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4355A -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4355A
CN106684355A CN201611247980.0A CN201611247980A CN106684355A CN 106684355 A CN106684355 A CN 106684355A CN 201611247980 A CN201611247980 A CN 201611247980A CN 106684355 A CN106684355 A CN 106684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io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preparation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7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秀涛
蒲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1247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4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4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4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由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而成,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为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生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硫混合球磨而成。其制备方法:1)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的合成:取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反应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2)Uio‑66@S复合材料的形成:与硫混合球磨均匀,采用熔融法形成Uio‑66@S复合材料;3)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导电剂、粘结剂在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并涂覆在集流体上,烘干裁片。本发明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介孔孔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Description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耗殆尽和日趋恶化环境问题,新的清洁能源材料越来越被重视研究开发。锂离子商用化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主导着整个能源市场,革新了一代又一代电子产品。然而电子及动力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似乎明显满足不了如今对高容量、高功率电源的需求。以单质硫为正极、以金属锂为负极的锂硫电池体系拥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1)和理论比能量(2600Wh﹒kg-1)远远高于目前的各种锂离子电池体系。此外正极单质硫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使得锂硫电池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然而,锂硫电池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单质硫的不导电性和多硫负离子的“穿梭效应”等问题。单质硫的不导电性会导致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倍率性能差;而“穿梭效应”会造成活性物质的损失,导致容量的快速衰减、缩短电池循环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以金属离子为节点,与有机配体络合而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的三维网络材料。这类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和丰富的孔道结构。由于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来源丰富,使得该类材料的拓扑结构、比表面、孔道尺寸及形状、修饰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要远远优于目前的各类碳材料。作为锢硫载体,通过其细微的孔道结构和金属离子的路易斯酸性,能在物理束缚和化学吸附作用的双重功效下,对多硫负离子的“穿梭效应”效应起到显著抑制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介孔孔道,对多硫离子起到物理与化学的双重吸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等特点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
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其特点是: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由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而成,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为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生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硫混合球磨而成。
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其特点是:金属盐为ZrCl2、TiCl4、AlCl3、FeCl2、FeCl3、CuCl2、ZnCl2、CrCl3、Zr(NO3)2、Al(NO3)3、Fe(NO3)2、Fe(NO3)3、Ni(NO3)2、Cu(NO3)2、Zn(NO3)2、Cr(NO3)3、Co(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产品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介孔孔道,对多硫离子起到物理与化学的双重吸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等特点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的合成:取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100℃-120℃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2)Uio-66@S复合材料的形成:将金属-有机框架Uio-66材料与硫混合球磨均匀,采用熔融法将硫扩散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内孔孔道中,形成Uio-66@S复合材料;
3)电极材料的制备:将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在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并涂覆在集流体上,在真空条件下干燥8-12h并裁片。
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制备方法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例为6-8:1-3:1,集流体材料为铝箔、泡沫镍、导电碳纸中的一种,真空烘干条件为60-80℃或放有干燥剂的真空环境中。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的合成时,将其置于100℃-120℃的油浴中反应20-30h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Uio-66@S复合材料的形成时,金属-有机框架Uio-66与硫的混合比例为1:1-3,球磨的转速为200-380r/min,球磨的时间为2-6h,熔融法的温度为120-240℃。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导电剂是石墨烯、碳纳米管、KB、Super P、乙炔黑、VGCF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有机粘结剂或水性粘结剂中的一种;溶剂为去离子水或NMP。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首先本发明涉及的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要求安全简单,成本低廉,所涉及反应的药品对环境的危害性很小。可适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2、本发明合成金属框架材料Uio-66具有很高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并且耐酸碱度高,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结构框架。
3、本发明合成的金属框架材料Uio-66相对现有用于锂硫电池的多孔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道结构、高孔隙率。有效提高了硫在基材中的含量,加上金属离子的路易酸性对多硫负离子具有较强化学吸附及介孔尺寸孔道对硫物理限制。有效改善了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Zr)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Zr)@S正极材料在0.5C下前100圈的充放电曲线及库伦效率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Zr)@S正极材料在1C下前300圈的充放电曲线及库伦效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图2和图3。
实施例1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由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而成,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为金属盐ZrCl2与对苯二甲酸生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硫混合熔融而成。
实施例2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1)Uio-66(Zr)的合成:Uio-66(Zr)的合成:取1.0g ZrCl2溶于240ml N,N二甲基甲酰胺超声10min中,再加入0.5g对苯二甲酸,超声10min均匀后。再加入50倍摩尔量(相对ZrCl2的用量)的苯甲酸。将混合液转移至四口烧瓶置于120℃的油浴中反应24h,待降至室温后,用足量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洗涤、抽滤,最后置于真空干燥箱80℃干燥3h。
步骤(2)Uio-66(Zr)@S材料的制备:取0.6g Uio-66(Zr)与1.4g升华硫置球磨罐中混料球磨,球磨转速为360r/min,球磨时间为3h。然后Uio-66(Zr)与硫的均匀粉末装入小玻璃瓶密封置于155℃环境下进行融硫处理12h。得到Uio-66(Zr)@S材料。
