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6815B -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6815B
TWI266815B TW094139645A TW94139645A TWI266815B TW I266815 B TWI266815 B TW I266815B TW 094139645 A TW094139645 A TW 094139645A TW 94139645 A TW94139645 A TW 94139645A TW I266815 B TWI266815 B TW I2668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ngle crystal
region
crystal
ruthenium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3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0591A (en
Inventor
Shuichi Inami
Nobumitsu Takase
Yasuhiro Kogure
Ken Hamada
Tsuyoshi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um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co Corp filed Critical Sumc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6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6815B/zh
Publication of TW200700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05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1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pulling from a melt, e.g. Czochralski method
    • C30B15/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30B15/20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ull rate (v) to axial thermal gradient (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C30B29/06Silic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Description

126681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有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氧析出物 密度的矽晶圓之製造方法以及成爲矽晶圓之原料的矽單晶 之育成方法,特別是有關一種以優良產率製造直軀部成爲 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以及/或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 之矽單晶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本申請案係依據2005年6月20日提出申請的日本特 願2005-179997號,主張優先權,且將其內容援用於本申 請案。 【先前技術】 矽晶圓的原料即矽單晶之製造方法,已知有利用切克 勞斯基法(Czochralski Method,以下稱爲 CZ法)之育成方 法。 於利用CZ法所製造的矽單晶中,已知有在裝置的製 造過程中產生明顯的微細缺陷,亦即Grown-in缺陷。第 1圖係用來說明利用CZ法所獲得的矽單晶之徑方向的缺 陷分布狀態之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以CZ法所獲得的 矽單晶之Grown-in缺陷係由稱爲紅外線散射體缺陷或 COP(Crystal Originated Particle,結晶起因之微粒)等大 小爲0 · 1至0 · 2 // m左右的空孔缺陷、以及稱爲差排簇團 (Dislocation Cluster )之大小爲1 0 // m左右的微小差排所 構成。 -5- (2) 。 1266815 在第1圖所示的5夕單晶中,氧化感應疊層缺陷(以下 稱爲 〇SF(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於外徑約 2/3 的區域呈現環狀。在產生OSF之0 SF產生區域的內側部 分有檢測出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爲1〇5至1〇6個/cm3左右的 區域(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產生區域),在外側部份差排簇團 存在有1〇3至1〇4個/cm3左右的區域(差排簇團產生區 域)。 第2圖係用來說明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成 之矽單晶的剖面之缺陷分布狀態的圖。此外,第1圖係以 與第2圖的A位置相當的上拉速度所育成之矽單晶的剖 面圖。 如第2圖所示,在上拉的速度快的階段中,於結晶周 邊部出現環狀的OSF產生區域,OSF產生區域的內側部 份成爲產生多數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的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產 生區域。隨著上拉速度的降低,導致〇SF產生區域的直 徑漸漸變小,在OSF產生區域的外側部份出現產生差排 簇團的差排簇團產生區域,而後OSF產生區域消失,全 面出現差排簇團產生區域。 又,在與環狀的OSF產生區域相接的外側,有可形 成氧析出物(BMD: Bulk Micro Defect,表體微缺陷)之氧 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在氧析出促進區域與差排簇團 產生區域之間有未產生氧析出的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 域)。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 域)、及環狀的OSF產生區域,皆爲Grown-in缺陷極少的 -6- (3) 1266815 螓 無缺陷區域。 檢測出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的矽單晶,係與檢測出錯位 簇團的矽單晶比較,由於對於裝置的不良影響較小,且可 加速上拉速度,因此生產性優良。但是,隨著近年來積體 電路的微細化,指出因紅外線散射體缺陷而引起氧化膜耐 壓性的降低,求出由未檢測出紅外線散射體缺陷、和差排 簇團之無缺陷區域所構成的高品質的矽單晶。 • 育成由無缺陷區域所構成的矽單晶之方法,提案有: • 例如使用具有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大於或等於結晶 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的(Gc 2 Ge)而成之加熱區域(Hot Zo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來育成矽單晶的方法(例如, -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W02004/083496號目錄)。