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1172B -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1172B
CN111731172B CN202010621794.9A CN202010621794A CN111731172B CN 111731172 B CN111731172 B CN 111731172B CN 202010621794 A CN202010621794 A CN 202010621794A CN 111731172 B CN111731172 B CN 111731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data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1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1172A (zh
Inventor
陈元定
徐军领
陈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Se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Se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Se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Se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17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1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1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76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ssag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61B5/0205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8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vehicle drivers or machine ope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3C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S2:温湿度传感器、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体温检测传感器进行初始化;S3:采集一次温湿度;S4:通风加热模块、疲劳检测模块、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S5:同时执行步骤S6、步骤S7和步骤S9;S6:后台运行;S7:若控制器接收到APP指令;则执行S8,并暂停步骤S6;S8: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APP指令打开或关闭通风加热、座椅调节或座椅按摩,执行完毕后,继续执行S6;S9: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开始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若到达后台运行计时单元设定的定时时长,执行S10,并暂停执行S6;S10:发送除去体压分布的其他数据,并重新定时;继续执行S6。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很多情况下驾驶员不得不长时间驾驶汽车,那么对汽车座椅舒适度的要求不断地在提高,现在的汽车座椅虽然已增设电动按摩座椅,但是功能仅仅局限于按摩功能,功能相对较少,无法对当前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还缺少控制***,控制方式也为简单的开、关按摩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车用座椅,实现多种功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
S2:温湿度传感器、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体温检测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S3:采集一次温湿度;
S4:通风加热模块、疲劳检测模块、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
S5:同时执行步骤S6、步骤S7和步骤S9;
S6:进入后台运行状态;
S7:若控制器接收到调节指令;则执行S8,并暂停步骤S6;
S8: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打开或关闭通风加热、座椅调节,调节完毕后,继续执行S6;
S9: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开始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若到达后台运行计时单元设定的定时时长,执行S10,并暂停执行S6;
S10:发送除去体压分布的其他数据,并重新定时;继续执行S6。
上述方案中:步骤S1还包括:
S1-1:设定定时时长;
S1-2: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设定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若控制器超过30秒未收到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则执行S1-4;
S1-3: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选择时长作为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选择的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同时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送存储新的定时时长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保存并覆盖原始定时时长的存储单元中;
S1-3:控制器按照定时时长调整后台运行计时单元的循环时间;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同时,控制器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接收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和新的定时时长数据,根据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修改定时时限,并按照新的定时时长数据进行计时;执行S2;
S1-4: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按照原始定时时长开始计时。
上述方案中:步骤S2还包括:
S2-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2:温湿度传感器预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温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4;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3;
S2-3: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5: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开始预运行,若能预运行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接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若能检测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不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2-6: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7: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温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8:体温检测传感器预检测到温度数据,体温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器接收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3;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9;
S2-9: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上述方案中:步骤S3还包括:
S3-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温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温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2: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数据,将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S3-3: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湿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湿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湿度,并将检测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4: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湿度数据,将湿度数据进行保存;
S3-5:检测并保存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楚温湿度标志位置位。
上述方案中:步骤S4还包括:
S4-1:控制器向通风加热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启动,并清除通风加热模块中通风/加热设定的档位;通风加热模块档位清除归零完毕后,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4-2: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疲劳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4:疲劳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5: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压分布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8: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上述方案中:步骤S6还包括:
S6-1:控制器检测当前状态是否为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标志位置位,若为则执行S6-2;否则执行S6-3;
S6-2: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采集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指令,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返回步骤S6;
S6-3: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心率血压信号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心率数据和血压数据;
S6-4: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体温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体温数据;
