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3477A -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3477A
CN1733477A CNA2005100902463A CN200510090246A CN1733477A CN 1733477 A CN1733477 A CN 1733477A CN A2005100902463 A CNA2005100902463 A CN A2005100902463A CN 200510090246 A CN200510090246 A CN 200510090246A CN 1733477 A CN1733477 A CN 1733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ink
mentioned
inking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02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广美
足立宇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owa KK
Original Assignee
Isow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owa KK filed Critical Isowa KK
Publication of CN1733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3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5/00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 B41F5/24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25Ducts formed between two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8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ink ejecting means, e.g. pumps,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机,具有:油墨容池;油墨供给源;连接油墨容池和油墨供给源的油墨管路。上述印刷机使用由该油墨供给源供给、并存留在该油墨容池中的油墨进行印刷,上述油墨管路具有:油墨回收管,其油墨回收用的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油墨供给管,其油墨供给用的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在印刷时,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流经上述油墨供给管后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并从上述油墨容池流经上述油墨回收管后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上述油墨回收管和上述油墨供给管分别具有能在上述油墨供给源和上述油墨容池之间向正反两方向输送油墨的输送机构。

Description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更详细地说,是一种在印刷时能防止油墨硬化、并且在供给/回收油墨时能提高油墨供给/回收效率的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以往,用印刷机向纸板上进行的印刷例如用苯胺油墨向瓦楞板纸上进行的印刷是以将涂布有油墨的印版压力接触到纸上的方式进行的。该印刷机例如像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55-45568号和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0-119539号中所公开的那样,其具有:油墨容池,该油墨容池形成于一对辊子之间,在该一对辊子其中之一的表面上设有印版;油墨供给源;以及油墨供给管路和油墨回收管路,其将油墨容池和油墨供给源连接起来,并可使油墨在其之间流动通过。通过将存留在油墨容池中的油墨转移至印版上,对纸的表面进行印刷。
更详细地说,印刷时,通过从油墨供给源经过油墨供给管向油墨容池供给苯胺油墨,并从油墨容池经油墨回收管向油墨供给源回收苯胺油墨,可使保持油墨容池内的油墨流动状态的油墨循环,以防止苯胺油墨固化,从而,能使用苯胺油墨进行印刷。
发明内容
根据油墨循环路径的不同,使用这种苯胺油墨的印刷机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1类,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55-45568号公报中所公示的那样,将油墨盘设置在一对辊子的各端部的下方。根据该类型,印刷时的油墨循环路径路经油墨容池的各端部,由油墨盘、油墨回收管路、油墨供给源、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容池等形成。
第2类,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0-119539号公报中所公示的那样,在一对辊子的各端部设置一对围堰闸板构件。根据该类型,印刷时的油墨循环路径路经油墨容池的液面,由油墨回收管路、油墨供给源、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容池等形成。
然而,在印刷前的油墨供给时、以及在印刷后的油墨回收时会产生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由于在供给油墨时要从油墨供给源向油墨容池供给油墨,所以在印刷时,在使油墨循环的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回收管这两种管中仅能利用油墨供给管,而不得不停止由油墨回收管所进行的油墨输送。另一方面,由于在回收油墨时要将油墨从油墨容池回收至油墨供给源,所以在印刷时,在使油墨循环的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回收管这两种管中仅能利用油墨回收管,而不得不停止由油墨供给管所进行的油墨输送。
