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2444A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2444A
CN112622444A CN202011634621.7A CN202011634621A CN112622444A CN 112622444 A CN112622444 A CN 112622444A CN 202011634621 A CN202011634621 A CN 202011634621A CN 112622444 A CN112622444 A CN 112622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onveying
printing medium
storag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46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冬林
何凯
瞿卫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uchu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46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2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2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2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打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的流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平台,用于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上方,用于向打印介质表面喷射流体;循环储料装置,用于承接已喷射流体的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缓存预设时间。本发明的打印设备不需要设置过长的传输机构来传输打印介质,在循环储料装置上进行流平,使打印介质上的图案的流平效果好,进而保证了打印质量,具有流平效果好、打印效果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打印装置通常是利用喷头在打印介质上进行喷涂光油,以在打印介质表面形成光油图案。目前的打印装置通常是将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后,流经固化机构,固化机构将光油进行固化,以形成所需的图案。光油在打印的过程中,流平到一定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流平时间,但是目前打印装置中,通常将喷完光油的打印介质直接传输至固化机构的下方进行固化;这样一来,导致光油的流平时间不够,导致流平效果不好,得不到预期的光油图案,影响打印效果;因此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流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流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打印平台,用于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上方,用于向打印介质表面喷射流体;循环储料装置,用于承接已喷射流体的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缓存预设时间。
进一步,所述循环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用于储存打印介质;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与所述储料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循环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储料机构在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以及出料端之间循环。
进一步,所述循环储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过桥递料装置;各所述过桥递料装置分别对应所述循环结构的进料端和出料端设置。
进一步,所述循环储料机构至少包括两个储料机构;所述过桥递料装置包括第一过桥递料装置以及第二过桥递料装置;其中一个所述储料机构接收所述第一过桥递料装置输出的打印介质时,所述第二过桥递料装置将另一所述储料机构中的打印介质输出。
进一步,所述循环机构使打印介质沿其自身厚度方向间隔堆叠于所述储料机构中。
进一步,所述打印设备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循环储料装置,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个数为偶数,且上游的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输出端与下游的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排料机构,所述排料机构设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出料端,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将打印介质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中输出。
进一步,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打印介质上料传输至打印平台。
进一步,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斜拉规装置,所述斜拉规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以及所述打印平台之间,所述斜拉规装置用于将打印介质按照预设的路线传输至打印平台。
进一步,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对应所述排料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装载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装载部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装载部升降。
进一步,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测距机构,所述测距机构用于测试打印介质收集的高度,并向所述升降机构发送高度信号,以使所述升降机构驱动装载部升降。
进一步,所述打印平台设置为吸风平台,所述打印平台的吸风区域对应非打印区域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打印装置对在打印平台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打印完毕后,打印平台将打印了流体的打印介质传输至循环储料装置中,打印介质在循环储料装置中进行储存预设时间实现流平,这样不需要设置过长的传输机构来传输打印介质,在循环储料装置上进行流平,使打印介质上的图案的流平效果好,进而保证了打印质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流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有流平效果好、打印效果佳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拉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拉规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拉规装置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桥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插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机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桥递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上料机构;11、飞达机构;111、吸嘴;112、吹嘴;113、下压杆;114、横杆;115、配重块;116、调节件;12、调节机构;121、驱动元件;122、蜗杆;123、安装杆;124、限位件;125、固定座;13、输送机构;131、吸风辊;1311、吸风辊本体;1312、负压通道;132、电机组件;133、同步组件;1331、安装部;1332、同步带;1333、连接辊;134、吸风部件;14、堆料机构;141、承载部;142、导向杆;143、升降电机;15、套接件;151、抵紧螺丝;2、斜拉规装置;21、输送组件;211、驱动件;212、输送件;213、滚筒;214、张紧机构;215、同步带;22、限位组件;221、第一限位面;222、第二限位面;23、调节组件;231、连接件;232、定位件;233、座体;234、横向导轨;235、纵向调节件;31、第一过桥递料装置;32、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3、传输机构本体;331、第一腔室;332、第二腔室;333、第三腔室;334、气道;335、支撑架体;336、总腔室;34、传输带;35、滚轴;36、下压部;37、机架;38、进料检测机构;39、排料检测机构;4、循环机构;41、第一输送机构;411、第一驱动件;412、安装座;42、第二输送机构;421、第二驱动件;422、承接座;43、第三输送机构;44、第四输送机构;45、导向机构;5、储料机构;51、储料机构本体;511、底板;512、上板;513、背板;514、侧板;515、减重孔;52、存放部;521、腔体;522、楔形部;53、抵紧部;54、限位部;6、锁止机构;61、插接件;62、插座;63、限位件;64、打开件;7、插销机构;71、插销;72、插槽部件;73、紧固件;8、打印平台;9、排料机构;10、收料机构;101、升降机构;102、装载部;103、测距机构;104、限位结构;100、打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20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打印平台8,用于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打印装置100,打印装置100设置于打印平台8的上方,用于向打印介质表面喷射流体;循环储料装置,用于承接已喷射流体的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缓存预设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流体为光油,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流体也可以是墨或者是其他的流体;预设的时间优选为90秒,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将预设的时间延长或者缩短;打印装置100对在打印平台8上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打印完毕后,打印平台8将打印了光油后,打印介质传输至循环储料装置中,打印介质在循环储料装置中进行储存到一定的时间进行流平,流平到预设的时间,实现在打印设备上进行缓存储存打印介质;不需要设置过长的传输机构来传输打印介质,在循环储料装置上进行流平,使打印介质上的图案的流平效果好,进而保证了打印质量;解决了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的流平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有流平效果好、打印效果佳的优点。