第3圖 • 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大於或 等於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的(Gc^ Ge)而成之加熱區 域(Hot Zo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使上拉時的上拉速度 β 慢慢降低而育成的矽單晶之剖面的缺陷分布狀態的圖。 如第3圖所示,在具有成爲(GegGe)之加熱區域(Hot Zo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當以從第3圖所示的b至C 的範圍之上拉速度育成時,可控制在固液界面附近的結晶 側之溫度梯度G,在晶圓面全面可獲得形成均勻的無缺陷 區域之矽單晶。此外,將可上拉無缺陷結晶之上拉速度範 圍(在第3圖爲從B到C的範圍)稱爲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 度界限。 再者’在專利文獻1中,提案一種使用具有成爲(Gc -7- (4) 1266815 • - Ge)之加熱區域(Hot z〇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藉由 在上拉爐內添加氫’使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加大的 技術。第4圖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成爲與第3圖相同之 (Gcg Ge)的加熱區域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於上拉爐內供 給已添加氫的惰性氣體,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 成的矽單晶之剖面的缺陷分布狀態之圖。 在育成單晶的環境氣體設爲惰性氣體與氫之混合氣體 時’可抑制因爲氫而引起晶格間原子的差排簇團之產生, • 因此無缺陷區域移到上拉速度的低速側。因而,在上拉爐 內與未添加氫的第3圖之例子比較,如第4圖所示,使可 上拉無缺陷結晶的最低上拉速度變慢,使可上拉無缺陷結 - 晶的上拉速度範圍(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在第4圖 中爲D至E的範圍))變大。 【發明內容】 #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中,藉由在上拉爐內添加氫,即 使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時’由於無缺陷結晶的 ‘ 上拉速度界限的寬度不夠,因此當想要育成從〇SF產生 區域、PV區域、PI區域中選擇的一個區域所構成的矽單 晶時,引起OSF產生區域、PV區域、ΡΪ區域容易混合之 問題。 〇 s F產生區域如上所述,雖然是未檢測出紅外線散射 體缺陷、差排簇團之無缺陷區域,但當氧濃度高時,氧析 -8 - (5) 1266815 出物的2次缺陷即0SF明顯化,而有對裝置特性造成不 良影響之情況。因此,在育成由無缺陷區域構成的矽單晶 時,必須將氧濃度設爲12xl017atoms/cm3(ASTM-F121 1 979)以下的低濃度,以使得〇SF不明顯化。但是,當將 石夕單晶的氧濃度設爲 12xl017atoms/cm3(ASTM-F121 1979) 以下的低濃度時,亦有無法獲得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氧析 出物密度之矽晶圓的情況。 # 又,當在矽單晶中混合PV區域與PI區域時,也有從 已育成的矽單晶採取的矽晶圓之面內的氧析出物的密度、 尺寸、DZ寬度等氧析出特性不均勻之情況。換言之,當 在晶圓內混合PV區域與PI區域時,將導致在裝置製程之 - 氧析出物的分布不均勻,而混合吸附能強的部分與弱的部 、 份。又,裝置的表層附近之活性區域係不僅紅外線散射體 缺陷或差排簇團需要消失,氧析出物或屬於其之2次缺陷 的OSF或punch out差排等亦須要消失,但是不存在這種 # 缺陷的區域之寬度即DZ寬度,在晶圓面內將形成不均 勻。當吸附能(IG能)或DZ寬度不均勻地分布時,將招致 裝置特性偏差,且使產率降低。 爲了解決在無缺陷結晶內混合OSF產生區域、PV區 域、PI區域所引起的上述問題’在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 度界限(在第4圖中爲D至E的範圍)中,考慮僅以個別的 區域之上拉速度界限育成矽單晶。但是,即使包含OSF 產生區域、PV區域、PI區域之全部,由於更縮小狹窄的 無缺陷結晶之上拉速度界限,因此工業生產可穩定的製 •9- 1266815
造。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硏創者,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係由具有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氧析出物密度之氧析出促 進區域(PV區域)以及/或氧吸出抑制區域(PI區域)所構成 的矽晶圓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優良產率可製造直 軀部成爲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以及/或氧析出抑制區 • 域(PI區域)之矽單晶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矽單晶的育成方法,係藉由切克勞斯基法 • (Czochralski Method),育成氧濃度爲 I2x 1017 至 18x • 1 017atoms/cm3 ( ASTM-F 1 2 1 1 979 )的矽單晶之方法,育 成單晶的環境氣體係作爲惰性氣體與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 之混合氣體’控制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以使得從融點 ♦ 至1 3 5 0°C爲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和從融點 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外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 e的比 Gc/Ge爲1 ·1至1.4,且使得前述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 梯度Gc成爲3.0至3.5 °C /mm。藉由該單晶的育成方法來 _ 解決上述課題。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 的側面部之方法亦可。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亦可爲前述氧濃度爲 13xl0】7 至 16xl〇17atoms/cm3 (ASTM-F121 1979)之方 -10 - (7) 1266815 法。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亦可爲前述氧濃度爲 1 4 X 1 0 】7 至 1 5 X 1 0 】7 a t 〇 m s / c m3 ( A S Τ Μ - F 1 2 1 1 9 7 9 )之方 法。 又,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育成中的矽單晶 之溫度爲1000至800 °c的範圍,時間爲80至180分之方 法亦可。 •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係將前述環境氣體中 的含氫原子物質之氣体的氫分子分壓設爲40至400Pa之 方法亦可。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係以前述矽單晶的直 -軀部作爲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及/或氧析出抑制區 . 域(pi區域)之方法亦可。 