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5042B -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5042B
CN104885042B CN201480003633.6A CN201480003633A CN104885042B CN 104885042 B CN104885042 B CN 104885042B CN 201480003633 A CN201480003633 A CN 201480003633A CN 104885042 B CN104885042 B CN 104885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ne
main electrode
electrode
dielectric lay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6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5042A (zh
Inventor
桥田裕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TS Touchsen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5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5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5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5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触摸面板具备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该多个感应电极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沿着第1方向延伸并沿着第2方向排列,该多个驱动电极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沿着第2方向延伸并沿着第1方向排列。驱动电极(40)由多个第2主电极线(41)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42)构成,该多个第2主电极线(41)沿着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40)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2副电极线(42)将相互不同的多个第2主电极线(41)分别连结。感应电极(50)由多个第1主电极线(51)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52)构成,该多个第1主电极线(51)沿着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感应电极(50)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1副电极线(52)将相互不同的多个第1主电极线(51)分别连结。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第1主电极线(51)与第2主电极线(41)交叉。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电极线的触摸面板和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器件,广泛使用静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静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备沿着X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和沿着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这些多个第1电极线和多个第2电极线隔着透明电介质层而重叠。按照每个第1电极来检测1个第1电极和多个第2电极的每一个之间的静电容的变化,由此检测手指在触摸面板的操作面上的接触位置。为了降低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电阻值,形成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材料使用银或铜等金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79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由吸收或反射可见光的金属形成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结构中,从触摸面板的操作面观察时,能够看到多个第1电极和多个第2电极相互正交的栅格状的图案。另一方面,在触摸面板所层积的显示面板中,沿着X方向和Y方向划分多个像素的黑矩阵也会作为栅格状的图案被看到。
这时,相互相邻的第1电极间的距离与相互相邻的像素间的沿Y方向的距离一般不同,并且相互相邻的第2电极间的距离与相互相邻的像素间的沿X方向的距离也不同。结果,从触摸面板的操作面观察时,会看到因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栅格状的图案与划分像素的栅格状的图案之间的错位而产生的干涉纹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干涉纹路的产生的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触摸面板,配置在沿着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即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上,其中,该触摸面板具备:透明电介质层;多个第1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以及多个第2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排列。在此,所述第1电极由多个第1主电极线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1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1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1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并且,所述第2电极由多个第2主电极线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2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2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2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主电极线与所述第2主电极线交叉。
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为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像素沿着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即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为矩阵状,该触摸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合。所述触摸面板具备:透明电介质层;多个第1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以及多个第2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排列。在此,所述第1电极由多个第1主电极线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1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1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1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并且,所述第2电极由多个第2主电极线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2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2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2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主电极线与所述第2主电极线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多个第1主电极线的每一个和多个第2主电极线的每一个沿着与第1电极所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和第2电极的延伸方向即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由相互相邻的2条第1主电极线和相互相邻的2条第2主电极线划分的四边形状的图案在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沿着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因此,在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上重合触摸面板时,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多个像素每一个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四边形状的图案的排列方向交叉。结果,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图案中,包含与划分多个像素的每一个的栅格状的图案斜向交叉的多个四边形状的图案。因此,抑制了因触摸面板所具备的多个电极线引起的干涉纹路的产生。
