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867B - Spinning wheel reel - Google Patents

Spinning wheel re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867B
TWI630867B TW103138585A TW103138585A TWI630867B TW I630867 B TWI630867 B TW I630867B TW 103138585 A TW103138585 A TW 103138585A TW 103138585 A TW103138585 A TW 103138585A TW I630867 B TWI630867 B TW I6308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ation
reel
handle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2516A (zh
Inventor
齋藤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2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8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21Frame details with line or water shiel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3Frame disassembly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於手柄不沿放線方向旋轉之紡車式捲線器中,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朝任意方向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
紡車式捲線器100包括手柄1、捲線器本體2、捲線筒軸8、捲線筒4、轉子3、旋轉傳遞機構5、及旋轉控制機構7。旋轉傳遞機構5包含供手柄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驅動軸10、可與驅動軸10一體旋轉之驅動齒輪11、及配置於捲線筒軸8之外周側且與驅動齒輪11嚙合之小齒輪12。旋轉控制機構7配置於手柄1與轉子3之間,若手柄1沿收線方向旋轉,則將來自手柄1之旋轉傳遞至轉子3,若轉子3旋轉,則不將轉子3之旋轉傳遞至手柄1,且控制轉子3使其可自由旋轉。

Description

紡車式捲線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紡車式捲線器,尤其係關於一種可朝前方放出釣線之紡車式捲線器。
紡車式捲線器、尤其是轉子制動型之紡車式捲線器係用於防止以較細之線與魚周旋時之線擰緊。轉子制動型之紡車式捲線器中,當釣線被魚扯拉時,並非對捲線筒而係對轉子進行制動。手柄之旋轉經由小齒輪傳遞至轉子。轉子制動型之紡車式捲線器中,若轉子沿放線方向倒轉,則手柄沿放線方向旋轉。垂釣時,若手柄倒轉則有因不平衡之手柄之旋轉而導致捲線器振動之情況。先前以來,已知有一種防止手柄因轉子之倒轉而倒轉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之紡車式捲線器包含使小齒輪與轉子卡合及脫離之卡合脫離器件。卡合脫離器件藉由摩擦傳遞動力。卡合脫離器件藉由操作構件進行卡合脫離操作。
專利文獻2之紡車式捲線器包括:防倒轉機構,其禁止驅動軸之倒轉;及連結解除機構,其係於轉子沿放線方向旋轉時及手柄沿放線方向倒轉時,解除驅動齒輪與驅動軸之連結。藉此,當轉子沿放線方向旋轉時,轉子之旋轉不會傳遞至手柄。又,手柄之倒轉不會傳遞至轉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5853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昭59-15890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先前之紡車式捲線器中,若不藉由操作構件使卡合脫離器件處於卡合狀態,則無法將手柄之旋轉傳遞至轉子。因此,若忘記將操作構件操作為卡合狀態,則即便沿收線方向轉動手柄,轉子亦不會沿收線方向旋轉。又,魚上鉤時,放出釣線。因此,當有魚碰鉤時,無法立即應對碰鉤。
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先前之紡車式捲線器中,僅手柄之收線方向之旋轉傳遞至轉子,而無法藉由手柄使轉子倒轉。由此,無法細微地操作釣鉤以引誘魚上鉤。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紡車式捲線器,該紡車式捲線器中,即便轉子沿放線方向旋轉,手柄亦不會沿放線方向旋轉,且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朝任意方向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
本發明之紡車式捲線器係可朝前方放出釣線之捲線器,且包括手柄、捲線器本體、捲線筒軸、捲線用之捲線筒、轉子、旋轉傳遞機構、及旋轉控制機構。捲線器本體係供手柄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側部者。捲線筒軸係前後移動自如地被支持於捲線器本體。捲線筒設置於捲線筒軸之前端。轉子繞捲線筒軸旋轉自如地設置,且用於將釣線捲繞於捲線筒。旋轉傳遞機構包含供手柄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驅動軸、可與驅動軸一體旋轉之驅動齒輪、及配置於捲線筒軸之外周側且與驅動齒輪嚙合之小齒輪。旋轉控制機構係配置於手柄與轉子之間,若手 柄相對於轉子本體旋轉,則將來自手柄之旋轉傳遞至轉子,若轉子相對於繞線器本體旋轉,則不將來自轉子之旋轉傳遞至手柄,且控制轉子使其可自由旋轉。
該紡車式捲線器中,若手柄旋轉,則該旋轉經由旋轉傳遞機構及旋轉控制機構傳遞至轉子,而轉子進行旋轉。另一方面,因魚上鉤等而導致轉子旋轉時,該旋轉被旋轉控制機構阻斷,而不會傳遞至手柄。此處,可設置旋轉控制機構阻斷自轉子至手柄之旋轉並且將來自手柄之旋轉傳遞至轉子。因此,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之任意方向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
旋轉控制機構亦可包含:第1筒部、第2筒部、複數個滾子、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及切換機構。第2筒部係配置於與第1筒部為同心且徑向不同之位置。複數個滾子係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於第1筒部與第2筒部之間。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具有自由旋轉位置及旋轉傳遞位置,該自由旋轉位置凹設於第1筒部及第2筒部之一筒部之配置滾子之位置,且於與滾子之間形成有間隙;該旋轉傳遞位置設置於自由旋轉位置之兩側且供滾子進入。切換機構係當第1筒部旋轉時使滾子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當第2筒部旋轉時將滾子維持在自由旋轉位置。
該情形時,若第2筒部相對於捲線器本體旋轉,則滾子被維持在自由旋轉位置,僅第2筒部進行旋轉,而第2筒部之旋轉不會傳遞至第1筒部。與此相對,若第1筒部相對於捲線器本體旋轉,則滾子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而將第1筒部之旋轉傳遞至第2筒部。此處,藉由以對第1筒部傳遞手柄之旋轉而對第2筒部傳遞轉子之旋轉之方式配置第1筒部及第2筒部,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
第1筒部亦可配置於第2筒部之徑向內側。該情形時,連結於小 齒輪之第1筒部成為內環,配置於小齒輪之外周側之轉子連結於成為外環之第2筒部。因此,旋轉控制機構之構成變得緊湊。
旋轉控制機構亦可配置於小齒輪與轉子之間。該情形時,由於旋轉控制機構連結於轉子,故僅轉子成為自由旋轉狀態,而旋轉傳遞機構未成為自由旋轉狀態。因此,不易出現因旋轉傳遞機構之自由旋轉而產生之空轉等不良情況。
