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6628A - 阀正时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正时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6628A
CN114746628A CN202080083044.9A CN202080083044A CN114746628A CN 114746628 A CN114746628 A CN 114746628A CN 202080083044 A CN202080083044 A CN 202080083044A CN 114746628 A CN114746628 A CN 114746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oil passage
valve
oi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3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永祐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46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6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02Filters adapted for location in special places, e.g. pipe-lines, pumps, stop-co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1/00Other details not peculiar to particular types of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Solenoid drive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36Features or method for avoiding malfunction due to foreign matters in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36Features or method for avoiding malfunction due to foreign matters in oil
    • F01L2001/3444Oil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油路孔部(61)在内侧形成供给油路(101)的一部分。单向阀部(70)具有作为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的阀座部(71),允许工作油从工作油供给源侧向油压室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油压室侧向工作油供给源侧的流动。过滤器(81)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

Description

阀正时调整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11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217204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阀正时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单向阀部的阀正时调整装置,该单向阀部允许工作油从工作油供给源侧向油压室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油压室侧向工作油供给源侧的流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阀正时调整装置中,在单向阀部的上游侧设置有过滤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72686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阀正时调整装置中,对单向阀部的阀体施力的施力构件的弹簧座被压入于孔部的内周壁。在组装单向阀部时,在将弹簧座压入到孔部时,有可能产生压入毛刺、压入渣。过滤器被设置于单向阀部的上游侧,因此在将弹簧座压入到孔部时产生了压入毛刺、压入渣的情况下,该压入毛刺、压入渣有可能侵入被设置于弹簧座的下游的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从而招致部件的异常磨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的阀正时调整装置。
本公开是调整内燃机的阀的阀正时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具备相位变换部、工作油控制部、油路孔部、单向阀部以及过滤器。
相位变换部具有油压室,根据从工作油供给源向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对内燃机的驱动轴与从动轴的旋转相位进行变换,能够调整阀的阀正时。工作油控制部通过控制在将工作油供给源与油压室连接的供给油路中流动的工作油,能够控制向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
油路孔部在内侧形成供给油路的一部分。单向阀部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或与油路孔部连通的连通孔部的构件即压入构件,允许工作油从工作油供给源侧向油压室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油压室侧向工作油供给源侧的流动。
过滤器被设置于供给油路的相对于压入构件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中的异物。因此,即使在将压入构件压入到油路孔部或连通孔部时产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也能够利用相对于压入构件而言的下游的过滤器捕集它们。由此,能够抑制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侵入被设置于压入构件的下游的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因而,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并下述的详细的记述变得更明确。附图如下。
图1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单向阀部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单向阀部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单向阀部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工作油控制部和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过滤器的图。
图11是表示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过滤器及其附近的图。
图13是表示基于第六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基于第六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过滤器的图。
图15是表示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基于第八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来说明基于多个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此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位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7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及其一部分。阀正时调整装置10例如搭载于车辆,通过使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的凸轮轴3相对于曲轴2的旋转相位发生变化来对由凸轮轴3进行开闭驱动的进气阀4或排气阀5中的进气阀4的阀正时进行调整。阀正时调整装置10被设置于从曲轴2至凸轮轴3的动力传递路径。曲轴2对应于“驱动轴”。凸轮轴3对应于“从动轴”。进气阀4、排气阀5对应于“阀”。
