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332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332A
CN106200332A CN201510367636.4A CN201510367636A CN106200332A CN 106200332 A CN106200332 A CN 106200332A CN 201510367636 A CN201510367636 A CN 201510367636A CN 106200332 A CN106200332 A CN 106200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subchannel
developing ag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7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0332B (zh
Inventor
久保良太
金山清俊
田中邦明
狩谷宜伸
小泽秀明
石井康友
濑仓友树
曾我达也
服部慎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0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0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保持体、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收集装置、容器和传送构件。图像保持体包括上面形成有潜像的表面。显影装置利用显影剂将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装置将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收集装置收集在可视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容器含有供给至显影装置的新显影剂。传送构件包括轴和传送刮刀,该传送刮刀被轴支撑使得传送刮刀具有螺旋形。图像形成设备具有通道,该通道具有连接到显影装置的第一子通道和与第一子通道汇合的第二子通道。显影剂从收集装置和容器中的一个流入到第一子通道中,并且显影剂从收集装置和容器中的另一个流入到第二子通道中。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现有技术中,通过从图像保持体收集显影剂并使显影剂返回到显影设备,来重复使用显影剂。关于如上所述重复使用显影剂的结构,已知一些技术。这种技术的示例包括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0041】段,图15和图16)、日本3537293号专利(【0031】-【0042】段,图2和图3)和日本3565709号专利(【0023】至【0034】段,图3、图4和图7)中描述的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描述了一种色调剂供给路径15A从侧面连接到已收集色调剂传送路径51的下降路径部的结构。这里,从感光鼓11收集的色调剂借助已收集色调剂传送路径51传送到显影设备20,并且从色调剂补充设备15供给的色调剂借助色调剂供给路径15A传送。由此,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可以在已收集色调剂传送路径51中彼此混合。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所描述的结构中,沿着下降路径部往复运动的色调剂传送杆52布置在已收集色调剂传送路径51中。而且,色调剂传送螺旋推运器15B布置在色调剂供给路径15A中。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中,例示了以下结构:即,色调剂传送螺旋推运器15B的充当自由端的下游端未到达已收集色调剂传送路径51的下降路径的截面中的中央部。所例示的色调剂传送螺旋推运器15B具有线圈形结构。
日本3537293号专利描述了一种具有倒三角形空间的传送路径45,从色调剂补充装置25供给的新色调剂从左上侧流到该空间中并且从感光体10收集的色调剂从右上侧流到该空间中。已经流到传送路径45中的新色调剂沿着朝右向下倾斜的补充色调剂导壁44c被引导,并且移动到传送路径45中下部的中央。已经流到传送路径45中的已收集色调剂沿着朝左向下倾斜的已收集色调剂导壁44d被引导,并且移动到下部的中央。已经移动到下部的中央的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这两者通过下部中央处的色调剂收集口44g返回到显影装置12。
日本3565709号专利描述了一种新色调剂补充口25和再生色调剂补充口26分开地设置在显影装置12沿轴向的前部中的结构。即,日本3565709号专利描述了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分开地传送到显影装置12的结构。而且,具有倾斜面的下降路径35布置在清洁装置15与再生色调剂补充口26之间。可以沿着倾斜面往复运动的色调剂架桥防止构件40布置在下降路径35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与收集装置中的显影剂和容器中的显影剂分开地传送到显影装置的情况相比,降低出现因显影剂引起的堵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保持体、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收集装置、容器和传送构件。图像保持体包括上面形成有潜像的表面。显影装置用显影剂将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装置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收集装置收集在所述可视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留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显影剂。容器含有供给至所述显影装置的新显影剂。传送构件包括轴和传送刮刀,该传送刮刀被所述轴支撑使得所述传送刮刀具有螺旋形。图像形成设备具有通道,该通道具有连接到所述显影装置的第一子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子通道汇合的第二子通道。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容器中的一个流入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并且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容器中的另一个流入到所述第二子通道中。所述传送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子通道中,以便传送所述显影剂,并且所述传送构件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子通道沿重力方向延伸,使得所述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粉碎部,该至少一个粉碎部在所述第一子通道中被所述轴支撑,并且粉碎流过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至少一个粉碎部包括多个粉碎部。所述多个粉碎部由所述可旋转轴支撑在沿轴向彼此偏移的位置处。所述多个粉碎部的沿旋转方向的相位彼此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二子通道具有下游端。入口部(所述显影剂通过该入口部流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所述下游端的沿重力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使得当沿所述重力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入口部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轴偏移。当从沿所述重力方向的上方看时,使所述轴的所述粉碎部在靠近所述入口部的一侧上沿朝向下侧的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轴包括一端和另一端。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所述传送构件被支撑在所述轴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保持体、第一容器室和第二容器室。所述显影剂保持体面向所述图像保持体并且保持所述显影剂。所述第一容器室沿着所述显影剂保持体布置,并且含有要供给至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所述显影剂。所述第二容器室具有在传送所述显影剂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室并布置置,并且含有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室和所述第二容器室循环的所述显影剂。所述通道具有下游端,并且所述通道的所述下游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容器室的沿所述传送方向的所述上游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由所述收集装置收集的所述显影剂流入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使所述第二子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子通道向上倾斜,并且从所述容器供给的所述新显影剂流入到所述第二子通道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收集装置中的显影剂和容器中的显影剂被分开地传送到显影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出现因显影剂引起的堵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一子通道中的显影剂可以借助其自重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设置粉碎部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出现因显影剂引起的堵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多个粉碎部被支撑在沿轴向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并且沿多个粉碎部的旋转方向的相位未彼此偏移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通道被闭合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使粉碎部沿与使显影剂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阻碍显影剂的传送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轴未支撑在两端处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传送构件摩擦显影剂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收集装置中的显影剂返回到第一容器室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显影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收集装置中的显影剂通过与第一子通道汇合的第二子通道传送的情况相比,可以稳定地供给新显影剂。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说明图;
