):14.2%
比(L6/W6):85.4%
第2胎肩花紋塊14b:
最大寬度W7:19.0 mm
最大長度L7:18.0 mm
比(W7/TWe):11.2%
比(L7/W7):94.7%
第3胎肩花紋塊14c:
最大寬度W8:14.0 mm
最大長度L8:13.0 mm
比(W8/TWe):8.26%
比(L8/W8):92.9%
中間花紋塊:
最大寬度W12:21.0 mm
最大長度L12:23.0 mm
比(W12/TWe):12.4%
比(L12/W12):110%
橫拉桿:
高度H1:3.0(mm)
<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轉彎性能>
將各供測試輪胎組裝在上述輪輞上且填充內壓(前輪:80 kPa、後輪:80 kPa),安裝在排氣量450 cc的自動二輪車上,藉由駕駛人員的官能來對利用專業的試駕人員(professional test driver)的操縱而在硬質路面的測試跑道上轉向時的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及轉彎性能(初期、中間、出口)進行評估,並根據以比較例1設為100的指數來進行評估。數值越大則越好。
將測試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測試的結果可確認為,實例的輪胎維持直線前進時的牽引性能的同時可提高轉彎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2...胎面部
2t...胎面端
3...側壁部
4...胎圈部
5...胎圈芯
6...胎體
6A...胎體簾布層
6a...本體部
6b...折回部
7...胎面加強層
7A...加強簾布層
8...胎圈填充膠
10...胎面槽
10b...槽底
11...踏面
12...壁面
13...胎冠花紋塊
13a...中央胎冠花紋塊
13b...側方胎冠花紋塊
14...胎肩花紋塊
14a...第1胎肩花紋塊
14b...第2胎肩花紋塊
14c...第3胎肩花紋塊
15...中間花紋塊
15a...內中間花紋塊
15c...外中間花紋塊
15b...中部中間花紋塊
16...狹縫
16e...狹縫16的邊緣
17...凹部
18...細槽
20...側凹部
21...橫拉桿
22...胎冠橫拉桿
22a...第1胎冠橫拉桿
22b...第2胎冠橫拉桿
23...中間橫拉桿
23a...第1中間橫拉桿
23b...第2中間橫拉桿
23c...第3中間橫拉桿
24...胎肩橫拉桿
A...線
B...花紋塊
C...輪胎赤道
Cr...胎冠區域
Cp...輪胎赤道面
D1...花紋塊高度
D2...狹縫16的槽深
D3...凹部17的深度
Gb...矩心
Gc...凹部17的輪廓所包圍的平面的矩心
H1...橫拉桿21的距離胎面槽10的槽底10b的高度
L2...矩心Gb與輪胎赤道面Cp的距離
L2a、L2b...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
L3...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L4...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L5...凹部17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L6...第1胎肩花紋塊14a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L7...第2胎肩花紋塊14b的輪胎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L8...最大長度
L9...內中間花紋塊15a的距離
L10...中部中間花紋塊15b的距離
L11...外中間花紋塊15c的距離
L12...各中間花紋塊的周方向的最大長度
Md...胎肩區域Sh與胎冠區域Cr之間的區域即中間區域
P...一對(側方胎冠花紋塊13b)
R...旋轉方向
S...胎面部2的外表面的總面積
Sh...胎肩區域
TLc...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合計個數
TLs...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合計個數
TW...胎面寬度
TWe...胎面展開寬度
W2...狹縫16的寬度
W3...中央胎冠花紋塊13a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W4...側方胎冠花紋塊13b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W5...凹部17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W6...第1胎肩花紋塊14a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W7...第2胎肩花紋塊14b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W8...最大寬度
W12...各中間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的剖面圖。
圖2是圖1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3是圖2的部分放大圖。
圖4是接觸路面的胎冠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剖面圖。
圖5是圖2的部分放大圖。
圖6是另一實施形態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圖7是又一實施形態的胎面部的部分展開圖。
1...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2...胎面部
2t...胎面端
3...側壁部
4...胎圈部
5...胎圈芯
6...胎體
6A...胎體簾布層
6a...本體部
6b...折回部
7...胎面加強層
7A...加強簾布層
8...胎圈填充膠
10...胎面槽
10b...槽底
11...踏面
12...壁面
13...胎冠花紋塊
13b...側方胎冠花紋塊
14...胎肩花紋塊
14a...第1胎肩花紋塊
15...中間花紋塊
15c...外中間花紋塊
15b...中部中間花紋塊
16...狹縫
17...凹部
18...細槽
22...胎冠橫拉桿
22b...第2胎冠橫拉桿
23...中間橫拉桿
23a...第1中間橫拉桿
B...花紋塊
C...輪胎赤道
Cp...輪胎赤道面
D1...花紋塊高度
D2...狹縫16的槽深
D3...凹部17的深度
H1...橫拉桿21的距離胎面槽10的槽底10b的高度
TW...胎面寬度
W2...狹縫16的寬度

Claims (6)

  1. 一種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在胎面部配置著多個花紋塊以及將上述花紋塊連結的橫拉桿,且上述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被指定輪胎旋轉方向,其特徵在於:上述花紋塊包括:多個胎冠花紋塊,上述多個胎冠花紋塊的踏面的矩心位於具有以輪胎赤道為中心的胎面展開寬度的1/3的展開寬度的胎冠區域;胎肩花紋塊,沿著上述胎面部的胎面端而配置;以及中間花紋塊,配置於上述胎肩花紋塊與上述胎冠花紋塊之間;上述橫拉桿包括:中間橫拉桿,自輪胎軸方向的內側朝外側而向輪胎旋轉方向的先著地側傾斜且將上述中間花紋塊與上述胎肩花紋塊加以連結;以及胎肩橫拉桿,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上述胎肩花紋塊彼此之間加以連結;上述胎肩橫拉桿設置於連結於上述中間橫拉桿的上述胎肩花紋塊的輪胎旋轉方向的後着地側,上述胎冠花紋塊包括:多個中央胎冠花紋塊,其上述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為上述胎面展開寬度的2%以內;及 