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4279B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4279B
TWI434279B TW097148799A TW97148799A TWI434279B TW I434279 B TWI434279 B TW I434279B TW 097148799 A TW097148799 A TW 097148799A TW 97148799 A TW97148799 A TW 97148799A TW I434279 B TWI434279 B TW I4342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field
information
tes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8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7243A (en
Inventor
Yasuhiro Ueki
Original Assignee
Jvc 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 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 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7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7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4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42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資訊記錄媒體與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及再生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及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尤其是關於具有如從一面兩層的數位多用途碟片(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的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層的資訊記錄媒體及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
近年來,盛行開發了具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兩層記錄層的一面兩層的DVD,而作為該記錄再生方法有各種提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一面兩層的DVD,作為兩層記錄層開發了使用有機色素膜的一次寫入用,及使用相變化膜的重寫型。如在第12圖表示其構造斷面的一例地,此些一面兩層DVD是第一記錄層L0由半透明樹脂所形成,而第二記錄層L1藉由反射膜對於第一記錄線層L0例如形成在40μm上,上述半透明的樹脂及反射膜,是如上述地藉由有機色素膜或相變化膜所構成。
對於此種兩層DVD擬記錄或再生資訊信號時,對於第一記錄層L0如在第12圖中以1a所示地將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對焦於第一記錄層L0而進行資訊信號的記錄或再生,當終了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記錄或再生,則如在第12圖中以1b所示地將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穿透半 透明的第一記錄層L0而對焦於第二記錄層L1般地移動光拾波器內的物鏡位置,對於第二記錄層L1繼續進行資訊信號的記錄或再生。
在此,若上述的記錄層L0、L1為有機色素膜時,當在第一記錄層L0記錄資訊信號,則使第一記錄層L0的折射率變化,或是L0的熱吸收而使有機色素膜的形狀變化,又,因熱吸收而使明暗變化,穿透率有所變換等,對於第一記錄層L0記錄資訊信號之前後,到達至第二記錄層L1的光量等會變化。又,從媒體反射回來的光量也會變更。
所以如第13(A)、(B)圖模式地所示,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已記錄領域2上方的第二記錄層L1記錄資訊信號時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P1,及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未記錄領域3上的第二記錄層L1記錄資訊信號時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P2有所不同,又,記錄發光波形形狀(定時)(以下稱為WS)有所變更,又因折射率不相同使得焦點最適當位置有所變更。
第14圖是表示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記錄功率的顫動特性圖。如同圖所示地,第一記錄層L0的記錄時的第二記錄層L1記錄功率對顫動特性4,是與第一記錄層L0的未記錄時的第二記錄層的記錄功率對顫動特性5不相同,而由L0的記錄時與未記錄時就可知L1的顫動最適當的功率不相同。又,由L0的記錄與未記錄,來自L1的反射光量也不相同,因此再生L1的位址或資料時的最適當條件 也不相同。
又,第一記錄層L0是為了對於第二記錄層L1進行記錄再生,必須為半穿通性,而第二記錄層L1是反射層,如此第一記錄層L0的導向特性或熱吸收特性是與第二記錄層L1不相同,因此第一記錄層L0與第二記錄層L1的各記錄特性是完全不相同,當實際上記錄時,對於各該記錄層L0、L1在PCA(Power Calibration Area)記錄測試信號之後進行再生,必須求出最適當的記錄雷射功率。
眾知作為一面兩層的光碟構造,有表示於第15圖的並聯型式與表示的第16圖的相對型式。如第15圖所示地,並聯型式是第一記錄層L0與第二記錄層L1分別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b1,資料領域a2、b2,引出領域a3、b3,又,以c表示物理區段號碼般地從內周側朝外周側依次增加的構造。
一方面,如第16圖所示地,相對型式的第一記錄層L0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資料領域a2、中間領域a4,又以c1表示物理區段號碼般地從碟片內周側朝外周側依次增加的構造,而第二記錄層L1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引出領域b4、資料領域b5、中間領域b6,又以c2表示物理區段號碼所示地從內周側朝外周側依次減少的構造。信號記錄方向是物理區段號碼增加的方向。
在此,在PCA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再生,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的方法,是使用對於設在第一層記錄層L0 的PCA,階段式地複數變更雷射功率而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再生,測定不平衡性,並將所測定的不平衡性等成為目標值的功率作為最適當功率的方法。又,作為測定對象,使用顫動的誤差比成為最適當的方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43873號公報
然而,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的上述方法,是藉由變更雷射功率,使得第一記錄層L0的記錄膜的折射率的變化量會變化之故,因而若在相對向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的位置(雷射光束的光軸方向的位置)具有第二記錄層L1的PCA時,藉由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的記錄雷射功率的階段式變化的結果,使得到達第二記錄層L1的PCA的光量等會變化,因此很難決定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
又,一次寫入型光碟的PCA領域是在記錄一次之後就無法再使用,而在光碟的資料領域分成複數次欲記錄資料時,成為僅使用一部分領域。如此擬使用第二記錄層L1的PCA時,在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的記錄與未記錄上特性不相同,因此位於相對向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的位置的第二記錄層L1的PCA中,可使用於測試信號的記錄的領域也成為被限制。
又,L0與L1的各PCA是無法從層的形成方法同時地製作兩個記錄層L0與L1,因此分別被個別地製作,惟軌 道對於碟片中心具有偏心成分,其量是如±40μm左右,又軌距是如0.74μm。因此斟酌上述偏心成分,則必須記錄108軌(≒40×2/0.74)以上,而在設在相對向於L0的PCA的位置的L1的PCA,成為無法記錄L0的條件下的測試記錄。
如此,對於一般的測試記錄以約一軌就終了,則成為消耗龐大數的軌道,成為浪費地使用有限的PCA的領域,實質上無法作成格式化。
本發明是鑑於以上事項而創作者,其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及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具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記錄層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有效利用複數記錄層的各該測試信號記錄領域而可決定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
又,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及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具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記錄層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可進行考慮軌道偏心量的測試信號的記錄再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1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 ;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配置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此發明中,可對複數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不使測試信號重疊地進行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2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將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配置於不相同的半徑位置;在複數記錄層間大致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將資料領域配置於大致相同的半徑位置。
在本發明中,資料領域是配置於在複數記錄層間互相層積方向位於大致相同位置,因此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記錄資料之後,而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記錄資料之際,經常地可將雷射光穿透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已記錄的資料領域而可加以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3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 雷射光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將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配置於不相同的半徑位置;而且將該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上尺寸的信號記錄領域配置在相對向於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及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位置,。