步骤(3)电极材料的制备:取0.7g Uio-66(Zr)@S材料、0.2g的导电剂(0.1g的石墨烯和0.1g碳纳米管)、0.334g LA132的粘结剂用去离子水混合,搅拌4h调浆均匀。将浆料涂覆在铝箔上,在60℃条件下6h烘干后裁片,再将极片放入置有P2O5的真空干燥箱干燥12h。
实施例2制备的Uio-66(Zr)的SEM图如图1所示,采用实施例2所述正极材料的扣式电池,其充放电比容量及库伦效率图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看出,电池在0.5C下充放电循环100圈仍能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76.5%,在1C下充放电循环300圈仍能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73.6%,表明Uio-66(Zr)@S材料比传统的碳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本实施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介孔孔道,再加上金属离子较强的路易斯酸性,对多硫负离子起到物理与化学的双重吸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该正极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可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强的商业使用价值等积极效果。

Claims (7)

1.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其特征是: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由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混合而成,金属-有机框架Uio-66@S复合材料为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生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硫混合熔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其特征是:金属盐为ZrCl2、TiCl4、AlCl3、FeCl2、FeCl3、CuCl2、ZnCl2、CrCl3、Zr(NO3)2、Al(NO3)3、Fe(NO3)2、Fe(NO3)3、Ni(NO3)2、Cu(NO3)2、Zn(NO3)2、Cr(NO3)3、Co(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3.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的合成:取金属盐与对苯二甲酸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100℃-120℃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2)Uio-66@S复合材料的形成:将金属-有机框架Uio-66材料与硫混合球磨均匀,采用熔融法将硫扩散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内孔孔道中,形成Uio-66@S复合材料;
3)电极材料的制备:将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在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并涂覆在集流体上,在真空条件下8-12h烘干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Uio-66@S复合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例为6-8:1-3:1,集流体材料为铝箔、泡沫镍、导电碳纸中的一种,真空烘干条件为60-80℃或放有干燥剂的真空环境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的合成时,将其置于100℃-120℃的油浴中反应20-30h生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Uio-66@S复合材料的形成时,金属-有机框架Uio-66与硫的混合比例为1:1-3,球磨的转速为200-380r/min,球磨的时间为2-6h,熔融法的温度为120-240℃。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导电剂是石墨烯、碳纳米管、KB、Super P、乙炔黑、VGCF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为有机粘结剂或水性粘结剂中的一种;溶剂为去离子水或NMP。
CN201611247980.0A 2016-12-29 2016-12-29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684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980.0A CN106684355A (zh) 2016-12-29 2016-12-29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980.0A CN106684355A (zh) 2016-12-29 2016-12-29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4355A true CN106684355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7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7980.0A Pending CN106684355A (zh) 2016-12-29 2016-12-29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4355A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3803A (zh) * 2017-05-26 2017-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合成二氧化钛和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CN107189074A (zh) * 2017-05-26 2017-09-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脂质体膜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表面功能化修饰方法
CN107317013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钠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2412A (zh) * 2017-07-07 2017-11-10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微球磷钨酸盐/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58449A (zh) * 2017-09-17 2018-02-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01191A (zh) * 2018-09-12 2019-02-01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0974A (zh) * 2018-11-29 2019-02-19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锰簇基mof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86981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的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8311A (zh) * 2019-01-09 2019-05-07 长江大学 负载铁钴硫化物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中空微球
WO2019143531A1 (en) * 2018-01-16 2019-07-2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licon micro-reactors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10085843A (zh) * 2019-05-10 2019-08-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添加MOFs材料的高镍三元正极、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60072A (zh) * 2019-10-29 2020-02-07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复合金属有机框架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29583A (zh) * 2019-11-26 2020-04-1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93028A (zh) * 2020-01-08 2020-05-22 九江学院 一种纳米结构的Fe-CrSe/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53729A (zh) * 2020-05-20 2020-09-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3756A (zh) * 2020-07-23 2020-11-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含Ni的CuS/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117484A (zh) * 2019-06-20 2020-12-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固体电解质及电池
CN113967483A (zh) * 2021-10-22 2022-01-25 湖南大学 一种双金属二维mof串联催化剂应用于锂硫电池
CN115233498A (zh) * 2022-07-26 2022-10-25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98436A (zh) * 2023-03-20 2023-08-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542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大学 一种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硫载体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41604A (zh) * 2014-09-26 2014-12-24 浙江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5119887A1 (en) * 2014-02-04 2015-08-13 Nivo Systems, Inc. Open framework composites,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such composites