这样,在现有的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中,虽然在印刷时可防止油墨的固化,然而在印刷前的油墨供给时、和在印刷后的油墨回收时却难确保供给和回收效率。
第二,特别是对于第2类的设有一对围堰闸板构件的类型而言,油墨回收的场合、油墨供给的场合不同,油墨容池内的油墨液面对应于油墨回收而降低,还由于剖面为前端细的油墨容池的形状的缘故,所以必须使油墨回收嘴的前端定位于油墨容池的底部以便进行回收,因而难于确保残留在油墨容池内的油墨回收率。在油墨回收后用清洗剂清洗一对辊子的侧面时也是如此。
第三,由于人们要求适应时下常用的小批量、以及高效进行换色,所以在业界中便出现如下倾向,即,对具有一对围堰闸板构件的第2类印刷机的需求高于对具有油墨盘的第1类印刷机的需求。更详细地说,在对两类印刷机的油墨循环路径、特别是对二者中的油墨管路的长度进行比较时,由于第2种类型的印刷机没有油墨盘,所以其油墨循环路径较短,因而其能有效地进行油墨和清洗剂的供给/回收。因此,对于现有的第1类印刷机械,人们要求将油墨盘去掉,代之以设置一对围堰闸门构件,由此改造油墨循环路径。
然而,在对现有的第1类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进行改造时,如果与一对围堰闸门构件相对独立地将油墨输送管设置在油墨容池周围,则为了确保油墨回收时的回收率,必须将油墨输送管一端的流入开口设置在油墨容池的底部附近,因而固定油墨输送管的支撑需要时间,不易进行有效的改造。
从上述可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以苯胺油墨作为使用对象,能通过印刷时使油墨循环来防止苯胺油墨固化,并能在油墨供给时和油墨回收时提高油墨供给和油墨回收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能有效地对现有的油墨盘类的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进行改造。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对围堰闸板并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该印刷机能提高油墨回收率。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印刷机具有:油墨容池;油墨供给源;以及油墨管路,其将油墨容池和油墨供给源连接起来,使油墨能够在其间流动;上述印刷机使用由该油墨供给源供给、并存留在该油墨容池中的油墨进行印刷,其中,上述油墨管路具有:油墨回收管,其油墨回收用的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油墨供给管,其油墨供给用的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这样,在印刷时,通过使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流经上述油墨供给管后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并通过使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流经上述油墨回收管后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使上述油墨容池内的油墨保持流动状态,
上述油墨回收管和上述油墨供给管分别具有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能在上述油墨供给源和上述油墨容池之间向正反两个方向输送油墨,
这样,在油墨回收时,可将上述油墨回收管和上述油墨供给管同时作为油墨回收管使用,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另一方面,在油墨供给时,可将上述油墨供给管和上述油墨回收管同时作为油墨供给管使用,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
根据这种结构的印刷机,在印刷时,通过由油墨供给管将苯胺油墨从油墨供给源供给至油墨容池;并由油墨供给管将苯胺油墨从油墨容池回收至油墨供给源,可使油墨管路循环,使油墨容池内的油墨保持流动状态、以防止苯胺油墨固化,因此能用苯胺油墨进行印刷。
在油墨供给时,通过使设在油墨回收管上的输送机构中的油墨朝向与印刷时相反的方向流动,除油墨供给管以外还可由油墨回收管将油墨从油墨供给源供给至油墨容池。与仅用油墨供给管供给的场合相比,仅凭借输送机构的正反方向切换即可提高油墨供给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油墨回收时,通过使设在油墨供给管上的输送机构的油墨朝向与印刷时相反的方向流动,除油墨回收管以外还可由油墨供给管将油墨从油墨容池回收至油墨供给源。与仅用油墨回收管供给的场合相比,仅凭借输送机构的正反方向切换即可提高油墨回收的效率。
另外,上述油墨容池包括:油墨转移辊,用来将油墨转移至印版上;油墨挤压体,其沿该油墨转移辊的轴向延伸,并通过与该油墨转移辊接触来对转移的油墨量进行调节;一对围堰闸板构件,其分别设置在上述油墨转移辊和上述油墨挤压体的两轴端上,
上述一对围堰闸板构件,在各自的内部设有油墨通路,该油墨通路一直延伸至设置在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的内表面上的流入/流出开口处,最好使该油墨通路与上述油墨管路连通。
此外,在上述油墨容池内具有:一对油墨刮板,其分别设置为与构成上述油墨容池的上述油墨转移辊和上述油墨挤压体的侧面呈抵接状;
刮板移动机构,其可使上述一对油墨刮板沿上述油墨转移辊的轴向彼此反向移动;
保湿液供给源,其与上述油墨供给管连接;
上述油墨供给用的一端开口配置在上述一对油墨刮板之间,由此,当上述一对油墨刮板分别朝向各自对应的辊子轴端彼此反向移动时,通过将来自上述保湿液供给源的保湿液从上述油墨供给用一端开口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内,由此对被上述一对油墨刮板夹在其间的上述油墨转移辊的部分进行保湿。
根据这种结构的印刷机,使一对油墨刮板分别朝向各自对应的油墨转移辊的轴端方向彼此反向移动的同时由油墨回收管回收油墨,由此可刮掉附着在油墨转移辊和油墨挤压体侧面上的油墨,将其导入由油墨刮板和与其对应的围堰闸板构件隔开的油墨容池内残留的油墨中,并使被隔开的油墨容池内残留的油墨的液面上升,由此能使油墨的回收率得以提高。
此时,尽管由一对油墨刮板夹在其间的上述油墨容池部分的水分会被除去,特别是设在油墨转移辊上的许多凹处部分的水分会被除去,但由于可经配置在一对油墨刮板之间的油墨供给管来向油墨容池内供给保湿剂,所以可对油墨转移辊、特别是对其上的凹处进行保湿,以防止印刷时油墨溶解的劣化,并可使形成油墨容池底部的油墨转移辊、与油墨挤压体之间的旋转接触部的磨损得到抑制,从而能提高产品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为侧视简图,它表示了图1的印刷机的印刷部。