在本發明中,即使在碟片狀的資訊記錄層有偏心,擬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記號時,將雷射光經常地通常過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已記錄信號領域也可進行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4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將資料領域配置於在複數記錄層間互相在層積方向大約相同的半徑位置,而且將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作成比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還大的尺寸。
在本發明中,即使在碟片狀的資訊記錄層有偏心,擬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記錄資訊信號時,將雷射光經常地通過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資料領域也可進行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5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將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配置於不相同的半徑位置;而且在相對向於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及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領域事先記錄有信號。
在本發明中,即使光碟裝置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相對向於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領域未記錄信號,擬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時,將雷射光經常地通過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已記錄信號領域也可進行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6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 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包括:將信號記錄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相對向於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領域的第一步驟,及繼續第一步驟,將測試信號記錄在第一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第二步驟。
在本發明中,資料領域是擬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時,將雷射光穿透相對向於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第一記錄層的已記錄信號領域而可進行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7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對於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記錄信號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對於複數記錄層的各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記錄測試信號。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8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對於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記錄信號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將鄰接於層積方向的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的方向,及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的方向作成互相相反方向並加以記錄。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9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對於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發明的碟片資訊記錄媒體,記錄信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包括: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一步驟;以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第一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而且將信號記錄在相對向於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第一記錄層領域的第二步驟;在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 雷射光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三步驟;以及在第三步驟所求出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第二記錄層的上述資料領域的第四步驟。
在本發明中,擬將資料記錄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資料領域時,在接近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相對向於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己記錄信號領域穿透雷射光而在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之後,可將資料記錄在第二記錄層的資料領域。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第10項發明是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屬於對於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發明的碟片資訊記錄媒體,記錄信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包括: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第一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上述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一步驟;以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第一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而且將信號記錄在相對向於第一及第二記錄層中距光拾波器較遠的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第一記錄層領域的第二步驟;在第二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三步驟;以及在第三步驟所求出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 第二記錄層的上述資料領域的第四步驟;以及在第一及第二記錄層的上述記錄的資料領域的外側領域分別依次地記錄信號的第五步驟。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記錄媒體是屬於層積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是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配置,而且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相對向於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位置,配置該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上尺寸的信號記錄領域,資料領域是複數記錄層間配置於層積方向互相大致相同位置。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是屬於層積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是在複數記錄層間不會互相重疊於層積方向般地配 置,而且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相對向於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位置,配置該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上尺寸的信號記錄領域,資料領域是複數記錄層間配置於層積方向互相大致相同位置,且鄰接於層積方向兩個記錄層的各資料領域中,將接近於光拾波器的其中一方的資料領域的尺寸,設定成比另一方的資料領域的尺寸還大。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是屬於將信號記錄在第1項至第5項的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中的任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包括: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一步驟;以在第一步驟所求出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及所定信號記錄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及信號記錄領域的第二步驟;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三步驟;以及以在第三步驟所求出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第四步驟。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 錄方法,其特徵為包括: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第一步驟;以在第一步驟所求出的第一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依次記錄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及事先決定的一定領域的第二步驟;第二步驟所致的資料記錄之後,或是在資料記錄之前,將所定信號記錄在信號記錄領域的第三步驟;在鄰接於層積方向的兩個記錄層中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測試信號之後加以再生,求出從記錄時的光拾波器所射出的雷射光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第四步驟;以及以在第四步驟所求出的第二最適當功率值的雷射光將資料記錄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第五步驟。
