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6661U -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6661U
CN218376661U CN202221249350.8U CN202221249350U CN218376661U CN 218376661 U CN218376661 U CN 218376661U CN 202221249350 U CN202221249350 U CN 202221249350U CN 218376661 U CN218376661 U CN 218376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pulley
idler
end housing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93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江晓丽
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93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6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6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6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发动机前端轮系频繁损坏的问题,包括发电机、水泵、风扇和前端轮系结构,前端轮系结构包括曲轴带轮,曲轴带轮上方设有风扇带轮,风扇带轮和曲轴带轮之间设有惰轮和张紧轮,曲轴带轮、风扇带轮、张紧轮和惰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通过第一支撑部件固定有第一防护罩,张紧轮和惰轮位于第一防护罩与发动机壳体形成的第一防护空间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前端轮系不易损坏,降低了车辆维修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发动机的前端壳体安装有风扇、水泵、发电机及前端轮系等结构,目前发动机的前端轮系等部件不进行防护,发明人发现,当发动机应用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例如矿区环境时,矿区车辆工作环境差,运行时间长,发动机前段轮系时常有泥浆、砂石进入,造成前端轮系的张紧轮、惰轮、传动带等零部件频繁损坏,发动机前端轮系的可靠性低,需要进行部件的频繁更换,增加了车辆的维护维修成本,影响了车辆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通过对前端轮系的特定部件增加防护罩,避免了发动机前端壳体的发电机、张紧轮、传送带等的频繁损坏,适用于工作环境差的车辆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发电机、水泵、风扇和前端轮系结构,前端轮系结构包括曲轴带轮,曲轴带轮上方设有风扇带轮,风扇带轮和曲轴带轮之间设有惰轮和张紧轮,曲轴带轮、风扇带轮、张紧轮和惰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发动机的前端壳体通过第一支撑部件固定有第一防护罩,张紧轮和惰轮位于第一防护罩与发动机壳体形成的第一防护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块,支撑架设置在张紧轮和惰轮之间第一传动带部分的一侧,支撑块设置在张紧轮和惰轮之间第一传动带部分的另一侧,支撑架和支撑块沿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对第一防护罩固定。
可选的,第一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通过固定件与支撑架固定,支撑块与连接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部垂直固定在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部,第一支架部与发动机壳体固定,第一支架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套筒,相应的,支撑架与第一防护罩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内螺纹孔,相应的,支撑块与第一防护罩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可选的,第一惰轮和张紧轮通过第二支撑部件安装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固定件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可选的,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孔,内螺纹孔轴线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垂直,相应的,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第三支撑部件固定,第三支撑部件为将发电机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固定,且第三支撑部件固定在发动机前端壳体一侧底部位置,发电机带轮及发电机的前端部分位于第二防护罩形成的第二防护空间内。
可选的,第二防护罩的一侧延伸至曲轴带轮以使得第二防护罩覆盖发电机带轮与曲轴带轮之间且朝向曲轴带轮运动的第二传动带部分。
可选的,第二防护罩延伸至曲轴带轮的侧部边缘与曲轴带轮绕接第二传动带轮的轮面相平齐。
可选的,第二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内螺纹套筒,三个内螺纹套筒的轴线非共线设置,内螺纹套筒的轴线垂直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内螺纹套筒及螺纹固定件与第二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可选的,第二支撑部件位于发电机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均设有内螺纹孔,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内螺纹孔及螺纹固定件与第二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用车辆,设置有第一方面所述的发动机。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设置第一防护罩,能够将曲轴带轮与风扇带轮之间惰轮、张紧轮机第一传动带进入张紧轮和惰轮的部分进行防护,大幅提升了发动机前端运动件的可靠性,从而避免了砂石等部件落至惰轮、张紧轮机传动带进而造成惰轮、张紧轮和传动带的频繁损坏,降低了车辆的维修维护成本,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设置第二防护罩,且第二防护罩延伸至曲轴带轮一侧,能够对发电机和第二传动带进入曲轴带轮的部分进行防护,避免了发电机和第二传动带的频繁损坏,降低了车辆的维修维护成本,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第一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通过支撑架和支撑块进行固定,由于支撑架具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套筒,因此实现了至少三点固定,保证了对第一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部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将安装惰轮和张紧轮的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实现了第一防护罩在垂直和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两个方向固定,保证了第一防护罩固定的稳定性,满足了复杂环境的使用需求,且使用安装惰轮和张紧轮的第二支撑部分对第一防护罩进行固定,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装防护罩所带来的结构设计和改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利用第三支撑部件对第二防护罩进行固定,无需对第二防护罩额外设置支撑部件,降低了改造和设计成本,同时对第二防护罩的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和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均固定,保证了对第二防护罩的固定强度,进而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使用。
