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728B -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9728B
CN103569728B CN201310311732.8A CN201310311732A CN103569728B CN 103569728 B CN103569728 B CN 103569728B CN 201310311732 A CN201310311732 A CN 201310311732A CN 103569728 B CN103569728 B CN 103569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ressing member
posture
discharge
surface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17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9728A (zh
Inventor
竹本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6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70Article bending or stiffen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5Restoring form
    • B65H2301/51256Removing waviness or curl, smoot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薄片体排出装置和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包括排出路径、排出部以及按压构件。按压构件采取垂下姿势和退避姿势,垂下姿势是指从排出路径的上方的摇动中心垂下以遮挡排出路径的姿势,退避姿势是指绕摇动中心向排出方向摇动移位以开放排出路径的姿势。按压构件具有在垂下姿势下与排出部相对地向排出路径突出的侧面部以及与侧面部的下端连接而向排出方向下游侧延伸的底面部。底面部包括在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由此,不管薄片体的卷曲方向如何都容易地将薄片体以良好的状态排出到薄片体盘上。

Description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薄片体排出到薄片体盘上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薄片体盘,用于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排出到其上。其中设置在薄片体盘上方的排纸辊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排出到薄片体盘上。
可是,在薄片体卷曲的情况下,从排纸辊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会卡在排纸辊下部的壁面。因此,已知如下技术:在从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两端起的规定距离内侧的位置处,将板状构件的端部压接至薄片体,使得薄片体按压至排纸辊。但是,在使薄纸等韧性弱的薄片体通过的情况下,由于板状构件而薄片体停止,或者由于按压而在薄片体上产生波纹。另外,在双面打印时,板状构件的端部以强的压力摩擦薄片体的图像面,会引起图像不良。
另外,在图14所示的背景技术中,将板状的按压构件X1设置成从排纸辊X2的上方朝向排纸方向斜下方并与排纸辊X2的外周面相接。从排纸辊X2排出的薄片体的后端沿着按压构件X1向下方落下。但是,在比按压构件X1与排纸辊X2相接的部位更下方的位置,按压构件X1与排纸辊X2之间的空间扩大。因此,当后端向上卷曲的薄片体被排出时,薄片体的后端进入按压构件X1与排纸辊X2之间的空间,无法用按压构件X1将薄片体的后端向下方落下。由此,接着排出的薄片体P有可能钻入之前排出的薄片体P的下侧。并且,在前端向下卷曲的薄片体被排出的情况下,按压构件将向下卷曲的部分进一步向下方按压,从而薄片体的前端以深的角度与薄片体盘的底部抵接。由此,薄片体的前端有可能在薄片体盘上卷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管薄片体的卷曲方向如何都容易地将薄片体以良好的状态排出到薄片体盘上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向载置薄片体的薄片体盘排出所述薄片体,其包括排出路径、排出部以及第1按压构件和第2按压构件。排出路径是用于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所述薄片体的路径。排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路径,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经过所述排出路径的薄片体。按压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排出部的所述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能够采取垂下姿势和退避姿势,所述垂下姿势是指从所述排出路径的上方的摇动中心垂下以遮挡所述排出路径的姿势,所述退避姿势是指绕所述摇动中心向所述排出方向摇动以开放所述排出路径的姿势。所述按压构件具有:在所述垂下姿势下向所述排出路径突出的侧面部;以及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侧面部的下端连接并向所述排出方向下游侧延伸的底面部。所述底面部包括从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向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水平延伸的水平面、以及从所述水平面向上方倾斜延伸到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侧的内侧端部的倾斜面,所述侧面部配置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所述薄片体的前端仅与所述侧面部抵接的位置,所述底面部配置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向下方按压所述薄片体的后端的位置,所述水平面与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滑动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载置薄片体的薄片体盘;以及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的薄片体排出装置。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具备上述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不管薄片体的卷曲方向如何都容易地将薄片体以良好的状态排出到薄片体盘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口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第1薄片体排出口侧观察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的铅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1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8中(a)是所述第1按压构件的主视图,(b)是所述第1按压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2按压构件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0中(a)是所述第2按压构件的主视图,(b)是所述第2按压构件的侧视图。
