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8972A - 鎖眼機 - Google Patents

鎖眼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8972A
TW201718972A TW105128730A TW105128730A TW201718972A TW 201718972 A TW201718972 A TW 201718972A TW 105128730 A TW105128730 A TW 105128730A TW 105128730 A TW105128730 A TW 105128730A TW 201718972 A TW201718972 A TW 2017189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lower thread
buttonhole
wire
catc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6457B (zh
Inventor
Kiminori Nakanishi
Hiroshi Yamamoto
Shinya Tsukahara
munehisa Ujiie
Original Assignee
Ju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Kk filed Critical Ju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1718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06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 D05B3/08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buttonholes with eyelet 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28Applications of servo devices for tool-positio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縮短下線之殘端。解決手段為一種鎖眼機,其具備:針上下動機構,使縫針上下動;擺針機構,使縫針沿著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移動;進給機構,使被縫製物相對於縫針在沿著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上相對地移動;下線切斷機構,設置於縫製時之被縫製物的下側,並進行下線之切斷;及下線捕捉機構,設置於下線切斷機構之下側,並捕捉下線,其中,下線捕捉機構具備有針對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線捕捉構件在捕捉下線時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

Description

鎖眼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鎖眼機。
發明背景 鎖眼機具備有:沿著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進行擺針的擺針機構、沿扣眼之長邊方向使布料移動之送布機構、設置於針板之下方,且在縫製結束時進行下線之切斷的下線切斷機構、及設置於下線切斷機構之下方,並在固定位置捕捉下線的下線捕捉機構。 而且,在縫製時,送布機構會沿著扣眼而使布料移動,且擺針機構在扣眼之周圍一面進行擺針一面使縫針上下動而以鋸齒狀形式進行鎖縫,當在扣眼之一端部側結束最終針之落針時,會使下線捕捉機構在固定位置保持下線,並藉由下線切斷機構進行下線之切斷。
又,上述下線捕捉機構是使具有凹狀之缺口的線捕捉板、與使下線靠近線捕捉板側之拉拽板在互相接近的方向上滑動接觸,而在凹狀之缺口的最深部進行下線之保持(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271371號公報
發明概要 然而,上述以往之鎖眼機,會將由下線捕捉機構所進行之下線的捕捉位置固定於扣眼之延長線上。 相對於此,鎖眼縫之最終針的位置並不限於在扣眼之延長線上,也可能設成在扣眼之左側或右側。 如此,當將最終針的位置相對於扣眼之延長線設為左側或右側時,會使從布料涵蓋到下線捕捉機構所進行之下線的捕捉位置的下線變傾斜,而於該下線產生了以下線切斷機構進行之切斷後的下線之布料側的殘端之長度變長之問題。
本發明是以提供一種可縮短下線之殘端的鎖眼機作為其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是一種鎖眼機,具備: 針上下動機構,使縫針上下動; 移動機構,使前述縫針沿著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而移動; 進給機構,使被縫製物相對於前述縫針在沿著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上相對地移動; 下線切斷機構,設置於縫製時之被縫製物的下側,並進行下線之切斷;及 下線捕捉機構,設置於前述下線切斷機構之下側,並捕捉下線, 其特徵在於:前述下線捕捉機構具備:捕捉下線之線捕捉構件、及針對正交於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捕捉下線時的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
(2)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1)記載之鎖眼機中, 前述調節部為決定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的止擋件,且該止擋件可變更調節與前述線捕捉構件之抵接位置。
(3)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1)記載之鎖眼機中, 前述下線捕捉機構具備進行前述線捕捉構件之下線的捕捉動作的捕捉用致動器, 前述調節部會控制前述捕捉用致動器而針對正交於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