基于图1、图2说明阀正时调整装置10的结构。阀正时调整装置10具备相位变换部13、工作油控制部11、单向阀部70、油路孔部61、凹槽孔部62、过滤器81等。
相位变换部13具有外壳20、叶片转子30。外壳20具有齿轮部21和壳体22。壳体22具有筒部221、板部222、板部223。筒部221形成为筒状。板部222以堵塞筒部221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为与筒部221成一体。板部223以堵塞筒部221的另一端的方式被设置。由此,在外壳20的内侧形成有外壳内空间200。筒部221和板部22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固定于板部223。齿轮部21形成于板部223的外缘部。
板部223嵌合于凸轮轴3的端部。凸轮轴3将外壳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齿轮部21和曲轴2上卷绕有链条6。齿轮部21与曲轴2连动地旋转。壳体22形成有从筒部22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间壁部23(参照图2)。在壳体22的板部222的中央形成有向壳体22的外侧的空间开口的外壳开口部24。
叶片转子30具有轮毂31和4个叶片32。轮毂3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被固定于凸轮轴3的端部。叶片32从轮毂31向径向外侧在各间壁部23间突出。外壳20的内侧的外壳内空间200被叶片32划分成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即,外壳20在与叶片转子30之间形成有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延迟角室201相对于叶片32位于周向的一方。提前角室202相对于叶片32位于周向的另一方。叶片转子30根据被供给到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的油压,相对于外壳20向延迟角方向或提前角方向相对旋转。在此,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对应于“油压室”。另外,叶片转子30在相对于外壳20相对旋转时,一方的端面与板部222滑动,另一方的端面与板部223滑动。即,叶片转子30和外壳20对应于“精密滑动部件”。
这样,相位变换部13具有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根据从作为“工作油供给源”的油泵8向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供给的工作油对曲轴2与凸轮轴3的旋转相位进行变换,能够调整进气阀4的阀正时。
相位变换部13具有:外壳20,与曲轴2连动地旋转;叶片转子30,在与外壳20之间形成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被固定于凸轮轴3而与凸轮轴3一体地旋转;以及转子孔部300,形成于叶片转子30的中央。转子孔部300以在轴向上贯穿轮毂31的方式形成。
叶片转子30具有转子凹部310。转子凹部310以从轮毂31的凸轮轴3侧的端面以圆形凹陷的方式形成。转子凹部310的内径被设定为与凸轮轴3的端部的外径大致相同。阀正时调整装置10以使凸轮轴3的端部嵌合于转子凹部310的方式被安装于凸轮轴3。由此,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凸轮轴3的径向上的位置稳定。
叶片转子30具有螺栓孔311。螺栓孔311以在轴向上贯穿轮毂31的方式形成于转子孔部300的径向外侧。螺栓孔311在轮毂3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参照图2)。叶片转子30通过将插通于螺栓孔311的螺栓12螺合于凸轮轴3的端部而被固定于凸轮轴3。
工作油控制部11通过控制在将油泵8与延迟角室201及提前角室202连接的供给油路101中流动的工作油,能够控制向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
工作油控制部11具有控制套筒40、控制阀芯50、控制弹簧14等。控制套筒40具有控制套筒主体41、套筒卡定部42、弹簧座部43、卡定部44等。控制套筒主体4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套筒卡定部42以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外周壁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弹簧座部43以从控制套筒主体41的与套筒卡定部42相反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卡定部44形成为环状,在相对于套筒卡定部42而言与弹簧座部43相反的一侧,以使外缘部嵌合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周壁的方式被设置。
在控制套筒主体41形成有套筒凹部411、套筒口400、套筒口401、套筒口402、套筒口403。套筒凹部411以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套筒口400以将套筒凹部411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套筒口401在套筒卡定部42与套筒凹部411之间以将控制套筒主体41的外周壁与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套筒口402在相对于套筒凹部411而言与套筒口401相反的一侧以将控制套筒主体41的外周壁与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套筒口403在套筒口402与弹簧座部43之间以将控制套筒主体41的外周壁与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
控制套筒40以嵌合于转子孔部300的方式被设置于叶片转子30。在此,控制套筒40由于套筒卡定部42被卡定于轮毂31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部而轴向上的向凸轮轴3侧的移动被限制。
控制阀芯50具有控制阀芯主体51、密封部52等。控制阀芯主体5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密封部52以堵塞控制阀芯主体51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形成为与控制阀芯主体51成一体。密封部52具有密封部主体521、突出部522。密封部主体521堵塞控制阀芯主体51的一方的端部。突出部522以从密封部主体521向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柱状。
在控制阀芯主体51形成有阀芯凹部511、阀芯凹部512、阀芯凹部513、阀芯口501、阀芯口502。阀芯凹部511以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环状。阀芯凹部512在相对于阀芯凹部511而言与密封部52相反的一侧以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环状。阀芯凹部513在阀芯凹部511与密封部52之间以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阀芯口501以将阀芯凹部512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阀芯口502以将阀芯凹部513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
控制阀芯50在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侧以能够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此,当控制阀芯50在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侧在轴向上往复移动时,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周壁滑动。即,控制阀芯50和控制套筒40对应于“精密滑动部件”。另外,控制阀芯主体51的密封部52侧的端部能够与卡定部44抵接。控制阀芯50在抵接于卡定部44时,轴向上的向与弹簧座部43相反的一侧的移动被限制。
控制弹簧14例如是螺旋弹簧,被设置于控制阀芯主体51的与密封部52相反侧的端部与控制套筒40的弹簧座部43之间。控制弹簧14对控制阀芯50向远离弹簧座部43的方向施力。因此,控制阀芯主体51的密封部52侧的端部被推压至卡定部44。
在叶片转子30形成有延迟角油路孔部301、提前角油路孔部302、转子环状凹部312、收容孔部321等。延迟角油路孔部301以将转子孔部300与延迟角室201连接的方式形成于轮毂31。提前角油路孔部302以将转子孔部300与提前角室202连接的方式形成于轮毂31。转子环状凹部312以从转子孔部300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收容孔部321以从4个叶片32中的一个叶片32的板部223侧的端面向轴向凹陷的方式形成。
