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6133B - 输送*** - Google Patents

输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6133B
CN110436133B CN201910353988.2A CN201910353988A CN110436133B CN 110436133 B CN110436133 B CN 110436133B CN 201910353988 A CN201910353988 A CN 201910353988A CN 110436133 B CN110436133 B CN 110436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d
guide
gap
elevat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39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6133A (zh
Inventor
佐方英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3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6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6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6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3Overhead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minimising or preventing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e swinging of lo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9Position monitoring, e.g. misposition detection or presenc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1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the substrate being handled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22Handling green tyres, e.g. transferring or storing between tyre manufacturing ste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 Products (AREA)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送***,适当地支承从基准位置偏移的货物,并抑制升降时的升降台的摇摆。输送***(100)具备与搁架部(11)之间进行生胎(T)的移载的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具有升降台(35)、支承部(37)以及被引导部(39a)。升降台(35)设置成升降自如。支承部(37)设置于升降台(35),从下侧支承生胎(T)的上表面内壁。被引导部(39a)设置于升降台(35)。在搁架部(11)设置有引导部(13),该引导部(13)具有:与被引导部(39a)之间形成第一间隙(S1)的下侧部分(131)、和与被引导部(39a)之间形成第二间隙(S2)的上侧部分(133)。

Description

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尤其涉及具备使支承货物的支承部从顶棚行走部升降的输送装置的输送***。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如下的输送装置的输送***:从桥式吊车使具备物品把持功能的升降台升降,从而与配置在地面侧的站之间移载货物。升降台具有用于支承货物的支承部。
在该输送***中,在站侧设置引导杆、在升降台侧设置具有该引导杆能够贯通的孔的定位部件,以使得升降台能够适当地升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80084号公报
对上述输送装置将载置于站的货物举起的动作进行说明。升降台从上方位置朝站下降。若升降台下降至货物的位置并停止,则升降台的支承部进行支承货物的动作。此时,当货物从基准位置偏移地载置于站的情况下,由于移动被引导杆限制,因此升降台无法根据货物的偏移而移动。
在该情况下,考虑使引导杆的直径大幅小于定位部件的孔径。但是,若这样做,则当保持了货物的升降台朝桥式吊车上升时,升降台大幅摇摆。该摇摆成为使升降台的升降装置产生异常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输送***中,适当地保持从基准位置偏移的货物,并且抑制升降台的摇摆。
以下,作为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是具备与供货物载置的载置部之间进行货物的移载的桥式吊车的***。
桥式吊车具有升降台、支承部以及被引导部。
升降台设置成升降自如。
支承部设置于升降台,从下侧支承货物的被保持部。被引导部设置于升降台。
在载置部设置有引导部。引导部决定被引导部的平面位置。
并且,引导部具有下侧部分和上侧部分。下侧部分与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被引导部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使升降台能够追随载置部之上的货物的第一间隙。上侧部分与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限制被引导部的水平方向移动而抑制升降台的摇摆的第二间隙。
由此,能够适当地保持从基准位置偏移的货物,并且抑制升降台的摇摆。以下,通过以升降台下降并支承货物时的动作、以及升降台支承货物并上升时的动作为例进行说明来对上述效果进行说明。
当升降台下降而支承货物时,若升降台到达与引导部的下侧部分对应的位置,则能够在被引导部与引导部之间确保大的第一间隙。第一间隙比后述的第二间隙大。由此,当升降台支承货物时,升降台能够追随载置于载置部的货物。结果,支承部能够适当地支承该货物。
当升降台支承货物而上升时,若升降台到达与引导部的上侧部分对应的位置,则在被引导部与引导部之间确保小的第二间隙。第二间隙比第一间隙小。由此,升降台朝水平方向的摇摆被限制。结果,升降台能够顺畅地上升。