(4) 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3)記載之鎖眼機中, 具備控制前述針上下動機構、前述移動機構、及前述進給機構,並在前述扣眼或扣眼之形成預定位置的周圍進行鎖眼縫的控制裝置, 前述調節部會控制前述捕捉用致動器,以使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與相對於前述扣眼或扣眼之形成預定位置的前述鎖眼縫之最終針的落針位置靠往同方向。 發明效果
本發明由於包含針對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在捕捉下線之線捕捉構件的捕捉進行時的停止位置的調節部,因此即使相對於扣眼在正交於長邊方向的方向之其中任一個上進行鎖眼縫之最終針的落針的情況下,仍可於相同方向上靠近來捕捉下線,並可以降低由被縫製物涵蓋到捕捉位置之下線的傾斜以接近於垂直,而變得可更加縮短下線切斷後之殘端。
[鎖眼機之概要]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之鎖眼機100。圖1是鎖眼機100之立體圖,圖2是其內部構成之概要圖。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為水平方向且鎖眼機100之送布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為水平方向且正交於Y軸方向之方向設為X軸方向,且將鉛直上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又,因應需要,如圖1所示,將Y軸方向中的其中一方設為「前」,另一方設為「後」;將X軸方向之其中一方設為「右」,另一方設為「左」。
鎖眼機100具備有:送布機構70,具備作為載置被縫製物之載置部的進給板71,並作為藉由使該進給板71沿著一定的進給方向(以下稱作「送布方向(Y軸方向)」)移動而進行被縫製物之進給的進給機構;針上下動機構20,使縫針1上下動;擺針機構270,作為使縫針沿著正交於進給方向之方向(X軸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壓布腳41,作為在進給板71之上由上保持被縫製物之按壓構件;壓腳桿提升機構40,藉由壓布腳41而在進給板71之上保持被縫製物;切刀機構60,在被縫製物上形成進行鎖眼縫之扣眼;線張力裝置11,對上線賦予張力;梭殼機構,將下線纏到上線;上線切斷裝置(圖示省略),進行上線之切斷;下線切斷機構50,進行下線之切斷;下線捕捉機構80,捕捉下線;控制裝置90,進行上述各部之動作控制;及縫紉機機架101,容納保持上述各構成。而且,藉由送布機構70(進給機構)、針上下動機構20、及擺針機構270之協同合作以對載置於進給板71(載置部)之被縫製物進行鎖眼縫。 再者,由於上述鎖眼機100之線張力裝置11、上線切斷裝置與以往周知者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又,上述鎖眼機100是將形成有進行鎖眼縫之孔的被縫製物作為縫製對象的縫紉機。再者,此孔並不限於扣眼,可將需要鎖眼縫之所有的孔作為對象,但在此是以沿著Y軸方向之扣眼為例示。
[縫紉機機架] 縫紉機機架101是由:構成鎖眼機100之下部並沿著Y軸方向延伸的機床部102、由機床部102之後端部豎立設置的直立體部103、及由直立體部103之上端部沿著Y軸方向朝向前方延伸之臂部104所構成。 上述機床部102是形成為近乎長方體形,且該長方形之上表面部是使長邊沿著Y軸方向。而且,機床部102之上表面在縫製時會成為載置被縫製物的作業區域。 直立體部103是在機床部102之上表面後端部側靠近左側而配置。藉此,變得可將機床部102之上表面的幾乎右半部涵蓋Y軸方向的全長來作為載置被縫製物之作業區域。 臂部104是由直立體部103之上端部向前方延伸至機床部102之前端部附近為止。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是將臂部104之前端部端面稱作面部105。
[針上下動機構] 針上下動機構20具有賦予保持縫針1之針桿21的上下動動作之機能。又,針桿21會一面進行上下動,一面藉由合併設置於針上下動機構20之擺針機構270而沿X軸方向搖動,縫針1會進行擺針。如圖2所示,此針上下動機構20具備有:以下端部保持縫針1之針桿21、作為成為針桿21之上下動的驅動源之伺服馬達的縫紉機馬達22、直接連結到縫紉機馬達22之輸出軸的上軸23、固定裝配於上軸23之前端部的平衡錘24、及將上端部連結在平衡錘24之旋轉中心的偏心位置上的曲柄(crank rod)25。
上述上軸23是在臂部104之內部以沿著Y軸方向的狀態可旋轉地被支撐。而且,縫紉機馬達22是將其輸出軸連結於上軸23。 曲柄25是透過針桿連結螺栓31而將其下端部以可相對於針桿21而繞Y軸轉動的方式連結。因此,平衡錘24藉由縫紉機馬達22之驅動而通過上軸23進行旋轉時,雖然連結於其偏心位置之曲柄25的上端部會進行圓周運動,但在其下端部只有沿著針桿21之上下方向的往復動作被傳達。
[擺針機構] 擺針機構270具備有:將針桿21以可沿著其長邊方向往復運動的方式支撐的搖動台26、成為擺針之驅動源的擺針馬達27(參照圖10)、藉由擺針馬達27進行往復轉動的搖動軸28、及固定裝配於搖動軸28之前端部並對搖動台26賦予搖動動作之搖動臂29。
搖動台26是配置於為臂部104之內側且在面部105之極近的附近處,其上端部藉由沿Y軸方向之階式螺釘30而被支撐成可搖動。此搖動台26是藉由***針桿21之二個金屬軸承(圖示省略),而以縫針1側朝向下方的狀態將針桿21支撐成可朝上下滑動。
搖動軸28是以沿著Y軸方向的狀態可旋轉地被支撐於臂部104內。此搖動軸28是由其後端部側藉由擺針馬達27而輸入轉動動作。 又,搖動臂29是以其搖動端部朝向下方的狀態被軸支承於搖動軸28的前端部側,且在該搖動端部以可繞Y軸轉動的狀態裝配有方形板牙32。此方形板牙32是嵌合於搖動台26之凹部。搖動台26之凹部具備對方形板牙32之X軸方向中的兩側面滑動接觸的相向面,並容許方形板牙32之Z軸方向的位置移位。因此,以搖動臂29朝向下方的狀態在X軸方向上進行搖動時,會相對於搖動台26容許方形板牙32的上下方向的移位並且賦予X軸方向之搖動。 藉此,可藉由配合縫紉機馬達22所進行之針桿21的落針時間點來使針桿21僅搖動預定量,以變得可在X軸方向中的任意的位置進行落針。
