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9796B -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9796B
CN102109796B CN201010623070.4A CN201010623070A CN102109796B CN 102109796 B CN102109796 B CN 102109796B CN 201010623070 A CN201010623070 A CN 201010623070A CN 102109796 B CN102109796 B CN 102109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along
delevoping cartridge
sheet material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3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9796A (zh
Inventor
高木猛行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945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296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94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243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470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6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显影盒包括:外罩,该外罩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显影辊;和多个输送引导部件,该多个输送引导部件被沿着显影辊的轴向方向且相互平行地布置在外罩的外侧上,并且沿着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该输送引导部件包括:输送肋,该输送肋沿着与显影辊的轴向方向垂直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延伸从而从外罩朝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凸出;和端肋,该端肋被设于显影辊的沿着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于显影辊的轴向方向向外倾斜、并且比输送肋从外罩向输送路径侧进一步凸出。当记录介质沿着宽度方向不适当时,该显影盒也能输送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与本发明一致的设备和装置涉及一种被设于成像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一种被设于该处理盒的显影盒和一种包括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成像设备,已知具有处理盒的打印机,处理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打印机。处理盒包括保持感光鼓的感光鼓盒和保持显影辊并且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感光鼓盒的显影盒。
作为被设于打印机的显影盒,提出了一种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存储感光鼓的感光盒的显影盒。显影盒包括外罩,当显影盒被安装到感光盒时该外罩在感光盒的底壁和显影盒之间形成片材输送路径(例如,参考JP-A-2000-267549)。
此外,作为被设于打印机的处理盒,提出了一种在保持感光鼓的感光盒的底壁和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的底壁之间形成片材输送路径的处理盒(例如,参考JP-A-2001-75457)。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在JP-A-2000-267549中公开的相关技术显影盒,当片材在片材输送期间沿着左右方向(片材宽度方向)不适当时,片材接触被设于输送路径的横向外侧处的部件,从而片材在该部件和感光盒的底壁之间变得堵塞。
当更薄地制成显影盒时,这个问题变得更差。
另外地,在相关技术显影盒中,可以考虑在外罩的与感光盒的底壁对置的部分处形成用于引导被输送片材的肋。
然而,即使在这种结构中,当更薄地制成显影盒时,片材也可能在该部件和感光盒的底壁之间变得堵塞。
换言之,因为近来已经要求将打印机的主体制成为是薄的,所以也将处理盒制成为是薄的。当将处理盒制成为是薄的时,在显影盒和感光盒之间的片材输送路径变窄。在此情形中,片材很可能接触被设于输送路径的横向外侧处的部件。
此外,根据在JP-A-2001-75457中公开的相关技术处理盒,显影盒的底壁以如此方式布置,使得该底壁被感光盒的底壁覆盖。
因此,由于在感光盒的底壁和显影盒的底壁之间形成的输送路径,处理盒变得更大。结果,难以将成像设备制成为薄的。
相应地,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即使当记录介质沿着宽度方向不适当时也能够输送记录介质的显影盒,和一种包括该显影盒的处理盒。
此外,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中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将成像设备制成为是薄的处理盒、一种被设于该处理盒的显影盒和一种具有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包括:外罩,该外罩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和多个输送引导部件,该多个输送引导部件被沿着显影辊的轴向方向且相互平行地布置在外罩的外侧上,并且该多个输送引导部件沿着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其中输送引导部件包括:输送肋,该输送肋沿着与显影辊的轴向方向垂直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延伸从而从外罩朝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凸出;和端肋,该端肋被设于显影辊的沿着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于显影辊的轴向方向向外倾斜、并且比输送肋从外罩向输送路径侧进一步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携带显影剂图像的图像载体;转印部件,该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对置,并且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显影盒,其中输送引导部件向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之间引导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图像载体盒,该图像载体盒包括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该图像载***于图像载体盒的一端处,并且携带显影剂图像,该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对置,并且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包括显影剂载体的显影盒,该显影剂载***于显影盒的一端处并且携带显影剂,其中显影盒被以可拆离方式设于图像载体盒从而图像载体和显影剂载体彼此对置,其中图像载体盒进一步包括输送部件和第一引导部件,该输送构件向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