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267B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267B
CN107614267B CN201680028409.1A CN201680028409A CN107614267B CN 107614267 B CN107614267 B CN 107614267B CN 201680028409 A CN201680028409 A CN 201680028409A CN 107614267 B CN107614267 B CN 107614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nk
movement
shift action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8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267A (zh
Inventor
菅谷豊明
村松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14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3/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 B41J2203/01Inspecting a printed medium or a medium to be printed using a sensing device
    • B41J2203/011Inspecting the shape or condition, e.g. wrinkled or warped, of a medium to be printed before printing on i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根据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的状态适当且高效地使图像形成部退避。具备记录介质的输送部、向记录介质上排出墨的图像形成部、使图像形成部移动的移动动作部、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的第一检测部、记录介质与图像形成部的接触所涉及的第二检测部、控制部,移动动作进行扩宽部图像形成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面的距离的第一移动动作、使输送面更加露出的第二移动动作,控制部在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输送动作中止,并且进行第一移动动作,在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且第一移动动作的结束后,继续进行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为止,基于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图像形成部是否未与记录介质,仅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第二移动动作。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从设于记录头的喷嘴排出墨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广泛地使用了如下装置:使设有喷嘴开口部的记录头的喷嘴面与记录介质对置地配置,使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相对移动并且在适当的时刻排出墨。
此时,在记录介质未正常地配置在输送面上的情况下,特别是记录介质产生输送面的浮起时,存在记录介质与喷墨记录装置的各部分接触并损伤喷嘴面、或缠绕于记录头、安装有记录头的头单元(一并记载为图像形成部)、框架等而产生卡纸这类问题。对此,以往,具有检测该问题的产生或产生的隐患而使图像记录停止、并且为了将产生了问题的记录介质取出而使图像形成部移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对如下技术进行了公开: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浮起的情况下,首先使该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之后,使图像形成部移动到退避位置。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对如下技术进行了公开: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浮起的情况下,使配置于输送面的最近处的图像形成部对应于浮起量而上升、离开,或使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对如下技术进行了公开:在为了将产生了卡纸的记录介质去除而使记录介质的支承面(台板)离开图像形成部时,通过不使支承面露出来防止污垢对该支承面的附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1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3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06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图像的形成动作中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检测出并使其退避的时间被限制为较短的时间,另一方面,用户适当地应对该记录介质需要充分地使图像形成部退避。因此,存在如下课题:若不根据状况而是单纯地大幅度退避,则退避动作的效率变差,另外,根据记录介质的状态的不同,状况可能反而会恶化。
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输送状态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的状态而高效地实施适当的图像形成部的退避的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图像形成部,其向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墨而形成图像;
移动动作部,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第一检测部,其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其进行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
控制部,其对图像形成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第一移动动作和第二移动动作,
该第一移动动作为,以扩宽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的距离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该第二移动动作为,以使所述输送面更加露出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所述控制部
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一移动动作,
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且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结束之后,继续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的结果判定所述图像形成部是否未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
在判定为未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不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从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面产生了规定的基准高度以上的浮起的状态,作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或者2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移动动作部在所述第一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移动动作部在所述第二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沿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在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为了能够对所述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遍及能够进行记录的宽度排出墨,具备在该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分别排列有喷嘴的线型喷墨头。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别针对不同的多种墨而设置,
所述移动动作部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为各自不重叠,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该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是否分别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并利用所述移动动作部使判定为未接触的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即使在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停止后再次开始所述输送动作,也判定是否产生了已完成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接触,在判定为未产生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所述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使所述记录介质排出。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之后,使所述输送部的所述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排出所述记录介质。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不使所述输送部从储存未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取得新的记录介质。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向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中止。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0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所述输送状态异常检测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动作直到针对先于该被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而输送的记录介质正在进行中的图像形成结束,然后使该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动作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停止。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使着落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定影的定影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在使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全部定影之后使所述定影部的动作停止。
