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5188A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5188A
CN1505188A CNA021546541A CN02154654A CN1505188A CN 1505188 A CN1505188 A CN 1505188A CN A021546541 A CNA021546541 A CN A021546541A CN 02154654 A CN02154654 A CN 02154654A CN 1505188 A CN1505188 A CN 1505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organic polymer
nega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54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1985C (zh
Inventor
胡启阳
李新海
王志兴
郭会军
彭文杰
徐洪辉
张云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02154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31985C/zh
Publication of CN1505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5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19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9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材料表观为固体粉末,粒径为2~25μm;其结构为纳米金属或合金颗粒分散分布在具有介孔结构的无定型碳中;材料含碳量0.5~50%,锡基金属含量50~99.5%;其制备方法是金属氧化物分散于有机聚合物树脂中、有机聚合物树脂碳化和金属氧化物的热还原:解决了金属或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在循环过程中的粉化问题;解决了纳米活性材料的循环过程中的聚集问题;改善了金属或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使其实用于电池的生产。

Description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化学电源,其性能特点主要取决于其制作材料的性能:其中负极活性材料是其关键材料之一。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用碳系(人工碳、人工石墨、处理天然石墨等)负极活性材料(J.R.Dahn,etal[J],Science,1995,270:590-593),但其可逆储锂容量较低;与碳系材料相比,金属及合金类负极材料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因而引起研究者注意(李泓,等,电化学,6(2),131(2000))。如已有研究的Si、Ge、Sn、Pb、Al、Ga、Sb、In、Cd、Zn等,其中金属锡的理论比容量为990mAh/g,硅为4200mAh/g,远高于石墨***化合物LiC6的理论容量372mAh/g。但锂反复的嵌入脱出导致合金类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逐渐粉化失效,因而循环性较差。
目前正在研究的解决循环性能差的一种办法是采用超细合金及活性/非活性合金分散体系。超细合金每个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绝对体积变化较小,非活性材料起到分散、缓冲介质的作用;理论上应具有好的循环性和较小的容量损失。已经报导的包括SnS-bx、SnAgx、SnFe、SnCu、C/Si、nano-Si等。但至今仍未解决合金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聚集而容量下降、循环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电化学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为生产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而提供金属负极材料。
本发明所指的锂离子电池用金属系负极材料主要是金属锡或锡基合金或锑、铅、铟、镉、锌、铜、铁等易于由氧化物高温碳还原制取的金属及合金;这些材料表观为固体粉末,粒径为2~25μm;其结构为纳米金属或合金颗粒分散分布在具有介孔结构的无定型碳中;材料含碳量0.5~50%,金属或合金含量50~99.5%。
本发明所指的锂离子电池用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纳米金属氧化物和有机聚合物树脂为材料;金属氧化物分散于有机聚合物树脂中、有机聚合物树脂碳化和金属氧化物的热还原等步骤。其特征为:
①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将粒径20~200nm的金属氧化物粉末分散在有机聚合物树脂的酒精溶液中;并于80~100℃下干燥。
②将上述干燥物置于一可通气的炉子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或真空和400~1500℃下进行有机聚合物的裂解和金属化物的热还原;高温热处理的停留时间为0.1~24小时。
上述方法中,采用的有机聚合物树脂可以是线性高分子,如聚苯乙烯、线性酚醛树脂等,也可以是交联高分子树脂,如交联的聚苯乙烯、交联酚醛树脂等。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两种方法:
①一步热处理法:直接在一定温度下使有机聚合物裂解的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同时发生,一步形成本发明所指的材料;
②分步热处理法:先将有机聚合物在400~1300℃下裂解;再进行600~1500℃下的金属氧化物的热还原;通过两步热处理制成本发明所指材料。
按本发明所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较碳负极材料高得多的可逆储锂容量,其值高达500mA/g。
所得负极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的测试方法如下:
在无水无氧的氩气箱中将上述所得负极材料与金属锂片组装成电池,该电池采用的隔膜为多孔多层PP/PE/PP膜、电解液为1MLiPF6的EC+DEC(体积比1∶1),电池在0-2.0V的范围内充放电,充放电的电流恒定为100mA/g。
本发明的优点:
1.发挥金属或合金的安全和高容量的特点,是目前最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采用活性材料纳米化,解决了金属或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在循环过程中的粉化问题;同时采用碳基材对活性材料颗粒的定域处理,解决了纳米活性材料的循环过程中的聚集问题;本发明改善了金属或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使其实用于电池的生产。
3.采用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有机聚合物为原料,原辅材料易得,过程操作方便;
4.碳化和还原步骤可操作性强,工艺流程简便;
5.碳基材具有特殊的结构,其中的分布广泛的介孔通道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
总之满足了生产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的要求。推动着锂离子电池用金属或合金负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超声波作用下,将纳米SnO2分散于含50%氧化物量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中,混合物以薄浆为宜;蒸干、干燥;置于N2保护炉中,升温至550℃保持3小时;后再升温至950℃,保持2小时;降温冷却;破碎过500目筛。得成品,测定材料初始电容量为563mAh/g,不可逆电容量为36mAh/g;循环10次后的电容量为486mAh/g。
实施例2:
在超声波作用下,将纳米(Sn,Sb)Ox分散于含40%氧化物量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中,混合物以薄浆为宜;蒸干、干燥;置于N2保护炉中,升温至600℃保持3小时;后再升温至1000℃,保持2小时;降温冷却;破碎过300目筛。得成品,测定材料初始可逆电容量为510mAh/g,不可逆是容量为41mAh/g;循环10次后的电容量为493mAh/g。
实施例3:
在超声波作用下,将纳米(Sn,Sb)Ox分散于含30%氧化物量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中,混合物以薄浆为宜;蒸干、干燥;置于N2保护炉中,升温至600℃保持2小时;后再升温至1000℃,保持2小时;降温冷却;破碎过300目筛。得成品,测定材料初始可逆电容量为530mAh/g,不可逆容量为62mAh/g;循环10次后的电容量为497mAh/g。
实施例4:
在超声波作用下,将纳米(Sn,Sb)Ox分散于含50%氧化物量的酚醛树脂酒精溶液中,混合物以薄浆为宜;蒸干、干燥;置于N2保护炉中,升温至650℃保持3小时;后再升温至1050℃,保持2小时;降温冷却;破碎过300目筛。得成品,测定材料初始可逆电容量为494mAh/g,不可逆容量为29mAh/g;循环10次后的电容量为477mAh/g。

