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2421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2421A
CN114502421A CN202080069755.0A CN202080069755A CN114502421A CN 114502421 A CN114502421 A CN 114502421A CN 202080069755 A CN202080069755 A CN 202080069755A CN 114502421 A CN114502421 A CN 114502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wave
pressure receiving
wave transmitting
seated person
rece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97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尾勇弥
河田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02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2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60N2/6671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with cable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该装置在就座人员的背部附近并且不会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的方式放置在车辆中。车辆座椅(1)包括座垫(3)和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构架(21),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和在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压力接收部件(22),其由配置成支承就座人员的背部并设置有无线电波透射特性的板部件构成,并且经由弹性部件(43、44)由座椅靠背构架支承;以及,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其支承在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辆座椅在座椅靠背中设置有传感器以检测就座人员的心跳。例如,已知在座椅靠背中设置螺旋天线,以从螺旋天线向就座人员的背部照射无线电波,并根据反射的无线电波检测心跳信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6-174871A
为了准确地检测就座人员的状态,诸如天线的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需要安置在就座人员的背部附近。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就座人员的舒适性,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需要安置成不会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完成的任务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放置在车辆中,即该装置在就座人员的背部附近,并且不会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
完成任务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某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1),其包括座垫(3)和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其中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21),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以及在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压力接收部件(22),其由配置为支承就座人员的背部并设置有无线电波透射特性的板部件构成,并且经由弹性部件(43、44)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以及,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其支承在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
由此,能够在不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的情况下,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在就座人员的背部附近。由于压力接收部件经由弹性部件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因此压力接收部件能够在来自就座人员的背部的压力下移位。由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被放置在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部上,所以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可以与压力接收部件一起移位,使得不会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用于使压力接收部件变形的控制线缆(55)的一端连接到压力接收部件,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控制线缆重叠。
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发射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会被控制线缆阻挡。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弹性部件(43、44)包括金属线,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弹性部件重叠。
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会被弹性部件阻挡。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加强肋(48),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加强肋重叠。
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会被加强肋衰减。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开口(47),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开口重叠。
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的路径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的路径不被开口影响。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上,以便在前视图中从座椅靠背的中心横向偏移。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被脉动比较主动地移位的表面部分上。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容纳在设置于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的袋(81)中。
由此,能够简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与压力接收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压力接收部件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接合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压力接收部件中的另一个的接合爪。
由此,能够简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与压力接收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具有沿着垂直方向变化的横向宽度,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设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中具有最大横向宽度的垂直位置处。
由此,能够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稳定的方式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上。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上框架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承头枕(5)的左和右支柱(5A)的左和右支承部件(35),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在前视图中横向地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被脉动比较主动地移位的表面部分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1),其包括座垫(3)和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其中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21),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以及在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以及,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其由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中的至少一个支承,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
