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9705B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705B
CN103339705B CN201180066370.XA CN201180066370A CN103339705B CN 103339705 B CN103339705 B CN 103339705B CN 201180066370 A CN201180066370 A CN 201180066370A CN 103339705 B CN103339705 B CN 103339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electromagnetic relay
piece
contac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63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9705A (zh
Inventor
山下司
新开哲夫
桝井保幸
野田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57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857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57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83232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6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857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3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9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e.g. by balancing of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电磁继电器具有:接点开闭部(3),其具有由可接触/分离的一对接点构成的接点组;电磁铁块(2),其驱动接点开闭部(3),使接点开闭;以及电弧消弧部件(103),其由连接部件(105)和永久磁铁(104)构成,该连接部件(105)是经由中间部连接对置壁(106)而成的,该对置壁(106)配置于与接点的接触/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该永久磁铁(104)配置于对置壁(106)的对置部分。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电磁继电器,公知有:通过对在铁芯上隔着线轴缠绕线圈而形成的电磁铁块进行励磁/消磁,使可旋转地支承在紧固于铁芯的磁轭上的可动铁片旋转,通过驱动可动接触片,使可动接点在相对配置的固定接触片的固定接点处开闭(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该电磁继电器中,在接点开闭部的上方侧配置有永久磁铁,通过使接点之间产生磁场,在接点开闭时产生电弧电流的情况下,使该电弧电流向侧方延伸以尽早消弧。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中,通过配置于接点开闭部的上方侧的单一的永久磁铁而产生磁场。从永久磁铁的下方侧的N极朝向下方产生的磁场从接点之间朝向侧方,接着,沿各接触片朝向上方,到达上方侧的S极。因此,存在磁通容易向周围空间泄漏,不能集中到接点开闭部的问题。其结果是,需要可以发挥强大磁力的永久磁铁,导致成本增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9-879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点开闭时产生的电弧尽早消弧的小型且价格低的具有电弧消弧功能的电磁继电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构成为具有:接点开闭部,其具有由能够接触/分离的一对接点构成的接点组;电磁铁块,其驱动所述接点开闭部使接点开闭;以及电弧消弧部件,其由连接部件和永久磁铁构成,所述连接部件是经由中间部连接对置壁而成的,所述对置壁配置于与所述接点的接触/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对置壁的对置部分。
根据该结构,由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经由磁导率比周围氛围高的连接部件而构成闭环。因此,可以将磁通集中到接点开闭位置。其结果是,针对接点开闭时产生的电弧电流,可以使电弧消弧部件对磁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作用,也可以将电弧电流充分向上方延伸,从而尽早消弧。
优选所述电磁继电器具有:基座块,其载置有所述接点开闭部和所述电磁铁块;以及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基座块,覆盖所述接点开闭部和所述电磁铁块,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配置所述消弧部件的对置壁以及永久磁铁的凹部。
根据该结构,可以使电弧消弧部件与作为内部构成部件的接点开闭部和电磁铁块配置为完全绝缘状态。
优选将所述各永久磁铁的对置面的极性和接点开闭时产生的电弧电流的流动方向确定为,能够产生使所述电弧电流向所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侧变位的力。
根据该结构,可以使电弧电流向最不容易产生电弧电流的坏影响的位置变形从而消弧。
优选所述接点开闭部具有一对可动接触片和一对固定接触片,所述一对固定接触片具有固定接点,所述固定接点以能够接触/分离的方式与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接点对置,所述电磁继电器具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将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方和所述固定接触片的一方电连接。
根据该结构,仅通过添加连接端子这样简单的结构,就可以自由改变电路的结构。
优选所述基座块由第1基座部和第2基座部构成,所述第1基座部具有所述各接触片和所述电磁铁块,所述第2基座部具有分别与所述各接触片和所述电磁铁块的线圈端子连接的插片(tab)端子。