5.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由于发电机、曲轴带轮、曲轴带轮与风扇带轮之间的惰轮、张紧轮安装高度较低,因此只对上述部件利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进行防护,其余部分由于高度较高,不易进入砂石等,因此无需防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只对发动机前端轮系的设定部位进行防护,而不是前端轮系全部防护,在保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改造成本,而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发动机散热的影响,且相对于对整个前端轮系进行整体防护,防护罩体积小,方便了整台发电机的安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发动机***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前端轮系***结构示意图;
其中,1.风扇,2.发电机,3.曲轴带轮,4.风扇带轮,5.第一惰轮,6.第一张紧轮,7.第一传动带,8.风扇连接盘,9.水泵带轮,10.发电机带轮,11.第二张紧轮,12.第二惰轮,13.第二传动带,14.第一防护罩,15.支撑架,16.支撑块,17.第一内螺纹套筒,18.第一固定孔,19.固定螺栓,20.连接板,21.第二固定孔,22.第二支撑部件,23.惰轮安装面,24.张紧轮安装面,25.第二内螺纹孔,26.第三固定孔,27.第二防护罩,28.第三支撑部件,29.固定点,30.第二内螺纹套筒,31.第四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如图1-图4所示,具有发动机壳体,定义发动机前端的壳体部分为前端壳体,发动机的前端壳体安装有风扇1、水泵、发电机2及前端轮系,其中前端轮系包括第一轮系和第二轮系。
第一轮系包括曲轴带轮3、风扇带轮4及设置在曲轴带轮3和风扇带轮4之间的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曲轴带轮3、风扇带轮4、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之间绕接有第一传动带7,曲轴带轮3转动,能够通过第一传动带7将动力传递至风扇带4轮,风扇带轮4通过风扇连接盘8与风扇1连接,进而带动风扇1的转动。
第二轮系包括曲轴带轮3、水泵带轮9和发电机带轮10,曲轴带轮3和水泵带轮9之间设置有第二张紧轮11,水泵带轮9和发电机带轮10之间设置有第二惰轮12,曲轴带轮3、水泵带轮9、发电机带轮10、第二张紧轮11和第二惰轮12之间绕接有第二传动带13,曲轴带轮3的转动能够带动水泵带轮9和发电机带轮10转动,水泵带轮9与水泵连接,进而带动水泵工作,发电机带轮10与发电机2连接,进而带动发电机2工作。
第一传动带7和第二传动带13均采用楔形带,本实施例中,对安装位置交底的张紧轮、惰轮、发电机以及楔形带进入相应的轮槽位置等易受外界环境砂石影响的部位增加防护罩,对其进行防护,以避免张紧轮、惰轮、发电机及楔形带的频繁损坏,降低了车辆的维修维护成本。
具体的,发动机的前端轮系中,风扇带轮4设置在曲轴带轮3的上方,曲轴带轮3设置在发动机前端壳体的底部位置,风扇带轮4设置在发动机前端壳体的上部位置,风扇带轮4的一侧设置有水泵带轮9,本实施例中,水泵带轮9设置在风扇带轮4的右侧,即发动机前端壳体右侧部的上部位置,水泵带轮9与水泵连接,曲轴带轮3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带轮10,本实施例中,发电机带轮10设置在曲轴带轮3的右侧,即发动机前端壳体右侧部的下部位置,发电机带轮10与发电机2连接,发电机2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固定。
曲轴带轮3与风扇带轮4之间设置有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第一惰轮5设置在风扇带轮4的左下侧,第一张紧轮6设置在第一惰轮5的右下方,且位于曲轴带轮3的左侧。第一传动带7依次绕过曲轴带轮3、第一张紧轮6、第一惰轮5和风扇带轮4后闭合成环,第一张紧轮6与第一传动带7的外侧面接触,用于对第一传动带7进行张紧。
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第一张紧轮6、第一惰轮5进行防护,因此设置了第一防护罩14,第一防护罩14包括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近似为L型板,其中包括一个宽度较宽的部分和一个宽度较小的部分,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的边缘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构成第一防护空间,第一防护罩14通过第一支撑部件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位于第一防护空间内,从而使得第一张紧轮6、第一惰轮5以及第一传动带7进入第一张紧轮6、第一惰轮5轮槽的部分受到第一防护罩14的防护。
具体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的外侧,第二部分宽度较宽的部分位于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的右侧,第二部分宽度较小的部分位于第一张紧轮6的下方,进而将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围合在第一防护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罩14的第一部分的一个角处延伸至风扇带轮4,且其边缘与风扇带轮4的外轮面平齐,为弧形边缘。
第一防护罩14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支撑部件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固定。
具体的,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15和支撑块16,支撑架15设置在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之间第一传动带7部分的一侧,支撑块16设置在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之间第一传动带7部分的另一侧。
支撑架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部通过安装孔和固定螺栓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固定,安装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内螺纹套筒17,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内螺纹套筒17,其中一个第一内螺纹套筒17位于风扇带轮4和第一惰轮5之间,另一个第一内螺纹套筒17位于风扇带轮4和第一张紧轮6之间。
