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8240A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8240A
TW202208240A TW110124132A TW110124132A TW202208240A TW 202208240 A TW202208240 A TW 202208240A TW 110124132 A TW110124132 A TW 110124132A TW 110124132 A TW110124132 A TW 110124132A TW 202208240 A TW202208240 A TW 2022082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wire
feeding
binding machine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橋本孝博
長井教博
伊藤貴大
水上彩
岩城幸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8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824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捆束機,藉由可移動在線材的進給軌道上的位置之構件可消除線材從搬運路徑之脫離、線材之阻塞、線材之挫曲等的捆束機。 [解決手段]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進給部3A,可進給線材W、捲繞在鋼筋S的周圍;以及,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能夠可變地在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之第一位置與從進給軌道上的位置偏移之第二位置。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在既定狀態的情況下位於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捆束機。
自以往,使用導引銷等導引部而將從進給部進給之線材以環狀捲繞於鋼筋的周圍,藉由以包含鉤之捆束部握持而扭捻線材,藉由線材捲設於鋼筋而綑束之鋼筋捆束機係被利用著(例如,請參照專利文獻1)。
鋼筋捆束機係,包括構成為可在線材的進給軌道上的位置與從進給軌道上退避之位置之間移動的構件。作為構件,例如,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之導引銷以及退避機構、握持線材而扭捻之扭捻部等係可被舉例。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7/0142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在以往的鋼筋捆束機中,因為退避機構以及回歸部係移動於線材的進給軌道上,在進給線材時,有著線材抵接退避機構以及回歸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有著發生線材脫離搬運路徑、線材之阻塞、線材之挫曲等問題之情況。
在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以提供一種藉由可移動在線材的進給軌道上的位置之構件可防止線材從搬運路徑之脫離、線材之阻塞、線材之挫曲等的捆束機為目的。 [用於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根據本揭露,一種捆束機係被提供,包括:進給部,可進給線材、捲繞在捆束物的周圍;以及功能部,可移動於位於前述線材的進給軌道上之第一位置與從前述進給軌道上的位置偏移之第二位置;前述功能部係,在既定狀態的情況下,位於前述第二位置。 [發明的功效]
若根據本揭露,在既定的狀態的情況下,由於功能部位於從進給軌道上的位置偏移之第二位置,即使在發生線材從搬運路徑之脫離、線材之阻塞、線材之挫曲等之情況,線材也可被功能部除去。
以下一邊參照所附之圖式,一邊針對本揭露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鋼筋捆束機1A的構成例) 第1A圖、第1B圖、第1C圖以及第1D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側視圖,第1E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俯視圖,第2A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前視圖,第2B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後視圖。第3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內部構成的一例的側視圖,第4A圖、第4B圖以及第4C圖係為表示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內部構成的重要部位的側視圖。第5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進給部3A之示意圖。第6A圖以及第6B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的限制部4A之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A係,如第1A圖至第1E圖等所示,包括構成為可手持之第一本體部301、包括用於以線材W捆束鋼筋S的機構之第二本體部302、以及連結第一本體部301與第二本體部302的長條狀之連結部303。
第一本體部301係,包括操作者可握持之一對的把手部304hL、304hR。又,第一本體部301係,如第2B圖所示,包括進行鋼筋捆束機1A的電源之切斷、提供的操作之電源開關16、以及具有可調整捆束力的轉盤等之操作部18。
第二本體部302係,外包裝藉由樹脂構成。第二本體部302係,如第3圖以及第4A圖等所示,包括可旋轉地收容被捲有線材W之線材捲軸20之收容部2A、與進給被捲於收容在收容部2A之線材捲軸20的線材W之進給部3A。又,第二本體部302係,包括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藉由進給部3A進給之線材W的限制部4A、與導引藉由限制部4A被附加捲起之捲度之線材W的導引部5A。此外,第二本體部302係,包括切斷線材W的切斷部6A、扭捻線材W的扭捻部7A、與驅動切斷部6A以及扭捻部7A等的驅動部8A。
鋼筋捆束機1A係,如第1A圖等所示,在第二本體部302的一方側設置導引部5A。鋼筋捆束機1A係,藉由第一本體部301與第二本體部302以連結部303連結,相較於不包括連結部303之鋼筋捆束機,導引部5A與把手部304hL、304hR之間成為延伸之型態。在本實施例中,將設置導引部5A之側定義為前。
收容部2A係構成為,可拆裝以及支持線材捲軸20。進給部3A係,包括作為進給構件之一對的進給齒輪30。進給部3A係,在線材W被夾持於一對的進給齒輪30之間的狀態下,藉由進給馬達33使進給齒輪30旋轉,進給線材W。進給部3A係,對應進給齒輪30的旋轉方向,可將線材W進給於箭頭F所示的正方向、與箭頭R所示的逆方向雙方。
進給部3A係,如第5圖所示,包括藉由旋轉動作將線材W在夾持狀態下進給的一對的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與將第二進給齒輪30R位移於對於第一進給齒輪30L接近以及遠離之方向的位移構件36。位移構件36係,第二進給齒輪30R藉由軸300R可旋轉地被支撐於一方的端部側。又,位移構件36係,另一方的端部以軸36a為支點而可旋轉地被支撐於進給部3A的支撐構件37。
位移構件36係,被未圖示之彈簧推壓,藉由以軸36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朝箭頭V1方向位移。藉此,第二進給齒輪30R係,藉由彈簧的力朝第一進給齒輪30L方向被推壓。如第1A圖等所示,在第二本體部302,設置用於進行經由位移構件36而將第二進給齒輪30R對於第一進給齒輪30L接近以及遠離的釋放桿39。
