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2084C -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2084C
CN1332084C CNB03121696XA CN03121696A CN1332084C CN 1332084 C CN1332084 C CN 1332084C CN B03121696X A CNB03121696X A CN B03121696XA CN 03121696 A CN03121696 A CN 03121696A CN 1332084 C CN1332084 C CN 13320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ving
yarn
mentioned
guide shaft
hollow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16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5394A (zh
Inventor
马场健治
重山昌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785144&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332084(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20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0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01H15/002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for false-twisting spinn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规定的总牵伸比,牵伸所供给的纤维,然后,通过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形成的纺织构件,进行纺织。在引出纱纺织时,改变为不同于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纺织构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的供给量的引出纱纺织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在引出纱纺织结束后,将该已变更的纤维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纤维供给量。由此,可确固进行引出纱中的纱生成,因此,接头的成功率提高。

Description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借助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作用回旋气流,对其进行加捻,由此制造细纱的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纺织方法及其设备,其中,不将被称为“子纱(種糸)”或“母纱(親糸)”的纱穿过纺织构件,该纺织构件由产生回旋气流的喷嘴构件或中空导轴等形成,而仅仅将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供给纺织构件,通过纺织构件的喷嘴构件和形成于中空导轴上的辅助喷嘴,生成纱,进行引出纱(后面将要描述的引出纱纺织),然后,通过接头装置,对由纺织构件生成的纱和与卷绕卷装(パツケ一ジ)连接的纱进行接头处理,由此,在纺织开始时或发生断头后可再次开始进行纺织(JP特开2001-40532号文献)。
在上述的过去的纺织方法及其设备中,为了更加稳固地实现上述引出纱纺织,即,断头后纺织的再次开始,必须充分,并且更加确实地使上述引出纱纺织时的上述喷嘴构件和辅助喷嘴产生的气流作用于纤维束。因此,纺织设备的断头后的纺织的再次开始作业,或纺织开始时的引出纱纺织时的导纱速度考虑上述的方面而设定,由此,具有通常的导纱速度因上述的引出纱纺织的导纱速度而受到限制,不能够应对纺织设备的导纱速度的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过去的纺织方法及其设备所具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规定的总牵伸比,牵伸所供给的纤维,然后,通过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形成的纺织构件,进行纺织,第1,在引出纱纺织时,改变为不同于通常的纺织状态下的向前述纺织构件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的,引出纱纺织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的供给量,在引出纱纺织结束后,将该已改变的纤维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下的纤维供给量,第2,设置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对通过上述纺织构件纺出的纱,施加喂纱力,根据该喂纱装置的喂纱力施加的开始时刻,将上述已改变的纤维的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的纤维的供给量,第3,上述纤维的供给量可通过下述方式改变,该方式为:在引出纱纺织时,变为不同于通常的纺织状态的总牵伸比的总牵伸比,在引出纱纺织结束后,将上述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返回到平时纺织状态的总牵伸比,第4,上述纺织构件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与中空导轴形成,在接头作业时,通过来自上述喷嘴构件的回转气流,并且通过从形成于中空导轴上的辅助喷嘴,向纱通路内,喷射压缩空气,从中空导轴的前端形成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进行引出纱纺织。