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8068B - 电动转向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转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8068B
CN101258068B CN2006800325914A CN200680032591A CN101258068B CN 101258068 B CN101258068 B CN 101258068B CN 2006800325914 A CN2006800325914 A CN 2006800325914A CN 200680032591 A CN200680032591 A CN 200680032591A CN 101258068 B CN101258068 B CN 101258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ic power
feed circuit
circui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25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8068A (zh
Inventor
河西荣治
藤范洋一
斋藤贵俊
山下正治
山崎一平
藤田修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80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02J1/082Plural DC voltage, e.g. DC supply voltage with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C voltage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供电设备(40)具有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由包括高压电池(51)和用于使高压电池(51)的电压下降的降压电路(55)的主供电电路(50)以及包括低压电池(61)和用于使低压电池(61)的电压升高的升压电路(70)的副供电电路(60)形成。主供电电路(50)与副供电电路(60)并联连接。将副供电电路(60)的输出电压设定为低于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变为低于副供电电路(60)的目标电压时,由升压电路(70)升压的电压被供应至电动机驱动电路(32)。因此,可以低成本实现对电动转向设备的供电后备。

Description

电动转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用于根据转向盘的转动操作向可转向车轮施加转向力的电动机的电动转向设备,具体涉及这种电动转向设备的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常规电动转向设备包括用于对转向盘的转动操作提供转向辅助力的电动机,并被设计为通过用于改变流经电动机的电流量的供电控制来调节辅助力。
这种电动转向设备使用蓄电池作为电源。考虑到供电线会发生异常,在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kokai)号2004-17732中揭示的设备包括两个具有相同电压的蓄电池,即,主蓄电池及副蓄电池。该设备被设置为使得当连接至一个蓄电池的电源线发生异常时,通过进行切换来使用从另一蓄电池供应的电力。
但是,常规设备需要诸如切换开关之类的切换装置以选择性地使用从两个蓄电池供应的电力,由此导致成本的提高。此外,需要电动转向设备产生较大的驱动转矩,因此近来已经考虑使用高压型蓄电池。但是,当配置使用高压型蓄电池作为电源的***时,就需要设置另一高压型蓄电池作为电力故障的后备。因此,显著提高了用于电动转向的电源成本,这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应对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种包括后备电源的供电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转向设备,包括从供电设备供应电力的电动机,以及用于对所述电动机的运转进行控制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机根据转向盘的转向状态来运转以向可转向车轮施加转向力,所述电动转向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至少下述两个供电电路:主供电电路,其包括用于供应具有第一电压的电力的高压电池以及用于使所述高压电池的所述电压下降的降压电路,并且供应所述高压电池的具有下降电压的电力;以及副供电电路,其包括用于供应具有比所述第一电压低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低压电池以及用于使所述低压电池的所述电压上升的升压电路,并且供应所述低压电池的具有上升电压的电力,其中,所述主供电电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并联连接,并且从所述副供电电路输出的所述上升电压被设定为低于从所述主供电电路输出的所述下降电压。
在根据如上配置的本发明的电动转向设备中,可以用高压驱动电动机,并可以将用于通常电负载的低压蓄电池用作后备电源。此外,将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设定为高于作为后备电源的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供电***正常的情况下),从主供电电路向电动机供应高压,并在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变为低于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时,从副供电电路供应电力。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在多个供电电路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电路。
此外,在后备操作期间,在低压电池的电压被升压电路升压的同时从低压电池向电动机供应电力。因此,可以用高压驱动电动机,由此可以获得足够大的辅助力。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还设置了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的输出电压监视装置;以及升压控制装置,当判定所监视的所述输出电压已经变为低于预定电压时,所述升压控制装置可工作以启动所述副供电电路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工作。
通过上述设置,可仅在需要后备工作时执行升压操作,由此可以提高升压电路的耐用性,并由此降低电力消耗。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用于吸收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再生电力的主再生吸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主供电电路的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侧。通过该配置,当电动机产生再生电力时,主再生吸收装置吸收该再生能量,由此没有再生电流流经降压电路,并可防止对降压电路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设置了开关装置,当由所述主再生吸收装置吸收的所述再生电力的电压超过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装置可工作以关断所述副供电电路的供电线路,以使得所述再生电力流入所述副供电电路,从而使所述再生电力被所述副供电电路吸收。