油路孔部61以从叶片转子30的转子凹部310的底面向轴向凹陷的方式形成。油路孔部6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叶片转子30形成有避让部63。避让部63以从油路孔部61的内周壁向轮毂31的径向内侧、即转子孔部300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凹槽孔部62通过转子环状凹部312与避让部63及油路孔部61连接而形成于转子环状凹部312与油路孔部61之间。由此,油路孔部61与转子孔部300经由凹槽孔部62连通。
如图3所示,凹槽孔部62以与油路孔部61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连接的方式形成。
在凸轮轴3形成有供给孔部15。供给孔部15以在凸轮轴3的叶片转子30侧的端面开口的方式形成。供给孔部15形成于能够与油路孔部61连通的位置。在供给孔部15的与油路孔部61相反侧的端部连接作为“工作油供给源”的油泵8。
油泵8汲取被贮存在作为“油排出部”的油盘7中的工作油,并加压输送到供给孔部15。由此,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孔部15、油路孔部61、凹槽孔部62、套筒凹部411、套筒口400、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侧、套筒口401、延迟角油路孔部301流到延迟角室201。另外,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孔部15、油路孔部61、凹槽孔部62、套筒凹部411、套筒口400、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侧、套筒口402、提前角油路孔部302流到提前角室202。这样,在油泵8与延迟角室201及提前角室202之间形成供给油路101。油路孔部61在内侧形成有供给油路101的一部分。凹槽孔部62连接于油路孔部61的径向外侧,在内侧形成有供给油路101的一部分。
单向阀部70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即,单向阀部70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单向阀部70允许工作油从油泵8侧向延迟角室201或提前角室202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延迟角室201或提前角室202侧向油泵8侧的流动。稍后详述单向阀部70的结构等。
如图1所示,在相对于控制阀芯50的突出部522而言与弹簧座部43相反的一侧设置线性螺线管9。线性螺线管9以抵接于突出部522的端部的方式被设置。线性螺线管9通过通电来克服控制弹簧14的施力将控制阀芯50向凸轮轴3侧按压。由此,控制阀芯50的相对于控制套筒40的轴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在线性螺线管9上连接未图示的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ECU例如具备CPU等运算部、存储器等存储部、I/O等输入输出部等,基于来自被设置于车辆的各种传感器的信息等控制车辆的各装置和各设备的工作。ECU根据发动机1的运转状况等控制对线性螺线管9的通电,控制阀正时调整装置10的工作。
在控制阀芯50位于抵接于卡定部44的位置时(参照图1),阀芯凹部511与套筒口401连通。因此,从油泵8被加压输送的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孔部15、油路孔部61、凹槽孔部62、套筒凹部411、套筒口400、阀芯凹部511、套筒口401、延迟角油路孔部301流入延迟角室201。另外,此时,套筒口402与阀芯凹部512连通。因此,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能够经由提前角油路孔部302、套筒口402、阀芯凹部512、阀芯口501、套筒口403流到油盘7。
在控制阀芯50与卡定部44分离、且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位于堵塞套筒口401和套筒口402的位置时,阀芯凹部511与套筒口401及套筒口402不连通。因此,从油泵8被加压输送的工作油无法流入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另外,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无法流到油盘7。
在控制阀芯50位于进一步与卡定部44分离的位置时,阀芯凹部511与套筒口402连通。因此,从油泵8被加压输送的工作油能够经由供给孔部15、油路孔部61、凹槽孔部62、套筒凹部411、套筒口400、阀芯凹部511、套筒口402、提前角油路孔部302流入提前角室202。另外,此时,套筒口401与阀芯凹部513连通。因此,延迟角室201的工作油能够经由延迟角油路孔部301、套筒口401、阀芯凹部513、阀芯口502、套筒口403流到油盘7。
本实施方式还具备锁定销33(参照图1、图2)。锁定销33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形成于叶片32的收容孔部321中以能够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锁定销33的内侧设置有弹簧34。弹簧34对锁定销33向板部223侧施力。在板部223的叶片32侧形成有嵌入凹部25。
锁定销33在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位于最提前角位置时能够嵌入于嵌入凹部25。在锁定销33嵌入于嵌入凹部25时,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另一方面,在锁定销33未嵌入于嵌入凹部25时,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被允许。
在叶片32的收容孔部321与延迟角室201之间形成有与延迟角室201连通的销控制油路(未图示)。从延迟角室201流入销控制油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在锁定销33克服弹簧34的施力而脱离嵌入凹部25的方向上起作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阀正时调整装置10中,当工作油被供给到延迟角室201时,工作油流入销控制油路,锁定销33脱离嵌入凹部25,成为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被允许的状态。
接着,说明阀正时调整装置10的工作。ECU控制线性螺线管9的驱动,控制阀正时调整装置10的工作。
例如在对车辆的点火开关进行断开操作来使发动机1停止的情况下,对线性螺线管9的通电也停止。因此,控制阀芯50通过控制弹簧14的施力被保持在控制阀芯主体51抵接于卡定部44的位置(参照图1)。此时,提前角室202与油盘7连通。因此,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被排出到油盘7。由此,提前角室202成为低压。
另外,此时,油泵8经由供给油路101和单向阀部70而与延迟角室201连通。
在发动机1停止时,油泵8的工作也停止,因此延迟角室201、提前角室202不被供给工作油。另外,叶片转子30位于最提前角位置。
此外,此时,当叶片转子30被保持于最提前角位置时,通过弹簧34的施力而锁定销33嵌入于嵌入凹部25。由此,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接着,当对车辆的点火开关进行接通操作来启动发动机1时,油泵8也工作。由此,从油泵8喷出的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101和单向阀部70被供给到延迟角室201。其结果,延迟角室201成为高压。
另外,此时,从延迟角室201向销控制油路供给工作油,但是在曲轴摇转初始的时间点,销控制油路的压力低,锁定销33为嵌入于嵌入凹部25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因交变扭矩引起的叶片转子30的摇摆。
之后,当延迟角室201和销控制油路的压力变高时,锁定销33脱离嵌入凹部25,叶片转子30的相对于外壳20的相对旋转被允许。此外,此时,提前角室202维持低压的状态。
因此,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向延迟角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叶片转子30位于最延迟角位置,进气阀4的阀正时被控制为最延迟角的相位。
接着,例如当发动机1从怠速运转转移到稳定运转时,由ECU对线性螺线管9供给规定的电力。由此,线性螺线管9克服控制弹簧14的施力将控制阀芯50向凸轮轴3侧按压。当控制阀芯50被线性螺线管9按压时,控制阀芯50与卡定部44分离,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堵塞套筒口401和套筒口402。
