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939A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939A
TW202327939A TW111138991A TW111138991A TW202327939A TW 202327939 A TW202327939 A TW 202327939A TW 111138991 A TW111138991 A TW 111138991A TW 111138991 A TW111138991 A TW 111138991A TW 202327939 A TW202327939 A TW 2023279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opening
shaft
cutting
arr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板垣修
田島伸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93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捆束機,能夠抑制在行星齒輪中支承行星齒輪的行星架傾斜。鋼筋捆束機包括驅動扭轉線材的捆束部的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減速機由輸入軸和輸出軸排列在同軸上的行星齒輪構成,支承第二行星齒輪並構成輸出軸的第二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即前側部經由軸承可旋轉地支承於固定有內齒輪的主體部,另外,第二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另一側即後側部藉由支承部件支承於內齒輪。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發明涉及用線材捆束鋼筋等捆束物的捆束機。
在混凝土建築物中,為了提高強度而使用鋼筋,在混凝土澆注時,為了使鋼筋不偏離預定的位置,用線材進行了捆束。
以往,提出了將線材捲繞於兩根以上的鋼筋並扭轉纏繞於鋼筋的線材而用線材捆束此兩根以上的鋼筋的稱為鋼筋捆束機的捆束機。
鋼筋捆束機包括進給線材的線材進給部、構成將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的捲曲形成部、切斷線材的切斷部、扭轉線材的捆束部以及驅動捆束部的驅動部,驅動部包括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減速機由輸入軸和輸出軸排列在同軸上的行星齒輪構成,並包括安裝於輸入軸的太陽齒輪、與太陽齒輪嚙合的行星齒輪、支承行星齒輪的行星架以及與行星齒輪嚙合的內齒輪(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8-108850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在捆束機中使用的減速機,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能夠旋轉地支承於固定有內齒輪的主體部。與此相對,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另一側,內齒輪與行星齒輪嚙合。
由於齒輪的嚙合需要預定的間隙,因此行星齒輪與內齒輪的嚙合存在間隙,行星架有可能相對於軸向傾斜。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課題而完成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在行星齒輪中支承行星齒輪的行星架傾斜的捆束機。 [用於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是一種捆束機,包括:線材進給部,進給線材;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線材進給部進給的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切斷部,切斷纏繞於捆束物的線材;捆束部,扭轉纏繞於捆束物且被切斷部切斷的線材;及驅動部,驅動捆束部,驅動部包括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減速機包括太陽齒輪、與太陽齒輪嚙合的行星齒輪、支承行星齒輪的行星架及與行星齒輪嚙合的內齒輪,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和另一側能夠旋轉地被支承。
本發明根據另一觀點是一種捆束機,包括:線材進給部,進給線材;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線材進給部進給的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切斷部,切斷纏繞於捆束物的線材;捆束部,扭轉纏繞於捆束物且被切斷部切斷的線材;及驅動部,驅動捆束部,驅動部包括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減速機包括:第一太陽齒輪,安裝於馬達的軸;第一行星齒輪,與第一太陽齒輪嚙合;第一行星架,支承第一行星齒輪;第二太陽齒輪,設置於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齒輪,與第二太陽齒輪嚙合;及第二行星架,支承第二行星齒輪,第二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和另一側能夠旋轉地被支承。
在本發明中,減速機由輸入軸和輸出軸排列在同軸上的行星齒輪構成,構成輸出軸的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和另一側可旋轉地被支承。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抑制行星架相對於軸向傾斜,能夠抑制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行星齒輪與內齒輪的嚙合變化。能夠抑制在軸向上排列的齒輪彼此、齒輪與行星架等干涉。
以下,參照附圖,對作為本發明的捆束機的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一例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整體結構例>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整體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鋼筋捆束機1A將線材W向箭頭F所示的正方向進給,捲繞於作為捆束物的鋼筋S的周圍,將纏繞於鋼筋S的周圍的線材W向箭頭R所示的反方向進給而捲繞於鋼筋S並切斷之後,扭轉線材W,用線材W捆束鋼筋S。
為了實現上述的功能,鋼筋捆束機1A包括收容線材W的匣2、進給線材W的線材進給部3及引導線材W的線材引導器4。另外,鋼筋捆束機1A包括構成將由線材進給部3進給的線材W向鋼筋S的周圍捲繞的路徑的捲曲形成部5和切斷纏繞於鋼筋S的線材W的切斷部6。而且,鋼筋捆束機1A包括扭轉纏繞於鋼筋S的線材W的捆束部7、驅動捆束部7的驅動部8及將捆束部7的動作傳遞給切斷部6的傳遞部9。
另外,鋼筋捆束機1A是作業者手持使用的方式,包括主體部10和握把部11。
匣2是收容部的一例,可旋轉、可拆裝地收納有卷盤20,此卷盤20以能夠抽出的方式捲繞有長條狀的線材W。線材W使用由能夠塑性變形的金屬線構成的線材、金屬線被樹脂覆蓋的線材或者撚線的線材。
在用一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一根線材W捲繞於卷盤20的未圖示的轂部,卷盤20一邊旋轉一邊拉出一根線材W。另外,在用多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多根線材W捲繞於轂部,卷盤20一邊旋轉一邊同時拉出多根線材W。例如,在用兩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兩根線材W捲繞於轂部,卷盤20一邊旋轉一邊同時拉出兩根線材W。
線材進給部3包括夾持並進給線材W的一對進給齒輪30。線材進給部3被傳遞未圖示的進給馬達的旋轉動作而使進給齒輪30旋轉。由此,線材進給部3將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的線材W沿線材W的延伸方向進給。在進給多根、例如兩根線材W並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兩根線材W以並列的狀態進給。
線材進給部3藉由切換未圖示的進給馬達的旋轉方向的正反,來切換進給齒輪30的旋轉方向,切換向由箭頭F所示的正方向進給線材W,或切換由箭頭R所示的反方向進給線材W,或切換線材W的進給方向的正反。
線材引導器4相對於將線材W向正方向進給的進給方向,設置於線材進給部3的上游側及下游側的預定的位置。在進給兩根線材W並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設置於線材進給部3的上游側的線材引導器4限制兩根線材W的徑向的朝向,將進入的兩根線材W並列地引導到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設置於線材進給部3的下游側的線材引導器4限制兩根線材W的徑向的朝向,將進入的兩根線材W並列地引導到切斷部6及捲曲形成部5。
捲曲形成部5包括:捲曲導向件50,對由線材進給部3進給的線材W賦予捲曲傾向;及引導導向件51,將由捲曲導向件50賦予了捲曲傾向的線材W引導到捆束部7。在鋼筋捆束機1A中,由線材進給部3進給的線材W的路徑被捲曲形成部5限制,由此,線材W的軌跡成為第1圖中二點鏈線所示的環Ru,線材W捲繞在鋼筋S的周圍。
鋼筋捆束機1A的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導向件50和引導導向件51設置於主體部10的前側的端部。
切斷部6包括固定刃部60和與固定刃部60協作來切斷線材W的可動刃部61。切斷部6藉由以固定刃部60為支點軸的可動刃部61的旋轉動作來切斷線材W。在本說明書中,關於切斷部6,用固定刃部60和以固定刃部60為支點軸旋轉的可動刃部61進行說明,但可動刃部61也可以不是旋轉動作,而是直線式滑動的滑動類型。
傳遞部9包括藉由捆束部7的動作而旋轉的凸輪90、將凸輪90和可動刃部61連結的連桿91。傳遞部9經由凸輪90及連桿91將捆束部7的動作傳遞到切斷部6的可動刃部61。
捆束部7包括卡止線材W的卡止部件70和使卡止部件70動作的套筒71。驅動部8包括馬達80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81。
捆束部7藉由由驅動部8驅動而套筒71使卡止部件70動作來卡止線材W。另外,捆束部7在由與套筒71的動作連動的切斷部6切斷線材W後,扭轉線材W而捆束鋼筋S。
鋼筋捆束機1A的線材進給部3、線材引導器4、切斷部6、捆束部7、驅動部8、傳遞部9等收納於主體部10的內部。鋼筋捆束機1A在主體部10的前側的內部設置有捆束部7,在後側的內部設置有驅動部8。另外,鋼筋捆束機1A的供鋼筋S抵接的抵接部16在主體部10的前側的端部設置於捲曲導向件50與引導導向件51之間。
而且,在鋼筋捆束機1A,握把部11從主體部10向下方向延伸,在握把部11的下部,可拆裝地安裝有電池15。另外,在鋼筋捆束機1A,匣2設置於握把部11的前方。
鋼筋捆束機1A在握把部11的前側設置有扳機12,在握把部11的內部設置有開關13。鋼筋捆束機1A根據由扳機12的操作被按壓的開關13的狀態,由控制部14控制馬達80及未圖示的進給馬達。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主要部分結構例> 第2A圖至第2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主要部分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第2A圖是主要表示捆束部7、切斷部6及傳遞部9的圖,第2B圖是用剖面表示第2A圖中的切斷部6及傳遞部9的圖,第2C圖是用二點鏈線表示第2A圖中的套筒71的外形並表示內部結構的圖。另外,第3A圖至第3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一例的俯視圖,第3D圖至第3F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捆束部的實施方式例 接着,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一例進行說明。捆束部7包括使套筒71移動、旋轉而使卡止部件70動作的旋轉軸72。在捆束部7和驅動部8,旋轉軸72和馬達80經由減速機81連結,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被馬達80驅動。