根据该结构,即使已经存在由其他部件构成的部分,仅通过添加第2基座部,就可以利用插片端子自由设定连接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接点开闭位置的周围配置连接部件,在其对置部分配置永久磁铁,因此可以使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向接点开闭位置有效地集中。由此,即使在接点开闭时产生了电弧电流,通过磁场使该电弧电流向上方变形,可以尽早消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从图1分解出壳体和电弧消弧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图1仅去除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示出从上方侧看第1基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从下方侧看第1基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第2基座部和插片端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从下方侧看图6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可动接触片、固定接触片、线圈端子、连接端子和插片端子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2所示的电磁铁块和可动铁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从相反侧看图9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电弧电流、磁场方向以及向电弧电流作用的力的关系的部分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去除壳体后的状态的接点闭合时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从图1去除壳体后的状态的接点开放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了表示特定方向和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侧”、“端”的用语),但是使用这些用语是为了参照图面时容易理解本发明,这些用语的意思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以下说明在本质上只是示例,其目的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其用途。
(1、整体结构)
图1-图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大致在基座块1上设置有电磁铁块2、接点开闭部3以及可动铁片4,并罩上壳体5。
(1-1、基座块1)
如图2所示,基座块1由第1基座部6和第2基座部7构成。(以下,将沿长边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作为X轴、沿短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作为Y轴、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作为Z轴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第1基座部6通过成型加工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俯视矩形形状,在长度方向(XX’方向)上的两处并排设置有第1安装部8和第2安装部9。
第1安装部8用于安装后述的电磁铁块2,除周缘部以外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台座部10。台座部10的一端侧(X方向侧)形成有在宽度方向(YY’方向)上延伸的凹处11。凹处11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进一步加深的定位凹部12。定位凹部12中定位有导向突部66,该导向突部66形成于后述的电磁铁块2的线轴52上。定位凹部12的底面形成有供线圈端子67的连接端子部70贯通***的贯通孔29a。凹处11的两侧(各定位凹部12的外侧附近)分别形成有在长度方向(XX’方向)上延伸的贯通上下面的线圈端子孔13。
另外,在第1基座部6的中央部分,在与第2安装部9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导向部14。导向部14由在宽度方向(YY’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导向壁15以及连接这些导向壁的绝缘壁16构成。导向壁15的对置面分别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向槽17。两个导向槽17对后述的磁轭55的两侧部进行导向。另外,在被导向壁15和绝缘壁16包围的区域内分别形成有在宽度方向(YY’方向)上具有预定间隔的一对突起18和凹部19。利用这些突起18和凹部19对铰链弹簧进行导向。
第2安装部9用于安装接点开闭部3,分别形成有由突条部20在宽度方向(YY’方向)上划分的凹部21a、21b。各凹部21a、21b分别形成为:缝状的第1端子孔22a、22b沿所述导向壁15在上下面开口。各第1端子孔22a、22b中分别压入后述的可动接触片79。另外,第2安装部9在一端侧(X’方向侧)形成有厚壁部23。厚壁部23在中央部具有在长度方向(XX’方向)上延伸的槽23a,被二分割的各部位分别形成为:缝状的第2端子孔24a、24b沿宽度方向(YY’方向)在上下面开口。各第2端子孔24a、24b中分别压入固定有后述的固定接触片78。
如图6所示,第2基座部7与所述第1基座部6同样,通过成型加工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俯视矩形形状。第2基座部7的上表面形成有由周壁25包围的矩形凹处26,载置所述第1基座部6的下表面部。矩形凹处26内分别形成有用于配置连接端子39 的纵长凹部27和4处贯通孔28a-28d。
2处贯通孔28a、28b中贯通***有线圈端子67的连接端子部70,剩余2处贯通孔28c、28d中分别贯通***有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的端子部79d和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的端子部78b。另外,在第2基座部7的两侧部沿周壁25的外表面各形成有3处突部29a、29b、29c。各突部29a、29b、29c中形成有压入孔30a、30b、30c。两侧的各2处的压入孔30a、30b中分别压入第1插片端子41的压入部41b和第2插片端子42的压入部42b,剩余各1处的压入孔30c中分别压入第3插片端子46的压入部45b和第4插片端子45的压入部46b。
如图7所示,在第2基座部7的底面,在与所述各贯通孔28a-28d对应的4处位置分别形成有凹部(第1凹部31、第2凹部32、第3凹部34、第4凹部35)。
2处凹部(第1凹部31和第2凹部32)用于连接线圈端子67的第1插片端子41和第2插片端子42。在第1凹部31和第2凹部32的一端两侧,沿侧缘部开口了所述2处的压入孔30a、30b,在另一端侧中央部,开口了供线圈端子67的连接端子部70突出的贯通孔28a、28b。并且,贯通孔28a、28b的附近部分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从第2基座部7的侧缘部逐渐加深的倾斜面31a、32a。
