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5165B - 换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5165B
CN102725165B CN201180005257.0A CN201180005257A CN102725165B CN 102725165 B CN102725165 B CN 102725165B CN 201180005257 A CN201180005257 A CN 201180005257A CN 102725165 B CN102725165 B CN 102725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elves
initial position
shift lever
discrimina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2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5165A (zh
Inventor
鸭志田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5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5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4Selecto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ith means for range selection and manual shifting, e.g. range selector with tiptro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8Dashboard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4Manually operated selector [e.g., remotely controlled device, lever, push button, rotary dial,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换档杆(12)位于原始位置,无论“当前档位”的换档档位为哪个档位,操作者通过进行按压第一按钮(16)这样的第一规定操作,都必然切换成N档,操作者在维持第一按钮(16)的按压状态的同时,通过进行使换档杆(12)从三个换档位置中的中央即原始位置向与R标记或D标记对应的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这样的第二规定操作,能够从N档向R档或D档切换(N→R,N→D)。

Description

换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变速器的档位选择,来对变速器的连接状态进行电切换的线控换档(SBW)方式的换档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一种线控换档方式的换档装置。该换档装置例如基于驾驶员对控制杆方式的换档杆的操作,来使致动器电动作,从而通过所述致动器来切换自动变速器的连接状态。
关于此种换档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换档装置,其具有换档杆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通过从所述原始位置向多个方向连续地操作换档杆,能够选择自动变速器的各档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2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换档装置中,构成为在分别不同的位置来选择自动变速器中的各档位,因此换档杆的移动范围变大,换档装置整体可能大型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换档装置中,作为换档位置,设有原始位置X、空档位置N、倒档位置R及前进档位置D等多个位置,从而需要与各位置对应来检测换档杆可靠地移动到规定的换档位置用的多个传感器元件(例如,磁霍尔元件)或门极数,这使可能导致制造成本高昂。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档位选择机构的移动范围而使装置整体小型化,且能够使检测档位选择机构的位置的结构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换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档装置,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在选择所述其它档位中至少一个规定的档位,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一规定操作,而始终选择所述N档,在选择所述N档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二规定操作,而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根据本发明,无论档位选择机构在原始位置为哪个档位(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通过对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一规定操作,都始终选择N档,在选择所述N档后,通过进行第二规定操作,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所期望的其它档位,因此不需要设置N档专用的位置(移动门极)。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小档位选择机构的移动范围,并且能够使用于检测档位选择机构的位置的结构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定操作为操作按钮的操作,或将所述档位选择机构沿轴向压入的操作,或者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所述其它位置移动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一规定操作为操作按钮,从而在操作了机动车中通常使用的换档锁定解除按钮的状态下,能够以与操作档位选择机构同样的感觉来向第二规定操作转移,能够使操作者不带有不适感地进行操作。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一规定操作为将档位选择机构沿轴向压入的操作,或使档位选择机构从原始位置向其它位置移动的操作,从而不需要设置例如按钮等机构,能够使档位选择机构中操作者把持的部分小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规定操作为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所述其它位置移动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二规定操作为使档位选择机构从原始位置向其它位置移动的操作,从而不需要设置例如按钮等机构,能够在档位选择机构的最小的操作范围(移动范围)内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其它档位中的一个为D档,所述变速器为在选择了所述D档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二规定操作时,每进行一次所述第二规定操作,所述变速器的排档变化一级的手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选择了D档的状态下进行第二规定操作,能够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向手动模式切换,因此不需要设置选择手动模式的专用的装置。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不使换档装置大型化就能够附加选择手动模式的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在进行所述第二规定操作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到所述原始位置后,在规定时间内,即使进行了所述第一规定操作,也使所述N档的档位选择无效。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第二规定操作而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到原始位置后,在规定时间内即使进行第一规定操作,N档的档位选择也无效,因此能够防止进行第二规定操作后的误操作。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在选择所述其它档位中至少一个规定的档位,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向所述其它位置移动,而始终选择所述N档,在所述其它位置选择了所述N档后,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其它位置保持规定时间来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根据本发明,无论档位选择机构在原始位置为哪个档位(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通过使档位选择机构向其它位置移动,都始终选择N档,在选择所述N档后,通过将档位选择机构在其它位置保持规定时间,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所期望的其它档位,因此不需要设置N档专用的位置(移动门极)。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小档位选择机构的移动范围,并且能够使用于检测档位选择机构的位置的结构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本发明中,不附加特别的装置就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在通过所述档位选择机构选择非行驶档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三规定操作来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档位选择机构选择非行驶档(N档或P档)而档位选择机构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三规定操作(例如,从档位选择机构的原始位置向其它位置的移动操作),从而能够不选择N档而简便地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例如,D档或R档)。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不需要设置从非行驶档(N档或P档)不经由N档而向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例如,D档或R档)转移的特别的装置,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其它档位中的一个为R档或D档,所述变速器在选择P档来作为所述非行驶档的状态下,在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向所述其它位置移动时,选择所述R档或所述D档。