卡止部件70包括與旋轉軸72連結的中心鉤70C、相對於中心鉤70C開閉的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
在捆束部7中,將設有中心鉤70C及第一側鉤70R、第二側鉤70L的一側作為前側,將旋轉軸72與減速機81連結的一側作為後側。
中心鉤70C經由能夠相對於旋轉軸72旋轉、能夠與旋轉軸72一體地旋轉且能夠與旋轉軸72一體地向軸向移動的結構與旋轉軸72的一個端部即前端連結。
第一側鉤70R的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一個端部即前端側相對於中心鉤70C位於一個側部。另外,第一側鉤70R的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另一個端部即後端側由軸71b可旋轉地支承於中心鉤70C。
第二側鉤70L的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一個端部即前端側相對於中心鉤70C位於另一個側部。另外,第二側鉤70L的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另一個端部即後端側由軸71b可旋轉地支承於中心鉤70C。
由此,卡止部件70藉由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第一側鉤70R的前端側相對於中心鉤70C離開或接近的方向開閉。另外,向第二側鉤70L的前端側相對於中心鉤70C離開或接近的方向開閉。
旋轉軸72的另一個端部即後端經由連結部72b與減速機81連結,此連結部72b具有能夠與減速機81一體地旋轉且能夠相對於減速機81沿軸向移動的結構。連結部72b包括彈簧72c,此彈簧72c對旋轉軸72向接近減速機81的方向即後方施力,限制旋轉軸72沿著軸向的位置。由此,旋轉軸72構成為,一邊受到由彈簧72c向後方推壓的力,一邊能夠向遠離減速機81的方向即前方移動。因此,旋轉軸72及與旋轉軸72連結的卡止部件70能夠一邊受到由彈簧72c向後方推壓的力,一邊向前方移動到由連結部72b規定的預定量。
套筒71從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的端部起,以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預定的長度的範圍在徑向上分為兩部分的形狀,為供第一側鉤70R、第二側鉤70L進入的形狀。另外,套筒71為覆蓋旋轉軸72的周圍的筒狀,具有向***旋轉軸72的筒狀的空間的內周面突出的未圖示的凸部,此凸部進入在旋轉軸72的外周沿軸向形成的進給螺桿72a的槽部。
當旋轉軸72旋轉時,套筒71在未圖示的凸部和旋轉軸72的進給螺桿72a的作用下,根據旋轉軸72的旋轉方向朝向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方向即前後方向移動。另外,當套筒71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移動到進給螺桿72a的前方向的端部時,與旋轉軸72一體地旋轉。
套筒71包括開閉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的開閉銷71a。第一側鉤70R具有供***開閉銷71a的開閉引導孔73R,第二側鉤70L包括供***開閉銷71a的開閉引導孔73L。
開閉引導孔73R、73L由沿著套筒71的移動方向延伸的槽構成。開閉引導孔73R包括將與套筒71連動地移動的開閉銷71a的直線方向的動作轉換為基於以軸71b為支點的第一側鉤70R的旋轉的開閉動作的形狀的開閉部73a。另外,開閉引導孔73L包括將與套筒71連動地移動的開閉銷71a的直線方向的動作轉換為基於以軸71b為支點的第二側鉤70L的旋轉的開閉動作的形狀的開閉部73a。開閉部73a由相對於套筒71及開閉銷71a的移動方向傾斜的槽構成。
在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了的狀態下,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側移動時,第一側鉤70R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R的開閉部73a中,第一側鉤70R關閉的方向即內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推壓。由此,第一側鉤70R以軸71b為支點旋轉,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1所示的接近的方向移動。
在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了的狀態下,當套筒71向箭頭A2所示的後側移動時,第一側鉤70R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R的開閉部73a中,第一側鉤70R打開的方向即外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推壓。由此,第一側鉤70R以軸71b為支點旋轉,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
在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了的狀態下,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側移動時,第二側鉤70L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L的開閉部73a中,第二側鉤70L關閉的方向即內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推壓。由此,第二側鉤70L以軸71b為支點旋轉,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1所示的接近的方向移動。
在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了的狀態下,當套筒71向箭頭A2所示的後側移動時,第二側鉤70L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R的開閉部73a中,第二側鉤70L打開的方向即外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推壓。由此,第二側鉤70L以軸71b為支點旋轉,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
設置於第二側鉤70L的開閉引導孔73L包括卡止部73b和卡止解除部73c。在開閉引導孔73L,相對於套筒71朝箭頭A1所示的前側的移動方向,在開閉部73a的下游側形成有卡止部73b,在卡止部73b的下游側形成有卡止解除部73c。
卡止部73b在開閉引導孔73L中形成於朝向第二側鉤70L關閉的方向即箭頭H1方向的內側的壁面。卡止部73b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與開閉銷71a的直徑同等程度的尺寸而對置,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平行地延伸。
卡止解除部73c藉由在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設置相對於卡止部73b凹陷的凹部而構成。卡止解除部73c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比開閉銷71a的直徑稍大的尺寸而對置,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平行地延伸。
如第3B圖所示,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部73b的範圍內,第二側鉤70L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在此,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部73b的範圍內,如後所述,進行將線材W向反方向進給並捲繞於鋼筋S的動作。
與此相對,開閉銷71a與套筒71連動地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如第3C圖所示那樣,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第二側鉤70L能夠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線材W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程度的預定量。
套筒71包括彎曲部71c1,此彎曲部71c1藉由在預定的方向上推壓並彎曲作為線材W的一個端部的前端側而將線材W成形為預定的形狀。另外,套筒71包括彎曲部71c2,此彎曲部71c2藉由在預定的方向上推壓並彎曲作為由切斷部6切斷後的線材W的另一個端部的終端側而將線材W成形為預定的形狀。彎曲部71c1及彎曲部71c2形成於套筒71的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的端部。
套筒71藉由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由彎曲部71c1推壓並向鋼筋S側彎曲由中心鉤70C和第二側鉤70L卡止的線材W的前端側。另外,套筒71藉由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由彎曲部71c2推壓並向鋼筋S側彎曲由中心鉤70C和第一側鉤70R卡止、並且由切斷部6切斷後的線材W的終端側。
捆束部7包括限制與旋轉軸72的旋轉動作連動的卡止部件70及套筒71的旋轉的旋轉限制部74。旋轉限制部74在套筒71包括旋轉限制葉片74a,在主體部10包括卡止旋轉限制葉片74a的未圖示的旋轉限制爪。
旋轉限制葉片74a藉由在套筒71的周向上以預定的間隔設置從套筒71的外周沿徑向突出的多個凸部而構成。旋轉限制葉片74a固定於套筒71,與套筒71一體地移動、旋轉。
旋轉限制部74在用卡止部件70卡止線材W,將線材W捲繞於鋼筋S後切斷,進而用套筒71的彎曲部71c1、71c2彎折線材W而成形的動作區域中,卡止旋轉限制葉片74a。當旋轉限制葉片74a被卡止時,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套筒71的旋轉被限制,套筒71藉由旋轉軸72的旋轉動作而向前後方向移動。
另外,旋轉限制部74在扭轉由卡止部件70卡止的線材W的動作區域中,解除旋轉限制葉片74a的卡止。當旋轉限制葉片74a的卡止被解除時,套筒71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地旋轉。卡止部件70與套筒71的旋轉連動,卡止了線材W的中心鉤70C、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旋轉。在沿著旋轉軸72的軸向的套筒71及卡止部件70的動作區域中,將用卡止部件70卡止線材W的動作區域稱為第一動作區域。另外,將扭轉由卡止部件70卡止的線材W的動作區域稱為第二動作區域。
捆束部7包括使傳遞部9動作的移動部件75。移動部件75相對於套筒71可旋轉地安裝,並構成為與套筒71的旋轉非連動而能夠與套筒71連動地沿前後方向移動。
移動部件75包括與傳遞部9的凸輪90卡合的卡合部75a。卡合部75a與套筒71的旋轉非連動而與套筒71連動地沿前後方向移動。
此外,作為設置於第二側鉤70L的開閉引導孔73L的變形例,在第3D圖所示的變形例中,開閉引導孔73L也可以是包括第一卡止部73b、卡止解除部73c及第二卡止部73d的結構。相對於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側的移動方向,開閉引導孔73L在開閉部73a的下游側形成有第一卡止部73b,在第一卡止部73b的下游側形成有卡止解除部73c,在卡止解除部73c的下游側形成有第二卡止部73d。
第一卡止部73b及第二卡止部73d在開閉引導孔73L中,形成於朝向第二側鉤70L關閉的方向即箭頭H1方向的內側的壁面。第一卡止部73b及第二卡止部73d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與開閉銷71a的直徑同等程度的尺寸而對置,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平行地延伸。
卡止解除部73c藉由在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設置相對於第一卡止部73b及第二卡止部73d凹陷的凹部而構成。卡止解除部73c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比開閉銷71a的直徑稍大的尺寸而對置,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平行地延伸。
