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4655B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4655B
CN102574655B CN201080043851.4A CN201080043851A CN102574655B CN 102574655 B CN102574655 B CN 102574655B CN 201080043851 A CN201080043851 A CN 201080043851A CN 102574655 B CN102574655 B CN 102574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ller
coiling
guide member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8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4655A (zh
Inventor
木野义浩
福田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4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46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不中断地连续地卷绕纱线。储纱器(61)沿圆周配置,并且,具有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六根罗拉(71),卷绕臂(75)在这六根罗拉(71)的外周旋转由此将纱线卷绕到罗拉(71)的下端部上,通过向相反方向旋转,将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引出。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被六根罗拉(71)中的五根驱动罗拉(71a~71e)输送而向上方移动。另外,余下的一根调整用罗拉(71f)是从动罗拉,并且,其上端部以与其他的罗拉(71a~71e)的上端部所处的假想圆周(A1)相比位于外侧的假想圆周(A3)的方式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由此,卷绕到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均一。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由纺织机等生产的纱线,被卷绕在喂纱纱管上并向纱线卷绕装置输送。而且,在纱线卷绕装置中,输送而来的多个喂纱纱管的纱线通过规定的接纱装置被接合从而生成规定长度的卷装。在这种具有接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一直以来已知具有吸纱臂和中间管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结构,其中,吸纱臂捕捉卷绕纱管侧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中间管则用于捕捉喂纱纱管侧的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
在这样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当在卷绕作业中发生断纱或纱线切断等的情况下,上纱线被卷绕到惯性旋转的卷绕纱管侧,下纱线被保持在适宜的捕纱机构上。然后,如下述这样进行接纱作业。即,使停止了旋转的卷绕纱管逆旋转,以吸纱臂的前端对退绕的上纱线的纱线端进行吸引从而将其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另外,大致与此同时地,以中间管的前端对保持在捕纱机构上的下纱线的纱线端进行吸引从而将其捕捉,使下纱线从喂纱纱管退绕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然后,通过接纱装置对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进行接纱,并开始卷绕作业。
另一方面,在喂纱纱管的纱线全部被卷绕在卷绕纱管上、已供给了新的喂纱纱管的情况下,使停止了旋转的卷绕纱管逆旋转,以吸纱臂的前端对退绕的上纱线的纱线端进行吸引从而将其捕捉,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另外,大致与此同时地,通过空气流将新的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下纱线)的纱线端吹起,并且,以中间管的前端对其进行吸引从而将其捕捉,使下纱线退绕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然后,通过接纱装置对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端进行接纱,并再次开始卷绕作业。
此外,上述的卷绕纱管的停止是通过纱线卷绕装置所具有的提升机构及卷装制动机构而进行的。提升机构使摇架上升,并使卷绕纱管从卷绕驱动部分离。与摇架通过提升机构而上升的动作同时地,卷装制动机构使握持在摇架上的卷绕纱管的旋转停止。由此,卷绕纱管的旋转停止,卷绕作业中断。
另外,虽与上述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目的不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用于从多个颜色的卷装生成一个卷装的络纱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络纱机以制造下述的卷纱卷装的方式构成,该卷纱卷装是在纱线的长度方向上对各种色纱和纱种分别进行规定长度的测长并连续地卷成的。具体地,该络纱机通过选择装置从多个颜色不同的卷装或多个纱种不同的卷装中选择至少一根纱线,并通过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并且,经由同时进行纱线的测长和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连续地卷成卷装。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当发生断纱时不必使卷绕作业中断地进行卷绕的纱线卷绕方法及装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这一装置,将从纱管卷出的纱线蓄留,当发生断纱时,使用蓄留的纱线继续卷绕直至接纱作业完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6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31462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直以来追求卷装的卷绕速度的高速化。但是,若使卷绕速度高速化,则施加在移动的纱线上的负担增大,会频繁发生断纱。在发生了断纱的情况下,需要将纱线从卷装引出并与喂纱纱管侧的纱线进行接纱,但是,当在接纱作业中对使卷装逆旋转的卷装侧的纱线进行捕捉时,还存在由于吸纱臂的吸引力导致卷装的表面部分被拉拽从而发生络交紊乱的情况。另外,接纱作业中,为了使卷装逆旋转,卷绕作业会被中断,因此,即使仅使卷绕速度高速化,也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而且,每当卷绕作业中断时,都要重复进行使高速旋转中的卷装急停、在接纱作业之后使卷装再加速至停止前的旋转速度的例行程序,因此,消耗电力也很大。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卷绕卷装,实现了通过对纱线设置蓄留部的结构而连续地卷绕纱线的结构。但是,专利文献1的络纱机,是用于使用通过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具有纱疵去除机构的纱线卷绕装置而卷绕的多个卷装的进一步的卷装的结构,并不具有去除纱疵的结构。因此,在对含有纱疵的喂纱纱管进行卷绕的情况下,含有纱疵的部分会直接被卷绕到卷装上。另外,由于接纱装置的结构原因,将纱疵去除比较困难。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纱线卷绕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蓄留纱线的蓄留容器,即使在发生了断纱时也能够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在这种纱线卷绕方法及装置中,当发生了断纱或纱疵去除作业时,为了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不使蓄留的纱线枯竭地高效地进行纱疵去除及接纱十分重要。但是,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关于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作业且进行接纱、纱疵去除的具体记载。另外,由于不具有使纱线整列并蓄留的机构,因此,可能会发生纱线的缠结。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从卷装的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能够连续地卷绕纱线。
第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喂纱纱管对纺织纱线进行退绕的喂纱部;将该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卷绕部;设在所述喂纱部和所述纱线卷绕部之间,对纺织纱线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部,所述纱线蓄留部具有:卷绕并蓄留所述纺织纱线的纱线蓄留体;将纺织纱线卷绕到所述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卷绕机构,所述蓄留体由多个罗拉构成,所述罗拉以其轴位于第一假想圆周上的方式并列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由此,通过罗拉进行旋转而对卷绕在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进行输送,因此,施加在纺织纱线上的负担(摩擦力)小,能够降低纱线的品质下降。另外,通过纱线卷绕机构将纺织纱线卷绕到多个罗拉上,由此,使其整齐排列并蓄留,因此,在纱线蓄留部中不会出现纱线缠结从而纱线的卷绕中断的情况。
第二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罗拉驱动电机,该罗拉驱动电机将所述多个罗拉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罗拉使其旋转,使所述多个罗拉中每一个的旋转轴在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倾斜地配置,由此,将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向通过所述纱线卷绕部而将纺织纱线绕出的退绕方向输送。
