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1931A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1931A
CN109071931A CN201680080334.1A CN201680080334A CN109071931A CN 109071931 A CN109071931 A CN 109071931A CN 201680080334 A CN201680080334 A CN 201680080334A CN 109071931 A CN109071931 A CN 109071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gsten oxide
carbon atom
fine particle
oxide fine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宏
藤田贤
藤田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1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7Cyclic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58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ungst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5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particle size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能够对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所引起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发生劣化进行抑制。本发明提供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聚碳酸酯树脂(C),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是以下中的任一项: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或者,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包含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或者,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包含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3),并且,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本发明提供了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
背景技术
在各种建筑物的屋顶材料、墙壁材料,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运输机器上,设置有窗、门等所谓的开口部分。然后,从该开口部分入射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以外还包含紫外线和红外线。在该红外线中,波长800~2500nm的近红外线也称为热线,通过从所述开口部分进入室内、车内以及机内,导致该室内的温度上升。
近年来,为了解决该温度上升,在各种建筑物和运输机器的窗材、拱廊、天花板圆顶、车棚等的制造、建造领域中,对于具有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的需求在急速增加,其能够通过在充分吸收可见光的同时屏蔽热线,从而在维持亮度的同时抑制该室内等的温度上升。
响应所述对于具有所述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的需求,关于具有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已经有了多个提案。例如,提案了在透明树脂膜上蒸镀金属、金属氧化物而得到热线反射膜,并将其粘合于玻璃、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成形体上而得到热线屏蔽板。
然而,在热线反射膜的制造工序中,需要使用高真空及高精度的气氛控制所需要的蒸镀装置,其自身成本非常高。此外,为了制造将该热线反射膜粘合到透明成形体上而得到的热线屏蔽板,需要粘合工序等的复杂的工序。为此,热线屏蔽板的成本比热线反射膜更高。
另外,在热线屏蔽板中,由于透明成形体和热线反射膜之间的粘合性不良,因此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透明成形体与热线反射膜的剥离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也已经提案了许多通过在透明成形体表面上直接蒸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而得到的热线屏蔽板。然而,在制造热线屏蔽板时,与所述具有热线屏蔽功能的成形体相同,也需要高真空下高精度气氛控制所需要的装置。因此,所述的直接蒸镀法除了量产性差、通用性不足之外,还存在热线屏蔽板非常昂贵的问题。
另外,作为屏蔽热线的手段,除了所述的在透明基材上配置热线反射膜或热线屏蔽膜的方法之外,还提案有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热塑性透明树脂中混炼入以酞菁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近红外线吸收剂而得到的热线屏蔽板或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然而,为了赋予该热线屏蔽板或膜充分的热线屏蔽能力,必须混合大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但是,当大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混入该热线屏蔽板或膜中时,存在可见光透射功能降低的问题。此外,由于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因此在应用于经常暴露于直射日光下的建筑物和车辆的窗材等中难以获得耐候性,并且不一定是优选的。
此外,还提案了例如在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中混炼入具有热线反射功能的氧化钛、或以氧化钛进行了包覆的云母等无机粒子而得到的热线屏蔽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4)。
然而,在该热线屏蔽板中,为了确保热线屏蔽功能,需要添加大量具有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结果,存在随着具有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的添加量的增加,可见光透射功能降低的问题。相反,如果具有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的添加量减少,则可见光透射功能增强,但是热线屏蔽功能降低,因而难以同时满足热线屏蔽功能和可见光透射功能。此外,当加入大量具有热线反射功能的粒子时,在强度方面也存在构成成形体的透明树脂的物性,特别是耐冲击强度和韧性降低的缺点。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本发明人着眼于具有大量自由电子的六硼化物微粒作为具有热线屏蔽效果的成分。并且,提案了:将六硼化物微粒分散在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中、或分散有六硼化物微粒与ITO微粒和/或ATO微粒的热线屏蔽树脂片材(参照专利文献5)、以及将六硼化物微粒熔融混炼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而得到的母料(参照专利文献6)。
此外,申请人提案了:将由通式MxWyOz(其中,M元素是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001≤x/y≤1、2.0≤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热线屏蔽成分加入于各种粘合剂中得到的热线屏蔽用涂布液;将涂布液涂布到各种成形体上,然后进行固化而得到的热线屏蔽膜;以及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熔融混炼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而得到的母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8)。
所述对具有热线屏蔽效果的六硼化物微粒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熔融混炼分散而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和成形体,由于其用途而基本在户外使用,通常需要高耐候性。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在一部分所述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热线屏蔽部材(膜、树脂片等)中,当在户外被长时间使用时,由于在接受太阳光时发生的热或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发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热线屏蔽功能降低、色调变化、雾度值增加等光学特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下述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所述的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由于长时间接受紫外线而发生色调变化、透射率降低。
并且发现了: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在树脂等高分子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的由于紫外线所引起的色调变化的现象,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到高分子介质上时,由于该紫外线的能量而导致高分子链被切断且连续产生活性有害自由基,高分子的劣化连锁性地进行,并且这些有害自由基还原性地作用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上,随着新的五价钨的增加,着色浓度变高。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人想到了:能够通过防止高分子介质的紫外线劣化,从而防止新的五价钨的生成,抑制色调的变化。随后,公开了:通过使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在本发明中有时记作“HALS”)存在于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中,捕捉由紫外线产生的有害自由基以防止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还原,并且对该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或红外线屏蔽体的由紫外线引起的色调变化进行抑制。(参照专利文献9)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了所述的捕捉由紫外线产生的有害自由基以防止氧化钨微粒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钨原子发生还原,并且对该红外线屏蔽材料的由紫外线引起的色调变化进行抑制。随后,公开了:通过在含有复合钨氧化物粒子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液中,使选自(a)磷类着色防止剂、(b)酰胺类着色防止剂、(c)胺类着色防止剂、(d)受阻胺类着色防止剂、(e)受阻酚类防着色剂、(f)硫类着色防止剂的着色防止剂存在,能够对该红外线屏蔽材料的由紫外线引起的色调变化进行抑制(参照专利文献10)。
在此,在所述着色防止剂中,磷类着色防止剂是包含磷的着色防止剂,具有含磷的磷类官能团的化合物是优选的,并且磷类官能团中包含3价和5价的磷,在下述式(1)中例示了具有包含三价磷的磷类官能团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通式,在式(2)中例示了具有包含五价磷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通式。
[并且,在式(1)和式(2)中,x、y、z取0或1的值。R1、R2和R3为具有由通式CmHn表示的具有直链、环状或支链结构的烃基、或氟、氯、溴等卤素原子、或氢原子。此外,当y或z是1时,R2或R3可以是金属原子]。
在上述式(1)及式(2)中,除去R1之外的部分(即,由通式:-Ox-P(OyR2)(OzR3)或通式:-Ox-P(O)(OyR2)(OzR3)表示的部分)是磷类官能团,作为该磷类官能团的具体例,可列举膦酸基(-P(O)(OH)2)、磷酸基(-O-P(O)(OH)2)、膦酸酯基(-P(O)(OR2)(OR3))、磷酸酯基(-O-P(O)(OR2)(OR3))、膦基(-P(R2)(R3))等。在这些磷类官能团中,具有膦酸基团的膦酸类着色防止剂能够高效地捕捉金属离子,且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等稳定性,因而特别优选作为着色防止剂。
另一方面,认为在上述的磷类官能团内,膦酸基、磷酸基、膦酸酯基、磷酸酯基等包含五价磷的官能团主要具有链引发阻害功能,即,通过邻接的磷类官能团,对作为使有害的过氧化物自由基产生的作为催化剂的金属离子进行螯合性地捕捉,使其失活,从而具有阻害由该过氧化物自由基导致的链式反应开始的功能。
另外,认为包含膦基等三价磷的磷类官能团主要具有过氧化物分解功能,即,具有对下述反应进行阻碍的功能:P原子发生自身氧化,由此过氧化物分解为稳定的化合物,并且过氧化物发生分解进行自由基化。
另外,专利文献11、12中提案了以改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为目的,添加亚磷酸酯化合物。而且,当聚碳酸酯树脂中包含该磷类稳定剂时,存在聚碳酸酯组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白浊的问题,但在专利文献13中提案了通过混合亚磷酸酯类化合物,不仅能够获得抗白浊性,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耐热分解性、长期稳定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14中提案了,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的聚合反应结束后的树脂的熔融稳定性,将受阻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并且,在专利文献15中提案了,为了防止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时的着色,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化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56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64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17306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78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327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59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WO2005/87680A1册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490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6-282736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8-208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平1-245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平5-9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01-181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平10-219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15:日本专利第4933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在树脂等高分子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中,本发明人调查研究了长时间地接受紫外线而导致色调的变化、透射率的降低的机理。结果发现了,当紫外线照射到该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中所使用的高分子介质上时,由于紫外线的能量而导致高分子链被切断而连续产生活性有害自由基,这些有害自由基还原性地作用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上,随着新的五价钨的增加,着色浓度变高。
