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7489B - 薄片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7489B
CN104947489B CN201510136991.0A CN201510136991A CN104947489B CN 104947489 B CN104947489 B CN 104947489B CN 201510136991 A CN201510136991 A CN 201510136991A CN 104947489 B CN104947489 B CN 104947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ylindrical portion
defibrating
additiv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69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7489A (zh
Inventor
樋口尚孝
中村昌英
宫泽真
宫泽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7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7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7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74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21B1/08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the raw material being waste paper; the raw material being rag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9/04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of the cylinder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1/00Process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paper, or of cardboard, or of wet web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on paper-mak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3/00Paper or cardboard prepared by adding substances to the pulp or to the formed web on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and by applying substances to finished paper or cardboard (on the paper-making machine), also when the intention is to impregnate at least a part of the pape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制造装置,能够将纤维和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在大气中混合而形成均匀性良好的薄片。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将包含纤维的被解纤物解纤的解纤部;通过旋转而使在所述解纤部中被实施了解纤处理并经由导入口被导入的解纤物从圆筒面上的多个孔通过的圆筒部;供给部,其具备区别于所述导入口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所述圆筒部内供给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将所述纤维和所述添加物粘结而形成薄片的粘结部。

Description

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通过使纤维状的物质堆积并使堆积的纤维彼此间作用有结合力从而获得薄片状或者膜状的成型体。作为其典型例,可以举出通过使用水的抄制(抄纸)方式而制造纸。目前,作为制造纸的方法之一也广泛使用抄造法。通过抄造法制造的纸一般多数具有如下结构,即,由例如来源于木材等的纤维素的纤维彼此缠绕而形成氢键,再通过粘合剂(纸力增强剂(淀粉糊、水溶性树脂等))而使彼此部分粘着在一起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不使用水的干式废纸解纤机的废纸纤维制成型物的制造方法。记载有通过该制造方法,将合成树脂粘合剂和废纸纤维的混合物加压加热而制成成型品的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将废纸解纤之前混合粘合剂。因此,存在如下担忧,即,在废纸解纤机的内部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粘合剂开始熔化,粘合剂没有充分分散在废纸纤维中,从而成为粘合剂部分聚集的状态。另外,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在混合物加压加热前涂布粘合剂的溶液,所以可以得知解纤前的粘合剂的混合、分散可能会不充分。另外,在设置用于在解纤后进行脱墨的分级部的情况下,如果在解纤前混合粘合剂,则会导致比纤维小、比重轻的树脂被分级而除去到***外。另外,通过干式方式使薄片成型的情况下,如果作为粘合剂的物质是液体,则将产生纤维的凝集,例如难以通过筛子的网眼,所以难以使用筛进行均匀的堆积、成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几个方案所涉及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薄片制造装置,能够将纤维和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在大气中混合而形成均匀性良好的薄片。
本发明是为了将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解决而实施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或适用例而实现。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方案具备:解纤部,其对包含纤维的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圆筒部,其通过旋转而使在所述解纤部中被实施了解纤处理并经由导入口而被导入的解纤物从圆筒面上的多个孔通过;供给部,其具备区别于所述导入口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所述圆筒部内供给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粘结部,其将所述纤维和所述添加物粘结而形成薄片。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因为具备区别于对包含纤维的解纤物进行导入的导入口的供给添加物的供给口,所以能够向旋转中的圆筒部内供给添加物。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纤维和添加物的混合。因此,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能够制造出抑制了纤维、添加物的偏置的均匀性较高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所述供给口可以配置成从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向上方远离。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容易使添加物与通过在旋转的圆筒部内反复上升、落下而被搅拌的纤维中的在某个时间点处位于圆筒部内的上方的纤维相接触。由此,能够降低未与纤维接触就通过孔的添加物的比例。另外,由此能够将纤维和添加物更良好地混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供给口配置成从所述导入口向上方远离。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能够从纤维的上方供给添加物,所以能够将纤维和添加物更良好地混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供给口与所述导入口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圆筒部内的所述旋转轴的长度的1/4以下。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因为供给口和导入口的位置关系拉近,所以容易使添加物粘附于被导入的纤维上。由此,能够降低没有与纤维接触就通过孔的添加物的比例。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圆筒部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具有在所述圆筒面上具有多个孔的开口区域和在所述圆筒面上未具有孔的筒状区域,所述供给口位于所述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中的所述筒状区域的范围内。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添加物被供给到筒状区域的范围内。因为在筒状区域没有孔,所以,在纤维和添加物混合后,混合物能够向开口区域移动并通过孔。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圆筒部具有与所述圆筒面交叉、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远离、且不旋转的两个侧面部,所述供给部配置在所述侧面部。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从相对固定的供给部对在圆筒部内旋转的纤维供给添加物。由此,与将供给部设置成与圆筒部的旋转一同旋转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纤维一同旋转的添加物的比例,能够将纤维和添加物更良好地混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解纤部和所述圆筒部之间具有将所述解纤物分级的分级部。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能够抑制通过将添加物供给到比分级部靠前的位置而导致添加物在分级部被除去得情况,并且能够通过分级部从解纤物中除去杂质,所以能够进一步脱墨而制作被高强度的薄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方案是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解纤部,其对包含纤维的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圆筒部,其通过旋转,而使在所述解纤部中被实施解纤处理而形成的解纤物从圆筒面上的多个孔通过;管,将所述解纤物向所述圆筒部引导;供给部,向所述管内供给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粘结部,将所述纤维和所述添加物粘结而形成薄片。。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能够将包含纤维的解纤物和添加物以事先接触的状态导入旋转的圆筒部内。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纤维和添加物的混合。因此,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能够制造抑制了纤维、添加物的偏置的均匀性较高的薄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选部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图。