由此,由于卷绕有纺织纱线的多个罗拉在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倾斜地配置,因此,通过使驱动罗拉旋转,通过纱线卷绕机构而被卷绕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被依次输送,并在与被第一假想圆周围绕的面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进给方向)上移动。由此,不会出现纱线滞留在纱线蓄留体的一部分的位置上导致纱线的蓄留停滞的情况。
第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二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卷绕间隔变更机构,该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变更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
由此,能够根据纱线卷绕装置中卷绕的纺织纱线的种类等而对卷绕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相对进给方向的间隔)进行变更。
第四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具有角度变更机构,该角度变更机构使所述多个罗拉中每一个的、向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变更。
由此,通过变更多个罗拉的倾斜角度,能够使纺织纱线的相对于所述进给方向的移动速度变化,由此,能够变更纺织纱线的卷绕速度与纺织纱线的向上述进给方向的移动速度的比。而且,通过变更纺织纱线的卷绕速度与纺织纱线的向上述进给方向的移动速度的比,能够使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变化。
第五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四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变更机构是使所述多个罗拉的至少单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由此,通过使多个罗拉的至少单侧的端部在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移动,能够容易地变更罗拉的倾斜角度。
第六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四或第五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绕机构以将纺织纱线卷绕到所述多个罗拉的一端部即卷绕侧端部上的方式构成,所述多个罗拉的所述卷绕侧端部以位于所述第一假想圆周上的方式安装,所述多个罗拉中的超过半数的罗拉的另一端部即退绕侧端部,以直径比所述第一假想圆周小的第二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由此,所述超过半数的罗拉在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直径方向上倾斜配置。
在罗拉在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倾斜的情况下,若罗拉不在直径方向上倾斜,则罗拉的中央部位于最内侧,越是接近两端部的部分越位于外侧。因此,被卷绕在罗拉的中央部上的纺织纱线的卷绕周长最短,越是被卷绕在接近两端部的部分上的纺织纱线其卷绕周长越长。另一方面,在通过罗拉输送纺织纱线的情况下,将纺织纱线从罗拉上所处的部分输送至与该部分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比较困难。
由于上述原因,在罗拉上,能够实际上卷绕纺织纱线的范围仅为通过纱线卷绕机构卷绕纺织纱线的任一端部与位于最内侧的部分之间。即,只能在罗拉的一半左右的部位上卷绕纺织纱线。
但是,本发明中,由于罗拉的与通过纱线卷绕机构进行纺织纱线的卷绕相反侧的端部以与通过纱线卷绕机构进行纺织纱线的卷绕的那一侧的端部相比以趋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因此,罗拉的最内侧的部分成为与中央部相比接近上述相反侧的端部的部分。由此,罗拉的能够卷绕纺织纱线的范围变大,能够将较多地纺织纱线蓄留在纱线蓄留部上。
而且,由于超过半数的罗拉的卷绕侧端部及退绕侧端部,以第一、第二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因此,能够使这些超过半数的罗拉一律地且以相等角度倾斜。
另外,由于退绕侧端部,以直径比配置有卷绕侧端部的第一假想圆周小的第二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因此,卷绕在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卷绕周长不会向通过所述纱线卷绕部绕出纺织纱线的退绕方向变大。由此,不会出现纱线滞留在一部分中导致蓄留停滞的情况。
第七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六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未包含在所述超过半数的罗拉中的罗拉中的至少一根罗拉的退绕端部,是以直径比所述第一假想圆周大的第三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的、用于对卷绕的纺织纱线的卷绕周长进行调整的调整用罗拉。
在采用无调整用罗拉的方式的情况下,作为罗拉,在能够卷绕纺织纱线的范围内,越是接近纱线卷绕侧端部的部分越位于外侧,因此,通过罗拉而被输送的纺织纱线,从卷绕的纺织纱线的卷绕周长变长的部分被输送至卷绕周长变短的部分,此时,存在在纺织纱线上产生松弛的担心。
但是,本发明中,由于具有调整用罗拉,该调整用罗拉的与通过纱线卷绕机构进行纺织纱线的卷绕相反侧的端部以第三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因此,卷绕在多个罗拉的各部分上的纺织纱线的长度均一,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纺织纱线的松弛的情况发生。
第八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七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用罗拉是从动罗拉。
由此,若罗拉驱动电机使调整用罗拉与其他罗拉一同旋转,则在相对于第一、第二假想圆周的直径方向的倾斜角度不同的调整用罗拉与其他罗拉之间,在欲输送纺织纱线的方向上产生差异,其结果是,存在卷绕的纺织纱线的张力不均一的担心。
但是,本发明中,调整用罗拉是从动罗拉,当通过其他的罗拉的旋转来输送纺织纱线时,调整用罗拉仅追随纺织纱线的移动而旋转,因此,能够使施加在被卷绕的纺织纱线上的张力均一。
第九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一~第八的任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构成纱线卷绕机构。
第十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三~第八的任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所述引导部件经由传递机构连接在所述罗拉驱动电机上,由此,通过所述罗拉驱动电机而被驱动,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罗拉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
由此,使引导部件旋转的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兼作为使罗拉旋转的罗拉驱动电机,因此,不必分别设置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和罗拉驱动电机,能够使装置的结构简单。
第十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十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设在所述传递机构上,并构成可变变速机构,该可变变速机构能够变更所述罗拉驱动电机和所述驱动罗拉的旋转速度的比。
由此,通过可变变速机构来变更引导部件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和驱动罗拉的旋转速度的比,由此,能够变更引导部件的旋转速度和驱动罗拉的旋转速度(上述相对于进给方向的纺织纱线的输送速度)的比,由此,能够使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变化。
第十二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三~第八的任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旋转,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具有速度控制机构,该速度控制机构对所述罗拉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分别进行控制。
由此,通过单独地控制罗拉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和引导部件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能够变更引导部件的旋转速度和驱动罗拉的旋转速度(上述相对于进给方向的纺织纱线的输送速度)的比,由此,能够使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变化。
第十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九~第十二的任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纱线引出机构,该纱线引出机构将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向所述喂纱部侧引出。
由此,由于在喂纱部和纱线卷绕部之间设有纱线蓄留部,因此,能够在使蓄留在纱线蓄留部上的纺织纱线卷绕到纱线卷绕部上的期间内进行接纱,由此,能够使纱线卷绕作业不中断地连续进行。
第十四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十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能够使所述引导部件向两方向旋转,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或所述罗拉驱动电机,进一步构成所述纱线引出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构成纱线卷绕机构的、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或所述罗拉驱动电机构成纱线引出机构,因此,不必设置不同于纱线卷绕机构的纱线引出机构,能够使装置的结构简单。
