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510A -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510A
CN102673510A CN2012100655697A CN201210065569A CN102673510A CN 102673510 A CN102673510 A CN 102673510A CN 2012100655697 A CN2012100655697 A CN 2012100655697A CN 201210065569 A CN201210065569 A CN 201210065569A CN 102673510 A CN102673510 A CN 102673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airbag
bag
vehicle
parts
airba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55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510B (zh
Inventor
铃木基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5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0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bag being integrated in a multi-ba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本发明通过侧安全气囊袋体自身躲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来更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本发明的装置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沿车辆(5)的车辆宽度方向在侧门(20)和乘员M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对侧门(20)的碰撞引起的冲击,侧安全气囊袋体(10)使该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Description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对于侧安全气囊装置一般所知的是:通过侧撞时使侧安全气囊袋体在乘员和车辆侧壁(以下称作侧门)之间以覆盖该侧门的车门装饰板的方式展开,来对于侧撞主要保护乘员的肩部、胸部、腰部等。
另外,对于具有该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已知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的装置,通过侧撞时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在乘员和侧门之间以覆盖该侧门的窗玻璃的方式展开,来对于侧撞主要保护乘员的头部。
近年来,对于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正在寻求一种为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且除了保护乘员的肩部或者头部的目的,还为制止乘员被甩出车外,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在作为侧门的窗玻璃和车门装饰板的边界的车身腰线的下方展开的装置(所谓的对应于翻车的装置)。
此时,对于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在腰线的下方展开会导致侧安全气囊袋体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干涉成为课题。
因此,对于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由于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和侧安全气囊袋体之间的干涉,存在妨碍相互适当的膨胀展开这样的技术课题。
为了抑制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和侧安全气囊袋体的这种干涉,确保互相的适当膨胀展开,考虑到例如将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沿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较短。
但是,如果将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沿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较短,存在不能保护作为该侧安全气囊袋体要保护部位的乘员肩部的可能性。
在这里,作为可以抑制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和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干涉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阐述了在侧安全气囊和头部保护安全气囊干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侧安全气囊的肩部保护气囊部倒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来确保头部保护气囊适当展开的侧撞安全气囊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50847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如所述那样,为了确保头部保护气囊(相当于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适当膨胀展开,通过利用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挤压侧安全气囊袋体的肩部保护气囊部,使侧安全气囊袋体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倾斜。
即,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侧安全气囊袋体自身不能避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所以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对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挤压部位不恒定。因此,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例如,存在侧安全气囊袋体的肩部保护气囊部倒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等,妨碍侧安全气囊袋体向适当的方向展开的可能性。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例如,由于利用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挤压侧安全气囊袋体,所以侧安全气囊袋体产生反力,存在由该反力反弹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妨碍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向适当的方向展开的可能性。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例如,由于利用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挤压侧安全气囊袋体,存在使侧安全气囊袋体硬化的可能性,及提高乘员伤害值的可能性。
这样,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在有关更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适当展开方面有改善的余地。所以,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在对于侧撞提高安全性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适当展开,且更好地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的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包括可以使该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弯曲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包括非膨胀部和限制部件,非膨胀部可以设置成使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的一部分及位于车外侧的第二部件的一部分相互紧密接触,且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不膨胀;限制部件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中,且以所述非膨胀部为基点,限制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能够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包括收缩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的收缩部(摘まみ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包括第一松弛部和第二松弛部,第一松弛部可以配置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中,且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松弛该第一部件;第二松弛部可以配置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外侧的第二部件中,且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松弛该第二部件。