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2866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2866A
CN103282866A CN2011800642525A CN201180064252A CN103282866A CN 103282866 A CN103282866 A CN 103282866A CN 2011800642525 A CN2011800642525 A CN 2011800642525A CN 201180064252 A CN201180064252 A CN 201180064252A CN 103282866 A CN103282866 A CN 103282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ad
parallel band
halved belt
elect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4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2866B (zh
Inventor
大谷纯生
栗城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82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2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使用金属细线制造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在所述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中,分别形成彼此交叉的导线图案;其特征在于: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第二方向交叉带42对应于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并且第一方向交叉带21对应于第二方向间隙S2的位置。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屏)。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或电阻式触控面板,其中电极阵列由两个不同层的每一个层中的细线图案形成,使得能够检测到多个触摸。
背景技术
在通过圆点间隔体被布置成彼此相对的两个导电层(电极层)之间的触摸位置中检测导电性的模拟电阻技术经常被用于触控面板(例如,专利文献1)。近年来,一直在发展使用静电电容的改变来检测指尖的触摸位置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表面电容式和投影电容式。表面电容式具有片状电极。迄今为止由ITO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已经用作电极的材料。然而,考虑到由于ITO的高电阻值导致的响应,难以提供大的屏幕。因此,一直在发展使用由金、银、铜等等构成的金属细线作为电极的技术(专利文献2)。例如布置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使得能够通过片的四个角中的电极来检测对应于手指和导电层之间的静电电容的改变的导电层中的模拟电流改变的量。因此难以检测同时发生的两个或更多个触摸(多个触摸)。
另一方面,投影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栅格状电极,其中通过电介质层彼此垂直地布置其排列方向是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极阵列以及其排列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面的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极阵列(专利文献3)。在这种投影电容式触控面板中,由触摸时的电容耦合导致的第一电极阵列和第二电极阵列之间的静电电容的改变被检测为电压的改变,使得能够识别坐标点。因此能够检测多个触摸位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3825487
专利文献2:WO2009/108758
专利文献3:WO2010/01367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对检测多个触摸以及放大屏幕的需求一直在增加。针对这些需求,使用具有两个电极层的投影电容式触控面板并且使用金属细线形成电极是优选的。由于彼此垂直地叠置两个方向上的电极阵列的结构,应该关心当制造金属细线以及叠置电极阵列时的定位等等。也就是说,当电极由金属细线形成时,电极阵列例如是由以固定间隔彼此平行延伸的大量平行线以及与所述平行线交叉的交叉线形成。由于彼此放置这些线时的较小误差、金属细线中的形状误差等等,可能扰乱了一个方向上的电极阵列的金属细线与其它方向上的电极阵列的金属细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更容易发生金属细线彼此接近的部分看起来较粗的现象(扩展),或光干涉导致的干涉条纹(莫尔条纹)。近年来,高分辨率显示器经常被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等上,当使得金属细线的间隔变窄以获得敏感到足以能够区分这种显示器上的高分辨率图像中彼此接近的点时,尤其可能更容易发生扩展或干涉。当在视觉上识别到发生扩展或干涉条纹的部分时,可能害怕显示器的视觉质量降低。因此,形成图案和叠置图案需要非常高的精度,使得产量降低并且成本增加。
顺带地,同样在电阻技术中,能够考虑到两个电极层分别由金属细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叠置两个电极层时,可能更容易以与投影电容技术相同的方式引起扩展或莫尔条纹。因此,在电阻技术中同样引起与上述问题类似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能够容易使用诸如金属细线的细线来制造。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中,以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方向间隙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重复形成第二方向平行带,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重复形成第一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交叉地布置的导线;以及
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以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方向间隙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重复形成第一方向平行带,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重复形成第二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交互地布置的导线;所述触控面板的特征在于:
叠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由于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误差以及导线的形状误差的大容限,能够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即使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定程度上未对准或者在导线的形状之间存在差异时,所述导线图案的栅格状形状看起来也不会不兼容。也就是说,能够提供一种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控面板,其能够容易使用诸如金属细线的细线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作为用于解释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还没有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3]示出了还没有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4]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5]示出了通过实线描述其断路部分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7]示出了通过虚线描述其断路部分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8]彼此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触控面板和显示器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
[图10]上述实施例的变型中的上部电极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1]下部电极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2]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透视图。
[图13]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中的上部电极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4]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解释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另一实施例的还没有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6]示出了还没有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7]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8]示出了通过实线描述其断路部分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9]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0]示出了通过虚线描述其断路部分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1]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透视图。
[图22]示出了触控面板和显示器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
[图23]示出了根据解释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另一实施例的还没有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4]示出了还没有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5]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6]示出了通过实线描述了其断路部分的上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7]示出了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8]示出了通过虚线描述其断路部分的下部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9]其中透视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平面图。
[图30]示出了触控面板和显示器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
[图31]作为解释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2]示意性示出了上部电极的平面图。
[图33]示意性示出了下部电极的平面图。
[图34]叠置的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透视图。
[图35]用于形成导线图案的方法的示例。
[图36]示出了用于形成导线图案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9来描述用于解释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符号“-”指的是在符号之前或之后表示的数值包括作为下限和上限。
图1的(A)至(C)分别示意性分布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投影式电容触控面板的实施例的截面图。触控面板1至3中的每一个是多个层构成的叠置体,包括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所述上部电极20用作设置在将由指尖触摸的一侧上的第一电极,所述下部电极40放置在上部电极20上并且用作设置在作为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器9(图9)的一侧上的第二电极。图1的(A)至(C)的配置在叠置体中设置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的位置彼此不同。顺带地,可以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触控面板1至3中的每一个。
在图1的(A)中,已经形成了上部电极20的上部透明衬底11和已经形成了下部电极40的下部透明衬底12彼此粘贴,使得它们已经形成电极的表面通过透明电介质层13彼此相对。由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覆盖构件15通过粘结层14设置在上部透明衬底11上。
在图1的(B)中,下部电极40形成在一个透明衬底11的表面上,并且上部电极20通过电介质层13形成在其上。
在图1的(C)中,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分别形成在用作电介质层的一个透明衬底11的前后相对表面上。
尽管在图1的(A)至(C)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在与显示器9相对的触控面板1至3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设置用于将电磁波从显示器屏蔽掉的屏蔽层。
在上述触控面板1至3中,相同的绝缘材料可以用于透明覆盖构件15、透明衬底11、透明衬底12以及屏蔽层,或者可以对其使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它们可以使用塑料膜、塑料板、玻璃板等形成。可以根据它们的应用来适当地确定这些构件、板和层的厚度。
例如:聚酯,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烯烃,诸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EVA等;乙烯树脂;其它,诸如聚碳酸酯(PC);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三乙酰基纤维素(TAC)等可以用作塑料膜和塑料板的材料。
塑料膜和塑料板的优选材料包括其熔点不高于大约290℃的塑料膜、塑料板等,例如PET(熔点:258℃)、PEN(熔点:269℃)、PE(熔点:135℃)、PP(熔点:163℃)、聚苯乙烯(熔点:230℃)、聚氯乙烯(熔点:180℃)、聚偏二氯乙烯(熔点:212℃)、TAC(熔点:290℃)等。尤其考虑到透光率、可加工性等,PET是优选的。膜或板的厚度优选在50μm至300μm的范围内。
电介质层13作为整体由具有粘结特性的材料形成为非导电粘结层,或者被布置成包括分别设置在衬底的前后侧上的电介质衬底和粘结层。非导电粘合剂等等可以用于包括在所配置的电介质层13中的各粘结层以及设置在透明覆盖构件15上的粘结层14。这种粘合剂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基于丙烯酸树脂的粘合剂、基于环氧树脂的粘合剂、基于苯酚树脂的粘合剂、基于乙烯基树脂的粘合剂等等。例如通过丝网印刷方法等来形成这些粘结层。
图2是上部电极2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在图2的状态下,还没有形成属于上部电极20的第一电极阵列。在这里,图2至8示意性示出了导线图案的布设,尤其是强调了导线,与导线中的间距相比其宽度被绘制得更粗。相同的事情可以应用于下面将要描述的各个电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适当地确定导线的宽度、间隔、断路长度等。
在形成上部电极20的透明衬底上形成大量的导线(也被称为金属细线)。具体而言,假设存在相互交叉(在这里不垂直但是基本上垂直)的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在透明衬底上形成第二方向平行带22和第一方向交叉带21,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22包括沿着第二方向D2平行延伸的多条导线220,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21包括与第二方向平行带22交叉的导线210。
