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3086A -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3086A
CN103183086A CN2012104932311A CN201210493231A CN103183086A CN 103183086 A CN103183086 A CN 103183086A CN 2012104932311 A CN2012104932311 A CN 2012104932311A CN 201210493231 A CN201210493231 A CN 201210493231A CN 103183086 A CN103183086 A CN 103183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ttery
motor
straight lin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3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3086B (zh
Inventor
守本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使前后轮的重量平衡良好且能降低行驶时的车辆振动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设有头管部(12)、从该头管部(12)朝后方に延伸出的车架部(13)、在该车架部(13)上配置在上述头管部(12)的后下方的枢轴部(17),车把(19)能进行旋转地支撑于上述头管部(12),且在该头管部(12)的前下方配置有前轮(WF),具有车身架(F),该车身架(F)通过能进行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枢轴部(17)的臂部(18)支撑后轮(WR),其中,在侧面观察时,马达(26)被配置在将上述头管部(12)与上述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上,在侧面观察时,电池(27、28)被配置在与该马达(26)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架上支撑马达,在马达的上方或下方配置有电池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45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作为重物的马达和电池分散地(在上下及前后离开地)进行配置,因此,马达及电池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容易造成施加在前后轮上的重量偏差,而且容易产生行驶时的车辆振动(摆动、摇摆)。另外,摆动是前轮绕转向轴小幅摆动的现象,前轮负担载荷高的时候容易发生,摇摆是后轮偏摆与摇晃(日文:ロ一ル)方向组合摆动的现象,后轮负担载荷高的时候容易发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形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前后轮的重量平衡良好,能够抑制行驶时的车辆振动的发生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设有头管部12、从该头管部12朝后方延伸出的车架部13、在该车架部13上配置在上述头管部12的后下方的枢轴部17,车把19能进行旋转地支撑于上述头管部12,且在该头管部12的前下方配置有前轮WF,具有车身架F,该车身架F通过能进行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枢轴部17的臂部18支撑后轮WR,其特征在于:在侧面观察时,马达26被配置在将上述头管部12与上述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上,在侧面观察时,电池27、28被配置在与该马达26重叠的位置。
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上述电池27、28作为另外的单元配置在上述马达26的侧方。
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二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对上述后轮WR传递动力的输出轴29突出地设置在上述马达26上,上述电池27配置在上述马达26的输出轴29的侧方。
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三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具有与上述输出轴29一体地旋转、或与上述输出轴29啮合进行旋转的驱动部件32,以及从上述驱动部件32朝上述后轮WR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件33,上述电池27、28配置在上述驱动部件32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33的侧方。
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第四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上述电池27、28在侧面观察时具有在上述枢轴部17的后下方位于上述直线上的后部延长部27R、28R,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后部延长部27R、28R的上方且车座21的下方配置有后收纳部36。
第六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第五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电池27、28及上述马达26的上方,且上述头管部12与上述车座21之间,配置有上收纳部20。
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第六方面记载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上述电池27、28,在侧面观察时,在比上述前轮WF的上端高的位置具有位于上述直线上的上方突出部27U、28U,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上方突出部27U、28U的下方且上述前轮WF的后方配置有前收纳部3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发明,把作为重物的马达和电池在配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状态下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重叠,马达和电池聚集在将头管部与后轮的接地点连结的直线上或直线近旁,可以使前后轮的重量平衡良好,抑制行驶时的车身振动的发生。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把重物集约在将头管部与后轮的接地点连结的直线上或直线近旁而使摆动难以发生,通过把重物配置在车辆前方而使摇摆难以发生,从而得到了本发明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可以使电池的冷却、拆卸作业能良好地进行。