亦可為小齒輪安裝於第1筒部,且轉子安裝於第2筒部。該情形時,可直接控制小齒輪之旋轉朝轉子之傳遞,故而可迅速進行轉子之旋轉控制。
切換機構亦可包含用於將滾子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之間隔保持構件、切換構件、及彈推構件。切換構件連結於間隔保持構件,其相應於一筒部之旋轉使間隔保持構件沿圓周方向移動,而使複數個滾子從自由旋轉位置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彈推構件係介隔間隔保持構件對滾子朝自由旋轉位置彈推。該情形時,由於藉由間隔保持構件使複數個滾子移動至自由旋轉位置及旋轉傳遞位置,故可使複數個滾子同時移動,而可迅速進行從自由旋轉位置向旋轉傳遞位置之切換。
紡車式捲線器亦可進而包括轉子制動機構,該轉子制動機構包含:制動操作構件,其用於對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及制動部,其可藉由制動操作構件之操作而對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該情形時,即便轉子沿放線方向旋轉,亦能夠藉由制動操作構件對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因此,可防止釣線多餘地放出。又,即便轉子沿放線方向旋轉,旋轉平衡欠佳之手柄亦不會沿放線方向旋轉。因此,紡車式捲線器之旋轉平衡不易失去。
轉子制動機構亦可進而包含特定制動部,該特定制動部可將轉子切換為特定制動狀態及制動解除狀態。該情形時,可對自由旋轉狀 態之轉子進行特定制動,故而可在移動垂釣場所時等防止釣線放出。
根據本發明,藉由以對一筒部傳遞手柄之旋轉而對另一筒部傳遞轉子之旋轉之方式配置一筒部及另一筒部,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
1‧‧‧手柄
2‧‧‧捲線器本體
2a‧‧‧捲線器主體
2b‧‧‧腿部
2c‧‧‧竿安裝部
2d‧‧‧蓋構件
2e‧‧‧安裝槽
3‧‧‧轉子
3a‧‧‧圓筒部
3b‧‧‧第1臂部
3c‧‧‧第2臂部
3d‧‧‧圓筒部之前壁
3e‧‧‧凸座部
3f‧‧‧貫通孔
3g‧‧‧安裝槽
3h‧‧‧彈簧安裝構件
3i‧‧‧卡合凹部
4‧‧‧捲線筒
5‧‧‧旋轉傳遞機構
6‧‧‧轉子制動機構
7‧‧‧旋轉控制機構
8‧‧‧捲線筒軸
9‧‧‧吊環臂
10‧‧‧驅動軸
10a‧‧‧第1母螺紋部
10b‧‧‧第2母螺紋部
11‧‧‧驅動齒輪
12‧‧‧小齒輪
12a‧‧‧前部
12b‧‧‧公螺紋部
12c‧‧‧非圓形部
12d‧‧‧倒角部
13‧‧‧螺母
13a‧‧‧大徑部
13b‧‧‧小徑部
13c‧‧‧工具卡止部
13d‧‧‧軸承收容部
14a‧‧‧軸承
14b‧‧‧軸承
14c‧‧‧軸承
14d‧‧‧軸承
15a‧‧‧軸承
15b‧‧‧軸承
16‧‧‧制動部
17‧‧‧制動桿
17a‧‧‧操作部
17b‧‧‧安裝部
17c‧‧‧制動作用部
17d‧‧‧牽拉操作部
17e‧‧‧第1按壓操作部
17f‧‧‧第2按壓操作部
17h‧‧‧嵌合孔
17i‧‧‧卡止孔
18‧‧‧薄片構件
18a‧‧‧彈簧筒部
19‧‧‧彈簧構件
20‧‧‧擺動機構
20a‧‧‧中間齒輪
20b‧‧‧螺軸
20c‧‧‧滑塊
21‧‧‧特定制動部
22‧‧‧捲線筒本體
22a‧‧‧捲線胴體部
22b‧‧‧裙部
22c‧‧‧凸緣部
23‧‧‧拖曳機構
24‧‧‧捲線筒筒部
25‧‧‧第1安裝構件
25a‧‧‧固定部
25b‧‧‧筒狀部分
25c‧‧‧母螺紋部
26‧‧‧第2安裝構件
26a‧‧‧凸緣部
26b‧‧‧公螺紋部
26c‧‧‧第1外周部
26d‧‧‧第2外周部
27‧‧‧桿構件
27a‧‧‧搖動軸
28‧‧‧肘節彈簧
29‧‧‧摩擦構件
29a‧‧‧鋸齒部
29c‧‧‧環狀槽
30‧‧‧摩擦環
31‧‧‧制動部本體
32‧‧‧第1單向離合器
33‧‧‧支持軸
33a‧‧‧螺釘構件
34‧‧‧制動蹄片
35‧‧‧防護構件
36‧‧‧軸承
37‧‧‧螺紋軸
37a‧‧‧第1螺紋部
37b‧‧‧第2螺紋部
38‧‧‧手柄臂
39‧‧‧手柄
40‧‧‧筒狀構件
40a‧‧‧外筒部
40b‧‧‧內筒部
40c‧‧‧圓板部
40d‧‧‧環狀槽
41‧‧‧制動圓筒
41a‧‧‧制動面
42‧‧‧棘輪
42a‧‧‧凸緣部
42b‧‧‧棘齒
42c‧‧‧筒狀部
43‧‧‧棘爪
43a‧‧‧爪部
43c‧‧‧卡止孔
44‧‧‧彈簧構件
44a‧‧‧圓形部
44b‧‧‧臂部
44c‧‧‧卡止突起
45‧‧‧防振構件
46‧‧‧安裝螺釘
47‧‧‧連結銷
48‧‧‧單觸式裝卸機構
49‧‧‧軸護套構件
50‧‧‧第1筒部
50a‧‧‧嵌合部
50b‧‧‧非圓形孔
50c‧‧‧凸緣部
50d‧‧‧滾子配置部
50e‧‧‧抵接部
50f‧‧‧安裝槽
51‧‧‧第2筒部
51a‧‧‧內周部
51b‧‧‧外周部
51c‧‧‧卡合凸部
51d‧‧‧公螺紋部
52‧‧‧滾子
53‧‧‧滾子收容凹部
53a‧‧‧自由旋轉位置
53b‧‧‧旋轉傳遞位置
54‧‧‧切換機構
55‧‧‧間隔保持構件
55a‧‧‧滾子收容孔
55b‧‧‧第1缺口部
55c‧‧‧第2缺口部
56‧‧‧切換構件
56a‧‧‧滑動部
56b‧‧‧第1卡合部
56c‧‧‧第2卡合部
57‧‧‧彈推構件
57a‧‧‧基端部
57b‧‧‧前端部
58‧‧‧拖曳調整部
59‧‧‧摩擦部
60‧‧‧拖曳柄
62‧‧‧軸承圈
63‧‧‧螺母構件
69‧‧‧蓋體構件
70‧‧‧卡止爪
71‧‧‧螺旋彈簧
72‧‧‧第1墊圈
74‧‧‧止動環
75‧‧‧第2墊圈
90‧‧‧固定構件
91‧‧‧銘板
91a‧‧‧上表面
100‧‧‧紡車式捲線器
X‧‧‧第1軸
Y‧‧‧第2軸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之側視剖面圖。
圖2係沿著圖1之切斷線II-II切斷後之後視剖面圖。
圖3係卡合脫離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轉子制動裝置之剖面圖。
圖5係旋轉控制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沿著圖4之切斷線VI-VI切斷後之剖面圖。
圖7係沿著圖4之切斷線VII-VII切斷後之剖面圖。
<整體構成>
如圖1所示,採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朝前方放出釣線之紡車式捲線器100係繞沿著釣竿之長度方向之第1軸X捲繞釣線之槓桿型(轉子制動型)之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100包括:捲線器本體2、捲線筒軸8、捲線筒4、轉子3、旋轉傳遞機構5、旋轉控制機構7、及轉子制動機構6。捲線器本體2係將手柄1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側部者。捲線筒軸8係沿第1軸X方向前後移動自如地支持於捲線器本體2。捲線筒4係設置於捲線筒軸8之前端之捲線用者。轉子3係繞第1軸X旋轉自如地設置於捲線器本體2之前部,用於將釣線捲繞至捲線筒。旋轉傳遞機構5係將手柄1之旋轉傳遞至轉子3者。轉子制動機構6係對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旋轉控制機構7配置於手柄與轉子3之間,若手柄1旋轉,則將來自手柄1之旋轉傳遞至轉子3,若轉子3旋轉,則不將 來自轉子3之旋轉傳遞至手柄,且控制轉子3使其可自由旋轉。
<捲線器本體之構成>
捲線器本體2例如係鎂合金製。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捲線器本體2包含:竿安裝部2c,其安裝於釣竿且前後較長;捲線器主體2a,其與竿安裝部2c隔開間隔地配置;及腿部2b,其連結竿安裝部2c與捲線器主體2a。捲線器主體2a於其內部具有機構安裝空間,與腿部2b一體形成且側部開口。捲線器主體2a之開口被蓋構件2d(參照圖2及圖3)封閉。又,捲線器本體2進而包含:鋁合金等之金屬製之第1安裝構件25,其固定於捲線器主體2a之前部;及同樣為鋁合金製之筒狀之第2安裝構件26,其固定於第1安裝構件25。第1安裝構件25係為了安裝轉子制動機構6而設置。如圖3所示,第1安裝構件25包含:固定部25a,其用於固定於捲線器主體2a之前端部;及筒狀部分25b,其用於安裝第2安裝構件26。於筒狀部分25b形成有供第2安裝構件26螺入之母螺紋部25c。如圖5所示,第2安裝構件26係為了安裝旋轉控制機構7而設置。第2安裝構件26包含:大徑之凸緣部26a;公螺紋部26b,其設置於凸緣部26a之後部;第1外周部26c,其與公螺紋部26b並排配置;及第2外周部26d,其與第1外周部26c隔著凸緣部26a而配置。