根据本发明,在选择P档的情况下,不选择N档而仅使档位选择机构向其它位置移动,就能够简便地选择由R档或D档构成的其它档位,因此能够提高例如从停车状态开始行驶时等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在通过所述档位选择机构选择行驶档而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四规定操作来选择所述N档,或者选择与所述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档位选择机构选择行驶档(例如,D档、L档或R档)而档位选择机构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四规定操作(例如,从档位选择机构的原始位置向其它位置的移动操作)来选择N档,或者选择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L档)。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够从行驶档向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简便地切换,且不需要特别的装置,就能够成为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抑制档位选择机构的移动范围而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并且能够使检测档位选择机构的位置的结构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换档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入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换档操作***的框图。
图2是装入有图1所示的换档装置的机动车的车室前方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c)是表示操作所述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装入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换档操作***的框图,图2是装入有图1所示的换档装置的机动车的车室前方的立体图。
<换档操作***>
在图1所示的换档操作***100中,在自动变速器(变速器)1(以下,称为AT1)上电连接有控制装置2和换档装置10。AT1经由变矩器3与发动机4的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连结。在AT1的液压控制部5设有用于进行AT1的档位切换的电动致动器6。这种情况下,所述液压控制部5及电动致动器6基于从控制装置2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被进行驱动控制。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设置在车室内前方,以线控换档方式(SBW方式)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这种情况下,将与换档装置10的操作状况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2导入,所述控制装置2基于从换档装置10导入的检测信号,来对液压控制部5及电动致动器6进行控制。
AT1的换档档位具有P档(泊车档)、R档(倒档)、N档(空档)、D档(前进档)及L档(低速档)(参照图3(c))。这种情况下,在选择N档时,设定成AT1的发动机4侧与未图示的驱动轮侧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的状态,另外,在按压后述的第三按钮20(参照图3(a))而选择P档时,未图示的泊车锁定机构工作而将AT1的输出轴7机械地锁定。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构成所述换档装置的换档杆的局部省略侧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具备由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12,该换档杆12具有换档棒12b、与所述换档棒12b的前端部连结并设置成能够由驾驶员的手握住的换档手把12a。这种情况下,换档杆12作为档位选择机构而发挥功能,该档位选择机构没有限定为换档杆12等杆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未图示的标度盘向规定方向转动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标度盘方式、通过未图示的按钮操作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按钮方式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在仪表板14上配置有换档杆12的所谓仪表板换档(参照图2),但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换档杆12配置在底板上的底板换档、或者将换档杆12配置在转向柱上的转向柱换档中的任一个。
如图3(b)所示,在所述换档手把12a的与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一侧面设置有:通过按压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并选择N档的第一按钮16;通过按压来选择L档或D档,或者解除选择的L档或D档的第二按钮18。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按钮16及第二按钮18例如构成为通过按压按钮主体而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并且通过手离开按钮主体而解除按压状态,从而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的开关;或者构成为一旦按压按钮主体则锁定为接通状态,再次按压按钮主体则解除所述接通状态的锁定的开关。
换档杆12的换档位置由大致呈直线状地离开规定距离配置的三个位置构成,包括:配置在中央的原始位置(在附图上,记载为“HOME位置”);经由第一路径22而比所述原始位置靠上侧配置的A位置(其它位置);经由第二路径24而比所述原始位置靠下侧配置的B位置(其它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将构成该换档位置的三个位置在面向图3(a)时的图3(a)的左侧的矩形形状的虚线中示出,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也同样。
这种情况下,换档杆12设置成,总是处于静止在原始位置的状态,操作者将换档杆12向上方或下方移动而选择由A位置或B位置构成的换档位置后,操作者的手从换档杆12离开,从而通过未图示的杆复位机构使换档杆12自动地复位到原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未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N档”专用的位置(换档位置)这一点上与现有技术不同。关于这一点,后续详细地说明。
在与换档杆12能够呈直线状地移动的第一路径22及第二路径24相邻的台板26上,设置有配置在中央的“N”英文文字标记、配置在所述“N”标记的上方的“R”英文文字标记、配置在所述“N”标记的下方的“D”英文文字标记。以该“N”为中间而在上方配置“R”且在“N”的下方配置“D”的“R-N-D”的上下配置(上下顺序)与以往使用的换档装置的标记同样。
另外,在台板26的上部设有通过按压来选择P档的第三按钮20。该第三按钮20与第一按钮16及第二按钮18同样,构成为通过按压来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切换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按压第一~第三按钮16、18、20中的任一个而使其从断开状态成为接通状态,从而与各按钮对应的接通信号分别向控制装置2导入,控制装置2认识到各第一~第三按钮16、18、20分别成为接通状态后,对控制对象导出规定的控制信号而完成控制。
因此,如后所述,未按压第一按钮16,即使在例如因手碰撞误操作等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其它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由于未接收到来自第一按钮16的接通信号,因此也判断为该换档切换无效,从而对控制对象不导出任何控制信号。这种情况下,换档杆12的档位切换操作无效而保持为以前的档位。
在P档、R档、N档、D档、L档各档位中,例如,通过由未图示的螺线管构成的换档锁定机构将换档杆12保持为锁定状态。在该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下,换档杆12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无法使换档杆12向其它位置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例如操作者等导致的手碰撞之类的误操作。