而且,通过把马达与电池间的间隙以朝前后延伸的方式形成,可以把行驶风导入马达,促进马达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可以用电池保护马达的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可以使电池容量大型化,且保护链轮等驱动部件及链等动力传递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把作为重物的电池的一部分配置在将头管部与后轮的接地点连结的直线上,把轻量的收纳部配置在从上述直线上脱离的比直线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确保电池的容量并设置收纳部确保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记载的发明,把轻量的收纳部在从连接头管部与后轮的接地点的直线脱离、比当该直线靠上方的位置,配置在头管部近旁,由此,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确保收纳部的容量,可以确保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把作为重物的电池的一部分配置在将头管部与后轮的接地点连结的直线上,把轻量的收纳部配置在从上述直线上脱离的该直线的下方,从而,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确保电池的容量且设置收纳部确保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A-A线观察上述骑乘式电动车辆的重要部分的简图。
图3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使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
图1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的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的车身架F具备能进行旋转地对用来枢轴支撑前轮WF的前叉11进行支撑的头管部12、从头管部12以平缓的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然后弯曲并以急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部13、从头管部12以急角度朝后下方延伸之后大致水平地朝后方延伸,然后朝后上方延伸并与主车架部13的后端部结合的下车架部14、从主车架部13的弯曲了的部位朝后方延伸的车座轨部15、以及从主车架部13与下车架部14结合的部位朝后上方延伸并与车座轨部15结合的支撑车架部16。
头管部12在上下方向具有固定的高度尺寸,主车架部13与头管部12的上部侧结合,下车架部14与头管部12的下部侧结合。而且,支撑车架部16、主车架部13的以急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的部位、车座轨部15的前部形成在侧面观察时三角形的区域。
在主车架部13与下车架部14结合了的部位的前侧,固定枢轴板17,在枢轴板17上以能够朝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撑有臂部18,在臂部18的后部枢轴支撑后轮WR。
在前叉11的上部固定车把19,在主车架部13的上方配置有模仿具有内燃机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形状的上收纳部20。上收纳部20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在内侧具有收纳空间,将适当部位开放进行使用。而且,在上收纳部20的后方且车座轨部15的上方,配置有驾驶者落座的车座21。而且,在车辆前部设有将头管部12的两侧方及前方覆盖的前罩22。
在夹着枢轴板17位于上下位置的主车架部13的后部、及下车架部14的后部,分别固定有用来支撑马达的托架23、24。固定在主车架部13的后部的托架23朝前方突出,固定在下车架部14的后部的托架24朝上方突出。而且,在下车架部14上以急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的部位的下部,朝后方突出地固定着用来支撑马达的托架25。
驱动用的马达26的外周部的三个点通过上述托架23~25进行固定,支撑在主车架部13及下车架部14上。马达26配置在由主车架部13及下车架部14围合的空间的内侧,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
图2表示从图1的A-A线朝下方看马达26周边的简图,参照该图,在马达26的左方及右方配置有用来蓄积对马达26供给的电力的左电池27、右电池28。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通过用框体收容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而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收容铅电池而形成。
而且,马达26、左电池27和右电池28被配置成当在侧面观察时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从侧方安装在车身上,被构成为能够进行装拆。而且,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之间形成车宽方向的间隙,该间隙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在此,如图2所示,马达26具有朝左方突出的输出轴29,在输出轴29的前端侧外周部形成有啮合部30。在马达26与输出轴29相邻接地以能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支撑轴上的怠速齿轮31与该啮合部30啮合。在怠速齿轮31上设有一体地旋转的链轮部32。而且,在链轮部32上卷挂着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驱动链33,如图1所示,驱动链33朝后方延伸并卷挂在后轮WR的后链轮34上。由此,马达26的旋转力传递到后轮WR。
参照图1,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侧面观察时呈相同的形状,在上下方向上从上收纳部20的下缘延伸到下车架部14的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部位的侧方的位置。而且,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前后方向从头管部12的下方延伸到枢轴板17的近旁,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6成为整体上被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从两侧方遮盖的状态。进而,如图2,马达26的输出轴29、怠速齿轮31、链轮部32、及驱动链33的前部成为被左电池27从左方遮盖的状态。
而且,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上当从侧面观察时位于前轮WF的后方、且马达26的前方的部位凹入而成为缺口,在该凹入部位以将该部位遮掩住的方式设置了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前收纳部35。而且,在侧面观察时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后方的区域,露出由支撑车架部16、主车架部13的以急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的部位、车座轨部15的前部形成的在侧面观察时为三角形的区域,在该区域设有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后收纳部36。
