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40111A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40111A
TW200540111A TW094112182A TW94112182A TW200540111A TW 200540111 A TW200540111 A TW 200540111A TW 094112182 A TW094112182 A TW 094112182A TW 94112182 A TW94112182 A TW 94112182A TW 200540111 A TW200540111 A TW 2005401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catalyst
gas
crystal growth
carbon nano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2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0193B (zh
Inventor
Takeshi Hikat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054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40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1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9/00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ir shape
    • C30B29/02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89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 B01J23/8906Iron and noble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89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 B01J23/8913Cobalt and noble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89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 B01J23/8933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also combined with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993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also combined with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chromium, molybdenum or tungsten
    • B01J35/5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Preparation
    • C01B32/16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catalys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30CRYSTAL GROWTH
    • C30BSINGLE-CRYSTAL GROWTH;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EUTECTIC MATERIAL OR UNIDIRECTIONAL DEMIXING OF EUTECTOID MATERIAL; REFINING BY ZONE-MELTING OF MATERIAL; PRODUCTION OF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SINGLE CRYSTALS OR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FTER-TREATMENT OF SINGLE CRYSTALS OR A HOM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DEFINED STRUCTURE; APPARATUS THEREFOR
    • C30B25/00Single-crystal growth by chemical reaction of reactive gases, e.g. chemical vapour-deposition growth
    • C30B25/02Epitaxial-layer grow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2/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 C01B2202/20Nanotub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1B2202/30Pu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77/00Nanotechnology
    • Y10S977/70Nanostructure
    • Y10S977/734Fullerenes, i.e. graphene-based structures, such as nanohorns, nanococoons, nanoscrolls or fullerene-like structures, e.g. WS2 or MoS2 chalcogenide nanotubes, planar C3N4, etc.
    • Y10S977/742Carbon nanotubes, CNTs

Description

•2005401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其能以高純 度且安定地生成具有均一形狀的碳奈米構造體。 【先前技術】 碳奈米管等所代表的碳原子爲奈米等級直徑且由其所 丨 形成的碳奈米構造體,由於可作爲導電性能、機械強度等優 良的碳系高機能材料,而在近年來大受注目。作爲生成碳奈 ® 米管的方法,有想出使用具有奈米等級直徑的觸媒粒子,將 醇系、烴系等的原料氣體在加熱爐內作熱分解,以在觸媒粒 子上生長碳結晶而成爲碳奈米管的熱分解法。於熱分解法 中’有藉由塗布等而於基材上承載觸媒粒子的方法,或是於 氣相中使觸媒浮遊的方法等。 例如於特開昭60-54998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提案將 > 有機過渡金屬化合物的氣體、載體氣體、有機化合物的氣體 之混合氣體加熱到800〜1 300t,以在浮遊狀態下生成氣相 ®生長碳繊維的方法。 於特開2001-20071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提案一種碳 奈米管的合成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觸媒金屬膜的階段, 將該觸媒金屬膜蝕刻以形成被分離的奈米尺寸之觸媒金屬 粒子的階段,將碳源氣體供應到熱化學氣相蒸鍍裝置內,以 熱化學氣相蒸鍍法於每個被分離的奈米尺寸之觸媒金屬粒 子上生長碳奈米管,形成在基板上垂直整齊排列的數個碳奈 米管之階段,其中於形成被分離的奈米尺寸之觸媒金屬粒子 ,200540111 的階段,係藉由熱分解選自由氨氣體、氫氣體及氫化物氣體 所組成族群的任一種蝕刻氣體及使用氣體的氣體蝕刻法而 進行。 特開20〇2-2555 1 9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提案一種氣相 合成單層碳奈米管的方法,其將烴氣體和載體氣體同時輸送 給在耐熱性多孔質載體所分散承載的觸媒微粒子之基體 上,利用該烴氣體的熱分解,而氣相合成單層碳奈米管。 特開2003-2923 15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提案一種使碳 • 源所成氣體流經一加熱過的金屬,藉由化學氣相生長法在該 金屬表面製造碳奈米管的方法,其特徵爲藉由在該金屬的表 面預先生成氧化物的微結晶,對金屬表面施予形成微細凹凸 的處理。 然而,於例如專利文獻1〜4中所記載的習知方法中, 在製造碳奈米管時,在生成目的之碳奈米管的同時,有生成 > 當作副產物的非晶形碳或石墨等碳物質之問題。又,所生成 的碳奈米管之直徑不均度係大的,難以安定地製造均勻之碳 ®奈米管。 碳奈米管的形狀不均度係由於觸媒粒子的形態不齊等 而發生。由於以熱分解法等的化學的方法在形成觸媒粒子時 係難以控制觸媒粒子的形狀,故觸媒粒子本身發生形態不 齊。又,由於觸媒粒子的凝集亦會發生形態不齊。 又,觸媒粒子的碳結晶之生長速度不齊,或觸媒粒子的 表面中由於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生成的碳之溶解與析出係 在同一表面上同時發生,亦爲所生成的碳奈米管之形狀不均 200540111 的造成原因。 專利文獻1 :特開昭60_549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0 1 -2007 1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2-2555 1 9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2003-2923 1 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顆
I 本發明之目的係爲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碳奈米 # 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其能以高純度且安定地製造更均一形狀 的碳奈米構造體 解決問顆的丰段 本發明關於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方法,其爲在至少含有 觸媒材料的觸媒基材上,藉由從結晶生長面進行氣相生長, 以生長碳結晶而製造碳奈米構造體之方法,其中對於該觸媒 > 基材,環境氣體的接觸條件係同時設定在2個以上,而且該 環境氣體係爲含有至少1種原料氣體的1種或2種以上的氣 •體。 再者,本發明中的「碳奈米構造體」指由碳結晶所成管 狀、渦捲狀、號角狀、球狀等的奈米等級微小構造體。 於本發明中,環境氣體較佳爲由i種以上的原料氣體及 1種以上的載體氣體所組成者。 又,較佳爲使載體氣體接觸觸媒基材的表面中之結晶生 長面’以及使原料氣體接觸該載體氣體所接觸的結晶生長面 以外的區域內之至少一部分。 200540111 於本發明中,供給環境氣體以將碳連續地供應給所生成 的碳結晶。 於本發明中,對於觸媒基材,藉由將環境氣體設定在2 個以上不同壓力而使接觸,較佳爲對於觸媒基材,將環境氣 體的接觸條件同時設定在2個以上。 特別地,在大氣壓以上的壓力,供應1種或2種以上的 環境氣體中的1種以上,使接觸該觸媒基材。
