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9226B - Baby carriage - Google Patents

Baby carri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9226B
TWI649226B TW104131154A TW104131154A TWI649226B TW I649226 B TWI649226 B TW I649226B TW 104131154 A TW104131154 A TW 104131154A TW 104131154 A TW104131154 A TW 104131154A TW I649226 B TWI649226 B TW I6492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witching
operating
stroller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5462A (zh
Inventor
宇佐修一郎
清水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5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5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2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嬰兒車,其中在嬰兒車本體設置有狀態維持構件,是可在折疊動作受限制之位置與可進行折疊動作之位置之間移動者。在把手上以可動作的方式設有操作構件。在本體框架上以可動作的方式設有切換構件。切換構件的動作將被傳達至車輪固持單元。操作構件可藉由對把手動作來押壓狀態維持構件而使其移動,且,可伴隨把手之搖動來押壓切換構件而使其動作。

Description

嬰兒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嬰兒車,該嬰兒車可折疊,且其把手可在往前方傾的位置與往後方傾的位置之間搖動。
發明背景
迄今,已知有下述嬰兒車:把手可在從側面看來往較垂直軸更後方傾斜之第1位置(背面推位置),與往較垂直軸更前方傾斜之第2位置(面對推位置)之間搖動的嬰兒車。若考慮到該種嬰兒車的操作性,以下述為佳:在前腳及後腳任一者上皆使用作為所謂腳輪之車輪固持單元,其具有:旋轉體,是可將車輪以可旋轉的方式固持者;固定體,是可以與車輪的旋轉軸線非平行的軸線為中心,將旋轉體以可旋轉的方式固定者;且,安裝於行進方向之前方側的腳之車輪固持單元上之旋轉體可相對於固定體旋轉,而在行進方向之後方側的腳上所安裝之旋轉體相對於固定體的旋轉則受到限制。接著,在JP2008-254693A中所揭示之嬰兒車,設置有切換機構,該切換機構可依據把手的位置自動地在旋轉體可相對於固定體旋轉與不可旋轉的狀態間作切 換。
在JP2008-254693A所揭示的嬰兒車中,切換機構包含滑動構件,是已可滑動的方式設置於後腳的滑動構件;與設置於把手的切換構件。在JP2008-254693A所揭示的嬰兒車中,伴隨把手的搖動所產生之切換構件的轉動動作將變換為滑動構件的滑動動作。藉由將該滑動構件的滑動動作傳達至車輪固持單元,則伴隨著把手的搖動,車輪固持單元的旋轉體就能在可相對於固體體旋轉與不可旋轉的狀態間自動地切換。
這樣的切換機構雖然非常的有用,但由於其結構複雜,故會造成嬰兒車大型化,結果使嬰兒車重量增加。
此外,最近的嬰兒車通常是以可折疊的方式構成。可折疊的嬰兒車中,一般而言,用於將嬰兒車維持在展開狀態的機構,是設置於把手及其附近。亦即,用於將嬰兒車維持在展開狀態的機構,是被配置於與構成切換機構之構件同樣的位置。因此,就難以確保構成切換機構之構件的設置空間。又,對切換機構之設計的自由度也產生了限制。
發明概要
本發明是考慮了上述各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將切換車輪固持單元之狀態的機構小型化及輕量化,該機構是在把手可搖動且嬰兒車本體可折疊的嬰兒車中依據把手的搖動來自動地切換車輪固持單元之狀態的機構。
本發明之嬰兒車具備:可折疊的嬰兒車本體,其具有:本體框架,具前腳及後腳;與把手,是以可搖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本體框架;與車輪固持單元,是設置於前述前腳及前述後腳中至少一者之腳上的車輪固持單元,其具有:車輪;旋轉體,是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持前述車輪;固定體,是被安裝於前述至少其中一者之腳上,且以下述方式支持旋轉體:旋轉體可以與前述車輪之旋轉軸線非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來旋轉;與鎖定構件,其可在非旋轉位置與旋轉位置之間移動,該非旋轉位置是限制前述旋轉體相對於前述固定體旋轉之位置,該旋轉位置是前述旋轉體可相對於前述固定體旋轉之位置;可在前述嬰兒車本體之折疊動作受到限制之限制位置,與前述嬰兒車本體之折疊動作可進行之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狀態維持構件,是被設置於前述本體框架上;可對前述把手進行動作的操作構件是設置於前述把手上;設置有切換機構,是可依據前述把手相對於前述本體框架之搖動來使前述鎖定構件移動;前述切換機構包含:切換構件,以可動作的方式設置於前述本體框架上;與傳達手段,其將前述切換構件的動作傳達至前述鎖定構件;前述操作構件, 可藉由對前述把手進行動作,來押壓前述狀態維持構件而使其移動;伴隨前述把手的搖動,來押壓前述切換構件使其動作。
在本發明的嬰兒車中,前述本體框架具有:扶手,其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前腳及前述後腳;與第1連桿,其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前述扶手連接;前述狀態維持構件亦可被支持於前述第1連桿,前述切換構件亦可被支持於前述後腳上。
在本發明的嬰兒車中,前述本體框架進一步具有:第2連桿,其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前腳;與第3連桿,其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後腳;前述第2連桿亦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第1連桿及前述第3連桿之至少一者;前述第3連桿亦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第1連桿及前述第2連桿之至少一者。