这种情况下,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能够解除所述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通过解除锁定状态,能够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的解除也可以不是螺线管那样的机械的结构,例如,可以基于设置在控制装置2中的未图示的程序(顺序控制)来解除。
在使换档杆12向比原始位置靠上方的A位置及靠下方的B位置移动时,换档杆12与未图示的抵接构件机械地抵接而到达固定(规定)的定位位置。因此,对于操作者而言,不会不清楚换档位置,能够提高操作者对换档杆12的操作稳定性。
装入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的换档操作***100基本上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3(c)是表示操作第一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来进行档位切换的换档模式的说明图。在图3(c)中,表示横向上栏的“当前档位”表示换档杆12在现阶段处于哪个档位,另一方面,表示纵向的各栏的“操作”表示操作者从现阶段的档位进行怎样的操作而向下一档位转移。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按钮16及第二按钮18,“按”表示按钮操作的一例,“-”意味着不进行按钮操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在规定的换档位置处于锁定状态,换档杆12在原始位置(H位置)保持为静止的无法移动的状态。因此,操作者在要将换档杆12向所期望的换档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按压第一按钮16并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并将档位切换成N档(P→N),然后,在“操作”中,通过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R档(N→R),或者通过将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D档(N→D)。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按压第一按钮16时,不进行向N档的档位切换而保持为“当前档位”的P档,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换档杆12无法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来将档位切换成N档(R→N),然后,在“操作”中,通过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换档档位原状态地保持为R档,或者通过将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D档(N→D)。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按压第一按钮16时,不进行向N档的档位切换而保持为“当前档位”的R档,并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换档杆12无法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N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而原状态地保持为N档,然后,在“操作”中,通过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R档(N→R),或者通过将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D档(N→D)。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按压第一按钮16时,不进行向N档的档位切换而保持为“当前档位”的N档,并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换档杆12无法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档位切换成N档(D→N),然后,在“操作”中,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R档(N→R),或者通过将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原状态地保持为D档。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按压第一按钮16时,不进行向N档的档位切换而保持为“当前档位”的D档,并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换档杆12无法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L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档位切换成N档(L→N),然后,在“操作”中,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R档(N→R),或者通过将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D档(N→D)。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按压第一按钮16时,不进行向N档的档位切换而保持为“当前档位”的L档,并且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换档杆12无法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在上述任一种操作图案中,在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A位置或B位置后,操作者通过手从换档杆12离开,从而换档杆12都自动地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换档杆12在R档或D档的状态下,在原始位置被保持为静止的状态。
接下来,对“操作”中按压第二按钮18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当前档位”为P档/R档/N档中的任一档位时,操作者即使按压第二按钮18,换档档位也原状态地保持为现阶段的档位,并且未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由于未按压第一按钮16),因此无法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另外,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二按钮18,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L档,与此相反,在“当前档位”位于L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二按钮18,而将AT1的换档档位切换成D档。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当“当前档位”在原始位置位于N档时,通过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状态下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A位置(R标记),从而选择R档(N→R),在换档杆12自动地复位到原始位置后,通过接着按压第一按钮16,从而能够使换档杆12在原封不动地保持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切换成N档(R→N)。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换档杆12位于原始位置,无论“当前档位”的换档档位为哪个档位,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都必然地切换成N档,操作者通过在维持第一按钮16的按压状态的同时,将换档杆12从三个换档位置中的中央即原始位置向与R标记或D标记对应的A位置或B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从N档向R档或D档切换(N→R,N→D)。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A位置或B位置的换档位置的意思是设定成与台板26上由英文文字标记的“R”或“D”对应,操作者能够以与以往存在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杆操作极为相似的外表对待,不会产生不适感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换档操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使换档杆12在原始位置处于锁定状态,只要不按压第一按钮16来解除锁定状态,就无法使换档杆12移动,因此容易清楚换档操作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换档操作触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规定操作是按压第一按钮16,第二规定操作是在保持按压第一按钮16的状态下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当前档位”中,无论档位选择机构(换档杆12)在原始位置为哪个档位,通过对档位选择机构(换档杆12)进行第一规定操作(第一按钮16的按压),都始终选择成N档,在选择所述N档后,通过进行第二规定操作(在保持按压第一按钮16的状态下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所期望的其它档位(D档、R档),因此不需要设置N档专用的位置(移动门极)。其结果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缩小档位选择机构(换档杆12)的移动范围,并且能够使用于检测档位选择机构(换档杆12)的位置的结构简化,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规定操作为第一按钮16的按压操作,由此在操作了机动车中通常使用的换档锁定解除按钮的状态下,能够以与操作换档杆同样的感觉来向第二规定操作转移,从而具有能够使操作者不带有不适感地进行操作的优点。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规定操作为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其它位置(A位置或B位置)的操作,由此不需要设置例如按钮等机构,能够在换档杆12的最小的操作范围(移动范围)内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的第二规定操作,在换档杆12自动复位到原始位置后,若在由未图示的定时电路设定的规定时间内,则即使进行按压第一按钮16这样的第一规定操作,也使N档的档位选择无效。关于这一点,对于以下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六变形例也同样。
