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7074B -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7074B
CN102627074B CN201210021378.0A CN201210021378A CN102627074B CN 102627074 B CN102627074 B CN 102627074B CN 201210021378 A CN201210021378 A CN 201210021378A CN 102627074 B CN102627074 B CN 102627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electric motor
switch
speed
moto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1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7074A (zh
Inventor
畑中薰
小川纯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27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7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7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7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063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for cree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2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24Driver interactions by lever actu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控制装置,能够简单地操作电动车的微速前进及后退。在手把(46)的开关壳(53)设置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自如操作且从中间部向左方向自如操作的操作部(54)的模式开关(49)。操作部(54)在手离开的非操作状态下,利用复位弹簧(60、61)自动回归到对电动机(18)输出速度零指令的停止位置(ST)。若进行将操作部(54)按向前方的操作,则能够选择微速前进模式,若进行将操作部(54)拉向后方的操作,则能够选择微速后退模式。在微速前进、微速后退模式和通常模式之间为了明确地区别操作部(54)的位置,需要在停止位置(ST)和通常模式位置(NM)之间配置限制器(57)而使操作部(54)的操作需要更大的力。

Description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车辆可前进、后退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可前进及后退的车辆。在该现有车辆中,具有单一的后退开关,该后退开关具有作为用于设定后退模式的模式设定操作开关的功能、使车辆的驱动源即电动机向反方向(即车辆的后退方向)旋转的功能。在通过长按后退开关而设定后退模式时,能够操作后退开关而使车辆后退,并且能够操作加速手柄而使车辆前进。另外,专利文献1也公开有与后退开关分开而专门设置用于设定后退模式的开关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059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成为后退模式之后,在后退模式中也使该车辆前进时,通过加速手柄进行用于前进的操作,在后退模式中使该车辆后退时,通过后退开关的操作进行用于后退的操作,故而,在前进和后退分别对不同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需要消除如停车时那样地需要反复切换车辆的前进和后退时的繁杂操作,但在后退时需要操作的开关依然很多,在进一步改善繁杂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后退时的开关操作而进一步改善繁杂的操作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的控制装置,该电动车为跨乘型电动车等,具有根据对应于由加速操作装置引起的节气门开度的速度指令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模式开关,其与所述加速操作装置分体设置,选择车辆的通常模式及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方;模式判别装置,其判别至少以节气门开度为零且车速为零的条件为前提,通过所述模式开关选择了后退模式的情况;驱动部,在通过模式判别装置判别为选择了后退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将在比通常模式时的最大车速小的车速作为最大速度的微速档位内确定的微速后退指令向所述电动机供给。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模式开关对应于单一的操作部的操作位置,除能够选择车辆的通常模式以及后退模式之外,还能够选择停止。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模式开关在通常模式、后退模式以及停止的各切换位置间自如位移地构成,并且具有复位弹簧,在未施加操作外力的自由状态下,该复位弹簧使所述模式开关自动回归到设定在通常模式以及后退模式的切换位置的中间部的停止位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具有限制装置,其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对所述模式开关施力时避让到限制解除位置,以操作部能够在所述通常模式与停止位置之间交替位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通常模式与停止位置之间。
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模式开关由切换通常模式的有效及无效的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一开关切换成无效时成为有效而能够选择停止以及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方的第二开关构成。
