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5859B - 车辆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5859B
CN106965859B CN201710018145.8A CN201710018145A CN106965859B CN 106965859 B CN106965859 B CN 106965859B CN 201710018145 A CN201710018145 A CN 201710018145A CN 106965859 B CN106965859 B CN 106965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heel cover
body structure
mounting portion
rea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81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5859A (zh
Inventor
吉田晋二郎
吉村朋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65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5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5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5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分散从减震器安装部施加的载荷的车辆后部结构。在车辆后部结构中,形成有从车辆的正面观察时将后横梁(20)、角撑板(21)、后侧围立柱(70)、上加强件(90)和拱形车顶(110)连结成环状而成的环状骨架(120)。在环状骨架(120)的上加强件(90)与后轮罩(80)的减震器安装部(84)之间连接有连结部件(130)。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后部的后地板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的左、右侧架和用于连接这些侧架之间的横梁。
此外,在位于后门开口(后座开口部)的后方的后侧板上竖立设置有后侧围立柱(rear quarter pilla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该后侧围立柱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收装后轮胎的后轮罩。
而且,在所述横梁的延长线上以顺沿的方式设置有后侧围立柱,以横跨后轮罩之上的方式设置有上加强件,以连结横梁和后侧围立柱,以使两者成为一体。
而且,在该后轮罩上,从设置有上加强件的位置向车辆后方离开规定尺寸突出设置而形成有减震器安装部,该减震器安装部与后轮罩形成一体。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从车轮侧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的载荷经由后轮罩、上加强件传递至后侧围立柱的立柱内侧并进行分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683707号
但是,在设定成呈从后轮罩的上面部更加突出的形状的减震器安装部与后侧围立柱相离的车辆中,存在难以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的载荷传递至后侧围立柱并进行分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使由减震器安装部施加的载荷进行分散的车辆后部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左、右侧架,其长度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横梁,其连接在所述侧架之间;后侧围立柱,其沿着位于后门开口的后方的后侧板设置;后轮罩,其位于所述后侧围立柱的下部,用于收装后轮胎;和衔接部件,其以横跨后轮罩上方的方式将所述横梁与所述后侧围立柱衔接起来,所述后轮罩包括减震器安装部,该减震器安装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且与之一体化,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具备连结部件,其沿着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的棱线与之接合,将该减震器安装部连结于所述衔接部件。
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分散从减震器安装部施加的载荷的车辆后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整体概要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使图1中的箭头Ⅱ所示的轮罩部分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图1中的箭头Ⅲ所示部分的轮罩的内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从内表面侧观察图3中的轮罩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使图1中的箭头Ⅴ所示的轮罩部分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立体图,且为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图5中的使轮罩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1中的Ⅶ-Ⅶ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8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从图1中的箭头Ⅷ所示方向观察车辆后部时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5中的Ⅸ-Ⅸ线的位置的轮罩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5中的Ⅹ-Ⅹ线的位置的轮罩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10中的Ⅺ-Ⅺ线的位置的轮罩的接合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10中的Ⅻ-Ⅻ线的位置的板的接合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8:后轮胎;10:侧架;20:后横梁(横梁);21:角撑板;22:加固部件;30:底盘横梁;40:地板;70:后侧围立柱;80:后轮罩;80a:山状凸起部;80b:圆弧状部;81a、81b:棱线;82:上面部;84:减震器安装部;86:***部;88:金属板材;90:上加强件(衔接部件);110:拱形车顶;120:环状骨架;130:连结部件;140:第2加固部件;150:第3加固部件;160:后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车辆后部结构的大致结构]
图1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整体概要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后部结构中,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侧架10,该侧架10的长度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
在这些侧架10之间,沿车宽方向连结有后横梁20和底盘横梁30。
上述后横梁20与底盘横梁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沿平板状的地板40并列设置。
此外,在位于后门开口50的后方的后侧板60的内侧竖立设置有后侧围立柱70。
在该后侧围立柱70的下部配置有用于容纳后轮胎8的后轮罩80。
该后轮罩80包括在上面部82突出设置的减震器安装部84,该减震器安装部84与上面部82形成一体。
该实施方式的减震器安装部84具有:***部86,其形成于所述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向上方凸出;和金属板材88,其截面形成为大致L字形,且其左右方向外侧的周缘接合于该***部86的内表面从而形成箱形。
此外,该减震器安装部84的位于后侧板60一侧的端缘部84a与后侧围立柱70连接。该后侧围立柱70具有:内立柱72,其配置于车厢内侧;和外立柱74,其配置于车外侧。
而且,内立柱72与外立柱74接合,并且位于后侧板60一侧的端缘部84a与该内立柱72连接。