图11中(a)至(c)是用于说明第1按压构件和第2按压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中(a)和(b)是用于说明第1按压构件和第2按压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中(a)和(b)是用于说明第1按压构件和第2按压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涉及背景技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在此,示出复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例子,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或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呈大致直方体形状的框体结构的装置主体10,该装置主体10具备前面10F、左侧面10L、右侧面10R以及后面10B。装置主体10包括主体外壳11、直立设置在该主体外壳11的右上部的右支柱部12以及直立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后上部的后支柱部13。右支柱部12的顶面与后支柱部13的顶面无高低差,在这些顶面上载置后述的读取单元25和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图3)。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读取单元25和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
在主体外壳11的内部,除了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30(图3)以外,还收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结构部件。主体外壳11的顶面的、右支柱部12和后支柱部13没有直立设置的区域空间作为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被排出的排纸部14有效利用。排纸部14是在载置了读取单元25和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的状态下向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F和左侧面10L开口的体内排纸空间。
在主体外壳11的顶面形成有接受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的薄片体盘141。薄片体盘141具备从左侧面10L向右支柱部12的内侧立壁121缓慢地下降的倾斜面。在与排纸部14相对的、右支柱部12的内侧立壁121上开口有向外部排出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的第1薄片体排出口122(排出口)和第2薄片体排出口123。
图2是第1薄片体排出口122附近的放大图。在薄片体排出口122的附近设置有对薄片体提供输送力来从薄片体排出口122向薄片体盘141排出薄片体的薄片体排出装置17。薄片体排出装置17包括对薄片体提供输送力的排纸辊124(排出部;第1辊)和后述的从动辊126(第2辊)。
通过排纸辊124从第1薄片体排出口122排出的薄片体由薄片体盘141接受。用户能够从前面10F至左侧面10L的开口部分向排纸部14内***手来从薄片体盘141取出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后面详细说明薄片体排出装置17。
在第2薄片体排出口123附近设置有排纸辊125。第2薄片体排出口123在薄片体的转回输送时、或在排纸部14中增设了图中省略的上层盘(薄片体的接受位置比薄片体盘141高的盘)的情况下有效利用。
在右支柱部12的前面上部,突出设置有操作部15。操作部15包括数字键、启动键等,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指示的输入。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部15输入要打印的薄片体的张数等,或者能够输入打印浓度等。
接着,参照图3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图3是概要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所述装置主体10、载置在装置主体10上的读取单元25以及配置在该读取单元25上的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
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向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安装有第1接触玻璃241的位置)自动提供要复印的原稿薄片体。另一方面,用户在以手动放置方式将原稿薄片体载置于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第2接触玻璃242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使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向上方打开。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包括载置原稿薄片体的原稿盘21、经由自动原稿读取位置输送原稿薄片体的原稿输送部22以及用于排出读取后的原稿薄片体的原稿排出盘23。
读取单元25通过第1接触玻璃241或第2接触玻璃242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薄片体的图像,所述第1接触玻璃241用于读取从装置主体10的顶面的自动原稿提供装置20自动提供的原稿薄片体,所述第2接触玻璃242用于读取手动放置的原稿薄片体。在读取单元25内收容有包括光源、移动支架、反射镜等的扫描机构以及摄像元件(图中省略)。扫描机构向原稿薄片体照射光,将其反射光引导至摄像元件。摄像元件将所述反射光光电转换为模拟电信号。所述模拟电信号在通过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电信号之后输入到图像形成部30。
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30、储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薄片体的供纸部40以及将薄片体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输送至薄片体排出口122、123的输送路径50。