优选的,结合图1和图2,打印设备还包括: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用于将打印介质上料传输至打印平台8。
在本实施例中,该机构包括:输送机构13,用于传输打印介质;飞达机构11,设置于输送机构13的一侧,用于将打印介质转移至输送机构13的进料端;调节机构12,调节机构12与飞达机构11连接,调节机构12驱动飞达机构11朝向或远离输送机构13运动。
如图2所示,飞达机构11包括:吸嘴111、吹嘴112以及下压杆113;吸嘴111位于打印介质上方,将打印介质吸起;吹嘴112设置两个,两个吹嘴112相对设置在吸嘴111的一侧,工作时,打印介质位于吹嘴112的一侧,吹嘴112用于进一步将最上面的打印介质与下面的打印介质吹起,使最上面的打印介质与下面的打印介质分离,便于输送机构13将打印介质传输;下压杆113设置两个,两个下压杆113分别设置在吹嘴112和吸嘴111连线的两侧;下压杆113用于限制打印介质被吹起的高度,避免打印介质被吹起过高的高度,进而影响输送机构13输送打印介质。两个下压杆113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节,具体的,飞达机构11包括横杆114,横杆114设置于吹嘴112远离吸嘴111的一侧,下压杆113通过调节件116活动安装于横杆114上,两个下压杆113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节,进而根据打印介质的宽度大小进行调节下压杆11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下压杆113有效的下压打印介质;调节件116活动设置在横杆114上,下压杆11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调节件116上,根据打印介质的高度调节下压杆113下压的角度,使下压杆113适配不同高度的打印介质;下压杆113上设置有配重块115,配重块115滑动设置在下压杆113上,调节配重块115与下压杆113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下压杆113下压的作用力,进而可以根据需求,调节下压杆113下压的压力,避免下压杆113下压的压力过大造成打印介质变形;配重块115优选设置为10克配重块115。下压块远离横杆114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上折弯,下压杆113的端部开口较大,便于下压打印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介质堆叠在输送机构13的下方,输送机构13采用下方输送打印介质;飞达机构11将位于最上面的打印介质吸取,使最上面的打印介质和下面的打印介质进行分离,并将打印介质转移至输送机构13的进料端,输送机构13将打印介质进行输送。由于设置了调节机构12,当需要添加打印介质的时候,启动调节机构12带动飞达机构11远离输送机构13运动,进而使输送机构13和飞达机构11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将打印介质放至在传输机构的下方;打印介质添加完毕后,启动调节机构12将飞达机构11朝向输送机构13运动,使飞达机构11复位,进行下一次上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的上料机构1存在不便于操作人员放料的技术问题。具有便于放打印介质的优点。
优选的,结合图4-图6,调节机构12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安装杆123,驱动组件与安装杆123的一端传动连接,安装杆123远离安装杆123的一端与飞达机构11连接,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杆123带动飞达机构11朝向或远离输送机构13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设置在输送机构13的上方,安装杆123沿输送机构13外侧延伸,飞达机构11位于输送机构13的一侧,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杆123向上运动,进而带动飞达机构11向上运动而远离输送机构13运动;具体可以是直线向上运动,也可以是曲线向上运动,向上运动一定的距离便于操作人员放打印介质后停止向上运动。放料完毕后驱动安装杆123带动飞达机构11向下运动。将驱动组件设置在输送机构13的上方,设置安装杆123使飞达机构11位于输送组件21的一方,使整个上料机构1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减小了整个上料机构1的体积,增大了整个上料机构1的空间利用率。且将飞达机构11向上运动,不需要在水平面上给飞达机构11预留运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整个设备的占地面积,进一步提高上料机构1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的,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杆123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绕驱动组件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即安装杆123的一端相对位置固定,一端绕着驱动组件转动,具体是向上转动一定的角度,使飞达机构11远离输送机构13,飞达机构11的运动路径为一个弧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一个直线,具体为驱动组件到飞达机构11端部的投影大小,进而尽可能的减小了飞达机构11运动路径的占地面积,进而减小了整个上料机构1的体积,提高了整个上料机构1的空间利用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驱动飞达机构11沿着一水平面转动,或者沿着预设的路径转动。
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121以及蜗杆122;驱动元件121与蜗杆122传动连接,蜗杆122与安装杆123的端部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座125,安装杆123靠近驱动组件的端部设置为圆柱状,安装杆123圆柱状部位的轴线位置与固定座125转动连接,使整个安装杆123可绕着圆柱状部位的轴线转动;安装杆123圆柱状的圆周侧壁上部分设置有斜齿,安装杆123的端部形成一个斜齿涡轮进而与蜗杆122啮合,进而使安装杆123与蜗杆122形成一个蜗杆122涡轮结构;安装杆123与斜齿对应的端部远离斜齿延伸;驱动元件121设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122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蜗杆122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杆123转动,进而带动飞达机构11转动;结构简单且设计紧凑。
优选的,调节机构12还包括:限位件124,限位件124用于限制安装杆123转动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座125设置有供安装杆123圆柱状的端部容置的容纳腔,且安装部1331的端部设置有供安装杆123穿过的空间,安装杆123可在该空间内转动,限位件124设置在固定座125的上端部,限制该空间的高度的大小,进而限制了安装杆123向上转动的角度。
优选的,飞达机构11与安装杆123的相对位置可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飞达机构11通过套接件15滑动设置于安装杆123上,套接件15套设在安装杆123的外侧,套接件15穿设有抵紧螺丝151,将套接件15抵紧在安装杆123上;通过调节套接件15与安装杆123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飞达机构11与安装杆123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大小调节飞达机构11与安装杆123的相对位置,便于飞达机构11有效的将打印介质吸起送到输送机构13的进料端处。
优选的,结合图2以及图3,输送机构13包括吸风辊131。
在本实施例中,吸风辊131的圆周侧壁上均布多个吸风孔,转动吸风辊131给打印介质起到一个推力,同时吸风辊131吸附打印介质,便于将打印介质传输;将输送机构13设置吸风辊131,吸风辊131的体积较小,且其转动就能传输打印介质,进而在有效传输打印介质的同时,减少整个上料机构1的体积,进而缩小了整个上料机构1的占地面积,使整个上料机构1结构更加紧凑。具体的输送机构13包括:电机组件132,电机组件132的输出端与吸风辊131传动连接;电机组件132驱动吸风辊131绕其自身中轴线转动。电机组件132的输出端通过同步组件133与吸风辊131连接;同步组件133包括安装部1331、同步带1332以及连接辊1333,安装部1331与连接辊1333转动连接,连接辊1333设置在安装部1331的侧面,连接辊1333与吸风辊131连接,安装部1331用于固定连接辊1333,进而便于固定吸风辊131;同步带1332连接连接辊1333以及电机组件132的输出端,使电机组件132与连接辊133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吸风辊131同步转动;电机组件132设在安装部1331的上端面,通过同步组件133同步吸风辊131的转动,进而减小了输送机构13在水平面上的占用面积,进一步使上料机构1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吸风辊131包括:吸风辊本体1311,用于传输打印介质;吸风部件134,吸风部件134为吸风辊本体1311提供负压;吸风辊本体1311设置有多个互不连通的负压通道1312,负压通道1312连通吸风辊本体1311的圆周侧壁;吸风部件134设置有吸风口,将吸风辊本体1311相对吸风部件134转动,吸风通道依次与吸风口对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吸风部件134对应吸风辊本体1311的下端部设置,吸风部件134的吸风口每次与位于吸风辊本体1311最下端的负压通道1312连通。使每次仅有一个吸风通道具有负压,避免吸风辊本体1311外侧壁负压区域过大,吸附打印介质时造成打印介质变形。负压通道1312的出风口设置在吸风辊本体1311轴线垂直的侧壁上,吸风部件134与该侧壁对应,吸风部件134的吸风管道向上延伸设置,进而使整个上料机构1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上料机构1还包括:堆料机构14;堆料机构14包括承载部141,承载部141用于承载打印介质,承载部141设置于输机构的下方,且承载部141与输送机构13的相对位置可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堆料机构14为中空框体状状,对应承载部141的四个顶角处设置堆料机构14还包括:升降电机143以及导向杆142,升降电机143与承载部141传动连接,承载部141用于承载打印介质,升降电机143驱动承载部141升降以调节其高度;当打印介质从上方被输送机构13输送出去一定的量后,升降电机143带动承载部141沿着导向杆142的导向上升,使打印介质的上端面到飞达机构11的下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飞达机构11将打印介质吸起,从而便于输送机构13将打印介质输出。另一方面,升降电机143驱动承载部141下降,远离输送机构13,同样便于操作人员将打印介质放进承载部141中。