因此,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不会被排出到油盘7,从油泵8向延迟角室201和提前角室202的工作油的供给也被限制。
由此,叶片转子30例如被保持于最提前角与最延迟角的中间位置。因此,进气阀4的阀正时被控制为最提前角与最延迟角的中间相位。因而,能够谋求稳定运转时的发动机1的旋转的稳定化和燃料消耗率的提高。
接着,例如在发动机1从稳定运转转移到高旋转负荷区域的情况下,由ECU对线性螺线管9供给进一步大的电力。由此,控制阀芯50进一步被线性螺线管9按压,油泵8经由供给油路101和单向阀部70而与提前角室202连通。
此时,延迟角室201与油盘7连通。因此,延迟角室201的工作油被排出到油盘7。由此,延迟角室201成为低压。
另一方面,从油泵8喷出的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101和单向阀部70被供给到提前角室202。其结果,提前角室202成为高压。
因此,叶片转子30相对于外壳20向提前角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叶片转子30位于最提前角位置,进气阀4的阀正时被控制为最提前角的相位。因此,排气阀5的阀重叠变大,进气的填充效率变高,能够谋求发动机1的输出扭矩的提高。
这样,根据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ECU控制对线性螺线管9的通电,控制工作油控制部11的控制阀芯50相对于控制套筒40的轴向上的位置。由此,控制相位变换部13,能够将凸轮轴3的相对于曲轴2的旋转相位控制为最佳的相位。
单向阀部70在工作油在供给油路101中从油泵8侧向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流动的顺流时,允许工作油的流动。另外,单向阀部70在工作油在供给油路101中从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向油泵8侧流动的逆流时,限制工作油的流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工作油从油泵8供给到延迟角室201或提前角室202。
接着,详细说明单向阀部70的结构等。如图3所示,单向阀部70具有阀座部71、套筒72、横孔部75、阀体76、弹簧77等。
阀座部71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在中央形成有阀座713。套筒72形成为筒状,一端连接于阀座部71。横孔部75以将套筒72的内周壁与外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将套筒72的内部空间720与套筒72的外部连通。阀体76在套筒72的内侧以能够与阀座713分离或与阀座713抵接的方式被设置。
更具体地说,阀座部71具有阀座主体711、阀座孔部712、阀座713、阀座筒部714。阀座主体71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阀座孔部712以在板厚方向上贯穿阀座主体711的中央的方式形成为圆形。阀座713在阀座主体711的一方的端面在阀座孔部712的周围形成为锥状。阀座筒部714以从阀座主体711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向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阀座主体711和阀座筒部714例如由金属形成为一体。阀座部71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由此,阀座部71的外周壁、即阀座主体711的外周壁和阀座筒部714的外周壁嵌合于油路孔部61的内周壁。
如图3~图5所示,套筒72例如由金属形成,具有套筒主体73、套筒底部74。套筒主体73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套筒底部74以堵塞套筒主体73的一方的端部的方式形成为与套筒主体73成一体。在套筒底部74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套筒底部74的中央的大致圆形的背压孔部741。
套筒主体73包括套筒小径部731、套筒连接部732、套筒大径部733。套筒小径部731以从套筒底部74的外缘部向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套筒连接部732以从套筒小径部731的与套筒底部74相反侧的端部向轴向且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前端开放的筒状。由此,套筒连接部732的内周壁形成为锥状。套筒大径部733以从套筒连接部732的与套筒小径部731相反侧的端部向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此,套筒大径部733的内径及外径大于套筒小径部731的内径及外径。
套筒主体73的套筒大径部733侧的端部通过压入而连接于阀座筒部714的内侧,由此套筒72被组装成与阀座部71成一体。
横孔部75以将套筒大径部733的内周壁与外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形。横孔部75在套筒大径部733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
套筒主体73的套筒大径部733侧的端部被压入于阀座筒部714的内侧,因此横孔部75的一部分被阀座筒部714堵塞。由此,在横孔部75形成有向套筒72的外部露出的开口部751(参照图3)。
阀体76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球状。阀体76被设置于套筒大径部733的内侧。阀体76的外径大于阀座孔部712的内径和阀座713的内径。另外,阀体76的外径小于套筒大径部733的内径、且大于套筒小径部731的内径。因此,在阀体76与套筒大径部733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S1。另外,阀体76能够抵接于阀座713或套筒连接部732的内周壁。
阀体76在套筒主体73的内侧在阀座713与套筒连接部732之间能够向开阀方向或闭阀方向移动。在此,“开阀方向”是指沿着套筒72的轴向从套筒连接部732侧去向阀座713侧的方向,“闭阀方向”是指沿着套筒72的轴向从阀座713侧去向套筒连接部732侧的方向。阀体76在抵接于阀座713时,闭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抵接于套筒连接部732的内周壁时(参照图3所示的虚线),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弹簧77例如是螺旋弹簧,被设置于阀体76与套筒底部74之间。弹簧77的外径小于阀体76的外径和套筒小径部731的内径。弹簧77其一端抵接于阀体76,另一端抵接于套筒底部74。弹簧77在阀体76与套筒底部74之间在轴向上被压缩。因此,弹簧77对阀体76向闭阀方向施力。由此,阀体76被推压至阀座713。
单向阀部70将套筒72从套筒小径部731侧的端部侧***到油路孔部61,将阀座部71压入到油路孔部61,由此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
在阀座部71的外周壁与避让部63之间形成有间隙S2(参照图2、图3)。通过该间隙S2,即使将阀座部71压入到油路孔部61,也能够抑制位于阀座部71的径向外侧的转子孔部300的内周壁和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周壁向转子孔部300的径向内侧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变形而控制套筒40的内侧的控制阀芯50的轴向上的平滑的移动受阻碍。
阀座主体711的与阀座筒部714相反侧的端面与凸轮轴3的端面抵接。在套筒底部74的与套筒主体73相反侧的端面与油路孔部61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3。由此,形成有将套筒72的内部空间720中的相对于阀体76而言与阀座713相反的一侧的空间721与套筒72的外部连通的背压油路150。背压油路150将空间721与横孔部75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101从油泵8侧流向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的顺流时,阀体76克服弹簧77的施力而向开阀方向移动,与阀座713分离。由此,单向阀部70的阀体76开阀。当单向阀部70开阀时,供给孔部15的工作油经由阀座孔部712、阀座713、横孔部75的开口部751流向凹槽孔部62侧。
在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101从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流向油泵8侧的逆流时,与阀座713分离着的阀体76通过工作油的流体力和弹簧77的施力而向闭阀方向移动,抵接于阀座713。由此,单向阀部70的阀体76闭阀。当单向阀部70闭阀时,工作油从延迟角室201或提前角室202侧向油泵8侧的流动被限制。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作为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的阀座部71。
