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314B - Baby carriage - Google Patents

Baby carri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314B
TWI507314B TW099109392A TW99109392A TWI507314B TW I507314 B TWI507314 B TW I507314B TW 099109392 A TW099109392 A TW 099109392A TW 99109392 A TW99109392 A TW 99109392A TW I507314 B TWI507314 B TW I5073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witching
switching member
holding
hold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3510A (en
Inventor
Kenji Funakura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43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3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3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B62B9/203Handle bars; Handles movable from front end to rear en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301/00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 B62B2301/04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 B62B2301/046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 B62B2301/0463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by blocking the rotation at a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嬰兒車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一種嬰兒車,係有關於把手可於朝前方傾斜之位置與朝後方傾斜之位置間搖動者,特別是有關於設於前腳或後腳之車輪可依據把手位置自動地切換為相對嬰兒車前後方向呈可迴旋或不可迴旋之狀態者。
背景技術
習知有一種嬰兒車,係使嬰幼兒乘車而使嬰幼兒面向行進方向者。且,目前具有一可在側面觀視下較垂直軸朝前方傾斜之第1位置(面對面推位置)、與較垂直軸朝後方傾斜之第2位置(背面推位置)間搖動之把手的嬰兒車已廣為普及。上述嬰兒車在把手位於第2位置時,操作者(保護者)可由嬰幼兒之背面側握持把手,並推動嬰兒車來使嬰幼兒面向行進方向之前方。另一方面,當把手位於第1位置時,操作者可由面對面之前腳側位置握持把手,並推動嬰兒車來使後腳側朝向行進方向之前方。
惟,考慮到嬰兒車之操作性,宜使行進方向前方側之腳所安裝的車輪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而行進方向後方側之腳所安裝的車輪則不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且,JP2002-284015A所揭示之嬰兒車,係前腳與後腳所設之車輪可依據把手位置自動地切換為相對前後方向呈可迴旋或不可迴旋之狀態者。
JP2002-284015A所揭示之嬰兒車中,鎖固切換構件係設於前腳而可滑動。且,鎖固切換構件可利用朝第1位置(對面推位置)搖動之把手推壓而滑動,藉此將車輪切換為可迴旋之狀態或不可迴旋之狀態。
惟,一般而言,前腳之傾斜角度或把手之搖動範圍會考慮到乘坐舒適性或操作性等,而與嬰兒車之其它構成產生關聯來設定。故,所有嬰兒車中,把手推壓鎖固切換構件之方向不可能與鎖固切換構件之可滑動方向(即前腳之延伸方向)一致。因此,無法利用把手之搖動來使鎖固切換構件順暢地滑動。換言之,有時無法穩定且確實地以把手進行鎖固切換構件之操作。原本就嬰兒車之整體構成而言,由易於握持把手或易於操作把手之觀點來看,有時會有使把手搖動至前腳之側邊位置並不適當之情況。此時,不可能搖動把手來推壓鎖固切換構件。
發明揭示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嬰兒車,係可更穩定且確實地進行對應把手位置之車輪狀態的切換操作者。
本發明之嬰兒車包含有:骨架部,係具有前腳與後腳者;把手,係連結於骨架部,而可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間搖動者;腳輪機構,係設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中的至少一者,並具有車輪、車輪保持部與鎖固構件,前述車輪保持部係將前述車輪保持成可旋轉且可迴旋,而前述鎖固構 件則可於限制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位置與可使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解除位置間移動;切換機構,係具有切換構件者,該切換構件構造成可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並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及,傳達機構,係設於前述切換機構與前述腳輪機構間,可將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間之移動傳達至前述鎖固構件,而使前述鎖固構件由前述鎖固解除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或由前述鎖固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解除位置者。
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構件可設置於前述把手而可滑動,且,前述切換構件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配置於前述把手上之前述第1保持位置,而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則配置於與前述第1保持位置相異的前述把手上之前述第2保持位置。
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骨架部可更具有第1卡合構件與第2卡合構件,前述第1卡合構件係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卡合而將前述切換構件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前述第2卡合構件係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卡合而將前述切換構件保持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該嬰兒車中,前述骨架部可更具有連結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之靠臂部,且,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第2卡合構件設於前述靠臂部。又,該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構件及前述骨架部可構造成,藉由前述切換構件與前述第1卡合構件卡合來限制前述把手自前述第1位 置之搖動,並藉由前述切換構件與前述第2卡合構件卡合來限制前述把手自前述第2位置之搖動。
又,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構件可於前述把手上朝前述把手之長方向移動;前述切換構件至前述把手之搖動中心的沿著前述把手長方向之長度,在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時不同。
或者,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構件可支撐於前述骨架部而可旋動,而前述切換構件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可朝前述把手搖動時之軌道範圍內突出、或是朝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在前述把手搖動時之軌道範圍內突出;且,前述切換構件係構造成,藉由自前述第1位置朝前述第2位置移動中、或是自前述第2位置朝前述第1位置移動中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該把手之構件推壓前述突出部,使前述切換構件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間旋動。
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骨架部可更具有連結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之靠臂部,且前述切換構件可支持於前述靠臂部而可旋動。