优选的,结合图1,打印设备还包括:斜拉规装置2,斜拉规装置2设置于上料机构1以及打印平台8之间,斜拉规装置2用于将打印介质按照预设的路线传输至打印平台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斜拉规装置2包括:输送组件21,用于传输打印介质;限位组件22,限位组件22设置于输送组件21传送方向的一侧,用于对打印介质限位;限位组件22包括第一限位面221以及第二限位面222;第一限位面221位于输送组件21传送方向的一侧,第二限位面222位于输送组件21的上方;输送组件21的传送方向与第一限位面221成锐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传送方向即为图中a0箭头所指方向,即打印介质在输送组件21上以合速度a0朝向限位面运动;优选的输送组件21设置为传送带的传送方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1还可以设置为传送辊的传送方式;如图8所示,打印介质在输送组件21上传输,由于输送组件21的传送方向与限位面呈锐角设置,故打印介质在输送组件21传输的时候,存在与限位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一个分速度a1,以及一个与第一限位面221垂直的分速度a2;在打印介质没有接触到限位组件22,打印介质在输送组件21上朝着限位组件22的限位面传输以合速度a0进行运动,当打印介质接触到限位面后,由于限位组件22的第一限位面221对打印介质进行了限位,因此,限位面限制了打印介质在与第一限位面221垂直的运动,因此,打印介质接触到限位面后垂直的分速度a2为0,此时,打印介质以水平分速度a1进行传输,即限位组件22的限位面将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换向至沿着限位组件22的第一限位面221传输;因此,无论各个打印介质在进入输送组件21时落入在哪个位置,打印介质终究会朝向限位组件22的限位面运动,当运动至与限位面贴合后,限位面对打印介质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和改向,最终使所有的打印介质均沿着第一限位面221的方向运动,因此,所有的打印介质的最终限位的位置不受到其初始在输送组件21上的位置的影响,因此,限位组件22的安装能同时对所有的打印介质进行限位,解决了现有的输送装置存在限位组件22难以同时对所有打印介质进行限位的技术问题。
此外,限位组件22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面222,且第二限位面222位于输送组件21的上方,即第二限位面222用于限制打印介质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限位组件22能够限制打印介质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高度;避免在传输质量较轻的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收到外力的作用沿着高度方向发生位移,进而限制了打印介质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使打印介质在横向定位的同时,又限制了高度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9,输送组件21本体包括支架以及输送组件21本体,输送组件21本体设置在支架上;限位组件22呈“L”形,第一限位面221与第二限位面222互相垂直;第一限位面221与第二限位面222之间的夹角对应在支架的边缘处设置;设置两个限位组件22,两个限位组件22分别设置在输送组件21沿其输送方向的两侧;两个限位组件22的两个第一限位面221互相相对,且两个第一限位面221与两个第二限位面222以及输送组件21形成供打印介质运动的空间;设置两个限位组件22,使打印介质在该空间中通过,使打印介质进在两个方向可以自由移动,即打印介质仅可以在输送组件21的进料端以及输出端两个方向自由移动,进一步确保了打印介质沿着所需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优选的,斜拉规装置2还包括调节组件23;调节组件23与限位组件22连接,调节组件23用于调节第一限位面221和/或第二限位面222与输送组件21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3调节第一限位面221相对于输送组件21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及调节第二限位面222与输送组件21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整个斜拉规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因此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宽度尺寸来调节限位组件22与输送组件21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或者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若所需传输的打印介质的高速范围一定,不会相差太远,则仅需要调节第一限位面221与输送组件21之间的相对位置;反之,若只需要改变打印介质的厚度,则仅调节第二限位面222与输送组件21的相对高度位置。
优选的,调节组件23包括:连接件231以及定位件232;连接件231与限位组件22连接;定位件232穿设于连接件231抵紧于限位组件22,以使连接件231与限位组件22之前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3还包括座体233,座体233设置在支架上,限位组件22滑动设置在座体233内;且连接件231位于限位组件22的上方,定位件232穿过连接件231与限位组件22的第二限位面222连接;限位组件22与连接件231相对位置可调节,进而调节限位组件22与输送组件2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根据打印介质尺寸的大小进行调节限位组件22与输送组件21的位置;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路径,调节限位组件22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限位面221为预设的打印介质输送路劲,进而使整个斜拉规装置2便于传输打印介质,同时也适配不同尺寸的打印介质。调节组件23可以是限位组件22在输送组件21横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是调节在纵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调节组件23还包括:横向导轨234;限位组件22通过横向导轨234与连接件231形成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导轨234设置在连接件231朝向输送组件21的一面,横向导轨234的导向与限位组件22的第一限位面221垂直,且与第二限位面222平行;即令限位组件22沿着横向方向调节限位组件22,设置横向导轨234,使限位组件22调节滑动更加平稳,且使整个限位组件22的移动保持平行,使移动前后的第一限位面221的位置保持平行,避免限位组件22的第一限位面221发生偏移,进而影响打印介质的传输。
优选的,调节组件23还包括:纵向调节件235,纵向调节件235与限位组件22连接,且纵向调节件235用于调节限位组件22与输送组件21的相对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调节件235设置为螺杆,纵向调节件235与连接件231转动连接,转动纵向调节件235,以使连接件231升高或者降低,进而带动限位组件22升降过降低,进而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厚度,进而调节限位组件22的高度,以使斜拉规装置2适配不同高度的打印介质。本实施例将限位组件22设置在连接件231,通过升降连接件231,且连接件231的一端固定在座体233上,便于调节限位组件22的高度,且减少限位组件22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影响纵向调节组件23的固定作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纵向调节件235设置为纵向导轨以及抵紧配合,将限位组件22通过纵向导轨设置在连接件231上,升降限位组件22以调节限位钻进的相对高度。
优选的,如图9所示,输送组件21包括:驱动件211、输送件212(参见图7)以及滚筒213,驱动件211与滚筒213传动连接,输送件212绕设于滚筒213的外侧;驱动件211驱动滚筒213带动输送件21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11设置为电机,滚筒213即为滚轴35,电机驱动滚筒213带动输送件212转动;输送件212的上端面形成用于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的输送面;滚筒213可以设置为单个牵引也可以设置多个牵引输送件212;输送件212还可以是皮带,也可以是皮筋等。
优选的,输送件212设置为皮筋,滚筒213外壁上设置有凹槽,输送件212嵌设于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皮筋具有弹性,能够提供高弹力传输打印介质,便于传输打印介质;输送件212为多个细长的环状皮筋,所有的皮筋平行设置,且所有皮筋的上表面形成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的传输面,皮筋的长度方向与其传输方向一致;滚筒213外壁上设置有与输送件212相适配的凹槽,使皮筋在凹槽内,给皮筋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皮筋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皮筋与第一限位面221呈夹角设置。
优选的,滚筒213设置两个,输送组件21包括同步带215;驱动件211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215与两个滚筒21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滚筒213相对与输送件212的两端,同步带215与两个滚筒213的端部连接,驱动件211驱动两个滚筒21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输送件212转动。
优选的,输送组件21还包括两个张紧机构214,两个张紧机构214分别位于驱动件211轴线的两侧,用于张紧同步带215。
在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214设置为圆柱状,将张紧机构214与同步带215接触的部位高于滚筒213与同步带215接触的部位,使同步带215在对应驱动件211的部位受到一个向上的拉伸力,进而提高了传送带张紧程度,便于转动滚筒213,进而便于带动输送件212转动,进而便于传输打印介质。
优选的,如图11,循环储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5,储料机构5用于储存打印介质;循环机构4,循环机构4与储料机构5传动连接;循环机构4用于驱动储料机构5在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以及出料端之间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将打印介质传输至储料机构5中,储料机构5在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循环,使打印介质在储料机构5在循环机构4上储存一定的时间后,循环机构4将储料机构5驱动至出料端,进行储料;可以根据两个工位之间需要的时间进行调节循环机构4的循环时间,驱动储料机构5至出料端,使打印介质在两个工位之间的时间满足需求;由于设置了储料机构5缓存打印介质,满足了两个工位之间的时间需求,同时可以将整个循环储料装置的长度缩短;由于传输装置设置储料机构5缓存打印介质,在同等长度的传输装置下,增长了打印介质的传输时间,进而相对减小了循环储料装置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循环储料装置的占地面积,具有提高了循环储料装置的空间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循环机构4使打印介质沿其自身厚度方向间隔堆叠于储料机构5中。
在本实施例中,使打印介质沿自身厚度方向堆叠,使整个储料机构的结构紧凑。
循环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交替与储料机构5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传输路径形成循环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对应为循环储料机构5的进料端,第二驱动组件为循环储料机构5的出料端;设置两个驱动组件使循环机构4形成循环回路,便于在循环储料机构5的进料端对应设置进料机构,在对应循环储料机构5的输出端设置排料机构9,这样一来,进料端和出料端可以互相不干扰进行进料和排料;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方向可以是沿着直线传输也可以是沿着曲线。