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和所述输送部中的至少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对置的部分收纳于内部,而与外部隔离,
在所述壳体设有开闭部,
所述控制部被设为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动作与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之后能够将所述开闭部开放。
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3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检测使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之后将所述开闭部开放的情况下,能够使所述输送部仅以比图像形成时更低的速度进行输送动作。
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3或者14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温度测量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温度测量部的测量,在规定的加热部位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开闭部开放。
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进行规定的报告动作的报告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6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是否进行了所述第二移动动作而使所述报告部的报告动作不同。
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图像形成部,其向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墨而形成图像;移动动作部,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第一检测部,其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其进行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检测步骤,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扩宽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的距离的第一移动动作;
判定步骤,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且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结束之后,继续进行以使所述输送面更加露出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的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的结果判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未与所述图像形成部接触;
移动控制步骤,在判定为未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不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具有能够根据输送状态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的状态适当且高效地使图像形成部退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头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鼓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4A是对头单元的退避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B是对记录介质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C是对记录介质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5A是对记录介质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5B是对头单元的退避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7A是对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的图。
图7B是对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
图9B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2的图。
图9C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变形例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从正面观察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为能够在海报尺寸及其以上尺寸的大型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商用的装置,与家庭用等的喷墨记录装置比较更为大型,且能够能够进行高速的图像形成。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供纸部10(记录介质供给部)、图像形成主体部20、排纸部30、控制部40(参照图3)等。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基于控制部40的控制,储存于供纸部10的记录介质P被向图像形成主体部20输送,在形成图像之后被向排纸部30排出。
供纸部10将储存于内部的记录介质P一张一张地送向图像形成主体部20。
作为记录介质P,可使用各种厚度的印刷纸张、单元(cell)、薄膜、或织物等可在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上弯曲而被承载的各种介质。
供纸部10具有储存记录介质P的供纸托盘11和从供纸托盘11向图像形成主体部20输送记录介质P的进料板12。供纸托盘11是被设为能够载置一个或者多个记录介质P个板状的部件。供纸托盘11被设为对应于载置于供纸托盘11的记录介质P的量而上下移动,关于该上下移动方向,最上方的记录介质P被保持于被进料板12输送的位置。
进料板12具有将内侧被多个(例如两根)辊121、122承载的轮状的带123驱动来输送带123上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机构,及将载置在供纸托盘11上的最上方的记录介质P交接到带123上的供给部。进料板12将被供给部交接到带123上的记录介质P以沿着带123的方式进行输送。
图像形成主体部20具备图像形成鼓21、交接单元22、第一传感器23(第一检测部)、头单元24(图像形成部)、第二传感器25(第二检测部)、照射部26(定影部)、传送部27、旋转测量部28等。
图像形成鼓21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形状,在该外周面上承载记录介质P,与相对于圆筒的中心轴的旋转动作相应地进行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动作。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被加热器215加热,进而将承载的记录介质P加热维持为适度的温度。在承载在图像形成鼓21上的记录介质P上,在与头单元24对置的位置(图像形成位置),通过使从头单元24的各喷嘴排出的墨着落来形成图像。
交接单元22将从供纸部10交接的记录介质P向图像形成鼓21进行交接。交接单元22具有对进料板12所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一端进行承载的摆动臂部221、将承载于摆动臂部221的记录介质P交接到图像形成鼓21的圆筒状的交接鼓222等,利用摆动臂部221举起进料板12上的记录介质P而交接到交接鼓222,从而将记录介质P以沿着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朝向引导而交接到图像形成鼓21。
第一传感器23在从交接单元22交接到记录介质P的紧后方、并且是比头单元24向该记录介质P进行图像形成的位置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对载置在图像形成鼓21上的记录介质P的浮起(输送状态异常)进行检测。作为第一传感器23,例如可使用对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即距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规定距离的上方(规定的基准高度)沿该输送面出射横穿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指向性的光,接收该照射的光而检测光接收量的光传感器。作为指向性的光,例如可使用激光光或被适当地聚光的LED、有机ELD(ElectroLuminescent Diode)的出射光等。出射的光通常原样地被光接收器232检测,但在记录介质P产生了所述的基准高度以上的浮起的情况下,被该浮起部分遮挡,检测出的光量降低。被该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光量的降低的浮起量、即基准高度,是在图像形成时头单元24与记录介质P不接触而是保持规定的离开距离的距离(高度)。
头单元24对于与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相应地移动的记录介质P,在适当的时刻从该头单元24中的设于与记录介质P对置的面(喷嘴面)的多个喷嘴开口部排出墨的液滴,从而形成图像。头单元24具备一个或者多个设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头单元24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分别对应于4色(多种)的墨配置有4个。4个头单元24分别输出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的墨。或者,头单元24的数量(墨的色数)也可以比4个更多或更少。这些墨在这里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墨。另外,也可以利用区别于将墨图像形成鼓21加热的加热器215的加热器,在头单元24的内部加热维持为适当的温度。
