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9478A - 差分信号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号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9478A
CN101009478A CNA200710008349XA CN200710008349A CN101009478A CN 101009478 A CN101009478 A CN 101009478A CN A200710008349X A CNA200710008349X A CN A200710008349XA CN 200710008349 A CN200710008349 A CN 200710008349A CN 101009478 A CN101009478 A CN 101009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istor
voltag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83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9478B (zh
Inventor
村田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9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4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45076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H03F3/45179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ing MOSFET transistors as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 H03F3/45183Long tailed pai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0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output amplifying stage of an amplifier comprising three power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4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2203/4561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the IC comprising one or more input source followers as input stages in the I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4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2203/4565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the LC comprising one or more further dif amp stages, either identical to the dif amp or not, in casca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4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2203/4569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the LC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re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差分信号接收器包括:波形成形电路,用于根据差分信号输入而从第一和第二输出端有选择地输出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差第一电势差的上限值以及与上限值相差第二电势差的下限值;以及放大器,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几乎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或者几乎与第二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差分信号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分信号接收器,并且尤其是涉及用于接收小幅度差分时钟信号和差分数据信号的差分信号接收器。
背景技术
薄型且低功耗的平板显示器是PC(个人计算机)和电视监视器的主流。作为平板显示器主要形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正在被快速开发,并且希望提高显示器件和有效像素的数目。液体显示板通过将所输入的数字信号数据转换成模拟电压以将其施加到液晶设备上,来显示画面。随着像素和有效像素的数目增加了,必须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数据进行更快地传送。因此,通过使用诸如RSDS(减小摆幅差分信号)和mini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这样的小幅度差分信号的数据传送标准,来执行数据传送。因此,在用于进行数据处理的显示驱动器中,需要接收器将输入的小信号差分信号数据的幅度转换成内部逻辑电压。
图5给出了一般液晶面板的方框图。液晶显示器面板包括显示控制装置101、电源电路102、源极驱动器103、栅极驱动器104、以及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105。显示控制器装置101将输入的显示数据和控制信号提供给源极驱动器103和栅极驱动器104。电源电路102被收纳在显示控制器装置101中,以向源极驱动器103和栅极驱动器提供基准电压。
源极驱动器103根据显示数据和控制信号,对TFT-LCD列方向的像素线进行控制。栅极驱动器104根据控制信号,对TFT-LCD行方向的像素线进行控制。TFT-LCD105是像素排列成矩阵的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图6给出了用于接收显示数据的源极驱动器103的内部方框图。例如,显示数据是用于表示彩色信息的数据。通过小幅度差分信号来对所述显示数据进行传送。源驱动器103利用接收器110接收显示数据,并且将差分信号转换成单端信号。该单端信号和控制信号在内部逻辑电路111中,被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此外,由于传输中的制造容限波动、反射、以及噪音,而使显示数据的电压和幅度波动。这使接收器输出的信号发生延迟时间波动,并且使用于表示波形高低电平比率的占空率降低。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98265(第一传统技术)中披露了用于改善这种波动的接收器。
图7给出了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的方框图。在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中,在直流电平转换器121中将通过输入端A和B接收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进行电平移动,再通过第一级放大器122(增益G1)、第二级放大器123(增益G2)、以及第三级放大器124(增益G3)对其进行放大,然后在第三级放大器中将差分信号转换成单端信号,并且此后从输出电路输出该单端信号。图8给出了该接收器的详细电路图。
如图8所示,直流电平转换器121包括分别与输入端A和B相连的NMOS晶体管QN1和QN2。NMOS晶体管QN1和QN2的漏极与电源电势VDD相连,并且电流源I1和I2连接在源极与地电势GND之间。NMOS晶体管QN1和QN2的源极输出了与分别从输入端A和B输入的差分信号INa和INb相对应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直流电平是差分信号INa和INb的直流电平Vcm减去阈值电压Vgs的值。图9A给出了输入信号的信号波形,并且图9B给出了直流电平转换器121的输出信号的信号波形。如图9A和9B所示,差分信号INa和INb是中心为直流电平Vcm、高电平电压为VH、低电平电压为VL的信号,其中幅度VIN表示VH与VL之间的电压差。此外,直流电平转换器121输出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具有中心为电流电平Vcm-Vgs的VIN的幅度。