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通过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及位于车外侧的第二部件之间设置限制部件而构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通过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设置伞状的凹部而构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弯曲部可以通过在以比所述第一部件大的面积形成的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折叠部而构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袋体可以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设置在使得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不会堵塞通气孔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通气孔可以在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向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开口。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通气孔可以配设在比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弯曲部更靠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所述通气孔可以配设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及头部保护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于受到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包括弯曲部,使得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能够在展开时弯曲以避开所述头部保护袋体而展开。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乘员保护方法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及头部保护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受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在展开时弯曲使得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避开所述头部保护袋体而展开。
根据本发明的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可以通过侧安全气囊袋体自身躲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来更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构成,且显示该乘员保护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展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2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构成,且显示该乘员保护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的展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3是放大显示图1的A部的前视图。
图4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4的线I-I′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4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7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7的线I-I′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7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10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1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0的线I-I′的剖面图。
图12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0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13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3的线I-I′的剖面图。
图15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3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16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7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6的线I-I′的剖面图。
图18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6的线II-II′的剖面图。
图19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0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9的线I-I′的剖面图。
图21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9的线II-II′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侧安全气囊装置、2充气部、10侧安全气囊袋体、11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3密封部、14腔室、14a第一腔室、14b第二腔室、14c连通腔室、15非膨胀部、16凹部、17系链、1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是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袋体)42沿车辆宽度方向在侧门(车辆侧壁)20和在车辆用座椅30上就座的乘员M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M免于受到由对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的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方法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在侧门20和在车辆用座椅30上就座的乘员M之间展开,保护乘员M免受由对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
即,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相当于乘员保护装置。另外,由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保护乘员M的方法相当于乘员保护方法。
(实施方式1)
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适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5的侧门20及车辆用座椅30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及具有该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构成,且显示该乘员保护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展开状态的前视图。
另外,图2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方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及具有该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构成,且显示该乘员保护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及图2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侧门20具有构成此侧门20的框架的内面板21及外面板22而构成。
另外,在侧门20的内面板21和外面板22之间,具有可以在内面板21和外面板22之间沿车辆上下方向上下活动的窗玻璃23而构成。
并且,在构成侧门20的内面板2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安装有车门装饰板24。在该车门装饰板24上,配设了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突出的门扶手25。并且,在门扶手25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配设了乘员M就座用的车辆用座椅30。
该车辆用座椅30具有乘员M就座用的座垫31,和配置在此座垫3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且用于乘员M倚靠的座椅靠背32而构成。另外,车辆用座椅30具有位于座椅靠背32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的头枕33。
构成此车辆用座椅30的座垫31,以使其可以通过滑行机构3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行的方式安装在车辆5的地板6上。因此,在乘员M利用车辆用座椅30时,可以根据乘员M的喜好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车辆用座椅30。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座垫31后端部,如所述那样,安装有座椅靠背32。
该座椅靠背32通过未图示的倾斜机构安装在座垫31上。因此,在乘员M利用车辆用座椅30时,可以根据乘员M的喜好在车辆前后方向竖起或放平座椅靠背32。
另外,在座椅靠背3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门20侧,配设了侧安全气囊装置1。该侧安全气囊装置1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从座椅靠背32向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展开。
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虽然如所述那样配设在座椅靠背32,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设在座垫31的侧门20侧。在这种场合下,侧安全气囊装置1使得侧安全气囊袋体10从座垫31向着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展开。