基于该发现,本发明人掌握到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的色调变化、透射率的降低的起因在于,由于紫外线引起的高分子材料发生劣化而产生的有害自由基,并且为了抑制所述的有害自由基的活性,公开了如下的对策:添加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磷类着色防止剂等着色防止剂等是有效的。
在此,本发明的本发明人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树脂片材和成形体的耐候性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的结果,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具有红外线屏蔽功能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并且不仅是所述紫外线能量,考虑到了热塑性树脂片材及成形体接受太阳光时,该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对该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施加的影响,并且想到对随着时间推移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热线屏蔽功能的降低进行研究。
即,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下问题而开展的:包含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及成形体接受太阳光时由于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热线屏蔽功能的降低、色调的变化、雾度值的增加等功能降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对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及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的影响而产生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的耐候性劣化进行了抑制的,包含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制造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如上所述,在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中,本发明人调查研究了其长时间接受紫外线而导致色调的变化、透射率的降低的机理。随后发现了,当紫外线照射到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中使用的树脂等高分子介质上时,由于该紫外线的能量而导致高分子链被切断而连续产生活性有害自由基,这些有害自由基还原性地作用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上,并且随着新的五价钨的增加,着色浓度变高。发现了为了抑制有害自由基的活性,添加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和着色防止剂是有效的。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的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抑制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由于长时间接受紫外线而发生色调的变化、透射率的降低,不仅是对于所述紫外线能量的对策,还考虑到了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对该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施加的影响,从而想到了一种方案,其能够对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可见光透射率的降低、日光透射率的上升等红外线屏蔽材料自身功能的降低进行抑制。
从而,在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本发明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记为符号“(A)”)作为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的,并使用了聚碳酸酯树脂(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记为符号“(C)”)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或者在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热线屏蔽成形体中定量添加耐候性改良剂(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记为符号“(B)”),能够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并完成本发明。
在此,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的方式,优选为以下物质中的任一项: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物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记为符号“(B1)”);包含选自亚磷酸酯化合物,并且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以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记为符号“(B2)”);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包含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有时也记为符号“(B3)”)。
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发明为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聚碳酸酯树脂(C),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是以下中的任一项: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或者,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包含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或者,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包含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3),并且,相对于1重量份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
第二发明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
第三发明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的结构由通式(3)表示。
[通式(3)中,R1、R2、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碳原子为5~12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X表示单键、硫原子或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
(其中,在式(3-1)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A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或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
(其中,在式(3-2)中,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表示与氧原子侧键合。)
Y和Z中的任一者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另一者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第四发明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表示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通式MxWOy的M元素为选自Cs、Rb中的一种以上。
第五发明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为六方晶。
第六发明为一种热线屏蔽成形体,其为第一~五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与聚碳酸酯树脂(C)、或与聚碳酸酯树脂(C)具有相容性的其他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熔融混炼物的成形体。
第七发明为一种热线屏蔽叠层体,其通过第六发明所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叠层在其他的透明成形体上而得到。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能够对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而产生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并且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其制造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发挥优异的耐候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六方晶的复合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以WO6为单位形成的8面体。
12:在通过集合6个以WO6为单元形成的8面体而形成的六边形的空隙(通道)中配置的M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聚碳酸酯树脂(C)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更详细而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并且,耐候性改良剂是以下中的任一项: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或者,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包含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或者,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包含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3),并且,相对于1重量份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
下文中,对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与使用其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按照(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2)耐候性改良剂(B)、(3)聚碳酸酯树脂(C)、(4)热线屏蔽成形体、(5)热线屏蔽叠层体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
(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
(a)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组成、晶体结构
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是表达热线屏蔽效果的成分,其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需要说明的是,表示复合钨氧化物的通式MxWOy中,W是钨,O表示氧。另外,所述式中的M元素优选为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复合钨氧化物如上所述由通式MxWOy所表示,其具有在氧化钨(WOy)中添加了M元素的组成。
已知作为复合钨氧化物的基础材料的氧化钨(WOy)也具有红外吸收特性。在氧化钨的情况下,由于在三氧化钨(WO3)中不存在有效的自由电子,因此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反射特性较小。但是,通过将氧化钨(WOy)的氧与钨之比的y的值设定为小于3,能够在该氧化钨中生成自由电子,并作为高效的红外线吸收粒子。然而,WO2的结晶相引起可见区域的光的吸收和散射,有时会降低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
因此,在氧化钨粒子的情况下,由WOy表示的化学式中的y值满足2.2≤y<3.0,由此能够抑制WO2的结晶相的产生,作为高效的红外线吸收粒子。
另外,在氧化钨粒子中,具有由2.45≤y<3.0表示的组成比的所谓“马格内利相(Magné liphase)”是化学稳定的,并且由于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特性良好,因此能够更优选用作红外线吸收粒子。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中使用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下,通过向钨氧化物中添加M元素,在该复合钨氧化物中生成自由电子,并且由于自由电子在近红外区域表达更强的吸收特性。因此,作为吸收近红外线的红外线吸收材料显示出特别高的特性。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复合钨氧化物,通过组合使用所述通过氧化钨的特性进行说明了的氧气量的控制,以及生成自由电子的M元素的添加,能够得到更高效地红外线吸收性材料。在对氧气量的控制以及生成自由电子的M元素的添加进行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在表示复合钨氧化物的通式MxWOy中,优选满足0.1≤x≤0.5、2.2≤y≤3.0的关系。
在此,将对表示所述复合钨氧化物的化学式中的M元素的添加量的x的值进行说明。当x的值为0.1以上时,由于能够产生足够量的自由电子并且可以获得作为目标的红外吸收效果,故优选。M元素的添加量越增加,自由电子的供给量越增加,并且红外吸收效率也提高,但是当x的值为0.5左右时该效果饱和。此外,若x的值为0.5以下时,则能够避免在该红外线吸收性材料中生成杂质相,故优选。
接下来,将对表示氧气量的控制的y的值进行说明。关于y的值,在由通式MxWOy表示的红外线吸收性材料中,也以与所述氧化钨(WOy)相同的机理起作用,并且由于在y=3.0的情况下,基于所述M元素的添加量也存在自由电子的供给,因此优选2.2≤y≤3.0。特别是,对于氧化钨的说明如上所述,由于化学上稳定性,因此更优选2.45≤y≤3.0。
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所包含的复合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含有任意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然而,当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所包含的复合钨氧化物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时,特别是由于该粒子在可见区域的光透射率和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得到了提高,故优选。
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所述六方晶复合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的平面图。在图1中,由符号11表示的WO6单元形成的8面体,并且通过集合六个该8面体构成了六边形的空隙(通道)。然后,将由符号12表示的M元素配置在该空隙中从而构成一个单元,并且该一个单元大量集合从而构成六方晶的晶体结构。