在本發明的嬰兒車中,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能; 前述操作構件亦可隨著前述把手的搖動,從下方抵接於前述切換構件而使該切換構件動作。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能;前述狀態維持構件亦可設為受到從前述非操作位置往前述操作位置移動之前述操作構件所押壓,而從前述限制位置往前述解除位置移動。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把手可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搖動,該第1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狀態維持構件嚙合的位置,該第2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切換構件嚙合的位置;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的情況,前述操作構件亦可設為從前述切換構件遠離的狀態。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把手可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搖動,該第1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狀態維持構件嚙合的位置,該第2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切換構件嚙合的位置;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能; 前述操作構件亦可設為具有接觸面者;該接觸面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可從下方接觸前述狀態維持構件,且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可從下方接觸前述切換構件。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操作構件亦可設為具有操作基部,是可相對於前述把手滑動;與操作突出部,是往相對於前述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基部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且含有前述接觸面。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亦可設成在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前述接觸面呈曲線狀。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接觸面亦可包含下述面: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伴隨前述把手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路徑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與前述搖動軸線的距離逐漸變長的面。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當前述把手被配置於前述第1位置時,前述操作構件亦可設為:在前述接觸面中距前述搖動軸線之距離變得最長之部分,可接觸到前述狀態維持構件。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接觸面中將會接觸於前述狀態位置構件之部分亦可設為: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的方向來觀察時,與前述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直交。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 前述切換構件具有:切換基部,是可相對於前述後腳滑動;與切換突出部,其往相對於前述後腳中設有前述切換基部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前述切換突出部包含下述承接面:在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伴隨前述把手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路徑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距前述搖動軸線之距離逐漸變長的承接面;前述操作構件亦可設成,將伴隨前述把手之往前述第2位置的搖動而接觸於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承接面。
依據本發明,其目的在於,將把手可搖動且嬰兒車本體可折疊之嬰兒車中,依據把手之搖動來自動地切換車輪固持單元之狀態的切換機構小型化及輕量化。
10‧‧‧嬰兒車
11‧‧‧嬰兒車本體
12‧‧‧本體框架
14‧‧‧前腳
15‧‧‧前方連結材
16‧‧‧後腳
16a‧‧‧誘導長穴
17‧‧‧後方連結材
19‧‧‧扶手
20‧‧‧第1連桿
21‧‧‧主連桿材
22‧‧‧上連接材
25‧‧‧第2連桿
26‧‧‧框架材
26a‧‧‧側部
26b‧‧‧連結部
27‧‧‧前連接材
28‧‧‧後連接材
29‧‧‧中央連結材
30‧‧‧第3連桿
31‧‧‧主軸材
32‧‧‧端構件
33‧‧‧限制嚙合凹部
34‧‧‧軸構件
35‧‧‧第1位置固持構件
36‧‧‧第2位置固持構件
38‧‧‧保護構件
41‧‧‧基底框架
42‧‧‧上方框架
43‧‧‧連結框架
50‧‧‧把手
50a‧‧‧軸部
50b‧‧‧中間部
51‧‧‧固持嚙合構件
52‧‧‧遠距操作裝置
55‧‧‧操作構件
56‧‧‧操作基部
57‧‧‧操作突出部
58‧‧‧接觸面
58a‧‧‧頂部
59‧‧‧施力構件
60‧‧‧狀態維持構件
61‧‧‧本體部
62‧‧‧限制嚙合突起
63‧‧‧承接板
65‧‧‧切換構件
65a‧‧‧切換軸構件
66‧‧‧切換基部
67‧‧‧切換突出部
68‧‧‧承接面
69‧‧‧施力構件
70‧‧‧車輪固持單元
71‧‧‧固定體
72‧‧‧腳輪軸構件
74‧‧‧旋轉體
75‧‧‧承接凹部
77‧‧‧車軸
78‧‧‧車輪
79‧‧‧鎖定構件
85‧‧‧傳達手段
100‧‧‧切換機構
As‧‧‧搖動軸線
da,db‧‧‧距搖動軸線As之距離
tr‧‧‧移動路徑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嬰兒車的整體構成的透視圖。
圖2是表示把手被配置於第2位置(面對推位置)狀態下之嬰兒車的側面圖。
圖3是表示處於折疊狀態之嬰兒車的側面圖。
圖4是表示嬰兒車之重要部位的部分側面圖。
圖5是嬰兒車之重要部位的部分透視圖。
圖6是嬰兒車之重要部位的部分透視圖。
圖7是嬰兒車之重要部位的部分透視圖。
圖8是表示已卸除一邊車輪之狀態下之車輪固持單元的側面圖。
圖9是沿著圖8之IX-IX線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示來就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圖9是用於說明依據本發明之嬰兒車之一實施形態的圖。其中,在圖1~圖3中,表示了嬰兒車的整體構成。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具有可折疊的嬰兒車本體11,其具有腳14、16;與車輪固持單元70,是安裝了腳14、16者。嬰兒車本體11具有本體框架12,其具有前腳14及後腳16;與把手50,其是以可相對於本體框架12搖動的方式連接於本體框架12。又,圖示雖省略,但在嬰兒車本體11上,是以可卸除的方式裝配有具緩衝性的座位材質。嬰幼兒是坐在該座位材質上。