[梭殼機構] 梭殼機構具備有:以沿著Y軸方向之狀態可旋轉地支撐於機床部102內的下軸33、藉由下軸33而被賦予旋轉之垂直梭殼34、用於對下軸33進行轉矩傳達而裝配於上軸23之主動鏈輪35、裝配於下軸33之未圖示的從動鏈輪、及架設於主動鏈輪35與從動鏈輪之間的有齒的確動皮帶(timing belt)36。 主動鏈輪35與從動鏈輪之齒數是設定成由上軸23對下軸33傳達二倍速之旋轉,並且形成為針對縫針1之一次的上下動垂直梭殼34會進行二次旋轉。 垂直梭殼34具備有:固定裝配於下軸33且具備尖端之外梭殼、及保持梭盒且不進行旋轉的內梭殼。作為此垂直梭殼34,所使用的是相對於前方與後方之任一的送布均可以維持完美的線跡(stitch)之所謂DP梭殼。
[切刀機構] 切刀機構60具備有:以沿Y軸方向之切縫來形成進行鎖眼縫之孔(扣眼)的切布刀61、保持該切布刀61之基座構件62、以下端部保持基座構件62並藉由臂部104而被支撐為可升降的切刀支撐桿(圖示省略)、及作為透過切刀支撐桿賦予切布刀61升降動作之驅動源的螺線管(solenoid)63(參照圖10)。 切布刀61是並列設置於縫針1之後方,並被基座構件62支撐成其刀面變得與Y-Z平面平行。因此,藉由使切布刀61下降,可以在被縫製物上形成沿Y軸方向的扣眼。 基座構件62是做成可裝卸切布刀61,並且做成可更換齒寬不同之切布刀61以形成尺寸不同之扣眼。 切刀支撐桿是藉由未圖示之拉伸彈簧而隨時被朝上方賦與勢能,且螺線管63是形成為會在切斷時抵抗拉伸彈簧來使切布刀61下降。
[送布機構] 送布機構(進給機構)70具備有:配置於機床部102之上表面的長方形的進給板71、在機床部102內藉由二支導軸(guide shaft)72、72而被支撐成可沿著Y軸方向滑動的進給座73、為Y軸方向之送布的驅動源的進給馬達74、及拉伸設置於二個皮帶輪(pulley)75、75之間的確動皮帶76。 上述導軸72、72都是在平行於Y軸方向的狀態下被固定支撐於機床部102內。
進給板(載置部)71是在機床部102之上表面配置成使其長邊與Y軸方向平行,並於其前端部附近且在X軸方向的幾乎中央部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形成沿著Y軸方向的長孔711。長孔711是以比擺針寬度更加充分寬廣的寬度所形成,在進給板71之下側,配置有針板82(圖1中省略圖示),前述針板82形成有可將切布刀切入之沿著Y軸方向的狹縫狀的開口部、與容許擺針之沿著X軸方向的針孔。
進給座73是透過未圖示之滑動軸承而藉由導軸72、72被支撐為可滑動,並在其上部保持進給板71。 二個皮帶輪75、75之其中一個是安裝在進給馬達74之輸出軸上,另一個則是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機床部102之內壁。而且,這些皮帶輪75、75都可繞X軸旋轉且配置成使架設於其等的相互之間的確動皮帶76成為沿著Y軸方向之狀態。 而且,此確動皮帶76在將其一部分連結於進給座73之下部,且使進給馬達74進行旋轉驅動時,會形成為透過確動皮帶76使進給座73及進給板71在Y軸方向上進行移動。
因此,在進給板71之上表面被壓布腳41保持之被縫製物,會藉由對進給馬達74之動作控制而變得可在Y軸方向上任意地進行移動位置定位。而且,如前述地,由於縫針1可以藉由針上下動機構20而針對X軸方向在任意的位置進行落針,因此變得可藉由該針上下動機構20與送布機構70之協同合作,來對被縫製物在X-Y平面中的任意的位置進行落針。
[壓腳桿提升機構] 壓腳桿提升機構40具備有:在進給板71之上表面按壓被縫製物的壓布腳41(按壓構件)、支撐壓布腳41的按壓臂43、作為往下方按壓按壓臂43之加壓體的滑動滾輪44、及抵抗滑動滾輪44而使壓布腳41升降的按壓馬達49。 按壓臂43是沿著Y軸方向而為長條,且將其後端部以可繞X軸轉動的方式支撐於進給板71之上表面。藉此,可以使支撐於按壓臂43之前端部的壓布腳41上下動。 壓布腳41是沿著X-Y平面之矩形的平板,且在中央部於可形成鎖眼縫針腳之範圍內形成有開口。 滑動滾輪44,由於是在沿著Y軸方向之按壓臂43的上表面順沿而轉動,因此即使在按壓臂43沿著Y軸方向移動的情況下,也可在不妨礙該移動的情形下賦予往下方的按壓力。
[下線捕捉機構] 圖3是下線切斷機構50及下線捕捉機構80的底視圖。 如圖示,下線捕捉機構80主要具備有:在進給板71之下側固定裝配於機床部102的針板台81、裝配於針板台81之上表面的針板82、設置於針板台81之底面側的線拉拽構件83及線拉拽橫樑84、設置於針板台81之底面側的線捕捉構件85及線捕捉橫樑86、對線拉拽橫樑84賦予線捕捉動作之轉動力的傳達連桿87、及使傳達連桿87朝上下進退移動之由馬達、螺線管或氣壓缸所構成的致動器56。
針板台81是沿著X-Y平面之大致矩形的平板,並在中央部形成有開口部811。而且,在此針板台81之開口部811以懸吊狀態裝配有針板82。針板82是沿著Y軸方向之長條的平板,且使可***切布刀61之沿著Y軸方向的狹縫狀的插通孔、與容許擺針之沿著X軸方向的狹縫狀的針孔相鄰而貫通形成。亦即,在針板台81中的落針位置及切布刀61之下降位置配置有針板82。
針板台81之開口部811是形成在可以容許這些落針及切布刀61之下降的範圍內,並在其內側配置後述之下線切斷機構50之上下的切刀51、52,且更寬廣地形成為還能夠容許以這些上下的切刀51、52所進行之切斷動作。
線拉拽橫樑84是沿著X-Y平面之板狀的雙臂曲柄(bell crank),並藉由階式螺釘而可繞Z軸轉動地安裝於針板台81之底面的開口部811的後側。而且,在由成為轉動軸之階式螺釘大致向前方延伸之其中一邊的轉動橫樑部上藉由螺釘而固定裝配有線拉拽構件83的基端部。又,在由成為轉動軸之階式螺釘大致向後方延伸之另一邊的轉動橫樑部上,將傳達連桿87之一端部以可繞Z軸轉動的方式連結著。而且,在進行下線之捕捉動作時,會輸入由傳達連桿87往左方之張力,且線拉拽橫樑84會進行圖3中的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動作。
又,此線拉拽橫樑84在其轉動中心位置的附近形成有朝前方突出之突起部841。此突起部841是配置成抵接於形成在後述之線捕捉橫樑86之外緣部的凸部861,並作用成在進行下線之捕捉動作時,與線拉拽橫樑84相對於線捕捉橫樑86進行反向繞轉之連動轉動。