图3表示了图1的印刷机的主要配管管路。
图4为侧视简图,它表示了图1的一对油墨刮板的周围。
图5为图1的围堰闸板的正视简图和侧视简图。
图6为表示管式泵的正视简图。
图7为表示管式泵的侧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印刷瓦楞板纸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予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印刷机的印刷部侧视简图。图3表示了图1的印刷机的主要配管管路。图4为侧视简图,表示了图1的一对油墨刮板的周围。图5为图1的围堰闸板的正视简图和侧视简图。图6为表示管式泵的正视简图。图7为表示管式泵的侧视简图。
如图1所示,印刷机(10)大致包括:油墨积存部(16),其由一对辊子(12、14)形成;油墨供给源(18),其设置在油墨积存部(16)的下方;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二者将油墨积存部(16)和油墨供给源(18)连接,且能使苯胺油墨在其间流动;输送泵(26A、B、C),其用来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中输送油墨;供水管(28),其用来向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供水;空气喷射器(30A、B、C),其用来产生气流以去除并回收残留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的苯胺油墨;一对刮板(102A、102B),其配置于油墨积存部(16)内并可在其中移动。
如图2所示,油墨积存部(16)由以下部分形成: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二者连接并支承于一对机架(32、34)之间,且能旋转;一对围堰闸板(36、38),二者固定在一对机架上,且与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的两端滑动接触。将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定位成印刷中二者呈彼此接触状。在油墨转移辊(12)的下方,印版滚筒(40)由机架(32、34)支承且可相对于其旋转;印版(42)安装在印版滚筒(40)的外表面上且与油墨转移辊(12)接触。在印版滚筒(40)的下方支承有加压滚筒(44),且其可相对旋转;并使供给至印版滚筒(40)和加压滚筒(44)之间的瓦楞板纸S与印版(42)接触,由此将油墨转印至其上。已转印有油墨的瓦楞板纸被一对输送辊(46、48)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如图1所示,油墨供给源(18)是能贮存油墨的容器,其设置在最下端。下面将要说明的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各自的端部开口定位成面朝油墨供给源(18)的内部状。每当要更换油墨的颜色时,需要更换成装有所需颜色油墨的油墨供给源。
如图1所示,将油墨供给管(20)的管线布置成一端的开口部面朝油墨积存部(16),其另一端的开口面朝油墨供给源(18)的连通状。油墨供给管(20)的内径和长度可根据油墨的供给量、油墨供给源(18)与油墨积存部(16)的距离等适当地确定,例如:可为内径8毫米、长度约5米的透明的树脂制品。在油墨供给管(20)上,沿着从油墨积存部(16)至油墨供给源(18)的方向安装有:支架(50),其用来支承油墨供给管(20);后面将要说明的粘度计(52),其用来检测苯胺油墨的粘度;后面将要说明的输送泵(26A)、以及开关阀(54A)等。在油墨积存部(16)的上方附近,螺旋轴(56)以旋合于支架(50)的状态沿辊子(12,14)在轴向上延伸且能旋转;在螺旋轴(56)一端上安装有驱动电机(58),其另一端(图中未示)支承在一对机架(32,34)上。通过驱动驱动电机(58),使螺旋轴(56)旋转,由此可使油墨供给管(20)一端的开口部沿油墨积存部(16)移动。油墨供给管(20)一个开口部的高度应设定成至少低于印刷时形成的油墨的液面、和清洗时形成的清洗剂的液面,以便能回收残留在油墨积存部(16)内的油墨和清洗剂。另外也可以使油墨供给管(20)一个开口部的高度可上下变动,以便能根据液面调整其高度。
供水管(28)由直管部(60)和支管部(62A、B、C)构成管路,该直管部(60)位于油墨积存部(16)的上方,沿油墨积存部(16)长度方向布置;支管部(62A、B、C)从直管部(60)分成3根。在直管部(60)上,在分支部上游侧设置有阀(154)。分支的位置位于:靠近油墨积存部(16)长度方向一端的附近部、大致中间部、以及另一端的附近部3处。水分供给源(64)与直管部(60)的端部开口连接,大致中央部的支管部(62A)的端部开口与油墨供给管(20)连通,另一方面,两端部附近的支管部(62B、C)的端部开口分别与和油墨回收管(22、24)连通。在支管部(62A)上,在从直管部(60)至油墨积存部(16)的方向上设置有水分含量检测装置(66A)和开关阀(68A)。采用这种结构,可由水分含量检测装置(66A)检测通过油墨供给管(20)供给的水分含量,并且能通过开关阀(68A)的开关来适当地改变水分供给间隔。
此外,供水管(28)通过装有阀(152)的支管(156)与洒水管(158)连接。洒水管(158)配置于油墨积存部(16)的上方,呈沿辊子(12、14)的轴向延长状;洒水管(158)具有多个清洗剂喷嘴(160),它们沿轴线相隔规定的间隔配置。各清洗剂喷嘴(160)朝下配置,朝向油墨积存部(16),特别朝向油墨转移辊(12)的侧面直接喷射清洗剂,由此来除去印刷时附着在油墨转移辊(12)侧面上的残存油墨。相邻的清洗剂喷嘴(160)的间隔,可根据附着在辊子(12、14)上的残存油墨量等恰当地确定。也可使清洗剂喷嘴(160)能够沿轴向移动。另外,在用水作为清洗剂的场合,也可不设喷嘴,而是从设在洒水管(158)上的多个孔供水。
在一对辊子(12、14)的下方,压缩气体管路布置成:一次高压供气管(70)其端部开口与压力为约5(kg/cm2)的高压气源(72)连接;其他部分与供水管(60)相同,由直管部(74)、和从直管部(74)处分支的3根支管部(76A、B、C)构成。各歧管部(76A、B、C),通过各自的开关阀(78A、B、C),与空气喷射器(30A、B、C)连接连通。空气喷射器(30A)的一次输入侧和油墨供给管(20)的开关阀(54A)的油墨积存部(16)侧经侧路(80A)连接;在侧路(80A)上设置有开关阀(82A);另一方面,空气喷射器(30A)的二次输入侧经旁路(84A),与开关阀(54A)的油墨供给源(18)侧连接。