由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被固定在形成座椅靠背的结构的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能够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稳定的方式固定到座椅靠背的适当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位于上框架部的上端的下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成与就座人员的背部对应。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托架(72)连接至上框架部和从上框架部向下方延伸,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附接至托架。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心脏附近。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座椅靠背框架还包括横穿部件,其在上框架部的下方横向地在侧框架部之间延伸,并且托架连接到横穿部件,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附接到托架。
由于托架连接到上框架部和横穿部件,因此稳定了托架的位置,使得能够稳定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托架垂直地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上部框架部的上端部和连接到横穿部件的下端部。
由此,稳定了托架的位置,使得能够稳定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上框架部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承头枕(5)的左和右支柱(5A)的左和右支承部件(35),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在前视图中横向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心脏附近。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支承部件每一个形成为筒状和垂直地延伸,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安置在支承部件的上端的下方和在支承部件的下端的上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心脏附近。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的前边缘安置在支承部件的前边缘的后方。
由此,通过左和右支承部件保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免受来自前方的载荷。另外,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影响乘客的背部,并且乘客不太可能由于在背部上的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而感到不适。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的死区中。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安置在上框架部的前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成靠近就座人员的心脏。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下端的前边缘安置于侧框架部的前边缘的后方在同一高度处。
由此,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影响乘客的背部,并且乘客不太可能由于背部上的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而感到不适。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座椅靠背还包括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的衬垫(23),并且衬垫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容纳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凹部(75)。
由此,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接收来自衬垫的载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面,车辆座椅(1)包括座垫(3)和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其中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21),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以及在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压力接收部件(22),其由配置为支承就座人员的背部并设置有无线电波透射特性的板部件构成,并且经由弹性部件(43、44)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以及,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其支承在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由此,能够在不对就座人员的后背造成不适的情况下,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后背附近。由于压力接收部件经由弹性部件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因此压力接收部件能够在来自就座人员的背部的压力下移位。由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放置在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部上,所以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与压力接收部件一起移位,使得不对就座人员的背部造成不适。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用于使压力接收部件变形的控制线缆(55)的一端连接到压力接收部件,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控制线缆重叠。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被控制线缆阻挡。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弹性部件(43、44)包括金属线,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弹性部件重叠。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被弹性部件阻挡。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加强肋(48),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加强肋重叠。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不被加强肋衰减。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开口(47),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开口重叠。由此,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照射到就座人员的无线电波的路径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的路径不被开口影响。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上,以便在前视图中从座椅靠背的中心横向偏移。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被脉动比较主动地移位的表面部分上。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容纳在设置于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的袋(81)中。由此,能够简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与压力接收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压力接收部件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接合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压力接收部件中的另一个的接合爪。