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005B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005B
CN103443005B CN201280013963.4A CN201280013963A CN103443005B CN 103443005 B CN103443005 B CN 103443005B CN 201280013963 A CN201280013963 A CN 201280013963A CN 103443005 B CN103443005 B CN 103443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unwinding
accumulation amount
yarns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3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3005A (zh
Inventor
曾根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3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3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4Driv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1/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metering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runn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1/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metering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running material
    • B65H61/005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metering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running material for measuring speed of running ya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暂时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并将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卷绕成卷装的情况下,不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并确保接纱时间。在纱线正常移动时(S202:否,S203:是),在可能范围内以最大的恒定退绕纱线速度Vc将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若纱线的蓄留量比A1多(S204:是),则使卷绕纱线速度为V1(>Vc)(S205),若纱线的蓄留量为A1以下(S204:否),则使卷绕纱线速度为V2(<Vc)(S206)。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S202:是)或在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否),若纱线的蓄留量比A2(<A1)多(S207:是),则维持卷绕纱线速度(S208),若纱线的蓄留量为A2以下(S207:否),则使卷绕纱线速度下降至V3(<V1、V2)(S209)。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单元):将从保持在喂纱纱管保持部中的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暂且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纱线蓄留部),并卷绕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在喂纱纱管的纱线用尽而更换成新的喂纱纱管时等,能够通过卷绕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来继续卷绕纱线,并且能够在设置于喂纱纱管保持部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接纱部中,对喂纱纱管保持部侧的纱线和纱线退绕蓄留部侧的纱线进行接纱。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以恒定卷绕纱线速度卷绕纱线,在接纱结束后,使纱线向纱线退绕蓄留部的供给速度、即纱线从喂纱纱管的退绕纱线速度临时加速,由此恢复在接纱中减少的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7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在卷绕纱线过程中,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根据将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的退绕纱线速度与将纱线卷绕成卷装的卷绕纱线速度的差而增减。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如上所述,卷绕纱线速度恒定。因此,为了调整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以使得纱线不会从纱线退绕蓄留部溢出或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不会完全用尽,需要根据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来增减退绕纱线速度。
但是,在通过增减退绕纱线速度来调整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情况下,与在可能范围内使退绕纱线速度为最大退绕纱线速度的情况相比,平均退绕纱线速度变慢。而且,通常情况下,由于喂纱纱管的直径小于卷绕纱管的直径,所以若使退绕纱线速度急剧增减,则纱线容易发生脱圈(sloughing),当发生脱圈时,纱线容易切断。根据以上内容,在通过增减退绕纱线速度来调整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情况下,纱线卷绕装置中的纱线的卷绕生产率较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为了在接纱过程中也继续纱线的卷绕,需要使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至少多于直至接纱结束的期间被卷绕的纱线量。另一方面,也存在在接纱部中为了接纱而进行的接纱动作一次性不成功的情况,在失败时,通过重复进行接纱动作来进行接纱。
根据以上内容,需要使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至少多于在进行规定的多次接纱动作期间被卷绕的纱线量。因此,为了确保进行上述规定的多次接纱动作的时间,需要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以使得能够蓄留足够量的纱线。而且,当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时,会导致纱线卷绕装置整体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在卷绕纱线过程中,能够提高纱线的卷绕生产率,并且,也能够在不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接纱等的时间。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喂纱纱管支承部,其支承喂纱纱管;纱线退绕蓄留部,其将纱线从支承在上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上的喂纱纱管退绕,并蓄留退绕的纱线;卷绕部,其将蓄留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卷绕成卷装;蓄留量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纱线移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移动;和控制部,其根据上述蓄留量检测部和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上述卷绕部的卷绕纱线速度。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为,将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将退绕的纱线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并将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卷绕成卷装,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检测上述喂纱纱管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移动以及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以与这些检测结果相应的卷绕纱线速度将纱线卷绕成卷装。
根据这些发明,当纱线在喂纱纱管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移动时,根据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检测结果改变卷绕纱线速度,由此能够在不改变从喂纱纱管的退绕纱线速度的情况下调整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因此,在卷绕纱线时,能够以所期望的退绕纱线速度使纱线连续退绕,由此,能够提高纱线的卷绕生产率。
另外,当纱线不在喂纱纱管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移动时,若降低卷绕纱线速度,则能够抑制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减少,因此,能够在不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进行接纱等的时间。另外,若较大地降低卷绕纱线速度,则也能够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小型化。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接纱部,该接纱部进行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侧的纱线的接纱。
根据本发明,在接纱部中进行接纱的期间,通过在卷绕部中卷绕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也能够继续纱线的卷绕。而且,此时,根据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改变卷绕纱线速度,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在接纱部中进行接纱的时间。另外,在为了在接纱部中进行接纱而要确保某固定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小型化。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上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纱线有无检测机构构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纱线有无检测机构检测在喂纱纱管支承部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是否存在纱线,由此能够检测纱线的移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上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缺陷进行检测的纱线缺陷检测部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纱线缺陷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缺陷而通过纱线切断部将纱线切断时,纱线停止移动,因此,通过纱线缺陷检测部检测是否检测到纱线缺陷,由此能够检测纱线的移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检测机构构成。
根据本发明,根据由速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移动速度,能够检测纱线的移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长度的移动长度检测机构构成。