之间输送记录介质,该第一引导部件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被从输送部件向下游成间隔布置,并且向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之间引导由输送部件输送的记录介质,其中该显影盒进一步包括第二引导部件,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该第二引导部件与第一引导部件相协作以向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之间引导由输送部件输送的记录介质,其中该第二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该第一引导部沿着输送方向布置在输送部件和第一引导部件之间,该第二引导部与第一引导部连续并且位于第一引导部的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并且被布置成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与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成间隔分离的第一引导部件对置,并且其中当记录介质被输送部件输送时,首先第二引导部件使得记录介质与第一引导部形成接触,然后第一引导部向第二引导部和第一引导部件之间引导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和主体外壳,该主体外壳容纳处理盒,并且与处理盒一起地形成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示意性方面,提供一种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设于图像载体盒的显影盒,该图像载体盒包括携带显影剂图像的图像载体和将记录介质输送到图像载体的输送辊,该显影盒包括:外罩;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由外罩支撑,并且携带显影剂;和多个输送肋,该多个输送肋每个从外罩朝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凸出,并且引导记录介质的输送,其中输送肋在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的端部被弯曲以顺应于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并且朝向沿着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引导记录介质的输送的输送引导部件包括端肋。端肋被设于显影辊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当端肋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导引时,端肋朝向横向外侧倾斜。端肋比输送肋向输送路径进一步凸出。
相应地,当在输送期间记录介质沿着轴向方向不适当时,记录介质的轴向端部首先从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接触端肋。
当记录介质被进一步输送时,记录介质的轴向端部趋向于来到端肋上。然而,端肋比输送肋向输送路径进一步凸出。因此,当记录介质被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导引时,记录介质被逐渐地朝向输送路径校正。
当记录介质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被进一步导引时,记录介质的轴线端部脱离端肋,并且因此记录介质被引导到正常输送路径。
由此,能够防止记录介质的轴向端部接触被设于输送路径的轴向外侧处的部件。
结果,即使当记录介质沿着轴向方向不适当时,记录介质也能够被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该处理盒包括上述显影盒。
因此,能够防止记录介质接触被设于输送路径的轴向外侧处的部件并且朝向图像载体和转印部件之间可靠地引导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第二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第一引导部沿着输送方向被布置在输送部件和第一引导部件之间。第二引导部在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被连续地设于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被布置成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一定间隔与第一引导部件对置。
当记录介质被输送部件输送时,第二引导部件首先使得记录介质与第一引导部形成接触并且然后利用第一引导部向第二引导部和第一引导部件之间引导记录介质。
因此,在输送部件和第一引导部件能够被以一定间隔布置时能够向图像载体和显影剂载体之间输送记录介质。
结果,与其中邻近于输送部件设置第一引导部件的情形相比(例如,JP-A-2001-75457),关于在JP-A-2001-75457中的感光盒的底壁,能够在输送部件和第一引导部件之间更小(更薄)地制成处理盒,且更小地制成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因为提供了更小(更薄)的处理盒,所以能够更小地制成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方面,输送肋在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的端部被弯曲以顺应于输送辊的外周表面并且在输送路径处朝向沿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凸出。
据此,当显影盒被安装到图像载体盒时,由输送辊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输送辊并且然后即刻地接触输送肋的沿着输送方向的上游端部。
结果,因为能够在输送辊和输送肋之间顺利地取放记录介质,所以能够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辊和输送肋之间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打印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截面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处理盒的侧截面视图;
图3是如从左下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感光鼓盒的透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显影盒的侧截面视图;
图5是如从左下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显影盒的底视图;
图7是如从左下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显影盒的透视图,示出其右端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是如从右下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显影盒的透视图,示出其左端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是如从左下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处理盒的透视图;并且
图10A和图10B示意在图1所示处理盒中的片材的输送,其中图10A示出其中片材后端部分接触输送肋的状态,并且图10B示出其中在显影盒的第二引导部和感光鼓盒的片材输送引导件之间引导片材后端部分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在主体外壳2中包括馈送片材P(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的馈送器单元3和在馈送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4。