在上述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中,係以前述矽單晶的直 軀部作爲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之方法亦可。 ® 本發明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係從依據上述任一項所 記載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育成的矽單晶之直軀部所採取 者,其特徵爲:氧析出物密度爲lxio4至lxio6個/cm2。 又,本發明之矽晶圓係藉由上述的製造方法所製造。 在本發明之矽單晶的育成方法中,以育成單晶的環境 氣體做爲包含惰性氣體與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之混合氣體 等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之氣體,由於控制育成中之矽單晶 的溫度’以使得從融點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 向溫度梯度G c和從融點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外周部的軸 -11 - (8) 1266815 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爲1.1至1.4,且使得前述結晶 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成爲3.0至3.5 °C /mm,使無缺 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變寬。 因此,可回避OSF產生區域與PV區域以及PI區域 的混合之上拉速度界限之矽單晶的育成。結果,不需要將 氧濃度設爲低於 12xl017 atoms/cm3(ASTM-Fl 2 1 1 979 ) 以下之低濃度,來使OSF不明顯化,而可製造氧濃度爲 1 2 X 1 0 】7 atoms/cm3 至 1 8 x 1 0 17atoms/cm3 ( ASTM-F 1 2 1 1 979 )之矽單晶。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原理。 在育成中的裝置內,與惰性環境氣體中所含有之氫的 分壓成正比的氫,分配至融入矽融液中而凝固的矽單晶 中〇 矽融液中的氫濃度係由依據亨利法則依存於氣相中的 氫分壓決定,
Ph2= kCLH2 。 在此,PH2爲環境中的氫分壓,ClH2爲矽融液中的氫 濃度,k爲兩者之間的係數。 另外,矽單晶中的濃度,係以矽融液中的濃度與偏析 的關係決定, 表示爲·· CSH2=k’CLH2= (k,/k) PH2。 在此’ C s η 2爲結晶中的氫濃度,k,爲氬的砂融液一 結晶間的偏析係數。 以上,在以包含氫的惰性氣體環境中育成之際,凝固 -12- (9) 1266815 之後的矽單晶中的氫濃度,係藉著控制環境中的氫分壓, 在結晶的軸方向以一定期望的濃度控制。該氫分壓可藉由 氫濃度與爐內壓力控制。 此外,對於Grown-in缺陷的形成造成影響的氫之大 部分,在之後的冷卻過程中,逸散到矽單晶外。 當以育成單晶的環境氣體做爲惰性氣體與含氫原子物 質的氣體之混合氣體時,可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 φ 限。再者,藉由調整包含於惰性環境氣體中的氫的分壓, 可有效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中的僅個別的區域 的上拉速度界限。 第5圖係表示環境氣體中的氫分壓與V/G之關係的 , 斷表。上拉中的單晶內部的溫度分布,若熱區域構造相 同,則即使上拉速度變化,亦大致沒有變化,因此第5圖 所示的V/G變化,係與上拉速度的變化對應。如第5圖 所示,隨著環境中之氫分壓的增加,雖然無缺陷結晶所獲 φ 得的上拉速度降低,但是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變 大。 又,OSF的上拉速度界限隨著氫分壓的增加而變窄。 PI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隨著氫分壓的增加而大幅擴大。 又,雖然PV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隨著氫分壓的增加而變 寬、變窄,但當氫分壓爲100至25 OPa時,上拉速度界限 變大。 如第5圖所示,在本發明之矽單晶的育成方法中,藉 著將環境氣體中的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之氫分壓設爲40 -13- (10) 1266815 至4OOPa,可有效地加大無缺陷結晶之上拉速度界限。因 此,可容易育成全面爲無缺陷結晶之大口徑的矽晶圓之矽 單晶。再者,獲得全面爲PV區域的矽晶圓之矽單晶、及 獲得全面爲PI區域的矽晶圓之矽單晶的製作成爲容易。 此外,當氫分子分壓設爲未滿4 OPa時,無法充分獲 得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之效果,較不理想。 又,當氫分壓超越400Pa時,由於容易產生稱爲氫缺陷的 # 巨大空洞缺陷,因此較不佳。又,藉著將環境氣體中含氫 原子物質的氣體之氫分子分壓設爲4 OOPa以下,即使空氣 暫時漏洩而流入至矽單晶的育成裝置內,氫亦不會燃燒, 而可安全地作業。 . 再者,如第5圖所示,藉著將環境氣體中含氫原子物 β 質的氣體之氫分子分壓設爲40至16 OP a(在第5圖中爲I 範圍),可容易育成獲得全面爲PV區域即矽晶圓的矽單 晶。當氫分子分壓超越160Pa時,容易混合PI區域,而 # 難以育成獲得全面爲PV區域即矽晶圓的矽單晶。pV區 域容易形成氧析出物,在由PV區域構成的矽晶圓中,例 如在表面進行所謂的DZ(Denuded Zone)層形成處理時, 、 在內部可容易形成具有吸附作用的BMD。 再者,如第5圖所示,藉著將將環境氣體中含氫原子 物質的氣體之氫分子分壓設爲160至400Pa(在第5圖中 爲II範圍),可容易育成獲得全面爲PI區域即矽晶圓的石夕 單晶。又,可縮小〇SF產生區域,因此容易製造出由提 高氧濃度之無缺陷結晶所構成的晶圓。當氫分子分壓設爲 -14- (11) 1266815 未滿160Pa時,PV區域容易混合,而難以育成獲得全面 爲PI區域即矽晶圓的矽單晶。 又,使用具有Gc/Ge爲1.1至1.4,且軸向溫度梯度 Gc爲3.0至3.5 °C /mm的熱區域構造之結晶育成裝置,由 於控制固液界面附近的結晶側之溫度梯度G,因此可更有 效地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 第6圖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Gc/Ge爲1.1至1.4, φ 軸方向溫度梯度Gc爲3.0至3.3 °C /mm之加熱區域構造的 結晶育成裝置,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成之矽單 晶的剖面之缺陷分布狀態的圖。第7圖係用來說明:使用 具有與第6圖相同的熱區域構造之結晶育成裝置,且在上 - 拉爐內供給添加氫的憬性氣體,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 ^ 度而育成之矽單晶的剖面之缺陷分布狀態的圖。