各个头单元24在这里分别具备在宽度方向上沿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宽度排列的多个喷嘴开口部,并具备一边使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移动一边从该喷嘴开口部对记录介质P排出墨、从而能够利用单程形成图像的线型喷墨头。头单元24被安装于省略图示的支承部(滑架),以在图像记录时离开记录介质P适当的距离的方式被固定来使用,但能够根据需要,伴随着与后述的支承部驱动部242(移动动作部)的动作相应的支承部的移动而移动。移动动作例如是从通过带的环行或者卷绕而沿导轨移动、使齿轮与步进马达的旋转啮合来进行、或使用液压变化等来进行这些公知的技术手段中适当地选择而进行的。另外,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在使距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距离变化的第一移动动作和用于使该外周面露出的第二移动动作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第二传感器25是进行头单元24的喷嘴面与记录介质P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的传感器。作为第二传感器25,这里使用与第一传感器23相同的构成。将利用该第二传感器25检测的浮起量设定为,使头单元24以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半径方向朝外(即,从旋转轴相对于该旋转轴垂直地以放射状朝外)最大限度离开外周面的距离、或者比其小微小距离(例如,最大限度离开的距离的约百分之几、或者在第二传感器25的检测中与能够分离的下限尺寸相应的值等)的大小,从而检测出喷嘴面与记录介质P的接触以及以此为基准的状态(例如,虽然在检测时刻未接触,但具有在头单元24的移动时因振动等将要或者暂时接触的可能性等)。该第二传感器25在这里分别对应于多个头单元24地设置。
照射部26照射规定波长的能量射线、这里是紫外线,使从头单元24排出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固化。照射部26例如具有低压水银灯等荧光管,通过对该荧光管施加电压使其发光而照射紫外线。照射部26被设为能够在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附近、并且是已从头单元24将墨排出到通过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而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之后,在记录介质P从图像形成鼓21到达传送部27之前向该记录介质P上照射紫外线。照射部26在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上对墨所排出的记录介质P照射能量射线,并通过该能量射线的作用使记录介质P上的墨固化。
此外,发出紫外线的荧光管并不限于低压水银灯。作为其他荧光管,例如可列举具有约几百Pa~1MPa的动作压力的水银灯、能够被用作杀菌灯的光源、冷阴极管、紫外线激光光源、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等。另外,在墨具有接收紫外线以外的能量射线而固化的性质的情况下,取代所述发出紫外线的构成,设置发出使该墨固化的波长的能量射线的光源。
旋转测量部28例如具备编码器,将测量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角度的信号向控制部40输出。利用旋转测量部28获得的测量值被使用于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异常所涉及的检测、从交接单元22将记录介质P传到图像形成鼓21上而进行墨从头单元24的喷嘴的排出的各时刻的控制。
传送部27从图像形成鼓21将着落的墨固化之后的记录介质P向排纸部30输送。传送部27具有圆筒状的交接辊271、多个(例如两根)辊272、273、以内侧面支承于辊272、273的轮状的带274等。交接辊271将图像形成鼓21上的记录介质P向带274上引导。传送部27使从交接辊271交接到带274上的记录介质P与伴随着辊272、273的旋转环行移动的带274一起移动,从而将记录介质P输送并向排纸部30送出。
另外,图像形成主体部20以大致整体收纳于壳体200的内部,并在正面侧设有门201(开闭部)。该门201具有互锁功能,通常在图像形成主体部20正在动作的状态下不能打开门201开,另外,在门201在紧急时等打开了的情况下,切断向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力供给。另一方面,门201的能否开放也基于控制部40的控制动作而被控制,在喷墨记录装置1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喷墨记录装置1可不切断向整体的电力供给,而是以适当的条件使门201开放。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动作被禁止,或者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而仅以充分低于图像形成时的低速进行旋转,进行使用户的手等被卷入危险充分地减少的控制。
排纸部30将从图像形成主体部20送出的图像形成后的记录介质P储存至被用户取出为止。
利用所述构成中的图像形成鼓21、交接单元22以及传送部27构成了输送部。
图2是表示头单元24相对于图像形成鼓21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鼓21在其外周面上具备用于承载记录介质P的爪部211以及进气部212。爪部211在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上的规定位置沿宽度方向具有多个爪,在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之间夹持记录介质P的一边的附近。
进气部212具有设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多个进气孔和经由该进气孔向图像形成鼓21内抽吸气体的抽吸部等。作为抽吸部,可使用空气泵、风扇等。进气部212利用由来自进气孔的进气产生的抽吸力,使记录介质P以沿着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方式承载。
头单元24被设为,在分别向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沿半径方向离开的方向移动之后,能够进一步向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即,头单元24能够进行从喷嘴面与图像形成鼓21对置的位置移动的退避动作。头单元24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在图像形成时,移动到喷嘴面与图像形成鼓21以适合排出墨的至近距离对置的位置,并在检测出记录介质P的浮起时,暂时进行以扩大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与喷嘴面的距离的方式移动第一移动动作。这里,第一移动动作通过相对于外周面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来进行。而且,在向外周面上去除产生了浮起的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进行喷嘴面的清洁这类各种维护的情况下,通过进行使头单元24移动到喷嘴面不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对置的位置的第二移动动作,使得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载置在该外周面上的记录介质P露出。这里所说的露出指的是,通过使头单元24相对于图像形成鼓21向该图像形成鼓21的半径方向(正负共)以外的方向移动,从而在外周面(输送面)的上方(半径方向)在规定的范围内(用户目视确认外周面、并伸入手来对记录介质P进行处置所需的足够的空间)设置未配置有头单元24的区域。该第二移动动作在这里通过沿输送面向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的移动来进行。
头单元24的移动是根据支承部控制部442(参照图3)下的支承部驱动部242的动作、与安装有头单元24的支承部(滑架)一起进行的。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设为能够在通过第二移动动作沿宽度方向移动了的位置、或者该附近执行喷嘴面的清洁动作,该第二移动动作也可以在头单元24的退避与清洁目的移动中同时采用。
在第一移动动作中,只要能够应对通常产生的微小的记录介质P的浮起、例如mm级别~cm级别的浮起即可,相对于此,在第二移动动作中,需要确保用户的视场及手的***位置,因此与第一移动动作比较,移动距离变大。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除了所述的各构成之外,具备输送马达214、头驱动部241、加热器215、温度测量部216、支承部驱动部242、输送控制部414、加热器控制部415、头控制部441、支承部控制部442、照射控制部46、检测控制部43、操作显示部47、报告输出部48(报告部),通信部49等。这各部分利用总线50相互连接。
控制部40统一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动作。控制部40具备CPU401(CentralProcessing Unit)、RAM402(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部403等。CPU401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执行控制动作。RAM402对CPU401提供作业用的存储器空间,并暂时存储数据。存储部403对控制用的程序403a、各种设定信息进行存储。另外,存储部403中也可以暂时存储打印任务所涉及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的处理数据等。存储部403包含HDD(Hard DiskDrive)、闪存等非易失性的存储部,另外,在暂时地使图像数据存储的情况下,包含DRAM等能够高速读写的易失性或者非易失性的存储器。
输送马达214具有使图像形成鼓21旋转动作的旋转马达。输送马达214使图像形成鼓21进行旋转动作等,以便根据来自输送控制部414的控制信号使记录介质P以适当的速度输送。这里,输送马达214不能立即使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停止,而是使其减速并且在旋转了与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速度等相应的角度之后停止。
头驱动部241进行用于从头单元24的各喷嘴的开口部使墨排出的驱动动作。这里,头驱动部241通过头控制部441的控制对由压电元件构成的促动器施加与墨的排出有无等相应的波形的电压,从而使促动器变形,并根据该促动器的变形使连通于喷嘴的墨流路压缩、伸展,从而进行墨的排出。