第一级放大器122包括NMOS晶体管QN3至QN6。NMOS晶体管QN3和QN4的源极公共连接并且与地电势GND相连。此外NMOS晶体管QW5和QN6是二极管接法并且连接在NMOS晶体管QN3和QN4的漏极与电源电势VDD之间。NMOS晶体管QN3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QN1的源极相连并且接收直流电平转换器121输出的一个输出信号。NMOS晶体管QN4的栅极与NMOS晶体管QN2的源极相连并且接收直流电平转换器121输出的另一输出信号。根据输入到栅极的信号将NMOS晶体管QN3和QN4切换为是导通的或不导通的,对从其漏极输入到栅极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输出该信号。
第二级放大器123包括用于对NMOS晶体管QN4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23a以及用于对NMOS晶体管QN3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23b。第二级放大器123使每个信号放大增益G2。第三级放大器124包括放大器124b,对放大器123a和123b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且将该信号转换成单端信号以输出该信号。输出电路125控制是否将放大器124输出的信号输出到输出端OUT。
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通过多级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可降低信号在接收器中的延迟时间,即使差分信号的幅度波动。
然而在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中,如果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Vcm移动到电源电压VDD的一侧或者输入信号的幅度VIN增大了,那么流向NMOS晶体管QN3或QN4的电流量增加了,从而可提高NMOS晶体管QH5和QN6的阈值电压Vgs并且还可降低接收器的延迟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Vcm移动到地电势GND的一侧或者输入信号的幅度VIN降低了,那么流向NMOS晶体管QN3或QN4的电流量减小了,从而使NMOS晶体管QN5和QN6的阈值电压Vgs降低了并且还使接收器的延迟时间增加了。
此外,由于由Vlimit表示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Vcm的输入范围的下限,因此为了使接收器进行操作,必须是Vlimit1>Vgs<Vgs(QN1)+Vgs(QN3)-(VIN/2)。在Vgs=1V并且VIN=2QOrriV的情况下,Vlimit>(1+1-(0.2/2))=1.9V。因此接收器不能以输入信号小于或等于1.9V的直流电平Vcm进行操作。
因此在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中,现在已发现输入信号或直流电平的幅度是否波动并且信号的延迟时间是否也波动。此外,存在另一问题,即如果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低于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的输入范围的下限,那么接收器不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差分信号接收器,该差分信号接收器包括:波形成形电路,用于根据差分信号输入而从第一和第二输出端有选择地输出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差第一电势差的上限值以及与上限值相差第二电势差的下限值;以及放大器,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几乎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或者几乎与第二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中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差分信号接收器,波形成形电路输出的差分信号的上限值变为第一电源电势(例如电源电势VDD),并且第一电势差的幅度与第二电势差(例如地电势GND)相等。因此波形成形电路输出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和幅度不取决于输入到其上的直流电平和幅度。此外,波形成形电路输出的差分信号变得很稳定,这不取决于输入差分信号的波动。此外,因为放大器根据具有稳定直流电平和幅度的波形成形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操作,因此可输出稳定的单端信号。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描述可更显而易见的得知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优点、以及特征,其中:
图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A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信号的波形的视图;
图2B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输出信号的波形的视图;
图3给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4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5给出了一般液晶面板的方框图;
图6给出了一般源极驱动器的方框图;
图7给出了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差分信号放大器的方框图;
图8给出了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差分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9A给出了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输入信号的波形的视图;以及
图9B给出了根据第一传统技术的内部输出端的波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在这里参考说明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使用本发明的教导可实现许多替换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为了解释性目的所说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差分信号接收器1输入小幅度的差分信号并且输出大幅度的单端信号。输入差分信号的幅度大约是0.2V(低电平:0.8V和高电平:1.0V)或0.6V(低电平:0.2V和高电平:0.8V)。此外,输出的单端信号具有第一电源(例如电源电势VDD)与第二电源电势(例如地电势GND)之间的电势差的幅度。图1给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1的电路图。
如图1所示,差分信号接收器1包括波形成形电路10、放大器11、以及输出控制电路12。波形成形电路10根据输入差分信号从第一输出端输出信号,该信号具有电源电势VDD减去第一电势差的上限以及上限减去第二差分电势的下限。波形成形电路10还从第二输出端输出信号,该信号具有与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几乎相同的上限和下限。放大器11对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其幅度与电源电势VDD与地电势GND之间的电势差几乎相同的单端信号。输出控制电路12控制是对放大器11的输出进行传送还是输出地电势GND。在下文中对该电路进行详细的描述。