由此,在进行第二规定操作而使换档杆12自动复位到原始位置后,在由未图示定时电路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内即使进行第一规定操作(第一按钮16的按压操作),也使N档的档位选择无效,因此能够防止进行第二规定操作后的误操作。
接下来,基于图4~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记载的变形例及其它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仅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或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
在图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各档位使换档杆12不形成为锁定状态而设置成能够移动,且即使在因误操作而使换档杆12移动了的情况下,也使档位切换无效,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第一按钮16不具有锁定状态解除功能。换言之,即使不按压第一按钮16,也能够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但在因误操作等而使换档杆12移动了的情况下,也通过使该档位切换动作无效来应对。
即,控制装置2仅在有来自第一按钮16的接通信号时,将换档杆12的移动所引起的档位切换判断为有效,在从第一按钮16没有接通信号而保持为断开信号的状态下,将换档杆12的移动引起的档位切换判断为无效。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不需要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机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变形例>
在图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通过按压第二按钮18,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成手动行驶模式(Man),或从手动行驶模式(Man)切换成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该手动行驶模式(Man)构成为,每进行一次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的操作,就将AT1的排档增加一级(Up),每进行一次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的操作,就将AT1的排档减少一级(Down)。
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二按钮18,而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成手动行驶模式(Man),然后,在“操作”中,通过使换档杆12沿着第一路径2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将AT1的排档增加一级(1Up),或者通过使换档杆12沿着第二路径24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将AT1的排档减少一级(1Down)。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档位”位于手动行驶模式(Man)时,操作者通过按压第二按钮18,从手动行驶模式(Man)切换成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但此时,不按压第一按钮16,即使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该档位切换也无效。
在该第二变形例中,通过换档杆12的移动来进行手动行驶模式(Man)中的排档的变化,但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方向盘上的未图示的切换开关,来使排档的级数逐级增减变更。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通过在“当前档位”选择了D档的状态下进行第二规定操作(第二按钮18的按压操作),能够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因此不需要设置选择手动行驶模式的专用的装置。其结果是,在第二变形例中,不会使换档装置10大型化,就能够附加选择手动行驶模式的机构。
<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变形例>
在图6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自动行驶模式的D档时,若以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A位置或B位置的方式进行操作,则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成手动行驶模式,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第一、第二变形例不同。
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成为使AT1的排档增加一级的操作,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成为使AT1的排档减少一级的操作。另外,在第三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第一、第二变形例不同,不需要第二按钮18,能够使装置结构简化。
并且,在第三变形例中,第一按钮16具有手动行驶模式的解除功能,在“当前档位”位于手动行驶模式时,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6来选择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的N档,然后,通过在按压第一按钮16的同时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从N档向R档或D档进行档位切换。
<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变形例>
在图7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时,通过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下方的B位置,从而从R档切换成N档(R→N),并且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通过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上方的A位置,从而切换成N档(D→N),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当前档位”切换成N档时,通过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移动到B位置,从而切换成D档(N→D)。
换言之,在第四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时而要向D档切换的情况下,通过将位于原始位置的换档杆12朝向B位置侧连续进行两次移动操作(换档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从R档切换成D档。需要说明的是,与此相反,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而要向R档切换的情况下,与以往存在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杆操作同样地进行从N档向R档的档位切换,因此需要按压第一按钮16,在第四变形例中,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从N档向R档的档位切换无效。
<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变形例>
在图8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在将第四变形例中按压第二按钮18时的L档选择功能及L档解除功能代替成手动行驶模式的选择功能及解除功能这一点上与第四变形例不同。第五变形例中的其它的功能与第四变形例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变形例>
在图9所示的第六变形例中,不需要第五变形例中设置的第二按钮18,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当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时,从通常的自动行驶模式切换成手动行驶模式,在这一点上与第五变形例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当不按压第一按钮16而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时,与第五变形例同样,进行从D档向N档的档位切换。