在本實施形態中,嬰兒車10是如已廣為普及的型式(例如,JP2006-117012A),構成為可折疊的樣子。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中,藉由令把手50相對於本體框架12搖動,可達成下述兩者:操作者(監護人)可從嬰幼兒的背面側握住把手50來操縱嬰兒車10,以嬰幼兒面向行進方向之前方的方式來使嬰兒車10前進;並且,操作者可從與嬰幼兒面對面之前腳側的位置握住把手50來操縱嬰兒車10,使嬰兒車10之後腳側成為行進方向之前方而令嬰兒車10前進。
在此,在本說明書中,對嬰兒車及其構成要素之「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用語,若無特別指示,是意指以乘坐於展開狀態下之嬰兒車及其構成要素的嬰幼兒為基準之「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更詳細而言,所謂「前後方向」,在圖1中是指紙面之左下與右上所連結之方向,在圖2中是指相當於紙面之左右的方向。然後,只要無特別指示,所謂「前」,是指已乘車之嬰幼兒面向之側;在圖1中紙面的左下側為前側,而在圖2中紙面的左側為前側。另一方面,所謂「上下方向」是指與前後方向直交且與接地面直交的方向。因此,接地面為水平面時,所謂「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又,所謂「横方向」是指寬度方向,即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任一者皆呈直交的方向。
首先,作為嬰兒車的整體結構,就嬰兒車本體11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整體而言,是以沿前後方向之横方向中心面為中心而呈大致對稱的結構。如上所述,嬰兒車本體11具有本體框架12及把手50。其中本體框架12是如圖1所示,具有配置於左右各一對的前腳14、配置於左右各一對的後腳16、配置於左右各一對的扶手19,與配置於左右各一對的第1連桿20。
如圖1及圖2所示,前腳14的上端部分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連接到配置於對應側(左側或右側)之扶手19的前方部分。同樣地,後腳16的上端部分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連接到配置於對應側(左側或右側)之扶手19的 前方部分。又,第1連桿20的上方部分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連接到配置於對應側(左側或右側)之扶手19的後方部分。如圖2所示,在圖所示之例中,第1連桿20具有主連桿材21、固定於主連桿材21上端的上連接材22。主連桿材21是由例如金屬管構成。上連接材22是由例如樹脂成形物所構成。第1連桿20是在上連接材22處,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連接到扶手19的後端部分。
如圖1及圖2所示,本體框架12具有第2連桿25,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連接與前腳14連接;與第3連桿30,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與後腳16連接。第2連桿25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與第1連桿20及第3連桿30之至少一者連接。第3連桿30是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與第1連桿20及第2連桿25之至少一者連接。
如圖1所示,在圖示之例中,作為構成第2連桿25的構件,設有框架材26,與固定於框架材26之前連接材27及後連接材28。框架材26是由例如經彎曲加工之金屬管所構成。前連接材27及後連接材28是由例如樹脂成形物所構成。框架材26具有往前後方向延伸之一對的側部26a;與在前方連結一對的側部26a之間的連結部26b而形成U字形。前連接材27是將一端部分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前腳14連接,並將另一端部分固定於側部26a的前方部分。後連接材28是固定於側部26a的後端部分。在此例中,藉由位於右側的框架材26的側部26a,與固定於該右側的側部26a之右側的前連接材27及後連接材28,行程有右側的第2連桿25。同樣地,藉 由位於左側之框架材26的側部26a,與固定於該左側的側部26a之左側的前連接材27及後連接材28,形成有左側的第2連桿25。
如圖1所示,在圖所示之例中,第3連桿30具有主軸材31,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後腳16;與端構件32,是固定於主軸材31的上端部分。主軸材31是由例如金屬管所構成。端構件32是由例如樹脂成形物所構成。主軸材31在下端部分是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後腳16。端構件32是連接於第1連桿20及第2連桿25。
如圖4及圖5所示,在圖所示之例中,第1連桿20、第2連桿25及第3連桿30是使用相同的軸構件34,以可互相轉動的方式來連接。該軸構件34貫通第1連桿20的主連桿材21、第3連桿30的端構件32,及形成第2連桿25的後連接材28。利用此結構,第1連桿20、第2連桿25及第3連桿30是以由軸構件34所構成之相同的軸線為中心,形成可互相轉動的樣子。
又,在圖所示的例子中,如圖1及圖2所示,本體框架12進一步具有基底框架41及上方框架42;與連結基底框架41與上方框架42之連結框架43。在框架材26及基底框架41上張設有基底布材(圖未示)。基底布材固持框架材26、基底框架41、上方框架42及連結框架43,與緩衝性的座位材質(圖未示)。基底框架41及上方框架42共同形成為U字形。基底框架41在其兩端部受軸構件34所貫通。接著,基底框架41相對框架材26及其他構成要素呈可轉動(可搖動)。上方 框架42在其兩端部,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與扶手19的後端部分連接。上方框架42對扶手19的轉動軸線,是與第1連桿20對扶手19的轉動軸線位在同一線上。在基底框架41及上方框架42之間,設有在横方向上拉離之一對的連結框架43。連結框架43在其兩端,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基底框架41及上方框架42連接。
如圖1所示,本體框架12具有下述作為在横方向上延伸的構成要素:連結一對的前腳14間之前方連結材15,與連結一對的後腳16間之後方連結材17。前方連結材15可發揮作為擱腳板的機能。又,在一對的後連接材28間設有中央連結材29。利用前方連結材15、後方連結材17及中央連結材29,可抑制嬰兒車10往横方向的變形。進一步而言,在一對的扶手19間已可拆卸的方式設有具可撓性的保護構件38。
對由以上的結構所構成之本體框架12,把手50是以可搖動的方式受連結。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把手50包含彼此略平行地延伸之一對的軸部50a,與連結一對的軸部50a間之中間部50b。把手50具有整體而言略U字形的形狀。把手50在U字的兩端部,與本體框架12以可轉動(可搖動)的方式來連接。如圖5所示,把手50是使用軸構件34,與本體框架12以可轉動的方式來連接。因此,第1連桿20、第2連桿25、第3連桿30、基底框架41及把手50,是以由軸構件34所構成之相同的軸線為中心,形成為可互相轉動的形式。