S6-5: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送采集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疲劳数据;
S6-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采集体压分布指令;体压分布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
S6-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向控制器发送检测的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控制器接收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并对人体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器将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分析,将左右两部分的体压分布数据进行重合对比,根据压力范围、压力大小进行对比,若重合度低于75%,则说明当前人体体压分布不均,坐姿不标准,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提示指令,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报警提示音;
S6-8: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并进行保存;返回步骤 S6。
上述方案中:步骤S8还包括:
S8-1: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通风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通风风扇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2: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加热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坐垫加热器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3: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座椅调节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向座椅调整电机发送座椅调节指令,座椅调整电机接收到座椅调整电机后,座椅调整电机根据接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进行座椅向前移动、座椅向后移动、放下座椅靠背或抬高座椅靠背调节;
S8-4: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
S8-5:继续执行S6。
上述方案中:步骤S10还包括:
S10-1:控制器向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温湿度数据指令,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温湿度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分别保存至环境湿度存储单元、环境温度存储单元中;
S10-2: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体温数据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体温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体温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体温数据保存至人体体温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体温数据进行判断,若人体体温数据不在正常人体体温数据范围内,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异常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发出人体体温异常报警提示音;
S10-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发送检测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疲劳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疲劳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疲劳数据保存至疲劳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疲劳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疲劳数据范围,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驾驶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疲劳驾驶报警提示音;
S10-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分别保存至心率存储单元和血压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心率和血压范围,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提示音;
S10-5:继续执行S6。
上述方案中:步骤S7优先级高于步骤S9。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很好的控制车用座椅,稳定运行,实现座椅通风、散热、加热,提高驾乘舒适感,同时还能进行一些人体基础生理指标的检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保障人车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图;
图2是本发明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电源模块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降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心率血压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的***图;
图6是本发明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计算单元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PPG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心率供电单元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疲劳检测模块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疲劳检测控制器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疲劳降压模块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数据传输启闭电路电路图;
图14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模块电路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按摩气囊组件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腰托气囊组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按摩气囊和腰托气囊的控制电气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腰托气囊组件和悬挂钢丝的安装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后视图;
图20是本发明温度检测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温度检测模块的封装盒的***图;
图22是本发明温度检测模块的封装盒的***图;
图23是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芯片的电路图;
图24是本发明的温度降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体温检测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26是本发明通风模块的***示意图;
图27本发明通风模块的电路图;
图28是本发明坐垫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29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9所示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
S1-1:设定定时时长;
S1-2: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设定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若控制器超过30秒未收到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则执行S1-4;
S1-3: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选择时长作为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选择的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同时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送存储新的定时时长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保存并覆盖原始定时时长的存储单元中;
S1-3:控制器按照定时时长调整后台运行计时单元的循环时间;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同时,控制器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接收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和新的定时时长数据,根据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修改定时时限,并按照新的定时时长数据进行计时;执行S2;
S1-4: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按照原始定时时长开始计时;
S2:温湿度传感器、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体温检测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S2-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2:温湿度传感器预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温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4;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3;
S2-3: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5: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开始预运行,若能预运行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接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若能检测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不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2-6: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7: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温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8:体温检测传感器预检测到温度数据(若有人坐在座位上则为检测人体温度,如若没有人坐在座位上则检测环境温度),体温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器接收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3;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9;