通过该设置,即使当主再生吸收装置发生故障并变为不能吸收再生电力时,也可使再生能量流向副供电电路,并可以保护主供电电路的降压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串联设置在副供电线路中的升压线圈;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升压线圈在负载侧接地的第一开关器件、起寄生二极管作用并串联设置在所述副供电线路中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连接至所述副供电线路的结点位于所述负载侧的第二开关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工作进行控制的开关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的电压监视装置。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具有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开关工作同步地将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接通或关断来使所述输出电压升压至目标电压的同步升压模式,以及用于通过在将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维持在关断状态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接通和关断来使所述输出电压升压至目标电压的异步升压模式。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输出电压等于或高于预定电压时,选择所述异步升压模式。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输出电压变为低于所述预定电压时,将控制模式从所述异步升压模式切换至所述同步升压模式。
通过该配置,当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时,以异步升压模式来控制副供电电路的升压电路,使得第二开关器件保持在关断状态。因此,从主供电电路的输出不会流入副供电电路,并被可靠地供应至电动机。
当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电路下降且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变的低于预定电压时,以同步升压模式控制副供电电路的升压电路,使得与第一开关器件同步地接通和关断第二开关器件。因此,可以良好地执行将输出电压升压至目标电压的控制,并可以获得稳定的升压电压。此外,即使在电动机产生再生电力的情况下,因为第二开关器件被接通和关断,故可以将再生电力从副供电电路供应至低压电池使得低压电池吸收再生电力。
注意,描述“与第一开关器件的开关工作同步地将第二开关器件接通和关断”意指将两个开关器件以相互关联的方式进行操作,而不一定是将第一和第二器件同时接通和关断。例如,反复进行将第二开关器件关断并将第一开关器件接通的操作以将电流供应至升压线圈并在升压线圈中蓄积电力,然后将第一开关器件关断并将第二开关器件接通以输出蓄积在升压线圈中的电力。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同步升压模式中执行所述升压控制时检测到流向所述副供电电路的电流,并且所述电流持续预定时间段时,将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同步升压模式切换至所述异步升压模式。
通过上述配置,即使在其输出电压已经下降的主供电电路恢复至正常状态且其输出电压超过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之后,也可将控制模式切换至异步升压模式以关断第二开关器件。因此,电力并未持续地从主供电电路向副供电电路流动,由此可以保护电池及电路免于故障。此外,因为来自电动机的再生电力是临时的,故向副供电电路的电力流动在预定时间内会停止,并可维持同步升压模式。
在此情况下,例如可基于第一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来估计流至副供电电路的电力。即,当电力流向副供电电路时,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升高。因此,限制或停止升压电路的升压操作,并由此改变第一开关器件的占空比。因此,可以简单地基于第一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来检测流向副供电电路的电力。此外,可以考虑第二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来估计流向副供电电路的电力。
此外,当供电设备的监视输出电压超过预定电压时(例如,升压电路的目标升压电压或者比目标升压电压高预定电压的设定电压),可以判定电力已经流向副供电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对所述低压电池的电压下降进行检测的低压电池电压检测装置,其中,当检测到所述低压电池的电压下降时,将所述高压电池的电力经由所述主供电电路充入所述低压电池。
通过上述配置,能够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并即使在充电***异常时也可维持预定电压。
注意,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因过电流导致副供电电路的升压电路中断,可以在副供电电路中设置开关器件,并进行控制使得该开关器件接通时段受到限制。具体而言,当使用升压电路的第二开关器件作为该开关器件时,可以抑制成本的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模式的电动转向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视图。
图2是根据该模式的供电设备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3是示出在同步升压模式下供应至第一及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的改变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低压电池充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辅助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辅助电流表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降压电路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模式的电动转向设备。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模式的电动转向设备。
该电动转向设备主要由用于向可转向车轮传递转向辅助力的转向辅助机构10、用于对转向辅助机构10的电动机15进行驱动及控制的辅助控制设备30、以及供电设备40构成。
转向辅助机构10通过齿条齿轮机构13将因对转向盘11的转动操作引起的转向轴12绕其轴线的旋转转换为齿条杆14沿其轴线的运动,由此根据齿条杆14的轴向运动来使左右前轮FW1及FW2进行转向。电动机15装配至齿条杆14。电动机15通过其旋转经由滚珠丝杠机构16轴向地驱动齿条杆14,由此以对转向盘11的转动操作提供辅助力。转角传感器17安装至电动机15,且转向转矩传感器20装配至转向轴12的下端部。
由分解器构成的转角传感器17对电动机15的转角进行检测,并输出表示检测到的转角的检测信号。转向转矩传感器20由夹置在转向轴12中且其上下端部连接至转向轴12的扭杆21、以及分别装配至扭杆21的上下端部的分解器22及23构成。分解器22及23分别对扭杆21的上下端部的转角进行检测,并分别输出表示检测到的转角的检测信号。
该辅助控制设备基于来自转角传感器17、转向转矩传感器20以及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28的检测信号来对供应至电动机15的电流量进行调节,由此控制辅助力。该辅助控制设备由其主要部分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以及用于根据来自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的电动机控制信号来驱动电动机15的电动机驱动电路32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三相无电刷电动机作为电动机15,并且起电动机驱动电路32作用的逆变器电路向电动机供应三相驱动电流。但是,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电动机及驱动电路,例如,可以使用H桥接电路来驱动并控制两相无电刷电动机。
如图2所示,供电设备40主要由主供电电路50、起后备电源作用的副供电电路60、辅助供电电路80以及供电控制设备90构成。