波形成形电路1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晶体管,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以及多个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在该实施例中,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用于第一和第二晶体管。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最好是非掺杂型晶体管。Nch增强型晶体管M3用于第三晶体管。电阻R3用于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电阻R1和R2用于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最好是,电阻R1和R2的阻抗值基本相同。
输入端A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1的栅极相连。输入端B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2的栅极相连。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形成了源极公共连接的差分对。源极的公共连接点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3的漏极相连。Nch增强型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电势GND相连。电流控制信号VCTRL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Nch增强型晶体管M3根据电流控制信号VCTRL的电压值输出电流I1。
电阻R1的一个终端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对于Nch耗尽型晶体管M1而言,根据输入到输入端A的输入信号,连接点变为第一输出端并且输出第一输出信号(例如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电阻R2的一个终端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2的漏极相连。该连接点是第二输出端。Nch耗尽型晶体管M2根据输入到输入端B的输入信号而从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输出信号(例如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电阻R1的另一终端和电阻R2的另一终端公共连接。电阻R3连接在公共连接点与电源电势VDD之间。
放大器11包括Nch增强型晶体管M4、M5、M6、M11、M12以及Pcn增强型晶体管M7至M9。使内部输出端int_OUTa输入到Nch增强型晶体管M5的栅极。使内部输出端int_OUTb输入到N型CMOS晶体管M4的栅极。Nch增强型晶体管M4和M5形成了其源极公共连接的差分对。源极的公共连接点与地电势GND相连。电流控制信号VCTRL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6的栅极相连。Nch增强型晶体管M6根据电流控制信号VCTRL的电压值而输出电流I2。
Pch增强型晶体管M7和M8形成了电流镜电路。Pch增强型晶体管M7和M8的源极与电源电压VDD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7的源极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4的漏极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7和M8的栅极彼此相连,并且还与Pch增强型晶体管M7的源极相连。
Pch增强型晶体管M9和M10形成了电流镜电路。Pch增强型晶体管M9和M10的源极与电源电压VDD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9的源极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9和M10的栅极彼此相连并且还与Pch增强型晶体管M9的源极相连。
Pch增强型晶体管M11和M12形成了电流镜电路。Pch增强型晶体管M11和M12的源极与地电势GND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11的源极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10的漏极相连。Pch增强型晶体管M11和M12的栅极彼此相连并且还与Pch增强型晶体管M11的源极相连。此外,Nch增强型晶体管M12的漏极与Pch增强型晶体管M8的漏极相连。从该连接点输出第三输出信号(例如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c)。
输出控制电路12包括NAND电路13和倒相电路14。将输出控制信号EN输入到NAND电路13的一个终端,并且将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c输入到另一终端。将NAND电路13的输出输入到倒相电路14,并且使倒相电路14的输出与输出端OUT相连。
在下文中对第一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1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A给出了输入到差分信号接收器1的差分信号INa和1Mb的波形。如图2A所示,差分信号INa和INb是彼此倒相的时钟信号。将差分信号的高电平电压称为VH,将低电平电压称为VL,并且将直流电平称为Vcm。
在下文中对输入到输入端A的差分信号INa的信号电平是高电平电压VH并且输入到输入端B的差分信号INb的信号电平是低电平电压VL的情况进行详细地描述。在这种情况下,Nch耗尽型晶体管M1变为导通的,并且Nch耗尽型晶体管M2变为不导通的。因此电流I1流向Nch耗尽型晶体管M1。这会在电阻R3两端产生压降V3,该压降V3是V3=R3×I1。在电阻R1的两端,通过电阻R1和电流I1产生了压降V1,该压降V1是V1=R1×I1。另一方面对于电阻R2而言,在电阻R2的两端不会产生压降,因为电流I1不在其中流动。因此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的信号电平Vint_Outa是Vint_OUTa=VDD-V3-V1。此外,可将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的信号电平Vint_OUTb表示为Vint_OUTb=VDD-V3。
在下文中对输入到输入端A的差分信号INa的电平信号是低电平电压VL并且输入到输入端B的差分信号INb的信号电平是高电平电压VH的情况进行详细地描述。在这种情况下,Nch耗尽型晶体管M1变为不导通的并且Nch耗尽型晶体管M2变为导通的。因此电流I1流向Nch耗尽型晶体管M2。这可在电阻R3的两端产生压降V3,该压降V3是V3=R3×I1。此外,在电阻R2的两端,通过电阻R2和电流I1产生压降V2,该压降V2是V2=R2×I1。另一方面对于电阻R1而言,在电阻R1的两端不产生压降,因为电流I1不在其中流动。因此可将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的信号电平Vint_OUTa表示为Vint_OUTa=VDD-V3。此外,可将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的信号电平Vint_OUTb表示为Vint_OUTb=VDD-V3-V2。如果电阻R1和R2的阻抗值几乎相同,那么电压VI和V2变为基本上相同的电压。因此,可将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的信号电平Vint_OUTb表示为Vint_OUTb=VDD-V3-V1。
因此,波形成形电路10根据输入差分信号INa和INb而具有高电平电压VH′=VDD-V3和低电平电压VL′=VDD-V3-V1,并且输出差分操作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直流电平Vcm′是Vcm′=VDD-V3-(V1/2)。图2B给出了内部输出信号的波形。
放大器11通过对这里描述的所产生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进行比较并对这些信号进行放大而输出其幅度与电源电势VDD与地电势GND之间的电势差基本相同的单端信号。
如果在放大器11中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大于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那么Nch增强型晶体管M5变为导通的并且Nch增强型晶体管M4变为不导通的。因此电流12通过由Pch增强型晶体管M9和M10形成的电流镜电路以及由Nch增强型晶体管M11和M12形成的电流镜电路而流向Nch增强型晶体管M12。因此Nch增强型晶体管M12变为导通的。另一方面,因为电流12不流向Nch增强型晶体管M4,因此由Pch增强型晶体管M7和M8形成的电流镜电路没有电流流过。因此Pch增强型晶体管M8变为不导通的。因此,放大器11中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QUTc的信号电平Vint_OUTc变为几乎与地电势GND相同。