过滤器81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
更具体地说,过滤器81是通过将网眼状的长条的构件沿长边方向卷绕来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过滤器81以堵塞套筒口400的方式被设置于套筒凹部411(参照图1、图6)。也就是说,过滤器81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允许工作油从油泵8侧向作为“油压室”的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延迟角室201侧或提前角室202侧向油泵8侧的流动。
过滤器81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此,即使在将阀座部71压入到油路孔部61时产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也能够利用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的过滤器81捕集它们。由此,能够抑制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侵入被设置于阀座部71的下游的控制阀芯50、控制套筒40、叶片转子30、外壳20等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因而,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形成有阀座713的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以及以能够与阀座713分离或与阀座713抵接的方式被设置的阀体76。
本实施方式将“压入构件”具体确定为阀座部7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阀座部71用作“压入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过滤器81起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孔部61以向相位变换部13的叶片转子30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以堵塞油路孔部61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
本实施方式具体确定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被压入的部位。
(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中示出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中油路孔部61、单向阀部70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孔部61具有小径部615、大径部616。小径部615以从转子凹部310的底面的与供给孔部15对应的位置向与凸轮轴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大径部616以从小径部615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部向与凸轮轴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大径部616以使与小径部615相反侧的端部在叶片转子30的轮毂31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面开口的方式形成。大径部616以与小径部615同轴的方式形成。大径部616的内径大于小径部615的内径。由此,在小径部615与大径部616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环平面状的台阶面617。
阀座部71的外径大于油路孔部61的小径部615的内径、且小于大径部616的内径。阀座部71以能够抵接于台阶面617的方式被设置于大径部616的内侧。在此,阀座部71不被压入到大径部616。
单向阀部70还具有密封构件78。密封构件78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密封构件78以堵塞油路孔部61的大径部616的与小径部615相反侧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大径部616。由此,能够抑制工作油从油路孔部61泄漏。
过滤器81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密封构件78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8。
过滤器81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密封构件78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此,即使在将密封构件78压入到油路孔部61时产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也能够利用相对于密封构件78而言的下游的过滤器81捕集它们。由此,能够抑制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侵入被设置于密封构件78的下游的控制阀芯50、控制套筒40、叶片转子30、外壳20等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因而,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孔部61以向相位变换部13的叶片转子30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8以堵塞油路孔部61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
本实施方式具体确定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8被压入的部位。
(第三实施方式)
图8中示出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三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片转子30形成有连通孔部64。连通孔部64以与油路孔部61连通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说,连通孔部64以将油路孔部61与轮毂31的外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连通孔部64以在轮毂31的外周壁开口的方式形成。
在此,连通孔部64形成为与凹槽孔部62同轴且相同直径。因此,能够利用钻头等通过一次加工来形成连通孔部64和凹槽孔部62。
单向阀部70还具有密封构件79。密封构件79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球状。密封构件79以堵塞连通孔部64的与油路孔部61相反侧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连通孔部64。由此,能够抑制工作油从油路孔部61经由连通孔部64泄漏。
过滤器81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密封构件79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与油路孔部61连通的连通孔部64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9。
过滤器81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密封构件79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此,即使在将密封构件79压入到连通孔部64时产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也能够利用相对于密封构件79而言的下游的过滤器81捕集它们。由此,能够抑制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侵入被设置于密封构件79的下游的控制阀芯50、控制套筒40、叶片转子30、外壳20等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因而,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部64以在相位变换部13的叶片转子30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9以堵塞连通孔部64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连通孔部64。