再者,缓冲装置的上端部固定在该金属板材88上(参照图10)。
此外,作为衔接部件的上加强件90以横跨于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该后轮罩80上。
由该上加强件90将从后横梁20的左、右端部一体延伸设置的角撑板(gusset)21和所述后侧围立柱70衔接起来。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两后侧围立柱70之间由设置于顶板100上的拱形车顶110连接。
据此,形成了将所述后横梁20、角撑板21、后侧围立柱70、上加强件90和拱形车顶110连结成从车辆的正面观察时呈环状的环状骨架120。
在该环状骨架120的上加强件90与所述后轮罩80的减震器安装部84之间,连结有连结部件130。
图2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使图1中箭头Ⅱ所示的后轮罩80部分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的金属板材88主要具有与后轮罩80的***部86的下侧保持间隔平行设置的平面状的支承面部88f。在该支承面部88f上设置有减震器紧固部,未图示的悬架减震器的上端部固定在该减震器紧固部上。
此外,在该支承面部88f的周围一体形成有以与该支承面部88f大致垂直的方式弯折的前缘部88a、侧缘部88b和角部88c。
此外,该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金属板材88将位于上述周缘的前缘部88a、侧缘部88b和角部88c同***部86的外侧内表面接合。因此,减震器安装部84的形状呈由***部86和金属板材88的支承面部88f围绕而成的箱形。
该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130在俯视时呈大致方形板状,且截面呈檐帽(hut)形。连结部件130具备:凹状槽部131;和连接面部132a、132b,二者位于该凹状槽部131的两侧,与未图示的后轮罩80的内表面侧连接。再者,该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130是通过设置从连接面部132b一体延伸形成的车厢内侧延伸部130c而构成的。
该连结部件130以使前缘部130a与上加强件90的后侧凸缘部90b的下表面侧相向的方式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内表面侧与之抵接,三层接合。(参照图10)。
此外,设置于减震器安装部84上的金属板材88的前缘部88a的上表面侧与该连结部件130的后缘部130b接合。
再者,车厢内侧延伸部130c设置在该连结部件130上。该车厢内侧延伸部130c从连接面部132b的端部弯折90度而一体延伸设置。此外,减震器安装部84的金属板材88的中的侧缘部88b的上表面侧与该车厢内侧延伸部130c接合,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刚性(参照图12)。
图3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图1中的箭头Ⅲ所示部分的后轮罩80的内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130沿着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的棱线81a与之接合。因此,在该连结部件130的凹状槽部131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之间形成封闭截面S1(参照图12)。
图4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从内表面侧观察图3中的后轮罩80的结构时的立体图。
第2加固部件140以沿着后侧的棱线81b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后轮罩80的内表面侧。该第2加固部件140的上端缘140a与金属板材88等的上表面侧连接。
此外,图5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图1中的箭头V所示的后轮罩80部分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后轮罩80具有山状凸起部80a和圆弧状部80b。
其中,山状凸起部80a接合在侧架10的车宽方向外侧,该山状凸起部80a在车辆前后侧具有以减震器安装部84为顶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棱线81a、81b,呈山形(倒V字形)围绕。
此外,圆弧状部80b连续形成在山状凸起部80a的车辆前方,主要沿着轮胎的圆弧形状弯曲形成。
此外,所述上加强件90以从上侧横跨山状凸起部80a与圆弧状部80b的连接部分的方式配置。由该上加强件90连结横跨侧架10的角撑板21的上缘部21a和所述后侧围立柱70的内立柱72的下缘部72a。
图6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表示图5中的后轮罩80透视化后而描绘的结构的立体图。
此外,横跨侧架10的角撑板21的截面呈大致檐帽形。
图7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1中的Ⅶ-Ⅶ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地板40的车宽方向的侧缘40a弯曲成曲轴(clank)状,并且与侧架外部件10a接合,据此,沿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中空状的侧架10。因沿车辆上下方向施加的载荷F,构成该侧架10的地板40的侧缘40a易于向使上壁部与侧壁部分离的扩开方向发生变形。为此,在侧架10的内侧,于连接上加强件90和后横梁20的角撑板21横跨侧架10而相交叉的位置,设有防止扩开用的加固部件22。
该加固部件22具有外侧凸缘22a、内侧凸缘22b与桥状面部22c,外侧凸缘22a与侧缘40a的上壁部的内表面侧连接,并且内侧凸缘部22b与侧缘40a的纵壁部下缘附近连接,据此,形成能够斜着架设桥状面部22c的结构。
因此,能够抑制侧缘40a向上壁部与侧壁部分离的扩开方向发生变形。
图8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从下方观察车辆后部时的立体图。此外,图9为表示沿图5中的Ⅸ-Ⅸ线的位置的后轮罩80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的车辆1还设置有第2加固部件140和第3加固部件150。
其中,第2加固部件140沿着以减震器安装部84为顶点的、山状凸起部80a的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棱线81b延伸设置,与山状凸起部80a之间形成封闭截面S2。
此外,在比后侧围立柱70更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上还具备后立柱160,该后立柱160形成车身后部的最后端(参照图1)。
此外,第3加固部件150的前端150a衔接于后侧围立柱70。此外,第3加固部件150的后端150b在比前端150a更高的位置衔接于后立柱160。因此,第3加固部件150以向车辆后方变高的方式倾斜架设于后侧围立柱70与后立柱160之间。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10~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结构中主要部分的板的接合的剖视图。其中,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沿图5中的Ⅹ-Ⅹ线的位置的轮罩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图11为表示沿图10中Ⅺ-Ⅺ线的位置的轮罩的接合的剖视图。而且,图12为表示沿图10中Ⅻ-Ⅻ线的位置的板的接合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连结部件130沿着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的棱线81a(参照图2)与之接合,使减震器安装部84与加强件90连结。
因此,从后轮胎8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由金属板材88及***部86承受,从减震器安装部84经由位于车辆前方的连结部件130和上加强件90传递至图1所示的后侧围立柱70的内立柱72。
后侧围立柱70的内立柱72与连结部件130共同形成环状骨架120(参照图1)。因此,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分散至车身后部,使应力不会集中。
而且,连结部件130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接合,形成与棱线81a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封闭截面S1。