图2是图1中例示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图2中例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沿着图5所例示的线VI-VI截取的剖面;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沿着图6所例示的线VII-VII截取的剖面;
图8A和图8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捕获构件的说明图,并且在图8A和图8B中,图8A是沿图7中例示的箭头VIII方向看到的捕获构件,并且图8B是捕获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9A至图9D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通道和显影装置彼此连接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并且在图9A至图9D中,图9A是处理单元被附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包括用于说明处理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说明图,图9C是沿着图9B中例示的线IXC-IXC截取的剖面图,并且图9D是沿着图9B中例示的线IXD-IXD截取的剖面图;
图10A至图10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通道和显影装置彼此连接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并且在图10A至图10C中,图10A是处理单元被附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B包括用于说明处理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说明图,图10C是沿图10B中例示的箭头XC方向看到的图;
图11是从左后看到的色调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从右后看到的色调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3A至图13C是色调剂传送装置的说明图,并且在图13A至图13C中,图13A是传送路径的剖面图,图13B是沿着图13A中例示的线XIIIB-XIIIB截取的剖面图,并且图13C是沿图13A例示的箭头XIIIC方向看到的图;以及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示例(下文中称为示例性实施方式)。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
为了易于理解下面的描述,图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被定义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由箭头X、-X、Y、-Y、Z和-Z指示的方向和侧分别指示前方向、后方向、右方向、左方向、上方向和下方向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而且,附图页中例示的内部标记有点的圆圈和内部标记有“x”的圆圈分别指示从该页的后侧延伸到前侧的箭头和从该页的前侧延伸到后侧的箭头。
要注意的是,在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中,为了易于理解,可以从附图适当省略除了描述所必要的那些元件之外的元件。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中,充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并且还充当已安装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U包括充当设备主体的示例的打印机主体U1。充当第一介质输出单元的示例的第一输出托盘TRh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的上表面中。操作单元UI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的右部的上表面中。操作单元UI包括诸如显示器(未例示)等的部件。操作单元UI允许用户利用其执行输入操作。
充当图像信息发送装置的示例的个人计算机PC直接或经由网络电连接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
打印机U包括充当控制器的示例的控制器C。控制器C能够接收诸如从个人计算机PC发送的图像信息和控制信号等的电信号。控制器C还能够向操作单元UI和电源电路E输出控制信号。而且,控制器C电连接到写入电路DL。
写入电路DL根据输入到此的信息向曝光装置ROS输出驱动信号。曝光装置ROS充当写入装置的示例。曝光装置ROS能够根据输入到此的信号来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充当写入光的示例。
图2是图1中例示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和图2,充当图像保持体的示例的感光体PR布置到曝光装置ROS的左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光体PR被支撑为使得感光体PR可沿箭头方向绕旋转轴PRa旋转。感光体PR具有用激光束L照射的写入区域Q1。
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沿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布置在感光体PR周围。充电辊CR充当充电构件的示例。感光体清洁器CL充当用于图像保持体的清洁装置的示例。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中,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彼此一体化,以形成可拆卸地附接的单元。即,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包括在可拆卸地附接到打印机主体U1的处理单元U2。
充电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于充电辊CR。
显影装置G内部包括显影容器V。显影容器V含有充当显影剂的示例的色调剂。充当显影剂保持体的示例的显影辊Ga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容器V中。显影辊Ga在显影区域Q2中面向感光体PR。
而且,显影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于显影辊Ga。螺旋推运器Gb和Gc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容器V中。螺旋推运器Gb和Gc均充当显影剂传送构件的示例。
参照图1和图2,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一端连接到显影容器V。充当显影剂补充装置的示例的色调剂补充装置TH1被紧固到打印机U且由打印机U支撑。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另一端连接到充当用于显影剂的容器的示例的色调剂盒TC的排出口TC3。
色调剂盒TC包括充当内部含有色调剂的容器主体的示例的盒主体TC1。充当显影剂传送构件的示例的色调剂传送构件TC2可旋转地支撑在盒主体TC1中。色调剂盒TC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和***,可从打印机U拆卸和附接到打印机U。
在感光体PR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诸如感光体PR、充电辊CR、曝光装置ROS和显影装置G等的部件。
参照图1,送纸托盘TR1至TR4设置在打印机U的下部中。送纸托盘TR1至TR4均充当介质包含单元的示例。送纸托盘TR1至TR4含有记录片材S。各个片材S充当介质的示例。
在图1中,轨道RL1布置在送纸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个的左右侧上。轨道RL1均充当容器引导构件的示例。送纸托盘TR1至TR4的左右端部被轨道RL可移动地支撑。由此,送纸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个均被相应的一对左右轨道RL1支撑,使得能够沿前后方向拉出和缩回送纸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个。
参照图1,送纸装置K布置到送纸托盘TR1至TR4中的每一个的左上方。送纸装置K均包括充当介质拾取构件的示例的拾取辊Rp。充当分离构件的示例的分离辊组Rs布置到拾取辊Rp的左方。分离辊组Rs包括馈送棍和阻滞辊。馈送辊充当介质传送构件的示例。阻滞辊充当介质分离构件的示例。
充当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送纸路径SH1布置到送纸装置K的左方。送纸路径SH1向上延伸。多个传送辊Ra沿着送纸路径SH1布置。各个传送辊充当介质传送构件的示例。充当介质传送时刻调节构件的示例的配准辊Rr布置在送纸路径SH1的上端处,该上端是送纸路径SH1的下游端。
而且,充当手动馈送单元的示例的手动馈送托盘TR0附接在打印机U的左侧部上。充当手动馈送传送路径的示例的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左端连接到手动馈送托盘TR0的右部。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右端连接到送纸路径SH1。
参照图1,充当转印装置的示例的转印辊Rt布置在配准辊Rr上方。转印辊Rt在转印区域Q3中面向感光体PR并接触感光体PR。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辊Rt由于感光体PR的旋转而旋转。转印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于转印辊Rt。
感光体清洁器CL沿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布置在转印辊Rt的下游上。感光体清洁器CL包括充当清洁构件的示例的清洁刮刀CL1。清洁刮刀CL1具有板形。清洁刮刀CL1的一端部与感光体PR接触。
充当清洁容器的示例的清洁器容器CL2布置在清洁刮刀CL1的上方。清洁刮刀CL1由清洁器容器CL2支撑。能够含有显影剂的空间形成在清洁器容器CL2中。充当显影剂传送构件的示例的收集螺旋推运器CL3可旋转地支撑在清洁器容器CL2中。而且,充当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收集路径CL4支撑在清洁器容器CL2中。收集路径CL4从感光体清洁器CL延伸到显影装置G。