第一防护罩14的第一部分靠近弧形边缘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8,分别对应两个第一内螺纹套筒17,通过螺纹固定件将第一防护罩的第一部分与两个第一内螺纹套筒固定,本实施例中,螺纹固定件采用固定螺栓19,固定螺栓19穿过第一固定孔18并螺纹连接第一内螺纹套筒17,进而将第一部分压紧在第一内螺纹套筒17上。
第二部分宽度较小的部分的底边缘设置有一个连接部,连接部采用连接板20,通过连接板20与支撑块16固定,具体的,支撑块16为圆柱型结构,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固定,支撑块16上设有一个内螺纹孔,相应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1,支撑块16通过螺纹固定件与连接板固定,螺纹固定件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21并与支撑块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了将连接板20压紧在支撑块16上。
由于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通过第二支撑部件22安装在发动机前端壳体上,因此其距离发动机前端壳体具有设定距离,因此第二部分宽度较小的部分虽然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具有一定的距离,但仍然能够对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进行防护。
具体的第二支撑部件22具有惰轮安装面23和张紧轮安装面24,两个安装面上均具有轮轴安装孔。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通6过轮轴安装孔安装在第二支撑部件22上。
采用支撑架和支撑块仅能够沿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对第一防护罩进行固定,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防护罩固定的牢固型,满足复杂环境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对第一防护罩在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进行进一步固定。
在第二支撑部件上设置两个轴线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二内螺纹孔25,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罩14的第二部分中,宽度较宽的部分形状与第二支撑部件22的形状相匹配,能够与第二支撑部件22的右侧面贴合,并且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孔25相配合的第三固定孔26,第二支撑部件22通过第二内螺纹孔25及螺纹固定件与第一防护罩14的第二部分固定,螺纹固定件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第三固定孔26后与第二支撑部件22螺纹连接,进而将第一防护罩14的第二部分压紧在第二支撑部件22的外侧面。
采用此种方式,只需要对第一惰轮5和第一张紧轮6的第二支撑部件22进行改进即可,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撑部件,降低了改造成本。
通过第一防护罩14的设置,使得第一惰轮5、第一张紧轮6及第一传动带7进入第一张紧轮6和第一惰轮5的部分进行防护,大幅提升了发动机前端运动件的可靠性,从而避免了砂石等部件落至惰轮、张紧轮机传动带进而造成惰轮、张紧轮和传动带的频繁损坏,降低了车辆的维修维护成本,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使用。
且第一防护罩14在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上实现了三点固定,在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上实现了两点固定,保证了第一防护罩14的固定安装强度,提高了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实施例中,由于发电机2位于前端壳体的底部位置,且由发电机带轮10进入曲轴带轮3的第二传动带13部分位于前端壳体的底部位置,易受砂石等杂质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还包括第二防护罩27。
第二防护罩27也包括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三部分和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垂直设置在第三部分的边缘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形成第二防护空间。
发电机2前端及其发电机带轮10位于第二防护空间内部,且第二传动带13进入发电机带轮的位置也位于第二防护空间内,第二防护罩的左侧端部延伸至曲轴带轮3,且与曲轴带轮3连接第二传动带13的外轮面相平齐,使得由发电机带轮10进入曲轴带轮3的第二传动带13部分位于第二防护空间内。
为了降低改造和设计成本,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三支撑部件28对第二防护罩27进行固定,其中第三支撑部件28为将发电机与发动机前端壳体进行固定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为一个与发电机外壳形状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其与发电机2具有两个固定点29,分别位于发电机2的上下方,在固定点处通过固定螺栓将发电机进行固定,第三支撑部件28通过多个固定螺栓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固定。
具体的,第三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轴线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第二内螺纹套筒30,其中发电机2上下方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套筒30,上方设置一个、下方设置两个或者上方设置两个、下方设置一个。
第二防护罩27的第三部分设置有与第二内螺纹套筒相配合的第四固定孔31,第三部分通过第二内螺纹套筒30和螺纹固定件与第三支撑部件28固定,螺纹固定件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第四固定孔31后与第二内螺纹套筒30螺纹连接,进而将第二防护罩27的第三部分压紧在第二内螺纹套筒30的端面。
采用此种方式,实现了三点固定,保证了对第二防护罩固定的稳定性。
通过第二内螺纹套筒30和固定螺栓,仅能够实现对第二防护罩27沿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方向的固定,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二防护罩27固定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对第二防护罩27进行固定。
因此,在第三支撑部件28弧形结构的两个端部均设置第三内螺纹孔,第二防护罩27的第四部分与第三支撑部件的两个端部贴合,且设置有与第三内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五固定孔32,第四部分能够通过第三内螺纹孔和螺纹固定件与第三支撑部件固定,本实施例中,螺纹固定件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第五固定孔32后通过第三内螺纹孔与第三支撑部件28螺纹固定,进而将第四部分压紧在第三支撑部件28的两个端部表面。
在平行于和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两个方向对第二防护罩27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二防护罩27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工况的适应能力。