其中,后轮罩80的山状凸起部80a的前侧侧面的棱线81a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封闭截面S1能够直线连结减震器安装部84与上加强件90之间,从而提高棱线81a周围的强度刚性,即使连结部件130由一块钢板构成,也能够充分传递载荷。
因此,即使配置上加强件90的位置与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施加的位置沿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规定的尺寸L,也不必另行配备加固部件,能够实现轻量化。
减震器安装部84呈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更加突出设置的形状。在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减震器安装部84与后侧围立柱70隔开设定的车辆,也能够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从连结部件130经由上加强件90传递至内立柱72并进行分散。
而且,如图2所示,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载荷F,在沿棱线81a倾斜下降的位置从连结部件130的后缘部130b的下表面侧传递至车辆前方的前缘部130a。
即使前缘部130a设置于比后缘部130b还低的位置,也能够经由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而与截面呈帽子形的上加强件90的后侧凸缘部90b的下表面侧相向,因此,载荷能够作为向上方推举的力进行传递。
因此,直至从减震器安装部84传递至后侧围立柱70为止,施加的载荷F始终对下一部件施加向上方推举的力,因此传递效率良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连结部件130沿着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的棱线81a接合,使减震器安装部84与上加强件90连结。因此,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被分散至车身后部,不会使应力集中。
此外,连结部件130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分散至车身后部。
再者,减震器安装部84具有:***部86,其形成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和金属板材88,其形成为大致L字形,且其左右方向外侧的周缘接合于***部86的内表面从而形成箱形。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更加有效地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分散至车身后部。而且,通过形成箱形来提高刚性,能够减小后轮罩80的厚度,从而实现轻量化。
此外,后轮罩80接合在侧架10的车宽方向外侧,具有:山状凸起部80a,其具有以减震器安装部84为顶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81a、81b,由此围成山形;和圆弧状部80b,该圆弧状部80b连续形成在山状凸起部80a的车辆前方的部位。
因此,能够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从圆弧状部80b分散至车辆后部。
再者,后横梁20、左右一对的后侧围立柱70、接合于后轮罩80的内侧上表面的上加强件90一同与拱形车顶110连结,形成环状的环状骨架120。
因此,能够将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传递至环状的环状骨架120并进行分散。
此外,如图7所示,侧架10在与上加强件90和后横梁20交叉的部分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扩开的加固部件22。
因此,能够抑制与上加强件90和后横梁20交叉的部分因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而以扩开的方式发生变形。此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环状的环状骨架120的刚性。因此,能够高效地分散载荷F。
而且,在侧架10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扩开的加固部件22。因此,与在侧架10的外侧另行设置加固部件的情形相比,能够抑制车厢内空间的减少。
此外,如图8所示,在比后横梁20更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并列设置有底盘横梁30。在该底盘横梁30上衔接着第2加固部件140,该第2加固部件140沿着以减震器安装部84为顶点的、山状凸起部80a的向车辆后方向延伸的棱线81b而形成封闭截面(参照图9)。
第2加固部件140的上端缘140a与金属板材88的角部88c的上表面侧衔接(参照图3)。
因此,在构成环状的环状骨架120的后横梁20之外,施加的载荷F还经由第2加固部件140传递至底盘横梁30,能够进一步有效地进行分散。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如图8所示,在比后侧围立柱70更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上还具备后立柱160。
此外,在后侧围立柱70与后立柱160之间衔接设置有第3加固部件150(参照图1)。
在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施加至减震器安装部84的载荷F能够从后侧围立柱70经由第3加固部件150传递至位于车辆的最后部的后立柱160。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散施加的载荷F。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便于说明而举的例子,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非限定必须具备所有上述说明过的结构。此外,也可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也可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增添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也可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删除或增加、置换其他结构。例如,以下为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形的例子。
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对具有如下结构的车辆1进行了说明,即,呈从后轮罩80的上面部82更加突出设置的形状的减震器安装部84与上加强件90间隔规定的尺寸L,该上加强件90与后侧围立柱70连接。不过,减震器安装部84与后侧围立柱70之间的距离并不特别局限于实施方式的规定的尺寸L。

Claims (7)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侧架,其长度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
横梁,其连接在所述侧架之间;
后侧围立柱,其沿着位于后门开口的后方的后侧板设置;
后轮罩,其位于所述后侧围立柱的下部,用于收装后轮胎;和
衔接部件,其以横跨后轮罩上方的方式将所述横梁与所述后侧围立柱衔接起来,
所述后轮罩包括减震器安装部,该减震器安装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且与之形成一体,
所述车辆后部结构还具备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沿着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的棱线与之接合,将该减震器安装部连结于所述衔接部件,
所述连结部件同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形成封闭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具有:
***部,其形成于所述后轮罩的上面部;和
金属板材,其形成为大致L字形,且其左右方向外侧的周缘接合于该***部的内表面从而形成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罩接合于所述侧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具有:
山状凸起部,其具有以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为顶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由此围成山形;和
圆弧状部,该圆弧状部连续形成在所述山状凸起部的车辆前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罩接合于所述侧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具有:
山状凸起部,其具有以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为顶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由此围成山形;和
圆弧状部,该圆弧状部连续形成在所述山状凸起部的车辆前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拱形车顶,该拱形车顶与所述横梁、左右一对的所述后侧围立柱、以及接合于所述后轮罩的内侧上表面的所述衔接部件一同构成环状的环状骨架,
所述侧架在同所述衔接部件以及所述横梁交叉的部分的内侧设置有防扩开用的加固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横梁更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还具备底盘横梁,
在该底盘横梁上衔接着第2加固部件,所述第2加固部件沿着山状凸起部的以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为顶点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棱线设置,并与该山状凸起部之间形成封闭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后侧围立柱更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还具备后立柱,
设置有第3加固部件,该第3加固部件衔接于所述后侧围立柱和该后立柱之间。
CN201710018145.8A 2016-01-13 2017-01-10 车辆后部结构 Active CN1069658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4039 2016-01-13
JP2016004039A JP6259476B2 (ja) 2016-01-13 2016-01-13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5859A CN106965859A (zh) 2017-07-21
CN106965859B true CN106965859B (zh) 2019-07-09

Family

ID=5927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8145.8A Active CN106965859B (zh) 2016-01-13 2017-01-10 车辆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02432B2 (zh)
JP (1) JP6259476B2 (zh)
CN (1) CN1069658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9476B2 (ja) * 2016-01-13 2018-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US9969435B2 (en) * 2016-09-02 2018-05-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Pillar assembly to floor cross support member reinforcement gussets for vehicle side structures
DE102016118891A1 (de) * 2016-10-05 2018-04-0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bauteil
CN106428222A (zh) * 2016-11-25 2017-0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部车体结构
US10494031B2 (en) * 2017-03-27 2019-12-0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0647362B2 (en) * 2017-03-27 2020-05-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6913300B2 (ja) 2017-04-28 2021-08-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6954185B2 (ja) * 2018-03-02 2021-10-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6540844B1 (ja) * 2018-03-06 2019-07-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6540845B1 (ja) * 2018-03-06 2019-07-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7020219B2 (ja) * 2018-03-20 2022-02-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部車体構造
JP7027999B2 (ja) * 2018-03-20 2022-03-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部車体構造
JP7020220B2 (ja) * 2018-03-20 2022-02-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部車体構造
JP201917207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JP6988753B2 (ja) * 2018-09-14 2022-01-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部車体構造
JP7031541B2 (ja) * 2018-09-14 2022-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後部車体構造
CN109203894A (zh) * 2018-09-19 2019-01-15 瑞安市天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器支架
JP7188183B2 (ja) * 2019-02-27 2022-12-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7081533B2 (ja) * 2019-02-27 2022-06-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7024748B2 (ja) * 2019-02-27 2022-02-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7172768B2 (ja) 2019-03-15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US11293468B2 (en) * 2019-04-04 2022-04-05 Deere & Company Universal castings for rectangular tube corner stress relief
JP7165628B2 (ja) * 2019-06-24 2022-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7487554B2 (ja) 2020-05-22 2024-05-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CN111806575B (zh) * 2020-06-11 2021-05-28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的c环结构
CA3183816A1 (en) * 2020-06-30 2022-01-06 Frank Stronach Personal electric vehicle
USD945319S1 (en) 2020-06-30 2022-03-08 Elvy Inc. Personal electric vehicle
USD957289S1 (en) 2020-06-30 2022-07-12 Elvy Inc. Personal electric vehicle
