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6055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6055A
CN1906055A CNA2005800014817A CN200580001481A CN1906055A CN 1906055 A CN1906055 A CN 1906055A CN A2005800014817 A CNA2005800014817 A CN A2005800014817A CN 200580001481 A CN200580001481 A CN 200580001481A CN 1906055 A CN1906055 A CN 1906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rest
seat
guide hole
sliding par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14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6055B (zh
Inventor
山口博仪
长谷川真
伊东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6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60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81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mechanical trigg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一支承架(60),一头枕(13)的一撑杆(15)插在该支承架中;一引导架(65),该引导架支承座椅靠背框架(20)上的支承架(60)的一垂直中间部分的一后表面(60a);一头枕倾斜机构(67);以及一压力承受件(70),当受到乘客身体的推力时该压力承受件向后移动。头枕倾斜机构(67)包括:诸开槽支架(51),每个开槽支架具有一导孔(50);以及诸滑动件(58),这些滑动件各自沿其纵向可移动地与开槽支架(51)的各个导孔(50)接合。头枕倾斜机构(67)驱动子框架(55),从而当压力承受件(70)向后移动时使头枕主体(14)在滑动件(58)沿导孔(50)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上移动和向前倾斜。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头部保护装置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提出的是一种可移动的头部保护装置,其中一头枕可在车辆受到后部撞击等时向前移动以抑止(restrain)乘客的头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2001-163099(专利文件1)所描述的车辆座椅包括布置在头枕的撑杆以下的诸引导销和分别适配各个引导销的插口。插口沿垂直方向延伸。这个现有技术的例子设置有一被动装置,该被动装置在车辆碰撞时由乘客身体的惯性负荷而启动。在这个装置中,头枕随着向上移动而向前倾斜。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2000-210155(专利文件2)所描述的座椅靠背中,在垫子的后面设置有一压力接受件。在发生碰撞时,一电枢管(armature pipe)由该压力接受件向上推。在这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电枢管的一垂直中间部分在发生碰撞时前后移动。这样,头枕随着其向上移动而向前倾斜。
在专利文件1和2所述的结构中,在碰撞过程中,对应于乘客颈部以下的身体部分的头枕部分在身体压靠于座椅靠背时向前移。因此,颈部以下的区域在由头枕抑止之前就会被抑止。这样就阻碍了头枕沿所需的方向移动(或者向前和向后)。另外,颈部以下区域不可避免地会比头部更早地被抑止,因此头部无法被充分抑止。
另外,在上述传统的可移动的头部保护装置中,在头枕靠着头部时,头枕的撑杆会轻易地因乘客的头部作用在头枕上的负荷(水平向后的负荷)而收回。这样就无法充分地抑止头部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在发生碰撞时可更加有效地抑止乘客头部的一头枕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包括:一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具有一座椅靠背框架;一头枕,该头枕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顶部的一头枕体和在该头枕体下延伸的一撑杆;一支承架,头枕的撑杆插在该支承架中;一引导架,该引导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并支承座椅靠背框架上的该支承架的一垂直中间部分的一后表面,从而使支承架可垂直移动;一压力承受件,该压力承受件设置在座椅靠背中,且当受到乘客身体的推力时向后移动;一子框架,该子框架具有支承架的一下部固定于其上的一横向部分和从该横向部分的相反的两端各自向下延伸的一对臂部;以及一头枕倾斜机构,该头枕倾斜机构在压力承受件向后移动时启动头枕体。
头枕倾斜机构包括:诸开槽支架,每个开槽支架具有一垂直延伸的导孔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上;以及诸滑动件,这些滑动件各自可移动地与开槽支架的各个导孔接合并分别设置在子框架的臂部上,以及,该头枕倾斜机构被构造成驱动子框架,从而当压力承受件向后移动时使头枕体在滑动件沿导孔移动的同时向上移动和向前倾斜。
根据这样的设置,头枕可在发生碰撞时沿所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工作效率较高,且可避免在对乘客的头部抑止之前就抑止了乘客的颈部以下部分。另外,即使乘客的头部接触被启动的头枕并向其施加向后的力,也可制止头枕被推回。这样就可有效地抑止乘客的头部。