S2-9: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3:采集一次温湿度;
S3-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温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温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2: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数据,将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S3-3: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湿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湿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湿度,并将检测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4: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湿度数据,将湿度数据进行保存;
S3-5:检测并保存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楚温湿度标志位置位;
S4:通风加热模块、疲劳检测模块、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
S4-1:控制器向通风加热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启动,并清除通风加热模块中通风/加热设定的档位;通风加热模块档位清除归零完毕后,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4-2: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疲劳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4:疲劳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5: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压分布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8: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5:同时执行步骤S6、步骤S7和步骤S9;
S6:进入后台运行状态;
S6-1:控制器检测当前状态是否为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标志位置位,若为则执行S6-2;否则执行S6-3;
S6-2: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采集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指令,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返回步骤S6;
S6-3: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心率血压信号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心率数据和血压数据;
S6-4: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体温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体温数据;
S6-5: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送采集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疲劳数据;
S6-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采集体压分布指令;体压分布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
S6-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向控制器发送检测的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控制器接收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并对人体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器将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分析,将左右两部分的体压分布数据进行重合对比,根据压力范围、压力大小进行对比,若重合度低于75%,则说明当前人体体压分布不均,坐姿不标准,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提示指令,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报警提示音;
S6-8: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并进行保存;返回步骤 S6;
S7:若控制器接收到APP发出的调节指令;则执行S8,并暂停步骤S6;
S8: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APP发出的调节指令打开或关闭通风加热、座椅调节,调节完毕后,继续执行S6;
S8-1: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通风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通风风扇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2: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加热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坐垫加热器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3: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座椅调节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向座椅调整电机发送座椅调节指令,座椅调整电机接收到座椅调整电机后,座椅调整电机根据接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进行座椅向前移动、座椅向后移动、放下座椅靠背或抬高座椅靠背调节;
S8-4: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
S8-5:继续执行S6;
S9: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开始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若到达后台运行计时单元设定的定时时长,执行S10,并暂停执行S6;
S10:发送除去体压分布的其他数据,并重新定时;继续执行S6;
S10-1:控制器向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温湿度数据指令,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温湿度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分别保存至环境湿度存储单元、环境温度存储单元中;
S10-2: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体温数据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体温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体温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体温数据保存至人体体温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体温数据进行判断,若人体体温数据不在36~37.4之间,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体压分布检测模块检测到压力大于30KG或压力范围大于50%,则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异常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发出人体体温异常报警提示音;
S10-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发送检测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疲劳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疲劳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疲劳数据保存至疲劳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疲劳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疲劳数据范围,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驾驶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疲劳驾驶报警提示音;
S10-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分别保存至心率存储单元和血压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心率和血压范围,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提示音;
S10-5:继续执行S6。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图1-图28所示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包括控制模块U15,所述控制模块U15姿态检测输入端连接姿态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姿态报警输出端连接姿态报警模块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U15温度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湿度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湿度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通风加热输出端连接通风加热驱动模块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U15按摩输出端连接按摩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心率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心率血压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疲劳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疲劳检测模块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U15体温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体温检测传感器体温检测信号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器H1,通过第一连接器H1连接电源,第一连接器H1第一端连接第一按钮S1一端,第一连接器H1第二端连接电源地,第一按钮S1另一端连接第一降压电路高压输入端和第二降压电路高压输入端;
