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9193A -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9193A
CN102129193A CN2011100235323A CN201110023532A CN102129193A CN 102129193 A CN102129193 A CN 102129193A CN 2011100235323 A CN2011100235323 A CN 2011100235323A CN 201110023532 A CN201110023532 A CN 201110023532A CN 102129193 A CN102129193 A CN 102129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mentioned
spiral blade
image
gener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3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9193B (zh
Inventor
权田隆
和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29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9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单元,其具有:像担载体、显影部、调色剂供给部、以及清理部,调色剂供给部具有:筒状的输送路、和调色剂输送旋转体,其通过形成第1螺旋状叶片,和第2螺旋状叶片而成,该调色剂输送旋转体内插于筒状的输送路,并以第1与第2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方向呈互为相向的方向的方式旋转,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筒状的输送路具有:未使用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筒状的输送路的第1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倾斜的下侧的位置;由清理部回收的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设置在筒状的输送路的第2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在倾斜的上侧的位置;和调色剂供给口,其被设置在经第1及第2螺旋状叶片驱动而输送的调色剂进行汇合的位置。

Description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相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装卸的成像单元,尤其涉及具有对转印剩余调色剂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机构的成像单元及具备该成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提出的NO.2010-7915申请,并在此结合其内容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显影器对形成于感光鼓等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进行显影,在将该显影后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片材后,进行热定影,由此形成图像。
这里,在向记录片材转印时,并非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全部被转印于记录片材上,仍有部分未被转印而残留于像担载体表面。因此,在下一图像形成工序之前,需要除去作为残留于像担载体表面的调色剂的转印剩余调色剂。作为除去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方法,已知有各种方式,但从简便且经济的角度出发通常使用利用具有弹性的板状的清理刮片沿像担载体表面擦动,刮落转印剩余调色剂进而回收的方式。
以往,回收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被作为废调色剂进行废弃处理,但近年来,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活用,会将转印剩余调色剂输送给显影装置、调色剂补给装置进行再利用(循环使用),与从调色剂瓶等调色剂收容器排出的未使用调色剂混合,再用于静电潜像的显影。
因此日本特开平8-286513号公报(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调色剂循环使用装置:其具备未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与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并且具有将由上述两机构分别输送来的未使用调色剂及循环使用调色剂混合再提供给显影装置的机构。
然而,循环使用调色剂,在图像形成工序中受到表面处理剂的埋没、脱离之类的损伤,与未使用调色剂相比流动性大幅降低。
然而,文献1的构成中,未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与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均被水平配置,且也不具备相对于与未使用调色剂相比流动性大幅降低的循环使用调色剂而言使调色剂易于流动的机构。因此,循环使用调色剂附着在调色剂输送机构的螺杆、管壁面等,存在调色剂容易在调色剂输送路径内发生堵塞的问题。
此外,文献1的构成中,未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与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机构为各自具备单独的螺杆的2轴构成,为分别由单独的驱动源独立控制驱动的构成,因此成为导致成本增加,装置大型化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构成:像担载体,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其用调色剂对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供给部,其向上述显影部供给调色剂;以及清理部,在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后,该清理部除去残留在上述像担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并回收,其中,上述调色剂供给部具有以下的构成:筒状的输送路;和调色剂输送旋转体,其通过在1根旋转轴上的轴向的不同范围形成第1螺旋状叶片,和螺旋的卷绕方向与该第1螺旋状叶片为相反方向的第2螺旋状叶片而成,该调色剂输送旋转体被内插于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并以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与第2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方向呈互为相向的方向的方式旋转,上述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使得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位于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的上方,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具有以下的构成:未使用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下侧的位置;由上述清理部回收的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上侧的位置;和调色剂供给口,其被设置在经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及第2螺旋状叶片驱动而输送的调色剂进行汇合的位置,用以将输送来的调色剂供给至上述显影部。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装卸地装配有上述成像单元。