每个导孔是与头枕体的动作路径相对应而成的平直插槽。或者,它是与头枕体的动作路径相对应形成的弧形插槽。通过适当地改变导孔(例如插槽)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例如座椅靠背的形状和尺寸、头枕的位置等)来达到优化的头枕体动作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形式中,每个开槽支架具有一引导面,当滑动件沿导孔移动时相应的每个滑动件与该引导面接触。较佳地,该引导面为由抑止乘客头部所产生的向后的一负荷作用在头枕体上时滑动件压靠以锁定头枕体的一表面。通过使用该引导面可在乘客头部在头枕动作之后或期间接触头枕体的时候阻止头枕体被作用在它上面的向后的一负荷推回。
另外,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且这些目的和优点可部分地从该描述中变得明显或可从对本发明的实施中得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以下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
附图说明
结合被包含在说明书中并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以上给出的对发明内容的描述和以下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内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座椅的一头枕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座椅的一加速单元(speed increasing unit)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头枕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头枕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9A是示出了图8所示座椅靠背的头枕倾斜机构的一抑止件与一接纳部分接合的状态的侧视图;以及
图9B是示出了图8所示座椅靠背的头枕倾斜机构的抑止件与接纳部分脱开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到5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具有一头部保护装置的一车辆座椅10。该车辆座椅10包括一座垫11、一座椅靠背12和一头枕13。头枕13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12顶部上的一头枕体14和在头枕体以下延伸的左、右撑杆15。
图2和3示出了座椅靠背12的内部。座椅靠背12具有一座椅靠背框架20、一弹簧组件21、一垫子构件22(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一覆盖件23(图1)等。垫子构件22被定位成盖住弹簧组件21。覆盖件23将垫子构件22的外表面覆盖。
座椅靠背框架20由左、右侧框架构件30和31、一上框架构件32、一下框架构件33等组成。上框架构件32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上部。下框架构件33位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下部。下框架构件33通过将一金属板模压成一既定的形状而形成。上框架构件32由例如一根管子形成,且其相反的两端各自焊接在侧框架构件30和31各自的顶部。下框架构件33的相反两端各自焊接在侧框架构件30和31各自的底部。
弹簧组件21的一个例子包括一片弹簧35、多个拉力弹簧36等。片弹簧35由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诸纵向金属线37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诸横向金属线38组成。片弹簧35相对的两侧部各自由诸拉力弹簧36支承在侧框架构件30和31上。
如图2所示,两个***的缆线41和42布置在座椅靠背12中。图3示出了一根缆线41作为代表。缆线41和42各有一外管43和插在该外管43中的一金属线44。每根缆线41和42的纵向中间部分由阻尼器45支承在例如上框架构件32上(图3)。
金属线44是一线性构件(line member)的一个例子。如图2和3所示,外管43具有一端43a和另一端43b。金属线44也具有一端44a和另一端44b。
如图2到4所示,两个具有一导孔50的开槽支架51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0的上框架构件32的两个端部上。导孔50是倾斜的,从而其一端50a位于其另一端50b之下,并沿与垂直向偏斜的一方向基本上笔直地延伸。在成对的开槽支架51之间设有一子框架55。
该子框架55包括水平延伸的一横向部分56和分别形成在该横向部分56的相反两端上的一对臂部57。该对臂部57从它们各自对应的横向部分56的端部向下和向前沿斜向延伸。一滑动件(例如滑动销)58设置在每个臂部57的一端。该滑动件58插在每个开槽支架51的导孔50中。它与导孔50接合,从而可沿导孔50在其一端和另一端50a和50b之间笔直(或沿导孔的纵向)移动。
左、右手支承架60各自的下部固定于子框架55的横向部分56。头枕13的每根撑杆15插在其相应的支承架60中。每个支承架60为管状并在其上端具有一扣眼61。诸引导架65设置在上框架构件32上。每个支承架60的一垂直中问部分的一后表面60a由每个相应的引导架65压靠在上框架构件32上。每个引导架65在其与相应的支承架60接触的区域处设有一塑料滑动引导件66。
支承架60可在该滑动引导件66的帮助下相对于上框架构件32沿垂直方向顺滑地滑动。每个支承架60的垂直中间部分的后表面60a由其相应的引导架65支承,从而在接触点C1处与上框架构件32接触(图4)。此外,每个支承架60由其相应的引导架65和上框架构件32可摇摆地支承,从而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θ1(图3)内绕与上框架构件32的接触点C1向后和向前倾斜。