所述第一降压电路和第二降压电路的低压输出端分别输出5V电压和3.3V电压,所述第一降压电路和第二降压电路均包括降压器TPS1,所述降压器TPS1高压输入端连接第一按钮S1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一端,第三电容C3另一端和降压器TPS1接地端均连接电源地,所述降压器TPS1高侧栅极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连接降压器TPS1高侧源极、第一二极管 D1负极和第一电感L1一端,第一电感L1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一端、第三电阻R3一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第一二极管D1 正极和第二电容C2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一电感L1另一端为低压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接第一贴片电阻Res1 一端和降压器TPS1反馈电压端,所述第一贴片电阻Res1另一端连接电源地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负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2正极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模块U3疲劳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接收模块信号输出端,所述疲劳检测模块输出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方案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发送模块均为蓝牙传输模块,所述疲劳检测模块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所述疲劳检测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汽车电源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湿度检测模块为一体式的温度传感器U21,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二端和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另一端连接温湿度检测模块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一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一端,所述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三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上述方案中:所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包括四个坐姿检测芯片,四个所述坐姿检测芯片分别为主检测芯片ZZ1、左检测芯片ZZ2、右检测芯片ZZ3和前检测芯片ZZ4,左检测芯片ZZ2、右检测芯片ZZ3和前检测芯片ZZ4分别分布在主检测芯片ZZ1的左侧、右侧和前侧,且左检测芯片ZZ2、右检测芯片ZZ3和前检测芯片ZZ4信号输出端均与主检测芯片ZZ1信号接收端连接有排插,所述主检测芯片ZZ1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5姿态检测输入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心率血压监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计算单元和心率供电单元U6,所述检测单元安装在座椅右侧或左侧扶手上,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计算单元输入端,所述计算单元驱动输出端连接检测单元驱动输入端,所述计算单元PPG 信号端连接检测单元PPG信号端;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和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所述计算单元包括心率算法芯片 U4和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
上述方案中: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座椅本体头枕21的高度调节杆22上,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包括封装盒26和安装在封装盒内的体温检测电路板,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体温检测传感器,所述封装盒26上设有检测孔23,所述封装盒26 上开设有走线孔25;
所述封装盒26包括前盖26a和后壳6b,所述检测孔23设置在前盖26a上,所述走线孔25设置在后壳26b的下侧壁上,所述后壳26b内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体温检测电路板的固定桩24。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模块U15第一晶振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一晶振Y1输出端和第四百零七电容C407一端,所述控制模块 U15第一晶振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一晶振Y1输入端和第四百零八电容C408一端,第四百零七电容C407另一端和第四百零八电容 C408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所述控制模块U15第二晶振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二晶振Y2输出端、第四百零九电容C409一端和第四百一十一电阻R411一端,所述控制模块U15第二晶振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二晶振Y2输入端、第四百零一十电容C4010一端和第四百一十一电阻R411另一端,第四百零九电容C409另一端和第四百零一十电容C4010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上述方案中:控制模块U15重置端连接第四百一十八电阻R418一端、第二开关S2一端和第四百一十七电容C417一端,第二开关S2另一端和第四百一十七电容C417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所述心率血压监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计算单元和心率供电单元U6,所述检测单元安装在座椅右侧或左侧扶手上,所述检测单元检测信号输出端连接计算单元输入端,所述计算单元驱动输出端连接检测单元驱动输入端,所述计算单元PPG信号端连接检测单元PPG信号端。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和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所述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第一工作端为检测单元驱动输入端,所述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第二工作端连接电源地,所述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第三工作端连接第八电容C8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八电容C8另一端和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连接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输出端,所述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工作电压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
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连接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LED负极,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工作电压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第一LED正极连接第一电阻R1一端,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第二LED正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电阻R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另一端均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 供电输出端,所述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接地端连接电源地,所述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第三电阻 R3一端和第二电容C2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所述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和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第一工作端,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第三工作端、第六电阻R6一端和第三电容C3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另一端连接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输出端,所述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输出端为检测单元PPG信号端,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工作电压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
所述计算单元包括心率算法芯片U4和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第一工作端连接第八电阻R8一端和第四电容C4一端,所述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IIC通讯密钥片选信号端连接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IIC通讯密钥片选信号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IIC通讯密钥时钟端连接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IIC通讯密钥时钟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IIC通讯密钥第二双向数据端连接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IIC通讯密钥第二双向数据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IIC通讯第一双向数据端连接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IIC通讯密钥第一双向数据端,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接地端连接电源地,所述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和第五电容C5一端,第五电容C5另一端和心率算法芯片U4公共接地端连接电源地,心率算法芯片U4时钟端连接第九电阻R9一端和第一接线排J1IIC通讯时钟端,第九电阻R9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心率算法芯片U4双向数据传输端连接第十电阻R10一端和第一接线排J1IIC通讯双向数据传输端,第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数据发送端连接第一接线排J1数据接收端,所述心率算法芯片U4数据接收端连接第一接线排J1数据发送端。