参照图1,定影装置F支撑在转印辊Rt的上方。定影装置F包括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加热辊Fh充当加热定影构件的示例。加压辊Fp充当加压定影构件的示例。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在定影区域Q4中彼此接触。驱动从驱动源(未例示)传递到加热辊Fh,从而使加热辊Fh旋转。而且,用于加热加热器(未例示)的功率从电源电路E供给至加热辊Fh。
在片材S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U2+Rt+F包括处理单元U2、转印辊Rt和定影装置F。
充当介质引导单元的示例的片材导向装置F1形成在定影装置F的上部上。片材输出辊R1布置到片材导向装置F1的右方。片材输出辊R1均充当介质输出构件的示例。介质输出开口Ha形成到片材输出辊R1的右方。第一输出托盘TRh布置在介质输出开口Ha下面。
参照图1,充当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连接路径SH3布置在定影装置F上方的位置处并且布置到片材输出辊R1的左方。连接路径SH3从输出开口Ha向左延伸。
充当介质反转装置的示例的反转单元U3在打印机主体U1的左侧面上,支撑在手动馈送托盘TR0的上方。充当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反转路径SH4形成在反转单元U3中。反转路径SH4的上端连接到连接路径SH3的左端。反转路径SH4的下端在配准辊Rr的上游与送纸路径SH1汇合。
而且,充当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第二输出路径SH6形成在反转单元U3的上部中。第二输出路径SH6的右端连接到连接路径SH3。第二输出路径SH6从反转路径SH4分支而出。第二输出路径SH6的左端延伸到反转单元U3的左侧面。充当第二输出单元的示例的面朝上托盘TRh1支撑在反转单元U3的左侧面上。由此,已穿过第二输出路径SH6的片材S可以输出到面朝上托盘TRh1。
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
从个人计算机PC发送的图像信息输入到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的控制器C。控制器C在预设时刻将输入到此的图像信息转换成潜像形成信息,并且向写入电路DL输出潜像形成信息。曝光装置ROS根据由写入电路DL接收到的信号输出激光束L。控制器C控制操作单元UI、写入电路DL和电源电路E等的操作。
参照图1和图2,感光体PR的表面由被所施加了充电电压的充电辊CR充电。被充电辊CR充电的感光体PR的表面在写入区域Q1中用来自曝光装置ROS的激光束L照射并扫描,从而形成静电潜像。上面已经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PR的表面顺序地穿过显影区域Q2和转印区域Q3。
显影辊Ga在显影区域Q2中面向感光体PR。显影辊Ga在将显影剂保持在显影容器V中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同时而旋转。由此,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经由显影辊Ga的表面上保持的色调剂而显影成色调剂图像。色调剂图像充当可视图像的示例。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在被螺旋推运器Gb和Gc搅拌的同时循环。
随着利用显影辊Ga执行显影,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被消耗。随着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的消耗,显影容器V利用来自色调剂盒TC的显影剂来补充。即,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使色调剂传送构件TC2旋转,使得盒主体TC1中的色调剂被传送到排出口TC3。通过排出口TC3排出的色调剂经由盒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中的补充传送构件(未例示)被传送到显影容器V。
上面要记录图像的片材S被包含在送纸托盘TR1至TR4中。送纸托盘TR1至TR4中含有的片材S由送纸装置K的拾取辊Rp拾取。分离辊组Rs均从已经由一个对应拾取辊Rp拾取的片材S逐页分离片材。由分离辊组Rs分离的各个片材S被馈送到送纸路径SH1中。片材S通过送纸路径SH1由传送辊Ra朝向配准辊Rr传送。
从手动馈送托盘TR0馈送的片材S通过手动馈送路径SH2传送到配准辊Rr。已经传送到配准辊Rr的片材S在如下时刻由配准辊Rr传送到转印区域Q3:该时刻被调节到使感光体PR上的色调剂图像移动到转印区域Q3的时刻。
感光体PR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转印区域Q3中经由被施加了转印电压的转印辊Rt被转印到已经穿过转印区域Q3的片材S上。
参照图2,附着到已经穿过转印区域Q3的感光体PR的表面的色调剂由清洁刮刀CL1去除。由此,清洁感光体PR。由清洁刮刀CL1去除的色调剂被收集在清洁器容器CL2中。清洁器容器CL2中收集的色调剂由收集螺旋推运器CL3传送。由收集螺旋推运器CL3传送的色调剂通过收集路径CL4返回到显影容器V中。即,由感光体清洁器CL收集的显影剂由显影装置G重复使用。
在感光体PR的表面被感光体清洁器CL清洁之后,感光体PR被充电辊CR再次充电。
在转印区域Q3中已经被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区域Q4。此时,片材S上的色调剂图像尚未定影。
在定影区域Q4中,片材S被***在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之间,使得色调剂图像被加热定影。
已经由定影设备F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由片材导向设备F1引导,以便被传送到片材输出辊R1。在片材S输出到第一输出托盘TRh的情况下,已经馈送到片材输出辊R1的片材S通过输出开口Ha输出到第一输出托盘TRh。
当执行双面打印时,使片材输出辊R1在片材S的传送方向上的后端穿过片材导向设备F1时沿反向旋转。此时,图像已经记录在该片材S的第一面上。由此,片材S通过连接路径SH3传送到反转路径SH4中。已经通过反转路径SH4传送的片材S在反转状态下传送到配准辊Rr。由此,片材S从配准辊Rr被再次传送到转印区域Q3,并且在片材S的第二面中记录图像。
当片材S被输出到面朝上托盘TRh1时,经由片材输出辊R1的反向旋转通过连接路径SH3传送的片材S被传送到第二输出路径SH6中。通过第二输出路径SH6传送的片材S输出到面朝上托盘TRh1。
处理单元U2、色调剂盒TC、色调剂补充设备TH1和色调剂传送设备TH2的描述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3和图4,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U2包括一对前后框架U2a和U2b。框架U2a和U2b均充当框架主体的示例。感光体PR、显影装置G、感光体清洁器CL等由框架U2a和U2b支撑。把手U2a1形成在前框架U2a上。把手U2a1向前突出并且向下弯曲。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U2由打印机主体U1可拆卸地支撑。
显影装置G的详细描述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图2中例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沿着图5所例示的线VI-VI截取的剖面。
参照图3和图4,显影装置G布置在感光体PR的下方。
参照图5和图6,显影装置G包括显影容器V。显影容器V含有充当显影剂的示例的色调剂。显影容器V在其下部中包括容器主体1。充当盖构件的容器覆盖物2支撑在容器主体1上方。容器覆盖物2封闭容器主体1的上表面。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具有从容器主体1的下部向后突出的突出部3。突出部3的上表面也由容器覆盖物2封闭。
参照图5,容器主体1在内部左上部上具有显影辊室4。显影辊室4充当显影剂保持体容器的示例。供给室6在显影辊室4的下方形成在显影辊室4的右方。供给室6充当第一容器室的示例。供给室6连接到显影辊室4。搅拌室7在供给室6的旁边形成在供给室6的右方。搅拌室7充当第二容器室的示例。参照图6,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供给室6和搅拌室7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显影辊室4的长度。具体地,供给室6和搅拌室7从容器主体1向后延伸到突出部3的内部。供给室6和搅拌室7被充当分隔构件的示例的分隔部8来分隔。充当第一连接部的示例的后连接部8a形成在分隔部8后面。后连接部8a将供给室6和搅拌室7彼此连接。后连接部8a被布置为比显影辊室4的后端更靠后侧。即,后连接部8a形成在突出部3内部。充当第二连接部的示例的前连接部8b形成在分隔部8的前面。前连接部8b将供给室6和搅拌室7彼此连接。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循环室6+7包括供给室6和搅拌室7。
充当显影剂保持体的示例的显影辊Ga包含在显影辊室4中。显影辊Ga的外表面在上侧上面向感光体PR。显影辊Ga包括充当磁体构件的示例的磁性辊11。磁性辊11被支撑为使得磁性辊11不可相对于显影容器V旋转。充当旋转体的示例的显影套筒12布置在磁性辊11的外周上。显影套筒12被支撑为使得显影套筒12可相对于显影容器V旋转。向前延伸的轴12a被支撑在显影套筒12的前端处。充当驱动传递构件的示例的齿轮G0被传动轴12a支撑。
充当层厚度调节构件的示例的修整件13布置在显影辊室4的右侧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整件1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形。修整件13被支撑为使得修整件13与显影套筒12间隔开预设间隙,并且修整件13不可旋转。
充当显影装置G的第一传送构件的示例的供给螺旋推运器Gb布置在供给室6中。供给螺旋推运器Gb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Gb1。双螺旋传送刮刀Gb2被支撑在旋转轴Gb1的外周上。双螺旋传送刮刀Gb2充当螺旋传送刮刀的示例。充当驱动传递构件的示例的齿轮G0被支撑在旋转轴Gb1的前端处。
充当显影装置G的第二传送构件的示例的搅拌螺旋推运器Gc布置在搅拌室7中。搅拌螺旋推运器Gc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Gc1。类似于供给螺旋推运器Gb,双螺旋支撑刮刀Gc2被支撑在旋转轴Gc1的在前连接部8b后面的一部分处。而且,反向传送刮刀Gc3被支撑在旋转轴Gc1的在前连接部8b前面的一部分处。反向传送刮刀Gc3的卷绕方向与双螺旋传送刮刀Gc2的卷绕方向相反,并且反向传送刮刀Gc3的螺旋刮刀的匝数小于双螺旋传送刮刀Gc2的螺旋刮刀的匝数。而且,旋转轴Gc1在其面向前连接部8b的部分处具有擦拭构件支撑部Gc4。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例示了沿着图6所例示的线VII-VII截取的剖面。
参照图7,擦拭构件支撑部Gc4具有通过用平面切割轴的截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形状(即,D的切割形状)。沿径向突出的棒形突出部21被支撑在D切割形状的平面部处。止动件22形成在突出部21的末端处。止动件22的直径大于基端部的直径。充当擦拭构件的示例和清洁构件的示例的擦拭膜23被突出部21支撑。擦拭膜23具有挠性的薄板形。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擦拭膜23具有孔23a,该孔23a具有的直径小于止动件22的直径。突出部21和止动件22***到孔23a中,使得擦拭膜23被擦拭构件支撑部Gc4支撑。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擦拭膜23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对应于前连接部8b的长度。而且,擦拭膜23沿径向的长度大于旋转轴Gc1与前连接部8b之间的距离。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擦拭膜2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
