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2701A -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2701A
CN103362701A CN2013101169328A CN201310116932A CN103362701A CN 103362701 A CN103362701 A CN 103362701A CN 2013101169328 A CN2013101169328 A CN 2013101169328A CN 201310116932 A CN201310116932 A CN 201310116932A CN 103362701 A CN103362701 A CN 103362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partition wall
suction means
air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6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2701B (zh
Inventor
西山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047886&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36270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2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2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2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27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4Combined air cleaners and silen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具有由主体(51)和盖部件(52)构成且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的壳体(50);分隔部件(53),该分隔部件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分割为形成有脏污侧室(561)及导入路径(562)的脏污侧(56)、以及形成有清洁侧室(571)的清洁侧(57);从壳体外部向脏污侧获取空气的吸气部(523),在脏污侧形成有从吸气部沿着壳体的侧壁部(522)的一部分延伸且在和侧壁部的一部分之间形成导入路径(562)的间隔壁部(58),并且,在间隔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形成有使导入路径和脏污侧室连通成空气可流通的连通孔(525)。通过上述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实现噪音的降低。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具体来说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外部获取内燃机的燃烧用的空气进行清洁并供给给内燃机用的吸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中,设置有用于对内燃机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的吸气装置。在以往的吸气装置中,在其内部构造为,设置用于清洁空气的过滤器过滤元件,并且,形成有用于将吸入的空气导入到过滤器的流通路径。并且,在这样的吸气装置中,作为用于实现吸气音的降低构造,已提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构造。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的盖体形成隔开部,该吸气装置具有在盖体的侧壁部和隔开部之间形成有流通通路的构造。并且,专利文献1的吸气装置希望通过在流通通路中使所吸入的空气整流,从而实现吸气音的降低。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具有如下所述的问题。在通过盖体的侧壁部和隔开壁形成空气的流通通路的构造中,流通通路的长度通过吸气装置(特别是盖体)的尺寸、形状决定。因此,不能增长流通通路、吸气的整流变得不充分,可能无法实现吸气音的降低。另外,增长流通通路时,在流通通路中产生的气柱共鸣声变大,噪音可能会增大。此外,增长流通通路时,压力损失变大,可能导致发动机的输出的低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21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实情,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内燃机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中,实现噪音的降低。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内燃机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该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空间;该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还具有:脏污侧,该脏污侧形成有脏污侧室以及将空气导入到所述脏污侧室的导入路径;清洁侧,该清洁侧形成有清洁侧室;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分隔所述脏污侧和所述清洁侧;以及吸气部,该吸气部将空气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取入到所述脏污侧,在所述脏污侧形成有从所述吸气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部分延伸、在和所述侧壁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导入路径的间隔壁部,并且,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形成有将所述导入路径和所述脏污侧室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的连通孔。
所述脏污侧为吸气路径的上流侧(大气侧),所述脏污侧室为设置在吸气路径的上流侧(大气侧)的舱室,所述清洁侧为吸气路径的下流侧(内燃机侧),所述清洁侧室为设置在吸气路径的下流侧(内燃机侧)的舱室。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形成在来自所述吸气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形成在从所述间隔壁部的从延伸方向上的始端到终端的距离的1/3~2/3的范围。