加热器215隔着图像形成鼓21或者直接将记录介质P加热。另外,也可以如所述那样在头单元24设置另外的墨加热、保温用的加热器良。另外,温度测量部216对基于加热器215的加热位置(规定的加热部位)即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温度进行测量。另外,如所述那样,也可以还设有在进行墨的加热控制的情况下、对加热后的墨温度或者墨流路壁的温度进行测量的温度测量部。加热器控制部415切换加热器215的接通、断开,以便根据温度测量部216的测量数据将加热对象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或者,加热器控制部415也可以被设为能够变更加热器215的加热强度。
支承部驱动部242基于来自支承部控制部442的控制信号,如所述那样使支承头单元24的支承部移动,从而使头单元24移动。支承部驱动部242进行使支承部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沿该图像形成鼓21的半径方向离开的第一移动动作所涉及的移动,以及使支承部沿图像形成鼓21的宽度方向移动而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对置或者不对置的第二移动动作所涉及的移动。
检测控制部43控制第一传感器23以及第二传感器25的动作,将检测数据向控制部40的CPU401输出。检测控制部43在记录介质P的浮起检测动作时、即基于图像记录动作以及伴随于此的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动作时,随时取得来自第一传感器23的光接收量的数据,另外,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使第二传感器25动作,取得来自该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量所涉及的数据。在取得光接收量的数据时,检测控制部43可以适当地利用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对与光接收量相应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而输入数字值,也可以利用比较器等将信号电压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并取得仅表示关于是否正常的信息的二值电压信号。
照射控制部46控制照射部26的动作,使从头单元24的喷嘴排出而着落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固化。照射控制部46在利用墨进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P通过照射部26与图像形成鼓21之间的期间对记录介质P完成紫外线的照射即可,在图像记录的中断时等,适当地使紫外线从照射部26的照射停止。
操作显示部47接收用户操作,或进行用于对用户示出信息、菜单等的显示。作为操作显示部47,例如使用具备作为显示部472的LCD(液晶显示器)的操作显示部,并在该LCD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形成所涉及的各种菜单、状态等。另外,与该LCD对应地配备作为操作检测部471的触摸面板,通过重叠地配置在LCD的显示画面上,能够对该显示画面检测出与显示相应的触摸操作。
报告输出部48在喷墨记录装置1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等,进行规定的报告动作。作为报告输出部48,可列举例如使用压电元件等产生规定的蜂鸣声的声音产生部、使LED灯闪烁或者点亮的发光部等。
通信部49是进行与PC等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并根据规格进行数据通信所用的接口。作为该通信部49,例如可列举LAN连接用的网卡,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使用了Bluetooth通信(注册商标:Bluetooth)等的无线通信接口、与基于USB的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所涉及的连接端子以及驱动器等。控制部40经由通信部49从外部设备取得印刷命令、该印刷命令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对象的图像数据等,将状态信息等向外部设备输出。
这各构成中的输送控制部414、头控制部441、加热器控制部415、检测控制部43以及照射控制部46等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可以由控制部40的CPU401等统一地进行,也可以由多个CPU、RAM等基于来自控制部40的CPU401的控制信号分别独立地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记录介质P与头单元24的接触避免所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A~图4C以及图5A、图5B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头单元24的退避动作以及记录介质的检测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A所示,在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图像形成鼓21的图中,若在图像形成鼓21上载置记录介质P时产生了浮起F,则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比基准高度h更高的该浮起区域F,使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动作停止,并且使头单元24在图像形成鼓21的半径方向上朝外、即相对于外周面垂直朝上地移动。该头单元24的动作在这里是分别独立地进行的。或者,多个头单元24也可以同时移动。
如图4B所示,在立体观察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图中,第一传感器23具备发光器231与光接收器232,从发光器231朝向光接收器232出射在宽度方向上横穿比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高基准高度h的位置的激光光。若在发光器231与光接收器232之间存在浮起区域F而遮挡激光光,则减少被遮挡的量的光量而由光接收器232检测出。
若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动作停止,则利用第二传感器25判定浮起区域F是否正与头单元24接触。如所述那样,由于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不会立即停止,因此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的浮起区域F可到达与头单元24对置的位置。如图4C所示,在与输送面对置地从上方观察到记录介质P以及第二传感器25的图中,此处,从第二传感器25的发光器251出射的光的一部分被浮起区域F遮挡而被该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器252接收,对应于该光接收量,检测出头单元24正与浮起区域F接触。此时,不进行头单元24的移动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通过第二传感器25,在浮起区域F未与头单元24接触的情况下,从发光器251出射的光原样地被光接收器252接收,对应于该光接收量,检测出头单元24未与浮起区域F接触。此时,头单元24如图5B所示那样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至退避位置。此外,头单元24与光接收器252在头单元24的退避动作时以不接触的方式配置、移动。此外,这里,虽然使头单元24完全从记录介质P上退避,但也可以根据状况而以仅使一部分露出的方式使头单元24退避。
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执行的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部40下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该载置异常检测处理在进行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在开始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动作以及记录介质的输送的同时开始,伴随着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停止以及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而结束。
若载置异常检测处理开始,则控制部40(CPU401)取得基于第一传感器23的光接收器的检测光量的信号(步骤S11)。控制部40判定检测光量是否是异常值(步骤S12)。在判定为不是异常值的情况下(步骤S12“NO”),控制部40的处理返回步骤S11。
在判定为异常值的情况下(步骤S12“YES”),控制部40使墨的排出动作、照射部26的紫外线照射以及记录介质P的输送中止,使头单元24向离开记录介质P的方向移动至最大离开距离(步骤S15)。控制部40一并地切断加热器215而使图像形成鼓21的温度降低。在中止记录介质P的输送然后实际上停止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为止的期间,控制部40也可以使进气部212的动作继续。通过空气的抽吸动作,能够更迅速降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温度。
控制部40判定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动作是否已停止(步骤S16)。在判定为未停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是“NO”),控制部40重复步骤S16的处理。在判定为已停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是“YES”),控制部40取得表示基于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器252的光接收量的信号(步骤S17)。
控制部40判定所取得的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步骤S18)。在判定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是“YES”),控制部40使头单元24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至退避位置(步骤S20)。控制部40使报告输出部48、显示部472进行表示因载置异常而中止了图像记录的报告动作(步骤S24)。在判定为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量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是“NO”),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24。若步骤S24的处理结束,则控制部40结束载置异常检测处理。
此外,在向记录介质P形成图像的中途中止了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40优选的是再次从前端起进行图像数据向头单元24的输出,以便在在图像形成的再次开始时再次从前端起进行曾在中途中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
[变形例1]