每个第二方向平行带22是以相等的间隔布置导线220的带状区域。第二方向平行带22沿着第一方向D1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以其间具有第一方向间隙S1的间隔重复形成。在图2中示出的每一个第一方向间隙S1被设置为导线220的间距P1的两倍。从另一观点来看,第二方向平行带22和第一方向间隙S1的这种布设可以被认为是在形成上部电极20的衬底的所有导线图案形成区域上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大量的导线220的配置中,一些导线220变得稀疏。
在图2的布设中,由每一个第一方向交叉带21占据的区域对应于形成一条导线210的区域。然而,每一个第一方向交叉带可以包括两条或更多条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在包括这些导线的带状区域中形成第一方向平行带。在每一个第一方向交叉带由两条或更多条导线形成的情况下,即使一些导线烧坏了,也可以通过其它导线来确保下面将描述的电极阵列的电连续性。第一方向交叉带21的导线210在第二方向D2上以其间具有相等的间距P2重复形成。第二间距P2大于间距P1。间距P1优选为100μm至500μm,更优选为150μm至400μm,进一步优选为250μm至350μm。
另一方面,间距P2优选为1000μm至20000μm,更优选为2000μm至10000μm,进一步优选为3500μm至7000μm。也就是说,与上述密集布置的导线220相比,导线210被布置得更稀疏。
图3是下部电极4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在图3的状态下,未形成属于下部电极40的第二电极阵列。以与上述上部电极20的导线相同的方式来布置属于下部电极40的导线。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叠置,使得上部电极20的导线图案中的方向关系与下部电极40的导线图案中的方向关系相反。因此,当使用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叠置所沿着的方向来将下部电极40从上部电极20区分出出来时,在上部电极20中形成均包括多条导线220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而在下部电极40中形成均包括多条导线410的第一方向平行带41。此外,在上部电极20中形成包括导线21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而在下部电极40中形成包括导线420的第二方向交叉带42。
在方向D2上以及在第二方向D2上以其间具有第二方向间隙S2的间距重复形成第一方向平行带41。
在这里,当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被认为是装订方向时,在第一电极20的导线图案和第二电极40的导线图案之间建立了镜像关系。也就是说,当设置沿着纸张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时,第一电极20的导线图案和第二电极40的导线图案相对于中心线对称形成。
将对包括作为导线210、220、410和420的金属细线的间隔(间距)、宽度、厚度、数量等等的具体配置进行描述。
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导线410(图3)的间距和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导220(图2)的间距可以不与以上所述的间距P1相同,而是可以彼此不同。然而,间距相同是优选的。即使在间距彼此不同时,导线410的间距与导线220的间距之间的比率优选在两倍以内。
此外,因为每条金属细线在宽度上较细,所以更难以在视觉上识别金属细线,并且更难以引起干涉条纹。因此,金属细线的宽度优选不大于20μm,更优选不大于10μm,进一步优选不大于8μm,特别优选不大于6μm。相反地,在线宽更细时,处理更难以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金属细线的宽度优选不小于1μm,更优选不小于2μm,进一步优选不小于4μm。
因为更细的线几乎不与衬底分离,所以每一条金属细线的厚度(距离衬底表面的高度)优选更小。然而,减小细线的截面积时,因为细线太细,所以电阻变得很高使得检测接触所要求的静电电容的改变量变得不足以使得响应退化。因此,金属细线的厚度优选不大于5μm,更优选为0.1μm至5μm,进一步优选为0.5μm至3μm。
为了防止金属细线分离,金属细线的宽度与其厚度的比率(宽度相对于厚度)优选不小于2.5,更优选不小于4。
此外,构成每一个第一方向平行带41的导线410的数量与构成每一个第二方向平行带22的导线220的数量均至少为3(11)。构成每一个第一方向交叉带21的导线210的数量与构成每一个第二方向交叉带42的导线420的数量均不小于为1并且不大于10(1),但是小于构成第一方向平行带41的导线410的数量(11)和构成第二方向平行带22的导线220的数量(11)中的每一个。
下面将描述金属细线的材料和用于制造金属细线的方法。
图4是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30的上部电极2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每一个第一电极阵列30包括多个电极片31,所述电极片31沿着第一方向D1布置并且均成形为类似四边形(闭合图形)。每一个电极片31通过与位于上部电极20上的四边形F1的边(边线)交叉的导线210和220的各个图案中的部分和选择性断路形成。具体而言,在与四边形F1的边交叉的导线210和220中,导线220断路,但是导线210不断路。四边形F1中的一个对角的顶点分别通过在导线210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方向间距S1的位置。导线220断路,使得作为通过导线210彼此电连接的一组区域的电极片31能够分别被划分在四边形F1之内,并且能够形成其中通过导线210电连接的电极片31的第一电极阵列30。分别针对导线210形成这种第一电极阵列30,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2重复布置第一电极阵列30。
顺带地,导线被示出为强调了其断路部分,其被绘制得比它们实际尺寸还大。相同的情况能够应用于其它附图。
当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导线220断路时,形成第一电极阵列30,并且在第一电极阵列30和第一电极阵列30之间,也就是说,在四边形F1之外形成未电连接至任何其它导线而与其电隔离的导线片。这些导线片组通常被称为虚设电极35。也就是说,图4中示出的上部电极20的导线图案形成区域(在图4中示出了区域的一部分)通过断路被划分为第一电极阵列30和虚设电极35。虚设电极35可以接地至电路的参考电势(GND)。虚设电极35的形成导致电极阵列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减小,使得彼此相邻的电极阵列能够防止高频驱动期间的短路。
其中导线断路的各部分在下文中被称为断路部分CL。也就是说,断路部分CL被形成为遵循导线的断路部分的形状。图5是通过粗实线强调了断路部分CL的上部电极20的平面图。在这里,断路部分CL可以通过部分去除导线来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在相同线上通过对导线进行构图以形成具有间隙的导线图案来形成。
将对断路部分CL的形状、尺寸等等的具体配置进行描述。断路部分CL的图案尤其具有多边形形状,所述多边形形状具有相同形状和相同面积,所述多边形形状尤其是多边形形状中的正方形或菱形。
每个断路部分CL的宽度(断路长度),也就是说,作为由断路引起的分割的结果形成的细线端部和细线端部之间的距离(在与四边形F1的边线交叉的方向上断路部分CL中的断路的尺寸),优选不小于10μm。对断路部分CL的宽度(断路长度)不存在专门的上限。为了防止图案设计变得复杂,使用金属细线的间隔(间距)长度作为上限来确定断路部分CL的宽度是优选的。
图6是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50的下部电极4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每个第二电极阵列50包括多个电极片51,电极片51沿着第二方向D2布置并且均成形为类似四边形。每个电极51以与上述电极片31相同的方式形成,除了排列方向。也就是说,在与四边形F1的边交叉的导线410和420中,导线410断路但是导线420不断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50,其中通过导线420电连接第二电极阵列50中的每一个电极片51。图7是通过粗实线强调了断路部分CL的第二电极阵列50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了已经叠置图4中的上部电极20和图6中的下部电极40的状态的透视图。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通过电介质层13(图1)叠置,使得每一个第一电极阵列30中的电极片31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D1)基本垂直于每一个第二电极阵列50中的电极片51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D2)。当以这种方式叠置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时,第一电极阵列30叠加在下部电极40侧的虚设电极35上,并且第二电极阵列50叠加在上部电极20侧的虚设电极35上。因此,第一电极阵列30和第二电极阵列50不彼此叠加。也就是说,第一电极阵列30的电极片31和第二电极阵列50的电极片51不彼此叠加,而是在第一方面D1和第二方向D2上密集排列。接近各第一方向间隙S1与各第二方向间隙S2交叉的点来布置四个电极片31,31,51和51,使得电极片31,31,51和51的中心能够彼此紧靠。
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交叉所形成的角度与各电极片31,51的形状相关。适当地确定角度和形状。被成形为类似闭合图形的电极片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菱形、正方形或矩形,或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顺带地,闭合图形意味着内部设置有空间并且通过至少一条线闭合的图形。
在这里,在已经叠置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的情况下,在上部电极20的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布置第二方向交叉带42(同样参见图3),并且在下部电极40的第二方向间隙S2的位置布置第一方向交叉带21(同样参见图2)。也就是说,以与形成在下部电极40中的每一个第二方向间隙S2和每一个第一方向平行带41的总宽度相等的间距来排列上部电极2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并且以与形成在上部电极20中的每一个第一方向间隙S1和每一个第二方向平行带22的总宽度相等的间距来排列下部电极的第二方向交叉带42。
在这里,导线220、221、410和420形成完美的栅格状图案,其中不发生线的重叠(扩展),除了这些导线彼此之间的交叉。
通过这种方式,第二方向间隙S2和第一方向间隙S1分别对应于第一方向交叉带21和第二方向交叉带42的位置。因此,由于叠置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的误差或导线图案中的形状误差的大容限,导线很少彼此重叠或彼此接近。因此,在衬底的全部导线图案形成区域之上形成了均匀的栅格状图案。也就是说,当透视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时,彼此以固定的间隔P2来布置导线410(图3)和导线210(图2),并且还彼此以固定的间隔P1来布置导线220(图2)和导线420(图3)。通过这种方式,使得透明衬底上的导线图案形成区域中的导线的面内分布变得均匀,使得能够防止导线图案被感测为具有规则性的不均匀。
顺带地,虚设电极35既有助于由导线图案的均匀面内分布引起的可视质量的改善,又有助于防止高频驱动期间的短路。这样配置的虚设电极35将电极阵列的相邻电极彼此隔离,使得能够将断路部分CL的断路长度确定为短,而无需考虑高频驱动期间的短路。如上所述,各断路部分CL的宽度(断路长度)优选被设置为不小于10μm。实际上,与导线之间的间距相比,可以将宽度确定为很小的。因此,断路部分CL视觉上很少被观察到。尽管在作为部分放大视图的图8中可以看到所述断路部分CL,但是在实际尺寸上不能视觉观察到断路部分CL。
图9是示意性示出了触控面板1(或触控面板2或3)以及叠置在该触控面板上的显示器9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图像显示设备由这些触控面板1和显示器9制成。
显示器9具有矩形图像显示部9A和框架部9B,在所述矩形图像显示部9A中,沿着X方向和Y方向布置大量的像素电极,电连接至像素电极的未示出的配线引导至所述框架部9B。在这里,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分别与图像显示部9A的四个边具有大约45度的倾斜角,所述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是布置在触控面板1的导线图案形成区域18中的导线210、220、410和420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说,第一电极阵列30中的电极片31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电极阵列50中的电极片51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D2)与图像显示部9A的四个边的方向具有大约45度的倾斜角,也就是说,与沿着X方向的像素电极的排列方向和沿着Y方向的像素电极的排列方向二者具有大约45度的倾斜角。
通过这种方式,导线210、220、410和42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像素电极的排列方向倾斜,使得能够防止由于触控面板1的导线与显示器9的像素电极之间的光干涉导致的干涉条纹。在这里,倾斜角可以增大或减小至45度附近,例如根据像素电极的形状在从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因此,可以确定倾斜角以使得发生干涉条纹的可能性最小化。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对于图像显示部9A的X方向和Y方向倾斜。因此,示出了触摸点的位置坐标轴相对于像素电极的排列方向倾斜。当使用处理器进行算术处理或者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处理等等而将第一电极阵列30和第二电极阵列50的交叉位置转换为XY坐标上的位置时,能够很容易地校正触控面板1上的坐标以与显示器9上的坐标一致。
图10至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变型。图10是上部电极20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1是下部电极40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在形成下部电极40的透明衬底上形成对应于上部电极20的断路部分CL(图10)的大量辅助细线25(图11)。辅助细线25电连接至形成虚设电极35的导线片。尽管未示出,在形成上部电极20的透明衬底上也形成对应于下部电极40中的断路部分CL的大量辅助细线25。由于这些辅助细线25填充断路连接CL,基于导线图案的栅格状图案看起来像由图12中所示的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透视状态下的大量连续细线构成。
如上所述,与导线之间的间距相比,各断路部分CL具有很小的宽度。因此,即使未形成辅助细线25,基于导线图案的完美的栅格状图案在视觉上也能够被识别。然而,在断路部分CL难以被可视地识别时,形成辅助细线25是优选的,这使得能够更确定地获得栅格状形状。
图13和图14示出了参考图1至9描述的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将各上述断路部分CL的宽度设置成小到难以被可视地识别,例如,不大于50μm。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极部分和非导电部分之间的光透射率的差异,反射率的差异,包括光泽的内在颜色差异等等。断路部分CL能够被感测为具有规律性的不均匀。变型可以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在图13示出的上部电极20中,形成划分每个电极片的断路部分CL,使得能够沿着长度方向任意地改变其宽度(断路尺寸)和其断路部分。使用通过对遵循导线的断路端部的线进行平滑获得的线,来掌握断路部分CL的宽度。在这里,形成断路部分CL的各条导线相对于沿着断路部分CL的纵向的参考线(未示出)被断路成基本上Z字形,并且被断路成改变断路长度。顺带地,导线可以被断路成有规则地Z字形,也就是说,在参考线的相对侧上交替摇摆的位置上断路。然而,以足够复杂的顺序使得导线断路以使得其难以被观察到规则性,或者在无规则性摇摆的位置上断路是优选的,以使得断路部分不容易被可视地识别到。此外,参考线不是必须特意地设置,可以设置能够形成断路部分的区域中的最大宽度尺寸,使得在最大宽度范围以内,能够在任意位置以任意宽度使导线断路。
尽管未示出,同样在下部电极40中,每个断路部分CL的宽度以及断路位置被配置为沿着断路部分CL的长度方向任意改变。
图14是示出了已经叠置了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的状态的透视图。当任意设置每个断路部分CL的宽度和断路位置时,即使是在图13中单独示出的上部电极20中,也不能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断路部分CL。然而,在图14所示的透视状态下,可以增强断路部分CL不能容易地在视觉上被识别的效果。也就是说,当不是任意地而是如图8中所述线性地形成断路部分CL时,不能说不担心在透视状态下在视觉上识别出平行的上部层和下部层中的断路部分CL的线。然而,当任意设置断路部分CL的宽度以及断路位置时,能够防止突出断路部分CL的存在。