诸开槽支架51、子框架55、诸滑动件58、诸支承架60、诸引导架65等组成一头枕倾斜机构67,该机构支承头枕13,从而可向后和向前倾斜。
在这个头枕倾斜机构67中,将接触点C1和C2的位置、子框架55的每个臂部57的长度、每个臂部57及其相应的支承架60之间的角度θ2(图3)设置成当每个滑动件58沿其相应的导孔50向前和向后沿斜向移动(沿图3和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时,头枕体14和支承架60随着其向前倾斜而向上移动。
头枕倾斜机构67的作用是当压力承受件70向后移动时启动头枕体14。更具体地说,头枕倾斜机构67具有驱动子框架55的功能,从而在压力承受件70向后移动的时候使头枕体14随着每个滑动件58沿其相应的导孔50的移动而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前倾斜。
每个开槽支架51具有沿导孔50的纵向延伸的一引导面50c。该引导面50c由导孔50的前部内壁组成。当每个滑动件58沿导孔50向上移动时始终接触于引导面50c。
如果在滑动件58沿导孔50向上移动的同时或在它移动之后,由乘客的头部的抑止而产生的一向后的负荷作用在头枕体14上,则滑动件58压靠在引导面50c上以锁定头枕体14。
换句话说,引导面50c和滑动件58之间在接触点C2处的摩擦系数、接触点C2处的压力角、负荷矢量等被设置成当向后的负荷通过头枕体14施加在滑动件58上时滑动件58决不会在引导面50c上滑动。
头枕13的每根撑杆15通过扣眼61中的孔***支承架60中。它可相对于支承架60垂直移动。当将头枕体14调节到所需的高度时,由锁定机构(未示出)将撑杆15固定于支承架60。
一压力承受件70设置在座椅靠背12中以位于弹簧组件21的下部,即在乘客(就坐者)的腰部后面。该压力承受件70连接于弹簧组件21。如果乘客的身体将弹簧组件21向后推和弯曲,压力承受件70可以同弹簧组件21一起从前部位置向后部位置移动。在压力承受件70的一部分上形成一向后突起的压力部分71。
一加速单元79设置在与压力承受件70的后表面相对的位置上。该加速单元79具有固定于下框架构件33的一基座支架80以及连接于该基座支架80的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加速单元79位于下框架构件33上,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分别位于上、下侧并一前一后垂直布置,或者基座支架80的纵向是垂直的。
如图3和5所示,每根缆线41和42的外管43的一端43a连接于基座支架80的一缆线支承部分85。每根缆线41和42的金属线44的一端44a连接于基座支架80的一金属线支承部分86。
第一臂81的一端(上端)由一第一销90可摆动地支承在基座支架80上。该第一销90是一第一轴的一个例子。基座支架80设置有可绕第一销90摆动的一引导滑轮91。
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由一第二销92可摆动地互相连接,从而从侧向看它两呈一倒V形。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组成一双向折弯的(dog-legged)连杆机构89。它们突向压力承受件70。较佳地,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为90°或更大(钝角)。第二销92是一第二轴的一个例子。
一辊子95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连接处。它是一邻接件(abutting member)的一个例子。该辊子95可绕第二销92旋转。它被定位成面对从压力承受件70的后表面突出的压力部分71。当压力承受件70向后(图3和5中所示的箭头B)移动时,压力部分71顶靠于辊子95。
一第三销96和绕其旋转的一滑轮97设置在第二臂82的另一端(下端)。该第三销96是一第三轴的一个例子。它***基座支架80中的一导孔100并可沿该导孔100沿纵向运动。
该第三销96和该导孔100组成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引导滑轮97的运动,从而在压力承受件70将辊子95向后推的时候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增大。
当压力承受件70沿图5所示箭头推辊子95时,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增大。由于第一销90被支承在基座支架80上,第三销96从导孔100的一端(上端)100a移动到另一端(下端)100b。因此,从第一销90到第三销96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滑轮97沿导孔100向下移动。
现在将参照图5详细描述导孔100。
该导孔100具有位置较靠近第一销90的一第一部分101和离第一销90较远的一第二部分102。该第一部分101以一角度θ4向下和向后沿斜向延伸到连接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的延伸部分L1。在延伸部分L1的相反侧相对于第一部分101弯曲第二部分102(沿斜向向下和向前)。
这样,导孔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对于与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连接的延伸部分L1呈一θ4角度倾斜。第二部分102沿延伸部分L1延伸。当滑轮97沿导孔100从其一端100a向另一端100b移动时,第三销96会因此轻易地沿第一部分101移动。滑轮97在第三销96沿第二部分102移动时运动得比第三销96沿第一部分101移动时快。
如图5所示,每根成对的缆线41和42的金属线44的一部分44c与引导滑轮91的一部分接触。每根金属线44的另一端的一部分44d围绕引导滑轮91以下的滑轮97的一半。换句话说,每根金属线44的一端44a固定于基座支架80的金属线支承部分86,而在另一端上的部分44d经滑轮97呈U形地回转大约180°。