该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作为气体喷出单元的充气部2,以及以和该充气部2可以连通的方式配置且利用从充气部2喷出的气体展开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而构成。并且,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容纳充气部2以及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未图示的壳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部2、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壳体安装在车辆用座椅30的座椅靠背32的未图示的框架上。而且,在该框架上设置了覆盖此框架的罩子。即,充气部2、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及壳体被埋设在座椅靠背32的内部。
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检测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而构成。该传感器连接在未图示的控制回路上。并且,控制回路基于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充气部2。
即,侧安全气囊装置1通过由控制回路控制的充气部2向形成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内的后述腔室14内喷出气体,来开始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膨胀展开。
另外,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根据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展开状态使由充气部2喷出的气体流动方向偏向的未图示的内管。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如所述那样配设在座椅靠背3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侧门20侧,且可以通过利用充气部2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侧门20和乘员M之间展开,来确保侧门20和乘员M之间的空间。
由此,在向侧门20侧撞时,因为侧安全气囊装置1使侧门20不直接碰撞乘员M,所以保护乘员M免受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乘员M免受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突,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装置1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
和侧安全气囊装置1一样,该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具有作为气体喷出单元的未图示的充气部,以及以可以和该充气部连通的方式配置且通过从充气部喷出的气体展开的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
另外,和侧安全气囊装置1一样,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也具有检测由向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的传感器、控制充气部的控制回路,因为和侧安全气囊装置1是同样的构成,这里省略说明。
即,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通过由控制回路控制的充气部向形成在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内的腔室44内喷出气体,来开始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膨胀展开。
该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沿着车辆5的位于侧门20上端侧的未图示的前立柱内部、侧梁内部等来配设。而且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展开。
另外,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向位于侧门20的上端部的车身腰线L的下方展开。
即,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覆盖侧门20的窗玻璃23的车室侧而展开。因此,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在由对侧门20的侧撞产生的冲击所引起的翻车等时,抑制乘员M被甩出车外。
另外,因为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下端部向位于侧门20的上端部的车身腰线L的下方展开,所以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下端部包围车门装饰板24的上端部而展开。
因此,在翻车时,即使在窗玻璃23破裂或者窗玻璃23打开的状态下,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的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被车门装饰板24支撑,可以抑制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飞出车外。
因此,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在由对侧门20的侧撞产生的冲击所引起的翻车等时抑制乘员M被甩出车外的同时,通过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实现保护乘员M头部的目的。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如所述那样,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在前立柱内部、侧梁内部等中,且通过借助充气部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在侧门20和乘员M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M免受由对侧门20的侧撞引起的冲击。
在这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和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上端部在展开时存在相互干涉的可能性。具体地说,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如所述那样,从前立柱内部、侧梁内部等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展开而构成。
而且,为了抑制因对车辆侧壁的侧撞产生的冲击将乘员M甩出车外,本实施方式的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使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下端部向位于侧门20的上端部的车身腰线L的下方展开。
另一方面,侧安全气囊袋体10如所述那样,从座椅靠背32的侧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展开而构成。并且,侧安全气囊装置1如所述那样,保护乘员M免受由对车辆侧壁的侧撞产生的冲击,特别是为了保护乘员M的肩部,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上端部向车身腰线L的上方展开。
因此,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和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上端部在展开时存在碰撞的可能性,并妨碍相互向适当的位置展开。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后述的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来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和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适当展开。
从这里开始,用图3到图6说明有关用于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车室侧展开的连通腔室14c、非膨胀部15及系链17(合起来称作弯曲部)的构成。图3是放大显示图1的A部的放大前视图。
另外,图4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5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4的线I-I′的剖面图,图6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4的线II-II′的剖面图。
如图3到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例如,通过缝制由实施了阻燃加工的织布等构成的一对基布形成袋状。
具体地说,侧安全气囊袋体10具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定位的第一部件11和与该第一部件11相向配置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外侧定位的第二部件12。
而且,侧安全气囊袋体10具有密封这些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的外周的密封部13。即,侧安全气囊袋体10通过密封部13将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的外周密封来形成袋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3通过缝制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的外周进行密封。在这里,对于密封部13,并不限定于通过缝制而成,只要可以密封第一部件11及第二部件12的外周即可,例如,也可以利用粘接、熔接等进行密封。
形成该袋状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通过由充气部2供给的气体膨胀展开,并且具有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内的腔室14。
另外,除了密封部13,因为通过将第一部件11的一部分及第二部件12的一部分相互接触而缝制,所以侧安全气囊袋体10还具有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时不膨胀的非膨胀部15(遮蔽部)。