線拉拽構件83是沿著X-Y平面之長條的板狀,並將其基端部固定連結於線拉拽橫樑84之轉動端部,且前端部大致往前方延伸。而且,線拉拽構件83在進行下線之捕捉動作時,會與線拉拽橫樑84一體地進行轉動動作。 此線拉拽構件83在下線之捕捉動作的開始前,會在針孔的左方待機,當下線之捕捉動作開始時即朝右方轉動。藉此,可以藉線拉拽構件83之右緣部抵接下線,使下線靠近位於右方之線捕捉構件85側。
線捕捉橫樑86是沿著X-Y平面之板狀的雙臂曲柄,並藉由階式螺釘而可繞Z軸轉動地安裝於針板台81之底面的開口部811之右側。而且,在由成為轉動軸之階式螺釘大致朝向前方延伸之其中一邊的轉動橫樑部藉由螺釘而固定裝配有線捕捉構件85的基端部。又,在由成為轉動軸之階式螺釘大致朝向右方延伸之另一邊的轉動橫樑部上,連結有對線捕捉橫樑86賦予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之轉動的拉伸彈簧88。再者,拉伸彈簧88之相反側的端部是螺鎖固定在針板台81上。 又,線捕捉橫樑86具有朝成為其轉動軸之階式螺釘的左方延伸之凸部861,且該凸部861之後側的外緣部會抵接前述之線拉拽橫樑84之突起部841。關於該凸部861之機能,容後敘述。
線捕捉構件85是沿著X-Y平面之平板狀,且基端部是朝向後方直線狀地延伸,並在中間部朝左方彎曲90∘,前端部是形成為大致矩形。 此線捕捉構件85之前端部形成有在左緣部向左側開口之V字形的缺口851。在捕捉下線時,線拉拽構件83是朝順時針方向轉動,且線捕捉構件85是朝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使下線靠近缺口851之最深部(最右側),以形成為在線拉拽構件83之右緣部通過缺口851之最深部時捕捉下線。
再者,如圖4所示,線捕捉構件85位於線拉拽構件83之上側,且線捕捉構件85之下表面與線拉拽構件83之上表面互相滑動接觸。因此,在捕捉下線時,是形成為被拉入線拉拽構件83與線捕捉構件85之間而被夾持的狀態。藉此,使相對於下線往下方的張力作用,被縫製物會成為稍微被拉入下方的狀態。由於後述之下線切斷機構50是在此狀態下進行下線的切斷,因此可以縮短被縫製物之下線的殘端。
在此,針對前述之線捕捉橫樑86之凸部861的機能加以說明。 線捕捉橫樑86,如前述,是藉由拉伸彈簧88而賦予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力,藉此在線捕捉構件85上會處於被賦予往線捕捉時之動作方向的轉動力的狀態。 另一方面,線拉拽橫樑84,在線捕捉動作開始前,是由傳達連桿87輸入逆時針方向之轉動力,以使線拉拽構件83成為待機位置(成為比針孔更左方的位置)。此時,線拉拽橫樑84之突起部841,會按壓線捕捉橫樑86之凸部861,以抵抗拉伸彈簧88並將線捕捉橫樑86朝順時針方向壓回,而維持成線捕捉構件85成為待機位置(成為比針孔更右方的位置)。 更進一步地,線捕捉時,由於在線拉拽橫樑84輸入有由傳達連桿87往順時針方向之轉動力,因此線捕捉橫樑86會隨著拉伸彈簧88之張力而往逆時針方向轉動。因此,線拉拽構件83會往右方轉動,線捕捉構件85會連動而往左方轉動。 亦即,線捕捉橫樑86之凸部861是藉由與線拉拽橫樑84之突起部841之協同合作,而使線拉拽構件83及線捕捉構件85由位於各自之待機位置的狀態,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連動並轉動。藉此,如前述地,可以在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引導並保持下線。
又,下線捕捉機構80具備有止擋件89,該止擋件89是作為針對X軸方向來調節捕捉下線之線捕捉構件85的捕捉時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藉由針對X軸方向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捕捉時的停止位置,可以調節下線之在切斷時的傾斜角度。
止擋件89,如圖3及圖5所示,是以頭部891之外周抵接於線捕捉構件85之基端部的左緣部的偏心螺釘所構成。亦即,此止擋件89是將螺桿軸892設置在由頭部891之中心偏心的位置上,該螺桿軸892是螺合在形成於針板台81之底面的螺孔中。藉此,可以藉由旋轉操作止擋件89而使在X軸方向中的頭部891之偏心量變動,並如圖6(A)及圖6(B)所示地,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線捕捉動作時之停止位置。 再者,符號893是成為進行旋轉調節之止擋件89之防鬆的螺帽。
此止擋件89,如圖7所示,在頭部891之偏心量針對X軸方向朝左右任一方皆相等(設成中立位置)時,可以使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捕捉時的停止位置與未朝左右任一方擺動之狀態(設成中立位置)的縫針1之前端的正下位置一致。 又,止擋件89,如圖8所示,當頭部891之偏心量在X軸方向左側為最大時,可以使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捕捉時的停止位置與已朝左側最大擺動之狀態的縫針1之前端的正下方位置一致。 更進一步地,止擋件89,如圖9所示,當頭部891之偏心量在X軸方向右側為最大時,可以使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捕捉時的停止位置與已朝右側最大擺動之狀態的縫針1之前端的正下方位置一致。
[下線切斷機構] 下線切斷機構50,如圖3所示,具備有:在為針板台81之底面且開口部811之左前側可繞Z軸轉動地連結基端部的上切刀51、可繞Z軸轉動地連結於上切刀51之另一端部的下表面的下切刀52、以與該下切刀52同軸之方式可繞Z軸轉動地連結於下切刀52之下表面的板彈簧53、及使上切刀51與下線捕捉機構80之線拉拽橫樑84連結以連動而使其轉動之連動連桿54。 又,此下線切斷機構50之上切刀51、下切刀52及板彈簧53,是配置為成為針板82之下側且下線捕捉機構80之線拉拽構件83及線捕捉構件85之上側。
上切刀51是沿著X-Y平面之板狀,並如前述地,使基端部可繞Z軸轉動地支撐於針板台81,且在轉動端部形成有切斷下線之刀刃。此上切刀51之刀刃是在轉動端部之前側的緣部形成為大致沿著X軸方向。而且,配置成在切斷動作前,處於刀刃相對於針孔成為左後方之待機位置,在切斷時會使上切刀51朝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使其刀刃極為接近針孔之左側。 再者,切斷時之上切刀51的轉動動作是透過連動連桿54而由線拉拽橫樑84輸入。