空气喷射器(30A)为现有已知的类型,其动作原理如下:空气喷射器(30)具有:位于其内部的扩散器(图中未示)、和与扩散器的节流侧连通的扩散室(图中未示)。当被喷嘴(图中未示)节流的一次压缩空气经开关阀(78)被输送至扩散室内后,该一次压缩空气便膨胀,并以高速流入扩散器,其结果是扩散室内的压力下降,通过该压力差的作用,来自二次侧的空气经开关阀(82)被吸入,并与高速喷射的一次空气混合并通过扩散器,经由侧路(84)返回至油墨供给管(20)。
接着,如图6和图7所示,对输送泵(26A)进行说明。该输送泵(26A)采用现有已知的管式泵,即,为了对柔性管体的外周面施加旋转压力,在固定于基座(90)上的电动机(92)上安装转盘(94),用以对油墨供给管(20)的外周面施加旋转压力,用以输送油墨供给管(20)内的苯胺油墨。在固定于基台(90)上的气缸(96)的杆上安装支承装置(98),用以支承油墨供给管(20)。通过驱动气缸(96),支承装置(98)可沿导向柱(100、102)移动并能相对于转盘(94)接近和远离,该导向柱(100、102)配合安装在支承装置(98)的两端,从而固定在基座(90)上。通过该管式泵的作用,当将苯胺油墨从油墨供给源(18)输送至油墨积存部(16)时,使支承装置(98)向转盘(94)接近,通过对油墨供给管(20)的外周面施加旋转压力来输送苯胺油墨。通过正反转的切换,能使输送苯胺油墨的方向在从油墨供给源(18)至油墨积存部(16)的方向、与从油墨积存部(16)至从油墨供给源(18)的方向之间切换。
当解除对油墨供给管(20)施加的旋转压力时,使支承装置(98)离开转盘(94),以解除转盘(94)对油墨供给管(20)进行的挤压。使支承装置(98)相对于转盘(94)接近和远离的机构也可采用气缸之外的螺旋轴等适合的机构替换。另外,在改变油墨供给管(20)的直径的场合,通过调整支承装置(98)相对于转盘(94)的位置来调整转盘(94)所施加的作用力。
关于回收管(22,24)周围的结构,除了油墨的流向为与油墨供给管(20)方向相反这一点以外,其他的与油墨供给管(20)的相关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对同样的结构构件标以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对其的说明。以下,仅对油墨供给管(20)的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
从图1和图3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下列几点:第1点,在油墨供给管(20)上设置有粘度计(52),而在油墨回收管(22、24)上却没有设置;第2点,在油墨供给管(20)上,管式泵(26A)设置在油墨供给源(18)一侧,而在油墨回收管(22、24)上,管式泵(26B、C)设置在油墨积存部(16)一侧;第3点,油墨回收管(22、24)分别与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8、36)连通。
关于第1不同点,将粘度计(52)设置在油墨供给管(20)上便于在印刷前和/或印刷中检测出油墨粘度,但若为了在印刷后的油墨回收时检测油墨的粘度,则也可在油墨回收管(22、24)上设置粘度计(52)。
关于第2不同点,当使用管式泵输送流体时,从尽可能降低流体的阻力的观点出发,就油墨供给管(20)而言,将管式泵(26A)设置在油墨供给源(18)一侧较好;就油墨回收管(22、24)而言,将管式泵(26A)设置在油墨积存部(16)一侧较好。
关于第3不同点,如图5所示,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8、36)其内部各自具有通路(210),该通路(210)与设置在面朝油墨积存部(16)的内表面(202)下部的流入流出开口(204)连通。流入流出开口(204)设置在油墨积存部(16)的底部附近,即内表面(202)的下部。从提高残留在油墨积存部(16)内的油墨或清洗剂的回收率的观点出发,最好使流入流出开口(204)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油墨积存部(16)的底部。内部通路(210)在油墨围堰闸板的内部分成两股。一股与设置在油墨围堰闸板的上表面(205)上的第1连接用开口(214)连通,另一股以同样方式与设置在油墨围堰闸板的上表面(205)上的第2连接用开口(216)连通。内部通路(210)经第1连接用开口(214)与油墨回收管(22、24)连接;另一方面,经第2连接用开口(216)与供水管(62B、62C)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在将油墨盘式印刷机改造成具有一对油墨围堰闸板式印刷机时,只要将油墨管路和供水管路分别与油墨围堰挡板(38、36)的第1连接用开口(214)和第2连接用开口(216)连接,就能简单地固定支承油墨/水的管路,并且,能将流入流出开口(204)的位置定位在油墨积存部(16)的底部附近,从而能进行有效的改造。
如图1所示,一对刮板(102A、102B)所具有的形状为:在油墨积存部(16)内定位时,其将油墨容留部(16)沿轴向隔开,更具体地说,为具有第1弯曲侧面(101A、101B)和第2弯曲侧面(图中未示)的下方形成前端细的板状;使第1弯曲侧面(101A、101B)与油墨转移辊(12)的侧面相抵接,使第2弯曲侧面与油墨挤压辊(14)的侧面相抵接。各刮板(102A、102B)的高度可按下列说明确定:当使刮板(102A、102B)朝向辊子的轴端移动时,利用油墨围堰挡板(38、36)和刮板(102A、102B),可使围挡的液面不致于溢出。
如图4所示,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分别安装在支承臂(104A、104B)上;支承臂(104A、104B)分别安装在升降机构(106A、106B)上。由于两台升降机构(106A、106B)可驱动图中未示的液压油缸从而使安装支承臂(104A、104B)的升降台(108A、108B)做升降移动,因此通过使其升降能使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可在油墨积存部(16)内能刮去油墨或清洁剂的下方动作位置、以及避让开油墨积存部(16)的上方待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升降机构(106A、106B)分别设置在移动机构(110A、110B)上;移动机构(110A、110B)可借助升降机构(106A、106B)使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沿辊子的轴向直线移动。