图8A和图8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捕获构件的说明图。图8A是沿图7中例示的箭头VIII方向看到的捕获构件,并且图8B是捕获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6至图8B,充当捕获构件的示例的过滤器31被支撑在前连接部8b处。过滤器31具有多个狭槽32。狭槽32均充当开口的示例。擦拭膜23和过滤器31的结构不限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结构,并且已知的相关技术结构可以应用于擦拭膜23和过滤器31的结构。例如,代替上述结构,可以应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中描述的结构。由此,省略擦拭膜23和过滤器31的详细描述。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异物捕获机构36包括搅拌螺旋推运器Gc的旋转轴Gc1、擦拭膜23和过滤器31。
图9A至图9D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通道和显影装置彼此连接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图9A是附接处理单元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包括用于说明处理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说明图。图9C是沿着图9B中例示的线IXC-IXC截取的剖面图。图9D是沿着图9B中例示的线IXD-IXD截取的剖面图。
参照图6和图9A至图9D,对应于搅拌室7的后端部、充当开闭构件支撑部的示例并且向上突出的筒部41被支撑在显影装置G的容器覆盖物2处。筒部41具有充当显影剂入口的示例的补充口42。补充口42竖直地穿过容器覆盖物2。参照图9C,引导部43形成在筒部41的末端的左右端处。引导部43均充当引导部的示例。引导部43从筒向外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充当显影装置侧上的推压构件支撑部的示例的弹簧支撑部44形成在筒部41前面。
参照图9A和图9B,充当开闭构件的示例的开闭门(shutter)51被支撑在筒部41处。开闭门51包括板形主体部52。充当开闭构件侧上的推压构件支撑部的示例并向下延伸的弹簧支撑部53形成在主体部52的前端处。而且,参照图9C,待引导部54和56形成在主体部52的左右端上。待引导部54和56均充当被引导部的示例,并且均具有向下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向内弯曲的形状。待引导部54和56在与引导部43接合的同时被引导。由此,使开闭门51沿着引导部43沿前后方向移动。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开闭门51被支撑为使得开闭门51可在图9A例示的打开位置与图9B例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开闭门51从补充口42向前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便打开补充口42。处于闭合位置处的开闭门51闭合补充口42。
充当防漏构件的示例的密封件57被支撑在筒部41的上表面处。当开闭门51保持在闭合位置处时,密封件57紧密地闭合开闭门51与补充口42之间的间隙。
充当推压构件的示例的弹簧58被支撑在开闭门51的弹簧支撑部53与显影容器V侧上的弹簧支撑部44之间。弹簧58向后推压开闭门51。即,弹簧58推压开闭门51,以便将开闭门51保持在闭合位置。
感光体PR、充电辊CR和感光体清洁器CL的描述
图10A至图10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通道和收集装置彼此连接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图10A是附接处理单元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B包括用于说明处理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说明图。图10C是沿图10B中例示的箭头XC方向看到的图。
返回参照图2和图4,感光体PR对应于显影装置G的显影辊Ga的上部,由处理单元U2的框架U2a可旋转地支撑。齿轮G6被支撑在感光体PR的前端部处。充电辊CR被支撑在感光体PR的右侧。而且,充当收集装置的示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被支撑在感光体PR的上侧。
参照图10A至图10C,收集路径CL4被支撑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光体清洁器CL的清洁器容器CL2的后端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收集路径CL4具有向后延伸的圆筒形。出口61形成在收集路径CL4的后端部处。显影剂通过出口61从收集路径CL4的内部流到外部。出口61在底部处开口。向上突出的调节部62被支撑在收集路径CL4的上侧。
充当出口开闭构件的示例的开闭门66对应于出口61的位置,被支撑在收集路径CL4处。开闭门66具有圆筒形。开闭门66的内直径大于收集路径CL4的外直径。充当接触部的示例并且向外径向突出的凸缘部67形成在开闭门66的后端部处。开闭门66还具有从后侧延伸到前侧的槽形待引导部68。开闭门66附接到收集路径CL4,收集路径CL4的调节部62布置在待引导部68中。由此,开闭门66被支撑为使得开闭门66沿着在图10B和图10C中例示的闭合位置与图10A例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的收集路径CL4移动。在闭合位置处,开闭门66与调节部62接触,并且闭合出口61。使开闭门66从出口61向前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便打开出口61。充当推压构件的示例的卷簧69布置在开闭门66与清洁器容器CL2之间。卷簧69布置在收集路径CL4的外周上。卷簧69推压开闭门66,以便允许开闭门66保持在闭合位置处。收集螺旋推运器CL3在清洁器容器CL2和收集路径CL4这两者中延伸。齿轮G7被支撑在收集螺旋推运器CL3的前端部处。
处理单元U2的驱动***的描述
返回参照图3、图4和图6,从动齿轮G11和中间齿轮G12至G14被支撑在处理单元U2的前部中。从动齿轮G11和中间齿轮G12至G14向齿轮G0至G2、G6和G7传递驱动。从动齿轮G11和中间齿轮G12至G14均充当传动构件的示例。即,从动齿轮G11被支撑在显影辊Ga的左前端处。当处理单元U2被附接到打印机主体U1时,驱动从由打印机主体U1支撑的驱动源(未例示)传递到从动齿轮G11。
从动齿轮G11与显影套筒12的齿轮G0啮合。参照图6,显影套筒12的齿轮G0与第一中间齿轮G12啮合。第一中间齿轮G12与供给螺旋推运器Gb的齿轮G1啮合。供给螺旋推运器Gb的齿轮G1与搅拌螺旋推运器Gc的齿轮G2啮合。
而且,参照图4,显影套筒12的齿轮G0与感光体PR的齿轮G6啮合。感光体PR的齿轮G6与第二中间齿轮G13啮合。第二中间齿轮G13与第三中间齿轮G14啮合。第三中间齿轮G14与收集螺旋推运器CL3的齿轮G7啮合。
当通过接收驱动而使从动齿轮G11旋转时,驱动被传递到齿轮G0至G13,以便旋转齿轮G0至G13。
色调剂盒TC和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描述
参照图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TC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盒体TC1。把手TC1a形成在盒主体TC1的前端部处。色调剂盒TC由被打印机主体U1支撑的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附件71支撑,使得色调剂盒TC可拆卸地附接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附件71。当色调剂盒TC附接到附件71时,使色调剂盒TC的开闭门(未例示)移动,以便打开排出口TC3。使色调剂盒TC中的色调剂传送构件TC2旋转,因此,新色调剂通过排出口TC3供给至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已知的现有技术结构可以应用于用于附接和拆卸色调剂盒TC的结构和用于从色调剂盒TC供给新色调剂的结构。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6-106220号、第2012-103448号和第2013-105113号公报中描述的结构等可以应用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由此,省略对色调剂盒TC和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详细描述。
色调剂传送装置TH2的详细描述
图11是从左后看到的色调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从右后看到的色调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13A至图13C是色调剂传送装置的说明图。图13A是传送路径的剖面图,图13B是沿着图13A中例示的线XIIIB-XIIIB截取的剖面图,并且图13C是沿图13A例示的箭头XIIIC方向看到的图。
参照图4和图11至图13C,充当显影剂传送装置的示例的色调剂传送装置TH2被支撑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左方。色调剂传送装置TH2包括下降部81。下降部81具有沿重力方向延伸的长形中空箱形。下降部81在其上端处具有开口82。下降部81在其下端处还具有开口8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充当第一子通道的示例的下降路径84由形成在下降部81中且沿重力方向延伸的空间来限定。引导部86在下降部81的下端处形成在开口83的左右侧上。引导部86均充当引导部的示例。引导部86从长形中空箱向外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开口88形成在下降部81的右壁87中。开口88穿过右壁87。从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延伸的倾斜传送单元89连接到右侧上的开口88。倾斜传送单元89具有沿倾斜方向从右下方延伸到左上方的圆筒形。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充当第二子通道的示例且与下降路径84汇合的倾斜传送路径91由形成在倾斜传送单元89中并且沿倾斜方向延伸的空间来限定。轴承支撑部93对应于沿着倾斜传送单元89向上延伸的方向的位置形成在左壁92中。轴承支撑部93具有凹形。