如果从车辆宽度方向看,该非膨胀部15被配置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以将腔室14基本上平分的方式而形成。即,腔室14以非膨胀部15的轴线W为轴,具有位于非膨胀部15的上方侧的第一腔室14a和位于下方侧的第二腔室14b。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以非膨胀部15的轴线W为轴,主要利用位于非膨胀部15的上方侧的第一腔室14a保护肩部,主要利用位于下方侧的第二腔室14b保护胸部、腰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能够利用第一腔室14a保护胸部的位置形成非膨胀部15,且利用第一腔室14a保护胸部,利用第二腔室14b保护腰部。
另外,腔室14具有位于轴线W上且连通这些第一腔室14a以及第二腔室14b的连通腔室14c。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腔室14通过由充气部2供给的气体形成第一腔室14a、第二腔室14b以及连通腔室14c。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所述那样,侧安全气囊袋体10具有在展开时不膨胀的非膨胀部15。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非膨胀部15以及非膨胀部15的外周附近形成凹部16。
即,相对于腔室14的第一腔室14a以及第二腔室14b,这些非膨胀部15以及凹部16使得由充气部2的气体供给更加困难,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时更容易弯曲。
而且,侧安全气囊袋体10具有位于第一部件11的系链(限制部件)17而构成。和第一部件11以及第二部件12一样,该系链17由实施了阻燃加工的织布等形成的基布构成。
而且,系链17的一端缝制在第一腔室14a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系链17的另一端缝制在第二腔室14b的大致中央的位置。此时,系链17被设定为比从第一腔室14a的中央到第二腔室14b的中央的距离短。
因此,只要充气部2向第一腔室14a、第二腔室14b以及连通腔室14c供给气体,侧安全气囊袋体10就会由于非膨胀部15以及凹部16而弯曲,且由于系链17而使得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这样,因为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形成避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展开的形态。
由此,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躲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可以抑制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而展开。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形成弯曲部时,如所述那样,通过将第一部件11的一部分及第二部件12的一部分相互接触而缝制来形成非膨胀部15,从而使得更容易弯曲,且以该非膨胀部15作为基点,由系链17使第一腔室1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因此,不会使第一部件11以及第二部件12的大小不同。
即,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第一部件11以及第二部件12可以使用同样形状的东西。因此,对于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可以批量生产同样大小的板材而制成。另外,对于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缝制密封部13时,因为不需要配合一方的大小进行缝制,所以可以省掉缝制的一道工序。因此,对于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第二部件12设置了通气孔18。通气孔18可以设置在使得在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通气孔被不会堵塞的位置。另外,通气孔18可以设置成不接触乘员M,使得可以降低从通气孔18排出的高温气体造成对乘员M的烫伤等的伤害值,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例如,该通气孔18可以配设在第二部件12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
在此,侧安全气囊袋体10如所述那样以能够使第一腔室14a向车室侧展开的方式构成。即,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时,第二部件12的前端侧向着前方。
即,由于通气孔18如所述那样被配设在第二部件12的前端侧,则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时,通气孔18向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
因此,通气孔18被配设在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时不干涉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位置,且配设在不和乘员M接触的位置。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因为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不会堵塞通气孔18,所以可以抑制展开后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硬化。
因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10可以抑制展开后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硬化,所以可以降低乘员M的伤害值,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外,因为侧安全气囊袋体10设置成使得通气孔18和乘员M不接触,所以可以降低从通气孔18排出的高温气体造成对乘员M的烫伤等的伤害值,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可以使得侧安全气囊袋体10不干涉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而展开。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可以使得侧安全气囊袋体1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在期望的位置展开,诸如侧安全气囊袋体1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相对位置(使得侧安全气囊袋体10在车辆宽度方向车室侧展开)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如所述那样在展开时以通气孔18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开口的方式构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因为不会堵塞通气孔18而使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所以侧安全气囊袋体10内部的气体可以稳定地向外部排放。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硬化,所以能够降低对乘员的伤害值。
另外,进一步地,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中,因为通气孔18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开口,所以可以使通气孔18不和乘员接触。因此,侧安全气囊装置1可以降低由对乘员M的烫伤等产生的伤害值,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外,对于具备侧安全气囊装置1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装置40的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因为侧安全气囊袋体10的第一腔室14a如所述那样在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因此抑制了侧安全气囊袋体1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因此,由于乘员保护装置不妨碍侧安全气囊袋体1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使得侧安全气囊袋体1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发挥了所需的性能。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可以在侧安全气囊袋体1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因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备侧安全气囊袋体10以及窗帘式侧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10以及窗帘式侧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实施方式2)
以下有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利用图7至图9进行说明。图7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5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8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7的线I-I′的剖面图,图9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7的线II-II′的剖面图。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使侧安全气囊袋体50的第一腔室5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收缩部(弯曲部)55的构成是不同的,其他的构成是一样的。所以,有关和实施方式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7到图9示例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50的收缩部55通过收缩第一部件51的一部分缝制而构成。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利用大致相同大小的板材构成。而且,侧安全气囊袋体50由密封部53密封这些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的外周,且形成袋状而构成。