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第一开关为按钮开关,具有初始位置和压入位置,在压入位置再次进行压入操作则回归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开关在后退模式以及停止位置之间自如位移地构成,并且具有在未施加操作外力的自由状态下使第二开关自动回归到停止位置的复位弹簧。
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微速后退指令对应于在所述微速档位内预先设定的固定车速。
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述微速后退指令对应于在所述微速档位内根据所述节气门开度确定的车速。
本发明第九方面,具有蠕行控制部,所述节气门开度具有蠕行区域,所述蠕行控制部在所述蠕行区域将比所述微速档位小的值即蠕行速度指令向所述驱动部供给。
本发明第十方面,具有倾斜传感器,其检测电动车从垂直立起的状态向侧方倾斜的倾斜角度,所述模式判别装置在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电动车未倾倒的情况时,进行模式判别。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具有在驾驶员乘坐在座椅上时输出检测信号的座椅开关,所述模式判别装置在驾驶员乘坐在座椅上时进行模式判别。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具有微速行驶控制部,其在所述后退模式中,在车速比预先设定的电动车的能够推行的速度小时,将使电动车以比所述推行速度小的微车速行驶的微速后退指令向所述驱动部供给。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在所述后退模式中,在车速比预先设定的推行速度大时,所述微速行驶控制部向所述驱动部供给速度指令以使电动车停止。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所述后退模式还具有在所述微速档位内使车辆前进的微速前进模式,所述模式开关能够对后退模式中包含的车辆的前进以及后退进行选择。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在所述模式开关的后退模式中的前进的选择位置和后退的选择位置之间设定有停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第十五方面,在通过模式开关选择了后退模式之后,通过一个操作部件能够容易地使电动车在比通常速度更低的速度范围内行驶(可包含前进以及后退)。特别是,由于可使用通常的加速操作装置进行前进以及后退,故而在操作极其简单的基础上,模式的切换不限于车辆停止时,可以在必要时可进行模式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通过由单一操作部构成的模式开关,可容易地从通常模式切换成后退模式。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未施加外力即操作力时,由于只要驾驶员不进行操作就自动回归到电动机未被驱动的模式即停止位置,故而能够安心地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只要不使限制器避让就不在通常模式和停止之间切换,故而可以避免从停止以及后退模式向意图外的通常模式切换,也能够防止其相反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五、第六方面,由于将模式开关的操作部分成多个(两个),故而能够明确通常模式和后退模式的区别。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能够使电动车以预先设定的一定的微车速后退。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能够根据节气门开度而使电动车以微速档位内的速度后退。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通过设置使电动车以比微速档位更低的低速行驶的蠕行区域,仅切换模式开关而不会在其切换后的模式下唐突地动作。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即使在电动车倾倒时,由于要扶起该电动车而与手柄附近的模式开关接触,也能够不进行不必要的微速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在驾驶员乘坐在座椅上时,能够使电动车以预定的微车速后退。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在车速比推行速度(押し步き速度)小时,使电动车以比通常进行的推行速度小的微车速后退,故而通过对速度设置限定,能够在驾驶员能够操作的速度区域进行微速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在车速比推行速度大时,由于使电动车停止,故而能够不使车辆超过驾驶员能够推行的速度而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电动车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中的包含模式开关的左手把的外观图;
图3是模式开关的剖面图;
图4(a)~(d)是表示对应于各模式的模式开关的切换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电动车的控制***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模式开关的左手把的外观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式开关的剖面图;
图9是对应于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各模式的模式开关的切换位置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3:节气门传感器
30:车速传感器
46:转向手把
49:模式开关
52:手柄
53:开关壳
54:操作部
55:杆
56:导向槽
57:限制器
59:轴承
60、61:复位弹簧
72:滑动开关
80:控制单元
81:驱动部
82:处理开始判别部
83:模式判别部
84:通常行驶控制部
85:微速行驶控制部
86:蠕行控制部
87:速度档位切换部