第十五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第一~第十四的任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喂纱部上设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该纱线退绕辅助装置通过使覆盖在喂纱纱管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与来自喂纱纱管的纺织纱线的退绕连动地下降,从而对纺织纱线从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辅助。
由此,通过在喂纱纱管与卷绕部之间配置纱线蓄留部从而阻断纱线的张力传递,由此,能够防止卷绕部的横动变动所导致的张力变动传递至喂纱纱管的退绕张力部分。而且,通过在喂纱纱管上安装退绕辅助装置,能够稳定地进行从喂纱纱管的纱线退绕,因此,能够防止断纱,而且能够加快从喂纱纱管的退绕速度。由此,能够使从喂纱纱管的退绕效率提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罗拉进行旋转而对卷绕在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进行输送,因此,施加在纺织纱线上的负担(摩擦力)小,能够降低纱线的品质下降。另外,通过纱线卷绕机构将纺织纱线卷绕到多个罗拉上,由此,使其整齐排列并蓄留,因此,在纱线蓄留部中不会出现纱线缠结从而纱线的卷绕中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储纱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罗拉的配置的俯视图,(a)表示罗拉的上端部的配置,(b)表示罗拉的下端部的配置,(c)表示罗拉的中央部的配置。
图4是表示图1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纱线通过罗拉而被输送的情形的图。
图7是表示断纱时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表示纱疵发生时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图9是表示纱管更换时的动作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的概略结构图。使图1所示的卷绕单元2(纱线卷绕装置)沿纸面左右方向多个并列而构成自动络纱机。各卷绕单元2分别具有:喂纱部5、卷绕部6、纱疵检测部7、接纱部8及纱线蓄留部9。
喂纱部5具有用于保持喂纱纱管21的喂纱纱管保持部60、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第一张力器41。另外,喂纱部5还具有用于将新的喂纱纱管21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供给的未图示的纱管供给装置。该纱管供给装置可以是纱库式的供给装置或托盘式的供给装置等。该喂纱部5若将纱线Y(以下,仅称为纱线Y)从设置在卷绕单元10上的喂纱纱管21全部引出,则将保持在喂纱纱管保持部60上的空纱管排出,而纱管供给装置将新的喂纱纱管21依次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供给。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使覆盖喂纱纱管21的芯管的限制部件40与来自喂纱纱管21的纱线Y的退绕连动地下降,由此,对纱线Y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进行辅助。限制部件40通过从喂纱纱管21退绕的纱线Y的旋转和离心力而与形成在喂纱纱管21上部的气圈接触,并通过赋予该气圈适宜的张力来辅助纱线Y的退绕。在限制部件40的下方附近,具有用于检测喂纱纱管21的锥面部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检测到锥面部的下降后,能够与其相追随地通过例如未图示的汽缸使限制部件40下降。
在纱线退绕保持装置12的附近设有能够检测纱线Y的有无的纱线探针37。该纱线探针37构成为,能够对从喂纱纱管21引出的纱线Y消失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109发送空纱管信号。
第一张力器41是用于对移动的纱线Y赋予规定的张力的部件。作为该第一张力器41,例如,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的张力器。可动侧的梳齿能够以梳齿彼此之间成为咬合状态或开放状态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旋转式的螺线管而转动。通过该第一张力器41,对蓄留在后述的储纱器61中的纱线Y赋予一定的张力,能够使纱线Y在储纱器61中整齐地卷绕并蓄留。
卷绕部6具有:以能够保持卷绕纱管22的方式构成的未图示的摇架;用于使纱线Y横动并使卷绕纱管22旋转的卷绕卷筒24;第二张力器42。摇架以能够沿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近或分离的方向摆动的方式构成,由此,卷装30相对于卷绕卷筒24接触或分离。另外,如图1所示,在卷绕卷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27,以通过该横动槽27使纱线Y横动的方式构成。
卷绕卷筒24通过进行旋转驱动而对与该卷绕卷筒24相对配置的卷绕纱管22进行驱动。该卷绕卷筒24连结在卷绕卷筒电机116(参照图4)的输出轴上,该卷绕卷筒电机116接收来自控制部109的运转信号从而进行运转及停止。
第二张力器42是对从纱线蓄留部9的后述的储纱器61退绕了纱线Y卷绕到卷装30上时的张力进行控制的部件。由此,从储纱器61引出的纱线Y在被赋予了适宜的张力的状态下被卷绕在卷绕纱管22上。第二张力器42与第一张力器41同样,能够使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的张力器。
另外,在第二张力器42的下游侧配置有用于对移动中的纱线Y上蜡的上蜡装置17。另外,在上蜡装置17的下游侧具有未图示的吸引部。该吸引部连接在适宜的负压源上,能够将蜡的残渣以及纱线屑等吸引去除。
纱疵检测部7具有用于检测纱疵的清纱器15。清纱器15以通过适宜的传感器监视纱线Y的粗细由此检测纱疵的方式构成,通过对来自该清纱器15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出粗节、异物等的纱疵。此外,清纱器15还能够单纯地作为检测纱线Y的有无的传感器发挥作用。另外,在清纱器15上具有切割器,该切割器用于在检测到纱疵时将纱疵的上游侧的纱线切断。
接纱部8具有:进行接纱作业的捻接装置14、下纱线引导管25、上纱线引导管26。
捻接装置14是在断纱时、纱疵发生时、纱管更换时等情况下对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和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接纱的装置。作为捻接装置14,能够使用机械式的装置、以及利用了压缩空气等的流体的装置等。
下纱线引导管25以位于捻接装置14的下方的轴25a为中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能够通过下管电机122(参照图4)使其转动。另外,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前端设有吸引口25b,在吸引口25b上设有未图示的夹持部。而且,在下纱线引导管25上,通过连接有未图示的负压源而被供给负压,由此,在吸引口25b中产生用于吸引纱线Y的吸引流。
上纱线引导管26以位于捻接装置14的上方的轴26a为中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能够通过上管电机121(参照图4)使其转动。另外,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前端设有吸引口26b,在吸引口26b上设有夹持部26c(参照图2)。而且,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上通过连接有负压源120(参照图2)而被供给负压,由此,在吸引口26b中产生用于吸引纱线Y的吸引流。
纱线蓄留部9具有用于对卷绕在卷装30上之前的纱线Y进行蓄留的储纱器61。图2是储纱器61的概要结构图。图3是表示图2的罗拉的配置的俯视图,(a)~(c)分别表示图2的罗拉的上端部下端部、以及大致中央部的配置。不过,图3(a)中,为了使后述的罗拉71的倾斜方向易于理解而以虚线表示罗拉71的下端部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储纱器61具有:6根罗拉71、基材72、转动板73、三个卷绕辅助部件74、卷绕臂75、卷绕臂电机76、减速器77、滑轮78a~78c、轴79等。
基材72是大致圆形的板状体,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承在卷绕臂电机76的输出轴136的前端(上端),通过磁体138与磁体140之间的磁性结合力,基材72相对于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受到限制,其中,磁体138贴着在第一磁体支承体137上,该第一磁体支承体137固着在基材72的下表面上;磁体140贴附在第二磁体支承体139上,该第二磁体支承体139设在卷绕臂电机76上。
6根罗拉71(纱线蓄留体)沿圆周(在后述的假想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在基材72的上表面上,其下端部(一端部、卷绕侧端部)枢支在基材72的上表面上,并且,其上端部(另一端部、退绕侧端部)支承在转动板73上。
在此,6根罗拉71包括5根驱动罗拉71a~71e(超过半数的罗拉)和1根调整用罗拉71f,如图3(a)所示,其下端部的中心全部位于假想圆周A1(第一假想圆周)上。另外,驱动罗拉71a~71e,其上端部的中心位于与假想圆周A1相比位于内侧的假想圆周A2(第二假想圆周)上,调整用罗拉71f,其上端部的中心位于与假想圆周A1相比位于外侧的假想圆周A3(第三假想圆周)上。此外,假想圆周A1~A3的中心一致,下文中,将假想圆周A1~A3的周方向规定为假想圆周方向进行说明。
由此,驱动罗拉71a~71e,支承在转动板73上的其上端部(退绕侧端部)与枢支在基材72的上表面上的其下端部(卷绕侧端部)相比以趋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调整用罗拉71f,其上端部(退绕侧端部)与下端部(卷绕侧端部)相比以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