在該嬰兒車本體11,把手50是形成為可在第1位置(背面推位置)與第2位置(面對推位置)之間搖動;第1位置是在側面視中往較垂直軸更後方傾斜的位置,而第2位置是往較垂直軸更前方傾斜的位置。在圖1中,把手50是被配置於第1位置。在圖2中,把手50是被配置於第2位置。在把手50的軸部50a,設有固持嚙合構件51。固持嚙合構件51是呈可沿軸部50a的長邊方向相對於軸部50a滑動。另一方面,在本體框架12上,設有可與固持嚙合構件51嚙合的第1位置固持構件35(參照圖2)及第2位置固持構件36(參照圖1)。藉由固持嚙合構件51與第1位置固持構件35嚙合,把手50將如圖1所示被固持於第1位置。藉由固持嚙合構件51與第2位置固持構件36嚙合,把手50將如圖2所示,被固持於第2位置。
接下來,就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之腳14、16的車輪固持單元70進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前腳14及後腳16上所安裝之車輪固持單元70全部構成作為所謂腳輪。如圖8及圖9所示,各車輪固持單元70具有固定體71,是被固定於對應的腳14、16上;旋轉體74,是固定體71所固持者;與車輪78,其隔著車軸77以可旋轉的方式被固持於旋轉體74上。車輪78是呈可以由車軸77所構成之旋轉軸線Ar為中心來旋轉。
再者,如圖1所示,一對的車輪78被設成分別位於固定體71及旋轉體74之兩側。惟,在圖8中,省略了單側之車輪78的圖示。
如圖8所示,固定體7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往下 方延伸出的腳輪軸構件72。旋轉體74具有受腳輪軸構件72所貫通之貫通穴(圖未示)。此結果,旋轉體74呈可以由腳輪軸構件72所構成之腳輪軸線Ac為中心對固定體71旋轉。作為旋轉體74相對於固定體71之旋轉軸線的腳輪軸線Ac,與作為車輪78相對於旋轉體74之旋轉軸線的旋轉軸線Ar呈非平行。典型而言,腳輪軸線Ac是與上下方向平行,旋轉軸線Ar是與横方向平行。
如圖9所示,車輪固持單元70進一步具有鎖定構件79,是限制固定體71及旋轉體74之相對旋轉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鎖定構件79是被固持於固定體71。鎖定構件79可相對於固定體71動作。在固定體71上形成有收容溝73,是在上下方向上細長地延伸且朝向旋轉體74開口者。鎖定構件79是配至於收容溝73內,對固定體71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移動。此結果,鎖定構件79可在非旋轉位置與旋轉位置之間移動,該非旋轉位置是限制旋轉體74對固定體71之旋轉的位置,該旋轉位置是旋轉體74可對固定體71旋轉的位置。
在圖9中,表示了配置於非旋轉位置的鎖定構件79。如圖9所示,當鎖定構件79被配置於非旋轉位置,該鎖定構件79將從固定體71往下方突出。在旋轉體74上,設有用於承接自固定體71突出之鎖定構件79的承接凹部75。即,鎖定構件79位於非旋轉位置的情況,鎖定構件79的尖端被***承接凹部75內,而固定體71及旋轉體74以腳輪軸線Ac為中心之相對旋轉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鎖定構件79位於 旋轉位置時,鎖定構件79的整體位於固定體71的內部,固定體71及旋轉體74可以腳輪軸線Ac為中心進行相對旋轉。
再者,如圖9所示,在固定體71的收容溝73中,收容有施力構件80。施力構件80是由例如壓縮彈簧所構成。施力構件80可將鎖定構件79從旋轉位置側朝向非旋轉位置施力。又,鎖定構件79是連接於後述之傳達手段85的引線86。鎖定構件79相對於固定體71的相對位置可透過傳達手段85來控制。
再者,安裝於一對的前腳14之車輪固持單元70,可構成為相同或對稱。同樣地,安裝於一對的前腳16之車輪固持單元70,可構成為相同或對稱。又,前腳14之車輪固持單元70及後腳16所安裝的車輪固持單元70,只有對腳的安裝部位不同,其他則可以相同的方式構成。在圖8及圖9中,作為代表,圖示有前腳14所安裝的車輪固持單元70。
在由以上結構所構成之嬰兒車10中,把手50被固持於第1位置時(圖1的狀態),操作者(監護人)可從在嬰幼兒背面側之嬰兒車10之後腳側的位置來握持把手50,使嬰幼兒朝向行進方向的前方來推進嬰兒車10。此時,嬰兒車10的前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另一方面,把手50被固持於第2位置時,操作者可從面對嬰幼兒之嬰兒車10的前腳側位置來握持把手50,將嬰兒車10推進。此時,嬰兒車10的後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在這樣的嬰兒車10中,在安裝於行進方向前方側的腳14、16的車輪固持單元70,旋轉體74對固定體71為可旋轉狀態,而在安裝於行進方向之後方側的腳 所安裝之車輪固持單元70,旋轉體74對固定體71的旋轉宜受到限制。
即,把手50被固持在第1位置時,安裝於前腳14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宜被配置於旋轉位置,且安裝於後腳16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宜被配置於非旋轉位置。又,把手50被固持於第2位置時,前腳14所安裝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宜被配置於非旋轉位置,且安裝於後腳16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宜被配置於旋轉位置。接著,在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中,如後所述,設有切換機構100,是隨把手50相對於本體框架12之搖動來使鎖定構件79移動者。
接下來,就如上述結構所構成之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進行折疊時的動作來進行說明。具有以上結構之嬰兒車10,藉由使各構成構件相對轉動,可進行折疊。具體而言,將配置於第1位置的把手50往後上方拉起一次,之後,再往下方壓下,藉此可使第3連桿30對後腳16往圖2中順時針方向轉動。伴隨此操作,扶手19及第2連桿25將對第1連桿20往圖2中順時針方向轉動。藉由這樣的操作,隨著在側視圖中把手50與前腳14被配置成略平行,把手50的配置位置變得可往下降。設成以上的狀態,如圖3所示,可將嬰兒車10折疊。圖3之經折疊的狀態中,可沿嬰兒車10的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將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在將嬰兒車10從折疊狀態展開時,只要依循與上述之折疊操作相反的順序即可。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中,如圖4~7所示,限制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至折疊狀態之動作的狀態維持構件60,是設在本體框架12上。狀態維持構件60可在限制位置與解除位置之間移動,該限制位置是嬰兒車10的折疊動作受到限制的位置,且該解除位置是嬰兒車10之折疊動作可進行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狀態維持構件60可被固持於第1連桿20的主連桿材21。狀態維持構件60在限制位置與解除位置之間的移動,是沿主連桿材21的長邊方向來移動。