I 於本發明中,觸媒材料與原料氣體的接觸面積較佳爲設 # 定在比觸媒材料之結晶生長面的表面積更大者。 於本發明中,較佳爲供給載體氣體,以使得在通過結晶 生長面附近後的至少一個地方集結。 又’較佳爲供給載體氣體,以使得在通過結晶生長面附 近後形成渦狀的流動。 於本發明中,較佳爲設有加熱源,以在碳奈米構造體之 > 製造時改變結晶生長面附近的溫度。又,較佳爲設有溫度安 定裝置以用於固定觸媒基材與原料氣體之接觸部位的溫度。 ® 於觸媒基材的製作時,對於結晶生長面,較佳爲施予機 械硏磨加工及/或濺鍍加工。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爲使用選自於化學硏磨、物理硏 磨、濺鍍加工的1種以上來對結晶生長面施予再活性化處理。 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較佳係由對碳結晶之生長有 催化作用的觸媒材料與實質上不具有該催化作用的非觸媒 材料所構成。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由觸媒材料和非觸媒材料 .200540111 所構成的情況中,較佳爲觸媒材料僅露出在結晶生長面與原 料氣體的接觸部位,而非觸媒材料係露出在觸媒基材的其區 域。 於本發明所使用觸媒基材由觸媒材料和非觸媒材料所 構成的情況中,較佳爲該觸媒材料與該非觸媒材料係實質上 不形成合金或化合物。 >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由觸媒材料非觸媒材料所 構成的情況中,該非觸媒材料較佳爲使用含有由Ag、Au、 _ Ru、Rh、Pd、Os、Ir、Pt所選出的1種以上者。又,亦較佳 爲觸媒材料係選自於Fe、Co、Mo、Ni、In、Sn的1種以上, 而且非觸媒材料係爲A g及/或含A g的合金所成的組合。 於本發明中,觸媒基材的至少一部分較佳爲由能抑制觸 媒基材之變形的補強材料所形成。 再者,觸媒基材的材質較佳爲選擇能抑制觸媒基材內部 > 的碳之析出者。 於本發明中,爲了在觸媒基材之觸媒材料的內部、及/ 鲁或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的界面,抑制碳的析出,較佳爲控 制氣體種類、氣體壓力、溫度中至少一者。 於本發明中、環境氣體較佳爲含有離子。再者,較佳爲 該離子包含碳離子,該碳離子藉由電場而衝撞觸媒材料。於 該情況中,較佳可採用對觸媒基材施加電壓,藉由電位差使 碳離子衝撞觸媒材料的方法。 發明的效果 依本發明,藉由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發生的碳之溶解及 .200540111 碳結晶之析出,係發生在觸媒基材上的不同特定部位,而能 以局純度且安定地製造均一形狀的碳奈米管等之碳奈米構 造體。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特徵爲將環境氣體對於觸媒基材 之接觸條件同時設定在2個以上,而且該環境氣體含有至少 一種原料氣體。 φ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由於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發生的碳 之溶解與碳結晶之析出,控制在觸媒基材表面的個別部位上 發生,可提高來自結晶生長面的碳結晶之析出速度,同時抑 制雜質,而可製造效率佳地生成形狀均一的碳奈米構造體。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環境氣體較佳係由1種以上的原料氣 體及1種以上的載體氣體所組成。藉由,觸媒材料中與載體 氣體接觸的部位係幾乎不會發生碳的溶解,由於碳的溶解部 位與碳結晶的析出部位係更明顯地分離,而可生成均一形狀 ♦的奈米構造體。 較佳設疋使得環境氣體透過觸媒材料的內部,而將碳連 續供應給碳結晶。於該情況下,在觸媒材料與原料氣體的接 觸部位中藉由原料氣體的熱分解而產生的碳,係在環境氣體 存在下於觸媒材料的內部移動,到達結晶生長面。藉此,從 觸媒材料內部至結晶生長面的碳之供給係安定地行,而能效 率佳地生成具有所欲形狀的碳奈米構造體。 特別,對於觸媒基材的結晶生長面,較佳爲控制使其不 -10- .200540111 接觸原料氣體,而在結晶生長面以外的區域之至少一部分才 接觸原料氣體。在結晶生長面以外的領域中觸媒材料所接觸 的原料氣體係熱分解而生成碳’該碳溶解於觸媒材料中。觸 媒材料之內部所移動的碳係到達結晶生長面,以碳結晶析出 而形成碳奈米構造體。藉由使結晶生長面不接觸原料氣體, 則不僅能分離碳的溶解部位與碳結晶的析出部位,而且可具 有抑制在結晶生長面附近的環境氣體中有碳源存在時容易 產生副產物的效果。 •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氣體,例如可採用僅1種的原料氣 體,或爲原料氣體與載體氣體之2種的組合等,亦可使用3 種以上的氣體之組合。具體地,可採用使原料氣體接觸觸媒 材料,同時供給在結晶生長面附近會促進碳奈米構造體之生 長的第1載體氣體,再供給用於移動所生成的碳奈米構造體 之第2載體氣體之組合,或是能抑制從原料氣體本身及觸媒 基材與原料氣體的接觸部位析出碳的氣體之組合。 第9圖係一用於說明習知方法的碳結晶之生長機構例子 ® 之剖面圖。於習知方法中,在觸媒奈米粒子9 1的表面上藉 由原料氣體的熱分解而使碳溶解於觸媒中,以成爲過飽和狀 態的方式,使碳結晶析出在觸媒表面上,而生長碳奈米構造 體92。而且,觸媒奈米粒子的形狀係不安定的,而且碳溶解 析出的部位亦難以特定化。因此所生長的碳奈米構造體92 之形狀和尺寸係極難以控制,而有易發生形狀偏差的問題。 第8圖係一用於說明本發明的碳結晶之生長機構例子的 剖面圖。於第8圖所示的例子中,觸媒材料8 1與非觸媒材 -11- -200540111 料82所構成的觸媒基材係接觸在分離壁L所隔開的空間中 所各自供給的原料氣體和載體氣體,藉由原料氣體的熱分解 而使所生成的碳在觸媒材料81的內部移動,達到載體氣體 供給側,析出成爲碳結晶,而生長碳奈米構造體83。於本發 明中’由於碳的溶解部位與析出部位係不同的,故能效率佳 地生成均一形狀的碳奈米構造體。 於本發明中,較佳藉由使1種或2種以上的環境氣體以
I 2個以上不同壓力來接觸觸媒基材的方式而供應,同時將觸 Φ 媒材料與環境氣體的接觸條件設定在2個以上。於該情況 中,藉由環境氣體的壓力差,可控制碳奈米構造體的生長速 度以及所生成的碳奈米構造體之層數等構造。 特別地,較佳爲將觸媒基材與原料氣體的接觸部位之環 境氣體壓力設定在高於結晶生長面附近的環境氣體壓力。於 該情況下,由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產生碳係能效率佳地被取 > 入觸媒材料內部。 又,亦較佳爲使環境氣體中的1種以上以在大氣壓以上 鲁的壓力接觸觸媒基材的方式而供應。於原料氣體在大氣壓以 上的壓力接觸觸媒基材時,係能更有效率地將碳取入觸媒材 料內部。又,藉由將結晶生長面附近的環境氣體壓力與原料 氣體供給側的環境氣體壓力設定在相同,則可以抑制觸媒基 材的變形。 又,較佳爲將觸媒基材表面上與原料氣體接觸的觸媒材 料之表面積設定在比結晶生長面的表面積大。於該情況下, 由於能將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產生碳以更高的濃度來供應 -12- ‘200540111 結晶生長面,故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效率變佳。 於本發明中,較佳爲供給一用於移動從結晶生長面所析 出的碳結晶之載體氣體。特別地,於載體氣體在通過結晶生 長面附近後集結於至少1個地方時,碳結晶之析出所生成的 碳奈米構造體係絞合而集合,可容易且效率佳地被回收。 較佳爲使載體氣體在通過結晶生長面附近後以形成渦 狀流動方式來供給。於該情況下,由於所生成的碳奈米構造 體係絞合,故可容易且效率佳地被回收。 • 於本發明中,較佳爲設有用於改變結晶生長面附近之溫 度的加熱源。右提局結晶生長面附近的溫度,則觸媒材料中 可含有的碳之濃度係變高。於該狀態,藉由降低結晶生長面 附近的溫度以及降低觸媒材料中的碳含量,則從接近自由空 間的觸媒材料表面,即從結晶生長面析出碳。即,藉由改變 結晶生長面附近的溫度,可效率佳地進行碳的析出。 設置加熱源的態樣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只要能改變結晶 生長面附近的溫度即可。例如,可採用接近觸媒基材之側面 ®設置加熱源的方法或照射雷射光等的光之方法等。 結晶生長面附近的溫度,係以碳奈米構造體的生成溫度 當作設定溫度的中心,例如可以±5 °c左右的幅度,在0.1〜 60秒左右的周期作變動。於該情況下,能確保所生成的碳奈 米構造體之形狀的均一性而且可提高製造效率。 於改變結晶生長面附近的溫度之情況,在觸媒基材與原 料氣體的接觸部位附近中,較佳爲將溫度的變動維持在例如 ± 1 °C以下。藉此’由於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產生的碳係安定 -13- .200540111 供應給觸媒材料內部。作爲將觸媒基材與原料氣體之接觸部 位的溫度維持固定之方法,例如可採用在該接觸部位的附近 設置溫度穩定裝置(散熱器)之方法等。 本發明中之碳奈米構造體的生成溫度並無特別限定,可 根據所採用之觸媒基材的性質形狀及原料氣體的種類適宜 選擇,例如可設定爲500〜900°C左右。但是,除具有根據製 B 造條件以使觸媒材料變形的情況外,還有雜質附著於觸媒材 料表面而產生觸媒材料的合金化及化合物化等造成觸媒活 # 性降低的變質的情況。在觸媒材料之結晶生長面變形或變質 的情況,要確實生成爲具有所需形狀之碳奈米構造體生長係 困難的,所以碳奈米構造體之生成溫度,最好是設定在不使 觸媒基材變形或變質的溫度以下。 作爲本發明中用於碳奈米構造體之生長的原料氣體,可 以使用乙烯氣體、乙炔氣體等的烴系氣體、甲醇氣體、乙醇 _ 氣體等的醇系氣體、一氧化碳等一般用於碳奈米構造體之製 造的氣體。作爲構成觸媒基材之材料,在使用如較變形溫度 • 低的材料的情況,最好使用可以較低溫度生成碳奈米構造體 的醇系氣體。。 另一方面,由於碳奈米構造體具有藉由氫氣等進彳了分解 的情況,所以在結晶生成面附近,可供給實質上未使生成的 碳結晶變質的氣體作爲載體氣體。載體氣體最好可舉出氬 氣' 氮氣等的惰性氣體。 本發明中使用的觸媒基材可僅由觸媒材料所形成’但較 佳係形成爲碳結晶之生長具有催化作用的觸媒材料與實質 -14- .200540111 上不具有該催化作用的非觸媒材料之複合體。例如,如第8 圖所示,與形成與觸媒材料8 1連接的非觸媒材料82之情況 中,藉由非觸媒材料的存在以防止碳結晶朝結晶生長面方向 的擴散,藉由控制碳結晶的生長方向,可生成形狀更爲均勻 的碳奈米構造體。 於觸媒基材由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所構成的情況 • 中,較佳係僅於結晶生長面與原料氣體的接觸部位中露出觸 媒材料,而於其它區域中露出非觸媒材料。