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5822B -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5822B
TWI735822B TW107141810A TW107141810A TWI735822B TW I735822 B TWI735822 B TW I735822B TW 107141810 A TW107141810 A TW 107141810A TW 107141810 A TW107141810 A TW 107141810A TW I735822 B TWI735822 B TW I7358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ing
electronic
substrate
grip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981A (zh
Inventor
橋本康彦
坂東賢二
木村俊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5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582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產生電子零件從基板上彈回的電子零件之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把持裝置包括:把持機構,其把持電子零件;以及按壓部,其設置於把持機構上,於將由把持機構所把持之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而解除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電子零件。

Description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把持電子零件的電子零件之把持裝置及將所把持之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之安裝裝置。
先前,提出有使用機器人來把持電子零件,將電子零件之引線***基板之導通孔中之技術。此種安裝裝置有專利文獻1中揭示者。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5-557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使用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電子零件之安裝裝置,為於短時間內安裝大量電子零件而使機器人高速移動來安裝於基板上之情形時,當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存在電子零件彈回之可能性。具體而言,當使機器人高速移動而將電子零件配置於基板上時,由於大的力作用於基板,故而基板撓曲,由於此時之基板之復原力而存在電子零件彈回之可能性。於電子零件彈回而浮起之情形時,存在浮起之電子零件從基板之導通孔中脫落之可能性。
因此,本發明鑒於上述情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產生電子零件從基板上彈回的電子零件之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把持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把持部,其把持電子零件;以及按壓部,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於將由上述把持部所把持之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而解除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上述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上述電子零件。
上述構成之把持裝置中,設置於把持部上之按壓部於解除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電子零件,因此可抑制電子零件由於從基板上彈回而浮起。因此,當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可抑制電子零件從基板上脫落。
另外,上述按壓部設置於上述把持部中之與上述電子零件對向之對向位置,上述按壓部中之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之側之前端部亦可根據上述把持部中之上述對向位置與上述電子零件之間之距離,而向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分離之方向位移。
由於按壓部中之電子零件側之前端部可根據把持部中之與電子零件對向之對向位置與電子零件之間之距離,而向與電子零件接近、分離之方向位移,故而於把持部解除把持而從電子零件上脫離時,按壓部亦可追隨電子零件而持續抵接,抑制電子零件浮起。因此,於把持部解除把持時,可更確實地抑制電子零件從基板上脫落。
另外,上述按壓部可為彈性體。
由於按壓部為彈性體,故而可以簡易之構成,來抑制電子零件由於從基板上彈回而浮起。
另外,於上述把持部中,沿著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分離之方向而設置通路,上述按壓部可沿著上述通路之延伸方向而於上述通路之內部移動。
由於按壓部可沿著通路之延伸方向而於通路之內部移動,故而可以簡易之構成,來抑制電子零件由於從基板上彈回而浮起。
另外,本發明之安裝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把持部,其把持電子零件;按壓部,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於將由上述把持部所把持之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而解除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上述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上述電子零件;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之解除以及上述把持部之移動。
上述構成之安裝裝置由於藉由控制部之控制,來進行把持部對電子零件之把持、把持部對電子零件之把持之解除以及把持部之移動,故而於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可抑制電子零件從基板上脫落,而且可正確且高精度地進行電子零件之安裝之動作。
另外,上述把持部亦可作為機器人之手部而構成。
由於把持部作為機器人之手部而構成,故而可高精度且高速地利用安裝裝置來安裝電子零件。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於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可抑制電子零件之從基板上之彈回,因此可將電子零件確實地安裝於基板上。因此,可更有效率地進行電子零件之安裝。
以下,對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電子零件之安裝裝置,參照隨附圖式來說明。