在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中,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2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2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所述第2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第2主电极线断开的部分通过第1副电极线的像而连结,第1主电极线断开的部分通过第2副电极线的像而连结。因此,通过沿着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相互不同的2条第2主电极线和配置于这2条第2主电极线之间的第1副电极线,形成构成1个直线状的像。此外,通过沿着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相互不同的2条第1主电极线和配置于这2条第1主电极线之间的第2副电极线,形成构成1个直线状的像。因此,抑制了在相互相邻的2个电极间的间隙和相互相邻的2个电极之间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看到的像出现差异。
在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中,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形成多个四边形连续排列的栅格状的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是多个四边形连续排列的栅格状的图案。因此,与栅格的一部分缺失的图案作为像被看到的情况相比,所看到的像的均质性提高。结果,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抑制了在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中产生暗斑。
在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相互正交,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1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所述栅格状的图案由配置为矩阵状的矩形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是由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矩形构成的栅格状的图案。因此,与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是由多个四边形构成的图案、且多个四边形各自的内角相互不同的结构相比,抑制了在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中产生扭曲。
在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中,还具备辅助电极线,该辅助电极线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形成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断续地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其他方式,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形成的辅助电极线将断开的2条第1主电极线断续地连结,并且与将断开的2条第1主电极线连结的第2副电极线的像重合。在此,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看到的第2副电极线的像是由透射透明电介质层的光形成的,所以透明电介质层的透射率越低,第2副电极线的像越不鲜明。关于这一点,如果是形成有上述辅助电极线的结构,则第2副电极线的像和辅助电极线重合,所以辅助电极线作为将断开的2条第1主电极线连结的像的一部分被看到。因此,从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进一步抑制了在由第1电极和第2电极形成的像中出现暗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触摸面板所具备的多个电极线引起的干涉纹路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所具备的滤色器基板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多个驱动电极的平面构造和驱动基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驱动电极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驱动电极的图案要素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多个感应电极的平面构造和感应基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感应电极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是将图6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图8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感应电极的图案要素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
图9是从层积方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图,是将由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图案放大示出的图。
图10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感应基材上形成的多个感应电极的平面构造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说明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具备显示面板20和隔着粘接部件层积在显示面板20上的触摸面板30。
显示面板20是液晶面板,在下侧偏振板21和上侧偏振板27这2张偏振板之间,具备TFT(薄膜晶体管)基板22、滤色器基板26、以及夹在TFT基板22和滤色器基板26之间的液晶层24。
在TFT基板22和液晶层24之间形成有TFT层23。在TFT层23中,构成子像素的像素电极配置为矩阵状,作为有源元件的TFT按照每个子像素设置。在滤色器基板26和液晶层24之间配置着具有共用电极的滤色器层25。在滤色器层25中,与子像素对置的矩形的区域由黑矩阵划分,在由黑矩阵划分的各区域中,形成有将白色光变换为红色、绿色、蓝色的某种颜色的光的着色层。
触摸面板30层积于显示面板20中的靠近滤色器基板26侧的偏振板、即上侧偏振板27。触摸面板30由传感器层31和覆盖层32构成,该传感器层31具备用于检测静电容的变化的多个电极线,该覆盖层32层积于传感器层31,构成显示装置10的表面、即操作面。
传感器层31具备作为第2电极的多个驱动电极40和作为第1电极的多个感应电极50。驱动电极40形成在由玻璃或树脂薄膜等构成的驱动基材33上,例如通过对在驱动基材33的表面成膜的铜膜或银膜等金属薄膜进行蚀刻而形成。感应电极50形成在由玻璃或树脂薄膜等构成的感应基材34上,例如通过对在感应基材34的表面成膜的金属薄膜进行蚀刻而形成。即,在触摸面板30中,在感应基材34的表面形成有感应电极50,在感应基材34的背面形成有驱动电极40。
传感器层31通过在驱动基材33上隔着粘接部件层积感应基材34而形成。感应基材34作为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之间的透明电介质层起作用,向驱动电极40施加使感应基材34的电荷充放电的选择信号。从感应电极50输出与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之间的静电容的大小相对应的检测信号。
覆盖层32由强化玻璃或合成树脂等形成,经由粘接部件粘贴在传感器层31上。
参照图2说明显示面板20中的滤色器层25的平面构造。图2是形成有滤色器层25的滤色器基板26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在滤色器层25中,通过黑矩阵28形成了纵轴和横轴正交的栅格状的图案。在由黑矩阵28划分的矩形的区域中,形成有红色用的着色层29R、绿色用的着色层29G、蓝色用的着色层29B的某个着色层29。同色用的着色层29沿着1个方向排列。将同色用的着色层29所排列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时,蓝色用的着色层29B、绿色用的着色层29G、红色用的着色层29R依次沿着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重复配置。即,在滤色器层25中,同色用的着色层29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条状排列。在着色层29上,在整个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共用电极。