主供电电路50包括产生第一电压V1H(在本实施例中,V1H=288V)的高压电池51;通过电力控制单元52使得主供电线53接通和关断的继电器54;将高压蓄电池电压V1H降压至第一降压电压V1L(在本实施例中,V1L=48V)的降压电路55(DC-DC转换器);以及设置在降压电路55的次级侧并对在电动机15产生的再生电力进行吸收的再生吸收电路56。
再生吸收电路56形成用于通过阻抗器件57及吸收开关器件SW3将降压电路55的次级侧接地由此释放再生电力的电路。通过来自供电控制设备90的信号来接通和关断该吸收开关器件SW3。
此外,副供电电路60包括产生第二电压V2L(在本实施例中,V2L=12V)的低压蓄电池61;当启动辅助控制时关断副供电线63的继电器64;以及将低压电池电压V2L升压至第二升压电压V2H(在本实施例中,V2H=33V)的升压电路70。
升压电路70包括串联设置在副供电线63中的升压线圈71;在升压线圈71的次级侧从副供电线63分支的接地线中所设置的第一开关器件SW1;串联设置在副供电线63中以相对于第一开关器件SW1连接至副供电线63的节点、位于负载侧(电源侧)的第二开关器件SW2;以及将第二开关器件SW2的输入及输出端短接的二极管72。
使用FET作为两个开关器件SW1及SW2。具体而言,使用起寄生二极管作用的FET作为第二开关器件SW2。即,即使当第二开关器件SW2处于关断状态时,虽然第二开关器件SW2不允许反向电流的流动,但其允许正向(供电方向)电流的流动。当第二开关器件SW2处于接通状态时,SW2允许在两个方向上的电流的流动。
使第二开关器件SW2短路的二极管72被设置为使得二极管72的阴极位于电力输出侧而二极管72的阳极位于朝向低压电池一侧。该二极管72被设置为补充第二开关器件SW2的供电能力。
第一开关器件SW1响应于来自供电控制设备90的脉冲信号以高速接通和关断,使得从升压线圈71输出作为目标电压的第二升压电压V2H。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种升压模式;即,在升压操作期间将第二开关器件SW2维持在关断状态的异步升压模式,以及与第一开关器件SW1的开关操作同步地接通和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同步升压模式。
在同步升压模式中,如图3所示,以相互关联的方式以相同的周期将开关器件SW1及SW2接通和关断。即,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并接通第一开关器件SW1以在较短时间段向升压线圈71供电,由此在升压线圈71中蓄积电力。随后,关断第一开关器件SW1并接通第二开关器件SW2以输出蓄积在升压线圈71中的电力。
注意,当第一开关器件SW1关断时,并不一定需要接通第二开关器件SW2。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接通和关断这些开关器件,只要其能够彼此配合以执行一系列操作(即,向升压线圈71供电以产生电力,以及向负载侧放电)即可。
主供电电路50及副供电电路60的各个供电线53及63的输出端连接至导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2的输出电线100。在供电设备40的输出电线100中设置用于去除供电噪音的电容器101。
辅助供电电路80向辅助控制设备30及副供电线63供应低压(12V)辅助电力。辅助供电电路80包括用于将高压蓄电池51的电压转换为低压的降压电路81。
其主要部分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供电控制设备90对供电设备40的输出电线100的电压(输出电压Vout)、高压电池51的电压VHx以及低压电池61的电压VLx进行监视;并根据监视电压对开关器件SW1、SW2及SW3的开关操作进行控制。注意,尽管未示出,但供电控制设备90经由调节器从低压电池61接收电力。
供电控制设备90及升压电路70构成本发明的升压电路。
下面,将描述用于控制向电动机15的电力供应的处理,由供电控制设备90来执行该处理。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该供电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供电控制设备90的ROM中,并以较短的间隔重复执行。
在由于接通了未示出的点火开关而导致继电器54及64接通之后启动该供电控制例程。
首先,在步骤S1,检测输出电压Vout,并对检测得到的电压是否高于再生判定电压VK1(例如,50V)进行判定。执行该判定处理以判定是否从电动机15产生再生电力。再生判定电压VK1被设定为当产生了再生电力时,输出电压Vout超过再生判定电压VK1。
当未产生再生电力时(S1:否),在步骤S1后续的步骤S2对输出电压Vout是否低于副供电电路60的额定输出电压V2H(目标电压:33V)进行判定(S2)。当主供电电路50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out等于主供电电路50的额定输出电压V1L(48V),由此做出“否”的判定。在此情况下,因为正常地从主供电电路50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2供应电力,故无需从副供电电路60进行电力供应。因此,将第一开关器件SW1及第二开关器件SW2两者都关断(S3)。因此,不执行升压电路70的升压操作。此外,因为关断了第二开关器件SW2,故防止了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流入副供电电路60。
此外,当在步骤S2做出“是”的判定时;即,当输出电压Vout变为低于V2H(目标电压:33V)时,使第一开关器件SW1执行开关操作以通过升压线圈71对低压电池61的电压进行升压(S4)。在此情况下,在副供电电路60中,在将目标升压电压设定为V2H的情况下执行升压操作。即,控制第一开关器件SW1的脉冲供应时间比率(占空比),使得输出电压Vout变为目标电压V2H(33V)。在这里,输出电压Vout与目标电压V2H之间的差异越大,设定占空比越大。因此,自动使用从副供电电路60供应的电力作为供电设备40的输出。
因此,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已经下降时,使用从副供电电路60供应的电力。当随后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提高并超过副供电电路60的输出电压时,再次使用从主供电电路50供应的电力。
以此方式,自动地将电力从输出电压更高的主供电电路50或副供电电路60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2供应。
当电动机15在重复执行供电转换控制中间产生再生电动势且电压超过再生判定电压VK1时,在步骤S1作出“是”的判定,并将吸收开关器件SW3接通和关断(S5)。在此情况下,根据检测到的输出电压Vout来调节吸收开关器件SW3的占空比。即,输出电压Vout越高,吸收开关器件SW3的设定占空比就越高。注意,此时,保持开关器件SW1及SW2的关断。
因此,来自电动机15的再生电力流入主供电电路50的再生吸收电路56,并通过吸收开关器件SW3被大地吸收。
因此可以保护降压电路55。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有利地使用来自主供电电路50的电力,并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例如因高压电池51的劣化而下降并变为等于或低于副供电电路60的额定输出电压时,自动地从副供电电路60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2供应电力。
因此,在正常状态下,可通过电动机15的高压驱动来产生足够大的转向辅助力;并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下降时,使用由其他电负载共用的低压电池61来驱动电动机15。因此,无需设置作为后备的专用电池。此外,因为在其电压升压的情况下从低压电池向电动机驱动电路32供应电力,故即使在后备供电时,也可产生较大的转向辅助力。
此外,自动选择输出主供电电路50或副供电电路60中电压较高的任一者。因此,无需诸如切换开关之类的切换设备,由此不会提高成本。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中,一直保持第二开关器件SW2关断。因此,升压电路可以被设置为使得仅使用二极管72而不使用第二开关器件SW2。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由供电控制设备90执行该处理。该第二实施例的控制例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例程的差别在于对吸收再生电力的处理。硬件设置与图1及图2示出的相同。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该供电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供电控制设备90的ROM中,并以较短间隔重复执行。
