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2035A -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2035A
CN115262035A CN202110481061.4A CN202110481061A CN115262035A CN 115262035 A CN115262035 A CN 115262035A CN 202110481061 A CN202110481061 A CN 202110481061A CN 115262035 A CN115262035 A CN 115262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nanofiber
graphene oxide
nanofiber materia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10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勇
王键
王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4810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20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2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Auxiliary parts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1/00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B81B2201/02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直径为100~900nm,长度大于等于10μm。该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应用时,电解液填充在石墨烯纳米纤维之间的大孔后形成离子通道,减小了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距离和阻力,从而可以提升钾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钾的成本低(仅为锂的~13%)、储量丰富(地壳丰度2.09wt%)、还原电势低(-2.93V vs.SHE)等优势以及同样可以与石墨形成插层化合物KC8的可逆反应,钾离子电池有望锂离子电池最具潜力的备选方案之一。然而,石墨嵌钾时的体积膨胀率高达60%,由此产生的内部应力容易导致材料开裂失效,同时也会造成电化学动力学过程缓慢。因此,在钾离子电池中,石墨负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远不如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表现。石墨烯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柔性材料能较好的抵抗这种膨胀产生的粉化效应,同时其纤维间隙在充满电解液后作为离子通道能有效缩短钾在材料内部的迁移距离从而带来倍率性能上的提升。同为柔性材料,泡沫石墨烯含有过量的大孔造成空间上的浪费,因此体积能量密度不佳;而石墨烯膜则因为其层状结构导致钾离子传输困难,因此倍率性能很差。
纤维制备方法为湿法纺丝和限域水热法。二者制备的纤维直径皆为微米级,难以满足需求。其中,碳电极双层电容器是以碳材料作为电极的电容器,要想大规模制备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无疑是一种相对便捷的手段。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然而,氧化石墨烯液晶中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无法像高分子链一样相互交联,因此也无法直接在电场的作用下延展拉伸成纳米纤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同轴静电纺丝技术。与普通静电纺丝必须是单一体系不同,同轴静电纺丝是分别向两个内径不同但同轴的毛细管中注入内流体和外流体溶液,二者在喷头末端汇合,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固化成为复合纳米纤维。即使是氧化石墨烯液晶这样的不可纺液体,在内、外流体间剪切力的带动下,依然可以填充在外流体构筑的管状纳米纤维的内部空腔里。然后去除外层高分子,还原固化内层的氧化石墨烯,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通过在限域空间内将石墨烯定向排列为致密结构,使之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当该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电极应用时,电解质填充在石墨烯纳米纤维之间的大孔后形成离子通道,减小了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距离和阻力,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为100~900nm,长度大于等于10μm。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由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彼此交联而成。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不含任何交联剂完全由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彼此交联而成。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为300~900nm。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独立地选自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350nm、400nm、450nm、500nm、550nm、600nm、650nm、700nm、750nm、800nm、850nm、900nm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长度为10~50μm。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长度为10~30μm。
可选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长度独立地选自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以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作为外层流体、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内层流体,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得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
还原,去除所述复合纳米纤维的外壳,得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
可选地,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中溶剂选自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中溶质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化乙烯PEO、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腈PAN、聚乙烯醇PVA、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乳酸PLA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0%。
可选地,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上限选自30%、25%、23%、20%、15%、10%、7.4%或5%,下限选自25%、23%、20%、15%、10%、7.4%、5%或1%。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溶剂选自去离子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氧含量为30~50wt%。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0.1~0.75wt.%。
可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质量浓度独立地选自0.1wt.%、0.15wt.%、0.2wt.%、0.25wt.%、0.3wt.%、0.35wt.%、0.4wt.%、0.45wt.%、0.5wt.%、0.55wt.%、0.6wt.%、0.65wt.%、0.7wt.%、0.75wt.%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大于等于1μm。