依照本發明,將測試信號記錄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之前,可將信號記錄在接近於位在相對向於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位置的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信號記錄領域,因此在對於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記錄後,可穩定且正確地求出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
又,依照本發明,藉由將資料領域配置於在複數記錄層層間互相層積方向位於大致相同位置,而在距光拾波器 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記錄資料之前,可將資料記錄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由此,在將記錄條件作成一定的狀態下可將資料記錄在距光拾波器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
又,依照本發明,擬將資料記錄在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時,則將資料依次地記錄在該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與事先決定的一定領域所成的資料領域以上的尺寸領域,或是藉由將接近於光拾波器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本體作成比距較遠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還大的尺寸,即使資訊記錄媒體以碟片狀媒體有偏心,也可將經常地記錄有接近於光拾波器的已記錄的資料的領域經雷射光進行記錄,由此,即使在將記錄條件作為一定的狀態下有偏心,也可經常地進行穩定的資料記憶。
又,本發明的測試記錄方法是層積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記錄層,在各該記錄層具有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與資料領域,上述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是決定在各該記錄層間配置成不會重疊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雷射功率值的方法,其特徵為具備:從進行記錄再生的光拾波器觀看,在較遠(內深側)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進行測試記錄之前,記錄在對應於內深側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較近(正前側)的記錄層的步驟(參照下述的第7圖及第8圖)。
又,本發明的記錄方法,是層積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記錄層,在各該記錄層具有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與資料領域,上述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是將資料記錄在各該記錄層層間配置成不會重疊的資訊記錄媒體的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從進行記錄再生的記錄層觀看,記錄在較近(正前側)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步驟;以依據正前側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測試記錄結果所決定的功率將資料記錄在正前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步驟;在較遠(內深側)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進行測試記錄之前,記錄在對應於內深側的記錄層的測試記錄領域的正前側的記錄層的步驟;以及依據內深側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測試記錄結果所決定的功率將資料記錄在內深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步驟(參照下述的第7圖,第8圖與第3圖,第4圖的記錄方法的說明項)。
又,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上述記錄的正前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外周位置,是比上述記錄的內深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外周位置還外周側(參照下述的第3圖及第4圖)。
又,本發明的記錄方法,是層積有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資訊信號的複數記錄層,在各該記錄層具有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與資料領域,上述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是將資料記錄在各該記錄層層間配置成不會重疊的資訊記錄媒體的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從進行記錄再生的記錄層觀看,記錄在較近(正前側)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步 驟;以依據正前側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測試記錄結果所決定的功率將資料記錄在正前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步驟;在較遠(內深側)的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進行測試記錄之前,記錄在對應於內深側的記錄層的測試記錄領域的正前側的記錄層的步驟;以及依據內深側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測試記錄結果所決定的功率將資料記錄在內深側的記錄層的資料領域的步驟;以及又記錄在各該記錄層的上述記錄的資料領域的外周領域的步驟(參照下述的第7圖,第8圖及第3圖,第4圖的記錄方法的說明項)。
以下,對於實施上述各發明所用的最佳形態,與圖式一起說明。第1圖是表示成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一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如第1圖所示地,本實施形態是半透明反射膜所成的第一記錄層L0,及反射膜所成的第二記錄層L1,經由如厚度約40μm的透明層(未圖示)被層積的上述並聯型式的一面兩層的光碟,分別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1,b11、資料領域a12,b12、引出領域a13,b13的構造之處是與習知同樣,惟本實施形態是在引入領域a11與b11的構造上具有習知所沒有的特徵。
亦即,如第1圖所示地,第一記錄層L0的引入領域a11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由PCA領域d1、RMA(Reeording Management Area)領域d2、BCA(Burst Cutting Area)領域d3、物理格式領域(PFA)d4、參考 碼領域d5及控制資料領域d6所成。
一方面,在第二記錄層L1的引入領域b11,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包括PCA領域e1與控制資料領域e2,視需要也設有RMA領域e3。PCA領域d1及e1是使用於測試信號的記錄再生的測試領域。RMA領域d2,e3是記錄有PCA領域d1,e1的位址資訊,測試記錄結果,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等資訊的領域。為了作成可再利用該裝置。
又擬將RMA領域e3配置於第二記錄層L1時,若在第一記錄層L0的RMA領域d2並未完全記錄時,則同樣地匯集記錄於第二記錄層L1的RMA領域e3。藉由該方法,裝置再起動碟片之際,若僅再生第一記錄層L0,則依據L0與L1的測試記錄的結果而完成記錄雷射功率的最適當化的情形,及可一次地讀取其最適值之故,因而可縮短起動時間等。
BCA領域d3是以YAG雷射將條碼作為各碟片的固有資訊圓周狀地記錄的領域,作為鍵資訊。參考碼領域d5是記錄有參考碼。控制資料領域d6及e2,是光碟的規格(例如DVD-R/RW/RAM,單層或兩層,有無BCA,有無著作權保護)在工廠交貨時事先記錄的領域。
如第1圖所示地,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d1與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不會重疊於對於碟片表面正交的方向(層積方向)地,互相錯開配置於碟片半徑方向,而且對於L1的PCA領域e1重疊於層積方向,且在PCA領域e1的兩側將至少比偏心量還 大的領域配置於L0作為物理格式領域d4,又將L0及L1的各資料領域a12及b12配置成大致相對向之處,為其特徵。
上述的物理格式領域d4,是以記錄裝置記錄與被記錄在控制資料領域d6,e2的控制資料相同資料的領域,比將測試信號記錄於PCA領域e1之前進行記錄。由此,對於L1的PCA領域e1記錄測試信號並加以再生時,必須藉由通過記錄有資料的物理格式領域d4的雷射光所進行,因此,功率、反射率等在一定條件下可進行。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二實施形態。第2圖是表示成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二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如第2圖所示地,本實施形態是半透明反射膜所成的第一記錄層L0,及反射膜所成的第二記錄層L1,經由如厚度約40μm的透明層(未圖示)被層積的上述相對向型式的一面兩層的光碟,第一記錄層L0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5、資料領域a16、中間領域a17,而第二記錄層L1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出領域b15、資料領域b16、中間領域b17的構造之處是與習知同樣,惟本實施形態是在引入領域a15與引出領域b15的構造上具有習知所沒有的特徵。
亦即,如第2圖所示地,第一記錄層L0的引入領域a15是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由PCA領域d11、RMA領域d12、BCA領域d13、物理格式領域(PFA)d14、參考碼領域d15及控制資料領域d16所成。
一方面,在第二記錄層L1的引出領域b15,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設有PCA領域e11,又,視需要也設有RMA領域e12。PCA領域d11及e11是使用於測試信號的記錄再生的測試領域。RAM領域d12及e12是與表示於第1圖的RMA領域d2及e3同樣的領域。
如第2圖所示地,本實施形態也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d11與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1,不會重疊於對於碟片表面正交的方向(層積方向)地,互相錯開配置於碟片半徑方向,而且對於L1的PCA領域e11重疊於層積方向,且在PCA領域e11的兩側將至少比偏心量還大的領域配置於L0作為物理格式領域d14,又將L0及L1的各資料領域a16及b16配置成大致相對向(大致重疊)之處,為其特徵。