图像形成部30包括生成调色剂像并将其转印到薄片体上的图像制作部31以及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的定影部36。图像制作部31包括:具备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图像形成单元32,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 (Bk)的各调色剂像,以便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像;在该图像形成单元32上邻接配置的中间转印单元33;以及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上的调色剂补给部34。
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包括感光鼓321、配置在该感光鼓321的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以及清洁装置326。
感光鼓321绕其轴旋转,在其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感光鼓321可以为利用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反射镜、透镜等光学设备,向感光鼓321的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324为了使形成在感光鼓3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向感光鼓32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324针对二成分显影剂,包括搅拌辊、磁体辊以及显影辊。搅拌辊将二成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循环输送,从而使调色剂带电。在磁体辊的周面承载二成分显影剂层,在显影辊的周面承载通过磁体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电位差而传递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提供至感光鼓321的周面,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325隔着中间转印单元33所具备的中间转印带331而与感光鼓321形成夹缝部,将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1上(称为“一次转印”)。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21的周面。
中间转印单元33具备中间转印带331、驱动辊332、从动辊333以及张力辊334。中间转印带331是架设在这些辊332、333、334的环形带,从多个感光鼓321向该中间转印带331的外周面重叠涂敷调色剂像(一次转印)。驱动辊332是被赋予用于使中间转印带331周向旋转的驱动力的辊,与其周面相对地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5。驱动辊332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夹缝部是将重叠涂敷在中间转印带331上的全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称为“二次转印”)的二次转印部35A。此外,从动辊333是随着中间转印带331的周向旋转而从动的辊,张力辊334是对中间转印带331赋予规定的张力的辊。
调色剂补给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以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这些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用于分别储存各颜色的调色剂,通过图中省略的提供路径向与YMCBk各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影装置324提供各颜色的调色剂。
定影部36包括在外周具备以感应加热方式被加热的定影带的定影辊361以及按压抵接至该定影辊361而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加压辊362。在所述二次转印部35A处被二次转印 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经过所述定影夹缝部,被加热和加压而接受定影处理,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薄片体表面。
供纸部40具备用于收容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的两层的供纸盒40A、40B。这些供纸盒40A、40B能够从装置主体10的前面10F向前方抽出(参照图1)。供纸盒40A、40B是为了自动供纸而设置的盒,而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还设置有手动供纸用的供纸盘46。供纸盘46绕其下端部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装置主体10。用户在进行手动供纸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那样打开供纸盘46,在其上载置薄片体。
供纸盒40A(40B)具备用于收容多张薄片体层叠而成的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部41以及为了提供所述薄片体摞而提升的提升板42。在供纸盒40A(40B)的右端侧的上部配置有搓辊43以及由供纸辊44与减速辊45构成的辊对。通过搓辊43和供纸辊44的驱动,将供纸盒40A内的薄片体摞的最上层的薄片体逐张抽出而送入输送路径50的上游端。另一方面,载置于供纸盘46上的薄片体同样地通过搓辊461和供纸辊462的驱动而被送入输送路径50。
输送路径50包括:主输送路50A,其将薄片体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制作部31输送至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排纸辊124与从动辊126之间的夹缝部;翻转输送路50B,其在对薄片体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用于将被单面打印的薄片体返回到图像制作部31;以及转回输送路50C,其用于使薄片体从主输送路50A的下游端朝向翻转输送路50B的上游端。
主输送路50A的终端附近为用于向薄片体盘141排出薄片体的排出路径127。在主输送路50A、翻转输送路50B以及转回输送路50C的分路部中设置有用于切换薄片体的输送方向的分路导向器54。
在主输送路50A的、比二次转印部35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校准辊对51。薄片体在校准辊对51处暂时停止,在接受偏离矫正之后,以图像转印的规定的时机向二次转印部35A被送出。除此之外,在主输送路50A中配置有多个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52。其它输送路50B、50C也同样。
下面,基于图4至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结构。图4是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立体图,图5是从第1薄片体排出口122侧观察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主视图,图6是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铅直方向的剖视图,图7至图8是表示第1按压构件71的图,图9至图10是表示第2按压构件72的图。