如圖6所明示,狀態維持構件60具有裝配於主連桿材21之本體部61,與自本體部61突出之限制嚙合突起62及承接板63。限制嚙合突起62,是從本體部61往横方向內側突出。另一方面,在第3連桿30的端構件32上,形成有可與限制嚙合突起62嚙合的限制嚙合凹部33。如圖5所示,狀態維持構件60對第1連桿20往下方滑動時,狀態維持構件60的限制嚙合突起62將被收容於第3連桿30之限制嚙合凹部33內。在圖5所示之狀態,固持狀態維持構件60的第1連桿20跟與狀態維持構件60嚙合之第3連桿30無法相對轉動。因此,狀態維持構件60的限制嚙合突起62與第3連桿30之限制嚙合凹部33嚙合時,嬰兒車10將被維持在已展開的狀態,而無法將嬰兒車10折疊。即,圖5所示之狀態維持構件60的位置,為狀態維持構件60的限制位置。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狀態維持構件60若對第1連桿20往上方滑動,限制嚙合突起62將從第3連桿30的限制 嚙合凹部33拔出。接著,當限制嚙合突起62與限制嚙合凹部33的嚙合被解除時,第1連桿20及第3連桿30就可相對轉動,而可將嬰兒車10折疊。即,圖6所示之狀態維持構件60的位置為狀態維持構件60的限制位置。
再者,狀態維持構件60的本體部61宜藉由圖未示之施力構件,從解除位置(參照圖6)往限制位置(參照圖5)方向被施力。藉由使用這樣的施力,只要沒有施加積極的外力,嬰兒車10的折疊動作就變得能較確實地被限制。即,可有效地防止因誤操作而開始非蓄意之嬰兒車10的折疊動作。
伴隨狀態維持構件60的設置,用於操作狀態維持構件60的操作構件55,被設置於把手50的軸部50a。操作構件55可在圖5所示的非操作位置與圖6所示的操作位置之間,沿著把手50中設有操作構件5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移動。操作構件55藉由把手50的軸部50a所收容之施力構件59(參照圖5),可從操作位置之側往非操作位置被施力。即,操作構件55在未施加外力的情況,藉由來自施力構件59的施力,可使其變成位於較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舉例而言,操作構件55可藉由圖未示的操作傳達具,與把手50之中間部50b所設置之操作裝置52(參照圖1)連結。接著,藉由操作遠距操作裝置52,可使操作構件55從操作位置往非操作位置移動。
如圖5所示,操作構件55具有把手50所固持之操作基部56,與從操作基部56突出之操作突出部57。操作基 部56是裝配於把手50的軸部50a。操作基部56可沿把手50之軸部50a的長邊方向相對於該軸部50a滑動。又,操作突出部57是朝向對把手50中設有操作基部56之部分50a的長邊方向直交之方向,較具體而言就是寬度方向上的內側,自操作基部56延伸出去。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狀態維持構件60的承接板63是從本體部61往寬度方向之外側延伸出去。接著,當操作構件55從非操作位置往操作位置移動時,操作突出部57將從下方抵接於狀態維持構件60的承接板63,將狀態維持構件60從限制位置往解除位置押壓。即,如圖5及圖6所示,在把手50被配置於第1位置時,藉由使操作構件55從非操作位置往操作位置移動,可使狀態維持構件60從限制位置移動至解除位置。藉此,上述嬰兒車10的折疊動作即可進行。
接下來,就切換機構100進行說明。切換機構100是應把手50對本體框架12之搖動使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移動的機構。如圖5、圖7、圖8及圖9所示,切換機構100包含設於本體框架12之切換構件65,與將切換構件65的動作傳達給鎖定構件之傳達手段85。切換構件65可相對於本體框架12動作。切換構件65是受到後腳16所固持。切換構件65可在圖5所示之第1切換位置與圖7所示之第2切換位置之間,沿著後腳16中設有切換構件6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移動。
另一方面,傳達手段85是被設置於切換構件65與鎖定構件79之間。就具體的結構而言,如圖9所示,傳達 手段85具有引線86、插通有引線86的筒狀構件87。引線86分別被安裝於鎖定構件79與切換構件65。傳達手段85一端被固定於鎖定構件79的附近,而另一端則被固定於切換構件65的附近。因此,切換構件65在第1切換位置與第2切換位置之間移動時,引線86將在筒狀構件87內移動,而鎖定構件79會在旋轉位置與非旋轉位置之間移動。
尤其是在圖示之例中,在安裝於前腳14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與切換構件65之間,設有前腳側的傳達手段85,且,在安裝於後腳16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與切換構件65之間,設有後腳側的傳達手段85。前腳側的傳達手段85如圖2所示,通過後腳16內及前腳14內,從切換構件65延伸至車輪固持單元70為止。後腳側的傳達手段85,如圖2所示,通過後腳16內,從切換構件65延伸至車輪固持單元70為止。切換構件65位於圖5的第1切換位置時,安裝於前腳14之鎖定構件79被從非旋轉位置往旋轉位置拉起,且,安裝於後腳16的鎖定構件79可藉由施力構件80的施力,被從旋轉位置押進非旋轉位置。另一方面,切換構件65位於圖7之第2切換位置時,安裝於前腳14之鎖定構件79可藉由施力構件80的施力,從旋轉位置被押進非旋轉位置,且,安裝於後腳16之鎖定構件79將被從非旋轉位置往旋轉位置拉起。
切換機構100的切換構件65是依據把手50的搖動位置而變成被配置於第1切換位置與第2切換位置中任一者。具體而言,把手50所裝配之操作構件55可伴隨把手50的搖 動來押壓切換構件65而使其動作。如圖5所示,把手50位於第1位置時,操作構件55將從切換構件65拉離。惟,操作構件55隨著把手50的搖動,可從下方抵接於切換構件65而使該切換構件65動作。即,如圖5所示,把手50被配置於第1位置時,操作構件55從切換構件65拉離,將切換構件65配置於第1切換位置。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把手50被配置於第2位置時,將從下方抵接於切換構件65的切換突出部67,將切換構件65配置於第2切換位置。
再者,如圖5所示,藉由後腳16內所設置之施力構件69,切換構件65將受到來自第2切換位置之側往第1切換位置的施力。施力構件69的施力較設置於車輪固持單元70內之施力構件80的施力大。因此,在未抵接於操作構件55的狀態下,切換構件65將變得安穩定位於第1切換位置。藉此,可實現依據把手50的搖動位置來穩定切換構件65之位置控制。
如圖5所示,切換構件65具有固持於後腳16之切換基部66,與自切換基部66突出之切換突出部67。切換基部66是以可沿後腳16的長邊方向相對於該後腳16滑動的方式,裝配於後腳16。又,切換突出部67,是朝向直交於後腳16中設有切換基部66之部分的長邊方向,較具體而言是在前後方向上朝向後方,自切換基部66延伸出去。如圖7所示,當把手50從第1位置往第2位置移動時,操作構件55的操作突出部57將從下方抵接於切換構件65的切換突出部67,將切換構件65從第1切換位置往第2切換位置押壓。
即,操作構件55的操作突出部57具有接觸面58,是伴隨把手50從第1位置往第2位置之搖動而從下方接觸切換構件65的面。相反地,切換構件65具有承接面69,是會變成與操作構件55之接觸面58接觸的面。在圖4中,表示了從與把手50之搖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來觀察時的接觸面58(點線)及承接面69。