顺带地,当断路部分CL的宽度以及断路位置二者不是任意的或者是任意的时候,能够获得能够防止突出断路部分CL的效果。然而,当使得二者都是任意的时候,效果能够增强。此外,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断路部分CL的宽度和断路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确定断路部分CL的任意配置以避免断路部分CL彼此接近的部分之间具有相同随机性,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断路部分CL在视觉上被识别为具有规则性的不均匀是优选的。例如,确定断路部分CL的任意配置以避免在透视状态下相邻电极片的断路位置和断路长度之间具有相同随机性是优选的。
此外,当叠置上部电极20和下部电极40时,确定上部电极侧上的断路部分CL中的断路长度和断路位置以及下部电极侧上的断路部分CL中的断路长度和断路位置以防止发生规则性是优选的。
接下来,参考图15至图22描述了用于解释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提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导线图案。
图15是还没有形成电极的上部电极12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假设存在对应于纸张的纵向的第一方向D13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D13并且对应于纸张的横向的第二方向D23,在形成上部电极120的透明衬底上形成多条导线220(横向线)和导线210(纵向线),所述导线220沿着第二方向D23平行延伸,所述导线210垂直于这些导线220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导线的数量、导线的交叉角、导线之间的间隔等与之前描述的上部电极20中的那些不同。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重复形成包括导线220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其间形成第一方向间隙S1。另外,还以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带21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包括导线21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121。然而,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第一方向交叉带121被形成为包括两条导线210。
在这里,第二方向平行带22的配置对应于其中一些导线220由先前描述的以相等的间隔形成的大量导线220变稀疏的配置。通过相同的方式,还可以说第一方向交叉带121的配置对应于其中一些导线210由以相等的间隔形成的大量导线210变稀疏的配置。在彼此相邻的第一方向交叉带121和第一方向交叉带121之间缺少(变稀疏)六条导线210。缺少导线210的部分对应于用于由导线220构成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的间隙(第一方向间隙S1)。相同的情况可以应用于参考图1至图9描述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线210。通过使得至少一条导线210变稀疏形成的间隙可以被认为存在于上述实施例彼此相邻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和第一方向交叉带21之间(参见图2)。也就是说,使大量导线中的一些变稀疏是导线210和220之间的常见配置。
图16是还没有形成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14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在还没有形成电极阵列的状态下,下部电极140中的导线图案与图15中的上部电极120中的导线图案相同。然而,在上部电极120和下部电极140叠置时,导线图案的方向彼此相差90度。因此,图16描述了相对于图15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因此,在上部电极120中形成沿着第二方向D23延伸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而在下部电极140中形成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的第一方向平行带41。此外,在上部电极120中形成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带121,而在下部电极140中形成沿着第二方向D23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带142。
图17是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130的上部电极12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8是其中通过粗实线描述断路部分CL的上部电极120的平面图。
每个第一电极阵列13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3排列并且各成形为类似四边形的多个电极片131。每个电极片131通过分别与第一电极120上的菱形F3的边(边线)交叉的导线210和220的图案的选择性断路部分形成。具体而言,菱形F3的边与导线220之间的交叉断路,而菱形F3的边与导线210之间的交叉未断路。也就是说,由在划分电极片131时未断路的导线210构成的各个未断路部分NC由两条导线210形成。菱形F3中的一个对角顶点分别通过第一方向交叉带121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导线220断路,使得每个电极片131能够被划分在菱形F3之内,并且能够形成第一电极阵列130,其中电极片131通过未断路的两条导线210来电连接。分别针对第一方向交叉带121形成这种第一电极阵列130,并且在第二方向D23重复布置这种第一电极阵列130。
顺带地,在彼此相邻的电极阵列130和130之间形成未电连接至任何其它导线而电隔离的虚设电极135。
图19是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150的下部电极14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20是通过粗实线描述了断路部分CL的下部电极140的平面图。
每个第二电极阵列15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D23方向排列并且成形为类似四边形的多个电极片151。每个电极片151以与上述电极片131相同的方式形成,除了排列方向之外。也就是说,在与菱形F3交叉的导线410和420中,导线410断路,但是导线420未断路。因此,形成第二电极阵列150,其中电极片151通过两条导线420电连接。
图21是示出了已经叠置图17中的上部电极120和图19中的下部电极140的状态下的透视平面图。通过电介质层13(图1)叠置上部电极120和下部电极140,使得每个第一电极阵列130中的电极片131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D13)基本垂直于每个第二电极阵列150中的电极片151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D23)。当以这种方式叠置上部电极120和下部电极140时,在上部电极120的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上布置下部电极140的第二方向交叉带142(图19),并且在下部电极140的第二方向间隙S2的位置上布置上部电极12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121(图17)。第一电极阵列130和第二电极阵列150不彼此叠加,并且分别属于第一电极阵列130和第二电极阵列150的电极片131和电极片151不彼此叠加,但是在第一方向D13和第二方向D23上密集排列。四个电极片131,131,151和151被布置成接近每个第一方向间隙S1与每个第二方向间隙S2交叉的点,使得电极片131,131,151和151的角能够彼此紧靠。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是除了导线210,220,410和420彼此交叉之外没有线的重叠发生的完美栅格状图案。
图22是示出了包括上部电极120和下部电极140的触控面板100以及显示器9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与导线210和41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方向D13与显示器9的图像显示部9A的X方向平行,与导线220和42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方向D23垂直于X方向。此外,与导线220和42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方向D23与图像显示部9A的Y方向平行,并且与导线210和41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方向D13垂直于Y方向。根据这种配置,触控面板100上轴坐标与显示器1上的X轴和Y轴一致。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计算触摸点的位置,而不无需用于校正坐标的任何处理。在这种配置中,使得细线的间距与作为显示器9的光屏蔽部的黑矩阵的整数倍一样大,从而使得细线能够被叠加在黑矩阵上是优选的。结果,能够防止发生莫尔条纹,并且在透视触控面板100和显示器9时能够防止光透射率的降低(降低显示屏上的亮度)。顺带地,使得每条导线的宽度小到足以弱化莫尔条纹的强度是优选的。
接下来,将参考图23至30来描述用于解释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触控面板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提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导线图案。
图23是还没有形成电极的上部电极6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假设存在第一方向D12以及与第一方向D12交叉的第二方向D22,在形成上部电极60的透明衬底上,以与上部电极20相同的方式(图2),形成沿着第二方向D22平行延伸的多条导线220以及沿着第一方向D12延伸并且与这些导线220交叉的多条导线210。导线的数量、导线的交叉角、导线之间的间隔等等与之前描述的上部电极20中的那些不同。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以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来形成包括导线220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以及由导线210构成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
图24是还没有形成电极阵列的下部电极8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在形成下部电极80的透明衬底上形成与图23中的第一电极60中的导线图案具有镜像关系的导线图案。当认为图23和24中的上/下方向是装订方向时,在上部电极60的导线图案与下部电极80的导线图案之间建立镜像关系。也就是说,当设置沿着纸张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时,相对于中心线对称形成上部电极60的导线图案和下部电极80的导线图案。
在导线图案相对于彼此旋转大约90度的状态下叠置上部电极60和下部电极80。因此,在上部电极60中形成包括沿着第二方向D22延伸的多条导线220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而在下部电极80中形成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2延伸的多条导线410的第一方向平行带41。此外,在上部电极60中形成沿着第一方向D12延伸的导线210,而在下部电极80中形成沿着第二方向D22延伸的导线420。
图25是已经形成第一电极阵列70的上部电极6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26是其中通过粗实线描述断路部分CL的上部电极60的平面图。
每一个第一电极阵列70具有多个电极片71,电极片71沿着与第一方向D12和第二方向D22二者交叉的方向排列并且均被成形为类似四边形。每一个电极片71通过与上部电极60上的四边形F2的边(边线)交叉的导线210和220的图案的选择性断路部分来形成。
四边形F2通过形成上部电极60的衬底上的点Ps1以及在衬底上沿着与第一方向D12和第二方向D22二者都交叉的第三方向D3与点Ps1间隔开的另一点Ps2。四边形F2的边与导线210之间的交叉断路,而四边形F2的边与导线220之间的交叉也断路,除了接近点Ps1和点Ps2附近的部分(非断路部分NC)之外。因此,每一个电极片71被划分在四边形F2之内,并且形成其中通过非断路部分NC电连接电极片71的第一电极阵列70。每一个非断路部分NC被形成为包括导线220的一部分。
在垂直于第三方向D3的第四方向D4上彼此相邻的电极片71的位置之间,存在距离差P3。结果,电极片71的排列方向是其中组合了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的距离P3的第五方向D5。
顺带地,在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阵列70和70之间形成未电连接至任何其它导线而电隔离的虚设电极65。
图27是已经形成第二电极阵列90的下部电极80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28是其中通过粗实线描述断路部分CL的下部电极80的平面图。
每一个第二电极阵列9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91,所述第二电极片91沿着与第一方向D12、第二方向D22、第三方向D3和第四方向D4的全部都交叉的方向排列并且均成形为类似四边形。以与上述电极片71相同的方式形成每一个第二电极片91,除了排列方向之外。也就是说,四边形F2通过衬底上的点Ps1以及在衬底上沿着与第一方向D12、第二方向D22和第三方向D3的全部都交叉的第四方向D4与点Ps1间隔开的另一点Ps2。四边形F2的边与导线420之间的交叉断路,而四边形F2的边与导线410之间的交叉也断路,除了接近点Ps1和Ps2附近的非断路部分NC。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相邻的电极片91的位置之间,存在距离差P3。结果,电极片91的排列方向是其中组合了第四方向D4和第三方向D3的距离P3的第六方向。
图29是示出了已经叠置图25中的上部电极60和图27中的下部电极80的透视图。通过粗实线描述了断路部分CL。通过电介质层13(图1)叠置上部电极60和下部电极80,使得每个第一电极阵列70中的电极片71的排列方向(第五方向D5)垂直于每一个第二电极阵列90中的电极片91的排列方向(第六方向D6)。当通过这种方式叠置上部电极60和下部电极80时,下部电极80的导线420(图14)布置在上部电极60的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中,上部电极60的导线210(图13)布置在下部电极40的第二方向间隙S3的位置中。第一电极阵列70和第二电极阵列90不彼此叠加,第一电极阵列30的电极片31和第二电极阵列50的电极片51不彼此叠加,但是在第一方向D12和第二方向D22上密集排列。四个电极片71,71,91和91布置在上部电极60中的非断路部分NC与下部电极80中的非断路部分NC交叉的点附近,使得电极片71,71,91和91能够彼此紧靠。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是除了导线210,220,410和420彼此交叉之外不发生线的重叠的完美栅格状图案。
图30是示出了包括第一电极60和第二电极80的触控面板101和显示器9的示意性配置的平面图。第五方向D5与图像显示部9A的X方向平行,并且第六方向D6垂直于所述X方向。此外,第六方向D6与图像显示部9A的Y方向平行,并且第五方向D5垂直于所述Y方向。根据这种配置,触控面板101上的坐标轴与显示器9上的X轴和Y轴一致。因此,能够精确地计算触摸点的位置,无需用于校正坐标的任何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导线的延伸方向的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与作为像素电极的排列方向的X方向和Y方向二者具有交叉角。结果,触控面板1的金属细线能够防止与形成像素电极的结构的轮廓的边或其内部结构的形状具有平行关系,或者防止以近于平行关系的角度来接近边。因此,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发生。
将参考图31至图34来描述用于解释执行本发明的模式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实施例。
图3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实施例的截面图。触控面板102具有上部电极320和下部电极340,上部电极320用作第一电极并且布置在将由指尖、笔等触摸的一侧上,下部电极340用作第二电极并且布置在用作图像显示设备的显示器9(图9)的一侧上。通过沿着每个电极的四侧设置的粘结层AD利用绝缘间隔体17的***将形成在绝缘透明衬底12上的下部电极340以及形成在柔性绝缘透明膜16上的上部电极320粘结在一起。间隔体17形成在下部电极340上,使得在平面视图中表现为类似圆点。