捲線器主體2a及蓋構件2d之後部由防護構件35覆蓋。於腿部2b之前表面形成有用於收容後述之制動桿17之安裝槽2e。安裝槽2e之剖面大致形成為月牙狀。於安裝槽2e,例如安裝有聚縮醛等之合成樹脂絕緣體製之薄片構件18。
如圖1所示,於捲線器主體2a之內部設置有旋轉傳遞機構5、轉子制動機構6、旋轉控制機構7、及擺動機構20。擺動機構20係與手柄1之旋轉連動地經由捲線筒軸8使捲線筒4朝前後往復移動的機構。
<手柄之構成>
如圖2所示,手柄1係螺入固定於後述之驅動軸10之螺入式者。 手柄1包含:螺紋軸37,其螺入至驅動軸10;手柄臂38,其可折迭地設置於螺紋軸37;及手柄把手39,其繞與螺紋軸37平行之軸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手柄臂38之前端。又,手柄1進而包含:連結銷47,其連結螺紋軸37與手柄臂38;及軸護套構件49,其係於螺紋軸37之外周側配置於驅動軸10與手柄臂38之間。於螺紋軸37之前端形成有左旋之第1螺紋部37a及右旋之第2螺紋部37b。手柄1可安裝於圖2所示之右側位置及其相反側之左側位置之任一位置。於與安裝有手柄1之位置為相反側之位置之捲線器本體2安裝有蓋體構件69。
<轉子之構成>
轉子3例如為鎂合金製,且旋轉自如地支持於捲線器本體2。轉子3包含:圓筒部3a、及彼此對向地設置於圓筒部3a之側方之第1臂部3b及第2臂部3c。於圓筒部3a之前壁3d之中央部形成有具有貫通孔3f之凸座部3e。捲線筒軸8、旋轉控制機構7及後述之小齒輪12貫通於該貫通孔3f。如圖4所示,於凸座部3e之外周面,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安裝有具有環狀之彈簧安裝槽3g之環狀之彈簧安裝構件3h。又,如圖1所示,於第1臂部3b之前端與第2臂部3c之前端部搖動自如地設置有吊環臂9。藉由該吊環臂9將釣線引導至捲線筒4。
<捲線筒之構成>
捲線筒4例如為鋁合金製者,且如圖1所示,配置於轉子3之第1臂部3b與第2臂部3c之間。捲線筒4係經由單觸式裝卸機構48裝卸自如且可旋轉地安裝於捲線筒軸8之前端。捲線筒4包含:捲線筒本體22、配置於捲線筒本體22內之拖曳機構23、及支持捲線筒本體22使其旋轉自如之捲線筒筒部24。捲線筒本體22包含:筒狀之捲線胴體部22a、直徑較捲線胴體部22a大地形成於捲線胴體部22a之後端部之筒狀之裙部22b、及朝前方傾斜地形成於捲線胴體部22a之前部之凸緣部22c。
拖曳機構23包含:拖曳調整部58,其具有拖曳柄60;及摩擦部 59,其包含由拖曳調整部58推壓之1個或複數個拖曳墊圈。拖曳調整部58螺合於捲線筒軸8之前端而調整拖曳力。複數個拖曳墊圈係旋轉自如或無法旋轉地連結於捲線筒筒部24。
捲線筒筒部24係無法旋轉且裝卸自如地安裝於捲線筒軸8。捲線筒筒部24可藉由單觸式裝卸機構48與捲線筒本體22及拖曳機構23一同對捲線筒軸8單觸式地裝卸。
<旋轉傳遞機構之構成>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旋轉傳遞機構5包含供手柄1可一體旋轉地固定之驅動軸10、與驅動軸10一同旋轉之驅動齒輪11、及與驅動齒輪11嚙合之小齒輪12。驅動軸10係與驅動齒輪11一體地形成為筒狀。驅動軸10分別藉由軸承15a、15b(圖2)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捲線器主體2a及蓋構件2d。於驅動軸10之圖2右側端部之內周面形成有螺合於第2螺紋部37b之第2母螺紋部10b,自圖2左側端部起以相當於第2螺紋部37b之長度於裏側內周面形成有螺合於第1螺紋部37a之第1母螺紋部10a。
如圖1所示,小齒輪12形成為筒狀,小齒輪12之前部12a係貫通旋轉控制機構7而朝捲線筒4側延伸。小齒輪12係於中間部與後部藉由軸承14a、14b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捲線器主體2a。如圖3所示,於小齒輪12之前部12a形成有供用於連結旋轉控制機構7之後述之第1筒部50之螺母13螺入之公螺紋部12b、及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第1筒部50且具有平行地形成之一對倒角部12d的非圓形部12c。小齒輪12係於前部12a藉由安裝於第2安裝構件26之內周面之軸承14c而旋轉自如地被支持於第2安裝構件26。螺母13包含大徑部13a、及與大徑部13a沿軸向排列配置之小徑部13b。大徑部13a具有例如呈六邊形形成於外周部之工具卡止部13c、及呈圓形形成於內周部之軸承收容部13d。小徑部13b朝向軸承14c推壓第1筒部50,並且與第1筒部50嵌合而將第1筒部 50定心。螺母13藉由安裝於軸承收容部13d之軸承36而與捲線筒軸8相接觸。藉此,可於小齒輪12之內周面與捲線筒軸8之外周面之間形成間隙。
<擺動機構之構成>
如圖1及圖2所示,擺動機構20為橫動凸輪式者。擺動機構20包含:中間齒輪20a,其與小齒輪12嚙合;螺軸20b,其繞與捲線筒軸8平行之軸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捲線器主體2a;及滑塊20c,其藉由螺軸20b之旋轉而前後移動。捲線筒軸8之後端部係不可旋轉且不可軸向移動地安裝於滑塊20c。
<旋轉控制機構之構成>
如圖4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旋轉控制機構7係配置於小齒輪12與轉子3之間之滾子離合器。如圖4、圖5及圖6所示,旋轉控制機構7包含:第1筒部(內環)50,其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連結於小齒輪12之前部12a;第2筒部(外環)51,其配置於第1筒部50之外周側;複數個滾子52;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53(參照圖5及圖6),其等設置於第1筒部50;及切換機構54。因此,旋轉控制機構7係作為外環之第2筒部51空轉之外環空轉型者。
<第1筒部之構成>
如圖4所示,第1筒部50藉由螺母13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連結於小齒輪12之前部12a。如圖5所示,第1筒部50具有沿軸向排列配置之嵌合部50a與非圓形孔50b。嵌合部50a之內周面供螺母13之小徑部13b嵌合。非圓形孔50b係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卡合於小齒輪12之非圓形部12c。第1筒部50係於外周部包含沿軸向排列配置之大徑之凸緣部50c、中徑之滾子配置部50d、及小徑之抵接部50e。凸緣部50c中設置有用於安裝切換機構54之後述之彈推構件57之前端部之安裝槽50f(參照圖4)。安裝槽50f係沿徑向形成。於滾子配置部50d設置有滾子收容 凹部53。抵接部50e抵接於軸承14c之內環而對軸承14c進行定位。
<第2筒部之構成>
第2筒部51配置於第1筒部50之外周側。第2筒部51包含滾子52可接觸之圓形之內周部51a。於第2筒部51之圓形之外周部51b,沿軸向排列配置有與形成於轉子3之凸座部3e之貫通孔3f之複數個(例如6個)卡合凹部3i(參照圖6)卡合之複數個(例如6個)卡合凸部51c、及用於將第2筒部51連結於凸座部3e之公螺紋部51d(參照圖5)。藉此,第2筒部51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連結於轉子3之凸座部3e。卡合凹部3i及卡合凸部51c係沿圓周方向以一部分成為不等間隔之方式配置。如圖4所示,公螺紋部51d係自轉子3之前壁3d突出而配置。自該前壁3d側將螺母構件63螺入至公螺紋部51d,而將第2筒部51以可一體旋轉之方式連結於轉子3。
<滾子之構成>
如圖5及圖6所示,複數個(例如6個)滾子52係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於第1筒部50與第2筒部51之間。滾子52為圓柱形狀,可自滾子收容凹部53之中央部朝圓周方向之兩側略微移動。
<滾子收容凹部之構成>
複數個(例如6個)滾子收容凹部53係於配置滾子52之位置,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呈圓弧狀凹設於第1筒部50之外周部。如圖6之放大部分所示,滾子收容凹部53具有與滾子52之間形成有間隙且可供滾子52自轉之自由旋轉位置53a、及對稱地設置於自由旋轉位置53a之兩側且供滾子52進入之2個旋轉傳遞位置53b。滾子收容凹部53之圓周方向之中央部分為自由旋轉位置53a,於其兩側隔著自由旋轉位置53a對稱地配置有旋轉傳遞位置53b。自由旋轉位置53a之滾子收容凹部53與第2筒部51之內周部之徑向之間隙具有較滾子52之直徑大之徑向長度。徑向之間隙自滾子收容凹部53之中心部分朝向兩端逐漸變小,於其中途 成為滾子52之直徑以下。該位置為旋轉傳遞位置53b。即,於第2筒部51與滾子收容凹部53之間隙成為滾子52之直徑以下之旋轉傳遞位置53b,滾子52進入至滾子收容凹部53與第2筒部51之間。藉此,將第1筒部50之旋轉傳遞至第2筒部51。再者,圖6之放大部分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位於旋轉傳遞位置53b之滾子52。