另一方面,作为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一部分的后部延长部27R、28R位于在侧面观察时后收纳部36的下方、且枢轴板17的后下方,在后部延长部27R、28R内收容电池,谋求容量的大型化。而且,如图2所示,在左电池27的前部下侧形成有朝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长部37,电池也收容在该内侧延长部37。进而,内侧延长部37位于输出轴29的前方,从前方保护输出轴29。
在图1中,L1表示将头管部12的下端部(具体来说是下端部的轴心)与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L2表示将头管部12的上端部(具体来说是上端部的轴心)与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面观察时马达26在靠其中央的部位与直线L1重叠,被配置成在上部侧的一部分与直线L2重叠,马达26被配置在直线L1或L2上。而且,马达26左右的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也被配置在直线L1或直线L2上。
对直线L1、L2与骑乘式电动车辆的构成要素的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上述前收纳部35及后收纳部36位于从直线L1及直线L2脱离的位置。而且,后部延长部27R、28R位于直线L1及直线L2上。而且,在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前部上表面形成位于直线L1上的上方突出部27U、28U,该上方突出部27U、28U位于前轮WF的上端的上方,在其内部收容电池。另外,上述前收纳部35位于上方突出部27U、28U的下方且前轮WF的后方。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上述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的结构为,具备头管部12、从头管部12朝后方延伸出的主车架部13、被配置在主车架部13上的头管部12后下方的位置的枢轴板17,在头管部12上能进行旋转地支撑车把19且在头管部12的前下方配置有前轮WF,具备通过能进行摆动地支撑在枢轴板17上的臂部18对后轮WR进行支撑的车身架F,在侧面观察时,在将头管部12与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L1或直线L2上配置马达26,在侧面观察时,在与马达26重叠的位置配置有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
这样的结构,作为重物的马达26和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被配置在前轮WF与后轮WR之间的状态下在车身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重叠,马达26和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聚集在直线L1或直线L2上,由此,可以使前后轮的重量平衡良好,可以抑制行驶时的车身振动的发生。另外,在将头管部12与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L1或直线L2上配置马达26,换言之,马达26被配置成在头管部12、直线L1与直线L2围合的区域R(参照图1)使其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把马达26、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从侧面观察时配置在直线L1上及直线L2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马达并非必须配置在上述直线L1上及直线L2双方上,只要配置在其中任一方的直线上即可,在马达26仅仅位于直线L1上的情况下有利于低重心化,而在马达26仅仅位于直线L2上的情况下对操作性有利。而且,关于电池,优选为电池与直线L1及L2中的任一个重叠,但是,只要与马达重叠,并在上述直线L1及L2中的任一个或它们的近旁与马达集约地配置,就可以期待对振动的抑制效果,所以,并非必须与直线L1及L2中的任一个重叠。
而且,在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马达26的侧方作为单个的单元进行配置,而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冷却、拆卸作业良好进行。参照图2,对于电池的冷却,具体来说,通过把马达26与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间的间隙形成为沿前后延伸,从而可以把行驶风Y导入马达26,促进马达26的冷却。
而且,在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在马达26上突出地设置对后轮WR传递动力的输出轴29,左电池27配置在马达26的输出轴29的侧方,而该结构可以由电池27保护马达26的输出轴29。进而,在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设有与输出轴29啮合地进行旋转的链轮部32、从链轮部32朝后轮WR传递旋转力的驱动链33,左电池27配置在链轮部32、驱动链33的侧方,在该场合,可以使左电池27大型化而使电池容量大型化,并且,还可以保护链轮部32及驱动链33等部件。
进而,在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具有在侧面观察时枢轴板17的后下方位于直线L1及直线L2上的后部延长部27R、28R,在从侧面观察时后部延长部27R、28R的上方且车座21的下方配置有后收纳部36,而该结构,通过把作为重物的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一部分配置在直线L1及L2上,把轻量的后收纳部36配置在从上述直线L1及L2上脱离的位于这些直线L1及L2上方的位置,从而,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能确保电池的容量并设置收纳部来确保便利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后部延长部27R、28R位于直线L1及直线L2上的结构,但是后部延长部27R、28R与这些直线中的任一个重叠也可以。
而且,在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在侧面观察时,在左电池27、右电池28及马达26的上方且头管部12与车座21之间,配置有上收纳部20,而该结构通过把轻量的上收纳部20在从直线L1及直线L2脱离的位于这些直线L1及直线L2上方的位置配置在头管部12近旁,从而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确保收纳部的容量,可以确保便利性。