Gc/Ge爲1.1至1.4,且軸向溫度梯度Gc爲3.0至 3.5 °C /mm的熱區域構造之結晶育成裝置,係例如在取回 # 凝固之後的單晶的周圍之熱遮蔽體的尺寸或改良位置之同 時,藉由冷卻手段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之側面部而獲得。 在使用於第6圖及第7圖所示之矽單晶的育成的熱區 域構造中,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爲1000至800 °C溫度 範圍的時間,換言之,通過育成中的矽單晶爲1 000至 8 00°C溫度範圍的時間成爲180分以下。 例如,使用第1圖及第2圖說明的矽單晶的育成例, 係使用不進行用來控制溫度梯度G的溫度調整之熱區域 構造而育成者。在這種熱區域構造中,結晶中心的溫度梯 -15- (12) 1266815 度(G c)小於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 e),成爲(G c < G e ), 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爲1 000至800°C的範圍之時間, 成爲超越1 8 0分的時間。又,於使用第3圖所說明的矽單 晶之育成例中,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爲1 0 0 0至8 0 0 t: 的範圍之時間,成爲8 0至1 8 0分。 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爲1 0 0 0至8 0 (TC的範圍之時 間,在矽單晶中使OSF核成長之溫度區域。在第6圖所 φ 示的矽單晶的育成例中,與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例子比 較,由於育成中的矽單晶的溫度爲1 000至8 00°C的範圍 之時間爲較短,因此可抑制在矽單晶中Ο S F核之成長, 使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變大。 . 又,藉著使用具有Gc/Ge爲1.1至1.4,且軸向溫度 梯度Gc爲3.0至3.5°C /mm的熱區域構造之結晶育成裝 置,使在固液界面附近的結晶側之溫度梯度G變大,不 需變更V/G,而可加大上拉速度V,可提升上拉無缺陷結 • 晶之最低上拉速度。又,藉由以上述的方法育成,可提升 在上拉矽單晶之際的V/G的控制性。 藉者使用具有适種熱區域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在 ' PV區域與OSF產生區域之間所形成的邊界面上,如第6 圖所示,將與中央部在結晶軸方向***的部份m之育成 相當的速度設爲fpD,如第6圖所示,將與***成環狀的 部份(在結晶的徑方向上於結晶中心和最外部的中間位置 上’於結晶軸方向構成凸部之部分)n之育成相當的速度 設爲fpR時, -16- (13) 1266815 以(fpD — fpR) /fpDxl00=±20(°/〇)之方式控制。 又,如第7圖所示,對上拉爐內供給添加有氫的惰性 氣體時,與以環境氣體做爲惰性氣體的第6圖所示之例比 較,可加大無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在第6圖中爲F 至G的範圍,在第7圖中爲F至G的範圍)。 又,如第7圖所示,藉由以上述的方法育成,由於使 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以及氧析出 • 抑制區域(PI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在第7圖中爲Η至G 的範圍)變大,因此在晶圓面全面上可獲得成爲PV區域的 石夕單晶,或在晶圓面全面上獲得成爲ΡΙ區域的较單晶。 如此,根據本發明,由於可育成避免混合OSF產生 — 區域與PV區域以及ΡΙ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的矽單晶,因 胃 此可製造氧濃度爲12χ1017至18父1017&1〇1118/(:1113(八8丁]\4- F 1 2 1 1 979 )之矽單晶,藉著使用從已育成的矽單晶的直 體部所採取者,獲得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氧析出物密度爲 H lxlO4至lxlO6個/cm2的矽晶圓。 當氧濃度爲未滿12xl017atoms/cm3時,產生有從已育 成的矽單晶採取的矽晶圓中,無法獲得可充分確保吸附能 的氧析出物密度。又,當超越18xl〇i7atoms/cm3的氧濃度 時,有從已育成的矽單晶所採取的矽晶圓產生檢測出OSF 之慮。 此外’氧濃度的調整可藉由調整坩鍋的旋轉數或爐內 壓力、加熱器等而進行,在本發明中,藉著製造氧濃度爲 13xl017 至 16xl〇17atoms/cm3,更以製造 14χ1017 至 15x -17- (14) 1266815 1017atoms/cm3(ASTM-F121 1979)之矽單晶較佳,可獲 得具有更優良的吸附能的矽晶圓。 在本發明的矽單晶的育成方法中,含氫原子物質的氣 體以氫氣較佳。又,亦可使用例如由包含:H20、CH4、 HCL等氫原子的無機化合物、矽烷、CH4、C2H2等的碳化 氫、乙醇、香芹酮酸等的氫原子的各種物質的氣體中選擇 的一種或複數種氣體。 • 此外,使用氫氣作爲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時,亦可從 市售的煤氣罐、氫氣儲藏槽、在氫吸著合金吸著氫的氫槽 等,通過專用的配管供給至上拉爐內。 又,亦可使用從Ar、He、Ne、Kr、Xe中選擇的一種 - 或複數種氣體作爲惰性氣體(稀釋氣體)。通常,雖使用價 . 廉的氬(Ar)氣,但亦可在 Ar氣中混合 He、Ne、Kr、Xe 等其他惰性氣體。 此外,環境氣體中的氧氣(〇2)之濃度,係將含氫原子 Φ 物質的氣體的氫分子換算的濃度設爲α,將氧氣(02)濃度 設爲/3時,設爲滿足α — 2023 (體積%)。環境氣體中的 氧氣(〇2)之濃度/3與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的氫分子換算之 濃度α未滿足上述式子時,無法獲得取入至矽單晶中的氫 原子之Grown-in缺陷的生成之效果。 此外,在本發明中,爐內壓力爲4至6.7Kpa(30至 5 OTorr)的範圍時,在環境氣體中,以20體積%以下的濃 度存有氮(N2)亦可。 當氮濃度超越20體積%時,矽單晶有差排化之慮。 -18- (15) 1266815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係由具有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氧析出物 密度之氧析出促進區域(PV區域)及/或氧吸出抑制區域(PI 區域)所構成的矽晶圓之製造方法。 【實施方式】 •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第8圖係適用於進行本實施形態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 的C Z爐之縱剖面圖。 第8圖所示的CZ爐係具備有:配置於反應室內的中 - 心部之坩鍋十;配,置於坩鍋1的外側之加熱器2 ;以及配 _ 置於加熱器2的外側之磁場供給裝置9。坩鍋1係於內側 以外側的黑鉛坩鍋1 b保持收容矽融液3的石英坩鍋1 a之 雙重構造,藉由稱爲支持台的支持軸旋轉以及升降軀動。 • 在坩鍋1的上方設置有圓筒形狀的熱遮蔽體7。熱遮 蔽體7係以黑鉛製作外殼,在內部充塡黑鉛毛毯的構造。 熱遮蔽體7的內面從上端部至下端部,內徑形成漸減的傾 ^ 斜面。熱遮蔽體7的上部外面爲與內面對應的傾斜面,下 部外面以朝向下方漸增熱遮蔽體7的厚度之方式,大致形 成狹窄面。 該CZ爐係具備有:從融點至1 3 50°C爲止的結晶中心 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和從融點至1 3 5 0°C爲止的結晶外 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爲1.1至1.4較佳, -19- (16) 1266815 更以1.2至1.4較佳,溫度梯度Gc以成爲3.0至: /mm較佳,更以成爲3.2至3.3C/nim之加熱區域構 佳,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爲1 000至8 〇〇 t:的範圍 間,換言之,通過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爲1 000至 °C的範圍之時間爲8 0至1 8 0分’更以1 〇 〇至1 5 0 佳。這種加熱區域構造藉由熱遮蔽體7及水冷手段 卻手段)加以構成。 φ 熱遮蔽體7係從加熱器2及矽融液3面遮斷往矽 6的側面部之輻射熱,在包圍育成中的矽單晶6之側 同時,包圍矽融液3面。舉出熱遮蔽體7的規格例, 所述。 • 半徑方向的寬度W例如爲50mm,逆圓錐台面即 面的垂直方向相對的傾斜0例如爲2 Γ,熱遮蔽體7 端之融液面的高度H1例如設爲600mm。 水冷手段8安裝於熱遮蔽體7的內側。