所述间隔壁部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在所述吸气部的附近弯曲的弯曲部、和在所述弯曲部的末端侧形成为大致直线的直线部,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直线部。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所述壳体具有主体、和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盖部件,所述间隔壁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盖部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通过在导入路径的中间的连通导入路径和脏污侧室的连通孔,能够释放吸气压力。因此,能够使共鸣声降低,能够实现吸气装置发出的噪音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吸气装置的摩托车的构造的左侧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吸气装置的摩托车的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发动机单元以及吸气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前方看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后方看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以及脏污侧室的构造的图。
图8是从上方看吸气部以及导入路径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以及脏污侧室的构造的截面图,是从侧方向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效果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5:吸气装置
50:壳体
51:主体
52:盖部件
53:分隔部件
54:过滤器过滤元件
56:脏污侧
57:清洁侧
58:间隔壁部
511:侧壁部
521:前壁部
522:侧壁部
523:吸气部
525:连通孔
531:分隔壁
532:吸气口
533:过滤元件安装部
534:第一卡合部
561:脏污侧室
562:导入路径
571:清洁侧室
581:切口
582:第一弯曲部
583:直线部
584:第二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5(空气滤清器)以摩托车1所适用的构造为例进行表示。用于说明的方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5有时也仅称为“吸气装置”。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吸气装置5以及适用吸气装置5的摩托车1的各方向是以搭乘在摩托车1上的驾驶者的方向为基准的。在各图中,根据需要,吸气装置5以及摩托车1的前方用箭头Fr表示、后方用箭头Rr表示、上方用箭头Tp表示、下方用箭头Bt表示、右侧用箭头R表示、左侧用箭头L表示。
首先,参照图1~图3对适用吸气装置5的摩托车1的构造、和吸气装置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适用吸气装置5的摩托车1的构造的左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适用吸气装置5的摩托车1的构造的右侧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5的安装构造的右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摩托车1包含车体框架11、操舵装置12、发动机单元13、后轮悬架装置14。此外,摩托车1上装备有吸气装置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适用气装置5的摩托车1,以具有所谓的弯梁型车体框架11的摩托车1为例进行表示。
车体框架11构造为包含转向头管111、主框架112和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13。转向头管111形成为后倾的管状。主框架112形成为从转向头管111的后部向斜下后方延伸的棒状。左右一对的后框架113形成为从主框架112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棒状,且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规定的距离。转向头管111、主框架112、以及后框架113分别通过铁系材料或者铝合金等形成,其通过焊接等被接合为一体。
操舵装置12包含前轮121、转向轴122、左右一对的前叉123和手柄单元124。转向轴122可旋转地被支持在车体框架11的转向头管111上。左右一对的前叉123的上端部被接合在转向轴122上。左右一对的前叉123的下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前轮121。此外,在左右一对的前叉123上安装有覆盖前轮121的上部的前挡泥板151以及前轮121的辋圈制动器125。手柄单元124被设置在转向轴122的上端部,其通过转向头管111被支撑为可旋转。手柄单元124具有手柄罩127和左右手柄握把126。手柄握把126设置为从手柄罩127向左右突出。在手柄罩127的上部设置有仪表单元(图中省略)。在仪表单元设置有速度仪表等仪表类。此外,在手柄罩127的前部设置有头灯174。除此之外,在手柄罩127上设置有用于操作灯类的开关类等。
发动机单元13(内燃机)被固定在主框架112的下侧。发动机单元13包含气缸组件131、曲轴箱组件132和离合器133。
气缸组件131包含气缸体、气缸头和气缸盖罩。在气缸体内部,形成有燃烧室的,并且,活塞被配设为可以往复活动。气缸头被设置在气缸体的前侧。在气缸头形成有连通燃烧室和气缸体的外部的进气口134以及排气口135。气缸盖罩是作为气缸头的盖的部件,其被配设在气缸头的前侧。
在曲轴箱组件132的内部,在前侧形成曲轴箱,在后侧形成变速箱。在曲轴箱的内部,可旋转地配设有曲轴。在变速箱的内部,可旋转地配设有中间轴和从动轴,并且,设置有变速箱。从动轴的端部在曲轴箱组件132的左侧外部突出。并且,在从动轴的端部设置有驱动链轮。驱动链轮被链轮罩覆盖。在曲轴箱组件132的右侧配设有离合器133。此外,在曲轴箱组件132的左侧,在驱动链轮的前方,设置有作为发电机的磁电机、和使发动机单元13启动的启动装置。
后轮悬架装置14构造为包含后轮141和左右一对的摆动轴142。