因为步骤S11至S14的处理与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至S4的处理相同,故将仅简要描述步骤S11至S14的处理。
当在步骤S11判定所检测的输出电压Vout不高于再生判定电压VK1(例如,50V)时,供电控制设备90判定未产生再生电力,并进行至步骤S12以判定输出电压Vout是否低于副供电电路60的额定输出电压V2H(目标电压:33V)。当主供电电路50正常工作时,做出“否”的判定。在此情况下,因为无需从副供电电路60进行电力供应,故在步骤S13将第一开关器件SW1及第二开关器件SW2两者均关断,由此不执行升压操作。此外,还关断主供电电路50的吸收开关器件SW3。
此外,当在步骤S12做出“是”的判定时,即,当输出电压Vout变的低于V2H(目标电压:33V)时,使第一开关器件SW1进行开关操作以通过升压线圈71对低压电池61的电压进行升压(S14),并将升压电压从副供电电路60供应至电动机驱动电路32。
当电动机15在重复执行供电转换控制中间产生再生电动势并且输出电压Vout超过再生判定电压VK1时,在步骤S11做出“是”的判定,并执行步骤S15的判定处理。在该步骤S15,对输出电压Vout是否高于吸收辅助判定电压VK2(VK2>VK1:例如,VK2=55V)进行判定。
当输出电压Vout等于或低于吸收辅助判定电压VK2时,接通和关断吸收开关器件SW3以向大地释放再生电力(S16)。在此情况下,在副供电电路60中,保持第一开关器件SW1及第二开关器件SW2关断,由此不执行升压操作。
此外,当在步骤S15判定输出电压Vout高于吸收辅助判定电压VK2时,再生吸收电路56可能存在故障(例如,吸收开关器件SW3可能发生故障)。因此,不仅向吸收开关器件SW3,还向开关器件SW2输出接通信号,使得副供电电路60吸收再生电力(S17)。在此情况下,即使主供电电路50的再生吸收电路56已经发生线路中断故障或发生吸收开关器件SW3的故障,也可以通过接通第二开关器件SW2,来关断副供电电路60的副供电线63,由此使再生电力流向低压电池61以进行蓄积。
如上所述,除了实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第二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即使在主供电电路50的再生吸收电路56发生故障时也能够使副供电电路60吸收再生电力,由此防止供电设备40的电路故障,例如,降压电路55的故障。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由供电控制设备90来执行该处理。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该供电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供电控制设备90的ROM中,并以较短间隔重复执行。
在由于接通了未示出的点火开关而接通继电器54及64之后启动该供电控制例程。
当启动本供电控制例程时,在步骤S21,首先检测输出电压Vout,并对检测电压是否高于再生判定电压VK1(例如,50V)进行判定。当检测电压高于再生判定电压VK1时,供电控制设备90判定电动机15正在产生再生电力,并将第二开关器件SW2接通以使再生电力流向低压电池61以进行蓄积(S22)。
此外,当供电控制设备90已经在步骤S21做出“否”的判定时,即,已经判定电动机15并未产生再生电力时,供电控制设备90检查表示正以同步升压模式执行控制的标志F(S23)。当F的值为1时,执行同步升压模式控制(S25)。当F的值不为1时,执行异步升压模式控制(S24)。在这里,将描述同步升压模式控制及异步升压模式控制。
在本控制例程中,无论执行同步升压模式控制或异步升压模式控制,均一直监视输出电压Vout,并在输出电压Vout低于基准电压(在本示例中,副供电电路的目标电压V2H)时,通过以预定间隔接通和关断第一开关器件SW1来调节第一开关器件SW1的占空比,使得升压电路70的输出电压Vout变为等于目标电压V2H。即,执行PWM控制以在输出电压Vout与目标电压V2H之间存在差异时提高负荷比。
在同步升压模式控制期间,与第一开关器件SW1同步地接通和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
例如,如图3所示,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并接通第一开关器件SW1,以在较短时段向升压线圈71供电以在升压线圈71中蓄积电力。随后,关断第一开关器件SW1并接通第二开关器件SW2以输出蓄积在升压线圈71中的电力。以此方式,升压线圈71通过两个开关器件SW1及SW2的同步开关操作来执行升压操作。
此外,在异步升压模式控制期间,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在此情况下,因为第二开关器件SW2起寄生二极管的作用,故第二开关器件SW2可仅向输出侧(向电动机驱动电路)供电。因此,通过将第一开关器件SW1接通和关断,可以输出从低压电池供应的并具有升压电压的电力。此外,可以一直防止电力从主供电电路50向副供电电路60流动。
在两种模式的升压控制中,一直监视输出电压Vout,并在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2H时,实际上不执行升压操作,并将第一开关器件SW1保持在关断状态。
在本控制例程的启动阶段,将标志F设定为0。因此,在步骤S23做出“否”的判定,并在步骤S24选择异步升压模式控制。随后,对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Vout是否低于基准电压VR1(在此示例中,30V)进行判定(S26)。当输出电压Vout不低于基准电压时,结束当前对本例程的执行。当在重复执行本例程期间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Vout下降并变为低于VR1时,将标志F设定为1,并结束当前对本例程的执行(S27)。
当在步骤S27将标志F设定为1时,在下一次执行本例程期间在步骤S23做出“是”的判定,并将异步升压模式控制切换为同步升压模式控制(S25)。在该同步升压模式控制中,与第一开关器件SW1同步地接通和关断第二开关器件SW2。在此情况下,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副供电电路60的目标电压V2H时,通过将开关器件SW1及SW2接通和关断来调节开关器件SW1及SW2的占空比,使得升压电路70的输出电压Vout变为等于目标电压V2H。
在该同步升压模式控制中,为了防止主供电电路50的电力持续流入副供电电路60(这将会因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恢复到原水平而发生),如下所述判定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的恢复。
首先,对第一开关器件SW1的占空比D1是否小于基准占空比DR1以及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占空比D2是否大于基准占空比DR2进行判定。在同步升压模式控制期间,对第一开关器件SW1及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使得输出电压Vout变为等于目标电压V2H。但是,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恢复原水平时,因为向升压线圈71供电的时间变短,故第一开关器件SW1的占空比变小。
此外,因为以下原因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占空比增大。当输出电压Vout因升压控制变为过多地大于目标电压V2H时,增大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占空比以使副供电电路恢复具有升压电压的电力。
当在步骤S28及S29两者均做出“是”的判定时,可以判定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恢复并变为高于升压电路70的目标电压V2,或者电动机15产生再生电力。因为电动机15产生再生能量是临时的,故再生电力被低压电池61吸收。为此,在以下步骤,将同步升压模式持续达到吸收再生电力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同步升压模式切换为异步升压模式。