藉著將水 • 段8安裝於熱遮蔽體7的內側,可有效冷卻矽單晶6 面部,並且藉由以高速使熱遮蔽體7的內側下降之惰 體流,抑制水冷手段8的SiO之析出。 - 水冷手段8可使用具有由銅或不銹鋼等構成的線 •之通水管、或具有通水隔壁的水冷套管等。水冷手段 通水量係以1 0升/分以上較爲理想。水冷手段8的冷 力係藉由調整水冷手段8的結晶上拉方向的高度、或 液表面開始之設置距離,可進行調整,因應通水量可 變更通水管或水冷套管之構成。又,藉著調整水冷手 5.5〇C 造較 之時 800 分較 8(冷 單晶 面的 如下 與內 的下 冷手 的側 性氣 圈狀 8的 卻能 從融 適當 段8 -20- (17) 1266815 的冷卻能力,使負載於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之熱應力 在30至45 MPa的範圍內變化,並且育成中的矽單晶之溫 度在1 0 0 0至8 0 0 °C的範圍之時間,在8 0至1 8 0分的範圍 內變化。 又,當將上拉之單晶的直徑設爲Dc時,水冷手段8 的冷卻用構件之內周面的直徑爲1 .2 ODc至2.5 ODc,長度 爲0.2 5 Dc以上,從融液表面至冷卻用構件的下端面爲止 Φ 的距離期望設計在0.30DC至0.85DC的範圍內。 又,從磁場供給裝置9所供給的磁場的強度爲水平磁 場(橫磁場)時,以設爲2000至4000G較佳,更以設爲 2 500至3 500G,磁場中心高度與融液液面相對爲一 150至 . + 1 〇 〇 m m,更以成爲一7 5至+ 50mm的範圍內之方式設 定。 又,於交點(cusp)磁場中,從磁場供給裝置9所供給 的磁場的強度以設爲2 0 0至1 〇 〇 〇 G較佳,更以設爲3 0 0 至700G較佳,磁場中心高度與融液液面相對爲一 10〇至 + 1 00mm,更以成爲一 50至+ 50mm的範圍內之方式設 定。 在上述的磁場強度,在上述的磁場中心高度範圍內, 藉著從磁場供給裝置9供給磁場,可抑制對流。將固液界 面的形狀設爲最佳形狀。 使用第8圖所示的CZ爐,進行矽單晶6的上拉時, 從融點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爲 3 ·0至3.2 °C /mm較佳,結晶外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爲 -21 - (18) 1266815 2·3至2.5°C/mm,Gc/Ge成爲1.3左右。又,負載於育成 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之熱應力成爲30至45MPa。該狀態 係即使改變上拉速度,大致上亦沒有變化。 然後,使用第8圖所示的CZ爐,作爲育成單晶的環 境氣體,使用惰性氣體與氫氣的混合氣體,說明進行矽單 晶6的育成之方法。 • (操作條件的設定) 首先,進行用來育成作爲目標的缺陷狀態的矽單晶之 操作條件。在此,作爲操作條件的一例,說明用來育成氧 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所構成的無缺陷結晶之操作條件的 夢 設定方法。首先,爲了掌握可獲得氫濃度與無缺陷結晶的 . 上拉速度之容許範圍,將環境氣體中的氫分子分壓例如設 爲 0、20、40、160、240、400Pa的混合比例,以各別的 條件育成目標直徑、例如3 00mm的單晶。 # 在坩鍋內例如裝入300Kg的高純度矽的多晶,以使 單晶的電氣阻抗率成爲期望的値,例如成爲1 0 Ω cm,添 加 p型(B、Al、Ga等)或是η型(P、As、Sb等)的摻雜 * 劑。在氬環境中將裝置內設爲減壓的1.33至26.7kPa(10 •至200t〇r〇,以環境氣體中的氫分子之氫分子分壓成爲上 述的特定之混合比例的方式設定,而流入至爐內。 然後,從磁場供給裝置9供給例如3 000G的水平磁 場,以使得磁場中心高度與融液液面相對成爲一 75至+ 5 0mm,藉由力日熱器2加熱矽的多晶,做爲矽融液3 ’將 -22- (19) 1266815 安裝於好晶夾頭(S e e d c h u c k) 5的種結晶浸漬於砂融液3, 旋轉坩鍋1以及上拉軸4且進行結晶上拉。此時’以成爲 期望的氧濃度之方式,調整坩鍋的旋轉數或爐內壓力、加 熱器等。結晶方位設爲{100}、{111}、或{110}中任一 個,在進行結晶無差排化的擰乾籽晶之後,形成肩部,改 變肩部,做爲目標主體直徑。 然後,在主體長度到達例如3 00mm的時刻,使上拉 • 速度充分大於臨界速度,例如調整爲l.〇mm/min,然後, 因應上拉長度,大致直線地使上拉速度降低,主體長度例 如到達 600mm 時,例如形成比臨界速度小的 0.3mm/min,然後,以該上拉速度例如育成主體部至 • 1 6 00mm爲止,在一般條件下,進行擰乾尾部之後,結束 , 結晶成長。 如此,沿著上拉軸,縱切割以不同的氫濃度育成的單 晶,製作包含上拉軸附近的板狀試片,觀察Grown-in缺 Φ 陷的分布,進行Cl!裝飾。首先,將個別的試片浸漬於硫 酸銅水溶液之後自然乾燥,在氮環境中進行9 0 0 °C、2 0分 鐘左右的熱處理。然後,爲了除去試片表層的Cu矽化 層,浸漬於HF/HN03混合溶液中,在蝕刻除去表層數十 微米之後,藉由X線形貌法(X-ray topography)調查OSF 環狀的位置或各缺陷區域的分布。又,例如以Ο P P法調 查該切片的COP密度,以Secco蝕刻法調查差排簇團的 密度。 藉由上述的上拉法實驗,獲得紅外線散射體缺陷產生 -23- (20) 1266815 區域、OSF產生區域、PV區域、PI區域、差排簇團產生 區域的各缺陷區域的V/G與氫濃度的關係。又,藉著在 不同的部位複數處實施使上拉速度改變的位置,如從 3 00mm 至 600mm、從 500mm 至 800mm、以及從 700mm 至1 00 0mm,求出由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所構成的無 缺陷結晶的上拉速度界限與結晶軸方向位置之關係,成爲 用以獲得由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所構成的無缺陷結晶 • 的操作條件之設定。 (矽單晶的育成) 然後,使用第8圖所示的CZ爐,使用惰性氣體與氫 .氣的混合氣體作爲育成單晶的環境氣體,以藉由上述方法 所設定的適當操作條件,進行直軀部由氧析出抑制區域 (PI區域)所構成的無缺陷區域即矽單晶6之育成。 如此,當育成矽單晶時,隨著一般的加工方法,經過 _ 以 ID 鋸(內徑鋸 Inner diameter saw)或鋼線鋸(wire saw) 等的切斷裝置切片、去角、磨光、蝕刻、硏磨等步驟,加 工成矽單晶晶圓。此外,除了此等製程之外,亦有洗淨等 "各種的製程,因應製程順序的變更、省略等目的,適當變 更製程使用。 藉著於以此方法獲得的晶圓進行RTA處理,不需以 在DZ層形成的氧外側擴散之高溫進行長時間的熱處理, 具有可充分確保吸附能的lxl 04至lxl 06個/cm2的氧析出 物密度、尺寸,可成爲使裝置活性區域完全無缺陷之充分 -24- (21) 1266815 、的DZ寬度’可形成晶圓的面內均勻的優良晶圓。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矽單晶的育成方法,由於從融點至 1 3 5 0 °C爲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和從融點至 1 3 5 0 °C爲止的結晶外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 爲1 · 1至1 · 4,以前述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 c成爲 3.0至3 .5°C /mm的方式,控制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 因此使無缺陷區域的上拉速度界限變廣。因此,可迴避 • 0SF產生區域、PV區域、PI區域的混合,育成上拉速度 界限的矽單晶。結果,不需要將氧濃度設爲低於1 2 χ 1017atomS/cm3 ( ASTM-F 1 2 1 1 979 )以下的低濃度,來使 得 OSF不明顯,可製造氧濃度爲12xl〇17至ι8χ - 1017atoms/cm3 ( ASTM-F12 1 1 979 )之矽單晶 6。 .