(1)主体外壳
当从侧端面看时,主体外壳2具有基本矩形盒子形状,以容纳馈送器单元3和成像单元4。用于附接和拆离处理盒13(将在以后描述)的前盖5形成在主体外壳2的一个侧壁处。前盖5被设于主体外壳2从而前盖5能够围绕用作支撑点的下端部分旋转。
在以下说明中,前盖5被设置于此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被称作前侧,而相反侧(左侧图1)被称作后侧。另外,基于从打印机1的前侧观察打印机而分成左侧和右侧。换言之,图1中的前侧是左侧,而图1中的内侧是右侧。
(2)馈送器单元
馈送器单元3被设于主体外壳2的下部处。馈送器单元3包括接收片材P的片材馈送托盘6、设于片材馈送托盘6的前端部分上方的拾取辊7、以及在拾取辊7的前侧处彼此对置的分离辊8和分离垫片9。馈送器单元3包括在分离垫片9上方彼此对置的一对前和后馈送辊10、沿着基本后上方向从在两个馈送辊10之间的对置部分延伸的片材馈送路径11、和布置在片材馈送路径11的后部处的主体侧配准辊20。
片材P堆叠在片材馈送托盘6中。最上片材P通过拾取辊7的旋转而被馈送到在分离辊8和分离垫片9之间的对置部分。分离辊和分离垫片一次一张地馈送片材。然后,片材P通过馈送辊10的输送而经过片材馈送路径11,被输送到在主体侧配准辊20和处理侧配准辊21(将在以后描述)之间的部分,并且然后在预定时刻被朝向在感光鼓17(将在以后描述)和转印辊19(将在以后描述)之间的部分输送。
附带说一句,与馈送器单元3分开地,设置了将片材P从片材排放路径27(将在以后描述)朝向在主体侧配准辊20和处理侧配准辊21(将在以后描述)之间的空间返回的片材反向装置(参考图1中的点线)。因此,能够执行双面打印。
(3)成像单元
成像单元4包括扫描器单元12、处理盒13和定影单元14。
(3-1)扫描器单元
扫描器单元12被布置在主体外壳2的上部处。基于图像数据,扫描器单元12朝向感光鼓17(将在以后描述)发射激光束从而使感光鼓17曝光,如由实线示意地。
(3-2)处理盒
(3-2-1)处理盒的结构
处理盒13在主体外壳2中被以可拆离方式容纳在扫描器单元12下方和馈送器单元3上方。处理盒13包括感光鼓盒15(图像载体盒的一个实例)和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感光鼓盒15的显影盒16。
感光鼓盒15包括感光鼓17(图像载体的一个实例)、梳型充电器18和转印辊19(转印部件的一个实例)。
感光鼓17被沿着左右方向设于感光鼓盒15的后端部分处。
梳型充电器18被布置成在感光鼓17的后上侧处在其间以一定间隔地与感光鼓17对置。
转印辊19被布置成与感光鼓17的下侧对置并且被挤压接触到感光鼓17的下侧。
另外,感光鼓盒15包括处理侧配准辊21(输送部件和输送辊的一个实例)。
处理侧配准辊21被设置成在感光鼓盒15的基本中央下端部分处沿着前后方向接触主体侧配准辊20的上侧。
显影盒16包括显影辊22(显影剂载体的一个实例)。
显影辊22在显影盒16的后端部分处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从而显影辊22被从显影盒16的后侧暴露并且被挤压接触到感光鼓17的前侧。
显影盒16包括向显影辊22供应调色剂的供应辊23和调整被供应到显影辊22的调色剂的厚度的层厚调节刮刀24。调色剂(显影剂的一个实例)被容纳于在供应辊23和层厚调节刮刀24前方的空间中。
(3-2-3)在处理盒中的显影操作
在显影盒16中的调色剂被供应到供应辊23并且还被供应到显影辊22,且在供应辊23和显影辊22之间正极性地摩擦带电。
当显影辊22旋转时,被供应到显影辊22的调色剂的厚度被层厚调节刮刀24调整,并且在显影辊22的表面上携带调色剂,作为具有预定厚度的薄层。
同时,当感光鼓17旋转时,感光鼓17的表面被梳型充电器18正极性地均匀充电,并且然后通过来自扫描器单元12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感光鼓17的表面被曝光(参考图1中的实线)。由此,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形成了与将在片材P上形成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
当感光鼓17进一步旋转时,在显影辊22的表面上携带并且被正极性地充电的调色剂被供应到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此,感光鼓17的静电潜像变成可视化图像,并且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携带由反转显影产生的调色剂图像。
当在感光鼓17和转印辊19之间输送的片材P在感光鼓17和转印辊19之间经过时,在感光鼓17上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片材P上。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4被布置在处理盒13的后部处并且包括加热辊25和与加热辊25对置的挤压辊26。在处理盒13中,当片材P在加热辊25和挤压辊26之间经过时,在片材P上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在片材P上通过加热和挤压而被热定影。
(4)片材排放单元
调色剂图像在其上得以定影的片材P通过包括U形转弯路径的片材排放路径27,被朝向片材排放辊28输送,并且被片材排放辊28排放到被设于扫描器单元12的上侧处的片材排放托盘29。
(处理盒的细节)
(1)感光鼓盒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感光鼓盒15具有基本矩形框架形状并且包括感光鼓框架30。
感光鼓框架30包括一对左和右侧壁31、被置于侧壁31的前端部之间的前壁32、被置于侧壁31的后上端部之间的上壁33、以及被置于侧壁31的下端部之间的下壁34。
当从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端面看时,侧壁31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另外,侧壁31包括感光鼓轴***贯通孔35、联接支撑凹槽36、显影辊支撑凹槽37和配准辊支撑凹槽38。
感光鼓轴***贯通孔35沿着左右方向穿过侧壁31的后端部并且当从能够接收感光鼓17的感光鼓轴46的侧端面看时具有基本圆形形状。
联接支撑凹槽36当从具有打开上侧的侧端面看时具有基本V形形状,使得它们在感光鼓轴***贯通孔35的前侧的一定间隔处从侧壁31的上端边缘向下凹陷。
显影辊支撑凹槽37从联接支撑凹槽36的下后端部延续并且当从沿着向后方向延伸的侧端面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形状。附带说一句,显影辊支撑凹槽37的后端部布置在感光鼓轴***贯通孔35的前部的一定间隔处。显影辊支撑凹槽37分别地具有比显影盒16的颈圈部分67(将在以后描述)的外径稍宽的凹槽宽度(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
配准辊支撑凹槽38当从具有打开下侧的侧端面看时具有基本U形形状,使得它们在侧壁3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基本中心处从侧壁31的下端部向上凹陷。另外,配准辊支撑凹槽38具有比处理侧配准辊21的直径稍宽的凹槽宽度(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
前壁32当从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前端面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在其沿着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处包括手柄39,当向主体外壳2安装或者从主体外壳2分离处理盒13时,使用者握持手柄39。
上壁33从感光鼓17的上侧覆盖感光鼓17并且当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视图中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形状。
