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1543A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1543A
CN107851543A CN201780002460.XA CN201780002460A CN107851543A CN 107851543 A CN107851543 A CN 107851543A CN 201780002460 A CN201780002460 A CN 201780002460A CN 107851543 A CN107851543 A CN 107851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in contacts
electric arc
auxiliary
receiving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4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西弘纯
高谷幸悦
足立日出央
中康弘
田嶋友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01H2050/025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containing inert or dielectric gasses, e.g. SF6, for arc prevention or arc exti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5/00Movable contacts
    • H01H2205/002Movable contacts fixed to oper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1Spiral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的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的电磁接触器。电磁接触器(1)包括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的分隔壁(11)。在分隔壁(11)形成有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地形成的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电流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流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中,有时设置进行高电流的通电和切断的主触点机构和与主触点机构联动的辅助触点机构。作为该具有主触点机构和辅助触点机构的电磁接触器,现有技术中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磁接触器。
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包括:具有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的主触点机构;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联动的辅助触点机构;和驱动主触点机构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的电磁铁单元。而且,电磁铁单元包括:用连结轴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连结的可动柱塞;和通过励磁而在电磁铁单元产生励磁力来驱动可动柱塞的励磁线圈。
而且,主触点机构、辅助触点机构和电磁铁单元的可动柱塞和连结轴由收纳室密封。在收纳室内封入有电弧消弧用的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第794433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包括主触点机构和辅助触点机构的电磁接触器中,利用由绝缘体构成的分隔壁将收纳主触点机构的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收纳辅助触点机构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分隔开,将在主触点机构产生的电弧在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内进行消弧。这是为了避免在主触点机构产生的电弧对辅助触点机构带来坏影响。
在此,为了进一步使在主触点机构产生的电弧拉长而适当地进行消弧,优选增大主触点机构收纳室。例如在流过主触点机构的电流为大电流的情况下,如果主触点机构收纳室的大小较小,则电弧的拉长空间小,无法适当地进行电弧的切断。
另一方面,如果增大主触点机构收纳室的大小,则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的方向的大小变大,会导致产品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现有问题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的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的电磁接触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包括:收纳主触点机构的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其中,所述主触点机构具有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收纳辅助触点机构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所述辅助触点机构具有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的至少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至少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接触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具有驱动上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和上述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的可动柱塞的电磁铁单元;和将上述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上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分隔开的分隔壁,上述分隔壁形成有向上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侧凹陷地形成的、将在上述主触点机构产生的电弧拉长的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的方向的大小而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的电磁接触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截面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容器,(A)是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主触点机构和辅助触点机构闭合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容器、主触点机构和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截面图,表示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9是沿图7的9-9线的截面图,表示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容器,(A)是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主触点机构和辅助触点机构闭合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消弧容器、主触点机构和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5的16-16线的截面图,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17是沿图16的17-17线的截面图,表示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18是与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改变了永磁铁的配置的第一例的图16同样的截面图,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19是沿图18的19-19线的截面图,表示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20是与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中改变了永磁铁的配置的第二例的图16同样的截面图,表示磁力线的方向和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21是沿图20的21-21线的截面图,表示电弧的流动方向。
图22表示图10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变形例,是将主触点侧可动触头和消弧容器与辅助触点机构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图23表示图22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变形例的辅助触点机构,(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C)是主视图,(D)是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用图1~图9表示。图1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进行电流路的开闭,包括:主触点机构2;驱动主触点机构2的后述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电磁铁单元3;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联动的辅助触点机构4;和收纳室5。
收纳室5包括:方筒状的金属制的接合部件7;与接合部件7的上端部接合而封闭接合部件7上侧的陶瓷制的顶板6;后述的平板状的磁轭8,其上表面与接合部件7的下端部密封接合;和与磁轭8的下表面密封接合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盖9。而且,在收纳室5内以密封状态收纳有主触点机构2、辅助触点机构4、后述的连结轴36、固定铁芯34和可动柱塞35,并且封入有电弧消弧用的气体。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将下侧作为“下”,将左侧作为“左”,将右侧作为“右”,将图2的左侧作为“前”,将右侧作为“后”进行说明。
在此,主触点机构2包括:固定于顶板6的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和能够与该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接触和分离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在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被固定于收纳室5的顶板6。而且,在左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下端面形成有触点21a,在右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下端面形成有触点22a。