由此,能够简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与压力接收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压力接收部件具有沿着垂直方向变化的横向宽度,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设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中具有最大横向宽度的垂直位置处。由此,能够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稳定的方式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上。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上框架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承头枕(5)的左和右支柱(5A)的左和右支承部件(35),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在前视图中横向地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被脉动比较主动的移位的表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座椅(1)包括座垫(3)和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其中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21),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以及在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以及,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其由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中的至少一个支承,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
由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被固定到形成座椅靠背的结构的侧框架部和上框架部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能够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以稳定的方式固定到座椅靠背的适当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位于上框架部的上端的下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成与就座人员的背部对应。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托架(72)连接至上框架部和从上框架部向下方延伸,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附接至托架。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心脏附近。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座椅靠背框架还包括横穿部件,其在上框架部的下方横向地在侧框架部之间延伸,并且托架连接到横穿部件,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附接到托架。
由于托架连接到上框架部和横穿部件,因此稳定了托架的位置,使得能够稳定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托架垂直地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上部框架部的上端部和连接到横穿部件的下端部。
由此,稳定了托架的位置,使得能够稳定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上框架部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承头枕(5)的左和右支柱(5A)的左和右支承部件(35),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在前视图中横向地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就座人员的心脏附近。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支承部件形成为筒状和垂直地延伸,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安置在支承部件的上端的下方和在支承部件的下端的上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成靠近就座人员的心脏。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的前边缘安置在支承部件的前边缘的后方。
由此,通过左和右支承部件保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免受来自前方的载荷。另外,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影响乘客的背部,并且乘客不太可能由于在背部上的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而感到不适。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之间的死区中。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上端安置在上框架部的前方。
由此,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能够安置成靠近就座人员的心脏。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下端的前边缘安置在侧框架部的前边缘的后方在同一高度处。
由此,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影响乘客的背部,并且乘客不太可能由于背部上的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而感到不适。
在该结构中,优选地,座椅靠背还包括由座椅靠背框架支承的衬垫(23),并且衬垫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在其中容纳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的凹部(75)。
由此,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不太可能接收来自衬垫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4是从前面看时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上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托架和支承部件的水平截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垂直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装到基板的安装结构的一个示例;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装到基板的安装结构的另一个示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装到基板的安装结构的又一个示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改进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的座椅的框架的透视图;以及
图15是改进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其中衬垫和外皮部件从图示中省略。
具体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应用于汽车座椅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
(整体结构)
如图1至3所示,座椅1包括经由滑轨装置2设置在乘客舱的地板上的座垫3、连接到座垫3的后部的座椅靠背4和设置在座椅靠背4的上部上的头枕5。
座垫3设置有形成结构框架的座垫框架11。座垫框架11上支承有衬垫,并且外皮部件放置在衬垫的外表面上。座垫框架1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15、在左和右侧框架部15的前端之间横向延伸的前框架部16、以及在左和右侧框架部15的后端之间横向延伸的后框架部17。左和右侧框架部15的后端向上倾斜地向后延伸。在前框架部16和后框架部17之间悬挂着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S形弹簧18。
座椅靠背4包括形成结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21、由座椅靠背框架21支承的压力接收部件22(腰部支承件)、由座椅靠背框架21和压力接收部件22支承的衬垫23(见图6)、以及覆盖衬垫23的外表面的外皮部件24(见图6)。座椅靠背框架21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26、在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27、以及在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下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下框架部28。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其上端部,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大部分由主表面横向面对的金属板部件构成。上框架部27以及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上端部通过弯曲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部件而形成。管部件的相对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横向延伸以形成上框架部27,并且相对于其长度方向的左和右端部向下弯曲以形成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上端部。管部件的两端沿着形成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金属板部件的内表面延伸,并且被焊接到相应的金属板部件。下框架部28由金属板部件形成,并且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表面。下框架部28的左和右端被焊接到对应的侧框架部26的下端部的后边缘。