被引导部可以是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在该情况下,引导部可以是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该孔中通过由此来对被引导部进行引导的棒状部件。并且,也可以形成为,上侧部分的外形比下侧部分的外形大,俯视观察时下侧部分配置在上侧部分的内侧。
由此,能够在引导部的下侧部分确保使升降台追随货物的足够大的第一间隙,且能够在上侧部分确保能够抑制升降台的摇摆的足够小的第二间隙。
也可以形成为,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状且配置为同心圆。由此,无论在升降台升降时被引导部从哪个方向相对于引导部进退,都能够使升降台的升降位置适当。
输送***也可以还具备内侧部件、外侧部件以及第一施力部件。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设置于上侧部分或者被引导部中的至少一方。第一施力部件在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之间利用与外侧部件相对于内侧部件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弹力对外侧部件朝第一预定位置施力。由此,能够在高度方向上的被引导部与引导部的上侧部分重叠的位置缓和因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碰撞而导致的冲击。
输送***也可以还具备第二施力部件。第二施力部件设置于载置部与引导部之间,利用与引导部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弹力对引导部朝第二预定位置施力。由此,能够在引导部的载置部侧缓和因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碰撞而导致的冲击。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中,即便载置于载置部的货物从基准位置偏移也能够利用支承部适当支承货物。此外还能够抑制升降时的升降台的摇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的俯视图。
图2是输送***的侧视图。
图3A是引导部的侧视图。
图3B是从上方观察引导部的图。
图4是示出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生胎以从搁架部的中心朝水平方向偏移的状态被载置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6A是示出升降台下降时被引导部被上侧部分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支承部支承在搁架部偏移载置的生胎的情形的图。
图6C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支承部的移动而使升降台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形的图。
图6D是示出当升降台上升时被引导部被上侧部分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7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7B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被引导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8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8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被引导部件与上侧部分碰撞时的引导部的情形的图。
图9是示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施力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0A是设置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的搁架部、和设置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引导部的升降台的侧视图。
图10B是从上方观察***至引导部件的中空部分的第二被引导部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输送***
1 站
3 输送装置
5 控制器
11 搁架部
13 引导部
131 下侧部分
133 上侧部分
133a 圆柱部分
133b、133c 锥状部分
133A 内侧部件
133B 第一施力部件
133C 外侧部件
141 盖部件
143 第二施力部件
143a 弹性部件
143b 粘性部件
145 弹性体
31 轨道
33 顶棚行走部
331 行走台车
35 升降台
351 升降驱动部
37 支承部
37a 水平部分
37b 上下部分
39 第一被引导部件
39a 被引导部
41 第一部件
43 第二部件
51 引导部件
53 第二被引导部件
55 轴
B 带
CST 搁架部的中心
CT 生胎的中心
S1 第一间隙
S2 第二间隙
T 生胎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输送***的结构
使用图1以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的俯视图。图2是输送***的侧视图。
输送***100是用于输送载置于站1的生胎T(硫化前的轮胎)(货物的一例)的***。
将图1的左右方向定义为第一水平方向(箭头X),将上下方向定义为第二水平方向(箭头Y)。
输送***100具备站1(载置部的一例)。站1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被分割成多个分区而形成的搁架部11。在搁架部11载置有生胎T。
在各搁架部11,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有一对引导部13。另外,一对引导部1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相互一致。并且,连结一对引导部13的直线的中点与搁架部11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中点一致。
输送***100具备输送装置3(桥式吊车的一例)。输送装置3设置于顶棚且沿着轨道31行走。
输送***100具备控制器5。控制器5例如是具有CPU、存储装置(RAM、ROM、硬盘或者SSD等大容量存储装置等)、各种接口、显示器等的计算机***,对输送装置3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器5也可以由SoC(System On Chip)等以硬件方式实现。