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其包括牵伸所供给的纤维的牵伸装置,由喷嘴构件形成的纺织构件,第1,其包括纤维供给量控制机构,该纤维供给量控制机构用于可在引出纱纺织时和通常的纺织状态之间,改变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从牵伸装置向纺织构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第2,其设置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对由上述纺织构件纺出的纱,施加喂纱力,上述控制机构按照根据上述喂纱装置的喂纱力施加的开始时刻,将上述已改变的纤维的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的纤维的供给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第3,上述各控制机构为总牵伸比改变控制机构,该总牵伸比改变控制机构用于可在引出纱纺织与平时的纺织状态之间,改变平时的纺织状态的牵伸装置的总牵伸比;第4,并排设置多个纺织机构,该纺织机构具有上述牵伸装置、纺织构件,上述牵伸装置由旋转速度不同的多个牵伸辊构成,可按照每个纺织机构不同的旋转速度,对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进行控制;第5,可按照针对每个上述纺织机构不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辊为不同于前辊的辊;第6,上述多个辊中至少一个辊由针对每个纺织机构进行驱动的马达驱动,并且针对每个纺织机构,对上述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第7,上述马达为步进马达;第8,上述纺织构件由喷嘴构件和中空导轴形成,其设置有辅助喷嘴,该辅助喷嘴用于在引出纱纺织时,通过向中空导轴通路内,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构成本发明的纺织设备的纺织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纺织设备和接头台车的外观主视图;
图3为构成本发明的纺织设备的纺织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包括本发明的纺织设备的控制方框等的示意性的外观侧视图。
图5为表示接头作业时的单独纺锤驱动马达的旋转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构思,不限于本实施例。
首先在最初,通过图1和图2,对构成本发明的纺织设备的纺织机构进行简要描述。
标号1表示接纳于条筒2中的纤维束,D表示作为1个实例的4线式的牵伸装置,其由多个牵伸辊构成,由后辊3,第3辊4,架设有龙带(エプロンベルト)5a的第2辊5和前辊6形成。S表示后面将要描述的纺织构件,标号7表示由夹持辊7a和传送辊7b形成的喂纱构件。标号8为松弛管(スラツクチユ一ブ),其用于在接头作业时,临时地存储从再次开始纺织的纺织构件S排出的纱,标号9表示清纱器。
标号10表示被卷绕于支承在筒管座(无图示)上的筒管12上的卷装,该卷装10按照通过其表面与摩擦辊13接触而旋转的方式构成。标号14表示图中未示出的往复导纱装置的往复导纱器。另外,通过支承于筒管座(无图示)上的筒管12,摩擦辊13,往复导纱器14等,构成卷绕构件W。
从条筒2,经导向杆15而伸出的纤维束1通过牵伸装置D被牵伸,然后,在纺织构件S上,生成进入纱。之后,从纺织构件S排出的纱Y通过构成喂纱构件7的夹持辊7a和传送辊7b夹持,沿卷装10方向传送。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往复导纱器14,进行络绞导运动的同时,与摩擦辊13接触,卷绕于所旋转的卷装10上。
由上述那样的,牵伸装置D、纺织构件S、喂纱构件7、松弛管(スラツクチユ一ブ)8、清纱器9和卷绕构件W等构成的纺织机构U,象图2所示的那样,沿底盘F并排设置多个,构成纺织设备。
象图2所示的那样,E1表示设置于纺织设备的一个端部的发动机外壳,E2表示设置于纺织设备的另一端部的吹风机外壳。A表示接头台车,该接头台车A按照在沿纺织设备的纵向设置的导轨R上行走的方式构成。在该接头台车A上,设置有作为纺织构件侧纱俘获机构的公知的进气嘴a1,断头接合器,或连结器等的公知的接头装置a2,作为卷装侧纱俘获机构的公知的吸引口a3等。
下面通过图3,对纺织构件S进行描述。
象图3所示的那样,标号16表示纤维导入部件,该纤维导入部件16包括导入由牵伸装置D牵伸的纤维束1的导入孔16a和设置于纤维束1的流路上的针16b,该纤维导入部件16嵌入形成于喷嘴构件17前端的安装孔17a。在嵌入有纤维导入部件16的安装孔17a的下游侧(在图3中,为下侧),形成有基本上呈圆锥台状的空间部17c,该空间部17c具有内周壁17b,该内周壁17b沿远离纤维导入部件16的方向,呈锥状而倾斜。标号17d表示多个喷嘴孔,该多个喷嘴孔17d开设于位于纤维导入部件16附近的喷嘴构件17上,标号17e表示压缩空气供给构件,在该压缩空气供给构件以围绕喷嘴孔17d的方式,形成有空气通路17e1,该压缩空气供给构件17e与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连接。
标号17f表示吸引孔,该吸引孔开设于喷嘴构件17的筒部17g,吸引孔17f上连接有与图中未示出的空气吸引源连接的管18。
标号19表示中空导轴,中空导轴19包括圆锥台状的前端部19a,以及具有环状的内部空气通路19b的筒体部19c,沿中空导轴19的轴线,形成纱通路19d。内部空气通路19b与纱通路19d通过辅助喷嘴19e连接,另外,内部空气通路19b上连接有通过开设于筒体部19c上的通孔19f连接的连接件20,与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给源连接的管21。另外,辅助喷嘴19e由开设于筒体部19c的通孔19f,按照位于前端部19a的一侧的方式构成。来自压缩空气供给源的压缩空气通过连接件20和管21,进入内部空气通路19b,然后,从辅助喷嘴19e被喷射,进入形成于中空导轴19的纱通路19d,朝向位于与中空导轴19的前端部19a相反侧的纱排出口19g方向流动。