<切換機構之構成>
切換機構54無論第1筒部50相對於第2筒部51朝哪一方向旋轉,均使滾子52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53b,當第1筒部50停止旋轉時使滾子52返回至自由旋轉位置53a。又,即便於第2筒部51相對於第1筒部50旋轉時,亦將滾子52維持在自由旋轉位置53a。切換機構54包含間隔保持構件55、切換構件56、及彈推構件57。間隔保持構件55例如為合成樹脂製之筒狀之構件,其大部分與第1筒部50之外周面及第2筒部51之內周面隔開間隙而配置,且一部分與第1筒部50之外周面及第2筒部51之內周面接觸而配置。
如圖5、圖6及圖7所示,於間隔保持構件55具有沿圓周方向等間隔地配置之大致矩形之複數個(例如6個)滾子收容孔55a。又,於軸向之一端部(例如後側之端部)形成有卡止切換構件56之第1缺口部55b。於另一端部(例如前側之端部)形成有卡止彈推構件57之第2缺口部55c。滾子收容部55a係形成為與滾子收容凹部53相同之圓周方向間隔(例如60度間隔)。於滾子收容孔55a與滾子52之間,於圓周方向及軸向略微形成有間隙。第1缺口部55b及第2缺口部55c係於滾子收容孔55a之間錯開180度之相位而配置。
切換構件56連結於間隔保持構件55,且相應於第1筒部50之旋轉使間隔保持構件55沿圓周方向移動,而使滾子52自滾子收容凹部53之自由旋轉位置53a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53b。如圖5及圖7所示,切換構件56包含:滑動部56a,其係將具有彈簧性能之金屬製板材呈C字狀彎 曲而形成,並與第2安裝構件26之第2外周部26d摩擦卡合而滑動;第1卡合部56b,其於滑動部56a之一端彎折而朝自第1筒部50分離之方向延伸;及第2卡合部56c,其自滑動部56a之另一端彎折而朝自第1筒部50分離之方向延伸。關於滑動部56a之自由直徑比起第2外周部26d的外徑為小。因此,切換構件56係與第2外周部26d摩擦卡合。
彈推構件57係將具有彈簧性能之金屬製之板材呈U字狀彎折而形成。彈推構件57介隔間隔保持構件55對複數個滾子52朝自由旋轉位置53a彈推。即,彈推構件57係為了使滾子52自旋轉傳遞位置53b返回至自由旋轉位置53a而設置。彈推構件57中,經彎折之基端部57a卡合於第2缺口部55c,2個前端部57b卡合於形成於第1筒部50之凸緣部50c之安裝槽50f。安裝槽50f之圓周方向之寬度較前端部57b之自由寬度窄。因此,彈推構件57係以前端部57b成為比自由寬度稍窄之寬度之方式,以彈性收縮之狀態安裝於安裝槽50f。藉此,介隔間隔保持構件55對滾子52朝自由旋轉位置53a彈推,而將滾子52定心至自由旋轉位置53a。
於如此般之構成之旋轉控制機構7中,若第1筒部50沿一方向旋轉,則間隔保持構件55經由滾子52而與第1筒部50連動地沿同一方向旋轉。藉由該間隔保持構件55之旋轉,切換構件56之第1卡合部56b或第2卡合部56c與第1缺口部55b之圓周方向之壁部相接觸。若第1卡合部56b或第2卡合部56c與壁部接觸,則切換構件56之滑動部56a相對於第2外周部26d一面與其摩擦卡合一面旋轉。藉由該摩擦卡合,間隔保持構件55之旋轉被切換構件56制動,而間隔保持構件55相對於第1筒部50相對地略朝另一方向旋轉。藉由該間隔保持構件55朝另一方向相對旋轉,經由間隔保持構件55而滾子52從自由旋轉位置53a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53b,滾子52進入至滾子收容凹部53。藉此,經由滾子52將第1筒部50之旋轉傳遞至第2筒部51,而滾子3旋轉。當小齒輪12停 止旋轉時,藉由彈推構件57以使滾子52返回至自由旋轉位置53a之方式對間隔保持構件55彈推,從而使滾子52返回至自由旋轉位置53a。
例如,若藉由手柄1之收線方向之旋轉而小齒輪12沿收線方向旋轉,則小齒輪12之旋轉經由旋轉控制機構7而傳遞至轉子3。藉此,轉子3與小齒輪12沿同一方向旋轉,從而可將釣線捲繞至捲線筒4。即便小齒輪12沿放線方向R2旋轉,亦同樣地,切換構件56之第2卡合部56c朝放線方向R2推壓間隔保持構件55而使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
另一方面,無論轉子3朝哪一方向旋轉,由於在第2筒部51未設置滾子收容凹部53,故僅第2筒部51旋轉,而切換構件56不旋轉,因此,無論轉子3朝哪一方向旋轉,小齒輪12均不旋轉,而手柄1不旋轉。
此處,藉由以對第1筒部50傳遞手柄1之旋轉而對第2筒部51傳遞轉子3之旋轉之方式配置第1筒部50及第2筒部51,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1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因此,不會出現因忘記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無法使轉子3沿收線方向旋轉的狀態,而可恰當應對魚之碰鉤。
<轉子制動機構之構成>
如圖1、圖3、圖4及圖5所示,轉子制動機構6包含:制動部16;制動桿(制動操作構件之一例)17,其用於對制動部16之制動力進行調整操作;螺旋彈簧形態之彈簧構件19,其對制動桿17彈推;及特定制動部21(參照圖3),其可藉由制動桿17切換為特定制動狀態與制動解除狀態。彈簧構件19對制動桿17朝自竿安裝部2c分離之方向彈推。
<制動部之構成>
如圖4所示,制動部16包含:制動部本體31,其具有供制動桿17之前端壓接而進行制動之制動面41a;及爪式之第1單向離合器32,其根據轉子3之旋轉方向而將轉子3與制動部本體31連結或阻斷。
制動部本體31包含:筒狀構件40,其係與轉子3呈同心狀配置於轉子3之圓筒部3a之內周側;及制動圓筒41,其固定於筒狀構件40之內周面。
如圖4所示,筒狀構件40為雙重筒狀構件,其包含:外筒部40a,其同芯地配置於圓筒部3a之內周側;內筒部40b,其配置於外筒部40a之內周側;及圓板部40c,其連結外筒部40a與內筒部40b。於外筒部40a之外周面,沿軸向隔開間隔而形成有安裝後述之構成特定制動部21之摩擦環30之例如2條環狀槽40d。內筒部40b藉由軸承14d而旋轉自如地支持於第2安裝構件26之外周面。於第2安裝構件26與小齒輪12之間配置有軸承14c。軸承14c支持小齒輪12,並且亦發揮防止第2安裝構件26脫落之功能。於軸承14c與軸承14a之間配置有筒狀之軸承圈62。藉此,對軸承14c之後部進行定位。軸承14c之前部係與第1筒部50之抵接部50e接觸而定位。
制動圓筒41係自外筒部40a之內周面經由內筒部40b而朝向軸承14d之外環之後方延伸。因此,軸承14d之外環係由筒狀構件40與制動圓筒41夾著。制動圓筒41中沿著外筒部40a之內周面成為制動面41a。制動圓筒41係金屬製之封底筒狀構件,且螺固固定於圓板部40c。使制動桿17之前端抵接於該制動圓筒41之制動面41a而對圓筒構件40進行制動。
第1單向離合器32係爪式者,僅於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時連結轉子3與制動部本體31之筒狀構件40,使筒狀構件40與轉子3連動地沿放線方向旋轉。因此,當轉子3沿收線方向旋轉時,轉子3與筒狀構件40被阻斷,而旋轉未自轉子3傳遞至筒狀構件40。如圖4及圖5所示,第1單向離合器32包含:環狀之棘輪42,其固定於轉子3之圓筒部3a之前壁3d;棘爪43,其搖動自如地安裝於筒狀構件40之圓板部40c且前端可與棘輪42接觸;彈簧構件44,其對棘爪43朝使其前端與棘輪42接 觸之方向彈推;及防振構件45,其配置於棘輪42與前壁3d之間。
如圖4所示,棘輪42藉由複數根安裝螺釘46而固定於轉子3之圓筒部3a之前壁3d之後表面。棘輪42包含固定於前壁3d之圓板狀之凸緣部42a、及與凸緣部42a一體形成且於內周面形成有鋸齒狀之棘齒42b之筒狀部42c。於凸緣部42a與前壁3d之後表面之間安裝有防振構件45。
棘爪43係搖動自如地設置於圓板部40c且可搖動至與棘齒42b嚙合之嚙合位置及自棘齒42b脫離之嚙合解除位置。棘爪43係於前端具有與棘齒42b嚙合且呈銳角狀變尖之爪部43a。又,形成有卡止彈簧構件44之長圓形之卡止孔43c。
