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6296B - 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6296B
CN1986296B CN2006101628070A CN200610162807A CN1986296B CN 1986296 B CN1986296 B CN 1986296B CN 2006101628070 A CN2006101628070 A CN 2006101628070A CN 200610162807 A CN200610162807 A CN 200610162807A CN 1986296 B CN1986296 B CN 198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diaphragm
airbag
light transmission
resin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2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6296A (zh
Inventor
中泽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62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提供一种在保持预先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形状方面可以实现品质稳定化的有效技术。装载于车辆上的气囊装置(100),利用以覆盖状设置在收容于保持器(140)中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外表面上的气囊保持体(160)来保持气囊(110)的折叠形状。采用多个树脂层沿薄片剖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透光性的薄膜片构成该气囊保持器体(160)。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发生车辆事故时气囊在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装置的结构是公知的。并且,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示了在这种气囊装置中,对于预先折叠的气囊,通过设置由布构成的保持体来保持该气囊的折叠形状的可能性。但是,在这种气囊装置中,除了通过保持体可靠地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以外,难以进一步确认在安装保持体后也可以通过该保持体可靠地保持折叠形状。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保持体,在利用由布片形成的保持部分保持气囊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确认保持体不能达到的非保持部分中的气囊的折叠形状,但是因具有保持部分的结构方面,难以毫无遗漏地掌握整个气囊的折叠形状。当进一步增大非保持部分的区域时,虽然掌握气囊的折叠形状的可能性提高,但是由于保持部分的区域相应地减小,因而这样一来产生难以完全实现通过保持体来保持气囊折叠形状的原本目的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89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提供一种在保持预先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形状方面可以实现品质稳定化的有效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构成本发明。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装载在以汽车为首的卡车、公共汽车、电车、船舶、摩托车等各种车辆上的气囊装置的构筑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技术方案1所述的该气囊装置至少包括气囊、气囊收容部、气囊罩、气体供给部、气囊保持体。
本发明的气囊构成在发生车辆事故时在规定的展开膨胀区域展开并膨胀,从而约束车辆内外的人员的气囊。在利用该气囊进行约束的约束对象中,以就座于驾驶座上的乘员为首,包括就座于副驾驶座上的乘员、就座于后部座椅等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以外的座椅上的乘员或者车外的行人等。因此,在本发明的气囊展开膨胀的展开膨胀区域中,不限定于作为约束对象的乘员存在的车内区域,还广泛地包括作为约束对象的行人存在的车外区域。
本发明的收容体构成收容以规定形态折叠的折叠状态的气囊,并具有允许该气囊展开膨胀的气囊开口的结构。作为在此所称的“规定形态”,可举出将气囊卷绕成卷状的卷折形态、将气囊折叠成折皱状的折皱折叠形态以及组合上述折叠形态的折叠形态等。收容在气囊收容部中的气囊,在其展开膨胀时通过气囊开口向气囊收容部外突出。该气囊开口被本发明的气囊罩覆盖。
本发明的气体供给部具有如下功能:在发生车辆事故时,为了使气囊在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向该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具体而言,该气体供给部具有在检测到发生车辆事故时产生气囊膨胀用气体,并将该气囊膨胀用气体向气囊内部引导的结构。