進給部3A係,包括第一進給齒輪30L與第二進給齒輪30R,另一方面,在本例中包括驅動第一進給齒輪30L的進給馬達33、與將進給馬達33的驅動力傳達至第一進給齒輪30L的驅動力傳達機構34。
驅動力傳達機構34係,包括安裝於進給馬達33的軸的小齒輪33a、及與小齒輪33a咬合的大齒輪33b。又,驅動力傳達機構34係,包括傳達來自大齒輪33b之驅動力、與第一進給齒輪30L咬合的進給小齒輪34a。
第一進給齒輪30L係,進給馬達33的旋轉動作經由驅動力傳達機構34被傳達而旋轉。第二進給齒輪30R係,第一進給齒輪30L的旋轉動作被傳達、從動於第一進給齒輪30L而旋轉。
進給部3A係,藉由切換進給馬達33的旋轉方向的正逆,切換第一進給齒輪30L與第二進給齒輪30R的旋轉方向,線材W的進給方向的正逆係被切換。
切斷部6A係,如第4A圖等所示,相對於以箭頭F所示之線材W的朝正方向之進給,設置於進給部3A的下游側。切斷部6A係,包括固定刀部60、及藉由與固定刀部60之協同動作切斷線材W的可動刀部61。又,切斷部6A係,包括將來自驅動部8A的動力傳達至可動刀部61的傳達機構62。
固定刀部60係,包括線材W通過的開口60a。可動刀部61係,藉由以固定刀部60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切斷通過固定刀部60的開口60a的線材W。
限制部4A係,藉由沿著進給部3A進給之線材W的進給方向在複數地方與線材W相接,在本例中包括至少在三個地方與線材W相接的第一至第三限制構件,將沿著如第4B圖之虛線所示之線材W的進給路徑Wf的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上述之固定刀部60係,作為第一限制構件而發揮功能,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
限制部4A係,對於以箭頭F所示之線材W的朝正方向之進給,在固定刀部60的下游側,包括作為第二限制構件的限制構件42,在限制構件42的下游側,包括作為第三限制構件的限制構件45。限制構件42以及限制構件45係,藉由圓柱狀的構件構成,外周面與線材W相接。
限制部4A係,配合以描繪螺旋的方式成為大致環狀之線材W的進給路徑Wf,將固定刀部60、藉由導引銷等構成之限制構件42以及限制構件45配置於曲線上。固定刀部60係,線材W通過之開口60a設置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Wf上。又,限制構件42係,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Wf,設置於徑方向的內側。此外,限制構件45係,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Wf,設置於徑方向的外側。
藉此,藉由進給部3A進給的線材W係,藉由一邊與固定刀部60、限制構件42以及限制構件45相接一邊通過,以沿著線材W的進給路徑Wf的方式,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
在第二本體部302內,如第6A圖等所示,設置空間102,在以線材W捆束鋼筋S之動作中之線材W係通過、同時位於扭捻部7A的握持部70、作動部71以及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之功能部40等係動作。
功能部40係,如第4A圖等所示,包括上述之構成限制部4A的限制構件42、與被安裝於限制構件42的退避機構43。退避機構43係構成為,連接於連動於驅動部8A之移動構件83而動作的傳達構件44,對於線材W的進給軌道係位置可變。具體而言,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在藉由進給部3A將線材W朝正方向進給之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的動作中,如第6A圖所示,位於與線材W相接之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的第一位置。又,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在如第4C圖所示之將線材W朝逆方向進給之將線材W捲設於鋼筋S之動作前,如第6B圖所示,朝未與線材W相接之從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偏移之第二位置移動。
導引部5A係,如第4A圖等所示,包括導引線材W的第一導引件51、與導引藉由限制部4A以及第一導引件51被施加捲起之捲度的線材W朝扭捻部7A的第二導引件52。
第一導引件51係,安裝於第二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朝箭頭A1所示之前後方向即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導引件51係,包括具有藉由進給部3A進給之線材W所滑動接觸之導引面51g的溝部51h。
在第一導引件51中,當將安裝於第二本體部302之側作為基端側、將從第二本體302部朝第一方向延伸之側作為頂端側的時候,基端側係藉由螺絲等安裝於第二本體部302。
第一導引件51係,限制構件42設置於基端側,限制構件45設置於頂端側。第一導引件51係,在導引面51g與限制構件42的外周面之間,形成線材W可通過之間隙。又,第一導引件51係,限制構件4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導引面51g突出。
第二導引件52係,如第1A圖以及第4A圖等所示,安裝於第二本體部302的前側的端部。第二導引件52係,在與第一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即,在箭頭A2所示之第二方向上,設置為與第一導引件51相對向。第一導引件51與第二導引件52之間係,沿著第二方向空出既定間隔,在第一導引件51與第二導引件52之間,形成鋼筋S插拔之插拔口53。
第二導引件52係,與後述之一對的接觸構件連動,藉由以軸52b作為支點之旋轉,在如第4A圖所示、第二導引件52的頂端側的端部52c與第一導引件51的端部51c之距離為第一距離的第一位置,與如第4B圖所示、第二導引件52的端部52c與第一導引件51的端部51c之距離為比第一距離更短之第二距離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第二導引件52係,在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第二導引件52的端部52c與第一導引件51的端部51c之間為打開的狀態。第二導引件52係,在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第二導引件52的端部52c與第一導引件51的端部51c之間的間隔變寬,將鋼筋放入第一導引件51與第二導引件52之間的插拔口53變得更容易。
第二導引件52係,藉由朝往第一位置移動之方向、以扭捻線圈彈簧等構成之偏壓構件54偏壓,保持朝第一位置移動之狀態。
第二導引件52係,包括經由連接部而承受後述之一對的接觸構件的動作的承受部56。承受部56係,藉由對於第二導引件52的下面垂直之面,或是,藉由對於第二導引件52的下面傾斜之面而構成,前述傾斜之面對於第二導引件52的下面之垂直方向傾斜。
鋼筋捆束機1A係,如第1A至第1D圖所示,包括突抵***第一導引件51與第二導引件52之間的插拔口53之鋼筋S的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第一接觸構件9AL係,連動於朝鋼筋S之突抵之動作而作動,使後述之第一感測器12L開啟。第二接觸構件9AR係,連動於朝鋼筋S之突抵之動作而作動,使後述之第二感測器12R開啟。
又,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將第一接觸構件9AL的動作傳達至第二導引件52的第一連接構件96L、與將第二接觸構件9AR的動作傳達至第二導引件52的第二連接構件96R。第一連接構件96L以及第二連接構件96R係,藉由軸96A可旋轉地被支撐。若因作業員使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突抵鋼筋S的話,第一連接構件96L以及第二連接構件96R以軸96A為支點而旋轉,第二導引件52係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動。