在后轮141上一体设置有从动链轮(在图中被遮挡无法看见)。左右一对的摆动轴142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可摆动地连接在主框架112的后端部或者其附近。在摆动轴142的后端部支持有可以旋转的后轮141。在发动机单元13的驱动链轮和后轮141的从动链轮上绕挂有驱动链条,并通过驱动链条将来自发动机单元13的动力传递到后轮14。并且,在一对摆动轴142的一方安装有链条箱143,后轮141的从动链轮以及驱动链条被收纳在该链条箱143中。
左右一对的各个摆动轴142和左右一对的各个后框架113之间,设置有冲击减震器144。在后轮14的上方,设置有后挡泥板152。
除此之外,在后框架113的上方设置有驾驶者落座的座垫153。在座垫153的下方,安装有侧面罩154。另外,在座垫153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罐或收纳箱(均省略图示)。在转向头管111以及前叉123的上部的前侧,安装有前盖155,在它们的后侧安装有护腿156。前盖155以及护腿156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以便于保护坐在座垫153上的驾驶者的下半身。侧面罩154、前盖155、护腿156是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件,其构成摩托车1的外观样式。另外,在发动机单元13的气缸组件131的排气口135连接有排气管172的前端,排气管172的后端安装有消音器173。
如图3所示,吸气装置5设置在发动机单元13的气缸组件131的前斜上侧。并且,吸气装置5被固定在主框架112的下侧。吸气装置5从外部获取发动机单元13(内燃机)的燃烧用的空气,过滤杂质(尘埃等)来进行清洁。并且,吸气装置5供给发动机单元13清洁后的空气。吸气装置5具有壳体50、从外部向壳体50内获取空气的吸气口532和从壳体50向发动机单元13(内燃机)供给清洁了的空气的通风筒55。吸气口532位于吸气装置5的上侧,其向后侧开口。通风筒55连接为可以向发动机单元13的气缸组件131的进气口134供给空气。另外,如图3所示,在吸气装置5的通风筒55和进气口134之间,设置有将燃料混合成燃烧用的空气的节气阀体171。
接着,关于吸气装置5的整体构造,参照图4~图6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5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前方看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5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后方看的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5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是在大致水平面截断吸气装置5且从上方看的图。如图4~图6所示,吸气装置5具有由主体51以及盖部件52构成的壳体50、分隔部件53、过滤器过滤元件54和通风筒55。分隔部件53以及盖部件52可装拆地被安装在壳体50的主体51上。分隔部件53上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元件54。
壳体50由主体51以及盖部件52构成,其内部形成有空间。
壳体50的主体51,作为整体,其和分隔部件53以及盖部件52相对的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侧)开口,且具有在内部形成有空洞的箱状的构造。并且,主体51的内部的空间作为清洁侧室571。在主体51,设置有将清洁侧室571和外部连通成空气可流通通的通风筒55。在主体51的侧壁部511的前端(分隔部件53侧的端部),形成有卡合槽512。该卡合槽512是能够卡合分隔部件53的第三卡合部536(后述)的槽。在主体51的侧壁部511的上表面,为了避免和车体框架11的主框架112的干涉而形成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另外,主体51的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壳体50的盖部件52作为整体具有向分隔部件53以及主体51侧(本实施方式中后侧)开口的浅底的箱状(换言之,托盘状)的构造。并且,盖部件52的内部空间由脏污侧室561、和向脏污侧室561导入空气的导入路径562(后述)构成。
如图4和图5所示,盖部件52具有前壁部521、侧壁部522、吸气部523和间隔壁部58。前壁部521形成为板状,其和分隔部件53的分隔壁531隔着规定的距离。
侧壁部522形成为从前壁部521的外周缘向分隔部件53侧立起的带板状(换言之,屏风状)。吸气部523是将从外部通过吸气口532获取的空气向导入路径562导入的部分。
吸气部523从前壁部521的外周缘进一步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吸气部523从前壁部521的上表面向上侧鼓起。并且,侧壁部522沿着吸气部523的外周缘形成。像这样,吸气部523向分隔部件53的侧(后侧)以及前壁部521的侧(下侧)开口,除此以外的部分(左右两侧以及上侧)被侧壁部522包围。
间隔壁部58分隔脏污侧室561和导入路径562。间隔壁部58形成为从前壁部521向分隔部件53侧立起的壁状(换言之,屏风状)。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的一端(始端)在吸气部523的根部(吸气部523和前壁部521的交界)附近,和侧壁部522一体地连接。并且,间隔壁部58从吸气部523的根部附近以规定的间隔壁沿着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延伸。间隔壁部58在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终端)和侧壁部522不连接,且和侧壁部522隔着规定的距离。在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切口581。该切口581向分隔部件53侧开放。另外,关于间隔壁部58的构造的具体情况在后面说明。
在侧壁部522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分隔部件53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分隔部件53侧开口的卡合槽529。该卡合槽529是可卡合分隔部件53的第二卡合部535(后述)的槽。
盖部件52的前壁部521和间隔壁部58一体地形成。例如,盖部件52的整体通过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等一体地形成。盖部件52若是通过树脂材料形成的构造,则能够适用通过射出成形等而一体形成的构造。另外,盖部件52若是通过金属材料形成的构造,则能够适用通过铸造、压铸方法等而一体形成的构造。
分隔部件53是将壳体5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脏污侧56(上游侧)和清洁侧57(下游侧)的部件。分隔部件53具有形成为板状的分隔壁531。分隔壁531形成为能够无隙缝地覆盖主体51的开口部(前端部)和盖部件52的开口部(后端部)的尺寸以及形状。并且,在分隔部件53的分隔壁531形成有吸气口532、过滤元件安装部533、第一卡合部534、第二卡合部535和第三卡合部536。