更详细地说,与升降机构(106A、106B)螺纹连接的旋转轴(116A、116B)经由轴承(114A、114B)而被机架(112A,112B)支承,在该状态下,该旋转轴(116A、116B)沿辊子的轴向延伸。旋转轴(116A、116B)与经支架(120)支承在机架(112A、112B)上的旋转电动机(122)连接。旋转轴(116A、116B)上分别与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对应的各部分上加工出螺旋方向彼此相反的螺纹,通过由旋转电动机(122)驱动的旋转轴(116A、116B)的旋转,可使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沿辊子的轴向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能在轴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沿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的第1位置为两刮板将油墨管路(20)一个开口夹在其间并沿轴向彼此相对的位置而所述第2位置为与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分别对应的辊子轴端,更准确地说,是与油墨围堰闸板(36、38)的内表面接触的轴向上紧挨着的位置。
关于以上结构的本发明的印刷机,分印刷前阶段、印刷阶段以及印刷后的油墨去除和回收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在印刷前阶段中首先进行各种阀的操作。更具体地说,打开开关阀(54A),使苯胺油墨流入油墨供给管(20),另一方面,关闭开关阀(82A),以防止苯胺油墨流入侧路(80A),与此同时关闭开关阀(78A)以防止高压空气(72)流入高压空气的空气喷射器(30A)。接下来驱动输送泵(26A)的气缸(96),使支承装置(98)接近转盘(94)以便对油墨供给管(20)的外周面施加转盘(94)的旋转压力。此外,关闭阀门(152)、阀门(154)以及开关阀(68A)以防止来自供水管(28)的水分流入油墨积存部(16)。一对去除刮板(102A、102B)定位于轴向第1位置上的上方待机高度处。
接着,在印刷阶段,通过操作输送泵(26A),将贮存在油墨供给源(18)中的苯胺油墨供给至油墨积存部(16)。此时,通过调整输送泵(26B、26C)的旋转,将油墨回收管当作油墨供给管使用,由3根油墨输送管将苯胺油墨从油墨供给源(18)供给至油墨积存部(16)。所供给的苯胺油墨被积存在油墨存留部(16)内,并利用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6、38),使其不会从两辊子(12、14)的端部泄漏。所积存的苯胺油墨将被涂布在局部已浸泡在油墨积存部(16)中的油墨转移辊(12)的周面上,再被转移至在机架(32、34)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着的印版滚筒(40)上所安装的印版(42)上,再使该油墨印刷在瓦楞板纸S上。
印刷中,会从油墨供给管(20)连续供给上述苯胺油墨,供瓦楞板纸S印刷使用,并且使与浸渍于油墨积存部(16)两端的油墨回收管(22、24)接合的管式泵(26B、26C)旋转,由此使得油墨积存部(16)的苯胺油墨经由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6、38)的内部通路(210)而连续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
这样,通过使油墨的供给和回收连续运行以维持油墨的流动状态,使得苯胺油墨在油墨供给源(18)和油墨积存部(16)之间循环,能防止油墨积存部(16)内的易干性苯胺油墨固化,并能防止因苯胺油墨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油墨供给管(20)或油墨回收管(22、24)的位置不同而造成油墨的黏度不同所导致产生的印刷不匀。此外,通过使驱动电机(58)启动而使螺旋轴(56)旋转,也可使支承油墨供给管(20)的支架(50)沿油墨积存部(16)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积存在油墨积存部(16)的特定位置上的苯胺油墨处于活跃的流动状态。如上所述,一小批纸箱的纸板的印刷便结束了。
接着,在油墨去除回收阶段中,首先要将残留在油墨积存部(16)内的苯胺油墨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更具体地说,通过使管式泵(26B,26C)持续运行,经内部通路(210)和油墨回收管(22,24),将苯胺油墨从油墨积存部(16)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此时,使与油墨供给管(20)接合的输送泵(26A)的旋转与其印刷时的旋转相反,将油墨供给管(20)作为油墨回收管使用,从而将油墨积存部(16)的苯胺油墨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由此,能进一步缩短回收油墨积存部(16)内残留的苯胺油墨的时间。
在开始将油墨积存部(16)的苯胺油墨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的同时,使一对刮板(102A、102B)从上方的待机高度向下移动至下方动作高度,从而使一对刮板(102A、102B)被浸泡,使分隔为3部分的油墨积存部(16)各处的残留油墨通过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接着,使一对刮板(102A、102B)沿轴向移动至第2位置,即,朝向对应的轴端,沿轴向彼此反向移动。这样,用一对刮板(102A、102B)可将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的侧面上附着的残留油墨刮去,将之引导到由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6、38)和一对刮板(102A、102B)所堰闸的残留油墨,并且伴随着一对油墨围堰闸板(36、38)的移动,可使残留油墨的液面逐渐上升,经由油墨围堰闸板的流入流出开口(204)能高效率地回收残留油墨。
接着,通过使与油墨供给管(20)接合的输送泵(26A)停机,驱动气缸(96),使支承装置(98)离开转盘(94),能够使转盘(94)停止对油墨供给管(20)的挤压,并打开阀(154)和开关阀(68A)。