上述的物理格式領域d14,是以記錄裝置記錄與被記錄在控制資料領域d16的控制資料相同資料的領域,比將測試信號記錄於PCA領域e11之前進行記錄。由此,對於L1的PCA領域e11記錄測試信號並加以再生時,必須藉由通過記錄有資料的物理格式領域d14的雷射光所進行,因此,功率、反射率等在一定條件下可進行。
又,在碟片製造階段事先被記錄控制資料的控制資料領域d16是僅存在於第一記錄層L0,而未存在於第二記錄層L1。此為,在表示於第1圖的並聯型式的光碟中,第一記錄層L0與第二記錄層L1是可處理作為完全不相同的碟片,而在表示於第2圖的相對向型式的光碟中,在中 間領域a17與b17折回,因此兩記錄層L0與L1成為一枚光碟,而控制資料的記錄領域是一個就可以。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三施形態。第3圖是表示成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三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同圖中,在與第1圖相同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如第3圖所示地,本實施形態是半透明反射膜所成的第一記錄層L0,及反射膜所成的第二記錄層L1,經由如厚度約40μm的透明層(未圖示)被對向配置的上述並聯型式的一面兩層的光碟,分別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1,b11、資料領域a21,b21、引出領域a22,b22的構造。
引入領域a11,b11內的各領域配置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惟本實施形態是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1的尺寸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1的尺寸還大之處上具有特徵。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1的外周端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1的外周端還位於外周側。又,資料領域a21及b21的尺寸為非對稱,因此引出領域a22與b22的尺寸也成為非對稱。
將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1的尺寸,作為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1的尺寸還大的理由,是若作成與此相反的關係時,對於L0的資料領域進行資料記錄之後,才在L1的資料領域進行資料記錄,惟在L1的資料領域的記錄之際,在與L0的資料領域未相對向的資料領域部分,會成為與L0的資料領域相對向的資料領域部分 不相同的記錄條件,因此會成為劣化記錄品質。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四施形態。第4圖是表示成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四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同圖中,在與第2圖相同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如第4圖所示地,本實施形態是半透明反射膜所成的第一記錄層L0,及反射膜所成的第二記錄層L1,經由如厚度約40μm的透明層(未圖示)被對向配置的上述相對向型式的一面兩層的光碟,分別從碟片內周朝外周依次地形成有引入領域a15,b15、資料領域a25,b25、引出領域a26,b26的構造。
引入領域a15,b15內的各領域配置是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惟本實施形態是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5的尺寸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5的尺寸還大之處上具有特徵。亦即,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5的外周端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5的外周端還位於外周側。又,資料領域a25及b25的尺寸為非對稱,因此引出領域a26與b26的尺寸也成為非對稱。將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25的尺寸,作為比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25的尺寸還大的理由,是與第三實施形態相同。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第5圖是表示使用於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的光碟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方塊圖。在第5圖中,表示於第1圖至第4圖的構造的光碟中,任一構造的一面兩層的光 碟11,是藉由心軸馬達12被旋轉,該旋轉是藉由伺服電路19被控制使得與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的相對線速度成為一定。這時候,光拾波器13是藉由伺服電路19被控制使得光拾波器13內的雷射二極體所射出的雷射光追隨掃描光碟11上的軌道。伺服電路19是藉由控制器14來控制動作。
如第6圖所示地,作為測試記錄的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是僅使用寬度11T(T是位元周期:以下相同)與3T,而以11T脈衝區間作3次,以3T脈衝區間作10次,再以11T脈衝區間作3次,以3T脈衝區間作12次的合計132T周期的重複圖案所形成。
其結果,如11T脈衝的〝H〞區間 → 11T×3=33T 11T脈衝的〝L〞區間 → 11T×3=33T 3T脈衝的〝H〞區間 → 3T×11=33T 3T脈衝的〝L〞區間 → 3T×11=33T般地,設定使得各脈衝區間的〝H〞位準與〝L〞位準的次數成為相同,將作用比作為50%而不會受到具信號成分的DC成分的影響。
以下,說明光碟11表示於第1圖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光碟的情形的記錄動作。在此,擬使用習知的DVD唱機可再生光碟11,必須作成與DVD-ROM的一面兩層碟片同樣的資料排列,惟在DVD-ROM採用從第一記錄層L0就開始資料的記錄的構成。因此,欲以實時間,即時地記錄 所輸入的影像資訊等資料時,必須從第一記錄層L0依次地記錄。
如此,為了開始將資料記錄在第一記錄層L0,首先為了設定記錄雷射功率的最適當值,事先再生第一實施形態的光碟的第一記錄層L0的RMA領域d2,再生表示使用PCA領域d1的那裏的PCA使用位址資訊,檢測記錄到那裏,以判斷這次的測試記錄由PCA領域d1內的那裏開始進行。又,在光碟11的整體軌道形成有顫音(Warble),又,在顫音記錄有位址資訊作為LPP資訊。
之後,如在第7圖以I所示地,對於第一實施形態的光碟的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d1,進行測試記錄。該測試記錄是例如以記錄雷射功率變化成26階段地進行一次測試的記錄,而每一記錄雷射功率記錄1圖框分量(並不被限定於此)的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而記錄合計26圖框分量的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
有該測試記錄時,校準用記錄信號生成電路15藉由來自控制器14的控制信號被控制而生成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將校準用記錄信號a經由以來自控制器14的轉換信號所控制的轉換開關16輸入在記錄放大器17。
校準用記錄信號a是在記錄放大器17被放大之後,經由記錄再生轉換開關20來驅動光拾波器13內雷射二極體。這時候,1同步框別地變更記錄放大器17的增益成為26階段,則以1同步框別地變更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 號)a成為26階段的記錄雷射功率記錄在光碟11的PCA領域d1內的一部分。這時候的記錄及抹除雷射功率,是藉由控制器14所生成,且藉由D/A變換器18變換成類比信號的記錄雷射功率控制信號mp及藉由抹除雷射功率控制信號me如下述地可變控制記錄放大器17的增益下所進行。
從藉由伺服電路19被移動控制的光拾波器13內的雷射二極體所射出的雷射光,是被照射在光碟11的所定領域而測試記錄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
之後,移動至進行測試記錄的PCA領域d1內的記錄領域而使用以下方法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亦即,在再生測試記錄的校準用記錄信號時,將記錄再生轉換開關20轉換於PB側,而以一定再生雷射功率從光拾波器13內的雷射二極體射出,依據來自PCA領域d1的反射光並藉由再生放大器21放大在光拾波器13所得到的讀取信號(RF信號)之後,將該RF信號輸出至解碼器(未圖示)。
一方面,包含樣品保持電路的峰值檢測電路22、底值檢測電路23、平均值檢測電路24的任一電路,使用具有來自解碼器(未圖示)的位址信號及從顫動信號所生成的定時信號的轉換信號被轉換,藉由經轉換的電路22、23、24進行從再生放大器21所輸出的RF信號的樣品保持,而在轉換電路25轉換樣品保持後的信號。藉由轉換電路25所選擇的信號是依據來自解碼器(未圖示)的再生信號 的定時信時而藉由A/D變換器26變換成數位信號之後,被輸入至控制器14,作為算出下述的最適當功率值。
該峰值檢測電路22、底值檢測電路23、平均值檢測電路24是對應於經由通低濾波器(LPF)平均值化測試信號中的11T信號的峰值與底值信號、3T信號的信號。又,該平均值化的電路是設計成藉由LPF的設定可平均值化3T或4T或5T的頻率。
在進行測試記錄的PCA領域d1,檢測由目的的LPP位址的解碼器所得到的LPP的定時信號,並測定以對應於各該記錄位置的定時信號樣品保持的11T信號的峰值與11T信號的底值,來演算11T信號的峰值與底值的中心值。之後,控制器14是測定3T信號的峰值與底值的中心值。之後,控制器14是測定3T信號的中心的平均值檢測輸出,對於峰值與底值的中心值來比較平均值檢測輸出。以峰值與底值的峰與峰除以對於峰值與底值的中心值的平均值檢測輸出的相差為不對稱值β。
該不對稱值β為0%或是接近於0%的數值(藉由使用於實際裝置的拾波器及記錄條件的記錄波形(策略)以使得目標值不相同,因此對於各該碟片藉由各該實驗結果來決定目標值,而在記錄裝置的ROM或製程所測定的最適當值被記錄在EEPROM。),與被記錄在裝置的目標值相比較而與目標值一致的射出功率成為最適當的記錄雷射功率值。
在此,在DVD-RW的媒體,記錄著媒體的固有ID與 媒體的廠商所推薦的記錄雷射功率,決定抹除功率所用的推薦記錄雷射功率與抹除功的比率ε,記錄條件的記錄波形的記錄雷射功率的排頭脈寬,中間領域的多脈寬,決定後端脈衝所用的冷卻脈寬或是後端的脈寬,而在存在著不對稱值時推薦不對稱值與線速度資訊一起被記錄在媒體。又,對應於各該倍速值的推薦值同樣地被記錄在媒體。
如此,在開發製造裝置的時刻,評價媒體,若判斷為被記錄於該媒體的推薦值在該裝置也同樣地使用作為推薦值時,或是在該值進行補償,而判斷為可使用時,則仍可使用該媒體的固有ID。或是與補償一起記憶在裝置的ROM或EEPROM。在未存有不對稱值時,則測定對應於最適當功率的目標不對稱值而被記憶在裝置的ROM或是EEPROM。
另外,評斷媒體,判斷記錄於此媒體之推薦值不能做為此裝置之參考時,則不參考該值,而將該媒體固有的ID和上述各別之推薦值,記憶於裝置的ROM或EEPROM中。
之後,選擇最接近於作為最適當的不對稱值的不對稱值β所得到的記錄雷射功率(或是從各階段的記錄雷射功率的不對稱值β,藉由內插法求出最適當的不對稱值β的記錄雷射功率),將此決定作為線速度倍率初期值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
然後,控制器14是將光拾波器13經由伺服電路19移動至第7圖的L0的資料領域a12的開始位置,同時選 擇將交換電路16轉換控制在記錄信號輸入側並被記錄的資料,且將記錄再生開關20轉換控制在記錄(REC)側而以先前所決定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如在第7圖以箭號II所示地開始輸入資料對於資料領域a12的記錄。