吸气口532具有空气可流通的在分隔壁53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筒状的构造。并且,吸气口532在分隔壁531的外周缘的外侧,形成在对应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532设置在分隔壁531的上边的上侧。
过滤元件安装部533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分隔壁531的通孔,其具有空气可流通的构造。如图4~图6所示,过滤元件安装部533在盖部件52被安装在分隔部件53的状态下,形成于成为脏污侧室561的内周面的部分(特别参照图6)上。并且,在过滤元件安装部533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元件54。过滤器过滤元件54是通过过滤所通过的空气来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尘埃等)的部件。另外,过滤器过滤元件54适用公知的各种过滤器过滤元件。因此,过滤器过滤元件54的说明省略。另外,过滤元件安装部533的尺寸以及形状可以适当设定,没有特别的限制。
第一卡合部534是和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后端(从前壁部521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卡合的部分,其形成于与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后端对应的位置以及范围。例如,第一卡合部534由向盖部件52侧突起的两条肋状构成。并且,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后端能够嵌入在作为第一卡合部534的两条肋之间。
第二卡合部535具有向盖部件52侧(前侧)立起的肋状(换言之,屏风状)的构造。第三卡合部536具有向主体51侧(后侧)立起的肋状的构造。第二卡合部535和第三卡合部536均包围分隔壁531地沿着分隔壁531的外周缘形成。另外,第二卡合部535形成为沿着吸气口532的外周缘且包围吸气口532。相对于此,第三卡合部536形成为通过吸气口532的内侧(吸气口532和分隔壁531的交界附近)。第二卡合部535能够嵌入在形成在盖部件52的侧壁部522的卡合槽529。第三卡合部536能够嵌入在形成在主体51的侧壁部511的卡合槽512。
吸气装置5的组装构造如下。在分隔部件53的过滤元件安装部533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元件54。并且,在主体51部的开口部(前侧)安装装载有过滤器过滤元件54的分隔部件53,此外还安装有盖部件52。另外,分隔部件53以及盖部件52由螺栓等可装拆地被安装在主体51上。
在主体51安装分隔部件53以及盖部件52时,分隔部件53的第二卡合部535嵌入在盖部件52的侧壁部522的卡合槽529。同样地,分隔部件53的第三卡合部536嵌入在主体51的侧壁部511的卡合槽512。此外,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后端嵌入在作为分隔部件53的第一卡合部534的二条肋之间。
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的前端和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的后端结合。因此,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的前端侧被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覆盖。另一方面,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从主体51的侧壁部511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其后端侧没有被主体51覆盖而露出。像这样,在吸气装置5上形成有向主体51侧(后侧)开口的吸气口532。
在主体51上安装分隔部件53以及盖部件52时,在由主体51以及盖部件52所构成的壳体50的内部形成空间。并且,壳体50的内部所形成的空间由分隔部件53的分隔壁531区划为作为盖部件52侧的脏污侧56(上游侧)和作为主体51侧的清洁侧57(下游侧)。
在脏污侧56(盖部件52的内部),形成有脏污侧室561、以及从吸气部523向脏污侧室561导入空气的导入路径562。具体地说,通过盖部件52的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面的部分)、以及沿着侧壁部522的该规定的一部分且隔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的间隔壁部58,来形成导入路径562。此外,通过侧壁部522的所述规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以及间隔壁部58,形成脏污侧室561。像这样,间隔壁部58将壳体50的脏污侧56分隔为脏污侧室561和导入路径562。并且,在分隔部件53的分隔壁531上所形成的过滤元件安装部533以及过滤器过滤元件54位于脏污侧室561的后面。
在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连通孔525。该连通孔525是通过在间隔壁部58所形成的切口581和在分隔壁531所形成的第一卡合部534而形成的通孔。并且,连通孔525使导入路径562和脏污侧室561连通成空气可流通。
在壳体50的清洁侧57(主体51内部),形成有清洁侧室571。
这样的构造时,吸气装置5的外部和脏污侧室561通过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和导入路径562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此外,导入路径562和脏污侧室561通过连通孔525也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并且,脏污侧室561和清洁侧室571通过在分隔部件53的过滤元件安装部533所安装的过滤器过滤元件54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清洁侧室571和发动机单元13的进气口134通过通风筒55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因此,吸气装置5从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获取发动机单元13(内燃机)的燃烧用的空气,通过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和导入路径562向脏污侧室561导入。并且,吸气装置5通过过滤器过滤元件54对向脏污侧室561导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清洁,并通过清洁侧室571和通风筒55供给给发动机单元13的进气口134。