如圖5所示,彈簧構件44係使具有彈簧性能之金屬製線材彎曲及彎折而形成之構件。彈簧構件44包含:圓形部44a,其以壓接狀態安裝於形成於轉子3之凸座部3e之彈簧安裝槽3g(圖4);臂部44b,其自圓形部44a朝徑向外側延伸;及卡止突起44c,其使臂部44b之前端朝向卡止孔43c彎折。卡止突起44c***至卡止孔43c,可朝兩個方向推壓卡止孔43c之內側面。又,圓形部44a之自由直徑較彈簧安裝槽3g之底徑小。因此,彈簧構件44係可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與嚙合解除方向之兩個方向彈推之雙向彈推構件。具體而言,圓形部44a壓接於彈簧安裝槽3g,彈簧構件44相應於轉子3之旋轉而沿同一方向旋轉,從而朝嚙合方向與嚙合解除方向之兩個方向對棘爪43彈推。
其結果,若滾子3沿收線方向(圖5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則彈簧構件44亦沿同一方向旋轉,從而對棘爪43朝嚙合解除方向彈推。如此一來,棘爪43朝嚙合解除位置側搖動。因此,當滾子3沿收線方向旋轉時,轉子3之旋轉不會傳遞至筒狀構件40,並且棘爪43不再間歇性地與棘輪42碰撞。其結果,可謀求第1單向離合器32之靜音化,並且可減少沿收線方向旋轉時之旋轉阻力。
又,若滾子3沿放線方向(圖5之逆時針方向)旋轉則彈簧構件44亦沿同一方向旋轉,從而對棘爪43朝嚙合方向彈推。如此一來,棘爪43朝嚙合位置側搖動,而使棘齒42b與棘爪43之爪部43a嚙合。因此,當滾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時,滾子3之旋轉被傳遞至筒狀構件40,可利用轉子制動機構6進行制動操作。
此處,於內周面形成有棘齒42b之內齒式之第1單向離合器32中,由於利用1個彈簧構件44對棘爪43朝兩個方向彈推,故可利用1個彈簧構件44實現旋轉阻斷時之第1單向離合器32之靜音化與旋轉傳遞兩個功能。
防振構件45例如為NBR(Nitrile Butadiene Rubber,丁腈橡膠)或胺基甲酸酯橡膠等具有彈性之合成橡膠製之墊片形狀之片狀構件。如上所述,防振構件45係於棘輪42之凸緣部42a與前壁3d之間與兩者接觸而配置。防振構件45係為了如下目的而設置:於棘齒42b與棘爪43碰撞而嚙合時,吸收因該碰撞而產生之振動,使得振動不自棘輪42傳遞至滾子3。
<制動桿之構成>
如圖1所示,制動桿17係藉由沿與第1軸X交錯之第2軸Y方向安裝於捲線器本體2之腿部2b之支持軸33而繞第2軸Y搖動自如地支持於捲繞體本體2。如圖3所示,支持軸33係用於將蓋構件2d安裝於捲線器主體2a之帶有凸緣之軸狀之螺母構件。支持軸33係與自蓋構件2d側***之螺釘構件33a螺合而固定於捲線器本體2。又,如上所述,制動桿17朝與竿安裝部2c分離之方向被彈簧構件19彈推。
於腿部2b之前表面,如上所述形成有安裝槽2e,於安裝槽2e安裝有薄片構件18。薄片構件18係藉由支持制動桿17之支持軸33而防止自安裝槽2e脫落。
制動桿17係於圖1中以一點鏈線表示之特定制動位置與以二點鏈 線表示之較制動解除位置更接近竿安裝部2c之制動位置之間搖動自如地安裝於捲繞體本體2。再者,制動桿17通常係藉由彈簧構件19及特定制動部21之機構而保持於圖1中以實線表示之制動解除位置與以一點鏈線表示之特定制動位置之任一位置。
制動桿17包括:操作部17a,其用於進行制動操作;安裝部17b,其藉由支持軸33而繞第2軸Y搖動自如地支持於腿部2b之安裝槽2e;及制動作用部17c,其自安裝部17b延伸且對制動部16發揮制動作用。
操作部17a例如為鋁合金製之構件,藉由鍛造而製造。操作部17a相對於安裝部17b藉由複數根(例如2根)固定構件(例如螺栓構件)90而裝卸自如地連結於安裝部17b。操作部17a係如下形狀:自與安裝部17b連結之部分沿竿安裝部2c朝前方延伸至吊環臂9之外側附近後,朝徑向外側與前方分支並延伸,進而朝徑向外側分支之前端朝向前方彎曲。操作部17a之朝前方彎曲之形狀之部分為牽拉操作部17d。牽拉操作部17d例如於用握住釣竿之手(例如左手)之食指進行牽拉操作並根據操作力對轉子3進行制動時使用。又,自安裝部17b朝前方延伸之部分為第1按壓操作部17e,連結於安裝部17b之部分為第2按壓操作部17f。第1按壓操作部17e及第2按壓操作部17f係用以使特定制動部21動作。第1按壓操作部17e係於用握住釣竿之手之食指進行按壓操作時使用。第2按壓操作部17f係於用握住釣竿之手之中指進行按壓操作時使用。
如圖3所示,於第2按壓操作部17f裝卸自如地安裝藉由加壓成形將金屬薄板材折彎而製成之銘板91。銘板91具有Γ字狀之剖面,其上表面91a係與竿安裝部2c對向配置,剖面觀察時略朝上方凸出彎曲而形成。銘板91係為了當用中指指背對第2按壓操作部17f進行按壓操作時使手指之觸感較佳並且使外觀之設計良好而設置。
藉由使用牽拉操作部17d進行之牽拉操作,制動桿17係自以實線 表示之制動解除位置朝以二點鏈線表示之與竿安裝部2c接近之制動位置搖動。又,藉由使用第1按壓操作部17e或第2按壓操作部17f進行之按壓操作,制動桿17係自以實線表示之制動解除位置朝以一點鏈線表示之與竿安裝部2c分離之特定制動位置搖動。
安裝部17b及制動作用部17c係呈C字狀彎曲而一體形成之例如不鏽鋼合金製之板狀之構件。安裝部17b配置於薄片構件18內而不與捲線器本體2之腿部2b接觸。藉此,可防止鎂合金製之捲線器本體2電解腐蝕。於安裝部17b形成有供支持軸33嵌合之嵌合孔17h。
制動作用部17c之前端係與制動圓筒41之內周側對向配置,如圖4所示,於其前端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可與制動圓筒41之內周面接觸之制動蹄片34。又,於制動作用部17c之制動蹄片34之安裝部分之後方,形成有供特定制動部21之後述之桿構件27之前端卡合之大致橢圓形之卡止孔17i。
制動蹄片34為例如聚醯胺系合成樹脂或聚縮醛等具有彈性之合成樹脂製。如圖4所示,制動蹄片34藉由制動桿17之搖動而朝徑向外側推壓制動圓筒41。
制動桿17係於未***作時受彈簧構件19彈推,而如圖1中實線所示,配置於制動解除位置,使制動蹄片34自制動圓筒41分離。
彈簧構件19收納於薄片構件18之彈簧筒部18a,且以壓縮狀態配置於安裝部17b與捲線器本體2之腿部2b之間。彈簧構件19將制動桿17朝制動解除側沿圖1之反時針方向彈推。藉此,若自制動狀態將手放開制動桿17,則轉子3成為制動解除狀態。
又,制動桿17亦用於進行切換為制動解除狀態與特定制動狀態之操作。如上所述,於制動作用部17c形成有長圓形之卡止孔17i。
<特定制動部之構成>
如圖3及圖4所示,特定制動部21包含與制動桿17連動地搖動之 桿構件27、肘節彈簧28、摩擦構件29、及摩擦環30。肘節彈簧28係將桿構件27保持於制動解除位置與特定制動位置。摩擦構件29可相對旋轉地安裝於筒狀構件40並與筒狀構件40摩擦卡合。摩擦環30例如包含O形環,為使摩擦構件29與筒狀構件40摩擦卡合而分別安裝於2個環狀槽40d。
如圖3所示,桿構件27螺入固定於第1安裝構件25之後表面,且搖動自如地安裝於與捲線筒軸8平行配置之搖動軸27a。自桿構件27之基端至搖動中心之距離較自前端至搖動中心之距離長2倍以上。桿構件27之前端卡止於卡止孔17i,桿構件27係與制動桿17連動地於制動解除位置與特定制動位置之間搖動。卡止爪70搖動自如地安裝於桿構件27。肘節彈簧28卡止於桿構件27之基端。
此處,當桿構件27位於制動解除位置時,桿構件27之基端被肘節彈簧28彈推而與卡止孔17i之上表面相接觸;當桿構件27位於特定制動位置時,桿構件27之基端與卡止孔17i之下表面相接觸。卡止爪70搖動自如地安裝於桿構件27之中間部。卡止爪70於基端卡止螺旋彈簧71之一端,而前端朝突出之方向被彈推。螺旋彈簧71之另一端卡止於桿構件27之搖動軸。藉由如此般將卡止爪70搖動自如地安裝於桿構件27且利用螺旋彈簧71對前端朝突出之方向彈推,可確實地使摩擦構件29停止轉動。即,當桿構件27搖動至特定制動位置時,卡止爪70之前端與後述之摩擦構件29之鋸齒部29a之旋轉相位不一致,即便卡止爪70之前端與鋸齒部29a之突出部分接觸,亦可吸收衝擊而確實地使摩擦構件29停止轉動。
如圖4所示,摩擦構件29為筒狀之構件,且旋轉自如地安裝於筒狀構件40之外周。於摩擦構件29之一端(圖4右端)內周面,與卡止爪70之前端卡合之鋸齒部29a朝徑向內側突出而形成。鋸齒部29a係為了如下目的而設置:當桿構件27位於特定制動位置時,與卡止爪70卡合 而禁止摩擦構件29沿放線方向旋轉。於摩擦構件29之另一端(圖4左端)與筒狀構件40之圓板部40c之外側面之間配置有第1墊圈72。第1墊圈72係藉由呈C字狀彎曲而形成之止動環74而防止脫落。止動環74安裝於形成於摩擦構件29之另一端內周面之環狀槽29c。又,於鋸齒部29a與筒狀構件40之間安裝有第2墊圈75。第1墊圈72及第2墊圈75係為了調節摩擦構件29之軸向之安裝尺寸使得摩擦構件29不晃動而設置。
如此般之構成之摩擦構件29中,桿構件27配置於特定制動位置而卡止爪70卡合於鋸齒部29a時,摩擦構件29藉由摩擦環30之作用而相對於筒狀構件40摩擦滑動。