薄片体排出装置17是向薄片体盘141排出薄片体的装置,包括排纸辊124(第1辊)、从动辊126(第2辊)、旋转轴124a、126a、第1按压构件71(按压构件)、第2按压构件(按 压构件)72、第1安装辅助构件73、第2安装辅助构件74、致动器75、支承轴75a、除电构件76以及保持它们的框架70。
旋转轴124a的两端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于框架70,在前后方向(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排纸辊124同轴地固定于旋转轴124a上(也就是,排纸辊124以与旋转轴124a配置于同轴上的方式,固定在旋转轴124a),与旋转轴124a的绕轴的旋转连动地旋转。参照图5和图6,旋转轴126a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分别与排纸辊124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地予以配置。从动辊126由旋转轴126a支承成绕轴自如旋转。从动辊126在排纸辊124的上方与排纸辊124相对配置,在与排纸辊124之间形成夹缝部N。
当旋转轴124a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马达旋转驱动时,排纸辊124与旋转轴124a连动地旋转,从动辊126与排纸辊124从动地旋转。由此,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将经过主输送路50A输送来的薄片体(经过排出路径的薄片体)夹住而向左方(薄片体的排出方向)输送,并排出到薄片体盘141。
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相当于排出部的一例。不过,排出部未必限于由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构成的例子。例如也可以由排纸辊124和代替从动辊126的其它对置构件构成排出部,还可以由带构成排出部。
致动器75是对经过第1薄片体排出口122的薄片体进行检测的检测片。致动器75安装于由框架70转动自如地支承的支承轴75a的一端侧。在支承轴75a的另一端侧配置有图中省略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
除电构件76是板状构件,与排纸辊124平行地延伸设置在排纸辊124的上方、且从动辊126的左方(薄片体被排出的一侧)。除电构件76例如通过螺钉、双面胶带等固定于框架70。
在除电构件76的表面,例如粘贴有铝箔、金属板等的导电薄片体。该导电薄片体被接地。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该导电薄片体上,线状的导电构件捆成一束的导电线束以规定间隔安装有多个。导电线束被设置成横穿从排纸辊124排出的薄片体的排出路径。由此,由排纸辊124排出的薄片体与导电线束接触或接近,薄片体所带的静电从导电线束引导至除电构件76,薄片体被除电。
第1安装辅助构件73具备将第1按压构件71支承成能够绕轴摇动的摇动轴73a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肋73b,该导向肋73b将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前端引导至第1按压构件71的规定的抵接位置。同样地,第2安装辅助构件74具备将第2按压构件72支承 成能够绕轴摇动的摇动轴74a以及将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前端引导至第2按压构件72的规定的抵接位置的导向肋74b。
图7是第1按压构件71的立体图,图8中(A)是第1按压构件71的主视图,图8中(B)是第1按压构件71的侧视图。另外,图9是第2按压构件72的立体图,图10中(A)是第2按压构件72的主视图,图10中(B)是第2按压构件72的侧视图。
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设置在比作为排出部的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更靠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且分别与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也就是指与所述排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4中为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采取垂下姿势和退避姿势,所述垂下姿势是从所述排出路径上方的摇动中心(摇动轴73a、74a)垂下以遮挡薄片体的排出路径的姿势,所述退避姿势是绕所述摇动中心向所述排出方向摇动以开放所述排出路径的姿势。
参照图7至图8,第1按压构件71具有臂部71a、侧面部71b、底面部71e、曲面部71f(第1曲面部)以及卡合部71g。底面部71e包括水平区域711e和倾斜面712e。侧面部71b及曲面部71f是在所述垂下姿势下与所述排出部相对地向所述排出路径突出的面。底面部71e是与侧面部71b的下端连接而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延伸的面。
臂部71a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从左侧或右侧观察呈矩形的构件。卡合部71g形成在臂部71a的一方的端部。卡合部71g与第1安装辅助构件73的摇动轴73a卡合。该摇动轴73a与排纸辊124的旋转轴124a相平行。当使卡合部71g与摇动轴73a卡合时,臂部71a能够以摇动轴73a为摇动中心来摇动。
以下,将摇动中心的轴向称为摇动轴向(前后方向),将与摇动轴向和臂部71a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摇动方向(左右方向,相当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在图7至图10中,示出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在安装于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状态下成为后述的垂下姿势的状态。图7至图10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朝向对应。
在臂部71a的与卡合部71g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底面部71e。如图8中(A)所示,底面部71e包括与摇动轴向平行、且相对于摇动方向倾斜地扩展的水平区域711e以及相对于摇动轴向和摇动方向倾斜地与水平区域711e的前方相连接的倾斜面712e。
在臂部71a的右侧面形成有侧面部71b。侧面部71b通过曲面部71f与底面部71e相连接。曲面部71f包括将水平区域711e与侧面部71b连续地相连接的水平曲面部711f以及将倾斜面712e与侧面部71b连续地相连接的倾斜曲面部712f。
如图4所示,第1按压构件71的配置位置是与由排纸辊124排出的薄片体的后方侧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第1安装辅助构件73以第1按压构件71的卡合部71g与摇动轴73a相卡合的状态安装于框架70。
当第1安装辅助构件73安装到框架70时,摇动轴73a位于比排纸辊124与从动辊126之间的夹缝部N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1按压构件71由于自重而成为以底面部71e为下方来从摇动轴73a垂下的垂下姿势。