另外,第3凹部34用于与可动接触片79连接的第3插片端子46,第4凹部35用于与固定接触片78连接的第4插片端子45。
在第3凹部34的一端侧方,开口了所述压入孔30c,压入有第3插片端子46的压入部46b。并且,形成有与该压入孔30c连续且第3插片端子46的止挡部46d抵接的缝状的导向凹部37。另外,在第3凹部34的另一端侧中央部,开口了供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B的端子部79d贯通***的贯通孔28c。并且,贯通孔28c的附近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倾斜面34a。
在第4凹部35的一端侧方,开口了第4插片端子45的压入部45d压入的压入孔30c。并且,与上述同样,形成有与该压入孔30d连续且所述第4插片端子45的止挡部45d抵接的缝状的导向凹部38。另外,在第4凹部35的另一端侧中央部,开口了供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A的端子部78b贯通***的贯通孔28d。另外,第4凹部35的一部分在第2基座部7的侧面开口。
连接端子39由两端形成为圆弧状的导电性板材构成,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贯通孔40a、40b。各贯通孔40a、40b分别贯通***有剩余另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A的端子 部79d和剩余另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B的端子部78b,且通过焊接互相电连接。
如图6所示,第1插片端子41和第2插片端子42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由端子部41a、42a以及连接部41c、42c构成,该连接部41c、42c在从端子部41a、42a的上缘两侧分别突出的一对压入部41b、42b之间相对于端子部41a、42a弯曲成直角。压入部41b、42b被压入到所述第2基座部7的压入孔30a、30b,第1插片端子41被固定在第2基座部7上。连接部41c、42c的前端部分呈圆板状,其中心分别形成有贯通孔41d、42d。贯通孔41d、42d贯通***有线圈端子67的连接端子70,通过焊接互相电连接。
第3插片端子46和第4插片端子45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由端子部45a、46a、宽度从其上缘开始变窄而突出的压入部45b、46b、同样从上缘开始弯曲成直角的连接部45c、46c以及向连接部45c、46c的相反侧方突出的止挡部45d、46d构成。压入部45b、46b被压入到所述第2基座部的压入孔30c,第3插片端子46和第4端部端子46被固定在第2基座部7上。连接部45c、46c的前端部分呈圆板状,其中心分别形成有贯通孔45e、46e。贯通孔45e、46e贯通***有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B的端子部79d和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A的端子部78b,通过焊接互相电连接。止挡部45d、46d抵接在与所述压入孔30c连续的导向凹部37、38的底面而被定位。
(1-2、电磁铁块2)
如图9和图10所示,电磁铁块2是在铁芯51上隔着线轴52缠绕线圈53而得到的。
铁芯51是将磁性材料制作为棒状的部件,下端部形成有凸缘状的磁极部54,上端部紧固有磁轭55。
线轴52是通过成型加工合成树脂材料而得到的,由形成中心孔56的筒状的主体部57和在其上下两端部形成的凸缘部(上端侧凸缘部58和下端侧凸缘部59)构成。
上端侧凸缘部58在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槽60,此处开口了中心孔56。容纳槽60中配置有后述的磁轭55的一端部。下端侧凸缘部59上开口了中心孔56,由此处可以***铁芯51。
下端侧凸缘部59的两侧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端子安装部61,且与下端侧凸缘部59的底面构成槽部。端子安装部61分别形成有端子保持孔62。各端子保持孔62截面呈大致T字形,由供后述的线圈端子67的压入突出部67a压入的端子固定部62a和供连接端子部70贯通***的容纳部62b构成。各端子安装部61的上方阶梯部 分别突出有压入固定于端子保持孔62中的线圈端子67的线圈卷绕部68。
下端侧凸缘部59形成有引导槽65,该引导槽65从主体部57到侧端面与所述端子安装部61的一方的上方侧阶梯部连通。引导槽65中配置有缠绕在主体部57上的线圈53的一端侧(开始缠绕侧),卷绕在线圈端子67的线圈卷绕部68上。
在下端侧凸缘59的底面以预定间隔设置有一对导向突部66。这些导向突部66位于第1基座部6的定位凹部12处,相对于基座块1具有定位线轴52即电磁铁块2的作用。
线圈端子67是将导电性材料制作为平板状的部件,中央部和其两侧分别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有向相反侧的面突出的压入突出部67a。另外,形成有从线圈端子67的上端缘部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线圈卷绕部68和向斜下方突出的倾斜突部69。从线圈卷绕部68的附近突出有从侧方朝向下方突出的连接端子70。连接端子部70从线轴52的下端侧凸缘部59突出。
线圈53在缠绕到线轴52的主体部57上后,在外周面上粘贴有绝缘片71。线圈53的一端部配置在所述线轴52的引导槽65中,在向线轴52的主体部57缠绕后,两端部分别卷绕在各线圈端子67的线圈卷绕部68上并焊接。
所述铁芯51的一端部紧固有磁轭55。
磁轭55是将磁性材料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部件。磁轭55的一端部形成有用于贯通***并紧固所述铁芯51的一端部的开口部55a。磁轭55的另一端部宽度宽,其下端部两侧分别形成有突出部72。在两个突出部72之间存在后述的可动铁片4,一方的角部作为可旋转地支承可动铁片4的支点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铰链弹簧44是将板状的弹簧材料制作为叉状的部件,从连接部73向一方突出有两侧的定位用臂部74和中央部的弹性支承部75。另外,从连接部73向弹性支承部75的相反侧突出有导向部76。定位用臂部74随着朝向前端而逐渐向上方倾斜,前端部以朝向下方接着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屈曲而形成卡定部77。卡定部77由形成于所述第1基座部6的上表面的突起18和凹部19定位,从下方侧对可动铁片4的旋转支点进行导向。弹性支承部件75从连接部73开始逐渐朝向斜上方,从中间部开始进一步向上方侧屈曲,可旋转地支承可动铁片4。导向部76与可动铁片4的被吸引部88的下表面抵接,限制从铁芯51的磁极部54分离时的旋转范围。
(1-3接点开闭部3)
如图4和图8所示,接点开闭部3是将铜等导电性材料冲压加工为板状而得到的部件,由固定接触片78和可动接触片79构成。