多个着色层29的每一个与TFT层23中的子像素建立对应,沿着X方向排列的3色的着色层29构成1个像素,多个像素的每一个沿着Y方向以条状排列。此外,在滤色器层25中,在由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矩形构成的栅格状的图案中,将排列为条状的多个像素的每一个作为与像素的排列对应的像素图案来划分。另外,X方向上的像素宽度即像素宽度Px和Y方向上的像素宽度即像素宽度Py,根据显示装置所要求的析像度等适当设定。
参照图3~图8说明驱动电极40的平面构造和感应电极50的平面构造。首先,参照图3~图5说明驱动电极40的平面构造。另外,在图4和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将驱动电极40与由相互正交的多个虚线构成的网格一起示出。
如图3所示,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沿着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延伸,沿着Y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在其X方向的一端与端子部43连接,多个端子部43的每一个与用于选择驱动电极40的选择电路连接。
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由沿着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种电极线、即多个第2主电极线41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42构成。在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中,多个第2主电极线41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42以网眼状连接。
相互相邻的2个驱动电极40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驱动电极间区域Ss。驱动电极间区域Ss是未形成电极线的区域,将相互相邻的2个驱动电极40电绝缘。
如图4所示,在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中,多个第2主电极线41的每一个是沿着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As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直线。多个第2主电极线41的每一个与第1直线As所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90°以外的角度,相互相邻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光栅常数α。
多个第2副电极线42的每一个是沿着与第1直线As及第2主电极线4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直线,多个第2副电极线42的每一个与第2主电极线41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90°。
多个第2副电极线42的每一个与沿着X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2主电极线41连接,沿着X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2主电极线41通过相互不同的2条第2副电极线42连接。在驱动电极40所形成的网眼状的图案中,通过相互相邻的3条第2主电极线41和相互相邻的2条第2副电极线42构成1个第2图案要素,多个第2图案要素沿着X方向重复配置。
在相互相邻的2个驱动电极40之间,在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上,2条第2主电极线41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第1距离L1满足第1距离L1=2×光栅常数α。换句话说,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中的第2主电极线41形成为,从沿着1个方向延伸的1个电极线切除了第1距离L1的线段来作为与驱动电极间区域Ss相当的部分的形状。
另外,多个第2主电极线41的每一个的长度的最小单位被设定为光栅常数α,所以在1个驱动电极40中,将第2主电极线41的端部连结的线Bs在每个第2主电极线41弯曲而成为折线状。驱动电极间区域Ss的Y方向上的第1宽度W1的变化按照每个沿着X方向排列的第2图案要素而重复配置。
参照图5说明驱动电极40中的第2图案要素。
如图5所示,在1个第2图案要素中,沿着X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2主电极线41之中,X方向***的第2主电极线41被设定为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此外,在图5中,配置于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右侧的第2主电极线41被设定为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配置于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左侧的第2主电极线41被设定为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
此外,在1个第2图案要素中,沿着X方向相互相邻的2条第2副电极线42之中,在图5中配置于右侧的第2副电极线42被设定为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在图5中配置于左侧的第2副电极线42被设定为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
此外,关于3条第2主电极线41各自的两端部和2条第2副电极线42各自的两端部,图5中右侧的端部被设定为前端部,图5中左侧的端部被设定为基端部。
在1个第2图案要素中,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和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形成为以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的形状。此外,在1个第2图案要素中,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和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也形成为以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的形状。
详细地说,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长度D2满足长度D2=12×光栅常数α,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的长度D1和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的长度D3满足长度D1=长度D3=13×光栅常数α。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长度D4和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长度D5满足长度D4=长度D5=2×光栅常数α。
在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的前端部连接着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前端部,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2满足长度d2=6×光栅常数α。此外,在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的基端部连接着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前端部,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满足长度d1=光栅常数α。在前端侧第2主电极线41a中,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连接部位和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连接部位之间的长度d7满足长度d7=6×光栅常数α。
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前端部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交叉的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4满足长度d4=3×光栅常数α。此外,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基端部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交叉的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3满足长度d3=3×光栅常数α。在中央第2主电极线41b中,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交叉的部位和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交叉的部位之间的长度d8满足长度d8=6×光栅常数α。