又,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構件可具有:第1突出部,係當位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時,朝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內、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之前述軌道範圍內突出,並推壓於由前述第2位置朝前述第1位置搖動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者;及,第2突出部,係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時,朝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內 突出、或朝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之前述軌道範圍內突出,並推壓於由前述第1位置朝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者。
再者,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切換機構可構造成,當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之間時,將前述切換構件朝前述第1保持位置或前述第2保持位置賦予勢能。
又,本發明之嬰兒車可構造成,前述前腳下端設有前腳用腳輪機構,且前述後腳下端設有後腳用腳輪機構,前述前腳用腳輪機構及前述後腳用腳輪機構之其中一者與前述切換機構間設有第1前述傳達機構,而前述前腳用腳輪機構及前述後腳用腳輪機構之另一者與前述切換機構間則設有第2前述傳達機構。上述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可構造成,前述把手在前述第1位置係朝前方傾斜,在前述第2位置係朝後方傾斜,且,當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限制前述前腳用腳輪機構之前述車輪迴旋,而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則限制前述後腳用腳輪機構之前述車輪迴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形態之嬰兒車全體構成的立體圖。
第2圖係在把手已配置於第2位置(背面推位置)之狀態下顯示嬰兒車之側面圖。
第3圖係在把手配置於第1位置(面對面推位置)之狀態下顯示嬰兒車之側面圖。
第4圖係顯示前腳用腳輪機構之側面圖。
第5圖係第4圖所示之前腳用腳輪機構的縱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解除位置之狀態。
第6圖係對應第5圖之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位置之狀態。
第7圖係沿著第6圖之VII-VII線的剖面圖。
第8圖係顯示後腳用腳輪機構之側面圖。
第9圖係第8圖所示之後腳用腳輪機構的縱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位置之狀態。
第10圖係用以說明切換機構者,為顯示嬰兒車之部分側面圖。
第11圖係對應第10圖者,為用以說明切換機構之其中一變形例之圖。
第12圖係沿著第11圖之XII-XII線的剖面圖。
第13圖係對應第12圖者,顯示配置於與第12圖所示之位置不同之位置的切換構件。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其中一實施形態。
第1圖~第10圖為用以說明本發明嬰兒車之其中一實施形態之圖。其中,第1~3圖顯示嬰兒車之全體構成。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包含具有前腳22與後腳24之骨架部20、及連結於骨架部20而可搖動之把手50。又。骨架部20之前腳22下端設有具有前輪61之前腳用 腳輪機構60,且骨架部20之後腳24下端設有具有後輪81之後腳用腳輪機構80。
而,本實施形態中,嬰兒車10如目前所廣為普及(例如JP2006-117012A),構造成可摺疊。又,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中,使把手50相對骨架部20搖動,藉此操作者(保護者)可由嬰幼兒之背面側握持把手50來操縱嬰兒車10,使嬰幼兒面向行進方向之前方來使嬰兒車10行走,且,操作者亦可由面對嬰幼兒之前腳側位置握持把手50來操縱嬰兒車10,使嬰兒車10之後腳側變成行進方向之前方來使嬰兒車10行走。
在此,本說明書中,相對嬰兒車之「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等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係表示以乘坐在處於展開狀態之嬰兒車的嬰幼兒為基準時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更詳言之,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係指第1圖中連結紙面左下與右上之方向,相當於第2圖及第3圖中紙面之左右方向。且,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前」係指乘坐之嬰幼兒所面向之側,第1圖中紙面之左下側及第2圖與第3圖中紙面之左側為嬰兒車10之前側。另一方面,嬰兒車10之「上下方向」係指正交於前後方向正交且正交於接地面之方向。故,當接地面為水平面時,「上下方向」係指垂直方向。又,「橫方向」為寬度方向,係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皆正交之方向。
首先,就嬰兒車之整體構成,針對骨架部20與把手50 進行說明。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整體係呈以沿前後方向之橫方向中心面為中心而大致對稱之構成。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骨架部20具有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一對前腳22、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一對後腳24、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一對靠臂部28、及分別配置於左右之一對連結桿26。
前腳22、後腳24及連結桿26可由筒狀構件,例如鋁合金製之管材形成。另一方面,靠臂部28可由例如樹脂形成。前腳22之上方端部與配置於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靠臂部28前方部分連結而呈可旋動(可搖動)。同樣地,後腳24之上方端部與配置於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靠臂部28前方部分連結而呈可旋動(可搖動)。又,連結桿26之上方部分則與配置於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靠臂部28後方部分連結而呈可旋動(可搖動)。
骨架部20更具有連結左前腳22與左連結桿26之左側邊連結構件32、及連結右前腳22與右連結桿26之右側邊連結構件32。各側邊連結構件32係將其前方部分連結於前腳22之中間部分而呈可旋動,且將其後方部分連結於連結桿26之下方部分而呈可旋動。側邊連結構件32可由例如鋁合金製之板材形成。又,骨架部20更具有連結左後腳24與左連結桿26之左支架34、及連結右後腳24與右連結桿26之右支架34。各支架34之其中一部分係連結於後腳24之中間部分呈可旋動(可搖動),而另一部分則連結於連結桿26之下方部份呈可旋動。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具有連結一對前腳22間之前側上部連結支桿36及靠腳部38、及連結一對後腳24間之後側上部連結支桿40來作為朝橫方向延伸之構成要件。又,一對靠臂部28間可拆卸地設有可彎曲之保護構件42。
把手係可搖動地連結於上述構成之骨架部20。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把手50包含相互大致平行延伸之大致直線狀的一對直線部51a、及連結一對直線部51a間之中間部51b,整體具有略呈U字形之形狀。把手50連結於對應U字兩端部之側的支架34而可旋動(可搖動)。而,把手50相對於支架34之旋動軸線(搖動中心),係跟支架34與連結桿26之旋動軸線、及連結桿26與側邊連結構件32之旋動軸線一致。藉上述構成,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把手50可相對骨架部20搖動,把手50之直線部51a可沿靠臂部28在靠臂部28之側邊移動。
可在靠臂部28之側邊移動之把手50的一對直線部51a,係分別設有切換構件105。各切換構件105可沿直線部51a而相對直線部51a滑動。且,把手50之中間部51b設有遠距離操作切換構件105之滑動的遠距離操作裝置53。
另一方面,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各靠臂部28設有與切換構件105卡合而限制把手50之旋動的一對第1卡合構件30a(第1卡合突起)及第2卡合構件30b(第2卡合突起)。各切換構件105具有設於前方側與後方側之收容部105a。如第10圖中之部分剖面所示,收容部105a係下方開放。故,在把手50配置於預定位置之狀態下操作遠距離操作裝置53 而使切換構件55朝上方滑動,藉此可解除切換構件105與卡合構件30a、30b之卡合。又,反之,使切換構件105朝下方滑動而藉收容部105a由上方覆蓋卡合構件30a、30b,藉此可使切換構件105與卡合構件30a、30b卡合。
藉著設於前方之第1卡合突起30a與切換構件105卡合而相互卡止,如第3圖所示,可將把手50固定於第1位置(面對面推位置)P1。當把手50已固定於第1位置P1時,把手50在側面觀視下係由沿垂直軸倒立於旋動軸線(搖動中心)O1上之位置(第3圖之虛線位置)變成朝嬰兒車10前方傾斜之狀態(朝前腳側傾斜之狀態),並與後腳24大致平行地延伸。且,操作者可由與嬰幼兒面對面之嬰兒車10之前腳側位置握持把手50,並推動嬰兒車10前進。此時,嬰兒車10之後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