100: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电动车的右视图。电动车1是具有低踏板的小轮摩托车型二轮车,在车体框架3上直接地或者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安装有各构成部分。车体框架3包括:头管31、前端与头管31接合且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前框架部分32、从前框架部分32分别向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分支而向车体后方附近延伸的一对主框架部分33、从主框架部分33向车体上后方延伸的后框架部分36。
在头管31上自如操纵地支承有前叉2,该前叉2支承前轮WF。在从前叉2向上部延长而被头管31支承的转向轴41的上部连接具有加速手柄的转向手把46。在转向手把46设有检测加速手柄的转动角度即节气门开度TH的节气门传感器23。
由头管构成的托架37接合在头管31的前部,在该托架37的前端部安装有头灯25,在头灯25的上方设有被托架37支承的前托板26。
在车体框架3的主框架部分33与后框架部分36的中间区域接合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托架34,在该托架34上设有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枢轴35,通过该枢轴35支承摆臂17使其自如地上下摆动。在摆臂17设有作为车辆驱动源的电动机18,电动机18的输出向后轮车轴19传递,驱动被后轮车轴19支承的后轮WR。包含后轮车轴19的壳体和后框架部分36通过后悬架20连接。另外,在摆臂17设有检测电动机18的转速的作为车速传感器30的转速传感器。
在托架34设有在停车时支承车体的侧支架24,侧支架24具有在该侧支架24被收置于规定位置时输出检测信号的侧支架开关28。
在主框架部分33搭载有由多个电池单元构成的高电压(例如额定72V)的主电池4,主电池4的上部被罩40覆盖。在主电池4的前部连接有空气导入管38,在主电池4的后部设有进气扇39。通过进气扇39将空气从空气导入管38导入主电池4,该空气将主电池4冷却之后被排出车体后方。另外,在空气导入管38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空气滤清器导入空气。
在后框架部分36之上设有可接合从将主电池4充电的充电器延伸的充电电缆42的插头43的插口44。在后框架部分36还设有后支架29及尾灯27。
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部分36之间设有行李箱50,在从该行李箱50向下部突出的箱底部51收纳有被主电池4充电的低电压(例如额定12V)的副电池。在摆臂17设有控制电动机18的动力驱动单元(PDU)45。
在行李箱50之上设有兼作行李箱50的盖的驾驶员座椅21,在驾驶员座椅21设有在驾驶员乘坐时动作并输出乘坐信号的座椅开关22。例如,在行李箱50的底部可设置检测电动车1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倾斜传感器。
图2是表示模式开关的外观的图。在图2中,模式开关49是为了选择电动车1的行驶模式而设置的。行驶模式为通常模式以及后退模式。在后退模式,在使电动车1以比通常模式低速的微速档位后退的微速后退模式的基础上,可设置使电动车1能够以微速档位前进的微速前进模式。通常模式对应于加速操作而使电动车1通常以任意的速度向前方行驶。在微速前进模式,以与人步行速度相当的每小时3~5km的速度(以下称为“微速”)使电动车1前进。在微速后退模式,使电动车1以微速向后方行驶即后退。
模式开关49设置在与设于电动车1的转向手把46的左端部的左手柄52的右侧邻接的开关壳53。将模式开关49设置在转向手把46左侧是因为,通常,将模式切换操作看作与设于转向手把46右侧的加速手柄进行的加速操作分离的个别操作,而设定位置。因此,模式开关49与左手柄52邻接为好,但也可以与右手柄邻接设置。
模式开关49具有向开关壳53的外部突出的操作部(推钮)54、和从推钮54向开关壳53内延伸并被开关壳53支承的杆55。在开关壳53设有将杆55向对应于各模式的位置引导的导向槽56。
导向槽56形成为T形,具有用于使杆在电动车1前方侧的微速前进模式位置FM与后方侧的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之间自如位移的前后槽561、和用于使杆55从前后槽561的中央部向电动车1的左侧自如位移的横槽562。横槽562的左端为通常模式位置NM。纵槽561和横槽562的交叉部为停止位置ST,在使推钮54位于该停止位置ST的状态下,即使通过加速操作使节气门开度TH打开,也不驱动电动车18,电动车1不行进。
由于将杆55保持在通常模式位置,故而设置前端向横槽562侧伸出的限制器57。限制器57的前端形成锥形,整体为圆柱形部件,在沿纵槽561的方向上自如位移地设置。即,限制器57被向开关壳53内部突出的肋531保持,通过弹簧58按压其后端而被向横槽562侧压出。
图3是表示模式开关49的构造的开关壳53的剖面图。在图3中,在开关壳53的壁部532设有支承杆55的一端的轴承59。轴承59是由对从与杆55的一端接合的环状部件551在前后槽56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承轴自如旋转地支承的第一轴承591、对贯通环状部件551而在横槽56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支承轴553自如旋转地支承的第二轴承592构成的万向轴承。
在杆55中接近推钮54侧接合有在前后槽56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复位弹簧60、61的一端。复位弹簧60、61的另一端分别与向开关壳53的壁面内侧伸出的肋533、534接合。复位弹簧60、61以在自由状态下将杆55在导向槽56的停止位置ST保持平衡的方式设定弹簧系数。
在杆55的外周设有可动电极62,进而,在杆55的周围配置有微速前进模式电极63、微速后退模式电极64以及通常模式电极65(虚线表示),通过在壁部532立设的绝缘壁66保持。绝缘壁66为圆筒形状,在其内周面配置有电极63、64、65。电极62、63、64、65分别连接导线67、68、69、70,这些导线67~70与后述的控制单元连接。
图4是表示模式开关49中的推钮54的位置和模式的对应关系的图。在图4(a)所示的停止模式中,推钮54和杆55位于可动电极62与微速前进模式电极63、微速后退模式电极64以及通常模式电极65都不接触的停止位置ST。在图4(b)的微速前进模式中,推钮54和杆55位于可动电极62与前进模式电极63接触的微速前进模式位置FM。在图4(c)的后退模式中,推钮54和杆55位于可动电极62与微速后退模式电极64接触的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在图4(d)的通常模式中,推钮54和杆55位于可动电极62与通常模式电极65接触的通常模式位置NM。