扭捻部7A係,如第3圖以及第4A圖等所示,包括卡合線材W的握持部70、與使握持部70作動的作動部71。握持部70係,形成藉由進給部3A朝切斷部6A進給之線材W通過的第一通路P1,與藉由限制部4A附加捲起之捲度、藉由導引部5A朝扭捻部7A導引之線材W通過的第二通路P2。握持部70係,藉由作動部71的動作而旋轉,扭捻被捲設於鋼筋S的線材W。
驅動部8A係,如第3圖以及第4A圖等所示,包括驅動扭捻部7A等的扭捻馬達80、進行減速以及扭矩的增幅的減速機81、經由減速機81被扭捻馬達80驅動而旋轉的旋轉軸82、與將驅動力傳達至切斷部6A以及限制構件42的移動構件83。扭捻部7A與驅動部8A係,與旋轉軸82、作動部71以及握持部70的旋轉中心配置於同軸上。旋轉軸82、與作動部71以及握持部70的旋轉中心稱為軸線Ax。在本例中,箭頭A1所示之第一方向係,為沿著軸線Ax的方向。
驅動部8A係,藉由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使作動部71移動。藉由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移動,握持部70係,藉由導引部5A保持朝扭捻部7A導引之線材W的頂端側。
驅動部8A係,與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移動之動作連動,移動構件83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移動。移動構件83的動作係,經由傳達構件44傳達至退避機構43,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從與線材相接之第一位置朝不與線材相接之第二位置移動。之後,藉由進給馬達33的逆旋轉將線材W朝逆方向拉回,使線材W緊貼於鋼筋S的周圍。此外,藉由作動部71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移動,移動構件83的動作藉由傳達機構62傳達至可動刀部61,可動刀部61作動而切斷線材W。
驅動部8A係,使沿著旋轉軸82的軸方向移動之作動部71,藉由旋轉軸82的旋轉動作而旋轉。作動部71係,藉由旋轉軸82的繞軸之旋轉,以握持部70扭捻線材W
(鋼筋捆束機1A的硬體構成例) 第7圖係,為表示鋼筋捆束機1A的硬體構成例的方塊圖。如第7圖所示,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控制部10、第一感測器12L、第二感測器12R、記憶部14、電源開關16、操作部18、扭捻馬達80、與進給馬達33。
控制部10係,包含作為運算處理裝置發揮功能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按照記憶於記憶部14等之各種程式而控制鋼筋捆束機1A的全部動作。
第一感測器12L以及第二感測器12R係,例如以磁力感測器構成,未圖示之檢測部檢測出位置位移,將開啟訊號朝控制部10輸出,前述位置位移是藉由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之朝鋼筋S突抵之動作的位置位移。
記憶部14係,包含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半導體記憶元件、或者硬碟、光碟等。記憶部14係,記憶控制部10在捆束動作時使用的軟體、運算參數、以及各種資料等。
電源開關16係,將基於作業者操作之電源之提供的開啟訊號、基於電源之切斷的關閉訊號朝控制部10輸出。操作部18係,將基於作業者之轉盤調整的捆束力之程度的捆束力訊號朝控制部10輸出。
控制部10係,基於從第一感測器12L以及第二感測器12R供給之開啟訊號,經由未圖示之驅動電路將使線材W朝正方向以及逆方向進給之驅動訊號朝進給馬達33輸出。進給馬達33係,基於從控制部10供給之驅動訊號之驅動使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正旋轉或逆旋轉。
控制部10係,基於從第一感測器12L以及第二感測器12R供給之開啟訊號,經由未圖示之驅動電路將使作動部71前進以及後退之驅動訊號朝扭捻馬達80輸出。扭捻馬達80係,基於從控制部10供給之驅動訊號之驅動使作動部71前進或者後退。
(在功能部40為限制部4A的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之情況下的課題) 在此,針對使用於以往之鋼筋捆束機而捆束鋼筋的情況下、在為功能部40的一個之退避機構43所發生之課題進行說明。尚且,以往的鋼筋捆束機的構成與本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A的構成係,因為有著共通的部分,為了方便起見使用第1A圖等表示的鋼筋捆束機1A進行說明。
若捆束動作開始的話,作動部71藉由扭捻馬達80的驅動而前進,伴隨於此,在藉由握持部70握持線材W後,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退避。接著,藉由拉回線材W,線材W被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在切斷線材W之後,作動部71藉由繞旋轉軸82之旋轉實行線材W的扭捻動作。尚且,扭捻部7A係,藉由配置於旋轉軸82內的壓縮彈簧而被偏壓朝後方,藉由壓縮彈簧的伸縮可稍微前進以及後退。
在扭捻線材W的途中,線材W被捲緊,藉由線材W的環徑變小(扭捻的長度變短),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被拉向前方。伴隨於此,壓縮彈簧係壓縮,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停止於朝鋼筋S側前進的位置。
然而,在鋼筋S之藉由線材W的捆束後,正常的情況下,伴隨著作動部71的後退,握持部70放開線材W,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回到初期位置。但是,在沒有正常地結束捆束動作的情況下(異常的情況下),伴隨著作動部71的後退,握持部70雖然進行放開線材W的動作,但有著成為捆束後的線材W的一部分勾到握持部70的狀態之情況。
在此情況下,作動部71係,藉由以逆旋轉驅動扭捻馬達80、對於握持部70後退,但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的位置就這樣位於比起初期位置因上述之彈簧的壓縮更往前方的位置。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因為依附著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的位置,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此狀態下,在藉由作業者進行解除線材W的勾住之作業中,有著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無意地突抵鋼筋S之情況。在此情況下,捆束動作被開始,藉由進給馬達33的驅動之線材W朝正方向進給,隨著線材W的進給姿勢等,如第4B圖所示,有著藉由粗線所示之線材W(Wa)從搬運路徑脫離而***退避機構43與第一導引件51的間隙之情況。
在這個時間點,若解除捆束後的線材W與握持部70之勾住的話,藉由壓縮彈簧伸展、握持部70以及作動部71後退而回到初期位置。伴隨於此,依附著作動部71的位置之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從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動。藉此,由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的間隙阻塞,成為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狀態,有著作業者無法輕易將線材W從第一導引件51等除去之問題。
在此,在本實施例,藉由實行以下的第8圖所示之控制,可輕易將線材W從第一導引件51等除去。