而且,在该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中,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在侧面观察时具有在比前轮WF的上端高的位置位于直线L1上的上方突出部27U、28U,在侧面观察时在上方突出部27U、28U的下方且前轮WF的后方配置有前收纳部35。该结构,通过把作为重物的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的一部分配置在直线L1上,把轻量的前收纳部35配置在从上述直线L1上脱离的位于该直线L1的下方的位置,从而可以极力抑制车身振动的发生,确保电池的容量,且设置收纳部可以确保便利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用图3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型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型例中,马达的数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设有3个马达26’。在该例中,3个马达中的1个与直线L1重叠。这样,即使在设置多个马达的情况下,只要其中的至少一个与直线L1或直线L2重叠,则前后轮的重量平衡就会良好,可以取得抑制行驶时的车身振动的效果。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把马达26、左电池27及右电池28构成为单个单元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把马达26与电池作为1个单元构成也可以。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骑乘式电动车辆对骑乘式电动二轮车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骑乘式电动三轮车。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采用驱动链33对后轮WR传递旋转力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驱动部件及动力传递部件也可以采用旋转轴驱动的结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左右一对电池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为单个电池。
附图标记说明
1    骑乘式电动二轮车(骑乘式电动车辆)
12   头管部
13   主车架部(车架部)
17   枢轴板(枢轴部)
18   臂部
21   车座
26   马达
27   左电池(电池)
27R  后部延长部
27U  上方突出部
28   右电池(电池)
28R  后部延长部
28U  上方突出部
29   输出轴
32   链轮部(驱动部件)
33   驱动链(动力传递部件)
F    车身架
WF   前轮
WR   后轮
X    接地点

Claims (7)

1.一种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设有头管部(12)、从该头管部(12)朝后方延伸出的车架部(13)、在该车架部(13)上配置在上述头管部(12)的后下方的枢轴部(17),车把(19)能进行旋转地支撑于上述头管部(12),且在该头管部(12)的前下方配置有前轮(WF),具有车身架(F),该车身架(F)通过能进行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枢轴部(17)的臂部(18)支撑后轮(WR),其特征在于:在侧面观察时,马达(26)被配置在将上述头管部(12)与上述后轮(WR)的接地点(X)连结的直线上,
在侧面观察时,电池(27、28)被配置在与该马达(26)重叠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27、28)作为另外的单元配置在上述马达(26)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后轮(WR)传递动力的输出轴(29)突出地设置在上述马达(26)上,
上述电池(27)配置在上述马达(26)的输出轴(29)的侧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输出轴(29)一体地旋转、或与上述输出轴(29)啮合进行旋转的驱动部件(32),以及
从上述驱动部件(32)朝上述后轮(WR)传递旋转力的动力传递部件(33),
上述电池(27、28)配置在上述驱动部件(32)及上述动力传递部件(33)的侧方。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27、28)在侧面观察时具有在上述枢轴部(17)的后下方位于上述直线上的后部延长部(27R、28R),
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后部延长部(27R、28R)的上方且车座(21)的下方配置有后收纳部(36)。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电池(27、28)及上述马达(26)的上方,且上述头管部(12)与上述车座(21)之间,配置有上收纳部(20)。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27、28),在侧面观察时,在比上述前轮(WF)的上端高的位置具有位于上述直线上的上方突出部(27U、28U),
在侧面观察时在上述上方突出部(27U、28U)的下方且上述前轮(WF)的后方配置有前收纳部(35)。
CN201210493231.1A 2011-12-28 2012-11-28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Active CN103183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402 2011-12-28
JP2011288402A JP5600668B2 (ja) 2011-12-28 2011-12-28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086A true CN103183086A (zh) 2013-07-03
CN103183086B CN103183086B (zh) 2015-10-14

Family

ID=4867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3231.1A Active CN103183086B (zh) 2011-12-28 2012-11-28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00668B2 (zh)
CN (1) CN103183086B (zh)
TW (1) TWI4982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4118A (zh) * 2017-09-11 2020-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二轮车
CN111886178A (zh) * 2018-03-29 2020-11-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902339A (zh) * 2018-03-29 2020-1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2941B2 (ja) * 2013-11-05 2017-11-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の支持構造