於該情況下,可 • 防止碳結晶從結晶生長面以外的部位析出,可提高碳奈米構 造體的均勻性。 作爲觸媒材料’可使用一般作爲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所 使用的材料’具體而言,例如可爲Fe、Co、Mo、Ni、In、 S n或曰彼的合金等。此等可單獨或2種以上加以組合使用。 其中’ Fe、Co、Fe-Co合金材料,如後述般,除實質上不形 • 成適用爲非觸媒材料的Ag與合金等外,且爲不易變質之觸 媒,故而較佳。 .200540111 相互接觸造成的合金的生成及反應等,且損及結晶生長面形 狀的危險性少的組合。此種組合如可舉出觸媒材料爲氧化 物、非觸媒材料爲Ag或含Ag合金的組合,觸媒材料爲氮 化物、非觸媒材料爲Ag或含Ag合金的組合等。另外,最 好也可爲觸媒材料由從Fe、Co、Mo、Ni、In、Sn所選出的 一種以上構成,非觸媒材料由Ag及/或含Ag合金構成的組 合。 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之構成,較佳係爲能使得供應 • 至原料氣體之接觸部位的碳於觸媒材料的內部移動,到達結 晶生長面。爲了效率佳地生成碳奈米構造體,例如,最好可 使用藉由配置數個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以柱狀、管子狀、 渦卷狀形成的柱狀觸媒構造所形成的觸媒基材。藉由使用數 個觸媒構造體所形成的觸媒基材,可以提高碳奈米構造體之 製造效率。 _ 可以上述柱狀觸媒構造體的上面當作結晶生長面。於以 集合體側面之至少一部分更形成非觸媒材料之情況中,藉由 參形成於集合體側面之非觸媒材料的作用,可進一步抑制所生 成之碳結晶朝結晶生長面的方向擴散所引起的碳奈米構造 體之形狀不均勻。 在藉由配置數個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所組成.的觸媒 構造體來形成觸媒基材的情況,於結晶生長面中,觸媒材料 之表面積的每一觸媒構造體的偏差度最好在CV10 %以下。於 該情況中,結晶生長面中觸媒材料的形狀均勻,可確保碳奈 米構造體的剖面形狀之均勻性。又,觸媒材料的表面積,如 -16- .200540111 可藉由根據S TM(掃描型隧道顯微鏡)的形態觀察的畫像解 析等來算出。 可在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所組成的觸媒基材的至少 一部分,最好是該觸媒基材周邊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抑制 該觸媒基材之變形用的補強材料。於該情況中,觸媒材料與 非觸媒材料間的間隙的產生係藉由該補強材料來抑制,可防 > 止從觸媒材料與非觸媒材料之界面生成作爲雜質的碳,所以 可進一步提高碳奈米構造體之均勻性。作爲補強材料,最好 φ 使用在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中具有楊氏模數較觸媒材料與 非觸媒材料所組成的觸媒基材大的材料,尤其以使用耐熱性 較非觸媒材料要高者爲較佳。具體而言,可舉出碳化鎢、陶 瓷、鎳鉻鐵耐熱合金等的耐熱高強度金屬等。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中,當觸媒材料具有多層構 造時,藉由在結晶生長面露出觸媒材料的該多層構造,可生 成該多層構造所反映的多層之碳奈米構造體。因此,在希望 多層的碳奈米構造體之情況中,較佳爲形成具有多層構造的 鲁觸媒材料。 含有具多層構造的觸媒材料之觸媒基材,例如上述第8 圖所示,係可藉由使非觸媒材料介於具數層形狀的觸媒材料 之間等之方法而形成者。 於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中,觸媒材料的結晶生長面 係可形成具有圓形狀、環形狀、角形狀、渦卷形狀、波形狀 中至少一種。藉此,可以生成以結晶生長面中的觸媒材料之 形狀當作剖面形狀的碳奈米管、碳奈米纖維等。即,藉由適 200540111 宜地選擇結晶生長面的形狀,可依照各種用途容易地製造所 欲形狀的碳奈米構造體。 於本發明中,爲了使結晶生長面平滑及提高所生成的碳 奈米構造體之均勻性,較佳爲對該結晶生長面預先施予機械 硏磨加工及/或濺鍍加工。從可較爲平滑地加工結晶生長面 且加工效率亦優良的方面看,作爲濺鍍加工可採用從電漿、 > 離子束、雷射光束所選擇的一種以上,又,離子束可使用簇 離子束,雷射光束可使用超短脈衝雷射器。 又’封於結晶生長面’較佳爲於生長碳結晶之即預先施 予氧化處理。藉此,可提高碳奈米構造體之生成效率。氧化 處理例如可藉由在氧氣環境下的熱處理等來進行。 最好使用從化學硏磨、物理硏磨、濺鍍加工中選出的1 種以上,對生成碳奈米構造體後之結晶生長面施以再活性化 處理。藉由使結晶生長面再活性化,使得觸媒基材之再利用 > 成爲可能,可更廉價地製造所需的碳奈米構造體。 於本發明中,爲以更高效率生成碳奈米構造體,最好將 •含碳之原料氣體予以離子化而接觸於觸媒材料。藉由將含碳 之原料氣體予以離子化,藉由電場進一步加速被離子化的碳 並碰撞觸媒材料,以提高碳對觸媒材料的溶解性,可使碳從 原料氣體與觸媒材料之接觸面滲透於較觸媒材料深的部 位。藉此可對結晶生長面供給高濃度的碳,可提高碳奈米構 造體的製造效率。作爲將原料氣體予以離子化而接觸觸媒材 料的方法,如可採用電漿浸碳處理等。電漿浸碳處理,例如 可採用施加電壓於供給含碳氣體與載體氣體之混合氣體等 -18- •200540111 組成的原料氣體的爐管與觸媒基材之間使之輝光放電,藉由 產生原料氣體的電漿以使原料氣體離子化的方法等。 於本發明中,爲以更高效率生成碳奈米構造體,於與觸 媒材料接觸的環境氣體,特佳爲含離子的原料氣體。特別地 是在原料氣體中含有碳離子的情況,藉由電場加速該碳離子 碰撞觸媒材料,以提高碳對觸媒材料的溶解性,可使碳從原 B 料氣體與觸媒材料之接觸面滲透於較觸媒材料深的部位。藉 此可對結晶生長面供給高濃度的碳,可提高碳奈米構造體的 • 製造效率。作爲將原料氣體予以離子化而接觸於觸媒材料的 方法’知*佳爲使用電獎浸碳處理。 電漿浸碳處理例如可藉由以下方法來進行。即,施加電 壓於供給至少含有成爲碳源的氣體之原料氣體的爐管與觸 媒基材之間’藉由輝光放電以產生電漿,於使原料氣體中的 碳離子化之同時,藉由電場加速碳離子,以碰撞觸媒材料。 I 藉此可將高濃度的碳供應至觸媒材料的內部。 本發明的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例如係可藉由以下方法 ® 來進行。第1圖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 制系統、真空控制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的 爐管1 1內,***觸媒材料1 2與非觸媒材料1 3所構成之觸 媒基材14,在以密封材料15堵塞間隙的狀態下將該觸媒基 材14固定於爐管11上。藉由觸媒基材14及密封材料15, 以使爐管51被分隔爲原料氣體供給側的空間與碳奈米構造 體生長側的空間。在原料氣體供給側之空間例如設置隔壁 -19- •200540111 1 6 ’以流向箭頭方向供給原料氣體。並將載體氣體供給碳奈 米構造體生長側的空間。供給原料氣體供給側的空間之原料 氣體的熱分解所生成的碳,係於觸媒基材1 4中的觸媒材料 1 2之內部移動,而到達結晶生長面1 7,並從結晶生長面1 7 作爲碳結晶析出’生長成碳奈米構造體1 8。 第2圖係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另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
I 制系統、真空控制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的 # 爐管21中,***觸媒基材22,藉由將密封材23塞入間隙以 將爐管21分隔爲原料氣體供給側與碳奈米構造體生長側的 2個空間。在設有隔壁24的原料氣體供給側之空間中,以流 向箭頭方向供給原料氣體。在碳奈米構造體生長側的空間 中,以流向箭頭方向供給載體氣體。於碳奈米構造體生長側 的空間中,將爐管21的直徑縮小。由原料氣體之熱分解所 > 生成的碳,係於觸媒基材22的觸媒材料之內部移動,而到 達結晶生長面及析出碳結晶,以生長碳奈米構造體25。所生 Φ 長的碳奈米構造體2 5由於爐管2 1之直徑的縮小,順著載體 氣體的渦流而被絞合、以集合的狀態被捲取成線圈。 第3圖顯示較適用於本發明的觸媒基材之構成的剖面 圖。在藉由配置數個由觸媒材料3 1與非觸媒材料32所構成 的觸媒構造體以形成的觸媒基材3 3之周緣,形成補強材料 3 4。藉由在結晶生長面3 7的附近設置加熱源3 5,而可改變 結晶生長面3 7的附近之溫度。藉由在原料氣體供給側設置 溫度安定裝置36,可將觸媒基材33與原料氣體的接觸部位 -20- .200540111 之溫度控制在恒定。 第4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中所適用的觸媒基材之一例的 圖。如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B)圖係爲第4(A)圖之 點線所圍起來的區域之放大圖)所示,圓柱狀的觸媒基材4 係形成爲一種集合體4 1,其配置有數個由觸媒材料42與非 觸媒材料43之複合體所成的柱狀觸媒構造體,此構成係使 B 得可從結得生長面44來生成碳奈米構造體。 第5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中所適用的觸媒基材之另一例的 Φ 剖面圖。如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B)圖係爲第5(A) 圖之點線所圍起來的區域之放大圖)所示,圓柱狀的觸媒基 材5係形成爲一種集合體51,其配置有數個由觸媒材料52 與非觸媒材料53之柱狀觸媒構造體,此構成係使得可從結 晶生長面54來生長碳奈米構造體。藉此,於觸媒基材5中, 在結晶生長面5 4的相反側之面形成觸媒材料層5 5。 B 第5圖所示的觸媒基材之構成方式係爲在結晶生長面 5 4側露出觸媒材料5 2及非觸媒材料5 3,但是在觸媒材料層 鲁5 5側係僅露出觸媒材料。因此,觸媒材料層5 5所露出的觸 媒材料之表面積係大於結晶生長面5 4所露出的觸媒材料之 表面積。藉此’於原料氣體與觸媒材料層55接觸時,可將 更局濃度的碳供應給結晶生長面5 4,以效率佳地製造碳奈米 構造體。 本發明所使用的觸媒基材必須根據所欲的碳奈米構造 體之尺寸及形狀來調製,以使觸媒材料的結晶生長面具有奈 米等級的微小形狀。調製微小形狀的結晶生長面之方法並沒 -21- •200540111 有特的限,例如藉由將成形爲管子狀或片狀的觸媒材料作重 複地押出加工、拉線加工及嵌合以縮徑到奈米等級爲止之方 法,或是藉由微影術在基板上形成觸媒材料的微小圖案之方 法等。 第6圖顯示具備電漿浸碳裝置的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裝 置的例子圖。 _ 在由具備加熱裝置的電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 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熱 φ 處理管的爐管61所構成的製造裝置中,***觸媒材料62與 非觸媒材料63所構成的觸媒基材64,爐管61所形成的空間 係被觸媒基材64分隔成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與非結晶生長 面側的空間。在非結晶生長面側配置有陽極65。例如,將丙 烷氣、甲院氣、乙嫌氣、氫氣、氬氣等的混合氣體作爲含碳 源的原料氣體供給至非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將觸媒基材64 | 作爲陰極,藉由施加電壓於陽極65與觸媒基材64之間,藉 由輝光放電以產生電漿,將由於原料氣體之分解所產生的碳 ®以離子化的狀態下供應給非結晶生長面。 再者’本發明中使用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裝置,如也 可爲藉由設置精製氣體的供給機構等精製含有碳奈米構造 體生成後之分解氣體等的原料氣體的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碳奈米構造體,具有均勻的 形狀且高純度,可較佳地應用於如電子電路、高強度複合材 料、電線材料、緩衝材料等各種用途。 <實施例> -22· 200540111 以下,以實施例爲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 不限於此等。 (實施例1) (1)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60mm、內徑40mm的Ag(銀)管之內側***外徑 4 0 m m、內徑3 0 m m的F e (鐵)管,再於其內側***外徑3 0 m m _ 的Ag棒。對此複合金屬材料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1.2 m m地,而得到線材1。 # 以每1 πι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塡充於外徑 60mm、內徑50mm的Ag管內,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1 · 2 m m地,而得到線材2。 重複由線材1獲得線材2之步驟,最後獲得Fe的外徑 設定爲約8nm且內徑爲約6nm的數觸媒構造體所紮束成的 直徑約12mm的集合體。 g 將該集合體切斷爲長度1mm,並以硏磨材來硏磨兩端的 切斷面後,使用簇離子束對表面作濺鍍加工,以使Fe部分 • 的構造露出切剖面的方式來製作第4圖所示的形狀的觸媒基 材。觸媒材料係在結晶生長面中具有環形狀的剖面。 以STM(掃描型隧道顯微鏡)來觀察從所形成之觸媒基 材中任意選出1 μιη見方範圍內的結晶生長面,計算出各觸媒 構造體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藉由下式求得該剖面積的偏差 度。 CV% =全測定値的標準偏差/全測定値的平均値Χ100 其結果’結晶生長面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的偏差度 -23 - .200540111 (CV%)爲10%以下。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得到的觸媒基材,藉由第1圖的製造裝置, 來製作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 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 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11中***觸 B 媒基材1 4,以在爐管1 1與觸媒基材1 4之間不發生間隙的方 式’用ΐ&封材1 5塞住隙間。 # 將電爐內的溫度設定爲碳奈米管之生成溫度的580°C, 將氬氣供應給密封1 5材所分隔的空間內之原料氣體供給側 的空間。然後停止氬氣的供給,使當作原料氣體的乙醇蒸氣 流到金屬管內以使成爲1氣壓。使當作載體氣體的氬氣流而 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碳奈米管生長側的空間,以使 成爲1氣壓。 _ 結果,目視看到繊維狀碳從碳奈米管生長側的觸媒基材 表面(即結晶生長面)之生成。以TEM (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 Φ 拉曼分光來觀察所得到的繊維狀碳時,看到碳奈米管,但是 非晶形碳或石墨等的副產物係幾乎沒有發生。 一旦將觸媒基材14從爐管1 1取出,觀察結晶生長面 後,再度***爐管11內以生成碳奈米管時,幾乎沒有生成 新的碳奈米管。另一方面,於對所取出的觸媒基材1 4之結 晶生長面作機械硏磨及再以簇離子束作表面處理以露出觸 媒材料1 2後,再度***爐管1 1內以生成碳奈米管時’見到 碳奈米管的生長。 -24- 200540111 (實施例2) (1)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60mm、內徑50mm的AgPd(銀鈀)合金管之內側 ***外徑50mm、內徑40mm的FeCo(鐵鈷)合金管,再於其 內側***外徑40mm的AgPd棒。對此複合金屬材料作拉線 加工,以使外徑成爲1 · 2mm地,而得到線材1。 | 以每1 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塡充於外徑 6 0mm、內徑50mm的AgPd合金管內,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 • 成爲1 Jmm地,而得到線材2。 重複由線材1獲得線材2之步驟,最後獲得FeCo的外 徑設定爲約l〇nm、內徑爲約8nm的數觸媒構造體所紮束成 的直徑約12mm的集合體。 將該集合體切斷爲長度1mm,並以硏磨材來硏磨兩.端的 切斷面後,使用簇離子束對表面作濺鍍加工,以使FeCo部 _ 分的構造露出切剖面。 然後,僅於一側的表面上形成Fe薄膜,使該薄膜與上 Φ 述集合體中的Fe部分連接,以製作第5圖中所示形狀的觸 媒基材。觸媒材料係在結晶生長面中具有環形狀的剖面。 以STM(掃描型隧道顯微鏡)來觀察從所形成之觸媒基 材中任意選出Ιμπι見方範圍內的結晶生長面,計算出各觸媒 構造體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藉由下式求得該剖面積的偏差 度。
CV% =全測定値的標準偏差/全測定値的平均値xlOO 其結果,結晶生長面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的偏差度 -25- •200540111 (c V % )爲1 ο %以下。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得到的觸媒基材,藉由第1圖的製造裝置, 來製作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 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 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1 1中,以使 觸媒基材的Fe薄膜露出原料氣體供給側的方式,將觸媒基 材1 4揷入,及以在爐管1 1與觸媒基材1 4之間不發生間隙 φ 的方式,用密封材1 5塞住隙間。 將電爐內的溫度設定爲碳奈米管之生成溫度的680°C, 將氬氣供應給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原料氣體供給側 的空間。然後停止氬氣的供給,使當作原料氣體的乙炔氣體 (C2H2)流到爐管11內以使成爲1氣壓。使當作載體氣體的 氬氣流到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碳奈米管生長側的空 g 間,以使成爲〇 · 5氣壓。 結果,目視看到繊維狀碳從碳奈米管生長側的觸媒基材 • 表面(即結晶生長面)之生成。以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 拉曼分光來觀察所得到的繊維狀碳時,看到碳奈米管,但是 非晶形碳或石墨等的副產物係幾乎沒有發生。 一旦將觸媒基材從爐管取出,觀察結晶生長面後,再度 ***爐管內以生成碳奈米管時,幾乎沒有生成新的碳奈米 管。另一方面,於對所取出的觸媒基材之結晶生長面作機械 硏磨及再以簇離子束作表面處理以露出觸媒材料後,再度插 入爐管內以生成碳奈米管時,見到碳奈米管的生長。 -26- .200540111 (實施例3 ) (1)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5 0 m m、內徑3 0 m m的 A g管之內側***外徑 30mm、內徑20mm的FeCoMo(鐵鈷鉬)合金管,再於其內側 ***外徑20mm的Ag管。對此複合金屬材料作拉線加工, 以使外徑成爲1.2mm地,製作線材1。
以每1 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塡充於外徑 I 50mm、內徑40mm的Ag管內,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 1 · 2mm地,以製作線材2。重複由線材1獲得線材2之步驟, 最後獲得FeCoMo的外徑設定爲約6nm且內徑爲約4nm的數 觸媒構造體所紮束成的直徑約12mm的集合體。 將該集合體切斷爲長度3mm,並以硏磨材來硏磨兩端的 切斷面後,使用簇離子束對表面作濺鍍加工,以使FeCoMo 部分的構造露出切剖面。使用該集合體來製作觸媒基材。觸 > 媒材料係在結晶生長面中具有環形狀的剖面。 第7圖係顯示實施例3中所製作的觸媒基材之圖。在上 •述所得到的柱狀集合體7 1之外周,以不空間隙的方式套上 WC(碳化鎢)製的環72,以製作觸媒基材。 以STM(掃描型隧道顯微鏡)來觀察從所製作之觸媒基 材中任意選出1 μιη見方範圍內的結晶生長面,計算出各觸媒 構造體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藉由下式求得該剖面積的偏差 度。 C V% =全測定値的標準偏差/全測定値的平均値χ i 〇〇 其結果,結晶生長面之觸媒材料的剖面積的偏差度 -27- •200540111 (CV%)爲10%以下。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製作的觸媒基材,藉由第1圖的製造裝置, 來製作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 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 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1 1中揷入觸 I 媒基材1 4,及以在爐管1 1與觸媒基材1 4之間不發生間隙的 方式,用密封材1 5塞住隙間。 Φ 將電爐內的溫度設定爲碳奈米管之生成溫度的82(TC, 將氬氣供應給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原料氣體供給側 的空間。