在模式开关49的动作中,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即未进行开关操作的状态下,通过复位弹簧60、61将推钮54保持在停止位置ST。若从该状态将推钮54向电动车1的左方向操作,则杆55与限制器57的前端抵接,故而操作者感知负荷。由此进一步施加作用力而将推钮54向左方向操作的话,使该限制器57后退的分力作用在限制器57的前端锥形部,限制器57将弹簧58压缩而退让,杆55越过限制器57的前端而位移到横槽562的左端即通常模式位置NM。
若从通常模式位置NM将推钮54向右方向操作,则杆55能够使限制器57的前端从左方向越过右方向而回到停止位置ST。若将推钮54从停止位置ST向前方按压,则杆55位移到微速前进模式位置FM,在将推钮54向前方按压期间,选择前进模式。若手从推钮54离开,则杆55在复位弹簧60、61的作用下回到停止位置ST,故而若由此进行将推钮54拉向后方(电动车1的后方侧)的操作,则杆55向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位移,在将推钮54拉向后方期间,选择后退模式。
在上述构成中,在通常运转时,操作模式开关49而选择通常模式。模式开关49只要不进行操作,即被保持在通常模式位置NM,故而驾驶员能够操作加速手柄(设置在转向手把46的右端)而使电动车1前进行驶。在微速行驶时,操作模式开关49来选择微速前进模式或微速后退模式。在微速前进模式以及微速后退模式中,与通常模式相比,对应于加速手柄操作的速度档位被切换成低速侧的微速档位。因此,在最大地操作加速手柄时,以将车速限制在微车速的最大值(例如,每小时5km)的方式向电动机18供给输出指示。
图5是表示电动机18的控制***的框图。控制***100具有控制单元80,该控制单元80具有输入节气门传感器23、车速传感器30、座椅开关22、倾斜传感器47以及模式开关49的检测信号,并根据这些检测信号使电动车1前进以及微速前进、微速后退而驱动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
控制单元8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具有驱动部81、处理开始判别部82、模式判别部83、通常行驶控制部84、微速行驶控制部85、蠕行控制部86。处理开始判别部82输出在节气门传感器23的输出表示节气门开度TH为零、且车速传感器30表示车速V为零、进而座椅开关22以及倾斜传感器47输出断开信号时开始行驶控制的起动指令。模式判别部83响应起动指令来判别模式开关49的切换位置。
通常行驶控制部84、微速行驶控制部85以及蠕行控制部86根据由模式判别部83判别的模式进行施力。通常行驶控制部84在由模式判别部83判别为通常模式时,将对应于节气门开度TH的通常速度指令向驱动部81输入。微速行驶控制部85在由模式判别部83判别为微速前进模式或微速后退模式时,根据模式而将对应于节气门开度TH的微速前进速度指令以及微速后退速度指令中的任一指令向驱动部81输入。蠕行控制部86在由模式判别部83判别为模式是微速前进模式以及微速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方,且节气门开度TH为规定的蠕行区域DZ时,根据模式而将可得到固定值即蠕行车速的蠕行前进速度指令以及蠕行后退速度指令中的任一指令向驱动部81输入。
在微速行驶控制部85的输入侧设有速度档位切换部87,通常行驶控制部84以及微速行驶控制部85分别以相对于来自节气门传感器23的同一输入值输出相互不同的速度档位中的速度指令的方式设定。
另外,速度档位切换部87也可以以通常行驶控制部84以及微速行驶控制部85相对于来自节气门传感器23的同一输入值输出同一速度指令的方式起到任意的作用。
图6是表示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6中,在步骤S1中,以节气门传感器23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节气门开度TH是否为全闭。在步骤S2中,以车速传感器30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车速V是否为零。在步骤S3中,以开关22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乘坐在座椅21上。座椅开关22在驾驶员乘坐的状态下使输出为接通而设定。在步骤S4中,判断模式开关49是否位于停止位置ST。在步骤S5中,以倾斜传感器47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电动车1未倾倒的情况。倾斜传感器47在电动车1倾斜倾倒判断基准角度以上时,将输出从接通切换成断开。
若在步骤S1~S5的任一步骤中为否定的判断,都进入步骤S6,输出使电动机18的速度为零的速度零指令。若步骤S1~S5中都为肯定的判断,则进入步骤S7,判断模式开关49是否位于通常模式位置NM。
通过步骤S1~S4的处理,全部的开关以及传感器成为零或断开,开关以及传感器不再次接通或进行零以外的输出时,不起动电动机18。因此,在任一开关接通或产生零以外的输出的情况下,例如,在节气门打开的情况下,若驾驶员有意地进行将加速手柄实实在在地全闭的操作而成为全闭之后,过渡到用于起动电动机18的处理。电动车1可根据驾驶员的可靠意图而起动。
若步骤S1~S5全部为肯定的判断,则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若判断为模式开关49位于通常模式位置NM的肯定判断,则进入步骤S8,将对应于节气门开度TH的通常速度指令向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输出。
在步骤S7为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以节气门传感器23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节气门开度TH是否全闭。若步骤S9的判断为肯定的,则进入步骤S10,以车速传感器30的输出为基准来判断车速V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车速Vref以下。该步骤S10的处理可作为模式判别部83的作用而附加。基准车速Vref设定为微车速的最大值、人可推行电动车辆1程度的值。例如为每小时6km。
若步骤S10的判断为肯定的,则进入步骤S11,判断模式开关49是否位于微速前进模式位置FM。若步骤S11的判断为肯定的,则进入步骤S12,判断节气门开度TH是否在规定的蠕行区域DZ以上。蠕行区域DZ设定在节气门开度TH的微小区域、例如加速手柄的操作旋转角度为1~3度的范围。节气门开度TH若为蠕行区域DZ以上,则进入步骤S13,将速度档位切换成微速档位。在步骤S14中,向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输出对应于节气门开度TH的微速前进速度指令。若步骤S12的判断为否定的,则进入步骤S15,将蠕行前进速度指令向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输出。该蠕行前进速度指令与能够使电动车1以规定的蠕行速度(例如每小时2km)前进的电动机18的输出相当。