根据本发明,根据由移动长度检测部检测到的移动的纱线的长度,能够检测纱线的移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上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上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上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在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纱线缠绕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与纱线缠绕部相对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构成蓄留量检测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以使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退绕纱线速度成为恒定退绕纱线速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并且,以使卷绕纱线速度成为根据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蓄留量而确定的卷绕纱线速度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
根据本发明,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即,在纱线继续向纱线退绕蓄留部蓄留时,以恒定退绕纱线速度将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并且以根据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而确定的卷绕纱线速度卷绕纱线,由此能够使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适当量。
另外,通过以恒定退绕纱线速度将纱线退绕,能够提高纱线的卷绕生产率。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在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预先规定的上限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成为比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退绕纱线速度快的卷绕纱线速度V1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在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上述上限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成为比退绕纱线速度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2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上述纱线的移动时,在所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预先规定的上限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比上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退绕纱线速度快的卷绕纱线速度V1卷绕纱线,在所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上述上限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比退绕纱线速度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2卷绕纱线。
根据这些发明,能够将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保持在与上限蓄留量接近的量,能够防止纱线从纱线退绕蓄留部溢出或纱线从纱线退绕蓄留部完全用尽。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以停止纱线的退绕动作的方式控制上述退绕蓄留部,并且,以成为比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停止纱线的退绕动作,以比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卷绕纱线。
根据这些发明,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在纱线退绕蓄留部中没有蓄留新的纱线,但此时通过降低卷绕纱线速度,能够极力抑制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减少。于是,由此,能够在不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接纱等的时间。或者,在为了进行接纱等而要确保某固定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小型化。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仅在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中间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成为比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在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上述中间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成为与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V1、V2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纱线向纱线退绕蓄留部的蓄留停止时,在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较多的情况(比中间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也不降低卷绕纱线速度,以与进行纱线向纱线退绕蓄留部的蓄留时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V1、V2进行纱线的卷绕,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纱线的卷绕。另外,当改变卷绕纱线速度时,会产生能量损耗,但通过以与进行纱线向纱线退绕蓄留部的蓄留时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V1、V2进行纱线的卷绕,能够减少该能量损耗。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下限蓄留量以下时,无论是否通过上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均以停止纱线的卷绕的方式控制上述卷绕部。
根据本发明,在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极少时(为下限蓄留量以下时),纱线的卷绕停止,因此,能够防止纱线从纱线退绕蓄留部完全用尽。于是,由此,例如,能够在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完全用尽之前继续纱线的卷绕,能够防止用于进行接纱的纱线退绕蓄留部侧的纱线用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纱线在喂纱纱管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移动时,根据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检测结果改变卷绕纱线速度,由此,能够在不改变从喂纱纱管的退绕纱线速度的情况下调整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因此,在卷绕纱线时,能够以所期望的退绕纱线速度将纱线连续退绕,由此,能够提高纱线的卷绕生产率。
另外,当纱线不在喂纱纱管与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移动时,若降低卷绕纱线速度,则能够抑制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减少,因此,能够在不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接纱等的时间。另外,若较大地降低卷绕纱线速度,则也能够使纱线退绕蓄留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的蓄存器(accumulator)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图1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表示旋转蓄留卷筒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表示卷绕卷筒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表示接纱等动作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卷绕单元中的、卷绕纱线速度、退绕纱线速度、以及纱线蓄留量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0是变形例1的与图5相当的控制流程图。
图11是变形例2的卷绕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通过沿纸面左右方向排列多个图1所示的卷绕单元2(纱线卷绕装置)而构成。各卷绕单元2分别具有:喂纱部5、卷绕部6、纱线移动检测部7、接纱部8及纱线退绕蓄留部9。
喂纱部5具有:用于支承喂纱纱管21的喂纱纱管支承部60、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和第1张力器41。另外,喂纱部5还具有用于向喂纱纱管支承部60供给新的喂纱纱管21的未图示的纱管供给装置。在该纱管供给装置上具有纱库式的供给装置或托盘式的供给装置等。当该喂纱部5从设置在喂纱纱管支承部60上的喂纱纱管21将纺织纱线Y(以下,仅称作纱线Y)全部引出时,排出保持在喂纱纱管支承部60上的空纱管,纱管供给装置将新的喂纱纱管21依次供给至喂纱纱管支承部60。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覆盖在喂纱纱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连动地下降来辅助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限制部件40通过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Y的旋转和离心力而与形成于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ballon)接触,通过对该气圈赋予适当的张力来辅助纱线Y的退绕。
在纱线退绕保持装置12附近设有能够检测有无纱线Y的纱线探测器(yarnfeeler)37。该纱线探测器37对从喂纱纱管21引出的纱线Y用尽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109发送空纱管信号。
第1张力器41用于对移动的纱线Y赋予规定的张力。作为该第1张力器41,例如,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梳刀配置可动梳刀的门式张力器。而且,通过该第1张力器41能够对蓄留于后述的蓄存器61中的纱线Y赋予一定的张力,在蓄存器61上整齐地缠绕并蓄留纱线Y。
卷绕部6具有:以能够保持卷绕纱管22的方式构成的未图示的摇架;用于使纱线Y横动并使卷绕纱管22旋转的卷绕卷筒24;和第2张力器42。摇架构成为相对于卷绕卷筒24能够向接近或远离的方向摆动,由此,卷装30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触或分离。另外,如图1所示,在卷绕卷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27,构成为通过该横动槽27使纱线Y横动。
卷绕卷筒24通过旋转驱动来驱动与该卷绕卷筒24相对地配置的卷绕纱管22。该卷绕卷筒24通过卷绕卷筒马达116(参照图3)而驱动。
第2张力器42用于控制将从纱线退绕蓄留部9的后述的蓄存器61退绕的纱线Y卷绕成卷装时的张力。由此,从蓄存器61引出的纱线Y以被赋予适当张力的状态卷绕在卷绕纱管22上。第2张力器42与第1张力器41同样地,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梳刀配置可动梳刀的门式张力器。