即,在步骤S30用于计时的计时器递增,并对计时器值Tx是否已经超过基准时间T0进行判定(S31)。当在基准时间T0期间持续满足步骤S28及S29的占空比条件时(S31:是),就判定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已经恢复至升压电路70的目标电压或更高的水平。在此情况下,将标志F设定为0,并结束当前对本控制例程的执行(S32)。由此,将控制模式从同步升压模式转换至异步升压模式。
此外,当在步骤S28及S29中任一者做出“否”的判定时,将计时器值Tx清零,并结束当前对本控制例程的执行(S32)。由此,持续同步升压模式。
根据上述供电控制例程,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正常时,副供电电路以异步升压模式执行升压控制。因此,防止了电力从主供电电路50流入副供电电路60。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下降时,副供电电路60以同步升压模式执行升压控制。在此情况下,因为通过与第一开关器件SW1同步地将第二开关器件SW2接通和关断来执行升压,故可以很好地执行升压至目标电压的控制,可能够获得稳定的升压电压。
此外,当以同步升压模式执行升压控制期间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恢复并变为高于副供电电路60的目标电压时,将控制模式切换至异步模式,由此防止电力从主供电电路50流入副供电电路60。因此,可以保护电池51及61以及电路。
此外,当在电动机15处产生再生电力时,再生能量可以通过副供电电路60被低压电池61吸收。
无需多言,可以实现由第一及第二实施例获得的效果。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8及S29基于第一开关器件SW1及第二开关器件SW2的占空比D1及D2来判定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的恢复(电力流入副供电电路60)。但是,可以仅基于第一开关器件SW1的占空比D1来执行上述判定。
此外,替代执行步骤S28及S29,可以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即,当供电设备40的输出电压Vout变为高于预定电压VR2时(S34),判定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已经恢复或者电动机15已经产生再生电力,然后启动步骤S30的计时器计时操作。例如,将预定电压VR2设定为升压电路70的目标升压电压或者略大于目标升压电压的预定电压。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由供电控制设备90来执行该处理。
图8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例程。该供电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供电控制设备90的ROM中,并以较短间隔重复执行。
在该供电控制例程中,替代第三实施例的控制例程的步骤S28至S33的处理,执行步骤S40的处理。因为其余步骤的处理操作与第三实施例的相同,故以相同步骤标号来表示其余步骤,并省去对其的重复描述。
当输出电压Vout已经下降并且已经启动同步升压模式的升压控制时(S25),执行步骤S40的处理。在步骤S40的处理中,向降压电路55输出工作停止指令。因此,在该时间点之后,没有从降压电路55向电动机15的电力供应,而从副供电电路60进行电力供应。在此情况下,在电动机15处产生的再生电力并未流向降压电路55,而是流向副供电电路60并在此被吸收。由此可以保护降压电路55。此外,即使当高压电池51的电压随后恢复,高压电池51的电力不会流向低压电池61。
下面,将描述供电控制设备90在低压电池61劣化且其输出电压变为低于预定电压时执行的充电控制。
图9示出了低压电池充电控制例程,该供电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供电控制设备90的ROM中,并与上述任一供电控制例程并行地以较短间隔重复执行。
当在因为接通了未示出的点火开关而启动该供电控制例程时,检查标志F的状态(S41)。在启动本控制例程时将标志F设定为0,在禁止对低压蓄电池61的充电操作时标志F被设定为1。
因此,在进行至步骤S42之后,供电控制设备90读取低压蓄电池电压Vin(升压电路70的输入电压),并判定电池电压Vin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充电基准电压VR3(例如,11V)。在低压电池已经劣化且电池电压Vin已经变为低于充电基准电压VR3时,供电控制设备90将升压电路70的第二开关器件SW2接通和关断以通过副供电电路60将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力供应至低压电池61以对其进行充电(S43)。在此情况下,对第二开关器件SW2执行PWM控制,同时将充电电压设定为预定电压(例如,13V)。
然后递增用于测量充电时间的计时器(S44)。随后,对计时器值Tb是否已经超过充电基准时间Tb0进行判定(S45)。当计时器值Tb尚未超过充电基准时间Tb0时,结束当前对本例程的执行。
在对低压电池61的充电已经启动之后当充电时间已经达到充电基准时间Tb0时(S45:是),将标志F设定为1(S46)。因此,在该时间点之后,禁止对低压蓄电池61进行充电。此外,当在对低压电池61充电期间电池电压Vin已经变为等于或高于充电基准电压VR3时,将计时器值Tx清零(S47)。
根据该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例程,通过升压电路70的第二开关器件SW2的控制,可以将高压电池51的电力通过副供电电路60充入低压电池61。此外,通过充电电压控制和/或限制充电时间,可以保护升压电路70及降压电路55免于过电流。
下面,将描述用于辅助控制(即,对电动机15的控制)的处理。
图10是示出了由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执行的辅助控制例程。该辅助控制例程以控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的ROM中,并以较短间隔重复执行。
首先,在步骤S51,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首先读取通过车速传感器28检测的车速V以及根据通过转向转矩传感器20的分解器22及23检测的转角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到的转向转矩TR。随后,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通过参考图11所示的辅助电流表来计算与车速V及转向转矩TR对应的要求辅助电流ASI(S52)。辅助电流表存储在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的ROM中,并被设定为使得如图11所示要求辅助电流ASI随着转向转矩TR增大而增大并在车速V下降时取较大的值。
然后,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根据计算得到的要求辅助电流ASI来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32(逆变器电路)(S53)。例如,辅助控制用电子控制设备31产生三相脉冲序列信号(train signal)(其具有与要求辅助电流ASI的大小大体成正比的脉宽),并将该信号供应至逆变器的开关电路(未示出),由此将要求辅助电流ASI作为驱动电流供应至电动机15以产生预定辅助转矩。
已经描述了本模式的电动转向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模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改变。
例如,可以改变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供电控制,使得当高压电池51的电压下降时,停止降压电路55的工作,并从副供电电路60供电。
即,可以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监视高压电池51的电压VHin,并对电池电压VHin是否高于预设基准电压VHR(例如,200V)进行判定(S61)。当电池电压VHin并不高于基准电压VHR时,停止降压电路55的工作(S62),并当电池电压VHin高于基准电压VHR时,使降压电路55工作(S63)。
此外,在上述模式中,将二极管72设置在升压电路70中以对第二开关器件SW2形成旁路。但是,可以省去二极管72。此外,在副供电电路60未进行对再生电力的吸收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第二开关器件SW2而仅设置二极管72。