在包含如上所述的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下,能够特别地提高可见区域的光透射率和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需要说明的是,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整体并不并一定是由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晶体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构成,例如在局部具有所述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提高可见区域的光的透射率和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的效果。
当添加具有较大离子半径的M元素作为复合钨氧化物的M元素时,易于形成所述六方晶。具体而言,例如当添加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作为M元素时,易于形成六方晶。因此,M元素优选包含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M元素更优选为Cs、Rb、K中的一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形成六方晶,除了这些之外的元素以WO6单元形成的六边形的空隙中存在M元素即可,并不限定于添加了所述元素作为M元素的情况。
在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包含的复合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形成均匀的六方晶的情况下,表示M元素的添加量的x的值更优选满足0.20≤x≤0.50,进一步优选满足0.25≤x≤0.40。关于y,如上所述,优选设定为2.2≤y≤3.0。需要说明的是,当y=3.0时,x的值为0.33,因此M元素配置在全部的六边形的空隙中。作为典型的例子,能够列举Cs0.33WO3、Rb0.33WO3、K0.33WO3、Tl0.33WO3等,如果x、y落入所述范围,就能够获得有用的近红外吸收特性。
此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所包含的复合钨氧化物除了上述六方晶之外还可以具有四方晶、立方晶的钨酸碱金属盐的结构,并且具有所述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作为红外线吸收性材料是有效的。即,能够优选用作热线屏蔽膜中添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包含的材料。复合钨氧化物由于其晶体结构,存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位置会发生变化的倾向。例如,相比于立方晶,为四方晶时近红外区域的吸收位置向长波长侧移动,并且相比于四方晶,六方晶时近红外区域的吸收位置存在进一步向长波长侧移动的倾向。另外,随着该吸收位置的变动,就可见区域的光的吸收而言,六方晶最少,接着为四方晶,立方晶在它们中具有最大的可见区域的光的吸收。因此,在特别要求可见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率高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六方晶的钨酸碱金属盐。但是,这里所述的光学特性的倾向仅仅为大致的倾向,并且还根据所添加的M元素的种类、添加量、氧气量而发生变化。因此,用于本发明的热线屏蔽膜的红外吸收性粒子的材料不限于六方晶的材料。因而,可以同时包含所述其他的晶体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另外,为了获得提高可见区域的光的透射特性、并提高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特性的效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包含图1中所说明的单元结构(6个以WO6单位形成的8面体集合从而构成六边形的空隙,并M元素配置在该空隙中而成的结构)即可,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可以是晶体,也可以是非晶体。
但是,如上所述,六方晶的复合钨氧化物的粒子能够提高可见光的透射率、和近红外的光的吸收。因此,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中所含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复合钨氧化物优选晶型为六方晶。
另外,例如在使用Cs和/或Rb作为M元素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复合钨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易于形成六方晶。另外,由于可见区域的光的透射率变高,红外区域特别是近红外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降低,因此可见区域的光的透射率和红外区域的光的透射率的对比度增大。因此,表示复合钨氧化物的通式MxWOy的M元素更优选为Cs和/或Rb。特别是M元素包含Cs时,该复合钨氧化物的耐候性进一步变高,因此M元素特别优选包含Cs。
(b)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
如果要重视使由粒子引起的光的散射减少,则本发明中使用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为200nm以下,优选为100nm以下。其原因在于,如果分散粒子的分散粒径较小,则由于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而在波长为40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光的散射减少。该光的散射减少的结果,能够避免热线屏蔽膜变成毛玻璃那样不能获得清晰的透明性。即,当分散粒子的分散粒径变为200nm以下时,所述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减少,并且形成瑞利散射区域。在该瑞利散射区域中,由于散射光与粒径的6次方成反比例减少,因此随着分散粒径的减少,散射降低,且透明性提高。此外,当分散粒径变为100nm以下时,散射光变得非常小,故优选。从避免光的散射的观点出发,优选较小的分散粒径,而只要分散粒径为1nm以上,工业制造就较为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微粒的分散粒径是指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凝聚而生成的凝聚粒子的直径,且能够使用各种市售的粒度分布计进行测定。例如,从微粒分散液采集微粒的单体或凝聚体存在的状态下的样品,并且通过使用以动态光散射法为原理的粒度分布计测定该样品能够求得分散粒径。
(C)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红外吸收特性。结果,通过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能够对在红外区域特别是在近红外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抑制,能够发挥热线屏蔽能力。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在可见区域的光的吸收系数与近红外区域的吸收系数相比非常小,因此能够充分抑制近红外区域的光的透射,并且保持对可见区域的光的高透射性。
(2)耐候性改良剂(B)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耐候性改良剂(B)优选为以下三个技术方案(有时也记为添加方式)中的任一项:含有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含有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含有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和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含有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含有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3)。
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20重量份以下。
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如果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则能够获得所期望的耐候性改良效果,故优选。另一方面,如果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20重量份以下,则不用担心成形体的机械强度降低,故优选。
即,通过使所述指定量的耐候性改良剂(B)作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技术特征,能够对不仅是紫外线能量,还能够对由于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而引起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其结果,能够得到耐候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得到的耐候性优异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特征,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不仅可以对历来所研究的由于紫外线能量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抑制,还可以使由于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所引起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的抑制效果增强,并且能够得到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得到的耐候性优异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及热线屏蔽叠层体。
当然,提案了以改善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为目的使用由所述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
具体而言,为了对在聚碳酸酯树脂的加工时或聚合时的由于热分解引起的色相或物性的劣化进行抑制,专利文献11、专利文献12中提案了:在聚碳酸酯中含有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2-乙基己基亚磷酸酯等磷类稳定剂的方法。
然而,当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该磷类稳定剂时,存在聚碳酸酯组合物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白浊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专利文献13提案了:通过混合所述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能够获得显著优异的耐白浊性,并且还表现出优异的耐热分解性、长期稳定性。
然而,专利文献13中所描述的为,将由所述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或历来所使用的磷类稳定剂加入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在300℃下使用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而进行了颗粒化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显示了加工稳定性的结,由色相变化评价得到的长期稳定性的结果,由白浊的经时变化得到的耐白浊性评价的结果。
即,专利文献11~13中记载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或磷类稳定剂的使用目的为,确保:在聚碳酸酯树脂进行聚合时、混炼时或成形时这样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施加大量的热量和力学的力的工序中,作为该聚碳酸酯树脂的稳定性,特别是光学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抑制以下的劣化过程: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长时间受太阳光线和空气中的湿度等影响,从而所含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光学特性发生劣化,并提高耐候性。然而,在与本发明的目的不同的专利文献11~13中,关于与提高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有关的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磷类稳定剂的使用及其效果,既没有描述也没有暗示。
即,本发明人通过独立的研究,首次发现了由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具有提高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的效果。
下文中,将举出具体例来对耐候性改良剂(B)中所使用的a)亚磷酸酯化合物、b)受阻酚类稳定剂、c)磷酸类稳定剂、d)硫类稳定剂各自进行描述。
a)亚磷酸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添加方式B1、或B2)是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3):
通式(3)中R1、R2、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X表示单键、硫原子或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
(在式(3-1)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A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或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
(在式(3-2)中,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表示与氧原子侧发生了键合)。
Y和Z中任一者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而另一者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在此,将更详细地描述(i)R1、R2、R4和R5、(ii)R3、(iii)X、(iv)A、(v)Y、Z、(vi)总结。
(i)R1、R2、R4和R5
在所述由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中,R1、R2、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戊基、异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等。
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可列举例如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1-甲基环戊基、1-甲基环己基、1-甲基-4-异丙基环己基等。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5~12的烷基环烷基,可列举甲基环戊基、二甲基环戊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甲基乙基环戊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二乙基环戊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甲基环己基、二甲基环己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甲基乙基环己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二乙基环己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甲基环庚基、二甲基环庚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甲基乙基环庚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二乙基环庚基(包含所有结构异构体)等。
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可列举例如苄基、α-甲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等。