另外,在第2张力器42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对移动中的纱线Y涂蜡的涂蜡装置17。
纱线移动检测部7具有清纱器15(纱线缺陷检测部)。清纱器15构成为通过适当的传感器监视纱线Y的粗细来检测纱线Y的缺陷,并构成为通过处理来自该清纱器15的传感器的信号,能够检测粗节等纱线缺陷。此外,清纱器15也能够作为仅检测有无纱线Y的传感器而发挥功能。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清纱器15兼作本发明的纱线有无检测机构和纱线缺陷检测机构。另外,在清纱器15的上游侧的端部配置有刀具16,以使得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能够切断纱线缺陷的上游侧的纱线。
接纱部8具有:进行接纱作业的接纱装置14、下纱线引导管25、和上纱线引导管26。
接纱装置14用于在移动中的纱线断开时、检测到纱线缺陷时、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而更换喂纱纱管21时等,进行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与卷装30侧(纱线退绕蓄留部9侧)的上纱线的接纱。作为接纱装置14,能够使用机械式接纱装置或利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接纱装置等。
下纱线引导管25以位于接纱装置14下方的轴25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并且能够通过下管马达122(参照图3)而转动。另外,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前端设有吸引口25b,在吸引口25b处设有未图示的夹持部。而且,通过在下纱线引导管25上连接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而对其供给负压,由此,在吸引口25b产生用于吸引纱线Y的吸引流。
上纱线引导管26以位于接纱装置14上方的轴26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并且能够通过上管马达121(参照图3)而转动。另外,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前端设有吸引口26b,在吸引口26b处设有夹持部26c(参照图2)。而且,通过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上连接负压源120(参照图2)而对其供给负压,由此,在吸引口26b产生用于吸引纱线Y的吸引流。
纱线退绕蓄留部9具有蓄存器61,该蓄存器61用于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蓄留退绕的纱线Y。图2是蓄存器6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蓄存器61具有:旋转蓄留部71、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纱线引导部件73、吹下喷嘴74、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等。
旋转蓄留部71是以轴C1为中心能够旋转的卷筒,如后述那样,当使旋转蓄留部71沿一个方向旋转时,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且退绕的纱线Y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上,从而将纱线Y蓄留于旋转蓄留部71。
另外,旋转蓄留部71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为越接近相反侧的端部而其直径越小的锥部71a、71b,并且锥部71a与锥部71b之间的部分为直径大致恒定、且供纱线Y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的直边部71c(纱线缠绕部)。
而且,在旋转蓄留部71的直边部71c的纱线放卷侧端部缠绕有例如橡胶圈、O型环等橡胶制的环状部件81。由此,当旋转蓄留部71旋转时,环状部件81与旋转蓄留部71一体地旋转。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旋转蓄留部71的右上端部为锥部71b,所以能够防止环状部件81从旋转蓄留部71向右上方脱落。
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为DC无刷马达、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能够控制位置的马达,使旋转蓄留部71沿两个方向旋转。另外,在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上安装有回转式编码器(rotaryencoder)153,回转式编码器153向控制部109发送与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的旋转角度相应的角度信号。
纱线引导部件73是直线状地延伸的管,以图2中的左上端部与锥部71a相对的方式配置。由此,从喂纱部5侧移动至纱线引导部件73的纱线Y被纱线引导部件73向锥部71a引导。
吹下喷嘴74配置在纱线引导部件73的图中右侧,具有:与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空间连接的纱线通路146;和在该纱线通路146上开口并相对于纱线通路146倾斜地形成的吹下通路147。
在吹下通路147上经由连接管149和连接管150而连接有压力空气源151,在连接管149与连接管150之间设有与控制部109电连接的电磁阀152。
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形成纱线路径128,配置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与吹下喷嘴74之间。纱线路径128从其位于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的上方附近的下端大致向正上方延伸,并且在其上端部向图2的左上方弯曲,其上端与吹下喷嘴74的纱线通路146的右下端部相对。
而且,通过这样的纱线引导部件73、吹下喷嘴74及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的结构,当开启电磁阀152使压力空气源151的压力空气按顺序经由连接管150和连接管149、吹下通路147向纱线通路146喷出时,在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空间、纱线通路146、纱线路径128中形成从旋转蓄留部71侧朝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而且,通过该空气流,能够吸入并捕捉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并且将其向接纱部8侧引出。
此时,由于纱线引导部件73为具有仅在其两端开口的内部空间的管,所以当通过吹下喷嘴74在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空间中产生空气流时,在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空间中,内部空气被抽吸,从而其气压大幅降低。由此,能够强烈地吸引纱线Y的纱线端,从而能够可靠地捕捉纱线Y的纱线端。
另外,在上述的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的下端设有引出传感器154,该引出传感器154能够检测缠绕在蓄存器6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确实已向接纱部8侧引出的情况。该引出传感器154与控制部109电连接,当检测到纱线Y的纱线端已向接纱部8侧引出时,向控制部109发送引出检测信号。另外,由于清纱器15能够检测纱线Y的存在,所以清纱器15也能够兼作引出传感器154。该情况下,无需除清纱器15以外另行设置引出检测用的引出传感器154。
而且,在蓄存器61上设有用于检测纱线Y的蓄留量的上限纱线传感器155、中间纱线传感器156、以及下限纱线传感器157。这些纱线传感器155~157分别定位于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1(上限蓄留量,例如300m)、A2(中间蓄留量,例如200m)及A3(下限蓄留量,例如40m)时的、与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的线束的上端相对的位置。在此,上述A1为比在后述的执行规定的多次(例如,3次)接纱作业的期间卷绕在卷绕纱管22上的纱线Y量多的量。而且,在该结构中,纱线传感器155~157在检测相对位置处的纱线Y的存在的期间,分别向控制部109发送表示纱线Y的蓄留量比A1、A2及A3多的情况的信号。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蓄留部71的直边部71c,将缠绕好的纱线Y的卷绕部6侧的一端应该所处的范围(缠绕在直边部71c上的纱线Y的缠绕宽度)预先规定成图2所示的范围R1。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的范围设定成如下范围:以纱线Y缠绕至范围R1的最大处(图2中的右上端)时的纱线Y的蓄留量(300m左右)为上限,以纱线Y缠绕至范围R1的最小处(图2中的左下端)时的纱线Y的蓄留量(40m左右)为下限。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为了在上述范围R1内在旋转蓄留部71上蓄留纱线Y,通过纱线传感器155~157分别检测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是否比作为上述蓄留量的范围R1的上限位置而规定的A1多、是否比作为上述蓄留量的范围R1的中途位置而规定的A2多、以及是否比作为上述蓄留量的范围R1的下限位置而规定的A3多。
此外,纱线Y蓄留至范围R1的上限时的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设定成比能够实际蓄留在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的最大蓄留量少,由此,如后述那样,即使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的蓄留量暂时比上述A1多时,纱线Y也不会从旋转蓄留部71溢出。
接下来,说明卷绕单元2的控制部109的结构。如图3所示,控制部109具有: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有CPU所执行的控制程序及在控制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和用于在执行程序时暂时储存数据的上述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等。而且,存储于ROM中的上述控制程序被CPU读取并在CPU上执行,由此,控制程序使CPU等硬件作为卷绕卷筒马达控制部160、旋转蓄留卷筒马达控制部161、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上管控制部164、下管控制部165而发挥功能。
卷绕卷筒马达控制部160控制卷绕卷筒马达116的旋转速度。旋转蓄留卷筒马达控制部161控制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
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根据从引出传感器154检测到纱线Y的时刻开始的、由回转式编码器153检测到的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的旋转角度,对作为从蓄存器61向接纱部8侧引出的纱线Y的纱线长度的引出纱线长度进行运算。
上管控制部164对从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取得的纱线缺陷长度和由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运算出的引出纱线长度进行比较,当引出纱线长度达到纱线缺陷长度时,使上纱线引导管26以夹持状态旋转,将卷绕部6侧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14引导、设置。下管控制部165使下纱线引导管25以夹持状态旋转,将喂纱部5侧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14引导、设置。
接下来,使用图4~图7说明卷绕单元2中的纱线Y的卷绕动作。
自动络纱机(卷绕单元2)的操作员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将该纱线Y设置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纱线探测器37、第1张力器41、清纱器15、蓄存器61、第2张力器42、涂蜡装置17上,并固定在卷绕纱管22上。蓄存器61中的纱线Y的纱线路线如图2所示。即,操作员使纱线Y按顺序穿过引出传感器154、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的纱线路径128、吹下喷嘴74的纱线通路146、和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通路。