在第3D圖所示的變形例中,藉由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的動作,開閉銷71a沿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移動,在開閉銷71a如實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一卡止部73b的範圍內,第二側鉤70L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
與此相對,在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二點鏈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開閉引導孔73L能夠相對於開閉銷71a位移至二點鏈線所示的位置,第二側鉤70L能夠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線材W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程度的預定量。
而且,在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虛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二卡止部73d的範圍內,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在此,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二卡止部73d的範圍內,如後所述,進行用捆束部7扭轉線材W的動作。
在第3E圖所示的變形例中,開閉引導孔73L包括第一卡止部73b、卡止解除部73c及第二卡止部73d。卡止解除部73c的與第一卡止部73b相連的部位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比開閉銷71a的直徑稍大的尺寸而對置。另外,卡止解除部73c由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傾斜的斜面構成,與第二卡止部73d相連。
在第3E圖所示的變形例中,藉由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的動作,開閉銷71a沿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移動,在開閉銷71a如實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一卡止部73b的範圍內,第二側鉤70L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
與此相對,在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二點鏈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開閉引導孔73L能夠相對於開閉銷71a位移到二點鏈線所示的位置,第二側鉤70L能夠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線材W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程度的預定量。另外,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隨著開閉銷71a接近第二卡止部73d,第二側鉤70L向相對於中心鉤70C遠離的方向的可移動量變小。
而且,在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虛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二卡止部73d的範圍內,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
在第3F圖所示的變形例中,開閉引導孔73L包括第一卡止部73b、卡止解除部73c及第二卡止部73d。卡止解除部73c的與第一卡止部73b相連的部位相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外側的壁面開設比開閉銷71a的直徑稍大的尺寸而對置。另外,卡止解除部73c由相對於外側的壁面傾斜的斜面構成,與第二卡止部73d相連。
第二卡止部73d由與卡止解除部73c相連的斜面構成。第二卡止部73d的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與外側的壁面的間隔朝向開閉引導孔73L的前側而變小,在開閉引導孔73L的前側的端部,內側的壁面與外側的壁面開設與開閉銷71a的直徑同等程度的尺寸而對置。
在第3F圖所示的變形例中,藉由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的動作,開閉銷71a沿開閉引導孔73L的內側的壁面移動,在開閉銷71a如實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一卡止部73b的範圍內,第二側鉤70L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
與此相對,在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二點鏈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開閉引導孔73L能夠相對於開閉銷71a位移至二點鏈線所示的位置,第二側鉤70L能夠相對於中心鉤70C向箭頭H2所示的分離的方向移動線材W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程度的預定量。另外,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隨著開閉銷71a接近第二卡止部73d,第二側鉤70L向相對於中心鉤70C遠離的方向的可移動量變小。
並且,當開閉銷71a向箭頭A1方向移動而開閉銷71a如虛線所示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二卡止部73d時,在不允許線材W的移動的狀態下卡止線材W。
・切断部的實施方式例 第4A圖、第4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俯視圖,第4C圖至第4E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立體圖,第4F圖、第4G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變形例的俯視圖,接著,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進行說明。
固定刃部60是刃部的一例,是成為可動刃部61的旋轉的軸的圓柱形狀,包括沿著線材W的進給路徑在圓柱形狀的徑向貫通的開口60a。開口60a是線材W能夠通過的形狀。在用兩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開口60a的剖面形狀是沿著兩根線材W並列的方向的長孔形狀。
較佳地,開口60a具有相對於向箭頭F所示的正方向的線材W的進給而開口60a的導入側及排出側的開口面積擴大的例如錐形形狀。固定刃部60相對於向正方向進給的線材W的進給方向設置於線材引導器4的下游側。
在用兩根線材W捆束鋼筋S的結構中,固定刃部60在露出於可動刃部61滑動的周面的開口60a的端部包括第一抵接部60b和第二抵接部60c。固定刃部60在多根線材W並列的方向上設有多個抵接部,在本例中,沿著兩根線材W並列的方向,設置有作為一個抵接部的第一抵接部60b和作為另一個抵接部的第二抵接部60c。
固定刃部60相對於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在前側設有第一抵接部60b,在內側設有第二抵接部60c。固定刃部60在第一抵接部60b與第二抵接部60c之間,形成相對於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使第二抵接部60c後退的臺階部60d。後退的量較佳為線材W的直徑的一半左右。
固定刃部60包括限制部60e,此限制部60e抑制與第一抵接部60b抵接的線材W向第二抵接部60c方向移動。限制部60e是在與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設置於第一抵接部60b與臺階部60d之間。
可動刃部61是刃部的一例,是沿固定刃部60的周面滑動的形狀,藉由以固定刃部60為支點軸的旋轉動作,與固定刃部60的開口60a的開口端滑動接觸。
切斷部6包括限制異物的侵入的壁部62a、62b。壁部62a、62b相對於固定刃部60的開口60a,沿著可動刃部61的旋轉動作的軌跡設置於上游側和下游側。壁部62a、62b是沿著以固定刃部60為支點的可動刃部61的旋轉動作的軌跡的形狀,抑制從主體部10的前端的開口進入的廢物、因線材W、鋼筋S摩擦而產生的削屑等異物進入可動刃部61的周圍。由此,能夠抑制可動刃部61的動作不良、以及可動刃部61旋轉的負載的增加。
在切斷部6,當可動刃部61從初始位置向箭頭D1方向旋轉時,通過了固定刃部60的開口60a的線材W被可動刃部61按壓於開口60a的開口端。並列的兩根線材W中,一方的線材W藉由可動刃部61的動作被按壓於固定刃部60的第一抵接部60b的端緣部,另一方的線材W進入固定刃部60的第二抵接部60c。由此,對一方的線材W施加剪斷的力,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先於另一方的線材W開始。
藉由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開始了作為一方的線材的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後,當此第一根線材W被切斷至預定的位置時,作為另一方的線材的第二根線材W藉由可動刃部61的動作而被按壓於固定刃部60的第二抵接部60c的端緣部。
由此,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較佳地,設定第一抵接部60b和第二抵接部60c的形狀及位置,使得在開始了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後,當此第一根線材W被切斷徑向的一半以上時,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即,沿著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旋轉方向的第一抵接部60b的端緣部到第二抵接部60c的端緣部的距離被設定為線材W的徑向的大致一半。
當可動刃部61進一步向箭頭D1旋轉時,先行開始了切斷的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係完成。並且,當可動刃部61進一步向箭頭D1方向旋轉至切斷完成位置時,延遲開始切斷的另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係完成。
固定刃部60在第一抵接部60b與第二抵接部60c之間形成有限制部60e,此限制部60e具有在與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藉由存在平面,能夠形成為在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所示的方向移動了時,不會對線材W在與移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作用不希望的力。
由此,能夠抑制藉由可動刃部61與第一抵接部60b抵接的線材W向第二抵接部60c方向移動。另外,藉由抑制線材W向第二抵接部60c方向移動,能夠抑制臺階部60d磨損,能夠抑制沿著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旋轉方向的從第一抵接部60b的端緣部到第二抵接部60c的端緣部的距離之差減小。因此,能夠確保開始兩根線材W的切斷的時間點的相位差,能夠抑制兩根線材W的切斷大致同時開始引起的負載的增加。
此外,限制部60e也可以構成為,將沿與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設置在第一抵接部60b與臺階部60d之間的一部分。另外,限制部60e也可以由臺階部60d從第一抵接部60b朝向第二抵接部60c沿與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箭頭D2)從第一抵接部60b突出的斜面或曲面構成。