固定接触片78由压入部78a、从压入部78a向下方侧延伸的端子部78b以及从压入部78a向上方侧延伸的接触片部78c构成。压入部78a形成有通过冲压加工从单面突出的突出部78d。通过该突出部78d,可以压入到第1基座部6的第2端子孔24a、24b。接触片78c的上端部形成有贯通孔78e,此处紧固有固定接点80。
可动接触片79由压入部79a和紧固在压入部79a上并向上方延伸的接触片部79b构成。压入部79a屈曲为曲柄状,宽度宽的部分形成有突出部79c,其下方侧为宽度窄的端子部79d。突出部79c被压入到第1基座部6的端子孔22a。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的端子部79d从第1基座部6贯通***到第2基座部7的贯通孔28c,突出到第3凹部34内,另一方的端子部79d贯通插到连接端子39的贯通孔40a。接触片部79b以容易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为比压入部79a薄,从压入部79a的附近部分开始屈曲并倾斜延伸。接触片部79b的上端部形成有贯通孔79e,此处紧固有可动接点81。可动接触片79在将压入部79a压入到第1基座部6的第1端子孔22a、22b的状态下,与可动接点62被压入第2端子孔24a、24b的固定接触片78的固定接点81可接触/分离地对置。
(1-4、可动铁片4)
如图9和图10所示,可动铁片4通过冲压加工板状的磁性材料形成为大致L字形。可动铁片4的一端侧是被铁芯51的磁极部54所吸引的被吸引部88。被吸引部88的前端部和基部宽度窄,分别避免了与形成于线轴52的底面的导向突部66和形成于磁轭55的下端部的突出部72的干扰。可动铁片4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89。可动铁片4的另一端部在开口部89的上方部分的2处形成有贯通孔90,通过将板部件65的突起93a热铆接在贯通孔90中而一体化。另外,热铆接位置的两端侧形成有缝91,在形成用于避免热铆接时树脂溢出的凹部92时,向该部分的侧方提供用于允许变形的空间。
板部件65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凹陷部93,该凹陷部93中配置有可动铁片4的上端侧。凹陷部93的上下2处形成有突起93a,这些突起用于在贯通***到所述可动铁片4的贯通孔90后,进行热铆接。另外,板部件的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3列的第1肋94。第1肋94的上端部彼此通过连 接壁95互相连接,从其前缘部开始朝向前方形成有左右2个为1组的突起96。每1组突起18之间都对可动接触片79的上端部进行导向,与连接壁95的前端部压接。板部件65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第1遮蔽壁97,下端部形成有在向前方突出之后向下方侧延伸的第2遮蔽壁98。
(1-5、壳体5)
如图2所示,壳体5是将合成树脂材料制作为下面开口的箱状而得到的部件。壳体5的上表面角部形成有树脂密封孔99。树脂密封孔99在基座块1和壳体5的嵌合部分封装后被热密封。壳体5的上表面缘部(树脂密封孔99的相反侧)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缝状的凹部100。各凹部100之间形成有比上表面凹陷的凹处101,其上表面中央部分别形成有突起102。另外,5a是用于拧紧固定电磁继电器的安装部。
所述壳体5利用凹部100和凹处101安装有电弧消弧部件103。
电弧消弧部件103由用于电弧消弧而以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永久磁铁104a、104b和用于将这些永久磁铁104a、104b磁连接的磁性材料所构成的连接部件105构成。
永久磁铁104a、104b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安装于连接部件105的两个对置壁106的内面的状态下,以对置面为不同极性的方式进行配置。然而,对置面的极性只要设定为根据接点之间电流流动方向的不同,对电弧电流作用的力的方向朝向后述的连接部件105的中间壁107侧即可。
连接部件105是通过冲压加工板状的磁性材料,以两端侧互相对置的方式屈曲的部件。永久磁铁104a、104b通过其自身磁力被吸附固定在各对置壁106的内面上。由一方的永久磁铁104a、104b产生的磁通构成经由连接部件105从另一方的永久磁铁104a、104b返回的闭环作为磁路。
这样,根据所述电弧消弧部件103,不仅一对永久磁铁104a、104b,还设置了用于将这些永久磁铁进行磁连接的连接部件105。因此,形成了作为闭环的磁路,不容易发生磁通泄漏。其结果是,即使在接点开闭时产生了电弧,该电弧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也朝向与电弧电流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可以在短时间内消弧。
(2、组装方法)
接着,对由所述结构构成的电磁继电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线轴52的主体部57上缠绕线圈53,在下端侧凸缘部59的端子保持孔62中压入固定线圈端子67。线圈53的两端部卷绕在线圈端子67的线圈卷绕部68上并焊 接。另外,将铁芯51从下端侧贯通***线轴52的中心孔56,从上端突出的部分紧固有磁轭55。由此,电磁铁块2的组装完成。
在第1基座部6上安装所完成的电磁铁块2。
在电磁铁块2的安装中,将与板部件65一体化的可动铁片4和铰链弹簧44一起安装到第1基座部6的第1安装部8上。即,将铰链弹簧44的卡定部77定位在第1基座部6的突起18和凹部19处。接着,在铰链弹簧44的上方配置可动铁片4,进一步在其上方配置电磁铁块2。使导向突部66位于定位凹部12上,并通过将磁轭55的两端部***到导向槽17,再将线圈端子67压入线圈端子孔13,使电磁铁块2固定在第1基座部6上。由此,可动铁片4被可旋转地支承在磁轭55的下端角部。
在该状态下,磁轭55的突出部72的底面与线轴52的端子安装部61的底面分别与第1基座部6的台座部10的上表面抵接。由此,第1基座部6的台座部10的上表面与在线轴52的下端部露出的铁芯51的磁极部54之间形成有可动铁片4可旋转的间隙。越过基座块1的绝缘壁16配置与可动铁片4一体化的板部件65的遮蔽壁70。接着,利用基座块1的导向壁15和绝缘壁16以及板部件65的遮蔽壁97、98,充分地确保电磁铁块2和接点开闭部3之间的绝缘性。
在第1基座部6上安装接点开闭部3。
在接点开闭部3的安装中,将可动接触片79的端子部79d***到第1端子孔22a、22b,将压入部79c压入并固定。可动接触片79的上端部被夹持在之前安装的板部件65的突起96之间,压接到连接部73上。由此,可动接触片79的弹力对可动铁片4发挥作用,可动铁片4被定位在被吸引部88从铁芯51的磁极部54分离后的初始位置。
另外,将固定接触片78的端子78b***到第1基座部6的第2端子孔24a、24b中,将压入部78a压入并固定。在该状态下,固定接触片78与可动接触片79以预定间隔对置,可动接点81相对于固定接点80可接触/分离。
另外,利用连接端子39将从第1基座部6的底面突出的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A与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B连接。即,在连接端子39的各贯通孔40a、40b中分别贯通***一方的可动接触片79A的端子部79d和一方的固定接触片78B的端子部78b,通过焊接而电连接。