當完成對於資料領域a12的資料記錄,則控制器14是將光拾波器13經由伺服電路19移動至第7圖的物理格式領域d4的開始位置,同時經由交換電路16來輸入控制資料;以先前所決定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如在第7圖以箭號III所示地開始控制資料對於物理格式領域d4的記錄。
當完成控制資料對於物理格式領域d4的記錄,則控制器14是將光拾波器13內的物鏡經由伺服電路19朝光碟方向移動所定距離,且將光拾波器13移動至第7圖的光碟11的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的測試信號開始記錄位置,如在第7圖以箭號IV所示地,開始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的記錄。該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a的記錄是作成與對於PCA領域d1的記錄同樣所進行。
當記錄完成對於PCA領域e1內的一部的測試信號之後,作成與第一記錄層L0的情形同樣而從PCA領域e1再生已記錄的測試信號,來決定第二記錄層L1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當決定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之後,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如在第7圖以箭號V所示地,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2,以藉由對於PCA領域e1剛進 行測試信號的記錄再生所決定的記錄雷射功率而藉由光拾波器13來記錄資料。
在此,在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所對向的第一記錄層L0的位置,重疊於PCA領域e1,又在比該領域還兩側至少配置有比偏心量還大的領域的物理格式領域d4,而且在物理格式領域d4已記錄有控制資料,因此即使有偏心,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是經常地經由第一記錄層L0的已記錄的物理格式領域d4而焦點一致在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而被記錄,因此記錄條件是成為以一定條件經常地被記錄,故如經由混有已記錄領域與未記錄領域的領域來進行記錄時地記錄品質不會劣化。
又,將測試信號經由第一記錄層L0的已記錄的物理格式領域d4記錄在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作成依據該再生信號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之故,因而以通過已記錄的資料領域a12的雷射光而與在資料領域b12進行資料記錄時相同的記錄條件可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
又,資料領域a12與b12是以相同大小相對向配置,因此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是經常地經由第一記錄層L0的已記錄的資料領域a12而焦點一致在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2而被記錄,因此記錄條件是成為以一定條件經常地被記錄,故如經由混有已記錄領域與未記錄領域的領域來進行記錄地記錄品質不會劣化。
當完成對於上述的資料領域b12的資料記錄,則在控 制器14的控制下,如第7圖所示地,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引出領域a13如以箭號V1所示地進行信號記錄,繼續如第7圖所示地,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引出領域b13如以箭號V11所示地進行信號記錄。被記錄在引出領域a13及b13的信號是如全無的信號。
完成上述的記錄之後,先前所決定的第一記錄層L0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第二記錄層L1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PCA領域d1、e1的位址資訊,測試記錄結果,最適當抹除功率,記錄策略的方式,記錄策略的最適當參數等的記錄條件,溫度,振動,面搖晃等的環境條件,記錄裝置的製造公司名稱,記錄裝置號碼,批號碼,串聯號碼的任一或是此些的組合等,總括地被記錄於RMA領域d2。在未能將所有資訊記錄在RMA領域d2時,也使用RMA領域e2。
以下,說明光碟11為表示於第2圖的第二實施形態的相對向型式的光碟情形的記錄動作。這時候,基本上也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對於光碟的記錄方法同樣,對於表示在與第2圖相同的第8圖的相對向型式的光碟,首先將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焦點一致在第一記錄層L0,而在第8圖的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d11的一部分以箭號I所示地,從內周朝外周方向記錄校準記錄用信號(測試信號),在該記錄後再生校準記錄用信號(測試信號),而以上述方法求出第一記錄層L0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
之後,將壓縮所輸入的影像資訊等資料而進行緩衝處理所得到的資料,在先前求出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如第8圖以箭號II所示地,從內周朝外周方向間歇地記錄在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6。然後,如第8圖以箭號III所示地,將控制資料以上述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從內周朝外周方向記錄在第一記錄層L0的物理格式領域d14。
之後,如將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焦點一致在第二記錄層L1般地,朝聚焦方向轉移光拾波器13內的物鏡之後,如箭號IV所示地,將校準記錄用信號(測試信號)從外周朝內周方向記錄在第8圖的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1的一部分,在該記錄後再生校準記錄用信號(測試信號),而以上述方法求出第二記錄層L1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
然後,將壓縮所輸入的影像資訊等資料而進行緩衝處理所得到的資料,在先前求出的第二記錄層L1的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如第8圖以箭號V所示地,從外周朝內周方向間歇地記錄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6。然後,如第8圖所示地,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中間領域a17以箭號VI所示地從內周朝外周方向記錄信號之後,如同圖所示地,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中間領域b17以箭號VII所示地從外周朝內周方向記錄信號。作為記錄在中間領域a17及b17的信號是如全無的信號。
本實施形態,也將測試信號經由第一記錄層L0的已 記錄的物理格式領域d14記錄在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1,作成依據該再生信號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之故,因而以通過已記錄的資料領域a16的雷射光在資料領域b16進行資料記錄時相同記錄條件可求出最適當記錄雷射功率值。如第8圖所示地,在本實施形態中,L0的PCA領域d11的測試信號記錄方向1,及L1的PCA領域e11的測試信號記錄方向1V是成為互相相反方向。
又,在第7圖及第8圖中,對於物理格式領域d4,d14的控制資料的記錄,是在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2,a16的資料記錄之前進行也可以,或是藉由光碟上的記錄轉送比間歇地進行對於資料領域a12,a16的資料記錄的期間進行也可以。
又,如在第7圖及第8圖以箭號II所示地,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2,a16的資料記錄,是記錄成比資料領域的記錄最終位置還至少多偏心量分直到外周側也可以(亦即,作成將資料依次記錄在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2,a16及事先決定的一定領域也可以)。這時候,第7圖的並聯型式的光碟時,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2的資料記錄,是與碟片偏心量無關地以最適當記錄功率可記錄到資料領域最終位置,而第8圖的相對向型式的光碟時,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6的資料記錄,是與碟片偏心量無關地以最適當記錄功率從資料領域開始位置開始記錄。
又,在表示於第2圖及第4圖的相對向型式的光碟, 在L1的資料領域進行對於內周方向的資料記錄之後,再回到外周,將信號記錄在最外周的中間領域。由此,記錄要求影像資訊等的實時間性的資料之際,可將從光拾波器13內的物鏡的L0至L1的聚焦方向的移動等所致的時間損失作成最小,藉由記錄最外周領域的中間領域,可解決無法得到影像資訊等資料的連續性的缺點問題。
可是,在對於表示於第1圖至第4圖、第7圖、第8圖的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2,a16的資料記錄之前,作成進行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d1,d11的測試信號記錄再生,對於L0的物理格式領域d4,d14的控制資料的記錄,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e11的測試信號記錄再生也可以,這時候,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a12,a16的資記錄完成之後,可開始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2,b16的資料記錄,因此成為可繼續地進行資料記錄。
以下,更詳述上述情形的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的實施形態。該實施形態的記錄方法,是藉由將表示於第9圖的記錄信號輸入部的一實施形態的方塊圖追加在表示於第5圖的記錄再生裝置的輸入側就可實現。有關於該記錄信號輸入部的動作,與第10圖的流程圖,及表示第9圖的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的變化的第11圖一起說明。
在記錄L0的資料領域時,須記錄的記錄信號是經第9圖的輸入端子31供給於壓縮電路32,在此以例如 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phase 2)方式等的公知壓縮編碼化之後(步驟S1),供給於緩衝記憶體33而被暫時記憶(步驟S2)。緩衝記憶體33是在初期狀態下處於記憶資料0的狀態,惟記錄信號是繼續被輸入,因此藉由壓縮電路32被壓縮編碼化的記錄資料從壓縮電路32繼續被輸出而被寫入之故,因而如第11圖所示地,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朝記憶容量充滿狀態逐漸上昇。
該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被監視,首先判定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是否達到比充滿狀態還少所定量的基準值(步驟S3)。當被檢測從記憶資料量0的狀態經空白狀態,如第1圖所示地經過時間T1而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使得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達到基準值,則該檢測結果被供給於控制電路35,控制電路35是由此經由表示於第5圖的控制器14來控制伺服電路19,俾將光拾波器13移動至資料領域的開始記錄區段的位址位置(步驟S4),在該位置將光拾波器13以光碟11的一旋轉別地繼續回轉1軌道分量,作成待機在該區段位置的所謂記錄待機狀態(步驟S5)。