转动板73(角度变更机构,卷绕间隔调整机构)能够以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轴C为中心进行转动,若使转动板73转动,则支承在转动板73上的罗拉71的上端部在假想圆周方向上仅移动与相互相同的中心角相当的距离。而且,通过使转动板73转动从而使罗拉71的上端部在假想圆周方向上移动,如图2、图3所示,罗拉71向假想圆周方向倾斜。此时,罗拉71a~71e一律且以相等角度倾斜。
另外,在转动板73上,以围绕其外周面的方式配置有橡胶环81,如后述那样,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从转动板73与橡胶环81之间的间隙通过而向卷绕部6被输送。此时,由于以被夹在转动板73与橡胶环81之间的状态在其之间进行输送,因此,纱线Y的毛刺是倒伏的。另外,由于纱线Y被夹在转动板73与橡胶环81之间,所以,能够防止在从罗拉71退绕并向卷绕部6移动的纱线Y上产生气圈。
另外,在驱动罗拉71a~71e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滑轮82,滑轮82经由轴79连接在卷绕臂电机76的输出轴136上,该轴79将以规定的减速比对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的减速器77、连接在减速器77上的滑轮78a、连接在滑轮78a上的滑轮78b、连接在滑轮82上的滑轮78c、以及滑轮78b和滑轮78c连结。由此,若卷绕臂电机76旋转,则其旋转经由减速器77、滑轮78a~78c及轴79而传递至滑轮82,由此,安装有滑轮82的驱动罗拉71a~71e旋转。
即,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使卷绕臂75旋转的卷绕臂电机76(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兼作为用于使驱动罗拉71a~71e旋转的电机(罗拉驱动电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将卷绕臂电机76和驱动罗拉71a~71e连接的减速器77、滑轮78a~78c、轴79以及滑轮82组合而成的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传递机构。
另一方面,对于调整用罗拉71f,不设置滑轮78b、78c及轴79,调整用罗拉71f作为不通过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罗拉。此外,虽然在调整用罗拉71f的下表面上也设置有滑轮82,但这是为了采用与驱动罗拉71a~71e相同的部件来构成调整用罗拉71f。
三个卷绕辅助部件74,以围绕罗拉71的下端部的方式,相互隔开大约120°地安装在基材72上。卷绕辅助部件74,在位于邻接的罗拉71之间的部分上,具有用于将罗拉71的外周面彼此平滑地连接的卷绕辅助面74a,罗拉71的下端部和卷绕辅助面74a形成沿假想圆周方向大致连续地延伸的面。另外,卷绕辅助面74a以越上方的部分越位于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
卷绕臂75(引导部件)是用于将纱线Y引导至罗拉71的下端部的部件,在内部具有能够供纱线Y移动的纱线路径128,以轴C为中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卷绕臂75构成为包括:连结在输出轴136的外周面上,从输出轴136的外周面向直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直线部141;迂回第一磁体支承体137并到达罗拉71的下端部附近的弯曲部142。
在弯曲部142的前端,形成有与罗拉71的下端部相对的开口143。该结构中,卷绕臂75能够在所述第一磁体支承体137与第二磁体支承体139之间以轴C为中心旋转,通过这样以轴C为中心在俯视图中逆时针旋转,如后述那样,被引导至卷绕臂75的纱线路径128内的喂纱部5侧的纱线Y被卷绕在6根罗拉71的下端部(卷绕侧端部)上。
另外,该卷绕臂75的纱线路径128与形成在所述输出轴136内部的流路144连通。另外,在隔着卷绕臂75和输出轴136的相反侧,设有与输出轴136一体形成的平衡器145。
卷绕臂电机76(引导部件驱动电机)例如是伺服电机、DC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等能够进行位置控制的电机,电连接在控制部109上,由此,控制部109能够对卷绕臂75的旋转速度、即作为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纱线速度的卷绕速度Vb自如地进行控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卷绕臂75和卷绕臂电机76组合而成的机构兼作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构及纱线引出机构。
另外,通过变更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速度,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速度也变化。此时,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速度取决于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速度、减速器77的减速比、以及滑轮78a~78c、82的直径的比。
另外,在卷绕臂电机76的清纱器15侧上,设有吹下喷嘴148,该吹下喷嘴148具有:与输出轴136的流路144连通的纱线流路146;在该纱线流路146上开口,并且从卷绕臂75侧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倾斜地形成的吹下流路147。
而且,在吹下流路147上经由连接管149和连接管150连接有压力空气源151,在连接管149和连接管150之间设有电连接在控制部109上的电磁阀152。
该结构中,若控制部109打开电磁阀152,压力空气源151的压力空气依次经由连接管150和连接管149、吹下流路147而向纱线流路146喷出后,在卷绕臂75的纱线路径128、卷绕臂电机76的输出轴136的流路144、以及吹下喷嘴148的纱线流路146中,形成从罗拉71侧朝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而且,通过该空气流,能够将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吸入,并将其向接纱部8侧引出。
另外,在上述的卷绕臂电机76上,设有能够检测卷绕臂75的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153,该旋转编码器153与控制部109电连接。而且,旋转编码器153将与卷绕臂75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角度信号向控制部109发送。
另外,在上述吹下喷嘴148的下端设有引出传感器154,该引出传感器154能够对卷入到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纱线端实际上向接纱部8侧被引出的情况进行检测。该引出传感器154与控制部109电连接,若检测到纱线Y的纱线端向接纱部8侧被引出的情况,则将引出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09发送。
而且,在储纱器61中设有用于检测纱线Y的蓄留量的蓄留上限传感器155、蓄留下限传感器156、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57。蓄留上限传感器155、蓄留下限传感器156及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57分别被定位在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成为300m、200m及40m时的、与卷绕在罗拉71的外周上的纱线Y的线束的上端相对的位置上。
这里,300m是指在例如反复进行三次(至少一次)后述的接纱的期间通过卷绕部5而被卷绕的纺织纱线Y的长度以上的长度,如后述那样,即使是在进行接纱的期间继续进行卷绕部6的纱线Y的卷绕时,在储纱器7中也难以发生纱线Y的纱线缺乏的情况。
而且,在该结构中,蓄留上限传感器155、蓄留下限传感器156及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57在检测相对的位置中的纱线Y的存在的期间,分别向控制部109发送蓄留量上限信号、蓄留量下限信号及蓄留量最下限信号。
下面,说明卷绕单元2的控制部109的构成。即,图4所示的控制部109具有: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存储有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及控制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用于在程序执行时临时存储数据的上述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而且,存储在ROM中的上述控制程序被读入CPU并在CPU上执行,由此,控制程序使CPU等硬件作为卷绕卷筒电机控制部160、卷绕臂电机控制部161、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上管控制部164发挥作用。
卷绕卷筒电机控制部160是对卷绕卷筒电机116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部件,在通过上述的蓄留量检测部检测的蓄留量小于规定值时,所述卷绕部6使对纱线Y进行卷绕的卷绕速度Va减速。
具体来说,在来自蓄留下限传感器156的蓄留量下限信号的接收停止后,卷绕卷筒电机控制部160以不致在卷装30的纱线层产生混乱的程度稳定地使上述卷绕速度Va减速。而且,卷绕卷筒电机控制部160在来自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57的蓄留量最下限信号的接收停止后,使卷绕速度Va迅速减速,并使由卷绕部6进行的卷绕停止。
这样,卷绕卷筒电机控制部160在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蓄留量减少时使卷绕速度Va减速,而且,在储纱器61的纱线Y的蓄留量变得极少时使由卷绕部6进行的卷绕停止,由此,能够将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纱线缺乏防患于未然。
卷绕臂电机控制部161是控制卷绕臂电机76的部件,在向罗拉71上卷绕纱线Y时,以卷绕臂75向一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卷绕臂电机76,在将位于罗拉71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向接纱部8侧引出时,以向与将纱线卷绕到卷绕臂75上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方式控制卷绕臂电机76。