图3是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圆筒部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圆筒部、导入口以及供给口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给部的改变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进行说明的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没有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改变方式。应予说明,以下说明的结构并不一定均为本发明的必要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至少包括解纤部20、圆筒部52、供给部54和粘结部77。其中,因为圆筒部52以及供给部54构成分选部40及/或理开部60的各部分,所以在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项中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模式图。图2是模式地表示分选部40的要部的图。图3是从沿着圆筒部52的旋转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模式图。图4是用于说明圆筒部44、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供给部54的变形例的模式图。
1.解纤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解纤部20。解纤部20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解纤部20通过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生成被拆解成纤维状的解纤物。另外,解纤部20还具有使粘附于被解纤物上的树脂粒、油墨、调色剂、防渗色剂等粒子状物质与纤维分离的功能。
此处,“解纤处理”是指将多条纤维粘结而成的被解纤物拆解成一条条的纤维。将通过了解纤部20的产物称为“解纤物”。“解纤物”中,除了被拆解的纤维外,有时还包含拆解纤维时从纤维中分离出的树脂(用于使多条纤维彼此粘结的树脂)颗粒、以及油墨、调色剂、防渗色材料等的油墨颗粒。被拆解成的解纤物的形状为带(string)状、条带(ribbon)状。被拆解成的纤维可以以没有与其他被拆解的纤维缠绕的状态(独立的状态)存在,也可以以与其他被拆解的纤维缠绕成块状的状态(所谓的形成“结块”的状态)存在。
本说明书中,薄片制造装置100中,有时相对于所制造的薄片的材料(原料、被解纤物、解纤物、添加物、纤维网、薄片等)的流动(包括概念性的流动),使用“上游”、“下游”等表达方式。另外,“上游侧(下游侧)”的表达方式在对结构的位置进行相对确定时使用,例如在“A处于B的上游侧(下游侧)”等情况下,是指A的位置相对于B的位置参照薄片的材料的流通方向而处于上游(下游)。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干式是指,不在液体中而在大气中(空气中)。干式的范畴内包括干燥状态、以及存在作为杂质而存在的液体或有意添加的液体的状态。
解纤部20只要具有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的功能,则可以为任意结构。解纤部20在大气中(空气中)以干式方式进行解纤。在图示的示例中成为如下结构,即,从导入口21导入的被解纤物通过解纤部20被解纤,成为解纤物(纤维),从排出口22被排出的解纤物从管82中被排出。
解纤部2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旋转部(转子)和覆盖旋转部的固定部、且在旋转部和固定部之间形成了间隙(gap)的结构。在解纤部20以此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旋转部旋转的状态下使被解纤物导入间隙内,由此进行解纤处理。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部的转数、形状、固定部的形状等可以根据所制造的薄片的性质、整体的装置结构等要求而适当地设计。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部的转速(每1分钟的转数(rpm))等也可以考虑解纤处理的生产量、被解纤物的滞留时间、解纤的程度、间隙的尺寸、旋转部、固定部、其他各部件的形状、尺寸等条件而适当地设定。
另外,解纤部20更优选具有产生对被解纤物进行吸引及/或将解纤物排出的气流的功能。这样的情况下,解纤部20可以通过自己产生的气流而从导入口21将被解纤物与气流一同吸引,而进行解纤处理,并向排出口22输送。应予说明,使用不具有气流产生机构的解纤部20的情况下,可以外设产生将被解纤物向导入口21进行引导的气流和从排出口22将解纤物吸出的气流的机构。
1.1.被解纤物
本说明书中,被解纤物是指包含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原材料的物品,例如是指纸浆薄片、纸、废纸、纸巾、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材料、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瓦楞板纸等纤维缠绕或粘结的物品。另外,本说明书中,被解纤物可以是通过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的薄片或使用过的该薄片(废旧薄片)。另外,被解纤物中,可以包含由人造丝、Lyocell、铜氨纤维、维尼纶、丙烯酸、尼龙、芳族聚酰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酰亚胺、碳、玻璃、金属形成的纤维等(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具备后述的分级部30的情况下,作为被解纤物,可以特别有效地利用废纸、废旧薄片等。
1.2.解纤物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解纤物被用作所制造的薄片的材料的一部分。解纤物包括对上述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而得到的纤维,作为该纤维,可以举出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等。作为解纤物中包含的纤维,更详细而言,可以举出来源于纤维素、丝绢、羊毛、棉、***、***槿、亚麻、苎麻、黄麻、蕉麻、剑麻、针叶树、阔叶树等的纤维,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混合进行使用,还可以进行精制等制成再生纤维而使用。解纤物虽然是所制造的薄片的材料,但只要包含这些纤维中的至少1种即可。另外,解纤物(纤维)可以是被干燥的,也可以含有或被含浸有水、有机溶剂等液体。另外,解纤物(纤维)可以实施各种表面处理。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解纤物中包含的纤维是独立的1条纤维时,其平均直径(截面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中的最大者、或假设为具有与截面面积相等的面积的圆时该圆的直径(当量圆直径))平均为1μm~1000μm,优选为2μm~500μm,更优选为3μm~200μm。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解纤物所包含的纤维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独立的1条纤维,该纤维沿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μm~5mm,优选为2μm~3mm,更优选为3μm~2mm。纤维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因为难以被树脂粘结,所以有时薄片的强度不足,但是只要为上述范围,就能够得到强度充分的薄片。另外,对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作为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而为20μm~3600μm,优选为200μm~2700μm,更优选为300μm~2300μm。另外,纤维的长度可以有差异(分布)。
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到纤维时,有时是指1条纤维,有时是指多条纤维的集合体(例如棉这样的状态),另外,提到解纤物时,是指包含多条纤维的材料,且包括纤维集合的含义以及成为薄片的原料的材料(粉体状或棉状的物体)的含义。
从解纤部20通过了的解纤物在成型为薄片状之前与添加物混合。混合可以通过设置具备圆筒部52以及供给部54的结构(例如分选部40及/或理开部60)而能够非常容易地混合。
2.粘结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具备粘结部77。粘结部77对从具备圆筒部102、壳体部104、以及供给部106的结构(例如后述的分选部40及/或理开部60)中通过了的解纤物以及添加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形成使解纤物中的多条纤维通过混合物中的树脂而彼此粘结的状态。混合物可以在到达粘结部77前成型为规定的形状(例如纤维网状)。另外,粘结部77也可以具有将混合物成型为规定形状的功能。
粘结部77中,通过对纤维(解纤物)以及树脂(添加物)的混合物施加热量,从而将混合物中的多条纤维彼此通过树脂而粘结。在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如果加热到其玻璃化温度(软化点)或熔点(为结晶性聚合物时)附近以上的温度,则树脂将软化或熔化,之后如果温度下降,则固化。树脂软化而以缠绕到纤维上的方式与纤维接触,并且通过树脂固化而能够将纤维和树脂彼此粘结。另外,固化时通过相邻的纤维粘结从而使纤维和纤维被粘结。应予说明,树脂可以具有在粘结部77中不熔融、流动的残留成分。
本说明书中,“将纤维和树脂粘结”是指纤维和树脂难以分离的状态、以及在纤维和纤维之间配置树脂从而纤维和纤维通过树脂而变得难以分离的状态。另外,粘结是包括粘合的概念,包含2种以上的物体接触而变得难以分离的状态。另外,纤维和纤维通过树脂而粘结时,纤维和纤维可以平行或交叉,也可以在1条纤维上粘结多条纤维。另外,在粘结部77中,除了对混合物施加热,还可以施加压力,这种情况下,粘结部77可以具有将混合物成型为规定形状的功能。所施加的压力的大小可以根据成型的纸的种类适当调节,可以为50kPa~30MPa。如果所施加的压力较小,则会得到空隙率较大的薄片(纸、无纺布),如果所施加的压力较大,则会得到空隙率小(密度高)的薄片(纸、无纺布)。