在垂下姿势下,底面部71e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垂下姿势下,侧面部71b与夹缝部N相对配置,侧面部71b被定位成遮挡从夹缝部N排出的薄片体的送出路径。
水平区域711e在垂下姿势下在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并且,越朝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左方向)越向下方倾斜。水平区域711e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侧连接有倾斜面712e。
倾斜面712e在垂下姿势下,在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方),相对于水平区域711e向上方倾斜10度至15度左右。另外,倾斜面712e也在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左方向)越向下方倾斜。
参照图9至图10,第2按压构件72具有臂部72a、侧面部72b、底面部72e、曲面部72f以及卡合部72g。底面部72e包括水平区域721e和倾斜面722e。曲面部72f包括将水平区域721e与侧面部72b连续地相连接的水平曲面部721f以及将倾斜面722e与侧面部72b连续地相连接的倾斜曲面部722f。
第2按压构件72在以下方面不同于第1按压构件71。即,第2按压构件72的配置位置是与由排纸辊124排出的薄片体的图中前方侧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第2安装辅助构件74以在第2按压构件72的卡合部72g与摇动轴74a相卡合的状态下让卡合部74b从右侧与除电构件76相卡合的方式安装于除电构件76(参照图4)。另外,第2按压构件72的底面部72e在水平区域721e的后方连接有倾斜面722e。即,第2按压构件72与第1按压构件71呈前后对称的形状。
水平区域721e在垂下姿势下在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并且,越朝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左方向)越向下方倾斜。水平区域721e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一侧连接有倾斜面722e。
倾斜面722e在垂下姿势下,在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薄片体的中央部(向后方),相对于水平区域721e向上方倾斜10度至15度左右。另外,倾斜面722e也在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左方向)越向下方倾斜。
在其它方面,第2按压构件72与第1按压构件71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首先,由图像形成部30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经过主输送路50A被输送至排纸辊124与从动辊126之间的夹缝部N。然后,图中省略的驱动马达使排纸辊124旋转驱动,以使被排纸辊124与从动辊126夹住的薄片体向排出方向输送。
图11至图13是用于说明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中,由于第2按压构件72的动作与第1按压构件71相同,因此在图11(A)至(C)和图13(A)至(B)中省略第2按压构件72,并且在基于这些图的说明中省略关于第2按压构件72的说明。
第1按压构件71在如图11中(A)所示那样由于自重而从摇动轴73a垂下的垂下姿势下,位于遮挡薄片体的排出路径127的位置。
在第1按压构件71处于垂下姿势的状态下由排纸辊124与从动辊126夹住的薄片体被向排出方向输送时,如图11中(B)所示,薄片体P的前端与侧面部71b抵接。当薄片体P的前端与侧面部71b抵接时,如图11中(C)所示,侧面部71b被薄片体P按压。通过该按压力,第1按压构件71以摇动轴73a为中心摇动,移位为退避姿势。在薄片体P的韧性强的情况下,还有时第1按压构件71的退避姿势比图11中(C)所示的例子更靠上方。
薄片体P一边与成为退避姿势的第1按压构件71的底面部71e、曲面部71f滑动接触,一边由于第1按压构件71的重量而向下方被按压,由此向薄片体盘141输送。
图12中(A)和(B)是从薄片体P的排出方向下游侧观察薄片体P与退避姿势的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滑动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中(A)表示薄片体P上卷曲(向下呈凸状的卷曲)的情况,图12中(B)表示薄片体P下卷曲(向上呈凸状的卷曲)的情况。
在薄片体P上卷曲的情况下,向上方向翘曲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被第1按压构件71的水平区域711e(或水平曲面部711f)以及第2按压构件72的水平区域721e(或水平曲面部721f)向下方按压,并且如图11中(C)所示那样向下方的薄片体盘141输送。由此,减少载置于薄片体盘141上的薄片体P的上卷曲。
另外,与侧面部71b、72b抵接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倾斜面712e、倾斜曲面部712f、倾斜面722e以及倾斜曲面部722f接受而引导至水平区域711e、水平曲面部711f、水平区域721e以及水平曲面部721f。因而,卷曲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不 会卡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顺畅地引导至水平区域711e、水平曲面部711f、水平区域721e以及水平曲面部721f。由此,降低薄片体P卡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可能性,能够减少薄片体P的上卷曲。
另一方面,在薄片体P下卷曲的情况下,第1按压构件71的水平区域711e(或水平曲面部711f)、倾斜面712e(或倾斜曲面部712f)、第2按压构件72的水平区域721e(或水平曲面部721f)以及倾斜面722e(或倾斜曲面部722f)以沿着薄片体P的卷曲的方式与薄片体P滑动接触。由此,薄片体P的凸状部不会过度地被按压,薄片体P一边被水平区域711e(或水平曲面部711f)、倾斜面712e(或倾斜曲面部712f)、水平区域721e(或水平曲面部721f)以及倾斜面722e(或倾斜曲面部722f)适度地向下方按压,一边如图11中(C)所示那样输送至下方的薄片体盘141。
此时,与上述的上卷曲的情况同样地,与侧面部71b、72b抵接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被倾斜面712e、倾斜曲面部712f、倾斜面722e以及倾斜曲面部722f接受而引导至水平区域711e、水平曲面部711f、水平区域721e以及水平曲面部721f。因而,卷曲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不会卡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能够一边由第1按压构件71的底面部71e(或曲面部71f)以及第2按压构件72的底面部72e(或曲面部72f)顺畅地向下方按压薄片体P,一边将薄片体P输送至下方的薄片体盘141。