所述心率供电单元U6第一工作端连接电池,所述心率供电单元U6第五工作端为供电输出端,所述心率供电单元U6第二工作端连接电源地,所述心率供电单元U6第三工作端连接第一接线排J1使能端,所述第一接线排J1第一工作端连接电池。
所述计算单元PPG信号输出端与检测单元PPG信号端之间设有PPG信号处理电路,所述PPG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 R16,所述第十六电阻R16一端为PPG信号处理电路输入端,连接心率脉搏检测芯片U3ppg端、第十七电阻R17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一端和第一运放U7A同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所述第十五电容C15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供电输出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一端,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U7A异相输入端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和第十一电容C11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和第十一电容C11另一端连接第一运放U7A输出端,所述第一运放 U7A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一端,第十四电容C14另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一端,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 U8异相输入端、第十二电容C12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一端,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U8 输出端,第二运放U8同相输入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一端和第十九电阻R19一端,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连接心率供电单元U6 供电输出端,第十九电阻R19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第二运放U8输出端为PPG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端,连接心率算法芯片U4ppg端。
其中,心率第一工作芯片U2的型号为JZ11711,心率第二工作芯片U5的型号为HRB6713。心率供电单元U6为型号为 BL919833BA的贴片电源,心率算法芯片U4的型号为SFB9712,心率血压检测芯片U1的型号为YKB1712,心率脉搏检测芯片 U3的型号为HRB6708。
所述疲劳检测模块包括疲劳检测控制器U9、疲劳降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U11和检测摄像头,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U9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检测摄像头信号输出端,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U9信号发送端连接数据传输模块U11信号接收端,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U9电压输入端连接疲劳降压模块低压输出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U11电压输入端连接疲劳降压模块低压输出端。
所述疲劳降压模块包括疲劳降压芯片U10,所述疲劳降压芯片U10高压输入端连接12V电源和第一百零一电容C101一端,所述第一百零一电容C101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所述疲劳降压芯片U10低压输出端连接第一百零二电容C102一端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正极,第一百零二电容C102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第一发光二极管D1负极连接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一端,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U11为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检测到的疲劳信息发送至手机/汽车中控***,通过汽车中控***发出提醒信息。具体的,数据传输模块U11为贴片蓝牙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U11接地端连接电源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U11 第三十四工作端连接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一端和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一端,所述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另一端连接疲劳降压芯片U10低压输出端,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U9检测信号输入端还连接第一百零一电阻R1一端,第一百零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疲劳降压芯片U10 低压输出端,所述疲劳检测控制器U9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百零四电阻R104一端,第一百零四电阻R104另一端连接疲劳降压芯片U10低压输出端和第一百零四电容C104一端,第一百零四电容C104另一端连接电源地。
还包括数据传输启闭电路,所述数据传输启闭电路数据输入端连接疲劳检测控制器U9信号发送端,数据传输启闭电路数据输出端连接数据传输模块U11信号接收端。
所述数据传输启闭电路包括第一百零二二极管D102,所述第一百零二二极管D102正极为数据传输启闭电路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百零二二极管D102负极连接第一百零七电阻R107一端,第一百零七电阻R107另一端连接第一百零八电阻R108一端、第一百零九电阻R109一端和第一百零五电容C105一端,所述第一百零九电阻R109另一端和第一百零五电容C105另一端军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一百零八电阻R108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2正极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12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百一十电阻 R110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电阻R112一端,所述第一百一十电阻R110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2工作电压输入端,第一百一十二电阻R112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电压比较器U12输出端为数据传输启闭电路数据输出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12输出端连接第一百一十一电阻R111一端,所述第一百一十一电阻R111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12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U12接地端连接电源地。
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座椅主体,座椅主体上安装有按摩***。按摩***包括气泵3、安装在座椅主体靠背前侧的按摩气囊组件、安装在座椅主体靠背后侧的腰托气囊组件和控制盒1,按摩气囊组件包括八个按摩气囊5,腰托气囊组件包括三个腰托气囊4a,按摩气囊5与腰托气囊4a上均配备有充气控制阀6,气泵3出气端连通气管3a始端,气管3a末端连通充气控制阀6进气端,充气控制阀6出气端连通按摩气囊5/腰托气囊4a进气端,充气控制阀6受控端连接控制盒1充气驱动输出端,气泵3受控端连接控制盒1气泵驱动输出端。
八个按摩气囊5均匀排布成两列。且若干个按摩气囊5分为六个背部按摩气囊5b和两个肩部按摩气囊5a。两个肩部按摩气囊5a左右间隔排布,且两个肩部按摩气囊5a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肩部按摩5a形成的按摩气囊条左右两侧均设有毛毡扣。六个背部按摩气囊5b位于两个肩部按摩气囊5a下方,位于同列的三个背部按摩气囊5b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两条背部按摩气囊条上下两侧均设有毛毡扣。
最好是,相邻的两个腰托气囊4a中其中一个腰托气囊4a的上部叠放在另一个腰托气囊4a下部的前侧;或者,相邻的两个腰托气囊4a中其中一个腰托气囊4a的下部叠放在另一个腰托气囊4a上部的前侧。相邻的两个部分重叠在一起,能够使得在充气时,重叠的部分***较高,两侧***较低,形成自然的过渡,对比完全重叠在一起,则腰托气囊4a***后,四周均为中空状态,没有支撑物,反而无法对腰部进行很好的承托。
最好是,每个腰托气囊4a均配备有放气阀4b,放气阀4b进气端连通充气控制阀6出气端,放气阀4b受控端连接控制盒1放气驱动输出端。
最好是,还包括用于固定腰托气囊组件和控制盒1的悬挂钢丝2,通过悬挂钢丝2将腰托气囊组件和控制盒1固定在座椅骨架上。悬挂钢丝2包括两根竖向钢丝,两根竖向钢丝之间从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横向钢丝,通过竖向钢丝和横向钢丝形成网格状。
腰托气囊组件还包括毛毡板4d,腰托气囊4a均固定在毛毡板4d上,毛毡板4d顶部两侧设有安装在横向钢丝上的固定搭扣4e,横向钢丝中部上向上弯折形成U型凸起2a,两固定搭扣4e分别位于U型凸起2a的两侧。
每个腰托气囊4a均配备有消音器4c,消音器4c安装在气管3a的始端。
其中,按摩气囊5与腰托气囊4a使用同种型号充气控制阀6。腰托气囊4a另加一组放气阀实现保压功能。气流由气泵3输入到控制盒。经过腰托气囊4a的充气控制阀6、按摩气囊5的充气控制阀6后经安全阀门3b控制气压,腰托气囊4a的充气控制阀 6通电后阀门打开。气流进入到腰托气囊4a,断电后保压;放气阀通电后阀门打开,气流由腰托气囊4a放出。
充气控制阀6通电后阀门打开,气流进入按摩气囊5,断电后气流由气袋回到充气控制阀6经放气口放气。
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座椅本体头枕21的高度调节杆22上,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包括封装盒26和安装在封装盒内的体温检测模块,所述体温检测模块为非接触式体温检测模块,所述封装盒26上设有检测孔23,所述体温检测模块的检测探头从检测孔内检测孔23伸出,所述封装盒26上开设有走线孔25。最好是,所述封装盒26包括前盖26a和后壳26b,所述检测孔23设置在前盖26a上,所述走线孔25设置在后壳26b的下侧壁上,所述后壳26b内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体温检测模块的固定桩4。
最好是,所述检测探头伸出到检测孔23外的长度范围为5mm~10mm。
最好是,所述前盖26a的后侧向后凸设有与后壳26b开口口径匹配的定位块26c,通过定位块26c将前盖26a卡在后壳26b上。
所述体温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控制芯片U13、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和温度降压电路。