中空导轴19嵌入开设于杆体安装构件22中的安装孔22a内,杆体安装构件22按照下述构成,该方式为:通过将其嵌合部22b与喷嘴构件17的筒部17g嵌合,与喷嘴构件17形成一体。另外,中空导轴19的圆锥台状的前端部19a设置于喷嘴构件17的基本呈圆锥台状的空间部17c的内部,并且该前端部19a按照与安装于纤维导入部件16上的针16b相对的方式设置。
下面对由具有上述结构的纺织装置构成的纺织机构的纱Y的形成过程进行概述。
从条筒2引出,供给牵伸装置D的纤维束1在由牵伸装置D,按照规定的总牵伸比进行牵伸后,在下述空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导入孔16a,该空气流指在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喷射的喷射空气的作用下产生的纤维导入构件16的导入孔16a附近的吸引空气流,然后,该纤维束1沿针16b的周围喂给,进入形成于喷嘴构件17中的空间部17中的,位于中空导轴19的前端部19a与纤维导入部件16之间的纺织室17c1。
构成吸入到纺织室17c1内的纤维束1的纤维从喷嘴孔17d喷射,在中空导轴19的前端部19a附近,受到高速回转的回转气流的作用,在与纤维束1分离的同时,一部分反转,卷绕于中空导轴19的前端部19a的外周,另外,在处于形成过程中的纱Y的周围振摆回转,同时卷绕于其外周,沿回转气流的方向加捻。另外,通过回转气流挂上的一部分加捻会朝向前辊6的方向传播,但是,由于该传播受到针16b的阻止,故从前辊6导出的纤维束1不会通过上述加捻而加捻。通过回转气流而加捻的纤维依次形成实际真加捻状的纱Y,该纱Y由芯纤维,以及缠绕于芯纤维上的缠绕纤维形成,该纤维通过中空导轴19的纱通路19d,从纱排出口19g排出。这样,在通常的纱Y的形成过程中,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经管21和连接构件20,不供向中空导轴19的内部空气通路19b,因此,不从辅助喷嘴19e将压缩空气供向纱通路19d的内部。
在通常的纺织状态中,通过中空导轴19的纱通路19d,从纱排出口19g排出的纱Y由构成喂纱构件7的夹持辊7a和传送辊7b夹持,沿卷装10方向喂送,然后,通过往复导纱器14进行络绞的同时,与摩擦辊13接触,卷绕于正在旋转的卷装10上。
下面对具有上述的方案的纺织设备的接头作业进行描述。
在纺织开始时,或在产生断头时,使后辊3和第3辊4停止,因此,纤维束1在已停止的第3辊4和在通常旋转的第2辊5之间被切断,纤维束1的前端部通过停止的第3辊4被把持。在接头作业时,通过再次驱动后辊和第3辊4,送出纤维束1,经过在平时被旋转驱动的第2辊5和前辊6,供给纺织构件S。再次开始已停止的牵伸装置D的驱动,并且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和中空导轴19的辅助喷嘴19e,开始压缩空气的喷射。即,在接头作业时,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喷射压缩空气,并且从压缩空气用供给源,经过管21和连接件20,向中空导轴19的内部空气通路19b,供给压缩空气。于是,从辅助喷嘴19e,也向通路19d的内部,喷射压缩空气。
由于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喷射的压缩空气在回转的同时,沿纤维束1的喂送方向流动,故送入纤维导入部件16的导入孔16a的纤维束1在该回转气流的作用下,处于缓慢的假捻状态,同时经过针16b,喂送到中空导轴19的前端部19a附近。另外,从辅助喷嘴19e喷射的压缩空气沿形成于中空导轴19中的纱通路19d,在形成回转气流的同时,实现流动,并且在形成于该中空导轴19前端部19a的开口19h附近,产生吸引方向(朝向中空导轴19的内部的方向)的空气流。由此,可连续地,将纤维束1拉入到中空导轴19的纱通路19d的内部。
喂送到形成于该中空导轴19前端部19a的开口19h附近的假捻状态的纤维束1从开口19h,吸到纱通路19d中。接着,该纤维束1在纱通路19d的内部,暴露于由从辅助喷嘴19e喷射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回转气体中。在通过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喷射的压缩空气,在纺织室17c1的内部产生的回转气流,以及通过从该中空导轴19的辅助喷嘴19e喷射的压缩空气,在该中空导轴19的纱通路19d的内部产生的回转气流的作用下,将假捻状态的纤维束1纺织成扎绞纤维状的纱(扎绞纱),同时,从中空导轴19的纱排出口19g排出。
象上述那样,在断头后,再次驱动后辊3和第3辊4,再次开始纤维束1的喂送,通过从喷嘴构件17的喷嘴孔17d喷射的压缩空气,以及从形成于中空导轴19上的辅助喷嘴19e喷射的压缩空气,对扎绞纤维状的纱进行纺织,此状态称为“引出纱纺织”。
在上述引出纱纺织后,经过适当时间,然后,停止从压缩空气供给源向中空导轴19的内部空气通路19b供给压缩空气,停止从辅助喷嘴19e向纱通路19d的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中空导轴19内的回转气流消失,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
象上述那样,再次开始纺织而形成的纱Y设置于停止在进行接头作业的纺织机构U的位置上的接头台车A上,并且伴随朝向可回转的公知的吸引喷嘴a1的上方的回转,吸引到中空导轴19的纱排出口19g的附近,然后,伴随向吸引喷嘴a1的上方的回转,送入到设置于接头台车A上的公知的接头装置a2中。在通过吸引喷嘴a1,送向接头装置a2的过程中,纱Y由构成喂纱构件7的夹持辊7a和传送辊7b夹持。另一方面,卷入到卷装10中的纱Y的终端部分通过设置于接头台车A上的公知的吸引口a3吸引,然后,伴随向吸引口a3的上方的回转,送入到上述接头装置a2中。接着,由纺织构件S形成的纱Y与从卷装10引出的纱Y被送入到接头装置c2中,然后,驱动接头装置c2,对这两个纱Y进行接头处理,接头作业结束。在该接头作业中形成的多余的纱Y象公知的那样,临时存储在松弛管(slacktube)8上。
下面通过图2和图4,对牵伸装置D,纺织构件S,喂纱构件7,清纱器9和卷绕构件W等的动作或驱动控制进行描述。
