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1758C -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1758C
CN100391758C CNB2004100841130A CN200410084113A CN100391758C CN 100391758 C CN100391758 C CN 100391758C CN B2004100841130 A CNB2004100841130 A CN B2004100841130A CN 200410084113 A CN200410084113 A CN 200410084113A CN 100391758 C CN100391758 C CN 1003917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er bar
pivot
vehicle
gear shifting
sh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41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7117A (zh
Inventor
小田繁朗
新村雅之
小池久仁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sumi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Atsumi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50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417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50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417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Atsumi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7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7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17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175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在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可以减小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劣化,同时可以扩大适用形式。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托架(2)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向左右方向倾倒的变速杆(1),并具有:枢轴(4),使变速杆(1)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1)的开口部(K2);支撑销(6),配置在该枢轴(4)的开口部(K2)内,使变速杆(1)相对托架(2)可以向左右方向倾倒;突起部(7)及凹部(11),接触以该支撑销(6)为轴而倾倒的变速杆(1),限制其倾倒范围,这些部件均设置在枢轴(4)的开口部(K2)。

Description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任意设定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自动变速操作装置构成为,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突起设置变速杆,利用该变速杆向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可以对汽车的自动变速器进行所期望的操作。另外,在这种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当变速杆位于前进挡(D档)时,使该变速杆向左或右方向倾倒,从该状态向前后方向操作,由此可以手动操作变速器。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进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操作时(自动模式),向前后方向摇动操作变速杆使其位于规定位置,由此可以使自动变速机处于停车档(P)、倒档(R)、空档(N)、前进档(D)及二档(2)等所期望的状态,同时变速杆从前进档(D)状态向左或右方向倾倒并且向前后方向摇动时,即形成手动模式。
具体而言,在自动模式时,变速杆以枢轴为中心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同时可以利用形成于枢轴上的支撑销向左右方向倾倒,在未倾倒时与枢轴并列设置的线架(wire bracket)和变速杆连接配合,如果对该变速杆进行摇动操作,则线架联动。在这种线架上突出形成有与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延伸设置的线(wire)相连接配合的线配合部,通过该线架的联动,可以操作自动变速器。
另一方面,如果在手动模式下使变速杆向左或向右倾倒,则其与线架的连接配合被解除,如果在该状态下使变速杆向前摇动,则从该状态下使加速用电开关(+)动作,相反,如果向后摇动,则使减速用电开关(-)动作,驾驶员可以进行任意的变速操作。另外,在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下使变速杆向左右方向倾倒的结构中,其倾倒范围构成为形成于罩板等的门(gate)槽或托架的一部分持续接触变速杆的一部分(例如从基端侧突起设置的部位等),从而限制其滑动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3616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操作变速杆使其从自动模式倾倒到手动模式时,因为该变速杆和托架或罩板之间的滑动,所以存在操作声音变大,因滑动阻力造成磨损,耐久性快速恶化的问题。并且,有必要设置相对变速杆的一部分而滑动的门槽或托架的部位。存在具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两种模式的自动变速操作装置适用形式受到限制的问题。
另外,如该公报图7所示,在使枢轴的一端附近插通形成于线架的筒部的结构中,由于该枢轴的长度方向尺寸和线架的厚度尺寸,使得该摇动和倾倒机构的宽度方向尺寸变大,导致装置整体变成大型化。并且,如该公报图11所示,在枢轴覆盖从线架延伸设置的筒部的双重结构中,必须在枢轴上形成用于避免与线架的干涉的切口等,因此具有线架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设计自由度狭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以减小在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的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的劣化,同时可以扩大适用形式,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以减小变速杆在前后方向摇动及左右方向的倾倒机构的宽度尺寸,从而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提高线架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之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前后摇动并且左右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通过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前后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左右倾倒;接触部,接触以该支撑销为轴而倾倒的所述变速杆,限制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内。