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是根据从引出传感器154检测到纱线Y的时刻开始的、由旋转编码器153检测的卷绕臂75的旋转角度来运算作为从储纱器61向接纱部8侧引出的纱线Y的纱线长度的引出纱线长度的部件。
上管控制部164对根据纱疵检测信号取得的纱疵长度和由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运算出的引出纱线长度进行比较,当引出纱线长度达到纱疵长度后,以夹持上纱线引导管26的状态使其旋转,从而将卷绕部6侧的纱线Y向捻接装置14引导并设置。
下面,利用图5~图9说明卷绕单元2的动作。
自动络纱机(卷绕单元2)的操作者将纱线Y从喂纱纱管21退绕,将该纱线Y对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纱线探针37、第一张力器41、清纱器15、储纱器61、第二张力器42、上蜡装置17进行设置,并固定在卷绕纱管22上。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纱线道如图2所示。即,操作者使纱线Y依次通过引出传感器154、吹下喷嘴148的纱线流路146、输出轴136的流路144、卷绕臂174的纱线路径128。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在卷绕臂75的开口143侧将纱线Y引出,并将其在罗拉71及卷绕辅助部件74上卷绕例如5~20圈左右,并将其设置在第二张力器42上。此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图2中的纱线Y都描绘得较粗,且其卷绕间隔也较大,但实际上总是能够在罗拉71上蓄留以小的卷绕间隔卷绕了600圈左右的纱线Y的线束。
(通常卷绕时)
在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若接通卷绕单元2的电源(S300),则控制部109以使基于卷绕部6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Va成为例如1200m/min的方式使卷绕卷筒24的旋转开始,并且,以使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Vb成为例如1500m/min的方式使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开始(S310)。
这样,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从上端部侧起依次通过卷绕部6而退绕,并通过卷绕卷筒24边横动边卷绕在卷装30上。
与此同时,喂纱部5侧的纱线Y如图2所示、通过卷绕臂75而向罗拉71的下端部被引导,并且,卷绕臂75以轴C为中心在俯视图中逆时针旋转,由此,上述纱线Y被卷绕在罗拉71的下端部上。
在此,虽然罗拉71相互分离地配置,但如前述那样,以围绕罗拉71的下端部的方式配置有卷绕辅助部件74,罗拉71的下端部和卷绕辅助面74a形成沿假想圆周方向大致连续地延伸的面,因此,纱线Y横跨罗拉71和卷绕辅助面74a地卷绕。因此,能够将纱线Y顺畅地卷绕在罗拉71上。
另外,此时,驱动罗拉71a~71e也旋转,通过卷绕臂75而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通过驱动罗拉71a~71e而被输送。在此,如前所述,驱动罗拉71a~71e向假想圆周方向倾斜,因此,如图6所示,被输送到驱动罗拉71a~71e上的纱线Y向退绕侧端部向上方(进给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作为从动罗拉的调整用罗拉71f,追随着纱线Y因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而被输送的动作而旋转。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纱线Y因被输送至罗拉71而向上方移动,因此,向上方移动时施加在纱线Y上的负担(摩擦力)小。另外,由于纱线Y在罗拉71上被输送,因此纱线Y的毛刺倒伏。
另外,横跨罗拉71的下端部以及卷绕辅助部件74而被卷绕的状态的纱线Y,不仅通过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而向上方移动,而且,沿卷绕辅助部件74的卷绕辅助面74a的倾斜而向上方移动。在纱线Y横跨罗拉71及卷绕辅助部件74而被卷绕的状态下,与仅被卷绕到罗拉71上的状态相比较,纱线Y与卷绕辅助面74a相接触由此产生摩擦力,与上述摩擦力相应地,基于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而实现的纱线Y的输送量变小,但由于沿着倾斜的卷绕辅助面74a向上方被输送,因此,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速度是均一的。
另外,若如前所述地使转动板73转动,则其转动角度越大,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大,对图6(a)和与图6(a)相比增大了罗拉71的倾斜角度的图6(b)进行比较可知,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大,使驱动罗拉71a~71e以相同量旋转时的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量h、即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速度越大。
而且,相对于基于卷绕臂75的向罗拉71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基于驱动罗拉71a~71e的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速度越大,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越大。因此,通过根据进行向卷绕纱管22的卷绕的纱线Y的种类等而使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化,由此,能够改变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
另外,在使罗拉71向假想圆周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若使罗拉71不在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上倾斜、即其上端部和下端部相对于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位于同一位置,则罗拉71的中央部位于最内侧,越是接近两端部的部分越位于外侧。因此,被卷绕在罗拉71的中央部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最短,越是被卷绕在接近两端部的部分上的纱线Y,其卷绕周长越长。此外,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大,这样的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的区别越显著。
另一方面,在通过驱动罗拉71a~71e对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进行输送的情况下,将纱线Y从罗拉71所处的部分输送到与该部分相比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长的部分比较困难。
由于以上情况,罗拉71中的、能够实际上卷绕并蓄留纱线Y的范围仅为其下端部与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最短的中央部附近的部分之间。即,只能在罗拉71的一半左右的部位上卷绕纱线Y。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罗拉71a~71e的上端部以与下端部相比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因此,位于驱动罗拉71a~71e的最内侧的部分与其中央部相比位于上方。由此,罗拉71中的、能够实际上卷绕纱线Y的范围变大,能够将能够蓄留的纱线Y的长度增长。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蓄留上限传感器155对上述能够卷绕纱线的范围的上端的纱线Y的存在进行检测。
而且,由于罗拉71a~71e以上端部(退绕侧端部)与下端部(卷绕侧端部)相比位于内侧的方式在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上倾斜,因此,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不会向从卷绕部6将纱线Y绕出的退绕方向变大。因此,不存在纱线Y在罗拉71的一部分上滞留因而蓄留停滞的情况。
另外,若不配置调整用罗拉71f、而是取而代之地配置与驱动罗拉71a~71e同样的倾斜角度的罗拉,则罗拉71在上述的能够卷绕纱线Y的范围内,越是上端部侧的部分越位于内侧,因此,通过罗拉71而被输送的纱线Y,从罗拉71的、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变长的部分被输送至卷绕周长变短的部分,此时,存在在纱线Y上产生松弛的担心。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有以其上端部与下端部相比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的调整用罗拉71f,因此,与如图3(c)中的点划线所示的、调整用罗拉71f的向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的倾斜与其他的驱动罗拉71a~71e相同的情况相比,如图3(c)中实线所示那样、与调整用罗拉71f以该方式倾斜相应地、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变长,而且,越是上端部侧的部分,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变长的程度越大。由此,卷绕在罗拉71的各部分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均一,上述那样的纱线Y的松弛等也难以发生。
而且,在这样以纱线Y从喂纱部5到卷绕部6连结的状态下将纱线Y卷绕到卷装30上的通常卷绕时,控制部109,如图5所示,对断纱信号的接收的有无进行确认(S320),对纱疵检测信号的接收的有无进行确认(S330),对空纱管信号的接收的有无进行确认(S340),并对蓄留量上限信号的接收的有无进行确认(S350)。
而且,在接收到断纱信号的情况下(S320:YES)、在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S330:YES)、及在接收到空纱管信号的情况下(S340:YES),分别执行图7、图8、图9所示的控制流程(S325、S335、S345),然后恢复到图5的控制流程。