可选地,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大于等于800nm。
可选地,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为800~2000nm。
可选地,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独立地选自800nm、850nm、900nm、950nm、1000nm、1050nm、1100nm、1150nm、1200nm、1300nm、1400nm、1500nm、1600nm、1700nm、1800nm、1900nm、2000nm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还原包括化学还原或热还原。
可选地,所述化学还原包括:
将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进行反应。
可选地,所述还原剂选自水合肼、碘化氢、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还原剂的溶剂选自去离子水、乙醇、乙二醇、甘油、二甘醇、脂肪烃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还原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0%。
可选地,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
反应形式为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温度为90~180℃;
水热反应时间为1~12h。
可选地,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
反应形式为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温度为95~180℃;
水热反应时间为1~12h。
可选地,所述反应的形式还可以为旋蒸。
可选地,所述热还原包括:
在非活性气氛下,在600~2800℃下保温1~6h。
可选地,所述去除所述复合纳米纤维的外壳,包括清洗去除或热去除。
可选地,所述清洗去除包括:
将还原后的复合纳米纤维使用溶剂进行清洗;
可选地,所述热去除包括:
在非活性气氛下,在600~2800℃下保温1~6h。
可选地,所述非活性气氛的非活性气体选自氮气、氩气、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中,对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在非活性气氛下,于600~2800℃下保温1~6h,可同时实现热还原和热去除。即核层的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和复合纳米纤维的外壳可以通过高温热处理同时实现。可选地,所述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为:在非活性气氛下,在600~2800℃下保温1~6h。
可选地,所述高温热处理的温度为800~1500℃。
可选地,所述高温热处理的温度独立地选自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400℃、2600℃、2800℃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本申请中,对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进行还原的时候,同时实现了对核层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固化。还原的方式可以为化学还原或水热还原。还原后的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其内层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被还原从而得到了固化,同时外层高分子不可发生改变,此时可以采用溶剂对壳层进行清洗。
可选地,所述同轴静电纺丝法的具体条件包括:
纺丝电压为10~25KV;
工作距离为10~25cm;
外层流体流速为0.06~0.21ml/min;
内层流体流速为0.03~0.09ml/min。
可选地,纺丝电压为15KV;
工作距离为23cm。
可选地,所述内层流体的流速和外层流体流速的比值为1:1~1:5。
可选地,所述内层流体的流速独立地选自0.03ml/min、0.04ml/min、0.05ml/min、0.06ml/min、0.07ml/min、0.08ml/min、0.09ml/min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外层流体的流速独立地选自0.06ml/min、0.08ml/min、0.1ml/min、0.12ml/min、0.14ml/min、0.15ml/min、0.16ml/min、0.18ml/min、0.20ml/min、0.21ml/min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可选地,所述内层流体的流速和外层流体流速的比值独立地选自1:1、1:2、1:3、1:4、1:5中的任意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内外流速比过大会导致纺丝失败,过小会导致纤维过短。纺丝时,需按照流速比,以外层流体的流速为参照,调节内流体的流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钾离子电池、纳米纤维传感器中的应用。
本申请中所述的可纺性高分子是指具有可纺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通过在限域空间内将石墨烯定向排列为致密结构,使之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当该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电极应用时,电解质填充在石墨烯纳米纤维之间的大孔后形成离子通道,减小了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距离和阻力,从而提升钾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
因为该材料是由氧化石墨烯还原而来,其表面带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和缺陷位点。所以该材料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制备传感器的优秀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核壳纤维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GO@PEO复合纳米纤维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SEM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GO@PVP复合纳米纤的SEM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SEM图;
图6为实施例3提供的GO@PMMA复合纳米纤的SEM图;
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SEM图;
图8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五种石墨烯纤维在50mA·g-1下恒流充放电曲线对比图;
图9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五种石墨烯纤维的倍率性能对比图;
图10为对比例1提供的微米级石墨烯纤维SEM;
图11为对比例2提供的微米级石墨烯纤维SEM;
图12为对比例3提供的微米级石墨烯纤维SE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未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所述原料如PEO、PVP、PMMA、DMF、氧化石墨烯等均从阿拉丁公司或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购买。
其中,氧化石墨烯的含氧量为30-50wt.%。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分析方法如下:
利用美国FEI公司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热场Sirion200(SEM5)进行SEM分析;
利用武汉蓝电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1为核壳纤维制备流程示意图。
实施例1
外层流体的制备:称取1.6g PEO(Mw:300000),溶于18.4g水中,在50℃条件下搅拌6h得到透明的粘性溶液,即PEO溶液(固含量≈8wt.%)。
内层流体的配制:称取48mg氧化石墨烯加入8g水并于室温条件下搅拌6h后超声分散3h,获得稳定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固含量≈0.6wt.%)。