下壁34当在沿着前后和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视图中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另外,下壁34包括用于安装显影盒16的显影盒支撑部41、用于接收转印辊19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第一引导部件的一个实例)的转印辊容纳部42。
显影盒支撑部41包括被连接到前壁32的下端部分的前端部分和沿着左右方向与配准辊支撑凹槽38的前端部分基本齐平的后端部分。
显影盒支撑部41的前侧部向上弯曲以向上形成凹部。显影盒支撑部41的后侧部从其前侧部的后端部分延续并且当它从前向后地导引时向下地倾斜。然后,显影盒支撑部41的后侧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
显影盒支撑部41在其后端部分处包括多个引导肋43。
每一个引导肋4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从而当它从前侧朝向后侧导引时向下凸出。引导肋43被沿着左右方向平行地布置。
转印辊容纳部42靠近在显影盒支撑部41的后侧处的开口。转印辊容纳部42被设于感光鼓框架30的后端部分处、向上打开并且弯曲以顺应于转印辊19的周向表面。
片材传送引导件44被设于转印辊容纳部42的前侧处。片材输送引导件44包括被布置在显影盒支撑部41的后侧处的开口处的前端部分和延续到转印辊容纳部42的后端部分,并且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平板形状。
另外,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前端部分沿着前后方向与馈送器单元3的上端部对置(参考图10A)。此外,多个爪部48被设于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端部处。
当从平面视图看时,每一个爪部48具有从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前端部分向前凸出的基本矩形形状。爪部48沿着左右方向被以一定间隔平行地布置。此外,当从侧截面视图看时,爪部48的上端边缘具有从前向后地向上倾斜的基本线性形状。爪部48接触在片材输送引导件44和显影盒16的第二引导部72(将在以后描述)之间被引导到显影盒16的第一引导部71(将在以后描述)的片材P(参考图10B)。
另外,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后端部分沿着前后方向与在感光鼓17和转印辊19之间的夹压部分对置。
感光鼓框架30包括开口45。开口45被侧壁31、下壁34的显影盒支撑部41和下壁34的片材输送引导件44包围。换言之,开口45具有在显影盒支撑部41和下壁34的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沿着左右方向长的基本矩形形状。
另外,如上所述,感光鼓盒15包括感光鼓17、梳型充电器18、转印辊19和处理侧配准辊21。
感光鼓17包括沿着其中央轴线延伸的感光鼓轴46。感光鼓轴46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沿着左右方向从内侧被以可旋转方式***侧壁31的感光鼓轴***贯通孔35中,从而感光鼓17被以可旋转方式设于感光鼓盒15。
梳型充电器18被支撑在上壁33的前端部分处。转印辊19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转印辊容纳部42中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
处理侧配准辊2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其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处在侧壁31的配准辊支撑凹槽38中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从而处理侧配准辊21被设于开口45的最前部处。换言之,处理侧配准辊21被沿着前后方向设于开口45中。
附带说一句,在感光鼓盒15中,用于安装显影盒16的显影盒安装部47由侧壁31、前壁32和感光鼓17限定。
(2)显影盒
(2-1)显影盒的结构
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显影盒16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盒子形状并且包括显影框架51(外罩的一个实例)。
显影框架51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盒子形状。显影框架51包括第一框架52和第二框架53。
第一框架52构成显影框架51的下侧,并且具有带向上和向前打开的底部的框架形状。
此外,第一框架52包括调色剂容纳部54、供应辊支撑部55和显影辊支撑部56,调色剂容纳部54被设于第一框架的沿前后方向的基本中心处,供应辊支撑部55被设于调色剂容纳部54的后方,显影辊支撑部56被设于供应辊支撑部55的后方。
调色剂容纳部54当从侧截面视图看时具有带打开上侧的平缓圆弧形状。具体地,当从侧截面视图看时,调色剂容纳部54从第一框架52的上端部向下延伸、被朝向其下端部分地向后弯曲,并且然后朝向后部沿着向上方向稍微地倾斜。调色剂被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54中。
供应辊支撑部55从调色剂容纳部54的后端部分延续,并且当从具有打开上侧的侧截面视图看时供应辊支撑部55具有基本U形形状从而沿着供应辊23的外周表面弯曲。供应辊23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到供应辊支撑部55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
显影辊支撑部56从供应辊支撑部55的后端部分延续并且当从沿着向后方向延伸的侧截面视图看时具有基本线性形状(唇凸形状)。显影辊22的显影辊轴68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被显影辊支撑部56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以可旋转方式支撑。
此外,第一框架52包括从调色剂容纳部54的前上端部向前延伸的操作部57。当使用者操作显影鼓16时(例如,附接到感光鼓盒15的操作和从感光鼓盒15拆离的操作),使用者握持操作部57。
第二框架53构成显影框架51的上侧并且当从平面视图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平板形状。第二框架53作为闭合盖被从上侧组合和焊接到第一框架52的上端部。
另外,第二框架53包括从它的上侧覆盖第一框架52的调色剂容纳部54的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58和从它的上侧覆盖供应辊23的供应辊覆盖部59。
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58当从平面视图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平板形状,并且具有能够完全覆盖第一框架52的调色剂容纳部54的尺寸。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58关闭第一框架52的调色剂容纳部54的上端部。
供应辊覆盖部59当在朝向后部从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58的后下端部分延伸的平面视图中看时具有基本矩形平板形状。供应辊覆盖部59关闭第一框架52的供应辊支撑部55的上端部。
显影盒16包括在显影框架51的左侧处的驱动单元63和在显影框架51的右侧处的电极单元64。来自主体外壳2的驱动源(未示出)的驱动力被输入驱动单元63。来自主体外壳2的电源(未示出)的电力被输入电极单元64。
驱动单元63包括联接部66,来自驱动源(未示出)的驱动力被输入到联接部66。驱动单元63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未示出)将输入到联接部66的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22和供应辊23。
电极单元64通过线缆(未示出)将输入的电力传输到显影辊22和供应辊23。