如圖4所示,或亦可從圖5來理解,接觸面58是形成為曲面狀。因此,伴隨把手50的搖動,可利用操作構件55來使切換構件65對後腳16平滑且穩定地動作。藉此,可視把手50的搖動,使鎖定構件79在旋轉位置與非旋轉位置之尖叫確實地動作。又,如圖4所示,接觸面58包含下述曲面:在從與把手50之搖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來觀察時,伴隨把手50從第1位置往第2位置搖動之操作構件55的移動路徑tr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距搖動軸線As的距離da逐漸變長之曲面。因此,伴隨把手50之搖動,可使切換構件65對後腳16一點一點平滑地動作。藉此,依據把手50之對本體框架12的搖動,可使鎖定構件79在旋轉位置與非旋轉位置之間較確實地進行動作。
同樣地,如圖4所示,切換突出部67的承接面68包含下述曲面:在從與把手50之搖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觀察時,伴隨把手50從之第1位置往第2位置之搖動時操作構件55的移動路徑tr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距搖動軸線As的距離db逐漸變長的曲面。因此,伴隨把手50的搖動,可令切換構件65對後腳16一點一點地平滑地動作。藉此,依 據把手50對本體框架12的搖動,可使鎖定構件79在旋轉位置與非旋轉位置之間較確實地動作。
再者,如圖5所示,在後腳16形成有沿後腳16之長邊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之誘導長穴16a。該誘導長穴16a中***有切換軸構件65a。切換軸構件65a可沿誘導長穴16a的長邊方向移動。該切換軸構件65a可由切換構件65之切換基部66所固持,與切換構件65一起對後腳16動作。上述之傳達手段85的引線86,亦可連接於切換軸構件65的切換軸構件65a,或連接於與切換軸構件65a一起被固定,在後腳16內與切換軸構件65一起移動之連動構件(圖未示)。
然而,如上所述,操作構件55在把手50位於第1位置時,可從下方接觸於狀態維持構件60,可使狀態維持構件60從限制位置往解除位置移動。在本實施形態中,把手50被配置於第1位置時,操作構件55在其接觸面58中距把手搖動軸線As之距離da(參照圖5)最長的頂部58a,會接到狀態維持構件60的承接板63。這樣的接觸面58,可防止大型化而可以小型化的方式來設計。即,可謀求操作構件55的小型化,且可謀求嬰兒車10的簡易化及輕量化。
又,如圖4所示,接觸面58的頂部58a,在從與把手50之搖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來觀察時,是沿著與把手50中設有操作構件5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直交的方向。換言之,接觸面58的頂部58a,在從與搖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的觀察中,是接到與直交於把手50中設有操作構件5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之方向平行,或接到該直交方向。依據這樣的操作 構件55,可確保狀態維持構件60與操作構件55之穩定的接觸狀態。藉此,使用在切換構件65之操作中也利用到的操作構件55,就能穩定地操作狀態維持構件60。特別是,在如本實施形態這樣,操作構件55沿把手50之長邊方向滑動的情況下,使用該操作構件55,可較穩定地操作狀態維持構件60。
依據以上之本實施形態,操作構件55可藉由對把手50動作來押壓狀態維持構件60而使其移動,且能伴隨把手50之搖動來押壓切換構件65使其動作。即,依據本實施形態,在把手50搖動時,利用隨把手50之搖動而移動之操作構件55,可自動地操作切換構件65。該操作構件55受操作時可對把手50動作,亦可使狀態維持構件60移動。亦即,操作構件55亦可作為用於維持嬰兒車10之展開狀態之機構的一部分來發揮機能。藉由使用這樣的操作構件55,相較於在操作構件55之外另外設置用於使切換構件65動作之構件,可減低嬰兒車10的零件件數。又,因零件件數被減低,也就能充分地確保零件的設置空間。進一步,亦可將嬰兒車10的結構大幅地簡略化及小型化,同時,也能實現嬰兒車10的輕量化。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操作構件55可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操作位置下方的非操作位置之間,沿著把手50中設有操作構件5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移動,且,從操作位置之側往非操作位置被施力。此外,操作構件55將伴隨把手50的搖動,從下方抵接於切換構件65而使該切換構件65動 作。亦即,操作構件55在受到往位於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施力時,將會從下方押壓切換構件65。藉此,在把手50往第2位置搖動時,位於被施力位置的操作構件55,將會朝與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押壓切換構件65。因此,維持在可移動範圍之下限的操作構件55,可隨把手50之搖動,從下方接觸切換構件65,使切換構件65往上方動作。在此情況下,可實現切換構件65之穩定。
進一步,依據本實施形態,操作構件55可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操作位置下方的非操作位置之間,沿把手50中設有操作構件55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移動,且,受到從操作位置側往非操作位置方向的施力。此外,狀態維持構件60受到從操作位置往非操作位置移動之操作構件55所押壓,從限制位置往解除位置移動。亦即,操作構件55受到往位於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施力的同時,將會從下方押壓狀態維持構件60。藉此,把手50被配置於第1位置時,藉由對抗施力而被往操作位置操作之操作構件55,就會使狀態維持構件60動作。因此,可有效地防止狀態維持構件60非意圖地發生動作。藉此,可將嬰兒車10穩定地維持在展開狀態。
進一步,依據本實施形態,把手50可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搖動,該第1位置是操作構件可與狀態維持構件60嚙合的位置,該第2位置是操作構件55與切換構件65嚙合的位置。此外,把手50位於第1位置時,操作構件55會從切換構件65拉離。因此,在把手50配置於第1位置的狀態下,在將嬰兒車10從折疊狀態展開時,在切換構件65與操 作構件55之間將會形成有縫隙。因此,在將嬰兒車展開時,可有效地防止衣服等被夾在切換構件65與操作構件55之間。
進一步,依據本實施形態,操作構件55具有操作基部56,是可相對於把手50滑動者;與操作突出部57,是往對把手50中設有操作基部56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交叉之方向(寬度方向)突出,且包含接觸面58者。因此,伴隨把手50的搖動可穩定地確保操作構件55與切換構件65的接觸。