(安裝裝置100)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安裝裝置100之概略構成之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安裝裝置100係包括機器人11而構成。
安裝裝置100中使用之機器人11包括:固定於台車上之基座12、支持於基座12上之一對機器手臂13a、13b(第1機器手臂13a及第2機器手臂13b)、以及收納於基座12內之控制部14。機器人11可設置於相當於一個人之有限空間(例如610 mm×620 mm)中。
以下,將一對機器手臂伸展之方向稱為左右方向,將與基軸之軸心平行之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將與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向稱為前後方向。本實施方式之機器人11應用於配線基板之安裝現場,進行於配線基板上安裝附引線之電子零件之作業。
(一對機器手臂13a、13b) 第1機器手臂13a(圖中右之機器手臂)以及第2機器手臂13b(圖中左之機器手臂)係分別構成為可相對於基座12而移動之水平多關節型機器手臂。第1機器手臂13a具備臂部15、腕部17及第1末端執行器18a。第2機器手臂13b具備臂部15、腕部17及第2末端執行器18b。此外,該等一對機器手臂13a、13b可分別獨立地動作,或者可相互關聯地動作。
本實施方式中,臂部15係由第1連桿15a及第2連桿15b所構成。第1連桿15a係藉由旋轉關節J1,而以可旋轉之方式與固定於基座12之上表面的基軸16連結,可圍繞通過基軸16之軸心的旋轉軸線L1而轉動。第2連桿15b係藉由旋轉關節J2,而以可旋轉之方式與第1連桿15a之前端連結,可圍繞規定於第1連桿15a之前端的旋轉軸線L2而轉動。
於第2連桿15b之前端安裝有腕部17。第2連桿15b之前端與腕部17係經由直線運動關節J3及旋轉關節J4而連結。腕部17係藉由直線運動關節J3,可相對於第2連桿15b而升降移動。腕部17藉由旋轉關節J4,可圍繞相對於第2連桿15b而垂直之旋轉軸線L3來轉動。腕部17具有安裝第1末端執行器18a或者第2末端執行器18b之機械式介面19。
第1末端執行器18a係與右邊之腕部17之機械式介面19連結。即,第1末端執行器18a設置於第1機器手臂13a之前端。同樣,第2末端執行器18b係與左邊之腕部17之機械式介面19連結。本實施方式中,不使用第2末端執行器18b,於左邊之腕部17之機械式介面19上什麼都未連接。
上述構成之一對機器手臂13a、13b分別具有關節J1~J4。而且,於一對機器手臂13a、13b上,分別以與關節J1~J4相對應之方式,設置有驅動用之伺服馬達(未圖示)、以及檢測該伺服馬達之旋轉角之編碼器(未圖示)等。另外,第1機器手臂13a之第1連桿15a之旋轉軸線L1、與第2機器手臂13b之第1連桿15a之旋轉軸線L1位於同一直線上,第1機器手臂13a之第1連桿15a與第2機器手臂13b之第1連桿15a係上下設置高低差而配置。
(第1末端執行器18a) 參照圖2,對第1末端執行器18a進行說明。圖2中,示出本實施方式之安裝裝置100中所使用之機器人11於作為末端執行器而具備之把持裝置60上把持有複數個電子零件E之狀態。
第1末端執行器18a包含:把持裝置60,其以可旋轉之方式設置於其基部且用以把持電子零件E;以及連接部70,其將該把持裝置60與腕部17連接。連接部70係從腕部17起,沿著鉛直方向下方而延伸配置。
把持裝置60包括複數個把持機構1(把持部)64。本實施方式中,把持裝置60包括8個把持機構64。把持機構64係構成為可分別把持1個電子零件E。把持裝置60中,8個把持機構64係沿著圓周方向,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為放射狀。
另外,把持裝置60包括圓板構件62。圓板構件62係以中央部位於連接部70之下端部附近之方式,安裝於連接部70上。圓板構件62係設置為可旋轉。本實施方式中,圓板構件62係安裝為能夠以於水平方向上延伸之旋轉軸1為中心而旋轉。因此,圓板構件62係安裝為可於相對於水平面而垂直之面內旋轉。
把持機構64分別於前端部具有夾具部80。
8個把持機構64分別把持1個電子零件E,進行電子零件E於基板上之安裝。8個把持機構64分別包括:沿著圓板構件62之直徑方向而延在之直徑方向延在部66、以及設置於直徑方向延在部66之前端部的夾具部80。本實施方式之夾具部80係以從電子零件E之外側夾入之方式約束電子零件E來把持電子零件E。
(把持機構64) 圖3中,對8個把持機構64中之1個把持機構64,示出放大之立體圖。把持機構64包括複數個夾具部80。本實施方式中,把持機構64包括3個夾具部80a、80b、80c。
3個夾具部80a、80b、80c構成為可向相互接近、分離之方向移動。構成如下:於複數個夾具部80分別相互分離之狀態下,於該等之間夾入電子零件,藉由複數個夾具部80分別向相互接近之方向移動,從而把持機構64可把持電子零件E。另外,藉由從於複數個夾具部80之間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複數個夾具部80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從而把持機構64可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
本實施方式中,於把持機構64把持電子零件E時,於3個夾具部80a、80b、80c分別相互分離之狀態下,於該等之間配置電子零件E。於在3個夾具部80a、80b、80c之間配置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下,使3個夾具部80a、80b、80c分別向相互接近之方向移動而夾入電子零件E,藉此,把持機構64把持電子零件E。另外,藉由從把持機構64利用3個夾具部80a、80b、80c進行把持之狀態,使3個夾具部80a、80b、80c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從而把持機構64之把持被解除。
此外,雖本實施方式中,已對把持機構64具備3個夾具部80a、80b、80c之形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把持機構64亦可為具有2個夾具部之形態。於此情形時,電子零件E亦可由2個夾具部,從兩側部夾入而把持。另外,把持機構亦可具備4個以上之夾具部。亦可為如下構成:藉由4個以上之夾具部分別向相互接近之方向移動,而夾入位於內側之電子零件,從而把持電子零件。
本實施方式中,於3個夾具部80中之夾具部80a上安裝有按壓部81。按壓部81安裝於把持機構64中之夾具部80a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位置(對向位置)。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1安裝於夾具部80a之前端。按壓部81係由彈性體所形成,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1係由彈簧形成。
(控制構成) 繼而,對安裝裝置100之控制構成進行說明。圖4中,示出安裝裝置100中之控制構成之方塊圖。
如圖4所示,安裝裝置100中之控制部14包含運算部14a、存儲部14b、及伺服控制部14c。
控制部14為例如微控制器等具備電腦之機器人控制器。此外,控制部14可由集中控制之單獨之控制部14所構成,亦可由相互協作而分散控制之複數個控制部14所構成。