如果在放大器11中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小于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b,Nch增强型晶体管M4变为导通的并且Nch增强型晶体管M5变为不导通的。因此由Pch增强型晶体管M9和M10形成的电流镜电路以及由Nch增强型晶体管M11和M12形成的电流镜电路没有电流流过。因此Nch增强型晶体管M12变为不导通的。另一方面因为电流I2流向Nch增强型晶体管M4,因此电流I2通过由Pch增强型晶体管M7和M8形成的电流反射镜而流向P型MOS晶体管M8。因此Pch增强型晶体管M8变为导通的。因此,放大器11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c的信号电平Vint_OUTc变为与电源电势VDD几乎相同。
通过使输出控制信号EN有效,输出控制电路12通过NAND电路13和倒相电路14而输出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c。此外通过使输出控制信号EN无效,输出控制电路12通过倒相电路14使与NAND电路13所输出的电源电势VDD几乎相同的电压倒相。
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该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10包括通过电源电压VDD电阻R1至R3、以及电流I1所设置的直流电平,而与输入的差分信号INa和INb的直流电平Vcm无关。因此输入到放大器11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直流电平不取决于输入到波形成形电路10的差分信号INa和INb的直流电平。
因此放大器11的操作总是具有相同状态而与输入到波形成形电路10的差分信号INa和INb的直流电平无关。因此通过放大器11输出的内部输出信号Vint_OUTc的延迟时间变得很稳定而与输入到波形成形电路10的差分信号INa和INb的直流电平无关。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电阻R1和R2的阻抗值以及提供给由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所形成的差分对的电流I1来设置波形成形电路10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根据输入的差分信号,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作为开关进行操作。因此通过电流I1以及电阻R1和R2所设置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不会波动,即使输入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或幅度波动了。因此波形成形电路10的延迟时间很稳定。另一方面在第一传统技术的接收器中,延迟时间随着输入到直流变换器121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的波动而波动。
此外,波形成形电路10通过一个电流源所输出的电流I1来设置幅度的上下电势差,因此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占空率基本上是50%(即高低电平比率的比值相同)。此外,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c的占空率变得基本上为50%,因为放大器11可根据具有占空率为50%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进行操作。
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该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1可稳定地且以高准确度的占空率来执行。
另一方面,因为该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10通过由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所形成的差分对来接收差分信号,因此波形成形电路10包括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例如,假定输入到波形成形电路10的差分信号的VH是0.8V、VL是1.0V、幅度是200mV,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的阈值电压Vgs=0V、并且Nch增强型晶体管M1和M2的饱和电压Vdssat=0.2V,那么输入到波形成形电路10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是Vcm=Vgsf+Vdssat=0.2V。另一方面要求输入到接收器的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Vcm大于或等于1.9V。
第二实施例
差分信号接收器1使用电阻R3以作为波形成形电路10的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然而对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20的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而言,使用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3。图3给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差分信号接收器2的电路图。在图3中,参考数字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并且省去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20包括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3以作为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Nch增强型晶体管M13具有连接的栅极和漏极,并且漏极进一步与电源电势VDD相连。此外,Nch增强型晶体管M13的源极与电阻R1和R2的公共连接点相连。
当使用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3作为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时,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高电平电压VH′是VH′=VDD-Vgs[M13]。另一方面,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低电平电压VL′是VL′=VDD-Vgs[M13]-V1。Vgs[M13]是Nch增强型晶体管M13的阈值电压。此外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直流电平Vcm′是Vcm′=VDD-Vgs[M13]-(V1/2)。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电阻R1和R2的阻抗值以及提供给由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所形成的差分对的电流I1来设置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此外,根据输入的差分信号,第二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20的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作为开关进行操作。然而,即使输入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或幅度波动了,流向Nch增强型晶体管M13的电流I1的大小也不变。因此通过电流I1和电阻R1或R2所设置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不会波动。因此波形成形电路20的延迟时间很稳定。
此外,通过利用Nch增强型晶体管来形成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与使用电阻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布局图区域。