本实施方式具体确定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构件79被压入的部位。
(第四实施方式)
图9中示出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四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具备过滤器82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过滤器81。
如图10所示,过滤器82具有过滤器保持部821、保持开口部822、过滤器部823。过滤器保持部82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保持开口部822以将过滤器保持部821的内周壁与外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保持开口部822在过滤器保持部82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过滤器部823由网眼状的构件形成,在保持开口部822处被过滤器保持部821保持。过滤器82能够捕集通过过滤器部823的工作油中包含的异物。
过滤器82以位于单向阀部70的套筒72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在此,过滤器82通过过滤器部823堵塞凹槽孔部62。这样,过滤器82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且相对于凹槽孔部62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上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
过滤器82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中示出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五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具备过滤器83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过滤器81。
如图12所示,过滤器83具有过滤器保持部831、保持开口部832、过滤器部833。过滤器保持部83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保持开口部832以将过滤器保持部831的一方的面与另一方的面连接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过滤器部833由网眼状的构件形成,在保持开口部832处被过滤器保持部831保持。过滤器83能够捕集通过过滤器部833的工作油中包含的异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凹部411形成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周向的一部分范围。套筒口400以将套筒凹部411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在控制套筒主体41的周向上以大致圆形状形成有1个。控制套筒40以使套筒口400与凹槽孔部62相向及连通的方式被设置于转子孔部300。
过滤器83以使过滤器部833覆盖套筒口400的方式被设置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套筒凹部411。过滤器83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且相对于套筒口400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上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
过滤器83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第六实施方式)
图13中示出基于第六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六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具备过滤器84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过滤器81。
如图14所示,过滤器84具有过滤器保持部841、过滤器部843。过滤器保持部841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过滤器部843由网眼状的构件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外缘部被保持于过滤器保持部841的内缘部。过滤器84能够捕集通过过滤器部843的工作油中包含的异物。
过滤器84以位于单向阀部70的套筒72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更具体地说,过滤器84在横孔部75与凹槽孔部62之间以使过滤器保持部841的外缘部抵接于油路孔部61和避让部63的内周壁、且使过滤器部843的内缘部抵接于套筒72的外周壁的方式被设置。这样,过滤器84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且相对于凹槽孔部62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上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
过滤器84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中示出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七实施方式中相位变换部13、工作油控制部11、单向阀部70、过滤器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密封部52、阀座713、阀体76、弹簧77。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2的筒部221及板部222与板部223通过螺栓17被固定。
叶片转子30通过将工作油控制部11的控制套筒主体41的与套筒卡定部42相反侧的端部螺合于形成于凸轮轴3的端部的螺栓孔部16而被固定于凸轮轴3。
套筒口401、套筒口402、套筒口403、套筒口400沿着控制套筒主体41的轴向按此顺序形成。
控制阀芯主体51与密封部52形成为分体。在控制阀芯主体51的与控制弹簧14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油路孔部61。密封部52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内侧。密封部52具有密封部主体521、突出部522、限制部523。
密封部主体521的外周壁嵌合于油路孔部61的内周壁。突出部522以从密封部主体521的与凸轮轴3相反侧的端面以大致圆柱状突出的方式形成。限制部523以从密封部主体521的凸轮轴3侧的端面以大致圆柱状突出的方式形成。
阀芯凹部511、阀芯凹部512、阀芯凹部513从控制阀芯主体51的控制弹簧14侧的端部去向密封部52侧的端部按此顺序形成。阀芯口501以将阀芯凹部511与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阀芯口502在相对于阀芯凹部512而言的密封部52侧以将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周壁与内周壁连接的方式形成。
从油泵8被加压输送的工作油经由凸轮轴3的供给孔部15、套筒口400、阀芯凹部511、阀芯口501、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侧、油路孔部61、阀芯口502、套筒口401、延迟角油路孔部301被供给到延迟角室201。另外,从油泵8被加压输送的工作油经由凸轮轴3的供给孔部15、套筒口400、阀芯凹部511、阀芯口501、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侧、油路孔部61、阀芯口502、套筒口402、提前角油路孔部302被供给到提前角室202。油路孔部61在内侧形成有供给油路101的一部分。
凹槽孔部62形成于阀芯口502。即,凹槽孔部62连接于油路孔部61的径向外侧,在内侧形成有供给油路101的一部分。
单向阀部70被设置于油路孔部61。即,单向阀部70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
阀座713在相对于阀芯口502和凹槽孔部62而言的阀芯口501侧,在控制阀芯主体51的内周壁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锥状。