此處,若對制動桿17進行按壓操作使之位於特定制動位置,則桿構件27亦與其連動地自制動解除位置搖動至特定制動位置。其結果,卡止爪70卡合於摩擦構件29之鋸齒部29a,以特定制動狀態對滾子3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
肘節彈簧28可對桿構件27朝搖動方向之兩個方向分開彈推而對制動桿17朝特定制動位置與制動解除位置彈推,並保持其姿勢。肘節彈簧28係安裝於桿構件27之基端之扭力螺旋彈簧。肘節彈簧28之一端卡止於桿構件27之基端,另一端卡止於捲線器主體2a之前端面。藉由肘節彈簧28將桿構件27保持於制動解除位置與特定制動位置,進而將制動桿17保持於制動解除位置與特定制動位置。
<捲線器之動作及操作>
甩竿時朝線釋放姿勢側放倒吊環臂9而甩竿,藉此自捲線筒4之外周放出釣線。收線時,若使手柄1沿收線方向旋轉,則吊環臂9藉由未圖示之回復機構恢復至收線姿勢。手柄1之旋轉力經由驅動軸10、驅動齒輪11而傳遞至小齒輪12。傳遞至小齒輪12之旋轉力經由小齒輪12之前部12a及旋轉控制機構7而傳遞至轉子3。此時,由於轉子3沿收線方向旋轉,故第1單向離合器32之棘爪43被彈簧構件44朝嚙合解除 位置側彈推,將棘爪43與棘輪42之嚙合解除,而該旋轉力不會傳遞至筒狀構件40。若小齒輪12旋轉,則捲線筒軸8沿前後方向往復移動。
若不操作制動桿17,則制動桿17將因彈簧構件19及特定制動部21之作用被按壓而配置於制動解除位置或特定制動位置。
使轉子3倒轉而與魚周旋時,用例如食指對制動桿17之牽拉操作部17d朝竿安裝部2c側進行牽拉操作而調整制動力。
若釣線被魚扯拉而導致轉子3沿放線方向倒轉時,轉子3之旋轉力將經由第1單向離合器32而傳遞至筒狀構件40,進而傳遞至制動圓筒41,而使轉子制動機構6成為可制動之狀態。當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時,於第1單向離合器32中,棘爪43被彈簧構件44彈推而朝嚙合位置側搖動。若棘爪43朝嚙合位置搖動,則棘輪42之棘齒42b與棘爪43之前端之爪部43a碰撞,而引起棘輪42振動。然而,該振動被防振構件45吸收而不會傳遞至轉子3。因此,不易使垂釣者產生不愉快感,並且不易對棘齒42b或棘爪43造成不良影響。
又,若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則該旋轉將如上述般被旋轉控制機構7阻斷,而不會傳遞至小齒輪12。因此,即便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手柄1亦不會沿放線方向旋轉。
若棘齒42b與棘爪43嚙合,則轉子3之旋轉傳遞至筒狀構件40,而使制動滾筒41與轉子3一體地旋轉。若對制動桿17之牽拉操作部17d朝與竿安裝部2c接近之方向進行牽拉操作,則即便制動桿17位於特定制動位置,桿構件27亦朝制動解除位置側搖動。其結果,暫時解除利用特定制動部21獲得之特定制動狀態。此時,肘節彈簧28因桿構件27之搖動而反轉,對桿構件27朝制動解除位置側彈推,而將桿構件27保持於制動解除位置。
若於該狀態下進而對制動桿17朝與竿安裝部2c接近之方向進行操作,則制動桿17之制動蹄片34朝徑向外側有力地推壓制動圓筒41之內 周面。該制動力可藉由增加或減少施加至制動桿17之力而調整,可任意調整轉子3之倒轉量。其結果,對轉子3賦予與制動桿17之操作力對應之制動力。如此,即便忘記解除特定制動狀態,藉由對制動桿17進行牽拉操作便可解除特定制動狀態。
當移動垂釣場所或收納捲線器時,將手離開牽拉操作部17d而對第1按壓操作部17e或第2按壓操作部17f朝自竿安裝部2c分離之方向進行按壓操作。如此一來,如圖4所示,桿構件27自制動解除位置搖動至特定制動位置,並藉由肘節彈簧28保持於該位置。其結果,卡止爪70與摩擦構件29之鋸齒部29a卡合而阻止摩擦構件29旋轉,從而阻止轉子3之倒轉。因此,即便轉子3之旋轉因旋轉控制機構7而成為自由旋轉狀態,轉子3亦不沿放線方向旋轉,而不會出現釣線因釣鉤之自身重量而放出之情況。
此時之制動力係由安裝於摩擦構件29與筒狀構件40之間之摩擦環30之彈性力決定。因此,易於獲得即便移動途中某物觸碰手柄1而手柄1亦不轉動之程度之較強之特定制動力,可設定在移動垂釣場所之途中不產生線漂動之程度之較強之特定制動力。又,由於藉由摩擦構件29與筒狀構件40之相對旋轉進行制動,故制動力不易變動而較為穩定。
進而,為了變更釣鉤之下垂長度或者當有魚碰鉤時使魚確實地咬入釣鉤,而欲使轉子3自特定制動狀態成為制動解除狀態的情形時,對制動桿17僅朝與竿安裝部2c接近之方向進行操作即可。如此一來,如上所述,藉由制動桿17之作用,桿構件27搖動至制動解除位置而暫時解除特定制動狀態。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尤其 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可視需要任意組合。
(a)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旋轉控制機構7配置於小齒輪12與轉子3之間,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旋轉控制機構設置於驅動軸與驅動齒輪之間或驅動軸與手柄之間。於該等情形時,若轉子倒轉,則捲線筒亦朝前後往復移動。
(b)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滾子收容凹部53設置於第1筒部50之外環空轉型之滾子離合器作為旋轉控制機構7,但亦可使用滾子收容凹部設置於第2筒部之內環空轉型之滾子離合器。例如,於將旋轉控制機構設置於手柄與驅動軸之間之情形時,亦可採用如此般之內環空轉型之構造。
(c)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複數個之一例而將滾子52及滾子收容凹部53之數量設為6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滾子及滾子收容凹部之數量只要為複數個,則可為任意數量。但是,就空間之關係而言,滾子及滾子收容凹部之數量較佳為4個至12個之範圍。
(d)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置於第2筒部51之卡合凸部51c及設置於凸座部3e之貫通孔3f之卡合凹部3i為6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該等至少有一個即可。又,亦可將卡合凸部設置於貫通孔,並將卡合凹部設置於第1筒部。
(e)上述實施形態中,利用具有彈簧性能之金屬板材構成切換構件56及彈推構件57,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利用具有彈簧性能之金屬線材構成切換構件56及彈推構件57中之至少任一者。例如,亦可將切換構件56設為與彈簧構件44相同之構成。該情形時,摩擦阻力變小,轉子3旋轉時之收線方向之旋轉阻力變小。又,亦可利用具有彈性之金屬製或合成樹脂製之彈性構件構成。
<特徵>
上述實施形態可如下述般體現。
(A)紡車式捲線器100為可朝前方放出釣線之捲線器,其包括:手柄1、捲線器本體2、捲線筒軸8、捲線用之捲線筒4、轉子3、旋轉傳遞機構5、及旋轉控制機構7。捲線器本體2係供手柄1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側部者。捲線筒軸8係前後移動自如地被支持於捲線器本體2。捲線筒4係設置於捲線筒軸8之前端。轉子3繞捲線筒軸8旋轉自如地設置,且用於將釣線捲繞於捲線筒4。旋轉傳遞機構5包含供手柄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驅動軸10、可與驅動軸10一體地旋轉之驅動齒輪11、及配置於捲線筒軸8之外周側且與驅動齒輪11嚙合之小齒輪12。旋轉控制機構7配置於手柄1與轉子3之間,若手柄1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朝收線方向旋轉,則將來自手柄1之旋轉傳遞至轉子3,若轉子3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旋轉,則不將轉子3之旋轉傳遞至手柄,且控制轉子3使其可自由旋轉。
該紡車式捲線器100中,若手柄1旋轉,則該旋轉將經由旋轉傳遞機構5及旋轉控制機構7而傳遞至轉子3,而使轉子3旋轉。另一方面,若因魚上鉤等而導致轉子3旋轉,則該旋轉被旋轉控制機構7阻断,而不會傳遞至手柄1。此處,可設置旋轉控制機構7阻斷自轉子3至手柄1之旋轉並且將來自手柄1之旋轉傳遞至轉子3。因此,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1沿任意方向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3。