於存儲部14b中存儲有作為機器人控制器之基本程式、各種固定資料等資訊。運算部14a藉由讀出存儲部14b中所存儲之基本程式等軟體且實行,來控制安裝裝置100之各種動作。即,運算部14a生成安裝裝置100之控制指令,將其輸出至伺服控制部14c。例如,運算部14a係由處理器單元所構成。
伺服控制部14c係構成為:基於由運算部14a所生成之控制指令,來控制與安裝裝置100中之機器手臂13a、13b之各個關節對應之伺服馬達之驅動。
(電子零件E之安裝) 繼而,對使用安裝裝置100之電子零件E於基板S上之安裝進行說明。圖5(a)~(d)中,關於對基板S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時之各步驟,示出表示把持機構64及電子零件E之構成的構成圖。
圖5(a)中,示出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把持機構64朝向基板S中之進行安裝之導通孔90、91而移動之狀態的把持機構64及電子零件E。如圖5(a)所示,藉由利用把持機構64中之夾具部80來夾入,從而把持機構64來把持電子零件E。把持機構64係於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下,向成為基板S之安裝對象的導通孔移動。
若從電子零件E延伸之引線68、69到達與基板S中之成為安裝對象之導通孔90、91對應之位置,則藉由把持機構64從此處向下方移動,電子零件E與基板S接近,引線68、69***導通孔90、91中。圖5(b)中,示出從電子零件E延伸之引線68、69***導通孔90、91中之狀態的把持機構64及電子零件E之構成圖。於該狀態下,電子零件E係由夾具部80所把持之狀態。
若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基板S中之導通孔90、91中,則把持機構64中之夾具部80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圖5(c)中,示出把持機構64中之夾具部80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之狀態的把持機構64及電子零件E之構成圖。藉由把持機構64中之夾具部80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則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
此時,按壓部81從上方,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按壓電子零件E。因此,於阻止電子零件E向上方移動之方向上,按壓部81按壓電子零件E。
若把持機構64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則把持機構64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圖5(d)中,示出表示把持機構64向從電子零件E分離之方向移動之狀態的構成圖。若把持機構64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且按壓部81中之電子零件E側之前端部81a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則電子零件E於基板S上之安裝完畢。
本實施方式中,安裝裝置100之機器人11具備把持裝置60來作為第1末端執行器18a。即,把持裝置60係作為安裝裝置100中之機器人11之手部而發揮功能。此時,藉由隨著機器人11之控制部14之控制,把持裝置60移動,從而把持機構64移動。因此,藉由機器人11之控制部14使把持裝置60移動,則把持機構64以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而移動,將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基板S之導通孔90、91中。另外,機器人11之控制部14係控制把持裝置60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以及把持之解除。因此,藉由機器人11之控制部14之控制,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並且把持機構64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
然後,把持裝置60使圓板構件62旋轉移動,以使下一個把持機構64配置在與基板S之成為安裝對象之導通孔對向之位置。藉此,開始利用下一個把持機構64將電子零件E安裝於下一個導通孔中。
作為電子零件E之安裝裝置100,為提高安裝中之處理量,而存在使把持機構64高速移動來高速安裝電子零件E之情形。於高速安裝電子零件E之情形時,為將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導通孔90、91中而向下方移動時之速度大。於此情形時認為,當電子零件E安裝於基板S上時,電子零件E之底面抵接於基板S上,比較大之力F1作用於由電子零件E之底面將基板S向下方擠入之方向。
如圖5(b)所示,若力F1作用於將基板S向下方擠入之方向,則基板S以朝向下方凸起之方式稍微撓曲。若一旦基板S以朝向下方凸起之方式撓曲,則其後,藉由基板S之復原力,基板S向朝向上方凸起之方向撓曲。藉由此時之基板S之復原力,力F2作用於電子零件E朝向上方之方向。
假設於按壓部81不存在之情形時,由於電子零件E之向朝向上方之方向之力F2,而存在電子零件E浮起之可能性。於此時之力F2大之情形時,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移動至較導通孔90、91更上方,存在電子零件E從導通孔90、91中脫落之可能性。
本實施方式中,於夾具部80a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位置配置有按壓部81。因此,於夾具部80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把持機構64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時,可將電子零件E向下方按壓。因此,把持機構64之把持解除後,可抑制電子零件E向上方移動。
由於電子零件E向上方之移動受到抑制,故而可抑制電子零件E意外地從基板S之導通孔90、91中脫落。因此,於電子零件E安裝於基板S上時,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不會從導通孔90、91中脫落,可將電子零件E確實地安裝於基板S上。由於電子零件E之安裝確實地進行,故而可更有效率地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因此,於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時,可減少運轉成本。
另外,即便使把持機構64高速移動而高速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亦可確實地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因此,能夠增加每單位時間內可進行安裝之電子零件E之個數,可提高電子零件E之安裝之處理量。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1係由彈簧所形成,故而構成為:與電子零件E接近之側之前端部81a可向與電子零件E接近、分離之方向位移。因此,如圖5(c)所示,於把持機構64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把持機構64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時,按壓部81亦可繼續與電子零件E抵接。