(2)引导部
使用图2~图3B对引导部1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3A是引导部13的侧视图。图3B是从上方观察引导部13的图。
引导部13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具有下侧部分131和上侧部分133。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下侧部分13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刚体部件,俯视观察呈圆形状。并且,如图2所示,下侧部分13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载置于搁架部11的生胎T的高度大。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上侧部分133是俯视观察呈圆形状的刚体部件。并且,上侧部分133的外形比下侧部分131的外形大,俯视观察时下侧部分131在上侧部分133的内侧呈同心圆状地配置。此外,如图3A所示,上侧部分133安装在下侧部分131的上端,由此被配置在比载置于搁架部11的生胎T的最上表面还高的位置。上侧部分133具有圆柱部分133a、和位于圆柱部分133a的上下的锥状部分133b、133c。
(3)输送装置
以下,使用图4对作为桥式吊车的输送装置3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输送装置3的整体结构的图。
输送装置3(桥式吊车的一例)是用于与搁架部11之间进行生胎T的移载的装置。
输送装置3具有顶棚行走部33。顶棚行走部33借助在C字形状的轨道31的内侧行走的行走台车331而沿着设置于顶棚C的轨道31移动。顶棚行走部33在内部具有升降驱动部351。输送装置3具有升降台35。升降台35由升降驱动部351的带B从顶棚行走部33沿上下方向吊挂。通过利用升降驱动部351的带轮(未图示)卷取吊挂升降台35的带B或者将吊挂升降台35的带B送出,升降台35相对于顶棚行走部33升降自如。
升降台35具有支承部37。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37在预定的圆周上隔开90°的角度设置有4个。4个支承部37分别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37a和上下部分37b。水平部分37a与生胎T的上表面内壁(货物的被保持部的一例)抵接而从下侧支承生胎T。
上下部分37b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下端与水平部分37a连接。上下部分37b以通过沿水平方向滑动而相互背离或者接近的方式安装于升降台35。通过使上下部分37b沿水平方向背离或者接近,能够变更4个支承部37(水平部分37a)间的距离。
升降台35具有第一被引导部件39。第一被引导部件39设置于升降台35的与轨道31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两端。另外,第一被引导部件39并不限于设置于升降台35的与轨道31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两端。也可以仅设置在升降台35的该方向的任意端部。
在第一被引导部件39,作为被引导部39a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被引导部39a具有上下方向上的中间直径最小、从该处朝向上下而直径逐渐变大的形状。即、关于被引导部39a,为了使得容易将形成为锥状的上侧部分133引导至被引导部39a内,在上下方向形成为锥状。
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比上侧部分133的圆柱部分133a的俯视观察时的直径稍大。例如,当将上侧部分133的圆柱部分133a的直径设为48mm、将下侧部分131的直径设为16mm的情况下,能够将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设定为52mm。
(4)生胎的移载动作
使用图5~图6D对输送***100中的生胎T的移载动作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对生胎T在水平方向上从搁架部11的中心CST偏移载置的情况下的移载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生胎T以从搁架部11的中心CST朝水平方向偏移的状态被载置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6A是示出升降台35下降时被引导部39a被上侧部分133引导的状态的图。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支承部37支承在搁架部11偏移载置的生胎T的情形的图。图6C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支承部37的移动而使升降台35沿水平方向移动后的情形的图。图6D是示出升降台35上升时被引导部39a被上侧部分133引导的状态的图。
以下的动作基于来自控制器5的指令进行。
最初,升降台35从上方位置朝搁架部11开始下降。进而,若升降台35到达引导部13的上侧部分133的高度,则如图6A所示,被引导部39a被上侧部分133引导(更具体地说,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部分被上侧部分133的圆柱部分133a引导)。此时,连结一对引导部13的直线的中点与搁架部11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中点一致。因此,升降台35的中心与搁架部11的中心CST一致。并且,在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部分与圆柱部分133a之间确保有小的第二间隙S2。因此,升降台35保持升降台35的中心与搁架部11的中心CST一致的状态不变,并不沿水平方向移动。
其次,升降台35使水平部分37a下降至比生胎T的上表面内壁低的位置。然后,支承部37朝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结果,水平部分37a潜入生胎T的上表面内侧的下侧。此时,由于生胎T的中心CT从搁架部11的中心CST沿水平方向偏移,因此,如图6B所示,在支承部37尚未相互足够地离开的状态下,仅水平方向一侧的水平部分37a潜入生胎T的上表面内壁的下侧。另一方面,其他的水平部分37a尚未到达上表面内壁的下侧。