(鋼筋捆束機1A的控制例) 第8圖係,為表示在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情況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控制例的流程圖。
首先,若藉由作業員確認到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狀態的話,操作釋放桿39。藉此,第二進給齒輪30R自第一進給齒輪30L遠離,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的咬合被解除。
接著,如第8圖所示,在步驟S100中,藉由作業員,實行使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開啟之操作。尚且,在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的開啟操作中,係將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突抵鋼筋S等。又,並不一定要將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雙方開啟操作,至少使一方側的接觸構件開啟的話就好。控制部10係,基於第一接觸構件9AL以及第二接觸構件9AR的開啟操作,判定開啟訊號是否從第一感測器12L以及第二感測器12R的至少其中一方供給。
在步驟S110中,控制部10係,在判定開啟訊號從第一感測器12L以及第二感測器12R的至少其中一方供給的情況下,開始捆束動作。具體而言,驅動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此時,由於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的咬合被解除,線材W成為空轉進給的狀態,進給馬達33的負載電流未提高,實行空捆束動作。因此,控制部10係,從進給馬達33的負載電流的輸出結果,判定線材W未被正常地進給,增量連續空打計數N(N=1),將結果記憶於記憶部14。若一連串的空捆束動作結束的話,停止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作動部71等係回到初期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作業員,例如實行三次空捆束動作。尚且,空捆束動作的次數,並不限定於三次,一次以上就好。藉由實行複數次空捆束動作,可正確地判斷線材W的空轉進給的發生。尚且,在設置檢測釋放桿39的操作之有無的感測器、藉由感測器檢測到釋放桿39的操作的情況下,因為可在事前確認發生線材W的空轉進給,空捆束動作設定為一次亦可。
在步驟S120中,控制部10係,連續實行三次空捆束動作,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是否N=3。控制部10係,在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並非N=3的情況下,回到步驟S100,實行上述之步驟S100、S110的空捆束動作。
另一方面,在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是N=3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130。在步驟S130中,控制部10係,驅動進給馬達33而使第一進給齒輪30L旋轉的同時,驅動扭捻馬達80而使作動部71前進。伴隨著作動部71的前進,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動。
在步驟S140中,控制部10係,在作動部71已前進之位置、藉由停止扭捻馬達80的同時停止進給馬達33,使空捆束動作停止。藉此,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成為停止在第二位置的狀態,退避機構43對於第一導引件51遠離,間隙被設置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之間。
作業員係,由於間隙被設置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之間,可輕易將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等的線材W除去。在線材W的除去作業結束的情況下,藉由作業員關閉電源開關16。控制部10係,若電源開關16再次開啟的話,實行將作動部71等回到初期位置之起始化(初始化),之後,若第一接觸構件9AL等開啟的話實行捆束動作。尚且,捆束動作的再度開始係,也可藉由電源開關16的開啟/關閉以外的控制而實現。
(功能部40為握持部70的情況) 握持部70係,構成為包含連動於作動部71的動作而開關的鉤,可移動於鉤打開之第一位置與鉤關閉之第二位置之間。尚且,第二位置係,不僅是完全關閉的狀態,也包含比第一位置稍微關閉的狀態。
在此,在將線材W朝正方向進給而將線材W捲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情況下,線材W係通過在位於第一位置之握持部70的鉤之間、如第6A圖等所示之第一通路P1以及第二通路P2。但是,隨著線材W的進給姿勢等,有著發生藉由線材W抵接鉤之線材W從搬運路徑脫離、線材W之阻塞、線材W之挫曲等導致的堵塞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控制部10係,藉由進行使作動部71前進以及後退之控制,可使握持部70的鉤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動。是否發生線材W的進給不良,例如可對應於進給馬達33的負載電流的變動而判定。藉此,可解除線材W的纏繞,而可消除堵塞。又,將握持部70的既定的旋轉角度作為第一位置,將從第一位置僅繞旋轉軸82旋轉既定角度之旋轉角度作為第二位置,在發生線材W的進給不良的情況下,以將握持部70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旋轉的方式控制亦可。
如以上說明,若根據第一實施例,例如,在包含退避機構43之功能部40中,即使在發生了線材W的進給不良的情況下,在既定狀態下,藉由實行例如第8圖所示之控制,可將退避機構43位於第二位置。藉此,由於退避機構43以及第一導引件51之間可有著間隙,可輕易將線材W從退避機構43以及第一導引件51之間除去,而可解除線材W的堵塞。
又,若根據第一實施例,例如,發生在握持部70中之線材W的進給不良的情況下,由於可將握持部70位於第二位置,可輕易將線材W從握持部70等除去。
[第一變形例] 接著,針對藉由與第8圖的控制相異的手段、將功能部40位於第二位置的第一變形例進行說明。以下,針對功能部40為限制部4A的情況進行說明。
第9圖係,為表示在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情況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控制例的流程圖。尚且,針對與在第8圖中已說明之控制相同或類似之處理,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第9圖所示,在步驟S200中,控制部10係,基於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開啟操作,判定開啟訊號是否從第一感測器12L等供給。在開啟訊號被供給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210。
在步驟S210中,控制部10係,藉由驅動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而開始捆束動作。藉此,進行藉由進給部3A之線材W的進給、藉由扭捻部7A之線材W的握持、扭捻處理,鋼筋S藉由線材W被捆束。
在步驟S220中,控制部10係,判定捆束動作是否結束。在判定捆束動作結束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230。此時,結束線材W的握持、扭捻動作,將作動部71位於朝鋼筋S側前進之位置。