下切刀52是沿著X-Y平面之板狀,並在由其轉動中心往左方延伸之轉動端部藉由與上切刀51之協同合作而形成有切斷下線之刀刃。該下切刀之刀刃是在轉動端部之後側的緣部形成為大致沿著X軸方向。而且,形成為在切斷動作前,下切刀52之刀刃會在上切刀51之刀刃的前側處於相向之待機位置,且在切斷時,伴隨著上切刀51之轉動而使刀刃往後方轉動,並在到達針孔之下方後使相互之刀刃閉合以進行切斷。 此下切刀52,是在前側的緣部形成有朝前方突出的突起521,並藉由上切刀51之逆時針方向的轉動使突起521抵接於針板台81之開口部811之內緣部,以相對於上切刀51使刀刃朝閉合方向進行轉動。
板彈簧53是沿著X-Y平面之板狀,從下方觀看由其轉動中心朝左方延伸之延伸端部的形狀與上切刀51之轉動端部幾乎一致。而且,在下線之切斷時,下切刀52之轉動端部會進入上切刀51之轉動端部與板彈簧53之延伸端部之間。藉此,在上切刀51與下切刀52之間進行下線之切斷,並在下切刀52與板彈簧53之間夾持由垂直梭殼34延伸之下線的切斷端部。 再者, 符號55是縫製開始前使下切刀52朝使刀刃打開的方向轉動並釋放下線的作動槓桿。
[鎖眼機之控制系統] 圖10是顯示鎖眼機100之控制系統的方塊圖。鎖眼機100具備有用於控制上述各構成的動作之作為動作控制設備的控制裝置90。而且,控制裝置90具備有:記憶各種控制程式的ROM92、執行控制程式的CPU91、成為CPU91之作業區域的RAM93、及記憶鎖眼縫之縫製圖案資料及縫紉機之動作控制所需的各種設定資料並且可改寫記憶內容的EEPROM96。 又,在CPU91上透過未圖示之介面(interface)而連接有與縫紉機馬達22及檢測其旋轉角度之編碼器221連接之縫紉機馬達驅動器22a、驅動擺針馬達27之擺針馬達驅動器27a、驅動進給馬達74之進給馬達驅動器74a、與按壓馬達49及檢測其旋轉角度之編碼器46連接之按壓馬達驅動器49a、進行下線之捕捉動作與下線之切斷動作的致動器56之驅動器56a、驅動使切布刀61升降之螺線管63之螺線管驅動器63a、及使作為線張力裝置11之線張力驅動源的線張力螺線管111驅動的線張力螺線管驅動器111a。 又,在CPU91上連接有進行鎖眼縫之縫製圖案資料之選擇等的有關縫製之各種設定的輸入之操作面板94、及輸入縫製之開始的啟動開關95。
[鎖眼機之縫製動作] 針對上述鎖眼機100之縫製動作進行說明。 記錄於上述鎖眼機100之EEPROM96的縫製圖案資料,記錄有表示形成於扣眼之周圍的鎖眼縫的每一針之落針位置的資料。 控制裝置90之CPU91在藉由操作面板94由EEPROM96讀出所選擇之預定的縫製圖案資料時,會針對由第一針到最終針為止之所有針計算出用於在各自的落針位置依序運針的擺針馬達27及進給馬達74之動作量。
而且,當按下啟動開關95時,CPU91會開始縫紉機馬達22之驅動並開始縫製。 此外,縫紉機馬達22之驅動開始以後,會藉由編碼器221讀取其軸角度,並在到達預定之軸角度時,根據算出之擺針馬達27及進給馬達74的動作量來進行驅動,並且將縫針1定位在X軸方向中的目標位置,且將被縫製物定位於Y軸方向中的目標位置,以按每一針對目標的落針位置進行運針。 而且,當對於在縫製圖案資料所決定之所有的落針位置的運針結束時,CPU91會使縫紉機馬達22停止。
再者,切刀機構60所進行之扣眼的形成,可以事先設定是否在鎖眼縫之前與之後的任一時間進行。 設定為在鎖眼縫之前時,會在縫紉機馬達22之驅動開始前進行切刀機構60所進行之扣眼的形成,並於之後,在扣眼之周圍形成鎖眼縫針腳。 又,設定為在鎖眼縫之後時,會先開始縫紉機馬達22之驅動並在扣眼之形成預定位置的周圍形成鎖眼縫針腳,並於之後進行由切刀機構60所執行之扣眼的形成。
更進一步地,CPU91會進行上線與下線的切斷。 下線之切斷動作開始前,下線捕捉機構80之線拉拽構件83會位於針孔之左方的待機位置,線捕捉構件85則位於針孔之右方的待機位置。而且,由這些狀態開始使致動器56作動,並使線拉拽橫樑84朝圖3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以使線拉拽構件83朝向針孔轉動。又,線捕捉橫樑86會與線拉拽橫樑84連動而朝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且線捕捉構件85會朝向針孔轉動。 之後,線捕捉構件85雖然會抵接於止擋件89而在預定位置停止轉動,但線拉拽構件83會繼續轉動動作直至通過針孔之下方為止。藉此,可在先停止的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捕捉下線。
又,伴隨著線拉拽橫樑84之順時針方向的轉動,下線切斷機構50之上切刀51會由待機位置朝圖3中的逆時針方向進行轉動,而朝向針孔前進。而且,當以下線捕捉機構80捕捉下線時,在下線切斷機構50中,會使上切刀51之刀刃與下切刀52之刀刃閉合,而切斷在被縫製物與下線捕捉機構80之間伸展的下線。 然後,CPU91會藉由按壓馬達49來使壓布腳41上升並釋放被縫製物,以結束縫製。
在此,在縫製圖案資料中有將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如圖7(A)所示,設定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者、如圖8(A)所示,相對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設定在左側者、及如圖9(A)所示,相對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設定在右側者。
當將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設定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時,會事先將止擋件89旋轉調節到使止擋件89之頭部891的偏心量成為左右相等的位置上。藉此,如圖7(B)所示,下線捕捉機構80所捕捉之下線會成為從被縫製物一直到線捕捉構件85幾乎沿著Z軸方向的狀態,且可以藉由在此狀態下以下線切斷機構50進行切斷,而更加縮短被縫製物側之下線的殘端。