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b)所示,於按壓部81被壓縮之狀態下,電子零件E由把持機構64所把持。因此,按壓部81係一面向朝向電子零件E之方向施力,一面安裝於把持機構64之前端部。即便把持機構64移動,把持機構64之夾具部80從電子零件E上脫離,按壓部81中之電子零件E側之前端部81a亦根據把持機構64之夾具部80與電子零件E之間之距離而向朝向電子零件E之方向位移。因此,按壓部81可繼續與電子零件E持續抵接。如此一來,按壓部81之電子零件E側之前端部81a係構成為可根據把持機構64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位置與電子零件E之間之距離而位移。因此,於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時,於按壓部81與電子零件E已經抵接之狀態下,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如此一來,於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之時刻,按壓部81已經與電子零件E抵接,抑制電子零件E向上方移動。
於解除把持機構64之把持時,藉由在按壓部81之前端部81a與電子零件E抵接之狀態下,把持機構64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可一面緩緩減少對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一面解除把持機構64之把持。於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之解除時,由於一面緩緩減少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之按壓力一面解除把持,故而可抑制對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急遽釋放。
假設若把持機構64之按壓力急遽釋放,則因基板S向下方之位移而引起之彈性能量急遽釋放,存在電子零件E急遽地向上方位移而導致引線68、69從導通孔90、91中脫落之可能性。
與此相對,本實施方式中,即便把持機構64之把持解除,按壓部81亦繼續將電子零件E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按壓,並且一面緩緩減少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之按壓力,一面將把持機構64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因此,於把持機構64解除把持時,可抑制因基板S之位移而引起之來自基板S之彈性能量急遽釋放。藉此,可抑制電子零件E彈回而浮起,從而可抑制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從基板S之導通孔90、91中脫落。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把持機構64由於作為機器人之手部而構成,故而可高精度且高速地進行安裝裝置100之電子零件E安裝。另外,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機器人11之控制部14之控制,來進行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之解除以及把持機構64之移動,因此可正確且高精度地進行該等動作。
(第2實施方式) 繼而,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試驗裝置進行說明。此外,對以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方式構成之部分,於圖中標註同一符號且省略說明,僅對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
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1係由彈性體所形成。與此相對,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之不同之處在於:按壓部係由可於通路之內部移動之柱狀體所構成。
圖6(a)中,示出由第2實施方式之把持機構64a來把持電子零件E之狀態下的把持機構64a及電子零件E之構成圖。另外,圖6(b)中,示出第2實施方式之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被解除之狀態下的把持機構64a及電子零件E之構成圖。
第2實施方式之把持機構64a中,於夾具部80a中設置有通路83。本實施方式中,通路83係設置為於鉛直方向上貫通夾具部80a。於夾具部80a中之通路83中設置有按壓部82。按壓部82係配置為可於通路83之內部移動。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2係可沿著通路83之延伸方向而於通路83之內部移動之柱狀體。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2係以沿著水平面之剖面成為圓形之方式,形成為圓柱狀。
另外,於按壓部82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側之端部,形成有較圓柱狀之部分而言直徑擴大之凸緣部82a。於凸緣部82a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側之端部82b上,以與電子零件E抵接之方式構成按壓部82。另外,於按壓部82中之和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上,形成有較圓柱狀之部分而言直徑擴大之凸緣部82c。
如圖6(a)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之把持機構64a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下,由夾具部80a、80b、80c夾持電子零件E而把持。
如圖6(b)所示,若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基板S中之導通孔90、91中,則把持機構64a中之夾具部80a、80b、80c分別向相互分離之方向移動,由夾具部80a、80b、80c所夾入之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
此時,按壓部82係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按壓電子零件E。