左和右侧框架部26的下端分别经由倾斜机构31连接到对应的侧框架部15的后端。左和右侧框架部26由左和右侧框架部15经由倾斜机构31以角度可调节的方式支承。左和右倾斜机构31通过连接轴32彼此连接。
座椅靠背框架21还设置有在上框架部27下方在左和右侧框架部15之间横向延伸的横穿部件33。横穿部件33的左和右端分别连接到左和右侧框架部26。在本实施例中,横穿部件33通过弯曲具有圆形截面的金属杆(金属线)而形成。横穿部件33具有多个弯曲部33A,其被弯曲以向上突出。每个弯曲部33A的上端沿横向方向线性延伸。
上框架部27设置有左和右支承部件35,用于分别支承头枕5的左和右支柱5A。左和右支承部件35均形成为具有两个开口端的管状,并且连接到上框架部27,使得其轴向垂直延伸。左和右支承部件35相对于座椅靠背4的横向中心线彼此对称地布置。在左和右支承部件35之间限定有空间。在每个支承部件35之内***树脂引导部件36。该引导部件36形成为筒状,并且对应的支柱5A***引导部件36中。
压力接收部件22是支承就座人员的背部的板部件,并且通过弹性部件43、44由座椅靠背框架21支承。压力接收部件22包括基板41和由基板41支承的可移动板42。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优选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柔性。弹性部件43和44包括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每个弹性部件由线材弹簧构成。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线制成。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中的每一个横向延伸,并且分别在其左和右端处连接到左和右侧框架部15。基板41由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的横向中央部支承。
基板41由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支承,使得其主表面面向前后方向。在基板41的背面形成有多个用于固定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的钩部46。基板41安置在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的前方,其中钩部46与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接合。
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的柔性的目的,在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的适当位置处形成多个开口47。此外,为了局部增加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的刚性的目的,在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的适当位置处形成多个加强肋48。
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多个弯曲部43A和44A。第一弹性部件43沿基板41的上部的背面延伸。第一弹性部件43设置有在其横向中央部处向下突出的第一弯曲部43A。第二弹性部件44安置在第一弹性部件43的下方。第二弹性部件44沿着基板41的下部的背面延伸。第二弹性部件44设置有在其横向中央部处向下突出的第二弯曲部44A。第二弯曲部44A延伸超过基板41的下边缘,并且连接到下框架部28。
如图2所示,可移动板42沿着基板41的前表面设置,并且在其上边缘处连接到基板41上。可移动板42除了其上边缘以外,相对于基板41是可移动的。多个锁定孔51穿过基板41,并且在可移动板42的上边缘上形成有多个接合爪52。通过将接合爪52钩入对应的锁定孔51,可移动板42的上边缘连接到基板41。可移动板42的下边缘延伸超过基板41的下边缘。可移动板42的下边缘可以在下框架部28的前方延伸超过下框架部28的上边缘。
为了使可移动板42相对于基板41移位或使可移动板42变形,设置了控制线缆55。控制线缆55包括内线缆56和可滑动地容纳内线缆56的外管57。外管57的第一端57A以其开口端面向下方的方式连接到基板41的背面的中央部。内线缆56的第一端56A向下延伸出外管57的第一端57A,穿过形成在基板41中的第一***孔59,并连接到可移动板42的背面的下部。外管57的第二端57B固定到线缆驱动装置61的外壳61A。内线缆56的第二端(图中未示出)延伸出外管57的第二端57B,并连接到线缆驱动装置61的输出端(图中未示出)。线缆驱动装置61通过使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其输出端移位,并相对于外管57的第二端57B向外拉动内线缆56的第二端。线缆驱动装置61可以设置在侧框架部15中的一个的外侧表面或内侧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线缆55从外管57的第一端57A向上延伸,穿过形成在基板41中的第二***孔63,并延伸到基板41的前侧。控制线缆55从第二***孔63沿着基板41的前表面向上延伸,并延伸超过基板41的上边缘。然后控制线缆55从基板41的上边缘横向弯曲,并延伸到线缆驱动装置61。
当操作线缆驱动装置61时,内线缆56被朝向线缆驱动装置61拉动,并且内线缆56的第一端56A朝向外管57的第一端57A或向上移动。结果,内线缆56将可移动板42的下部相对于基板41向上拉动。此时,由于可移动板42的上边缘与基板41连接,所以可移动板42变形使得可移动板42的中央部相对于基板41向前突出。当可移动板42相对于基板41向前突出时,座椅靠背4的前表面的形状改变。结果,由座椅靠背4施加到就座人员的背部(腰部区域)的压力改变。通过改变线缆驱动装置61的驱动量或内线缆56的拉动量,可以调节可移动板42的变形量。当线缆驱动装置61释放内线缆56上的拉力时,由于可移动板42的材料的恢复力,可移动板42返回到其初始形状。
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4设置有用于获取坐在座椅1上的就座人员的生物信息的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该生物信息包括脉搏(心跳)和血压。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利用无线电波向就座人员照射,并接收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可以是毫米波或微波。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连接到包括解调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电子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4的背面或座垫3的下表面上,或者可以设置在车身的远离座椅1的部分上。此外,电子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到控制车辆的其它装置的控制装置中。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和电子控制装置形成多普勒雷达。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向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身体表面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由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身体表面反射的反射无线电波。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发射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接收无线电波(反射无线电波)的频率之间的差来确定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身体表面相对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相对速度。然后,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在规定时间段内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身体表面相对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速度变化与就座人员的脉搏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就座人员的脉搏率。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设置有由透射发射无线电波和反射无线电波的材料制成的外壳70A。当被发射和反射的无线电波是毫米波时,外壳70A优选由聚碳酸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形成。外壳70A的外部形状可以是碗形、矩形等。
如图3至图6所示,托架72连接到上框架部27。托架72由金属板部件形成,并具有其主表面面向前后方向的平板状主体72A。主体72A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一对相对侧向左和向右延伸。托架72在主体72A的上端部处焊接到上框架部27。至少一个要焊接到上框架部27的连接件72B可以设置在主体72A的上端部处。托架72的主体72A从上框架部27向下延伸。