又,當將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設定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的左側時,會事先將止擋件89旋轉調節到使止擋件89之頭部891往左側之偏心量變大的位置上。藉此,如圖8(B)所示,下線捕捉機構80所捕捉之下線會成為從被縫製物一直到線捕捉構件85幾乎沿著Z軸方向的狀態,且可以藉由在此狀態下以下線切斷機構50進行切斷,而更加縮短被縫製物側之下線的殘端。 再者,更理想的是,調節止擋件89之偏心量,以使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與線捕捉時之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X軸方向的位置一致。
又,當將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設定於扣眼B之延長線上的右側時,會事先將止擋件89旋轉調節到使止擋件89的頭部891往右側之偏心量變大的位置上。藉此,如圖9(B)所示,下線捕捉機構80所捕捉之下線會成為從被縫製物一直到線捕捉構件85幾乎沿著Z軸方向的狀態,且可以藉由在此狀態下以下線切斷機構50進行切斷,而更加縮短被縫製物側之下線的殘端。 在此情況下,較理想的也是將止擋件89之偏心量調節成使最終針之落針位置L與線捕捉時之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X軸方向的位置一致。
[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技術效果] 上述鎖眼機100之下線捕捉機構80,由於具備針對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X軸方向)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下線的捕捉時之停止位置的止擋件89,因此即使相對於扣眼B在X軸方向之左右任一邊進行鎖眼縫之最終針的落針時,仍可以於相同方向上靠近來捕捉下線,並可以降低由被縫製物涵蓋到捕捉位置之下線的傾斜來接近於垂直,而變得可更加縮短下線切斷後之殘端。 特別是,由於是藉由止擋件89而構成有針對X軸方向來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進行下線的捕捉時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因此變得可用簡易的構成以簡易之操作進行下線捕捉位置的調節。 又,藉由以止擋件89構成調節部,針對既有之鎖眼機,也可以藉由容易之改造而設置調節部,而變得可輕易地實現將下線切斷後之殘端更加縮短的效果。
[止擋件之其他例子] 作為上述調節部之止擋件89雖然例示了偏心螺釘,但使用能夠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X軸方向的停止位置之其他的構件當然也可以。 例如,如圖11所示,將在偏心之位置上形成有貫通孔的圓形之軸環89A藉由螺釘891A來設置在與止擋件89相同的位置亦可。此時,可藉由擰鬆螺釘891A而使軸環89A旋轉,以變更線捕捉構件85側之偏心量,並再次緊固螺釘891A。藉此,可以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X軸方向的停止位置。
又,如圖12所示,亦可在與止擋件89相同的位置上設置在X軸方向上滑動來進行位置調節的調節體89B。 此調節體89B是由緊貼於針板台81之底面的底板部891B、與由該底板部891B之右端部成直角地站立而沿著Y-Z平面的立壁部892B所構成,且使立壁部892B之右側壁面抵接於線捕捉構件85,以針對X軸方向來使其停止於預定位置。 又,在底板部891B之中央貫通形成有沿著X軸方向的長孔893B,並在該長孔893B***螺釘894B,而被固定於針板台81之底面。 此時,可擰鬆螺釘894B來針對X軸方向調節調節體89B之安裝位置,並再次緊固螺釘894B。藉此,可以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X軸方向的停止位置。 再者,該調節體89B可以藉由例如金屬板之折彎加工或板金加工來形成。
[下線捕捉機構之其他例子]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下線捕捉機構80之調節部,雖然例示了需要由手動操作進行之調節作業的止擋件89,但並不限於此,亦可做成具有以捕捉用致動器來調節線捕捉構件85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之構成。 例如,亦可做成如圖13所示之下線捕捉機構80C,而具備下列之構成:作為致動器且可由控制裝置90之CPU91控制動作量的馬達88C(例如步進馬達)、設置於該馬達88C之輸出軸的轉動臂881C、及連結該轉動臂881C之轉動端部與線捕捉橫樑86之右側的轉動橫樑部之連桿構件882C。再者,此下線捕捉機構80C之情況下,做成將線拉拽橫樑84之突起部841與連結於線捕捉橫樑86之拉伸彈簧88去除,而使線拉拽橫樑84與線捕捉橫樑86不進行連結構造所造成之連動,且將這些以外做成與下線捕捉機構80相同之構成。 藉此,由於可以使CPU91作為調節部而發揮機能,並針對X軸方向來將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任意地定位,因此變得可更加縮短縫製完成後之下線的殘端。
亦可做成將下線捕捉時的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針對X軸方向的停止位置以例如由操作面板94輸入數值來進行設定。 又,亦可使控制裝置90之CPU91可讀取為了進行縫製而選擇之縫製圖案資料,並算出最終針之X軸方向的落針位置,且配合該數值來決定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在X軸方向中的停止位置,並將馬達88C控制成在捕捉下線時形成為該算出之停止位置。 該情況下,線捕捉構件85之缺口851的最深部之在X軸方向中的停止位置,雖然宜使其與最終針之X軸方向的落針位置一致,但不使其完全一致,而就左右方向來使落針位置與停止位置僅於同方向上靠近亦可。 這些情況下,由於只要決定縫製圖案就會自動執行適當之下線的切斷,因此變得可飛躍性地減低縫紉機之操作人員的作業負擔。