由以下的描述结合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和特征会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举出发明中的特殊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的复印机的全体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的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像单元的图3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应用于复印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复印机的全体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的全体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复印机1具备图像形成部10,定影装置30,原稿读取部40,供纸部50等,根据原稿读取部40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通过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
原稿读取部40是使用光源对载置在压印平板玻璃等上的原稿进行照射,并由CCD等图像传感器接收从原稿面射出的的反射光从而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公知的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形成部10具备对调色剂像成像的成像单元2,以及对成像单元2中的作为静电潜像担载体的感光鼓21进行曝光扫描的曝光扫描部11。
成像单元2除了感光鼓21之外,还具备对形成于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23,配设在感光鼓21周围的带电部24,除去残存在转印后的感光鼓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清理部26等。
曝光扫描部11具备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根据在原稿读取部40中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发出用于形成图像的激光L,对感光鼓21进行曝光扫描。接受曝光扫描部11的曝光扫描,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单元23中的显影辊231供给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可视化,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12转印到由供纸部50按时输送来的片材S上后,在定影装置30中被热定影,进而排出到外部的排纸盘13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用有二成分显影剂的磁刷显影法,对于显影辊231而言,在显影套筒的内侧***永磁辊,永磁辊被固定于支轴,显影套筒被轴支承为相对于该支轴经由轴承可做旋转(这些构成为公知技术,故不特地图示内部构造,简单表示为显影辊231。)。以下,在图2~5中也相同。
(1-2.成像单元的构成)
如图1所示那样,成像单元2中,隔着感光鼓21在其下方配置具有显影辊231的显影单元23,在上方配置有清理部26。进而在显影单元23与洗涤部26之间靠近感光鼓21的位置设置带电部24。
图2是表示成像单元2及作为未使用调色剂收容器的调色剂瓶(Toner bottle)14的概略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其中,在同图中,为方便理解清理部26的内部的情况,以去除其框体的上面的状态进行表示。
如同图所示那样,成像单元2在近前侧(Y方向)设置有调色剂供给部(调色剂供给机构)27及调色剂瓶座部28,他们成为一体即构成成像单元2。
调色剂供给部27将从调色剂瓶14排出的调色剂(未使用调色剂)及在清理部26回收后的转印剩余调色剂(循环使用调色剂)提供给显影单元23。详细情况在后面做描述。
在复印机1主体的框架100上,设置有分别用于装卸成像单元2及调色剂瓶14的插口101及102。插口101的内部设置有导轨103,其长边方向沿着复印机1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导轨103是用于引导成像单元2沿装置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部件。
用户、技术服务员等操作者,通过大致水平把持成像单元2并从插口101沿导轨103向复印机1主体后侧(-Y方向)压入,能够将成像单元2装配于复印机1主体中。并且,通过将成像单元2向近前拉出这样的操作,能够从复印机1主体中取出成像单元2。
对于调色剂瓶14也能够通过进行相同的操作来进行装卸。在被装配于复印机1主体的状态下,调色剂瓶14由调色剂瓶座部28及调色剂瓶支承部件19(参照图3,图4)支承。
图3是从上方(图2的-Z方向)观察装配于复印机1主体内的状态下的成像单元2及调色剂瓶14的图。在该状态下,成像单元2借助连接器15与被配设于复印机1主体内部的后侧(-Y方向)的驱动轴17连接。并且调色剂瓶14借助连接器16与被配设于复印机1主体内部的调色剂瓶14的后侧(-Y方向)的驱动轴18连接。经由驱动轴18复印机1主体内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给调色剂瓶14。
调色剂瓶14为在其内圆周面设置有螺旋状的突条部的圆筒形状,当受到来自驱动轴18的旋转驱动力而调色剂瓶14进行旋转时,调色剂被上述螺旋状的突条部沿Y方向输送,向设置在调色剂瓶14的输送方向(Y方向)端部附近的调色剂排出口141(参照图5)排出,供给至显影单元23。详细情况将在后面描述。
另外,驱动轴17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箱29a内的齿轮(未图示)传递至感光鼓21及后述的循环使用调色剂回收部件263、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螺杆265、第1搅拌螺杆232,第2搅拌螺杆233等。
图4是成像单元2及调色剂瓶14的沿图3的A-A′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显影单元23,除了显影辊231外,还将从纸面近前侧(Y方向)向里侧(-Y方向)搅拌并输送调色剂的第1搅拌螺杆232、向近前侧输送被输送至里侧的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辊231的表面的第2搅拌螺杆233、以及限制附着在显影辊231的表面的调色剂层的厚度为一定值的刮墨刀234等保持于框体235。
在依赖第1搅拌螺杆232的调色剂输送路中,框体235的部分形成该调色剂输送路,在与调色剂输送路的底面相当的框体235部分的壁面埋设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与第1搅拌螺杆232不发生接触,使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不妨碍第1搅拌螺杆232的旋转。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例如是依据线圈的电感的变化检测沿上述调色剂输送路输送的显影剂(调色剂及载体)的透磁率的磁传感器。基于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检测出的透磁率,检测作为磁性体的载体的量,间接地求出调色剂相对于显影剂的比率,即求出调色剂浓度。例如,当显影剂中所含载体量较少的情况下,检测出调色剂比率偏高。另一方面,当显影剂中所含载体量较多的情况下,检测出调色剂比率偏低。然后,发自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的检测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未图示),根据该检测信号算出所需的补给量,并且由与驱动轴18连结的未图示的马达驱动来使调色剂瓶14旋转,将规定量的未使用调色剂补给到显影单元23中。