然後停止氬氣的供給,置換成原料氣體的乙炔氣體 (C2H2)後,對觸媒基材加壓,使成爲2氣壓。使當作載體氣 體的氬氣流到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碳奈米管生長側 的空間,以使成爲1氣壓。又,使用氫分離膜將乙炔氣體之 B 分解生成的氫氣排出到爐管1 1的系統外。結果目視看到繊 維狀碳從碳奈米管生長側的觸媒基材表面(即結晶生長面) 鲁之生成。 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爐管2 1的直徑係在碳奈米 管生長側的縮小成爲內徑約6mm,而且以沿著爐管2 1之管 壁的方式,使當作載體氣體的氬氣流動。結果,結晶生長面 的直徑1 〇mm之區域中所多數條生成的碳奈米管係沿著爐管 2 1絞合成直徑1 mm以下。最後,所絞合的碳奈米管係被捲 繞成線圈而回收。 以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拉曼分光來觀察所回收 -28- •200540111 的繊維狀碳時,看到碳奈米管,但是非晶形碳或石墨等的副 產物係幾乎沒有發生。 (實施例4) (1)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50mm、內徑30mm的Ag管子之內側***外徑 30mm、內徑20mm的Fe(鐵)管,再於其內側***外徑2〇mm 的Ag管。對此複合金屬材料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1 · 2 m m地,製作線材1。 • 以每1 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塡充於外徑 50mm、內徑30mm的Ag管內,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1 · 2mm地,以製作線材2。重複由線材丨獲得線材2之步驟, 最後獲得Fe的外徑設定爲約6nm且內徑爲約4nm的數觸媒 構造體所紮束成的直徑約4mm的集合體。 將該集合體切斷爲長度20mm,並以硏磨材來硏磨兩端 的切斷面後,使用簇離子束對表面作濺鍍加工,以使Fe部 分的構造露出切剖面。觸媒材料係在結晶生長面中具有環形 Φ狀的剖面。 如第3圖所示,於該集合體周緣部之內的原料氣體供給 側之一半’以不空間隙的方式套上作爲溫度安定裝置36的 直徑20mm之Ag製環,及在該集合體周緣部內的結晶生長 面側之一半以及上述A g製的環之周緣部,以不空間隙的方 式套上作爲補強材料34的因科鎳合金(Inconel)製之耐熱高 強度金屬環。再於結晶生長面附近設置加熱源3 5,以製作觸 媒基材。 -29- .200540111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製作的觸媒基材,藉由第1圖的製造裝置, 來製作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 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 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11中揷入觸 媒基材1 4,及以在爐管1 1與觸媒基材1 4之間不發生間隙的 方式,用密封材1 5塞住隙間。 B 邊將氬氣供應給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原料氣體 φ 供給側的空間,邊將電氣爐內的溫度設定爲碳奈米管的生成 溫度之650°C。再者,藉由在結晶生長面附近設置加熱源, 以約1 0 °C的變化幅度及1 0秒的周期來改變該結晶生長面附 近的溫度。確認此時原料氣體供給側的溫度的變動幅度係 1°C以下。 然後停止氬氣的供給,使當作原料氣體的乙炔氣體 _ (C2H2)流到爐管1 1內以使成爲2氣壓。使當作載體氣體的 氬氣流到密封材1 5所分隔的空間內之碳奈米管生長側的空 • 間,以使成爲2氣壓。結果,目視看到繊維狀碳從碳奈米管 生長側的觸媒基材表面(即結晶生長面)之生成。 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爐管21的直徑係在碳奈米 管生長側的縮小成爲內徑約4 m m,而且以沿著爐管2 1之管 壁的方式,使當作載體氣體的氬氣流動。結果,結晶生長面 的直徑10mm之區域中所多數條生成的碳奈米管係沿著爐管 2 1絞合成直徑1 mm以下。最後,所絞合的碳奈米管係被捲 繞成線圈而回收。 -30- 200540111 以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拉曼分光來觀察所回收 的繊維狀碳時,看到碳奈米管,但是非晶形碳或石墨等的副 產物係幾乎沒有發生。 (實施例5) (1) 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60mm、內徑50mm的Ag(銀)管之內側***外徑
50mm、內徑45mm的Fe(鐵)管,再於其內側***外徑45mm I 的A g棒。對此複合金屬材料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φ 1 · 2 m m地,製作線材1。 以每1 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塡充於外徑 6 0mm、內徑50mm的Ag管子內,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 1 .2 m m地,以製作線材2。 重複由線材1獲得線材2之步驟,最後獲得Fe的外徑 設定爲約l〇nm且內徑爲約8nm的數觸媒構造體所紮束成的 直徑約12mm的集合體。 I 將該集合體切斷爲長度3 mm,並以硏磨材來硏磨兩端的 φ 切斷面後,使用簇離子束對表面作濺鍍加工,以使Fe環部 分的構造露出的方式,使用一用氬氣體的簇離子束對表面作 濺鍍加工,以製作觸媒基材。 (2) 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製作的觸媒基材,藉由第3圖的製造裝置, 來製作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 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控制系統、真空控制 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2 1中揷入觸 .200540111 媒基材22,及以與爐管21不發生間隙的方式,用密封材23 塞住爐管2 1與觸媒基材22的間隙。 將爐管2 1內的溫度設定爲碳奈米管之生成溫度的 730°C,將氬氣供應給密封材23所分隔的空間內之原料氣體 供給側的空間。然後停止氬氣的供給,使當作原料氣體的乙 炔氣體(C2H2)流到爐管21內以使成爲3氣壓。使當作載體 B 氣體的氬氣流到碳奈米管生長側的空間,以使成爲3氣壓。 然後,用雷射光監視觸媒基材的變形。 # 結果,在監視器確認由於觸媒基材中之碳析出所致的觸 媒基材之變形,實施提高溫度及降低壓力等的控制以減少析 出。結果,可生成安定的碳奈米管。 (實施例6) (1)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60mm、內徑45mm的Ag(銀)管之內側***外徑 _ 45mm、內徑 35mm 的 Fe(鐵)管子(Fe 純度:5Ν(99·999%)), 再於其之內側***外徑35mm的Ag棒。藉由拉拔模對所得 •到的複合材料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2mm爲止,而得 到線材1 °以每1 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以不發生 空隙的方式邊以Ag隔件塡埋間隙,邊充塡於外徑爲60mm、 內徑爲40mm的Ag管內,藉由拉拔模作拉線加工直到直徑 成爲約2mm爲止,而獲得線材2。重覆進行由線材1獲得線 材2的步驟’最後得到在Fe的外徑設定爲約8nm的數觸媒 構造體所紮束成的直徑爲20mm的Ag基材中貫通Fe的複合 材料所構成的集合體。 -32- 200540111 將該集合體切斷,並以拋光硏磨等來硏磨兩端的切斷面 (兩端面)以使厚度成爲約4 0 μπι。然後,於甲烷與氫和氬的混 合氣體中,在850 °C熱處理該複合體。再者,使用簇離子束 等’對非結晶生長面進行平坦化加工,以使觸媒材料以環形 狀露出,再者於非結晶生長面上形成約2〇μιη的Fe膜。以簇 離子束來硏磨端面以成爲結晶生長面,以觸媒基材的厚度成 I 爲約40μιη的方式作濺鍍加工,同時使觸媒材料以環形狀露 出的方式對結晶生長面作平坦化加工。如以上地製作觸媒基 •材。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得到觸媒基材,於原料氣體的供給係採用電 漿浸碳技術,以進行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之製造。 於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時,係使用第6圖所示的製造裝置。 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 I 控制系統、真空控制系統、氣體流量計等的耐熱耐壓金屬管 之爐管61所構成的製造裝置,藉由所揷入的觸媒基材64, •分隔非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與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於非結 晶生長面側的空間設置陽極65。觸媒材料62係露出於非結 晶生長面側及結晶生長面側。將製造裝置內的溫度設定爲 8 60 °C,在陽極65與當作負極的觸媒基材64之間施加直流 電壓,使輝光放電的電流密度成爲約0.2mA/cm2地,以約7 托(約9.3 lx 102p a)供給由丙烷氣體、氫氣、氬氣的混合氣體 所構成的原料氣體。在觸媒基材64與陽極65之間藉由輝光 放電以產生電漿,將離子化的碳供應給觸媒基材64之非結 -33 - ,200540111 晶生長面的F e i吴。另一^方面,於結晶生長面側填充含氫氣 及氬氣的載體氣體,將結晶生長面的氧化鐵層還原後,停止 氫氣的供給,僅塡充氬氣,以生成碳奈米構造體66。爲了抑 制觸媒基材的變形,故於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之氣體壓力係 設定成大致相等於非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之氣體壓力。 結果,確認繊維狀碳從結晶生長面之生成。由於輝光放 電時的電壓施加而使得觸媒基材64帶電而且繊維狀碳亦帶 電,利用該静電力拉到捲取輥以捲取回收。 ®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來觀察觸媒基材及所生成的繊維 狀碳時,確認該繊維狀碳從觸媒材料的結晶生長面之生長。 再者’以TEM (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拉曼分光來觀察繊維狀 碳時,確認繊維狀碳係碳奈米管,而幾乎不含有非晶形碳、 石墨、觸媒材料等的雜質。 (實施例7) (1 )觸媒基材的製作 於外徑60mm、內徑45mm的Ag(銀)管之內側***外徑 • 45mm的Fe(鐵)棒(Fe純度:5N(99.999%))。藉由拉拔模對所 得到的複合材料作拉線加工,以使外徑成爲2mm爲止,而 得到線材1。以每1m之長度將線材1切斷並紮束,以不發 生空隙的方式邊以Ag隔件塡埋間隙,邊充塡於外徑爲 6 0mm、內徑爲40mm的Ag管內,藉由拉拔模作拉線加工直 到直徑成爲約2mm爲止,而獲得線材2。重覆進行由線材1 獲得線材2的步驟,最後得到在Fe的外徑設定爲約〇.5nm 的數觸媒構造體所紮束成的直徑爲20mm的Ag基材中貫通 -34- 200540111