作为粘结部77的具体构成,可以举出加热辊(heater roller)、热压成型机、热板、热风鼓风机、红外线加热器、闪光固定器等。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粘结部77由加热辊78构成。通过对纤维网W进行加热,能够使纤维网W所包含的纤维彼此通过树脂而粘结。应予说明,作为粘结部77的具体结构,当采用图示的加热辊78时,与采用热压成型机、热风鼓风机、红外线加热器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热量集中施加到纤维网W的狭窄区域。因此,与利用加压、热风等的加热那样对大范围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所使用的能量。
图示的示例中,粘结部77被构成为通过加热辊78夹着纤维网W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且具有一对加热辊78。在通过平板状的加压部而构成粘结部77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设置有在进行加压的期间使所输送的纤维网暂时松弛的缓冲部(未图示)。另一方面,通过将粘结部77构成为加热辊78,从而与将粘结部77构成为平板状的加压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连续地输送纤维网W的同时,使薄片成型。
加热辊78例如由铝、铁、不锈钢等中空芯棒构成。在加热辊78的表面,可以设置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含氟套管、PTFE等氟涂层的脱模层。应予说明,在芯棒和脱模层之间可以设置由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棉等形成的弹性层。通过设置该弹性层,从而在以高载荷压接一对加热辊78的情况下,可以使一对加热辊78在加热辊78的轴向上均匀地接触。
另外,在芯棒的中心部,作为加热机构而设置有例如卤素加热器等加热部件。加热辊78以及加热部件通过未图示的温度检测部而被获取各自的温度,基于所取得的温度而控制加热部件的驱动。由此,能够将加热辊78的表面温度维持在规定的温度。通过使纤维网W从一对加热辊78之间通过,从而能够对所输送的纤维网W进行加热加压。应予说明,作为加热单元,不限定于卤素加热器等,例如可以使用利用了非接触加热器的加热单元、和利用了热风的加热单元。
另外,在粘结部77采用加热辊78的情况下,加热辊78的数目、配置没有限定,可以在能够实现上述作用的范围内任意构成。另外,粘结部77的加热辊78的构成(脱模层·弹性层·芯棒的厚度、材质、辊的外径)和对加热辊78进行压接的荷重在多个加热辊78间可以彼此不同。进而在图示的示例中采用了将纤维网W与网带72一同加热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在将纤维网W从网带72上剥开的状态进行加热的方式。
通过从粘结部77(加热工序)经过,从而使添加物中的树脂熔融,由此使之容易与解纤物中的纤维缠绕,并且使纤维间粘结。由此制造薄片S。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将通过了上述解纤部20的解纤物的纤维和纤维经由树脂进行粘结从而制造出薄片。
3.添加物
从供给部54供给的添加物包含树脂。作为该树脂的种类,可以为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树脂优选为,在常温下为固体的树脂,如果考虑利用粘结部77中的热量而对纤维进行粘结的方式,则更优选热塑性树脂。另外,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的薄片S为被解纤物并由该薄片而得到纤维从而制造出包含该纤维和树脂的薄片(该薄片也可以是本实施方式的薄片S)的情况下,即制造再生薄片的情况下,因为粘结力难以再利用,所以优选不使用热固性树脂。这是因为通过树脂对纤维间进行粘结的情况下,热固性树脂在再生薄片中难以再次发挥粘结力。在作为树脂而采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加热到软化点以上的温度,通过加热到固化温度(发生固化反应的温度)以上的方式,也可以将纤维和树脂粘结。
另外,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等优选低于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优选按这样的关系而对树脂以及纤维的种类进行组合选择。
作为天然树脂,可以举出松脂、达马脂、乳香脂、柯巴脂、琥珀、虫胶、麒麟竭、山达脂、松香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适当混合,另外,也可以对这些物质适当进行化学改性。
合成树脂中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举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另外,合成树脂中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撑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
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适当混合使用。另外,可以进行共聚物化、改性,作为这样的树脂的类,可以举出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树脂、烯烃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N-乙烯基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系树脂等。
添加物可以为纤维状,也可以为粉末状。在添加物为纤维状的情况下,添加物的纤维长度优选为解纤物的纤维长度以下。具体而言,添加物的纤维长度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如果添加物的纤维长度大于3mm,则有时难以均匀性良好地与解纤物混合。添加物为粉末状的情况下,添加物的粒径(直径)为1μm以上50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20μm以下。如果添加物的粒径小于1μm,则有时使解纤物中的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力会下降。如果添加物的粒径大于20μm,则有时难以均匀性良好地与解纤物混合,另外有时会使对解纤物的粘附力下降而与解纤物脱离,从而在所制造出的薄片中出现不均的情况等。
从供给部54供给的添加物的量对应于所制造的薄片的种类适当地设定。混合物中的添加物的比例例如为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0%以下,从得到良好的混合物的观点、以及不易接收到因将混合物成型为纤维网状时的重力而导致的添加物的落下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50%以下。
另外,添加物除了树脂之外,也可以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可以举出凝集抑制剂、着色材料、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防霉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吸收剂等。以下对凝集抑制剂、着色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3.1.凝集抑制剂
添加物除了使解纤物中的纤维粘结的树脂外,还可以包含用于抑制解纤物中的纤维彼此间的凝集、和添加物彼此间凝集的凝集抑制剂。另外,在使添加物中包含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优选使树脂和凝集抑制剂一体化。即,在使添加物中包含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优选为,添加物为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复合体时,是指以树脂为成分之一而与其他物质形成为一体的粒子。其他物质是指凝集抑制剂、着色材料等,包括具有与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不同的形状、尺寸、材质、功能的物质。
在添加物中配合了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与没有配合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彼此不易凝集。作为凝集抑制剂,可使用各种凝集抑制剂,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因为在圆筒部52(分选部40及/或理开部60)中不使用或几乎不使用水,所以优选使用配置(也可以是涂布(被覆)等)在复合体表面的类型的凝集抑制剂。
作为这样的凝集抑制剂,可以举出由无机物形成的粒子,通过将其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能够得到非常优异的凝集抑制效果。应予说明,凝集是指同种或异种的物体在静电力、范德华力的作用下物理性连接而存在的状态。另外,在多个物体的集合体(例如粉体)中,未凝集状态这种情况,未必就是指构成该集合体的全部物体离散而配置。即,没有凝集的状态中,也包括构成集合体的物体的一部分凝集的状态,即使像这样的凝集的物体量为集合体整体的质量百分比10%以下、优选为质量百分比5%以下的程度,则该状态也包括在多个物体的集合体中的“未凝集状态”中。另外,在将粉体等装袋等情况下,成为粉体的粒子彼此接触而存在的状态,通过施加柔和的搅拌、利用气流的分散、自由落下等不会破坏粒子的程度的外力,能够使粒子成为离散的状态,这种情况也包括在未凝集状态内。
作为凝集抑制剂的材质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氧化锆、钛酸锶、钛酸钡、碳酸钙。应予说明,例示的凝集抑制剂的材质的一部分(例如氧化钛等)与后述的着色材料的材质相同,但在凝集抑制剂的粒径比着色材料的粒径小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因此,凝集抑制剂对所制造的薄片的色调没有显著影响,能够区别于着色材料。但是,对薄片的色调进行调节时,即使凝集抑制剂的粒径小,有时也会产生光的散射等的少许的效果,所以更优选为考虑这样的效果。
凝集抑制剂的粒子的平均粒径(数均粒子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01~1μm,更优选为0.008~0.6μm。凝集抑制剂的粒子落入所谓的纳米粒子的范畴,从粒径较小这方面考虑,一般是一次粒子。但是,凝集抑制剂的粒子也可以是多个一次粒子结合而成为高次粒子。如果凝集抑制剂的一次粒子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良好地涂布在树脂的表面,能够赋予充分的复合体凝集抑制效果。在树脂粒子的表面上配置凝集抑制剂而得到的复合体的粉体中,某个复合体与其他复合体之间存在凝集抑制剂,从而彼此的凝集被抑制。应予说明,树脂和凝集抑制剂没有一体化而分别存在的情况下,在某个树脂粒子与其他树脂粒子之间并非始终存在凝集抑制剂,所以可以认为树脂粒子彼此的凝集抑制效果比一体化的情况小。
将树脂和凝集抑制剂一体了化的复合体中的凝集抑制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的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只要为这样的含量,就能够获得上述效果。另外,从提高上述效果及/或抑制凝集抑制剂从所制造的薄片上脱落等观点考虑,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的0.2质量份以上且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上且3质量份以下。