在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的前端部连接着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基端部,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6满足长度d6=光栅常数α。此外,在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的基端部连接着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基端部,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5满足长度d5=6×光栅常数α。在基端侧第2主电极线41c中,与前端侧第2副电极线42b的连接部位和与基端侧第2副电极线42a的连接部位之间的长度d9满足长度d9=6×光栅常数α。
参照图6~图8说明感应电极50的平面构造。另外,在图7和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感应电极50与由相互正交的多个虚线构成的网格一起示出。
如图6所示,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与驱动电极40相比,电极延伸的方向和电极的排列方向不同。即,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沿着Y方向延伸,沿着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在其Y方向的一端与端子部53连接,多个端子部53的每一个与用于检测静电容的变化的检测电路连接。
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由沿着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种电极线、即多个第1主电极线51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52构成。在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中,多个第1主电极线51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52以网眼状连接。
相互相邻的2个感应电极50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感应电极间区域Sd。感应电极间区域Sd是未形成电极线的区域,将相互相邻的2个感应电极50电绝缘。
如图7所示,在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中,多个第1主电极线51的每一个是沿着与沿着Y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Ad交叉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直线。多个第1主电极线51的每一个与第2直线Ad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上述角度θ,相互相邻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上述光栅常数α。
多个第1副电极线52的每一个是沿着与第2直线Ad及第1主电极线5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直线,多个第1副电极线52的每一个与第1主电极线51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90°。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感应电极50的第1主电极线51沿着与驱动电极40的第2副电极线42相同的方向延伸,感应电极50的第1副电极线52沿着与驱动电极40的第2主电极线41相同的方向延伸。
多个第1副电极线52的每一个与沿着Y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1主电极线51连接,沿着Y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1主电极线51通过相互不同的2条第1副电极线52连接。
在感应电极50形成的网眼状的图案中,通过相互相邻的3条第1主电极线51和相互相邻的2条第1副电极线52构成1个第1图案要素,多个第1图案要素沿着Y方向重复配置。感应电极50中的第1图案要素是驱动电极40中的第2图案要素在XY平面内旋转90°后的图案。
在相互相邻的2个感应电极50之间,在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上,2条第1主电极线51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第2距离L2满足第2距离L2=2×光栅常数α。换句话说,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中的第1主电极线51形成为,从沿着1个方向延伸的1个电极线切除了第2距离L2的线段来作为与感应电极间区域Sd相当的部分的形状。
另外,多个第1主电极线51的每一个的长度的最小单位被设定为光栅常数α,所以在1个感应电极50中,将第1主电极线51的端部连结的线Bd在每个第1主电极线51弯曲而成为折线状。感应电极间区域Sd的X方向上的第2宽度W2的变化按照沿着Y方向排列的每个第1图案要素而重复配置。
参照图8说明感应电极50中的第1图案要素。
如图8所示,在1个第1图案要素中,沿着Y方向相互相邻的3条第1主电极线51中的、Y方向上的中央的第1主电极线51被设定为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此外,在图8中,配置于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下侧的第1主电极线51被设定为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配置于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上侧的第1主电极线51被设定为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
此外,在1个第1图案要素中,沿着Y方向相互相邻的2条第1副电极线52中的、在图8中配置于下侧的第1副电极线52被设定为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在图8中配置于上侧的第1副电极线52被设定为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
此外,关于3条第1主电极线51的每一个的两端部和2条第1副电极线52的每一个的两端部,图8中下侧的端部被设定为基端部,图8中上侧的端部被设定为前端部。
在1个第1图案要素中,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和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形成为以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的形状。此外,在1个第1图案要素中,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和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也形成为以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的形状。
详细地说,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长度D7满足长度D7=12×光栅常数α,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的长度D6和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的长度D8满足长度D6=长度D8=13×光栅常数α。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长度D9和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长度D10分别满足长度D9=长度D10=2×光栅常数α。
在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的前端部连接着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基端部,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1满足长度d11=光栅常数α。此外,在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的基端部连接着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基端部,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2满足长度d12=6×光栅常数α。在基端侧第1主电极线51a中,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连接部位和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连接部位之间的长度d17满足长度d17=6×光栅常数α。
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前端部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交叉的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3满足长度d13=3×光栅常数α。此外,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基端部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中央部交叉,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交叉的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4满足长度d14=3×光栅常数α。在中央第1主电极线51b中,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交叉的部位和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交叉的部位之间的长度d18满足长度d18=6×光栅常数α。