本實施方式中,於夾具部80a中設置有通路83,於通路83中,按壓部82配置為可於通路83之內部移動。因此,於把持機構64a之夾具部80a、80b、80c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時,按壓部82可將電子零件E向下方按壓。如此一來,於把持機構64a之夾具部80a、80b、80c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之時刻,按壓部82已經按壓電子零件E。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2藉由自重而將電子零件E向下方按壓。因此,於把持機構64a之夾具部80a、80b、80c之把持解除後,可抑制電子零件E向上方移動。藉此,於電子零件E安裝於基板S上時,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不會從通孔90、91中脫落,可將電子零件E確實地安裝於基板S上。由於電子零件E之安裝確實地進行,故而可更有效率地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因此,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時,可減少運轉成本。
另外,即便使把持機構64a高速移動而高速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亦可確實地進行電子零件E之安裝。因此,能夠增加每單位時間內可進行安裝之電子零件E之個數,可提高電子零件E之安裝之處理量。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按壓部82係構成為:與電子零件E接近之側之前端部82b可向與電子零件E接近、分離之方向位移。按壓部82由於構成為可於通路83之內部自由移動,故而即便把持機構64a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按壓部82亦追隨電子零件E而向朝向電子零件E之方向移動。即,即便把持機構64a之夾具部80從電子零件E上脫離,按壓部82中之電子零件E側之前端部82b亦根據把持機構64a中之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位置與電子零件E之間之距離而向朝向電子零件E之方向位移。因此,按壓部82可繼續與電子零件E持續抵接。
如此一來構成為:按壓部82之電子零件E側之前端部82b可根據把持機構64之夾具部80與電子零件E之間之距離而位移。因此,於把持機構64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時,於按壓部82已與電子零件E抵接之狀態下,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如此,於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之時刻,按壓部82已與電子零件E抵接,抑制電子零件E向上方移動。因此,如圖6(b)所示,於把持機構64a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把持機構64a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時,按壓部82亦可繼續與電子零件E抵接而按壓電子零件E。
若從如圖6(a)所示般,把持機構64a把持有電子零件E之狀態,成為如圖6(b)所示般,把持機構64a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之狀態,則電子零件E成為僅藉由按壓部82之自重之按壓發揮作用之狀態。
於按壓部82中之和與電子零件E對向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置有凸緣部82c。若從圖6(b)所示之狀態,把持機構64a進而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則凸緣部82c與夾具部80a抵接,成為按壓部82無法進一步按壓電子零件E之狀態。若把持機構64a進而向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之方向移動,則按壓部82從電子零件E上脫離。
本實施方式中,於把持機構64a解除電子零件E之把持時,按壓力從把持機構64a之按壓變化為藉由按壓部82之自重之按壓,其後,對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消失。此時,藉由按壓部82之自重之按壓力小於把持機構64a之按壓力。
本實施方式中,於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時,作用於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係以如下方式變化:從把持機構64a之按壓,暫時經過藉由按壓部82之自重之按壓而成為按壓力不再作用之狀態。因此,於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解除時,對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係以階段性地減少之方式變化,從而解除把持機構64a對電子零件E之把持。
於把持機構64之把持之解除時,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之按壓力階段性地減少,同時解除把持,因此,可抑制對電子零件E之按壓力急遽釋放。本實施方式中,即便把持機構64a之把持解除,按壓部82亦繼續將電子零件E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按壓,並且向朝向基板S之方向之按壓力階段性地減少,同時,把持機構64a從電子零件E上分離。因此,於把持機構64a解除把持時,可抑制因基板S之位移而引起之來自基板S之彈性能量急遽釋放。藉此,可抑制電子零件E浮起而使電子零件E之引線68、69從基板S之導通孔90、91中脫落。
此外,雖上述實施方式中,已對使用彈性體以及可於夾具部中之通路之內部移動之柱狀體來作為按壓部之構成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若為於把持機構解除電子零件之把持時可按壓電子零件而抑制電子零件從基板上彈回之構成,則其他按壓部之構成亦可應用於本發明。
60‧‧‧把持裝置 64‧‧‧把持機構 68、69‧‧‧引線 80a、80b‧‧‧夾具部 81、82‧‧‧按壓部 81a‧‧‧前端部 90、91‧‧‧導通孔 100‧‧‧安裝裝置 S‧‧‧基板 E‧‧‧電子零件 F1、F2‧‧‧力
圖1係示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安裝裝置之概略構成之正視圖。 圖2係將圖1之安裝裝置中之把持裝置放大示出之側視圖。 圖3係將圖2之把持裝置中之把持機構放大示出之立體圖。 圖4係示出圖1之安裝裝置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5(a)~(d)係示出使用圖1之安裝裝置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之各步驟之構成圖。 圖6(a)、(b)係示出使用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安裝裝置將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時之各步驟之構成圖。
64‧‧‧把持機構
68、69‧‧‧引線
80a、80b‧‧‧夾具部
81‧‧‧按壓部
81a‧‧‧前端部
90、91‧‧‧導通孔
S‧‧‧基板
E‧‧‧電子零件
F1、F2‧‧‧力

Claims (6)