接着,关于导入路径562以及脏污侧室561的构造,参照图7~图9进行说明。图7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562以及脏污侧室561的构造的截面图,是从前侧看的图。另外,图7中的箭头是示意性表示空气的流动。图8是从上方看吸气部523以及导入路径562的截面图,是表示在大致水平面截断吸气部523以及吸气口532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562以及脏污侧室561的构造的截面图,是在导入路径562的延伸方向上截断的图。
如图7所示,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以及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从盖部件52的侧壁部522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并且,吸气口532和吸气部523形成在从主体51侧看不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而在靠中心处且向内的位置。如图7所示,若构成为盖部件52的侧壁部522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平面、侧壁部522的上表面和左侧面通过圆弧平滑地连接,则吸气口532以及吸气部523在侧壁部522的上表面形成在形成为大致平面的部分的左端。即,吸气口532以及吸气部523形成为与侧壁部522的形成为圆弧的部分相比在左右方向上的靠中心处。另外,吸气口532以及吸气部523也可以是形成在侧壁部522的圆弧的部分的构造。即,吸气口532以及吸气部523只要是形成在从侧壁部5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向靠中心处偏移的位置的构造即可。
间隔壁部58的始端(上端)在吸气部523的根部附近(吸气部523和前壁部521的交界附近)的左右方向上的靠中心处,和侧壁部522一体地连接。并且,侧壁部522从始端沿着侧壁部522的前壁部521的左上角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的部分)、以及形成在左边的部分(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且离开规定的距离地延伸。间隔壁部58的末端(下端)位于前壁部521的下边附近。间隔壁部58的末端从侧壁部522离开规定的距离。并且,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和间隔壁部58之间的区域成为导入路径562,由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和间隔壁部58所包围而成的区域成为脏污侧室561。像这样,导入路径562以吸气部523为起点,沿着侧壁部522的规定的一部分延伸,以盖部件52的内部的左下附近为终点。并且,导入路径562使吸气部523和脏污侧室561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
另外,如图6所示,盖部件52的下边的左端部和其他部分比较向下方鼓起。这样的构造时,和盖部件52的下边形成为大致水平的构造比较,能够增长导入路径562。
在此,关于在间隔壁部58形成的连通孔525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间隔壁部58形成有第一弯曲部582、位于比第一弯曲部582靠末端侧的直线部583、以及位于比直线部583靠末端侧的第二弯曲部584。
第一弯曲部582是从始端侧看时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左侧)斜下方弯曲的部分。直线部583是其中心线形成为直线的部分。第二弯曲部584是从始端侧看时向下侧弯曲的部分。如上所述,吸气部523形成在从左端靠中心处且向内的位置。因此,间隔壁部58首先从始端向大致下方延伸,并沿着形成在左上角部的侧壁部522直接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左斜下)弯曲。该部分为第一弯曲部582。第一弯曲部582形成在吸气部523开口的方向(下侧)上。为了使通过吸气部523的空气流向吸气部523开口的方向,从使第一弯曲部582位于从吸气部523看空气笔直地流动时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
间隔壁部58从第一弯曲部582的末端侧向左斜下方沿着直线延伸。该部分为直线部583。连通孔525形成在该直线部583。直线部583也和第一弯曲部582同样,位于从吸气部523看空气笔直地流动时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
即,如图8所示,从上侧透视吸气装置5时,第一弯曲部582以及连通孔525位于吸气部523的开口部的内侧。
此外,间隔壁部58从直线部583的末端侧向下方弯曲。该部分为第二弯曲部584。然后,间隔壁部58向大致下方延伸而到达末端。
像这样,在吸气装置5的壳体50的脏污侧56排列地形成有如下路径:从吸気部523通过连通孔525到脏污侧室561的路径;以及从吸气部523(不通过连通孔525)通过导入路径562、从导入路径562的末端到脏污侧室561的路径。关于从吸气部523到脏污侧室561的距离,通过连通孔525到脏污侧室561的路径比从导入路径562的末端到脏污侧室561的路径短。
另外,连通孔525形成在从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始端或者末端)起1/3~2/3的范围的位置。
另外,如图9所示,连通孔525形成在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高度方向(前壁部521的内周面和分隔壁531的表面的至少一方呈直角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如上所述,在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形成有向后侧开口的切口581。并且,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卡合在分隔部件53的第一卡合部534时,通过间隔壁部58的切口581以及作为第一卡合部534的两条肋形成连通孔525。即,间隔壁部58的切口581的内周面、和作为第一卡合部534的两条肋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面成为连通孔525的内周面。切口581没有到达前壁部521的内周面,切口581的底面位于在高度方向上与前壁部521隔着间隔壁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第一卡合部534的两条肋从分隔壁531的表面突出,因此,两条肋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面与分隔壁531的表面隔着间隔。因此,连通孔525形成在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并且,从前壁部521的表面到切口581的底面的距离和作为第一卡合部534的两条肋从分隔壁531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大致相同。因此,连通孔525形成在盖部件52的间隔壁部58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