其次,支承部37进一步相互离开。于是,一部分的上下部分37b与生胎T抵接而将升降台35沿水平方向推压。由于在被引导部39a与下侧部分131之间存在足够大的第一间隙S1,因此,如图6C所示,借助上下部分37b推压生胎T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升降台35沿水平方向移动。
然后,若支承部37相互离开至预先决定的距离,则如图6C所示,升降台35朝水平方向移动,直至升降台35的中心与生胎T的水平方向的中心CT一致为止。结果,4个水平部分37a潜入生胎T的上表面内壁的下侧。即、能够利用4个水平部分37a适当地支承生胎T。
这样,借助在被引导部39a与下侧部分131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S1,被引导部39a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升降台35能够追随搁架部11之上的生胎T。此处,“升降台35追随”是指:通过支承部37与生胎T的预定部位接触而产生的力,升降台35相对于生胎T相对移动,以便能够利用支承部37适当地支承生胎T。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借助通过上下部分37b与生胎T抵接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升降台35沿水平方向移动,升降台35的中心与生胎T的中心CT一致。
然后,升降台35朝顶棚行走部33上升。若生胎T从搁架部11的载置面背离,则升降台35沿水平方向振动。但是,若升降台35进一步上升,则被引导部39a被上侧部分133引导(具体地说,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部分被上侧部分133的圆柱部分133a引导)。此时,如图6D所示,在被引导部39a的最小直径部分与圆柱部分133a之间确保小的第二间隙S2。因此,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结果,水平方向的振动衰减。
这样,借助在被引导部39a与上侧部分133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S2,能够限制被引导部39a的水平方向移动,抑制升降台35的摇摆。此处,“抑制升降台35的摇摆”是指使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摇摆的振幅为第二间隙S2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即便升降台35欲以第二间隙S2以上的振幅在水平方向振动,由于被引导部39a与上侧部分133碰撞,因此被引导部39a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也不会成为第二间隙S2以上。
综上,升降台35能够在水平方向的振动被抑制的状态下朝顶棚行走部33顺畅地上升。并且,通过抑制升降台35上升时的振动,例如,能够抑制产生通过带B与升降驱动部351的带轮接触而磨破的异常的情况。
2.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上侧部分133也可以具有粘弹性的特性。
使用图7A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部分13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7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部分的结构的图。
上侧部分133如图7A所示具有内侧部件133A、第一施力部件133B、外侧部件133C。内侧部件133A具有贯通第一施力部件133B的构造。例如,内侧部件133A如图7A所示是具有锐利的尖端的下侧部分131的一部分。第一施力部件133B是弹性部件。作为能够用作第一施力部件133B的弹性部件,例如有弹簧等。此外,第一施力部件133B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硅酮系材料、凝胶状的材料等具有粘弹性特性的材料构成。
第一施力部件133B被内侧部件133A贯通,由此被固定于内侧部件133A。外侧部件133C是粘接在第一施力部件133B的表面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部件。
作为一例,在升降台35的上升中上侧部分133与被引导部39a碰撞,由此外侧部件133C相对于内侧部件133A位置偏移。此时,第一施力部件133B产生与该位置偏移量相应的弹力。借助该弹力,外侧部件133C被朝位置偏移前的第一预定位置施力。并且,第一施力部件133B吸收通过上侧部分133与被引导部39a碰撞而产生的振动的能量。综上,具有上述结构的上侧部分133能够缓和因引导部13与被引导部39a的碰撞而导致的冲击。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例如,可以将在由橡胶等构成的第一施力部件133B上作为外侧部件133C而施以树脂涂覆等涂覆而得的部件作为上侧部分133。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与上述的内侧部件133A、第一施力部件133B、外侧部件133C对应的部件设置在第一被引导部件39侧。使用图7B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被引导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7B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被引导部件的结构的图。
如图7B所示,在该变形例中,将第一被引导部件39作为外侧部件,在设置于第一被引导部件39的贯通孔的内壁,作为与第一施力部件对应的部件而固定由具有粘弹性特性的材料构成的短筒状的第一部件41,在第一部件41的内壁作为与外侧部件对应的部件而固定短筒状的由金属、树脂、塑料材料形成的第二部件43。在该情况下,由第二部件43的内壁形成的孔成为被引导部39a。
3.第三实施方式
下侧部分131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能够粘弹性地倾斜。使用图8A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8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部件的结构的图。
如图8A所示,在该变形例中,在下侧部分131的基端设置有盖部件141和第二施力部件143。
盖部件141以堵塞供下侧部分131的基端***的孔的方式设置于下侧部分131。搁架部11的与盖部件141抵接的部分或者盖部件141整体例如由橡胶、具有粘弹性特性的树脂、塑料材料等构成。