在该状态下,操作员从纱线引导部件73的与旋转蓄留部71相对的开口引出纱线Y,将其在旋转蓄留部71上缠绕例如5~20次左右,进而,穿过旋转蓄留部71与环状部件81之间而设置在配置于旋转蓄留部71右上方的纱线引导件82上,然后设置在第2张力器42上。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2中纱线Y描绘得较粗且其缠绕间隔也较大,但实际中在旋转蓄留部71上始终蓄留有以小缠绕间隔缠绕数百圈左右的纱线Y的线束。
然后,在该状态下,驱动旋转蓄留卷筒马达72及卷绕卷筒马达116。由此,通过旋转蓄留部71的旋转使喂纱纱管21的纱线Y退绕,退绕的纱线Y缠绕在锥部71a上。缠绕在锥部71a上的纱线Y沿锥部71a的表面向直边部71c移动,由此,纱线Y沿旋转蓄留部71的轴向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上。另外,通过卷绕卷筒24的旋转使蓄留在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退绕,并卷绕在与卷绕卷筒24一起旋转的卷绕纱管22上。即,在卷绕单元2中,纱线Y开始卷绕。而且,在通过卷绕单元2进行纱线Y的卷绕的期间,按照图4及图5的流程控制旋转蓄留部71及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等。
说明旋转蓄留部71的动作。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除使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时以外,以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在能够将纱线Y正常退绕的范围内为最大的Vc这样的旋转速度使旋转蓄留部71旋转。在此,上述Vc根据纱线Y的材质和粗细而确定为,当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时不会发生纱线Y的脱圈(sloughing)等不良情况的范围。此外,在本发明中,退绕纱线速度表示通过旋转蓄留部71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纱线Y的速度。
而且,如图4所示,在旋转蓄留部71旋转的状态下(S101:是),在通过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Y的缺陷(S102:否)且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S103:是)时,即,在检测到纱线Y的移动时,在该状态下使旋转蓄留部71继续旋转。另一方面,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Y的缺陷时(S102:是),或在未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S103:否),使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S104),并返回到上述S101。
另一方面,在上述S104中使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等从而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的状态下(S101:否),在基于接纱部8进行的接纱动作结束之前的期间(S105:否),将旋转蓄留部71保持在旋转停止的状态,在基于接纱部8进行的接纱动作结束时(S105:是),使旋转蓄留部71再次开始旋转(S106),并返回到上述S101。
接下来,说明卷绕卷筒24的动作。如图5所示,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3(下限蓄留量)多的情况下,即,在通过下限纱线传感器157检测到比规定下限多的纱线Y的蓄留的情况下(S201:是),在通过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Y的缺陷(S202:否)且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是),即,在检测到纱线Y的移动时,根据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改变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
具体而言,在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到比规定上限多的纱线Y的蓄留的情况下,即,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1多的情况下(S204:是),使卷绕卷筒24以纱线Y的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快的V1这样的规定旋转速度旋转,在卷绕纱管22上继续纱线Y的卷绕(S205),并返回到S201。此外,在本发明中,卷绕纱线速度表示通过卷绕卷筒24的旋转而卷绕成卷装的纱线Y的速度。
另一方面,在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即,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1以下的情况下(S204:否),使卷绕卷筒24以纱线Y的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慢的V2这样的规定旋转速度旋转,在卷绕纱管22上继续纱线Y的卷绕(S206),并返回到S201。
另外,在通过下限纱线传感器157检测到比规定下限多的纱线Y的蓄留的状态下(S201:是),在通过清纱器15在纱线Y上检测到缺陷时(S202:是),或在未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否),即,在未检测到纱线Y的移动且通过中间纱线传感器156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S207:是),由于蓄留有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2多的量的纱线Y,所以在维持卷绕速度的状态下继续卷绕(S208)。换言之,以与在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是)相同的旋转速度、具体而言,在纱线蓄留量比A1多的情况下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1这样的旋转速度、在纱线蓄留量为A1以下的情况下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2这样的旋转速度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而且,然后,返回到S201。
另一方面,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2以下而通过中间纱线传感器156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S206:否),在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降低至卷绕纱线速度为比上述V1、V2慢的V3这样的旋转速度后,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S209),并返回到S201。
另外,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3以下而通过纱线传感器157未检测到纱线Y时(S201:否),与其他条件无关,使卷绕卷筒24停止旋转,由此使纱线Y停止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S210),并返回到S201。
接下来,说明在移动中的纱线Y断开时、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以及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而更换喂纱纱管21时等进行的接纱动作等的顺序。如图6所示,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Y的缺陷时(S301:是),在通过刀具16切断纱线Y而去除存在缺陷的部分后(S302),进行后述的接纱动作(S303),并返回到上述S301。
另外,在通过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S301:否,S304:否),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Y尚存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判断成由于移动中的纱线Y断开而通过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S305:否),进行后述的接纱动作(S303),并返回到S301。
另一方面,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纱线探测器37未检测到纱线Y的情况下(S305:是),等待喂纱纱管21的更换(S306:否),在更换了喂纱纱管21并通过纱线探测器37检测到从喂纱纱管21引出的纱线Y时(S306:是),立即进行后述的接纱动作(S303),并返回到S301。
在此,说明上述S303中的接纱动作的顺序。为了进行接纱动作,首先,通过将电磁阀152向开放状态切换,在纱线引导部件73的内部空间、纱线路径128等中形成从旋转蓄留部71侧朝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
另外,与此同时,将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从闭塞状态向开放状态切换,由此,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中形成从吸引口26b侧朝向负压源120侧的空气流。
接下来,使旋转蓄留部71向与纱线Y缠绕时相反的方向低速旋转。由此,存在于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被吸入到纱线引导部件73的开口中,并经由纱线路径128等从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引出。
而且,在通过引出传感器154检测到引出的纱线Y时,在以继续旋转蓄留部71的低速旋转的状态下吸出规定纱线量后,将吸引口26b从开放状态向闭塞状态切换并通过夹持部26c夹持纱线Y,进而使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26a为中心从上向下旋转,由此将从蓄存器61引出的纱线Y向接纱部8的接纱装置14引导。
另一方面,下纱线引导管25与上纱线引导管26同样地,吸引捕捉存在于纱线探测器37周边的纱线Y的纱线端,并将该纱线Y向接纱装置14引导。然后,在蓄存器61侧的纱线Y和喂纱部5侧的纱线Y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后,控制部109使接纱装置14执行接纱作业,完成喂纱部5侧的纱线Y与蓄存器61侧的纱线Y的接纱动作。
此外,存在基于接纱装置14进行的接纱作业一次性不成功的情况,在接纱作业失败时,多次重复执行接纱作业。
接下来,如上所述,列举一例说明控制旋转蓄留部71及卷绕卷筒24使卷绕单元2动作时的、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纱线Y向卷绕卷筒24的卷绕纱线速度、以及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的变化。
如图7所示,在刚开始卷绕时,由于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1少,所以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未检测到纱线Y。因此,旋转蓄留部71以退绕纱线速度为Vc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与之相对,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慢的V2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因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根据退绕纱线速度Vc与卷绕纱线速度V2的差而随着时间经过逐渐增加。
然后,在时刻T1,当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超过A1时,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到纱线Y,卷绕卷筒24增速至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Vc快的V1这样的旋转速度。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减少。
当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减少至A1以下时,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不到纱线,卷绕卷筒24减速至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慢的V2这样的旋转速度。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增加。