另一方面,藉著設於後方之卡合突起30b與切換構件105卡合而相互卡止,如第2圖所示,可將把手50固定於第2位置(背面推位置)P2。當把手50已固定於第2位置P2時,把手50在側面觀視下係由沿垂直軸倒立於旋動軸線(搖動中心)O1上之位置(第2圖之虛線位置)變成朝嬰兒車10後方傾斜之狀態(朝後腳側傾斜之狀態),並與連結桿26大致平行地延伸。且,操作者可由嬰幼兒背面側之嬰兒車10之後腳側位置握持把手50,使嬰幼兒面向行進方向來推動嬰兒車10前進。此時,嬰兒車10之前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
而,本實施形態中,可與第1卡合構件30a及第2卡合構件30b卡合之切換構件105,係如後所述作為切換機構100, 而用以將把手50之搖動運動切換為不同之運動,以限制腳輪機構60、80之車輪61、81之迴旋或解除限制。
具有以上全體構成之嬰兒車10,可藉由使各構成構件相互旋動來摺疊。具體而言,將配置於第2位置P2之把手50暫時朝後上方拉提,接著,再朝下方壓下,藉此可使支架34相對後腳24於第2圖中朝順時鐘方向旋動。伴隨該操作,靠臂部28及側邊連結構件32會相對連結桿26於第2圖中朝順順時鐘方向旋動。藉由該操作,在側面觀視下,可將把手50與前腳22配置成大致平行,並降低把手50之配置位置。如此一來,可摺疊嬰兒車10,並使嬰兒車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尺寸縮小。另一方面,要由嬰兒車10之摺疊狀態展開時,只要採取與上述摺疊操作相反之步驟即可。
接著,一面參考第4~7圖一面說明前腳用腳輪機構60。如上所述,一對前腳22之下端分別設有前腳用腳輪機構60。2個前腳用腳輪機構60彼此為相同構成。如第4~6圖所示,腳輪機構60具有前輪(車輪)61、可旋轉前輪61並將前輪61保持成可相對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迴旋的車輪保持部62、以及設於車輪保持部62且可於限制車輪61迴旋之鎖固位置P11與可使車輪61迴旋之鎖固解除位置P12間移動之鎖固構件75。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車輪保持部62具有固定於前腳22之基部63、透過插銷63a固定於基部63之軸桿66、以及連結於軸桿66之保持部67。軸桿66係與處於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0的接地面大致正交而延伸。保持部67透過軸承70而可 旋轉地支撐於軸桿66(參考第5圖)。又,保持部67透過旋轉軸73將前輪61保持成可旋轉。該腳輪機構60中,藉由保持部67相對軸桿66旋轉,可使車輪61相對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迴旋。
而,旋轉軸73係沿著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於偏離軸桿66之軸線之位置朝橫方向延伸。故,使嬰兒車10行走時,係使前輪61相對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迴旋,以將軸桿66之軸線配置成較旋轉軸73靠近行進方向之前方。在此,第5圖中係顯示嬰兒車10以前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行走時之腳輪機構60,第6圖則顯示嬰兒車10以後腳側為行進方向前方行走時之腳輪機構60。又,第4~6圖中,係省略其中一前輪61。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基部63設有作為鎖固機構之鎖固構件75。鎖固構件75透過插銷76將其一端部75a連結於基部63。鎖固構件75可以插銷76為中心而相對基部63搖動,並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於與保持部67卡合之鎖固位置P11及未與保持部67卡合之鎖固解除位置P12間移動。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保持部67之與鎖固構件75卡合之部分形成大致圓筒狀。且,如第7圖所示,圓筒狀外周面69a之一部分形成有供鎖固構件75嵌入之凹部69b。上述鎖固構件75之鎖固位置P11係指鎖固構件75卡入該凹部69b內,而可限制保持部67相對鎖固構件75及軸桿66之旋轉的位置。上述構成中,當鎖固構件75配置於鎖固位置P11時,前輪61相對於嬰兒車10前後方向之迴旋運動。以下,將上 述已限制車輪迴旋運動之狀態簡稱為鎖固狀態。而,藉由未圖示之扭轉彈簧,對鎖固構件75由鎖固解除位置P12朝鎖固位置P11賦予勢能。
接著,主要參考第8圖及第9圖來說明分別設於一對後腳24下端之後腳用腳輪機構80。二個後腳用腳輪機構80彼此構造相同。又,後腳用腳輪機構80與前腳用腳輪機構60大致構造相同。換言之,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腳輪機構80具有後輪(車輪)81、可旋轉後輪81且保持成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之車輪保持部82、及設於車輪保持部82之鎖固構件95,該鎖固構件95可於可限制車輪81迴旋之鎖固位置P11與可使車輪81迴旋之鎖固解除位置P12間移動。如第9圖所示,車輪保持部82具有固定於後腳24之基部83、透過插銷83a固定於基部83而大致與處於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0之接地面正交地延伸之軸桿86、及透過軸承90支撐成可朝軸桿86旋轉之保持部87。又,保持部87透過旋轉軸93將前輪91保持成可旋轉。旋轉軸93沿著嬰兒車10前後方向在由軸桿86之軸線偏離之位置朝橫方向延伸。
如第9圖所示,基部83設有作為鎖固機構之鎖固構件95。鎖固構件95透過插銷96將其一端部95a連結於基部83。鎖固構件95可以插銷96為中心而相對基部83搖動,如第9圖所示,並於與保持部87卡合之鎖固位置P11及未與保持部87卡合之鎖固解除位置P12間移動。
與前腳用腳輪機構60同樣地,與保持部87之鎖固構件95卡合之部分形成大致圓筒狀。且,圓筒狀外周面89a之一 部分形成有供鎖固構件95嵌入之凹部89b。上述鎖固構件95之鎖固位置P11係指鎖固構件75卡入該凹部89b內,而可限制保持部87相對於軸桿86之旋轉的位置。而,藉由未圖示之扭轉彈簧,對鎖固構件95由鎖固解除位置P12朝鎖固位置P11賦予勢能。
接著,說明切換機構100。如上所述,切換機構100係將把手50之旋動運動變換為不同運動,以限制腳輪機構60、80之車輪61、81之迴旋或解除限制之機構。本實施形態中,切換機構100具有設置成可於把手50之直線部51a滑動之切換構件105。
如第10圖所示,切換構件105係與靠臂部28前方側所設之第1卡合構件30a卡合而保持於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的第1保持位置P21,與靠臂部28後方側所設之第2卡合構件30b卡合則保持於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的第2保持位置P22。如上所述,當切換構件105與第1卡合構件30a卡合而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把手50會位於第1位置P1而限制由第1位置P1之搖動。同樣地,當切換構件與第2卡合構件30b卡合而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時,把手50會位於第2位置P2而限制由第2位置之搖動。
如第10圖所示,在把手50上,第1保持位置P21及第2保持位置P21為彼此相異之位置。本實施形態中,切換構件105可在直線部51a上朝把手50之直線部51a之長方向滑動。且,如第10圖所示,沿著切換構件105至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之把手50之直線部51a的長方向之長度L1、L2,在 切換構件105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第10圖中之虛線)與切換構件105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第10圖中之實線)不同。
再者,詳而言之,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之長度L1(沿著由切換構件105至相對於把手50之框架部20的搖動中心O1之把手50之直線部51a的長方向)較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之長度21(沿著由切換構件105至相對於把手50之框架部20的搖動中心O1之把手50之直線部51a的長方向)長。換言之,比較把手50配置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與把手50配置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切換構件105係保持於較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離開且較上方之位置。
而,把手50之直線部51a內設有未圖示之彈簧,藉由該彈簧,對切換構件105賦予勢能,使其朝靠近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之方向在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滑動。故,操作把手50之中間部51b所設之遠距離操作裝置53時,係抵抗來自內藏於把手50之彈簧之賦予勢能力,使切換構件105動作。
接著,說明傳達構件120、130。切換機構100與腳輪機構60、80之間設有將切換機構100之動作傳達至腳輪機構之傳達機構(傳達手段)。本實施形態中,2個第1傳達機構120分別設於左側及右側前腳用腳輪機構60及切換機構100之間。該2個第1傳達機構120為相同構造。又,2個第2傳達機構130分別設於左側及右側後腳用腳輪機構80及切換機構100之間。該2個第2傳達機構130為相同構造。