第二施力部件143设置在站1的内部与下侧部分131之间,具有弹性部件143a和粘性部件143b。弹性部件143a例如是一端被固定在下侧部分131的基端、另一端被固定在站1的内部的弹簧。弹性部件143a在下侧部分13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时产生与下侧部分131的基端相对于搁架部11的位置偏移量相应的弹力。此时,以使得下侧部分131朝向上下方向(第二预定位置的一例)的方式对下侧部分131的基端施力。粘性部件143b例如是一端被固定在下侧部分131的基端、另一端被固定在站1的内部的阻尼器。
使用图8B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施力部件143缓和在升降台35上升时因引导部13与被引导部39a的碰撞而导致的冲击的原理进行说明。图8B是示意性地示出升降台35上升时第一被引导部件39与上侧部分133碰撞时的引导部13的情形的图。
若第一被引导部件39与上侧部分133碰撞,则如图8B所示,下侧部分13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伴随着该倾斜,弹性部件143a以及粘性部件143b变形,吸收因该碰撞而产生的能量。此处,“粘性部件143b变形”是指阻尼器的活塞从标准位置位移。
上述的变形后的弹性部件143a以使得下侧部分131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对下侧部分131的基端施力。在通过该作用力而下侧部分131恢复至原来的位置的途中,被引导部39a被上侧部分133引导。
粘性部件143b吸收通过上侧部分133与被引导部39a碰撞而产生的振动的能量,能够使下侧部分131尽早恢复至上下方向。
通过设置第二施力部件143,能够缓和因引导部13与被引导部39a的碰撞而导致的冲击,由此能够减少因碰撞而导致的冲击。因而,无需在引导部13的附近使升降台35的升降速度降低。结果,能够缩短生胎T的移载动作时间。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二施力部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以下,使用图9对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施力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施力部件的结构的图。
如图9所示,在该变形例中,作为与上述的第二施力部件对应的部件,设置具有弹性特性的弹性体145。弹性体145的下端被固定于搁架部11,上端固定设置有下侧部分131的基端。弹性体145是弹性部件。作为能够用作弹性体145的弹性部件,存在弹簧等。此外,弹性体145例如能够由橡胶、具有粘弹性特性的树脂等构成。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下侧部分131的距搁架部11近的基端部分或者下侧部分131整体利用通过变形而产生复原力的塑料材料(例如特殊聚氨酯树脂、合成橡胶等)构成。
通过上述的施力部件具有粘弹性特性,能够利用其弹性特性缓和第一被引导部39与上侧部分133的碰撞,能够利用粘性特性吸收因碰撞而导致的振动能量从而使振动衰减。
4.第四实施方式
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将引导部形成为孔形状,将被引导部形成为通过引导部的孔的部件。
使用图10A以及图10B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和被引导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0A是设置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部的搁架部11和设置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引导部的升降台35的侧视图。图10B是从上方观察***于引导部件51的中空部分的第二被引导部件53的图。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从搁架部11立起设置有俯视观察呈C字形状的中空的引导部件51。另外,在引导部件51的上部,使中空部分的一部分的直径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小。
另一方面,在升降台35上,经由轴55安装有能够贯通引导部件51的中空部分的第二被引导部件53。第二被引导部件53的俯视观察时的直径比引导部件51的中空部分的最小直径稍小。
当升降台35在搁架部11附近升降时,第二被引导部件53在引导部件51的中空部分通过,轴55在引导部件51的C字形状的间隙部分通过。在引导部件51的中空部分的下侧,在第二被引导部件53与中空部分之间形成有比较大的第一间隙,升降台35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引导部件51的上部的中空部分的直径变小的部位,在第二被引导部件53与中空部分之间形成有小的第二间隙,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引导部件51的下侧部分使供轴55通过的C字形状的间隙部分的大小比引导部件51的上侧部分处的间隙部分的大小大。由此,在引导部件51的下侧部分,能够增大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自由度。
5.实施方式的共通事项
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具有下述的结构以及功能。
输送***(例如,输送***100)具备:顶棚行走部(例如,顶棚行走部33)、升降台(例如,升降台35)、支承部(例如,支承部37)、被引导部(例如,被引导部39a、第二被引导部件53)、以及引导部(例如,引导部13或者引导部件51)。顶棚行走部在与供货物(例如,生胎T)载置的载置部(例如,站1)之间进行货物的移载。升降台设置成相对于顶棚行走部升降自如。支承部设置于升降台,从下侧支承货物的被保持部。被引导部设置于升降台35。引导部设置于载置部,决定被引导部的平面位置。
引导部具有下侧部分(例如,下侧部分131)和上侧部分(例如,上侧部分133)。下侧部分与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被引导部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使升降台能够追随载置部之上的货物的第一间隙(例如,第一间隙S1)。上侧部分与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限制被引导部的水平方向移动而使得在使由支承部支承的货物上升时抑制升降台的摇摆的第二间隙(例如,第二间隙S2)。
对升降台下降而支承货物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升降台到达与引导部的下侧部分对应的位置,则在被引导部与引导部之间确保第一间隙。由此,升降台能够追随载置于载置部的货物,结果,支承部能够适当地支承该货物。