托架72在主体72A的下端处焊接到横穿部件33。结果,可以稳定托架72的位置,并且可以稳定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位置。托架72可以焊接到位于横穿部件33的中心处的弯曲部33A的上端。
如图3和4所示,在前视图中,托架72可以安置于左和右支承部件35之间。托架72的上端部可以焊接至上框架部27的位于左和右支承部件35之间的部分。
如图4和5所示,通过将主体72A的一部分弯曲成直角,在托架72的主体72A的左和右侧边缘处形成一对边缘壁72C。边缘壁72C增加了托架72的刚性。此外,通过设置边缘壁72C,即使当乘客作为车辆碰撞的结果而撞击座椅靠背4的背面时,也防止了坐在座椅1后方的乘客与托架72的侧边缘接触。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附接在托架72的主体72A的前表面。该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例如可以用螺钉等固定到主体72A。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外壳70A形成为碗形,并且安置成使得无线电波发射方向面向前方。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方位可以根据期望的测量位置而适当地改变。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发射的无线电波穿过外壳70A、衬垫23、外皮部件24和就座人员的衣服。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检测由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身体表面反射的反射无线电波作为接收无线电波。
如图3和6所示,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上端优选位于上框架部27的上端的下方。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被安置成对应于就座人员的背部。另外,优选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上端被安置于支承部件35的上端的下方并且支承部件35的下端的上方。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安置成靠近就座人员的心脏。
如图6所示,在侧视图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上端的前边缘优选地安置在支承部件35的前边缘的后方。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被左和右支承部件35保护以抵抗来自前方的载荷。另外,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70不太可能影响乘客的背部,并且乘客不太可能由于在乘客的背部附近的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70的存在而感到不适。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容纳在左和右支承部件35之间限定的死区中。
另外,在侧视图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下端的前边缘可以安置在侧框架部15的前边缘的后方在同一高度处。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不太可能由于在乘客的背部附近的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存在而引起乘客的不适。
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上端可以安置于上框架部27的前方。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安置成靠近就座人员的心脏。
在衬垫23的上部的背面上形成有容纳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凹部75。在将衬垫23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21时,优选由凹部75容纳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以便不接收来自衬垫23的载荷。因此,设置凹部75以避免衬垫23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之间的干涉。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由压力接收部件22支承。如图7至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被支承在压力接收部件22的背面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接收部件22由对毫米波或微波具有良好无线电波透射率的材料形成。当由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是毫米波时,形成压力接收部件22的基板41和可移动板42可以由例如聚碳酸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制成。在第二实施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外壳70A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如图7至11所示,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附接到基板41的上部的背面,使得无线电波可以穿过基板41发射,并在向前方向上照射。如图7和8所示,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优选地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可移动板42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下边缘安置在可移动板42的上边缘上方。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上边缘安置在基板41的上边缘下方。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控制线缆55重叠。另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第一弹性部件43和第二弹性部件44重叠。结果,防止了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发射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被控制线缆55、第一弹性部件43或第二弹性部件44阻挡。
此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加强肋48重叠。结果,防止了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发射的无线电波和由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被加强肋48衰减。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优选地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22的基板41上以便在前视图中从座椅靠背4的中央部向左或右移位。另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优选地安置在基板41上以便在前视图中从基板41的中心横向地偏移。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能够照射就座人员的背部的其身体表面被脉动比较主动地移动的部分。已知人的背部的从脊柱所处的中心横向偏移的表面部分比较主动地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安置成从中心横向地偏移以便在前视图中不与沿着基板41的横向中央部安置的控制线缆55重叠。
下面将描述用于将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附接到基板41的结构的示例。例如,如图9所示,基板41的背面可以设置有袋81,其向后方突出且向上方开口。袋81可以与基板41整体模制。此外,如图10所示,袋81也可以形成为与基板41分离的部件,并且通过使用诸如夹子、螺钉或粘合剂之类的紧固部件82附接到基板41。此外,袋81可以通过使用接合爪等连接到基板41。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通过装配到袋81中而由基板41支承。结果,可以简化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和压力接收部件22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和压力接收部件22中的一个设置有接合爪,其与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和压力接收部件22中的另一个接合。例如,如图11所示,多个接合爪83可以设置在基板41的背面上,以便从该背面突出。接合爪83可以接合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的外壳70A的角,或者外壳70A的其它特征,诸如形成在外壳70A中的凹部和孔。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通过诸如螺钉或夹子之类的紧固部件紧固到基板41。
尽管已经根据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例如,座椅靠背框架21的形状可以根据目的而改变。例如,如图12所示,上框架部27可以由金属板部件形成,而不是由管部件形成。在该示例中,上框架部27由朝向后方开口的管道形部件形成。上框架部27的垂直宽度基本上等于支承部件35的垂直长度。支承部件35垂直穿过上框架部27。在该示例中,通过增加上框架部27的垂直宽度而省略横穿部件33。