在该第六变形例中,由于不需要第二按钮18,因此结构简化,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及其换档模式的说明图。
在图10(c)中,“要求”是指操作者要从现阶段的档位状态进行操作的所期望的动作。另外,“维持”是指在“当前档位”位于“P/R/N/D”中的任一档位位置时,通过未图示的换档锁定机构将换档位置在原始位置(H)保持为“当前档位”下的各档位(P→P档、R→R档、N→N档、D→D档)的状态。并且,在“换档锁定”的横栏中,“BRK”是指操作者通过踩下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从而能够进行换档杆12的操作(向轴向的按压动作)。
另外,“PUSH”是指操作者将换档杆12沿轴向进行按压的动作,“PUSH+R”或“PUSH+D”是指操作者在将换档杆12沿轴向按压的状态下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R)或下方的B位置(D)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换档杆12的换档位置由大至呈直线状地分离规定距离而配置的三个位置构成,包括配置在中央的原始位置、配置在原始位置的上方的A位置、配置在原始位置的下方的B位置(其它位置),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P档、R档、N档、D档、L档各档位中,例如,通过由未图示的螺线管构成的换档锁定机构将换档杆12保持为锁定状态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首先,在踩下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从而能够进行所述换档杆12的操作的状态下,通过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按钮16而将换档杆12沿轴向按压,从而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并且还具备将换档档位选择成N档的功能。操作者对换档杆12的向轴向的按压可以仅使换档手把12a沿轴向位移,或者也可以使由换档手把12a及换档棒12b构成的换档杆12整体沿轴向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换档杆12沿轴向位移,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档位选择机构,在选择了标度盘方式的情况下,当然也包括将未图示的标度盘沿轴向压入并沿周向转动规定角度的操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而操作者要从P档向D档切换的情况下,操作者踩下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从而形成为能够操作所述换档杆12的状态,并且通过在将换档杆12沿轴向按压的状态下使换档杆12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档位位置切换成D档。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连续进行如下这样的两阶段的动作,能够在使车辆停止的状态下可靠地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其中,两阶段的动作为,第一,踩下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从而能够操作所述换档杆12;第二,通过将换档杆12沿轴向按压来解除换档杆12的锁定状态。但是,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或D档而操作者从R档或D档向N档切换时(R→N,D→N)及“当前档位”位于D档或L档而操作者从D档向L档切换时或从L档向D档切换时(D→L,L→D),不需要操作者对未图示的制动器的踩下动作(不需要“BRK”)。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规定操作为将换档杆12沿轴向进行按压,第二规定操作为在按压换档杆12的状态下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规定操作为将换档杆12沿轴向压入的操作,从而不需要设置例如按钮等机构,能够使换档杆12中操作者把持的部分即换档手把12a小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1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将第一按钮16及换档杆12在各位置进行锁定的换档锁定机构,从而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当前档位”下位于P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从而切换成N档,或者在“当前档位”下位于R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从而切换成N档,或者,在“当前档位”下位于D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从而切换成N档,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换档杆12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所述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这样的第一规定操作,从而选择N档,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这种情况下,第一规定操作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移动因“当前档位”下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档位而不同。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规定操作为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的操作,从而不需要设置例如按钮等机构,能够使换档杆12中操作者把持的部分即换档手把12a小型化。
如上所述,例如,若“当前档位”为P档,则无论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中的哪个位置移动,都向N档切换,与此相对,例如,当“当前档位”为R档时,仅在与英文文字标记的上下位置(上下顺序)对应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时切换成N档(使换档杆12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时,换档切换无效),并且,例如,当“当前档位”为D档时,仅在与英文文字标记的上下位置(上下顺序)对应而使换档杆12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时切换成N档(使换档杆12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时,换档切换无效)。
接着,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将档位位置切换成N档后,通过不按压任何按钮(由于换档杆12未处于被锁定的状态),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从而从N档切换成R档(N→R),另一方面,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从而从N档切换成D档(N→D)。
这种情况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规定操作为不按压按钮,仅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当前档位”为P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连续移动两次,由此将档位位置从P档切换成R档,另一方面,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连续移动两次,从而将档位位置从P档切换成D档。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时,在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方向移动而返回到原始位置后,继续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方向移动一次,由此也能够将档位位置从P档切换成R档。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连续移动两次,从而将档位位置从D档切换成R档。并且,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连续移动两次,从而将档位位置从R档切换成D档。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一次或两次,从而能够简单地选择所期望的档位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按钮18可以具有L档选择功能及解除功能,或者也可以具有向手动行驶模式切换的功能。这一点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变形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以下,基于图12~图15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
在图12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与第三实施方式比较,其特征在于,不需要第二按钮18,并且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通过操作换档杆12,能够选择L档。