图32是上部电极320的示意性平面图。在形成上部电极320的透明膜16上形成多条导线220(横向线)和多条导线210(纵向线),导线220沿着作为纸张的横向的第二方向D23平行延伸,导线210沿着垂直于这些导线220并且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在这里,图32至图34描述了使得其数量小于实际数量的导线以有助于容易理解。导线的实际数量取决于大到足以获得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中的位置的实际精度的数量。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以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利用***第一方向间隙S1重复形成包括多条导线220的第二方向平行带22。此外,还以与上述第一方交叉带21相同的方式来形成包括导线21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
沿着第一方向D13,在形成上部电极320的透明膜的相对端部中形成一对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以便分别沿着第一方向D23延伸。第一方向交叉带21的每条导线210在其相对端部结合并且电连接至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总线条191和191连接至未示出的DC电源,并且例如数V的电压施加在总线条191和191之间。
诸如金、银、铜或镍的金属、碳等等的导电膏可以用于总线条191和191。诸如丝网印刷、胶印、照相凹版印刷或柔版印刷的印刷方法、光致抗蚀剂方法、毛刷涂布方法等等可以用作形成总线条191和191的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断路部分不形成在导线图案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导线图案未被划分至多个电极片或包括多个电极片的电极阵列中。也就是说,彼此交叉并且具有类似栅格形状的导线210和220彼此电连接以形成电极。
图33是下部电极340的示意性平面图。下部电极340的导线图案与图32中的上部电极320的导线图案一样。图33示出了相对于图32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因此,在下部电极340中形成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的第一方向平行带41以及沿着第二方向D23延伸的第二方向交叉带42。
沿着第二方向D23,在形成下部电极340的透明膜的相对端部中形成一对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以便沿着第一方向D13延伸。第二方向交叉带42的每条导线420在其相对端部结合并且电连接至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以与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相同的方式形成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并且例如通过未示出的DC电源将数V的电压施加在总线条192和192之间。
此外,尽管在图33中未示出,大量的绝缘间隔体17(图31)形成在下部电极340上,以表现为类似圆点。这些间隔体朝着上部电极320突出,以便防止上部电极320和下部电极340彼此接触并且用于形成上部电极320和下部电极340之间的空间。顺带地,间隔体17可以形成在上部电极320上。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获得间隔体17:通过光工艺将诸如丙烯酸树脂(例如,三聚氰胺丙烯酸树脂、氨基申酸乙酯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等的透明可光固化树脂形成为微小的类似圆点状。或者,可以通过印刷方法将大量的微小圆点形成为间隔体。
图34是叠置了图32中的上部电极320和图33中的下部电极340的状态的透视图。顺带地,在图34中未示出间隔体17和粘结层AD。当通过这种方式叠置上部电极320和下部电极340时,下部电极340的第二方向交叉带42(图33)布置在上部电极320的第一方向间隙S1的位置,并且上部电极320的第一方向交叉带21(图32)布置在下部电极340的第二方向间隙S2的位置。因此,所形成的是除了导线210,220,410和420彼此交叉之外不发生线的重叠的完美栅格状图案。
当通过指尖、笔等等触摸上部电极320的背表面(形成上部电极320的透明膜12的触摸侧表面)时,在所配置的触控面板102中,使得上部电极320和下部电极340在缺少间隔体17的位置(触摸位置)接触并且彼此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部电极320的总线条191和191之间施加电压时,基于第一方向D13上的电压梯度来测量触摸位置的X坐标,而在下部电极340的总线条192和192之间施加电压时,基于第二方向D23上的电压梯度来测量触摸位置的Y坐标。具体而言,当测量X坐标时,没有电压施加至下部电极340。触摸位置中的接触和电连续性产生来自在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之间施加的电压的分压,并且所述分压输出为下部电极340的总线条192和192之间的电势。另一方面,当测量Y坐标时,没有电压施加至上部电极320。触摸位置中的接触和电连续性产生来自在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之间施加的电压的分压。并且所述分压被输出作为上部电极320的总线条192和191之间的电势。根据这些分压、总线条之间的距离以及在总线条之间施加的电压分别测量触摸位置的XY坐标。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上的坐标以与相对于图15至22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而与显示器上的坐标一致。因此,可以免除坐标的转换。
顺带地,在上部电极320的导线图案形成区域中形成的所有导线210的总电阻以及在下部电极340的导线图案形成区域中形成的所有导线420的总电阻均优选在100Ω至5kΩ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在200Ω至2kΩ的范围内。
此外,在作为导线图案形成区域的触摸传感器区域外部的位置上,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以及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被隐藏,使得由于未示出的显示窗口框架部的缘故,操作者在视觉上不能识别上部电极总线条191和191以及下部电极总线条192和192。因此,能够使得总线条191和192的线宽比各导线条的线宽大很多。因此,能够忽略当检测触摸位置时由总线条导致的电势下降。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基于4-线型电阻技术的触控面板102,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4线型、6线型、7线型、8线型等其它电阻技术。
将在下面段落[1]中描述能够形成所述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导线图案的电极形成方法以及导电材料。
[1]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是使用导电细线的电极,并且使用具有低电阻和高导电性的金属或合金是优选的。这种金属的示例可以包括:铜、银、金、铂、钯、镍、锡、铝、钴、铑、铱、铁、钌、锇、猛、钼、钨、铌、tantel、钛、铋、锑等等。当然,铜、银、金、铂、钯、镍、锡、铝以及它们的合金是优选的,因为它们优良的导电性。在这里,由于其特殊的电阻,所以类似的材料被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是优选的。根本地,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由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但是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也可以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形成。
以下的模式[2]至[4]可以用于形成由这些金属或合金构成的电极。
[2]使用金属箔或薄膜。为了使用薄膜,首先,通过真空沉积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或通过镀覆法或金属箔的粘贴法等,在衬底上由上述金属或合金形成金属薄膜。接下来,对金属薄膜执行以下构图以形成电极。当通过光蚀刻来形成上述图案时,光致抗蚀剂膜形成在金属薄膜上,使用光掩模暴露至光,利用显影液进行显影以在抗蚀剂膜中形成图案。利用蚀刻剂进行蚀刻,并且分离和去除抗蚀剂膜以形成由细的金属线构成的图案。或者,当通过印刷抗蚀剂形成图案时,通过丝网印刷、照相凹版印刷或喷墨印刷等方法在金属薄膜上印刷抗蚀剂膜的图案,以便通过抗蚀剂蚀刻除了涂敷有抗蚀剂的部分之外的金属薄膜,并且分离抗蚀剂膜以形成金属细线的图案。
[3]用于使用包含导电纳米颗粒的墨(或浆)印刷上述图案的方法。除了上述金属的纳米颗粒之外,碳也可以用作导电纳米颗粒。导电纳米颗粒是包含金、银、钯、铂、铜、碳或这些的混合物的颗粒是优选的。纳米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不大于2μm,优选为200至500nm。为了形成图案,纳米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小于背景技术中使用的微粒是优选的。丝网印刷或照相凹版印刷用作图案印刷。
包含墨(或浆)的导电材料可以不是金属颗粒,而是导电纤维。本发明中指定的导电纤维包括金属线、称为含纤维材料的纳米线、中空结构管以及纳米管。金属纳米线的平均较小轴向长度(可以被称为“平均较小轴向直径”或“平均直径”)优选不大于100nm,更优选为1nm至5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至40nm,尤其优选为15nm至35nm。为了使用导电纤维形成导电层,例如可以结合在JP-A-2009-215594、JP-A-2009-242880、JP-A-2009-299162、JP-A-2010-84173、JP-A-2010-87105以及JP-A-2010-86714中公开的技术来形成导电层。
[4]使用光刻中使用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对材料执行图案曝光,然后执行显影处理和固化处理,以利用显影银获得导电细线图案。本发明用于获得导电细线图案的方法包括基于感光材料的三种形式和显影处理的形式。(a)其中不包含物理显影核的感光卤化银黑-白敏感材料被化学显影或热显影以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形式。(b)其中在卤化银乳状液层中包含物理显影核的感光卤化银黑-白敏感材料被溶解和物理显影以在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形式。(c)其中不包含物理显影核的感光卤化银黑-白敏感材料和具有包含物理显影核的非感光层的图像接收片彼此叠置、扩散、转移并且显影以在非感光图像接收片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形式。
上述形式(a)是其中在感光材料上形成诸如光透射导电膜的半透明导电膜的集成黑白显影型。所获得的显影银是化学显影银或热显影银,因为具有大的比表面,其在随后的镀覆或物理显影处理中高度有效。
在上述形式(b),物理显影核附近的卤化银颗粒溶解在暴露部分并且沉积在显影核上,使得能够在感光材料上形成诸如光透射导电膜的半透明导电膜。这也是集成黑-白显影型。由于沉积到物理显影核上,所以显影操作高度有效。然而,显影银是具有小的比表面的球形。
在上述形式(c)中,卤化银颗粒在非暴露部分中溶解和扩散,以便沉积到图像接收片上的显影核之上。因此,在光接收片上形成诸如光透射导电膜的半透明导电膜。形式(c)是所谓的分离型,其中光接收片与使用的感光材料分离。
在任何形式中,可以选择负胶显影处理的显影或反转显影处理的显影(在转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动正感光材料作为感光材料来选择负胶显影处理)。
在这里提到的化学显影、热显影、扩散物理显影以及扩散转移显影意味着由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术语指定的显影。这些在照相化学的普通教科书中都有解释,例如在由Shinichi kikuchi撰写的“Photographic Chemistry”(1995年由Kyoritsu Shuppan公司出版)或由C.E.K.Mees编辑的“TheTheory of Photographic Processes,4th ed”(1977年由Mcmillan公司出版)。本发明涉及液态处理,但是也可以参考作为另一显影***的热显影***所应用的技术。例如,可以应用在JP-A-2004-184693、JP-A-2004-334077、JP-A-2005-010752、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44080以及日本专利申请No.2004-085655中公开的技术。
此外,可以将在JP-A-2006-352073(是一个关于电磁波屏蔽膜的发明)中公开的说明和技术或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65467中公开的说明和技术(是一个关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发明)用于制造本发明中使用的导电图案的方法和材料。
顺带地,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导电材料不具有光透射性,但是光透射材料也可以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光透射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导电聚合物或一些金属氧化物。就耐用性和耐气候性而言应该使用金属氧化物。透明金属氧化物的示例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掺锑二氧化锡(ATO)、氧化锡、掺铝氧化锌(ZnO:Al)、氧化铟锌(In2O3-ZnO(IZO))等。上述氧化物可以用于形成本发明的下部电极的电极片。在上述氧化物中,考虑到其电阻值、透明度以及形成为膜的容易性,优选使用ITO或IZO。可以使用溅射法、电子束法、离子镀法等等来形成ITO或IZO的薄膜。
在上述段落[1]中以及之后示出的所有材料都可以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
在这里,将参考图35来描述在使用金属箔或薄膜作为用于形成电极的材料的情况下(上述段落[2]的情况)的形成方法。图35示出了用于形成上部电极(图4、图17、图25等)的方法,但是下部电极可以采用与上部电极相同的方式形成。
图35的(a)示出了还用作绝缘层的透明基底160(对应于图1中的透明衬底11或透明衬底12)。透明基底160例如是大约100μm厚的PET膜。对膜的表面进行清洗,并且接下来在膜的表面上设置由金属或合金构成的薄层200(图35的(b))。上述段落[2]中所描述的材料可以用作所述金属。优选使用银、铜、铝或这些的合金。溅射法等用作用于形成薄层的方法,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可以根据所期望的电阻值来适当地调整所形成的金属薄层的厚度。厚度优选不小于0.1μm并且不大于3μm,更优选不小于0.2μm并且不大于1μm。
接下来,在如上所述形成的金属薄膜200上形成光致抗蚀剂膜,使用光掩模将所述光致抗蚀剂膜暴露至光,利用显影剂对其进行显影以形成抗蚀剂膜的图案。通过蚀刻剂来蚀刻,并且分离和去除蚀刻剂膜以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导电线图案201(图35的(c))。通过基于光刻和蚀刻的构图工艺,形成如4、图17或图25中所示的具有断路部分CL的上部电极的导线图案。以与上部电极的导线图案相同的方式来形成下部电极的导线图案。
接下来,将描述设置在如上所述形成的导线图案上的涂覆层的形成。顺带地,该涂覆层不是必须形成。该涂覆层被称为阻挡层。该阻挡层具有遮蔽金属或合金的金属光泽的视觉功能以及通过金属的抗腐蚀改善耐用性以及防止移动的功能。下面将单独地描述阻挡层(涂覆层)的材料。阻挡层(涂覆层)的厚度优选不大于5μm,更优选不大于3μm,尤其优选不小于0.2μm并且不大于2μm。
如图35的(d)所示,形成阻挡层以覆盖导线图案201和透明基底160的所有表面。然后去除在电极细线未涂覆有阻挡层170的图案形成区域上的阻挡层部分,以形成仅涂覆导线图案201的阻挡层171(图35的(e))。因此,能够形成具有非常好的可视性和耐用性的导电图案电极。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形成上述阻挡层(涂覆层)的材料和方法。用于叠置阻挡层的方法的优选示例可以包括镀覆工艺和化学蚀刻法。
可以使用任何镀覆工艺,只要其是被称为黑色镀覆的公知工艺。镀覆工艺的示例可以包括黑Ni镀覆、黑Cr镀覆、黑Sn-Ni合金镀覆、Sn-Ni-Cu合金镀覆、黑锌镀铬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的黑色镀覆槽(商标为NIKKA BLACK,基于Sn-Ni合金)、由KinzokuKagaku Kogyo K.k制造的黑色镀覆槽(商标为EBONY CHROME85系列,基于Cr)、或者由Dipsol Chemicals公司制造的铬酸盐试剂(商标为ZB-54,镀锌黑铬酸盐试剂)。可以将化学镀或电解电镀用作镀覆方法。镀覆可以在平缓或高速条件下执行。镀覆厚度可以不受限制,只要其厚到足以被识别为黑色。普通的镀覆厚度优选为1μm至5μm。