充当第二子通道的传送构件的示例的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布置在倾斜传送路径91中。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包括沿着倾斜传送单元89延伸的旋转轴102。旋转轴102从倾斜传送路径91延伸到下降路径84,并且与下降路径84交叉。旋转轴102可旋转地支撑在轴的两端处。即,旋转轴102的右下端由轴承(未例示)可旋转地支撑在倾斜传送单元89的上游端处。旋转轴102在右下端处从色调剂补充装置TH1接收驱动。而且,旋转轴102的左上端由被轴承支撑部93支撑的轴承103可旋转地支撑。以螺旋形支撑的传送刮刀104被支撑在旋转轴102上。传送刮刀104被形成为对应于倾斜传送单元89的位置。即,传送刮刀104布置在从倾斜传送单元89的上游端到下降部81的开口88的区域中。
多个粉碎部106和107被支撑在旋转轴102在下降路径84内的部分处。粉碎部106和107均形成为具有沿径向和轴向从旋转轴102延伸的板形。这里,多个粉碎部106和107被支撑在沿轴向彼此偏移的位置处。而且,沿多个粉碎部106和107的旋转方向的相位彼此偏移。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粉碎部107被支撑在沿旋转轴102的轴向从第一粉碎部106偏移的位置处。而且,第二粉碎部107是与第一粉碎部106沿旋转轴102的旋转方向的相位相差180度。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旋转轴102的旋转方向被设置为使得当使粉碎部106和107在旋转轴102的前侧上移动时,使粉碎部106和107向下移动,并且当使粉碎部106和107在旋转轴102的后侧上移动时,使粉碎部106和107向上移动。此时,传送刮刀104在倾斜传送路径91中将色调剂从右下部传送到左上部。
上游传送单元111连接到下降部81的上端处的开口82。上游传送单元11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参照图13B和图13C,上游传送单元111当从沿重力方向的上方观察时,布置在从倾斜螺旋推运器101的旋转轴102偏移的位置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游传送单元111从旋转轴102向前偏移。上游传送单元111具有出口112。出口112连接到开口82。由此,参照图13B和图13C,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降路径84的入口A1由开口82和出口112彼此连接的连接部来限定。具体地,色调剂下降区域A2设置在入口A1的沿重力方向的下方的区域中。入口113形成到出口112的左方,即,在上游传送单元111的左端处。入口113在顶部处开口。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充当第三子通道的示例的上游传送路径114由形成在上游传送单元111中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空间来限定。
充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道的示例的已汇合路径84+91+114由下降路径84、倾斜传送路径91和上游传送路径114来限定。
充当第三通道传送构件的示例的上游螺旋推运器121布置在上游传送路径114中。上游螺旋推运器121包括沿着上游传送单元111延伸的旋转轴122。旋转轴122被上游传送单元111的左右端处的轴承123和12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齿轮G21被支撑在旋转轴122的右端部处。齿轮G12从齿轮G22接收驱动。齿轮G22通过从驱动源(未例示)接收驱动而旋转。螺旋卷绕的传送刮刀126被支撑在旋转轴122上。传送刮刀126布置在从上游传送单元111到出口112的区域中。而且,沿与传送刮刀126相反的方向卷绕的反向传送刮刀127对应于出口112的右部的位置,被支撑在旋转轴122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游螺旋推运器121的旋转方向和传送刮刀126和127的卷绕方向被设置为使得当使上游螺旋推运器121旋转时,色调剂从入口113朝向出口112传送。
参照图10A至图13C,充当连接部的示例的***部131形成在上游传送单元111的左端的上方。***部13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形。***部131的内径大于感光体清洁器CL的收集路径CL4的外径,且小于收集路径CL4的开闭门66的凸缘部67。参照图10A至图10B,充当与开闭构件的啮合部的示例的开闭门132形成在***部131的前端处。***部131具有连接到上游传送单元111的入口113的开口133。
参照图9A至图9D,充当下降路径开闭构件的示例的开闭门141被支撑在下降部81的引导部86处。开闭门144具有与显影容器V的开闭门51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即,开闭门141包括主体部142、弹簧支撑部143和待引导部144和146。待引导部144和146在与引导部86啮合的同时被引导。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开闭门141被支撑为使得开闭门141可在图9B例示的闭合位置与图9A中例示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闭合位置处的开闭门141闭合下降部81的开口83。使开闭门141从开口83向后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便打开开口83。密封件147被支撑在开闭门141的主体部142的上表面上。密封件147紧密闭合开闭门141与下降部81的开口83之间的间隙。弹簧148被支撑在开闭门141的弹簧支撑部143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上的弹簧支撑部U1a之间。弹簧148向前推压开闭门141。即,弹簧148推压开闭门141,以便将开闭门141保持在闭合位置处。
处理单元U2、色调剂盒TC、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和色调剂传送装置TH2的操作
当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处理单元U2的显影装置G用色调剂在感光体PR上显影静电潜像。感光体PR上的色调剂在转印区域Q3中被转印到充当转印介质的示例的片材S上。尚未转印并留在感光体PR上的色调剂由感光体清洁器CL的清洁刮刀CL1从感光体PR去除。已去除的色调剂被收集在清洁器容器CL2中并由收集螺旋推运器CL3传送。由此,已收集的色调剂(即,所谓的已收集色调剂)通过收集路径CL4传送,通过收集路径CL4的出口61流出,并且流入到上游传送路径114的入口113中。
上游传送路径114中的已收集色调剂由上游螺旋推运器121的传送刮刀126朝向出口112传送。已到达出口112的已收集色调剂通过出口112向下流出。这样做时,反向传送刮刀127使穿过出口112的一部分色调剂返回到出口112。已经通过出口112流出到下降路径84中的色调剂借助其自重通过下降路径84下降。通过下降路径84下降的色调剂穿过下开口83和显影容器V的补充口42,并且流到显影容器V的搅拌室7中。由此,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显影装置G的显影容器V。
而且,根据显影装置G所消耗的色调剂量,从附接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色调剂盒TC供给新色调剂。在色调剂盒TC中,根据色调剂消耗量使色调剂传送构件TC2旋转,使得盒体TC1中的新色调剂被传送到排出口TC3。通过排出口TC3排出的新色调剂(即,所谓的新色调剂)被传送到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并被传送到倾斜传送路径91的右下端。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在倾斜传送路径91中旋转,使得新色调剂由传送刮刀104传送到倾斜传送路径91的左上部。这使新色调剂通过开口88流入到下降路径84中并且借助其自重通过下降路径84下降。因此,类似于已收集色调剂,新色调剂也穿过下开口83和显影容器V的补充口42,并且流入到显影容器V的搅拌室7中。由此,新色调剂被供给至显影设备G的显影容器V。
这里,与日本3565709号专利中描述的结构的情况相同,有一种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通过相应分开的传送路径传送到显影装置的技术。通常,已收集色调剂被劣化,并且具有低流动性。因此,当朝向显影装置G传送已收集色调剂时,已收集色调剂附着到传送路径的壁面或传送构件。这可能造成传送路径的堵塞。随着已收集色调剂被传送的距离增加,出现传送路径的堵塞的可能性往往增大。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倾斜传送路径91(新色调剂通过该路径91移动)与下降路径84(已收集色调剂通过该路径84移动)汇合。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已收集色调剂和新色调剂可以彼此混合。因此,与仅移动已收集色调剂的情况相比,很可能确保色调剂的流动性。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很可能在传送色调剂的同时确保色调剂的流动性,并且因色调剂引起的传送路径的堵塞不太可能出现。
而且,新色调剂由包括旋转轴102的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借助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倾斜传送路径91来传送。这里,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新色调剂由不具有轴的线圈形传送构件来传送。不具有轴的传送构件的刚度往往减小,因此,传送构件在传送期间往往变形,并且与传送路径的壁面接触。具体地,凭借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描述的下游端是自由端的结构,自由端侧由于其相对于近端的自重而往往下垂,因此,自由端侧往往与壁面接触。因此,凭借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07-178919号公报中描述的结构,壁面与传送构件之间的色调剂往往摩擦壁面和传送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助长色调剂的劣化,并且由于壁面和传送构件相对于彼此的摩擦可能产生噪声。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色调剂由包括旋转轴102和传送刮刀104的倾斜螺旋推运器101来传送。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很可能确保传送构件的刚度。具体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倾斜螺旋推运器101的旋转轴102在其两端处被支撑。这促进倾斜螺旋推运器101的定向的稳定性。由此,降低了传送构件与壁面接触的可能性,因此,降低了色调剂被壁面挤压和摩擦壁面的可能性。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抑制了新色调剂的劣化。而且,凭借如上所述的结构,减少噪声的产生。
而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新色调剂通过朝向下游侧向上倾斜的倾斜传送路径91传送。由此,很可能在新色调剂被包含在传送刮刀104的绕匝(turn)之间的状态下传送新色调剂。这里,凭借朝向下游侧向下倾斜的传送路径,显影剂往往借助其自重而移动。由此,即使在驱动传送构件时,显影剂也可能流出。而且,在线圈形传送构件用在倾斜传送路径91中的情况下,显影剂往往在作为盘条(wire rod)的线圈上方跨过,并且沿重力方向向下流动(即,朝向上游侧流动)。由此,与使用包括传送刮刀的传送构件的情况相比,被传送的显影剂量不太可能稳定。因此,与显影剂通过朝向下游侧向下倾斜并且促进显影剂由于其自重而移动的传送路径的情况相比并且与显影剂由线圈形传送构件传送的情况相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传送量很可能稳定并且能够容易调节要供给的新色调剂量。