如果滑轮97沿导孔100从其一端100a向其另一端100b移动,则滑轮97象一动滑车那样向下移动。这样,每根金属线44被拉了等于滑轮97的移动距离的两倍的长度。当压力承受件70向下(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时,换句话说,在与压力承受件70的运动相应的速度由加速单元79增加的时候,则可快速地拉动金属线44。
每根缆线41和42的金属线44的另一端44b(图3)连接于头枕倾斜机构67的每个相应的滑动件58。如果由加速单元79沿图3中的箭头D所指的方向拉每根金属线44,则头枕倾斜机构67的每个滑动件58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
以下是对以这一方式构造的车辆座椅10的工作的描述。
当车被碰撞使乘客身体压靠在座椅靠背12上时,来自乘客的腰部而作用于座椅靠背12上的负荷将压力承受件70往后推。这样,压力承受件70推动加速单元79的辊子95,从而第二臂82沿一方向移动,以致使第一和第二臂81和82之间的角度θ3(图4)增大。
这样做之后,第三销96沿导孔100向下移动,从而使滑轮97向下移动。缆线41和42的金属线44绕滑轮97缠绕半圈,形成U形。因此,根据所谓的动滑车原理,以两倍于滑轮97沿图5中的箭头E所指的方向移动的速度将它们拉动。由此,头枕倾斜机构67的滑动件58沿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移动。
导孔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对于连接第一和第三销90和96的延伸部分L1向后倾斜一角度θ4。当沿箭头B的方向推辊子95时,第三销96由此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最初沿第一部分101略微向后移动。这样,可将金属线44轻易地拉出外管43。
由于第三销96沿第二部分102移动,则在此之后金属线44以更快的速度被拉出。通过改变第一部分101的倾斜角θ4或改变第二部分102相对于第一部分101的角度,导孔100可调节将金属线44拉出的速度。
当加速单元79同时拉缆线41和42的金属线44时,头枕倾斜机构67的滑动件58沿其相应的导孔50向上和向后沿斜向(沿图3和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
随着子框架55的臂部57随后向上和向后移动,支承架60移动,从而在上升的同时绕接触点C1向前倒下。由于接触点C1本身保持同一个位置而没有向前移动,头枕体14沿图4中的箭头M1所指的路径向前和向上移动而不会加快对乘客的颈部以下部位的抑止。这样做,头枕体14就可以在颈部以下部位被抑止之前快速抑止乘客的头部。
在本实施例中,开槽支架51设置在左、右侧框架构件30和31上或附近。因此,就可以确保发生碰撞时乘客撤离的空间,从而就不会加快对颈部以下的区域的抑止。另外,对颈部以下区域的抑止不会被加快还因为子框架55位于座椅靠背12的后面且在头枕13启动时会进一步向后(并向上)移动。这样,头枕13就会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且决不会加快对颈部以下区域的抑止。因此,座椅靠背12可有效地减轻颈椎过度屈伸的损伤程度。
如果乘客的头部接触头枕体14,由此就会在头枕13动作的之后或期间在头枕体上施加水平向后的负荷,另外,在一上一下两个接触点C1和C2上承受该负荷(图4)。这样,可以制止头枕体14的回复,由此可抑止乘客的头部以有效地减轻颈椎过度屈伸的损伤程度。
在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12中,压力承受件70向后的运动从加速单元79通过缆线41和42的各个金属线44向头枕倾斜机构67传递。即使从加速单元79到头枕倾斜机构67的距离较长,压力承受件70的运动也可由金属线44快速地传递给倾斜机构67。
这样,如果从加速单元79到头枕倾斜机构67的距离相对较长,则可使包括压力承受件70和倾斜机构67在内的整个设备的重量变轻。另外,可以容易地在座椅靠背12中布置加速单元79和倾斜机构67。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中,与压力承受件70在发生碰撞时的运动相对应的速度由加速单元79增加,而头枕倾斜机构67由金属线44启动。这样,响应度较高且工作不会受到延迟。由于加速单元79独立于压力承受件70构造,因此它可充分地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20。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导孔50的形状是圆弧形,其中心(圆弧中心)X1位于导孔50的前面。当滑动件58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沿导孔50移动时支承架60移动并在上升的同时绕接触点C1向前倒下。滑动件58在接触点C2处与导孔50的引导面50c接触。在此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置导孔50的弧形和曲率半径R1,可移动子框架55从而头枕体14划出箭头M2所示的路径。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这个实施例中的导孔50也是圆弧形,其曲率半径R2小于第二个实施例(图6)的导孔50的曲率半径R1。也是在这个情况中,当滑动件58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时支承架60移动并在上升的同时绕接触点C1向前倒下。滑动件58在接触点C2处与导孔50的引导面50c接触。因此,根据导孔50的曲率半径R2,可移动子框架55从而头枕体14划出箭头M3所示的路径。
图8、9A和9B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头枕倾斜机构150的座椅靠背12A。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座椅靠背12A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12相同的部分,这些部分的描述也省略。以下是对不同部分的描述。
座椅靠背12A的头枕倾斜机构150包括各自连接于左、右开槽支架51的保持件151。如图9A和9B所示,在每个保持件151的上部形成一钩子部分152。