Fe的複合材料所構成的集合體。 將該集合體切斷,並以拋光硏磨等來硏磨兩端的切斷面 (兩端面)以使厚度成爲約40μιη。然後,於甲烷與氫和氬的混 合氣體中,在850 °C熱處理該複合體。再者,使用簇離子束 等’對非結晶生長面進行平坦化加工,以使觸媒材料以環形 狀路出’再者於非結晶生長面上形成約2 〇 μ m的F e膜。以簾 I 離子束來硏磨端面以成爲結晶生長面,以觸媒基材的厚度成 爲約4 0 μ m的方式作濺鍍加工,同時使觸媒材料以環形狀露 Φ 出的方式對結晶生長面作平坦化加工。如以上地製作觸媒基 材。 (2)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 使用上述所得到觸媒基材,於原料氣體的供給係採用電 漿浸碳技術’以進行當作碳奈米構造體的碳奈米管之製造。 於碳奈米構造體的製造時,係使用第6圖所示的製造裝置。 > 在具備加熱裝置的電氣爐、氣體導入-排氣系統、生長溫度 控制系統、真空控制系統、氣體流量計及電漿浸碳裝置等的 ®耐熱耐壓金屬管之爐管61所構成的製造裝置,藉由所揷入 的觸媒基材64,分隔非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與結晶生長面側 的空間。於非結晶生長面側的空間設置陽極6 5。觸媒材料 62係露出於非結晶生長面側及結晶生長面側。將製造裝置內 的溫度設定爲860°C,在陽極65與當作負極的觸媒基材64 之間施加直流電壓,使輝光放電的電流密度成爲約 0.2mA/cm2地,以約7托(約9.3lxl〇2pa)供給由丙烷氣體、 氫氣、氬氣的混合氣體所構成的原料氣體。在觸媒基材64 •35- .200540111 與陽極65之間藉由輝光放電以產生電漿,將離子化的碳供 應給觸媒基材64之非結晶生長面的Fe膜。另一方面,於結 晶生長面側塡充含氫氣及氬氣的載體氣體,將結晶生長面的 氧化鐵層還原後,停止氫氣的供給,僅塡充氬氣,以生成碳 奈米構造體6 6。爲了抑制觸媒基材的變形,故於結晶生長面 側的空間之氣體壓力係設定成大致相等於非結晶生長面側 的空間之氣體壓力。
I 結果,確認繊維狀碳從結晶生長面之生成。由於輝光放 • 電時的電壓施加而使得觸媒基材64帶電而且繊維狀碳亦帶 電,利用該静電力拉到捲取輥以捲取回收。 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來觀察觸媒基材及所生成的繊維 狀碳時,確認該繊維狀碳從觸媒材料的結晶生長面之生長。 再者,以TEM (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拉曼分光來觀察繊維狀 碳時,確認繊維狀碳係爲具有最小直徑約〇.4nm的碳奈米 > 管,而幾乎不含有非晶形碳、石墨、觸媒材料等的雜質。 (比較例) • 代替實施例1的觸媒構造體,將在氧化鋁基材上擔持有 藉由二茂鐵的熱分解所生成的平均粒徑約8nm的Fe微粒子 的觸媒基材,***與實施例1同樣的爐管中,不加壓藉由流 動乙炔氣體以生長碳奈米管。以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及 拉曼分光來觀察繊維狀碳時,雖然見到碳奈米管的生成’但 是非晶形碳、石墨等的副產物亦大量地生成。 由以上的結果可知,於實施例中’藉由使用由原料氣體 及載體氣體所構成的2種以上之氣體’同時將環境氣體對觸 -36- 200540111 媒基材的接觸條件設定在2個以上,可分離由於原料氣體的 熱分解所生成碳之溶解部分與碳之析出部分,而非晶形碳、 石墨等的副產物之生成係幾乎不會發生,能以高純度且效率 佳地生成所欲的碳奈米管。 本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均爲例示,本發明不受 此等之限制。本發明之範圍非由上述說明而是申請專利範圍 所示,其意味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思及範圍內的所 有變更。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本發明,可以高純度且穩定而效率佳地製造更均勻形 狀的碳奈米構造體。 【圖式簡單説明】 第1圖係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2圖係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另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第3圖係較適用於本發明的觸媒基材之構成的剖面圖。 第4圖係較適用於本發明的觸媒基材之一例的圖。 第5圖係較適用於本發明的觸媒基材之另一例的圖。 第6圖係具有電漿浸碳裝置的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裝置 的例示圖。 第7圖係實施例3中所製作的觸媒基材之圖。 第8圖係一用於說明本發明中碳結晶生長機構之例子的 剖面圖。 第9圖係一用於說明習知方法中碳結晶生長機構之例子 的剖面圖。 -37 - 200540111
17 、 37 、 44 、 54 • 18 、 25 ' 38 、 66 、 83 、 92 34 35 36 41 、 51 、 71 55 65 72 • 91
【元件符號説明】 11、 21、 61 12 、 31 、 42 、 52 、 62 、 81 13 、 32 、 43 、 53 、 63 、 82 14 、 22 、 33 、 4 、 5 、 64 15、 23 16、 2 4 爐管 觸媒材料 非觸媒材料 觸媒基材 密封 隔壁 結晶生長面 碳奈米構造體 補強材料 加熱源 溫度安定裝置 集合體 觸媒材料層 陽極 環 觸媒奈米粒子、L分離壁。

Claims (1)

  1. 20054011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爲從含觸媒材料(12)的觸媒 基材(14)之結晶生長面藉由行氣相生長以生長碳結晶而製 造碳奈米構造體(18)之方法,其中對於該觸媒基材(14), 環境氣體的接觸條件係同時設定在2個以上,而且該環境 氣體係爲含有至少1種原料氣體的1種或2種以上的氣體。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環境 氣體係由1種以上的原料氣體及1種以上的載體氣體所組 成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使載 體氣體接觸該觸媒基材(14)之表面內的結晶生長面(17), 以及使原料氣體接觸該載體氣體所接觸的結晶生長面以 外的區域內之至少一部分。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經由 _觸媒材料(12)的內部將碳連續地供應給該碳結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對於 胃觸媒基材(14),藉由將該環境氣體設定在2個以上不同 壓力而使接觸,以將該接觸條件同時設定在2個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在大 _壓以上的壓力,供應該環境氣體中的1種以上以使接觸 該觸媒基材。 7 ·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觸 女某材料(12)與該原料氣體的接觸面積係比該觸媒材料(12) 的該結晶生長面(i 7)的表面積更大。 -39- 20054011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供給 載體氣體’以使得在通過該結晶生長面(1 7)的附近後的至 少一個地方集結。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供給 載體氣體,以使得在通過該結晶生長面(17)的附近後形成 渦狀的流動。 ^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設置 加熱源,以在碳奈米構造體之製造時改變結晶生長面(17) • 附近的溫度。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設置 溫度安定裝置以用於該固定觸媒基材(14)與該原料氣體之 接觸部位的溫度。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對於 該結晶生長面(17)施予機械硏磨加工及/或濺鍍加工。 •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使用 選自於化學硏磨、物理硏磨、濺鍍加工的1種以上來對該 ^ 結晶生長面(17)施予再活性化處理。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觸 媒基材(14)係由該觸媒材料(12)與實質上不具有該催彳七{乍 $的非觸媒材料(13)所構成。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4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觸媒材料(1 2)係僅露出在該結晶生長面(1 7)與該原料氣p 的接觸部位。 i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40- .200540111 觸媒材料(12)與該非觸媒材料(13)係實質上不生成合金或 化合物。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4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非觸媒材料(13)含有由 Ag、Au、Ru、Rh、Pd、Os、Ir、 P t所選出的1種以上。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_ 觸媒材料(12)係由Fe、Co、Mo、Ni、In、Sn選出的1種 以上所構成,該非觸媒材料(13)係由Ag及/或含Ag的合金 〇 所構成。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觸媒基材(14)的至少一部分係由一用於抑制該觸媒基材之 變形的補強材料所形成。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控制 氣體種類、氣體壓力、溫度中至少一者,以便在該觸媒基 | 材(14)的觸媒材料(12)之內部及/或觸媒材料(12)與非觸媒 材料(1 3 )的界面抑制碳的析出。 •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環 境氣體含有離子。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該 離子包含碳離子,該碳離子藉由電場而衝撞觸媒材料。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其中對 觸媒基材(14)施加電壓,藉由電位差使碳離子衝撞該觸媒 材料(1 2)。 -41 -