在此,关于吸气装置5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内燃机的燃烧用的空气首先通过形成在分隔部件53的吸气口532和形成在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导入到导入路径562。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向下侧开口。因此,通过盖部件52的吸气部523流入导入路径562的空气首先向下侧流动。形成导入路径562的间隔壁部58在吸气部523的下游侧在从吸气部523直接看得见的位置形成有连通孔525。此外,在作为吸气部523的下游的连通孔525(直线部583)的上游侧,形成第一弯曲部582。因此,向下侧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直接流入连通孔525、或者被第一弯曲部582引导而流入连通孔525。并且,通过连通孔525的空气流入脏污侧室561。另一方面,向下侧流动的剩余的空气不流入连通孔525,而沿着导入路径562进一步向下方流动,从导入路径562的末端流入脏污侧室561。
像这样,在导入路径56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连通导入路径562和脏污侧室561的连通孔525。因此,吸气装置5的内部所导入的空气的压力能够通过连通孔525释放。因此,在导入路径562中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共鸣声的产生,能够实现吸气装置5的噪音的降低。
连通孔525形成在从吸气部523导入到导入路径562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从吸气部523直接看得见的位置)。这样的构造时,导入到导入路径562的空气的速度变大时,流入连通孔525的空气的量变多。因此,在需要高输出的情况(需要大量空气的情况)下,能提高发动机的响应(或者,防止或抑制下降)。另一方面,在流入导入路径562的空气的速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连通孔525的空气的量变少,不通过连通孔525而从导入路径562的末端到脏污侧室561的空气的量变多。因此,能够提高由导入路径562引起的噪音的降低的效果。
另外,连通孔525的位置位于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1/3~2/3的范围内时,噪音的降低效果提高。具体情况后述。
在吸气部523的下游侧形成有第一弯曲部582,在第一弯曲部582的下游侧形成有直线部583,在直线部583的下游形成有第二弯曲部584。根据这样的构造,通过第一弯曲部582和第二弯曲部584能够将在导入路径562流动的空气平滑地引导到脏污侧室561。因此,能够实现噪音的降低、能够实现空气的流动阻力的降低。另外,连通孔525形成为位于第一弯曲部582的下游的直线部583。这样的构造时,不会降低利用第一弯曲部582的引导空气的功能或效果。即,由于是通过第一弯曲部582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构造,所以,当为在第一弯曲部582形成有连通孔525的构造时,则在第一弯曲部582用于空气的引导的区域的面积减少。因此,利用第一弯曲部582的空气的引导效果降低。相对于此,当为在第一弯曲部582的下游侧形成有直线部583、在该直线部583形成有连通孔525的构造时,在第一弯曲部582中用于空气的引导的区域的面积不会减少。因此,这样的构造时,能够实现维持空气的引导效果。
连通孔525形成在间隔壁部58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在导入路径562流动的空气的量在间隔壁部58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成为最大。因此,当为连通孔525形成在该位置的构造时,能够使通过连通孔525的空气的量增加。因此,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够提高防止或抑制导入路径562中产生共鸣声的效果、当需要高输出时提高发动机的响应的效果。
间隔壁部58具有从盖部件52的前盖部向分隔部件53侧突起的壁状的构造。根据这样的构造,通过射出成形等能够一体形成前壁部521和间隔壁部58。因此,间隔壁部58的形成变得容易。另外,由于盖部件52作为整体一体地形成较为容易,所以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组装工作量的削减(或者,防止或抑制增加)。并且,若为在间隔壁部58形成切口581、通过该切口581形成连通孔525的构造时,则和在间隔壁部58形成通孔的构造比较,连通孔525的形成变得容易。例如,通过上下分开的模具,能够一体地形成前壁部521和间隔壁部58,并且,能够在间隔壁部58形成切口581。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等。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发明人关于吸气装置5的噪音的降低效果进行检验。图10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吸气装置5的噪音的降低效果的曲线图。横轴表示形成连通孔525的位置(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纵轴用对数刻度表示和具有没有形成连通孔的间隔壁部的吸气装置(比较例)相比较,实施例的吸气装置5的噪音的减少程度。
如图10所示,实施例的吸气装置5的噪音降低的程度在从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始端或者末端)起的1/3~2/3的范围的位置上急剧变大。并且,噪音的降低程度在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变得最大。因此,优选地,连通孔525位于从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始端或者末端)起的1/3~2/3的范围。此外,连通孔525优选为位于间隔壁部58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或者其附近。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子。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的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吸气装置适用在弯梁型摩托车的构造,但是,所适用的摩托车的种类不受限定。本发明的吸气装置5能够适用于载重(英文:On Road)型摩托车、越野型摩托车、小型摩托车等各种摩托车(包含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另外,除了摩托车,也能够适用于例如在不平的地面行驶用的三轮车、四轮车等。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是对于内燃机的吸气装置较为有效的技术。并且,采用本发明,能够释放吸气压力、降低共鸣声。因此,能够实现噪音的降低。