而且,如第4F圖所示,限制部60e也可以由在第一抵接部60b與第二抵接部60c之間沿與箭頭D1所示的可動刃部61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箭頭D2)從第一抵接部60b及第二抵接部60c突出的凸部構成。由此,第一抵接部60b成為凹形狀,能夠抑制藉由可動刃部61與第一抵接部60b抵接的線材W向第二抵接部60c方向移動。
另外,如第4G圖所示,限制部60e也可以是將第一抵接部60b與第二抵接部60c之間隔開的形狀。由此,第一抵接部60b和第二抵接部60c獨立,抑制藉由可動刃部61與第一抵接部60b抵接的線材W向第二抵接部60c方向移動。
・傳遞部的實施方式例 接着,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9的一例進行說明。傳遞部9的凸輪90以軸90a為支點被可旋轉地支承。軸90a安裝於框架10a,此框架10a安裝於主體部10的內部。框架10a包括限制連桿91的移動方向的引導部10b。引導部10b由貫通板狀的框架10a的長孔構成。
凸輪90是位移部件的一例,包括距軸90a的長度位移的凸輪槽92。凸輪槽92在以軸90a為中心的凸輪90的徑向及周向上延伸,與框架10a的引導部10b交叉。凸輪槽92藉由貫通板狀的凸輪90,從而凸輪槽90與引導部10b的交點連通。
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與引導部10b交叉的部位發生變化,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發生變化。
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設定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相對於凸輪90的相同旋轉量大的範圍和小的範圍。在本例中,包括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最大的第一範圍92a、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比第一範圍92a小的第二範圍92b、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幾乎沒有的第三範圍92c。
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相比於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短,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變大。
另外,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相比於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長,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變小。
而且,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三範圍92c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相比於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為同等程度,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更小,為大致恆定。
凸輪90包括經由移動部件75被傳遞套筒71的動作的被卡合部93。被卡合部93隔著軸90a設置於與凸輪槽92相反一側,配置在與箭頭A1、A2所示的套筒71向前後方向的移動連動的移動部件75的移動所形成的卡合部75a的軌跡上。被卡合部93藉由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的動作,與移動部件75的卡合部75a卡合。
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在凸輪槽92中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的箭頭C2方向被彈簧94施力。彈簧94例如由安裝於軸90a的扭轉螺旋彈簧構成。此外,凸輪90的箭頭C2所示的旋轉方向與由連桿91連結的可動刃部61從切斷完成位置向初始位置返回的方向對應。考慮到可動刃部61從切斷完成位置向初始位置返回的動作中,藉由彈簧94的力而凸輪90不能向箭頭C2旋轉的情況,在移動部件75包括按壓凸部76,並且在凸輪90包括被按壓凸部96。在可動刃部61旋轉到切斷完成位置之前,當移動部件75向箭頭A1方向移動並且凸輪90旋轉時,按壓凸部76與被按壓凸部96相向。並且,藉由套筒71向箭頭A2方向移動的動作,按壓凸部76推壓被按壓凸部96,從而能夠強制地開始凸輪90向箭頭C2方向的旋轉。
連桿91是傳遞部件的一例,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的端部與可動刃部61連結,箭頭A2所示的後方向的端部與凸輪90連結。連桿91包括軸部91a,此軸部91a進入凸輪90的凸輪槽92及框架10a的引導部10b。軸部91a由進入凸輪槽92的旋轉體91a1、將旋轉體91a1可旋轉地支承且相對於進入引導部10b的連桿91不旋轉的軸91a2構成,在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於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軸部91a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凸輪90的旋轉動作,沿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移動。在此,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凸輪90的旋轉動作,藉由凸輪槽92與旋轉體91a1滑動而在旋轉體91a1的周向上施加的力和藉由引導部10b與軸91a2滑動而在軸91a2的周向上施加的力成為相反方向的力。因此,在軸部91a中,旋轉體91a1和軸91a2由不同的部件構成。此外,軸部91a也可以構成為包括進入凸輪槽92的第一旋轉體、進入引導部10b的第二旋轉體、將第一旋轉體和第二旋轉體可旋轉地支承的軸。
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動地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移動部件75藉由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卡合部75a與凸輪90的被卡合部93卡合。
當移動部件75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被卡合部93被向前方向推壓,從而凸輪90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當凸輪90向箭頭C1方向旋轉時,在凸輪槽92中與引導部10b交叉的部位發生變化,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向增加的方向發生變化。
由此,當凸輪90向箭頭C1方向旋轉,連桿91的軸部91a沿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移動時,軸部91a向遠離凸輪90的軸90a的方向移動。
當連桿91的軸部91a向遠離凸輪90的軸90a的方向移動時,傳遞部9將凸輪90的旋轉動作轉換為沿著連桿91的延伸方向的移動。
由此,凸輪90的旋轉動作經由連桿91被傳遞給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因此,藉由套筒71向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可動刃部61向預定的方向旋轉,線材W被切斷。
在凸輪槽92中,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對應於在切斷部6中可動刃部61開始旋轉,至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的期間。至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的期間與負載低的區域對應。
另外,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對應於在切斷部6中可動刃部61旋轉,從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到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的期間。從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到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的期間對應於負載高的區域。而且,在凸輪槽92中第三範圍92c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對應於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而可動刃部61的旋轉停止的期間。由此,相對於移動部件75的移動量,線材切斷動作與完成的切斷器不需要進行必要以上的旋轉。
此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凸輪90構成為,從與連桿91連結的第一連結部位即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到軸90a的長度根據凸輪槽92的形狀,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而被切換。
由此,凸輪90能夠在可動刃部61的旋轉範圍(移動範圍)中切換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移動量)和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
與此相對,凸輪90也可以構成為,從與套筒71連結的第二連結部位即被卡合部93到軸90a的長度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而被切換。
・減速機的實施方式例 第5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一例的側剖視圖,第5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一例的立體圖,第5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側剖視圖,第5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變形例的立體圖,接著,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一例進行說明。
減速機81由輸入軸和輸出軸排列在同軸上的行星齒輪構成,包括:安裝於成為輸入軸的馬達80的軸80a的第一太陽齒輪82a、與第一太陽齒輪82a嚙合的第一行星齒輪83a及支承第一行星齒輪83a的第一行星架84a。
另外,減速機81包括:設置於第一行星架84a的第二太陽齒輪82b、與第二太陽齒輪82b嚙合的第二行星齒輪83b及支承第二行星齒輪83b的第二行星架84b。
而且,減速機81包括與第一行星齒輪83a及第二行星齒輪83b嚙合的內齒輪85。
減速機81的內齒輪85固定於主體部10。另外,減速機81的第一行星架84a和第二行星架84b與馬達80的軸80a配置在同軸上。而且,減速機81的第二行星架84b與旋轉軸72連結,構成輸出軸。
減速機81的第二行星架84b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即前側部84f從內齒輪85突出。第二行星架84b的從內齒輪85突出的前側部84f經由軸承86能夠旋轉地支承於主體部10。
另外,第二行星架84b的沿著軸向的另一側即後側部84r位於內齒輪85的內部,後側部84r藉由支承部件87支承於內齒輪85。內齒輪85固定於主體部10,因此第二行星架84b的後側部84r經由構成滑動軸承的支承部件87及內齒輪85支承於主體部10。此外,支承部件87也可以由軸承構成。
另外,減速機81在第一行星架84a與第二行星齒輪83b之間包括齒輪按壓件88。齒輪按壓件88由在中心開設有供第二太陽齒輪82b進入的孔的圓板狀的部件構成,在第二太陽齒輪82b的外側,進入第一行星架84a與第二行星齒輪83b之間,確保第一行星架84a與第二行星齒輪83b的間隙。
由此,第二行星架84b的沿著軸向的前側部84f和後側部84r支承於主體部10。因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抑制第二行星架84b相對於軸向傾斜,能夠抑制太陽齒輪與行星齒輪、行星齒輪與內齒輪的嚙合發生變化、軸向排列的齒輪彼此、齒輪與行星架等干涉。