另外,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是以导电性金属为材料的在图的左右方向上长长地延伸的导电板,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承于连结轴36,该连结轴36固定于电磁铁单元3的后述的可动柱塞35。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左端侧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左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接触的触点23a,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右端侧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右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接触的触点23b。而且,在连结轴36的比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靠下侧,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凸缘部36a。而且,在凸缘部36a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之间设置有将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向上方施力的接触弹簧24。
该主触点机构2在收纳室5内被收纳于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在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内配置有由绝缘体构成的消弧容器10。消弧容器10如图1~图4所示,包括大致长方形平板状的分隔壁11,该分隔壁11将辅助触点机构4与主触点机构2隔离,并在下侧形成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因此,消弧容器10的分隔壁11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另外,消弧容器10具有:从分隔壁11的前缘立起的前壁12、从分隔壁11的后缘立起的后壁13、从分隔壁11的左缘立起的左侧壁14、和从分隔壁11的右缘立起的右侧壁15。前壁12与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各自的前缘连结,后壁13与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各自的后缘连结,消弧容器10的周围成为封闭的形状。而且,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后壁13、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以与接合部件7的内周面接触的尺寸形成,在由前壁12、后壁13、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围起来的内部收纳主触点机构2。在分隔壁11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供连结轴36插通的贯通孔11a。
而且,在消弧容器10的分隔壁11形成有左右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其使该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使在主触点机构2产生的电弧拉长。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如图1所示,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和左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的周围,具体来说,形成于两个触点23a、21a的下方。另一方面,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如图1所示,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和右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的周围,具体来说,形成于两个触点23b、22a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形成该左右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形成用突出部17。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左右方向上从触点23a附近的位置延伸至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14,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左右方向上从触点23b附近的位置延伸至消弧容器10的右侧壁15。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如图7所示,是比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稍大的程度。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功能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辅助触点机构4被收纳于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具有多对(本实施方式中为2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和能够与该多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接触和分离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该辅助触点机构4用于主触点机构2的开闭状态的检测和主触点机构2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对于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的焊接状态的检测等。
在此,多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被固定于绝缘性的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42。该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42如图3所示,具有被收纳于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前后两侧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用于固定多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的4个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a、42b、42c、42d。这4个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a、42b、42c、42d设置在大致长方形平板状的底板部42e上。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42通过将绝缘性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底板部42e形成有能够供连结轴36插通的贯通孔42f。
另外,多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被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支承。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如图3所示,包括:固定于连结轴36的圆筒形的中心部43a;和从中心部43a向前方和后方分别延伸的一对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43b、43b。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被收纳于左右方向上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间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而且,多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如图3所示,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并被一对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43b、43b支承。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以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总是向上方施力的状态被各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43b、43b支承。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情况下,被前侧的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43b支承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与被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b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和被固定于与其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d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接触。另一方面,被后侧的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43b支承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与被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a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和被固定于与其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c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接触。
在此,各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和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构成a触点(常开型的触点),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处于释放状态下,成为形成于两端的触点部分别与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的触点部各自在下方保持规定间隔地分开的状态。另外,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当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成为闭合状态时,向上方移动,形成于两端的触点部分别与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的触点部各自利用施力弹簧的规定的接触力而接触。