Claims (6)

1.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向内燃机供给燃烧用的空气,该内燃机的吸气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该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空间,
该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还具有:
脏污侧,该脏污侧形成有脏污侧室以及将空气导入到所述脏污侧室的导入路径;
清洁侧,该清洁侧形成有清洁侧室;
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分隔所述脏污侧和所述清洁侧;以及
吸气部,该吸气部将空气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取入到所述脏污侧,
在所述脏污侧形成有从所述吸气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部分延伸、在和所述侧壁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导入路径的间隔壁部,并且,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导入路径和所述脏污侧室的使空气能够流通的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来自所述吸气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间隔壁部的从延伸方向上的始端起的距离为所述间隔壁部的从延伸方向上的始端到终端的距离的1/3~2/3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部形成有在所述吸气部的附近弯曲的弯曲部、和在所述弯曲部的末端侧形成为大致直线的直线部,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直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设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主体、和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盖部件,所述间隔壁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盖部件。
CN201310116932.8A 2012-04-05 2013-04-03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2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6781 2012-04-05
JP2012086781A JP5987425B2 (ja) 2012-04-05 2012-04-05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2701A true CN103362701A (zh) 2013-10-23
CN103362701B CN103362701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04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69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2701B (zh) 2012-04-05 2013-04-03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47822B2 (zh)
JP (1) JP5987425B2 (zh)
CN (1) CN103362701B (zh)
ES (1) ES2537420T5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774A (zh) * 2017-02-15 2018-08-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10711300A (zh) * 2019-09-09 2020-01-21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减噪盒和通气治疗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0809B2 (ja) * 2016-12-26 2020-11-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2020084816A (ja) * 2018-11-19 2020-06-04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9633A1 (de) * 1984-08-11 1986-02-20 Ing. Walter Hengst GmbH & Co KG, 4400 Münster Schalldaempfendes luftansaugfilter fue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3606630A1 (de) * 1985-02-28 1986-08-28 Roth Technik GmbH, 7560 Gaggenau Luftfilter
DE29912243U1 (de) * 1998-07-14 1999-10-21 Kwang Yang Motor Co Geräuschdämpfungsvorrichtung für Motorradluftfilter
US20090007876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Anthony Charles Arruda Air induction system with resonator bypass valve
CN201863942U (zh) * 2010-09-14 2011-06-15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1466U (ja) 1983-02-03 1984-08-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ナ