图7A以及图7B是对变形例1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头单元24的退避动作进行说明的图。这些图7A以及图7B是从与图4A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二传感器25的光接收量判定为能够使头单元24向退避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必定使其移动,但在该变形例1中,在不使头单元24向退避位置移动就能够排出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再次使输送部动作而进行记录介质P的排出。
例如,如图7A所示,在浮起区域F的高度为不与已在半径方向上退避完毕的头单元24接触的高度的情况下,无需使头单元24向退避位置移动。这例如能够通过使第一传感器23能够以两种高度检测出记录介质P的浮起、并能够判断检测出的记录介质P是否存在与在半径方向上退避后的头单元24接触的高度的浮起区域F来执行。
另外,如图7B所示,在浮起区域F与头单元24接触之后已通过的情况下,能够原样地使记录介质P排出。这例如能够通过除了所述的第一传感器23的两种高度下的检测动作之外、例如还能够基于旋转测量部28的测量值计算出浮起区域F已移动至什么位置来执行。此外,虽然在该记录介质P与头单元24缠绕等导致产生了卡纸的情况下利用第二传感器25检测出,但在其他的位置产生了卡纸的情况下、并且设想为不能进行其检测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像这样在自动判定中进行排出动作,而是一定由用户目视确认一次。
图8是表示由本变形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执行的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部40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该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相对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载置异常检测处理追加了步骤S13、S14、S19、S21~S23,另外,步骤S24的处理被替换为步骤S24a。其他的处理相同,对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S12的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第一传感器23的输出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YES”),控制部40(CPU401)首先使报告输出部48进行表示检测出异常的报告动作(步骤S13)。控制部40使图像记录继续至正在形成当前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后端,另外,使照射部26进行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图像的固化(步骤S14)。之后,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15。
在步骤S18的判定处理中,在判定第二传感器25的输出不正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是“NO”),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22。
在判定第二传感器25的输出正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是“YES”),控制部40进一步在再次使图像形成鼓21进行了旋转动作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产生了记录介质P与头单元24的接触(步骤S19)。在判定为不接触的情况下(在步骤S19中是“NO”),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21。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在步骤S19中是“YES”),控制部40使头单元24移至退避位置(步骤S20)。然后,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21。
若移至步骤S21的处理,则控制部40使图像形成鼓21再次进行动作而使记录介质P排出(步骤S21)。然后,控制部40的处理移至步骤S22。
若移至步骤S22的处理,则控制部40判定图像形成鼓21的温度是否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步骤S22)。作为基准温度范围,确定即使用户接触也不会产生问题的温度范围(例如,0℃以上40℃以下等)。在判定为未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NO”),控制部40重复步骤S22的处理。在判定为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YES”),控制部40解除门201的锁定而允许开放(步骤S23)。控制部40使报告输出部48进行与步骤S18之后的各处理内容相应的报告动作(步骤S24a)。然后,控制部40结束载置异常检测处理。
此外,控制部40在步骤S24a的处理之后,不立即使载置异常检测处理结束,而是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门201开放时的各部的动作控制、即取得打印任务的执行禁止、与用户向操作检测部471的操作相应的照射部26等各部的动作禁止、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速度(比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低速的旋转动作(输送动作))或每一次的最大旋转角度的限制。
[变形例2]
图9A以及图9B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的变形例2的图。这些图9A以及图9B是从与图4A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在使头单元24离开记录介质P(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取代垂直于外周面地移动而是倾斜地移动。这样,头单元24能够根据支承部的构造、配置等向优选的方向移动而从外周面隔离。
另外,如图9B所示,在使记录介质P(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露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头单元24向具有输送方向成分的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若相对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使多个头单元24向相同方向移动,则一部分的头单元24的喷嘴面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的距离可能暂时变小,但期望的是将移动方向设定为不包含这种距离的缩小的方向。
[变形例3]
图9C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的变形例3的图。该图9C是从与图4C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取代具备线型喷墨头的头单元24,具备一边沿宽度方向移动(扫描)一边排出墨的扫描方式的头。在这种扫描方式的头的情况下,若在以使记录介质P露出的方式退避时使该头沿宽度方向移动,则有时即使是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停止的时刻记录介质P不接触,也会在退避动作的中途接触。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进行头单元24的退避动作。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交接单元22以及传送部27)、在记录介质P上排出墨而形成图像的头单元24、使头单元24移动的支承部驱动部243、作为输送中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状态异常而检测图像形成鼓21从输送面的浮起的第一传感器23、进行记录介质P与头单元24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的第二传感器25、控制图像形成所涉及的动作的控制部40。
支承部驱动部243进行使头单元24移动以便扩宽头单元24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的距离的第一移动动作、使头单元24移动以使输送面进一步露出的第二移动动作。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记录介质P的浮起的情况下,使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动作中止,另外,使支承部驱动部243进行第一移动动作,在使图像形成鼓21对记录介质P的输送停止、并且第一移动动作结束之后,紧接着进行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传感器25的检测的结果判定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头单元24是否未接触记录介质P,在判定为未接触的情况下,使支承部驱动部243进行第二移动动作,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不使支承部驱动部243进行第二移动动作。
即,在第一移动动作之后,仅在记录介质P接触头单元24或进一步缠绕而不会产生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第二移动动作,因此不会产生应使头单元24退避却损伤头单元24的喷嘴面的问题。因此,头单元24(即,记录头)能够进行与输送状态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P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退避。
另外,通过如此分为不同的二次动作而进行退避,能够比以往更高效地确定退避所需的空间,另外,能够根据用于避免记录介质P的动作与用于使记录介质P露出的动作这些不同的目的而分别设定适合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
另外,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记录介质P从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产生了规定的基准高度以上的浮起的状态作为输送状态异常。
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得记录介质P接触头单元24的喷嘴面、或卡挂于头单元24、其他构成而产生卡纸的可能性。
另外,支承部驱动部243在第一移动动作时使头单元24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头单元24以最短距离从浮起部分退避,因此,能够高效地降低该浮起部分与头单元24的喷嘴面接触的可能性。