若步骤S11的判断为否定的,则进入步骤S16,判断模式开关49是否位于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若步骤S16的判断为肯定的,则进入步骤S17,判断节气门开度TH是否在规定的蠕行区域DZ以上。若步骤S17的判断为肯定的,则进入步骤S18,将速度档位切换成微速档位。在步骤S19中,将对应于节气门开度TH的微速后退速度指令向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输出。若步骤S17的判断为否定的,则进入步骤S20,将蠕行后退速度指令向电动机18的驱动部81输出。该蠕行后退速度指令能够使电动车1以规定的蠕行速度(例如每小时1km)后退,与电动机18的输出相当。若步骤S16的判断为否定的,则进入步骤S21,输出使电动机18的速度为零的速度零指令。
另外,步骤S1~S3以及步骤S5也可以为任意的处理,可以将其全部或者部分省略。其中,通过步骤S1以及S2而使节气门TH为零并且使车速V为零是必须的。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模式开关的外观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两种开关部构成模式开关49。在开关壳53中,在左手柄52附近配置按钮开关71,与按钮开关71邻接而在远离左手柄52的一侧配置向电动车1的前后方向自如操作的滑动开关72。按钮开关71若进行压入操作则固定在压入位置,将成对地构成触点部的一电极和另一电极连接,若从该状态再次进行压入操作,则两电极的接触被解除,而成为中立位置。这样的按钮开关可使用公知结构的开关。
滑动开关72具有向开关壳53的外部突出的推钮73、和从推钮73在开关壳53内延伸而被开关壳53支承的杆74。在开关壳53设有将杆74向对应于各模式的位置引导的导向槽75。
导向槽75是用于使杆74在电动车1前方侧的微速前进模式位置FM与后方侧的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之间自如位移的长孔。导向槽75的中间部是停止位置ST。
图8是表示滑动开关72的构造的开关壳的剖面图。在图8中,在开关壳53的壁部532设有支承杆74的一端的轴承76。轴承76对贯通与杆74的一端的环状部件741而在与引导槽75的长度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轴742自如旋转地支承。
在杆74中接近推钮73的一侧接合有在导向槽7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弹簧(复位弹簧)78、79的一端。复位弹簧78、79的另一端与开关壳53的壁面内部接合。复位弹簧78、79以在自由状态下杆74在导向槽75的停止位置ST维持平衡而被保持的方式设定弹簧常量。
在杆74的外周设有可动电极88,进而,在杆74的周围配置有微速前进模式电极89以及微速后退模式电极90,通过绝缘壁91被保持。电极88、89、90分别连接导线92、93、94,这些导线92~94向控制***的控制单元80延长。
由按钮开关71以及滑动开关72构成的模式开关49与具有单一操作部的模式开关同样地,能够组装到图5所说明的控制***100中。并且,按钮开关71以及滑动开关72的检测信号作为表示通常模式、微速前进模式以及微速后退模式的信息被向控制单元80的模式判别部83输出。
图9是表示按钮开关71以及滑动开关72的位置和模式的对应关系的图。在图9的停止模式中,按钮开关71未被压下,滑动开关72处于停止位置ST,滑动开关72的可动电极79与微速前进模式电极89以及微速后退模式电极90都不接触。在图9的前进模式中,按钮开关71未被压下,滑动开关72位于前进模式位置,滑动开关71的可动电极79与微速前进模式电极89接触。在图9的微速后退模式中,按钮开关71未被压下,滑动开关72处于微速后退模式位置RM,可动电极79与微速后退模式电极90接触。并且,在图9的通常模式中,按钮开关71被压下,在该状态下,滑动开关72不起作用,滑动开关72无论位于何位置都选择通常模式。模式判别部83输入有表示按钮开关71被压下的情况的接通信号时,使滑动开关72的检测信号无效。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进行进一步的变形。例如,电动车1不限于二轮车,也可适用于跨乘型的三轮车及四轮车。另外,后退模式也可以仅为微速前进模式及微速后退模式中的微速后退模式。

Claims (17)

1.一种电动车的控制装置,该电动车具有电动机(18),该电动机根据对应于由加速操作装置引起的节气门开度(TH)的速度指令,使车辆行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模式开关(49),其与所述加速操作装置分体设置,选择车辆的通常模式及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方;
模式判别装置(83),其判别至少以节气门开度(TH)为零且车速(V)为零的条件为前提,通过所述模式开关(49)选择了后退模式的情况;
驱动部(81),在通过模式判别装置(83)判别为选择了后退模式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81)将在比通常模式时的最大车速小的车速作为最大速度的微速档位内确定的微速后退指令向所述电动机(18)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开关(49)对应于单一的操作部(54)的操作位置,除能够选择车辆的通常模式以及后退模式之外,还能够选择停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开关(49)在通常模式、后退模式以及停止的各切换位置间自如位移地构成,并且具有复位弹簧(60、61),在未施加操作外力的自由状态下,该复位弹簧使所述模式开关(49)自动回归到设定在通常模式以及后退模式的切换位置的中间部的停止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装置(57),其在通过所述操作部(54)的操作而对所述模式开关(49)施力时避让到限制解除位置,该限制装置以操作部(54)能够在所述通常模式与停止位置之间交替位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通常模式与停止位置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开关(49)由切换通常模式的有效及无效的第一开关(71)、在所述第一开关(71)切换成无效时成为有效而能够选择停止以及后退模式中的任一方的第二开关(