再者,關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有各種的變更。以下就變更之一例進行說明。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例示有安裝於前腳14及後腳16兩方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利用切換機構100,依據把手50的搖動位置自動地動作之例,但並非受限於此。亦可設為僅有安裝於某一腳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鎖定構件79利用切換機構100來依據把手的搖動位置自動地動作。此時,另外一邊的腳上所安裝的車輪固持單元,就算不構成為腳輪型式亦可。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的整體結構,只是舉例。
進一步而言,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車輪固持單元70的結構,只是舉例。例如,亦可採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8-254693號公報所揭示之腳輪的結構。
再者,對所述之實施形態雖說明了數個變形例,但當然亦可將複數個變形例適宜組合使用。

Claims (12)

  1. 一種嬰兒車,其具備:可折疊的嬰兒車本體,其具有:本體框架,具前腳及後腳;與把手,是以可搖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本體框架;與車輪固持單元,是設置於前述前腳及前述後腳中至少一者之腳上的車輪固持單元,其具有:車輪;旋轉體,是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持前述車輪;固定體,是被安裝於前述至少其中一者之腳上,且以下述方式支持旋轉體:旋轉體可以與前述車輪之旋轉軸線非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來旋轉;與鎖定構件,其可在非旋轉位置與旋轉位置之間移動,該非旋轉位置是限制前述旋轉體相對於前述固定體旋轉之位置,該旋轉位置是使前述旋轉體可相對於前述固定體旋轉之位置;可在前述嬰兒車本體之折疊動作受到限制之限制位置,與前述嬰兒車本體之折疊動作可進行之解除位置之間移動的狀態維持構件,是被設置於前述本體框架上;可對前述把手進行動作的操作構件是設置於前述把手上;設置有切換機構,是可依據前述把手相對於前述本體框架之搖動來使前述鎖定構件移動;前述切換機構包含:切換構件,以可動作的方式設置 於前述本體框架上;與傳達手段,其將前述切換構件的動作傳達至前述鎖定構件;前述操作構件,可藉由對前述把手進行動作,來押壓前述狀態維持構件而使其移動;伴隨前述把手的搖動,來押壓前述切換構件而使其動作。
  2.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本體框架具有:扶手,其以可轉動的方式連接於前述前腳及前述後腳;與第1連桿,其以可轉動的方式與前述扶手連接;前述狀態維持構件被支持於前述第1連桿,前述切換構件被支持於前述後腳上。
  3.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能;前述操作構件伴隨前述把手的搖動,從下方抵接於前述切換構件而使該切換構件動作。
  4.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 能;前述狀態維持構件受到從前述非操作位置往前述操作位置移動之前述操作構件所押壓,而從前述限制位置往前述解除位置移動。
  5.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把手可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搖動,該第1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狀態維持構件嚙合的位置,該第2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切換構件嚙合的位置;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前述操作構件是從前述切換構件遠離。
  6.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把手可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搖動,該第1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狀態維持構件嚙合的位置,該第2位置是前述操作構件可與前述切換構件嚙合的位置;前述操作構件可沿著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在操作位置與位於較前述操作位置下方之非操作位置之間移動;且是從前述操作位置側往前述非操作位置的方向被賦予勢能;前述操作構件具有接觸面,是當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可從下方接觸於前述狀態維持構件的面,且當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從下方接觸於前述切換構件。
  7.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操作構件具有操作基部,是可相對於前述把手滑動;與操作突出部,是往相對於 前述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基部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且含有前述接觸面。
  8.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在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前述接觸面呈曲線狀。
  9.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接觸面包含下述面: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伴隨前述把手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路徑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與前述搖動軸線的距離逐漸變長的面。
  10.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當前述把手被配置於前述第1位置時,前述操作構件在前述接觸面中距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之距離變得最長的部分,可接觸到前述狀態維持構件。
  11.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接觸面中將會接觸於前述狀態位置構件之部分,是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的方向來觀察時,與前述把手中設有前述操作構件之部分的長邊方向直交。