对升降台支承货物而上升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升降台到达与引导部的上侧部分对应的位置,则在被引导部与引导部之间确保第二间隙。由此,能够限制升降台的水平方向的摇摆,使升降台顺畅地上升。
6.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能够根据需要将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任意组合。
支承部也可以能够从下方支承生胎T以外的部件。例如,支承部也可以是支承对货物进行载置的托盘或者对货物进行收纳的容器等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使支承部从托盘或者容器的外侧朝内侧方向移动,利用支承部的水平部分支承托盘或者容器。在该情况下,若托盘或者容器的载置位置偏移,则在支承部的移动中,若支承部的一部分与托盘或者容器抵接,则升降台35朝与托盘或者容器抵接的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升降台35能够追随于托盘或者容器。
因而,能够在支承部支承托盘或者容器的位置进行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通过以使得在除此以外的部分抑制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决定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形状以及尺寸,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除此之外,能够针对将收纳半导体的晶片的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作为货物进行输送的桥式吊车而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
在该桥式吊车中,使支承FOUP的支承部从FOUP的外侧朝内侧方向移动而支承FOUP。在该情况下,若FOUP的载置位置偏移,若在支承部的移动中支承部的一部分与FOUP抵接,则升降台35朝与FOUP抵接的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相反的方向移动,升降台35能够追随于FOUP。
因此,能够在支承部支承FOUP的位置进行升降台35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通过以使得在除此以外的部分抑制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决定引导部与被引导部的形状以及尺寸,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备使支承货物的支承部从顶棚行走部升降的输送装置的输送***。

Claims (4)

1.一种输送***,具备与供货物载置的载置部之间进行货物的移载的桥式吊车,其中,
上述桥式吊车具有:
升降台,设置成升降自如;
支承部,设置于上述升降台,从下侧支承上述货物的被保持部;以及
被引导部,设置于上述升降台,
在上述载置部设置有决定上述被引导部的平面位置的引导部,
上述引导部具有:下侧部分,与上述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上述被引导部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使上述升降台能够追随上述载置部之上的货物的第一间隙;以及上侧部分,与上述被引导部之间确保通过限制上述被引导部的水平方向移动而抑制上述升降台的摇摆的第二间隙,
上述被引导部是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
上述引导部是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上述孔中通过由此来对上述被引导部进行引导的棒状部件,
上述上侧部分的外形比上述下侧部分的外形大,俯视观察时上述下侧部分配置在上述上侧部分的内侧,
上述被引导部的最小直径比上述上侧部分的圆柱部分的俯视观察时的直径大,
上述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锥形形状,每个支承部具有上下部分以及连接在上述上下部分的下端的水平部分,
控制器在控制支承部相互离开的动作后,控制上述升降台的上升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其中,
上述上侧部分和上述下侧部分俯视观察时呈圆形状且配置为同心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其中,
还具备:
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设置于上述上侧部分和上述被引导部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第一施力部件,在上述内侧部件与上述外侧部件之间,利用与上述外侧部件相对于上述内侧部件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弹力而对上述外侧部件朝第一预定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其中,
还具备第二施力部件,该第二施力部件设置在上述载置部与上述引导部之间,利用与上述引导部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弹力而对上述引导部朝第二预定位置施力。
CN201910353988.2A 2018-05-02 2019-04-29 输送*** Active CN110436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8794 2018-05-02
JP2018088794A JP7135411B2 (ja) 2018-05-02 2018-05-02 搬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6133A CN110436133A (zh) 2019-11-12
CN110436133B true CN110436133B (zh) 2022-12-06

Family

ID=6838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3988.2A Active CN110436133B (zh) 2018-05-02 2019-04-29 输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5268B2 (zh)