此外,当主供电电路50的输出电压下降且副供电电路60供应电力时,未示出的警报器(例如,灯或蜂鸣器)可以工作以提醒操作者更换电池。
可以任意地设定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压值(电池电压、降压电压、升压电压、基准电压等)。

Claims (7)

1.一种电动转向设备,包括从供电设备供应电力的电动机,以及用于对所述电动机的运转进行控制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动机根据转向盘的转向状态来运转以向可转向车轮施加转向力,所述电动转向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至少下述两个供电电路:
主供电电路,其包括用于供应具有第一电压的电力的高压电池以及用于使所述高压电池的所述电压下降的降压电路,并且供应所述高压电池的具有下降电压的电力,以及
副供电电路,其包括用于供应具有比所述第一电压低的第二电压的电力的低压电池以及用于使所述低压电池的所述电压上升的升压电路,并且供应所述低压电池的具有上升电压的电力,
其中,所述主供电电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并联连接,并且从所述副供电电路输出的所述上升电压被设定为低于从所述主供电电路输出的所述下降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的输出电压监视装置;以及
升压控制装置,当判定所监视的所述输出电压已经变为低于预定电压时,所述升压控制装置工作以启动所述副供电电路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其中,用于吸收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再生电力的主再生吸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主供电电路的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还包括开关装置,当由所述主再生吸收装置吸收的所述再生电力的电压超过基准电压时,所述开关装置工作以关断所述副供电电路的供电线,以使得所述再生电力流入所述副供电电路,从而使所述再生电力被所述副供电电路吸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其中,
所述升压电路包括串联设置在所述副供电电路的供电线中的升压线圈、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升压线圈在负载侧接地的第一开关器件、起寄生二极管作用并串联设置在所述供电线中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连接至所述供电线的结点位于所述负载侧的第二开关器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工作进行控制的开关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的电压监视装置;并且
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具有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开关工作同步地将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接通或关断来使所述输出电压升压至目标电压的同步升压模式,以及用于通过在将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维持在关断状态时将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接通和关断来使所述输出电压升压至目标电压的异步升压模式,其中,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输出电压等于或高于预定电压时,选择所述异步升压模式,而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输出电压变为低于所述预定电压时,将控制模式从所述异步升压模式切换至所述同步升压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其中,在所述同步升压模式中执行升压控制时检测到流向所述副供电电路的电流,并且所述电流持续预定时间段时,将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同步升压模式切换至所述异步升压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转向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低压电池的电压下降进行检测的低压电池电压检测装置,其中,当检测到所述低压电池的电压下降时,将所述高压电池的电力经由所述主供电电路充入所述低压电池。
CN2006800325914A 2005-07-06 2006-05-09 电动转向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8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7053A JP4333646B2 (ja) 2005-07-06 2005-07-06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197053/2005 2005-07-06
PCT/JP2006/309617 WO2007004357A1 (ja) 2005-07-06 2006-05-09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8068A CN101258068A (zh) 2008-09-03
CN101258068B true CN101258068B (zh) 2010-09-01

Family

ID=3760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25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8068B (zh) 2005-07-06 2006-05-09 电动转向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63845B2 (zh)
EP (1) EP1900602B1 (zh)
JP (1) JP4333646B2 (zh)
CN (1) CN101258068B (zh)
DE (1) DE602006013458D1 (zh)
WO (1) WO20070043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7597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无停电电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2529B2 (ja) * 2006-06-14 2011-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167655B2 (ja) * 2007-03-02 2013-03-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5125155B2 (ja) * 2007-03-07 2013-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4894565B2 (ja) * 2007-03-07 2012-03-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5233160B2 (ja) * 2007-05-11 2013-07-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952931B2 (ja) 2007-08-30 2012-06-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034824B2 (ja) * 2007-09-25 2012-09-2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082739B2 (ja) * 2007-10-09 