即,在第一变形例中,设置成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的情况下,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从而将档位位置从D档切换成L档。在第一变形例中,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比,优点在于,不需要第二按钮18而能够使结构简化,并且不按压第二按钮18而仅通过换档杆12的操作就能够选择L档。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例如,在“当前档位”为L档时,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连续移动三次,能够将档位位置从L档向R档切换(L→D→N→R)。这种情况下,通过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的第一次的移动,从L档向D档切换(L→D),通过同样地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的第二次的移动,从D档向N档切换(D→N),通过同样地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的第三次的移动,从N档向R档切换(N→R)。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一变形例中,不具有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成能够切换的向手动行驶模式的切换功能。
在第一变形例中,例如,在“当前档位”位于L档而向R档切换时,将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连续移动两次的大致同一操作作为第一规定操作,此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第一变形例中,在通过换档杆12选择行驶档(D档、L档或R档)而换档杆12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换档杆12进行第四规定操作(从换档杆12的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的移动操作)来选择N档,或者选择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L档)。其结果是,在第一变形例中,能够更简便地从行驶档向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切换,并且不需要特别的装置,就能够成为与行驶档的行驶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排档不同的行驶档。
<第三实施方式-第二变形例>
在图13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时,能够不经由N档而直接选择R档或D档。
即,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的情况下,通过与英文文字标记的上下位置(上下顺序)对应而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一次,能够将档位位置从P档向R档切换,并且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一次,能够将档位位置从P档向D档切换。
换言之,在第二变形例中,在通过作为档位选择机构而发挥功能的换档杆12选择非行驶档(P档、N档)的现阶段状态下,作为第三规定操作,通过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一次,从而不选择N档而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D档、R档)。
关于这一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的情况下,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连续移动两次来将档位位置切换成R档或D档,与此相对,在第二变形例中,通过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的仅一次的移动,就能够从P档向R档或D档切换,使档位切换动作更迅速,从而具有能够使档位切换动作简化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时向N档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一次后(P→D),第二,再接着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一次(D→N),从而能够将档位位置从P档切换成N档(P→N)。同样,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P档时向N档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将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一次后(P→R),第二,再接着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一次(R→N),从而能够将档位位置从P档切换成N档(P→N)。
在第二变形例中,在通过换档杆12选择非行驶档(P档)而换档杆12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换档杆12进行第三规定操作(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或下方的B位置移动的操作),能够不选择N档而简便地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R档或D档)。其结果是,在第二变形例中,不需要设置从非行驶档(N档或P档)不经由N档而向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R档或D档)转移的特别的装置,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在选择P档的情况下,不选择N档而仅使换档杆12向其它的位置移动,就能够简便地选择由R档或D档构成的其它档位,因此能够提高例如从停车状态开始行驶时等的操作性。
<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变形例>
图14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变形例和所述第二变形例合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变形例>
在图15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或D档时而要将档位切换成D档或R档的情况下,通过使位于原始位置的换档杆12向A位置或B位置的第一次的移动操作而切换成N档后,将所述换档杆12在移动后的A位置或B位置保持规定时间,从而切换成R档或D档。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后的位置保持换档杆12的规定时间能够通过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的未图示的定时电路来适当设定。
即,在第四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R档时而要向D档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下方的B位置移动一次后(R→N),第二,再接着使换档杆12在移动后的B位置保持规定时间(N→D),从而能够将档位位置从R档直接切换成D档(R→D)。
同样,在第四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D档时而要向R档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移动一次后(D→N),第二,再接着使换档杆12在移动后的A位置保持规定时间(N→R),由此能够将档位位置从D档直接切换成R档(D→R)。
这样,在第四变形例中,在R档与D档之间进行相互切换的情况下,通过将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A位置或B位置移动的第一规定操作、将换档杆12的移动状态保持规定时间这样的第二规定操作构成为密切不可分的大致同一操作,从而能够简化换档杆12的操作而提高换档杆12的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变形例中,在“当前档位”位于L档的情况下向R档切换时,与第一变形例同样,通过使换档杆12从原始位置向上方的A位置连续移动三次,能够从L档向R档切换,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变形例相同。
在第四变形例中,无论换档杆12在原始位置为哪个档位,通过使换档杆12向其它位置(A位置或B位置)移动,都始终选择N档,在选择所述N档后,通过使换档杆12在其它位置(A位置或B位置)保持规定时间,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所期望的其它档位,因此不需要设置N档专用的位置(移动门极)。其结果时,在第四变形例中,能够缩小换档杆12的移动范围,并且能够使用于检测换档杆12的位置的结构简化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在第四变形例中,不附加特别的装置就能够选择N档以外的其它档位。
以上,通过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于此,例如,在“当前档位”为N档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按钮操作,而仅通过对换档杆12进行移动操作来选择D档。通过这样,能够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变速器的操作同样地从N档向D档切换。另外,可以在“当前档位”为D档或R档的情况下,无论为按钮操作或换档杆12的移动操作中的哪一个都能够选择N档。