在該記錄待機狀態的期間,緩衝記憶體33的記錄資料量是仍繼續增加,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來監視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否達到充滿狀態(步驟S6),從達到基準值的時刻如第11圖所示地經過時間T0而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檢測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達到 充滿狀態,則該檢測結果被供給到控制電路35。
控制電路35是由此將緩衝記憶體33仍作為寫入狀態下同時地開始讀出狀態,以比寫入被記憶在緩衝記憶體33的記錄資料的速度還快的速度被讀出,並將該讀出的記錄資料供給於第9圖的信號處理電路36,施以誤差訂正碼、位址碼、同步信號等賦於等的信號處理來生成記錄信號(步驟S7)。
從信號處理電路36所輸出的記錄信號,是經由第5圖的交換電路16、記錄放大器17及記錄再生開關20供給於光拾波器13,一方面,第9圖的控制電路35是當從資料量管理手段34輸入表示緩衝記憶體33的記錄資料量達到充滿狀態的檢測結果,則經由第5圖的控制器14來控制伺服電路19,解除光拾波器13的上述記錄待機狀態而開始來自資料領域的記錄開始區段的記錄(步驟S8)。
利用上述緩衝記憶體33的讀出,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如第11圖地減少,而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來監視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否達到空白狀態(步驟S9)。一直達到空白狀態,繼續地進行對於從緩衝記憶體33所讀出的記錄資料的信號處理電路36所致的信號處理及對於資料領域的記錄(步驟S7,S8),與藉由資料量管理手段34檢測到從充滿狀態經過時間T2而在步驟S9達到空白狀態的情形,則該檢測結果被供給到控制電路35。
控制電路35是由此緩衝記憶體33停止讀出狀態,同 時經由控制器14來控制伺服電路19以禁止(中斷)光拾波器13對於資料領域的記錄(步驟S10)。
一方面,藉由公知手段,控制器14是依次取得光碟11的位址資訊,控制電路35是從控制器14接受位址資訊,來監視是否在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的終了位址附近(步驟S11),若不在終了位址附近時,再回到步驟S3,等待來自資料量管理手段34的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在增加過程表示達到基準值的檢測結果的輸入。
在步驟S10中緩衝記憶體33停止讀出狀態而繼續寫入狀態,因而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是再開始增加,由空白狀態如第11圖所示地經過時間T3而作為達到基準值的記憶待機狀態(步驟S4、S5),又經過時間T0達到充滿狀態。
又,當檢測到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達到充滿狀態,則一面將緩衝記憶體33作為寫入狀態一面再開始讀出狀態,以寫入速度還快的速度讀出被記憶在緩衝記憶體33的記錄資料,而由該讀出的記錄資料在信號處理電路36生成記錄信號(步驟S6、S7),而緩衝記憶體33的記錄資料量如第11圖所示地從充滿狀態成為空白狀態為止的時間T4的期間由L0的資料領域內的下一開始記錄的區段再進行記錄信號的記錄(步驟S8、S9、S10)。
以下,在步驟S11中判定在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的終了位址附近進行記錄為止,重複上述步驟S3至S10的處理,而緩衝記憶體33記憶資料量是變化成如第 11圖所示,在資料領域間歇地記錄著記錄信號。亦即,在第11圖中,交互地重複著記錄中斷[時間(T1+T0),(T3+T0),(T5+T0),(T7+T0),……],及記錄(時間T2,T4,T6,T8,……)。
如此,控制電路35是在步驟S11中被判定為在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的終了位址附近進行記錄,則經由控制器14及伺服電路19朝光碟方向移動光拾波器13內的物鏡等的手段,進行由來自光拾波器13的雷射光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焦點一致狀態作成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焦點一致狀態的聚焦轉移(步驟S12)。
表示於第9圖的資料量管理手段34是在步驟S9檢測到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成為空白狀態之後,即使在上述步驟S12中進行聚焦轉移,也仍監視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在增加過程中是否達到基準值(步驟S3)。
如此,當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達到基準值,則將光拾波器13移動到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的開始記錄的區段,而在所定區段進行記錄待機(步驟S4、S5),當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成為充滿狀態,則緩衝記憶體33成為空白狀態為止仍記錄著記錄信號(步驟S6至S10)。以下,重複上述的步驟S3至S10的處理,在資料領域有記錄信號間歇地被記錄在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直到沒有記錄信號。
如此地,在本實施形態中,緩衝記憶體33利用從空 白狀態達到充滿狀態為止的等待時間而進行聚焦轉移,並利用轉送比的相差,可將記錄信號不中斷地記錄在從第一記錄層L0的資料領域到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又,在第10圖的步驟S11中被檢測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的終了位址時,雖在第10圖省略圖示,惟終了記錄。
又,本發明是並不被限定於以上的實施形態者,例如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是在第1圖至第4圖的實施形態中,記錄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e11之前,在第一記錄層L0的物理格式領域d4,d14進行控制資料的記錄,惟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的位置,是對於第一記錄層L0的PCA領域不會重疊在層積方向為必須條件,惟若能滿足該條件,任何位址均可以。
但是,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的位址重疊在層積方向的第一記錄層L0的領域是必須在對於第二記錄層L1資料領域b12,b16,b21,b25的資料記錄之前進行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e1,e11測試記錄之故,因而若為可記錄在記錄第二記錄層L1的資料領域b12,b16,b21,b25之前也可記錄的資料的領域,則並不被限定在物理格式領域d4,d14,任何領域均可以。亦即,對於第二記錄層L1的PCA領域的位址重疊於層積方向的第一記錄層L0的領域,是在進行對於PCA領域e1,e11的測試記錄之前,不管記錄資料若可寫入全無的領域,任一領域也可以。
這時候,控制資料領域是在DVD-R時作為預寫入, 而交貨時已被記錄之故,因而相對向型式的光碟時,在第二記錄層L1,控制資料領域是如上述地未形成之故,因而在對向於第一記錄層L0的控制資料領域的第二記錄層L1的位址設置PCA領域也可以。但是在並聯型式的光碟時,如上述地,控制資料領域設在對向於第一記錄層L0的控制資料領域的第二記錄層L1的位置之故,因而使用作為PCA領域較不理想。
又,一般被記錄的資料的轉送比是可變比,因此對應於該比,第11圖的緩衝器的充滿,空白,基準值是適當地被變更(不被固定)。
L0‧‧‧第一記錄層
L1‧‧‧第二記錄層
a11,a15,b11,b15‧‧‧引入領域
a12,a16,a21,a25,b12,b16,b21,b25‧‧‧資料領域
a13,a22,b13,b22‧‧‧引出領域
a17,a26,b17,b26‧‧‧中間領域
d1,d11,e1,e11‧‧‧PCA領域
d2,d12,e3,e12‧‧‧RMA領域
d4,d14‧‧‧物理格式領域
11‧‧‧光碟
13‧‧‧光拾波器
14‧‧‧控制器
15‧‧‧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生成電路
16‧‧‧交換電路
17‧‧‧記錄放大器
19‧‧‧伺服電路
33‧‧‧緩衝記憶體
34‧‧‧資料量管理手段
35‧‧‧控制電路
36‧‧‧信號處理電路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一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
第2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二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三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第四實施形態的斷面構造圖。
第5圖是表示使用於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的光碟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方塊圖。
第6圖是表示在第5圖的記錄再生的校準用記錄信號(測試信號)的一例的波形圖。
第7圖是表示說明本發明的記錄方法的一實施形態的圖式。
第8圖是表示說明本發明的記錄方法的其他實施形態的圖式。
第9圖是表示使用於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的光碟裝置的記錄信號輸入部的一實施形態的方塊圖。表示緩衝記憶體33的記憶資料量的變化的第11圖。
第10圖是表示第9圖的動作說明用流程圖。
第11圖是表示第9圖中的緩衝記憶體的記憶資料量的變化圖式。
第12圖是表示一面兩層的光碟的一例的概略構造斷面圖。
第13圖是表示一面兩層的光碟的一例的缺點問題的說明圖。
第14圖是表示一面兩層的光碟的一例的顫動特性的一例的圖式。
第15圖是表示並聯型式的光碟的構造斷面與物理區段號碼的變化圖式。
第16圖是表示相對向型式的光碟的構造斷面與物理區段號碼的變化圖式。
a11,b11‧‧‧引入領域
a12,b12‧‧‧資料領域
a13,b13‧‧‧引出領域
d1,e1‧‧‧PCA領域
d2,e3‧‧‧RMA領域
d3‧‧‧BCA領域
d4‧‧‧物理格式領域
d5‧‧‧參考碼領域
e2,d6‧‧‧控制資料領域
L0‧‧‧第一記錄層
L1‧‧‧第二記錄層

Claims (5)

  1.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針對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的構造的碟片狀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上述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上述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上述光拾波器所射出的上述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在層積方向不會互相重疊的方式,配置於前述複數記錄層;將上述資料領域配置於在上述複數記錄層間互相在層積方向大約相同的半徑位置,且具有記錄管理領域,用以記錄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該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係被記錄在前述複數記錄層中至少一個記錄層的資料領域,在前述互不重疊方式所配置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各記錄位置之間,以可記錄管理資訊的方式,配置前述記錄管理領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前述記錄管理領域至少位於前述複數記錄層中的2個記錄層,在前述互不重疊方式所配置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各記錄位置之間,以可記錄管理資訊的方式,配置於各記錄層中。