此外,也可以如第5C圖、第5D圖所示的變形例的減速機81那樣,與第一行星架84a一體地包括齒輪按壓件88a。齒輪按壓件88a的在中心開設有供第二太陽齒輪82b進入的孔的圓板狀的部件在第二太陽齒輪82b的外側,與第一行星架84a一體地設置。由此,齒輪按壓件88a在第二太陽齒輪82b的外側,進入第一行星架84a與第二行星齒輪83b之間,確保第一行星架84a與第二行星齒輪83b的間隙。
・卷曲形成部的實施方式例 第6A圖至第6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的俯視圖,接著,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進行說明。
捲曲形成部5包括在捲曲形成部5中構成線材W的進給路徑的引導槽52和藉由與引導槽52的協作而對線材W賦予捲曲傾向的第一引導部件53a及第二引導部件53b。
第一引導部件53a設置於捲曲導向件50中由線材進給部3向正方向進給的線材W的導入部側,相對於由引導槽52形成的線材W的進給路徑,配置在由線材W形成的環Ru的徑向的內側。第一引導部件53a限制線材W的進給路徑,以使沿引導槽52進給的線材W不會進入由線材W形成的環Ru的徑向的內側。
第二引導部件53b設置於捲曲導向件50中由線材進給部3向正方向進給的線材W的排出部側,相對於由引導槽52形成的線材W的進給路徑,配置在由線材W形成的環Ru的徑向的外側。
捲曲形成部5包括使第一引導部件53a從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的退避機構54。退避機構54以軸54a為支點可旋轉地安裝於將捲曲導向件50固定於主體部10的框架55,在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的方向及退避的方向上位移。
退避機構54被彈簧等施力部件56向第一引導部件53a向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的方向施力。
另外,退避機構54包括引導部57,此引導部57使退避機構54向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的方向位移。引導部57由斜面構成,此斜面在將線材W捲繞於鋼筋S的動作中,藉由被線材W推壓,產生使退避機構54向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的方向位移的力。
而且,退避機構54包括構成引導槽52的一部分的線材引導部58。當退避機構54向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的方向移動時,線材引導部58向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構成引導槽52的一部分。另外,當退避機構54向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的方向移動時,線材引導部58向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閉塞線材W在引導槽52的外側露出的路徑。
捲曲形成部5在由捲曲導向件50賦予捲曲傾向並由引導導向件51向捆束部7引導的線材W的進給路徑,包括供線材W的前端抵接的進給限制部59。
退避機構54包括開閉限制部54b,此開閉限制部54b與和套筒71連動的移動部件75卡合,並與和移動部件75連動的開閉限制部件55a接觸。退避機構54在第一引導部件53a向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突出的方向移動的狀態下,藉由開閉限制部54b與開閉限制部件55a接觸,限制以軸54a為支點的旋轉。
另外,當開閉限制部件55a與用卡止部件70卡止線材W的捆束部7的動作連動地移動,開閉限制部件55a的開口部55b移動到與退避機構54的開閉限制部54b對置的位置時,開閉限制部54b進入開口部55b,從而解除退避機構54以軸54a為支點的旋轉的限制。由此,退避機構54能夠通過以軸54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的方向移動。
<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動作例> 接著,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1A用線材W捆束鋼筋S的動作進行說明。
鋼筋捆束機1A將線材W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此線材W的前端位於進給齒輪30的夾持位置與切斷部6的固定刃部60之間的狀態成為待機狀態。另外,鋼筋捆束機1A在待機狀態下,套筒71及安裝於套筒71的第一側鉤70R、第二側鉤70L、中心鉤70C向箭頭A2所示的後方向移動,如第3A圖所示,是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打開的狀態。
鋼筋S進入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導向件50與引導導向件51之間,當扳機12***作時,未圖示的進給馬達向正轉方向驅動,由線材進給部3將線材W向箭頭F所示的正方向進給。
在進給多根例如兩根線材W的結構的情況下,藉由線材引導器4,兩根線材W以沿著由此線材W形成的環Ru的軸向並列的狀態被進給。
向正方向進給的線材W通過中心鉤70C與第一側鉤70R之間,被進給到捲曲形成部5的捲曲導向件50。線材W通過捲曲導向件50,從而被賦予在鋼筋S的周圍捲繞的捲曲傾向。
被捲曲導向件50賦予了捲曲傾向的線材W被引導導向件51引導,進而由線材進給部3向正方向進給,由此被引導導向件51引導到中心鉤70C與第二側鉤70L之間。並且,線材W被進給,直至前端與進給限制部59抵接為止。當線材W的前端被進給到與進給限制部59抵接的位置時,未圖示的進給馬達的驅動停止。
在停止線材W向正方向的進給後,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套筒71在由卡止部件70卡止線材W的第一動作區域中,藉由旋轉限制葉片74a被卡止,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套筒71的旋轉被限制。由此,馬達80的旋轉被轉換為直線移動,套筒71向前方向即箭頭A1方向移動。
藉由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卡止部件70根據開閉銷71a的軌跡和開閉引導孔73R、73L的形狀,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藉由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接近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
即,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第一側鉤70R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R的開閉部73a中,第一側鉤70R關閉的方向即內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推壓。由此,第一側鉤70R以軸71b為支點旋轉,向相對於中心鉤70C接近的方向移動。
另外,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第二側鉤70L在形成於開閉引導孔73L的開閉部73a中,第二側鉤70L關閉的方向即內側的壁面被開閉銷71a按壓。由此,第二側鉤70L以軸71b為支點旋轉,向相對於中心鉤70C接近的方向移動。
由此,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
當第一側鉤70R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時,夾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能夠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移動的方式被卡止。
與此相對,當第二側鉤70L相對於中心鉤70C關閉時,如第3B圖所示,在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部73b的範圍內,夾在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的線材W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方式被卡止。
藉由第一側鉤70R及第二側鉤70L關閉的動作,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部73b,使套筒71前進到卡止線材W的位置後,暫時停止馬達80的旋轉,向反轉方向驅動未圖示的進給馬達。
由此,一對進給齒輪30反轉,夾持在一對進給齒輪30之間的線材W向箭頭R所示的反方向進給。由於線材W的前端側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方式被卡止,因此藉由將線材W向反方向進給的動作,線材W被捲繞於鋼筋S。
另外,在將線材W捲繞於鋼筋S的動作中,退避機構54的引導部57被線材W推壓,第一引導部件53a相對於線材W的進給路徑退避。
在將線材W捲繞於鋼筋S而停止未圖示的進給馬達的反轉方向的驅動後,藉由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使套筒71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
第7A圖至第7G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如第7A圖所示,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動地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
移動部件75藉由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如第7B圖所示,卡合部75a與凸輪90的被卡合部93卡合。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而直至移動部件75的卡合部75a與凸輪90的被卡合部93卡合的區域稱為空轉區域。
當移動部件75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被卡合部93被向前方向推壓,凸輪90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當凸輪90向箭頭C1方向旋轉時,在凸輪槽92中與引導部10b交叉的部位發生變化,從凸輪90的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向增加的方向變化。
連桿91在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軸部91a***於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以軸90a為支點的凸輪90也藉由旋轉動作,軸部91a沿著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移動。
由此,當凸輪90向箭頭C1方向旋轉,從凸輪90的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向增加的方向變化時,連桿91的軸部91a沿著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移動,從而軸部91a向遠離凸輪90的軸90a的方向移動。
在傳遞部9,當連桿91的軸部91a向遠離凸輪90的軸90a的方向移動時,凸輪90的旋轉動作被轉換為沿著連桿91的延伸方向的移動。
由此,凸輪90的旋轉動作經由連桿91被傳遞到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
當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時,並列的兩根線材W中的一方的線材W藉由可動刃部61的動作而被按壓於固定刃部60的第一抵接部60b的端緣部,另一方的線材W進入固定刃部60的第二抵接部60c,由此,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先於另一方的線材W開始。
如上所述,藉由凸輪90以軸90a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如第7C圖所示,將直到可動刃部61對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的區域稱為閒置區域。空轉區域及閒置區域是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低的區域。