JP7487710B2 (ja) * 2021-06-22 2024-05-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115230417B (zh) * 2022-08-22 2024-05-03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347A (ja) * 1997-12-18 1999-07-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1994803A (zh) * 2005-12-28 2007-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01823506A (zh) * 2005-12-15 2010-09-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结构
CN103085882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CN103717481A (zh) * 2011-08-02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775U (zh) * 1988-07-08 1990-01-25
JP5029135B2 (ja) * 2007-05-16 2012-09-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KR100925959B1 (ko) * 2008-08-06 2009-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리어 차체구조
DE102009047810A1 (de) * 2009-09-30 2011-03-31 Audi Ag Fahrzeugkarosserieaufbau mit einer Karosserieversteifung hinter der zweiten Sitzreihe
JP5515760B2 (ja) * 2010-01-18 2014-06-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698340B2 (ja) * 2011-03-10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KR101755711B1 (ko) * 2011-10-04 2017-07-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쇽업소버 장착부 구조
CN104602993B (zh) * 2012-08-31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5283371B (zh) * 2013-06-14 2017-07-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KR101451159B1 (ko) * 2013-11-15 2014-10-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휠하우스패널과 리어플로어 연결구조
JP5920328B2 (ja) * 2013-12-13 2016-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DE112015000167T5 (de) * 2014-06-09 2016-06-2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Hintere Karosseriestruktur für Kraftfahrzeuge
JP6128334B2 (ja) * 2014-07-22 2017-05-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517590B2 (ja) * 2015-06-01 2019-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462554B2 (ja) * 2015-10-27 2019-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215974B2 (ja) * 2016-01-12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259476B2 (ja) * 2016-01-13 2018-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US10112655B2 (en) * 2016-01-14 2018-10-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for vehicle upper rear corner panel
KR101744835B1 (ko) * 2016-04-21 2017-06-2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휠 하우스 보강 구조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347A (ja) * 1997-12-18 1999-07-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CN101823506A (zh) * 2005-12-15 2010-09-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身结构
CN1994803A (zh) * 2005-12-28 2007-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03717481A (zh) * 2011-08-02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构造
CN103085882A (zh) * 2011-11-04 2013-05-0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9476B2 (ja) 2018-01-10
US9902432B2 (en) 2018-02-27
US20170197664A1 (en) 2017-07-13
CN106965859A (zh) 2017-07-21
JP2017124687A (ja)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585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KR101722870B1 (ko) 자동차의 차체 측부 구조
JP6054536B2 (ja) 車体構造
JP604105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9457636B2 (en) Suspension frame structure
JP5963060B2 (ja) 車体後部のフロア構造
JP2006199132A (ja) 車体下側部構造
JP650781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659776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8025773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JP7056303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544635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5818155B2 (ja) 車体のフロア下部構造
JP2021151876A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10501125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10988181B2 (en)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4703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6183432B2 (ja) 車体のフロア下部構造
JP2019116123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805218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465138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002550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518962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905560B2 (ja) 車体構造
WO2015076023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