各傳達機構120、130將第1保持位置21與第2保持位置 22間之切換構件105之移動傳達至鎖固構件75、95,使鎖固構件75、95由鎖固解除位置P12移動至鎖固位置P11,以及由鎖固位置P11移動至鎖固解除位置P12。本實施形態中,第1傳達機構120及第2傳達機構130雖然配置位置不同,但具有相同構造。
傳達機構120、130具有導線122、132及供導線122、132通過內部之管狀構件124、134,而導線122、132係分別安裝於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5及腳輪機構60、80之鎖固構件75、95兩端。如第5、6、9、10圖所示,管狀構件124、134之兩端固定於把手50之直線部51a及腳輪機構60、80之基部63、83。上述構成中,導線122、132相對管狀構件124、134之移動,係與切換構件105相對於把手50之滑動連動,且與腳輪機構60、80之鎖固構件75、95相對於基部63、83之搖動連動。
具體而言,如第10圖所示,固定了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一端的把手50上之位置,較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之切換構件105所配置之位置靠上方。換言之,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一端至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的長度,較固定了該管狀構件124一端所延伸出之導線122端部的切換構件105至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的長度長。
故,當切換構件105在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朝下方滑動而靠近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時(即,由第1保持位置P21朝第2保持位置P22移動時),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會隨著切換機構105之移動,由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 12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朝管狀構件124外被拉出,並由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之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之端部被拉入管狀構件124內。結果,導線122之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之端部所連結之前輪用腳輪機構60之鎖固構件75,會由鎖固位置P11朝鎖固解除位置P12移動(參考第5圖)。
反之,當切換構件105在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朝上方滑動而由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離開時,即,由第2保持位置P22朝第1保持位置P21移動時,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會隨著切換構件105之移動,由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被推入管狀構件124內,並由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的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之端部朝管狀構件124外被推出。結果,導線122之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之端部所連結的前輪用腳輪機構60之鎖固構件75,會由鎖固解除位置P12朝鎖固位置P11移動。
另一方面,如第10圖所示,固定了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一端的把手上之位置,較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之切換構件105所配置之位置位於下方。換言之,從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一端到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的長度,短於從固定了由該管狀構件134一端延伸出之導線132端部的切換構件105到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的長度。
故,切換構件105在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朝下方滑動而靠近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時,即,由第1保持位置P21朝第2保持位置P22移動時,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會隨著 切換構件105之移動,由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被推入管狀構件134內,並由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的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之端部朝管狀構件134外被推出。結果,導線132之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之端部所連結的後輪用腳輪機構80之鎖固構件95,會由鎖固解除位置P12朝鎖固位置P11移動。
反之,當切換構件105在把手50之直線部51a上朝上方滑動而由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離開時,即,由第2保持位置P22朝第1保持位置P21移動時,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會隨著切換構件105之移動,由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朝管狀構件134外被拉出,並由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的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之端部朝管狀構件134內被拉入。結果,導線122之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之端部所連結的後輪用腳輪機構80之鎖固構件95,會由鎖固位置P11朝鎖固解除位置P12移動。
而,把手50所設之彈簧(未圖示)將切換構件105朝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賦予勢能之力量,大於腳輪機構60、80所設之扭轉彈簧(未圖示)使各鎖固構件75、95搖動而將導線122、132拉出至腳輪機構60、80側之力量。且,當未對切換機構100施加外力時,前輪用腳輪機構60之鎖固構件75係配置於鎖固解除位置P12,且後輪用腳輪機構80之鎖固構件95係配置於鎖固位置P11。
而,圖式之例中,構成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及管狀構件124通過把手50之內部後,支持於側邊連結構件32之 外面,再通過前腳22之內部而延伸至前輪用腳輪機構60。另一方面,構成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及管狀構件134通過把手50之內部後,通過後腳24之內部而延伸至後輪用腳輪機構80。惟,第1傳達機構120及第2傳達機構130之上述路徑僅為舉例,切換機構100與腳輪機構60、80間可用各種路徑來連結。舉例言之,不僅把手50、前腳22或後腳24之內部,亦可支持於把手50、前腳22或後腳24之外面。又,第1傳達機構120亦可以該順序經由把手50、後腳24、靠臂部28及前腳22,而由切換機構100延伸至前輪用腳輪機構60。
接著,針對使由以上構造構成之嬰兒車10的把手50搖動時的作用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使把手50所設之切換構件105與靠臂部28所設之前方側第1卡合構件30a卡合,藉此可將把手50固定於朝前腳側傾斜之第1位置P1(參考第3圖)。此時,保護者可由嬰兒車10之前腳側握持已配置於第1位置P1之把手50,在嬰兒車10之後腳側成為行進方向前方之情形下,使嬰兒車10行走。又,把手50所設之切換構件105與靠臂部28所設之後方側第2卡合構件30b卡合,藉此可將把手50固定於朝後腳側傾斜之第2位置P2(參考第2圖)。此時,保護者可由嬰兒車10之後腳側握持已配置於第2位置P2之把手50,在嬰兒車10之前腳側成為行進方向前方之情形下,使嬰兒車10行走。
本實施形態中,把手50所設之切換機構100的切換構件 105,在把手50位於第1位置P1時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而在把手50位於第2位置P2時則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