接着,从水分供给源(64)经油墨供给管(20)向油墨积存部(16)供给清洗剂。该清洗剂还起到保湿液的作用。这样,可对油墨转移辊(12),特别是对其上的凹处进行保湿,从而能使下一道工序的印刷中的油墨溶解良好,并能对形成油墨积存部(16)底部的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的旋转接触部磨损起到抑制作用。此时,在由一对刮板(102A、102B)隔开的油墨存留部(16)的两外侧部继续进行油墨的回收。接着,分别打开开关阀(78A、78B、78C),从而从高压空气源(72)分别向与油墨供给管(20)连接的空气喷射器(30A)和与油墨回收管(22、24)连接的空气喷射器(30B、30C)供给高压空气。通过向空气喷射器供给作为一次侧空气的高压空气,并在从油墨积存部(16)至空气喷射器(30A、30B、30C)的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的内部产生喷向油墨供给源(18)的高速空气流,由此将残存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的油墨回收到油墨供给源(18)内。
接着,在已将油墨积存部(16)内大部分苯胺油墨回收的状态下,打开阀(152)并关闭阀(154),从洒水管(158)的喷嘴(160)向辊子侧面喷射清洗剂,并使辊子旋转,由此来清洗附着在辊子侧面上的苯胺油墨,并通过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回收管来回收清洗剂。接着,使位于各辊子的周端位置上的一对刮板(102A、102B)返回轴向的第1位置并移动至上方待机位置。另外,一对刮板(102A、102B)也可以返回至由喷嘴(160)进行的清洗中。接着,与回收油墨的场合相同,由3条管路(20、22、24)来回收积存在油墨积存部(16)内的清洗剂,由此可将大部分积存在油墨积存部(16)内的清洗水回收。然后使一对刮板(102A、102B)移动至下方动作位置,使其朝向对应的轴端移动的同时从流入流出开口(204)经由内部通路(210)并由油墨管路(22,24)回收清洗剂,从而能将残留清洗剂高效率地回收。
接着,关闭开关阀(54A)并打开与开关阀的侧路(80A)连接的开关阀(82A)。
接着,分别打开开关阀(78A、78B、78C),从自高压空气源(72)分别向与油墨供给管(20)连接的空气喷射器(30A)、和与油墨回收管(22、24)连接的空气喷射器(30B、30C)供给高压空气。通过向空气喷射器供给作为一次侧空气的高压空气,在从油墨积存部(16)至空气喷射器(30A、30B、30C)的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的内部产生喷向油墨供给源(18)的高速空气流。另一方面,在向空气喷射器(30A、30B、30C)供给高压空气的几乎同时打开阀(154)并控制开关阀(68A、68B、68C),由此可按适当的时间间隔从水分供给管(20)向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中添加水分。添加水分的时间间隔,将通过与水分供给管(20)连接的开关阀(68A、68B、68C)的开、关来进行调整。合适的时间间隔例如可根据附着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的苯胺油墨量、以及由空气喷射器(30A、30B、30C)产生的高速空气流等来确定。由此,通过添加水分可防止已由高速空气流蒸发了水分的苯胺油墨在油墨供给管(20)或油墨回收管(22、24)的内壁上固化、附着现象,因而可从管内清除残留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的苯胺油墨,并能将其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还能将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的内部清洗干净。
不仅能将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残留的苯胺油墨清洗干净,还能在可再利用回收的场合,一方面用水分测量装置(66A、66B、66C)测定水分添加量,一方面,针对已回收至油墨供给源(18)的苯胺油墨的总量,在苯胺油墨的再利用能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水分添加量。在该场合,即使能确定可允许的水分添加量,也由于在添加水量过多的情况下会使已回收的油墨黏度过低,对已对瓦楞板纸进行印刷的场合的配色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最好采用设置在油墨供给管(20)上的油墨粘度计(52)来监测所回收的油墨的粘度的变化,根据油墨的粘度确定可允许的水分添加量。另外,既可以将水分测量装置连接在开关阀(68A、68B、68C)的下游侧来调整水分添加量,也可以将油墨粘度计连接在油墨回收管(22、24)上。
由于,附着在油墨转移辊(12)和油墨挤压辊(14)表面上的苯胺油墨量仅为例如50克左右,因此最好在对其添加少量稀释液后,用刮板等将其刮掉作为废物处理。此时可不使从辊子表面去除的油墨经由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而用适当的手段回收作为废物处理,由此能防苯胺油墨再次附着在油墨供给管(20)和油墨回收管(22、24)内。
以上,便完成了可再利用附着在油墨供给/回收管内的苯胺油墨的去除与回收。特别能防止在更换不同颜色的油墨时的油墨转移辊子上的油墨的溶解不均匀。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对其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改。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油墨挤压辊来作为与油墨转移辊子接触而挤压油墨的机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刮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使油墨积存部(16)和油墨供给源(18)通过3条管路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在印刷时能使油墨循环,并能实现以下功能即可,即,至少设有油墨供给管和油墨回收管,在油墨回收时,可将油墨供给管作为油墨回收使用;另一方面,在供给油墨时,可将将油墨回收管作为油墨供给使用。

Claims (3)