在此,假设第1按压构件71的倾斜面712e(或倾斜曲面部712f)以及第2按压构件72的倾斜面722e(或倾斜曲面部722f)没有相对于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向上方倾斜而沿水平延伸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将薄片体P向下方按压的力在薄片体P下卷曲的情况(图12中(B))下大于薄片体P上卷曲的(图12中(A))情况。
并且,在将薄片体P向下方按压的力过度增大时,如图11(C)中以虚线表示的薄片体P1那样,薄片体P1的输送方向过度地向下。因此,薄片体P1的前端以朝向薄片体盘141的上游侧的状态抵接于薄片体盘141,由此,薄片体P1有可能在薄片体盘141上卷圆。
另一方面,在薄片体排出装置17中,第1按压构件71的倾斜面712e(或倾斜曲面部712f)以及第2按压构件72的倾斜面722e(或倾斜曲面部722f)越朝向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由此,能够减轻对下卷曲的薄片体P施加的向下的按压力。由此,薄片体P不会在薄片体盘141上卷圆,能够向薄片体盘141上输送薄片体P。
另外,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不同于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用板状构件的端部按压薄片体的构件,而是以面状按压薄片体P,因此能够减轻压力过度集中于按压部。由此,能够降低因摩擦图像面而引起的图像不良。
接着,图13中(A)表示薄片体P的后端从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排出而刚离开排纸辊124和从动辊126的夹缝部N后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失去薄片体P的输送力,由此,第1按压构件71由于自重而摇动移位,想要恢复为垂下姿势。在此,底面部71e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第1按压构件71恢复为垂下姿势的过程中,薄片体P的后端被底面部71e向下方按压(图13中(B))。
此时,底面部71e在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越向下方倾斜,因此在第1按压构件71从退避姿势向垂下姿势移位时,与薄片体P的顶面相对的底面部71e按压薄片体P的后端部顶面。由此,抑制薄片体P的后端部朝排出方向的输送力,使得薄片体P的后端部向薄片体盘141的根部侧(右端侧)落下。据此,薄片体P的后端部由所述根部侧接受。
这样,由于第1按压构件71的底面部71e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即使在薄片体P的后端向上方卷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薄片体P的后端可靠地按压至夹缝部N的下方。因而,降低薄片体P在其后端向上的状态下被载置于薄片体盘141上的可能性。由此,降低接着排出的薄片体P的前端钻入之前被载置于薄片体盘141上的薄片体P下侧的可能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和薄片体排出装置17,不管薄片体P的卷曲方向如何都容易地将薄片体P以良好的状态排出到薄片体盘14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为垂下姿势时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的例子。然而,例如在薄片体P以向上方较大地倾斜的状态被排出等时,在垂下姿势下,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也可以不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只要位于比经过夹缝部N的切线更靠下方的位置即可。但是,当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为垂下姿势时使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位于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将薄片体P的后端向下方按压的可靠性,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P的排出方向下游侧越向下方倾斜的例子。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也可以不这样向下方倾斜。
然而,如上所述那样,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在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垂下姿势下越朝向薄片体P的排出方向下游侧越向下方倾斜的结构,无论对于上卷曲的薄片体P还是下卷曲的薄片体P都很好地适应。即,针对上卷曲的薄片体P,通过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的倾斜能够将上卷曲部分向下方按压。而针对下卷曲的薄片体P,通过底面部71e和底面部72e的倾斜能够避免过渡地按压下卷曲的部分,能够防止薄片体P在薄片体盘141上卷圆。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底面部71e、72e包括水平区域711e、721e的例子。然而,底面部71e、72e也可以不包括水平区域711e、721e,而是由倾斜面712e、722e将薄片体P的端部向下方按压的结构。
然而,底面部71e、72e具有水平区域711e、721e的结构通过水平区域711e、721e能够对薄片体P施加向铅直方向的力,因此能够将薄片体P有效地向下方按压,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具有曲面部71f和曲面部72f的例子。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也可以不具有曲面部71f和曲面部72f。
然而,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具有曲面部71f和曲面部72f的结构能够通过曲面部71f、72f顺畅地将与侧面部71b、72b抵接的薄片体P向下方引导,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另外,在薄片体P与曲面部71f、72f滑动接触时,由于曲面部71f、72f越朝向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中央位置(薄片体P的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因此能够降低过度地按压下卷曲的薄片体P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曲面部71f包括水平曲面部711f和倾斜曲面部712f、并曲面部72f包括水平曲面部721f和倾斜曲面部722f的例子。曲面部71f、72f也可以是不包括水平曲面部711f、721f以及倾斜曲面部712f、722f的结构。