且,如上所述,當把手50朝前方傾倒而切換構件105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由切換機構100側朝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移動,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由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朝切換機構100側移動。結果,前輪用腳輪機構60之鎖固構件75會配置於鎖固位置P11,將前輪61保持於不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之狀態。反之,後輪用腳輪機構80之鎖固構件95會配置於鎖固解除位置P12,將後輪81保持於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之狀態。
另一方面,當把手50朝後方傾倒而切換構件105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由前輪用腳輪機構60側朝切換機構100側移動,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由切換機構100側朝後輪用腳輪機構80側移動。結果,前輪用腳輪機構60之鎖固構件75會配置於鎖固解除位置P12,將前輪61保持於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之狀態。反之,後輪用腳輪機構80之鎖固構件95會配置於鎖固位置P11,將後輪81保持於不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之狀態。
無論將嬰兒車10朝哪個方向推,皆可使配置於行進方向前方之車輪可相對前後方向迴旋,並限制配置於行進方向後方之車輪相對前後方向之迴旋,從操縱性與行走穩定性之觀點來看較為佳。且,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如上所述,可根據把手50之位置自動地將前腳用腳輪60及後腳用腳輪80之車輪61、81,穩定並確實地切換為可迴旋 之狀態或不可迴旋之狀態。
依據以上本實施形態,當把手50位於第1位置P1時與位於第2位置P2時,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5會保持於不同之位置。且,利用該切換構件105之位置變化,可自動地控制各腳輪機構60、80之車輪61、81迴旋。特別是,切換構件105係以線狀(特別是直線狀)動作。該切換構件105之動作會透過傳達機構而傳達至前腳用腳輪60及後腳用腳輪80,藉此可穩定並確實地將車輪61、81切換為可迴旋狀態或不可迴旋狀態。
又,當切換構件105與骨架部20所設之第1突出構件30a或第2突出構件30b卡合,藉此使把手50位於第1位置P1時及位於第2位置P2時,切換構件105必定會配置於預定位置。根據上述切換構件105之配置位置來操作前腳用腳輪60及後腳用腳輪80之鎖固構件75、95,藉此可穩定並確實地將車輪61、81切換為可迴旋狀態或不可迴旋狀態。
進一步,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5兼用為用以將把手50固定在第1位置P1或第2位置P2之構件。因此,相較於另外設置切換構件作為切換機構,可減少零件數。又,由於隨著零件數減少也簡化嬰兒車10之構成,還可穩定並確實地將前腳用腳輪60及後腳用腳輪80的車輪61、81切換為可迴旋狀態或不可迴旋狀態。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在本發明之要旨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以下,說明變更之其中一例。
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例中,相較於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當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切換構件105係由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離開,但並未受限於此。亦可相較於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當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切換構件105係接近把手50之搖動中心O1。又,雖舉例第1傳達機構120之切換機構100側的端部位於切換構件105之上方側,第2傳達機構130之切換機構100側的端部位於切換構件105之下方側,但並未受限於此,可變更為各種態樣。該變形例中,可隨著把手50之搖動,自動地限制位於行進方向後方側之腳輪機構的車輪迴旋,並使位於行進方向前方側之腳輪機構的車輪可迴旋。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用以將把手50固定於第1位置P1或第2位置P2之構件,雖舉例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5,但並未受限於此。一般而言,如第11~13圖所示,亦可與用以將把手50固定於第1位置P1或第2位置P2之滑動構件55分開地,另外設置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5。而,第11~13圖所示之例中,滑動構件55除了未與傳達機構連結外,與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切換構件105構造相同。又,第11~13圖中,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等對應之構成等標示相同標號。
第11~13圖所示之例中,切換構件106可旋動地支持於骨架部50。切換構件106構造成具有可朝把手50搖動時之軌道範圍(通過之範圍)Z內突出之突出部106a、106b,且突出部106a、106b可與搖動中之把手50接觸。特別是,圖式 之例中,切換構件106可旋動地支持於靠臂部28內,且突出部106a、106b可由靠臂部28突出。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切換構件106具有對稱之形狀,並具有第1突出部106a及第2突出部106b的2個突出部。
切換構件106之旋動軸RA,大致與把手50可接觸突出部106a、106b之部分而包含連動於把手50之搖動的移動軌跡之假想平面平行地延伸。藉此,由第1位置P1朝第2位置P2移動中之把手50或由第2位置P2朝第1位置P1移動中之把手50推壓切換構件106之突出部106a、106b,藉此切換構件106可於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間搖動。
如第12圖中實線所示,當切換構件106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第1突出部106a會由靠臂部28突出,並進入把手50搖動時之軌道範圍Z內。另一方面,第2突出部106b在與靠臂部28外面大致相同之面上延伸,不會突出至把手50搖動時之軌道範圍Z內。因此,當把手50由第2位置P2(實線)朝第1位置P1(虛線)移動時,把手50不會與較第1突出部106a更位於其移動路徑之前方側的第2突出部106b接觸,在通過與旋動軸RA相對面之位置後,會與第1突出部106a衝突而推壓第1突出部106a(參考第13圖)。且,藉由把手50推壓第1突出部106a,切換構件106會由第2保持位置P22(實線)朝第1保持位置P21(虛線)移動。
反之,如第12圖之虛線所示,當切換構件106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第1突出部106a在與靠臂部28外面大致相同之面上延伸,不會突出至把手50搖動時之軌道範圍Z內。 另一方面,第2突出部106b會由靠臂部28突出,並進入把手50搖動時之軌道範圍Z內。因此,當把手50由第1位置P1(虛線)朝第2位置P2(實線)移動時,把手50不會與較第2突出部106b更位於其移動路徑之前方側的第1突出部106a接觸,在通過與旋動軸RA相對面之位置後,會與第2突出部106b衝突而推壓第2突出部106b。且,藉由把手50推壓第2突出部106b,切換構件106會由第1保持位置P21朝第2保持位置P22移動。
惟,本變形例之切換機構100更具有板狀構件28a,該板狀構件28a係以一對支持片28b支持兩端並配置於靠臂部28內。又,切換構件106具有朝靠臂部28之內側突出之推壓突出部106c。該推壓突出部106c於靠臂部28內,位於與推壓突出部106c相對向之位置。且,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切換構件106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之間時,切換構件106之推壓突出部106c會與板狀構件28a接觸而使板狀構件28a變形。換言之,切換構件106之可搖動範圍的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間包含賦予勢能區域,當切換構件106位於賦予勢能區域內時,切換構件106會朝第1保持位置P21或第2保持位置P22賦予勢能。
圖式之態樣中,當切換構件106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之中間位置時,板狀構件28a變形最多。換言之,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之中間位置有死點,當切換構件106較該死點靠近第1保持位置P21側時,切換構件106會因板狀構件28a之復原力朝第1保持位置P21 賦予勢能,當切換構件106較該死點靠近第2保持位置P22側時,切換構件106會因板狀構件28a之復原力朝第2保持位置P22賦予勢能。
如上所述,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6會隨著把手50之搖動而旋動。且,當把手50位於第1位置P1時,切換構件106係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P21,當把手50位於第2位置P2時,切換構件106則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P22。