M1表示单锤驱动马达,该单独纺锤驱动马达针对每个纺织机构U而设置,其用于驱动后辊3和第3辊4,该马达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在安装于后辊3上的滑轮3a和安装于第3辊4上的滑轮4a,与安装于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输出轴上的滑轮m1之间,张设有循环皮带b1,由此,旋转驱动后辊3和第3辊4。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通过马达驱动器MD1,借助作为总控制器的中央控制器C1,针对每个纺织机构,对旋转速度进行控制。在这里,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也可采用步进马达。由此,无需编码器等的旋转检测器,可进行开环的控制。
M2表示共用马达,该共用马达通过变速机T1,旋转驱动第2辊5,并且分别旋转驱动前辊6,构成喂送构件7的传送辊7b和摩擦辊13,在发动机外壳E1的内部,设置1个共用马达M2,该马达相对构成纺织设备的多个纺织机构,是共用的。该共用马达M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通过马达驱动器MD2,在发动机外壳E1的内部,通过所设置的作为总控制器的中央控制器C2进行控制。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该中央控制器C2的指令,借助马达驱动器MD2,实现共用马达M2的加减速的情况中,在保持规定的旋转速度的状态,以同步方式对第2辊5,前辊6,喂纱构件7和摩擦辊13进行控制。由此,可通过在后辊3,第3辊4和第2辊5与前辊6之间使每个的旋转速度不同,进行规定的总牵伸比的牵伸。
但是,所形成的纱的直径(支数)主要由从前辊6排出的,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确定,然而,在过去的纺织设备中,即使在纺织设备的接头作业中,仍将与通常的纱形成作业的时相同的纤维量,从牵伸装置D,供给纺织构件S。但是,在进行接头作业中的引出纱纺织时,如果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束1的量不适合,则引出纱纺织失败。比如,在形成较小的支数的细纱Y的过程中,在产生断头的场合,如果将与通常的较小支数的纱形成作业相同的纤维量供给纺织构件S,进行上述引出纱纺织,则由于纤维量少,根据纺织条件,在引出纱纺织时的扎绞纱的形成过程中,无法满足将纤维扎绞所必需的纤维量,引出纱纺织中的纱的形成失败。其原因在于:比如,在以高速进行引出纱纺织时,纤维暴露于回转气流中的时间较短,并且由于上述那样的原因,难于获得充分的纤维的扎绞,不具有阻止将已生成的纱导向下游侧的强度。反之,在产生较大支数的过程中,在产生断头的情况下,如果将与通常的较大支数的纱形成作业相同的纤维量供给纤维构件S,进行上述的引出纱纺织,则纤维量过多,纤维堵塞于纺织构件S的中空导轴19的开口19h,引出纱纺织的纱的形成失败。
下面主要通过表示图4和接头作业时的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5,对使上述引出纱纺织的成功率提高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作业进行描述。
在于已生成的纱Y中,存在粗节等的较粗部分或较细部分等的缺陷部分的情况下,该缺陷部分通过清纱器9检测出,通过切割器,将已检测到的缺陷部分的纱Y切断,已切断的卷装10一侧的纱Y卷绕于卷装10上。由清纱器9的纱缺陷部分检测信号象图4所示的那样,输入到中央控制器C1中。根据该纱缺陷部分检测信号,通过马达驱动器MD1,借助中央控制器C1,使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驱动停止,此时,使后辊3和第3辊4的旋转被停止,在经常旋转的第2辊5和第3辊4之间,将纤维束1切断(图5的时间T1)。从经常旋转的第2辊5和前辊6送出的纤维束1依然供给驱动中的纺织构件S,形成纱Y,所形成的纱Y被吸引到位于切割器的正上游侧的图中未示出的管中,将其去除。然后,停止从形成于构成纺织构件S的喷嘴构件17上的喷嘴孔17d喷射压缩空气,停止纺织构件S的动作,并且使卷装10从摩擦辊13远离,停止卷装10的旋转。
然后,进行上述的引出纱纺织,但是,比如,在形成较小的支数的纱Y的过程中,在产生断头的场合,如果供给与通常的较小的支数的纱形成作业相同的纤维量,进行上述的引出纱纺织,则由于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少,故具有引出纱纺织失败的情况,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再次开始纺织时,使从中央控制器C1,通过马达驱动器MD1,使旋转驱动后辊3和第3辊4的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高于通常纺织时的速度,减小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增加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其原因在于:在通常的纺织中,第2辊5的旋转速度高于后辊3,第3辊4的旋转速度,并且前辊6的旋转速度高于第2辊5的旋转速度。特别是,第2辊5与前辊6的旋转速度差比其它要大。
其前端由停止的第3辊4保持的纤维束1,由来自中央控制器C1的指令再次驱动后辊3和第3辊4,以此被送出(图5中的时间T2),象上述那样,通过来自中央控制器C1的指令,从通常的纺织状态,以高速使后辊3和第3辊4旋转,减小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经过第2辊5和前辊6,将比通常的纱形成过程多的纤维供给纺织构件S(图5中的时间T3)。基本上与已停止的牵伸装置D的驱动再次开始同时,再次从形成于构成纺织构件S的喷嘴构件17上的喷嘴孔17d,喷射压缩空气,并且从形成于中空导轴19上的辅助喷嘴19e,喷射压缩空气,进行上述那样的引出纱纺织。由此,中央控制器C1起到了为改变引出纱纺织时与通常纺织状态之间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和总牵伸比用的纤维供给量控制机构和总牵伸比变更控制机构的作用。