将凝集抑制剂配置到树脂表面的情况下,复合体表面上凝集抑制剂的被覆比例(面积比: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其称为被覆率)只要为20%~100%,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凝集抑制效果。被覆率可以通过投料到FM混合机等装置中而进行调节。另外,如果凝集抑制剂、树脂的比表面积是已知的,则也可以通过投料时各成分的质量(重量)进行调节。另外,被覆率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显微镜来测定。应予说明,以不易从树脂上脱落的方式配置有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中,可以说凝集抑制剂和树脂是一体的。
如果在复合体中配合凝集抑制剂,则能够使复合体非常不易发生凝集,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在圆筒部52中将添加物(复合体)和解纤物(纤维)混合。即,在添加物中作为与树脂的复合体而配合有凝集抑制剂时,复合体将迅速扩散到空间内,从而与没有配合凝集抑制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快地形成均匀的解纤物和添加物的混合物。作为通过凝集抑制剂而能够使纤维和树脂(复合体)良好混合的理由,可以举出在将凝集抑制剂配置在复合体表面的情况下,复合体有容易带静电的倾向,通过该静电而抑制复合体凝集。
3.2.着色材料
添加物除了使解纤物的纤维粘结的树脂外,还可以包含着色材料。另外,在使添加物中包含着色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使树脂和着色材料被一体化。即,添加物优选为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另外,在复合体包含上述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制成一体地具有树脂、着色材料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即,添加物可以包括一体地具有树脂、凝集抑制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
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是指着色材料在薄片制造装置100内及/或所制造的薄片中难以分散(难以脱落)的状态。即,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是指着色材料通过树脂而彼此接合的状态、着色材料被结构性(机械性)地固定在树脂中的状态、树脂和着色材料在静电力、范德华力等的作用下凝集的状态、以及树脂和着色材料化学键合的状态。另外,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与着色材料的状态也可以是着色材料被内包在树脂中的状态、着色材料粘附于树脂上的状态,且包括这2个状态同时存在的状态。
着色材料具有使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出的薄片的颜色为规定颜色的功能。作为着色材料,可以使用染料或颜料,从在复合体中与树脂一体化的情况下得到更良好的遮蔽力、显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颜料。
作为颜料,颜色、种类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一般的油墨中使用的各种颜色(白色、蓝色、红色、黄色、蓝绿色、品红、黄色、黑色、特殊颜色(珍珠色、金属光泽)等)的颜料。颜料可以为无机颜料,也可以为有机颜料。作为颜料,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2-8730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50559号公报中记载的公知的颜料。另外,可以使用氧化锌、氧化钛、三氧化二锑、硫化锌、粘土、二氧化硅、白炭黑、滑石、铝白等白色颜料等。这些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混合使用。应予说明,在使用白色颜料的情况下,上述例示的颜料中,从氧化钛的折射率高、以较少的配合量就能够容易地提高所制造的薄片的白色度方面考虑,更优选使用由包含以氧化钛为主成分的粒子(颜料粒子)的粉体而形成的颜料。
4.分选部以及理开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中的至少一方。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将被解纤部20解纤而成的包含纤维的解纤物与添加物进行混合的功能。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设置有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这二者,但是也可以为其中之一,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在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中的至少一方中,设置圆筒部52以及供给部54的组,在设置有该组的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中的至少一方中,解纤物(可以是解纤物以及添加物的混合物)和添加物被混合。另外,在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二者上均设置有该组的情况下,各自添加的添加物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以下,对在分选部40以及理开部60二者中均设置有圆筒部52以及供给部54的组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描述。
4.1.分选部
分选部40在空气中从解纤物中分选出较长的纤维(长纤维)、和没有被充分解纤的未解纤片。分选部40将实施了解纤处理而形成的解纤物在空气中分选成通过分选部40的“通过物”和未通过分选部40的“残留物”。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采用分选部40的情况下,使用以下说明的类型的筛子(筛)。分选部40可以通过筛子从解纤处理而形成的解纤物中分选出短语一定长度的纤维(通过物)。
作为分选部40的构成的一部分的筛子包含具有圆筒面、在该圆筒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多个孔H的圆筒部44(52)。圆筒部44内为空洞,向该空洞内导入解纤物(纤维)以及添加物(树脂)。圆筒部44能够绕旋转轴R(圆筒面的中心轴)旋转,将被导入的解纤物(纤维)以及添加物(树脂)混合。图示的示例中,被供给到圆筒部52中的添加物在圆筒部52内与解纤物混合。
如图1所示,分选部40具有导入口41、供给口42以及排出口43。如图1所示,未通过圆筒部44的孔H的残留物可以从排出口43排出,经由作为返回流路的管86而被输送到到料斗15中,再返回到解纤部20。通过了圆筒部44的孔H的通过物被料斗16接收后通过管87而被输送。
分选部40除具有排出口43之外,可以与后述的理开部60同样地构成,但是具有不像理开部60那样使被导入的材料全部通过而是将一部分成分从排出口43除去的功能。通过时,凝集的解纤物被拆解分散,进而解纤物和添加物被混合。
通过设置分选部40,可以分成解纤物或混合物中所包含的与孔H的网眼尺寸相比而较小的纤维或粒子、和与孔H的网眼尺寸相比而大的纤维、未解纤片、团块。
图2模式化地表示分选部40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示例。图2的示例中,分选部40具备圆筒部44(52)和壳体部45。在圆筒部44的内部形成空洞,只要圆筒部44能够绕旋转轴R旋转,则对圆筒部44的轴承机构、支承机构、旋转机构、密封机构等没有特别限定。
圆筒部44如图2所示包含:具有供纤维以及添加物的混合物通过的多个孔H的开口区域46和不具有孔H的筒状区域47。开口区域46和筒状区域47通过焊接、螺钉等被结合而一体地进行旋转。图示的圆筒部44使用具有均匀厚度的不锈钢等金属板形成为筒型,在其两端形成有开口48。
在开口区域46设置有多个孔H。并且构成为,混合物从该孔H通过,并根据材料的尺寸、种类等适当设定孔H的尺寸、形成区域等。应予说明,开口区域46不限定于冲孔金属,也可以为金属网材。多个孔H的尺寸(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分别以等间隔配置。由此,能够使通过了孔H的混合物的尺寸等更均匀。
筒状区域47是不具有孔H的部分,与其壳体部45接合,且与壳体部45一同划分形成对通过了圆筒部44的孔H的混合物进行回收的空间。另外,筒状区域47与凸缘部55接合从而划分形成圆筒部44的内侧的空洞。
如图1、2所示,壳体部45内侧具有空间。壳体部45的下方没有壁面,而形成为使通过了孔H的混合物能够下落到料斗16中。另外,壳体部45具有对置的2个壁面,所述对置的2个壁面具有供圆筒部44旋转自如地贯穿的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圆筒部44沿着旋转轴R的延伸存在方向具有筒状区域47、开口区域46、筒状区域47,壳体部45如图2所示,隔着绒面密封件49与筒状区域47中的远离旋转轴R的一侧表面(圆筒面)相接。
通过以此方式使壳体部45和筒状区域47相接,能够抑制从开口区域46的孔H通过了的混合物从壳体部45的内部向外部扩散。在与沿着圆筒部44的旋转轴R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壳体部45的外径尺寸比圆筒部52的外径尺寸大,由此将壳体部45配置在圆筒部52的内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5具有绒面密封件49,筒状区域47的表面和绒面密封件49相接。绒面密封件49由例如在基底部的一方表面侧浓密地植有细毛的刷子(毛刷)构成。绒面密封件49以从圆筒部44的孔H通过的混合物无法通过的程度浓密地植有细毛。而且构成为,绒面密封件49的刷子的前端部与筒状区域47的表面相接。优选为,在与绒面密封件49相接的筒状区域47的表面上没有开口,另外,筒状区域47的至少与绒面密封件49相接的表面没有凹凸。由此,壳体部45和圆筒部44的筒状区域47的间隙被绒面密封件49填塞至混合物无法通过的程度。因此,能够抑制从圆筒部44的孔H通过的混合物漏出到壳体部45的外部的情况。
另外,圆筒部44绕旋转轴R旋转时,筒状区域47和绒面密封件49的滑动部的磨损被抑制,由此能够降低对圆筒部44的旋转负荷。另外,为了使绒面密封件49切实地与筒状区域47相接,优选将绒面密封件49的刷子的细毛长度设定为长于壳体部45与圆筒部44的筒状区域47间的间隔。
另外,绒面密封件49可以与圆筒部44的筒状区域47侧相接。但是由于圆筒部44相对于壳体部45在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上错开时,绒面密封件49和壳体部45的接触面积有时会变小,因此更优选为,绒面密封件49与壳体部45侧连接,且与在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上与比绒面密封件49相比而大的筒状区域47相接。由此形成以上述方式而由圆筒部44(52)、绒面密封件49、壳体部45划分形成的、圆筒部44(52)的外侧的空间。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的两端部且圆筒部44的筒状区域47的内侧,设置有一对凸缘部55。筒状区域47和凸缘部55隔着绒面密封件49而相接。凸缘部55被固定于凸缘固定板56上。而且,凸缘固定板56被固定于没有图示的外部框架。关于该绒面密封件49,功能方面与上述相同,省略详细说明。由此形成以上述方式而由圆筒部44(52)、绒面密封件49、凸缘部55、凸缘固定板56所区划的、圆筒部44(52)内部的空洞。另外,图示的示例是凸缘部55进入圆筒部44的内侧(接近旋转轴R的一侧)、且凸缘固定板56被配置在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延伸设置方向)的外侧的方式,但是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只要能够在圆筒部44的内侧形成空洞即可,可以适当地构成。例如可以使凸缘部55嵌合在圆筒部44的外侧(接近旋转轴R的一侧),也可以将凸缘固定板56配置在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的内侧。