如第11~13圖所示之例中,第1傳達機構120之導線122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係透過設於靠臂部28內之可旋轉滑輪29a,在第1突出部106a附近固定於切換構件106。且,第1傳達機構120之管狀構件12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在靠臂部28內固定之位置,係決定為一在切換構件106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將導線122由管狀構件124朝切換機構100側拉出,而當切換構件106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將導線122由切換機構100側壓入管狀構件124之位置。
同樣地,第2傳達機構130之導線132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係透過設於靠臂部28內之可旋轉滑輪29b,在第2突出部106b附近固定於切換構件106。且,第2傳達機構130之管狀構件134的切換機構100側之端部在靠臂部28內固定之位置,係決定為一在切換構件106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將導線132由切換機構100側壓入管狀構件134,而當切換構件106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將導線132由管狀構件134朝切換機構100側拉出之位置。
第1傳達機構120及第2傳達機構130之其它構成可與上 述實施形態相同。又,第11~13圖所示之變形例的嬰兒車10,除了在此說明者外,可構造成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依據上述構成,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當切換構件106位於第1保持位置P21時,自動地限制前輪61迴旋並使後輪81可迴旋,而當切換構件106位於第2保持位置P22時,則自動地使前輪61可迴旋並限制後輪81迴旋。依據該變形例,亦可較穩定且確實地進行與把手50之位置對應的車輪61、81之狀態切換操作。
而,第11~13圖所示之例中,係利用搖動中之把手50,推壓切換機構100之切換構件106,使切換構件106之位置在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間改變,但並未受限於此。亦可構造成突出部106a、106b可朝把手50所安裝之構件(例如上述滑動構件55)隨著把手50之搖動的軌道範圍內突出,而該把手50所安裝之構件推壓突出部106a、106b,藉此使切換構件106於第1保持位置P21與第2保持位置P22間移動。
又,相對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其它變形例亦可為以下變形。
上述實施形態中,係顯示於前腳用腳輪機構60及後腳用腳輪機構80兩方設有鎖固構件75、95之例,但並未受限於此,亦可僅於其中一方設置鎖固構件。此時,可使未設置鎖固構件之腳輪機構的車輪可相對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迴旋,或沿著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而不可迴旋。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嬰兒車10之整體構成僅 為其中一例。舉例言之,亦可構成一不可摺疊之骨架部20。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腳輪機構的構成僅為其中一例。舉例言之,亦可採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2-284015號所揭示之腳輪機構的構成。
而,以上雖已說明針對上述實施形態之幾個變形例,但當然亦可適當組合複數變形例來加以運用。
10‧‧‧嬰兒車
20‧‧‧骨架部
22‧‧‧前腳
24‧‧‧後腳
26‧‧‧連結桿
28‧‧‧靠臂部
28a‧‧‧板狀構件
28b‧‧‧支持片
29a,29b‧‧‧滑輪
30a,30b‧‧‧卡合構件(卡合突起)
32‧‧‧連結構件
34‧‧‧支架
36‧‧‧連結支桿
38‧‧‧靠腳部
40‧‧‧連結支桿
42‧‧‧保護構件
50‧‧‧把手
51a‧‧‧直線部
51b‧‧‧中間部
53‧‧‧遠距離操作裝置
55‧‧‧切換構件
60‧‧‧前腳用腳輪機構
61‧‧‧前輪
62‧‧‧車輪保持部
63‧‧‧基部
63a‧‧‧插銷
66‧‧‧軸桿
67‧‧‧保持部
69a‧‧‧圓筒狀外周面
69b‧‧‧凹部
70‧‧‧軸承
73‧‧‧旋轉軸
75‧‧‧鎖固構件
75a‧‧‧端部
76‧‧‧插銷
80‧‧‧後腳用腳輪機構
81‧‧‧後輪
82‧‧‧車輪保持部
83‧‧‧基部
86‧‧‧軸桿
87‧‧‧保持部
89a‧‧‧圓筒狀外周面
89b‧‧‧凹部
90‧‧‧軸承
91‧‧‧前輪
93‧‧‧旋轉軸
95‧‧‧鎖固構件
96‧‧‧插銷
100‧‧‧切換機構
105‧‧‧切換構件
105a‧‧‧收容部
106‧‧‧切換構件
106a,106b‧‧‧突出部
106c‧‧‧推壓突出部
120‧‧‧傳達構件
122‧‧‧導線
124‧‧‧管狀構件
130‧‧‧傳達構件
132‧‧‧導線
134‧‧‧管狀構件
O1‧‧‧旋動軸線(搖動中心)
P1‧‧‧第1位置
P2‧‧‧第2位置
P11‧‧‧鎖固位置
P12‧‧‧鎖固解除位置
P21‧‧‧第1保持位置
P22‧‧‧第2保持位置
第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形態之嬰兒車全體構成的立體圖。
第2圖係在把手已配置於第2位置(背面推位置)之狀態下顯示嬰兒車之側面圖。
第3圖係在把手已配置於第1位置(對面推位置)之狀態下顯示嬰兒車之側面圖。
第4圖係顯示前腳用腳輪機構之側面圖。
第5圖係第4圖所示之前腳用腳輪機構的縱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解除位置之狀態。
第6圖係對應第5圖之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位置之狀態。
第7圖係沿著第6圖之VII-VII線的剖面圖。
第8圖係顯示後腳用腳輪機構之側面圖。
第9圖係第8圖所示之後腳用腳輪機構的縱剖面圖,顯示鎖固構件配置於鎖固位置之狀態。
第10圖係用以說明切換機構者,為顯示嬰兒車之部分側面圖。
第11圖係對應第10圖者,為用以說明切換機構之其中一變形例之圖。
第12圖係沿著第11圖之XII-XII線的剖面圖。
第13圖係對應第12圖者,顯示配置於與第12圖所示之位置不同之位置的切換構件。
10‧‧‧嬰兒車
20‧‧‧骨架部
22‧‧‧前腳
24‧‧‧後腳
28‧‧‧靠臂部
30a,30b‧‧‧卡合構件
34‧‧‧支架
42‧‧‧保護構件
50‧‧‧把手
51a‧‧‧直線部
100‧‧‧切換機構
105‧‧‧切換構件
105a‧‧‧收容部
120‧‧‧傳達構件
122‧‧‧導線
124‧‧‧管狀構件
130‧‧‧傳達構件
132‧‧‧導線
134‧‧‧管狀構件

Claims (13)

  1. 一種嬰兒車,其特徵在於包含有:骨架部,係具有前腳與後腳者;把手,係連結於骨架部,而可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間搖動者;腳輪機構,係設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中的至少一者,並具有車輪、車輪保持部與鎖固構件,前述車輪保持部係將前述車輪保持成可旋轉且可迴旋,而前述鎖固構件則可於限制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位置與可使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解除位置間移動;切換機構,係具有切換構件者,該切換構件構造成可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並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及傳達機構,係設於前述切換機構與前述腳輪機構間,可將前述切換構件之在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間之移動傳達至前述鎖固構件,而使前述鎖固構件由前述鎖固解除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或由前述鎖固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解除位置者;又,前述切換構件設置於前述把手而可滑動;且,前述切換構件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配置於前述把手上之前述第1保持位置,而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則配置於與前述第1保持位置相異的前述把手上之前述第2保持位置,前述骨架部更具有第1卡合構件與第2卡合構件,前述 第1卡合構件係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卡合而將前述切換構件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前述第2卡合構件係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卡合而將前述切換構件保持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嬰兒車,其中切換構件可沿著前述把手的長方向並對前述把手移動,前述切換構件之由滑動而往軸方向的移動是在沿著前述把手的長方向的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之間進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骨架部更具有連結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之靠臂部;且,前述第1卡合構件與前述第2卡合構件設於前述靠臂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及前述骨架部係構造成,藉由前述切換構件與前述第1卡合構件卡合來限制前述把手自前述第1位置之搖動,並藉由前述切換構件與前述第2卡合構件卡合來限制前述把手自前述第2位置之搖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可於前述把手上朝前述把手之長方向移動;前述切換構件至前述把手之搖動中心的沿著前述把手長方向之長度,在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時與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時不同。