另外,显影盒16在显影辊支撑部56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处包括调色剂接收部件65。附带说一句,左调色剂接收部件65被一体地设于驱动单元63的后端部分。
调色剂接收部件65一体地包括覆盖部69和颈圈部67,覆盖部69在下侧处覆盖显影辊2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颈圈部67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显影辊轴68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
覆盖部69在上侧和前侧处打开并且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基本锥形形状。覆盖部69接收从显影辊2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落下的调色剂。
被设于覆盖部69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外端部上方的颈圈部67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地具有能够接收显影辊轴68的内径的基本柱形形状。
(2-2)输送肋和端肋
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第一框架52包括输送肋61(第二引导部件的一个实例)、端肋62和增强肋60,它们从第一框架的后端部分的下表面向下地凸出。换言之,第一框架52的后端部分用作输送引导部件。
当从底端面看时,输送肋61从调色剂容纳部54的后端部分在显影辊支撑部56的后端部分之上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输送肋61被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在基本整个第一框架52之上并且被沿着左右方向平行地布置。
另外,当从侧端面看时,输送肋61的前端边缘被弯曲以顺应于处理侧配准辊21的外周表面。
输送肋61的前下端边缘沿着向前方向稍微地凸出。具体地,当输送肋61从前侧朝向后侧导引时,输送肋61的凸出部分向下倾斜。
当从侧端面看时,输送肋61的后下端边缘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本线性形状(参考图4)。
端肋62分别地在第一框架5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被沿着前后方向成对地设置。沿着前后方向的端肋62沿着前后方向以一定间隔被基本相互平行地平行布置。
每一个端肋62被布置在最外输送肋61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处并且当它朝向后部导引时朝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倾斜。此外,当从侧端面看时,每一个端肋62当它朝向后部导引时稍微向下地凸出(参考图4)。
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端肋62被从供应辊支撑部55的后端部分向后地(从比供应辊支撑部55的下端边缘进一步向后的位置)设置。端肋62的前端部被布置在比输送肋61的前端部进一步向后的位置处。
端肋62的后端部比输送肋61的后端部进一步向下地凸出并且比被设于显影框架51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处的调色剂接收部件65的后端部进一步向下地凸出。
增强肋60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输送肋61和端肋62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更短。换言之,增强肋60向下地凸出使得增强肋的下端部被布置在比输送肋61和端肋62进一步向上的位置处。
另外,增强肋60包括多个前侧增强肋60F和多个后侧增强肋60B,多个前侧增强肋60F被设于相应的输送肋61的前端部之间,多个后侧增强肋60B被设于前侧增强肋60F的后侧处。
前侧增强肋60F当从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底端面看时具有基本线性形状。前侧增强肋60F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与输送肋61的前端部相比被布置在调色剂容纳部54的后端部分的进一步稍微向后的位置处,后端部被布置在供应辊支撑部55的下端边缘处。每一个前侧增强肋60F被设于在相应的输送肋61的前端部之间沿着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处。
后侧增强肋60B在前侧的两个端肋62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被以一定间隔平行地布置。后侧增强肋60B当在从前向后沿着底端面的视图中看时具有朝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倾斜的基本线性形状。具体地,被设于比第一框架52沿着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进一步向右的位置处的后侧增强肋60B从前向后向右倾斜。此外,被设于比第一框架52沿着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心进一步向左的位置处的后侧增强肋60B从前向后向左倾斜。另外,一些后侧增强肋60B被设置成与输送肋61交叉。
(3)处理盒到主体外壳的附接和从主体外壳的拆离
(3-1)显影盒到感光鼓盒的附接和从感光鼓盒的拆离
为了将显影盒16安装到感光鼓盒15,使用者握持显影盒16的操作部57并且从前上侧将显影盒16的后端部分***感光鼓盒15的显影盒安装部47中,使得显影盒16的颈圈部67被从前部装配到感光鼓盒15的显影辊支撑凹槽37中。
因此,显影辊22从感光鼓的前侧接触感光鼓17,并且显影盒16的颈圈部67被装配到感光鼓盒15的显影辊支撑凹槽37中。
然后,使用者沿着向下方向操作显影盒16的操作部57并且沿着当从左侧端面看时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用作支撑点的其下端部分旋转显影盒16。
因此,显影盒16的前端部分从上侧与感光鼓盒15的前端部分交迭并且显影盒16的联接部66装配到感光鼓盒15的联接支撑凹槽36中,从而完成显影盒16到感光鼓盒15的安装。
当完成显影盒16到感光鼓盒15的安装时,利用被设于感光鼓盒15的前端部分处的推动部件(未示出)向后挤压显影盒16的前端部分。由此,显影辊22挤压接触感光鼓17。
此时,如在图9中所示,输送肋61的前侧部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暴露,从而前侧部通过感光鼓盒15的开口45向下凸出。换言之,输送肋61的前侧部用作第一引导部71。
第一引导部71被布置在处理侧配准辊21的后方并且沿着前后方向与处理侧配准辊21对置。
如在图2中所示,输送肋61的后侧部延续到第一引导部71的后侧并且被布置成与沿着上下方向被以一定距离分离的片材输送引导件44对置。换言之,输送肋61的后侧部用作第二引导部72。
当假想线L沿着第二引导部72的下端边缘延伸时,处理侧配准辊21被布置于假想线L上方。
附带说一句,为了从感光鼓盒15拆离显影盒16,使用者以与安装操作反向的操作来操作显影盒16。
即,使用者首先握持感光鼓盒15的手柄39和显影盒16的操作部57,并沿着向上方向操作显影盒16的操作部57同时挤压感光鼓盒15,由此沿着当从左侧端面看时的逆时针方向围绕用作支撑点的其后端部分旋转显影盒16。
然后,使用者沿着前上方向拉出显影盒16并且将显影盒从感光鼓盒15的显影盒安装部47分离。
(3-2)处理盒到主体外壳的附接和从主体外壳的拆离
为了将处理盒13安装到主体外壳2,使用者沿着向前方向旋转前盖5以打开主体外壳2的内侧。然后,使用者从处理盒的后端部分将处理盒13***在扫描器单元12和馈送器单元3之间。
因此,如在图1中所示,处理侧配准辊21从主体侧配准辊20上侧接触主体侧配准辊20并且因此完成处理盒13到主体外壳2的安装。
此时,处理盒13的下端部分与沿着上下方向被以一定间隔分离的馈送器单元3的上端部分对置并且片材P得以输送从而片材在处理盒13的下端部分和馈送器单元3的上端部分之间经过(参考图1中的点线)。换言之,处理盒13和主体外壳2的馈送器单元3形成片材P的输送路径。