通过引出纱纺织而形成的纱Y从中空导轴19中的纱排出口19g排出,并且由向上方的回转而位于排出口19e附近,被吸引到设置于接头台车A处的吸引喷嘴a1中,将纱俘获(图5中的时间T4)。然后,伴随吸引喷嘴a1朝向下方的回转,将被吸引喷嘴a1吸引而俘获的纱Y送入设置于接头台车A中的接头装置a2中,并且通过吸引喷嘴a1,将其送入接头装置a2的过程中,纱Y通过构成喂纱构件7中的夹持辊7a和传送辊7b夹持,开始纱Y的喂送,进行纱Y的稳定的送出(图5中的时间T5)。
另外,在上述的吸引喷嘴a1的纱Y的向接头装置a2的送入作业的同时,使设置于相同的接头台车A上的吸引喷嘴a3的吸气口,接近与由图中未示出的反转辊的卷绕方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卷装10,吸引卷入卷装10的纱Y,并且使吸气口a3向上方回转,将纱Y送入接头装置a2。接着,将通过纺织构件S形成的纱Y,与从卷装10引出的纱Y送入到接头装置a中,然后,驱动接头装置a2,对两个纱Y进行接头处理,采用接头装置a2的接头作业结束(图5中的时间T8)。另外,接头作业中的多余的纱Y临时地存储于上述的松弛管8中。另外,由于将根据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而形成的较粗的纱部分在接头装置a2的接头作业中废弃,故这样的较粗的纱部分不被卷入到卷装10中。
在上述的引出纱纺织过程中,与平时的纺织过程相同,通过共用马达M2而被旋转驱动的第2辊5,前辊6,喂纱构件7和摩擦辊13按照同步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上述的引出纱纺织过程中,作为将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返回到通常的总牵伸比的时刻,在开始由作为喂纱装置的喂送构件7提供纱Y的喂纱力(图5的时间T5)之后,特别是,在完成引出纱纺织(图5中的时间T6)后,最好将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返回到通常的牵伸比。由此,在通过喂纱构件7处于稳定的喂纱状态,使支数变化,可更加稳固地将已纺出的纱头送出到下游侧。在上述的时间T2和时间T6之间,进行引出纱纺织,然后,在时间T6,停止从辅助喷嘴19e,喷射空气,再次开始平时的真捻状的纺织。另外,对于是否到达提供喂纱构件7的纱Y的喂纱力的时刻,中央控制器C1检测从引出纱纺织开始时,经过了多少时间,由此,根据该检测,通过马达驱动器MD1,将单独纺锤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返回到通常的纱形成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图5的时间T7)。另外,为了确定图5的时间T7的时刻,也可在吸引喷嘴a1中,设置纱检测传感器,以便代替中央控制器C1检测上述喂纱构件7的纱Y的喂送力提供开始。由此,可更加确实地检测引出纱纺织,以及通过纺织纺出的纱的俘获的成功。另外,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中央控制器C1不进行上述经历时间的检测,在引出纱纺织时,位于纱排出口19g附近的吸引喷嘴a1吸引俘获从中空导轴19的纱排出口19g排出的纱Y,然后,在使该吸引喷嘴a1朝向下方旋转的时刻,或在此后,将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返回到通常的总牵伸比。通过象这样构成,可尽可能地缩短基于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而形成的较粗的纱部分(图5中的时间T3~时间T7之间),这样的较粗的纱部分不完全废弃,而用于接头,可防止卷入卷装10上。
另外,在通常的纱形成过程中,在对较大的支数的纱Y进行纺织时,在产生断头的场合,如果供给与通常的较大的支数的纱形成作业时相同的纤维量,进行上述的引出纱纺织,则由于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较多,故纤维堵塞于构成纺织构件S的中空导轴19的开口19h,具有引出纱纺织失败的情况,由此,在这样的场合,在纺织的再次开始时,从中央控制器C1,通过马达驱动器MD1,减小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由此,提高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减少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除了减少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以外,由于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的具体描述。
象上述那样,在引出纱纺织时,对构成牵伸装置D的后辊3和第3辊4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改变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由此,适当地调整供给纺织构件S的纤维量,由此,可提高引出纱纺织的成功率。
此外,由于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不对前辊6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而对后辊3和第3辊4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改变总牵伸比。故导纱的速度不改变,即使在通常纺织时的导纱速度较高的情况下,仍可使引出纱纺织的成功率提高。不必伴随导纱速度的改变,改变第2辊5,前辊6,喂纱构件7和摩擦辊13的旋转速度,即,同步控制的共用马达M2的旋转速度。因此,在稳定的状态,可进行引出纱纺织,纺织设备的控制可简化。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给出下述实例,其中,在引出纱纺织时,通过中央控制器C1的指令,改变旋转驱动后辊3和第3辊4的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但是,也可象这样构成,即,通过设置于发动机箱E1的内部的共用马达M2,旋转驱动后辊3和第3辊4,通过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旋转驱动前辊6。在此场合,通过中央控制器C1的指令,提高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提高前辊6的旋转速度,由此,可提高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另外,与此相反,通过降低单独纺锤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降低前辊6的旋转速度,可降低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其原因在于:在通常纺织中,第2辊5的旋转速度高于后辊3,第3辊4的旋转速度,并且前辊6的旋转速度高于第2辊5的旋转速度。特别是,第2辊5与前辊6的旋转速度差被设定为比其它的差大。