托架72从上框架部27的下表面向下悬垂。托架72的下端为自由端。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被安置在托架72的前表面上,以便向前照射无线电波。
如图12和13所示,压力接收部件2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并且用于支承压力接收部件22的弹性部件可以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21的任何部分。如图12所示,基板41从上侧向下具有上部41A、中间部41B和下部41C。上部41A的横向宽度大于下部41C的横向宽度,下部41C的横向宽度大于中间部41B的横向宽度。因此,基板41的宽度在垂直方向上改变。上部41A的左和右端相对于上部41A的中央部向上突出。下部41C的中央部相对于下部41C的左和右端向下突出。
在图12中,左和右弹性部件87、88每个都在其上端处连接到上框架部27和在其下端处连接到下框架部28,以便共同支承压力接收部件22。弹性部件87和88沿着基板41的背面延伸,并由设置在基板41的背面上的钩部46接合。
如图13所示,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设置在基板41上在与基板41的最大横向宽度相对应的垂直位置处,或者设置在基板41的上部41A的背面上。结果,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安置在压力接收部件22上。
如图14和15所示,压力接收部件92可以由单个板部件形成。压力接收部件92通过弹性部件93和94由座椅靠背框架21支承。
压力接收部件92是柔性的并且优选地由树脂材料形成。压力接收部件92由具有透射诸如毫米波和微波之类的无线电波的特性的材料形成。压力接收部件92可以由例如聚碳酸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形成。
弹性部件93和94优选地由具有弹性的诸如钢丝弹簧之类的金属线制成。弹性部件43和44横向延伸,并分别在其左和右端处连接到左和右侧框架部15。在压力接收部件92的背面上形成多个用于接合弹性部件93和94的钩部96。优选地,为了增加柔性的目的,在压力接收部件92的适当位置处形成多个开口97。此外,为了局部地增加刚性的目的,优选在压力接收部件92的适当位置处形成多个加强肋98。
压力接收部件92的背面的下部支承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由压力接收部件92支承,使得无线电波发射/接收方向指向前方。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向前照射无线电波穿过压力接收部件92,并且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接收由就座人员的背部的表面反射并从前向后行进穿过压力接收部件92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70可以通过使用与第二实施例的袋和接合爪类似的袋81和接合爪83由压力接收部件92支承。
附图标记列表
1:座椅 3:座垫
4:座椅靠背 5:头枕
5a:支柱 21:座椅靠背框架
22:压力接收部件 23:衬垫
24:外皮部件 26:侧框架部
27:上框架部 28:下框架部
33:横穿部件 35:支承部件
41:基板 41A:上部
41b:中间部 41C:下部
42:可移动板 43:第一弹性部件
44:第二弹性部件 47:开口
48:加强肋 51:锁定孔
52:接合爪 55:控制线缆
61a:外壳 70: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
70A:外壳 72:托架
72a:主体 72B:连接件
72c:边缘壁 75:凹部
81:袋 82:紧固部件
83:接合爪。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垫和连接到所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
座椅靠背框架,其包括垂直延伸的左和右侧框架部,以及在所述侧框架部的上端之间横向延伸的上框架部,
压力接收部件,其由配置为支承就座人员的背部且设置有无线电波透射特性的板部件构成,并且经由弹性部件由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支承,
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其支承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以将无线电波照射到所述就座人员并接收由所述就座人员反射的无线电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用于使所述压力接收部件变形的控制线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压力接收部件,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所述控制线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金属线,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所述弹性部件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加强肋,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所述加强肋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压力接收部件设置有多个开口,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送/接收装置安置成在前视图中不与所述开口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安置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件上,以便在前视图中从所述座椅靠背的中心横向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容纳在袋中,所述袋设置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件的背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所述压力接收部件中的一个设置有用于接合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和所述压力接收部件中的另一个的接合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压力接收部件具有沿着垂直方向变化的横向宽度,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压力接收部件中具有最大横向宽度的垂直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上框架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承头枕的左和右支柱的左和右支承部件,并且所述无线电波发射/接收装置在前视图中横向地安置在所述右和左支承部件之间。
CN202080069755.0A 2019-09-30 2020-09-17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145024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9994 2019-09-30
JP2019180005 2019-09-30
JP2019179994 2019-09-30
JP2019-180005 2019-09-30
PCT/JP2020/035173 WO2021065526A1 (ja) 2019-09-30 2020-09-17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2421A true CN114502421A (zh) 2022-05-13

Family

ID=75338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9755.0A Pending CN114502421A (zh) 2019-09-30 2020-09-17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5598A1 (zh)
JP (1) JPWO2021065526A1 (zh)
CN (1) CN114502421A (zh)
WO (1) WO20210655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0883B2 (ja) * 2019-12-16 2024-04-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23008512A1 (ja) * 2021-07-28 2023-02-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1653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Ltd. Dual hinge belt lumbar
CN101300152A (zh) * 2005-08-30 2008-11-05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及车辆座椅的组装方法
JP2014231258A (ja) * 2013-05-28 2014-12-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606884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205292354U (zh) * 2015-12-29 2016-06-08 天津心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生命体征监护坐垫