(片材的输送)
如上所述,片材P从片材馈送托盘6被一张接一张地输送到在主体侧配准辊20和处理侧配准辊21之间的夹压部。
在这之后,当在预定时刻驱动主体侧配准辊20时,处理侧配准辊21因此被驱动。
由此,片材P从前向后地在主体侧配准辊20和处理侧配准辊21之间经过。
如在图10A中所示,已经在主体侧配准辊20和处理侧配准辊21之间经过的片材P首先从其前侧接触第一引导部71。
因此,片材P被沿着第一引导部71的下前端边缘朝向后下侧引导,然后在输送肋61的下端部分和馈送器单元3的上端部分之间引入。
然后,如在图10B中所示,片材P在输送肋61的下端部分和馈送器单元3的上端部分之间经过,然后被第一引导部71在第二引导部72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引导。
在这之后,片材P被第二引导部72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在感光鼓17和转印辊19之间引导从而片材P在第二引导部72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经过。
同时,在片材P的输送期间当片材P在左侧方向不适当时,当片材在第二引导部72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经过时,片材P从前侧在其左端部分处接触左端肋62。
当片材P被进一步输送时,片材P的左端部分趋向于抓持在端肋62上。
然而,如在图8中所示,因为端肋62比输送肋61进一步向下地(向输送路径)凸出,所以当片材P被朝向后侧导引时,片材P被逐渐地朝向输送路径校正(即,朝向右侧)。
当片材P被进一步朝向后侧向右导引时,片材P的左端部分离开端肋62,并且片材P被引导到正常输送路径(即,向左侧)。
根据处理盒13,如在图2和图9中所示,输送肋61包括第一引导部71(输送肋61的前侧部)和第二引导部72(输送肋61的后侧部)。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第一引导部71被沿着输送方向(前后方向)布置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第二引导部72被沿着向后方向连续地设于第一引导部71并且被布置成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沿着上下方向以一定间隔与片材输送引导件44对置。
当片材P被处理侧配准辊21输送时,输送肋61首先使得片材P与第一引导部71形成接触并且然后利用第一引导部71向第二引导部72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引导片材P。
据此,在沿着前后方向以一定间隔布置处理侧配准辊21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情况下能够在感光鼓17和显影辊22之间输送片材P。
结果,与其中邻近于处理侧配准辊21设置片材输送引导件44的情形相比,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设置感光鼓盒15的下壁34是不必要的。因此,能够更小(更薄)地制成处理盒13并且更小地制成打印机1。
另外,根据显影盒13,如在图9中所示,感光鼓盒15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片材输送引导件44之间形成有开口45。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输送肋61通过开口45朝向下侧,即朝向片材P的输送路径凸出。
据此,因为输送肋61通过开口45的凸出尺寸,所以能够更小地制成处理盒13。
另外,如在图2中所示,当假想线L通过在其中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的状态下沿着左右方向突出而沿着输送肋61的第二引导部72延伸时,处理侧配准辊21被设于假想线L上方(即,在显影盒16侧处)。
据此,处理侧配准辊21比输送肋61进一步向下凸出(向输送路径),从而能够防止处理盒13更大。
结果,能够更小地制成处理盒13。
另外,根据处理盒13和显影盒16,如在图5中所示,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第一引导部71被弯曲以顺应于处理侧配准辊21的外周表面并且其前下端部分沿着向前方向凸出。
具体地,当它们从前侧朝向后侧导引时,输送肋61的凸出部分向下倾斜。
据此,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被处理侧配准辊21输送的片材P接触处理侧配准辊21,然后即刻地接触输送肋61的前端部。
结果,能够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输送肋61之间顺利地取放片材P,从而能够防止片材P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输送肋61之间堵塞。
另外,根据处理盒13,如在图3中所示,处理侧配准辊21被沿着前后方向设于开口45中。
据此,感光鼓盒15在处理侧配准辊21的后侧处不包括在输送期间妨碍片材P的部件。
结果,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能够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输送肋61之间顺利地取放片材P。
另外地,根据处理盒13,如在图9中所示,当显影盒16被安装到感光鼓盒15时,处理侧配准辊21沿着前后方向与输送肋61对置。
据此,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在处理侧配准辊21和输送肋61之间顺利地取放片材P。
另外,根据打印机1,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包括显影盒13,显影盒13被制成得较小(薄)。因此,能够将打印机1制成得较小。
另外地,根据显影盒16,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引导片材P的输送的输送引导部件(第一框架52的后端部分)在它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设有端肋62,端肋62在它朝向后侧导引时朝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倾斜,并且端肋62比输送肋61进一步向下凸出。
据此,在输送期间当片材P沿着左右方向不适当时,片材P的左端部和右端部首先从后侧接触端肋62。
当片材P被进一步输送时,片材P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趋向于来到端肋62上。然而,因为端肋62比输送肋61进一步向下凸出,所以片材P在它被朝向后侧导引时被逐渐地朝向输送路径校正。
当片材P被进一步朝向后侧导引时,片材P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脱离端肋62,并且片材P被引导到正常输送路径。
由此,能够防止片材P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接触调色剂接收部件65。
结果,即使当片材P沿着左右方向不适当时,也能够输送片材P。
另外,根据显影盒16,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端肋62在其后端部处比输送肋61的后端部进一步向下凸出。
据此,能够使得由输送肋61输送的片材P在后侧处与端肋62形成接触。
结果,能够防止片材P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接触调色剂接收部件65。
根据显影盒16,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端肋62的前端部被布置在比输送肋61的前端部进一步向后的位置处。
据此,当片材P沿着左右方向不适当时,在被输送肋61引导时,片材P顺利地接触端肋62。
结果,即使当片材P沿着左右方向不适当并且因此接触端肋62时,片材P也被端肋62顺利地引导到输送路径而不被抓持到端肋62。
另外,根据显影盒16,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端肋62比调色剂接收部件65进一步向下凸出。