并且,在换档杆12的移动引起的档位切换操作反映到车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从未图示的声音产生机构发出的声音来向操作者告知。与此相反,在换档杆12的移动引起的档位切换操作未反映到车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警告声或仪表板14的显示部上的显示来向操作者告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仅在选择R档来作为要求的所期望的档位的情况下,与选择其它档位的情况相比,改变声音或显示的方法。
符号说明:
1自动变速器(AT、变速器)
2控制装置
10换档装置
12换档杆(档位选择机构)
16、18、20第一~第三按钮(按钮)

Claims (8)

1.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在选择所述其它档位中至少一个规定的档位,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一规定操作,而始终选择所述N档,
在选择所述N档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继续所述第一规定操作并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二规定操作,来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定操作为操作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规定操作为将所述档位选择机构沿轴向压入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档位中的一个为D档,
所述变速器为在选择了所述D档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第二规定操作时,每进行一次所述第二规定操作,所述变速器的排档变化一级的手动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在进行所述第二规定操作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到所述原始位置后,若在规定时间内,则即使进行所述第一规定操作,也使所述N档的档位选择无效。
6.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在选择所述其它档位中至少一个规定的档位,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一次第一规定操作,而始终选择所述N档,
在选择所述N档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对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进行第二规定操作,来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所述第二规定操作为重复所述第一规定操作。
7.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在选择所述其它档位中至少一个规定的档位,且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向所述其它位置移动,而始终选择所述N档,
在所述其它位置选择了所述N档后,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其它位置保持规定时间,来选择所述N档以外的所述其它档位。
8.一种换档装置,其具备:对变速器的N档及所述N档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档位进行选择的档位选择机构;在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动作后,所述档位选择机构自动复位的原始位置;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从所述原始位置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其它位置,所述换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在通过所述档位选择机构选择P档而所述档位选择机构位于所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向第一方向移动,来选择R档或D档,在通过所述档位选择机构选择了所述R档或D档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档位选择机构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来选择N档。
CN201180005257.0A 2010-01-19 2011-01-18 换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9020 2010-01-19
JP2010009020 2010-01-19
PCT/JP2011/050700 WO2011090011A1 (ja) 2010-01-19 2011-01-18 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165A CN102725165A (zh) 2012-10-10
CN102725165B true CN102725165B (zh) 2016-01-13

Family

ID=4430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2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5165B (zh) 2010-01-19 2011-01-18 换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03915B2 (zh)
JP (1) JP5624561B2 (zh)
CN (1) CN102725165B (zh)
DE (1) DE112011100277T5 (zh)
WO (1) WO2011090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4561B2 (ja) * 2010-01-19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装置
DE102011087330A1 (de) * 2011-11-29 2013-05-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130220055A1 (en) * 2012-02-28 2013-08-2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shifter
KR20140008648A (ko) * 2012-07-11 2014-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자식 변속 장치
JP6167779B2 (ja) 2013-09-10 2017-07-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209945B2 (ja) * 2013-11-05 2017-10-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2015090164A (ja) * 2013-11-05 2015-05-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201648B2 (ja) * 2013-11-05 2017-09-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094458B2 (ja) * 2013-11-05 2017-03-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2015098193A (ja) * 2013-11-18 2015-05-28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レンジ切替装置
KR101575414B1 (ko) * 2013-11-18 2015-12-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변속 장치
JP2015098192A (ja) * 2013-11-18 2015-05-28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レンジ切替装置
KR101488371B1 (ko) * 2013-12-18 2015-0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룰렛형 전자식 자동 변속레버
JP6156301B2 (ja) 2014-09-18 2017-07-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123767B2 (ja) * 2014-09-18 2017-05-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123768B2 (ja) * 2014-09-18 2017-05-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210037B2 (ja) * 2014-09-18 2017-10-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245121B2 (ja) * 2014-09-18 2017-12-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060961B2 (ja) * 2014-12-17 2017-01-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060960B2 (ja) * 2014-12-17 2017-01-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KR101655624B1 (ko) * 2014-12-23 2016-09-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통합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JP6090339B2 (ja) * 2015-01-08 2017-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119769B2 (ja) * 2015-01-08 2017-04-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US9810314B2 (en) 2015-02-25 2017-11-07 Kongsberg Driveline Systems I, Inc. Rotary shifter assembly