2个凸缘固定板56与圆筒部44的圆筒面交叉,可以被视为在圆筒部44的旋转轴R的延伸设置方向(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上相分离且不旋转的、空洞的2个侧面部。圆筒部44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由电机、带、滑轮、链条、链轮等适当构成)而绕旋转轴R被旋转驱动。由此,能够使被导入供给到圆筒部52内部的解纤物(纤维)和添加物(树脂)混合,并分选成与孔H的网眼的尺寸相比而较小的混合物和与孔H的网眼的尺寸相比而较大的纤维、未解纤片、团块。
将解纤物导入空洞内的导入口41可以连接于与解纤部20的排出口22相连接的管82,也可以如图1所示,在设置有分级部30的情况下连接于与排出口34相连接的管83。另外,导入口41在图示的示例中形成为将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贯通,但是也可以为凸缘固定板56的开口。另外,导入口41在从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时,在旋转轴R的附近开口,但是不限定配置位置。
另外,将添加物导入空洞内的供给口42被连接于管85。管85在图示的示例中对从螺旋送料器89供给的添加物进行输送。本实施方式中管85以及螺旋送料器89构成了供给部54。另外,供给口42在图示的示例中形成为将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贯通,但是也可以为凸缘固定板56的开口。进而,供给口42在从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时的配置也不限定。但是,存在以下的优选配置。
图3是从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模式图,并示出了旋转轴R、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的配置。如图3所示,优选为,供给口42在从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时,以从旋转轴R向上方远离的方式而配置。由此,从由导入口41导入的解纤物的上方供给添加物,且因为解纤物与旋转的圆筒部44一同旋转移动,所以容易混合。另外,能够抑制添加物粘附于圆筒部的壁面的情况。
此处,从旋转轴R向上方是指与包含旋转轴R的水平面相比向铅直方向中的上方(图3中阴影线所表示的部分)(与重力作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区域。因此,供给口42在从圆筒部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观察时以从旋转轴R向上方远离的方式而配置是指,供给口42的开口在图3的阴影线区域内。
这样一来,容易使添加物与通过在旋转的圆筒部44内反复上升、下落而被搅拌的纤维中的来自圆筒部44内的上方的纤维接触。由此,能够降低未与纤维接触就从孔H通过的添加物的比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选部40中,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侧面部)上设置有用于将解纤物(纤维)供给到圆筒部52内部的、作为管83的开口的导入口41。另外,在同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侧面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添加物(树脂)供给到圆筒部52内部的、作为管85的开口的供给口42。在旋转轴R方向中的相反侧(另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侧面部)上设置有用于使未能够从孔H通过的混合物返回到解纤部20中的作为管85的开口的排出口43。
通过以此方式在圆筒部52(44)的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的一端(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侧面部))设置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在另一端(另一端侧的凸缘固定板56(侧面部))设置排出口43,从而能够使解纤物以及添加物以被混合的状态从孔H通过。另外,与供给口42位于另一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添加物与未能从圆筒部44的孔H通过的残留物一同从排出口43被排出的情况。
另外,从相对于圆筒部44固定的供给口42(供给部54)对在圆筒部44内旋转的解纤物(纤维)供给添加物。由此,在从供给口42供给添加物时,在添加物和被旋转搅拌的纤维之间形成移动速度差。因此,与将供给部54(供给口42)设置成与圆筒部44的旋转一同旋转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纤维一同旋转的(即速度差小的)添加物的比例,能够将纤维和添加物更良好地混合。
图4是用于说明圆筒部52(44)、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图4中,省略了凸缘部55、凸缘固定板56等,只要能够配置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则可以任意配置构成凸缘部55以及凸缘固定板56。另外,在图4中,将供给口42与导入口41在圆筒部44的旋转轴R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距离标记为符号A。另外,将圆筒部44的一端侧的端部(开口48)与导入口41之间在旋转轴R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距离标记为符号B。另外,将圆筒部44的两端间(2个开口48间)的距离(即、圆筒部44内的旋转轴R的长度)标记为符号C。进而,将筒状区域47在旋转轴R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长度标记为符号D。
参照图4,优选为,供给口42与导入口41在圆筒部44的旋转轴R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距离A为圆筒部44的两端间(2个开口48间)的距离C(即、圆筒部44内的旋转轴R的长度)的1/4以下。
如果这样处理,则供给口42以及导入口41的位置将拉近,所以添加物容易粘附于被导入的解纤物(纤维)上。由此,能够显著降低未能与纤维接触就从孔H通过的添加物的比例。
另外,优选为,在圆筒部44的圆筒面上不具有孔H的筒状区域47中设置导入口41及/或供给口42。即,参照图4,优选未,距离B小于长度D。另外,距离(A+B)也优选为小于长度D。
通过设置成这样的圆筒部44、导入口41以及供给口42的位置关系,能够在筒状区域47的范围内供给解纤物以及添加物。因为在筒状区域47内没有孔H,所以解纤物和添加物接触的频率提高,能够使混合物以更良好地混合的状态向开口区域46移动并通过孔H。
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供给部54被构成为,包含将添加物导入圆筒部52的螺旋送料器89,但添加物的导入也可以使用阀的开关等机构。另外,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盘式送料器。通过使用这些送料器,能够降低添加物的供给量波动,所以更为优选。
从供给部54供给的添加物包含用于使上述多条纤维粘结的树脂。在添加物被供给到圆筒部44的时间点,解纤物中包含的多条纤维除了解纤不充分的情况外,不会有意地彼此粘结。添加物中所包含的树脂在通过粘结部77时将熔融或软化,然后固化,由此使多条纤维粘结。
4.2.理开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在分选部40的下游设置有理开部60。理开部60具有将缠绕的纤维理开,使混合物落下,并使混合物均匀地堆积在后述的薄片成型部70上的作用。即,“理开”这一用语包括使缠绕的物体分散的作用和使其均匀地堆积的作用。另外,理开部60发挥着只要没有缠绕的纤维等就使其均匀堆积的效果。另外,“将缠绕的纤维理开”包括将缠绕的纤维完全理开的情况(全部纤维处于被理开了的状态的情况)和将缠绕的纤维中的一部分理开到缠绕的纤维能够通过筛子的程度的情况。“将缠绕的树脂理开”(树脂为纤维状的情况等)也是同样的含义。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采用理开部60的情况下,使用筛子(筛)。该筛子与“4.1.分选部”项所述的作为分选部40的构成的一部分的筛子相同,包含至少具有圆筒面、在该圆筒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多个孔H的圆筒部64(52)。通过了分选部40的解纤物(分选部40具有供给部54的情况下包含添加物)经过管87而从导入口61被导入到圆筒部64中。另外,如图1所示,理开部60中的供给部54由管88以及螺旋送料器89构成,将添加物通过供给口62供给到圆筒部64(52)。即,理开部60除了不具有排出口43这一点、以及通过了圆筒部52的孔H的混合物不是由料斗16接收而是由网带72接收这一点之外,可以与前述分选部40同样地构成。
因此,理开部60中的管87、导入口61、圆筒部64(52)、壳体部65、供给口62、以及、包含管88以及螺旋送料器89的供给部54分别与上述分选部40中的管83、导入口41、圆筒部44(52)、壳体部45、供给口42、以及、包含管85以及螺旋送料器89的供给部54相同,所以,省略这些部分的详细说明。
另外,参见图2,理开部60中采用的圆筒部64(52)为没有设置管86以及排出口43的方案。因此,理开部60的筛子是在凸缘固定板56未设置用作排出口43的开口的方式。
圆筒部64内为空洞,在该空洞内导入解纤物(纤维)以及添加物(树脂)。另外,在分选部40中导入有添加物的情况下,理开部60可以不具有供给部54。相反,在理开部60中导入添加物的情况下,在分选部40可以不具有供给部54。也可以在分选部40导入添加物,在理开部60设置供给部54,从而导入相同或不同的添加物。
理开部60的圆筒部64(52)能够绕旋转轴R(圆筒面的中心轴)旋转,被导入的解纤物(纤维)以及添加物(树脂)混合的情况也与对分选部40的说明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使通过理开部60的圆筒部64(52)的混合物堆积而形成纤维网W的薄片成型部70。另外,在薄片成型部70设置有网带72以及吸引机构76。理开部60能够使混合物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这是通过薄片成型部70的网带72而使从理开部60落下来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堆积而成型为纤维网W的形状的方式,其成为气流布置的一种。另外,理开部60可以使被导入的全部原料通过。
5.供给部的变形
图5是表示供给部54的变形例的模式图。在上述的示例中,从供给部54供给的添加物从位于圆筒部52内的供给口42、62被供给。但是,供给部54如图5所示可以包含与连接于导入口41、61的管83、87合流的管85、88而构成。
如果这样设置,则能够将解纤物(包括含有添加物的情况)和添加物以事先接触的状态导入旋转的圆筒部52内。由此,纤维和添加物能够更早地发生接触,使到通过圆筒部52的孔H位置、或到达排出口43为止的纤维和添加物的接触时间延长。由此能够将二者均匀地混合。因此,如果这样设置,则能够制造纤维、添加物的偏在被抑制、均匀性高的薄片。