在步驟S230中,控制部10係,藉由逆旋轉驅動扭捻馬達80而使作動部71後退、使握持部70在放開線材W之位置為停止狀態,實行使作動部71停止在比初期位置更前進之位置(前進位置)之第一模式。藉此,可使連動於作動部71而動作之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停止於自第一導引件51遠離之第二位置。又,在捆束動作結束後,使作動部71後退而回到初期位置,之後,以藉由使作動部71前進而停止於前進位置的方式控制亦可。
尚且,將第一模式設定為預設,採用可選擇在捆束結束後將退避機構43位於第一位置之第二模式之構成亦可。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係,構成為藉由作業員手動切換亦可,構成為對應線材W的進給不良之發生等而自動切換亦可。
根據第一變形例,例如,在鋼筋S之藉由線材W的捆束後,即使在線材W的切斷端***於第二位置之退避機構43與第一導引件51之間的情況下,在捆束後,由於退避機構43停止在第二位置,線材W的切斷端不被夾於退避機構43與第一導引件51之間,可容易地拉拔。藉此,可防範堵塞的發生於未然。
[第二變形例] 接著,針對藉由與第8圖的控制相異的手段、將功能部40位於第二位置的第二變形例進行說明。以下,針對功能部40為限制部4A的情況進行說明。
(鋼筋捆束機1Aa的硬體構成例) 第10圖係,為表示鋼筋捆束機1Aa的硬體構成例的方塊圖。尚且,針對具有與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實質上相同的功能構成之構成要件,藉由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如第10圖所示,鋼筋捆束機1Aa係,包括控制部10、第一感測器12L、第二感測器12R、記憶部14、堵塞檢測感測器11、電源開關16、操作部18、扭捻馬達80、與進給馬達33。
堵塞檢測感測器11係,設置於線材W的搬運路徑,例如以反射型或透過型的光感測器等構成。控制部10係,基於從堵塞檢測感測器11供給之線材W的狀態資訊,判定在線材W的搬運路徑是否發生堵塞。又,堵塞檢測感測器11係,構成為基於進給馬達33、扭捻馬達80的電流值的變動判定是否檢測出發生堵塞亦可。
第11圖係,為表示在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情況下之鋼筋捆束機1Aa的控制例的流程圖。尚且,針對與在第8圖中已說明之控制相同或類似之處理,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第11圖所示,在步驟S300中,控制部10係,基於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開啟操作,判定開啟訊號是否從第一感測器12L等供給。在判定開啟訊號被供給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310。
在步驟S310中,控制部10係,開始捆束動作。藉此,進行藉由進給部3A之線材W的進給、藉由扭捻部7A之線材的握持、扭捻處理,鋼筋S藉由線材W被捆束。
在步驟S320中,控制部10係,基於來自堵塞檢測感測器11之線材W的狀態資訊,判定在線材W的搬運路徑是否發生堵塞。控制部10係,在判定發生堵塞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330。
在步驟S330中,控制部10係,實行使作動部71停止在前進位置之第一模式。藉此,連動於作動部71之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停止於自第一導引件51遠離之第二位置。
根據第二變形例,例如,即使在捆束動作中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發生堵塞的情況,由於可藉由以堵塞檢測感測器11之堵塞的檢測將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夾於退避機構43與第一導引件51之間的線材W可容易地拉拔,而可解除堵塞。尚且,有關第二變形例之控制係,在為功能部40之一例之握持部70發生堵塞的情況下亦可適用。
[第三變形例] 接著,針對藉由與第8圖的控制相異的手段、將功能部40位於第二位置的第三變形例進行說明。以下,針對功能部40為限制部4A的情況進行說明。
(鋼筋捆束機1Ab的硬體構成例) 第12圖係,為表示鋼筋捆束機1Ab的硬體構成例的方塊圖。尚且,針對具有與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實質上相同的功能構成之構成要件,藉由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如第12圖所示,鋼筋捆束機1Ab係,包括控制部10、第一感測器12L、第二感測器12R、記憶部14、電源開關16、操作部18、移動開關19、扭捻馬達80、進給馬達33、與移動機構13。尚且,在第三變形例,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構成為,不與傳達構件44連動,藉由移動機構13獨立地可移動於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間。
移動開關19係,設置於第一本體部301以及第二本體部302之至少一方側,藉由例如推動按鈕、滑動開關或者波動開關等習知的開關構成。移動開關19係,若藉由作業員操作的話,產生操作訊號而朝控制部10輸出。控制部10係,驅動例如以螺線管等構成之移動機構13,使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當然,作為退避機構43等與傳達構件44連動之構成,藉由移動開關19的操作驅動扭捻馬達80、經由傳達構件44而使退避機構43等移動亦可。
第13圖係,為表示在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情況下之鋼筋捆束機1Ab的控制例的流程圖。尚且,針對與在第8圖中已說明之控制相同或類似之處理,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第13圖所示,在步驟S400中,控制部10係,基於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操作,判定開啟訊號是否從第一感測器12L等供給。在判定開啟訊號被供給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410。
在步驟S410中,控制部10係,開始捆束動作。藉此,進行藉由進給部3A之線材W的進給、藉由扭捻部7A之線材W的握持、扭捻處理,鋼筋S藉由線材W被捆束。
在步驟S420中,控制部10係,判定移動開關19是否開啟。例如,在捆束動作開始後、發生線材W的堵塞的情況下,為了解除堵塞,藉由作業員操作移動開關19。控制部10係,在判定移動開關19開啟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430。
在步驟S430,控制部10係,藉由驅動移動機構13,實行使作動部71停止在前進位置之第一模式。藉此,可使連動於作動部71之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停止於自第一導引件51遠離之第二位置。尚且,移動開關19藉由機械開關構成,在作業員操作移動開關19時,不管控制部10的判定、使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亦可。
根據第三變形例,例如,即使在捆束動作中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之間發生堵塞的情況,由於可藉由移動開關19的操作將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夾於退避機構43與第一導引件51之間的線材W可容易地拉拔,而可解除堵塞。尚且,有關第三變形例之控制係,在為功能部40之一例之握持部70發生堵塞的情況下亦可適用。