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7~12的苯基,可列举例如苯基、萘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等。
在此,R1、R2、R4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等。R1、R4进一步优选为叔丁基、叔戊基、叔辛基等叔烷基、环己基、1-甲基环己基等。
R2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戊基等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叔丁基、叔戊基等。
R5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戊基等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ii)R3
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可列举与在R1、R2、R4、R5中所述的相同的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R3优选为氢原子、或与在R2中所述的相同的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更优选为氢原子、甲基等。
(iii)X
X表示单键、硫原子或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
(式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在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在此,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可分别例示与在(i)R1、R2、R4和R5中所述的相同的烷基和环烷基。
其中,作为R6,优选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等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X优选为单键、亚甲基或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取代得到的亚甲基,更优选仅为化学键。
(iv)A
A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或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
作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八亚甲基、2,2-二甲基-1,3-亚丙基等,优选亚丙基。
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与氧原子和苯核进行了键合,*表示与氧原子进行了键合。
(式中,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表示与氧原子侧发生了键合)。
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在此,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可列举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八亚甲基、2,2-二甲基-1,3-亚丙基等。作为R7,特别优选为单键、亚乙基。
(v)Y、Z
Y和Z中任一者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而另一者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在这里,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可优选列举与(i)R1、R2、R4以及R5中所述的相同的烷基。
在这里,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可优选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叔戊氧基、异辛氧基、叔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可优选列举,例如,苄氧基、α-甲基苄氧基,α,α-二甲基苄氧基等。
Y和Z可以是,例如Y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Z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Z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Y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vi)总结
在由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中,特别优选:R1和R4是叔烷基、环己基或1-甲基环己基,R2是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R5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R3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X仅为化学键,A是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
作为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优选列举例如2,4,8,10-四叔丁基-6-[3-(3-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以“Sumilizer(注册商标)GP”(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被市售]、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2,4,8,10-四叔戊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戊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酰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酰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磷杂环辛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10-二乙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2,2-二甲基-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等。
作为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添加方式B1或B2),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可优选列举例如所述商品名Sumilizer(注册商标)GP(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
b)受阻酚类稳定剂
在本发明的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聚碳酸酯树脂、以及耐候性改良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作为该耐候性改良剂,优选以下技术特征:使用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受阻酚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使用含有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含有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添加方式B3)。
通过采用该技术特征,能够得到对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所引起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的效果,还能够得到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量引起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劣化得到了抑制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
受阻酚类稳定剂,历来被提案作为抗氧化剂用于聚碳酸酯树脂的聚合反应结束后,使树脂的熔融稳定性的良好(参照专利文献14),在专利文献15中提案,在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时以着色防止为目的,作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加入受阻酚类稳定剂。
然而,关于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增强对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的效果的目的,以及关于该效果,在专利文献15中并没有描述或暗示。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在使用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受阻酚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含有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含有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添加方式B3)的情况下,作为受阻酚类稳定剂的例子,优选在酚羟基的邻位上导入了叔丁基等大位阻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小分子类受阻酚类稳定剂的优选例,可列举2,6-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苯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丁基羟基苯甲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丁叉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等。
另外,作为高分子类受阻酚类稳定剂的优选例,可列举在侧链上具有所述受阻酚类着色防止剂的乙烯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基等单体的聚合物、以及在主链中组入所述受阻酚类着色防止剂的结构的聚合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与所述低分子类受阻酚类稳定剂相比,在某些情况下更优选所述高分子类受阻酚类稳定剂。另外,在使用所述高分子类化合物的情况下,可以将交联结构进一步导入该化合物中。
受阻酚类稳定剂主要具有链抑制功能(即,该稳定剂中的酚OH基团捕捉自由基,并抑制由自由基引起的链反应的功能)。
与之相对,在本发明中,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通过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受阻酚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含有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含有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添加方式B3),不仅对于历来所研究的紫外线能量,还可以增强对于由于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所引起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的效果。但是,所述耐候性改良剂的作用效果和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未查明,尚未详细说明。
c)磷酸类稳定剂
在本发明的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聚碳酸酯树脂(C)、以及耐候性改良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作为该耐候性改良剂(B),优选所述的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磷酸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含有所述的受阻酚类稳定剂和磷酸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3)。
通过采用该技术特征,与所述由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或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在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达成的相同,能够增强耐候性劣化的抑制效果。
作为该磷酸类稳定剂的例子,可列举磷类着色防止剂。此外,可列举具有磷类官能团的化合物。在这里,磷类官能团包括含有三价磷的官能团和含有五价磷的官能团,本实施方式中的“磷类官能团”可以为任意一种。在下述式(1)中例示了具有包含三价磷的磷类官能团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通式,在式(2)中例示了具有包含五价磷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通式。
在此,在式(1)和式(2)中,x、y、z取值0或1。另外,R1、R2和R3为具有由通式CmHn表示的直链、环状或支链结构的烃基、或氟、氯、溴等卤素原子、或氢原子。此外,当y或z是1时,R2或R3可以是金属原子。
此外,在式(1)和式(2)中,“磷类官能团”为除R1之外的部分(即,由通式-Ox-P(OyR2)(OzR3)或通式-Ox-P(O)(OyR2)(OzR3)标记的部分)。作为该磷类官能团的具体例,可列举膦酸基(-P(O)(OH)2)、磷酸基(-O-P(O)(OH)2)、膦酸酯基(-P(O)(OR2)(OR3))、磷酸酯基(-O-P(O)(OR2)(OR3))、膦基(-P(R2)(R3))等。
在上述的磷类官能团内,膦酸基、磷酸基、膦酸酯基、磷酸酯基等包含五价磷的官能团主要具有链引发阻害功能(即,通过邻接的磷类官能团,螯合性地捕捉金属离子)。另一方面,膦基等包含三价磷的磷类官能团主要具有过氧化物分解功能(即,通过P原子的自氧化将过氧化物分解成稳定化合物的功能)。
在这些磷类官能团中,具有膦酸基的膦酸类着色防止剂能够有效地捕捉金属离子,并且耐水解性等稳定性优异,因而特别优选用作着色防止剂。
作为本发明的耐候性改良剂(B),可列举除了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之外组合使用的磷酸类稳定剂、作为所述除了受阻酚类稳定剂之外组合使用的磷酸类稳定剂的低分子类的磷类着色防止剂。作为该低分子类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优选具体例,可列举磷酸(H3PO4)、亚磷酸三苯酯((C6H5O)3P)、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C18H27O)3P)、亚磷酸三癸酯((C10H21O)3P)、三月桂基三硫代亚磷酸酯([CH3(CH2)11S]3P)等。
此外,作为所述除了亚磷酸酯化合物之外组合使用的磷酸类稳定剂、所述除了受阻酚类稳定剂之外组合使用的磷酸类稳定剂,可举出高分子类的磷类着色防止剂。作为该高分子类的磷类着色防止剂的优选具体例,可列举聚乙烯基膦酸、聚苯乙烯膦酸、磷酸乙烯酯(例如,丙烯酸磷酸酯(CH2=CHCOOPO(OH)2)、乙烯基烷基磷酸酯(CH2=CHR-O-PO(OH)2、R是-(CH2)N-)等聚合物)、导入了膦酸基的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醚酮树脂、直链型酚醛树脂、直链型聚苯乙烯树脂、交联型聚苯乙烯树脂、直链型聚(三氟苯乙烯)树脂、交联型(三氟苯乙烯)树脂、聚(2,3-二苯基-1,4-苯醚)树脂、聚(烯丙基醚酮)树脂、聚(亚芳基醚砜)树脂、聚(苯基喹啉)树脂、聚(苄基硅烷)树脂、聚苯乙烯接枝乙烯四氟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接枝聚偏二氟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接枝四氟乙烯树脂等。
在本发明中,作为耐候性改良剂,通过向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中添加而组合使用磷酸类稳定剂(添加方式B2),或通过向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中添加而组合使用磷酸类稳定剂(添加方式B3),不仅对于历来所研究的紫外线能量,还可以增强对于由于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所引起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的效果。当然,所述耐候性改良剂的作用效果和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未查明,尚未详细说明。