据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片材P接触调色剂接收部件65。
另外,根据处理盒13,如在图2和图9中所示,处理盒包括能够防止片材P接触调色剂接收部件65的显影盒16。
据此,能够朝向感光鼓17和转印辊19之间可靠地引导片材P。

Claims (4)

1.一种显影盒,包括:
外罩,所述外罩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和
多个输送引导部件,所述多个输送引导部件被沿着所述显影辊的轴向方向且相互平行地布置在所述外罩的外侧上,并且所述多个输送引导部件沿着输送路径引导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输送引导部件包括:
输送肋,所述输送肋沿着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延伸,从而从所述外罩朝向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输送路径凸出;和
端肋,所述端肋被设于所述显影辊的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所述端肋朝向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相对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轴向方向向外倾斜,并且所述端肋比所述输送肋从所述外罩进一步凸出到所述输送路径侧中,
其中所述端肋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端部比所述输送肋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端部从所述外罩进一步凸出到所述输送路径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
其中所述端肋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端部被布置在沿着所述输送方向比所述输送肋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端部进一步下游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
其中所述端肋比被设于所述显影辊的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的外侧处的部件从所述外罩进一步凸出到所述输送路径中。
4.一种处理盒,包括:
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携带显影剂图像;
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载体对置,并且所述转印部件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和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
其中所述输送引导部件在所述图像载体和所述转印部件之间引导所述记录介质。
CN201010623070.4A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109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7049.2A CN103336417B (zh)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4588 2009-12-25
JP2009294587A JP5029681B2 (ja) 2009-12-25 2009-12-25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94587 2009-12-25
JP2009294588A JP5024362B2 (ja) 2009-12-25 2009-12-25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7049.2A Division CN103336417B (zh)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9796A CN102109796A (zh) 2011-06-29
CN102109796B true CN102109796B (zh) 2013-07-10

Family

ID=4417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3070.4A Active CN102109796B (zh)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201310247049.2A Active CN103336417B (zh)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7049.2A Active CN103336417B (zh) 2009-12-25 2010-12-27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15309B2 (zh)
CN (2) CN10210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5668B2 (ja) 2012-03-30 2016-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2961B2 (ja) * 2012-03-30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879B2 (ja) 2012-03-30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93B2 (ja) 2012-07-09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7836B2 (ja) * 2014-10-03 2018-11-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
JP6468845B2 (ja) 2015-01-07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3239B2 (ja) * 2015-09-08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3238B2 (ja) 2016-03-31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15930B2 (en) 2020-04-24 2022-08-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12777384B (zh) * 2020-12-30 2023-01-13 保定市跃进纸箱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箱生产的环保型印刷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935A (zh) * 2005-04-26 2006-11-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CN1892485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1276A (ja) 1991-03-19 1992-10-15 Canon Inc 排紙搬送装置
JPH04350880A (ja) 1991-05-29 1992-12-0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179540A (ja) 1992-12-14 1994-06-28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給紙装置