而且,以下,在由于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的存在、或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的用尽、或喂纱纱管21与旋转蓄留部71之间的纱线Y断开而检测不到纱线的存在的时刻T2之前,卷绕卷筒24重复加速及减速,基于卷绕卷筒24的卷绕纱线速度在V1与V2之间交替地切换。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交替地重复增加和减少,并保持在与A1接近的量。
使用图8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的时刻T1~时刻T2期间的动作。图8的(a)、(b)分别是图7的(a)、(c)的时刻T1与时刻T2之间的部分附近的放大图。但是,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图8的(a)、(b)将图7的上述部分沿时间轴方向延长而描绘。
如图8所示,在时刻T1,当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到纱线Y时,在从时刻T1稍微延迟的时刻T11开始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的加速,然后以大致恒定的加速度进行加速,在时刻T12卷绕纱线速度达到V1。此外,时刻T11相对于时刻T1的延迟为,从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到纱线Y开始,到卷绕卷筒马达控制部160使卷绕卷筒马达116开始增速所耗费的时间。而且,之后,卷绕卷筒24在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不到纱线Y的时刻T13之前,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1这样的恒定旋转速度旋转。
此时,旋转蓄留部71中纱线Y的蓄留量在卷绕纱线速度达到退绕纱线速度Vc之前增加,在卷绕纱线速度超过退绕纱线速度Vc后逐渐减小。
然后,在时刻T13,当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不到纱线Y时,在相对于时刻T13稍微延迟的时刻T14开始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的减速,然后以大致恒定的加速度进行减速,在时刻T15,减速至纱线Y的卷绕纱线速度为V2这样的旋转速度。此外,时刻T14相对于时刻T13的延迟为,从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不到纱线Y开始,到卷绕卷筒马达控制部160使卷绕卷筒马达116开始减速所耗费的时间。而且,之后,卷绕卷筒24在从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到纱线Y的时刻T16稍微延迟的时刻T17之前,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2这样的恒定旋转速度旋转。
而且,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以A1为中心反复增加及减少,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保持在与A1接近的量。
接下来,在时刻T2,当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时,或当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而使退绕纱线速度为0。另外,在时刻T2,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接近A1,且比A2多,因此,通过纱线传感器156检测到纱线Y,卷绕卷筒24与此前同样地,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
此时,由于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在旋转蓄留部71上没有蓄留新的纱线Y,所以若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量,则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减少。因此,在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使卷绕纱线速度为V1的定时,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的情况下,卷绕卷筒24在短时间内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1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后,以卷绕纱线速度成V2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在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使卷绕纱线速度为V2的定时,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的情况下,卷绕卷筒24维持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2这样的旋转速度继续旋转。
然后,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减少,在时刻T3,当纱线Y的蓄留量为A2以下从而通过纱线传感器156检测不到纱线Y时,在卷绕卷筒24减速至卷绕纱线速度为比V1、V2慢的V3这样的旋转速度后,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
然后,在时刻T4,当接纱动作结束时,旋转蓄留部71再次开始旋转并使退绕纱线速度再次为Vc。另外,由于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在时刻T2~T4期间减少且在时刻T4为A1以下,所以通过上限纱线传感器155检测不到纱线Y,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2(<Vc)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
由此,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增加,在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A1后,与上述同样地,卷绕纱线速度在V1与V2之间交替地切换,由此纱线Y的蓄留量保持在与A1接近的量。
然后,在时刻T5,当通过清纱器15再次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与上述同样地,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并使退绕纱线速度为0,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1或V2这样的旋转速度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然后在时刻T6,当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2以下时,减速至卷绕纱线速度为V3这样的旋转速度。
然后,在时刻T7,当接纱动作结束时,与上述同样地,旋转蓄留部71再次开始旋转并使退绕纱线速度再次为Vc,并且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V2(<Vc)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
在此,在图7的例子中,从第二次通过清纱器15检测不到纱线Y开始到再次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Y的时间、即时刻T5~T7期间的时间,与第一次的上述时间、即时刻T2~T4期间的时间相比变长。这是由于纱线Y停止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原因不同或接纱动作所耗费的时间不同等而导致的。
具体地进行说明,例如,在纱线Y停止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原因为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由于移动中的纱线Y断开而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并且接纱成功之前的接纱作业的重复次数较少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缩短。
另一方面,例如,在纱线Y停止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原因为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而进行喂纱纱管21的更换的情况下、或在接纱成功之前的接纱作业的重复次数较多的情况下,上述时间延长。
而且,在时刻T7后、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多于A2之前,在时刻T8,当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与上述同样地,使旋转蓄留部71停止旋转并使退绕纱线速度V为0。由于在时刻T8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2以下,所以通过中间纱线传感器156检测不到纱线Y,卷绕卷筒24在立即减速至卷绕纱线速度为V3这样的旋转速度后,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
而且,然后,接纱动作结束,以下,继续同样的动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的情况下,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较少(A2以下)时,使卷绕卷筒24减速而使卷绕纱线速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由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导致的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的减少。因此,即使在纱线Y从喂纱纱管21停止退绕从而在旋转蓄留部71上没有蓄留新的纱线Y的状态下,也能够长时间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能够在不使旋转蓄留部71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接纱动作的时间。或者,在为了进行接纱动作而要确保某固定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蓄留部71小型化。
另外,即使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较多的情况(比A2多的情况)下,不降低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即不降低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纱线速度地继续纱线Y的卷绕,所以也能够高效地进行纱线Y的卷绕。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卷绕纱线速度不发生变化,所以能够降低由卷绕纱线速度的变化导致的能量损耗。
另外,在通过清纱器15未检测到纱线缺陷且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的状态下,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1多时,通过使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Vc快的V1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减少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另一方面,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为A1以下时,通过使卷绕卷筒24以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慢的V2这样的旋转速度旋转,增加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因此,能够将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保持在与A1接近的量。