[其他變形例] 尚且,作為使包含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握持部70之功能部40朝第二位置移動之控制,除了上述之第一至第三變形例以外,也可採用如下所示之控制。具體而言,以在藉由作業員開啟電源開關16的情況下、使功能部40朝第二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亦可。又,將功能部40設定為預設位於第一位置,在經過既定時間,例如電源開關16開啟之時、功能部40位於第一位置、但經過既定時間的話,使功能部40朝第二位置移動亦可。又,以從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開啟操作經過既定時間的話、使功能部40朝第二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亦可。又,在此情況下,以在捆束動作結束後既定時間、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開啟未***作的情況下、使功能部40朝第二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亦可。
[第二實施例] 接著,針對有關第二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B進行說明。尚且,有關第二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B的主要構成以及捆束動作係與有關第一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A共通。因此,針對具有與有關上述之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實質上相同的功能構成之構成要件,藉由附加相同或類似的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鋼筋捆束機1B的構成例) 第14圖為表示有關第二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B的立體圖,第15圖為表示有關第二實施例的鋼筋捆束機1B的內部構成的側視圖。
鋼筋捆束機1B係,如第14圖以及第15圖所示,包括可旋轉地收容被捲有線材W之線材捲軸20之收容部2B、與進給被捲於收容在收容部2B之線材捲軸20的線材W之進給部3B。又,鋼筋捆束機1B係,包括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藉由進給部3B進給之線材W的限制部4B、與導引藉由限制部4B被附加捲起之捲度之線材W的導引部5B。此外,鋼筋捆束機1B係,包括切斷線材W的切斷部6B、扭捻線材W的扭捻部7B、與驅動切斷部6B以及扭捻部7B等的驅動部8B。
在鋼筋捆束機1B的本體部15的另一方側,把手部15h以突出之型態設置。在把手部15h的下部,可拆裝地安裝有電池17。在把手部15h的前側,設置接受使鋼筋捆束機1B作動之操作的觸發器15t。
進給部3B係,如第5圖等所示,包括藉由旋轉動作將線材W在夾持狀態下進給的一對的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進給部3的第二進給齒輪30R係,構成為可移動於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的第一位置與從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偏移之第二位置之間。
功能部40係,如第15圖等所示,包括構成上述之限制部4B的限制構件42、與被安裝於限制構件42的退避機構43。退避機構43係構成為,連接於連動於驅動部8B之移動構件83而動作的傳達構件44,對於線材W的進給軌道係位置可變。具體而言,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在藉由進給部3B將線材W朝正方向進給之將捲起之捲度附加於線材W的動作中,位於與線材W相接之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的第一位置(請參照第6A圖)。又,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在如第4C圖所示之將線材W朝逆方向進給之將線材W捲設於鋼筋S之動作前,朝未與線材W相接之從線材W的進給軌道上偏移之第二位置移動(請參照第6B圖)。
扭捻部7B係,為功能部40之一例,包括握持線材W的握持部70、與使握持部70作動的作動部71。握持部70係,構成為包含連動於作動部71的動作而開關的鉤,可移動於鉤打開之第一位置與鉤關閉之第二位置之間。
(鋼筋捆束機1B的硬體構成例) 第16圖係,為表示鋼筋捆束機1B的硬體構成例的方塊圖。尚且,針對具有與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1A實質上相同的功能構成之構成要件,藉由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如第16圖所示,鋼筋捆束機1B係,包括控制部10、觸發器15t、記憶部14、電源開關16、操作部18、扭捻馬達80、與進給馬達33。
觸發器15t係,包含觸發器開關,若藉由作業員之拉操作的話,觸發器開關開啟而將操作訊號朝控制部10輸出。控制部10係,藉由基於從觸發器15t供給之操作訊號而驅動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實行捆束動作。
(鋼筋捆束機1B的控制例) 第17圖係,為表示在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情況下之鋼筋捆束機1B的控制例的流程圖。尚且,針對與在第一實施例的第8圖共通之控制係,省略詳細的說明。
首先,若藉由作業員確認到線材W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與退避機構43之間的狀態的話,操作釋放桿39。藉此,第二進給齒輪30R自第一進給齒輪30L遠離,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的咬合被解除。
接著,如第17圖所示,在步驟S500中,控制部10係,判定基於觸發器15t的開啟操作之操作訊號是否被輸入。在判定觸發器15t開啟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510。
在步驟S510中,控制部10係,開始捆束動作。具體而言,驅動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此時,由於第一進給齒輪30L以及第二進給齒輪30R的咬合被解除,線材W成為空轉進給的狀態,進給馬達33的負載電流未提高,實行空捆束動作。因此,控制部10係,從進給馬達33的負載電流的輸出結果,判定線材W未被正常地進給,增量連續空打計數N(N=1),將結果記憶於記憶部14。若一連串的空捆束動作結束的話,停止進給馬達33以及扭捻馬達80,作動部71等係回到初期位置。
在步驟S520中,控制部10係,例如連續實行三次空捆束動作,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是否N=3。控制部10係,在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並非N=3的情況下,回到步驟S500,實行上述之步驟S500、S510的空捆束動作。
另一方面,在判定連續空打計數N是N=3的情況下,進到步驟S530。在步驟S530中,控制部10係,驅動進給馬達33而使第一進給齒輪30L旋轉的同時,驅動扭捻馬達80而使作動部71前進。伴隨著作動部71的前進,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從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動。
在步驟S540中,控制部10係,在停止進給馬達33的同時,藉由在作動部71已前進之位置停止扭捻馬達80,使空捆束動作停止。藉此,限制構件42以及退避機構43係成為停止在第二位置的狀態,退避機構43對於第一導引件51遠離,間隙被設置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之間。