US20160221481A1 (en) * 2013-09-18 2016-08-04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20160317047A1 (en) * 2013-12-27 2016-11-03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8601545A (zh) * 2016-02-05 2018-09-2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JP2018175831A (ja) * 2017-04-03 2018-11-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7252B2 (ja) * 1999-10-21 2008-03-2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US6758522B2 (en) * 2001-03-29 2004-07-06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rying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in a variable apex back support
DE20221092U1 (de) * 2002-05-04 2004-12-23 Schwarzbich, Jörg Sitzeinlage
AU2003228899A1 (en) * 2002-05-08 2003-11-11 Alfmeie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floating plate lumbar support
JP4936361B2 (ja) * 2006-06-14 2012-05-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等のロック付き操作装置
JP5365167B2 (ja) * 2008-11-28 2013-12-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緩衝体
JP5781878B2 (ja) * 2011-09-26 2015-09-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信号送受信装置
CN104602953B (zh) * 2012-08-07 2017-07-2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9193287B2 (en) * 2012-09-13 2015-11-24 Leggett & Platt Canada Co. Lumbar support system
JP6336910B2 (ja) * 2012-10-01 2018-06-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バックレスト
CN110356301B (zh) * 2014-01-15 2022-10-18 莱格特普莱特加拿大公司 可调节支撑***
JP5989856B2 (ja) * 2015-05-20 2016-09-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770213B1 (ko) * 2016-05-19 2017-08-23 (주)디에스시 럼버 서포트 어셈블리
JP6482587B2 (ja) * 2017-03-24 2019-03-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734831B2 (ja) * 2017-10-04 2020-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検出機器及び検出システム
JP6572336B2 (ja) * 2018-02-13 2019-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姿勢調節装置
JP7057497B2 (ja) * 2018-04-27 2022-04-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検出システム
JP7290425B2 (ja) * 2019-02-01 2023-06-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543511B2 (en) * 2019-03-11 2023-01-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adar apparatus and vehicle
JP7289070B2 (ja) * 2019-03-11 2023-06-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ーダー装置および車両
WO2022145191A1 (ja) * 2020-12-28 2022-07-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3024251A (ja) * 2021-08-04 2023-02-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
CN218943717U (zh) * 2022-11-28 2023-05-02 精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载人功能的自主移动导航椅
CN116585109B (zh) * 2023-04-27 2023-11-03 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可躺卧式的智能轮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1653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Ltd. Dual hinge belt lumbar
CN101300152A (zh) * 2005-08-30 2008-11-05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及车辆座椅的组装方法
JP2014231258A (ja) * 2013-05-28 2014-12-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60221481A1 (en) * 2013-09-18 2016-08-04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20160317047A1 (en) * 2013-12-27 2016-11-03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201606884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205292354U (zh) * 2015-12-29 2016-06-08 天津心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生命体征监护坐垫
CN108601545A (zh) * 2016-02-05 2018-09-2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JP2018175831A (ja) * 2017-04-03 2018-11-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ーの配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65526A1 (zh) 2021-04-08
US20220375598A1 (en) 2022-11-24
WO2021065526A1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2421A (zh) 车辆座椅
KR0154887B1 (ko) 도어트림 에너지 흡수구조물
EP2045121B1 (en) Vehicle seat
EP2016867B1 (en) Vehicle seat
EP1700776A1 (en) Side impact load transmitting structure
WO2007145262A1 (ja) 車両シート
EP1815769A1 (en) Cushion plate with press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vehicle seat
EP1842717A1 (en) Active headrest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
JP2018202921A (ja) 乗員状態検知システム
JP2001260698A (ja) 心拍呼吸検出装置
CN110525297B (zh) 乘坐物用座椅
JP531068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
JP603297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106578A (ja) 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US20230339367A1 (en) Vehicle seat
JP2023024251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US20190061567A1 (en) Vehicle seat
JP201918227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4248669A (zh) 车载座椅
JP649969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18227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24135689A1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727487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400884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4257424A1 (en) Vehicle sea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