在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的前端部连接着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前端部,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的前端部中的、从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5满足长度d15=6×光栅常数α。此外,在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的基端部连接着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前端部,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的基端部中的、从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连接部位伸出的部分的长度d16满足长度d16=光栅常数α。在前端侧第1主电极线51c中,与前端侧第1副电极线52a的连接部位和与基端侧第1副电极线52b的连接部位之间的长度d19满足长度d19=6×光栅常数α。
参照图9说明由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形成的电极图案。另外,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从作为透明电介质层的感应基材34的表面观察时,即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配置于感应基材34的上侧的多个感应电极50的每一个作为空心的中空线示出,配置于感应基材34的下侧的多个驱动电极40的每一个作为实线示出。
如图9所示,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第2主电极线41和第1副电极线52配置在1条直线上,并且第2副电极线42和第1主电极线51也配置在1条直线上。
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相互相邻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和相互相邻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划分出1个正方形作为单位栅格。在由第2主电极线41和第1主电极线51划分的单位栅格中,各边的长度是上述光栅常数α。
如上述那样,构成单位栅格的一边的第2主电极线41和沿着X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As以角度θ交叉,构成单位栅格的一边的第1主电极线51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第2直线Ad也以角度θ交叉。因此,由第2主电极线41和第1主电极线51划分的多个单位栅格的每一个相对于由2条第1直线As和2条第2直线Ad划分的正方形在XY平面上具有角度θ的倾斜。
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第2副电极线42配置于感应电极间区域Sd,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由该第2副电极线42补充。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由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和补充这2条第1主电极线51间的间隙的第2副电极线42形成1个直线形状的像。
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第1副电极线52配置于驱动电极间区域Ss,沿着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间隙由该第1副电极线52补充。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由沿着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和补充这2条第2主电极线41间的间隙的多个第1副电极线52形成1个直线形状的像。
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在由驱动电极40的像和感应电极50的像重合而构成的像中,多个单位栅格沿着相对于第1直线As成角度θ的方向连续,并且多个单位栅格沿着相对于第2直线Ad成角度θ的方向连续。
另外,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驱动电极间区域Ss和感应电极间区域Sd重合的区域、即驱动电极40的电极线和感应电极50的电极线的双方都无法看到的区域,其大小比单位栅格小。因此,作为驱动电极40的像和感应电极50的像重合而构成的像,形成没有接缝的栅格状的电极图案。
说明触摸面板30和显示装置10的作用。
在触摸面板30中,上述单位栅格重复而构成的栅格状的电极图案作为驱动电极40的像和感应电极50的像重合而构成的像而形成。这时,由第2主电极线41和第1主电极线51划分的多个单位栅格的每一个相对于由2条第1直线As和2条第2直线Ad划分的正方形,在XY平面上具有角度θ的倾斜。此外,多个单位栅格的每一个沿着与驱动电极40所延伸的X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并且沿着与感应电极50所延伸的Y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
在此,在显示装置10中,驱动电极40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和感应电极50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被设定为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因此,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划分多个单位栅格的每一个的直线状的像相对于划分多个像素的每一个的直线状的像,具有90°以外的倾斜而斜向交叉。结果,与以往那样构成电极图案的直线和构成像素图案的直线相互平行的结构相比,构成电极图案的直线和构成像素图案的直线的错位不鲜明。在显示面板20和触摸面板30重合的状态下,抑制了干涉纹路的产生。并且,抑制了显示装置10的画质下降,而且不需要在显示装置10中另外设置用于抑制干涉纹路的薄膜等,所以显示装置10的制造工序简化。
此外,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在驱动电极间区域Ss,沿着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间隙通过第1副电极线52的像而相连结。此外,在感应电极间区域Sd,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通过第2副电极线42的像而相连结。因此,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在驱动电极间区域Ss与驱动电极40之间、或者感应电极间区域Sd与感应电极50之间,抑制了所看到的像出现差异。结果,电极图案的均质性提高,抑制了显示装置10的画质下降。即,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互补地构成,电极图案形成为没有接缝的栅格状,所以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抑制了在仅配置一方的电极的区域、2个电极重合的区域及未形成电极的区域之间所看到的像出现差异。
此外,在电极图案中,正方形的单位栅格沿着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和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连续地排列。因此,与栅格的一部分缺失的像作为电极图案被看到的情况相比,所看到的像的均质性提高。结果,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抑制了在驱动电极40的像和感应电极50的像重合而构成的像中出现暗斑。此外,与电极图案包含折线或曲线的情况等、电极图案由非矩形的四边形形成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在电极图案中产生扭曲。由此,也抑制了显示装置10的画质下降。
[实施例]
将电极图案的尺寸设定为下述电极条件而制作了实施例的触摸面板。此外,将像素图案的尺寸设定为下述像素条件而制作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使触摸面板和显示面板重合,制作了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对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目视的感官评价来评价了干涉纹路的产生。结果,确认到了,在满足下述电极条件及下述像素条件的范围内,干涉纹路的产生被良好地抑制。
[电极条件]
·光栅常数α:0.30mm以上、0.32mm以下
·角度θ:30°以上、40°以下
[像素条件]
·像素宽度Px,像素宽度Py:(84μm,252μm)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划分显示面板20的像素的直线和构成触摸面板30的电极图案的直线斜向交叉,所以抑制了干涉纹路的产生。
(2)沿着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间隙由1条第1副电极线52的像补充。此外,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由1本第2副电极线42的像补充。因此,抑制了在驱动电极间区域Ss和驱动电极40之间、或者感应电极间区域Sd和感应电极50之间所看到的像出现差异。