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舉出藉由水冷手段 8 (冷卻手段)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之情況爲例進 行說明,但本發明不僅限定於藉由水冷手段8(冷卻手段) • 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之情況,若可冷卻育成中的 矽單晶的側面部,則亦可使用其他任一手段加以冷卻。 '[實施例] 爲了驗證本發明,進行以下所示的實驗。 實驗例1至實驗例3 使用具有以下所示的加熱區域構造1之結晶育成裝置 作爲本發明的實施例’以藉由上述的方法所設定的操作條 -25· (22) 1266815 件,在坩鍋內裝入300Kg的高純度矽的多晶,作爲環境 氣體,使用在氬氣中以氫分子分壓成爲240Pa的方式混合 氫氣之混合氣體,進行外徑300mm、主體長度1 600mm、 表1所示的氧濃度之無缺陷結晶即矽單晶的育成。 [表1] 實驗例 氧濃度(xl 017at〇ms/cm3) OSF濃度(個/cm2) 結晶區域 1 13 至 14 14 PV區域+PI區域 2 13 至 14 0 Π區域 3 14 至 15 0 PI區域 (加熱區域構造1) 使用第8圖所示的CZ爐,將水冷手段8的冷卻能力 設爲尺存爲內徑600mm、高度爲200mm,以其下面從融 液表面成爲150mm之方式設置,從磁場供給裝置9供給 例如3 0 00G的水平磁場,以使得從磁場中心高度與融液 液面相對成爲〇mm左右,從融點至1 3 5 0°C爲止的結晶中 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爲3.2°C /mm,從融點至1 3 50 1 爲止的結晶外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爲2.2°C /mm, Gc/Ge成爲1.3之加熱區域構造。 實驗例4、實驗例5 然後,使用具有以下所示的加熱區域構造2的結晶育 成裝置作爲比較例,與實驗例1相同,在坩鍋內裝入 -26- (23) 1266815 3 0 OKg的高純度矽的多晶,使用氬氣作爲環境氣體,進行 外徑300mm、主體長度1600 mm、表2所示的氧濃度之無 缺陷結晶即矽單晶的育成。 [表2] 實驗例 氧濃度 OSF濃度 結晶區域 (xl017atoms/cm3) (個/cm2) 4 11.5 至 12·5 70 OSF區域+PV區域+PI區域 5 13 至 14 >1000 OSF區域+PV區域+Π區域 (加熱區域構造2) - 使用沒有水冷手段8以及熱遮蔽體7的CZ爐,與加 熱區域構造1相同,供給水平磁場,從融點至1 3 5 0 °C爲 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爲2.8 t /mm,結晶外 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爲2.5°C /mm,Gc/Ge成爲1.1之 加熱區域構造。 對於切片以此方法獲得的實驗例1至實驗例5的矽單 晶而獲得的矽晶圓,進行1 0 0 0 °C、1 6小時的熱處理,以 磨光法進行OSF濃度的測定。將該結果顯示於表丨及表 1。 此外,Ο S F濃度的測定在進行1 0 0 〇 、9 0分的評價 用熱處理之後,以氟酸和純水的混合液除去氧化膜之後, 藉由間接蝕刻(S e c 〇 e t c h)選擇性的鈾刻晶圓表面的〇 s F使 之明顯化,藉由光學顯微鏡來計測OSF密度的腐触坑 -27- (24) 1266815 (etch pit)法加以求出。 又’對於上述熱處理後的實驗例1至實驗例5個別的 矽晶圓’測定形成於矽晶圓的內部之B M D密度,調查與 矽晶圓的中心之距離與BMD密度的關係。將其結果顯示 於第9圖、第1 〇圖。 此外,BMD的密度在熱處理後的矽晶圓,藉著以氧 環境進行1 000 °C /16hr的追加熱處理,使析出物成長,在 φ 晶圓劈開後實施2微米濕蝕刻(輕蝕刻),以光學顯微鏡 (紅外線散射法)計算,求出劈開剖面及晶圓表面的凹坑。 又,依據BMD密度與OSF濃度的測定結果,調查矽 晶圓的缺陷區域。將其結果顯示於表1以及表2。 - 如第9圖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實驗例1中,矽 _ 晶圓的中心之距離爲10至70mm的區域、以及120至 145mm的區域之BMD密度爲ΙχΙΟ5個/cm2,矽晶圓的中 心之距離爲70至120mm的區域之BMD密度爲lxlO4個 # /cm2,確認可充份確保吸附能。又,在本實驗例1中,僅 產生些微OSF。 又,在實驗例1中,矽晶圓的中心之距離爲1 〇至 70mm的區域、以及120至145mm的區域爲PV區域,矽 ^ 晶圓的中心之距離爲7〇至120mm的區域爲PI區域,如 表1所示,可確認混合PV區域與PI區域。 又,如第9圖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即實驗例2 中,BMD密度爲1 X 1 〇4個/cm2以上,在矽晶圓的面內全 域均勻,確認可充份確保吸附能。又,實驗例2不會產生 -28- (25) 1266815 OSF,可僅由PI區域構成。 又,如第9圖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即實驗例3 中,BMD密度爲 lxl 05個/cm2以上,在矽晶圓的面內全 域均勻,確認可充份確保吸附能。又,實驗例2不會產生 OSF,可僅由PI區域構成。 相對於此,如第1 〇圖所示,在本發明的比較例即實 驗例4中,BMD密度爲1x1 〇4個/cm2,與在本發明的實施 # 例即實驗例1至實驗例3比較,矽晶圓的面內之偏差分布 變大。又,在實驗例4中,如表2所示,比本發明的實施 例即實驗例1至實驗例3之氧濃度低,觀察到多數個 OSF 〇
- 又,在實驗例4中,如表2所示,可確認混合OSF . 區域、PV區域、PI區域。 又,如第1 0圖所示,在本發明的比較例即實驗例5 中,BMD密度爲lxlO5個/ cm2以上,如表2所示,與本 # 發明的實施例即實驗例1及實驗例2相同之氧濃度,超越 檢測界限,觀察到非常多的〇SF。 又,在實驗例5中,如表2所示,可確認混合〇 S F 區域、PV區域、PI區域。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可以適合工業生產的製造效率,穩定的 製造具有可充份確保吸附能的氧析出物密度之氧析出促進 區域(PV區域)及/或氧析出抑制區域(PI區域)所構成的矽 -29- (26) 1266815 晶圓。若使用以本發明的方法所製造的吸附能之均勻的晶 圓,則可抑制裝置製程的裝置特性之不均,可以高的產率 進行裝置製造。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來說明以CZ法所獲得的矽單晶之徑方向 的缺陷分布狀態之剖面圖。 第2圖係用來說明:在矽單晶的側面部不進行用來控 制溫度梯度G的溫度調整,使用具有結晶中心的溫度梯 度(Gc)小於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之(Gc< Ge)而成的 加熱區域(Hot Zone)構造之結晶育成裝置,說明慢慢降低 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成之矽單晶的剖.面之缺陷分布狀態 的圖。 第3圖係用來說明:藉由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 部,使用具有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Gc)大於或等於結晶 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的(Gc g Ge)而成之加熱區域(Hot Zo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使上拉時的上拉速度慢慢降 低而育成的矽單晶之剖面的缺陷分布狀態的圖。 第4圖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結晶中心部的溫度梯度 (Gc)大於或等於結晶外周部的溫度梯度(Ge)的(Gc $ Ge)而 成之加熱區域(Hot Zone)構造的結晶育成裝置,於上拉爐 內供給已添加氫的惰性氣體,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 而育成的矽單晶之剖面的缺陷分布狀態之圖。 