在此,作为调整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的蓄留量的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也能够考虑使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纱线速度恒定,并根据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的蓄留量而改变旋转蓄留部71的旋转速度、即改变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
但是,在改变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的情况下,与将纱线Y以尽可能最大的退绕纱线速度Vc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情况相比,纱线Y的平均退绕纱线速度减慢。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2中,在喂纱纱管21中,当使纱线Y的退绕纱线速度剧烈增减时,存在由于该变动而发生上述的纱线Y的脱圈(sloughing)等不良情况,因此不期望使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剧烈增减。当发生脱圈时,由于断纱次数增多,所以导致生产率降低。
根据以上内容,卷绕单元2中的、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生产率在改变退绕纱线速度的情况下,明显低于改变卷绕纱线速度的情况。即,当改变退绕纱线速度来调整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时,会导致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生产率变得特别低。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极力避免无法剧烈增减的、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的降低的观点出发,以使退绕纱线速度在能够正常地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范围内为最大的Vc的方式,使旋转蓄留部71以恒定旋转速度旋转,并且根据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改变卷绕卷筒24的旋转速度、即改变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纱线速度,由此调整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由此,能够提高卷绕单元2中的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生产率。
另外,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3少时,与其他条件无关,使卷绕卷筒24停止旋转而使纱线Y停止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因此能够防止蓄留在旋转蓄留部71中的纱线Y完全用尽。由此,例如,能够在旋转蓄留部71的纱线Y完全用尽之前继续纱线Y的卷绕,从而能够防止用于进行接纱的蓄存器61侧的纱线Y用尽。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纱线退绕蓄留部209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纱线退绕蓄留部9不同,除此以外的部分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说明纱线退绕蓄留部209的结构,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纱线退绕蓄留部209具有蓄存器261。蓄存器261具有6只罗拉271、基材272、转动板273、缠绕臂275、缠绕臂马达276等。
基材272为大致圆形的板状体,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承在缠绕臂马达276的输出轴236的前端。6只罗拉271(纱线缠绕部)在基材272的上表面沿圆周配置,其下端枢轴支承在基材272的上表面,并且其上端支承在转动板273上。
转动板273能够以缠绕臂马达276的轴线C2为中心而转动,当使转动板273转动时,支承在转动板273上的罗拉271的上端沿周向移动与彼此相同的中心角相当的距离。而且,当通过使转动板273转动而使罗拉271的上端沿周向移动时,罗拉271向周向倾斜。
另外,在转动板273上以环绕其外周面的方式配置有橡胶环281,如后述那样,缠绕在罗拉271上的纱线Y穿过转动板273与橡胶环281之间的隙间而向卷绕部6输送。此时,由于将纱线Y以夹持在转动板273与橡胶环281之间的状态在其中间进行输送,所以能够理顺纱线Y的绒毛。另外,由于纱线Y夹持在转动板273与橡胶环281之间,所以能够防止在从罗拉271退绕并向卷绕部6移动的纱线Y中产生气圈。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全部罗拉271为通过缠绕臂马达276而旋转的驱动罗拉,也可以是仅一部分的罗拉271为驱动罗拉,其他罗拉为与所缠绕的纱线Y的移动连动地旋转的从动罗拉。
缠绕臂275用于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将纱线Y向罗拉271的下端部引导,在内部具有能够供纱线Y移动的纱线路径228,以轴线C2为中心能够旋转地构成。缠绕臂275与输出轴236的外周面连结,由从输出轴236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直线部241、和绕过基材272而到达罗拉271的下端部附近的弯曲部242构成。
在弯曲部242的前端形成有与罗拉271的下端部相对的开口243。在该结构中,缠绕臂275能够以轴线C2为中心旋转,通过以轴线C2为中心在俯视观察下逆时针旋转,如后述那样,被引导到缠绕臂275的纱线路径228内的喂纱部5侧的纱线Y缠绕在6只罗拉271的下端部。
缠绕臂马达276为例如伺服马达、DC无刷马达、步进马达等能够控制位置的马达,与控制部109电连接,由此,控制部109控制缠绕臂275的旋转速度、即纱线Y向罗拉271的缠绕速度。
另外,在缠绕臂马达276的下方设有与缠绕臂275的纱线路径228连通的纱线路径244,在纱线路径244的下方配置有与上述的吹下喷嘴74(参照图1)相同的吹下喷嘴248。
在吹下喷嘴248的下端设有引出传感器254,该引出传感器254能够检测卷入到蓄存器261中的纱线Y的纱线端确实向接纱部8侧引出的情况。该引出传感器254与控制部109电连接,当检测到纱线Y的纱线端引出至接纱部8侧时,向控制部109发送引出检测信号。
而且,在蓄存器261中,如图9所示,将缠绕在罗拉271上的纱线Y的卷绕部6侧的一端(上端)应该所处的范围设定成范围R2,与之对应地,设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纱线传感器155~157。而且,能够通过纱线传感器155~157分别检测蓄存器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是否比A1、A2、A3多。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动作。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如图4、图5所示,根据是否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以及是否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和蓄存器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控制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纱线速度和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纱线速度等,并按照与图6相同的顺序进行接纱动作等。
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缠绕臂275旋转,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且将退绕的纱线Y以跨着罗拉271及环绕罗拉271而配置的缠绕辅助部件274的方式缠绕。在此,缠绕辅助部件274的外周面即缠绕辅助面274a以越是上方部分越靠近配置罗拉271的圆周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倾斜。而且,缠绕的纱线Y在位于缠绕辅助面274a上的期间,沿缠绕辅助面274a向上方移动而从缠绕辅助面274a脱离,在成为仅缠绕在罗拉271上的状态后,通过被倾斜的罗拉271输送而向上方移动。由此,在6只罗拉271上沿轴线C2方向缠绕纱线Y。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图4的S101中判断缠绕臂275是否旋转,在S104中使缠绕臂275停止旋转,在S106中使缠绕臂275再次开始旋转。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图6的S303的接纱时,通过使缠绕臂275向与缠绕纱线Y时相反的方向旋转而引出纱线Y。
接下来,说明对第1、第2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而得到的变形例。但是,对具有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清纱器15检测有无纱线Y,由此检测喂纱部5与蓄存器61、261之间的纱线Y的移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喂纱部5与蓄存器61、261之间设置对移动的纱线Y的速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速度检测部),或者,设置用于检测移动的纱线Y的长度的传感器(移动长度检测部),使用这些传感器来检测纱线Y的移动。
当纱线Y正常移动时,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纱线Y的速度或长度处于规定范围内,与之相对,在移动中的纱线Y断开时、在检测到纱线缺陷而通过刀具16将纱线Y切断时,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时等,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纱线Y的速度或长度减小,最终为0,即,脱离上述规定范围,因此,能够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纱线Y的速度或长度是否处于规定范围内来检测纱线Y的移动。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时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在纱线Y的蓄留量比A2多的情况下,也不会降低卷绕纱线速度,在维持此前的卷绕纱线速度的状态下,继续纱线Y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个变形例(变形例1)中,不设置用于检测纱线Y的蓄留量是否比A2多的中间纱线传感器156(参照图2),如图10所示,在通过刀具16将纱线Y切断时(S202:时),或在通过清纱器15检测不到纱线Y时(S203:否),无论纱线Y的蓄留量如何,一律使卷绕纱线速度降低至V3(S401)。
在该情况下,在纱线Y停止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的状态下,在纱线Y的蓄留量比A2多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纱线Y的卷绕效率恶化。但是,在该情况下,与第1、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在纱线Y停止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的状态下,能够延长可继续卷绕纱线Y的时间,并能够延长用于进行接纱动作等的时间。或者,在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而仅要确保用于进行接纱动作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使旋转蓄留部71和罗拉271比第1、第2实施方式进一步小型化。
而且,也可以是,仅在未检测到纱线缺陷(S202:否)且检测到纱线Y的存在时,即,仅在纱线的正常卷绕时,进行卷绕纱线速度的控制,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S202:是)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否),不降低卷绕纱线速度而始终以与此前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继续纱线Y的卷绕。但是,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在纱线的正常卷绕时提高纱线的卷绕生产率,但为了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接纱动作的时间,需要使旋转蓄留部71大型化。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的状态下,在蓄存器61、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比A1多时,使卷绕纱线速度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快的V1,并且在纱线Y的蓄留量为A1以下时,使卷绕纱线速度一律为比退绕纱线速度即Vc慢的V2,由此调整蓄存器61、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但用于调整纱线Y的蓄留量的控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在基于卷绕单元2进行的纱线Y的卷绕刚开始后、或在接纱刚结束后,在蓄存器61、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较少时(例如为A2以下时等),使卷绕纱线速度为比V2更慢的速度,在纱线Y的蓄留量超过A2后,使卷绕纱线速度为V2。由此,在蓄存器61、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增加纱线Y的蓄留量。