  12. 如請求項6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具有:切換基部,是可相對於前述後腳滑動;與切換突出部,其往相對於前述後腳中設有前述切換基部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交叉之方向突出;前述切換突出部包含下述承接面:在從與前述把手之搖動軸線平行之方向來觀察時,伴隨前述把手從前述第1位置往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操作構件的移動路 徑中從前方側往後方側,距前述搖動軸線之距離逐漸變長的承接面;前述操作構件將伴隨前述把手之往前述第2位置的搖動而接觸於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承接面。
TW104131154A 2014-09-22 2015-09-21 Baby carriage TWI649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3088A JP6378991B2 (ja) 2014-09-22 2014-09-22 乳母車
JP2014-193088 201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5462A TW201615462A (zh) 2016-05-01
TWI649226B true TWI649226B (zh) 2019-02-01

Family

ID=5558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154A TWI649226B (zh) 2014-09-22 2015-09-21 Baby carriag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78991B2 (zh)
KR (1) KR20170058371A (zh)
CN (1) CN106687356B (zh)
TW (1) TWI649226B (zh)
WO (1) WO20160474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7918B2 (ja) * 2016-08-31 2020-08-26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2018070123A (ja) * 2016-11-04 2018-05-10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TWI594910B (zh) * 2017-03-23 2017-08-11 Shui-Sheng Bao Wheel lock structure prevents accidental slipping of the cart
JP6915935B2 (ja) * 2019-04-26 2021-08-11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JP7233398B2 (ja) 2019-06-13 2023-03-06 ワンダーランド スイツァーランド アーゲー 車輪付搬送装置
GB2601083B (en) * 2019-08-12 2023-08-23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Unlock device and stroller
WO2021124507A1 (ja) 2019-12-19 2021-06-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753A (en) * 1992-05-29 1993-03-30 Liu Kun Hei Folding baby buggy frame assembly
WO1998012094A1 (en) * 1996-09-20 1998-03-26 Jiangsu Goodbaby Group, Inc. Child carrier
TW201043510A (en) * 2009-03-31 2010-12-16 Combi Corp Baby carriage
TW201425111A (zh) * 2006-11-15 2014-07-01 Combi Corp 嬰兒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7936Y (zh) * 2006-10-26 2007-11-21 蔚冠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婴儿车改良结构
JP4994925B2 (ja) * 2007-04-09 2012-08-08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753A (en) * 1992-05-29 1993-03-30 Liu Kun Hei Folding baby buggy frame assembly
WO1998012094A1 (en) * 1996-09-20 1998-03-26 Jiangsu Goodbaby Group, Inc. Child carrier
TW201425111A (zh) * 2006-11-15 2014-07-01 Combi Corp 嬰兒車
TW201043510A (en) * 2009-03-31 2010-12-16 Combi Corp Baby carri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7356B (zh) 2019-05-28
TW201615462A (zh) 2016-05-01
CN106687356A (zh) 2017-05-17
WO2016047406A1 (ja) 2016-03-31
JP2016064688A (ja) 2016-04-28
KR20170058371A (ko) 2017-05-26
JP6378991B2 (ja)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226B (zh) Baby carriage
US8297643B2 (en) Stroller
TWI507314B (zh) Baby carriage
JP5199113B2 (ja) ベビーカー
JP2015229493A (ja) ベビーカー用車体
GB2547515A (en) Infant stroller apparatus
JP2012183848A (ja) 折畳式乳母車
WO2018051807A1 (ja) ベビーカー
TW201817625A (zh) 嬰兒車
TW201632384A (zh) 嬰兒車
JP6400913B2 (ja) ベビーカー
TWI761080B (zh) 嬰兒車
JP5798890B2 (ja) ベビーカー用の制動機構、ベビーカー用の車輪保持機構、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TWI752337B (zh) 嬰兒車
JP6400914B2 (ja) ベビーカー
CN113501044B (zh) 婴儿车
TWI753279B (zh) 嬰兒車
JP2021130413A (ja) 育児器具およびガード装置
TW202007573A (zh) 嬰兒車
JP2014065416A (ja) 手押し車の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