JPH09236057A (ja) * 1996-02-27 1997-09-09 Suzuki Motor Corp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4381903B2 (ja) 2003-08-06 2009-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938564B2 (ja) 2003-10-16 2007-06-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EP1541856B1 (en) 2003-12-11 2007-11-28 Mann + Hummel GmbH Sound adsorber suitable for air-flow conduits
JP4636369B2 (ja) * 2005-02-15 2011-02-2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5624780B2 (ja) 2010-03-23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9633A1 (de) * 1984-08-11 1986-02-20 Ing. Walter Hengst GmbH & Co KG, 4400 Münster Schalldaempfendes luftansaugfilter fue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3606630A1 (de) * 1985-02-28 1986-08-28 Roth Technik GmbH, 7560 Gaggenau Luftfilter
DE29912243U1 (de) * 1998-07-14 1999-10-21 Kwang Yang Motor Co Geräuschdämpfungsvorrichtung für Motorradluftfilter
US20090007876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Anthony Charles Arruda Air induction system with resonator bypass valve
CN201863942U (zh) * 2010-09-14 2011-06-15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774A (zh) * 2017-02-15 2018-08-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08425774B (zh) * 2017-02-15 2020-07-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10711300A (zh) * 2019-09-09 2020-01-21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减噪盒和通气治疗设备
CN110711300B (zh) * 2019-09-09 2023-07-18 天津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减噪盒和通气治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7822B2 (en) 2019-04-03
EP2647822B1 (en) 2015-03-04
ES2537420T5 (es) 2019-08-08
JP5987425B2 (ja) 2016-09-07
JP2013217235A (ja) 2013-10-24
CN103362701B (zh) 2016-08-17
ES2537420T3 (es) 2015-06-08
EP2647822A1 (en)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5438C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CN103362701A (zh) 内燃机的吸气装置
CN104421070A (zh) 摩托车型车辆
US9068538B2 (en)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610155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578299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
US9428238B2 (en)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JP2010126057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444351B2 (ja) 車載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フィルター取付け構造
EP2289787A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4802727B2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
JP622112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CN104141566A (zh) 踏板式车辆的空气净化器单元
EP2610476B1 (en) Air cleaner apparatus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apparatus
CN103359220B (zh) 骑乘型车辆
EP2610156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3216302B (zh) 内燃机及具备其的骑乘型车辆
JP576208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6083840A (ja) オートバイ用エアフィルタ
JP2021008173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6070130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
WO2018180272A1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601131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系
JP3168136U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JP2015113023A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