72)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71)为按钮开关,具有初始位置和压入位置,在压入位置再次进行压入操作则回归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开关(72)在后退模式以及停止位置之间自如位移地构成,并且具有在未施加操作外力的自由状态下使第二开关(72)自动回归到停止位置的复位弹簧(60、6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速后退指令对应于在所述微速档位内预先设定的固定车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速后退指令对应于在所述微速档位内根据所述节气门开度(TH)确定的车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蠕行控制部(86),所述节气门开度(TH)具有蠕行区域,所述蠕行控制部在所述蠕行区域将比所述微速档位小的值即蠕行速度指令向所述驱动部(81)供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倾斜传感器(47),其检测电动车(1)从垂直立起的状态向侧方倾斜的倾斜角度,
所述模式判别装置(83)在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判断为没有检测到电动车(1)未倾倒的情况时,进行模式判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驾驶员乘坐在座椅(21)上时输出检测信号的座椅开关(22),
所述模式判别装置(83)在驾驶员乘坐在座椅(21)上时进行模式判别。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微速行驶控制部(85),其在所述后退模式中,在车速比预先设定的电动车的能够推行的速度小时,将使电动车以比所述推行速度小的微车速行驶的微速后退指令向所述驱动部供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退模式中,在车速比预先设定的推行速度大时,所述微速行驶控制部(85)向所述驱动部供给速度指令以使电动车(1)停止。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退模式还包含在所述微速档位内使车辆前进的微速前进模式,所述模式开关(49)能够对后退模式中包含的车辆的前进以及后退进行选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式开关(49)的后退模式中的前进的选择位置和后退的选择位置之间设定有停止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车(1)是跨乘型电动车。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车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车(1)是跨乘型电动车。
CN201210021378.0A 2011-02-03 2012-01-31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627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1467A JP5634284B2 (ja) 2011-02-03 2011-02-03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1-021467 2011-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7074A CN102627074A (zh) 2012-08-08
CN102627074B true CN102627074B (zh) 2015-03-25

Family

ID=46585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1378.0A Active CN102627074B (zh) 2011-02-03 2012-01-31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54212B2 (zh)
JP (1) JP5634284B2 (zh)
KR (1) KR101353793B1 (zh)
CN (1) CN102627074B (zh)
DE (1) DE102012201440B4 (zh)
TW (1) TWI507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1256B2 (ja) * 2011-01-24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03879302B (zh) * 2012-12-19 2016-08-24 耀马车业(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三轮车智能控制***
CN104139711B (zh) * 2013-05-07 2017-04-12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倒车控制方法、驱动力控制单元、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4139703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车辆驱动力控制单元、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NL2012245C2 (en) 2014-02-12 2015-08-17 Royalty Bugaboo Gmbh A foldable vehicle.
JP5986150B2 (ja) * 2014-07-17 2016-09-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を備える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モータ制御方法
DE102014217758A1 (de) * 2014-09-05 2016-03-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hilfe sowie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s unterstützenden Drehmoments