因此,通过缝制由大致相同大小的板材构成的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的外周,同时收缩第一部件51的一部分而缝制来形成收缩部55,来使侧安全气囊袋体50的第一腔室54a在展开时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由此,因为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50使第一腔室5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所以构成了避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而展开的状态。
即,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50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躲开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5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可以在侧安全气囊袋体5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
由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5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5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5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在形成弯曲部时,如所述那样,不会使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的大小不同。
即,侧安全气囊袋体5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一样,对于第一部件51以及第二部件52,可以使用同样形状的东西。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50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3)
以下有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利用图10至图12进行说明。图10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11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0的线I-I′的剖面图,图12是示意性显示沿着线II-II′的剖面图。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的用于使第一腔室6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非膨胀部65、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合称弯曲部)的构成是不同的,其他的构成是一样的。所以,有关和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0到图12示例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被配置了分别的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这些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具有以互相不同的方向松弛的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
而且,构造成:维持这些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的同时,具有使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相互接触而缝制成的非膨胀部65。
具体地说,第一部件61的第一松弛部67收缩第二腔室64b的第一部件61侧。另一方面,第二部件62的第二松弛部68收缩第一腔室64a的第二部件62侧。而且缝制了作为第一腔室64a和第二腔室64b的边界的非膨胀部65。
即,侧安全气囊袋体60的第一腔室64a使第二部件62松弛,第二腔室64b使第一部件61松弛。由此,因为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的第一腔室64a在展开时使第二部件62松弛,所以可以使第一腔室6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一样,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6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一样,可以在侧安全气囊袋体6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
由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6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6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一样,在形成弯曲部时,如所述那样,不会使第一部件61以及第二部件62的大小不同。
即,侧安全气囊袋体6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一样,对于第一部件61以及第二部件62,可以使用同样形状的东西。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60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60由非膨胀部65来维持展开前的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达到在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展开时可以松开的程度的临时缝合部(仮縫い),来维持第一松弛部67以及第二松弛部68。
(实施方式4)
以下有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利用图13至图15进行说明。图13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7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14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3的线I-I′的剖面图,图15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3的线II-II′的剖面图。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3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用于使第一腔室7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限制部件(弯曲部)75的构成是不同的,其他的构成是一样的。所以,有关和实施方式1至3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3到图15示例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70构成为在第二部件72和第一部件71之间即腔室74内设置系链75(限制部件)。
该系链75构成为:在第二部件72上具有一个接合面75a,在第一部件71上具有两个接合面75b、75c。接合面75a配置在第一腔室74以及第二腔室74b的边界即轴线W上。
另外,接合面75b配置在第一腔室74a中,接合面75c配置在第二腔室74b中。而且,系链75被设定为从接合面75a到接合面75c的距离比从接合面75a到接合面75b的距离短。
即,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70的第一部件71由系链75拴在第二腔室74b侧。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70在展开时,可以使第一腔室7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3一样,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7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3一样,可以在侧安全气囊袋体7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
由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7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7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7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3一样,在形成弯曲部时,如所述那样,不会使第一部件71以及第二部件72的大小不同。
即,侧安全气囊袋体7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3一样,对于第一部件71以及第二部件72,可以使用同样形状的东西。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70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5)
以下有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利用图16至图18进行说明。图16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8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17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6的线I-I′的剖面图,图18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6的线II-II′的剖面图。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4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用于使第一腔室8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非膨胀部85以及凹部86(弯曲部)的构成是不同的,其他的构成是一样的。所以,有关和实施方式1至4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6到图18示例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80构成为使得第一部件81侧的一部分形成伞状。具体地说,在第一部件81以及第二部件82中形成切口。