  6. 一種嬰兒車,其特徵在於包含有:骨架部,係具有前腳與後腳者;把手,係連結於骨架部,而可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間搖動者;腳輪機構,係設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中的至少一者,並具有車輪、車輪保持部與鎖固構件,前述車輪保持部係將前述車輪保持成可旋轉且可迴旋,而前述鎖固構件則可於限制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位置與可使前述車輪迴旋之鎖固解除位置間移動;切換機構,係具有切換構件者,該切換構件構造成可在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1位置時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並於前述把手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及傳達機構,係設於前述切換機構與前述腳輪機構間,可將前述切換構件之在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間之移動傳達至前述鎖固構件,而使前述鎖固構件由前述鎖固解除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位置、或由前述鎖固位置移動至前述鎖固解除位置者;又,前述骨架部更具有連結於前述前腳與前述後腳之靠臂部;前述切換構件支撐於前述靠臂部內而可旋動;前述切換構件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係可朝前述把手搖動時之軌道範圍內突出、或是朝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在前述把手搖動時之軌道範圍內突出;前述突出部可自前述前述靠臂部突出; 前述切換構件係構造成,藉由自前述第1位置朝前述第2位置移動中、或是自前述第2位置朝前述第1位置移動中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該把手之構件推壓前述突出部,使前述切換構件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間旋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之一部分配置於前述靠臂部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具有:第1突出部,係當位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時,朝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內、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之前述軌道範圍內突出,並推壓於由前述第2位置朝前述第1位置搖動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者;及第2突出部,係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時,朝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內突出、或朝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之前述軌道範圍內突出,並推壓於由前述第1位置朝前述第2位置搖動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機構係構造成,當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之間時,將前述切換構件朝前述第1保持位置或前述第2保持位置賦予勢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之旋動軸線與可接觸至突出部之把手、或可接觸至安裝於把手之構件之突出部的部分而包含連動於把手之搖動的移動軌跡之假想平面平行地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突出部構造成:位於前述第2保持位置時,會進入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內或前述安裝於把手之構件之前述軌道範圍內,並且推壓自前述第2位置向前述第1位置搖動之前述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突出部藉由自前述第2位置移動至前述第1位置之把手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推壓至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外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的前述軌道範圍外。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切換構件位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時,前述切換構件之前述突出部位於前述把手之前述軌道範圍外或安裝於前述把手之構件的前述軌道範圍外。
TW099109392A 2009-03-31 2010-03-29 Baby carriage TWI507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6084A JP5436911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ベビーカ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510A TW201043510A (en) 2010-12-16
TWI507314B true TWI507314B (zh) 2015-11-11

Family

ID=4282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9392A TWI507314B (zh) 2009-03-31 2010-03-29 Baby carriage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7587B2 (zh)
EP (1) EP2415651A4 (zh)
JP (1) JP5436911B2 (zh)
KR (1) KR101750774B1 (zh)
CN (1) CN202624303U (zh)
BR (1) BRPI1014318A2 (zh)
CA (1) CA2756004A1 (zh)
HK (1) HK1170902A2 (zh)
MY (1) MY154332A (zh)
RU (1) RU2519582C2 (zh)
SG (1) SG174441A1 (zh)
TW (1) TWI507314B (zh)
WO (1) WO20101137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7184B2 (ja) 2012-05-29 2016-10-26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CN104118462B (zh) * 2013-04-26 2016-08-17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车轮定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儿童载具
US8991854B2 (en) * 2013-05-02 2015-03-31 Artsana Usa, Inc. Folding travel stroller latch and wheel positioning system
JP6400913B2 (ja) * 2014-01-31 2018-10-03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6400914B2 (ja) * 2014-01-31 2018-10-03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6133251B2 (ja) * 2014-09-18 2017-05-24 吉塚精機株式会社 車椅子用フレーム
JP6378991B2 (ja) * 2014-09-22 2018-08-22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JP6486634B2 (ja) * 2014-09-22 2019-03-20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および乳母車に用いられる筒状部材