在閒置區域中,在凸輪槽92中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在凸輪槽92中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相比於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短,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變大。
由此,相對於使凸輪90旋轉的套筒71的移動量,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變多。另一方面,在閒置區域,由於線材W的切斷尚未開始,因此沒有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切斷線材的負載,所以能夠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
由於凸輪90經由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結,因此能夠抑制施加於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從而能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因此,在到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開始的負載低的區域中,藉由使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地增多,能夠縮短使可動刃部61旋轉到開始切斷線材W的位置的時間。
當移動部件75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到可動刃部61開始切斷第一根線材W的位置時,如第7D圖所示,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
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從凸輪90的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向增加的方向變化,連桿91的軸部91a沿著凸輪槽92及引導部10b移動,由此軸部91a向遠離凸輪90的軸90a的方向移動。
由此,移動部件75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凸輪90向箭頭C1方向旋轉,凸輪90的旋轉動作經由連桿91被傳遞到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進一步向箭頭D1方向旋轉,由此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
藉由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開始了作為一方的線材的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後,當此第一根線材W被切斷至預定的位置時,作為另一方的線材的第二根線材W藉由可動刃部61的動作被按壓於固定刃部60的第二抵接部60c的端緣部。
由此,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在本例中,在開始了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後,當此第一根線材W被切斷徑向的一半以上時,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
如上所述,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期間,相比於第一範圍92a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長,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變小。
由此,相對於套筒71的移動量,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變小。另一方面,藉由經由連桿91利用凸輪90使可動刃部61動作,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增加。
當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時,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增加。另一方面,藉由增加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消除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能夠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
藉由抑制施加於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能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當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移動部件75從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到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如第7E圖所示,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
當可動刃部61進一步向箭頭D1旋轉時,切斷先行開始了的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係完成。並且,當可動刃部61進一步向箭頭D1旋轉時,切斷延遲開始的另一方的線材W的切斷係完成。
當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移動部件75從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如上所述那樣到結束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如第7F圖所示,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
當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時,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藉由增加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消除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
藉由抑制施加於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能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因此,在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而到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的負載高的區域中,藉由增加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能夠抑制施加於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另外,在負載高的區域中,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變少,但在負載低的區域中,藉由使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增多,能夠抑制到線材W的切斷結束為止所花費的時間變長。
當移動部件75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到可動刃部61結束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時,如第7G圖所示,凸輪90藉由以軸90a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在凸輪槽92中第三範圍92c與引導部10b交叉。
在凸輪槽92中第三範圍92c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相比於第二範圍92b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從軸90a到凸輪槽92與引導部10b的交點的長度為同等程度,並且軸90a與凸輪槽92之間的長度的變化量更小,為大致恆定。
由此,相對於套筒71的移動量,可動刃部61的相對的旋轉量進一步變小。當線材W的切斷結束時,不需要使可動刃部61旋轉。另一方面,在線材W的切斷後,為了彎曲線材W,套筒71需要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
因此,在凸輪槽92中第三範圍92c與引導部10b交叉的期間,相對於套筒71的移動量,使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減少,抑制在線材W切斷後可動刃部61旋轉引起的負載的增加,由此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
因此,在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後到停止套筒71的移動的區域,藉由抑制因可動刃部61旋轉而施加於凸輪90的負載的增加,能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此外,旋轉軸72每旋轉一周的套筒71的移動量由進給螺桿72a的導程角規定。因此,相對於以往的鋼筋捆束機,增大進給螺桿72a的導程角。另一方面,在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高的區域中,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變少,但使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增加,在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低的區域中,使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地增多。由此,能夠抑制到線材W的切斷結束為止所花費的時間變長,並且與以往相比,能夠縮短整個捆束動作所花費的時間。
另外,在切斷剖面形狀為圓形的線材W的動作中,在刃部到達了直徑的位置的線材被切斷之前附近,負載最高。因此,在切斷並列的兩根線材W的結構中,對開始線材W的切斷的時間點設置相位差。首先,在開始了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後,當此線材W被切斷到徑向的一半以上的位置時,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
與同時切斷並列的兩根線材W相比,切斷一根線材W減輕了負載。由此,首先,藉由先行開始一根線材W的切斷,減輕了負載。另外,在第一根線材W被切斷至徑向的一半以上的位置而通過負載為最大的位置後,開始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由此,即使在切斷兩根線材W的情況下,也減輕了負載。而且,藉由在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完成之前開始第二根的線材W的切斷,能夠抑制切斷所需時間的增加。
而且,藉由切斷捲繞於鋼筋S的線材W的動作,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如第3C圖所示,當開閉銷71a移動到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的範圍內時,第二側鉤70L能夠向相對於中心鉤70C離開預定量的方向移動。