在感光鼓2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片材S(参照图1)上后,感光鼓21的圆周面被由具有弹性的树脂等形成的清理刮片261除去转印剩余调色剂,除去后的转印剩余调色剂存留在清理刮片261的前端部262附近。存留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被装配于转动的循环使用调色剂回收部件263的叶片264朝向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螺杆265刮起。然后,由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螺杆265输送至纸面近前侧(Y方向),并朝向调色剂供给部27(参照图2,图3)输送。叶片264例如由聚酯薄膜(PET薄膜)构成。
图5是装配于复印机1主体内的状态的成像单元2及调色剂瓶14的沿图3的B-B′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如同图所示那样,调色剂供给部27包括: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其由第1圆筒部271a与可旋转地内设于该第1圆筒部271a的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构成;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其由第2圆筒部272a与可旋转地内插于该第2圆筒部272a的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构成;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调色剂补给路274等。第2圆筒部272a比第1圆筒部271a直径小,且以双方的轴一致的状态形成一体,形成圆筒状的调色剂输送路。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与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一体形成在共通的一根旋转轴278上,从而形成调色剂输送旋转体270。在旋转轴278上,形成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区域与形成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区域相互大致邻接。并且以第1圆筒部271a及第2圆筒部272a的轴与旋转轴278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相互以螺杆的叶片的朝向相反的方式形成,由此,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与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输送调色剂的方向相反。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输送调色剂的方向与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输送调色剂的方向成为相互对向的方向的方式,使调色剂输送旋转体270旋转。
另外,如同图所示那样,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及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被配置为其旋转轴278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α。
在第1圆筒部271a的、与第2圆筒部27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伴随着调色剂瓶14的旋转从调色剂排出口141排出的未使用调色剂,经过调色剂瓶座部28的开口部281及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被供给至第1圆筒部271a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第2圆筒部272a的、与第1圆筒部27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循环使用调色剂接纳开口部275,由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螺杆265输送来的循环使用调色剂,在其的输送路的终端经由上述循环使用调色剂接纳开口部275被向第2圆筒部272a的内部供给。
以循环使用调色剂接纳开口部275比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更靠上方的方式,将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及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倾斜设置。
旋转轴278的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侧的端部,以被密封为调色剂无法泄漏的状态,支承为可相对第2圆筒部272a旋转。旋转轴278的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侧的前端从第2圆筒部272a突出,在该突出的前端安装锥齿轮277。
此外,旋转轴278的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侧的端部,也以被密封为调色剂无法泄漏的状态,支承为可相对第1圆筒部271a旋转。
经由连接器15(参照图3)从驱动轴17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直接传递至感光鼓21,并且经由齿轮箱29a内的一系列的齿轮传递给循环使用调色剂输送螺杆265、循环使用调色剂回收部件263、第1搅拌螺杆232、第2搅拌螺杆233,进而还经由齿轮箱29b内的一系列的齿轮(未图示)传递给锥齿轮291。锥齿轮277与锥齿轮291啮合,由此,驱动调色剂输送旋转体270旋转。
从调色剂瓶14排出,经过调色剂排出口141及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而被供给至第1圆筒部271a的内部的未使用调色剂,通过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在第1圆筒部271a内部沿倾斜从下至上(同图中从左下向右上)输送。从清理部26经由循环使用调色剂接纳开口部275供给来的循环使用调色剂,通过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在第2圆筒部272a内部沿倾斜从上至下(同图中从右上向左下)输送。然后,在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接合部附近,未使用调色剂与循环使用调色剂汇合。
在该汇合位置、即第1圆筒部271a与第2圆筒部272a的接合部分的底部设置有作为开口部的调色剂供给口276,在该调色剂供给口276的下方(-Z方向)连接调色剂补给路274。由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及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分别输送至汇合位置的未使用调色剂及循环使用调色剂,经由调色剂补给路274向其下方的显影单元23供给。
如上所述,通过以旋转轴278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方式进行设置,使未使用调色剂倾斜地从下至上输送,循环使用调色剂倾斜地从上至下输送。由此,与未使用调色剂相比流动性下降的循环使用调色剂,受到基于重力的辅助而容易倾斜地从上至下流动。结果,附着于第2圆筒部272a内壁(特别是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外周与第2圆筒部272a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即间隙部分)、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循环使用调色剂的量减少,能够抑制循环使用调色剂产生堵塞。
另外,倾斜设置能够使调色剂瓶处于下方,降低含有调色剂瓶的成像单元整体的高度,能够有助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作为上述倾斜角度α,根据所使用得调色剂的种类、所用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及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的材质等而各异,具体而言例如若为10度~30度即可实现上述目的。