另外,取代纱线传感器155~157,设置能够连续检测蓄存器61、2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的传感器,以所检测到的纱线Y的蓄留量越多而使卷绕纱线速度越快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也能够调整纱线Y的蓄留量。
而且,也可以是,在纱线的正常卷绕时,不进行上述那样的卷绕纱线速度的控制,仅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S202:是)、或检测不到纱线Y的存在时(S203:否),进行卷绕纱线速度的控制。但是,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在不使旋转蓄留部71大型化的情况下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接纱动作的时间,但在纱线的正常卷绕时,需要改变退绕纱线速度,从而导致纱线的卷绕生产率降低。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旋转蓄留部71旋转,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且将退绕的纱线Y缠绕并蓄留在旋转蓄留部71上,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缠绕臂275旋转,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并且将退绕的纱线Y缠绕并蓄留在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罗拉271上,但用于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结构和用于蓄留退绕的纱线Y的结构不限于此。
关于用于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结构,例如,可以在喂纱部5附近等设置与用于缠绕纱线Y的结构(旋转蓄留部71、缠绕臂275)不同的专用结构。
另外,关于用于蓄留纱线Y的结构,也可以使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Y通过缠绕臂275而缠绕在自身不旋转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筒状体上等、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和罗拉271以外的部件上而蓄留。而且,纱线退绕蓄留部不限于具有用于缠绕纱线Y的纱线缠绕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内部形成有用于蓄留纱线的空间的壳体等,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Y被导入到该空间内并蓄留在该空间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接纱动作中,使用下纱线引导管25及上纱线引导管26将蓄存器侧的纱线Y及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Y分别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变形例(变形例2)中,如图1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下纱线引导管25、上纱线引导管26及纱线路径形成部件75等,取而代之,设有上纱线捕捉装置301、引导部件302、下纱线吹上装置303及捕纱器304。另外,在图11中,作为用于供给喂纱纱管21的纱管供给装置,图示有沙库式的纱管供给纱线装置305。
上纱线捕捉装置301配置在第1张力器41的上方附近,并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引导部件302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上纱线捕捉装置301与吹下喷嘴74之间以绕过正常卷绕时的纱线Y的纱线线路的方式延伸。另外,在引导部件302上,在图中的左侧端部,在其全长范围内形成有狭缝302a。
下纱线吹上装置303配置在第1张力器41的下方附近。下纱线吹上装置303与未图示的压力空气源连接,产生朝向上方的空气流。捕纱器304以能够吸引纱线Y的方式配置在接纱装置14与清纱器15之间,并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
而且,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当移动中的纱线断开时、在检测到纱线缺陷时、在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用尽而更换喂纱纱管21时等,若在吹下喷嘴74中产生空气流,则缠绕在旋转蓄留部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被吸引,并且从吹下喷嘴74吹向引导部件302。吹到引导部件302的纱线端如点划线所示,沿引导部件302的图中右侧的壁面被引导至与上纱线捕捉装置301相对的位置。上纱线捕捉装置301通过吸引被引导来的纱线端而将其捕捉。而且,当通过上纱线捕捉装置301吸引纱线端时,位于引导部件302内的纱线Y拉伸而从狭缝302a向引导部件302的外部引出,从而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
另一方面,下纱线吹上装置303向上方吹起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Y,捕纱器304吸引并捕捉被下纱线吹上装置303向上吹起的纱线。而且,当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Y被下纱线吹上装置303吸引时,通过拉伸而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
而且,在变形例2中,在如上所述将蓄存器61侧的纱线Y和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Y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接纱装置14中进行接纱。
另外,由于引导部件302以绕开正常卷绕时的纱线Y的纱线线路的方式延伸,所以在正常卷绕时,纱线Y不会与引导部件302发生接触,能够防止纱线Y的品质下降。
在该情况下,由于构成为将由吹下喷嘴74从旋转蓄留部71吸引的纱线端通过引导部件302而引导至上纱线引导装置301,所以通过改变引导部件302的朝向、长度、形状等,能够比较自由地改变吹下喷嘴74与上纱线引导装置301的位置关系。即,提高了吹下喷嘴74及上纱线引导装置301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如上所述将蓄存器61侧的纱线Y及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Y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的情况下,对于在接纱装置14上设置纱线Y,不伴随第1实施方式的下纱线引导管25和上纱线引导管26的旋转这样的机械动作,因此,能够迅速将纱线Y设置在接纱装置14上,由此,能够缩短直至接纱动作结束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卷绕卷筒24上设置横动槽27使卷绕在卷绕纱管22上的纱线Y横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钩挂即将卷绕于卷绕纱管22上的纱线Y的状态下,通过沿左右往复移动的臂式的横动装置来进行纱线Y的横动。
附图标记说明
2卷绕单元
6卷绕部
9纱线退绕蓄留部
14接纱装置
15清纱器
21喂纱纱管
60喂纱纱管支承部
61蓄存器
71旋转蓄留卷筒
155~157纱线传感器
209纱线退绕蓄留部
261蓄存器
271罗拉
275缠绕臂

Claims (29)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喂纱纱管支承部,其支承喂纱纱管;
纱线退绕蓄留部,其将纱线从支承在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上的喂纱纱管退绕,并蓄留退绕的纱线;
卷绕部,其将蓄留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卷绕成卷装;
蓄留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
纱线移动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移动;和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蓄留量检测部和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卷绕部的卷绕纱线速度,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
以使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退绕纱线速度成为恒定退绕纱线速度的方式控制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并且,
以使卷绕纱线速度成为根据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而确定的卷绕纱线速度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
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预先规定的上限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成为比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退绕纱线速度快的卷绕纱线速度V1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所述上限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成为比退绕纱线速度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2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接纱部,该接纱部进行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侧的纱线的接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纱线有无检测机构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纱线有无检测机构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缺陷进行检测的纱线缺陷检测部构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对所述喂纱纱管支承部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缺陷进行检测的纱线缺陷检测部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检测机构构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检测机构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长度的移动长度检测机构构成。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由检测纱线的移动长度的移动长度检测机构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具有沿一个方向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纱线的纱线缠绕部,
所述蓄留量检测部以与所述纱线缠绕部的任意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且至少具有一个检测在所述纱线缠绕部的该部分处是否存在纱线的传感器。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以停止纱线的退绕动作的方式控制所述退绕蓄留部,并且,