多個側方胎冠花紋塊,其上述矩心與輪胎赤道面的距離大於胎面展開寬度的2%且為該胎面展開寬度的6%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的合計個數較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的合計個數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較上述中央胎冠花紋塊的輪胎軸方向的最大寬度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於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以深度為3mm~10mm且寬度為5mm~15mm而設置著沿輪胎周方向延伸的狹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於輪胎周方向上相鄰的胎冠花紋塊間的胎面槽的槽底,至少設置著一個使該槽底局部凹陷而成的凹部,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鄰接設置的凹部中,由其輪廓所包圍的平面的矩心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面而與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相同的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其中 上述側方胎冠花紋塊包括有在輪胎周方向上相鄰而配置的一對;上述一對的側方胎冠花紋塊的上述矩心位於相對於輪胎赤道而彼此不同的方向上。
TW100126005A 2010-07-26 2011-07-22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TWI5118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450A JP5291674B2 (ja) 2010-07-26 2010-07-26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192A TW201217192A (en) 2012-05-01
TWI511889B true TWI511889B (zh) 2015-12-11

Family

ID=4472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005A TWI511889B (zh) 2010-07-26 2011-07-22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20371B2 (zh)
EP (1) EP2412546B1 (zh)
JP (1) JP5291674B2 (zh)
KR (1) KR101697376B1 (zh)
CN (1) CN102343769B (zh)
TW (1) TWI5118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6924B2 (ja) * 2012-04-27 2014-10-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2782523U (zh) * 2012-09-28 2013-03-13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摩托车越野赛的充气轮胎
CN102941780B (zh) * 2012-11-22 2016-10-12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单钢丝缠绕越野型雨林轮胎
JP5802223B2 (ja) * 2013-01-30 2015-10-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242294B2 (ja) * 2013-06-10 2017-12-0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93731B2 (ja) * 2013-11-07 2017-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86601B2 (ja) * 2014-06-17 2016-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412749B2 (ja) * 2014-09-12 2018-10-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20674B2 (ja) * 2015-01-26 2018-1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637804B2 (ja) 2015-07-15 2020-0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83507A (ja) * 2016-11-22 2018-05-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962056B2 (ja) 2017-08-03 2021-1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040064B2 (ja) * 2018-01-31 2022-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二輪車用タイヤ
EP3747671B1 (en) * 2018-02-02 2023-08-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otorcycle tire
JP7081207B2 (ja) * 2018-02-27 2022-06-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624231B2 (ja) * 2018-04-17 2019-12-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70071B2 (ja) * 2018-05-15 2022-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124531B2 (ja) * 2018-08-01 2022-08-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JP7070233B2 (ja) * 2018-08-17 2022-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EP3616945B1 (en) * 2018-08-29 2022-01-2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Motorcycle tyre for off-road
JP7131381B2 (ja) * 2018-12-28 2022-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タイヤ
JP7163784B2 (ja) * 2019-01-16 2022-11-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JP7126964B2 (ja) * 2019-02-18 2022-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491009B2 (ja) * 2020-03-24 2024-05-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の二輪車用タ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1179A (en) * 1978-11-27 1982-01-19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Motocross tire for motorcycles