TW094112182A 2004-04-23 2005-04-18 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 TWI400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8231 2004-04-23
JP2004220432A JP4379247B2 (ja) 2004-04-23 2004-07-28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40111A true TW200540111A (en) 2005-12-16
TWI400193B TWI400193B (zh) 2013-07-01

Family

ID=3519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2182A TWI400193B (zh) 2004-04-23 2005-04-18 碳奈米構造體之製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785558B2 (zh)
EP (1) EP1739058A4 (zh)
JP (1) JP4379247B2 (zh)
KR (1) KR101110409B1 (zh)
CN (1) CN1946635B (zh)
CA (1) CA2557611C (zh)
TW (1) TWI400193B (zh)
WO (1) WO20051029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7185B2 (en) * 2003-09-30 2010-08-0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rbon nanotube and a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
JP4604563B2 (ja) * 2004-06-08 2011-0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34510B1 (ko) * 2004-09-06 2006-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로 조절부를 지닌 열 분해로
EP1919826B1 (en) * 2005-08-29 2015-10-07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Johannesburg Process and reactor for producing carbon nanotubes
JP4779621B2 (ja) * 2005-12-12 2011-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4774994B2 (ja) * 2006-01-06 2011-09-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触媒金属粒子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76277B2 (ja) * 2006-02-21 2013-04-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触媒基体
JP2007223820A (ja) * 2006-02-21 2007-09-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触媒金属基材および触媒反応容器
JP4983042B2 (ja) * 2006-02-21 2012-07-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触媒反応容器
JP5067598B2 (ja) * 2006-02-21 2012-11-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触媒金属基材および触媒反応容器
JP4905702B2 (ja) * 2007-06-04 2012-03-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触媒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303117A (ja) * 2007-06-08 2008-12-18 Denso Corp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製造装置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US20090200176A1 (en) 2008-02-07 2009-08-13 Mccutchen Co. Radial counterflow shear electrolysis
JP5245557B2 (ja) * 2008-06-12 2013-07-24 株式会社Ihi 水素と二酸化炭素の分離方法及び水素と二酸化炭素の分離装置
JP5369508B2 (ja) * 2008-06-12 2013-12-18 株式会社Ihi 水素分離方法及び水素分離装置
FR2933237B1 (fr) * 2008-06-25 2010-10-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Architecture d'interconnexions horizontales a base de nanotubes de carbone.
JP2010099572A (ja) * 2008-10-22 2010-05-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触媒基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375293B2 (ja) 2009-04-09 2013-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製造装置
CN102459727B (zh) 2009-04-17 2015-04-15 赛尔斯通股份有限公司 还原碳氧化合物生成固态碳的方法
US8760851B2 (en) 2010-12-21 2014-06-24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US9214709B2 (en) 2010-12-21 2015-12-15 C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Battery-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US9001495B2 (en) 2011-02-23 2015-04-07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High power and high energy electrodes using carbon nanotubes
JP5708213B2 (ja) * 2011-05-09 2015-04-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4271880A (zh) 2011-05-24 2015-01-07 快帽***公司 用于高温应用的具有可再充电能量存储器的电力***
US9218917B2 (en) * 2011-06-07 2015-12-22 FastCAP Sysems Corporation Energy storage media for ultracapacitors
US9558894B2 (en) 2011-07-08 2017-01-31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Advanced electrolyte systems and their use i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0714271B2 (en) 2011-07-08 2020-07-14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High 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5995108B2 (ja) * 2011-08-24 2016-09-2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配向集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717860B2 (ja) * 2011-09-14 2015-05-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カーボンナノファイバ形成用構造体、カーボンナノファイバ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ーボンナノファイバ電極
JP5288511B2 (ja) * 2011-10-24 2013-09-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触媒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EP3783192A1 (en) 2011-11-03 2021-02-24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Production logging instrument
JP6242858B2 (ja) 2012-04-16 2017-12-06 シーアストーン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炭素を捕捉および隔離するため、ならびに廃ガスストリーム中の酸化炭素の質量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MX354377B (es) 2012-04-16 2018-02-28 Seerstone Llc Metodos para tratar un gas de escape que contiene oxidos de carbono.