优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机构41以及第二输送机构42;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对应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入端设置,第一输送机构41与第二输送机构42交替与储料机构5连接,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入端对应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出端对应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41可驱动储料机构5升降,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储料机构5上升以储料;当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储料机构5上升到最后收集完打印介质后,储料机构5与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运动至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此时储料机构5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以形成第一输送机构41进行储料,第二输送机构42进行传输打印介质;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互相垂直,使整个循环机构4的结构简单、紧凑。将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为两个驱动件211拼凑而成,使储料机构5储料和传输打印介质分开进行,便于控制整个循环储料机构5的进程。
优选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输送机构43以及第四输送机构44;第三输送机构43的输出端对应第四输送机构44的输出端设置,第三输送机构43与第四输送机构44交替与储料机构5连接;第三输送机构43的进料端对应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第四输送机构44的输出端对应第一驱动组件的进料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结构一致;具体的,第三输送机构43可驱动储料机构5升降,第三输送机构43驱动储料机构5下降以排料;当第三输送机构43驱动储料机构5下降到最后将打印介质排完后,储料机构5与第四输送机构44连接,此时,第四输送机构44驱动储料机构5运动至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入端,此时储料机构5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以形成第三输送机构43进行排料,第四输送机构44进行传输储料机构5;第三输送机构43的输送方向与第四输送机构44的输送方向互相垂直,使整个循环机构4的结构简单、紧凑。将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为两个驱动件211拼凑而成,使储料机构5储料和传输打印介质分开进行,便于控制整个循环储料机构5的进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机构设置为一致,此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互相首尾对应设置形成回路。
优选的,结合图11以及图13,第一输送机构41包括:第一驱动件411以及安装座412;第一驱动件411与安装座412连接,安装座412与储料机构5可拆卸连接;第二输送机构42包括:第二驱动件421以及承接座422;第二驱动件421与承接座422连接,承接座422与储料机构5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构43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结构一致,第四输送机构44的结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一致,在循环机构4工作时,第三输送机构43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相反,第四输送机构44的结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反;在此举例说明第一输送机构41以及第二输送机构42的结构,第一驱动件411以及第二驱动件421均设置为电机驱动丝杆的方式,安装座412与储料机构5可拆卸连接,当第一驱动件411驱动储料机构5至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入端时,第二驱动件421驱动储料机构5运动,此时,储料机构5与安装座412之间的配合关系被破坏,使储料机构5被第二驱动件421驱动;当第二输送机构42将储料机构5输送至第二驱动组件后,第二输送机构42的承接座422与储料机构5之间的配合关系被破坏,当第二驱动组件排料后,第二驱动组件将将储料机构5送回第一驱动件411处,与安装座412连接。如此形成第一输送机构41以及第二输送机构42交替与储料机构5连接。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第三输送机构43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结构一致,第四输送机构44的结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在赘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原理。
优选的,结合图1以及图11,循环储料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储料机构5;过桥递料装置包括第一过桥递料装置31以及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其中一个储料机构5接收第一过桥递料装置31排进的打印介质时,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将另一储料机构5中的打印介质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储料机构5交替工作,加快了整个设备的传输速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储料机构5,如前述多个储料机构5时,以此装载打印介质,然后依次在第二驱动组件中输出,加快了整个设备的工作运行速度。
优选的,结合图11以及图13,循环储料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45;导向机构45用于对储料机构5沿的导向,使储料机构5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往返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45的导向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传输方向一致;导向机构45可以是双向的导向也可以是单向的导向,当为单向导向机构45时,两个导向机构45的安装方向相反。导向机构45设置两个,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沿其中一个导向机构45运动至第二驱动组件;第四输送机构44驱动储料机构5沿着另外一个导向机构45的导向运动至第一驱动组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构43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结构一致,第四输送机构44的结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一致,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第三输送机构43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结构一致,第四输送机构44的结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在赘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原理。
优选的,储料机构5与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连接;储料机构5上设置有滑槽,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储料机构5至滑槽与导向机构45对应时,第一驱动组件将储料机构5沿导向机构45驱动至第二驱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45设置为导轨,具体设置两个互相平行的导轨,具体的在第一输送机构41的安装座412上设置有大小与导向机构45的导轨一致的导轨,当第一驱动件411驱动储料机构5上升收集满打印介质时,即储料机构5位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入端,此时两个导轨互对接,形成轨道拼接,此时第二驱动件421驱动储料机构5沿着导向机构45运动,使储料机构5脱离安装座412,实现转移储料机构5;储料机构5上的滑槽能够与导向机构45的导轨配合,也能够与安装座412的导轨配合,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导向机构45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能起到支撑储料机构5的作用,进而使第二驱动件421稳固驱动储料机构5。
结合图11以及图12,循环储料装置还包括:锁止机构6,锁止机构6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41以及储料机构5之间;当锁止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储料机构5;当锁止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输送机构41停止输送储料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输送机构41和储料机构5之间设置锁止机构6,在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储料机构5的时候,锁止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以使储料机构5和第一输送机构41之间固定连接;当第一输送机构41停止输送储料机构5后,锁止机构6处于打开状态,进而在停止输送储料机构5的时候,第二输送机构42将储料机构5转移;本实施例在传输储料机构5的时候,便于固定储料机构5,在停止传输储料机构5的时候便于第二输送机构42转移储料机构5,解决了现有的传输装置不便于输送件212输送装载机构的技术问题;具有便于输送储料机构5,且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的优点。
具体的,第一输送机构41与第二输送机构42可以互相独立设置,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储料机构5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第二输送机构42带动储料机构5运动,当第一输送机构41停止输送时,启动第二输送机构42带动储料机构5沿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输送;进而实现换向传输;也可以将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互相独立设置;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是输入端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对应设置;当储料机构5位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时,与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使第二输送机构42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不需要使用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第二输送机构42,减少第一输送机构41的动力,同时减少第二输送机构42运动的路径,即减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提高了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互相独立设置,利用锁止机构6锁止储料机构5与第一输送机构41,使第一输送机构41和储料机构5之间随之第一输送机构41的传输而锁紧,随着停止第一输送机构41而打开锁止机构6,便于第二输送机构42转移储料机构5,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控制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