而且,侧安全气囊袋体80构成为:通过由密封部83密封形成切口的第一部件81以及第二部件82的外周,来形成袋状。此时,侧安全气囊袋体80构成为:通过将切口的边合在一起来将第一部件81侧的一部分设置成伞状的凹部86。
另外,侧安全气囊袋体80在第一部件81上具备系链87(限制部件)。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80在展开时,可以使第一腔室8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一样,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8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一样,可以在使侧安全气囊袋体8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
由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8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8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8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一样,在形成弯曲部时,如所述那样,不会使第一部件81以及第二部件82的大小不同。
即,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80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一样,对于第一部件81以及第二部件82,可以使用同样形状的东西。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80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6)
以下有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利用图19至图21进行说明。图19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方侧示意性显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9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0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9的线I-I′的剖面图,图21是示意性显示沿着图19的线II-II′的剖面图。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至5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用于使第一腔室94a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折叠部95a、95b、95c的构成是不同的,其他的构成是一样的。所以,有关和实施方式1至5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9到图21示例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袋体90,由第二部件92比第一部件91大的板材构成。而且,在由密封部93密封第二部件92和第一部件91的外周时,将第二部件92折入而密封。
即,第二部件92具有多个折叠部95a、95b、95c。因此,侧安全气囊袋体90在展开时向由小的板材构成的第一部件91侧,即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5一样,可以抑制侧安全气囊袋体90和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干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也和上述实施方式1至5一样,可以在使侧安全气囊袋体90展开的同时,确保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
由此,在乘员保护装置具有侧安全气囊袋体9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构成中,可以更加可靠地确保侧安全气囊袋体90以及窗帘式安全气囊袋体42的适当展开,更加提高对于侧撞的安全性。

Claims (13)

1.一种侧安全气囊装置,其通过使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受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
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包括能够使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的弯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包括非膨胀部和限制部件,
所述非膨胀部设置成使得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的一部分及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外侧的第二部件的一部分相互紧密接触,且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不膨胀;
所述限制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中,且以所述非膨胀部为基点限制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能够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展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包括收缩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收缩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松弛部和第二松弛部,
所述第一松弛部配置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中,且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松弛所述第一部件;
所述第二松弛部配置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外侧的第二部件中,且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侧松弛所述第二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通过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及位于车外侧的第二部件之间设置限制部件而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通过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室侧的第一部件中设置伞状的凹部而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弯曲部通过在以比所述第一部件大的面积形成的所述第二部件中设置折叠部而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设置在使得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不会堵塞所述通气孔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孔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向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孔配设成比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弯曲部更靠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通气孔配设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
12.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通过使所述乘员保护装置的侧安全气囊袋体及头部保护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受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
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包括弯曲部,使得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能够在展开时弯曲以避开所述头部保护袋体而展开。
13.一种乘员保护方法,其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袋体及头部保护袋体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在车辆侧壁和乘员之间展开,来保护乘员免受由对所述车辆侧壁的碰撞产生的冲击,其中,
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在展开时弯曲成使得所述侧安全气囊袋体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避开所述头部保护袋体而展开。
CN201210065569.7A 2011-03-17 2012-03-13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3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9300 2011-03-17
JP2011059300A JP5401495B2 (ja) 2011-03-17 2011-03-17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510A true CN102673510A (zh) 2012-09-19
CN102673510B CN102673510B (zh) 2014-11-19

Family

ID=4675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55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73510B (zh) 2011-03-17 2012-03-13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7375B2 (zh)