同轴静电纺丝:分别以上述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内层流体,PEO溶液作为外层流体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具体纺丝操作如下:纺丝电压设置为15Kv,工作距离为23cm;调整内、外层流体流速分别为0.07ml/min和0.21ml/min;获得直径在1μm左右的核壳结构的GO@PEO复合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如图2所示)。
外层高分子的去除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将GO@PEO复合纳米纤维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外层高分子PEO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实施例2
外流体外层流体的配制:称取1.6g PVP(Mw:1300000),溶于18.4g乙醇中,在60℃条件下搅拌6h获得透明的粘性溶液,即PVP溶液(固含量≈8wt.%)。
内流体内层流体的配制:称取48mg氧化石墨烯,加入8g乙醇并于室温条件下搅拌6h后超声分散3h,获得稳定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固含量0.6wt.%)。
同轴静电纺丝:分别以上述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内层流体,PVP溶液作为外层流体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具体纺丝操作如下:纺丝电压设置为15Kv,工作距离为23cm;调整内外层流体流速分别为0.05ml/min和0.15ml/min;获得直径在1μm左右的核壳结构的GO@PVP复合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如图4所示)。
外层高分子的去除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将GO@PVP复合纳米纤维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外层高分子PVP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如图5所示),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实施例3
外流体外层流体的配制:称取PMMA(Mw:120000)6g,溶于14g DMF中,在50℃条件下搅拌6h获得透明的粘性溶液,即PMMA溶液(固含量≈30wt.%)。
内流体内层流体的配制:称取48mg氧化石墨烯,加入8g DMF并于室温条件下搅拌6h后超声分散3h,获得稳定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固含量0.6wt.%)。
同轴静电纺丝:当静电力场为15Kv,工作距离为23cm时;调整内层流体流速为0.06ml/min,外层流体流速为0.20ml/min;可以持续稳定的获得直径在1μm左右的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GO@PMMA(微观形貌如图6所示)。
去除外层高分子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将GO@PMMA复合纳米纤维放入95℃的水合肼的乙二醇溶液(0.5g/ml)中浸泡12h以完成内层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固化,接着在DMF中反复洗涤数次并充分干燥。最后将样品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残留的外层高分子PMMA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进一步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微观形貌如图7所示),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实施例4
内外流体配置以及同轴静电纺丝流程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层高分子的去除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
将GO@PMMA复合纳米纤维放入去离子水中180℃水热12h以完成内层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固化,接着在DMF中反复洗涤数次并充分干燥。最后将样品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残留的外层高分子PMMA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进一步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实施例5
内外流体配置以及同轴静电纺丝流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层高分子的去除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将GO@PEO复合纳米纤维放入含有饱和碘化氢蒸汽的密封容器内加热至100℃并保持12h以完成内层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固化,接着在去离子水中反复洗涤数次并充分干燥。最后将样品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残留的外层高分子PMMA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进一步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实施例6
内外流体配置以及同轴静电纺丝流程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外层高分子的去除及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
将GO@PMMA复合纳米纤维放入95℃碘氢酸水溶液(碘氢酸的质量浓度为5%)中水热反应6h以完成内层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还原固化,接着在去离子水中反复洗涤数次并充分干燥。最后将样品放入管式炉内,在氩气氛围下处理3h(氩气流速:105sccm;升温速率:1℃/min;保温温度:1000℃)。残留的外层高分子PMMA完全分解,留下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在高温下被进一步还原,得到石墨烯纳米纤维,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
对比例
对比例1:限域水热法制备石墨烯纤维
如Facile Fabrication of Light,Flexible and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Fibers.DOI:10.1002/adma.201200170: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注入到玻璃管中,密封后在230℃水热处理2h,制得连续石墨烯纤维(直径30μm左右)。
对比例2:湿法纺丝法制备石墨烯纤维
Wet-spinning of ternary synergistic coaxial 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yarn supercapacitors.DOI:10.1039/c7ta07937k:配制出氧化石墨烯的液晶纺丝液,以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为凝固浴,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和化学还原方式制得石墨烯纤维(直径100μm左右)。
对比例3:Directly drawing self-assembled,porous,and monolithicgraphene fiber fro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DOI:10.1021/la202380g将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中,薄膜发生卷曲和收缩,用镊子从溶剂中抽出,最终获得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石墨烯纤维(直径20-50μm)。
对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进行形貌表征:
如图3、5、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2、3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直径为300-900nm,长度为10-30μm,其他实施例也具有相同特征;