(3)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电极图案是没有接缝的栅格状,所以与栅格的一部分缺失的图案相比,抑制了电极图案产生暗斑。
(4)电极图案是矩形重复而构成的栅格状,所以与栅格由矩形以外的四边形构成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电极图案产生扭曲。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0,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来中心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另外,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感应基材上形成的电极线的形状,所以以下重点说明感应基材上形成的电极线的平面构造,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感应基材上的感应电极间区域Sd形成有多个辅助电极线54。多个辅助电极线54的每一个配置在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将2条第1主电极线51断续地相连结。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电绝缘。
因此,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在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配置有第2副电极线42,多个辅助电极线54的每一个配置在与该第2副电极线42重合的位置。
在此,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看到的第2副电极线42的像由透射感应基材的光形成,所以感应基材的透射率越低则第2副电极线42的像越不鲜明。关于这一点,如果是形成有上述辅助电极线54的结构,则第2副电极线42的像和辅助电极线54重合,所以辅助电极线54作为将断开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相连结的像的一部被看到。因此,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进一步抑制了由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形成的像出现暗斑。此外,即使在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出现位置偏离的情况下,栅格状的电极图案也被辅助电极线54修正,所以抑制了栅格状的图案出现变形。结果,抑制了显示装置10的画质下降。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除了上述(1)~(4)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5)沿着第1主电极线5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1主电极线51之间的间隙通过辅助电极线54而断续地相连结,所以抑制了感应电极间区域Sd中的电极图案的像出现暗斑。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变更而实施。
·电极图案不限于由排列为矩阵状的正方形构成的图案,也可以由正方形以外的矩形或菱形构成。例如,图案要素中的主电极线41、51的长度、副电极线42、52的长度、以及这些电极线的配置,可以与上述的形态不同,也可以按照每个图案要素而不同。此外,主电极线41、51和副电极线42、52所成的角度也可以不是90°,驱动电极40与感应电极50之间,光栅常数α和角度θ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在驱动电极40或感应电极50中,光栅常数α和角度θ也可以不是一定的。
·电极图案也可以是栅格的一部分缺失的形状。例如,驱动电极间区域Ss和感应电极间区域Sd的重合区域的大小也可以比单位栅格大。此外,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驱动电极40的第2副电极线42也可以不配置在相邻的感应电极50中的成为第1主电极线51的接缝的部分,而是配置在成为第1主电极线51的接缝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此外,从感应基材34的表面观察时,感应电极50的第1副电极线52也可以不配置在相邻的驱动电极40中的成为第2主电极线41的接缝的部分,而是配置在成为第2主电极线41的接缝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也可以是,将驱动电极40中的第2主电极线41的端部连结的线Bs为直线,且驱动电极间区域Ss的Y方向上的第1宽度W1为一定。此外,也可以是,将感应电极50中的第1主电极线51的端部连结的线Bd为直线,且感应电极间区域Sd的X方向上的第2宽度W2为一定。
总之,在上述变形例中,主电极线41、51是在与驱动电极40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且与感应电极50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即可。如果是这样的结构,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会产生构成电极图案的直线和构成像素图案的直线斜向交叉的部分。因此,与电极图案的纵线和像素图案的纵线平行、且电极图案的横线和像素图案的横线平行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干涉纹路的产生。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从显示装置10的表面观察时,辅助电极线54还配置在与第2主电极线41重合的部分。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驱动基材33上也在沿着驱动电极40的第2主电极线41的延伸方向排列的2条第2主电极线41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将2条第2主电极线41断续地相连结的辅助电极线。此外,也可以省略将2条第1主电极线51断续地相连结的辅助电极线,仅形成将2条第2主电极线41断续地相连结的辅助电极线。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基材33的表面形成驱动电极40,在感应基材34的表面形成感应电极50。也可以取代于此,在触摸面板30的制造工序中,将1个透明电介质层用作基材,在基材的背面形成驱动电极40,并且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感应电极50。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感应基材34的表面形成感应电极50,在感应基材34的背面形成驱动电极40。
·在触摸面板30中,也可以是在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50之间夹入与它们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基材不同的透明电介质层的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感应基材34的表面形成感应电极50,在驱动基材33的背面形成驱动电极40,在驱动基材33上经由粘接部件层积感应基材34。
·也可以是,感应电极50作为第2电极而形成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驱动电极40作为第1电极而形成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总之,触摸面板30是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具备沿着第1方向延伸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的多个第1电极、在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具备沿着第2方向延伸且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第2电极的结构即可。
·显示面板20中的像素排列不限于条状,也可以是马赛克状或三角形。总之,只要是驱动电极40的延伸方向被设定为像素排列的方向、并且感应电极50的延伸方向被设定为像素排列的方向的结构即可。
·显示面板20所使用的显示元件不限于液晶元件,例如也可以是有机EL元件等自发光元件,总之,显示面板20只要是多个像素的每一个被划分为栅格状的结构即可。只要是沿着驱动电极40的延伸方向的直线和沿着感应电极50的延伸方向的直线相互正交、并且将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划分为栅格状的结构,就能够在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30重合的显示装置中抑制干涉纹路的产生。
符号的说明:
10…显示装置、20…显示面板、21…下侧偏振板、22…TFT基板、23…TFT层、24…液晶层、25…滤色器层、26…滤色器基板、27…上侧偏振板、28…黑矩阵、29…着色层、30…触摸面板、31…传感器层、32…覆盖层、33…驱动基材、34…感应基材、40…驱动电极、41…第2主电极线、42…第2副电极线、43,53…端子部、50…感应电极、51…第1主电极线、52…第1副电极线、54…辅助电极线。

Claims (14)

1.一种触摸面板,配置在沿着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即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上,其中,
该触摸面板具备:
透明电介质层;
多个第1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以及