阀体76在油路孔部61的内侧在阀座713与限制部523的顶端部之间能够向开阀方向或闭阀方向移动。阀体76在抵接于阀座713时,闭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抵接于限制部523的顶端部时,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弹簧77其一端抵接于阀体76,另一端抵接于密封部主体521的阀体76侧的端面。弹簧77对阀体76向闭阀方向施力。由此,阀体76被推压至阀座713。
本实施方式具备过滤器851、过滤器852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过滤器81。
过滤器851、过滤器852是通过将网眼状的长条的构件沿长边方向卷绕来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过滤器851以堵塞套筒口401的方式被设置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径向外侧。过滤器852以堵塞套筒口403的方式被设置于控制套筒主体41的径向外侧(参照图15)。也就是说,过滤器851、过滤器852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密封部52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下游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的构件即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部52。
过滤器851、过滤器852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密封部52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因此,即使在将密封部52压入到油路孔部61时产生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也能够利用相对于密封部52而言的下游的过滤器851、过滤器852捕集它们。由此,能够抑制压入毛刺或压入渣侵入被设置于密封部52的下游的叶片转子30、外壳20等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因而,能够抑制因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引起的部件的异常磨损以及压入毛刺或压入渣咬入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孔部61以向工作油控制部11的控制阀芯主体51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部52以堵塞油路孔部61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油路孔部61。
本实施方式具体确定作为“压入构件”的密封部52被压入的部位。
(第八实施方式)
图16中示出基于第八实施方式的阀正时调整装置。第八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的结构等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除了具备过滤器81以外,还具备过滤器86。
过滤器86由网眼状的构件形成为有底筒状。过滤器86的底部以向与筒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曲面状。过滤器86能够捕集通过过滤器86的工作油中包含的异物。
过滤器86以使筒部的与底部相反侧的开口部抵接于阀座部71的与套筒72相反侧的端面、且堵塞阀座孔部712的方式被设置于供给孔部15。这样,过滤器86在供给油路101中被设置于相对于阀座部71而言的顺流时的工作油流动的上游侧。
在此,过滤器81对应于“下游过滤器”,过滤器86对应于“上游过滤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81是“下游过滤器”。阀正时调整装置10还具备作为“上游过滤器”的过滤器86。过滤器86被设置于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作为“压入构件”的阀座部71而言的上游侧,能够捕集供给油路101中的异物。
因此,能够抑制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单向阀部70而言的上游侧的工作油中的异物夹入阀体76与阀座713之间,能够抑制单向阀部70的闭阀不良。另外,能够抑制供给油路101的相对于单向阀部70而言的上游侧的工作油中的异物侵入被设置于单向阀部70的下游的控制阀芯50、控制套筒40、叶片转子30、外壳20等精密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间隙。
(其它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备作为“下游过滤器”的过滤器851、过滤器852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仅具备过滤器851、过滤器852中的某一方。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通过带等传递构件以代替链条6来将外壳20与曲轴2连结。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阀正时调整装置10调整发动机1的排气阀5的阀正时。
这样,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基于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然而,本公开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和构造。本公开还包括各种变形例和等同的范围内的变形。另外,各种组合及方式、以及在它们中仅包含一个要素、其以上或其以下的其它组合及方式也落入本公开的范畴及思想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阀正时调整装置(10),调整内燃机(1)的阀(4、5)的阀正时,其特征在于,具备:
相位变换部(13),具有油压室(201、202),根据从工作油供给源(8)向所述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对所述内燃机的驱动轴(2)与从动轴(3)的旋转相位进行变换,能够调整所述阀的阀正时;
工作油控制部(11),通过控制在将所述工作油供给源与所述油压室连接的供给油路(101)中流动的工作油,能够控制向所述油压室供给的工作油的流动;
油路孔部(61),在内侧形成所述供给油路的一部分;
单向阀部(70),具有被压入于所述油路孔部或与所述油路孔部连通的连通孔部(64)的构件即压入构件(52、71、78、79),允许工作油从所述工作油供给源侧向所述油压室侧的流动,限制工作油从所述油压室侧向所述工作油供给源侧的流动;以及
过滤器(81、82、83、84、851、852),被设置于所述供给油路的相对于所述压入构件而言的下游侧,能够捕集所述供给油路中的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是下游过滤器,
还具备上游过滤器(86),该上游过滤器(86)被设置于所述供给油路的相对于所述压入构件而言的上游侧,能够捕集所述供给油路中的异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部具有形成有阀座(713)的所述压入构件以及以能够与所述阀座分离或与所述阀座抵接的方式被设置的阀体(7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孔部以向所述相位变换部或所述工作油控制部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
所述压入构件(52、71、78)以堵塞所述油路孔部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所述油路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阀正时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部以向所述相位变换部的外部开口的方式形成,
所述压入构件(79)以堵塞所述连通孔部的开口的方式被压入于所述连通孔部。
CN202080083044.9A 2019-11-29 2020-11-25 阀正时调整装置 Pending CN1147466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204 2019-11-29