JP (1) JP5401495B2 (zh)
CN (1) CN102673510B (zh)
DE (1) DE10201220341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904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9747584A (zh) * 2017-11-03 2019-05-14 Tb 德国结算股份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
CN112061070A (zh) * 2019-06-11 2020-12-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3733997A (zh) * 2021-08-17 2021-12-03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冲击功能的汽车座椅
CN114340945A (zh) * 2019-09-23 2022-04-1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7026A1 (ja) * 2010-01-12 2011-07-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5561001B2 (ja) 2010-07-30 2014-07-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889189B1 (en) * 2012-08-27 2018-07-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air bag device
JP5754436B2 (ja) * 2012-12-03 2015-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JP5761220B2 (ja) * 2013-02-05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03720B2 (ja) * 2013-02-28 2016-10-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5039965A (ja) * 2013-08-22 2015-03-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910435B1 (en) 2014-02-20 2017-04-12 Dalphi Metal España, S.A. Airbag
KR102204088B1 (ko) 2014-04-23 2021-01-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커튼 에어백 장치의 쿠션
KR102157025B1 (ko) 2014-04-29 2020-09-1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커튼 에어백 장치의 쿠션
EP2942242B1 (de) * 2014-05-08 2016-11-23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ies GmbH Kopfairbag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einem Kopfairbagsystem
KR101627498B1 (ko) 2014-10-17 2016-06-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장치
DE102015108423A1 (de) 2015-05-28 2015-09-17 Takata AG Gassack für ein Airbagmodul
DE102015010810A1 (de) * 2015-08-21 2017-03-09 Trw Automotive Gmbh Seitengassackmodul sowie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olchen Seitengassackmodul
US9834168B2 (en) 2015-09-16 2017-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including forward facing vent
JP6486496B2 (ja) * 2015-11-26 2019-03-2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153363B (zh) * 2016-05-20 2021-03-3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气囊装置
US9944248B2 (en) * 2016-08-31 2018-04-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including a secondary panel extending across a valley defining a secondary chamber
US10220808B2 (en) * 2016-10-24 2019-03-0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a button bridge installed with a curtain side airbag
JP6872373B2 (ja) * 2017-01-18 2021-05-1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6537197B2 (ja) * 2017-03-31 2019-07-03 株式会社Subaru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6880954B2 (ja) * 2017-04-07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07017B2 (en) 2017-06-09 2019-09-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ide airba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2293583B1 (ko) * 2017-06-30 2021-08-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984554B2 (ja) * 2017-09-22 2021-12-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7217499A1 (de) * 2017-09-29 2019-04-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922677B2 (ja) * 2017-11-13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77788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WO2019193987A1 (ja) * 2018-04-05 2019-10-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04177B2 (ja) * 2018-10-31 2022-02-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US11208068B2 (en) * 2019-10-07 2021-12-28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ved side airbag
JP7416659B2 (ja) * 2020-04-13 2024-01-17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KR102396754B1 (ko) * 2020-06-09 2022-05-12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파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63A (zh) * 1995-11-13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用的气囊
US5730464A (en) * 1995-08-11 1998-03-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
JPH11278195A (ja) * 1998-03-30 1999-10-12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348710A (ja) * 1998-06-08 1999-12-21 Takata Kk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2007050847A (ja) * 2005-08-19 2007-03-01 Toyota Motor Corp 側突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207594B2 (en) * 2001-08-10 2007-04-24 Takata Corporation Leg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occupant
JP2008030620A (ja) * 2006-07-28 2008-02-14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0371192C (zh) * 2003-06-19 2008-02-27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及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0471731C (zh) * 2006-04-07 2009-03-25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竖直凹槽的安全气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6043A (en) * 1991-10-24 1994-04-2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Dashboard top mounted vehicle air bag assembly
JPH0769149A (ja) * 1993-09-02 1995-03-14 Takata Kk 助手席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38069B2 (en) * 2004-04-02 2008-03-04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Airbags with internal valves