CN105195179A (zh) * 2015-11-12 2015-12-30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5810914A (zh) * 2016-05-13 2016-07-27 中南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6542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浙江大学 一种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硫载体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5119887A1 (en) * 2014-02-04 2015-08-13 Nivo Systems, Inc. Open framework composites,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such composites
CN104241604A (zh) * 2014-09-26 2014-12-24 浙江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95179A (zh) * 2015-11-12 2015-12-30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5810914A (zh) * 2016-05-13 2016-07-27 中南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9074A (zh) * 2017-05-26 2017-09-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脂质体膜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表面功能化修饰方法
CN107123803A (zh) * 2017-05-26 2017-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合成二氧化钛和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CN107317013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钠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2412B (zh) * 2017-07-07 2019-12-17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微球磷钨酸盐/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42412A (zh) * 2017-07-07 2017-11-10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纳米微球磷钨酸盐/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58449A (zh) * 2017-09-17 2018-02-0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9143531A1 (en) * 2018-01-16 2019-07-2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licon micro-reactors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09301191A (zh) * 2018-09-12 2019-02-01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0974A (zh) * 2018-11-29 2019-02-19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锰簇基mof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60974B (zh) * 2018-11-29 2021-06-11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锰簇基mof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86981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锂硫电池的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8311A (zh) * 2019-01-09 2019-05-07 长江大学 负载铁钴硫化物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中空微球
CN109728311B (zh) * 2019-01-09 2021-08-10 长江大学 负载铁钴硫化物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中空微球
CN110085843A (zh) * 2019-05-10 2019-08-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添加MOFs材料的高镍三元正极、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17484A (zh) * 2019-06-20 2020-12-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固体电解质及电池
CN110760072A (zh) * 2019-10-29 2020-02-07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复合金属有机框架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29583A (zh) * 2019-11-26 2020-04-1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93028A (zh) * 2020-01-08 2020-05-22 九江学院 一种纳米结构的Fe-CrSe/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93028B (zh) * 2020-01-08 2022-11-11 九江学院 一种纳米结构的Fe-CrSe/C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53729A (zh) * 2020-05-20 2020-09-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3729B (zh) * 2020-05-20 2022-03-2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3756A (zh) * 2020-07-23 2020-11-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含Ni的CuS/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883756B (zh) * 2020-07-23 2021-09-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含Ni的CuS/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967483A (zh) * 2021-10-22 2022-01-25 湖南大学 一种双金属二维mof串联催化剂应用于锂硫电池
CN115233498A (zh) * 2022-07-26 2022-10-25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33498B (zh) * 2022-07-26 2023-09-01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98436A (zh) * 2023-03-20 2023-08-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598436B (zh) * 2023-03-20 2024-02-0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4355A (zh) 金属有机框架Uio‑66@S锂硫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Zhou et al. MOF-derived Co3O4-C/Ni2P2O7 electrode material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Ma et al. A self-driven alloying/dealloying approach to nanostructuring micro-silicon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CN106099113B (zh)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4666B (zh) 一种锂电池用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53076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0334B (zh) 石墨烯基纳米铁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45889B (zh) 一种NiCo2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
CN103066280B (zh) 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9155A (zh) 一种钾钠锰铁基普鲁士蓝类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16828B (zh) 三维石墨烯‑空心碳球/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3515657B (zh) 电池
CN108190963B (zh) 一种多级中空CoFe2O4材料、CoFe2O4/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441241A (zh) 一种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637837B (zh) 金属材料用作锌离子水系超级电容器负极及锌离子水系混合超级电容器
CN104362293B (zh) 一种具有多级结构的含硫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9755482A (zh)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24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结构纳米硅基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3035879A (zh) 一种锂硫电池的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47919B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11411A (zh) 一种三维分级多孔氮掺杂碳包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342412A (zh) 一种纳米微球磷钨酸盐/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u et al. Encapsulating yolk-shelled Si@ Co9S8 particles in carbon fibers to construct a free-standing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2117444A (zh) 碳包覆硫化钴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正极及铝离子电池
CN105762340B (zh) 一种TiO2/C包覆石墨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