d)硫类稳定剂
在本发明的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聚碳酸酯树脂(C)、以及耐候性改良剂(B)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作为该耐候性改良剂(B),优选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硫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含有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和硫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3)。
通过采用该技术特征,与在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达成的相同,所述由通式(3)表示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或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能够增强耐候性劣化的抑制效果。
作为硫类稳定剂的实例,包括分子内具有二价的硫的化合物。该硫类稳定剂主要具有过氧化物分解功能(即,通过S原子的自氧化将过氧化物分解为稳定的化合物的功能)。
作为低分子类硫类稳定剂的优选例,可列举二月桂基硫代二丙酸酯(S(CH2CH2COOC12H25)2)、二硬脂基硫代二丙酸酯(S(CH2CH2COOC18H37)2)、十二烷基硬脂基硫代二丙酸酯(S(CH2CH2COOC18H37)(CH2CH2COOC12H25))、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S(CH2CH2COOC14H29)2)、二硬脂基β,β'-硫代二丁酸酯(S(CH(CH3)CH2COOC18H39)2)、2-巯基苯并咪唑(C6H4NHNCSH)、二月桂基硫醚(S(C12H25)2)等。
这些硫类稳定剂主要具有过氧化物分解功能,且特别优选用作着色防止剂。
在本发明中,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通过含有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硫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2)、或通过含有所述受阻酚类稳定剂和硫类稳定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3),不仅对于历来所研究的紫外线能量,还可以增强对于由于接受太阳光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的影响所引起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候性劣化进行抑制的效果。当然,所述耐候性改良剂的作用效果和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未查明,尚未详细说明。
(3)聚碳酸酯树脂(C)
作为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C),只要是本领域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作为该制造反应的例子,可以列举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以及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
作为所述用于制造聚碳酸酯树脂(C)的二元酚的代表例,可列举:对苯二酚、间苯二酚、4,4'-联苯酚、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用名: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4,4'-(对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4,4'-(间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1,1-双(4-羟基苯基)-4-异丙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酮、双(4-羟基苯基)酯、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双(3,5-二溴-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3-甲基苯基)硫醚、9,9-双(4-羟基苯基)芴和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优选的二元酚是双(4-羟基苯基)烷烃等,其中,从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双酚A。
作为碳酸酯前体,使用碳酰卤、碳酸二酯或卤代甲酸酯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光气、碳酸二苯酯或二元酚的二卤甲酸酯等。
在这里,以(a)界面聚合法、(b)熔融酯交换法为例,对聚碳酸酯树脂(C)的制造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并对所得到的(c)聚碳酸酯树脂的性状进行说明。
(a)界面聚合法
在通过界面聚合法对所述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进行聚合制造聚碳酸酯树脂(C)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抗氧化剂等用于防止催化剂、末端终止剂、二元酚发生氧化。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C)中,包括将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官能性芳香族化合物进行共聚得到的支链聚碳酸酯树脂;对芳香族或脂肪族(包括脂环族)的双官能性羧酸进行共聚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树脂、将双官能性醇(包括环烷基)进行共聚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及将该双官能性羧酸和双官能性醇一起进行共聚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树脂。此外,也可以为将两种以上制造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作为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多官能性芳香族化合物,可列举间苯三酚、根皮葡酚、或者4,6-二甲基-2,4,6-三(4-羟基二苯基)庚烯-2,2,4,6-三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庚烷、1,3,5-三(4-羟基苯基)苯、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4-{4-[1,1-双(4-羟基苯基)乙基]苯}-α,α-二甲基苄基苯酚等三苯酚、四(4-羟基苯基)甲烷、双(2,4-二羟基苯基)酮、1,4-双(4,4-二羟基三苯基甲基)苯、或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二苯甲酮四羧酸及这些的酰氯等,其中,优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特别优选使用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
在含有产生支链聚碳酸酯的多官能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其量基于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总量为0.001~1mol%,优选为0.005~0.9mol%,特别优选为0.01~0.8mol%。此外,特别是在熔融酯交换法的情况下,有时作为副反应产生支链结构,关于该支链结构的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总量中,为0.001~1mol%,优选0.005~0.9mol%,特别优选0.01~0.8摩尔%。需要说明的是,该比率能够通过质子NMR的测定来算出。
脂肪族的双官能性羧酸优选为α,ω-二羧酸。作为脂肪族的双官能性羧酸,可优选列举,例如癸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直链饱和脂族二羧酸、及环己烷二酸等脂环族二羧酸。作为双官能性醇,更优选脂环族二醇,可例示例如环己烷二甲醇、环己烷二醇、以及三环癸烷二甲醇等。
还可以使用对聚有机硅氧烷单元进行共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
通过界面聚合法的反应通常是二元酚和碳酰氯之间的反应,并且使其在酸结合剂和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作为酸结合剂,可以使用例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吡啶等。
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氯甲烷、氯苯等卤代烃等。
此外,为了促进反应,可以使用例如叔胺或季铵盐等催化剂,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优选使用例如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等单官能性酚类。
并且,作为单官能性酚类,可列举癸基酚、十二烷基酚、十四烷基酚、十六烷基酚、十八烷基酚、二十烷基酚、二十二烷基酚,以及三十烷基酚等。在需要提高流动性和耐水解性的情况下,这些具有相对长链烷基的单官能性酚类是有效的。
优选的为,反应温度通常为0~40℃,反应时间为数分钟~5小时,反应中的pH通常保持在10以上。
(b)熔融酯交换法
通过熔融酯交换法的反应通常是二元酚与碳酸酯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其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在非活性气体的存在下将二元酚和碳酸酯进行加热混合,并将生成的醇或酚进行蒸馏。反应温度根据要生成的醇或苯酚的沸点而变化,但通常在120~350℃的范围内。在反应的后期,将反应系减压至约10~0.1Torr以促进生成的醇或酚的蒸馏。反应时间通常约为1~4小时左右。
作为碳酸酯,可列举例如可以进行了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芳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等的酯。具体而言,可列举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双(氯苯基)酯、碳酸间甲苯酯、碳酸二萘酯、二(二苯基)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等,其中优选碳酸二苯酯。
此外,为了提高聚合速度可以使用聚合催化剂,作为这样的聚合催化剂,可以使用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二元酚的钠盐和钾盐等碱金属化合物、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等碱土金属化合物、氢氧化四甲铵、氢氧化四乙铵、三甲胺、三乙胺含氮碱性化合物、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醇盐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有机酸盐类、锌化合物类、硼化合物类、铝化合物类、硅化合物类、锗化合物类、有机锡化合物类、铅化合物类、锇化合物类、锑化合物类、锰化合物类、钛化合物类、锆化合物类等通常用于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相对于原料二元酚1摩尔,这些聚合催化剂的使用量优选为1×10-8~1×10-3当量,更优选为在1×10-7~5×10-4当量的范围内选择。
此外,在这种聚合反应中,为了减少酚端基团,在缩聚反应的后期或者结束后,优选加入例如双(氯苯基)碳酸酯、双(溴苯基)碳酸酯、双(硝基苯基)碳酸酯、双(苯基苯基)碳酸酯、氯苯基苯基碳酸酯、溴苯基苯基碳酸酯、硝基苯基苯基碳酸酯、苯基苯基碳酸酯、甲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和乙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其中,优选2-氯苯基苯基碳酸酯、2-甲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和2-乙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特别优选使用2-甲氧基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
(c)聚碳酸酯树脂的性状
聚碳酸酯树脂(C)的粘均分子量为14,000~100,000,优选20,000~30,000,更优选22,000~28,000,进一步优选23,000~26,000。
在所述优选的范围,相对于硬涂层剂的耐性充分的分子量内,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减少由于树脂流动的干扰产生的成形品的不均匀的阴影,并且能够形成具有硬涂层的优良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体。在更优选的范围内,耐冲击性和成形加工性这两者均优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是对粘均分子量在所述范围之外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混合而得到的。
对求得聚碳酸酯树脂(C)的粘均分子量(M)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使用奥斯特瓦尔德粘度计,在20℃下,从将0.7g聚碳酸酯溶解在100ml二氯甲烷得到的溶液中求得通过等式(4)算出的比粘度(ηsp)的值。
ηsp=(t–t0)/t0 等式(4)
(t0是二氯甲烷的落下秒数,t是样品溶液的落下秒数)
将求得的比粘度(ηsp)的值***到等式(5)中。
ηsp/c=[η]+0.45×[η]2c 等式(5)
(其中,[η]是极限粘度)
[η]=1.23×10-4M0.83
c=0.7g/dl
(4)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聚碳酸酯树脂(C)和耐候性改良剂(B),且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
a)在聚碳酸酯树脂(C)的聚合反应期间或聚合反应结束时,混合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和耐候性改良剂(B)的方法、
b)在聚碳酸酯树脂(C)混炼期间等,聚碳酸酯树脂(C)为发生了熔融的状态下,混合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和耐候性改良剂(B)的方法、
c)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和耐候性改良剂(B),与成为颗粒等固体状态的聚碳酸酯树脂(C)进行混合,再通过挤出机等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成分,可以自身单独混合在聚碳酸酯树脂(C)中,但为了提高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可以使用各种表面处理剂、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并在与该试剂形成混合物的状态下混入聚碳酸酯树脂(C)中。
此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成分,优选以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C)为0.0001~0.1重量份的含量含有选自Si、Zr、Ti或Al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以下有时记为A'成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成分在与所述A'成分形成混合物的状态下,混合到聚碳酸酯树脂(C)中。该混合优选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特别优选在醇中进行。可以向该混合溶液中添加用于调节pH的酸或碱、表面活性剂、以及偶联剂等。在该混合中可以使用珠磨机、球磨机、以及砂磨机等各种研磨机,及超声波混合机等。作为所述混合所使用的树脂粘合剂,优选热固性树脂,特别优选环氧树脂。这是由于环氧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的相容性优异,对透明性的不良影响小,对聚碳酸酯树脂的攻击性小。
(5)热射线屏蔽成形体
本发明的热线屏蔽成形体是通过如下方法成形的:包含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所述聚碳酸酯树脂(C)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聚碳酸酯树脂(C)或具有与聚碳酸酯树脂(C)的相容性的其他种类的热塑性树脂进行稀释,并熔融混炼,之后再成形为特定的形状。