BR112018067821B1 (pt) * 2016-03-08 2022-10-04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alojamento de componente elétrico
TWI778458B (zh) * 2020-11-26 2022-09-2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機車
WO2023127075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0979A (ja) * 1990-08-02 1992-03-2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二輪車
CN101712357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二轮车
WO2011121758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7989B2 (ja) * 1990-08-03 2002-01-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二輪車
JPH05330465A (ja) * 1992-03-30 1993-12-1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3939831B2 (ja) * 1997-09-14 2007-07-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冷エンジンのサーモスタット取付け構造
JP3889275B2 (ja) * 2001-12-20 2007-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モータ構造
JP4105538B2 (ja) * 2002-12-27 2008-06-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JP4248941B2 (ja) * 2003-06-09 2009-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5001047B2 (ja) * 2007-03-30 2012-08-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US8376075B2 (en) * 2008-09-30 2013-02-1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ride electric vehicle
JP5084685B2 (ja) * 2008-09-30 2012-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5479855B2 (ja) * 2009-11-10 2014-04-23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切削装置及び切削方法
WO2011101908A1 (ja) * 2010-02-18 2011-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電動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0979A (ja) * 1990-08-02 1992-03-24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二輪車
CN101712357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二轮车
WO2011121758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4118A (zh) * 2017-09-11 2020-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二轮车
CN111094118B (zh) * 2017-09-11 2022-08-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二轮车
CN111886178A (zh) * 2018-03-29 2020-11-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902339A (zh) * 2018-03-29 2020-1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886178B (zh) * 2018-03-29 2022-07-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902339B (zh) * 2018-03-29 2022-07-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086B (zh) 2015-10-14
TW201325940A (zh) 2013-07-01
JP2013136310A (ja) 2013-07-11
JP5600668B2 (ja) 2014-10-01
TWI498234B (zh) 201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3086A (zh) 骑乘式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JP5536909B2 (ja) 電動二輪車
CN103359232B (zh) 电动车辆
JP5715642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183089B2 (ja) 電動車両
CN101172506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3842242A (zh) 后两轮型电动车辆
CN102753424A (zh) 踏板摩托车型电动车辆
CN101152890B (zh) 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
CN103183087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US20230234664A1 (en) Electric Off-road Vehicle
CN101990378B (zh)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CN101712352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301909B (zh) 类菱形城市公共电车
JP7354800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3072647B (zh) 电动汽车
CN107416096A (zh) 跨座型车辆
CN101816226B (zh) 偏心轮式动力犁
CN100480126C (zh) 低踏板式车辆
JP3747547B2 (ja) 電動車両の懸架装置
JP2004210073A (ja) 電動二輪車
KR20100000284A (ko) 자전거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자전거
CN201808641U (zh) 一种轻骑车
CN102991621B (zh) 跨骑型车辆的收纳结构
CN102133913A (zh) 两轮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