JP3500702B2 (ja) * 1994-06-13 2004-02-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642833B2 (ja) * 1995-06-28 2005-04-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袋体構造
US5636862A (en) * 1995-09-07 1997-06-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assembly with tether
US5647609A (en) * 1996-08-16 1997-07-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flatable restraint cushion
JP3365271B2 (ja) * 1997-09-19 2003-01-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00015472A1 (en) * 1998-09-14 2000-03-23 Sungwoo Corporation Deploying direction controllable airbag structure
JP3595998B2 (ja) * 1999-04-07 2004-12-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02004262A1 (fr) * 2000-07-07 2002-01-17 Toyoda Gosei Co., Ltd. Systeme d'airbag pour la protection des genoux
JP4529930B2 (ja) * 2000-07-07 2010-08-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267303C (zh) * 2001-01-23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侧撞击的气囊装置
US20030168836A1 (en) * 2002-03-11 2003-09-11 Eiji Sato Side airbag apparatus
GB2402912A (en) * 2003-06-20 2004-12-22 Autoliv Dev Side air-bag
JP4622386B2 (ja) * 2004-08-24 2011-02-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4009013B4 (de) * 2004-02-25 2006-03-16 Trw Automotive Gmbh Seitenaufprall-Rückhaltevorrichtung
EP1577172B1 (en) * 2004-03-17 2012-11-14 Takata AG Airbag device
JP4400495B2 (ja) * 2004-05-27 2010-01-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2009-06-2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05042313B4 (de) * 2004-09-08 2015-12-3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gerät und Airbagfaltverfahren
US20060119083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Ford Motor Company Seating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DE202006010362U1 (de) * 2006-06-29 2006-09-14 Takata-Petri Ag Seitengassackanordnung
JP4600472B2 (ja) * 2007-12-20 2010-12-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059300A (ja) 2009-09-09 2011-03-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ブリトナー除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186708B2 (en) * 2010-03-08 2012-05-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symmetric side airbag for improved head and neck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464A (en) * 1995-08-11 1998-03-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
CN1150563A (zh) * 1995-11-13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用的气囊
JPH11278195A (ja) * 1998-03-30 1999-10-12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348710A (ja) * 1998-06-08 1999-12-21 Takata Kk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US7207594B2 (en) * 2001-08-10 2007-04-24 Takata Corporation Leg 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occupant
CN100371192C (zh) * 2003-06-19 2008-02-27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及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7050847A (ja) * 2005-08-19 2007-03-01 Toyota Motor Corp 側突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0471731C (zh) * 2006-04-07 2009-03-25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竖直凹槽的安全气囊
JP2008030620A (ja) * 2006-07-28 2008-02-14 Honda Moto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9048A (zh) * 2017-07-11 2019-0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9747584A (zh) * 2017-11-03 2019-05-14 Tb 德国结算股份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
CN109747584B (zh) * 2017-11-03 2022-09-02 均胜安全***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乘员约束***
CN112061070A (zh) * 2019-06-11 2020-12-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4340945A (zh) * 2019-09-23 2022-04-1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CN114340945B (zh) * 2019-09-23 2023-09-2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CN113733997A (zh) * 2021-08-17 2021-12-03 盐城同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冲击功能的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03411A1 (de) 2012-09-20
JP5401495B2 (ja) 2014-01-29
CN102673510B (zh) 2014-11-19
US8727375B2 (en) 2014-05-20
JP2012192871A (ja) 2012-10-11
US20120235388A1 (en) 201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510B (zh)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CN102649416B (zh) 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CN102649414B (zh) 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CN102673511A (zh) 侧安全气囊装置、乘员保护装置及乘员保护方法
US9340176B2 (en) Passenger airbag with secondary chamber
US9150186B1 (en) Passenger airbag with secondary chamber
JP4157132B2 (ja) 歩行者及びサイクリストを保護する車両用安全装置
CN102216126B (zh) 侧气囊装置
CN105946781B (zh) 车外用安全气囊
JP2007152967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及び装置
KR20150124003A (ko) 차량의 보행자 에어백 시스템
JP5369784B2 (ja) 車両の内装構造
JP6642303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616990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8143301A (ja) 歩行者保護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684988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JP500496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41398B2 (ja) 車両の内装材構造
KR102263721B1 (ko) 동승석 에어백 장치
KR20210144450A (ko) 차량의 사이드 에어 백 장치
WO2022004814A1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305870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408826B2 (ja) エアバッグを有する車両
JP6762240B2 (ja) エアバッグ
JP5148749B2 (ja) 頭部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