另外,在卷绕开始后不久,由于卷绕速度Vb超过卷绕速度Va,所以,储纱器61的纱线Y的蓄留量逐渐增加,随后,在纱线Y的蓄留量达到300m后,蓄留上限传感器155向控制部109发送蓄留量上限信号。如图5所示,若从蓄留上限传感器155接收到蓄留量上限信号后(S350:YES),则控制部109使卷绕速度Vb从例如1500m/min变更到1200m/min(S360)。由此,卷绕速度Va与卷绕速度Vb一致,储纱器61的蓄留量恒定。
(断纱时)
下面,对发生断纱的情况下的图7的控制流程图所示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发生断纱,控制部109从清纱器15接收到断纱信号(S320:YES),则控制部109首先使卷绕臂75的旋转停止(S410)。
接下来,控制部109将电磁阀152向开放状态切换,由此,在卷绕臂75的纱线路径128等中,形成从罗拉71侧朝向上纱线引导管26侧的空气流(S420)。
与此同时,控制部109将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切换,由此,在上纱线引导管26中形成从吸引口26b侧朝向负压源120侧的空气流(S420)。
然后,卷绕臂电机控制部161以使卷绕臂75向与卷绕纱线Y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俯视图中顺时针方向以低速旋转的方式对卷绕臂电机76进行控制(S430),成为等待接收来自引出传感器154的引出检测信号的状态(S440:NO)。
这样,存在于罗拉71的下端部上的纱线Y的纱线端被吸入卷绕臂75的开口143,并经由卷绕臂75的纱线路径128等到达上纱线引导管26的吸引口26b。此时,由于卷绕臂电机76是能够进行位置控制的电机,所以,能够使卷绕臂75高精度地移动到与位于罗拉71的下端部的纱线Y的纱线端相对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从开口143将纱线Y吸入。
此时,由于纱线Y从引出传感器154中通过,因此,引出传感器154对控制部109发送引出检测信号。若从引出传感器154接收到引出检测信号(S440:YES),则控制部109继续卷绕臂75的低速旋转、并将吸引口26b从开放状态向封闭状态切换,并且,通过夹持部26c夹持纱线Y,而且以轴26a为中心使上纱线引导管26从上向下旋转,由此,将从储纱器61引出的纱线Y向接纱部8的捻接装置14引导(S450)。
此时,通过上纱线引导管26的旋转,纱线Y从储纱器61重新被引出大概60cm左右,但此时为了不使纱线Y在夹持部26c和罗拉71之间发生断纱,控制部109使上纱线引导管26的旋转与卷绕臂75的旋转同步。在由上纱线引导管26进行的将纱线Y向捻接装置14的引导结束后(S450),控制部109使卷绕臂75的旋转停止(S460)。
另一方面,下纱线引导管25与上纱线引导管26同样地,对存在于纱线探针37的周边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引捕捉,并将该纱线Y向捻接装置14引导。而且,在将储纱器61侧的纱线Y和喂纱部5侧的纱线Y设置在捻接装置14上后,控制部109使捻接装置14执行接纱作业(S470)。
然后,控制部109如图2所示、使卷绕臂75的俯视图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开始(S480),并恢复到上述通常卷绕状态(S490)。此外,以卷绕速度Vb成为1500m/min的方式设定此时的卷绕臂75的转速(S480)。
(纱疵检测时)
下面,对检测出纱疵的情况下的、图8的控制流程图所示的动作进行说明。不过,由于此时的动作的一部分与断纱时是同样的,所以,下文中,关于与断纱时同样的动作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检测出纱疵、控制部109接收到来自清纱器15的纱疵检测信号、纱线切断信号后,控制部109按照与断纱时同样的上述S410~S440的顺序进行动作。而且,在从引出传感器154接收到引出检测信号后(S440:YES),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163取得从引出传感器154检测出纱线Y的时刻开始的、由旋转编码器153检测的所述卷绕臂75的旋转角度(S570),并根据该旋转角度运算所述的引出纱线长度(S580)。
而且,上管控制部64对从纱疵检测信号取得的纱疵的长度和通过引出纱线长度运算部63运算的引出纱线长度进行比较(S590)。而且,上管控制部164待机直至引出纱线长度达到纱疵长度(S590:NO),在达到纱疵长度后(S590:YES),与断纱时同样地按照上述S450~S480的顺序进行动作,由此,进行接纱以及向通常卷绕状态的恢复。
(纱管更换时)
下面,对喂纱纱管21变空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不过,由于该情况下的动作的一部分与断纱时是同样的,所以,下文中,关于与断纱时同样的动作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喂纱纱管21变空、控制部109从纱线探针37接收到空纱管信号后(S340:YES),排出当前的喂纱纱管21并将新的喂纱纱管21向喂纱纱管保持部60装填,对该喂纱纱管21的纱线Y进行引导,成为能够被下纱线引导管25捕捉吸引的状态(S710)。而且,与断纱时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上述S410~S440的动作,进行接纱以及向通常卷绕状态的恢复。
而且,卷绕单元2中,通过如以上那样进行动作,即使在通过接纱部8进行接纱时,通过对蓄留在旋转蓄留卷筒71上的纱线Y进行退绕,由此,在至少进行一次接纱作业的期间,也能够在卷绕部6中继续纱线Y向卷装30的卷绕。即,能够在不使卷绕部6中的纱线Y向卷装30的卷绕中断的情况下,通过接纱部8进行接纱。
另外,在具有以上说明那样的结构的纱线卷绕单元2中,在喂纱纱管21和卷绕部6之间配置纱线蓄留部9从而阻断纱线Y的张力传递,由此,能够防止因卷绕部6的横动变动导致的张力变动传递至喂纱纱管21的退绕张力部分。而且,通过在喂纱纱管21上安装退绕辅助装置12,能够稳定地进行从喂纱纱管21的纱线退绕,所以,能够防止断纱,进而能够加快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速度。因此,能够提高从喂纱纱管21的退绕效率。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追加各种变更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不过,对于与本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能够以轴C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板73转动,从而使罗拉71的上端部在假想圆周方向上移动,由此,变更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罗拉7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双方分别固定在能够以轴C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板上,使这两个转动板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罗拉7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假想圆周方向的相互相反侧移动,由此变更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而且,还可以通过转动板以外的结构来实现角度变更机构,该角度变更机构变更罗拉71的向假想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
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于上述倾斜角度变更机构的机构来变更上述纱线Y的卷绕间隔。例如,减速器77是以能够变更减速比的方式构成的可变减速器(可变变速机构),通过可变减速器来变更减速比,由此,对基于卷绕臂75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和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速度(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速度)的比进行变更,能够变更卷绕在驱动罗拉71a~71e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
另外,例如,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不设置减速器77、滑轮78a~78c及轴79,而是取而代之地设置区别于卷绕臂电机76的、用于使驱动罗拉71a~71e旋转的电机(罗拉驱动电机),并且,设置分别对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速度和罗拉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速度控制机构,通过速度控制机构来变更他们的旋转速度的比,由此,对基于卷绕臂75的纱线Y的卷绕速度和驱动罗拉71a~71e的旋转速度(纱线Y的向上方的移动速度)的比进行变更,从而变更卷绕在驱动罗拉71a~71e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
此外,这些机构还可以与倾斜角度变更机构一同设置,通过他们的组合来变更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
另外,在预先确定了卷绕在卷绕纱管22上的纱线Y的种类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上述那样的使卷绕在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间隔变更的卷绕间隔变更机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整用罗拉71f是不通过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罗拉,但调整用罗拉71f也可以是与驱动罗拉71a~71e同样地、通过卷绕臂电机76的旋转而旋转的罗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除调整用罗拉71f以外的5根罗拉71a~71e全部都为驱动罗拉,但也可以是仅他们中的一部分为驱动罗拉,其他的罗拉为从动罗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罗拉71a~71e的上端部与下端部相比位于内侧,但还可以是驱动罗拉71a~71e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位于同一假想圆周(例如,假想圆周A1~A3的任一个)上,在假想圆周A1~A3的直径方向上不倾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6根罗拉71中的1根是以其上端部与下端部相比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的、用于对卷绕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进行调整的调整用罗拉71f,但调整用罗拉还可以是2根以上。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调整用罗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使转动板73转动时,调整用罗拉71f以与驱动罗拉71a~71e一同沿假想圆周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关于调整用罗拉71f,还可以独立地变更其倾斜角度。