每个保持件151可绕一轴153前后摆动。如图9A中所示,保持件151可在其前部与一滑动件58上的一承受部分154接合和脱开。可使钩子部分152钩住子框架55的一个臂部57的下端部而不是钩住滑动件58。一弹簧155沿一方向推保持件151,从而保持其与承受部分154的接合。
左、右保持件151各自的下端部通过一压力承受件160而互相连接。该压力承受件160设置在座椅靠背12A中,从而位于乘客背部的后面。当车遭碰撞时乘客的身体压靠于压力承受件160时压力承受件160向后移动。由此,保持件151沿松开方向(由箭头Q表示)摆动,从而钩子部分152从承受部分154松开,如图9B所示。
座椅靠背12A包括拉着要被向上拉的滑动件58的一拉力弹簧161。该拉力弹簧161的上端钩住一上框架构件32,而另一端钩住子框架55的臂部57。
以下是对座椅靠背12A的描述。
当车遭碰撞时乘客的身体压靠于座椅靠背12A时,压力承受件160通过作用在座椅靠背12A上的、来自乘客腰部区域的一负荷而向后移动。由此,如图9B所示,钩子部分152从承受部分154脱开,从而由拉力弹簧161的弹力使滑动件58沿导孔50向上移动,而头枕体14随着向前倾斜而向上移动。
当压力承受件160向后移动时,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12A,钩子部分152从承受部分154脱开,从而头枕体14可由拉力弹簧161启动。这样就不需要诸如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负荷传递的缆线41和42之类的线性构件了。
如果被启动的头枕体14由手动回复到其初始位置(启动前的位置),滑动件58在向导孔50的一端50a移动的同时靠着保持件151的上斜面162。在保持件151沿图9B的箭头Q所示的方向摆动之后,它回到图9A所示的锁定位置。
对于那些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来说,还可以知道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从这一广泛的方面来说,本发明并不限于这里所示和说明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总的构思下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车辆座椅,它包括:一座椅靠背(12),该座椅靠背具有一座椅靠背框架(20);一头枕(13),该头枕具有设置在座椅靠背(12)顶部的一头枕体(14);以及在头枕体(14)以下延伸的一撑杆(15),该车辆座椅包括:
一支承架(60),头枕(13)的撑杆(15)插在该支承架中;
一引导架(65),该引导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并将支承架(60)的一垂直中间部分的一后表面支承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且使支承架(60)可垂直移动;
一压力承受件(70),该压力承受件设置在座椅靠背(12)中且当受到乘客身体的推力时向后移动;
一子框架(55),该子框架具有支承架(60)的一下部固定于其上的一横向部分(56)和从该横向部分(56)的相反两端各自向下延伸的一对臂部(57);以及
一头枕倾斜机构(67、150),该头枕倾斜机构在压力承受件(70)向后移动时启动头枕主体(14),该头枕倾斜机构(67、150)包括:诸开槽支架(51),每个开槽支架具有一垂直延伸的导孔(50)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20)上;以及诸滑动件(58),这些滑动件各自可移动地与开槽支架(51)的各个导孔(50)接合并分别设置在子框架(55)的臂部(57)上,以及,该头枕倾斜机构被构造成驱动子框架(55),从而当压力承受件(70)向后移动时使头枕体(14)在滑动件(58)沿导孔(50)移动时同时向上移动和向前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孔(50)是与头枕体(14)的动作路径相对应而成的一直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孔(50)是与头枕体(14)的动作路径相对应而成的一弧形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槽支架(51)具有一引导面(50c),当滑动件(58)沿导孔(50)移动时,相应的每个所述滑动件(58)与该引导面(50c)接触,该引导面(50c)为由抑止乘客的头部所产生的向后的一负荷作用在头枕体(14)上时滑动件(58)压靠以锁定头枕体(14)的一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槽支架(51)具有一引导面(50c),当滑动件(58)沿导孔(50)移动时相应的每个所述滑动件(58)与该引导面(50c)接触,该引导面(50c)为由抑止乘客的头部所产生的向后的一负荷作用在头枕体(14)上时滑动件(58)压靠以锁定头枕体(14)的一表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槽支架(51)具有一引导面(50c),当滑动件(58)沿导孔(50)移动时相应的每个所述滑动件(58)与该引导面(50c)接触,该引导面(50c)为由抑止乘客的头部所产生的向后的一负荷作用在头枕体(14)上时滑动件(58)压靠以锁定头枕体(14)的一表面。
CN2005800014817A 2004-08-19 2005-08-18 车辆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6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9496A JP4815111B2 (ja) 2004-08-19 2004-08-19 車両用シート
JP239496/2004 2004-08-19
PCT/JP2005/015382 WO2006019185A1 (en) 2004-08-19 2005-08-18 Vehicle se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6055A true CN1906055A (zh) 2007-01-31