另外,支承部驱动部243在第二移动动作时,使头单元24沿记录介质P的输送面在与该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使输送面上方宽广地露出,因此用户容易***手等而目视确认输送状态产生了异常的记录介质P,另外,能够进行调节浮起部分这一动作。另外,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用于具备鼓状的输送部与多个头单元24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情况下,若单纯地使多个头单元24从输送面以放射状移动,则退避位置分散而取得较大的场所,因此通过像这样在第二移动时使各头单元24相互平行地沿宽度方向移动,能够实现空间的节约。
另外,头单元24具备为了能够对记录介质P在与该记录介质P基于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以可记录的宽度排出墨而在该宽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分别排列有喷嘴的线型喷墨头。由于线型喷墨头遍及整个宽度方向地覆盖记录介质P,因此仅向半径方向离开就可由用户目视确认记录介质P的输送状态异常,获得进行调节的空间所需的构成容易变得大规模。与此相对,通过在第二移动动作时沿宽度方向移动,能够使线型喷墨头的退避动作更容易,并且能够可靠地使记录介质P露出为供用户目视确认并进行调节。特别是,若头单元24、支承部(滑架)的尺寸以及重量变大,则在图像形成鼓21的上方违背重力而进行提起的机构容易变得大规模,因此通过将相比于第一移动动作移动距离更大的第二移动动作的移动方向设为水平方向,能够简化支承部及其移动的构成。
此外,线型喷墨头中的喷嘴开口部的排列可以是一维,也可以是二维,另外,一维排列方向、二维排列的轴的一个方向也可以不与宽度方向平行。
头单元24分别对于不同的多种墨而设置,支承部驱动部243使头单元24移动至分别不重叠,控制部40基于第二传感器25的检测结果判定头单元24分别在从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是否与记录介质P接触,利用支承部驱动部243使判定为不接触的头单元24进行第二移动动作。
通过像这样仅使能够安全地移动的头单元24移动、使不移动的头单元24的周边的输送面以及记录介质P露出,能够供用户容易地进行手动下的应对。
另外,控制部40即使在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的停止后、再次开始输送动作也判定是否产生了已完成第一移动动作的头单元24与记录介质P的接触,在判定为未产生接触的情况下,使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使记录介质P排出。这样,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能够判定第一移动动作之后记录介质P没有与喷嘴面接触的隐患情况而使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P排纸,因此能够安全地减少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的用户的工时而再次开始图像形成。
另外,控制部40在支承部驱动部243进行第二移动动作之后,使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排出记录介质P,因此能够避免头单元24产生喷嘴面的损伤、污染、卡纸等问题而高效地取出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P,能够容易地使图像形成再次开始。
另外,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不使输送部(交接单元22)从储存未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P的供纸部10取得新的记录介质P。由此,在图像形成主体部20产生了卡纸等的情况下不好产生问题的进一步的恶化,易于应对并且能够抑制记录介质P的额外的浪费。
另外,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头单元24向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中止。即,通过根据输送状态异常迅速地中止向不被期待以希望的画质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能够抑制墨的不必要的消耗。
另一方面,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头单元24与图像形成鼓21动作至对先于该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P而输送的记录介质P结束形成中的图像形成后,使头单元24的图像形成动作与图像形成鼓21的输送动作停止。即,对未产生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P如通常那样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避免浪费而有效地输出该记录介质P与在该记录介质P上形成至中途的图像的墨。
另外,具备使着落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固化定影的照射部26,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在使由头单元24形成的图像的墨全部固化之后使照射部26的动作停止。即,在使形成的图像的墨可靠地固化之后使动作停止,因此避免形成完毕的图像浪费,而且不会使动作持续所需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且在输送以及图像形成的停止后需要用户的手动应对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使发热量较大的照射部26的温度降低,以便尽可能快地应对。
另外,具备使头单元24和输送部(图像形成鼓21)中的至少使记录介质P与头单元24对置的部分收纳于内部、而与外部离开的壳体200,在壳体200设有门201,控制部40被设为在头单元24的动作与图像形成鼓21对记录介质P的输送停止之后能够将门201开放。因此,在用户通过手动对产生了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P进行应对的情况下,能够以安全的状态进行该应对。
另外,控制部40在根据输送状态异常的检测使图像形成鼓21对记录介质P的输送停止之后将门201开放的情况下,能够使图像形成鼓21仅以比图像形成时更低的速度进行输送动作。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手动进行应对,使头单元24不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状态的该记录介质P从排纸部30排出,另外,能够使此时的用户的危险减少。
另外,具备温度测量部216,控制部40通过温度测量部216的测量,在利用加热器215加热的图像形成鼓21、特别是该外周面的加热部位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将门201开放。因此,在用户通过手动取出或调节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能够使触及高温部的危险减少。
另外,具备进行规定的报告动作的报告输出部48,控制部40在利用第一传感器23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报告输出部48进行报告动作。由此,能够使用户得知输送状态异常产生而至少中止向该记录介质P的图像记录。
另外,控制部40根据是否进行了第二移动动作而使报告输出部48的报告动作不同。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得知是否需要通过手动应对记录介质P,并进行适当的应对。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状的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载置记录介质P而进行了输送动作,但是输送部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使用环形状带等而在平面上载置记录介质P并输送的形态。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分别与CMYK4色对应的头单元24设为能够分别进行退避,但也可以一体地进行退避动作。
另外,作为输送中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状态异常的检测,如果进行了输送自身但该输送的状态不正常,则并不限定于基准高度以上的浮起区域,例如,也可以包含记录介质的载置的朝向不正确,或利用爪部211进行的与图像形成鼓21的外周面之间的夹持状态不良,在持续输送的期间缠绕于喷墨记录装置1的支承部等或卡挂而担心随后产生浮起的情况等。
另外,如所述实施方式中所示,通常,第一传感器23设于从交接单元22向图像形成鼓21交接记录介质P之后至与头单元24对置的位置之间,但在设有分别与多色的墨对应的多个头单元24的情况下等,也不妨碍于设于该多个头单元24间。另外,不仅是与头单元24的数量相应的多个第二传感器25,也可以设有第一传感器23。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传感器23以及第二传感器25的至少一方使用除了使用激光光传感器以外的其他传感器。例如,可以是实际上检测记录介质P是否接触的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测量伴随着接触的压力变化、电传导度的变化等。其中,优选的是不会伴随着该接触而使输送状态的异常恶化的传感器。另外,在使用激光光等光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检测记录介质P的反射光的反射型的传感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紫外线固化型的墨,但墨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的墨。在该情况下,根据需要设置或删除照射部26等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图像形成鼓21、头单元24、照射部26配置于壳体200的内部而利用门201与外部的用户等隔离,从而确保了安全性,但也可以不使用这样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不利用门201进行开闭,而是使用闸门,或使屋顶部分成为可动部来进行开闭。
另外,报告动作并不限于由报告输出部48在该场所进行,也可以包含经由通信部49向外部设备发送警报信息等的动作。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传感器25进行喷嘴面与记录介质P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但并不限于喷嘴面,也可以设为能够检测与头单元24的其他部位之间的接触。
另外,能够任意地设定图像形成鼓21的旋转轴的朝向、与头单元24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根据它们的配置在适当的方向上确定第一移动动作以及第二移动动作所涉及的移动方向。另外,移动路径(移动方向)不需在直线上,也可以是曲线、折线。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头单元24相对于图像形成鼓21移动,但也可以包含图像形成鼓21的移动动作。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移动动作为头单元24的退避动作,第二移动动作图像形成为鼓21的引出动作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使用压电元件并通过其变形排出墨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热敏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等。