这里,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间距(螺杆的相邻叶片彼此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间距更大。具体而言,例如,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间距为15.8(mm),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间距为9.0(mm)。
另外,第1圆筒部271a的直径被设定为比第2圆筒部272a的直径更大,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直径被设定为比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直径更大。具体而言,例如,第1圆筒部271a的直径为14.7(mm),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直径为13.4(mm),第2圆筒部272a的直径为10.8(mm),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直径为9.6(mm)。
这是由于: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效率通常为80~90%程度,因此作为循环使用调色剂回收的转印剩余调色剂通常少10~20%程度,输送循环使用调色剂时不需要那么大的输送能力。此外,通过将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间距及直径分别设定为大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间距及直径,使得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输送未使用调色剂的能力更大,当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36检测出调色剂比率偏低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向显影单元23供给从调色剂瓶14排出后的未使用调色剂。
进而还具有下述效果。假定以垂直于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的轴的平面作为剖面的情况下,在第2圆筒部272a的内壁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外周之间的间隙部分中,存在于第2圆筒部272a的内壁的最下部与位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外周的最下部的部分之间(死角)的循环使用调色剂,位于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旋转区域之外,与该输送螺杆的叶片无法接触,且也不会受自重下落到上述旋转区域内,因此未经输送而容易滞留在第2圆筒部272a内部。
这里,在存在相同量的循环使用调色剂的情况下,圆筒部直径越小循环使用调色剂的液面越高。因此,相应地存在于螺杆的旋转区域内的循环使用调色剂的比例增大,即,存在于死角的循环使用调色剂的比例减低。而且通常情况下,圆筒部及螺杆的直径越小,上述间隙也减小,死角也变小。
因此,通过将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的直径设定为比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的直径更小,减少了存在于死角的循环使用调色剂的比例,从而具有降低未经输送而滞留的循环使用调色剂量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与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中,关于螺杆的间距与圆筒部及螺杆的直径两方而言,虽然均被设定为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相比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更大,但亦可仅对间距或直径中的某一方进行上述设置。此时也能够充分迅速地补给未使用调色剂。
另外,对于第1调色剂输送部271与第2调色剂输送部272,亦可使螺杆的间距,圆筒部的直径,及螺杆的直径相同。该情况下,虽然两者的输送能力相同,但能够利用倾斜抑制循环使用调色剂产生堵塞。
进而,在旋转轴278上,虽然形成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区域与形成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区域相互大致邻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亦可实施如下的变形例。
还可使形成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的区域与形成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区域分离,而在各螺杆的调色剂输送方向终端部附近分别设置1个将输送来的调色剂向显影单元23供给的调色剂供给口。
另外,亦可取代设置2个上述调色剂供给口,而设置1个足以接纳分别由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及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输送来的未使用调色剂与循环使用调色剂两方的大小的调色剂供给口。
此外,亦可一体形成第1圆筒部271a、第2圆筒部272a、未使用调色剂接纳口273、及调色剂补给路274。
此外,关于上述所示的旋转轴278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α、第1圆筒部271a、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第2圆筒部272a、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直径,以及第1调色剂输送螺杆271b和第2调色剂输送螺杆272b的间距的具体的数值,不过为作为一例所列举的,当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
本发明的特征与效果可总结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构成:像担载体,其形成有静电潜像;显影机构,其用调色剂对形成在上述像担载体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供给机构,其向上述显影机构供给调色剂;清理机构,在形成在上述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后,该清理机构除去残留在上述像担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并回收,这里,上述调色剂供给机构具有以下的构成:筒状的输送路;和调色剂输送旋转体,其通过在1根旋转轴上的轴向的不同范围形成第1螺旋状叶片,和螺旋的卷绕方向与该第1螺旋状叶片为相反方向的第2螺旋状叶片而成,该调色剂输送旋转体被内插于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并以上述第1与第2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方向呈互为相向的方向的方式旋转,上述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使得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位于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的上方,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具有以下的构成:未使用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下侧的位置;由上述清理机构回收的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上侧的位置;在经上述第1及第2螺旋状叶片驱动而输送的调色剂进行汇合的位置,设置有用以将输送来的调色剂供给至上述显影机构的调色剂供给口。