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件。
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或之二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所述接触部是由从枢轴的开口部内壁向变速杆侧突起设置的突起部构成,并且在所述变速杆设有凹部,至少在该变速杆左右方向倾倒时使凹部的上面或下面接触突起部,以限制倾倒范围。
本发明之四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三中任一发明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变速杆相对所述枢轴的所述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置所述支撑销。
本发明之五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以前后摇动并且可以左右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通过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左右方向倾倒;线架,其具有线连接配合部,以便连接固定操作车辆的自动变速杆用的线,其在自动模式时与所述变速杆成为连接配合的状态,并且可以与该变速杆的摇动动作联动,其在使所述变速杆进行倾倒操作时,解除与该变速杆的连接配合,而且形成有与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对应的开口部,所述线架形成为其宽度尺寸与所述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被配置成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使该线架和枢轴形成为双重结构。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有接触倾倒的变速杆以限制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的接触部,由此可以减小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的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劣化,同时接触部设置在枢轴的开口部内,所以适用形式可以扩大到未设有门槽等情况中。
根据本发明之二,在接触部中与变速杆的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件,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操作声音,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之三,接触部由从枢轴的开口部内壁向变速杆侧突起设置的突起部构成,同时在变速杆上设有凹部,至少在该变速杆左右方向倾倒时,使凹部的上面或下面接触突起部,以限制倾倒范围,所以能够以较好精度限制变速杆的倾倒,同时容易制作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之四,在变速杆相对枢轴的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有支撑销,与在该轴线以外配置支撑销以使变速杆向自由方向倾倒的结构相比,可以使变速杆的摇动机构(包括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摇动或倾倒机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之五,线架的尺寸与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形成为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的双重结构,所以能够减小变速杆的前后方向摇动及左右方向的倾倒机构的宽度尺寸,从而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提高线架的线配合部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变速杆、枢轴及线架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线架的俯视图(局部剖面图)。
图8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线架的纵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接触部(突起部及凹部)的功能的剖面示意图(自动模式时)。
图10是用于说明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接触部(突起部及凹部)的功能的剖面示意图(手动模式时)。
图11是表示将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及线架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变速杆;2托架;3罩板(escutcheon);4枢轴;5线架;5b线连接配合部;6支撑销;7突起部(接触部);8支撑部件;9支撑部件;10线连接配合部件;11凹部(接触部);11a下面;11b上面;12支撑销用孔;13鼓起部;14软质树脂(缓冲部件);K1开口部;K2开口部;a前后方向(摇动方向);b左右方向(倾倒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可以任意设定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如图1~图3所示,在外观上主要由变速杆1、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2、覆盖该托架2的表面的罩板3构成,其中,变速杆1主要由把手部1a和杆部1b构成。
变速杆1被支撑为相对罩板被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2和罩板3等部件可以向该车体的前后方向(图中a方向)摇动,并且可以向左右方向(图中b方向)倾倒,所以在通常状态下,通过向前后方向摇动形成自动模式,通过在倾倒后向前后方向摇动形成手动模式。从把手部1a的下方延伸设置中空状的杆部1b,该杆部1b处于插通形成于罩板3的长孔3a的状态。
并且,变速杆1如图2所示,可以以枢轴4为中心向车辆的前后方向(该图中a方向)摇动,并且在该变速杆1位于前进档(D)位置时,如图3所示,以支撑销6为中心可以向该图中b方向倾倒。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变速杆1的杆部1b内插通有杆锁定销1c,在按压操作形成于变速杆1的把手部1a的按动把手1d时,该杆锁定销1c下降。通过该杆锁定销1c的下降,对位于停车档(P)位置的变速杆1向倒档(R)侧的摇动操作的限制被解除(由未图示的限制部件所限制)。
另外,在杆部1b形成有:具有下面11a和上面11b的大致开口成“コ”状的凹部11;插通支撑销6的支撑销用孔12;和鼓起部13。该杆部1b内装有杆锁定销1c,并且通过插通形成于枢轴4和覆盖该枢轴4的外周面的线架5的两个开口部K1和K2(贯通各自的上下面的孔)而被装配。具体讲,在线架5中除了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部K1以外,还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开口并可以插通支撑销6的孔5a,和可以插通枢轴4的在左右侧面开口的孔。
并且,线架5在自动模式时(即,变速杆1未进行倾倒操作的状态)与变速杆1连接配合,与其前后方向的摇动动作联动,如图7和图8所示,从其周面突起形成线连接配合部5b,并且形成与变速杆1连接配合用的连接配合凹部5c。线连接配合部件10在插通形成于线连接配合部5b的突起端附近的孔5ba后,通过起防松作用的垫圈W1而成为一体。在该线连接配合部件10固定着延伸到车辆所具备的自动变速机(未图示)的线。