  3.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是對資訊記錄媒體 記錄信號的記錄方法,該資訊記錄媒體屬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上述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上述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上述光拾波器所射出的上述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在層積方向不會互相重疊的方式,配置於前述複數記錄層;將上述資料領域配置於在上述複數記錄層間互相在層積方向大約相同的半徑位置,且具有記錄管理領域,用以記錄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該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係被記錄在前述複數記錄層中至少一個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互不重疊方式所配置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的各記錄位置之間,以可記錄管理資訊的方式,配置前述記錄管理領域,利用前述光拾波器,對前述複數記錄層中的第1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前述測試信號,移動前述光拾波器至與前述第1記錄層相異之第2記錄層,移動前述光拾波器至前述第2記錄層上的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該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相對於前述第1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於層積方向互不重疊, 於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前述測試信號,基於以前述第1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所測試記錄之記錄測試信號,求得前述第1記錄層之最適當功率,基於以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所測試記錄之記錄測試信號,求得前述第2記錄層之最適當功率,於前述記錄管理領域,記錄用以特定記錄資訊之裝置的資訊,作為記錄管理資訊。
  4.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是對資訊記錄媒體記錄信號的記錄方法,該資訊記錄媒體屬於層積有將資訊信號從一面側光學地可記錄再生的複數記錄層,上述複數記錄層的各記錄層是至少具有:以來自光拾波器的雷射光將上述資訊信號加以光學地記錄並再生所用的資料領域,及在記錄時為了求出從上述光拾波器所射出的上述雷射光的最適當功率值而將測試信號加以記錄再生所用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該光學記錄測試領域以在層積方向不會互相重疊的方式,配置於前述複數記錄層;將上述資料領域配置於在上述複數記錄層間互相在層積方向大約相同的半徑位置,且具有記錄管理領域,用以記錄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該與記錄裝置有關之資訊係被記錄在前述複數記錄層中至少一個記錄層的資料領域;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方法,其特徵為:利用前述光拾波器,對前述複數記錄層中的第1記錄層的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前述測試信號, 移動前述光拾波器至與前述第1記錄層相異之第2記錄層,移動前述光拾波器至前述第2記錄層上的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該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相對於前述第1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於層積方向互不重疊,於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記錄前述測試信號,基於以前述第1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所測試記錄之記錄測試信號,求得前述第1記錄層之最適當功率,基於以前述第2記錄層之光學記錄測試領域所測試記錄之記錄測試信號,求得前述第2記錄層之最適當功率,於前述記錄管理領域,將對前述第1記錄層所測試記錄之相關資訊、對前述第2記錄層所測試記錄之相關資訊、用以特定記錄資訊之裝置的第1資訊:記錄裝置之製造者名稱,第2資訊:序列號碼,第3資訊:進一步之識別資訊,整合記錄下來以作為記錄管理資訊。
  5.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的再生方法,其特徵為:為了將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之記錄方法所記錄之資料從其所記錄之媒體中再生資訊,移動光拾波器至第1記錄層或第2記錄層之資料領域,利用光拾波器射出的雷射光,以光學方式將資料領域內記錄之前述資訊信號加以再生,藉由再生電路將其再生成為再生資訊。
TW097148799A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TWI434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15190 2004-04-09
JP2005015027A JP4424211B2 (ja) 2004-04-09 2005-01-24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7243A TW200917243A (en) 2009-04-16
TWI434279B true TWI434279B (zh) 2014-04-11

Family

ID=3506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0692A TWI435321B (zh)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TW094103095A TW200534263A (en)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097148799A TWI434279B (zh)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0692A TWI435321B (zh)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TW094103095A TW200534263A (en) 2004-04-09 2005-02-01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680020B2 (zh)
JP (1) JP4424211B2 (zh)
CN (1) CN100442378C (zh)
TW (3) TWI4353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KR101044938B1 (ko) * 2004-07-10 2011-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WO2006028115A1 (ja) * 2004-09-09 2006-03-16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30368C (zh) * 2004-09-09 2009-08-19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TW200627397A (en) * 2005-01-12 2006-08-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s of laser beam
TWI345778B (en) * 2005-01-14 2011-07-2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TWI358063B (en) * 2005-01-14 2012-02-1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
US7885162B2 (en) * 2005-01-14 2011-02-08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control computer program
KR101244907B1 (ko) * 2005-09-29 2013-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피트가 형성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및기록/재생 방법
JP5199675B2 (ja) * 2005-11-22 2013-05-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149194A (ja) * 2005-11-25 2007-06-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ストディスクおよびドライブ検査方法
WO2007094452A1 (ja) * 2006-02-17 2007-08-23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280498A (ja) * 2006-04-06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ーザパワー制御方法
JP2007299447A (ja) * 2006-04-28 2007-11-15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媒体
JP2008027481A (ja) * 2006-07-18 2008-02-07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装置
JP2008135111A (ja) * 2006-11-28 2008-06-12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JP4810519B2 (ja) * 2007-09-14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層式追記型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方法、記録装置
US20100172226A1 (en) * 2008-10-27 2010-07-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00103793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in the multilaye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RU2511708C2 (ru) * 2008-10-27 2014-04-1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Регистрирующий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егистр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воспроизводя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615382B (zh) * 2015-05-26 2020-03-17 索尼公司 记录装置和方法、光学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7762A (ja) * 1994-11-16 1996-06-0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JPH10142873A (ja) 1996-11-07 1998-05-29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100288402B1 (ko) * 1997-12-29 2001-05-02 윤종용 광디스크드라이브의버퍼언더런대응방법