JP (1) JP7135411B2 (zh)
KR (1) KR102451382B1 (zh)
CN (1) CN110436133B (zh)
TW (1) TWI8113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0084U (zh) * 1989-08-18 1991-08-15
CN1158594A (zh) * 1994-09-20 1997-09-03 瑞吉安尼公开有限公司 货场和相关货场中的货物装卸***
JP2008062770A (ja) * 2006-09-07 2008-03-21 Meidensha Corp 天井走行台車の移載機位置決め装置
US8104729B2 (en) * 2007-03-09 2012-01-31 Hill-Rom Services, Inc. Transferable patient care equipment support
JP2012153455A (ja) * 2011-01-24 2012-08-16 Ohbayashi Corp 昇降装置、揺れ防止治具及び吊り治具
CN103339056A (zh) * 2010-12-03 2013-10-02 科恩起重机有限公司 用起重机来定位载荷并获取定位的载荷或堆积载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4766B2 (ja) * 1989-08-24 2000-03-21 日清製粉株式会社 トリプトファン生産能を有する乳酸桿菌
CA2085011A1 (en) * 1991-04-23 1992-10-24 Friedhelm Kreuzer Transportable medical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infusion supply apparatus
JPH0733384A (ja) * 1993-07-22 1995-02-03 Hazama Gumi Ltd 橋形クレーン
JP4437545B2 (ja) * 2005-01-31 2010-03-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車
WO2008067847A1 (en) * 2006-12-04 2008-06-12 Inpeco Ip Ltd. Container transfer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positioning compensation
CN102992012B (zh) * 2011-09-15 2015-07-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定位机构
KR102081440B1 (ko) * 2015-09-08 2020-02-25 무라다기카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 재치 장치 및 이동 재치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0084U (zh) * 1989-08-18 1991-08-15
CN1158594A (zh) * 1994-09-20 1997-09-03 瑞吉安尼公开有限公司 货场和相关货场中的货物装卸***
JP2008062770A (ja) * 2006-09-07 2008-03-21 Meidensha Corp 天井走行台車の移載機位置決め装置
US8104729B2 (en) * 2007-03-09 2012-01-31 Hill-Rom Services, Inc. Transferable patient care equipment support
CN103339056A (zh) * 2010-12-03 2013-10-02 科恩起重机有限公司 用起重机来定位载荷并获取定位的载荷或堆积载荷的方法
JP2012153455A (ja) * 2011-01-24 2012-08-16 Ohbayashi Corp 昇降装置、揺れ防止治具及び吊り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6133A (zh) 2019-11-12
TWI811349B (zh) 2023-08-11
KR102451382B1 (ko) 2022-10-06
JP7135411B2 (ja) 2022-09-13
JP2019194118A (ja) 2019-11-07
KR20190126717A (ko) 2019-11-12
US10875268B2 (en) 2020-12-29
US20190337248A1 (en) 2019-11-07
TW201947700A (zh) 2019-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3265B1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JP6327124B2 (ja) 物品搬送車
CN109843751B (zh) 高架输送车以及输送***
CN111071713B (zh) 物品搬运车
KR102397716B1 (ko) 물품 반송 장치
KR20130029765A (ko) 천장을 주행하는 반송차의 사이드 버퍼 및 반송차 시스템
KR20190047055A (ko) 스태커 크레인
JP6418397B2 (ja) 物品搬送用容器の昇降搬送装置
CN110436133B (zh) 输送***
JP4075002B2 (ja) 天井走行車
CN213140343U (zh) 一种载货台及高速料箱提升机
WO2011013337A1 (ja)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保管装置
JP2019119600A (ja) 物品搬送装置
TWI790361B (zh) 物品搬送裝置
JP3966255B2 (ja) 天井走行車
CN108439252A (zh) 一种agv举升装置
CN210825269U (zh) 升降机构
JP2008179427A (ja) 搬送装置
US20230415988A1 (en) Storage shelf and ceiling conveyance car system
KR20220091110A (ko) 핸드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비히클
KR20220093819A (ko) 핸드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비히클
JP6394509B2 (ja) 搬送設備
JP2024027658A (ja) 物品昇降装置
JP2005067772A (ja) 天井走行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