JP3365700B2 (ja) 1995-05-17 2003-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678125A (en) * 1995-05-17 1997-10-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44001A (ja) 1995-07-31 1997-02-14 Canon Inc 転写材ガイド手段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03246A (ja) 1996-06-14 1998-01-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作像ユニット
JP3787445B2 (ja) * 1997-11-14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7695A (ja) 1997-11-25 1999-06-15 Nec Niigata Ltd 用紙搬送装置
US6330410B1 (en) * 1999-02-26 2001-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JP2000267549A (ja) 1999-03-19 2000-09-29 Brother Ind Ltd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31881B2 (ja) 1999-06-30 2003-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1187A (ja) 2000-09-14 2002-03-27 Kyocera Mita Corp 転写前ガイ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884A (ja) * 2002-08-05 2004-03-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み取り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770171B2 (ja) 2004-12-27 2011-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65396B1 (en) * 2004-08-06 2013-01-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JP4463676B2 (ja) 2004-12-27 2010-05-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7676B2 (ja) 2004-09-06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TE505750T1 (de) * 2005-04-26 2011-04-15 Brother Ind Ltd Entwicklungskartusche für eine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JP2006317623A (ja) 2005-05-11 2006-11-2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646A (ja) 2005-08-23 2007-03-08 Brother Ind Ltd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3032B2 (ja) 2006-09-08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4582187B2 (ja) * 2008-04-25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935A (zh) * 2005-04-26 2006-11-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CN1892485A (zh) * 2005-07-08 2007-01-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157695A 1999.06.15
JP特开平4-291276A 1992.10.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6417B (zh) 2016-03-16
CN103336417A (zh) 2013-10-02
US8515309B2 (en) 2013-08-20
US20110158682A1 (en) 2011-06-30
CN102109796A (zh)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796B (zh) 处理盒、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1013592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95160B (zh) 调色剂收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2109792B (zh) 显影盒
US1028187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629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able unit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CN103569728B (zh)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455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51177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90105044A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기기
CN10640604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067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717694A (zh) 记录介质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720884B2 (en) Sheet lo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50243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10003545A (ko) 전자사진 복합기
JP7210318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681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34202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8091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mountability of a cartridge while conserving space
JP35831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51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8855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material cartridges and a supply developing material container
JP2011195240A (ja) 搬送ユニット及び搬送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52215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