而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降路径84沿重力方向延伸。这里,根据日本3537293号专利和3565709号专利中描述的结构,使已收集色调剂在倾斜传送路径的壁上移动。这可以允许具有较差流动性的已收集色调剂被吸引到传送路径的壁面并保留在传送路径的壁面上。而且,根据日本3537293号专利和3565709号专利,往复运动构件沿移动色调剂的方向布置。由此,凭借根据日本3537293号公报和3565709号公报的技术,当移动色调剂时,色调剂往往在移动期间与往复运动构件接触。因此,已收集色调剂可以被吸引到往复运动构件且随着往复运动构件移动而被吸引到壁面。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降路径84的壁面沿重力方向形成。而且,无沿下降方向延伸的构件布置在下降路径84中。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布置有沿下降方向延伸的构件的情况相比,已收集色调剂往往自由下降,而不附着到构件等。
具体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已收集色调剂通过入口A1流入到下降路径84中。由此,已收集色调剂往往通过在入口A1正下方所设置的下降区域A2自由下降。即,已收集色调剂往往穿过比与下降路径84交叉的旋转轴102更远离前面的区域。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即使凭借旋转轴102的两端被支撑的结构,已收集色调剂也不太可能与旋转轴102接触。即,旋转轴102不闭合下降区域A2,因此,色调剂的下降不太可能被旋转轴102阻挡。
而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轴102对应于下降区域A2具有粉碎部106和107。粉碎部106和107粉碎色调剂。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碎部106和107沿轴向的位置以及相位彼此偏移。由此,即使当粉碎部106和107中的一个闭合下降区域A2时,粉碎部106和107中的另一个也不闭合下降区域A2。因此,与例如单个板形构件用于粉碎整个下降区域A2中的色调剂的结构相比,不太可能闭合下降区域A2。
这里,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降路径84和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的倾斜传送路径91彼此汇合。由此,从倾斜传送路径91流入到下降路径84中的新色调剂下降的速度基本为零。在这种状态下,当已收集色调剂从上方下降时,已收集色调剂下降的速度可以通过使已收集色调剂与新色调剂的上部接触来减小。由此,已收集色调剂可以被吸引到壁面并保留在壁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粉碎部106和107设置在旋转轴102的在下降路径84中延伸的一部分处。由此,即使当色调剂被吸引到壁面时,色调剂也经由粉碎部106和107粉碎。因此,与未设置粉碎部106和107的情况相比,因色调剂而引起的下降路径84的堵塞不太可能出现。
而且,使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碎部106和107在下降路径A2中向下移动。由此,与使粉碎部106和107在下降区域A2中向上移动的情况相比,不太可能向上挖出(scoop)色调剂。而且,在下降区域A2中,色调剂被向下按压并且往往被传送到下游侧。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因色调剂而引起的下降区域A2的堵塞不太可能出现。
粉碎部106和107一体形成有倾斜螺旋推运器101。由此,与除了传送构件之外布置专用粉碎构件的情况相比,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因此,凭借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传送装置TH2,已收集色调剂和新色调剂可以彼此混合,并且在堵塞不太可能出现的状态下传送。已经由色调剂传送装置TH2传送的色调剂通过显影容器V的补充口42下降,并且流入到显影装置G中。即,已收集色调剂和新色调剂流入到搅拌室7的上游端中。
在搅拌室7中,色调剂在被双螺旋传送刮刀Gc2搅拌的同时,朝向前连接部8b传送。已经到达前连接部8b的色调剂由双螺旋传送刮刀Gc2和反向传送刮刀Gc3累积,并且通过前连接部8b流入到供给室6中。这里,过滤器31布置在前连接部8b中,以便捕获穿过其中的色调剂中的异物。异物的示例包括已收集色调剂中含有的纸粉和其他灰尘。而且,供给螺旋推运器Gb的双螺旋传送刮刀Gb2在供给室6中传送色调剂。由此,色调剂被吸引到显影辊Ga,例如用于显影。已经传送到供给室6的下游端的色调剂穿过后连接部8a。色调剂流入到搅拌室7的上游端中,并且与下降的已收集色调剂和新色调剂混合。混合后的色调剂在显影容器V的循环室6+7中循环。
这里,根据现有技术,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供给室的下游端,并且新色调剂供给至搅拌室的上游端。由此,凭借现有技术的结构,紧接在已收集色调剂已返回之后,已收集色调剂往往不在搅拌室中移动,而在供给室中移动。因此,在例如返回大量已收集色调剂的情况下,色调剂可能溢出,并且色调剂的回流可能在供给室中发生。具体地,凭借过滤器布置在供给室的下游端与搅拌室的上游端之间的现有技术的结构,过滤器抵抗试图流入到搅拌室中的色调剂的移动。因此,色调剂往往在供给室中累积,并且当返回已收集色调剂时,色调剂的回流可能出现在供给室中。当发生色调剂的回流时,已收集色调剂中含有的异物往往到达布置有显影辊Ga的区域。而且,被过滤器捕获的异物可能随时间累积,并且与经历回流的色调剂一起到达布置有显影辊Ga的区域。由此,已经到达布置有显影辊Ga的区域的异物可以在修整件与显影套筒之间被捕获。这可能在显影辊Ga上产生沿旋转方向的色调剂量不足的条纹形部。当在该状态下显影图像时,图像缺陷(所谓的白条)可能出现在图像的色调剂不足的部分中。而且,通过将异物传送到显影区域,可能在图像中造成空隙。而且,当异物和劣化色调剂的比例增大时,可能降低图像的浓度。即,凭借现有技术的结构,可能造成图像被不适当地显影的显影缺陷。
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搅拌室7。由此,设计中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已收集色调剂不太可能紧接在返回已收集色调剂之后流入到供给室6中。而且,过滤器31布置在搅拌室7的下游部中。由此,即使色调剂在过滤器31之前累积并回流,色调剂的回流也往往停止在搅拌室7的中间,因此,不太可能在搅拌室7的上游部中产生回流的影响。因此,已收集色调剂不太可能紧接在返回已收集色调剂之后,回流到供给室6中。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异物不太可能供给至显影辊Ga,因此,显影缺陷不太可能出现,并且诸如白条等的图像缺陷不太可能出现。
而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当搅拌螺旋推运器Gc在过滤器31侧移动时,该搅拌螺旋推运器沿从下侧到上侧的方向旋转。由此,被搅拌螺旋推运器Gc支撑的擦拭膜23从下侧到上侧沿着过滤器31的表面移动。因此,过滤器31的表面上捕获的异物聚集到上侧。因此,在过滤器31的表面上,往往会消除从沿重力方向的下部到中间部的过滤器31的堵塞。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与异物处于在过滤器31的表面上被捕获的状态的情况相比,容易分配过滤器31的由色调剂所穿过的区域,并且色调剂不太可能被过滤器31阻挡。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色调剂补充设备TH1和色调剂传送设备TH2被打印机主体U1支撑。处理单元U2和色调剂盒TC附接到打印机主体U1以及从打印机主体U1拆卸。即,参照图9A至图10C,为了拆卸处理单元U2,保持把手U2a1,并且从打印机主体U1向前拆卸处理单元U2。此时,处理单元U2的显影容器V的开闭门51和感光体清洁器CL的开闭门66从色调剂传送设备TH2分离。而且,用于色调剂传送设备TH2的下降部81的开闭门141从显影容器V分离。由此,开闭门51、66和141经由弹簧58、69和148所施加的推压力从各个打开位置移动到各个闭合位置。由此,当拆卸处理单元U2时,闭合补充口42、出口61和开口83。相反,当附接处理单元U2时,处理单元U2被向后按压,以附接到打印机主体U1。此时,处理单元U2的开闭门51和66与色调剂传送装置TH2接触,并且阻挡开闭门51和66的移动。这使开闭门51和66抵抗由弹簧58和69施加的推压力相对地移动到各个打开位置。而且,色调剂传送装置TH2的开闭门141与显影容器V接触,并且被按压。这使开闭门141抵抗弹簧148的推压力而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感光体清洁器CL的出口61和色调剂传送装置TH2的入口113彼此连接,从而将显影容器V的补充口42和下降部81的开口83彼此连接。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色调剂传送装置TH2还用于已替换的处理单元U2,并且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显影装置G。
这里,凭借现有技术的结构,色调剂从收集装置传送到显影装置G的传送路径充当可拆卸体(即,作为可消耗物品的处理单元U2)的一部分。因此,相关技术的处理单元U2需要其自身的用于布置包括色调剂返回到显影装置G的传送路径和传送构件的部件的空间。由此,根据相关技术,作为可消耗物件的处理单元U2的尺寸往往增大。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从收集装置到显影装置G传送色调剂的色调剂传送装置TH2被打印机主体U1支撑。这允许在替换处理单元U2之前和之后使用相同的传送路径。由此,凭借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U2,传送色调剂的色调剂传送结构很可能被最小化。这促进色调剂传送结构的尺寸的减小。而且,根据与相关技术相比促进色调剂传送结构最小化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促进了作为可消耗物件的处理单元U2的简化,从而促进减少被废弃的材料和部件的数量。
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虽然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以下要点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但是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的结构在其他要点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说明图,该说明图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6。