本发明的气囊保持体具有如下功能:在由气囊收容部和气囊罩划分成的划分区域内,覆盖在收容于气囊收容部内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的外表面上,从而保持该气囊的折叠形状。特别是,在本发明中,采用多个树脂层沿薄片截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透光性的薄膜片来构成该气囊保持器体。在此所称的透光性的薄膜片,不管其透光程度的大小,只要透过其薄膜片能够看见即可。作为该薄膜片可以适当采用以透明的薄膜片为首的半透明的薄膜片(乳白色或着色的薄膜片)。即,本发明的气囊保持体,除了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折叠形状的原有功能以外,同时具有通过使用透光性的薄膜片在安装过程以及安装完气囊保持体后也能够目视气囊的折叠状态的功能(也称为“可视化功能”)。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气囊保持体的可视化功能,设想将折叠状态的气囊收容到气囊收容部之前目视该折叠状态的第一目视方式和将折叠状态的气囊收容到气囊收容部以后目视该折叠状态的第二目视方式。在设想第一目视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薄膜片的全部区域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由此,在将折叠状态的气囊收容到气囊收容部之前,可透过薄膜片从各个方向目视该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在设想第二目视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可从该薄膜片的各部位中的至少从气囊开口侧看得见的部位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由此,在将折叠状态的气囊收容到气囊收容部以后,可从气囊开口侧目视该折叠状态。当然,也可以在设想该第二目视方式的情况下,在该薄膜片的全部区域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
并且,在本发明中,关于将多个树脂层沿薄片截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结构,可以采用具有多个树脂层的一体成形的单一薄膜片,或者也可以采用使多个由各树脂层形成的薄膜片相互以层压状叠合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使用由透光性的薄膜片形成的气囊保持体,可以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并且透过该透光性的薄膜片可以目视是否没有变形地维持折叠状态的气囊的折叠形状。由此,可以实现与气囊的折叠形状的保持有关的品质的稳定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以使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多个树脂层构成除了透光性以外还具有其他功能的树脂层。例如,在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多个树脂层中,可使第一树脂层形成具有透光性且高强度的树脂层,使第二树脂层形成具有透光性且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根据这种结构,对于构成气囊保持体的薄膜片的多个树脂层,除了透光性以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因而合理。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采用包含具有透光性且相对于气囊低摩擦性的树脂层的薄膜片作为透光性的薄膜片,该薄膜片利用该树脂层覆盖在收容于气囊收容部中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的外表面上。在此所称的透光性且低摩擦性的树脂层形成与合成纤维制的气囊之间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较低的树脂层。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在直接与发生车辆事故时展开膨胀的气囊接触的气囊保持体的靠近气囊一侧配置低摩擦性的树脂层,可以抑制展开膨胀时的气囊和气囊保持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从而可以实现该气囊的顺畅的展开膨胀动作。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是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采用至少包括具有透光性且高强度性的树脂层和具有透光性且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中的一个树脂层的薄膜片作为透光性的薄膜片。关于高强度性的树脂层,规定为具有克服暂时折叠状态的气囊想要解除其折叠时的力,从而能够保持该气囊的折叠形状的强度的树脂层。这种高强度性的树脂层,即使在安装气囊保持体以后也可以有效地可靠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的折叠形状。另一方面,关于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规定为耐热性、耐湿性、耐光性等耐气候性能优良的树脂层。这种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对于设置于像车辆这样容易曝晒在室外环境中的部位上的气囊装置特别有效。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可以提供下述一种气囊保持体:可以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确保从外部对于该气囊的折叠状态的目视性,并且进一步考虑了气囊保持体的强度和耐环境劣化性。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是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在以规定形态折叠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的包括气囊开口侧部位的外表面上,卷绕透光性的薄膜片而进行覆盖。在此所称的气囊开口侧部位被规定为折叠状态的气囊的各部位中位于气囊开口侧的部位。