另外,罗拉71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6根,可以是2~5根或7根以上。而且,虽然罗拉71的数量越多则零件个数越多,但能够卷绕到罗拉71上的纱线Y的卷绕周长变长。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臂75和卷绕臂电机76构成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构及纱线引出机构的双方,但还可以分别地设置纱线卷绕机构和纱线引出机构,另外,纱线卷绕机构及纱线引出机构只要是能够进行向罗拉71的纱线Y的卷绕、以及从罗拉71的纱线Y的引出的机构,还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断纱时、检测到纱疵时、纱管更换时,下游侧的纱线Y是全部被卷绕在罗拉71上的状态。但是,还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在断纱时、检测到纱疵时、纱管更换时,事先检测到上述情况的发生、在下游侧的纱线Y全部卷绕到罗拉71上之前使卷绕臂75的驱动停止。例如,在检测到纱疵时,与清纱器15所具有的切割器将纱线Y切断同时地、使卷绕臂75的驱动停止。另外,还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在纱管更换时,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上安装检测喂纱纱管21的残纱量的传感器,对喂纱纱管21的残纱量进行监视。然后,事先检测喂纱纱管21的空状态的发生,在下游侧的纱线Y全部卷绕到罗拉71上之前使卷绕臂75的驱动停止。
这样,通过在纱线Y全部卷绕到罗拉71上之前使卷绕臂75的驱动停止,能够使纱线Y的纱线端在储纱器61的吹下喷嘴148的下方以垂下的状态停止。
因此,上纱线引导管26能够对在储纱器61的下方处于垂下的状态的纱线端进行捕捉,所以,能够削减由纱线端引出机构进行的纱线Y的引出工序,提高了接纱作业的效率。在该方式中,由于在吹下喷嘴148的下方设有引出传感器154,所以,能够检测蓄留在储纱器61中的纱线Y的纱线端停止在通过上纱线引导管26而被接收的位置的状态、即在纱线端在储纱器61的下方垂下的状态下可靠地停止的状态。由此,能够缩短将纱线Y的纱线端从所述纱线蓄留部向所述接纱部侧引出所需要的时间。
这样,本发明的引出机构不仅能够将完全卷绕在储纱器61上的纱线Y引出,还能够将停止在储纱器61的下方的状态下的纱线Y向接纱部8侧引出。
另外,以上,罗拉71向假想圆周方向倾斜,不过,罗拉71也可以不向假想圆周方向倾斜。
附图标记的说明
2纱线卷绕装置
5纱线卷绕部
6纱线蓄留部
9喂纱部
21喂纱纱管
30卷装
71a~71f罗拉
73转动板
74卷绕臂
76卷绕臂电机
77减速器

Claims (14)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从喂纱纱管对纺织纱线进行退绕的喂纱部;
将该纺织纱线卷绕成卷装的纱线卷绕部;
设在所述喂纱部和所述纱线卷绕部之间,对纺织纱线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部,
所述纱线蓄留部具有:
卷绕并蓄留所述纺织纱线的纱线蓄留体;
将纺织纱线卷绕到所述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卷绕机构,
所述蓄留体由多个罗拉构成,所述罗拉以其轴位于第一假想圆周上的方式并列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罗拉驱动电机,该罗拉驱动电机将所述多个罗拉中的至少一个作为驱动罗拉使其旋转,
使所述多个罗拉中每一个的旋转轴在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倾斜地配置,通过所述多个罗拉进行旋转,将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向通过所述纱线卷绕部而将纺织纱线绕出的退绕方向输送,并在与被所述第一假想圆周围绕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卷绕间隔变更机构,该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变更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的卷绕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具有角度变更机构,该角度变更机构使所述多个罗拉中每一个的、向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变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变更机构是使所述多个罗拉的至少单侧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周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绕机构以将纺织纱线卷绕到所述多个罗拉的一端部即卷绕侧端部上的方式构成,
所述多个罗拉的所述卷绕侧端部以位于所述第一假想圆周上的方式安装,
所述多个罗拉中的超过半数的罗拉的另一端部即退绕侧端部,以直径比所述第一假想圆周小的第二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由此,所述超过半数的罗拉在所述第一假想圆周的直径方向上倾斜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未包含在所述超过半数的罗拉中的罗拉中的至少一根罗拉的退绕端部,是以直径比所述第一假想圆周大的第三假想圆周为基准地配置的、用于对卷绕的纺织纱线的卷绕周长进行调整的调整用罗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用罗拉是从动罗拉。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
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旋转,
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
9.如权利要求3~7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
所述引导部件经由传递机构连接在所述罗拉驱动电机上,由此,通过所述罗拉驱动电机而被驱动,
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罗拉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设在所述传递机构上,并构成可变变速机构,该可变变速机构能够变更所述罗拉驱动电机和所述驱动罗拉的旋转速度的比。
11.如权利要求3~7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引导部件,其以能够绕所述多个罗拉旋转的方式构成,进行相对于所述多个罗拉的纺织纱线的引导;
引导部件驱动电机,其使所述引导部件旋转,
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纱线卷绕机构,
所述卷绕间隔变更机构具有速度控制机构,该速度控制机构对所述罗拉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分别进行控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部还具有纱线引出机构,该纱线引出机构将卷绕在所述多个罗拉上的纺织纱线向所述喂纱部侧引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能够使所述引导部件向两方向旋转,
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驱动电机或所述罗拉驱动电机,进一步构成所述纱线引出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喂纱部上设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该纱线退绕辅助装置通过使覆盖在喂纱纱管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与来自喂纱纱管的纺织纱线的退绕连动地下降,从而对纺织纱线从喂纱纱管的退绕进行辅助。
CN201080043851.4A 2009-09-30 2010-09-30 纱线卷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4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8787 2009-09-30
JP2009228787 2009-09-30
PCT/JP2010/067113 WO2011040542A1 (ja) 2009-09-30 2010-09-30 糸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4655A CN102574655A (zh) 2012-07-11
CN102574655B true CN102574655B (zh) 2014-06-11

Family

ID=4382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8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4655B (zh) 2009-09-30 2010-09-30 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84618B1 (zh)
JP (1) JP5365697B2 (zh)
CN (1) CN102574655B (zh)
WO (1) WO20110405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8255A (ja) * 2011-03-11 2012-10-04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き取り装置