另外,各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和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也可以为b触点(常闭型的触点)。另外,也可以前方侧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和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为a触点,后方侧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和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为b触点。
而且,电磁铁单元3如图1~图3所示,包括从侧面看U字形状的下部磁轭31。在下部磁轭31的成为开放端的上端,固定有平板状的磁轭8,上述的接合部件7的下端部与该上部磁轭8的上表面密封接合。而且,在磁轭8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8a。
另外,在磁轭8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以包围贯通孔8a的方式密封接合有有底圆筒状的盖9。
在该盖9内,配置有固定于磁轭8的贯通孔8a的圆柱状的固定铁芯34,并且可动柱塞35可上下移动地配置于固定铁芯34的下方。在上端侧支承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连结轴36,插通形成于固定铁芯34的中心的贯通孔,其在下端部被固定于圆柱状的可动柱塞35。
而且,在固定铁芯34形成有下端面向上方凹陷的回位弹簧收纳凹部34a。另外,在可动柱塞35形成有上端面向下方凹陷的回位弹簧用凹部35a。在回位弹簧收纳凹部34a和回位弹簧用凹部35a内,收纳有将可动柱塞35总是向下方施力的回位弹簧37。
另外,在盖9的外周配置有绕线架32,在盖绕线架32的外周卷装有驱动可动柱塞35的励磁线圈33。
另外,用于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驱动的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52,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和后壁13相对地配置。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现在,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例如与供给大电流的电力供给源连接,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与负载装置连接。
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电磁铁单元3的励磁线圈33处于非励磁状态,且处于在电磁铁单元3中不产生使可动柱塞35上升的励磁力的释放状态。
该释放状态下,可动柱塞35被回位弹簧37向下方向施力。因此,经由连结轴36与可动柱塞35连结的主触点机构2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对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向下方离开规定距离。因此,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之间的电流路处于切断状态,主触点机构2成为断开状态。
从该释放状态对电磁铁单元3的励磁线圈33通电时,在该电磁铁单元3产生励磁力,如图5所示,抵抗回位弹簧37的作用力将可动柱塞35向上方推起。
像这样,通过可动柱塞35上升,经由连结轴36与可动柱塞35连结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也上升,主触点的侧可动触头23的两个触点23a、23b,因接触弹簧24的接触压而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的两个触点21a、22a接触。
因此,电力供给源的大电流通过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被供给到负载装置,主触点机构2成为闭合状态。
另外,当主触点机构2从断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时,辅助触点机构4的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与各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接触,在各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之间流动电流。
然后,在从主触点机构2闭合的状态将向负载装置的电流供给切断的情况下,停止向电磁铁单元3的励磁线圈33的通电。
当停止向励磁线圈33通电时,在电磁铁单元3使可动柱塞35向上方移动的励磁力消失,由此,可动柱塞35因回位弹簧37的作用力而下降。
通过该可动柱塞35下降,经由连结轴36连结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下降。与之相应地在由接触弹簧24给予接触压时,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接触。之后,在接触弹簧24的接触压消失的时刻,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成为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向下方离开的开路开始状态。
当成为这种开路开始状态时,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两触点23a、23b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的两个触点21a、22a之间产生电弧,因电弧而持续电流的通电状态。
该电弧以如下方式被消弧。
如图7所示,用于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驱动的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52,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和后壁13相对地配置。而且,从配置于后壁13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2的N极向配置于前壁12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的S极,磁力线以虚线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取向。该磁力线作用于电弧,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与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左电弧),被向实线所示的箭头B所示的左方驱动。另一方面,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与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右电弧),被向实线所示的箭头B所示的右方驱动。于是,左电弧如图8所示,与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碰撞而如实线的箭头所示向下侧拉长,经由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底壁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最终被消弧。另一方面,右电弧如图8所示,与消弧容器10的右侧壁碰撞如实线的箭头所示向下侧拉长,经由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底壁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最终被消弧。其中,左电弧和右电弧分别与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碰撞时,如图9的实线所示(图9中仅图示了右电弧的流动),前后分开与前壁12和后壁13碰撞。然后,左电弧和右电弧之后如实线的箭头所示,向下侧拉长,与消弧容器10的分隔壁11碰撞后向中央延伸并在电弧拉长用凹部16内延伸,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被消弧。
在此,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是使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地形成的,所以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因此,即使是流过主触点机构2的电流是大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弧的切断。
另外,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和左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的周围,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和右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的周围。因此,能够适当地使左电弧和右电弧拉长。
另外,用于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驱动的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52,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和后壁13相对地配置。而且,磁力线的朝向为从配置于后壁13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2的N极向配置于前壁12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的S极。因此,能够适当地将左电弧向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驱动至左方,将右电弧向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驱动至右方。
另外,当使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来形成左侧和右侧的各个电弧拉长用凹部16时,与形成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相应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的空间变小。由此,有可能无法将辅助触点机构4收纳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
为了消除该问题,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被收纳于左右方向上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间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另外,多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并被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支承。而且,该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42,具有被收纳于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前后两侧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用于固定多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的4个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a、42b、42c、42d。由此,即使使消弧容器10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来形成一对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也能够将辅助触点机构4适当地收纳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