CN1906055B CN1906055B (zh) 2010-05-05

Family

ID=3590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14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6055B (zh) 2004-08-19 2005-08-18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84794B2 (zh)
EP (1) EP1799502B1 (zh)
JP (1) JP4815111B2 (zh)
CN (1) CN1906055B (zh)
DE (1) DE602005024289D1 (zh)
WO (1) WO20060191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181A (zh) * 2008-11-26 2010-06-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及其执行器
CN101917886B (zh) * 2008-01-11 2014-02-19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头枕支撑构造
CN104427913A (zh) * 2012-07-02 2015-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头枕支承结构
CN108621888A (zh) * 2017-03-17 2018-10-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靠背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5258B2 (ja) * 2004-07-02 2008-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7644987B2 (en) 2004-09-27 2010-01-12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JP4643480B2 (ja) * 2006-03-23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7320506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 S Tec Kk 車両用シート
EP2030835B1 (en) * 2006-06-02 2014-05-2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EP2032000A4 (en) * 2006-06-16 2010-05-26 Schukra North America Ltd TENSION MECHANISM FOR HEADREST
JP4151984B2 (ja) * 2006-07-13 2008-09-1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5035953B2 (ja) * 2006-07-27 2012-09-26 日本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用の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KR100805440B1 (ko) * 2006-08-10 2008-02-2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액티브 헤드 레스트의 성능 개선 구조
US7455357B2 (en) * 2006-10-04 2008-11-25 Lear Corporation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7530633B2 (en) * 2006-10-17 2009-05-12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US20100320816A1 (en) * 2006-12-08 2010-12-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Vehicle seat with lumbar support
WO2008078815A1 (ja) * 2006-12-27 2008-07-03 Nhk Spring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のヘッドレスト傾動装置
JP5096009B2 (ja) * 2007-02-01 2012-12-12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7677659B2 (en) * 2007-02-06 2010-03-16 Lear Corporation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s for vehicle seats
DE112007003539B4 (de) * 2007-06-27 2011-06-16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Kariya-shi Kabelverbindungsstrukturen für Fahrtzeugsitze mit Kopfstütze
US20090045662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Ltd. Head Rest for Seat
US20090167066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181790B2 (ja) * 2008-04-02 2013-04-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作動装置