即,在变速杆1未倾倒的通常状态下,形成于其下端附近的鼓起部13与配合凹部5c连接配合,线架5和枢轴4一起与该变速杆1的前后方向的摇动动作联动,通过固定在上述线连接配合部件10的线可以操作自动变速机。并且,在使变速杆1倾倒形成手动模式时,鼓起部13从连接配合凹部5c离开,因此,即使变速杆1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动作,线架5也不联动,而保持停止状态,只有内装的枢轴4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枢轴4在自动模式时和手动模式时形成变速杆1的前后方向的摇动轴,如图5和图6所示,侧面形成有插通支撑销6的一对孔4a,端部突起形成有在轴方向延伸的突起部4b和4c。并且,在内部的开口部K2的内壁(图6中的左侧内壁),朝向该开口部K2内侧(即,插通变速杆1的状态下的变速杆1侧)突出设置突起部7。如图4所示,在线架5的开口部K1内装枢轴4,在向其开口部K2插通变速杆1的杆部1b后,通过孔5a将支撑销6插通在支撑销用孔12中。另外,垫圈W2配合在插通后的支撑销6的前端,以防止脱落。
这样,如图9所示,变速杆1通过支撑销6与枢轴4连接配合,所以形成该变速杆1前后方向的摇动轴。具体而言,枢轴4配置在线架5内,并且通过支撑部件8、9支撑在托架2上,所以可以绕轴进行旋转,并且通过支撑销6与枢轴4成为一体的变速杆1可以以该枢轴4为中心向前后方向摇动。
并且,变速杆1通过支撑销6被支撑在托架2上,所以可以相对该托架2向左右方向倾倒。因此,变速杆1如前面所述,可以向枢轴4的前后方向摇动,形成自动模式,同时可以向支撑销6的左或右方向倾倒,形成手动模式。即,如前面所述,在该图所示的自动模式时,从鼓起部13与线架5的连接配合凹部5c连接配合的状态下使变速杆1倾倒,该鼓起部13从线架5的连接配合凹部5c离开,从而,该连接配合被解除。
另外,该支撑销6被配置在枢轴4的摇动轴线L1上,有助于变速杆1向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摇动及倾倒机构成为小型化。即,在使支撑销6位于摇动轴线L1上以外的部位时,摇动及倾倒机构在上下方向增大尺寸只是相当于从该摇动轴线L1到支撑销6的尺寸部分,所以能够避免成为大型化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在上下方向上不要求实现小型化,也可以将支撑销6配置在从枢轴4的摇动轴线L1偏离的位置。
此处,如图9所示,变速杆1(杆部1b)的凹部11的上面11b在自动模式时(即,变速杆1未倾倒的状态下)接触突起部7的上面,而在手动模式时,如果使变速杆1向该图中的右方向倾倒,则如图10所示,凹部11的下面11a接触突起部7的下面。即,在手动模式时,如果使变速杆1向右方向(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向左方向的倾倒机构)倾倒,凹部11的下面11a接触突起部7,限制其倾倒范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7和凹部11构成限制变速杆1的倾倒范围的接触部。
另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形成于杆部1b的凹部11利用作为缓冲部件的软质树脂14形成,可以进一步降低变速杆1倾倒时或返回自动模式时的操作声音,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缓冲材料构成凹部11侧,但也可以利用软质树脂等进行模塑成型突起部7,使其起到缓冲部件的作用。
这样,由突起部7和凹部11构成的接触部设置在枢轴4的开口部K2内,所以可以将适用形式扩大到没有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门槽等情况。并且,变速杆1的倾倒范围的限制没有以往所述的滑动动作,仅利用接触部来进行限制,所以能够减小倾倒动作的操作声音,又可以避免因滑动等产生的磨损造成的耐久性的劣化。另外,利用变速杆1的摇动及倾倒机构(具体讲是枢轴)限制该变速杆1的倾倒范围,所以与在其他部位设置限制单元相比,可以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在枢轴4和线架5被装配在托架2上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该线架5形成为覆盖枢轴4并使其自由旋转的双重结构。因此,线架5位于枢轴4的外侧,可以任意变更形成于线架5的线连接配合部5b的形成位置,可以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与以往的枢轴4覆盖线架5外侧的情况相比,在枢轴4不必设置用于避开线连接配合部5b的切口等。另外,如该图所示,枢轴4的长度尺寸T1(突起部4b和4c的突出尺寸除外)和线架5的宽度尺寸T2形成为大致相等的尺寸,所以能够减小变速杆1的前后方向的摇动及左右方向的倾倒机构的宽度尺寸,可以实现小型化。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变速杆侧设置突起,在枢轴的开口内形成接触该突起的凹部。在该情况时,在降低操作声音、提高耐久性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大本发明的适用形式,但在枢轴的开口内形成凹部可能有些困难,所以优选按本实施方式所述在枢轴侧形成突起部,在变速杆侧形成凹部。
只要是利用自动模式的其他倾倒动作可以形成手动模式,而且限制变速杆的倾倒范围的接触部设在枢轴的开口部内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或者利用自动模式的其他倾倒动作可以形成手动模式,并且线架的宽度尺寸与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而且被配置成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同时该线架和枢轴形成为双重结构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例如即使是外观形状等为其他形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也可以适用。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向左右方向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
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托架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
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向左右方向倾倒;
接触部,接触以该支撑销为轴而倾倒的所述变速杆,以限制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
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由从枢轴的开口部内壁向变速杆侧突起设置的突起部构成,并且在所述变速杆上设有凹部,至少在该变速杆向左右方向倾倒时使凹部的上面或下面接触突起部,以限制倾倒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枢轴的所述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置所述支撑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枢轴的所述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置所述支撑销。
6.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以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向左右方向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向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
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托架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
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托架可以向左右方向倾倒;
线架,其具有线连接配合部,以便固定操作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用的线,其在自动模式时形成为与所述变速杆连接配合的状态,并且可以与该变速杆的摇动动作联动,并且在进行所述变速杆的倾倒操作时,该变速杆的连接配合被解除,而且形成有与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对应的开口部,