1.一种印刷机,具有:油墨容池;油墨供给源;以及油墨管路,其将油墨容池和油墨供给源连接起来,使油墨能够在其间流动;上述印刷机使用由该油墨供给源供给、并存留在该油墨容池中的油墨进行印刷,其特征为,上述油墨管路具有:油墨回收管,其油墨回收用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油墨供给管,其油墨供给用一端的开口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用来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这样,在印刷时,通过使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流经上述油墨供给管后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并通过使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流经上述油墨回收管后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使上述油墨容池内的油墨保持流动状态,
上述油墨回收管和上述油墨供给管分别具有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能在上述油墨供给源和上述油墨容池之间向正反两个方向输送油墨,
这样,在油墨回收时,可将上述油墨回收管和上述油墨供给管同时作为油墨回收管使用,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容池回收至上述油墨供给源;另一方面,在油墨供给时,可将上述油墨供给管和上述油墨回收管同时作为油墨供给管使用,将苯胺油墨从上述油墨供给源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为,
上述油墨容池由以下各部分形成:油墨转移辊,用来将油墨转移至印版上;油墨挤压体,其沿该油墨转移辊的轴向延伸,并通过与该油墨转移辊接触来对转移的油墨量进行调节;一对围堰闸板构件,其分别设置在上述油墨转移辊和上述油墨挤压体的两轴端上,
上述一对围堰闸板构件,在各自的内部设有油墨通路,该油墨通路一直延伸至设置在面朝上述油墨容池的内表面上的流入/流出开口处,最好使该油墨通路与上述油墨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为,
在上述油墨容池内具有:一对油墨刮板,其分别设置为与构成上述油墨容池的上述油墨转移辊和上述油墨挤压体的侧面呈抵接状;
刮板移动机构,其可使上述一对油墨刮板沿上述油墨转移辊的轴向彼此反向移动;
保湿液供给源,其与上述油墨供给管连接;
上述油墨供给用的一端开口,配置在上述一对油墨刮板之间,由此,当上述一对油墨刮板分别朝向各自对应的辊子轴端彼此反向移动时,通过将来自上述保湿液供给源的保湿液从上述油墨供给用的一端开口供给至上述油墨容池内,由此对被上述一对油墨刮板所夹的上述油墨转移辊的部分进行保湿。
CNA2005100902463A 2004-08-10 2005-08-10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Pending CN17334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3629A JP4514552B2 (ja) 2004-08-10 2004-08-10 フレキソインキ用印刷機
JP233629/2004 2004-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3477A true CN1733477A (zh) 2006-02-15

Family

ID=3513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02463A Pending CN1733477A (zh) 2004-08-10 2005-08-10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32387A1 (zh)
EP (1) EP1625935B1 (zh)
JP (1) JP4514552B2 (zh)
CN (1) CN1733477A (zh)
DE (1) DE602005002888T2 (zh)
TW (1) TWI3358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5900A (zh) * 2017-07-05 2017-09-19 坚毅机械工程(高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溶剂添加装置
CN107650507A (zh) * 2017-10-20 2018-02-02 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印刷机供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42318T3 (es) 2009-05-19 2017-11-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Un método para imprimir película soluble en agua
ES2371606B1 (es) * 2009-08-13 2012-11-22 Comexi, S.A.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impresión usando tintas curables por energía para impresora flexográfica
ES2402291B1 (es) * 2012-12-14 2013-10-21 Lr Converting Peripheral Products, S.L. Dispositivo de alimentación de fluido a depositar en máquinas de deposición de fluido sobre sustrato vía cilindro de alimentación
US9327489B2 (en) 2014-01-24 2016-05-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rolling line widths in flexographic printing
US9233531B2 (en) 2014-01-24 2016-01-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with solvent replenishment
US9346260B2 (en) 2014-01-24 2016-05-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providing controlled feature characteristics
CN104842631B (zh) * 2015-05-29 2017-09-12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凹印机防凝结循环回墨***