US10138997B2 (en) * 2015-12-27 2018-11-27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shift system
WO2017159179A1 (ja) * 2016-03-16 2017-09-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シフト装置
JP6569651B2 (ja) * 2016-12-07 2019-09-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フトセレクタ装置
CN106996458A (zh) * 2017-04-14 2017-08-01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档方法
CN107269826B (zh) * 2017-06-28 2019-10-2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换挡控制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KR101995308B1 (ko) * 2018-01-16 2019-07-03 경창산업주식회사 전자식 변속 제어 장치
CN110094494B (zh) * 2018-01-31 2021-10-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器的操作策略和换挡器
CN109469727B (zh) * 2018-11-09 2021-03-30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换挡控制方法、车辆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2574B (zh) * 2019-02-27 2020-08-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杆式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CN111216550A (zh) * 2020-01-08 2020-06-0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单稳态换挡器换挡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8468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90657A (ja) * 1996-04-25 1997-11-11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3582774B2 (ja) 1999-06-22 2004-10-27 株式会社ボッシ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システム 変速機シフト操作装置用制御装置
JP2002067725A (ja) * 2000-08-28 2002-03-08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02264684A (ja) * 2001-03-12 2002-09-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フト操作装置
JP4574038B2 (ja) 2001-03-02 2010-11-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EP2339213B1 (en) * 2001-03-02 2014-09-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 shift device for vehicle
JP4590772B2 (ja) * 2001-04-12 2010-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フト制御装置
JP4199714B2 (ja) * 2004-09-02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DE102005023969B4 (de) 2005-05-20 2007-12-06 HDO Druckguß- und Oberflächentechnik GmbH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4344343B2 (ja) * 2005-06-15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07030762A (ja) * 2005-07-28 2007-02-0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KR100726546B1 (ko) * 2005-10-05 2007-06-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자식 변속 레버 구조
DE102005062298A1 (de) * 2005-12-24 2007-06-28 Dr.Ing.H.C. F. Porsche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JP4681482B2 (ja) * 2006-03-2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操作装置
JP2008155727A (ja) * 2006-12-22 2008-07-10 Honda Motor Co Ltd 操作装置
JP4886606B2 (ja) 2007-06-07 2012-02-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装置
JP2009101914A (ja) * 2007-10-24 2009-05-14 Tsuda Industries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5624561B2 (ja) * 2010-01-19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8468A (zh) * 2007-06-07 2008-1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4561B2 (ja) 2014-11-12
DE112011100277T5 (de) 2012-11-08
CN102725165A (zh) 2012-10-10
WO2011090011A1 (ja) 2011-07-28
US20120291579A1 (en) 2012-11-22
JPWO2011090011A1 (ja) 2013-05-23
US9003915B2 (en) 201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165B (zh) 换档装置
CN100441923C (zh) 车辆用电子换档结构
CN102947147B (zh) 用于操纵机动车的功能的装置
DE102010037954B4 (de) Getriebe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1523087A (zh) 用于自动化的或自动的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100417842C (zh)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CN102365481B (zh) 车辆用换档控制装置
EP0383493A2 (en) Compound transmission and shift control therefor
KR20110062880A (ko) 차량의 전자식 변속 조작장치
EP0899479A1 (en) Shifting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4379383A (zh) 车辆用换挡装置
CN103946593A (zh) 换挡器组件
US20040025613A1 (en) Signal transmitter for setting the operating states of an automatic shifting device
KR20150042106A (ko) 차량의 변속 장치
JPH02503589A (ja) 制御台
KR20150018188A (ko) 차량의 변속레버 작동장치
DE102005048875A1 (de) Schalteinheit für ein elektronisch geschaltetes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13513582A (zh)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箱用电控换挡手柄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94695A (ja) 車両のシフト装置
KR101459960B1 (ko) 차량의 변속레버 장치
CN102472385B (zh) 包括变速器以及用于切换变速器挡位的选择元件的车辆
CN103538472A (zh) 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
WO1999067553A1 (en) Control device
US20050274217A1 (en) Transmission gear selector switch on shift lever
JP4626012B2 (ja)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