NO2749379T3 (zh) 2012-04-16 2018-07-28
WO2013158156A1 (en) 2012-04-16 2013-10-24 Seerstone Llc Methods and structures for reducing carbon oxides with non-ferrous catalysts
JP2015514669A (ja) 2012-04-16 2015-05-21 シーアストーン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二酸化炭素を還元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固体炭素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896341B2 (en) 2012-04-23 2018-02-20 Seerstone Llc Methods of forming carbon nanotubes having a b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JP5909826B2 (ja) 2012-05-11 2016-04-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7651667A (zh) 2012-07-12 2018-02-02 赛尔斯通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碳纳米管的固体碳产物以及其形成方法
US10815124B2 (en) 2012-07-12 2020-10-27 Seerstone Llc Solid carbon products compris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JP6025979B2 (ja) 2012-07-13 2016-11-16 シーアストーン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アンモニアおよび固体炭素生成物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779845B2 (en) 2012-07-18 2017-10-03 Seerstone Llc Primary voltaic sources including nanofiber Schottky barrier array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WO2014039509A2 (en) 2012-09-04 2014-03-13 Ocv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Dispersion of carbon enhanced reinforcement fibers in aqueous or non-aqueous media
JP5967763B2 (ja) * 2012-09-10 2016-08-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WO2014085378A1 (en) 2012-11-29 2014-06-05 Seerstone Llc Reactor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olid carbon materials
US11292720B2 (en) * 2013-01-22 2022-04-05 Mcd Technologies S.A 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arbon nanostructures
US10105683B2 (en) 2013-02-22 2018-10-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orous member and catalyst member
JP6051943B2 (ja) * 2013-02-27 2016-12-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US9783421B2 (en) 2013-03-15 2017-10-10 Seerstone Llc Carbon oxide reduction with intermetallic and carbide catalysts
WO2014151898A1 (en) 2013-03-15 2014-09-25 Seerstone Llc Systems for producing solid carbon by reducing carbon oxides
US10115844B2 (en) 2013-03-15 2018-10-30 Seerstone Llc Electrodes comprising nanostructured carbon
WO2014151138A1 (en) 2013-03-15 2014-09-25 Seerstone Llc Rea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olid products
EP3114077A4 (en) 2013-03-15 2017-12-27 Seerstone LLC Methods of producing hydrogen and solid carbon
US10872737B2 (en) 2013-10-09 2020-12-22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Advanced electrolytes for high 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2015096454A (ja) * 2013-11-15 2015-05-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アセンブリ
US11270850B2 (en) 2013-12-20 2022-03-08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Ultracapacitors with high frequency response
EP3084481B8 (en) 2013-12-20 2024-01-03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telemetry device
JP6422149B2 (ja) * 2014-07-01 2018-11-14 国立大学法人静岡大学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表面処理方法
CN113539696A (zh) 2014-10-09 2021-10-22 快帽***公司 用于储能装置的纳米结构化电极
CN116092839A (zh) 2015-01-27 2023-05-09 快帽***公司 宽温度范围超级电容器
JP6376009B2 (ja) * 2015-03-16 2018-08-2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再利用基材の製造方法、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生成用触媒基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6638339B2 (ja) 2015-11-11 2020-01-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装置
JP6705300B2 (ja) 2016-06-10 2020-06-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装置
US11752459B2 (en) 2016-07-28 2023-09-12 Seerstone Llc Solid carbon products comprising compressed carbon nanotubes in a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JP2020501367A (ja) 2016-12-02 2020-01-16 ファーストキャップ・システム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複合電極
JP7015641B2 (ja) * 2017-04-26 2022-02-15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炭素系微細構造物、及び炭素系微細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US10537840B2 (en) 2017-07-31 2020-01-21 Vorsana Inc. Radial counterflow separation filter with focused exhaust
JP7167053B2 (ja) 2017-11-15 2022-11-0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製造装置
US11511996B2 (en) 2018-09-03 2022-11-2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ned carbon nanotube
CN112672976A (zh) 2018-09-03 2021-04-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的制造方法
CN113316558B (zh) 2018-12-27 2024-01-0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集合线、碳纳米管集合线集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WO2020138379A1 (ja) 2018-12-27 2021-11-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集合線、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集合線バンドル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構造体
US11866330B2 (en) 2019-02-22 2024-01-0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 nanotub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 nanotube assembled wi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 nanotube assembled wire bundle, carbon nanotub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arbon nanotube assembled wi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carbon nanotube assembled wire bundl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11557765B2 (en) 2019-07-05 2023-01-17 Fastcap Systems Corporation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114540987B (zh) * 2022-03-30 2023-04-18 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 细径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反应炉管、制备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2813A (en) 1983-09-06 1986-02-25 Nikkiso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fine carbon fibers in a gaseous phase reaction
JPS6054998A (ja) 1983-09-06 1985-03-29 Nikkiso Co Ltd 気相成長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US6683783B1 (en) * 1997-03-07 2004-01-27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Carbon fibers formed from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EP1059266A3 (en) 1999-06-11 2000-12-20 Iljin Nanotech Co., Ltd. Mass synthesis method of high purity carbon nanotubes vertically aligned over large-size substrate using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WO2001016024A1 (en) 1999-08-30 2001-03-08 Westinghouse Savannah River Company Nanochain of bundled carbon molecules useful for hydrogen storage
EP1149932A3 (en) 2000-01-26 2003-09-10 Iljin Nanotech Co., Ltd.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ynthesizing carbon nanotubes using the same
KR100360470B1 (ko) * 2000-03-15 2002-11-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저압-dc-열화학증착법을 이용한 탄소나노튜브 수직배향증착 방법
ATE310054T1 (de) * 2000-09-19 2005-12-15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mwandlung eines kohlenstoffhaltigen rohstoffs in kohlenstoff mit einer definierten struktur
JP3743628B2 (ja) 2000-12-28 2006-02-08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単層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US20020172767A1 (en) * 2001-04-05 2002-11-21 Leonid Grigoria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owth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KR100432056B1 (ko) * 2001-07-20 2004-05-17 (주)케이에이치 케미컬 탄소나노튜브의 제조 방법
TWI237064B (en) * 2002-03-25 2005-08-01 Ind Tech Res Inst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 for synthesizing carbon nanotubes by low-temperature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method of synthesizing nanotubes using the same
JP3421332B1 (ja) 2002-03-29 2003-06-30 理化学研究所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CN1193930C (zh) * 2002-04-01 2005-03-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直接在基材上低温合成纳米碳管的方法
CN1199853C (zh) * 2002-04-01 2005-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适用于低温热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纳米碳管的负载金属触媒及使用此触媒的纳米碳管合成方法
US6887451B2 (en) * 2002-04-30 2005-05-03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National Defence Of Her Majesty's Canadian Governme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rbon nanotubes
EP1578599A4 (en) * 2002-08-01 2008-07-02 Oregon State METHOD FOR SYNTHETIZING NANOSTRUCTURES AT FIXED PLACES
JP2004123446A (ja) 2002-10-02 2004-04-22 Air Water Inc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保持体ならびに水素吸蔵体
US20050276743A1 (en) * 2004-01-13 2005-12-15 Jeff Lacomb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porous metal templates and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JP2007523822A (ja) * 2004-01-15 2007-08-23 ナノコンプ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伸長した長さのナノ構造の合成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4834957B2 (ja) * 2004-02-27 2011-12-1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触媒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US20050238810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Mainstream Engineering Corp. Nanotube/metal substrate composit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uch composites
JP4604563B2 (ja) * 2004-06-08 2011-0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4107A1 (en) 2007-09-27
US7785558B2 (en) 2010-08-31
CN1946635B (zh) 2011-07-27
KR20070001281A (ko) 2007-01-03
WO2005102923A1 (ja) 2005-11-03
CN1946635A (zh) 2007-04-11
CA2557611A1 (en) 2005-11-03
EP1739058A1 (en) 2007-01-03
KR101110409B1 (ko) 2012-02-29
TWI400193B (zh) 2013-07-01
JP2005330175A (ja) 2005-12-02
EP1739058A4 (en) 2011-01-05
JP4379247B2 (ja) 2009-12-09
CA2557611C (en) 2013-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9247B2 (ja)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357448B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structure
TW200535093A (en) Catalyst structural bod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rbon nonotube by using the same
US8822000B2 (en) Nano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9110591A1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製造装置
US20050172370A1 (en) Forming nanostructures
JP2004026532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形成方法
JP2003277029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5920A (ja) 電子放出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96112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vertical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JP2005001936A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5288511B2 (ja) 触媒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508215B2 (ja)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形成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7203180A (ja) カーボンナノ構造体の製造方法、触媒金属粒子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ruong Low-pressure, radicals assisted CVD synthesis of SWCNTs for the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in-situ and real-time analysis technique (ETEM)
Sarangi et al. COLD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PCVD) TECHNIQUE: A SIMPLE APPROACH TO GROW CARBON NANOTUBES OVER THE METALLIC WIRE
KR20070022851A (ko) 카본 나노구조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