JP6719847B2 (ja) * 2016-02-03 2020-07-08 杭州科雷機電工業有限公司Hangzhou CRON Machinery &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CN109228612B (zh) * 2018-10-12 2024-01-23 珠海天资防伪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追溯标签的制造设备
CN113661067A (zh) * 2019-04-05 2021-11-16 博斯特比勒费尔德有限公司 墨供应***
JP7454841B2 (ja) * 2020-04-08 2024-03-25 株式会社Isowa 印刷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93284A (en) * 1934-04-21 1935-03-05 William A Roehm Inking device
JPS5545568U (zh) 1978-09-20 1980-03-25
JPS60119539U (ja) 1984-01-20 1985-08-13 杉本 尚安 段ボ−ル紙印刷機における印刷インク回収装置
JPH072200Y2 (ja) * 1988-04-18 1995-0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H0717024A (ja) * 1993-06-22 1995-01-20 Umetani Seisakusho:Kk 版胴へのインキ供給装置
US5915302A (en) * 1996-04-26 1999-06-29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ink exchange apparatus
JP3564265B2 (ja) * 1997-07-14 2004-09-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機
NL1007711C1 (nl) * 1997-12-05 1997-12-23 Ronald Stam Rakeldrukwerk.
JP3786867B2 (ja) * 2001-12-10 2006-06-14 株式会社梅谷製作所 インキ供給装置
US6739256B1 (en) * 2002-05-17 2004-05-25 Umetani Mfg. Co., Ltd. Method of ink agitation by ink aspiration
ITAP20020005A1 (it) * 2002-05-20 2002-08-19 Maria Teresa Cintio Apparecchiatura di stampa ad alta velocita' con matrice flexografica diretta su foglio trasportato da nastro continuo aspirante
JP4002859B2 (ja) * 2002-12-27 2007-11-07 株式会社イソワ インク除去回収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印刷機、並びにインクの供給/回収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5900A (zh) * 2017-07-05 2017-09-19 坚毅机械工程(高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溶剂添加装置
CN107650507A (zh) * 2017-10-20 2018-02-02 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印刷机供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51642A (ja) 2006-02-23
DE602005002888T2 (de) 2008-07-17
DE602005002888D1 (de) 2007-11-29
US20060032387A1 (en) 2006-02-16
TW200621506A (en) 2006-07-01
EP1625935B1 (en) 2007-10-17
EP1625935A1 (en) 2006-02-15
TWI335868B (en) 2011-01-11
JP4514552B2 (ja)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3477A (zh) 使用苯胺油墨的印刷机
CN100339216C (zh) 印刷机、油墨除去装置、油墨供给/回收方法及颜色变换准备方法
CN108385497B (zh) 一种市政道路道路虚线划线装置
JP4163923B2 (ja) 凹版印刷機
CN1672926A (zh) 凹版印刷机
JP4671801B2 (ja) 掻き取りブレードを有する印刷機
CN211668903U (zh) 一种电动击实仪
CN205949497U (zh) 一种钛、锆、镍无缝管材内孔润滑装置
EP095052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sheets
CN202755337U (zh) 一种高压清洗车的污水回收装置
CN112604849B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均匀涂油装置
CN1291840C (zh) 制箱印刷机墨辊的油墨循环供给装置
CN211251718U (zh) 一种可避免油墨飞溅的拼接式彩印版结构
JP2007245735A (ja) インク除去回収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印刷機、並びにインクの供給/回収方法
CN219195573U (zh) 一种泄水孔清理装置
CN2455395Y (zh) 一种超声波洗瓶机
CN218048663U (zh) 一种钢板离型剂的涂布装置
CN206446275U (zh) 网纹辊自动清洗装置
CN220739028U (zh) 一种无缝钢管热轧自动润滑装置
CN220862372U (zh) 一种铜杆拉丝装置
CN221231305U (zh) 一种用于梯形铜排的拉拔组合模具
JP3573623B2 (ja) 印刷機の液体排出装置
CN221250228U (zh) 自清洁式柔性印刷辊
CN106739492A (zh) 一种网纹辊自动清洗装置
KR102100414B1 (ko) 유체 전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