(B)旋轉控制機構7亦可包含:第1筒部50、第2筒部51、複數個滾子52、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53、及切換機構54。第2筒部51係配置於與第1筒部50為同心且徑向不同之位置。複數個滾子52係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於第1筒部50與第2筒部51之間。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53具有自由旋轉位置53a及旋轉傳遞位置53b,該自由旋轉位置53a凹設於第1筒部50之配置滾子52之位置,且於與滾子52之間形成有間 隙;該旋轉傳遞位置53b設置於自由旋轉位置53a之兩側且供滾子52進入。切換機構54係當第1筒部50旋轉時使滾子52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53b,當第2筒部51旋轉時將滾子52維持在自由旋轉位置53a。
該情形時,若第2筒部51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旋轉,則滾子52被維持在自由旋轉位置53a,僅第2筒部51進行旋轉,而第2筒部51之旋轉不會傳遞至第1筒部50。與此相對,若第1筒部50相對於捲線器本體2旋轉,則滾子52移動至旋轉傳遞位置53b,而將第1筒部50之旋轉傳遞至第2筒部51。此處,藉由以對第1筒部50傳遞手柄1之旋轉且對第2筒部51傳遞轉子3之旋轉之方式配置第1筒部50及第2筒部51,無須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便可將手柄1之旋轉始終傳遞至轉子3。
(C)第1筒部50亦可配置於第2筒部51之徑向內側。該情形時,連結於小齒輪12之第1筒部50成為內環,配置於小齒輪12之外周側之轉子3連結於成為外環之第2筒部51。因此,旋轉控制機構之構成變得緊湊。
(D)旋轉控制機構7亦可配置於小齒輪12與轉子3之間。該情形時,由於旋轉控制機構7連結於轉子3,故僅轉子3成為自由旋轉狀態,而旋轉傳遞機構5未成為自由旋轉狀態。因此,不易出現因旋轉傳遞機構5之自由旋轉而產生之空轉等不良情況(因擺動機構20而產生之捲線筒4之前後移動等)。
(E)亦可為小齒輪12安裝於第1筒部50,且轉子3安裝於第2筒部51。該情形時,由於可直接控制小齒輪12之旋轉朝轉子3之傳遞,故可迅速進行轉子3之旋轉控制。
(F)切換機構54亦可包含用於將滾子52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之間隔保持構件55、切換構件56、及彈推構件57。切換構件56連結於間隔保持構件55,且相應於第一筒部50之旋轉使間隔保持構件55沿圓周方向移動,而使複數個滾子52從自由旋轉位置53a移動至旋轉傳 遞位置53b。彈推構件57係介隔間隔保持構件55對滾子52朝自由旋轉位置53a彈推。該情形時,由於藉由間隔保持構件55使複數個滾子52移動至自由旋轉位置53a及旋轉傳遞位置53b,故可使複數個滾子52同時移動,而可迅速進行從自由旋轉位置53a向旋轉傳遞位置53b之切換。
(G)紡車式捲線器100亦可進而包括轉子制動機構6,該轉子制動機構6包含:制動桿17,其用於對轉子3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及制動部16,其可藉由制動桿17之操作而對轉子3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該情形時,即便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亦可藉由制動桿17對轉子3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因此,可防止釣線多餘地放出。又,即便轉子3沿放線方向旋轉,旋轉平衡較差之手柄1亦不會沿放線方向旋轉。因此,紡車式捲線器100之旋轉平衡不易失去。
(H)轉子制動機構6亦可進而包含特定制動部21,該特定制動部21可將轉子3切換為特定制動狀態與制動解除狀態。該情形時,由於可對自由旋轉狀態之轉子3進行特定制動,故可在移動垂釣場所時等防止釣線放出。

Claims (8)

  1.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其係可朝前方放出釣線者,且包括:手柄;捲線器本體,其供上述手柄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側部;捲線筒軸,其前後移動自如地被支持於上述捲線器本體;捲線用之捲線筒,其設置於上述捲線筒軸之前端;轉子,其繞上述捲線筒軸旋轉自如地設置,且用於將釣線捲繞於上述捲線筒;旋轉傳遞機構,其包含供上述手柄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驅動軸、可與上述驅動軸一體旋轉之驅動齒輪、配置於上述捲線筒軸之外周側且與上述驅動齒輪嚙合之小齒輪;及旋轉控制機構,其配置於上述手柄與上述轉子之間,當上述手柄相對於上述捲線器本體旋轉時,將來自上述手柄之旋轉傳遞至上述轉子,當上述轉子相對於上述捲線器本體旋轉時,不將來自上述轉子之旋轉傳達至上述手柄,且控制上述轉子使其可自由旋轉。
  2. 如請求項1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旋轉控制機構包含:第1筒部;第2筒部,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筒部為同心且徑向不同之位置;複數個滾子,其等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於上述第1筒部與上述第2筒部之間;複數個滾子收容凹部,其等具有自由旋轉位置及旋轉傳遞位置,該自由旋轉位置凹設於上述第1筒部之配置上述滾子之位置,且於與上述滾子之間形成有間隙;該旋轉傳遞位置設置於上述自由旋轉位置之兩側且供上述滾子進入;及切換機構,其可旋轉地與上述捲線器本體摩擦卡合,當上述第1筒部因手柄而旋轉時使上述滾子移動至上述旋轉傳遞位置,當上述第2筒部相對於靜止之第1筒部旋轉時將上述滾子維持在上述自由旋轉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第1筒部係配置於上述第2筒部之上述徑向內側。
  4. 如請求項2或3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旋轉控制機構係配置於上述小齒輪與上述轉子之間。
  5. 如請求項4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小齒輪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筒部;且上述轉子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2筒部。
  6. 如請求項2或3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切換機構包含:間隔保持構件,其用於將上述滾子沿圓周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切換構件,其可旋轉地與上述捲線器本體摩擦卡合,且卡止於上述間隔保持構件,相應於上述第1筒部之旋轉使上述間隔保持構件沿圓周方向移動,而使上述滾子自上述自由旋轉位置移動至上述旋轉傳遞位置;及彈推構件,其介隔上述間隔保持構件對上述複數個滾子朝上述自由旋轉位置彈推。
  7. 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進而包括轉子制動機構,該轉子制動機構對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且包含:制動操作構件,其用於對上述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及制動部,其可藉由上述制動操作構件之操作而對上述轉子之放線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
  8. 如請求項7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上述轉子制動機構進而包含特定制動部,該特定制動部可將上述轉子切換為特定制動狀態與制動解除狀態。