作为所述热线屏蔽成形体的成形方法,可以使用注塑成形、挤出成形、压缩成形、或旋转成形等方法。由于通过注塑成形、挤出成形能够有效地成形为所期望的形状,故特别优选。
以下,对(a)挤出成形和(b)注塑成形进行简要描述。
(a)挤出成形
作为通过挤出成形法得到板状(片状)、膜状的成形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使用T型模头等的挤出机进行挤出而得到的熔融丙烯酸类树脂,在通过冷却辊进行冷却并进行取出的方法。成形温度根据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材料的组成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加热至比树脂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高50~150℃以获得充分的流动性。例如,调整为200℃以上,优选240℃~330℃。当为200℃以上时,能够降低高分子特有的粘度,并且能够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均匀分散在聚碳酸酯树脂(C)中,故优选。当低于350℃时,聚碳酸酯树脂(C)不会分解而发生劣化,故优选。
(b)注塑成形
作为通过注塑成形法得到本发明的成形体的方法,不仅是通常的注塑成形法,还可以利用注塑压缩成形、注塑压制成形、绝热金属模具成形、快速加热冷却金属模具成形、以及超高速注塑成形等。其中,注塑压制成形由于以下原因而优选。还可以选择冷流道法和热流道法进行成形。
在本发明中,注塑压制成形是如下的成形方法:将发生了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至少在供给完成时供给到容量大于预期成形体容量的金属模具腔内,并且在供给完成之后,将金属模具腔的容量减少至预期的成形体容量,再将金属模具腔内的成形品冷却至可以取出的温度以下,然后取出成形品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模具腔的容量的减小可以在树脂供给完成之前或之后开始,但优选在该供应完成之前开始。即,优选为,减小腔容量的工序和填充树脂的工序彼此重叠的方式。
在注塑压制成形中,由于能够减少在高压下填充树脂的必要,因此能够减少成形品中的形变。形变的减少能够提高成形品对于硬涂层剂的耐性。通过提高耐性,可以使用密合性较高的硬涂层剂。并且,在低压下的树脂流入,能够降低树脂的不规则流动发生的几率,并且容易降低由于树脂的不规则流动而导致的成形品的不均匀的阴影。
从减少成形品表面的形变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隔热金属模具成形和急速加热冷却金属模具成形(卤素灯照射、感应加热、热介质的高速切换、以及超声波金属模具等)进行组合。
此外,由于正如注塑压制成形通常已知的那样,能够在极低的压力下进行成形,因而可以大幅降低注塑成形机的合模压力水平。这尤其在作为大型成形品的具有较长流动长度的成形品中,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并且降低设备成本。
从另一个观点出发,注塑压制成形是能够降低成形温度的成形法。因此,该成形法即使在大型成形品中也能降低热负荷,并提供良好的成形品。
在所述注塑压制成形,特别是大型成形品的注塑压制成形中,重要的是保持中间合模状态及从中间合模状态到最终合模状态之间的金属模具的平行度。保持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可以对金属模具中的树脂实现更均匀的压力负荷。由此,施加到树脂上的压力作为整体而言,实现了较低压力,并且能够提供形变较小的成形品。
作为所述保持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的方法,可优选例示:(i)使金属模具安装板通过多个位置,优选角部四个位置的合模机理来调节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同时保持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的方法(ii)通过对金属模具安装板(金属模具安装面)的多个位置,优选角部四个位置施加校正力,从而调节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同时保持金属模具之间的平行度的方法。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即使在大型注塑成形品中也能降低成形品的形变,适用于大型的注塑成形品。
(6)热线屏蔽叠层体
就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叠层体而言,所述热线屏蔽成形体叠层在其他透明成形体上。所述热线屏蔽叠层体自身可用作建筑物的屋顶材料、墙壁材料、汽车、火车、飞机等的开口部所使用的窗体材料、拱廊、天花板圆顶、车顶等。
另外,作为其他透明成形体,能够使用无机玻璃、树脂玻璃、树脂膜等,通过任选方法将本发明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层叠在该透明成形体上,并作为一体化的透明热线屏蔽叠层体用作结构材料。例如,将预先成形为膜状的聚碳酸酯树脂热线屏蔽成形体通过热层压法于无机玻璃上进行叠层一体化,由此得到具有热线屏蔽功能、飞散防止功能的热线屏蔽叠层体。
此外,在通过热层压法、共挤出法、压制成形法、注塑成形法等进行热线屏蔽成形体的成形,并且,通过将其在其他透明成形体上进行叠层一体化,也可以得到热线屏蔽叠层体。所述热线屏蔽叠层体可以有效地发挥相互的成形体的优点,并且补足相互的缺点,能够用作更有用的结构材料。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完全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原料]
关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将按照(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2)耐候性改良剂(B)、(3)聚碳酸酯树脂(C)的顺序进行说明。
(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
使用了Cs0.33WO3微粒分散物(Cs0.33WO3微粒含量为20质量%)(由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2)耐候性改良剂(B)
使用了6-[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叔丁基二苄基[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Sumilizer(注册商标)GP(在本实施例中记载为耐候性改良剂“Ba”))作为亚磷酸酯化合物。
使用了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为Irganox(注册商标)1010(在本实施例中记载为耐候性改良剂“Bb”))作为受阻酚类稳定剂。
使用了三(2,4-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由株式会社ADEKA制造,商品名为Adekastab(注册商标)AS2112(在本实施例中记载为耐候性改进剂“Bc”))作为磷酸类稳定剂。
使用了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为Sumilizer(注册商标)TPM(在本实施例中记载为耐候性改良剂“Bd”))作为硫类稳定剂。
(3)聚碳酸酯树脂(C)
使用了聚碳酸酯树脂颗粒(由Bayer公司制造,商品名为Macrolon(注册商标)AL2647)作为聚碳酸酯树脂。
[评价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评价中,雾度H(%)是使用雾度计(由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造)并以JIS K 7136为基准进行测定。另外,可见光透射率T(%)、日照透射率ST(%)是使用分光光度计U-4000(由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并以JIS R 3106为基准进行测定。
(实施例1)<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1的情况>
将聚碳酸酯树脂颗粒100重量份、复合钨氧化物微粒0.15重量份、以及耐候性改良剂(Ba)0.75重量份进行均匀混合,然后使用双轴挤出机(由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在290℃下进行熔融混炼,并将挤出的直径3mm的线料进行切割,以得到颗粒。
将得到的颗粒和聚碳酸酯树脂颗粒进行称重,并进行调整以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含量为0.05质量%,然后进行均匀混合以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装填入注塑成形机(由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中并进行注塑成形,以得到实施例1的10cm×5cm、厚度为2.0mm的片状成形体。
作为实施例1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对雾度H(%)、可见光透射率T(%)、日照透射率ST(%)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此外,将实施例1的片状成形体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作为光学特性,对雾度H(%)、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ST(%)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1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0.01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2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2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1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3.0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3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3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2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4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4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2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c)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5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5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2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d)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6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6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7)<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2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a)的添加量设为1.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c)的添加量设为0.2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d)的添加量设为0.2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7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7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8)<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3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c)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8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8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9)<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3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0.01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c)的添加量设为0.00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9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9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3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2.25重量份,将(Bc)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10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10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3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d)的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11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11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2)<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方式为B3的情况>
除了将耐候性改良剂(Bb)的添加量设为1.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c)的添加量设为0.25重量份,将耐候性改良剂(Bd)的添加量设为0.2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实施例12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实施例12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除了不添加耐候性改良剂(B)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比较例1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比较例1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除了仅使用(Bb)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且将其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比较例2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比较例2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3)
除了仅使用(Bc)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且将其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比较例3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比较例3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
除了仅使用(Bd)作为耐候性改良剂(B),且将其添加量设为0.75重量份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获得比较例4的片状成形体。
然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比较例4的片状成形体的光学特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评价结果的总结)