优选的,锁止机构6包括:插接件61以及插座62;插接件61插接于插座62,以使锁止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当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时,插接件61脱离插座62,以破坏锁止机构6的锁紧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插接件61以及插座62设置在储料机构5和第一输送机构41之间;可以是插接件61设置在储料机构5,插座62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41,反之也可以。插座62上设置有供插接件61插接的通孔,插接件61设置为圆柱状,通孔大小形状与插接件61外轮廓一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插接件61的还可以是任意形状,如柱形等。插接件61的轴向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垂直,即插接件61沿着插接件61的轴向***通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为竖直方向即驱动储料机构5升降;插接件61的轴向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平行,即当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朝向或者远离第一输送机构41运动时,插接件61插接或者脱离插座62,进而使锁止机构6处于锁紧或者打开的状态。插接件61的轴向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垂直,即限制了储料机构5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使储料机构5第一输送机构41固定。
优选的,锁止机构6还包括限位件63;限位件63与插接件61卡合,以限制插接件61与插座62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3设置在插座62的外侧,通过卡合在插接件61的外壁来限制限位件63在插座62的相对位置;具体的限位件63限制方向与插接件61的轴向垂直,进而限制插接件61脱离插座62,进一步使插接件61固定在插座62,进而使储料机构5固定在第一输送机构41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在插座62的内部,此时,限位件63一端朝向插孔轴线延伸,以卡合在插接件61的内部,可以设置多个限位件63互相配合以卡合插接件61,限位件63与插座62之间还可以设置弹簧等弹性部件,以使限位件63具有弹性。
优选的,限位件63与插座62转动连接,且插座62上设置有供限位件63转动的转动空间;插接件61插接于插座62后部分露出转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63插接于插座62后,限位件63转动至该转动空间,并与漏出该转动空间的插接件61卡合,进而限制了插接件61在其自身轴线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储料机构5与第一输送机构41形成固定连接。具体的,在限位件63朝向插接件61得到一面设置有卡牙,插接件61对应设置有卡口,卡牙与卡口互相适配卡合,使限位件63卡合于插接件61上;且限位件63卡合于插接件61上时,限位件63位于转动空间内,使整个锁止机构6结构紧凑、巧妙;进而使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锁止机构6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为限位件63提供朝向插接件61的复位力。
在本实施例中,当插接件61插接于插座62时,复位件给插接件61提供复位力,使限位件63始终保持向下的力与插接件61卡合;当将限位件63打开后,复位件为限位件63提供复位力,使限位件63复位,避免限位件63开合过度,影响下一次对插接件61进行限位。复位件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部件或者具有拉力的弹性部件。
优选的,复位件设置于插座62上,且复位件位于限位件63的转动轴远离插接件6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优选为弹簧;限位件63朝向复位件延伸设置有凸起,凸起设置穿设于复位件上,便于限位件63复位,复位件设置在插座62上,进而使整个锁止机构6结构紧凑。
优选的,插座62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41上,插接件61设置于储料机构5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41包括:第一驱动件411以及安装座412;插座62设置在安装座412上,随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安装座412运动而运动,插接件61设置在储料机构5上,便于插接件61脱离插座62;且插接件61体积较插座62小,插接件61设置在储料机构5上,当第二输送机构42输送储料机构5使,体积较小的插接件61减小对其他部件的干扰。进而便于传输插接件61。
优选的,换向传输装载装置还包括:打开件64;第一输送机构41包括固定部以及传动部;传送部用于安装储料机构5,打开件64设置于固定部上;传动部带动储料机构5相对打开件***,使限位件63受打开件64阻碍而发生转动,进而破坏限位件63与插接件61的卡合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12(参见图13)即传动部;设置有打开件64,且打开件64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41固定的位置上,即锁紧机构相对打开件***,当打开件64与限位件63相触碰时,安装座412继续向上运动,此时限位件63收到打开件64的限制,受到向下的力,进而使限位件63发生转动,而破坏限位件63与插接件61的卡合关系,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运动,使插接件61脱离插座62。设置打开件64,使限位件63自动打开,进而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
结合图11以及图17,循环储料装置还包括:插销机构7,插销机构7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42以及储料机构5之间;当储料机构5位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时,插销机构7形成锁紧状态,以使第二输送机构42与储料机构5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出端对应设置,当第一输送机构41将储料机构5输送至输出端时,储料机构5位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入端,此时插销机构7形成锁紧状态,将储料机构5以及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启动第二输送机构42即可以将储料机构5沿着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传输储料机构5,实现了在储料机构5沿第一个输送机构13传输时,储料机构5不与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当需要转移储料机构5的时候,插销机构7将储料机构5以及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从而实现了转移储料机构5,解决了现有的传输装置不便于输送件212输送装载机构的技术问题;具有便于输送储料机构5,且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的优点。
具体的,第一输送机构41与第二输送机构42可以互相独立设置,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储料机构5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第二输送机构42带动储料机构5运动,当第一输送机构41停止输送时,启动第二输送机构42带动储料机构5沿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输送;进而实现换向传输;也可以将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互相独立设置;此时,第二输送机构42是输入端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对应设置;当储料机构5位于第一输送机构41的输出端时,与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使第二输送机构42与第一输送机构41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不需要使用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第二输送机构42,减少第一输送机构41的动力,同时减少第二输送机构42运动的路径,即减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提高了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互相独立设置,利用锁止机构6锁止储料机构5与第一输送机构41,使第一输送机构41和储料机构5之间随之第一输送机构41的传输而锁紧,随着停止第一输送机构41而打开锁止机构6,便于第二输送机构42转移储料机构5,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控制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
具体的,采用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互相独立设置,利用锁止机构6锁止储料机构5与第一输送机构41,使第一输送机构41和储料机构5之间随之第一输送机构41的传输而锁紧,随着停止第一输送机构41而打开锁止机构6,便于第二输送机构42转移储料机构5,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控制整个换向传输装载装置。
优选的,插销机构7包括:插销71以及插槽部件72;插销71插接于插槽部件72,以使插销机构7处于锁紧状态;当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储料机构5时,插销71脱离插槽部件72,以破坏插销机构7的锁紧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插销机构7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42以及储料机构5之间,具体的可以将插槽部分设置储料机构5上,将插销71设置在第二输送机构42上,反之也可以。插槽部件72设置有与插销71相适配的插槽,插销71插接在插槽部件72上,以使储料机构5和第二输送机构42连接;当第二输送机构42将储料机构5朝向第一输送机构41输送时,储料机构5与第一输送机构41连接,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储料机构5时,插销71脱离插槽部件72,以破坏锁止机构6的锁紧状态。