  1. 一種把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把持部,其把持電子零件;以及按壓部,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於將由上述把持部所把持之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而解除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上述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上述電子零件;上述把持部,在將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上述基板之安裝位置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上述把持部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後,上述按壓部中之上述電子零件側之前端部,從接觸上述電子零件之狀態到成為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狀態時之按壓解除位置為止,往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方向移動既定距離,且從上述按壓解除位置進而於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方向移動,藉此從上述電子零件分離;上述按壓部,在上述把持部把持著上述電子零件時與上述電子零件持續抵接,並且上述把持部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後,即便於上述把持部在移動至上述按壓解除位置為止之上述既定距離移動之期間,亦與上述電子零件持續抵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把持裝置,其中上述按壓部設置於上述把持部中之與上述電子零件對向之對向位置,上述按壓部中之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之側之前端部可根據上述把持部中之上述對向位置與上述電子零件之間之距離,而向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分離之方向位移。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把持裝置,其中上述按壓部為彈性體。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把持裝置,其中 於上述把持部,沿著與上述電子零件接近、分離之方向而設置通路,上述按壓部可沿著上述通路之延伸方向而於上述通路之內部移動。
  5. 一種安裝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把持部,其把持電子零件;按壓部,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於將由上述把持部所把持之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基板上而解除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時,以阻止上述電子零件向從基板上脫離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按壓上述電子零件;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上述把持部對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之解除以及上述把持部之移動;上述把持部,在將上述電子零件安裝於上述基板之安裝位置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上述把持部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後,上述按壓部中之上述電子零件側之前端部,從接觸上述電子零件之狀態到成為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狀態時之按壓解除位置為止,往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方向移動既定距離,且從上述按壓解除位置進而於從上述電子零件脫離之方向移動,藉此從上述電子零件分離;上述按壓部,在上述把持部把持著上述電子零件時與上述電子零件持續抵接,並且上述把持部解除上述電子零件之把持後,即便於上述把持部在移動至上述按壓解除位置為止之上述既定距離移動之期間,亦與上述電子零件持續抵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安裝裝置,其中上述把持部係作為機器人之手部而構成。
TW107141810A 2017-11-27 2018-11-23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TWI735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7028A JP7278706B2 (ja) 2017-11-27 2017-11-27 把持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JPJP2017-227028 2017-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981A TW201933981A (zh) 2019-08-16
TWI735822B true TWI735822B (zh) 2021-08-11

Family

ID=6663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810A TWI735822B (zh) 2017-11-27 2018-11-23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78706B2 (zh)
CN (1) CN111656881B (zh)
TW (1) TWI735822B (zh)
WO (1) WO20191029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580B (zh) * 2020-02-14 2021-06-29 苏州大学 一种弹跳装置
JPWO2023013035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3042A (en) * 2010-09-27 2012-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lamp device
CN206455662U (zh) * 2016-11-23 2017-09-01 江苏光大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熔断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9297U (ja) * 1983-05-16 1984-12-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部品***ヘツド
JPS6133882A (ja) * 1984-07-27 1986-0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部品把持装置