如上所述,左电弧和右电弧被消弧,进而当可动柱塞35的释放动作结束时,成为开路结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图10~图21中,对与图1~图9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其基本结构与图1~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相同,但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形状和辅助触点机构4的形状不同。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如图10所示,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和左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的周围,具体来说,形成于两个触点23a、21a的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从触点23a附近的位置延伸至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14。另一方面,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如图10所示,形成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和右侧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的周围,具体来说,形成于两个触点23b、22a的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从触点23b附近的位置延伸至消弧容器10的右侧壁15。这些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左侧和右侧的各个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同样。
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如图10~图13所示,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前后方向上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延伸至后壁13。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前后方向上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延伸至后壁13。
像这样,通过使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能够使电弧的驱动方向不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限定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方或右方),也能够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电弧的驱动和消弧进行说明。
首先,用于将电弧向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即向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内驱动的两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1、62、63、64,如图10~图12、图15和图16所示,配置于收纳主触点机构2的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右侧壁15、后壁13和左侧壁14。
而且,当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从图14所示的开路状态变为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向下方离开的开路开始状态时,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两触点23a、23b与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的两个触点21a、22a之间产生电弧,因电弧而持续电流的通电状态。
在此,如图16所示,从配置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1的N极向配置于左侧壁14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4的S极和配置于右侧壁15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2的S极,磁力线以虚线箭头C所示的方向取向。该磁力线作用于电弧,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与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左电弧),向实线所示的箭头D所示的后方驱动。另一方面,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与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右电弧),也向实线所示的箭头D所示的后方驱动。于是,左电弧和右电弧分别与消弧容器10的后壁13碰撞时,如图17的实线所示(图17中仅图示了右电弧的流动),沿后壁13向下侧拉长。然后,左电弧和右电弧与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底壁碰撞而向前方延伸,在前后方向中央部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被消弧。
在此,左侧和右侧的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是使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而形成的,所以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因此,即使是流过主触点机构2的电流是大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弧的切断。
接着,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如图18所示,用于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方和右方)、即向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内驱动的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5、66,能够与收纳主触点机构2的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和后壁13相对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从配置于消弧容器10的后壁13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6的N极向配置于前壁12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5的S极,磁力线以虚线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取向。该磁力线作用于电弧,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与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左电弧),被向实线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左方驱动。另一方面,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与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之间产生的电弧(以下称为右电弧),被向实线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右方驱动。其中,左电弧和右电弧分别与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14或右侧壁15碰撞时,如图19的实线所示(图19中仅图示了右电弧的流动),前后分开与前壁12和后壁13碰撞。然后,左电弧和右电弧之后如实线的箭头所示,向下侧拉长,与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各自的底壁碰撞后向中央延伸。然后,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被消弧。
在此,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是使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地形成的,所以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因此,即使是流过主触点机构2的电流是大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弧的切断。
接着,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如图20所示,用于将左电弧向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延伸方向(前方)驱动,将右电弧向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延伸方向(后方)驱动的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7、68,能够与收纳主触点机构2的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相对地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从配置于消弧容器10的左侧壁14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7的N极向配置于右侧壁15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68的S极,磁力线以虚线的箭头G所示的方向取向。该磁力线作用于电弧,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a与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的触点21a之间产生的左电弧,向实线所示的箭头H所示的前方驱动。另一方面,在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触点23b与另一方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2的触点22a之间产生的右电弧,向实线所示的箭头H所示的后方驱动。于是,左电弧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碰撞,进一步向下方延伸而与左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底壁碰撞,在该底壁上向后方拉长而从前后方向中央部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由此被消弧。另一方面,右电弧如图21所示,与消弧容器10的后壁13碰撞,进一步向下方延伸而与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底壁碰撞,在该底壁上向前方拉长而从前后方向中央部回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由此被消弧。