2012-11-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157429B2 (ja) * 2007-12-27 2013-03-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151471B2 (ja) 2007-12-27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72406B2 (ja) * 2007-12-28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86981B2 (ja) * 2008-07-03 2013-09-1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0084623A1 (ja) 2009-01-22 2010-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12464B2 (ja) * 2009-03-25 2013-06-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040167A (zh) * 2009-10-23 2011-05-0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起重机及汽车起重机供电控制方法、***
JP2013514755A (ja) * 2009-12-17 2013-04-25 ルノー・トラックス 操舵モータ電力供給方法及び係る方法に適応される電源システム
JP5219992B2 (ja) * 2009-12-24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電力供給装置
DE102010011892B4 (de) * 2010-03-18 2019-05-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Verstell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es
WO2012085615A1 (en) * 2010-12-21 2012-06-28 Renault Truck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supply system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adapted to such a method
JP5311233B2 (ja) * 2010-12-27 2013-10-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14924B2 (ja) 2011-01-28 2015-05-07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電圧識別装置及び時計制御装置
CN103442935B (zh) * 2011-03-31 2015-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控制装置
JP5781403B2 (ja) * 2011-08-31 2015-09-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プリチャージ回路、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US9440600B2 (en) * 2012-09-20 2016-09-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ail operational power system with multipl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2014115882A (ja) 2012-12-11 2014-06-26 Denso Corp 車載用緊急通報装置
JP2014121896A (ja) * 2012-12-20 2014-07-03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4184888A1 (ja) * 2013-05-15 2014-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109724A (ja) * 2013-12-03 2015-06-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受電機器
JP6252244B2 (ja) * 2014-02-27 2017-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6054606A (ja) * 2014-09-03 2016-04-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
CN105584521B (zh) * 2014-11-17 2018-09-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转向动力***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84520B (zh) * 2014-11-17 2018-09-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的转向动力***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41830B (zh) * 2015-09-21 2019-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转向控制***和方法
JP2017081387A (ja) * 2015-10-27 2017-05-18 Kyb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899834B1 (en) 2015-11-18 2018-02-2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Power control module using protection circuit for regulating backup voltage to power load during power fault
CN105501291B (zh) * 2016-01-04 2018-07-31 深圳市知行智驱技术有限公司 双路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内部通讯方法
CN106329704B (zh) * 2016-08-31 2020-10-09 安徽乐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的高低压供电转换功能电路
US10919566B2 (en) 2017-02-15 2021-02-16 Mando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6708156B2 (ja) * 2017-03-31 2020-06-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電源装置
FR3068533B1 (fr) * 2017-06-30 2019-07-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Systeme et methode de gestion de la batterie de secours pour un dispositif d'appel d'urgence
JP2019034655A (ja) * 2017-08-16 2019-03-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源システム
KR102458757B1 (ko) * 2017-11-29 2022-10-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어 휠 스티어링 제어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어방법