具体的,插销7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垂直,且与第一输送组件21的输送方向平行;插销71限制了储料机构5相对第二输送机构42在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送方向上的运动,避免第二输送机构42在输送储料机构5时,储料机构5由于惯性脱离第二输送机构42;同时,与第一输送组件21的输送方向平行,便于从第一输送机构41上直接将插销71插接于插槽部件72上,也便于第一输送机构41转移储料机构5。
优选的,插销机构7还包括紧固件73;紧固件73抵接于插销71的外壁,以限制插销71与插槽部件72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73可以设置在插槽部件72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插槽部件72的外部,优选设置在插槽的内部,与插槽部件72配合将插销71固定与插槽部件72中;避免第二输送机构42在转移储料机构5的时候,插销71脱离插槽部件72,进而造成储料机构5脱落。
优选的,插槽部件72包括:供插销71***的插槽;紧固件73设置于插槽内壁,且朝向插槽部件72的轴线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大小与插槽外径大小相适配,紧固件73设置多个,所有紧固件73穿设在插槽内部且均朝向插槽部件72的轴线延伸;所有紧固件73互相配合将插销71固定。
优选的,紧固件73朝向插槽部件72的轴线的端部设置为圆弧状。
在本实施例中,使插销71沿着紧固件73的圆弧部位***插槽,便于插销71***插槽部件72。
优选的,插销机构7还包括:弹性件(图中未展示);弹性件设置于紧固件73以及插槽部件72之间,弹性件为紧固件73提供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弹性件设置在紧固件73远离插槽部件72轴线的一端,当插销71***插槽部件72时,紧固件73受到插销71的挤压,弹性件被压缩,被压缩的弹性件恢复原状给紧固件73施加弹力,将插销71抵紧插槽部件72上。
优选的,第二输送机构42驱动储料机构5沿导向机构45的导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一输送机构13包括:第一驱动件411以及安装座412;导向机构45的导向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42的传输方向一致;导向机构45可以是双向的导向也可以是单向的导向。设置导向机构45,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导向机构45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能起到支撑储料机构5的作用,避免在转移储料机构5时,插销71受到储料机构5的重力作用而脱离插槽部件72,进而使第二驱动件421稳固驱动储料机构5。
优选的,第一输送机构41包括固定部以及传动部;储料机构5滑动设置于传动部;储料机构5上设置有滑槽,第一输送机构41驱动储料机构5运动至滑槽与导向机构45对应时,第二输送机构42将储料机构5沿导向机构45驱动至第二驱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12即为传动部,其可以随着第一驱动件411的驱动而运动,导向机构45设置为导轨,具体设置两个弧形平行的导轨,具体的在第一输送机构41的安装座412上设置有大小与导向机构45的导轨一致的导轨,当第一驱动件411驱动储料机构5上升收集满打印介质时,即储料机构5位于第二输送机构42的输入端,此时两个导轨互对接,形成轨道拼接,此时第二驱动件421驱动储料机构5沿着导向机构45运动,使储料机构5脱离安装座412,实现转移储料机构5;储料机构5上的滑槽能够与导向机构45的导轨配合,也能够与安装座412的导轨配合,便于转移储料机构5。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打印设备至少包括两个循环储料装置,循环储料装置的个数为偶数,且上游的循环储料装置的输出端与下游的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储料装置设置两个,上一个循环储料装置的输出端即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同时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作为下一个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设置多个循环储料装置时,上一个循环储料装置输出端为下一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如此将多个循环储料装置连接起来。将循环储料装置的个数设置为偶数,使所有打印介质在第一个循环储料装置以及第二循环储料装置交换后形成一个循环,确保接下来每个打印介质流经每个工序之间的时间间距尽可能相等,进而确保了每个打印介质的传输效果。设置多个循环储料装置,使打印介质缓存的时间更长。
结合图14-图16,上述的储料机构5包括:储料机构本体,储料箱为框体状;存放部52,存放部52设置于储料机构本体相对的两侧之间;抵紧部53,抵紧部53设置于存放部52上,抵紧部53用于将打印介质抵紧。
在本实施例中,存放部52用于放置打印介质,由于存放部52上设置有抵紧部53,抵紧部53将打印介质抵紧,打印介质放置在存放部52上后,抵紧部53将打印介质抵紧,当收到外力的作用时候,抵紧部53限制了打印介质的活动,进而避免了打印介质受到外力而发生偏移,解决了现有储料机构5存在存放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受到外界的力容易发生位移的技术问题;该储料机构本体设置了抵紧部53抵紧打印介质,具有便于存放打印介质的优点。
具体的,储料机构本体包括底板511、上板512、背板513以及设置在底板511和上板512之间的两个侧板514;在储料机构本体的两个侧板514上设置多个存放部52,每个存放部52互相平行,且沿着存放部5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存放部52之间形成容置打印介质的空间;每个存放部52上均设置有抵紧部53,抵紧部53的朝向可朝向底板511也可朝向上板512。当抵接部朝向底板511时,每个抵接部与相邻靠下的存放部52互相配合抵紧打印介质;当抵接部朝向上板512时,每个抵接部与相邻靠上的存放部52互相配合抵紧打印介质;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抵接部朝向底板511设置,即抵接部设置在存放部52上向底板511延伸。抵接部沿着存放部52靠近侧板514的侧部设置多个,且存放部52靠近侧板514的两个侧部均设置有抵接部,使打印介质在进入存放部52后,打印介质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可受到抵紧部53的抵接力。抵紧部53可固定设置也可以活动设置在存放部52上。
优选的,抵紧部53活动设置于存放部52上。
在本实施例中,抵紧部53与存放部52活动连接,当打印介质进入存放部52时,抵紧部53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使抵紧部53远离打印介质运动,当打印介质与抵紧部53贴合,抵紧部53不再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时,抵紧部53停止运动,进而使储料机构5适配不同厚度的打印介质,提高了储料机构5的实用性。具体的,当抵紧部53朝向上板512延伸时,抵紧部53与存放部52之间可以设置弹性部件,当抵紧部53收到打印介质的挤压时,抵紧部53受力压缩弹性部件,使抵紧部53向下运动,抵紧部53不受打印介质挤压而向下运动后,弹性部件提供弹力为抵紧部53提供抵紧力,抵紧打印介质;弹性部件可以设置为弹簧或者弹性垫片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当抵紧部53朝向底板511延伸时,抵紧部53可以活动设置在存放部52,抵紧部53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时向上运动;打印介质传送至存放部52后,抵紧部53受自身的重力向打印介质提供抵紧力,进而抵紧打印介质。为了便于抵紧部53活动,还可以在抵紧部53和存放部52之间设置导向部件,导向部件可以设置为杆状,穿设在存放部52,便于抵紧部53沿着导向部件的导向进行活动;进一步为了便于抵紧部53回位,在导向杆142可以穿设弹簧之类的弹性部件,为抵紧部53提供回复的力,以抵紧打印介质。
优选的,抵紧部53活动设置于存放部52内部,且抵紧部53朝向存放部52下方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抵紧部53朝向底板511延伸时,抵紧部53可以活动设置在存放部52,抵紧部53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时向上运动;此时打印介质传送至存放部52后,抵紧部53受自身的重力向打印介质提供抵紧力,进而抵紧打印介质;使抵紧部53受到自身的重力向下抵紧打印介质,不需要设置复位部件提供弹力抵紧打印介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便于打印介质进入抵紧部53和存放部52之间。具体的,抵紧部53可以设置存放部52的表面,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存放部52的内部,使其抵紧部53部分穿出存放部52。
优选的,存放部52内部设置有容纳抵紧部53的腔体521,且抵紧部53至少部分穿出存放部52且朝向存放部52下方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抵紧部53部分设置在存放部52的内部,即抵紧部53至少有部分与存放部52重叠,存放部52的内部为抵紧部53提供活动空间,缩小了整个储料机构5的体积,进而使整个储料机构5的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是将抵紧部53设置在存放部52的一侧,使整个抵紧部53位于存放部52的一侧。
优选的,抵紧部53设置两排,两排抵紧部53分别对应物料输送方向的两侧设置。
使物料进入储料机构本体后,抵紧部53抵紧在物料的两侧,进而使物料受力均衡,进而便于抵紧物料。
优选的,存放部52设置多个,所有存放部52沿自身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储料机构本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存放部52设置多个,可以一次性缓存多个物料,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使整个储料机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抵紧部53朝向储料机构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楔形部522位,使抵紧部53和存放部52之间形成朝向储料机构本体开口的夹角;进而使打印介质进入抵紧部53和存放部52之间时,沿着抵紧部53的楔形部522位给抵紧部53提供挤压力,使抵紧部53逐渐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力,便于抵紧部53受力,进而便于抵紧部53相对存放部52运动,进而便于打印介质进入存放部52和抵紧部53之间。
优选的,储料机构5还包括限位部54,限位部54用于限制抵紧部53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54设置在腔体521的上端部,避免抵紧部53受到外力作用而脱离腔体521;限位部54可以是实体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环形中空板状结构,在制作储料箱的过程中,将限位部54放置在腔体521后,通过过盈配合将限位部54固定设置于腔体521的上端部的内壁上。将限位部54安装在腔体521后,腔体521与限位部54之间形成供限位部54活动的活动空间。
优选的,抵紧部53为球体状。
在本实施例中,腔体521朝向底板511连通开设有圆形开口,抵紧部53从该圆形开口处穿出存放部52,且在抵紧部53受自身重力影响时,其可卡在开口处,且在受到打印介质挤压时,可以脱离开口,受自身重力掉落时,依然可以准确的落到开口处,使其部分朝向开口处延伸抵紧打印介质。将抵紧部53设置为球体状,球体状的抵紧部53外壁圆润,便于受挤压而运动,在腔体521运动后还能原位复位,进而便于抵接打印介质;此外,抵接部外侧呈圆形,其外侧与存放部52之间形成一个朝向储料箱开口的张开的开口,相当于在抵紧部53的外侧形成一个导向开口,在打印介质进入抵紧部53和存放部52之间时,沿着抵紧部53的外侧给抵紧部53提供挤压力,使抵紧部53逐渐受到打印介质的挤压力,便于抵紧部53受力,进而便于抵紧部53相对存放部52运动,进而便于打印介质进入存放部52和抵紧部53之间。