所述线架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和所述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配置成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该线架和枢轴形成为双重结构。
CNB2004100841130A 2003-10-15 2004-10-15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Active CN1003917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55042A JP4041787B2 (ja) 2003-10-15 2003-10-15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JP2003355041 2003-10-15
JP2003355041A JP4041786B2 (ja) 2003-10-15 2003-10-15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JP2003355042 2003-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7117A CN1607117A (zh) 2005-04-20
CN100391758C true CN100391758C (zh) 2008-06-04

Family

ID=3479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41130A Active CN100391758C (zh) 2003-10-15 2004-10-15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17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6473B2 (ja) * 2013-06-26 2017-05-10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8099A (en) * 1975-09-15 1977-04-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shift linkage control
JPS57172825A (en) * 1981-04-15 1982-10-23 Nissan Motor Co Ltd Vibrationproof structure of shift lever of speed change gear
EP0413932B1 (de) * 1989-08-24 1993-05-12 Dr.Ing.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US5791197A (en) * 1996-07-24 1998-08-11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ifter with manual shift mode
US5862708A (en) * 1996-02-16 1999-01-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Shift lever device
US6408709B2 (en) * 1999-12-28 2002-06-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able block-locking mechanism for dual mode shift lever uni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8099A (en) * 1975-09-15 1977-04-1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shift linkage control
JPS57172825A (en) * 1981-04-15 1982-10-23 Nissan Motor Co Ltd Vibrationproof structure of shift lever of speed change gear
EP0413932B1 (de) * 1989-08-24 1993-05-12 Dr.Ing.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US5862708A (en) * 1996-02-16 1999-01-26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Shift lever device
US5791197A (en) * 1996-07-24 1998-08-11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ifter with manual shift mode
US6408709B2 (en) * 1999-12-28 2002-06-2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able block-locking mechanism for dual mode shift lever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7117A (zh) 200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13705B2 (ja) 自動変速機用セレクトレバーユニットのシフトスイッチ操作装置
JP2002104008A (ja) 自動変速機用セレクトレバ−ユニットのシフトスイッチ操作装置
US6196080B1 (en) Shift lever unit for dual-mod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100331647B1 (ko) 자동변속기 셀렉터 레버유닛용 슬라이더
CN100391758C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JP4488133B2 (ja) 引出機構及び該引出機構を用いたカップホルダーユニット
US20100026074A1 (en) Headrest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3072561B1 (ja) 自動車の変速レバ―装置
JP2003106449A (ja) 自動車用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02193001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112065978B (zh) 变速换挡器总成
JPH0863250A (ja) 連動機構
JPH06174060A (ja) 自動変速機用変速操作レバーのレバー本体
JP4041787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JPS6349764Y2 (zh)
JP4041786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JPH0132117Y2 (zh)
KR100345121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셀렉터 레버의 디턴트 장치
JPH0221297Y2 (zh)
JP2007008381A (ja)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S5844406Y2 (ja)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KR850000066Y1 (ko) 변속 레버장치
JPH11227487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入力装置
KR100418679B1 (ko) 자동차용 컵홀더
JP2010241174A (ja)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2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Kabushiki Kaisha Atsumitec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Atsumitec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