可以对导电金属部分应用氧化处理或硫化处理,以形成黑色部分。例如,当导电金属部分由铜构成时,例如可以将Meltex公司制造的商标EMPLATE MB438A,B、由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造的商标nPE-900、由MEC公司制造的商标MEC ETCH BOND BO-7770V、由Isolate Chemical Laboratory公司制造的商标COPPER BLACK CuO,相同商标的CuS以及基于硒的铜黑No.65用于黑化铜表面的处理剂。除了上述处理,可以处理硫化物以生成硫化氢(H2S),利用所述硫化氢,铜的表面被黑化为硫化铜(CuS)。这些处理的厚度不受限制,只要其能够被识别为黑色,但是通常优选不大于3μm,更优选为0.2μm至2μm。
当使用包含导电纳米颗粒的墨(或浆)(上述段落[3])时,可以直接在还用作绝缘层的透明基层上印刷上述图案。
接下来,将参考图36来描述光刻中使用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用作电极形成材料(上述段落[4])的情况。图36示出了用于形成上部电极(图4,图17,图25等)的方法。可以与上部电极相同的方式形成下部电极。
顺带地,已经在JP-A-2006-352073(一个关于使用基于显影银的细线图案的电磁波屏蔽膜的发明)中具体描述了本发明中使用的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
图36的(a)示出了还用作绝缘层的透明基底160。透明基底160例如是大约100μm厚的PET膜。对膜的表面进行清洗,接下来,在膜的表面上设置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构成的薄层250(图36的(b))。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包含作为性能很好的光传感器的卤化银、诸如凝胶的障眼物(binder)、用于辅助涂覆的各种添加剂或用于调整敏感性的添加剂。所应用的银的量(银盐的应用量)优选为1至30g/m2的银当量,更优选为1至25g/m2,进一步优选为5至20g/m2。当所应用的银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在其上已经执行了曝光和显影处理的导电片可以获得期望的表面电阻。为了形成薄膜,优选使用用于制造感光材料的多层涂覆器。
接下来,执行类似图案曝光以在卤化银照相感光材料构成的上述薄层250上形成导线细线。在图36的(c)中,通过附图标记251来表示通过曝光生成感光核的区域。图36的(d)中示出了在其上已经执行了显影和固化处理的曝光后的膜。附图标记252表示通过显影在感光核附近形成的银的集合体,并且附图标记253表示已经通过固化处理而从其去除了包含在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未曝光部分中的银盐等等的透明层。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基于显影银的细线图案。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中,以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方向间隙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重复形成第二方向平行带,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重复形成第一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交叉地布置的导线;以及
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以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方向间隙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重复形成第一方向平行带,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重复形成第二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交互地布置的导线;所述触控面板的特征在于:
叠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位置。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误差以及导线的形状误差的大容限,即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定程度上未对准或者在导线的形状之间存在差异,也能够防止发生扩展或干涉条纹。能够以良好的产率以及不高的成本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其中导线的栅格状形状不会看起来不兼容。此外,由于即使在导线的间隔(间距)变窄时,也能够很容易地防止发生扩展或干涉条纹,所以布置导线的密度能够被增大至改善用于检测触摸的敏感性。
由于低电阻金属细线能够用于导线图案,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响应。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支持大屏幕或高分辨率显示器的触控面板。
此外,在本说明书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当透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时;
彼此以固定的间隔来设置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中的所述导线;
彼此以固定的间隔来设置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中的所述导线;并且
由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形成均匀的栅格状图案。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使得在形成导线图案的透明衬底上的导线的面内分布均匀,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导线图案在视觉上被识别。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数量中的每一个至少为3,并且
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导线的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导线的数量中的每一个不小于1并且不大于10,但是小于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所述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所述数量中的每一个。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能够很容易地由上述数量的导线形成基于彼此叠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栅格状图案。此外,当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的导线图案断路并且划分至多个电极中时,能够很容易地由上述数量的导线形成其中多条平行导线通过与所述平行导线交叉的导线而彼此电连接的一组区域。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形成电极。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以比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中的每一个的间距更小的间距来密集布置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密集布置的一组导线通过更稀疏布置的导线而彼此电连接,使得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彼此叠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栅格状图案,同时在划分和形成电极时,能够很容易地形成聚合为一个区域的电极片。在这里,以小的间距来布置密集布置的导线组,使得能够增大触摸检测的敏感性。此外,由于稀疏地布置用于与电极片彼此连接的导线,能够使得第一电极阵列和第二电极阵列被设置成防止在透视图中重叠的图案设计免于太复杂。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的所述间距不低于150μm并且不高于400μm;并且
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间距不低于2000μm并且不高于10000μm。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上述间距,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叠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栅格状图案。此外,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导线图案分别被断路且划分至多个多个电极时,能够很容易地形成电极。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以等于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总宽度的间距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
以等于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和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总宽度的间距来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能够防止发生扩展或干涉条纹。能够以良好的产率以及不高的成本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其栅格状形状不会看起来不兼容。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构成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导线中的每一条导线的所述宽度不小于2μm并且不大于10μm,并且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的所述间距不低于250μm并且不高于350μm。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上述宽度和间距,能够在可视性(防止导线图案或莫尔条纹在视觉上被识别)以及敏感性二者之间获得好的平衡。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电极阵列,在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排列电极片,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导线的与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的选择性断路部分来划分;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二电极阵列,在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沿着与排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电极片,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导线的与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的选择性断路部分来划分;
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分别沿着彼此交叉的固定方向重复布置;并且
当透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电极片未被排列成彼此重叠。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导线图案分别在适当位置断路,使得能够形成第一电极阵列和第二电极阵列。通过在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第一电极阵列与第二电极阵列彼此交叉来形成触摸位置的坐标。在已经叠置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透视状态下,电极片密集布置而不彼此重叠,使得能够将触摸检测的敏感性增大至到敏感性。此外,由于与形成电极片的同时形成虚设电极,所以能够防止在高频驱动期间支撑大屏幕或高分辨率显示器的触控面板短路。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在所述第一电极中包括的所述导线的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中包括的所述导线的图案之间建立镜像关系。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所述镜像关系,所以能够节省导线图案的设计成本。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上通过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两个位置处与所述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所述导线确保所述电极片之间的电连通性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电极片;并且
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上通过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两个位置处与所述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所述导线确保所述电极片之间的电连通性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电极片。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能够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在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其栅格状形状图案不会看起来不兼容。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断路部分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所述断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上的一个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二者都交叉的第三方向远离所述一个点的另一点而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与除了接近所述一个点和所述另一点的非断路部分之外的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所述非断路部分而将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的状态下来设置所述电极片;并且