根据上述构成,流动性的降低的循环使用调色剂,受到重力的辅助容易沿倾斜从上向下被输送,能够抑制循环使用调色剂产生堵塞。进而,由于无需分别使用驱动源而仅凭一个驱动源来驱动第1及第2输送机构,因此减少了部件件数而有助于成本减少及节约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成像单元,当上述旋转轴被旋转时,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输送调色剂的能力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输送调色剂的能力更大。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成像单元,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间距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间距更大。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成像单元,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直径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直径更大,上述筒状的输送路中,内插有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部分的直径比内插有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部分的直径更大。
根据上述构成中的任一构成,在显影器中的调色剂浓度下降而需要补给未使用调色剂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未使用调色剂的输送能力而迅速将未使用调色剂供给至显影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具有上述任一特征的成像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此时也能够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尽管本申请发明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值得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对此进行多种变更和修正,除非该变更及修正不在该申请发明的范围内,否则它们均将落入其保护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构成:
像担载体,其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其用调色剂对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静电潜像显影;
调色剂供给部,其向上述显影部供给调色剂;以及
清理部,在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后,该清理部除去残留在上述像担载体表面的调色剂并回收,
其中,上述调色剂供给部具有以下的构成:
筒状的输送路;和
调色剂输送旋转体,其通过在1根旋转轴上的轴向的不同范围形成第1螺旋状叶片,和螺旋的卷绕方向与该第1螺旋状叶片为相反方向的第2螺旋状叶片而成,该调色剂输送旋转体被内插于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并以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与第2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方向呈互为相向的方向的方式旋转,
上述旋转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规定角度,使得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位于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形成范围的上方,
上述筒状的输送路具有以下的构成:
未使用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下侧的位置;
由上述清理部回收的调色剂的接纳口,其被设置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的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所存在的范围内的倾斜的上侧的位置;和
调色剂供给口,其被设置在经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及第2螺旋状叶片驱动而输送的调色剂进行汇合的位置,用以将输送来的调色剂供给至上述显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旋转轴旋转时,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能力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输送调色剂的输送能力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间距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间距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直径比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直径大,在上述筒状的输送路中,内插上述第1螺旋状叶片的部分的直径比内插上述第2螺旋状叶片的部分的直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的上述规定角度为10°以上30°以下。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装卸地装配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单元。
CN2011100235323A 2010-01-18 2011-01-17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29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7915 2010-01-18
JP2010007915A JP5532947B2 (ja) 2010-01-18 2010-01-18 作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9193A true CN102129193A (zh) 2011-07-20
CN102129193B CN102129193B (zh) 2013-01-02

Family

ID=4426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35323A Active CN102129193B (zh) 2010-01-18 2011-01-17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9863B2 (zh)
JP (1) JP5532947B2 (zh)
CN (1) CN1021291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32A (zh) * 2014-10-28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4174934A (zh) * 2019-07-23 2022-03-11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0253B2 (ja) * 2016-02-05 2020-11-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362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4164B1 (en) * 2018-02-09 2019-08-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ngled ridges on electrostatic process unit shafts