6.其他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除了上述构成,还可以具有例如粗粉碎部、分级部、薄片成型部、加压部、切断部等构成。
6.1.粗粉碎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可以具有粗粉碎部10。粗粉碎部10例如为碎纸机。粗粉碎部10在将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原料导入解纤部20前在空气中进行剪裁。碎片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几cm见方的碎片。图示的示例中,粗粉碎部10具有粗粉碎刀11,可以通过粗粉碎刀11对投入的原料进行剪裁。在粗粉碎部10可以设置用于将原料连续投入的自动投入部(未图示)。
被粗粉碎部10剪裁成的碎片被料斗15接收并经由管81被输送到解纤部20。管81与解纤部20的导入口21连通。
6.2.分级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可以具有在空气中从被解纤的解纤物中分级出杂质(调色剂、纸力增强剂)和通过解纤而变短的纤维(短纤维)的分级部30。
分级部30从解纤物中分离除去树脂颗粒和油墨颗粒。作为分级部30,可以使用气流式分级机。气流式分级机产生回旋气流,根据离心力和被分级物质的尺寸以及密度进行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气流的速度以及离心力而对分级点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作为分级部30,使用旋风器、弯头喷嘴分级器、涡流分类器等。特别是旋风器因为构造简单,所以能够适合用作分级部30。以下,就作为分级部30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分级部30至少具有导入口31、设置在下部的下部排出口34、设置在上部的上部排出口35。在分级部30中,承载有从导入口31导入的解纤物的气流进行圆周运动,由此对导入的解纤物施加离心力,分离成第1分级物(被拆解的纤维)和比第1分级物小、密度低的第2分级物(树脂粒、油墨粒等)。图示的示例中,第1分级物被从下部排出口34排出,通过管83被导入分选部40的导入口41。另一方面,第2分级物从上部排出口35通过管84被排出到分级部30的外部。由此,即使在以包含树脂的薄片为原料的情况下,解纤物中的树脂粒也被分级部30排出到外部,所以即使通过供给部54新供给树脂,也能够防止相对于解纤物中的纤维,树脂变得过剩的情况。另外,因为油墨粒被除去,所以容易脱墨。另外,因为能够将杂质、短纤维除去,所以薄片的强度也容易提高。
另外,虽然记载了通过分级部30分离成第1分级物和第2分级物,但是并不表示能够准确地分离。有时第1分级物中比较小的物体和密度低的物体也与第2分级物一同被排出到外部。有时第2分级物中密度比较高的物体、缠绕在第1分级物上的物体也与第1分级物一同被导入分选部40。另外,原料不是废纸而是纸浆薄片的情况下,因为不包含相当于第2分级物的物质,所以作为薄片制造装置100,也可以不具有分级部30。
6.3.薄片成型部
薄片制造装置100可以具有薄片成型部70。通过了理开部60的纤维以及添加物的混合物被堆积在薄片成型部70。如图1所示,薄片成型部70具有网带72、张架辊74、吸入机构76。薄片成型部70可以包含未图示的张紧辊、卷绕辊等而构成。
薄片成型部70使从理开部60落下来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堆积而形成纤维网W(与理开部60一起相当于纤维网形成工序)。薄片成型部70具有将被理开部60在空气中均匀地分散的混合物堆积在网带72上的机构。
在理开部60的下方配置有形成了通过张架辊74(本实施方式中有4个张架辊74)张架的网的环状网带72。张架辊74中的至少1个自转,由此使得该网带72单向移动。
另外,在理开部60的铅直下方隔着网带72设置有作为产生朝向铅直下方的气流的抽吸部的吸引机构76。通过吸引机构76,能够将由理开部60在空气中分散了的混合物吸引到网带72上。由此,能够吸引分散在空气中的混合物,能够增大从理开部60的排出速度。结果,能够提高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生产率。另外,能够通过吸引机构76在混合物的落下路径中形成下降气流,能够防止在落下过程中解纤物和添加剂缠绕。
而且,通过在使网带72移动的同时使混合物从理开部60落下,能够形成均匀地堆积了混合物的长条状纤维网W。此处“均匀地堆积”是指所堆积的堆积物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密度堆积的状态。但是,因为并非全部堆积物都是制成纸,所以只要成为薄片的部分是均匀的即可。“不均匀地堆积”是指未均匀地堆积的状态。
网带72可以为金属制、树脂制、布制或者无纺布等,只要混合物能够堆积、能够使气流通过则可以为任何物质。网带72的孔径(直径)例如为60μm~250μm。如果网带72的孔径小于60μm,则有时难以通过吸引机构76而形成稳定的气流。如果网带72的孔径大于250μm,则有时会有例如混合物的纤维进入网之间,从而使所制造的纸的表面的凹凸变大。另外,吸入机构76可以构成为在网带72的下方形成开有所希望尺寸的窗的密闭箱,从窗以外吸引空气而使箱内与外部气体相比而为负压。
如上所述,通过从理开部60以及薄片成型部70(纤维网形成工序)经过,从而形成包含大量空气、柔软且膨起状态的纤维网W。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将形成在网带72上的纤维网W通过粘结部77粘结。因为纤维网W中包含树脂,所以通过加热,使得纤维和纤维粘结,能够将纤维网W制成纸、无纺布等薄片S。
纤维网W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调节理开部60的筛子的旋转速度、薄片成型部70的吸入机构76的吸引速度、网带72的输送速度等,而制成规定厚度。另外,纤维网W的坪量同样也可以调节。坪量是指纤维网W、薄片S每单位面积的重量,通常用(g/m2)的单位表示。在后述的粘结部77中,有时减小纤维网W的体积(加压),但因为质量不变,所以纤维网W的坪量与薄片S的坪量几乎相同。因此,通过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的薄片S的坪量可以通过理开部60以及薄片成型部70进行调节。
6.4.加压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可以具有未图示的加压部。加压部可配置在理开部60的下游侧,且配置在粘结部77的上游侧。另外,加压部、粘结部77可以在从网带72中分离出纤维网W后进行设置。加压部可以是不对经由理开部60、薄片成型部70而形成薄片状的纤维网W进行加热而仅进行加压的机构。所以,加压部可以不具有加热器等加热机构。即,加压部是进行压延处理的结构。
在加压部中,通过对纤维网W进行加压(压缩)从而缩短纤维网W中的纤维彼此的间隔(距离),由此能够增加纤维网W的密度。加压部可构成为通过辊而夹着纤维网W进行加压,可采用具有一对加压辊的方案。
在加压部中,因为不加热而仅进行加压,所以,在功能材料中包含有树脂的情况下树脂不会熔融。另外,在功能材料中不含树脂的情况下,加压部具有提高纤维网W的密度的功能。在加压部中,纤维网W被压缩,纤维网W中的纤维彼此的间隔(距离)缩短。即,形成高密度化的纤维网W。加压部的加压力优选设定为与由粘结部77产生的加压力相比而较大。例如加压部的加压力优选设定为500~3000kgf,粘结部77的加压力优选设定为30~200kgf。由此,通过使加压部的加压力大于粘结部77的加压力,能够通过加压部而使纤维网W所包含的纤维间的距离充分短,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加压,能够形成较薄且高密度的高强度薄片(纸)。
另外,可以设定为加压辊的直径比加热辊78的直径大。换言之,可以使配置在纤维网W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加压辊的直径大于配置在下游侧的加热辊78的直径。如果增大加压辊的直径,则使未压缩的状态的纤维网W啮入并能够效率良好地输送。另一方面,通过了加压辊的纤维网W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容易输送,因此可以减小配置在与加压辊配置相比靠下游侧的加热辊78的直径。由此能够将装置构成小型化。应予说明,加热辊78以及加压辊的直径可以对应于所制造的纤维网W的厚度等适当设定。
6.5.切断部
薄片制造装置100可以包含切断部9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在相比粘结部77为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在与纤维网W(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将纸切断的切断部90的第1切断部90a以及第2切断部90b。切断部9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1切断部90a具备切割器,并将连续状的薄片根据设定为规定长度的切断位置剪裁成单页状。另外,在与第1切断部90a相比靠薄片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配置有沿着薄片的输送方向将薄片S切断的第2切断部90b。第2切断部90b具备切割器,并按照在薄片S的输送方向中的规定的切断位置进行剪裁(切断)。由此形成所希望尺寸的薄片S。被切割成的薄片S堆积放置在堆料机95等上。7.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将添加物供给到导入了包含纤维的解纤物并且在旋转的圆筒部52内。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纤维和添加物的混合。因此,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能够制造纤维、添加物的偏在被抑制的均匀性高的薄片S。
8.其他
“均匀”这一用语在意指均匀的分散、混合的情况下是指,在能够定义为2种以上或2相以上的成分的物体中,一种成分相对于其他成分的相对存在位置在整个体系中时同样的,或在体系的各部分中彼此相同或实质上等同。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均匀”“相同”“等间隔”等的表示密度、距离、尺寸等相同的用语。这些用语意指如下情况,即,优选为相同,但因为难以完全相同,所以也包含因误差、偏差等累积而数值不相等,有偏差的情况。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进一步施加各种改变。例如本发明包含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的非本质部分进行置换而构成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括发挥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增加公知技术而获得的结构。
符号说明
10…粗粉碎部、11…粗粉碎刀、15…料斗、16…料斗、20…解纤部、21…导入口、22…排出口、30…分级部、31…导入口、34…下部排出口、35…上部排出口、40…分选部、41…导入口、42…供给口、43…排出口、44…圆筒部、45…壳体部、46…开口区域、47…筒状区域、48…开口、49…绒面密封件、52…圆筒部、54…供给部、60…理开部、61…导入口、62…供给口、64…圆筒部、65…壳体部、70…薄片成型部、72…网带、74…张架辊、76…吸引机构、77…粘结部、78…加热辊、81,82,83,84,85,86,87,88…管、89…螺旋送料器、90…切断部、90a…第1切断部、90b…第2切断部、95…堆料机、100…薄片制造装置、H…孔、W…纤维网、S…薄片。

Claims (6)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解纤部,其对包含纤维的被解纤物进行解纤;