JP2019217204A JP7234909B2 (ja) 2019-11-29 2019-11-29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CT/JP2020/043721 WO2021106893A1 (ja) 2019-11-29 2020-11-25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6628A true CN114746628A (zh) 2022-07-12

Family

ID=7608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3044.9A Pending CN114746628A (zh) 2019-11-29 2020-11-25 阀正时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7098B2 (zh)
JP (1) JP7234909B2 (zh)
CN (1) CN114746628A (zh)
DE (1) DE112020005846T5 (zh)
WO (1) WO20211068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0914B2 (ja) 2019-11-29 2023-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264025B2 (ja) 2019-11-29 2023-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220290587A1 (en) * 2022-05-31 2022-09-15 Borgwarner, Inc. Axial and radial source feeds at a rotor to camshaft interfa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5128A (ja) * 2007-01-18 2008-07-31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130092113A1 (en) * 2011-10-05 2013-04-18 Schwabische Hu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Control Valv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Filter and Cam Shaft Phase Setter Comprising Said Control Valve
US8726866B1 (en) * 2013-03-01 2014-05-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heck valve for a camshaft phaser
JP201601748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05587904A (zh) * 2014-11-12 2016-05-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止回阀及插座结构
CN110199093A (zh) * 2017-01-19 2019-09-03 株式会社电装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291275A (zh) * 2017-03-07 2019-09-27 株式会社电装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89518A (ja) * 2015-11-11 2017-05-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019217204A (ja) 2018-06-22 2019-12-26 Ntn株式会社 携帯型点滴装置
JP7200914B2 (ja) 2019-11-29 2023-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7264025B2 (ja) 2019-11-29 2023-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5128A (ja) * 2007-01-18 2008-07-31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20130092113A1 (en) * 2011-10-05 2013-04-18 Schwabische Hu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Control Valv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Filter and Cam Shaft Phase Setter Comprising Said Control Valve
US8726866B1 (en) * 2013-03-01 2014-05-2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heck valve for a camshaft phaser
JP201601748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05587904A (zh) * 2014-11-12 2016-05-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止回阀及插座结构
CN110199093A (zh) * 2017-01-19 2019-09-03 株式会社电装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CN110291275A (zh) * 2017-03-07 2019-09-27 株式会社电装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4909B2 (ja) 2023-03-08
DE112020005846T5 (de) 2022-09-15
US11867098B2 (en) 2024-01-09
US20220282644A1 (en) 2022-09-08
JP2021085403A (ja) 2021-06-03
WO2021106893A1 (ja)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8502B2 (en) Hydraulic oil control valve and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US8991346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US8156906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ler
US8677961B2 (en) Harmonic drive camshaft phaser with lock pin for selectivley preventing a change in phase relationship
CN114746628A (zh) 阀正时调整装置
JP5270525B2 (ja) 制御弁装置
US10240492B2 (en) Valve opening/closing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CN113614337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4761673A (zh) 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3614336B (zh) 工作油控制阀和阀正时调整装置
CN113614333B (zh) 工作油控制阀以及阀正时调整装置
US11965438B2 (en) Valve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KR20130008013A (ko) 특히 캠 샤프트 조정기용 비례 제어 밸브
US9157342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674416B2 (en) Valve timing regulator
US6935291B2 (en)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ler
US10954828B2 (en) Variable camshaft phaser with magnetic locking cover bushing
WO2018100909A1 (ja) 油圧制御弁及び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7272043B2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2007138722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WO2019159511A1 (ja)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