如上所述,在將線材W向反方向進給並捲繞於鋼筋S的動作中,線材W的前端側需要以不會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方式被卡止。與此相對,由第二側鉤70L將線材W按壓於中心鉤70C的力的反作用力施加於套筒71,此反作用力成為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旋轉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
因此,第二側鉤70L在開閉引導孔73L包括卡止部73b和卡止解除部73c,在向鋼筋S捲繞線材W的動作中,使套筒71移動到開閉銷71a與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部73b相向的位置,在向鋼筋S捲繞線材W後,使套筒71移動到開閉銷71a與開閉引導孔73L的卡止解除部73c相向的位置。
由此,在向鋼筋S捲繞線材W的動作中,能夠以不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的方式卡止線材W的前端側。另外,在向鋼筋S捲繞線材W後,第二側鉤70L能夠向相對於中心鉤70C離開預定量的方向移動,由第二側鉤70L將線材W按壓於中心鉤70C的力的反作用力降低,施加於馬達80的負載降低。
藉由向正轉方向驅動馬達80,使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如上所述,與切斷線材W大致同時,彎曲部71c1、71c2向接近鋼筋S的方向移動。由此,用彎曲部71c1將由中心鉤70C和第二側鉤70L卡止了的線材W的前端側向鋼筋S側按壓,並以卡止位置為支點向鋼筋S側彎曲。藉由套筒71進一步向前方向移動,在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被卡止的線材W以被彎曲部71c1夾持的狀態被保持。
另外,用彎曲部71c2將由中心鉤70C和第一側鉤70R卡止並由切斷部6切斷後的線材W的終端側向鋼筋S側按壓,並以卡止位置為支點向鋼筋S側彎曲。藉由套筒71進一步向前方向移動,在第一側鉤70R與中心鉤70C之間被卡止的線材W以被彎曲部71c2夾持的狀態被保持。
在將線材W的前端側及切斷後的終端側向鋼筋S側彎折後,藉由馬達80進一步向正轉方向被驅動,套筒71進一步向前方向移動。藉由套筒71移動到預定的位置,當到達扭轉由卡止部件70卡止的線材W的動作區域時,旋轉限制葉片74a的卡止被解除。
由此,藉由馬達80進一步向正轉方向被驅動,套筒71與旋轉軸72連動地旋轉,由卡止部件70卡止的線材W被扭轉。
捆束部7在套筒71旋轉而扭轉線材W的第二動作區域中,藉由由卡止部件70卡止的線材W被扭轉,套筒71被施加沿旋轉軸72的軸向向前方拉伸的力。與此相對,當施加使套筒71沿軸向向前方移動的力時,旋轉軸72一邊受到由彈簧72c向後方推壓的力一邊向前方移動,並一邊向前方移動一邊扭轉線材W。
因此,線材W在卡止部件70、套筒71及旋轉軸72受到由彈簧72c向後方推壓的力的狀態下一邊向前方移動一邊被扭轉,由此,線材W被扭轉的部位與鋼筋S的間隙變小,以沿著鋼筋S的方式與鋼筋S緊貼。由此,能夠消除扭轉線材W前的鬆弛,在使線材W與鋼筋S緊貼了的狀態下進行捆束。
當藉由扭轉線材W而檢測到施加於馬達80的負載達到最大時,停止馬達80的正轉。接著,當藉由馬達80向反轉方向被驅動,旋轉軸72反向旋轉,並且套筒71追隨旋轉軸72的反向旋轉而反向旋轉時,旋轉限制葉片74a被卡止,從而與旋轉軸72的旋轉連動的套筒71的旋轉被限制。由此,套筒71向後方向即箭頭A2方向移動。
當套筒71向後方向移動時,彎曲部71c1、71c2從線材W離開,彎曲部71c1、71c2對線材W的保持被解除。另外,當套筒71向後方向移動時,開閉銷71a通過開閉引導孔73R、73L。由此,第一側鉤70R藉由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遠離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另外,第二側鉤70L藉由以軸71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向遠離中心鉤70C的方向移動。由此,線材W從卡止部件70脫出。
此外,如第3D圖至第3F圖所示的變形例的開閉引導孔73L那樣,藉由設為在開閉引導孔73L包括第二卡止部73d的結構,當套筒71進一步向前方向移動至能夠進行扭轉線材W的動作的位置時,開閉銷71a位於開閉引導孔73L的第二卡止部73d。由此,即使對線材W施加扭轉線材W的力,也能夠抑制線材W從第二側鉤70L與中心鉤70C之間脫出。
・傳遞部的實施變形例 第8A圖至第8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視圖,第9A圖至第9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剖視圖,接著,參照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傳遞部9B進行說明。
傳遞部9B包括藉由捆束部7的動作而旋轉的切斷器桿95、和將切斷器桿95和可動刃部61連結的連桿91。傳遞部9B將捆束部7的動作經由切斷器桿95和連桿91傳遞到切斷部6的可動刃部61。
傳遞部9B以切斷器桿95能夠以軸90b為支點旋轉的方式被支承。軸90b安裝於框架10a,此框架10a安裝於主體部10的內部。
切斷器桿95是位移部件的一例,包括經由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結的第一切斷器桿95a及第二切斷器桿95b。切斷器桿95的第一切斷器桿95a與設置於移動部件75的第一卡合部75b卡合,第二切斷器桿95b與設置於移動部件75的第二卡合部75c卡合。
切斷器桿95作為與套筒71連結的第二連結部位,從被與套筒71連動的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到軸90b的長度在第一切斷器桿95a和第二切斷器桿95b上不同。從軸90b到被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的長度構成為第二切斷器桿95b這一方比第一切斷器桿95a長。
即,構成為在第二切斷器桿95b中從被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即第二卡合部75c到軸90b的長度比在第一切斷器桿95a中從被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即第一卡合部75b到軸90b的長度長。
當移動部件75與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的套筒71連動地向前方向移動時,首先,第一卡合部75b與第一切斷器桿95a卡合。當套筒71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第二卡合部75c與第二切斷器桿95b卡合。另外,第一切斷器桿95a與第一卡合部75b的卡合被解除。
連桿91的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的端部與可動刃部61連結,箭頭A2所示的後方向的端部與切斷器桿95連結。
接著,對傳遞部9B的動作進行說明。當套筒71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動地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移動部件75藉由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如第9B圖所示,第一卡合部75b與第一切斷器桿95a卡合。
當移動部件75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相對於套筒71的移動量,切斷器桿95以與從軸90b到第一切斷器桿95a2中被移動部件75的第一卡合部75b推壓的作用點的長度對應的比,以軸90b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
藉由切斷器桿95向箭頭C1方向旋轉,切斷器桿95的旋轉動作經由連桿91傳遞到可動刃部61,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因此,藉由套筒71向前方向移動的動作,可動刃部61向箭頭D1方向旋轉,開始線材W的切斷。
當套筒71進一步向箭頭A1所示的前方向移動時,如第8C圖所示,移動部件75的第二卡合部75c與第二切斷器桿95b卡合。由此,相對於套筒71的移動量,切斷器桿95以與從軸90b到第二切斷器桿95b中被移動部件75的第二卡合部75c推壓的作用點的長度對應的比,以軸90b為支點向箭頭C1方向旋轉。另外,第一切斷器桿95a與第一卡合部75b的卡合被解除。
第一切斷器桿95a與第一卡合部75b卡合的期間是在切斷部6中可動刃部61開始旋轉,到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的期間。另外,第二切斷器桿95b與第二卡合部75c卡合的期間是在切斷部6中可動刃部61進一步旋轉,從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到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的期間。
在切斷器桿95中,從軸90b到被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的長度構成為第二切斷器桿95b這一方比第一切斷器桿95a長。由此,在第一切斷器桿95a與第一卡合部75b卡合的期間,相對於使切斷器桿95旋轉的套筒71的移動量,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變多。
另一方面,在第一切斷器桿95a與第一卡合部75b卡合的期間,由於線材W的切斷尚未開始,因此能夠抑制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的增加,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切斷器桿95的負載的增加。
由於切斷器桿95經由移動部件75與套筒71連結,因此藉由抑制施加於切斷器桿95的負載的增加,能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因此,在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之前的負載低的區域,藉由相對地增多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能夠縮短使可動刃部61旋轉到開始線材W的切斷的位置的時間。
在第二切斷器桿95b與第二卡合部75c卡合的期間,相對於使切斷器桿95旋轉的套筒71的移動量,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地變小。另一方面,從軸90b到被移動部件75推壓的作用點的長度構成為第二切斷器桿95b這一方比第一切斷器桿95a長,因此可動刃部61經由連桿91從切斷器桿95能夠產生的力增加。
當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時,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增加。另一方面,藉由使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增加,消除施加於可動刃部61的負載,抑制施加於經由連桿91與可動刃部61連結的切斷器桿95的負載的增加。
藉由抑制施加於切斷器桿95的負載的增加,抑制施加於使套筒71移動的旋轉軸72、經由減速機81與旋轉軸72連結的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
因此,在從開始第一根線材W的切斷到第二根線材W的切斷結束的負載高的區域,藉由增加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能夠抑制施加於馬達80的負載的增加。另外,在負載高的區域,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地變少,但在負載低的區域,藉由使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相對地增多,能夠抑制到線材W的切斷結束為止所花費的時間變長。
此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是以下結構:藉由以軸90b為支點的切斷器桿95的旋轉動作,切換移動部件75的第一卡合部75b與第一切斷器桿95a卡合、或移動部件75的第二卡合部75c與第二切斷器桿95b卡合,由此,切斷器桿95能切換從軸90b到與套筒71連結的第一連結部位的長度。
由此,切斷器桿95能夠在可動刃部61的旋轉範圍(移動範圍)中切換可動刃部61的旋轉量(移動量)和可動刃部61能夠產生的力。
與此相對,切斷器桿95也可以構成為,藉由以軸90b為支點的旋轉動作,切換連桿91所連結的部位,從而切換從軸90b到與連桿91連結的第二連結部位的長度。