以成为比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2.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
仅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中间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成为比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所述中间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成为与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V1、V2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
仅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中间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成为比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所述中间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成为与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相同的卷绕纱线速度V1、V2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4.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下限蓄留量以下时,无论是否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均以停止纱线的卷绕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下限蓄留量以下时,无论是否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均以停止纱线的卷绕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下限蓄留量以下时,无论是否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均以停止纱线的卷绕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蓄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预先规定的下限蓄留量以下时,无论是否通过所述纱线移动检测部检测到纱线的移动,均以停止纱线的卷绕的方式控制所述卷绕部。
28.一种纱线卷绕方法,将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将退绕的纱线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并将蓄留于纱线退绕蓄留部的纱线卷绕成卷装,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喂纱纱管与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之间的纱线的移动以及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蓄留量,以与这些检测结果相应的卷绕纱线速度将纱线卷绕成卷装,
在检测到所述纱线的移动时,
在所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比预先规定的上限蓄留量多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纱线退绕蓄留部中的纱线的退绕纱线速度快的卷绕纱线速度V1卷绕纱线,
在所检测到的纱线的蓄留量为所述上限蓄留量以下的情况下,以比退绕纱线速度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2卷绕纱线。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纱线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未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停止纱线的退绕动作,以比检测到纱线的移动时慢的卷绕纱线速度V3卷绕纱线。
CN201280013963.4A 2011-03-18 2012-02-15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Active CN103443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1354A JP5884280B2 (ja) 2011-03-18 2011-03-18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1-061354 2011-03-18
PCT/JP2012/053447 WO2012127939A1 (ja) 2011-03-18 2012-02-15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005A CN103443005A (zh) 2013-12-11
CN103443005B true CN10344300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687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3963.4A Active CN103443005B (zh) 2011-03-18 2012-02-15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87468B1 (zh)
JP (1) JP5884280B2 (zh)
CN (1) CN103443005B (zh)
WO (1) WO20121279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2770A1 (de) * 2013-03-19 2014-09-2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JP2014234256A (ja) 2013-05-31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2015000777A (ja) * 2013-06-13 2015-01-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2016013892A (ja) * 2014-07-02 2016-01-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JP2016016959A (ja) *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6050054A (ja) 2014-08-28 2016-04-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JP2016078995A (ja) * 2014-10-17 2016-05-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パッケージ減速方法
DE102016106107A1 (de) * 2016-04-04 2017-10-05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und Textilmaschine
JP2019026981A (ja) * 2017-08-02 2019-02-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空気紡績機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19104596A (ja) * 2017-12-12 2019-06-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9123590A (ja) * 2018-01-16 2019-07-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IT201900001195A1 (it) * 2019-01-28 2020-07-28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Apparato di filatura, in particolare ad aria, con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e relativo metodo di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in un apparato di filatura
CN112224991B (zh) * 2020-10-29 2022-05-27 衡阳新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络筒加工的灵活型清纱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980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659361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759062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7360A (ja) * 2008-08-21 2010-03-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繊維機械
JP2010089908A (ja) * 2008-10-08 2010-04-2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980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659361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具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759062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7468A4 (en) 2014-09-17
WO2012127939A1 (ja) 2012-09-27
EP2687468A1 (en) 2014-01-22
CN103443005A (zh) 2013-12-11
JP2012197135A (ja) 2012-10-18
EP2687468B1 (en) 2017-09-06
JP5884280B2 (ja)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EP2377793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EP2664572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2998254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2075358A2 (en) Spinning machine
EP3009387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package decelerating method
JP2010149977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EP2072440B1 (e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CN105383999B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3312119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CN1025746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5375967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257465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79542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卷装减速方法
EP3312116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package rotation stopping method
CN11211028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包头纱形成方法
CN104129680A (zh) 纱线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