在所述第1基座部6上安装固定有插片端子41、42、45、46的第2基座部7。
在插片端子41、42、45、46的固定中,将各插片端子41、42、45、46的压入部 41b、42b、45b、46b分别压入到第2基座部7的各压入孔29a-29c。由此,各插片端子41、42、45、46的连接部41c、42c、45c、46c被配置到形成于第1基座部6的底面的各凹部31、32、34、35中,各连接部41c、42c、45c、46c的贯通孔41d、42d、45c、46e与第2基座部7的各贯通孔28a-28d的位置一致。
在向第1基座部6安装第2基座部7时,将第1基座部6的下端部嵌合到第2基座部7的矩形凹处26而一体化。此时线圈端子67的端子部47贯通***于第1插片端子41的贯通孔41d和第2插片端子42的贯通孔42d。另外,可动接触片79的端子部79d贯通***于第3插片端子46的贯通孔45e,固定接触片78的端子部78b贯通***于第4插片端子45的贯通孔46e。因此,将贯通***各贯通孔28a-28d的各接触片78B、79A的端子部78b、79d通过焊接电连接。
在壳体5上安装电弧消弧部件103。
在电弧消弧部件103的安装中,以永久磁铁104a、104b安装在连接部件105的对置壁106上的状态,在形成于壳体5的各凹部100中分别贯通***连接部件105的对置壁106和永久磁铁104a、104b。并且,通过热铆接将连接部件105固定在壳体5上。接着,将安装有电弧消弧部件103的壳体5罩在基座块1上,将两者的嵌合部分封装。
另外,内部空间只要通过对树脂密封孔99进行热密封而变为密封状态即可。但是,树脂密封孔99也可以设为一直开放的状态,在将内部空间与周围氛围连通的状态下使用。
在这样组装后的电磁继电器中,除第2基座以外的其他构成部件几乎没有改变以往一直使用的结构,可以直接进行利用。并且,通过设置第2基座部7,可以得到对应于其他形式的电磁继电器。这里通过设置连接端子39,与可动接触片79和固定接触片78连接,在同一电路的中途的2处使接点开闭。另外,通过设置4处插片端子41、42、45、46,可以在电磁继电器的其他部件(例如,印刷基板)上自由设定电连接位置。
(3、动作)
接着,对由所述结构构成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不对线圈53通电而使电磁铁块2消磁的状态下,利用可动接触片79A、79B的弹力,可动铁片4以被磁轭55所支承的支点为中心,位于被吸引部88从铁芯51的磁极部54分离的最初位置上。因此,可动接点81维持从固定接点80分离后的开 放状态。
如图12所示,将线圈53通电而对电磁铁块2励磁后,可动铁片4的被吸引部88被铁芯51的磁极部54吸引,抵抗可动接触片79A、79B的施加力而旋转。由此,可动接触片79A、79B发生弹性变形,将可动接点81闭合在固定接触片78的固定接点80处。
如图13所示,切断对线圈53的通电而使电磁铁块2消磁后,可动铁片4失去铁芯51的吸引力,因可动接触片79A、79B的弹性力而旋转。并且,可动接点81与固定接点80分离。
此时,在接点之间虽然有时会产生电弧,但是由于在接点开闭区域的周围配置有电弧消弧部件103,因此可以对产生的电弧进行迅速消弧。
即,如图11所示,由一方的永久磁铁104a的N极产生的磁通到达另一方的永久磁铁104b的S极,经由连接部件105返回至一方的永久磁铁104a的S极,由此构成作为闭环的磁路。因此,几乎没有发生向周围的磁通泄漏,可以对接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有效地发挥磁力作用。具体而言,与仅配置永久磁铁104a、104b的情况相比,在设置连接部件105的情况下,可以将接点开闭位置的磁通密度提高53.3%。其结果是,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在与接点开放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产生的电弧作用力,通过将该电弧大幅度延伸而迅速消弧。
这里,由于构成为利用可动接触片79A、79B来开闭两个固定接触片78A、78B,因此接点开放时的电弧电流按照如图11所示的方向流动。因此,为了得到可以使电弧向连接部件105的中间壁107侧变形的磁通方向,将永久磁铁104a、104b的磁极设定为在对置面不同极。也就是说,通过使电弧向连接部件105的中间壁107侧变形,更加可靠地进行消弧。
标号说明
1基座块
2电磁铁块
3接点开闭部
4可动铁片
5壳体
6第1基座部
7第2基座部
8第1安装部
9第2安装部
10台座部
11凹处
12定位凹部
13线圈端子孔
14导向部
15导向壁
16绝缘壁
17导向槽
18突起
19凹部
20突条部
21凹部
22第1端子孔
23厚壁部
24第2端子孔
25周壁
26矩形凹处
27纵长凹部
28贯通孔
29突部
30压入孔
31第1凹部
32第2凹部
33压入孔
34第3凹部
35第4凹部
36压入孔
37导向凹部
38导向凹部
39连接端子
40贯通孔
41第1插片端子
42第2插片端子
45第3插片端子
46第4插片端子
51铁芯
52线轴
53线圈
54磁极部
55磁轭
56中心孔
57主体部
58上端侧凸缘部
59下端部凸缘部
60容纳槽
61端子安装部
62端子安装孔
65引导槽
66导向突部
67线圈端子
68线圈卷绕部
69倾斜突部
70连接端子部
71绝缘片
72突出部
73连接部
74定位用臂部
75弹性支承部
76导向部
77卡定部
78A、78B固定接触片
79A、79B可动接触片
80固定接点
81可动接点
88被吸引部
89开口部
90贯通孔
91缝
92凹部
93凹陷部
94第1肋
95连接壁
96突起
97第1遮蔽壁
98第2遮蔽壁
99树脂密封孔
100凹部
101凹处
102突起
103电弧消弧部件
104永久磁铁
105连接部件
106对置壁
107中间壁

Claims (5)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点开闭部,其具有由能够接触/分离的一对接点构成的接点组;
电磁铁块,其驱动所述接点开闭部,使接点开闭;以及
电弧消弧部件,其由连接部件和永久磁铁构成,所述连接部件是经由中间部连接对置壁而成的,所述对置壁配置于与所述接点的接触/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对置壁的对置部分,其中
将所述各永久磁铁构造为其对置面的极性和各个接点开闭时产生的各电弧电流的流动方向确定为,能够由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连接部件产生使各个所述电弧电流向所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侧变位的力,且所述力沿着向上指向的方向且远离该对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具有:
基座块,其载置有所述接点开闭部和所述电磁铁块;以及
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基座块上,覆盖所述接点开闭部和所述电磁铁块,
所述壳体具有能够配置所述电弧消弧部件的对置壁和永久磁铁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开闭部具有一对可动接触片和一对固定接触片,所述一对固定接触片具有固定接点,所述固定接点以能够接触/分离的方式与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接点对置,