由此,特别是在对较小的支数的纱Y进行纺织时,在引出纱纺织中,在降低单独纺锤旋转驱动马达M1的旋转速度,减小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的场合,可使引出纱纺织的支数较高,可减小导纱速度,故可更加确实地使辅助喷嘴19e的回转气流作用于纤维束,可进一步提高引出纱纺织的成功率。
象上述那样,在通过改变前辊6的旋转速度,改变牵伸装置D的总牵伸比的场合,由于纺织构件S的导纱速度(纱形成速度)与通常的纺织状态不同,故在这样的场合,象这样构成,即,通过马达驱动器MD1的指令,改变第2辊5,喂纱构件7和摩擦辊13的旋转速度,以同步方式对第2辊5,前辊6,喂纱构件7和摩擦辊13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纺织构件S也可为由形成有喷嘴孔17d,辅助喷嘴19e的中空导轴19形成的构件以外的构件。比如,也可为通过沿互不同的方向,产生回转气流的2个喷嘴,形成扎绞纱的构件。另外,还可为通过1个喷嘴和一对加捻辊,形成扎绞纱的构件。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面已描述的构成,故具有下述的效果。
由于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引出纱纺织时,可适当地改变与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不同的引出纱纺织时的纤维供给量,故可确实进行引出纱纺织中的纱的形成,于是,接头的成功率提高。
由于具有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向由纺织构件导出的纱施加喂纱力,根据该喂纱装置的喂纱力施加的开始时刻,将上述已改变的纤维的供给量,回到通常的引出纱纺织时的纤维的供给量,故处于由喂纱构件而稳定的喂纱状态,由于使支数变化,可更加确实地将纺出的纱头(糸端)送出到下游侧。
由于构成牵伸装置的旋转速度不同的多个牵伸辊中的,至少1个辊由针对每个纺织机构而驱动的马达驱动,并且设置有针对每个纺织机构而对上述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故通过改变辊的旋转速度,可改变总牵伸比。另外,纱的纺出速度不改变。于是,不必改变对喂纱构件或卷绕构件等的控制,可在稳定的状态,进行引出纱纺织,并且可实现纺织设备的控制简化。

Claims (15)

1.一种纺织方法,其是通过规定的总牵伸比,牵伸所供给的纤维,然后,通过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形成的纺织构件,进行纺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引出纱纺织时,改变为不同于通常的纺织状态中向前述纺织构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的、引出纱纺织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在引出纱纺织结束后,将该已变更的纤维的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纤维供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对由上述纺织构件纺出的纱,施加喂纱力,根据该喂纱装置的喂纱力施加的开始时刻,将上述已变更的纤维的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纤维供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的供给量可通过下述方式改变,该方式为:在引出纱纺织时,变更为不同于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总牵伸比的总牵伸比,在引出纱纺织结束后,将上述已改变的总牵伸比,返回到通常纺织状态的总牵伸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织构件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与中空导轴形成,并且在接头作业时,通过来自上述喷嘴构件的回转气流加上通过从形成于中空导轴上的辅助喷嘴,向纱通路的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进行引出纱纺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织构件由具有喷嘴孔的喷嘴构件与中空导轴形成,并且在接头作业时,通过来自上述喷嘴构件的回转气流加上通过从形成于中空导轴上的辅助喷嘴,向纱通路的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进行引出纱纺织。