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断路部分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所述断路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电极上的一个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都交叉的第四方向远离所述一个点的另一点而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与除了接近所述一个点和所述另一点的非断路部分之外的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所述非断路部分而将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的状态下来设置所述电极片。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能够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在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其栅格状形状图案不会看起来不兼容。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相对于设置属于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的像素的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导线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导线倾斜。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在构成导线图案的每条导线与每个像素的边缘等等之间很难发生光干涉。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干涉条纹(莫尔条纹)。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所述第一方向被设置成平行或垂直于设置属于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的像素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被设置成垂直或平行于所述方向。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触摸点的位置坐标与图像显示设备的XY坐标一致,而无需对坐标执行任何校正。因此,能够很容易地执行用于计算触摸位置的处理。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在作为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的所述导线的一组所述断路部分的每一个断路部分中,沿着所述边线的方向任意改变沿着与所述边线交叉的方向的断路长度以及沿着与所述边线交叉的方向的断路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与断路部分线性地形成的情况相比,导线图案在视觉上很难被识别为具有规则性的不均匀。也就是说,由于安装在其上的触控面板,能够防止显示器的显示质量降低。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由至少两条导线形成每一个非断路部分,所述非断路部被形成为包括所述导线的在划分所述电极片时未断路的部分。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构成每个电极阵列的电极片通过多条导线而彼此电连接。因此,即使一些导线在使用中由于烧坏等而断路,也能够确保电连续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触控面板中:
所述闭合图形是多边形。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电极片均成形为多边形,所以能够很容易地由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组导线来形成所述电极片。
此外,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上述触控面板;以及
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
根据这种触控面板,由于配置如上的触控面板,能够获得与以上所述类似的操作和效果。
顺带地,本发明能够与在以下表1和表2中描述的审查之前的公开以及国际公开论文中的技术适当地组合使用。省略了诸如“JP-A”、“公开No。”、“论文No.”等之类的信息。
[表1]
Figure BDA00003467698800341
[表2]
Figure BDA00003467698800342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由于叠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误差以及导线的形状误差的大容限,能够获得一种新颖的导线图案,即使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定程度上未对准或者在导线的形状之间存在差异时,所述导线图案的栅格状形状看起来也不会不兼容。也就是说,能够提供一种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控面板,其能够容易使用诸如金属细线的细线来制造。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具体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基于2010年11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49208),在这里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AD  粘结层
CL  断路部分
D1  第一方向
D12 第一方向
D13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D22 第二方向
D23 第二方向
D3  第三方向
D4  第四方向
D5  第五方向
D6  第六方向
F1  四边形
F2  四边形
F3  菱形
NC  非断路部分
P1  间距
P2  间距
Ps1 点
Ps2 点
S1  第一方向间隙
S2  第二方向间隙
1-3 触控面板
9  显示器
9A 图像显示部
9B 框架部
11 透明衬底
12 透明衬底
13 电介质层
14 粘结层
15 透明覆盖构件
16 透明膜
17 圆点间隔体
18 导线图案图形区域
20 上部电极(第一电极)
21 第一方向交叉带
22 第二方向平行带
25 辅助细线
30 第一电极阵列
31 电极片
35 虚设电极
40 下部电极(第二电极)
41 第一方向平行带
42 第二方向交叉带
50 第二电极阵列
51 电极片
60 上部电极(第一电极)
65 虚设电极
70 第一电极阵列
71 电极片
80 下部电极(第二电极)
90 第二电极阵列
91 电极片
210 导线
220 导线
410 导线
420 导线
100 触控面板
101 触控面板
102 触控面板
120 上部电极(第一电极)
121 第一方向交叉带
130 第一电极阵列
135 虚设电极
131 电极片
140 下部电极(第二电极)
142 第二方向交叉带
150 第二电极阵列
151 电极片
191 上部电极总线条
192 下部电极总线条
320 上部电极(第一电极)
340 下部电极(第二电极)

Claims (17)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中,利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方向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复形成第二方向平行带,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重复形成第一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交叉地布置的导线;以及
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中,利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方向间隙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重复形成第一方向平行带,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重复形成第二方向交叉带,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具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多条导线,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具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交互地布置的导线,
其中,叠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使得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对应于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当透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时;
彼此以固定的间隔来设置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中的所述导线;
彼此以固定的间隔来设置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中的所述导线;并且
由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形成均匀的栅格状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数量中的每一个至少为3,并且
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导线的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导线的数量中的每一个不小于1并且不大于10,但是小于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所述数量和构成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导线的所述数量中的每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以比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中的每一个的间距更小的间距来密集布置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的所述间距不低于150μm并且不高于400μm;并且
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间距不低于2000μm并且不高于100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以等于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总宽度的间距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并且
以等于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和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总宽度的间距来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构成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导线中的每一条导线的所述宽度不小于2μm并且不大于10μm,并且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导线的所述间距不低于250μm并且不高于3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电极阵列,在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排列电极片,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导线的与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的选择性断路部分来划分;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二电极阵列,在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沿着与排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电极片,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导线的与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的选择性断路部分来划分;
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和所述第二电极阵列分别沿着彼此交叉的固定方向重复布置;并且
当透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电极片未被排列成彼此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中包括的所述导线的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中包括的所述导线的图案之间建立镜像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上通过所述第一方向间隙的两个位置处与所述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所述导线确保所述电极片之间的电连通性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电极片;并且
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上通过所述第二方向间隙的两个位置处与所述闭合图形的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所述导线确保所述电极片之间的电连通性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电极片。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断路部分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一方向交叉带的所述断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上的一个点和所述第一电极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二者都交叉的第三方向远离所述一个点的另一点而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与除了接近所述一个点和所述另一点的非断路部分之外的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所述非断路部分而将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的状态下来设置所述电极片;并且
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阵列中的每一个所述电极片通过每一个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断路部分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断路部分而形成在所述闭合图形之内,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带的所述断路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电极上的一个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都交叉的第四方向远离所述一个点的另一点而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带的所述断路部分与除了接近所述一个点和所述另一点的非断路部分之外的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并且在通过所述非断路部分而将所述电极片彼此电连接的状态下来设置所述电极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相对于设置属于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的像素的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导线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导线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设置成平行或垂直于设置属于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的像素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被设置成垂直或平行于所述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作为与所述闭合图形的所述边线交叉的所述导线的一组所述断路部分的每一个断路部分中,沿着所述边线的方向任意改变沿着与所述边线交叉的方向的断路长度以及沿着与所述边线交叉的方向的断路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由至少两条导线形成每一个非断路部分,所述非断路部被形成为包括所述导线的在划分所述电极片时未断路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闭合图形是多边形。
17.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在其上叠置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器。
CN201180064252.5A 2010-11-05 2011-10-31 触控面板 Active CN103282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208 2010-11-05
JP2010249208A JP5647864B2 (ja) 2010-11-05 2010-11-05 タッチパネル
PCT/JP2011/075118 WO2012060344A1 (ja) 2010-11-05 2011-10-31 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2866A true CN103282866A (zh) 2013-09-04
CN103282866B CN103282866B (zh) 2016-10-26