TW103138585A 2014-02-27 2014-11-06 Spinning wheel reel TWI630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6827A JP6247115B2 (ja) 2014-02-27 2014-02-27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4-036827 2014-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516A TW201532516A (zh) 2015-09-01
TWI630867B true TWI630867B (zh) 2018-08-01

Family

ID=5393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585A TWI630867B (zh) 2014-02-27 2014-11-06 Spinning wheel reel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47115B2 (zh)
KR (1) KR102294430B1 (zh)
CN (1) CN104872089B (zh)
TW (1) TWI630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42056A1 (zh) * 2018-06-22 2019-12-26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轴承无摩擦挂线销的封闭轮
CN110214759B (zh) * 2019-07-22 2021-09-10 鹤山市仲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车式渔轮主体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879A (ja) * 1999-10-13 2001-04-17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2267028A (ja) * 2001-03-07 2002-09-18 Shimano Inc 部品組立体
US6644579B2 (en) * 2002-02-13 2003-11-11 Eugene Hong Fishing reel rotor with one-way brak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18A (ja) 1981-07-02 1983-01-1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低吸湿性メタクリル系樹脂
JPS5915890A (ja) 1982-07-20 1984-01-26 株式会社東芝 原子力発電所の補助冷却装置
JP3380622B2 (ja) * 1994-06-27 2003-02-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KR200147440Y1 (ko) * 1994-08-18 1999-06-15 전주범 컨벡션 오븐렌지
JPH1075695A (ja) * 1996-08-30 1998-03-24 Ryobi Ltd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JPH10276638A (ja) * 1997-04-01 1998-10-20 Ryobi Ltd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回転制動装置
US6568516B2 (en) * 2000-08-03 2003-05-27 U.S. Reel - Missouri, L.L.C. Switchable clutch
JP3977672B2 (ja) * 2002-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JP2004305118A (ja) * 2003-04-08 2004-11-04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JP5153269B2 (ja) * 2007-09-05 2013-02-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ローラクラッチ
JP2011202756A (ja) * 2010-03-26 2011-10-13 Ntn Corp 一方向クラッチおよびそのリユース方法
JP5590986B2 (ja) * 2010-06-23 2014-09-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879A (ja) * 1999-10-13 2001-04-17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2267028A (ja) * 2001-03-07 2002-09-18 Shimano Inc 部品組立体
US6644579B2 (en) * 2002-02-13 2003-11-11 Eugene Hong Fishing reel rotor with one-way brake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9757A (ja) 2015-09-07
TW201532516A (zh) 2015-09-01
CN104872089A (zh) 2015-09-02
JP6247115B2 (ja) 2017-12-13
CN104872089B (zh) 2019-07-23
KR20150101905A (ko) 2015-09-04
KR102294430B1 (ko)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327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部材
TWI522037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合器控制裝置
US9295243B2 (en) Ratchet wheel for fishing reel
US10010061B2 (en) Spinning reel
KR101913237B1 (ko) 듀얼 베어링 릴
JP637684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復帰機構
TWI629003B (zh) 雙軸承捲線器
JP2015228799A5 (zh)
TWI630867B (zh) Spinning wheel reel
KR20150056031A (ko) 양 베어링 릴
JP2014212739A5 (zh)
EP1183946A1 (en) Dual-bearing reel anti-reverse mechanism
JP4173387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TWI615093B (zh) 釣魚用紡車式捲線器及其轉子制動裝置之制動操作桿
JP2015159757A5 (zh)
TW537861B (en) Spinning reel
JP2009159953A (ja) 魚釣り用リール
JP6842756B2 (ja) 魚釣り用リール
JP5460250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US5064139A (en) Fishing reel with click-free anti-reverse mechanism
JP438189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発音機構
KR20110019701A (ko) 스피닝 릴의 로터 제동 장치
JPH0642465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TWI624221B (zh) 釣魚用捲線器及其轉子制動裝置的制動操作柄
JP2001238582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戻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