除此之外,关于喷墨记录装置1的构成、控制内容、顺序等所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具体的细微部,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下适当地进行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该发明能够利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记录装置
10 供纸部
11 供纸托盘
12 进料板
121、122 辊
123 带
20 图像形成主体部
200 壳体
201 门
21 图像形成鼓
211 爪部
212 进气部
214 输送马达
215 加热器
216 温度测量部
22 交接单元
221 摆动臂部
222 交接鼓
23 第一传感器
231 发光器
232 光接收器
24 头单元
241 头驱动部
242 支承部驱动部
25 第二传感器
251 发光器
252 光接收器
26 照射部
27 传送部
271 交接辊
272、273 辊
274 带
28 旋转测量部
30 排纸部
40 控制部
401 CPU
402 RAM
403 存储部
403a 程序
43 检测控制部
46 照射控制部
47 操作显示部
48 报告输出部
49 通信部
50 总线
414 输送控制部
415 加热器控制部
441 头控制部
442 支承部控制部
471 操作检测部
472 显示部
F 浮起区域
P 记录介质

Claims (18)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其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图像形成部,其向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墨而形成图像;
移动动作部,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第一检测部,其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其进行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
控制部,其对图像形成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第一移动动作和第二移动动作,
该第一移动动作为,以扩宽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的距离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该第二移动动作为,以使所述输送面更加露出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相对移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一移动动作,
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且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结束之后,继续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的结果判定所述图像形成部是否未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
在判定为未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不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从该记录介质的输送面产生了规定的基准高度以上的浮起的状态,作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动作部在所述第一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动作部在所述第二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沿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在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为了能够对所述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输送部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遍及能够进行记录的宽度排出墨,具备在该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分别排列有喷嘴的线型喷墨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别针对不同的多种墨而设置,
所述移动动作部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为各自不重叠,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该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是否分别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并利用所述移动动作部使判定为未接触的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即使在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停止后再次开始所述输送动作,也判定是否产生了已完成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的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接触,在判定为未产生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所述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使所述记录介质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之后,使所述输送部的所述输送动作再次开始而排出所述记录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不使所述输送部从储存未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取得新的记录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向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中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输送部动作直到针对先于该被检测出输送状态异常的记录介质而输送的记录介质正在进行中的图像形成结束,然后使该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动作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着落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定影的定影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在使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全部定影之后使所述定影部的动作停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所述壳体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和所述输送部中的至少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对置的部分收纳于内部,而与外部隔离,
在所述壳体设有开闭部,
所述控制部被设为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动作与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之后能够将所述开闭部开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检测使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之后将所述开闭部开放的情况下,能够使所述输送部仅以比图像形成时更低的速度进行输送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温度测量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温度测量部的测量,在规定的加热部位处于基准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开闭部开放。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进行规定的报告动作的报告部,
所述控制部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是否进行了所述第二移动动作而使所述报告部的报告动作不同。
18.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图像形成部,其向所述记录介质上排出墨而形成图像;移动动作部,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第一检测部,其对输送中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其进行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接触所涉及的检测;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检测步骤,在利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中止,并且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扩宽所述图像形成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面的距离的第一移动动作;
判定步骤,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停止、且所述第一移动动作结束之后,继续进行以使所述输送面更加露出的方式使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的第二移动动作的情况下,在该第二移动动作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基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的结果判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未与所述图像形成部接触;
移动控制步骤,在判定为未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在判定为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动作部不进行所述第二移动动作。