Family

ID=4602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4252.5A Active CN103282866B (zh) 2010-11-05 2011-10-31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95176B2 (zh)
JP (1) JP5647864B2 (zh)
CN (1) CN103282866B (zh)
TW (1) TWI552036B (zh)
WO (1) WO2012060344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766A (zh) * 2014-11-11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4733796A (zh) * 2013-12-18 2015-06-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探测电池组电池的紧要状况的接触传感元件
CN104808837A (zh) * 2014-01-24 2015-07-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电极层、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
CN105975118A (zh) * 2015-03-13 2016-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化电路图案化方法和支持其的电子装置
WO2016169191A1 (zh) * 2015-04-22 2016-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6133847A (zh) * 2014-04-09 2016-11-16 英树株式会社 具有纳米结构的图案的透光性导电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70751A (zh) * 2014-05-16 2016-11-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CN106249972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6896968A (zh) * 2015-12-20 2017-06-27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蚀刻线路显露的触控面板
CN106951121A (zh) * 2017-03-20 2017-07-14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WO2020097763A1 (zh) * 2018-11-12 2020-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与终端
CN111919192A (zh) * 2018-03-27 2020-1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CN11399430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设备、触摸传感器及位置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81391B1 (ko) * 2015-04-16 2022-03-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201310291A (zh) * 2011-08-17 2013-03-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US8903679B2 (en) 2011-09-23 2014-12-02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ccuracy in a capacitive sense array
US9612265B1 (en) 2011-09-23 2017-04-04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a conductive object
US8819927B2 (en) * 2012-02-28 2014-09-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transparent conductor structure
JP2013206198A (ja) * 2012-03-28 2013-10-07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センサー
JP6324656B2 (ja) * 2012-07-12 2018-05-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4520789B (zh) * 2012-07-31 2017-04-26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08610A (zh) * 2012-08-02 2015-04-0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4508613A (zh) * 2012-08-02 2015-04-0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和显示装置
US8907920B2 (en) 2012-08-13 2014-12-09 J Touch Corporation Complex sensing electrode structure applied to a touch panel
TWI478033B (zh) * 2012-09-07 2015-03-21 E Ink Holdings Inc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電容結構
JP2014063353A (ja) * 2012-09-21 2014-04-10 J Touch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に用いられる複合式検出電極構造
JP5875693B2 (ja) 2012-09-26 2016-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JP5987191B2 (ja) * 2012-10-17 2016-09-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5896886B2 (ja) * 2012-11-20 2016-03-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基板、表示装置用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基板の設計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スクリーン付き表示装置
CN103838445B (zh) * 2012-11-22 2017-06-1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窗
US9229553B2 (en) * 2012-11-30 2016-01-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sh patterns for touch sensor electrodes
TWI613572B (zh) * 2012-12-03 2018-02-0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電極構件及包含其之觸控面板
JP6031980B2 (ja) 2012-12-04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CN104885139B (zh) * 2012-12-18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膜的图案的决定方法
JP6037816B2 (ja) * 2012-12-18 2016-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TWI620281B (zh) * 2013-01-09 2018-04-01 寶威光電有限公司 感測模組封裝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CN104885042B (zh) 2013-01-25 2018-06-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970318B (zh) * 2013-01-29 2017-09-05 新加坡商宝威光电有限公司 感测模块封装结构与其制作方法
CN104956296A (zh) * 2013-01-29 2015-09-30 夏普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信息设备
CN104969160B (zh) * 2013-01-29 2017-08-08 夏普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信息设备
JP2014149608A (ja) * 2013-01-31 2014-08-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可撓性電極部材、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187118B (zh) * 2013-02-06 2015-02-1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及其触摸屏
US9047053B2 (en) 2013-02-06 2015-06-02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having the same
JP5870945B2 (ja) * 2013-02-28 2016-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057655B1 (ko) * 2013-03-07 2019-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05335B (zh) * 2013-03-18 2015-10-21 Touch Crporation J 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JP2014203421A (ja) * 2013-04-10 2014-10-27 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研究所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4219963A (ja) * 2013-04-12 2014-11-20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シート作製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ッド用センサー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13397B2 (ja) * 2013-05-10 2016-10-25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センサ
WO2014185115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TWI576729B (zh) * 2013-05-17 2017-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15002483A1 (ko) * 2013-07-03 2015-01-08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터치 센서,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9383781B2 (en) 2013-08-06 2016-07-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ensor
JP2015049688A (ja) * 2013-08-30 2015-03-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8872526B1 (en) 2013-09-10 2014-10-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sense elements of a capacitive-sense array
US9495050B1 (en) 2013-09-10 2016-11-15 Monterey Research, Llc Sensor pattern with signal-spreading electrodes
KR102090609B1 (ko) * 2013-09-30 2020-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메쉬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EP2937766B1 (en) * 2013-11-04 2018-07-25 LG Chem, Ltd.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TWI559186B (zh) 2013-12-13 2016-11-2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器及顯示裝置
JP2015164030A (ja) * 2014-01-31 2015-09-1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導電性基板、積層導電性基板、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384058B2 (ja) 2014-02-12 2018-09-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62684B (zh) 2014-03-05 2019-03-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5814529B (zh) * 2014-03-28 2019-09-20 株式会社钟化 触摸屏、显示装置及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JP6333042B2 (ja) * 2014-04-21 2018-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91978B2 (ja) * 2014-04-24 2018-09-19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258037B1 (ko) * 2014-06-02 2021-05-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이티에스 터치센서 터치 센서용 전극,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KR101605622B1 (ko) * 2014-07-15 2016-03-23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US10061447B2 (en) * 2014-07-31 2018-08-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JP6383914B2 (ja) * 2014-08-07 2018-09-05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45029B2 (ja) 2014-08-11 2018-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90372B2 (ja) 2014-09-17 2019-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085653A (ja) * 2014-10-28 2016-05-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16068153A1 (ja) * 2014-10-30 2016-05-0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418910B2 (ja) 2014-11-14 2018-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7111392B (zh) * 2014-11-21 2020-0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JP6406575B2 (ja) * 2014-11-26 2018-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494287B2 (ja) 2015-01-08 2019-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56230B2 (ja) 2015-04-21 2019-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541418B2 (ja) 2015-05-13 2019-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62706B2 (ja) 2015-05-13 2019-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デバイス、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276778B (zh) * 2015-05-21 2018-08-14 清华大学 一种金属纳米线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导电元件