6.一种纺织设备,其包括牵伸所供给的纤维的牵伸装置,和由喷嘴构件形成的纺织构件;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纤维供给量控制机构,该纤维供给量控制机构用于可在引出纱纺织时与通常的纺织状态之间,改变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从牵伸装置向纺织构件的单位时间的纤维供给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喂纱装置,该喂纱装置对由上述纺织构件纺出的纱,施加喂纱力,上述控制机构按照根据上述喂纱装置的喂纱力施加的开始时刻,将上述已变更的纤维的供给量,返回到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纤维供给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控制机构为总牵伸比变更控制机构,该总牵伸比变更控制机构用于可在引出纱纺织时与通常的纺织状态之间,改变通常的纺织状态中的上述牵伸装置的总牵伸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并排设置多个纺织机构,该纺织机构具有上述牵伸装置、纺织构件,上述牵伸装置由旋转速度不同的多个牵伸辊构成,可按照针对每个纺织机构不同的旋转速度,对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可按照针对每个上述纺织机构不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辊为不同于前辊的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针对每个纺织机构驱动的马达,驱动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并且配设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针对每个纺织机构,对上述马达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马达为步进马达。
13.根据权利要求6、7、9、10、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织构件由喷嘴构件和中空导轴形成,其设置有辅助喷嘴,该辅助喷嘴用于在引出纱纺织时,通过向中空导轴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织构件由喷嘴构件和中空导轴形成,其设置有辅助喷嘴,该辅助喷嘴用于在引出纱纺织时,通过向中空导轴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织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织构件由喷嘴构件和中空导轴形成,其设置有辅助喷嘴,该辅助喷嘴用于在引出纱纺织时,通过向中空导轴内部喷射压缩空气,由此,从形成于中空导轴前端的开口,朝向纱排出口,产生吸力。
CNB03121696XA 2002-03-18 2003-03-18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3320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3711/2002 2002-03-18
JP2002073711A JP3575470B2 (ja) 2002-03-18 2002-03-18 紡績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5394A CN1445394A (zh) 2003-10-01
CN1332084C true CN1332084C (zh) 2007-08-15

Family

ID=2778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1696X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2084C (zh) 2002-03-18 2003-03-18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347085B2 (zh)
JP (1) JP3575470B2 (zh)
CN (1) CN1332084C (zh)
DE (1) DE60309233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4884A (zh) * 2010-12-03 2012-07-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在前纺工艺中控制牵伸机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256417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23488B4 (de) * 2007-05-19 2014-06-12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Luftspinnmaschine
JP5029146B2 (ja) * 2007-06-04 2012-09-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
CN102304788B (zh) * 2007-06-04 2014-07-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织装置
DE102008006379A1 (de) * 2008-01-29 2009-07-3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Luftspinnvorrichtung
JP2013067882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及び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KR101406500B1 (ko) 2013-03-11 2014-06-11 삼일방 (주) 외관 및 내마찰성이 우수한 아라미드 에어젯트 혼합방적사의 제조방법
KR101432928B1 (ko) 2013-03-11 2014-08-21 삼일방 (주) 흡한속건 및 항균성이 우수한 폴리에스테르/리오셀 에어젯트 혼합방적사의 제조방법
JP2016023391A (ja) 2014-07-24 2016-02-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KR101819111B1 (ko) 2016-02-05 2018-01-16 삼일방 (주) 균제도, 강신도 및 내마찰성이 우수한 강연 에어젯트 방적사의 제조방법.