第三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1中,电阻R1和R2用于波形成形电路20的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然而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4和M15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3中的波形成形电路30的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图4给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差分信号接收器3。在图4中,参考数字表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并且省去对其的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30包括用于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的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4和M15。Nch增强型晶体管M14和M15具有彼此相连的栅极和漏极。此外,漏极公共相连并且与Nch增强型晶体管M13的源极相连。Nch增强型晶体管M14的源极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Nch增强型晶体管M15的源极与Nch耗尽型晶体管M2的漏极相连。最好是形成相同尺寸的Nch增强型晶体管M14和M15。由于晶体管尺寸相同并且流向晶体管的电流量相同,因此阈值电压也变得相同。
当使用二极管接法Nch增强型晶体管M14和M15用于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时,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高电平电压VH′是VH′=VDD-Vgs[M13]。另一方面,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低电平电压VL′是VL′=VDD-Vgs[M13]-Vgs[M14]。Vgs[M14]是Nch增强型晶体管M14的阈值电压,其与Nch增强型的阈值电压Vgs[M15]基本相同。此外,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直流电平Vcm′是Vcm′=VDD-Vgs[M13]-(Vgs[M14]/2)  。
通过Nch增强型晶体管M14(或M15)的阈值电压来设置波形成形电路30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根据输入的差分信号,第三实施例的波形成形电路30的Nch耗尽型晶体管M1和M2作为开关进行操作。然而即使输入的差分信号的直流电平或幅度波动,流向Nch增强型晶体管M13的电流I1的大小也不变。因此通过Nch增强型晶体管M14(或M15)所设置的内部输出信号int_OUTa和int_OUTb的幅度不会波动。因此波形成形电路20的延迟时间很稳定。
通过利用Nch增强型晶体管来形成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与使用电阻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布局图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除去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并且波形成形电路输出的内部输出信号的上限值可以是电源电势。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由Nch耗尽型晶体管形成的差分对,然而差分对也可是由Pch耗尽型晶体管形成的。
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

Claims (6)

1.一种差分信号接收器,包括:
波形成形电路,用于根据差分信号输入而从第一和第二输出端有选择地输出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差第一电势差的上限值以及与上限值相差第二电势差的下限值;以及
放大器,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并且输出几乎与第一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或者几乎与第二电源电势相同的电压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差分信号接收器设备,其中波形成形电路包括:
第一电势差设置设备,用于设置第一电势差;
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用于设置第二电势差;
多个耗尽型晶体管,用于接收差分信号;以及
电流源,用于向多个耗尽型晶体管提供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差分信号接收器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的至少一个是电阻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差分信号接收器设备,其中根据电流源输出的电流以及电阻设备来设置第一和第二电势差。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差分信号接收器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电势差设置设备的至少一个是二极管接法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差分信号接收器设备,其中根据二极管接法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来设置第一和第二电势差。
CN200710008349XA 2006-01-27 2007-01-29 差分信号接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8842A JP4851192B2 (ja) 2006-01-27 2006-01-27 差動信号受信回路
JP2006018842 2006-01-27
JP2006-018842 2006-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9478A true CN101009478A (zh) 2007-08-01
CN101009478B CN101009478B (zh) 2010-10-06

Family

ID=3836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834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478B (zh) 2006-01-27 2007-01-29 差分信号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75323B2 (zh)
JP (1) JP4851192B2 (zh)
CN (1) CN1010094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1945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减小的栅极电荷的沟槽式mosfet
CN105765859A (zh) * 2013-11-28 2016-07-13 ams有限公司 放大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6429B1 (ko) * 2009-09-28 2017-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 입력 회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CN102420602B (zh) * 2011-12-09 2014-05-28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差分电路
US8829941B2 (en) * 2011-12-10 2014-09-0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Low-power high-gain multistage comparator circuit
CN105576967B (zh) * 2014-10-11 2018-07-2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升压转换电路