CN111699601A (zh) * 2018-02-20 2020-09-22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US10752116B2 (en) * 2018-03-16 2020-08-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ackup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TWI680069B (zh) * 2018-05-18 2019-12-21 沃爾奇動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輛備援動力轉向系統及其控制方式
KR102597658B1 (ko) 2018-07-30 2023-11-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직류-직류 컨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구동 장치
JP7187900B2 (ja) * 2018-08-31 2022-12-1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補助電源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9206704A1 (de) * 2019-05-09 2020-11-12 Audi Ag Elektrisches Antriebssystem und Betriebsverfahren
JP7360299B2 (ja) * 2019-10-25 2023-10-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電源装置及び通報モジュール
JP7419876B2 (ja) * 2020-02-28 2024-01-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
CN112406864B (zh) * 2020-10-21 2022-05-03 郑州轻工业大学 电动客车双源智能转向***及转向协同控制方法
JP7050142B1 (ja) 2020-12-23 2022-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制御方法
JP2022160301A (ja) * 2021-04-06 2022-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574A (zh) * 2002-01-16 2005-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压转换器控制装置,电压转换方法,存储介质,程序,驱动***和装有该驱动***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0610A (ja) 1993-12-13 1995-07-04 Motor Jidosha Kk 電気自動車用電源装置
JPH0920263A (ja) * 1995-07-06 1997-01-21 Jidosha Kiki Co Ltd 電動ポンプ式動力舵取装置
JP3974278B2 (ja) 1998-12-10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駆動装置
JP3687409B2 (ja) 1999-04-26 200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供給制御装置
JP2001352690A (ja) 2000-06-08 2001-12-2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両の電力供給回路および車両に用いられるdc−dcコンバータ回路
US7012822B2 (en) * 2002-02-20 2006-03-14 Ballard Power System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traction inverter module and DC/DC converter
JP3777403B2 (ja) * 2002-04-24 2006-05-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089305B2 (ja) 2002-06-14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電力供給装置
JP2004166441A (ja) 2002-11-15 2004-06-10 Toyoda Mach Works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081101B2 (ja) * 2005-03-28 2008-04-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574A (zh) * 2002-01-16 2005-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压转换器控制装置,电压转换方法,存储介质,程序,驱动***和装有该驱动***的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12444A 2000.11.07
JP特开2001-352690A 2001.12.21
JP特开2003-312517A 2003.11.06
JP特开平7-170610A 1995.07.04
JP特开平9-20263A 1997.01.21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7597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无停电电源装置
CN102437597B (zh) * 2010-09-29 2015-04-08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无停电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15474A (ja) 2007-01-25
WO2007004357A1 (ja) 2007-01-11
EP1900602A1 (en) 2008-03-19
JP4333646B2 (ja) 2009-09-16
DE602006013458D1 (de) 2010-05-20
US20090140673A1 (en) 2009-06-04
CN101258068A (zh) 2008-09-03
EP1900602A4 (en) 2009-03-04
EP1900602B1 (en) 2010-04-07
US7863845B2 (en) 2011-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8068B (zh) 电动转向设备
EP2210784B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JP495293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49832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31928B2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31930B2 (ja) 車両の電源装置
JP4535298B2 (ja) 車両の電源装置
JP4172473B2 (ja) 昇圧回路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457312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控制器
CN107078682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以及搭载了该电动机控制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车辆
JP2006327568A (ja) 車両用電力システム及び昇圧電源
JP2007151247A (ja) 電力供給装置
JP2009040224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456517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261180A (ja) 車載用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JP5163240B2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JP2022048436A (ja)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