第5圖係表示環境氣體中的氫分壓與V/G之關係的 -30- (27) 1266815 圖表。 第6圖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Gc/Ge爲1·1至1.4, 軸方向溫度梯度〇^^爲3.0至3.3°C/nim之加熱區域構造的 結晶育成裝置,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成之矽單 晶的剖面之缺陷分布狀態的圖。 . 第7圖係用來說明:使用具有Gc/Ge爲1.1至1.4, 軸方向溫度梯度Gc爲3.0至3.3 °C /mm之加熱區域構造的 • 結晶育成裝置,且在上拉爐內供給已添加氫的惰性氣體, 慢慢降低上拉時的上拉速度而育成之矽單晶的剖面之缺陷 分布狀態的圖。 第8圖係適用於進行本發明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的 - CZ爐之縱剖面圖。 _ 第9圖係表示與矽晶圓的中心之距離和BMD密度的 關係之圖表。 第1 〇圖係表示與矽晶圓的中心之距離和BMD密度的 關係之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坩鍋 1 a :石英坩鍋 1 b :黑鉛坩鍋 2 :加熱器 3 :矽融液 4 :上拉軸 -31 - (28) 1266815 5 :好晶夾頭(seed chuck) 6 :單晶 7 :熱遮蔽體 8 :水冷手段 9 :磁場供給裝置
-32-

Claims (1)

  1. (1) (1)1266815 十、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矽單晶之育成方法,係藉由切克勞斯基法 (Czochralski method),根據 ASTM-F 12 1 1 979 之測定,育 成氧濃度爲 12xl017至18xl017atoms/cm3的砂單晶之方 法,其特徵爲: 育成前述單晶的環境氣體包含含氫原子物質的氣體, 控制育成中之矽單晶的溫度,以使得從融點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 c和從融點至1 3 5 0 °C爲止的結晶外周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e的比Gc/Ge爲 1 · 1至1.4,且使得前述結晶中心部的軸向溫度梯度Gc成 爲 3.0 至 3.5 °C /mm。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係冷卻育成中的矽單晶的側面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係根據ASTM-F 1 2 1 1 979之測定,前述氧濃度爲 13χ1017 至 i6xl017atoms/cm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育成中的矽單晶之溫度爲1 000至 800 °C的範圍,時 間爲8 0至丨8 〇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係將前述環境氣體中的含氫原子物質之氣体的氫分子 分壓設爲40至400Pa。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係以前述矽單晶的直軀部作爲氧析出促進區域及/或 -33 - (2) 1266815 氧析出抑制區域。_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其 中,係以前述矽單晶的直軀部作爲氧析出抑制區域。 8. 一種矽晶圓之製造方法’係從依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1至7項中任一項的矽單晶之育成方法所育成的矽單晶 之直軀部所採取者,其特徵爲:氧析出物密度爲lxl 〇4至 1 X 1 〇6 個 /cm2 〇 9. 一種矽晶圓,其特徵爲:係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8項的矽晶圓之製造方法加以製造。 -34-
TW094139645A 2005-06-20 2005-11-11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TWI26681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9997A JP4806975B2 (ja) 2005-06-20 2005-06-20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6815B true TWI266815B (en) 2006-11-21
TW200700591A TW200700591A (en) 2007-01-01

Family

ID=3757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9645A TWI266815B (en) 2005-06-20 2005-11-11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95027B1 (zh)
JP (1) JP4806975B2 (zh)
KR (1) KR100955887B1 (zh)
CN (1) CN101198727B (zh)
DE (1) DE05806144T1 (zh)
TW (1) TWI266815B (zh)
WO (1) WO20061371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2919B (zh) * 2007-02-26 2013-07-21 Shinetsu Handotai Kk Single crystal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6518B2 (ja) * 2008-06-16 2013-02-06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2010040587A (ja) * 2008-07-31 2010-02-18 Covalent Materials Corp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CN101514487B (zh) * 2009-02-27 2011-04-27 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含氧量硅晶体的制备方法
JP6260100B2 (ja) * 2013-04-03 2018-01-17 株式会社Sumco エピタキシャル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MY187928A (en) 2014-08-29 2021-10-29 Tokuyama Corp Process for produc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JP6493105B2 (ja) * 2015-09-04 2019-04-03 株式会社Sumco エピタキシャル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CN108972919A (zh) * 2017-06-01 2018-12-11 江苏拓正茂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单晶硅棒加工成单晶硅抛光硅片的工艺
JP6927150B2 (ja) * 2018-05-29 2021-08-25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WO2023208156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单晶硅氧含量的方法及晶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3898A (ja) * 1997-01-17 1998-08-04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種結晶