CN201680028409.1A 2015-04-21 2016-04-12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614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6959 2015-04-21
JP2015086959 2015-04-21
PCT/JP2016/061755 WO2016171032A1 (ja) 2015-04-21 2016-04-12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267A CN107614267A (zh) 2018-01-19
CN107614267B true CN107614267B (zh) 2019-06-14

Family

ID=5714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8409.1A Active CN107614267B (zh) 2015-04-21 2016-04-12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1991B2 (zh)
EP (1) EP3287285B1 (zh)
JP (1) JP6627868B2 (zh)
CN (1) CN107614267B (zh)
WO (1) WO20161710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0697B2 (en) * 2015-10-01 2019-05-28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7367348B2 (ja) * 2019-06-13 2023-10-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447498B2 (ja) * 2020-01-17 202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7452274B2 (ja) * 2020-06-16 202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845624B2 (en) * 2020-11-24 2023-12-19 Ricoh Company, Ltd. Conveying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73812A (ja) * 2009-01-30 2010-08-1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04284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71437A (ja) * 2011-09-29 2013-04-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離脱方法
CN103129166A (zh) * 2011-11-24 2013-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3252992A (zh) * 2012-02-20 2013-08-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228516U (zh) * 2012-04-17 2013-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513535A (zh) * 2012-06-25 2014-01-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18216A (zh) * 2011-07-29 2014-04-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809411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6659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9221A (ja) 1995-08-03 1997-02-10 Copyer Co Ltd インク式記録装置
US6666537B1 (en) * 2002-07-12 2003-12-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en to paper spacing for inkjet printing
JP4668044B2 (ja) 2005-11-24 2011-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83483B2 (ja) 2008-11-06 2013-09-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5914B2 (ja) 2008-12-24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89926B2 (ja) * 2010-08-31 2014-05-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浮き検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51282A (ja) 2010-09-02 2012-03-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447084B1 (en) 2010-10-29 2013-06-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5512557B2 (ja) 2011-01-11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6498B2 (ja) * 2011-02-25 2013-10-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73812A (ja) * 2009-01-30 2010-08-1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718216A (zh) * 2011-07-29 2014-04-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071437A (ja) * 2011-09-29 2013-04-2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離脱方法
CN10304284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29166A (zh) * 2011-11-24 2013-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3252992A (zh) * 2012-02-20 2013-08-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228516U (zh) * 2012-04-17 2013-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513535A (zh) * 2012-06-25 2014-01-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09411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6659A (zh) * 2012-11-30 2014-06-11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267A (zh) 2018-01-19
WO2016171032A1 (ja) 2016-10-27
JPWO2016171032A1 (ja) 2018-02-15
EP3287285A1 (en) 2018-02-28
US20180111395A1 (en) 2018-04-26
JP6627868B2 (ja) 2020-01-08
EP3287285A4 (en) 2018-05-02
EP3287285B1 (en) 2019-05-22
US10201991B2 (en)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267B (zh)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EP309818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06086B2 (ja) 用紙浮き検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55814A5 (zh)
JP60768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924780B (zh)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WO2016182037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40713B2 (ja) 脱気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274846A (ja) 被記録材の有無検出システム、被記録材の有無検出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CN1038472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4117920A (ja) 印刷装置
JP2014213452A (ja) ノズル検査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66117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condensation removal at low cost, condensation remova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91967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32687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JP20151028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33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196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89590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7468129B2 (ja) テスト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テスト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JP5866901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70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検査方法
JP20171931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3747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088451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