JP6557930B2 (ja) * 2015-04-07 2019-08-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503941B2 (ja) 2015-07-08 2019-04-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アシストシステム
ITUB20155524A1 (it) * 2015-11-12 2017-05-12 Visionar S R L Sistema di ripartizione di coppia per motoveicoli elettrici a due ruote motrici.
KR101831190B1 (ko) * 2016-02-25 2018-02-23 최대송 이륜차용 하이브리드 구동 장치
WO2018065893A1 (en) * 2016-10-04 2018-04-12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Parking assist system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8203037A (ja) 2017-06-02 2018-12-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8203036A (ja) 2017-06-02 2018-12-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KR102440503B1 (ko) * 2017-10-11 2022-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엔진 온오프 라인 설정 방법
SE544431C2 (en) * 2018-03-29 2022-05-24 Scania Cv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proulsion of a commercial vehicle at low speed
CN108433292B (zh) * 2018-04-11 2024-01-30 河南师范大学 多模式电动行李箱
JP6947684B2 (ja) * 2018-05-07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部品の制御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
CN108657021B (zh) * 2018-05-16 2021-06-1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起步阶段的蠕行扭矩控制方法
WO2020089939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Hero MotoCorp Limited Operating mod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electric 2-wheel vehicle
CN109720285A (zh) * 2018-12-29 2019-05-07 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蠕行控制方法
US20220411018A1 (en) * 2019-10-31 2022-12-2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Methods of operating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snowmobile
CN113002301B (zh) * 2019-12-18 2022-06-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及***
JP7458632B2 (ja) 2020-05-28 2024-04-01 aidea株式会社 電動バイク
JP2024053916A (ja) 2022-10-04 2024-04-16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乗物用の表示システム、乗物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243A (en) * 1995-01-30 1998-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ssist device for use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557668A (zh) * 1995-02-03 2004-12-29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运输车辆和方法
CN101638062A (zh) * 2008-07-30 2010-0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爬坡控制方法和汽车爬坡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7792U (ja) * 1983-11-21 1985-06-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電動変速操作装置
JPS60142179U (ja) * 1985-01-14 1985-09-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変速機切換装置
JP2000166025A (ja) * 1998-11-27 2000-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
AUPQ431199A0 (en) 1999-11-26 1999-12-23 Lancellotti, Robert Safety light system