[其他] 作為進給機構雖然例示了使被縫製物沿著Y軸方向移動之送布機構70,但並不限於此,作為進給機構,設置使縫針1沿著Y軸方向移動之機構亦可。 又,亦可設置使被縫製物沿著X軸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來取代擺針機構270。
1‧‧‧縫針
11‧‧‧線張力裝置
20‧‧‧針上下動機構
21‧‧‧針桿
22‧‧‧縫紉機馬達
22a‧‧‧縫紉機馬達驅動器
23‧‧‧上軸
24‧‧‧平衡錘
25‧‧‧曲柄
26‧‧‧搖動台
27‧‧‧擺針馬達
27a‧‧‧擺針馬達驅動器
28‧‧‧搖動軸
29‧‧‧搖動臂
30‧‧‧階式螺釘
31‧‧‧針桿連結螺栓
32‧‧‧方形板牙
33‧‧‧下軸
34‧‧‧垂直梭殼
35‧‧‧主動鏈輪
36、76‧‧‧確動皮帶
40‧‧‧壓腳桿提升機構
41‧‧‧壓布腳
43‧‧‧按壓臂
44‧‧‧滑動滾輪
49‧‧‧按壓馬達
49a‧‧‧按壓馬達驅動器
50‧‧‧下線切斷機構
51‧‧‧上切刀
52‧‧‧下切刀
53‧‧‧板彈簧
54‧‧‧連動連桿
56‧‧‧致動器
56a‧‧‧驅動器
60‧‧‧切刀機構
61‧‧‧切布刀
62‧‧‧基座構件
63‧‧‧螺線管
63a‧‧‧螺線管驅動器
70‧‧‧送布機構(進給機構)
71‧‧‧進給板
711、893B‧‧‧長孔
72‧‧‧導軸
73‧‧‧進給座
74‧‧‧進給馬達
74a‧‧‧進給馬達驅動器
75‧‧‧皮帶輪
80、80C‧‧‧下線捕捉機構
81‧‧‧針板台
811‧‧‧開口部
82‧‧‧針板
83‧‧‧線拉拽構件
84‧‧‧線拉拽橫樑
841‧‧‧突起部
85‧‧‧線捕捉構件
851‧‧‧缺口
86‧‧‧線捕捉橫樑
861‧‧‧凸部
87‧‧‧傳達連桿
88‧‧‧拉伸彈簧
88C‧‧‧馬達(捕捉用致動器)
881C‧‧‧轉動臂
882C‧‧‧連接構件
89‧‧‧止擋件(調節部)
89A‧‧‧軸環(調節部)
89B‧‧‧調節體(調節部)
891‧‧‧頭部
891A、894A‧‧‧螺栓
891B‧‧‧底板部
892‧‧‧螺桿軸
892B‧‧‧立壁部
893‧‧‧螺帽
90‧‧‧控制裝置
91‧‧‧CPU(調節部)
92‧‧‧ROM
93‧‧‧RAM
94‧‧‧操作面板
95‧‧‧啟動開關
96‧‧‧EEPROM
100‧‧‧鎖眼機
101‧‧‧縫紉機機架
102‧‧‧車台部
103‧‧‧直立體部
104‧‧‧臂部
105‧‧‧面部
111‧‧‧線張力螺線管
111a‧‧‧線張力螺線管驅動器
221、46‧‧‧編碼器
270‧‧‧擺針機構(移動機構)
521‧‧‧突起
B‧‧‧扣眼
L‧‧‧最終針之落針位置
圖1是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鎖眼機的立體圖。 圖2是鎖眼機之內部構成的概要圖。 圖3是下線捕捉機構及下線切斷機構之底視圖。 圖4是下線捕捉機構之線捕捉構件與線拉拽構件的剖面圖。 圖5是下線捕捉機構之止擋件周邊的立體圖。 圖6(A)是顯示藉由止擋件將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調節至右側的狀態;圖6(B)是顯示藉由止擋件將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調節至左側的狀態之說明圖。 圖7(A)是顯示最終針之落針位置的說明圖;圖7(B)是顯示對應於最終針之落針位置而調節停止位置的線捕捉構件之捕捉位置的說明圖。 圖8(A)是顯示最終針之落針位置的說明圖;圖8(B)是顯示對應於最終針之落針位置而調節停止位置的線捕捉構件之捕捉位置的說明圖。 圖9(A)是顯示最終針之落針位置的說明圖;圖9(B)是顯示對應於最終針之落針位置而調節停止位置的線捕捉構件之捕捉位置的說明圖。 圖10是顯示鎖眼機之控制系統的塊狀圖。 圖11(A)是調節部之其他例子的軸環(collar)之平面圖,圖11(B)為正面圖。 圖12是調節部之其他例子的調節體之局部剖面圖。 圖13是下線捕捉機構之其他例子的底視圖。
80‧‧‧下線捕捉機構
81‧‧‧針板台
83‧‧‧線拉拽構件
85‧‧‧線捕捉構件
89‧‧‧止擋件(調節部)
851‧‧‧缺口
891‧‧‧頭部
892‧‧‧螺桿軸

Claims (4)

  1. 一種鎖眼機,具備: 針上下動機構,使縫針上下動; 移動機構,使前述縫針相對於被縫製物沿著正交於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相對地移動; 進給機構,在沿著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上使被縫製物相對於前述縫針相對地移動; 下線切斷機構,設置於縫製時之被縫製物的下側,並進行下線之切斷;及 下線捕捉機構,設置於前述下線切斷機構之下側,並捕捉下線, 該鎖眼機之特徵在於: 前述下線捕捉機構具備:捕捉下線之線捕捉構件、及針對正交於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捕捉下線時的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的調節部。
  2. 如請求項1之鎖眼機,其中,前述調節部為決定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的止擋件,且該止擋件可變更調節與前述線捕捉構件之抵接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鎖眼機,其中, 前述下線捕捉機構具備進行前述線捕捉構件之下線的捕捉動作之捕捉用致動器; 前述調節部會控制前述捕捉用致動器而針對正交於前述扣眼之長邊方向的方向來調節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
  4. 如請求項3之鎖眼機,其具備控制裝置, 該控制裝置是控制前述針上下動機構、前述移動機構、及前述進給機構,並在前述扣眼或扣眼之形成預定位置的周圍進行鎖眼縫, 前述調節部會控制前述捕捉用致動器,以使前述線捕捉構件之停止位置與相對於前述扣眼或扣眼之形成預定位置的前述鎖眼縫之最終針的落針位置靠往同方向。
TW105128730A 2015-09-07 2016-09-06 鎖眼機 TWI746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5362 2015-09-07