然而,水平曲面部711f、721f在薄片体P与曲面部71f、72f滑动接触时能够对薄片体P施加向铅直方向的力,因此能够将薄片体P有效地向下方按压,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另外,在薄片体P与曲面部71f、72f滑动接触时,由于倾斜曲面部712f、722f越朝向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的中央位置(薄片体P的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因此能够降低过度地按压下卷曲的薄片体P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由于自重而采取垂下姿势的结构。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也可以是例如通过弹簧等弹性构件 采取垂下姿势的结构。然而,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由于自重而采取垂下姿势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在这一点上更为优选。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通过第1安装辅助构件73和第2安装辅助构件74安装于薄片体排出装置17的例子。薄片体排出装置17也可以不具备第1安装辅助构件73和第2安装辅助构件74,第1按压构件71和第2按压构件72也可以直接安装于薄片体排出装置17。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垂下姿势下在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的水平区域711e、721e作为例子,但水平区域并不限定于大致水平。水平区域只要能够发挥“对薄片体施加向铅直方向的力从而将薄片体有效地向下方按压”的效果即可,也可以具有在垂下姿势下在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正水平的结构。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的“该水平区域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呈水平”包括上述大致水平和上述正水平的两种结构。

Claims (8)

1.一种薄片体排出装置,向载置薄片体的薄片体盘排出所述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路径,用于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所述薄片体;
排出部,设置于所述排出路径,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经过所述排出路径的薄片体;以及
按压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排出部的所述薄片体的排出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排出方向正交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能够采取垂下姿势和退避姿势,所述垂下姿势是指从所述排出路径的上方的摇动中心垂下以遮挡所述排出路径的姿势,所述退避姿势是指绕所述摇动中心向所述排出方向摇动以开放所述排出路径的姿势,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具有:
侧面部,在所述垂下姿势下向所述排出路径突出;以及
底面部,与所述侧面部的下端连接,并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延伸,
其中,所述底面部包括从所述薄片体的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向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水平延伸的水平面、以及从所述水平面向上方倾斜延伸到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中央部侧的内侧端部的倾斜面,
所述侧面部配置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所述薄片体的前端仅与所述侧面部抵接的位置,
所述底面部配置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向下方按压所述薄片体的后端的位置,所述水平面与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垂下姿势下利用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薄片体的前端与所述侧面部相抵接时的按压力移位为所述退避姿势,以便由所述底面部将所述薄片体的前端向下方按压,而在所述退避姿势下所述薄片体的后端从所述排出部排出时,从所述退避姿势移位为所述垂下姿势,以便由所述底面部将所述薄片体的后端向下方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包括将所述薄片体夹住来输送的第1辊和第2辊,
所述底面部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时位于比所述第1辊和第2辊之间的夹缝部更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倾斜面还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垂下姿势下越朝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越向下方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还包括将所述底面部与侧面部连续地相连接的曲面部,
所述曲面部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退避姿势时越朝向所述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还包括将所述按压构件的倾斜面与侧面部连续地相连接的倾斜曲面部、和将所述按压构件的水平区域与侧面部连续地相连接的水平曲面部,
所述倾斜曲面部在所述按压构件为所述退避姿势时越朝向所述中央部越向上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由于自重而采取所述垂下姿势。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薄片体盘,载置薄片体;以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向所述薄片体盘排出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
CN201310311732.8A 2012-07-24 2013-07-23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569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3261 2012-07-24
JP2012163261A JP5701260B2 (ja) 2012-07-24 2012-07-24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728A CN103569728A (zh) 2014-02-12
CN103569728B true CN103569728B (zh) 2016-10-05

Family

ID=4891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1732.8A Active CN103569728B (zh) 2012-07-24 2013-07-23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0548B2 (zh)
EP (1) EP2690042B1 (zh)
JP (1) JP5701260B2 (zh)