多个第2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排列,
所述第1电极由多个第1主电极线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1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1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1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
所述第2电极由多个第2主电极线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2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2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2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主电极线与所述第2主电极线交叉,
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互补地构成,由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构成的电极图案形成为没有接缝的栅格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透明电介质层是第1透明电介质层,
该触摸面板还具备第2透明电介质层,所述多个第2电极形成在所述第2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透明电介质层包括多层的透明电介质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
所述第1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2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2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
所述第2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形成多个四边形连续排列的栅格状的图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1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栅格状的图案由配置为矩阵状的矩形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还具备辅助电极线,该辅助电极线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形成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断续地连结。
8.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和触摸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中,像素沿着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即第1方向和第2方向排列为矩阵状,该触摸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重合,其中,
所述触摸面板具备:
透明电介质层;
多个第1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以及
多个第2电极,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背面,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1方向排列,
所述第1电极由多个第1主电极线和多个第1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1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1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1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
所述第2电极由多个第2主电极线和多个第2副电极线构成,该多个第2主电极线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断开,该多个第2副电极线将相互不同的多个所述第2主电极线分别相连结,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主电极线与所述第2主电极线交叉,
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互补地构成,由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构成的电极图案形成为没有接缝的栅格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电介质层是第1透明电介质层,
所述触摸面板还具备第2透明电介质层,所述多个第2电极形成在所述第2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电介质层包括多层的透明电介质层。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
所述第1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2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2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
所述第2副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延伸,而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配置于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连结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从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观察时,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形成多个四边形连续排列的栅格状的图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1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第2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副电极线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所述栅格状的图案由配置为矩阵状的矩形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辅助电极线,该辅助电极线在所述透明电介质层的表面,形成在相互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的区域,将在所述第1主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上断开的2条所述第1主电极线沿着所述第1主电极线断续地连结。
CN201480003633.6A 2013-01-25 2014-01-24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885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116 2013-01-25
JP2013012116 2013-01-25
PCT/JP2014/051477 WO2014115832A1 (ja) 2013-01-25 2014-01-24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5042A CN104885042A (zh) 2015-09-02
CN104885042B true CN104885042B (zh) 2018-06-26

Family

ID=5122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633.6A Active CN104885042B (zh) 2013-01-25 2014-01-24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6943B2 (zh)
EP (1) EP2950187A4 (zh)
JP (2) JP5910761B2 (zh)
KR (1) KR20150109338A (zh)
CN (1) CN104885042B (zh)
TW (1) TWI554930B (zh)
WO (1) WO2014115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5832A1 (ja) * 2013-01-25 2014-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470264B2 (ja) * 2014-04-15 2019-02-13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383914B2 (ja) * 2014-08-07 2018-09-05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GB2529898B (en) * 2014-09-08 2016-08-31 Touchnetix Ltd Touch sensors