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27采用钢板或铁板或其他类型的金属板通过冲压或钣金折弯等工艺加工而成,其设置有多个长条状的凸起以增加其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仅设置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27,对前端轮系易进入砂石、泥浆的设定部分进行防护,而不是整体防护,一方面降低了设计改造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对发动机整机散热的影响,而且减少了因增加防护罩带来的发动机整机体积的增加量,便于发动机整机的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用车辆,设置有实施例1所述的发动机,矿用车辆的其他结构采用现有结构即可,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1所述的发动机不仅限于应用于矿用车辆,还可应用于其他在复杂环境工况下工作的车辆。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发动机,包括发电机、水泵、风扇和前端轮系结构,前端轮系结构包括曲轴带轮,曲轴带轮上方设有风扇带轮,风扇带轮和曲轴带轮之间设有惰轮和张紧轮,曲轴带轮、风扇带轮、张紧轮和惰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通过第一支撑部件固定有第一防护罩,张紧轮和惰轮位于第一防护罩与发动机壳体形成的第一防护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架和支撑块,支撑架设置在张紧轮和惰轮之间第一传动带部分的一侧,支撑块设置在张紧轮和惰轮之间第一传动带部分的另一侧,支撑架和支撑块沿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方向对第一防护罩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通过固定件与支撑架固定,支撑块与连接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部垂直固定在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部,第一支架部与发动机壳体固定,第一支架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套筒,相应的,支撑架与第一防护罩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设置有内螺纹孔,相应的,支撑块与第一防护罩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惰轮和张紧轮通过第二支撑部件安装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固定件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螺纹孔,内螺纹孔轴线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垂直,相应的,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之间的固定件采用螺纹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护罩,第二防护罩与第三支撑部件固定,第三支撑部件为将发电机与发动机前端壳体固定,且第三支撑部件固定在发动机前端壳体一侧底部位置,发电机带轮及发电机的前端部分位于第二防护罩形成的第二防护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护罩的一侧延伸至曲轴带轮以使得第二防护罩覆盖发电机带轮与曲轴带轮之间且朝向曲轴带轮运动的第二传动带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护罩延伸至曲轴带轮的侧部边缘与曲轴带轮绕接第二传动带轮的轮面相平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内螺纹套筒,三个内螺纹套筒的轴线非共线设置,内螺纹套筒的轴线垂直于发动机的前端壳体,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内螺纹套筒及螺纹固定件与第二防护罩平行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部件位于发电机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均设有内螺纹孔,第二支撑部件通过内螺纹孔及螺纹固定件与第二防护罩垂直于发动机前端壳体的部分固定。
13.一种矿用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CN202221249350.8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Active CN218376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9350.8U CN218376661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9350.8U CN218376661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6661U true CN21837666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9350.8U Active CN218376661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6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15386A (en) Guard for chain wheel
CN218376661U (zh) 一种发动机及矿用车辆
JP3096182B2 (ja) 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構造
JP3369357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伝動ケース防水構造
CN108407962B (zh) 摩托车后车体结构
JPH04292529A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取付構造
JP294993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ケース
JPH0356469Y2 (zh)
JP2528540Y2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取付装置
CN218717131U (zh) 一种阶梯式发动机防护罩
CN219034868U (zh) 发动机和车辆
CN220410691U (zh) 转向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590886U (zh) 一种防异响的电机铝端盖
CN213481361U (zh) 一种分体式编码器
CN215214562U (zh) 一种小型发动机减震结构
CN210013991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链盘
CN217883775U (zh) 一种新型无线连接车载耳机
KR102305687B1 (ko) 보호 가드를 구비한 전동 바이크
CN214304034U (zh) 护风罩总成以及应用该护风罩总成的汽车
JPH0313529Y2 (zh)
JPH063153Y2 (ja) エンジンのベルトカバーシール構造
CN218549686U (zh) 转子泵电机顶置安装结构
CN212804145U (zh) 一种具有嵌件组装功能的齿轮箱
CN210416188U (zh) 一种驱动电机的防护架
JPS62823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