作業員係,由於間隙被設置於第一導引件51以及退避機構43之間,可輕易將被夾於第一導引件51等的線材W除去。在線材W的除去作業結束的情況下,藉由作業員關閉電源開關16。控制部10係,若電源開關16再次開啟的話,實行將作動部71等回到初期位置之起始化(初始化),之後,若藉由作業員使觸發器15t開啟的話,再度開始捆束動作。尚且,捆束動作的再度開始係,也可藉由電源開關16的開啟/關閉以外的控制而實現。
又,作為在限制部4B中之發生線材W的進給不良的情況下的解決手段,除了第17圖所示的控制以外,可將有關上述之第一至第三變形例之控制,藉由將第一接觸構件9AL等的開啟操作變更為觸發器15t的開啟操作而適用。具體而言,在鋼筋捆束機1B中,在捆束動作結束之後,如第一變形例的第9圖所示之控制,換言之,藉由在捆束後、使作動部71停止在前進位置,能夠以使連動於此而動作之退避機構43停止於第二位置的方式控制。又,如第二變形例的第11圖所示之控制,換言之,設置堵塞檢測感測器11,能夠以在堵塞發生時使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的方式控制。又,如第三變形例的第13圖所示之控制,換言之,設置使退避機構43移動之移動開關19,在發生線材W的進給不良的情況下、可藉由操作移動開關19使退避機構43朝第二位置移動。又,有關第一至第三變形例之控制係,也可適用於在具有鉤之握持部70的堵塞等發生時。
以上,一邊參照所附之圖式,一邊針對本揭露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但本揭露的技術範圍不限定於如此之範例。本揭露的技術領域中之具有通常知識者,在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所推想得到之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係也包含屬於本揭露之技術性範圍。
1A,1Aa,1Ab,1B,:鋼筋捆束機(捆束機) 3A,3B:進給部 4A,4B:限制部(功能部) 5A,5B:導引部 6A,6B:切斷部 7A,7B:扭捻部 8A,8B:驅動部 9AL:第一接觸構件 9AR:第二接觸構件 10:控制部 11:堵塞檢測感測器 12L:第一感測器 12R:第二感測器 13:移動機構 14:記憶部 15:本體部 15h:把手部 15t:觸發器 16:電源開關 17:電池 18:操作部 19:移動開關 20:線材捲軸 30:進給齒輪 30L:第一進給齒輪 30R:第二進給齒輪 33:進給馬達 33a:小齒輪 33b:大齒輪 34:驅動力傳達機構 34a:進給小齒輪 36:位移構件 36a:軸 37:支撐構件 39:釋放桿 40:功能部 42:限制構件(限制部,功能部) 43:退避機構(限制部,功能部) 44:傳達構件 45:限制構件 51:第一導引件 51c:端部 51g:導引面 51h:溝部 52:第二導引件 52b:軸 52c:端部 53:插拔口 54:偏壓構件 56:承受部 60:固定刀部 60a:開口 61:可動刀部 62:傳達機構 70:握持部 71:作動部 80:扭捻馬達 81:減速機 82:旋轉軸 83:移動構件 96A:軸 96L:第一連接構件 96R:第二連接構件 102:空間 300R:軸 301:第一本體部 302:第二本體部 303:連結部 304hL:把手部 304hR:把手部 A1:箭頭 A2:箭頭 Ax:軸線 F:箭頭 P1:第一通路 P2:第二通路 R:箭頭 S:鋼筋(捆束物) V1:箭頭 W:線材 Wa:線材 Wf:進給路徑
第1A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側視圖。 第1B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側視圖。 第1C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側視圖。 第1D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側視圖。 第1E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俯視圖。 第2A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前視圖。 第2B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後視圖。 第3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成的側視圖。 第4A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的側視圖。 第4B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的側視圖。 第4C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的側視圖。 第5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進給部的示意圖。 第6A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限制部的示意圖。 第6B圖係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限制部的示意圖。 第7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8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範例的流程圖。 第9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一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範例的流程圖。 第10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二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11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二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範例的流程圖。 第12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三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13圖係為表示有關第三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範例的流程圖。 第14圖係為有關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立體圖。 第15圖係為有關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內部構成的側視圖。 第16圖係為有關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17圖係為有關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範例的流程圖。
1A:鋼筋捆束機(捆束機)
3A:進給部
4A:限制部(功能部)
5A:導引部
6A:切斷部
30:進給齒輪
40:功能部
42:限制構件(限制部、功能部)
43:退避機構(限制部、功能部)
44:傳達構件
45:限制構件
51:第一導引件
51c:端部
51g:導引面
51h:溝部
52:第二導引件
52b:軸
52c:端部
53:插拔口
54:偏壓構件
56:承受部
60:固定刀部
60a:開口
61:可動刀部
62:傳達機構
70:握持部
71:作動部
82:旋轉軸
83:移動構件
302:第二本體部
A1:箭頭
A2:箭頭
Ax:軸線
F:箭頭
R:箭頭
W:線材
Wa:線材
Wf:進給路徑

Claims (8)