圆筒部,其通过旋转而使在所述解纤部中被实施了解纤处理并经由导入口而被导入的解纤物从圆筒面上的多个孔通过;
供给部,其具备区别于所述导入口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所述圆筒部内供给对多条所述纤维进行粘结的添加物;
粘结部,其将所述纤维和所述添加物粘结而形成薄片,
所述供给口以及所述导入口皆被设置于沿着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圆筒部的一端处,且所述供给口被配置于比所述导入口靠上方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给部中供给所述添加物的供给口被配置成,从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向上方远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口与所述导入口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圆筒部内的所述旋转轴的长度的1/4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具有在所述圆筒面上具有多个孔的开口区域和在所述圆筒面不具有孔的筒状区域,
所述供给口位于所述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所述筒状区域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具有与所述圆筒面交叉、在所述圆筒部的旋转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远离、且不旋转的两个侧面部,
所述供给部被配置在所述侧面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纤部和所述圆筒部之间具有对所述解纤物进行分级的分级部。
CN201510136991.0A 2014-03-26 2015-03-26 薄片制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7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3244 2014-03-26
JP2014063244A JP6264986B2 (ja) 2014-03-26 2014-03-26 シート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7489A CN104947489A (zh) 2015-09-30
CN104947489B true CN104947489B (zh) 2018-09-14

Family

ID=5416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699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7489B (zh) 2014-03-26 2015-03-26 薄片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76161B2 (zh)
JP (1) JP6264986B2 (zh)
CN (1) CN104947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2065B2 (ja) 2013-10-09 2018-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JP6191374B2 (ja) 2013-10-09 2017-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JP6252232B2 (ja) * 2014-02-21 2017-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48690B2 (ja) * 2014-02-21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61047A (ja) * 2014-02-28 201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87365B2 (ja) * 2014-03-07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9181B2 (ja) 2014-03-07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361209B2 (ja)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6269235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4986B2 (ja) * 2014-03-26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77836B2 (ja) * 2014-04-09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TW201700831A (zh) * 2015-04-06 2017-01-01 Seiko Epson Corp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方法
CN108350633B (zh) * 2015-11-09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及薄片制造方法
JP6888248B2 (ja) * 2016-06-29 2021-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50206B2 (ja) * 2015-11-09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WO2017082217A1 (ja) * 2015-11-11 2017-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シート製造方法および添加物供給装置
CN108350634B (zh) * 2015-11-20 2021-0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树脂粉体
US10858783B2 (en) 2015-11-30 2020-12-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562157B2 (ja) * 2016-08-31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003422B2 (ja) * 2017-03-08 2022-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7035325B2 (ja) * 2017-03-22 2022-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855904B2 (ja) * 2017-04-24 2021-04-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855903B2 (ja) * 2017-04-24 2021-04-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879106B2 (ja) * 2017-07-31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解繊物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7299552A (zh) * 2017-08-31 2017-10-27 上海全宇生物科技遂平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生态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JP6933123B2 (ja) * 2017-12-20 2021-09-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処理装置、及び、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CN110202904B (zh) * 2018-02-28 2021-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JP7211022B2 (ja) * 2018-11-07 2023-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ウェブ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11218829A (zh) * 2018-11-27 2020-06-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纤维体成形方法以及纤维体成形装置
JP7306194B2 (ja) * 2019-09-27 2023-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処理装置、及び繊維体製造装置
JP7508796B2 (ja) * 2020-02-07 2024-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体堆積装置および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
JP2023000517A (ja) 2021-06-18 2023-0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ウェブ形成装置、成形体製造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77A (zh) * 1992-07-23 1994-02-0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纸纤不织布高分子吸水层的制造方法
CN101218186A (zh) * 2005-07-12 2008-07-09 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薄的离心纤维化玻璃隔离制品和生产该制品的工序
CN103069065A (zh) * 2010-07-07 2013-04-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图案化气纺非织造驻极体纤维网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6381A (en) * 1949-12-01 1953-07-21 Wood Conversion Co Method for dispersing and felting fibers and mill
US2972171A (en) * 1952-10-04 1961-02-21 Weyerhaeuser Co Production of wood fiber
US3418095A (en) * 1968-02-12 1968-12-24 Owens Corning Fiberglas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ibers
SE327078B (zh) * 1968-03-07 1970-08-10 Defibrator Ab
US3717905A (en) * 1971-08-23 1973-02-27 Int Paper Co Air laying apparatus