US8727437B2 (en) * 2008-06-27 2014-05-2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Actuator for crash activated head restraint
FR2934978B1 (fr) * 2008-08-12 2010-10-08 Tachi S Co Structure perfectionnee d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appui-tete mobile
US7857381B2 (en) * 2008-09-15 2010-12-28 Lear Corporation Active head restraint system with lumbar support for vehicle seats
CN102282039B (zh) * 2009-01-21 2015-10-14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US8267471B2 (en) * 2009-08-24 2012-09-18 Honda Motor Co., Ltd. Passive energy absorbing seat
WO2011052014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ステー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
US8439441B2 (en) 2010-09-29 2013-05-14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lumbar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s
JP5831512B2 (ja) * 2013-08-28 2015-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0166900B2 (en) 2017-02-09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US10065535B1 (en) * 2017-03-02 2018-09-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166887B2 (en) 2017-03-02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434905B2 (en) 2017-03-02 2019-10-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lift mechanism for H-point lift
US10569674B2 (en) 2017-03-02 2020-02-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81270B1 (en) 2017-03-03 2018-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 seat sleeper seat and features
US10525861B2 (en) 2017-03-22 2020-0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g suppor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US10632873B2 (en) 2018-04-04 2020-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structure dual motion recliner pivot mechanism
US11007908B2 (en) 2019-06-25 2021-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6269A (en) * 1992-08-20 1994-11-22 Life Force Associates, L.P. Apparatus for restraining a passenger in a vehicle
GB2283163A (en) * 1993-10-26 1995-05-03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US5823619A (en) * 1996-03-04 1998-10-20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Vehicle seat
JPH10138812A (ja) * 1996-11-08 1998-05-26 Takashimaya Nippatsu Kogyo Kk 乗物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FR2765533B1 (fr) * 1997-07-03 1999-09-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u cou en cas de choc arriere
GB2329113B (en) * 1997-09-10 2001-07-18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US5927804A (en) * 1998-02-11 1999-07-27 Trw Inc.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JP2000210155A (ja) 1999-01-20 2000-08-02 Ikeda Bussan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トバック