  1. 一種捆束機,包括: 進給部,可進給線材、捲繞在捆束物的周圍;以及 功能部,可移動於位於該線材的進給軌道上之第一位置與從該線材的進給軌道上的位置偏移之第二位置; 該功能部係,在既定狀態的情況下,位於該第二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該功能部係為與該線材接觸而導引該線材的限制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捆束機,更包括: 控制部,判斷藉由該進給部之該線材的進給狀態是否為空轉進給; 該既定狀態係,為該控制部判斷藉由該進給部之該線材的進給狀態是空轉進給的情況; 該控制部係,在該既定狀態的情況下,使該限制部從該第一位置朝該第二位置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該既定狀態係,為該捆束物之藉由該線材的捆束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更包括; 檢測部,檢測該線材的進給狀態; 該既定狀態係,為藉由該檢測部之該線材的進給不良被檢測的情況; 該功能部係,在該既定狀態的情況下從該第一位置朝該第二位置移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更包括; 開關,使該功能部從該第一位置朝該第二位置移動; 該既定狀態係,為該開關***作的情況。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該既定狀態係,為藉由該線材之該捆束物的捆束後 該功能部係,在為該既定狀態的情況下,實行位於該第一位置之第一模式或是位於該第二位置之第二模式。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更包括: 控制部,使該功能部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該控制部係構成為,可選擇在藉由該線材之該捆束物的捆束後使該功能部朝第一位置移動的第一模式、與在藉由該線材之該捆束物的捆束後使該功能部朝第二位置移動的第二模式; 該既定狀態係,為該控制部被設定該第二模式、並且藉由該線材之該捆束物的捆束後。
TW110124132A 2020-06-30 2021-06-30 捆束機 TW2022082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3339A JP7452292B2 (ja) 2020-06-30 2020-06-30 結束機
JP2020-113339 2020-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8240A true TW202208240A (zh) 2022-03-01

Family

ID=7699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132A TW202208240A (zh) 2020-06-30 2021-06-30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5711B2 (zh)
EP (1) EP3933142B1 (zh)
JP (2) JP7452292B2 (zh)
CN (1) CN113859616A (zh)
TW (1) TW20220824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0696Y2 (ja) 1993-06-10 1998-05-0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捩りフックの作動機構
JP3580116B2 (ja) 1998-02-16 2004-10-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袋結束機の起動制御装置
JP2001018918A (ja) 1999-07-07 2001-01-23 Yoshiaki Tange 結束機
JP2002211515A (ja) 2001-01-11 2002-07-31 Max Co Ltd 製品収納袋自動結束機
JP4747463B2 (ja) 2001-08-21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AU2002323936B2 (en)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4305630B2 (ja) 2002-04-15 2009-07-2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自動結束機
CN1248914C (zh) 2003-10-30 2006-04-05 许春虎 棒材自动打捆方法及棒材自动打捆机
CN112644768B (zh) 2015-07-22 2022-10-28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JP6798167B2 (ja) 2015-07-22 2020-12-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6922221B2 (ja) 2016-12-29 2021-08-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6972553B2 (ja) 2016-12-29 2021-11-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6972551B2 (ja) 2016-12-29 2021-11-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081166B2 (ja) 2017-06-07 2022-06-0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3142B1 (en) 2023-09-20
EP3933142A1 (en) 2022-01-05
CN113859616A (zh) 2021-12-31
US11795711B2 (en) 2023-10-24
EP3933142C0 (en) 2023-09-20
JP7452292B2 (ja) 2024-03-19
US20210404197A1 (en) 2021-12-30
JP2022011915A (ja) 2022-01-17
JP2024069282A (ja) 202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885B (zh) 捆束機
TWI744596B (zh) 捆束機
CN114555476B (zh) 钢筋捆扎机
EP0952278B1 (en) Reinforcing bars binding machine with safety device
EP3945180B1 (en) Binding machine
US20220316223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4056637B (zh) 捆扎机
US10190327B2 (en)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TW202208240A (zh) 捆束機
US11819904B2 (en) Binding machine
JP3050516B2 (ja) 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の捨て打ち防止機構
US20230242291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3247335A (zh) 捆扎机
JPH0734110Y2 (ja) 結束機の針金送り装置
JPH053494U (ja) 結束機の針金案内装置
CN116696067A (zh) 捆扎机
CN115992603A (zh) 捆扎机
CN115992602A (zh) 捆扎机
TW202327939A (zh) 捆束機
JP2022027448A (ja) 結束機
CN115992600A (zh) 捆扎机
TW202413780A (zh) 捆束機
CN115992599A (zh) 捆扎机
JPH057606U (ja) 結束機に用いる結束線材
JPS6362411B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