在此,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是使将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分隔开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地形成的,所以能够不增大排列主触点机构收纳室25和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的方向(上下方向)的大小地增大电弧的拉长空间。因此,即使是流过主触点机构2的电流是大电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弧的切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即,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前后方向上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延伸至后壁13。由此,能够使电弧的驱动方向不限定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左方或右方),也能够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
接着,当使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分别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延伸至后壁13时,与形成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相应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的空间变小。由此,有可能无法将辅助触点机构4收纳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
为了消除该问题,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如图10~图12所示,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被收纳于左右方向上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间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另外,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正交的前后方向长长地延伸并被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支承。而且,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4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被收纳于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间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且在前后方向上被收纳于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的前后的2个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g、42h。各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g、42h将2个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48固定,并且设置在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底板部42i上。在底板部42i的中心部形成有能够供连结轴36插通的贯通孔42f。由此,即使使消弧容器10的分隔壁11向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侧凹陷来形成一对左侧和右侧的电弧拉长用凹部16,进而使各电弧拉长用凹部16在前后方向上从消弧容器10的前壁12延伸至后壁13,也能够将辅助触点机构4适当地收纳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g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和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h的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由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彼此导通。
另外,如图22和图23所示,也可以使支承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的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以连结轴36为中心旋转90°从而使多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上长长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g的2个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由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彼此导通,并且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42h的2个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48由别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彼此导通。
如图22和图23所示,即使使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43以连结轴36为中心旋转90°从而使多个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49在与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相同的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也能够将辅助触点机构4适当地收纳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两者中,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形成为向消弧容器10内突出的圆柱形状。但是,也可以使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在消弧容器10内形成为截面コ字形,使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与这些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的主触点侧固定触头21、22接触。
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横过来以主触点机构2、辅助触点机构4和电磁铁单元3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两者中,辅助触点机构4只要被收纳于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41内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驱动的电弧驱动用永磁铁51、52只要至少有一对即可,并不限定于设置一对情况。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电弧驱动用永磁铁的配置和磁极面只要为将电弧向主触点侧可动触头23的延伸方向或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的各自的延伸方向、即向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16内驱动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磁接触器
2 主触点机构
3 电磁铁单元
4 辅助触点机构
5 收纳室
10 消弧容器
11 分隔壁
12 前壁
13 后壁
14 左侧壁
15 右侧壁
16 电弧拉长用凹部
21、22 主触点侧固定触头
23 主触点侧可动触头
23a、23b 触点
25 主触点机构收纳室
35 可动柱塞
36 连结轴
41 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
42 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
42a、42b、42c、42d 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
42g、42h 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
43 辅助可动触头支承部件
48 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
49 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
51、52 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61、62、63、64 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65、66 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67、68 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Claims (5)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主触点机构的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其中,所述主触点机构具有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和能够与该一对主触点侧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主触点侧可动触头;
收纳辅助触点机构的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其中,所述辅助触点机构具有固定于辅助固定触头支承部件的至少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以及能够与该至少一对辅助触点侧固定触头接触和分离的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
具有驱动所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和所述辅助触点侧可动触头的可动柱塞的电磁铁单元;和
将所述主触点机构收纳室和所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分隔开的分隔壁,
所述分隔壁形成有向所述辅助触点机构收纳室一侧凹陷地形成的、将在所述主触点机构产生的电弧拉长的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
2.如权利要求1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均形成在所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与所述主触点侧固定触头的接触点周围。