AU2184899A (en) * 1998-02-03 1999-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er,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a
US6580683B1 (en) * 1999-06-23 2003-06-17 Dataplay,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master data area and a writeable data area
DE60042503D1 (de) * 1999-07-15 2009-08-13 Panasonic Corp Aufzeichnungsverfahren für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JP2001209940A (ja) * 1999-11-16 2001-08-0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WO2001052249A1 (fr) * 2000-01-13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reproduction de disque optique
MXPA02012465A (es) * 2000-08-03 2003-04-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dio para grabar informacion, metodo para grabar y reproducir informacion y aparato para grabar y reproducir informacion.
CN1242388C (zh) 2000-09-13 2006-0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产生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及装置
JP2003022532A (ja) 2001-07-06 2003-01-24 Columbia Music Entertainment Inc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US20020136122A1 (en) * 2001-03-21 2002-09-26 Kazuhiko Nakano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445467B1 (ko) * 2001-04-20 2004-08-21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MXPA04007058A (es) * 2002-01-22 2004-10-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arato para grabacion, metodo para grabacion y medio para grabacion de informacion de varias capas.
JP4101666B2 (ja)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JP3956743B2 (ja) * 2002-04-01 2007-08-0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67749B1 (ko) * 2002-10-18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시 결함 관리 영역을 사용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장치및 그디스크
US20040085874A1 (en) * 2002-10-28 2004-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322105B2 (ja) 2002-12-20 2009-08-26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20680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750109B1 (ko) * 2003-02-15 2007-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매체
US7869315B2 (en) * 2003-02-28 2011-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rite-once optical disc having update area and access area
EP1604366B1 (en) * 2003-03-04 2014-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026517B2 (ja) * 2003-03-12 2007-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TWI328805B (en) * 2003-03-13 2010-08-11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JP2004295948A (ja) *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295940A (ja)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試し書き処理制御方法、光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100936027B1 (ko) * 2003-04-19 2010-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성을 고려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그 디스크
JP2005038452A (ja) * 2003-05-19 2005-02-10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5038584A (ja) 2003-06-25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光ディスクを用いたデータ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US7286454B2 (en) * 2003-06-30 2007-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4476938B2 (ja) * 2003-12-26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TW200627397A (en) * 2005-01-12 2006-08-0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Optical-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cid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s of laser beam
JP2008004163A (ja) * 2006-06-22 2008-01-10 Sony Corp 記録装置、異常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22381A (ja) 2005-11-17
TWI435321B (zh) 2014-04-21
CN100442378C (zh) 2008-12-10
US20050226133A1 (en) 2005-10-13
US7680020B2 (en) 2010-03-16
CN1681031A (zh) 2005-10-12
TW200917243A (en) 2009-04-16
US20100110852A1 (en) 2010-05-06
TW201329969A (zh) 2013-07-16
US8867326B2 (en) 2014-10-21
TW200534263A (en) 2005-10-16
US20120057442A1 (en) 2012-03-08
TWI313455B (zh) 2009-08-11
JP4424211B2 (ja) 2010-03-03
US8446805B2 (en) 201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4279B (zh)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US772109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311346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JP200302253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285254A (ja)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EP159881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termining writing power for a recording medium
WO2005064599A1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462182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US20050276212A1 (e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918266B1 (ko)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정보 기록 방법
WO2005031718A1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5375986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
JP2009093707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4627762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61543B2 (ja) 光ディスク
EP1852857B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518566B2 (ja) 位置検証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位置検証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1835492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0759910B1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및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JP2003099939A (ja) 光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5122151A1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92557A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データ消去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