优选的,存放部52对应储料机构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楔形部522。
在本实施例中,楔形部522位于朝向底板511的一侧,存放部52的楔形部522与相邻向下的存放部52之间形成一个朝向储料机构本体的开口张开的夹角,该夹角给打印介质起到一个导向作用,进而便于打印介质进入存放部5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楔形部522可以设置在存放部52朝向上板512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储料机构5用于承接传输机构输出的打印介质,储料机构5设置有供传输机构通过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板511、上板512以及存放部5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传输机构通过的空间,便于将传输机构与储料机构5卡合,进而便于传输机构将打印介质传输至存放部52上。
优选的,储料机构本体设置多个减重孔515。
在本实施例中,在储料机构本体的上板512、侧板514上均设置多个减重孔515,减轻储料机构本体的重量,进而便于驱动储料箱机构。
优选的,存放部52可拆卸设置在储料机构本体相对的两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将存放部52设置成为可拆卸,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高度大小进行更改存放部52与储料机构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使储料机构本体适配不同厚度的打印介质。存放部52通过螺丝可拆卸安装在储料机构本体上,且储料机构本体对应螺丝设置有安装孔,使螺丝的表面与储料机构本体的表面齐平,进而使整个储料机构5结构更加工整、紧凑。
优选的,储料机构本体的侧板514互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插接件61,上板512和底板513互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插槽部件72.储料机构5在左右两侧分别可以与第一输送机构41以及第三输送机构43连接;上下两侧分别可以与第二输送机构42以及第四输送机构44形成传动连接。
结合图1以及图10所示,上述第一过桥递料装置31以及第二过桥递料装置统称过桥递料装置,结合图1以及图10所示,该过桥递料装置包括:传输机构本体33;传输带34;传输带34绕设在传输机构本体33外侧并绕传输机构本体33转动;通孔,通孔沿传输带34的厚度方向贯穿传输带34;腔体,设于传输机构本体33内部;开关元件,开关元件分别连通一正压***以及一第一负压***,控制开关元件使腔体与第一负压***或者正压***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带34上端面用于承载并传输物料,当需要传输物料的时候,启动开关元件,是开关元件与第一负压***连接,使腔体内部形成负压区域,作用在物料上,实现负压传输物料,便于传输质量较轻的物料;当需要排料的时候,切换开关元件,进而使正压***与腔体连通,使正压***瞬间与腔体连通,使腔体内部快速充满正压,便于将物料排出;由于腔体通过开关元件连通正压***以及第一负压***,只需要根据排料或传输物料的需求,进行切换开关元件,即可以使腔体中的压力处于正压和负压随时切换的状态,因此,在传输质量物料且向下一个设备传递物料的时候,启动正压将物料排出,进而便于递料。解决了现有的负压传输机构存在不便于传输物料的技术问题;具有便于传输物料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该过桥递料装置设置有三个传输机构本体33,且三个传输机构本体33之间的腔体共用同一套负压***以及同一套正压***;具体的,过桥递料装置包括支撑架体335,支撑架体335支撑所有的传输机构本体33,在支撑架体335对应腔体处设置有总腔室336,总腔室336对应与各个传输机构本体33的腔体连通,总腔室336通过正压管道连通正压***,通过第一负压管道连通第一负压***;传输机构本体33上设设置有气道334,气道334连通总腔室336以及腔体;且气道倾斜设置,避开传输带34,使传输带34不影响气道334连通;开关元件设置为三通阀;三通阀连通总腔体,在正压***或第一负压***择一与腔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腔体包括若干独立的腔室,总腔室也包括若干的独立腔室,他们之间分别通过气道334连通。
腔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腔室也可以是多个并排的互相独立的腔室,当腔体为一个独立的腔室时,传输物料优选一次性传输一个;传输机构本体33包括传输区以及排料区,腔体为多个并排的腔室时,位于传输去的腔体始终保持负压,位于排料区的腔体连通有正负压***;或者在对应传输区设置有下压器件,下压物料,避免物料受正压而发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将腔体设置为多个独立的腔室,且靠近排料区的腔室连通有正、负压***;便于传输物料的同时,也便于排料。
三个传输机构本体33之间形成供储料机构5或者其他的设备通过的空间,便于储料机构5或者其他的设备卡合在传输机构本体33之间,进而便于过桥递料装置向下一设备递料。
优选的,腔体至少包括:第一腔室331以及第二腔室332,第一腔室331以及第二腔室332沿物料传输方向依次布置,第二腔室332与开关元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本体33包括传输物料区以及排料区,第二腔室332对应在排料区;且第二腔室332大小占据约为物料的长度的一半,这样在物料传输一半至下一个设备后,再启动正压***将剩余的物料进行排到下一个设备中;第一腔室331可以一直连通负压***即始终保持负压,也可以连通正负压***,此时设置下压器件下压物料,避免物料受正压而发生偏移。
优选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为互相独立的腔室,第一腔室331连通一第二负压***。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本体33通过第二负压管道连通第二负压***;第二负压***可以与第一负压***连接同一个负压源,他们之间的负压值设置为一致,这样使物料始终受到大小均衡的吸附力,进而保证物料在传输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
优选的,过桥递料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以及滚轴35;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滚轴35传动连接,滚轴35与传输带3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本体33设置为长方体状,传输机构本体3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转轴,传输带34绕过转轴,且驱动组件对应在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中部设置;驱动元件121通过滚轴35与传输带34传动连接;滚轴35设置在传输机构本体33内部,且位于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中部;三个传输机构本体33之间的滚轴35通过同轴连接,进而使所有的传输机构本体33的传输带34同步转动。滚轴35设置在传输机构本体33的内部,滚轴35的一端延伸出传输机构本体33的外侧,与驱动组件连接;使整个过桥递料装置的机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滚轴35位于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滚轴35设置在中部,使整个过桥递料装置的结构对称,进而便于安装过桥递料装置;此外,给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的空间,进而便于其他部件的安装。
优选的,如图19所示,腔体还包括:第三腔室333;第一腔室331、第三腔室333以及第二腔室332沿物料传输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腔室331以及第三腔室333分别位于滚轴35(参见图10)轴线方向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腔室333连通一第三负压***;第三腔室333以及第二腔室332设置在滚轴35轴线方向的一侧设置,且第二腔室332以及第三腔室333的长度之和与第一腔室331的腔体的长度一致;由于将滚轴35设置在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中部,且滚轴35设置于传输机构本体33的内部,因此,将需要负压的部位设置在滚轴35的两侧,便于控制第一腔室331和第三腔室333的负压;在保证整个传输机构本体33的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情况下,确保了传输机构本体33上的传输物料区的负压稳定,进而便于传输物料;第一腔室331、第三腔室333以及第二腔室332的负压均连接同一个负压***;即同一个负压***通过多通道部件分别连通第一腔室331、第三腔室333以及第二腔室332。
优选的,如图10所示,过桥递料装置还包括:下压部36;下压部36对应第二腔室332设置于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上方;下压部36用于限制物料高度方向的运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过桥递料机构还包括机架37,机架37架设在三个传输机构宽度方向的两侧;下压部36设置在机架37上,且朝向输送机构13本体的上端面延伸,且下压部36朝向输送机构13本体的输出端延伸,便于物料在下压部36以及输送机构13本体之间运动;由于设置下压部36下压物料,避免物料在受到正压***的作用,而发生偏移,进而便于过桥递料装置向下一个设备传递物料。
优选的,下压部36具有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部36与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上端面贴合,使物料在受到正压***作用的时候,受到下压部36的缓冲作用,避免受下压部36限位过度,造成物料变形。
优选的,传输机构本体33的外侧壁形成容置传输带34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气道334(参见图20)不与该凹槽连通;传输带34的大小与凹槽的大小相适配,一方面便于使传输带34始终在凹槽内转动,进而控制传输带34的转动路径,避免传输带34收到外力不均衡的情况下发生偏移;另一方面,传输带34的上表面与传输机构本体33的上端面始终保持同一水平面,便于承载物料和传输物料。传输带34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排吸风孔。进而减少吸风的区域,避免过大的吸风区域造成物料变形;此外,由传输带34的吸风孔将产生的负压或者正压区域均匀,使物料受到均匀的负压或者正压作用。
优选的,过桥递料装置还包括:进料检测机构38以及排料检测机构39,进料检测机构38位于过桥递料装置的输入端,用于检测物料进入过桥递料装置,根据到物料来料进行控制第二负压***的开启;排料检测机构39对应设置于过桥递料机构的输出端;当排料检测机构39检测到物料排出时,控制正压***开启,进而便于物料的传输以及排料。
优选的,图1所示,打印设备还包括:排料机构9,排料机构9设于循环储料装置的出料端,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将打印介质从循环储料装置中输出。
优选的,结合图1以及图18,打印设备还包括:收料机构10;收料机构10对应排料机构9的输出端设置;收料机构10包括:升降机构101以及装载部102,升降机构101与装载部102传动连接,升降机构101驱动装载部102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排料机构9的结构与过桥递料装置的结构一致,收料机构10设置在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的旁侧,第一过桥递料装置31以及第二过桥递料装置32以及排料机构9互相平行;使整个打印装置的结构紧凑;排料机构9排出的打印介质从收料机构10的上方进入收料机构10;收料机构10还包括限位结构104,限位结构104对应装载部102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限位结构104从俯视图呈直角状,直角对应装载部102的顶角设置;限位结构104的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其中一个缺口对应安装升降机构101;两个限位结构104之间形成出料口,另一个缺口与该出料口配合,便于人手拿取收集到的打印介质。升降机构101随着打印介质的落入装载部102而驱动装载部102升降,以使收集到的打印介质的上端面始终低于排料机构9的输出端,进而便于收集打印介质。