参照图14,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容器V中所设置的突出部3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容器V’省略。即,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容器V’中供给室6’和搅拌室7’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对应于显影辊室4的长度。而且,后连接部8a’形成在供给室6’的下游端与搅拌室7’的上游端之间。而且,补充口42’对应于搅拌室7’的上游端,而形成在容器覆盖物2’中。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补充口42’沿轴向的位置与显影辊Ga中设置的最大显影区域L1的端部叠加。
处理单元U2、色调剂盒TC、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和色调剂传送装置TH2的操作
在包括上述结构的打印机U中,色调剂通过色调剂传送装置TH2供给至显影装置G。由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或相同,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通过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可以彼此混合的下降路径84传送,并且新色调剂和已收集色调剂在不太可能出现堵塞的状态下供给至显影装置G。
而且,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显影容器V’沿轴向的长度小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长度。这里,凭借使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供给室的相关技术结构,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从显影辊Ga分离的位置,使得已收集色调剂不会紧接在返回已收集色调剂之后快速到达显影辊Ga。由此,难以减小相关技术的显影容器的长度。相反,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已收集色调剂返回到搅拌室7’。因此,已收集色调剂不太可能紧接在返回已收集色调剂之后,流入到供给室6’中。由此,与相关技术结构相比,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减小了显影容器V’的长度。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显影容器V’的尺寸减小为小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尺寸。由此,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更容易减小处理单元U2’的尺寸。
变型例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许多变型例是可能的,而不偏离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05)的示例。
H01: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打印机U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来描述。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打印机U。图像形成设备可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机器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机器等中的任意一个。
H02: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沿重力方向延伸的下降路径84作为第一子通道的示例来描述,并且与下降路径84汇合的倾斜传送路径91作为第二子通道的示例来描述。然而,第一和第二子通道不限于这些。例如,以下结构是可能的:第一子通道是倾斜传送路径或水平延伸的传送路径,并且第二子通道与第一子通道汇合。
H03: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已收集色调剂从下降路径84的上方流入到下降路径84中并且新色调剂从下降路径84的侧方流入到下降路径84中的示例。然而,已收集色调剂和新色调剂流动的方向不限于这些,并且以下结构是可能的:新色调剂从上方流动而已收集色调剂从侧方流动。
H04: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包括板形粉碎部106和107的示例。然而,粉碎部的形状不限于此。粉碎部可以具有诸如棒形或凸形等的任意形状。而且,粉碎部106和107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倾斜螺旋推运器101可以包括单个粉碎部或三个或更多个粉碎部。
H05: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粉碎部106和107可以设置在倾斜螺旋推运器101上,但是可以省略粉碎部106和107。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很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了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体,该图像保持体包括上面形成有潜像的表面;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利用显影剂将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
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收集在所述可视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显影剂;
容器,该容器包含有供给至所述显影装置的新显影剂;以及
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包括
轴,和
传送刮刀,该传送刮刀被所述轴支撑,从而所述传送刮刀具有螺旋形,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通道,该通道具有连接到所述显影装置的第一子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子通道汇合的第二子通道,
其中,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容器中的一个流入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并且所述显影剂从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容器中的另一个流入到所述第二子通道中,并且
其中,所述传送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子通道中以便传送所述显影剂,并且所述传送构件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沿重力方向延伸,使得所述显影剂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粉碎部,该至少一个粉碎部在所述第一子通道中被所述轴支撑,并且粉碎流过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显影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粉碎部包括多个粉碎部,
其中,所述多个粉碎部由所述可旋转轴支撑在沿轴向方向彼此偏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多个粉碎部的沿旋转方向的相位彼此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子通道具有下游端,
其中,所述显影剂流动所通过的入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所述下游端的沿重力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使得当沿所述重力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入口部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轴偏移,并且
其中,当沿所述重力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轴的所述粉碎部在靠近所述入口部的一侧沿朝向下侧的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子通道具有下游端,
其中,所述显影剂流动所通过的入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所述下游端的沿重力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使得当沿所述重力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入口部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轴偏移,并且
其中,当沿所述重力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所述轴的所述多个粉碎部在靠近所述入口部的一侧沿朝向下侧的方向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轴包括一端和另一端,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所述传送构件被支撑在所述轴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保持体,该显影剂保持体面向所述图像保持体并且保持所述显影剂;
第一容器室,该第一容器室沿着所述显影剂保持体布置,并且包含有要供给至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所述显影剂;以及
第二容器室,该第二容器室具有沿所述显影剂被传送的传送方向的上游部,该第二容器室与所述第一容器室并排布置,并且该第二容器室包含有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室和所述第二容器室循环的所述显影剂;
其中,所述通道具有下游端,并且
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下游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容器室的沿所述传送方向的所述上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由所述收集装置收集的所述显影剂流入到所述第一子通道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子通道朝向所述第一子通道向上倾斜,并且从所述容器供给的所述新显影剂流入到所述第二子通道中。
CN201510367636.4A 2014-10-28 2015-06-29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6200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8880 2014-10-28
JP2014218880A JP6439381B2 (ja) 2014-10-28 2014-10-2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332A true CN106200332A (zh) 2016-12-07