JP2018090923A (ja) * 2016-12-01 2018-06-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2019026981A (ja) * 2017-08-02 2019-02-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機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EP3505661A1 (en) * 2017-12-28 2019-07-03 Murata Machinery, Ltd.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2123A (en) * 1988-09-29 1991-06-1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aft mechanism having roller pairs connected to draft ratio controlled motors by timing belts
JPH08120528A (ja) * 1994-10-24 1996-05-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紡機の始動方法及び始動制御装置
US5524427A (en) * 1992-11-10 1996-06-11 Howa Machiner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slivers in a spinning machine by throttling in a nozzle
JPH09111546A (ja) * 1995-10-12 1997-04-28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EP1072702A2 (en) * 1999-07-28 2001-01-3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7968B4 (de) 1999-04-21 2007-08-23 Saurer Gmbh & Co. Kg Serviceaggregat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EP1219737B2 (de) 2000-12-22 2012-01-1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Ansetzen eines in einer Spinnstelle gebildeten Garnes oder zum Anspinnen, sowi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usgerüstete Spinnstelle
JP2003166132A (ja) 2001-11-28 2003-06-13 Murata Mach Ltd 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2123A (en) * 1988-09-29 1991-06-1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aft mechanism having roller pairs connected to draft ratio controlled motors by timing belts
US5524427A (en) * 1992-11-10 1996-06-11 Howa Machiner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slivers in a spinning machine by throttling in a nozzle
JPH08120528A (ja) * 1994-10-24 1996-05-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紡機の始動方法及び始動制御装置
JPH09111546A (ja) * 1995-10-12 1997-04-28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EP1072702A2 (en) * 1999-07-28 2001-01-3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4884A (zh) * 2010-12-03 2012-07-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在前纺工艺中控制牵伸机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256417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5256417B (zh) * 2014-07-10 2018-11-2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09233T3 (de) 2010-12-30
EP1347085A3 (en) 2004-01-14
EP1347085A2 (en) 2003-09-24
DE60309233T2 (de) 2007-09-06
EP1347085B2 (en) 2010-04-21
DE60309233D1 (de) 2006-12-07
JP2003278035A (ja) 2003-10-02
JP3575470B2 (ja) 2004-10-13
CN1445394A (zh) 2003-10-01
EP1347085B1 (en)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2084C (zh)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US4893461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iecing with a spinning device operating with a pneumatic twisting unit
JP4062869B2 (ja) コアヤーン製造装置及びコアヤーン製造方法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08540861A (ja) ジェット紡糸機における紡績再開法、並びに紡糸装置及びジェット紡糸機
US4845936A (en) Process and device to piece back to a spinning device operating with a pneumatic torsion element
CN101994174B (zh) 纺纱机械
US9670600B2 (en)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EP1207225B1 (en) Spinning device
JP2008519168A (ja) 紡績機の生産能率を最適化する方法
CN109385703A (zh) 气流纺纱机
US695953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piecing or starting of spinning for spinning positions of air spinning frames
US6691501B2 (en) Method of piecing up a yarn formed on a spinning position, or for starting the spinning process, and a spinning position equipped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10468474A (zh)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JP2008517166A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装置での糸継ぎ操作を準備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3014962A (zh) 纺纱机
EP1207224A2 (en) Piecing method and piecing device for the spinning machine
JPH0247316A (ja) 糸の製造方法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US4620413A (en) Method of yarn piecing a spinning unit
CN105966995B (zh)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CN105274667B (zh) 纺织机及纤维除去方法
JP3341726B2 (ja) 紡績装置
US5067315A (en) Process for splicing the ends of two double ya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