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芯片U13时钟信号端连接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时钟信号端和第二百零四电阻R204一端,第二百零四电阻R204另一端连接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信号输出端连接温度控制芯片U13信号输入端和第二百零五电阻R205一端,第二百零五电阻R205另一端连接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工作电压输入端,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百零七电阻R207一端和第二百零八电阻R208一端,第二百零七电阻R207另一端连接温度降压电路高压输入端,第二百零八电阻R208另一端连接温度降压电路低压输出端。
所述温度控制芯片U13引导端连接第二百零一电阻R201一端,第二百零一电阻R201另一端连接电源地,所述温度控制芯片 U13重置端连接第二百零一电容C201一端和第二百零二电阻R202一端,所述第二百零一电容C201另一端连接电源地,第二百零二电阻R202另一端连接温度降压电路低压输出端,温度控制芯片U13开关时钟端连接第一连接器P1第四工作端,所述温度控制芯片U13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器P1第二工作端,第一连接器P1第一工作端连接温度降压电路低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器P1第三工作端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一连接器P1第五工作端连接温度控制芯片U13重置端;所述温度控制芯片U13数据发送端连接第二连接器P2数据接收端,所述温度控制芯片U13数据接收端连接第二连接器P2数据发送端,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 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二连接器P2第六工作端,所述体温检测传感器MPL1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器P2第五工作端,第二连接器 P2第二工作端连接电源地,第二连接器P2第一工作端连接温度降压电路高压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器P2将温度控制芯片U13的运行信息发送至其他控制器,通过第二连接器P2将检测的体温数据发送至其他控制器。
所述温度降压电路包括温度降压芯片U14,所述温度降压芯片U14高压输入端连接5V电压、第二百零四电容C204一端和第二百零六电阻R206一端,第二百零六电阻R206另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负极、第二百零四电容C204另一端和温度降压芯片U14接地端均连接电源地,所述温度降压芯片U14使能端连接5V电压,所述温度降压芯片 U14低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百零五电容C205一端和第二百零六电容C206一端,第二百零五电容C205另一端和第二百零六电容C206 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
所述通风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模块、温度调节模块40、温度检测模块39、温度控制模块U15、通风调节模块38和通风模块。加热模块加热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U15加热信号输出端,温度检测模块39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5温度检测信号输入端。温度控制模块U15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U15温控信号输出端,温度调节模块40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5温度调节信号输入端。通风调节模块38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5通风调节信号输入端,通风模块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U15通风输出端。控制模块U15通讯收发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41收发端,最好是,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便于与手机 /平板连接,通过手机/平板控制调节加热和通风。
加热模块包括分别安装在坐垫和靠背上的坐垫加热器33和靠背加热器35,温度控制模块U15包括坐垫温控器32和靠背温控器34;
控制模块U15坐垫加热输出端连接坐垫温控器32一端,坐垫温控器32另一端连接坐垫加热器33驱动信号输入端,坐垫加热器33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源地;控制模块U15靠背加热输出端连接靠背温控器34一端,靠背温控器34另一端连接靠背加热器 35驱动信号输入端,靠背加热器35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源地。
温度检测模块39包括坐垫检测电路和靠背检测电路,其中,坐垫检测电路和靠背检测电路均包括温度传感器U21,温度传感器U21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二端和第三十一电阻R31一端,第三十一电阻R31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U21工作电压输入端,温度传感器U21工作电压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工作供电端、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一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一端,第三十一接线排J31第三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另一端均连接电源地。温度传感器U21为温湿度检测一体的温湿度检测芯片,温度传感器U21的型号为DHT11/AM2302。
其中,坐垫检测电路的第三十一接线排J31与控制模块U15坐垫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靠背检测电路的第三十一接线排J31 与控制模块U15靠背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汽车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均设有传感器检测点。
控制模块U15启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汽车启动信号输出端和通风调节模块38正极端,通风调节模块38指示灯负极端连接控制模块U15风扇指示灯信号输入端,通风调节模块38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5风扇开关信号输入端;
控制模块U15第二开关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调节模块40开关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U15加热器指示灯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调节模块40指示灯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U15电池监测输入端连接加热模块供电模块信号输出端。
通风模块包括分别安装在坐垫和靠背上的坐垫风扇7和靠背风扇36,控制模块U15坐垫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坐垫风扇 37驱动信号输入端,控制模块U15靠背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靠背风扇36驱动信号输入端。
控制模块U15靠背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控制模块U15坐垫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靠背加热输出端和坐垫加热输出端均输出的为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控制模块U15靠背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U15坐垫通风驱动信号输出端为输出一类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靠背加热输出端和坐垫加热输出端输出另一类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且两类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分别单独控制输出;
温度调节模块40包括中、高、低三档调节功能,靠背加热器35和坐垫加热器33高档的脉宽调制占空比为95%,中档的脉宽调制占空比为75%,低档的脉宽调制占空比为4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
S2:温湿度传感器、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体温检测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S3:采集一次温湿度;
S4:通风加热模块、疲劳检测模块、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
S5:同时执行步骤S6、步骤S7和步骤S9;
S6:进入后台运行状态;
S7:若控制器接收到调节指令;则执行S8,并暂停步骤S6;
S8: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打开或关闭通风加热、座椅调节,调节完毕后,继续执行S6;
S9: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开始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若到达后台运行计时单元设定的定时时长,执行S10,并暂停执行S6;
S10:发送除去体压分布的其他数据,并重新定时;继续执行S6;
步骤S1还包括:
S1-1:设定定时时长;
S1-2: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设定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若控制器超过30秒未收到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则执行S1-4;
S1-3:通过定时时长设置模块选择时长作为新的定时时长,定时时长设置模块将选择的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同时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送存储新的定时时长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并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保存并覆盖原始定时时长的存储单元中;
S1-3:控制器按照定时时长调整后台运行计时单元的循环时间;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同时,控制器将新的定时时长数据发送至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接收更改定时时长指令和新的定时时长数据,根据新的定时时长数据修改定时时限,并按照新的定时时长数据进行计时;执行S2;
S1-4:控制器向后台运行计时单元发出计时指令,后台运行计时单元按照原始定时时长开始计时;
步骤S2还包括:
S2-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2:温湿度传感器预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温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4;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3;