JP6415912B2 (ja) * 2014-09-22 2018-10-31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および乳母車に用いられる筒状部材
DE102016109755A1 (de) * 2016-05-26 2017-11-30 Otto Bock Mobility Solutions Gmbh Mobilitätshilfe
WO2020249797A1 (en) 2019-06-13 2020-12-17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AU2020347479B2 (en) 2019-09-11 2023-10-19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KR102299925B1 (ko) 2020-05-18 2021-09-09 주식회사 파파야나인 접철구조를 개선시킨 유모차
CN115723832A (zh) * 2021-09-01 2023-03-03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车轮连接结构及婴儿载具
WO2023067177A2 (en) * 2021-10-22 2023-04-27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Passenger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5320A (en) * 1992-10-14 1993-06-01 Kiddyco Juvenile Products Corporation Stroller
JP2008254693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JP2008254688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2594A1 (de) * 1985-09-12 1987-03-19 Perego Pines Gmbh Kinderwagen
US4779879A (en) * 1986-09-02 1988-10-25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Baby carriage
JPS63184567A (ja) * 1986-09-02 1988-07-30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乳母車
US4759098A (en) * 1986-11-17 1988-07-26 Hong-Fu Zun Direction setting device for rollers of a baby walker
JP2521138Y2 (ja) * 1989-06-21 1996-12-25 コンビ株式会社 うば車の操舵機構
JP2520008Y2 (ja) * 1990-09-27 1996-12-11 コンビ 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のキャスター機構
US6212733B1 (en) * 1999-08-16 2001-04-10 Link Treasure Limited Hub and wheel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moving direc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NL1017961C1 (nl) * 2000-07-26 2002-02-08 Mutsy Bv Kinderwagen met bestuurbare wielen.
JP5100930B2 (ja) * 2001-03-23 2012-12-19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US6508605B1 (en) * 2001-09-25 2003-01-21 Pao-Hsien Cheng Direction changing device for a stroller handle
TWM245120U (en) * 2002-05-06 2004-10-01 Link Treasure Ltd Direction steering and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caster of baby carriage
NO317862B1 (no) * 2003-07-03 2004-12-20 Stokke As Laseanordning til en teleskopisk stamme til en trille
US7021651B2 (en) * 2004-03-05 2006-04-04 Red Lan Stroller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direction of a wheel
US7213818B2 (en) * 2004-08-24 2007-05-08 Abmex Enterprise Co., Ltd. Stroller having wheel rotation control device
JP2006117012A (ja) 2004-10-19 2006-05-11 Combi Corp 折り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US7367581B2 (en) * 2005-08-26 2008-05-06 Link Treasure Limited Baby stroller frame with seat direction changing mechanism
US7377526B2 (en) * 2005-09-22 2008-05-27 Red Lan Wheel-mounting assembly for a stroller
KR101368447B1 (ko) * 2005-09-30 2014-02-28 콤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모차
TWI434783B (zh) * 2006-11-15 2014-04-21 Combi Corp 嬰兒車
US8210563B2 (en) * 2008-12-19 2012-07-03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Reversible stroller handle
US8215651B2 (en) * 2009-02-03 2012-07-10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mpany Limited Stroller part assembly for a reversible handle stroll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5320A (en) * 1992-10-14 1993-06-01 Kiddyco Juvenile Products Corporation Stroller
JP2008254693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JP2008254688A (ja) * 2007-04-09 2008-10-23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54332A (en) 2015-05-29
TW201043510A (en) 2010-12-16
WO2010113718A1 (ja) 2010-10-07
US20120056393A1 (en) 2012-03-08
CN202624303U (zh) 2012-12-26
EP2415651A4 (en) 2012-11-07
KR101750774B1 (ko) 2017-06-26
BRPI1014318A2 (pt) 2016-04-05
RU2011143746A (ru) 2013-05-10
US8807587B2 (en) 2014-08-19
JP2010234988A (ja) 2010-10-21
RU2519582C2 (ru) 2014-06-20
EP2415651A1 (en) 2012-02-08
KR20120006497A (ko) 2012-01-18
HK1170902A2 (en) 2013-03-08
JP5436911B2 (ja) 2014-03-05
CA2756004A1 (en) 2010-10-07
SG174441A1 (en) 201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314B (zh) Baby carriage
TWI464084B (zh) 嬰兒車(一)
TWI429549B (zh) 嬰兒車(二)
JP2016005951A (ja) ベビーカーフレーム及びベビーカー
TWI607927B (zh) 推車
TW201111213A (en) Carrier and baby carriage
TWI649226B (zh) Baby carriage
JP5101744B2 (ja) ベビーカー
JP5798890B2 (ja) ベビーカー用の制動機構、ベビーカー用の車輪保持機構、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JP5128713B2 (ja) ベビーカー
JP5661063B2 (ja) ベビーカー
JP7509985B1 (ja) カート
CN115959188A (zh) 一种婴儿车关节及设有该关节的婴儿车
JP2021165134A (ja) 乳母車
JP2014065416A (ja) 手押し車の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