3.如权利要求2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触点机构收纳室的壁上配置有用于在所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的延伸方向上驱动所述电弧的至少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4.如权利要求1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均形成在所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与所述主触点侧固定触头的接触点周围,且在与所述主触点侧可动触头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4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触点机构收纳室的壁上配置有用于将所述电弧驱动至所述一对电弧拉长用凹部内的至少一对电弧驱动用永磁铁。
CN201780002460.XA 2016-03-10 2017-02-22 电磁接触器 Pending CN1078515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7358A JP6146504B1 (ja) 2016-03-10 2016-03-10 電磁接触器
JP2016-047358 2016-03-10
PCT/JP2017/006610 WO2017154578A1 (ja) 2016-03-10 2017-02-22 電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1543A true CN107851543A (zh) 2018-03-27

Family

ID=5906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460.XA Pending CN107851543A (zh) 2016-03-10 2017-02-22 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44893A1 (zh)
EP (1) EP3428944A4 (zh)
JP (1) JP6146504B1 (zh)
CN (1) CN107851543A (zh)
WO (1) WO201715457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1844A (zh) * 2019-05-21 2019-09-06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0911234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触点机构及使用该触点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US12002641B2 (en) 2019-05-21 2024-06-04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High-voltage DC relay having a movable pie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4229B2 (ja) * 2016-01-27 2018-02-07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6705207B2 (ja) * 2016-02-25 2020-06-03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US10950402B2 (en) * 2017-10-17 2021-03-16 Solarbos, Inc. Electrical contactor
CN109216116A (zh) * 2018-11-13 2019-01-15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电弧喷溅物隔离机构的接触器
KR20200144271A (ko) * 2019-06-18 2020-12-29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직류 릴레이
KR102324517B1 (ko) 2019-07-11 2021-11-10 엘에스일렉트릭 (주) 아크 경로 형성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직류 릴레이
DE102020114383A1 (de) * 2020-05-28 2021-12-02 Tdk Electronics Ag Schaltvorrichtung
JP2023025545A (ja) * 2021-08-10 2023-02-22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N117616530A (zh) * 2021-11-23 2024-02-27 Ls电气株式会社 电弧腔室以及包括其的直流继电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4260A1 (en) * 2006-09-11 2008-04-10 Swartzentruber Brent J Sealed contactor
JP2013232341A (ja) * 2012-04-27 2013-11-1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開閉器
CN104520958A (zh) * 2012-04-27 2015-04-15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及其触点位置调整方法
CN104704593A (zh) * 2012-12-12 2015-06-1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4704594A (zh) * 2012-11-15 2015-06-1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4737264A (zh) * 2012-12-12 2015-06-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JP2016024864A (ja) * 2014-07-16 2016-02-0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22152B (de) * 1957-07-03 1966-08-04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Elektrisches Hubankerschuetz
US6880226B2 (en) * 2001-06-29 2005-04-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limiting movement in electrical contacto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4260A1 (en) * 2006-09-11 2008-04-10 Swartzentruber Brent J Sealed contactor
JP2013232341A (ja) * 2012-04-27 2013-11-1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開閉器
CN104520958A (zh) * 2012-04-27 2015-04-15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及其触点位置调整方法
CN104704594A (zh) * 2012-11-15 2015-06-1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4704593A (zh) * 2012-12-12 2015-06-10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04737264A (zh) * 2012-12-12 2015-06-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JP2016024864A (ja) * 2014-07-16 2016-02-0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234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触点机构及使用该触点机构的电磁接触器
CN112955994A (zh) * 2018-11-13 2021-06-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点装置和电磁继电器
CN110211844A (zh) * 2019-05-21 2019-09-06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US12002641B2 (en) 2019-05-21 2024-06-04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High-voltage DC relay having a movable pie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8944A1 (en) 2019-01-16
JP6146504B1 (ja) 2017-06-14
JP2017162729A (ja) 2017-09-14
US20180144893A1 (en) 2018-05-24
EP3428944A4 (en) 2019-03-27
WO2017154578A1 (ja)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1543A (zh) 电磁接触器
JP5806562B2 (ja) 電磁接触器
CN104246952B (zh) 触点装置和使用它的电磁开闭器
JP5918424B2 (ja) 電磁接触器
US9281148B2 (en) Contact device
US8937518B2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US8760247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4221118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7851544B (zh) 触点装置和使用该触点装置的电磁接触器
CN104246956B (zh) 电磁开关
CN103477411A (zh) 电磁接触器
JP6081787B2 (ja)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開閉器
CN103534779B (zh) 电磁接触器
US8823473B2 (en) Latching relay
JP5710984B2 (ja) 電磁接触器
CN103177886A (zh)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接触机构
JP2012199120A (ja) 接点装置
JP2002334644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1164723A (zh) 触点装置和搭载有该触点装置的电磁继电器
CN105531790B (zh) 直流操作用有极电磁体和使用其的电磁接触器
CN105531789B (zh) 电磁接触器
JP5990281B2 (ja)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開閉器
JP5853223B2 (ja) リレー装置
JP2016225150A (ja) 接点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CN104704593B (zh) 电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2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