优选的,收料机构10还包括:测距机构103,测距机构103用于测试打印介质收集的高度,并向升降机构101发送高度信号,以使升降机构101驱动装载部102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测距机构103采用红外传感器,红外测距机构103检测收集到的打印介质上端面到测距机构103的距离,将该距离信号发送给升降机构101,升降机构101根据这个信号控制升降装载部102;进而使打印介质的上端面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而便于打印介质落入收料机构10中。
优选的,打印平台8设置有吸风区域,打印平台8的吸风区域对应非打印区域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平台8包括吸风区域和非吸风区域,非吸风区域对应打印区域设置,打印介质在打印平台8上运动时,当打印介质上的非打印区域对应,启动喷头对应打印区域,打印打印介质,由于在打印的时候,对应打印区域没有产生负压,减小负压吸附喷头喷出的光油的可能,使光油准确的落在打印介质上,保证了打印效果;具有较佳打印效果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打印平台,用于承载并传输打印介质;
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打印平台的上方,用于向打印介质表面喷射流体;
循环储料装置,用于承接已喷射流体的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缓存预设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包括:
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用于存储打印介质;
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与所述储料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循环机构驱动所述储料机构在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以及出料端之间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过桥递料装置;各所述过桥递料装置分别对应所述循环机构的进料端和出料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储料机构;所述过桥递料装置包括第一过桥递料装置以及第二过桥递料装置;其中一个所述储料机构接收所述第一过桥递料装置输入的打印介质时,所述第二过桥递料装置将另一所述储料机构中的打印介质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使打印介质沿其自身厚度方向间隔堆叠于所述储料机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循环储料装置,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个数为偶数,且上游的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输出端与下游的循环储料装置的进料端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排料机构,所述排料机构设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的出料端,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将打印介质从所述循环储料装置中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对应所述排料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装载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装载部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装载部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设备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打印介质上料传输至打印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平台设置有吸风区域,所述打印平台的吸风区域对应非打印区域设置。
CN202011634621.7A 2020-12-31 2020-12-31 打印设备 Pending CN112622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4621.7A CN112622444A (zh) 2020-12-31 2020-12-31 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4621.7A CN112622444A (zh) 2020-12-31 2020-12-31 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2444A true CN112622444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4621.7A Pending CN112622444A (zh) 2020-12-31 2020-12-31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244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6916A (ja) * 2004-05-06 2004-08-0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059280A (ja) * 2003-08-08 2005-03-10 Fuji Xerox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20050266171A1 (en) * 2004-05-31 2005-12-01 Toyoda Gosei Co., Ltd. Process and plant for coating a molded article
JP2007099447A (ja) * 2005-10-04 2007-04-19 Hidekatsu Baba コンベヤ式uv乾燥装置及びその排紙方法
CN104525442A (zh) * 2014-09-26 2015-04-22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全自动控制、人工喷涂的涂装线
CN104549860A (zh) * 2013-10-28 2015-04-29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喷涂烤漆设备
CN107614263A (zh) * 2015-04-08 2018-01-19 图像电子公司 具有高光泽透明油墨层的多层成像
CN108787293A (zh) * 2018-08-16 2018-11-13 东莞市亚弘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追踪喷涂自动生产线
CN211545386U (zh) * 2020-01-08 2020-09-22 深圳市亿宝莱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卷对卷印刷机印后暂存装置
CN214295076U (zh) * 2020-12-31 2021-09-28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9280A (ja) * 2003-08-08 2005-03-10 Fuji Xerox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4216916A (ja) * 2004-05-06 2004-08-0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266171A1 (en) * 2004-05-31 2005-12-01 Toyoda Gosei Co., Ltd. Process and plant for coating a molded article
JP2007099447A (ja) * 2005-10-04 2007-04-19 Hidekatsu Baba コンベヤ式uv乾燥装置及びその排紙方法
CN104549860A (zh) * 2013-10-28 2015-04-29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喷涂烤漆设备
CN104525442A (zh) * 2014-09-26 2015-04-22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全自动控制、人工喷涂的涂装线
CN107614263A (zh) * 2015-04-08 2018-01-19 图像电子公司 具有高光泽透明油墨层的多层成像
CN108787293A (zh) * 2018-08-16 2018-11-13 东莞市亚弘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追踪喷涂自动生产线
CN211545386U (zh) * 2020-01-08 2020-09-22 深圳市亿宝莱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卷对卷印刷机印后暂存装置
CN214295076U (zh) * 2020-12-31 2021-09-28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5076U (zh) 打印设备
CN215286907U (zh) 交替传输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4609715U (zh) 过桥递料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5283985U (zh) 斜拉规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4610699U (zh) 循环储料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14988908U (zh) 储料机构及打印设备
CN214166738U (zh) 储料机构转移装置及打印设备
CN112622444A (zh) 打印设备
CN112722966A (zh) 循环储料装置及打印设备
KR102211059B1 (ko) 새 용지의 공급과 인쇄완료 된 용지의 배출을 동시에 동작하는 인쇄장치
CN110937374B (zh) 一种搓纸式的分纸设备
CN110902427B (zh) 打印设备
CN111591796B (zh) 一种柔性印刷机的纸间距调节装置
CN211108282U (zh) 一种纸盒上料装置
CN208249411U (zh) 可对正上料的硬纸板印刷机
CN217671369U (zh) 一种应用于折盒机上的纸板储料平台
KR100670414B1 (ko) 골판지 자동 공급장치
CN218319287U (zh) 一种pcba板送料设备
CN220055621U (zh) 一种数字印刷原辅料上料装置
KR102585882B1 (ko) 멀티 호퍼장치용 카드이송장치
CN214986575U (zh) 一种全自动插格机
CN115557311B (zh) 高速智能折页机
CN213505015U (zh) 一种便于调节入料口宽度与高度的入料调节机构
CN218289600U (zh) 一种插针机的自动收料***
CN213972787U (zh) 堆叠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