JP3827511B2 (ja) * 2000-09-05 2006-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US6724165B2 (en) * 2002-03-11 2004-04-20 Vectrix Corporation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JP2004291693A (ja) * 2003-03-25 2004-10-2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JP4275572B2 (ja) * 2003-06-30 2009-06-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船舶搭載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JP4350531B2 (ja) 2004-01-08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07314084A (ja) * 2006-05-26 2007-12-06 Yamaha Marine Co Ltd 滑走艇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489863B (zh) * 2006-06-14 2012-02-29 威特士国际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节流器控制装置
US20120111137A1 (en) * 2007-06-12 2012-05-10 Vectrix International Limited Vehicle With Contactless Throttle
EP3109091B1 (en) * 2007-09-11 2021-11-10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 drive utility vehicles
TW200841554A (en) * 2008-02-26 2008-10-16 Shang-Pin Sun A controller of motor and charger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JP4982655B2 (ja) * 2008-05-30 2012-07-25 国立大学法人宇都宮大学 倒立振子型移動体及び教育教材
JP5131103B2 (ja) * 2008-09-11 2013-01-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スイッチ
JP2010120597A (ja) 2008-11-21 2010-06-03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0188843A (ja) * 2009-02-18 2010-09-02 Yamaha Motor Co Ltd 水ジェット推進艇
AU2011261248B2 (en) * 2010-06-03 2015-09-1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
US8973690B2 (en) * 2010-10-04 2015-03-10 W. Morrision Consulting Group, Inc. Front whee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243A (en) * 1995-01-30 1998-03-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ssist device for use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557668A (zh) * 1995-02-03 2004-12-29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运输车辆和方法
CN101638062A (zh) * 2008-07-30 2010-0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爬坡控制方法和汽车爬坡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807A (en) 2012-11-01
JP5634284B2 (ja) 2014-12-03
CN102627074A (zh) 2012-08-08
DE102012201440A1 (de) 2012-10-11
DE102012201440B4 (de) 2022-03-03
KR101353793B1 (ko) 2014-01-21
JP2012162095A (ja) 2012-08-30
TWI507309B (zh) 2015-11-11
US8954212B2 (en) 2015-02-10
KR20120089587A (ko) 2012-08-13
US20120203407A1 (en)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7074B (zh) 电动车的控制装置
CN102602302B (zh) 电动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5270557A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电动辅助自行车及其马达控制方法
JP2008054442A (ja) 小型電動車両
CN111936346B (zh) 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
JP6421983B2 (ja) 電動車両
JP2021049828A (ja) 作業車
CN105836007A (zh) 一种多功能助力滑板车
CN106882255A (zh) 一种用于多自由度新型救护汽车控制的复合操纵杆装置
CN202186463U (zh) 一种电动独轮脚踏车
CN207292297U (zh) 电动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CN102358370A (zh) 一种电动独轮脚踏车
JP6990045B2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車
KR200167263Y1 (ko) 동력자전거
CN105129006A (zh) 一种智能体感车
JP2003054287A (ja) 電動車
CN220243450U (zh) 一种骑行工具的无线操控***
CN217477472U (zh) 摩托车
JP7235629B2 (ja) 作業車
CN219192461U (zh) 一种车辆接触检测控制***
JPH09286373A (ja) 電動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CN202180888U (zh) 一种新型电动独轮车
CN109611467A (zh) 一种液电一体拖拉机离合及其操控方法
CN117429543A (zh) 控制两轮车电力驱动器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控制装置
CN112389531A (zh) 智能婴儿车及其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