JP4013324B2 (ja) * 1998-03-31 2007-11-28 株式会社Sumco 単結晶成長方法
JP3573045B2 (ja) * 2000-02-08 2004-10-06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高品質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3624827B2 (ja) * 2000-12-20 2005-03-02 三菱住友シリコ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3002785A (ja) * 2001-06-15 2003-01-08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表層部にボイド無欠陥層を有する直径300mm以上の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エ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542269B1 (en) * 2002-07-17 2016-10-05 Sumco Corporation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igh-resistance silicon wafer
JP4570317B2 (ja) * 2002-08-29 2010-10-27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と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380141B2 (ja) * 2002-10-31 2009-12-09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評価方法
JPWO2004083496A1 (ja) * 2003-02-25 2006-06-22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529416B2 (ja) * 2003-11-07 2010-08-25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ェーハ
JP5023451B2 (ja) * 2004-08-25 2012-09-12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4742711B2 (ja) * 2005-04-08 2011-08-10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2919B (zh) * 2007-02-26 2013-07-21 Shinetsu Handotai Kk Single crystal silicon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6013A (ko) 2008-01-15
KR100955887B1 (ko) 2010-05-06
JP2006347855A (ja) 2006-12-28
DE05806144T1 (de) 2008-08-28
CN101198727A (zh) 2008-06-11
EP1895027B1 (en) 2013-07-24
WO2006137178A1 (ja) 2006-12-28
TW200700591A (en) 2007-01-01
CN101198727B (zh) 2011-08-17
EP1895027A4 (en) 2009-06-24
EP1895027A1 (en) 2008-03-05
JP4806975B2 (ja)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6815B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JP4814207B2 (ja) シリコン半導体ウェハ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797477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TW522456B (en) Silicon single crystal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187794A (ja)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2007045662A (ja) 半導体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1179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5283543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US20080035050A1 (en)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Single Crystal
TW573087B (en)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TWI308939B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ngle crystal and single crystal grown thereby
JP2010132509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及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検査方法
JP2003002780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US20100127354A1 (en)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growing thereof, and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758215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ingle crystal
US7819972B2 (en) Method for growing silicon single cryst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wafer
JP2007045682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およびシリコンウェーハ
CN106498493B (zh) 外延硅晶片
JP2005015314A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及び単結晶
JP5223513B2 (ja) 単結晶の製造方法
JP5428608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4688984B2 (ja) シリコンウエーハ及び結晶育成方法
JP5617812B2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ウエーハ、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ーハ、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1105526A (ja) シリコン単結晶の育成方法
JP4453756B2 (ja) 結晶育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