JP3770452B2 (ja) * 1999-07-12 2006-04-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6523892B1 (en) * 1999-05-20 2003-02-2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01163099A (ja) * 1999-12-13 2001-06-19 Tachi S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03080985A (ja) * 2001-06-26 2003-03-19 Nhk Spring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EP1427603B1 (de) * 2001-09-10 2005-12-07 Johnson Controls GmbH Rückenlehne für fahrzeugsitz
DE20114944U1 (de) * 2001-09-10 2003-01-30 Johnson Controls Gmbh Rückenlehne für Fahrzeugsitz
JP2004025939A (ja) * 2002-06-21 2004-01-29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6789846B2 (en) * 2002-12-20 2004-09-14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 movable head restraint
US7097242B2 (en) * 2003-02-06 2006-08-29 Lear Corporation Anti-backdriving active head restraint
DE20304945U1 (de) * 2003-03-20 2004-07-2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Kopfstützen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886B (zh) * 2008-01-11 2014-02-19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头枕支撑构造
CN101734181A (zh) * 2008-11-26 2010-06-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及其执行器
CN101734181B (zh) * 2008-11-26 2013-08-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及其执行器
CN104427913A (zh) * 2012-07-02 2015-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头枕支承结构
CN104427913B (zh) * 2012-07-02 2016-12-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头枕支承结构
CN108621888A (zh) * 2017-03-17 2018-10-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靠背结构
CN108621888B (zh) * 2017-03-17 2020-10-16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靠背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84794B2 (en) 2007-10-23
EP1799502A1 (en) 2007-06-27
US20060202525A1 (en) 2006-09-14
EP1799502A4 (en) 2009-07-01
JP2006056359A (ja) 2006-03-02
WO2006019185A1 (en) 2006-02-23
EP1799502B1 (en) 2010-10-20
DE602005024289D1 (de) 2010-12-02
CN1906055B (zh) 2010-05-05
JP4815111B2 (ja)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6055A (zh) 车辆座椅
US7523987B2 (en) Vehicle seat
CN1079752C (zh) 控制车辆踏板位移的结构
CN1712273A (zh) 车辆座椅
CN1830715A (zh) 侧面冲击负荷传递结构
US7641280B2 (en) Head rest device
CN210235834U (zh) 一种能适应不同钢卷的运输辅助装置
CN1640714A (zh) 车辆用座
CN1774354A (zh) 用于来回移动头枕的装置
CN208960705U (zh) 汽车头枕杆加工用折弯机
CN101636293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CN104284799A (zh) 用于垂直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调节装置
CN101204935A (zh) 碰撞主动式头枕
CN208825268U (zh) 一种汽车头枕杆加工用折弯机
CN101422302B (zh) 主动式头枕用的头枕装置
CN101875322B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吸能装置
CN208825267U (zh) 一种汽车头枕杆折弯机
CN1205108C (zh) 具有改进的离合装置的电梯门
CN1659073A (zh) 车辆用转向管柱装置
JP2009525907A (ja) 作動装置およびシート、特に自動車シート
CN115476186A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打孔装置
CN214431395U (zh) 一种面包脱模机
CN215207125U (zh) 一种纵梁翻转装置
CN208825266U (zh) 汽车头枕杆折弯机
CN1849974A (zh) 电动窗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