JP2013241231A (ja) * 2012-05-18 2013-12-05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6016969A (ja) *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16050053A (ja) * 2014-08-28 2016-04-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DE102018115597A1 (de) * 2018-06-28 2020-01-02 Memminger-IRO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Fadenlief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denliefergerätes
CN109292523B (zh) * 2018-10-10 2020-08-25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大容量线缆智能储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9327A (en) * 1970-11-17 1973-07-3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Thread packaging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thread storage means
NL7806470A (en) * 1978-06-15 1979-12-18 Rueti Te Strake Bv Bobbin winding mechanism with automatic yarn threading device - has jet of air into yarn duct causing suction condition which draws yarn end through mechanism
CN1072152A (zh) * 1991-11-06 1993-05-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卷取装置
JP2505139B2 (ja) * 1991-09-19 1996-06-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154778A (de) * 1930-03-14 1932-05-31 Heinrich Junkers Adolf Einrichtung zur Fadenlieferung, bei der auf dem Lieferungsweg vorübergehend ein Garnvorrat gebildet wird.
DE1084798B (de) * 1958-09-30 1960-07-07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m Zwischenspeichern von fortlaufend bewegten biegsamen Straengen auf einer Speichertrommel, insbesondere von mit Kunststoff umspritzten elektrischen Draehten
AT244814B (de) 1963-08-14 1966-01-2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vorrates beim Garnspulen
SE324854B (zh) * 1969-04-11 1970-06-15 K Rosen
JPS5013954Y2 (zh) * 1971-03-25 1975-04-28
BE786730A (fr) * 1971-07-27 1973-01-26 Leesona Corp Traitement des files
DE2553892C3 (de) * 1975-11-29 1979-10-04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8720 Schweinfurt Abzugsvorrichtung für eine Offenendspinnmaschine
DE3116683C2 (de) * 1981-04-28 1984-01-26 Hacoba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ängenmessung textiler Fäden
CS237357B1 (en) * 1983-06-24 1985-07-16 Genadij Terechin Device for drawing off and winding of yarn
JPS6026465U (ja) * 1983-07-27 1985-02-22 東邦電機株式会社 線条体の送り装置
CH667887A5 (de) * 1984-09-05 1988-11-15 Nissan Moto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alten eines schussfadens.
JPH05162923A (ja) * 1991-12-17 1993-06-29 Tsudakoma Corp クリール装置
DE19535747A1 (de) * 1994-10-21 1996-04-25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angeln eines Multifilamentfadens
JP4167884B2 (ja) * 2002-11-08 2008-10-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部分整経機における整経方法
JP4244131B2 (ja) 2002-11-08 2009-03-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特殊な絣糸の製造方法とその巻糸パッケージ
ITUD20050142A1 (it) * 2005-09-14 2007-03-15 Sergio Zamattio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roccatura di un filato e corpo avvolto cosi' realizzat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9327A (en) * 1970-11-17 1973-07-3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Thread packaging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thread storage means
NL7806470A (en) * 1978-06-15 1979-12-18 Rueti Te Strake Bv Bobbin winding mechanism with automatic yarn threading device - has jet of air into yarn duct causing suction condition which draws yarn end through mechanism
JP2505139B2 (ja) * 1991-09-19 1996-06-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
CN1072152A (zh) * 1991-11-06 1993-05-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卷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56185A 2004.06.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618A4 (en) 2013-06-26
CN102574655A (zh) 2012-07-11
JP5365697B2 (ja) 2013-12-11
JPWO2011040542A1 (ja) 2013-02-28
EP2484618B1 (en) 2014-11-19
EP2484618A1 (en) 2012-08-08
WO2011040542A1 (ja)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46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549806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备有该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300317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EP2075358A2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1759062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3010820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2016008144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部
CN102574657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5383999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48884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2007284196A (ja) 自動ワインダー
EP2749516B1 (en) Yarn guiding-out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06124179A (ja) 自動綾巻機の巻取り部における糸引き出し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398880A (zh) 储纱装置以及具备该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14934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526349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103180235B (zh) 纱线蓄留引出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204096773U (zh) 落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JP2016044077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
CN104129680B (zh) 纱线卷绕机
JP2020203780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バンチ形成方法
JP2016199377A (ja) 糸巻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