如图10、11、12所示,对比例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直径为20-100μm、长度1-10cm。
对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测试样本制备: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600℃/800℃/1000℃/1400℃/2800℃热处理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分别记作600-rGONFs、800-rGONFs、1000-rGONFs、1400-rGONFs、2800-rGONFs。将制备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与导电剂(super-P)以及粘结剂(CMC)按质量比8:1:1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充分研磨成浆料。将该浆料均匀地的涂覆在铜箔表面,120℃真空干燥12h。然后在把铜箔裁成直径12mm的极片,得到测试电极;
测试方法:
在氩气手套箱(H2O和O2的体积分数均低于1×10-7)中组装CR2016半电池。自制金属钾片为对电极,使用含0.8mol·L-1KPF6的EC/DEC(ethylene carbonate/diethylcarbonate=1:1,v/v)电解液和玻璃纤维隔膜。组装后静置12小时然后使用蓝电电池测试***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采用恒流充放电对制得的扣式半电池进行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测试,具体包括:
(1)50mA·g-1小电流下比容量测试:
在蓝电电池测试***上以50mA g-1的电流密度对待测扣式半电池样本进行恒流充放电长循环测试,截止电压区间为0-3V,如图8所示,为充放电曲线对比图。按公式:C=I×t÷M可得样本在该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C.其中I为测试电流,t为充/放电时间,M为极片负载质量的80%。
(2)800mA·g-1大电流下比容量测试:
测试方法与(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测试电流为800mA·g-1
(3)倍率性能测试
分别以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mA·g-1的电流密度对扣式半电池进行5圈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如图9所示,为倍率性能对比图。
测试结果参见表1
表1为各实施例、对比例提供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制成电极后的性能参数表
Figure BDA0003049282340000111
Figure BDA0003049282340000121
由表1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在1400℃还原后可提供345mAh·g-1的比容量,超过了理论容量的279mAh·g-1。可见当电解质填充在石墨烯纳米纤维之间的大孔后形成离子通道,减小了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距离和阻力,从而提升钾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直径为100~900nm,长度大于等于1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由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彼此交联而成。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以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作为外层流体、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作为内层流体,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得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还原,去除所述复合纳米纤维的外壳,得到所述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中溶剂选自水、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中溶质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钠、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可纺性高分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溶剂选自水、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0.1~0.7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大于等于80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包括化学还原或热还原;
优选地,所述化学还原包括:
将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还原剂选自水合肼、碘化氢、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还原剂溶液的溶剂选自去离子水、乙二醇、甘油、二甘醇、脂肪烃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还原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0%;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
反应形式为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温度为95~200℃;
水热反应时间为1~12h;
优选地,所述热还原包括:
在非活性气氛下,在600~2800℃下保温1~6h。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所述复合纳米纤维的外壳,包括清洗去除或热去除;
优选地,所述清洗去除包括:
将还原后的复合纳米纤维使用溶剂进行清洗;
优选地,所述热去除包括:
在非活性气氛下,在600~2800℃下保温1~6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静电纺丝法的具体条件包括:
纺丝电压为10~25KV;
工作距离为10~25cm;
外层流体流速为0.06~0.21ml/min;
内层流体流速为0.02~0.10ml/min;
所述内层流体的流速和外层流体流速的比值为1:1~1:5。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钾离子电池、纳米纤维传感器中的应用。
CN202110481061.4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52620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061.4A CN115262035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1061.4A CN115262035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2035A true CN115262035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1061.4A Pending CN115262035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2035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6269A1 (en) * 2011-11-02 2013-05-10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ethod of forming od, id, or 3d graphene and use thereof
CN103198931A (zh) * 2013-03-22 2013-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