CN104901683B (zh) * 2015-04-28 2017-10-20 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电路
JP6886355B2 (ja) * 2017-06-22 2021-06-16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オペアン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dc/dcコンバ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4169A (en) * 1987-04-24 1988-06-28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Differential circuit with controllable offset
US4918336A (en) * 1987-05-19 1990-04-17 Gazelle Microcircuits, Inc. Capacitor coupled push pull logic circuit
JPH01223807A (ja) * 1988-03-02 1989-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出力回路
JPH05304426A (ja) * 1991-07-04 1993-11-16 Ricoh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H07226557A (ja) * 1994-02-15 1995-08-22 Hitachi Ltd 電子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JP2798020B2 (ja) * 1995-10-25 1998-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3435292B2 (ja) * 1996-08-29 2003-08-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オペアンプ回路
JP3157746B2 (ja) * 1997-06-30 2001-04-16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定電流回路
KR100290285B1 (ko) * 1999-01-13 2001-05-15 윤종용 프리스케일러의 입력 버퍼
KR100393226B1 (ko) * 2001-07-04 2003-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온도변화에 따라 내부 기준전압 값을 조절할 수 있는 내부기준전압 생성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내부 공급전압생성회로
JP2003198265A (ja) 2001-12-25 2003-07-11 Seiko Epson Corp 差動信号受信回路
JP3737058B2 (ja) * 2002-03-12 2006-01-1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アナログ加減算回路、主増幅器、レベル識別回路、光受信回路、光送信回路、自動利得制御増幅回路、自動周波数特性補償増幅回路、及び発光制御回路
KR100480916B1 (ko) * 2002-10-30 2005-04-07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전류 소모를 줄인 입력 버퍼 회로
US7061273B2 (en) * 2003-06-06 2006-06-13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ode driver
JP3827654B2 (ja) * 2003-06-23 2006-09-27 株式会社 沖マイクロデザイン 演算増幅器
KR100616501B1 (ko) * 2004-07-27 2006-08-2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리시버
US7446576B2 (en) * 2005-09-30 2008-11-04 Slt Logics, Llc Output driver with slew rate contro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5859A (zh) * 2013-11-28 2016-07-13 ams有限公司 放大器装置
CN105765859B (zh) * 2013-11-28 2019-02-12 ams有限公司 放大器装置
CN105321945A (zh) * 2014-05-30 2016-02-10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减小的栅极电荷的沟槽式mosfet
CN105321945B (zh) * 2014-05-30 2020-12-25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减小的栅极电荷的沟槽式mosf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88230A1 (en) 2007-08-16
JP4851192B2 (ja) 2012-01-11
US7675323B2 (en) 2010-03-09
JP2007201879A (ja) 2007-08-09
CN101009478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9478B (zh) 差分信号接收器
CN108091307B (zh) 输出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驱动器
CN101453207B (zh) 输出缓冲器
US6891422B2 (en) Level shift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JP5075051B2 (ja) Ab級増幅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US7623109B2 (en) Display device
JP4564285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5192260A (ja) 高スルーレート差動増幅回路
JP2009168841A (ja) 演算増幅器及び駆動回路、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1002841A (ja) 液晶駆動装置
US7038502B2 (en) LVDS driver circuit and driver circuit
JP2004032603A (ja) 差動回路と増幅回路及び該増幅回路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2163958A (zh) 运算放大器、显示面板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JP4408715B2 (ja) 駆動回路および処理回路
JP2005303664A (ja) 差動増幅回路
KR100754975B1 (ko) 고속 구동회로
US20100321360A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rece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3888955B2 (ja) レシーバ回路
CN110189716B (zh) 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JP2005311790A (ja) 信号レベル変換回路および該回路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48090B1 (ko) 레벨 시프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21501B2 (ja) 出力ドライバ回路
CN110473505B (zh) 输出缓冲器与源极驱动器
JP4273881B2 (ja) 差動信号出力回路及びそれを内蔵した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7148428A (ja) 液晶駆動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RENESAS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EC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