从表1中所示的结果可以发现,相对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1重量份,将作为本发明的耐候性改良剂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添加方式B1)以0.1~20重量份的范围进行添加,由此得到的实施例1~3的成形体在成形时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此外,还发现了,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的光学特性中,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没有变化。
由此,发现了,作为耐候性改良剂的亚磷酸酯化合物(添加方式B1)抑制如下现象: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所引起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劣化,所导致的随着时间推移的红外线屏蔽功能的降低。
另外,作为含有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含有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以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作为耐候性改良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 2)的实施方式的,有如下实施例:加入了亚磷酸酯化合物和受阻酚类稳定剂的实施例4、加入了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磷酸类稳定剂的实施例5、加入了亚磷酸酯化合物和硫类稳定剂的实施例6、加入了亚磷酸酯化合物及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的实施例7,并且在这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实施例1~3相同,发现了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的光学特性中,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没有变化。
其结果,发现了作为耐候性改良剂能够对亚磷酸酯化合物、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进行组合使用。
另外,含有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含有选自磷酸类稳定剂以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作为耐候性改良剂的物质(添加方式B 3)的实施方式的,有如下实施例:加入了受阻酚类稳定剂和磷酸类稳定剂的实施例8~10、加入了受阻酚类稳定剂和硫类稳定剂的实施例11、加入了受阻酚类稳定剂及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的实施例12,并且在这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实施例1~3相同,发现了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的光学特性中,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没有变化。
其结果,发现了作为耐候性改良剂,能够对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进行组合使用。
与之相对,比较例1是未添加耐候性改良剂的,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聚碳酸酯树脂中而得到的传统的成形体。
比较例1的成形体的初期光学特性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然而,发现了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的光学特性中,日照透射率大幅增加,可见光透射率上升,并且红外线屏蔽功能大幅劣化。
此外,作为耐候性改良剂,仅添加了受阻酚类稳定剂的比较例2、仅添加了磷酸类稳定剂的比较例3、仅添加了硫类稳定剂的比较例4,在这些比较例中,成形体的初期光学特性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透射率、日照透射率、雾度。然而,发现了在120℃空气浴中保持30天后的光学特性中,与比较例1相同,日照透射率大幅增加,可见光透射率上升,并且在比较例4中雾度也略微上升。
由这些结果可以发现,在单独添加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由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引起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候性劣化所导致的随着时间推移的红外线屏蔽功能的降低。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聚碳酸酯树脂(C),其中,
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为:
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或者,
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包含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
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的结构由通式(3)表示,
其中,通式(3)中,R1、R2、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碳原子为5~12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X表示单键、硫原子或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
式(3-1)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通式(3)中,A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或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
式(3-2)中,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表示与氧原子侧键合,
通式(3)中,Y和Z中的任一者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另一者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为2,4,8,10-四叔丁基-6-[3-(3-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2,4,8,10-四叔戊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戊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酰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酰氧基)-12-甲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10-二甲基-4,8-二叔丁基-6-[3-(3-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4,8,10-四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2,10-二乙基-4,8-二叔丁基-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杂磷杂环辛烯、或2,4,8,10-四叔丁基-6-[2,2-二甲基-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表示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通式MxWOy中的M元素为选自Cs、Rb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为六方晶。
6.一种热线屏蔽成形体,其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与聚碳酸酯树脂(C)或对于聚碳酸酯树脂(C)具有相容性的其他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熔融混炼物的成形体。
7.一种热线屏蔽叠层体,其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叠层在其他透明成形体上而得到。

Claims (7)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耐候性改良剂(B)以及聚碳酸酯树脂(C),其中,
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是由通式MxWOy(其中,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Sn、Al、Cu、Na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且0.1≤x≤0.5、2.2≤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是以下中的任一项:
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的(B1);或者,
包含亚磷酸酯化合物,并包含选自受阻酚类稳定剂、磷酸类稳定剂及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2);或者,
包含受阻酚类稳定剂,并包含选自磷酸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的(B3),并且,
相对于1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所述耐候性改良剂(B)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亚磷酸酯化合物的结构由通式(3)表示,
其中,通式(3)中,R1、R2、R4和R5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碳原子为5~12的烷基环烷基、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X表示单键、硫原子或由式(3-1)表示的二价残基,
其中,在式(3-1)中,R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5~12的环烷基,
A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亚烷基或由式(3-2)表示的二价残基,
其中,在式(3-2)中,R7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表示与氧原子侧键合,
Y和Z中的任一者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2的芳烷氧基,另一者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表示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的通式MxWOy中的M元素为选自Cs、Rb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A)为六方晶。
6.一种热线屏蔽成形体,其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与聚碳酸酯树脂(C)或对于聚碳酸酯树脂(C)具有相容性的其他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熔融混炼物的成形体。
7.一种热线屏蔽叠层体,其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线屏蔽成形体叠层在其他透明成形体上而得到。
CN201680080334.1A 2016-01-28 2016-10-27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Pending CN109071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4525 2016-01-28
JP2016014525 2016-01-28
PCT/JP2016/081880 WO2017130492A1 (ja) 2016-01-28 2016-10-27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熱線遮蔽成形体および熱線遮蔽積層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931A true CN109071931A (zh) 2018-12-21

Family

ID=5939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334.1A Pending CN109071931A (zh) 2016-01-28 2016-10-27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6612B2 (zh)
EP (1) EP3409723B1 (zh)
JP (1) JP6904262B2 (zh)
CN (1) CN109071931A (zh)
TW (1) TWI723066B (zh)
WO (1) WO201713049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2142A (zh) * 2022-05-24 2022-07-15 南京亚鼎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铯化钨体系透明隔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TWI771524B (zh) * 2017-11-13 2022-07-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體及該等之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9294B (zh) * 2016-07-06 2018-07-11 全能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製造pet樹酯之觸媒系統組合物
KR102668899B1 (ko) * 2017-08-09 2024-05-23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에 사용하는 투광 부재
KR102635747B1 (ko) * 2017-11-13 2024-02-14 스미토모 긴조쿠 고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장기 안정성이 우수한 흡수 미립자 분산액 및 흡수 미립자 분산체와,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GB2574075B (en) * 2018-09-21 2020-07-08 Keeling & Walker Ltd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uses
GB2569676B (en) 2018-09-21 2020-02-19 Inovink Ltd Article and security ink comprising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material
CN109705164A (zh) * 2018-12-11 2019-05-03 沾化大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阻酚类亚磷酸酯抗氧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13574114B (zh) * 2019-03-13 2024-05-28 帝人株式会社 红外线屏蔽透明构件用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0548A (ja) * 2006-12-20 2008-07-03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2008156386A (ja) * 2006-12-20 2008-07-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得られるペレット、並び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2008208274A (ja) * 2007-02-27 2008-09-1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赤外線遮蔽体
JP2008214554A (ja) * 2007-03-06 2008-09-18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熱線遮蔽ポリカー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JP2008214596A (ja) * 2007-03-08 2008-09-18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線遮蔽成形体