CN103388197A (zh) * 2013-07-11 2013-11-13 东华大学 一种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396586A (zh) * 2013-08-09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氧化石墨烯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03088A (zh) * 2013-10-22 2014-02-26 浙江大学 一种剑鞘型结构的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9609A (zh) * 2015-05-20 2015-09-30 清华大学 一种石墨烯柔性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87244A (zh) * 2016-06-27 2016-08-24 苏州宇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纤维
CN107128902A (zh) * 2017-04-28 2017-09-05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状石墨烯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95779A (zh) * 2017-10-09 2018-04-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容量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86761A (zh) * 2018-06-26 2018-11-1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石墨烯纤维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CN109811426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四川大学 一种柔性的具有芯鞘结构的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8264A (zh) * 2020-11-04 2021-03-23 泗县硕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6269A1 (en) * 2011-11-02 2013-05-10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Method of forming od, id, or 3d graphene and use thereof
CN103198931A (zh) * 2013-03-22 2013-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
CN103388197A (zh) * 2013-07-11 2013-11-13 东华大学 一种石墨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396586A (zh) * 2013-08-09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氧化石墨烯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03088A (zh) * 2013-10-22 2014-02-26 浙江大学 一种剑鞘型结构的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9609A (zh) * 2015-05-20 2015-09-30 清华大学 一种石墨烯柔性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87244A (zh) * 2016-06-27 2016-08-24 苏州宇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纤维
CN107128902A (zh) * 2017-04-28 2017-09-05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状石墨烯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95779A (zh) * 2017-10-09 2018-04-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容量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86761A (zh) * 2018-06-26 2018-11-1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用石墨烯纤维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CN109811426A (zh) * 2019-01-30 2019-05-28 四川大学 一种柔性的具有芯鞘结构的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8264A (zh) * 2020-11-04 2021-03-23 泗县硕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9763B (zh) 耐折叠型一维纤维状柔性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71692B (zh) 密胺树脂改性的富氮多孔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18974A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8314A (zh) 锂硫电池用双层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0854343B (zh) 一种皮芯结构纤维素改性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752663A (zh) 一种含氟聚合物多孔纳微米纤维电极隔膜的制备方法
Chavez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entrifugally spun composite fibers and their performanc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and sodium-ion batteries
CN113564752A (zh) 内管壁负载氧化锡的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63240A (zh) 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氧化锌/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35700A (zh) 一种红磷掺杂TiO2/C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27781A (zh) 一种自支撑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0819900B1 (ko) 흑연계물질 함유 나노활성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슈퍼캐패시터
CN111180727A (zh) 一种柔性致密碳纳米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44719A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10061219A (zh) 一种自支撑SnTe/C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12978713A (zh) 一种纳微米级碳管及其制备方法、电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5262035A (zh) 一种石墨烯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487196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自支撑多孔柔性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117133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隔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11653434B (zh) 基于星状嵌段共聚物的自支撑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75835B (zh) 一种ZnSnO3-C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707A (zh) 一种柔性锂金属电池亲锂碳纳米纤维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60874B (zh) 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3880071A (zh) 多通道且内嵌中空Co3O4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9425A (zh) 一种低噪抗击穿超级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