CN (1) CN103569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7552B2 (ja) * 2014-09-24 2017-1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8404B2 (ja) * 2015-10-20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6371B2 (ja) * 2016-04-19 2021-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188974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ail arm to apply force
JP6575465B2 (ja) * 2016-08-30 2019-09-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7610A (ja) * 2020-05-29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903A (ja) * 2001-12-13 2003-07-03 Canon Inc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シート材排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5263355A (ja) * 2004-03-16 2005-09-29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0834B2 (ja) 2000-10-04 2003-1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排紙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7092B2 (ja) * 2002-07-31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20598B2 (ja) 2004-02-02 2005-0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
JP4423222B2 (ja) * 2005-03-11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32106B2 (ja) * 2005-04-22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6559A (ja) * 2005-04-27 2006-11-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3323B2 (ja) * 2006-02-02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4771A (ja) * 2006-08-21 2008-02-2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903A (ja) * 2001-12-13 2003-07-03 Canon Inc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シート材排出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5263355A (ja) * 2004-03-16 2005-09-29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19574A (ja) 2014-02-03
EP2690042A1 (en) 2014-01-29
US9170548B2 (en) 2015-10-27
EP2690042B1 (en) 2015-03-04
JP5701260B2 (ja) 2015-04-15
US20140029998A1 (en) 2014-01-30
CN103569728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728B (zh)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09796B (zh)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EP2546701B1 (en)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88013B2 (en)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2556703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569727B (zh) 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20B (zh) 手动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手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282093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2024391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8876104B2 (en) Sheet feed apparatus, and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03348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US20130266357A1 (en) Recording medium ej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093891B (zh) 成像设备
US88491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20884B2 (en) Sheet lo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KR20170022126A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8857811B2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ed with the same
JP20082253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61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3344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004194A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18495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743084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5240A (ja) 搬送ユニット及び搬送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10731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