CN101679650A (zh) * 2007-04-26 2010-03-2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热线屏蔽用聚酯膜及热线屏蔽用聚酯膜层压体
CN101679734A (zh) * 2007-06-28 2010-03-24 住友Dow株式会社 光漫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光漫射片
WO2010143732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1168636A (ja) * 2010-02-16 2011-09-01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CN103025808A (zh) * 2010-05-10 2013-04-03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稳定剂结合物
JP2013064042A (ja) * 2011-09-15 2013-04-1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熱線遮蔽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JP2013513708A (ja) * 2009-12-15 2013-04-22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と高い安定性を備え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13526625A (ja) * 2010-05-10 2013-06-24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と高い安定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14506269A (ja) * 2010-12-17 2014-03-13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および高い耐候性安定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US20150105521A1 (en) * 2012-06-29 2015-04-16 Teijin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5269A1 (de) 1968-09-04 1972-03-30 Reiners Walter Dr Ing Kettenwirkmaschine
EP0320658A1 (en) 1987-12-16 1989-06-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hosphites
JPH02173060A (ja) 1988-12-26 1990-07-04 Teijin Chem Ltd 熱線遮断板状体
JPH059370A (ja) 1991-06-28 1993-01-19 Asahi Denka Kogyo Kk 分岐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H0578544A (ja) 1991-09-18 1993-03-30 Kuraray Co Ltd 熱線反射板状体
JP2664630B2 (ja) 1993-01-13 1997-10-1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熱線遮蔽材
US5712332A (en) 1993-01-13 1998-01-27 Nippon Shokubai Co. Method for absorbing heat radiation
JPH06256541A (ja) 1993-03-05 1994-09-13 Mitsui Toatsu Chem Inc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線遮断シート
JPH10219090A (ja) 1997-02-06 1998-08-18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AU729121B2 (en) 1996-10-18 2001-01-2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Novel copolycarbonate resin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1181495A (ja) 1999-12-24 2001-07-03 Sumitomo 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白濁防止方法
JP4933704B2 (ja) 2000-06-23 2012-05-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溶液の製造方法
JP4187999B2 (ja) 2002-05-13 2008-11-2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樹脂シー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9779B2 (ja) 2002-07-31 2009-10-21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と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DE602004014768D1 (de) 2004-03-16 2008-08-14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Sonnenschutz-laminatkonstruktion
JP4678225B2 (ja) 2005-03-31 2011-04-2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赤外線遮蔽体
JP4632094B2 (ja) 2006-07-25 2011-02-1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高耐熱性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製造方法、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並びに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JP5723223B2 (ja) 2011-06-02 2015-05-2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5431488B (zh) 2013-07-26 2017-06-13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薄壁光学构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薄壁光学构件
JP5699240B1 (ja) 2014-03-06 2015-04-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ES2689690T3 (es) 2013-12-10 2018-11-15 Sumika Polycarbonate Limited Composición de resina de policarbonato y artículo óptico moldeado
JP6503203B2 (ja) 2015-03-13 2019-04-17 帝人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による生体組織の損傷を防止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6386A (ja) * 2006-12-20 2008-07-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得られるペレット、並び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2008150548A (ja) * 2006-12-20 2008-07-03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2008208274A (ja) * 2007-02-27 2008-09-1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赤外線遮蔽体
JP2008214554A (ja) * 2007-03-06 2008-09-18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熱線遮蔽ポリカー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JP2008214596A (ja) * 2007-03-08 2008-09-18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線遮蔽成形体
CN101679650A (zh) * 2007-04-26 2010-03-2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热线屏蔽用聚酯膜及热线屏蔽用聚酯膜层压体
CN101679734A (zh) * 2007-06-28 2010-03-24 住友Dow株式会社 光漫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光漫射片
WO2010143732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3513708A (ja) * 2009-12-15 2013-04-22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と高い安定性を備え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11168636A (ja) * 2010-02-16 2011-09-01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CN103025808A (zh) * 2010-05-10 2013-04-03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稳定剂结合物
JP2013526623A (ja) * 2010-05-10 2013-06-24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安定剤組成物
JP2013526625A (ja) * 2010-05-10 2013-06-24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と高い安定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14506269A (ja) * 2010-12-17 2014-03-13 バイエル・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プロパティ・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ッ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熱吸収特性および高い耐候性安定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JP2013064042A (ja) * 2011-09-15 2013-04-1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熱線遮蔽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US20150105521A1 (en) * 2012-06-29 2015-04-16 Teijin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1524B (zh) * 2017-11-13 2022-07-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體及該等之製造方法
CN114752142A (zh) * 2022-05-24 2022-07-15 南京亚鼎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铯化钨体系透明隔热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4262B2 (ja) 2021-07-21
EP3409723A4 (en) 2019-10-02
US20190040251A1 (en) 2019-02-07
JPWO2017130492A1 (ja) 2018-11-22
EP3409723A1 (en) 2018-12-05
US10676612B2 (en) 2020-06-09
TWI723066B (zh) 2021-04-01
TW201739890A (zh) 2017-11-16
WO2017130492A1 (ja) 2017-08-03
EP3409723B1 (en) 202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1931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热线屏蔽成形体和热线屏蔽叠层体
TWI572653B (zh) 具有吸熱性質及改良顏色性質之聚合物組成物
TWI504673B (zh)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product comprising the same
JP5963210B2 (ja) 熱吸収特性および高い耐候性安定性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TWI513756B (zh) 具有吸熱性質及高穩定性之聚合物組成物
CN101899205B (zh)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
EP1268667B1 (en) Special visual effect polycarbonate-polyester composition
US8968610B2 (en)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heat-absorbing properties and high stability to weathering
TW201107413A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formed of same
US20030094600A1 (en) Ir-absorbing compositions
TWI577731B (zh) 具有吸熱性質之聚合物組成物
JP2008150548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CN101023134A (zh) 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503203B2 (ja) 近赤外線による生体組織の損傷を防止する方法
JP2017132913A (ja) 抗菌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8074927A (ja) 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632721A1 (de) Kunststoff-mehrschichtaufbau mit niedriger energietransmission
JP2012082326A (ja) 高耐熱性熱線遮蔽成分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並びに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JP5673466B2 (ja) 熱線遮蔽膜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TW201425462A (zh) 聚碳酸酯組成物及隔熱材
BR112020005075A2 (pt) dispersão de micropartículas de blindagem contra radiação solar, mistura padrão contendo micropartículas de blindagem contra radiação solar, produto formado de resina de blindagem contra radiação solar, laminado de resina de blindagem contra radiação solar, e, método.
WO2022075328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通信機器用回路成形品
JP202211425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通信機器用回路成形品
JP2022142248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通信機器用回路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