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使用卷绕在气囊外表面上的由透光性的薄膜片形成的气囊保持体,可以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并且透过该透光性的薄膜片可以目视是否没有变形地维持折叠状态的气囊的折叠形状。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述的气囊装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设置透光性的薄膜片,以覆盖收容气囊状态的气囊收容部的气囊开口,并且使该透光性的薄膜片覆盖在折叠状态的气囊的气囊开口侧部位上。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使用覆盖气囊开口的由透光性的薄膜片形成的气囊保持体,可以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并且透过该透光性的薄膜片可以目视是否没有变形地维持折叠状态的气囊的折叠形状。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装载于车辆上的车辆用气囊装置中,特别是在由气囊收容部和气囊罩划分成的划分区域内,在收容于气囊收容部中的折叠状态的气囊的外表面上,以覆盖状设置气囊保持体,利用该气囊保持体保持气囊的折叠形状,并且采用多个树脂层沿薄片截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透光性的薄膜片构成该气囊保持体,从而即使在安装气囊保持体后也能够目视预先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形状,由此可以实现与气囊的折叠形状的保持有关的品质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通过气囊保持体160保持本实施方式的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气囊保持体160的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气囊保持体160的B-B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气囊装置200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沿着图5中的气囊保持体260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00的结构。虽然未特别图示,该气囊装置100是与就座于汽车的驾驶座上的乘员(以下称为“车辆乘员”)对应而安装的气囊装置,装载于车辆转向用的方向盘上。
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中的“气囊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气囊装置100的剖面结构。该气囊装置100,作为其基本构成元件,至少包括气囊110、充气机120、控制单元130、保持器140、气囊罩150以及气囊保持体160。
气囊110是在发生车辆事故时为了约束车辆乘员而展开膨胀的袋状的气袋,通过将由合成纤维形成的一张或多张气囊基布缝合成袋状而成。并且,该气囊110以预先折叠成规定形态的折叠状态收容在保持器140中。这里所称的“规定形态”,典型的是将气囊110卷绕成卷状的卷折形态、将气囊110折叠成折皱状的折皱折叠形态以及组合上述两种折叠形态的折叠形态等。在此所称的气囊1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
在充气机120中,在形成袋状的气囊110的内部空间内置用于产生展开膨胀用的气体的气体发生部122。气体发生部122通过电线束124与控制单元130相连,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3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起动,以产生展开膨胀用的气体。该气体发生部122所产生的该展开膨胀用气体通过气体流通路径(图示省略)而向气囊110的内部供给。该控制单元130由已知结构的CPU(运算装置)、ROM、RAM、输入输出装置以及***设备(均未图示)等构成。并且,该控制单元130与作为车辆侧的构成元件的车辆信息检测装置170相连,根据来自该车辆信息检测装置170的信息向气体发生部122输出控制信号。作为车辆信息检测装置170,典型地使用根据作用在车辆上的加速度等检测车辆碰撞发生的碰撞检测传感器。在此所称的充气机120构成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部”。
保持140构成具有收容上述结构的气囊110和充气机120的功能的有底箱状的壳体。具体而言,在保持器140的收容空间142中,在其下部收容充气机120,并在所收容的该充气机120的上方收容气囊110。在该保持器140的上部形成有为了允许收容状态的气囊110展开膨胀而开口的气囊开口144,该气囊110在发生车辆事故时通过该气囊开口144而展开膨胀的同时向图1中的箭头10方向突出。该保持器140利用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形品构成。在此所称的保持器14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收容部”,该保持器140的气囊开口14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开口”。
气囊罩150构成在将气囊110收容于保持器140中的收容状态下,从上方覆盖该保持器140的气囊开口144的树脂材料制的部件。由此,通过气囊罩150覆盖气囊110的车辆乘员侧。具体而言,该气囊罩150,包括沿着气囊开口144的开口平面以水平状延伸的平板部152和从该平板部152沿着保持器140的壁部直立设置的立设部154,并通过立设部154安装固定到保持器140一侧。并且,虽然未特别图示,在该气囊罩150上设有平板部152或立设部154中的板厚相对较薄的薄壁部分、即撕裂线。该气囊罩150,在车辆碰撞等车辆事故时,允许气囊110因展开膨胀时的负荷而沿撕裂线开裂,使气囊开口144处于开放状态,并且气囊110通过该气囊开口144向保持器140外突出。该气囊罩15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罩”。