Claims (8)

1.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金属锡或锡基合金或锑、铅、铟、镉、锌、铜、铁等易于由氧化物高温碳还原制取的金属及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材料表观为固体粉末,粒径为2~25mm;其结构为纳米金属或合金颗粒分散分布在具有介孔结构的无定型碳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负极材料含碳量0.5~50%,锡基金属含量50~99.5%。
4.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纳米金属氧化物和有机聚合物树脂为材料;金属氧化物分散于有机聚合物树脂中、有机聚合物树脂碳化和金属氧化物的热还原,其特征为:
①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将粒径20~200nm的金属氧化物粉末分散在有机聚合物树脂的酒精溶液中;并于80~100℃下干燥;
②将上述干燥物置于一可通气的炉子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或真空和400~1500℃下进行有机聚合物的裂解和金属化物的热还原;高温热处理的停留时间为0.1~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有机聚合物树脂可以是线性高分子,如聚苯乙烯、线性酚醛树脂,也可以是交联高分子树脂,如交联的聚苯乙烯、交联酚醛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氧化物是纳米SnO2、纳米(Sn,Sb)Ox、纳米(Sn,Pb)Ox、纳米(Sn,Cu)Ox、纳米(Sn,Fe)Ox、x:1~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两种方法:
①一步热处理法:直接在一定温度下使有机聚合物裂解的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同时发生,一步形成本发明所指的材料;
②分步热处理法:先将有机聚合物在400~1300℃下裂解;再进行600~1500℃下的金属氧化物的热还原;通过两步热处理制成本发明所指材料。
CNB021546541A 2002-11-30 2002-11-30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98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546541A CN1231985C (zh) 2002-11-30 2002-11-30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546541A CN1231985C (zh) 2002-11-30 2002-11-30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5188A true CN1505188A (zh) 2004-06-16
CN1231985C CN1231985C (zh) 2005-12-14