所述电磁继电器具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将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方和所述固定接触片的一方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开闭部具有一对可动接触片和一对固定接触片,所述一对固定接触片具有固定接点,所述固定接点以能够接触/分离的方式与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接点对置,
所述电磁继电器具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将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方和所述固定接触片的一方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块由第1基座部和第2基座部构成,所述第1基座部具有所述各接触片和所述电磁铁块,所述第2基座部具有分别与所述各接触片和所述电磁铁块的线圈端子连接的插片端子。
CN201180066370.XA 2011-03-14 2011-03-25 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103339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5725A JP5085754B2 (ja) 2011-03-14 2011-03-14 電磁継電器
JP2011055721A JP4883232B1 (ja) 2011-03-14 2011-03-14 電磁継電器
JP2011-055725 2011-03-14
JP2011-055721 2011-03-14
JP2011056915A JP5085755B2 (ja) 2011-03-15 2011-03-15 電磁継電器
JP2011-056915 2011-03-15
PCT/JP2011/057282 WO2012124174A1 (ja) 2011-03-14 2011-03-25 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705A CN103339705A (zh) 2013-10-02
CN103339705B true CN103339705B (zh) 2017-02-15

Family

ID=4683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370.XA Active CN103339705B (zh) 2011-03-14 2011-03-25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2575B2 (zh)
EP (1) EP2688083B1 (zh)
KR (1) KR101435349B1 (zh)
CN (1) CN103339705B (zh)
WO (1) WO2012124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3173B2 (ja) * 2012-12-07 2016-12-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115170B2 (ja) * 2013-02-13 2017-04-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22249B2 (ja) * 2014-07-03 2018-11-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9865420B2 (en) 2014-07-23 2018-01-09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433706B2 (ja) * 2014-07-28 2018-12-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端子
KR101943363B1 (ko) 2015-04-13 2019-04-1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자개폐기
JP6556514B2 (ja) * 2015-06-19 2019-08-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657692B2 (ja) * 2015-09-11 2020-03-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JP6981732B2 (ja) * 2015-09-28 2021-12-1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701841B2 (ja) * 2016-03-15 2020-05-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接点開閉装置
JP2018006209A (ja) * 2016-07-05 2018-01-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836241B2 (ja) * 2016-12-27 2021-02-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926738B2 (ja) * 2017-07-04 2021-08-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149824B2 (ja) * 2018-11-30 2022-10-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6455A (en) * 1994-02-24 1995-05-16 Eaton Corporation 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1297384A (zh) * 2005-09-06 2008-10-29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01630567A (zh) * 2008-06-30 2010-01-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极化电磁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5968A (en) * 1956-02-21 Relay structure
US2875304A (en) 1956-03-30 1959-02-2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interrupter
JPS538901B2 (zh) * 1971-09-01 1978-04-01
JPS6224930Y2 (zh) * 1978-06-30 1987-06-25
JPS5534346U (zh) * 1978-08-28 1980-03-05