1A:鋼筋捆束機 10:主體部 10a:框架 10b:引導部 11:握把部 12:扳機 13:開關 14:控制部 15:電池 2:匣 20:卷盤 3:線材進給部 30:進給齒輪 4:線材引導器 5:捲曲形成部 50:捲曲導向件 51:引導導向件 52:引導槽 53a:第一引導部件 53b:第二引導部件 54:退避機構 54a:軸 54b:開閉限制部 55:框架 55a:開閉限制部件 55b:開口部 56:施力部件 57:引導部 58:線材引導部 59:進給限制部 6:切斷部 60:固定刃部(刃部) 60a:開口 60b:第一抵接部(一個抵接部) 60c:第二抵接部(另一個抵接部) 60d:臺階部 60e:限制部 61:可動刃部(刃部) 62a,62b:壁部 7:捆束部 70:卡止部件 70R:第一側鉤 70L:第二側鉤 70C:中心鉤 71:套筒 71a:開閉銷 71b:軸 71c1,71c2:彎曲部 72:旋轉軸 72a:進給螺桿 72c:彈簧 73R,73L:開閉引導孔 73a:開閉部 73b:卡止部,第一卡止部 73c:卡止解除部 73d:第二卡止部 74:旋轉限制部 74a:旋轉限制葉片 75:移動部件 75a:卡合部 75b:第一卡合部 75c:第二卡合部 8:驅動部 80:馬達 80a:軸 81:減速機 82a:第一太陽齒輪 82b:第二太陽齒輪 83a:第一行星齒輪 83b:第二行星齒輪 84a:第一行星架 84b:第二行星架 84f:前側部 84r:後側部 85:內齒輪 86:軸承 87:支承部件 88:齒輪按壓件 9,9B:傳遞部 90:凸輪(位移部件) 90a,90b:軸 91:連桿(傳遞部件) 91a:軸部 91a1:旋轉體 91a2:軸 92:凸輪槽 92a:第一範圍 92b:第二範圍 92c:第三範圍 93:被卡合部 95:切斷器桿(位移部件) 95a:第一切斷器桿 95b:第二切斷器桿 A1,A2,C1,C2,D1,D2,F,H1,H2,R:箭頭 Ru:環 S:鋼筋 W:線材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整體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第2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主要部分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第2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主要部分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第2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鋼筋捆束機的主要部分結構的一例的從側面觀察的內部結構圖。 第3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3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3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3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第3E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第3F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第4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4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4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立體圖。 第4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立體圖。 第4E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一例的立體圖。 第4F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變形例的俯視圖。 第4G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切斷部的變形例的俯視圖。 第5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一例的側剖視圖。 第5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一例的立體圖。 第5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側剖視圖。 第5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速機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6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6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6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6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捲曲形成部的一例的俯視圖。 第7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D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E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F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7G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捆束部、傳遞部及切斷部的動作的一例的動作說明圖。 第8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視圖。 第8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視圖。 第8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視圖。 第9A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剖視圖。 第9B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剖視圖。 第9C圖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傳遞部的變形例的側剖視圖。
71:套筒
71a:開閉銷
72:旋轉軸
72a:進給螺桿
72c:彈簧
80:馬達
80a:軸
81:減速機
82a:第一太陽齒輪
82b:第二太陽齒輪
83a:第一行星齒輪
83b:第二行星齒輪
84a:第一行星架
84b:第二行星架
84f:前側部
84r:後側部
85:內齒輪
86:軸承
87:支承部件
88:齒輪按壓件

Claims (5)

  1. 一種捆束機,包括: 線材進給部,進給線材; 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所述線材進給部進給的所述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 切斷部,切斷纏繞於所述捆束物的所述線材; 捆束部,扭轉纏繞於所述捆束物且被所述切斷部切斷的所述線材;及 驅動部,驅動所述捆束部, 所述驅動部包括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 所述減速機包括: 太陽齒輪; 行星齒輪,與所述太陽齒輪嚙合; 行星架,支承所述行星齒輪;及 內齒輪,與所述行星齒輪嚙合, 所述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和另一側能夠旋轉地被支承。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行星架的所述一側能夠旋轉地支承於固定有所述內齒輪的主體部,所述另一側能夠旋轉地支承於所述內齒輪。
  3. 一種捆束機,包括: 線材進給部,進給線材; 捲曲形成部,構成將由所述線材進給部進給的所述線材向捆束物的周圍捲繞的路徑; 切斷部,切斷纏繞於所述捆束物的所述線材; 捆束部,扭轉纏繞於所述捆束物且被所述切斷部切斷的所述線材;及 驅動部,驅動所述捆束部, 所述驅動部包括馬達和進行減速及轉矩的放大的減速機, 所述減速機包括: 第一太陽齒輪,安裝於所述馬達的軸; 第一行星齒輪,與所述第一太陽齒輪嚙合; 第一行星架,支承所述第一行星齒輪; 第二太陽齒輪,設置於所述第一行星架; 第二行星齒輪,與所述第二太陽齒輪嚙合;及 第二行星架,支承所述第二行星齒輪, 所述第二行星架的沿著軸向的一側和另一側能夠旋轉地被支承。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減速機在所述第一行星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之間包括齒輪按壓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捆束機,其中, 所述行星架的所述一側在所述內齒輪的內側被支承。
TW111138991A 2021-10-20 2022-10-14 捆束機 TW2023279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1966 2021-10-20
JP2021171966A JP2023061807A (ja) 2021-10-20 2021-10-20 結束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939A true TW202327939A (zh) 2023-07-16

Family

ID=83898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991A TW202327939A (zh) 2021-10-20 2022-10-14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3279A1 (zh)
EP (1) EP4170110A1 (zh)
JP (1) JP2023061807A (zh)
CN (1) CN115992601A (zh)
TW (1) TW20232793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5838A (ja) * 1991-10-17 1993-05-21 Saburo Murakami 自動結束機
GB0623468D0 (en) * 2006-11-24 2007-01-03 Tymatic Ltd Wire tying machines
JP2017089270A (ja) * 2015-11-11 2017-05-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結束機
JP6787122B2 (ja) 2016-12-29 2020-1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2601A (zh) 2023-04-21
US20230123279A1 (en) 2023-04-20
JP2023061807A (ja) 2023-05-02
EP4170110A1 (en) 2023-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2206B (zh) 捆束機
JP2022164438A (ja) 結束機
JP2024084764A (ja) 結束機
CN114056636A (zh) 捆扎机
TWI828876B (zh) 捆束機
TW202322935A (zh) 捆束機
JP2021127566A (ja) 結束機
TW202327939A (zh) 捆束機
TW202328542A (zh) 捆束機
TW202330126A (zh) 捆束機
TW202323147A (zh) 捆束機
JP2022164437A (ja) 結束機
EP4361378A1 (en) Binding machine
US12031341B2 (en) Binding machine
JP2022156735A (ja) 結束機
EP4361051A1 (en) Binding machine
JP2023061893A (ja) 結束機
TW202328543A (zh) 捆束機
JP2021127567A (ja) 結束機
JP2023127598A (ja) 結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