CN106200332B CN106200332B (zh) 2019-11-12

Family

ID=55791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7636.4A Active CN106200332B (zh) 2014-10-28 2015-06-29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82991B2 (zh)
JP (1) JP6439381B2 (zh)
CN (1) CN1062003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842B (zh) * 2019-02-13 2020-03-2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槽的碳粉偵測裝置
CN114174934A (zh) * 2019-07-23 2022-03-11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4122B2 (ja) * 2016-12-15 2019-12-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7868B2 (ja) * 2017-03-30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655823A4 (en) 2017-10-05 2021-03-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TERIAL CONVEYOR ELEMENT FOR A PRESSURE MATERIAL CONTAIN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957A (en) * 1993-12-22 1998-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oner re-use feature
CN1314619A (zh) * 2000-03-17 2001-09-2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837977A (zh) * 2005-03-25 2006-09-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29193A (zh) * 2010-01-18 2011-07-2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11181A (ja) * 2013-12-06 2015-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3001B2 (ja) * 1990-08-28 1999-09-27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H06258987A (ja) * 1993-03-09 1994-09-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366969B2 (ja) * 1994-08-22 2003-01-14 コニ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537293B2 (ja) 1996-11-11 2004-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H11202708A (ja) * 1998-01-08 1999-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65709B2 (ja) 1998-04-10 2004-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3544122B2 (ja) * 1998-06-03 2004-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912072B2 (ja) * 2001-10-31 2007-05-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
JP2004177754A (ja) * 2002-11-28 2004-06-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7618B2 (ja) * 2004-04-19 2010-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36146B1 (ko) * 2004-06-23 2006-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639737B2 (ja) 2004-10-01 2011-0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2935B2 (ja) 2005-12-28 2012-07-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760B2 (ja) * 2006-08-29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7043A (ja) * 2007-05-18 2008-11-27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5739B2 (ja) * 2007-11-14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9559B2 (ja) 2010-11-09 2014-10-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208B2 (ja) * 2011-03-18 2015-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015B2 (ja) 2011-11-16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957A (en) * 1993-12-22 1998-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oner re-use feature
CN1314619A (zh) * 2000-03-17 2001-09-2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837977A (zh) * 2005-03-25 2006-09-2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29193A (zh) * 2010-01-18 2011-07-2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成像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11181A (ja) * 2013-12-06 2015-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842B (zh) * 2019-02-13 2020-03-2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槽的碳粉偵測裝置
CN114174934A (zh) * 2019-07-23 2022-03-11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CN114174934B (zh) * 2019-07-23 2024-02-2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用于再循环调色剂的入口端口的可更换的调色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9381B2 (ja) 2018-12-19
CN106200332B (zh) 2019-11-12
JP2016085388A (ja) 2016-05-19
US9482991B2 (en) 2016-11-01
US20160116863A1 (en)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033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221395B (zh) 显影单元和采用该显影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02053533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CN100501590C (zh) 显影装置
CN1053019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05673B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供给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1639648A (zh) 显影装置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398658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AU2007200525A1 (en) Material supply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unit
JP2017009863A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8833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粉末的容器
CN101770197A (zh) 显影装置
CN10593830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JP2552869B2 (ja) 複写機の現像装置
JP4896181B2 (ja) 現像装置
JP20031863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
CN102081327B (zh)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US1005487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50228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と、画像形成部と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624A (ja)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97786A (ja) 現像装置
JP35821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107A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7904A (ja)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当該トナー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93463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