S2-3: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温湿度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5: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开始预运行,若能预运行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接收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若能检测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不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2-6: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2-7: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温检测传感器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2-8:体温检测传感器预检测到温度数据,体温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当前检测的温度数据,控制器接收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判断,若温度数据在20℃~50℃之间,则说明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3;若温度数据不在20℃~50℃之间或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2-9;
S2-9: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温检测传感器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步骤S10还包括:
S10-1:控制器向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温湿度数据指令,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温湿度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环境湿度、环境温度数据分别保存至环境湿度存储单元、环境温度存储单元中;
S10-2: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体温数据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体温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体温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体温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体温数据保存至人体体温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体温数据进行判断,若人体体温数据不在正常人体体温数据范围内,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温异常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发出人体体温异常报警提示音;
S10-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发送检测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疲劳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疲劳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疲劳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疲劳数据保存至疲劳数据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疲劳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疲劳数据范围,且体压分布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表示有人坐在座椅上,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驾驶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疲劳驾驶报警提示音;
S10-4: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出发送检测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后,向存储模块发出存储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发送至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将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分别保存至心率存储单元和血压存储单元中;
同时,控制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进行判断,若超过允许驾驶的心率和血压范围,则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指令,报警模块响起人体状态危险报警提示音;
S10-5:继续执行S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
S3-1: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温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温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2: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温度数据,将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S3-3: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湿度检测指令,温湿度传感器接收到湿度检测指令后,检测当前环境湿度,并将检测的湿度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S3-4: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湿度数据,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数据存储指令,存储模块接收控制器发出的湿度数据,将湿度数据进行保存;
S3-5:检测并保存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后,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楚温湿度标志位置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还包括:
S4-1:控制器向通风加热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启动,并清除通风加热模块中通风/加热设定的档位;通风加热模块档位清除归零完毕后,向控制器发送初始化反馈信号;
S4-2:若控制器超过10s未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的初始化反馈信号,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通风加热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3: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疲劳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4:疲劳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5: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疲劳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S4-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出初始化指令并开始计时,体压分布检测模块接收到初始化指令后,检测自身是否能够正常启动运行;
S4-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开始预运行,自检自身功能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向控制器发出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执行S4-6;若控制器超过10s没有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的初始化完成反馈信号则说明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执行S4-5;
S4-8: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报警模块接收到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提示指令后,报警模块发出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初始化失败报警提示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还包括:
S6-1:控制器检测当前状态是否为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标志位置位,若为则执行S6-2;否则执行S6-3;
S6-2:控制器向温湿度传感器发出采集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指令,并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和湿度,返回步骤S6;
S6-3:控制器向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心率血压信号指令;心率血压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心率数据和血压数据;
S6-4:控制器向体温检测传感器发送采集体温指令;体温检测传感器采集当前人体体温数据;
S6-5:控制器向疲劳检测模块发送采集疲劳数据指令;疲劳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疲劳数据;
S6-6:控制器向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发送采集体压分布指令;体压分布检测模块采集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
S6-7:体压分布检测模块向控制器发送检测的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控制器接收当前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并对人体体压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器将人体体压分布数据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分析,将左右两部分的体压分布数据进行重合对比,根据压力范围、压力大小进行对比,若重合度低于75%,则说明当前人体体压分布不均,坐姿不标准,控制器向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提示指令,报警模块发出调整坐姿报警提示音;
S6-8: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标记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并进行保存;返回步骤S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还包括:
S8-1: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通风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通风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通风风扇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2: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向通风加热模块发送调节加热档位指令,通风加热模块接收到调节加热档位指令后,通风加热模块调整坐垫加热器的档位至接收到的档位;