JP2019148771A (ja) * 2018-02-28 2019-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05305B2 (ja) 2019-03-01 2023-01-1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1854A (ja) * 2003-09-1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34616A (ja) * 2003-10-30 2005-05-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711A (ja) * 2004-12-28 2006-07-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
US20070025773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Susumu Tateyama Developing device in image-forming device
US20070134025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CN101515147A (zh) * 2008-02-21 2009-08-2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090A (en) * 1992-06-15 1996-03-1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oner recycling mechanism
JPH08286513A (ja) 1995-04-12 1996-11-01 Mita Ind Co Ltd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
JPH08286493A (ja) 1995-04-12 1996-11-01 Mita Ind Co Ltd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
US5881345A (en) * 1996-07-09 1999-03-09 Mita Industrial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2000035714A (ja) * 1998-07-17 2000-02-02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
JP3464923B2 (ja) * 1998-11-25 2003-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6267938A (ja) * 2005-03-25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790A (ja) * 2005-08-24 2007-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2935B2 (ja) * 2005-12-28 2012-07-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1854A (ja) * 2003-09-1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34616A (ja) * 2003-10-30 2005-05-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4711A (ja) * 2004-12-28 2006-07-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
US20070025773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Susumu Tateyama Developing device in image-forming device
US20070134025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CN101515147A (zh) * 2008-02-21 2009-08-2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32A (zh) * 2014-10-28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200332B (zh) * 2014-10-28 2019-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4174934A (zh) * 2019-07-23 2022-03-11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CN114174934B (zh) * 2019-07-23 2024-02-2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32947B2 (ja) 2014-06-25
CN102129193B (zh) 2013-01-02
JP2011145588A (ja) 2011-07-28
US8559863B2 (en) 2013-10-15
US20110176839A1 (en)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9193B (zh)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4035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1991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4096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6785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73486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7236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26633B2 (ja) 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632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673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6443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14494B (zh) 成像装置
JP38691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92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0073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750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1689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275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190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28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60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15569B2 (ja) トナー/現像剤補給装置
JPH042742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07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1922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