US4440635A (en) * 1979-03-29 1984-04-03 Haigh M. Reiniger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recovery of cellulose fibers from paper-plastic mixtures
US5013405A (en) * 1987-01-12 1991-05-07 Usg Interior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low density frothed mineral wool
US5437418A (en) * 1987-01-20 1995-08-01 Weyerhaeus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crosslinking individualized cellulose fibers
US5324389A (en) * 1992-06-19 1994-06-28 The Black Clawson Company Waste paper disintegr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ulping system
JPH073603A (ja) 1993-06-16 1995-01-06 Kobe Steel Ltd 古紙繊維製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JPH0890521A (ja) * 1994-09-26 1996-04-09 New Oji Paper Co Ltd 低密度ボード
US5558832A (en) * 1995-08-25 1996-09-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sorting substrate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size and method of sorting substrate components therewith
JP3475986B2 (ja) * 1995-11-29 2003-12-10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R9912414A (pt) * 1999-05-25 2001-10-09 U T G Ges F R Umwellttechnik G Processo para classificação de uma mistura de papel, aparelhagem para classificação de uma mistura de papel, e, uso da mesma
JP2001140184A (ja) * 1999-11-09 2001-05-22 Kobayashi Eng Works Ltd 円網抄紙機における製品プロファイル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DE10153593B4 (de) * 2001-11-02 2005-11-17 Fritz Egger Gmbh & Co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netzen von Holzfasern mit einem Bindemittelfluid
JP4171335B2 (ja) * 2003-03-25 2008-10-22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繊維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062239A (ja) * 2004-08-27 2006-03-09 Sanki Kogyo Kk 繊維ボ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繊維ボード
WO2006107847A2 (en) * 2005-04-01 2006-10-12 Buckeye Technologies Inc. Nonwoven material for acoustic insulatio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JP2008038297A (ja) * 2006-08-08 2008-02-2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チョップドストランドマ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成形天井材
JP5214407B2 (ja) * 2008-11-06 2013-06-19 株式会社奈良機械製作所 粉粒体の熱交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257553B2 (en) * 2010-12-23 2012-09-0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Dispersible wet wipes constru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EP2664708B1 (en) * 2011-01-12 2017-04-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recycling system and paper recycling process
JP5720258B2 (ja) * 2011-01-14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JP2014208924A (ja) * 2013-03-27 2014-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4208923A (ja) * 2013-03-27 2014-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13284B2 (ja) * 2013-03-27 2017-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609898B2 (ja) * 2013-10-01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その収容容器、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263931B2 (ja) * 2013-10-01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149662B2 (ja) * 2013-10-03 2017-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372065B2 (ja) * 2013-10-09 2018-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JP6191374B2 (ja) * 2013-10-09 2017-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解繊部
US9562325B2 (en) * 2013-12-27 2017-0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248691B2 (ja) * 2014-02-21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解繊機
JP6252232B2 (ja) * 2014-02-21 2017-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248690B2 (ja) * 2014-02-21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61047A (ja) * 2014-02-28 201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9181B2 (ja) * 2014-03-07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87365B2 (ja) * 2014-03-07 2018-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6269235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4986B2 (ja) * 2014-03-26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77836B2 (ja) * 2014-04-09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413522B2 (ja) * 2014-09-09 2018-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及びその収容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77A (zh) * 1992-07-23 1994-02-0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纸纤不织布高分子吸水层的制造方法
CN101218186A (zh) * 2005-07-12 2008-07-09 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薄的离心纤维化玻璃隔离制品和生产该制品的工序
CN103069065A (zh) * 2010-07-07 2013-04-24 3M创新有限公司 图案化气纺非织造驻极体纤维网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76161B2 (en) 2016-10-25
JP2015183336A (ja) 2015-10-22
US20150275430A1 (en) 2015-10-01
JP6264986B2 (ja) 2018-01-24
CN104947489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489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04947488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04805721B (zh)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6471170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06414827B (zh) 纸制造装置、纸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纸
CN105531414B (zh)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CN105556015B (zh)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的制造方法
JP643992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44340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83321A (ja) 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5183319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9023318A (ja) 複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