JPH0644157Y2 (ja) * 1987-11-20 1994-11-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自動装着装置
TW417411B (en) * 1997-05-16 2001-01-01 Sony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parts
JPH1119893A (ja) * 1997-07-01 1999-01-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接続ピンの自動挿抜ロボットに用いられる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該ロボットハンドを用いた接続ピンの挿抜方法
JPH1130643A (ja) * 1997-07-09 1999-02-02 Tokin Corp 電子部品の把持導通装置
JP2002314298A (ja) * 2001-04-18 2002-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4504592B2 (ja) 2001-05-30 2010-07-1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クランプ機構及びクランプ装置
US7337534B2 (en) * 2005-04-07 2008-03-04 Chi Ming Wong SMD chip handling apparatus
US20090132086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Fanuc Ltd Holding apparatus and holding unit
US9076831B2 (en) 2011-11-04 2015-07-07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Substrate clamp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2013222771A (ja) * 2012-04-13 2013-10-28 Juki Corp 把持ノズル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105379446B (zh) * 2013-07-12 2018-09-25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组装装置的向基板组装元件的方法及元件组装装置
EP3032932B1 (en) * 2013-08-07 2017-11-22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Lead posi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inserting machine
CN104552322A (zh) * 2013-10-28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把持装置、机器人以及把持方法
JP6695040B2 (ja) * 2015-06-26 2020-05-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吸着ノズル
JP6704136B2 (ja) * 2015-09-07 2020-06-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738621B2 (ja) * 2016-03-11 2020-08-1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3042A (en) * 2010-09-27 2012-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lamp device
CN206455662U (zh) * 2016-11-23 2017-09-01 江苏光大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熔断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8706B2 (ja) 2023-05-22
TW201933981A (zh) 2019-08-16
WO2019102923A1 (ja) 2019-05-31
CN111656881A (zh) 2020-09-11
JP2019096822A (ja) 2019-06-20
CN111656881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5822B (zh) 把持裝置及安裝裝置
EP2522470A1 (en) Robot Hand and Robot
US10195744B2 (en) Control device, robot, and robot system
JP6738621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JP6766339B2 (ja) ロボ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2007110136A (ja) 軽量接合ヘッド組立体
JP2013099807A (ja) 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CN110024509B (zh) 部件安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687581B2 (ja) 水平多関節型ロボットの校正システムおよび校正方法
JP2002355786A (ja) 電子部品のクランプ機構及びクランプ装置
JP2015085499A (ja) ロボット、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3042092B2 (ja) 対象物取扱装置
JP2016203266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JP3439935B2 (ja) ワーク把持装置
JP5621466B2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WO2023120725A1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
JPH0724680A (ja) フレキシブル治具
JP7349189B1 (ja) スマートセンサ化グリッパ
JP6278620B2 (ja) アクティブコンプライアンス装置
JP6278621B2 (ja) アクティブコンプライアンス装置
WO2021029168A1 (ja)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制御方法
JPS60161085A (ja) 部品取り出し装置
JP2015100902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JP2022091240A (ja) 基板搬送ロボット
JP2019144147A (ja) ロボット、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力検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