JP6534807B2 (ja) * 2014-11-18 2019-06-26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451258B2 (ja) * 2014-11-25 2019-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6126731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60216815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KR102387833B1 (ko) * 2015-11-30 2022-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전자레인지 도어
CN106445247A (zh) * 2016-12-01 2017-02-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878155B2 (ja) * 2017-06-05 2021-05-26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932613B2 (ja) 2017-10-30 2021-09-08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9976566B (zh) * 2018-03-23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51604B (zh) * 2019-08-07 2024-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摸传感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949A (zh) * 2008-07-31 2011-06-29 郡是株式会社 平面体和触摸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6488A2 (en) * 2005-07-21 2007-01-24 TPO Displays Corp. Electromagnetic digitizer sensor array structure
EP3614418B1 (en) * 2008-02-28 2023-11-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KR101397200B1 (ko) 2008-02-28 2014-05-20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저 가시성 도체를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8599150B2 (en) *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BR112012018856A2 (pt) * 2010-01-28 2017-12-12 Fujifilm Corp folha condutora, método para usar a mesma e painel sensível ao toque
JP5248653B2 (ja) * 2010-05-27 2013-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4989749B2 (ja) 2010-05-28 2012-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5667938B2 (ja) * 2010-09-30 2015-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5581B2 (ja)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5739742B2 (ja) * 2010-11-04 2015-06-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47864B2 (ja) * 2010-11-05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7844224B (zh) * 2011-01-18 2021-10-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3384870B (zh) * 2011-02-18 2016-06-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CN103380411B (zh) * 2011-02-24 2016-10-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DE102011014748B4 (de) 2011-03-22 2022-10-27 Polyic Gmbh & Co. Kg Schichtkörp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azu
TWM425338U (en) * 2011-05-20 2012-03-2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net-shape structures and touch-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529591B (zh) * 2011-07-08 2016-04-11 Focaltech Systems Lt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mesh electrode
BR112014010102A8 (pt) * 2011-12-16 2017-06-20 Fujifilm Corp folha eletrocondutora e painel de toque
WO2014115832A1 (ja) * 2013-01-25 2014-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949A (zh) * 2008-07-31 2011-06-29 郡是株式会社 平面体和触摸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4930B (zh) 2016-10-21
JPWO2014115832A1 (ja) 2017-01-26
JP2016146202A (ja) 2016-08-12
EP2950187A4 (en) 2016-10-19
JP5910761B2 (ja) 2016-04-27
TW201435702A (zh) 2014-09-16
JP6269711B2 (ja) 2018-01-31
KR20150109338A (ko) 2015-10-01
CN104885042A (zh) 2015-09-02
US10156943B2 (en) 2018-12-18
EP2950187A1 (en) 2015-12-02
US20150331538A1 (en) 2015-11-19
WO2014115832A1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5042B (zh) 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15453B (zh) 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34179B2 (en)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309070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39580B (zh) 显示装置
CN105652531B (zh) 阵列基板以及平面转换液晶显示面板
US10887437B2 (en) Display panel
JP6907036B2 (ja) 表示装置
CN10988520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2253776B (zh) 用于遏制画面干扰的电容触摸屏的电极搭桥连接结构
CN105278783A (zh) 显示装置
CN104571678A (zh) 触控面板
CN104880873B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和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KR101661413B1 (ko) 표시 패널
CN203535595U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007589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80196A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以及传感器装置
US956332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6932971A (zh) 显示装置
CN107422506A (zh) 阵列基板与显示面板
CN107728854A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557730A (zh) 显示装置
CN109696989A (zh) 导电性薄膜、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40134620A (ko) 전자 컴포넌트,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37125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7

Address after: Shiga, Japan

Patentee after: VTS- touch sens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ppan Print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