DE2912800C2 (de) * 1979-03-30 1985-04-25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für hohe Schaltleistungen
JPS5713628A (en) * 1980-06-27 1982-0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rect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JPS60107551U (ja) * 1983-12-26 1985-07-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DE8438436U1 (de) * 1984-04-18 1987-10-22 Hengstler Bauelemente GmbH, 7209 Wehingen Kleinstrelais
JPS63149039U (zh) * 1987-03-20 1988-09-30
US4761627A (en) * 1987-09-17 1988-08-02 Potter And Brumfield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ing a rotatable armature mount
US4758809A (en) * 1987-09-17 1988-07-19 Potter And Brumfield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a multifunction retaining spring
JP2658170B2 (ja) * 1988-05-11 1997-09-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開閉器
DE3835118A1 (de) * 1988-10-14 1990-04-19 Siemen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JPH02126344U (zh) * 1989-03-28 1990-10-18
US5041870A (en) 1988-10-21 1991-08-20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0372554A3 (en) * 1988-12-09 1992-04-08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0346728A (ja) * 1989-07-13 1991-02-28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JPH0469836U (zh) * 1990-10-26 1992-06-19
EP0501070B2 (en) * 1991-02-27 2003-05-14 Takamisawa Electric Co., Ltd. Small s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DE69230100T2 (de) * 1991-04-09 2000-06-08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JP3383984B2 (ja) * 1992-05-14 2003-03-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5289144A (en) * 1992-08-21 1994-02-22 Potter & Brumfield, Inc.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DE4300594A1 (de) * 1993-01-13 1994-07-14 Hengstler Bauelemente Sicherheitsrelais mit zwangsgeführtem Kontaktsatz und monostabilem Antrieb
US5321377A (en) * 1993-01-21 1994-06-14 Kaloust P. Sagoian Electromagnet for relays and contactor assemblies
DE4405222C1 (de) * 1994-02-18 1995-05-1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elais mit beweglichem Schieber und nach d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Relais
JPH07254340A (ja) * 1994-03-15 1995-10-03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DE59501504D1 (de) 1994-05-05 1998-04-02 Siemens Ag Modulrelais
IT233985Y1 (it) * 1994-07-29 2000-02-16 Gavazzi Carlo Electromatic Rele' elettromagnetico pluricontatto miniatura per usi industriali
US5864270A (en) * 1995-03-21 1999-01-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5805040A (en) * 1996-09-27 1998-09-08 Simens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Inc. Relay bas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JP3713850B2 (ja) * 1996-11-25 2005-11-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直流開閉器
DE19804572A1 (de) * 1997-05-05 1999-08-12 Schrack Components Ag Relais mit Kontaktfedern
DE19727991C1 (de) * 1997-07-01 1998-11-19 Schrack Component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EP0938119A1 (de) * 1998-02-18 1999-08-25 ELESTA relays GmbH Relais
DE69931586T2 (de) * 1998-12-07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DE60019912T2 (de) * 1999-10-14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Kontaktvorrichtung
JP4038950B2 (ja) * 1999-12-16 2008-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継電器