S8-3:若控制器接收到的为座椅调节指令,则控制器根据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向座椅调整电机发送座椅调节指令,座椅调整电机接收到座椅调整电机后,座椅调整电机根据接收到的座椅调节指令进行座椅向前移动、座椅向后移动、放下座椅靠背或抬高座椅靠背调节;
S8-4:控制器向存储模块发出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指令,存储模块清除温湿度采集标志位置位;
S8-5:继续执行S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优先级高于步骤S9。
CN202010621794.9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731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1794.9A CN1117311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1794.9A CN1117311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72A CN111731172A (zh) 2020-10-02
CN111731172B true CN111731172B (zh) 2021-12-17

Family

ID=7265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1794.9A Active CN111731172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11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9649B (zh) * 2020-11-25 2023-04-28 深圳网联汽车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座椅按摩***、汽车座椅及控制方法
CN112550089A (zh) * 2020-12-17 2021-03-26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智能座椅***、控制方法及氢能汽车
CN112959926B (zh) * 2021-03-05 2022-11-29 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动态多任务汽车座舱平台的时分控制方法
CN114009983B (zh) * 2021-12-06 2024-06-07 鹤山市四方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办公椅及其按摩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13233U (zh) * 2015-11-13 2016-03-30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疲劳侦测及姿势提醒的车用智能显示装置
CN106251276A (zh) * 2016-08-06 2016-12-21 山东华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长途货车智慧管理***
CN106448061A (zh) * 2016-11-01 2017-02-22 合肥洛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监测***
CN107415958A (zh) * 2017-05-03 2017-12-01 东莞市银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人车互联***
CN209159477U (zh) * 2018-11-23 2019-07-2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驾驶姿态的装置
CN110491515A (zh) * 2019-09-25 2019-11-22 江苏启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人体多参数监测终端的驾驶管控***及方法
CN209700450U (zh) * 2019-01-16 2019-1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及座椅
KR102060100B1 (ko) * 2018-07-27 2019-12-30 주식회사 이에스피 Uwb 를 이용한 운전자 생체신호 감지 시스템 및 졸음운전 감지 방법
DE102018120122A1 (de) * 2018-08-17 2020-02-20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Müdigkeitsdetek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zum Detektieren einer Müdigkeit mittels einer Infrarotkamera,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CN110843614A (zh) * 2019-11-30 2020-02-28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
CN110936961A (zh) * 2018-09-21 2020-03-3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纠正乘客姿势的***
CN11126048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程序和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13233U (zh) * 2015-11-13 2016-03-30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疲劳侦测及姿势提醒的车用智能显示装置
CN106251276A (zh) * 2016-08-06 2016-12-21 山东华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长途货车智慧管理***
CN106448061A (zh) * 2016-11-01 2017-02-22 合肥洛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监测***
CN107415958A (zh) * 2017-05-03 2017-12-01 东莞市银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人车互联***
KR102060100B1 (ko) * 2018-07-27 2019-12-30 주식회사 이에스피 Uwb 를 이용한 운전자 생체신호 감지 시스템 및 졸음운전 감지 방법
DE102018120122A1 (de) * 2018-08-17 2020-02-20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Müdigkeitsdetek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zum Detektieren einer Müdigkeit mittels einer Infrarotkamera,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CN110936961A (zh) * 2018-09-21 2020-03-3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纠正乘客姿势的***
CN209159477U (zh) * 2018-11-23 2019-07-26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驾驶姿态的装置
CN11126048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程序和控制方法
CN209700450U (zh) * 2019-01-16 2019-1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及座椅
CN110491515A (zh) * 2019-09-25 2019-11-22 江苏启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载人体多参数监测终端的驾驶管控***及方法
CN110843614A (zh) * 2019-11-30 2020-02-28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1172A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1172B (zh)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控制方法
CN101678801B (zh) 车辆
US20020145512A1 (en) Vibro-tactile alert and massaging system having directionally oriented stimuli
CN203558023U (zh) 一种车用窗帘自动控制装置
CN111347841B (zh) 一种汽车消毒灯控制***及方法
CN111605456A (zh) 一种智能车用座椅
CN107110464A (zh) 灯控装置
CN212637246U (zh) 智能车用座椅
CN111409540A (zh) 一种车灯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26170A (zh) 一种电动车或摩托车的骑行安全智能提醒头盔
CN207920667U (zh) 一种应用在矿井巷道的自发电指示提醒装置
CN1667531A (zh) 单片机控制的汽车座椅远红外加热***
CN209336590U (zh) 一种车辆应急装置
CN209726048U (zh) 基于物联网的防撞型路灯
CN210309855U (zh) 一种汽车空调自动加湿装置
CN209232109U (zh) 一种疲劳驾驶预警***
CN214564501U (zh) 一种车内缓解疲劳装置
CN208295753U (zh) 一种感光型太阳能警示装置
CN202156265U (zh) 一种新型车内甲苯浓度监测装置
CN205168241U (zh) 一种感应式智能汽车驾驶水座垫
JP7488228B2 (ja) 車両用制御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制御システム
CN110239403A (zh) 头托高度智能可调的汽车安全座椅及头托高度调节方法
JP7469263B2 (ja) 車載除菌制御装置及び車載除菌制御システム
CN204488728U (zh) 一种基于安全带和拦车杆的汽车出站控制装置
CN214301382U (zh) 一种分道太阳能面光源警示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01133 No. 218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Hongli Zhi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No. 218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HONGLI ZHI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401133 No. 218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Magna Hongli Automotive System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No. 218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Hongli Zhi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1

Address after: 401133 No. 218-2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Liangjiang New Area,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Magna seat R & D (Chongq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133 No. 218 Yuguan Avenue, Yu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Magna Hongli Automotive System Group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