JPS619316A (ja) * 1984-06-22 1986-01-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二輪車タイヤ
US4617976A (en) * 1983-09-20 1986-10-2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for use in running on soft ground and excellent in ground-contacting property
JP2799010B2 (ja) * 1989-10-30 1998-09-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874782B2 (ja) * 1990-02-16 1999-03-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良路及び不整地を兼用走行する2輪車用タイヤ
JP2005193784A (ja) * 2004-01-07 2005-07-2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US20080110542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ff-road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5704A (ja) * 1984-11-09 1986-06-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604822B2 (ja) 1988-09-08 1997-04-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不整地用二輪車タイヤ
JPH06320916A (ja) 1993-05-11 1994-11-2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021322B2 (ja) * 1995-06-06 2000-03-1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ンアンドオフタイヤ
JP3273736B2 (ja) * 1996-08-07 2002-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499883B2 (ja) * 1999-07-26 2010-07-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38688B2 (ja) * 2004-03-25 2008-08-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33502B2 (ja) * 2005-11-09 2011-07-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72244B2 (ja) * 2007-09-13 2009-06-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1179A (en) * 1978-11-27 1982-01-19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Motocross tire for motorcycles
US4617976A (en) * 1983-09-20 1986-10-2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for use in running on soft ground and excellent in ground-contacting property
JPS619316A (ja) * 1984-06-22 1986-01-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不整地走行用二輪車タイヤ
JP2799010B2 (ja) * 1989-10-30 1998-09-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874782B2 (ja) * 1990-02-16 1999-03-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良路及び不整地を兼用走行する2輪車用タイヤ
JP2005193784A (ja) * 2004-01-07 2005-07-21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US20080110542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ff-road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1674B2 (ja) 2013-09-18
KR101697376B1 (ko) 2017-01-17
CN102343769A (zh) 2012-02-08
EP2412546B1 (en) 2013-10-09
JP2012025307A (ja) 2012-02-09
US8820371B2 (en) 2014-09-02
TW201217192A (en) 2012-05-01
KR20120010566A (ko) 2012-02-03
CN102343769B (zh) 2015-09-23
EP2412546A1 (en) 2012-02-01
US20120018067A1 (en)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1889B (zh)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US11046118B2 (en) Tire for two-wheel vehicle
US8950452B2 (en) Motorcycle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TWI564174B (zh) 非鋪裝地行駛用的自動二輪車輪胎
TWI522252B (zh)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輪胎
JP4262283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TWI725964B (zh) 摩托車用充氣輪胎
TWI546210B (zh) 崎嶇地行駛用自動二輪車用輪胎
JP5174142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WO201902212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37629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76531A1 (en) Pneumatic Tire
KR20120031890A (ko) 공기 타이어
JP619654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11420478B2 (en) Tyre
JP2019137181A (ja)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68032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005476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1084451A (ja) バイアス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