JP4212248B2 (ja) * 2001-02-09 2009-01-2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4334158B2 (ja) * 2001-03-26 2009-09-3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6798322B2 (en) * 2002-06-17 2004-09-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w noise relay
JP4131161B2 (ja) * 2002-11-12 2008-08-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4190379B2 (ja) * 2003-09-12 2008-12-0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複合型電磁継電器
JP4424260B2 (ja) * 2005-06-07 2010-03-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4742954B2 (ja) * 2006-03-31 2011-08-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4765761B2 (ja) * 2006-05-12 2011-09-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7477119B2 (en) * 2007-03-02 2009-01-13 Good Sky Electric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4946559B2 (ja) * 2007-03-22 2012-06-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058643B2 (ja) * 2007-03-26 2012-10-2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8193881B2 (en) * 2007-09-14 2012-06-05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Relay
US8395463B2 (en) 2008-03-19 2013-03-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act device
TW201019364A (en) * 2008-11-12 2010-05-16 Good Sky Electric Co Ltd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511064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定量噴射機構および、この定量噴射機構を備えたエアゾール式製品
JP5923932B2 (ja) * 2011-11-04 2016-05-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機構及び電磁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6455A (en) * 1994-02-24 1995-05-16 Eaton Corporation 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1297384A (zh) * 2005-09-06 2008-10-29 欧姆龙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101630567A (zh) * 2008-06-30 2010-01-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极化电磁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2035A1 (en) 2014-01-23
EP2688083B1 (en) 2019-07-03
KR101435349B1 (ko) 2014-08-27
CN103339705A (zh) 2013-10-02
EP2688083A1 (en) 2014-01-22
WO2012124174A1 (ja) 2012-09-20
US9082575B2 (en) 2015-07-14
KR20130038931A (ko) 2013-04-18
EP2688083A4 (en)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705B (zh) 电磁继电器
US8558647B2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terminal member,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65937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3377856B (zh) 电磁继电器
US1074134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8823474B2 (en) Contact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6688071B (zh) 电磁继电器
JP2007073308A (ja) 開閉装置
JP5085755B2 (ja) 電磁継電器
US10658140B2 (en) Contact mechanism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ing the same
JPH07506696A (ja) 有極電力継電器
KR890005314B1 (ko) 전자석 릴레이
JP2005166431A (ja) 電磁継電器
JP5853223B2 (ja) リレー装置
JP2012256451A (ja) 電磁継電器及び電磁継電器の製造方法
JP4258361B2 (ja) 電磁継電器
JP4419856B2 (ja) 有極電磁リレ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731505U (zh) 电磁继电器
JP2014203784A (ja) 接点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リレー
WO2024041190A1 (zh) 一种直线运动电磁机构、继电器、配电盒及通信设备
JP5797464B2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4114755A1 (zh) 继电器
JPH0747779Y2 (ja) 有極リレー
JP2022170571A (ja) 接点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JPH052964A (ja) リ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