Family

ID=3423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465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985C (zh) 2002-11-30 2002-11-30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31985C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560C (zh) * 2005-05-08 2007-02-2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锑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41172C (zh) * 2005-09-15 2007-10-03 复旦大学 以硒化亚锡薄膜为阳极材料的薄膜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3664C (zh) * 2006-04-07 2008-03-05 北京科技大学 高容量锡镍合金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76050C (zh) * 2006-05-24 2008-03-19 天津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0446309C (zh) * 2007-05-23 2008-12-24 福建师范大学 可控制锡铜镍钴合金负极材料颗粒粒径的制备方法
CN101908618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908617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2102198A (zh) * 2011-02-12 2011-06-22 南京大学 一种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在树脂载体内分布的方法
CN101601162B (zh) * 2006-08-09 2012-01-04 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阳极材料
WO2012119562A1 (zh) * 2011-03-10 2012-09-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锡炭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复合物的电池负极部件、具备该负极部件的电池
CN101752554B (zh) * 2010-01-04 2012-1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锡锌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60454A (zh) * 2011-03-30 2013-12-18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了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541392A (zh) * 2012-06-18 2015-04-22 赫罗伊斯石英玻璃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复合粉末以及用于使用该复合粉末产生的用于电化学电极的多孔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6129361A (zh) * 2016-07-25 2016-11-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539185A (zh) * 2018-05-24 2018-09-14 中南大学 一种锂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71924A (zh) * 2018-05-24 2018-10-19 中南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77684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常州市金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软磁CoCu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0216A (zh) * 2019-06-26 2019-10-18 郭峰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支撑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75847A (zh) * 2022-07-07 2022-08-30 中南大学 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560C (zh) * 2005-05-08 2007-02-2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锡锑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41172C (zh) * 2005-09-15 2007-10-03 复旦大学 以硒化亚锡薄膜为阳极材料的薄膜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3664C (zh) * 2006-04-07 2008-03-05 北京科技大学 高容量锡镍合金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76050C (zh) * 2006-05-24 2008-03-19 天津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1601162B (zh) * 2006-08-09 2012-01-04 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阳极材料
CN100446309C (zh) * 2007-05-23 2008-12-24 福建师范大学 可控制锡铜镍钴合金负极材料颗粒粒径的制备方法
CN101908617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908618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752554B (zh) * 2010-01-04 2012-12-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锡锌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02198A (zh) * 2011-02-12 2011-06-22 南京大学 一种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在树脂载体内分布的方法
CN102102198B (zh) * 2011-02-12 2013-08-07 南京大学 一种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在树脂载体内分布的方法
JP2014512635A (ja) * 2011-03-10 2014-05-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錫と炭素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複合体を含有する電池負極材、該負極材を備える電池
CN102683654A (zh) * 2011-03-10 2012-09-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锡炭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复合物的电池负极部件、具备该负极部件的电池
WO2012119562A1 (zh) * 2011-03-10 2012-09-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锡炭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复合物的电池负极部件、具备该负极部件的电池
CN103460454A (zh) * 2011-03-30 2013-12-18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了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460454B (zh) * 2011-03-30 2016-10-26 日本贵弥功株式会社 负极活性物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了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4541392A (zh) * 2012-06-18 2015-04-22 赫罗伊斯石英玻璃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复合粉末以及用于使用该复合粉末产生的用于电化学电极的多孔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541392B (zh) * 2012-06-18 2016-12-07 赫罗伊斯石英玻璃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生产复合粉末以及用于使用该复合粉末产生的用于电化学电极的多孔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6129361A (zh) * 2016-07-25 2016-11-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129361B (zh) * 2016-07-25 2018-07-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539185A (zh) * 2018-05-24 2018-09-14 中南大学 一种锂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71924A (zh) * 2018-05-24 2018-10-19 中南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71924B (zh) * 2018-05-24 2020-06-16 中南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39185B (zh) * 2018-05-24 2020-12-15 中南大学 一种锂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7684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常州市金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软磁CoCu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0216A (zh) * 2019-06-26 2019-10-18 郭峰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支撑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75847A (zh) * 2022-07-07 2022-08-30 中南大学 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75847B (zh) * 2022-07-07 2024-02-27 中南大学 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复合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1985C (zh) 200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1985C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纳米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ei et al. An Ultrahigh‐Mass‐Loading Integrated Free‐Standing Functional All‐Carbon Positive Electrode Prepared using an Architecture Tailoring Strategy for High‐Energy‐Density Dual‐Ion Batteries
CN1885598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8159A (zh)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电池
CN10223143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48490A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碳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4016C (zh) 一种室温下制备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702894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37057A (zh) 一种尖晶石结构Li4Ti5O1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889288A (zh) 锂离子电池用硬碳-锂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850597A (zh) 一种高能球磨制备锂二次电池硅/富锂相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Li et al. Suppressing continuous volume expansion of Si nanoparticles by an 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242502C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铝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4177B (zh) 一种多元复合硅基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u et al. Rice husk lignin-based porous carbon and ZnO composite as a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Li et al. Bi2S3 Nanorods Bonding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urface as Advanced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CN103078089B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High-performance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plasma-prepar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a three-component binder
CN114597326A (zh)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含有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片和电池
CN111313026B (zh) 一种多孔氮掺杂碳/无定型锑复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761008A (zh) 超电容器用导电性碳包覆锂钛氧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g et al. Improving Natural Microcrystalline Graphite Performances by a Du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towar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EP1652250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on of modified graphite granules
CN104409714A (zh) 一种制备碳氮共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601786A (zh) 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含氧复合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