JP2015175362A JP6581853B2 (ja) 2015-09-07 2015-09-07 穴かがり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972A true TW201718972A (zh) 2017-06-01
TWI746457B TWI746457B (zh) 2021-11-21

Family

ID=58055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730A TWI746457B (zh) 2015-09-07 2016-09-06 鎖眼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1853B2 (zh)
CN (1) CN106498629B (zh)
DE (1) DE102016116720A1 (zh)
TW (1) TWI746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2909B (zh) * 2021-11-02 2022-12-13 惠州市胜源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鞋面料自动缝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09592A (en) * 1939-04-06 1939-07-18 Singer Mfg Co Thread-cutt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JPH0738903B2 (ja) * 1984-09-14 1995-05-01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H07289765A (ja) * 1994-04-27 1995-11-07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切断装置
JP3276891B2 (ja) * 1997-06-27 2002-04-2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4245222B2 (ja) * 1999-03-24 2009-03-25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下糸切断装置
JP2000300875A (ja) * 1999-04-21 2000-10-31 Brother Ind Ltd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2000300885A (ja) * 1999-04-22 2000-10-31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下糸切り装置
JP5073272B2 (ja) * 2006-11-17 2012-11-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6457B (zh) 2021-11-21
CN106498629B (zh) 2021-02-02
JP6581853B2 (ja) 2019-09-25
JP2017051233A (ja) 2017-03-16
CN106498629A (zh) 2017-03-15
DE102016116720A1 (de)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8742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5759158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及びベルトループの折り返し方法
JP5925603B2 (ja) ミシン
JP4975358B2 (ja) ミシン及び玉縁縫いミシン
JP5329079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の玉布押さえ機構
JP4975360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5149557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DE102007019945A1 (de) Nähvorrichtung
TW201718972A (zh) 鎖眼機
DE102007041085A1 (de) Einfassmaschine
JP2006263185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5059435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18051147A (ja)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JP2007089987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7029641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9207734A (ja) ミシンのマーキング照射装置
KR102496909B1 (ko) 타깃 솔기 돌출부를 갖는 솔기의 시작 상단 쓰레드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어셈블리
JP479045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6942455B2 (ja) ミシン
JP4739869B2 (ja) ミシン
JP7181117B2 (ja) ミシン
JP6099378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5854478B2 (ja) 縫製装置の下糸繰出し装置
JP2009279216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18051153A (ja)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