JP2017004519A (ja) * 2015-06-09 2017-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
JP6545083B2 (ja) 2015-11-09 2019-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7138325A1 (ja) 2016-02-12 2017-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パネル
WO2017150197A1 (ja) 2016-03-03 2017-09-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162262A (ja) * 2016-03-10 2017-09-1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積層体
CN105912181B (zh) * 2016-05-24 2019-05-14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屏制造方法及触摸屏
CN106293200A (zh) * 2016-07-26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6745703B2 (ja) 2016-10-31 2020-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8062187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装置
JPWO2018146963A1 (ja) * 2017-02-09 2019-1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6334796B2 (ja) * 2017-09-08 2018-05-3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WO2019065234A1 (ja) * 2017-09-26 2020-09-03 東レ株式会社 電極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EP3561648B1 (en) * 2018-02-27 2022-04-20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Sensor and touch display screen
CN108446048B (zh) * 2018-03-07 2022-01-1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层的图案结构
US10845902B2 (en) * 2018-03-30 2020-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CN110139474B (zh) * 2019-05-27 2022-02-22 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镀金的基板线路结构
JP7178972B2 (ja) 2019-08-08 2022-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756059B1 (ja) 2019-09-04 2020-09-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7270531B2 (ja) 2019-11-27 2023-05-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内蔵ディスプレイ
JP7321112B2 (ja) 2020-02-10 2023-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7478029B2 (ja) * 2020-06-01 2024-05-0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WO2022162757A1 (ja) * 2021-01-27 2022-08-0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ワイヤメッシュセンサ及び形状評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0006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9116433A (ja) * 2007-11-02 2009-05-28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57178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10013679A1 (ja) * 2008-07-31 2010-02-04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スイッチ
WO2010075308A2 (en) * 2008-12-26 2010-07-01 Atmel Corporation Multiple electrode touch sensitiv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06702D0 (en) * 1994-04-05 1994-05-25 Binstead Ronald P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JP3825487B2 (ja) 1995-03-03 2006-09-2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3866815B2 (ja) * 1996-03-27 2007-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用基板、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663607B2 (en) *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JP3750734B2 (ja) * 2001-07-27 2006-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走査ライン駆動回路、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半導体装置
US7932898B2 (en) * 2005-09-20 2011-04-26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ensitive screen
TW200832200A (en) * 2007-01-26 2008-08-01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Optical positioning input method and device
WO2009063817A1 (ja) * 2007-11-12 2009-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246746B2 (ja) * 2008-01-21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WO2009108758A2 (en) 2008-02-28 2009-09-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with low visibility conductors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5366051B2 (ja) * 2009-04-20 2013-12-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情報入力装置、表示装置
JP5230533B2 (ja) * 2009-05-29 2013-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0006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9116433A (ja) * 2007-11-02 2009-05-28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571781A (zh) * 2008-04-30 2009-11-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10013679A1 (ja) * 2008-07-31 2010-02-04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スイッチ
WO2010075308A2 (en) * 2008-12-26 2010-07-01 Atmel Corporation Multiple electrode touch sensitive device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796B (zh) * 2013-12-18 2020-02-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探测电池组电池的紧要状况的接触传感元件
CN104733796A (zh) * 2013-12-18 2015-06-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探测电池组电池的紧要状况的接触传感元件
CN104808837A (zh) * 2014-01-24 2015-07-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电极层、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
CN106133847B (zh) * 2014-04-09 2018-04-20 英树株式会社 具有纳米结构的图案的透光性导电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33847A (zh) * 2014-04-09 2016-11-16 英树株式会社 具有纳米结构的图案的透光性导电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70751A (zh) * 2014-05-16 2016-11-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CN106170751B (zh) * 2014-05-16 2019-12-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用导电片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CN104360766B (zh) * 2014-11-11 2017-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WO2016074280A1 (zh) * 2014-11-11 2016-05-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4360766A (zh) * 2014-11-11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5975118B (zh) * 2015-03-13 2021-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化电路图案化方法和支持其的电子装置
CN105975118A (zh) * 2015-03-13 2016-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化电路图案化方法和支持其的电子装置
WO2016169191A1 (zh) * 2015-04-22 2016-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6249972B (zh) * 2015-06-04 2019-05-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6249972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CN106896968B (zh) * 2015-12-20 2023-08-25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蚀刻线路显露的触控面板
CN106896968A (zh) * 2015-12-20 2017-06-27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蚀刻线路显露的触控面板
CN112181206B (zh) * 2017-03-20 2023-09-22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6951121A (zh) * 2017-03-20 2017-07-14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12181206A (zh) * 2017-03-20 2021-01-05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11919192A (zh) * 2018-03-27 2020-1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部件、导电性薄膜、显示装置以及触摸面板
CN112889018A (zh) * 2018-11-12 2021-06-0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与终端
WO2020097763A1 (zh) * 2018-11-12 2020-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与终端
CN11399430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设备、触摸传感器及位置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95176B2 (en) 2016-03-22
CN103282866B (zh) 2016-10-26
US20130242485A1 (en) 2013-09-19
WO2012060344A1 (ja) 2012-05-10
JP5647864B2 (ja) 2015-01-07
TWI552036B (zh) 2016-10-01
TW201229853A (en) 2012-07-16
JP2012103761A (ja)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2866A (zh) 触控面板
US10117330B2 (en) Touch panel
TWI438673B (zh) 導電片以及電容性觸控面板
US8586874B2 (en)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for using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3380411B (zh)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JP5667938B2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740326B2 (ja) マトリックス抵抗膜方式のタッチパネル
US8766105B2 (en)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for using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1782559B2 (en) 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CN103384870A (zh)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US9477352B2 (en) Making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aligned micro-wire electrode
US9030438B2 (en) Pixel-aligned micro-wire electrode device
TWI59889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KR20130072402A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형성방법
TWI602094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JP612961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50177890A1 (en) Pixel-aligned micro-wire electrode device
KR101370402B1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의 전극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