气囊保持体160是具有如下功能的部件:通过在折叠成规定形态的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外表面上以覆盖状设置透光性的薄膜片,保持(也称为“维持”)该气囊110的折叠形状。在此所称的气囊保持体16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保持体”。在此,在图2中表示通过气囊保持体160保持本实施方式的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情况。并且,在图3中表示沿着图2中的气囊保持体160的A-A线的剖面结构;在图4中表示沿着图2中的气囊保持体160的B-B线的剖面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保持体160由具有透光性的薄片状的薄膜片形成,该薄膜片形成以覆盖状卷绕在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包含气囊开口144一侧部位的外表面上的状态。在该气囊保持体160的卷绕状态下,优选的是,形成薄膜片的两端部分叠合的重叠部162。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相对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简单地卷绕薄膜片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相对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简单地卷绕薄膜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重叠部162通过热熔敷、粘接等方式将薄膜片彼此接合的结构。作为另一结构,也可以采用在薄膜片的各端部上设置孔部,通过孔部拉引各端部并安装固定到设置于气囊110一侧的固定部位(例如,固定用的双头螺栓等)上的结构。在本结构中,不需要设置如薄膜片的两端部分叠合的重叠部162等部位。通过采用以上各种结构,可以利用气囊保持体160可靠地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
并且,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保持体160为沿薄膜剖面方向(也称为“薄片剖面方向”)以层压状分为第一树脂层160a和第二树脂层160b的双层结构的薄膜片。第一树脂层160a为与气囊110直接接触的气囊侧的树脂层,构成在成形状态下具有透光性且相对于合成纤维制的气囊110具有低摩擦性的树脂层。关于低摩擦性的树脂层,规定为与展开膨胀时的气囊之间的摩擦阻力(摩擦系数)较低的树脂层。另一方面,第二树脂层160b为设在第一树脂层160a的外侧而不与气囊110直接接触的树脂层,构成在成形状态下具有透光性且具有高强度性的树脂层。关于高强度性的树脂层,规定为具有可以克服处于暂时折叠状态的气囊想要解除其折叠的作用力,从而保持该气囊的折叠形状的强度的树脂层。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保持体160的薄膜片,可以是具有第一树脂层160a的部位和第二树脂层160b的部位的一体成形的单一薄膜片,或者也可以是使由第一树脂层160a形成的薄膜片和由第二树脂层160b形成的薄膜片相互以层压状叠合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在被保持器140收容时的气囊110上的该气囊保持体160的上表面上,设有沿着剖面方向的以连续线状形成薄壁部分(也称为“薄弱部分”)的部位,即所谓的撕裂线164。如图4所示,典型的是,该撕裂线164形成在第一树脂层160a和第二树脂层160b中的第二树脂层160b上。关于该撕裂线164的形成方法,可以适当采用通过在第二树脂层160b上实施激光加工而使第二树脂层160b薄弱化的方法、通过利用烙铁等进行加热而使薄膜薄弱化的方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第二树脂层160b的壁厚范围内适当设定撕裂线164在薄膜剖面方向上的薄壁深度。例如,优选的是,将撕裂线164在薄膜剖面方向上的薄壁深度设定为:使撕裂线164的强度低于对折叠状态的气囊110对折叠状态的气囊110卷绕薄膜片所产生的保持力。
根据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100,由于气囊保持体160由透光性的薄膜片形成,因而除了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原有功能以外,同时还具有在安装过程以及安装完气囊保持体160以后也能够目视该气囊110的折叠状态的功能(也称为“可视化功能”)。关于薄膜片的透光性,不管其透光程度的大小,只要透过其薄膜片能够看见就行。作为该薄膜片可以适当使用以透明的薄膜片为首的半透明的薄膜片(乳白色或着色的薄膜片)。根据气囊装置100的这种结构,由于根据需要可透过气囊保持体160看见是否没有变形地维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因而可以实现与该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保持有关的品质的稳定化。
在此,关于气囊保持体160的可视化功能,设想将折叠状态的气囊110收容到保持器140之前目视该折叠状态的第一目视方式和将折叠状态的气囊110收容到保持器140以后目视该折叠状态的第二目视方式。在设想第一目视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薄膜片的全部区域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由此,在收容折叠状态的气囊110之前,可透过薄膜片从各个方向目视该折叠状态。另一方面,在设想第二目视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薄膜片的各部位中的至少可从气囊开口144一侧看见的部位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即,可以采用在薄膜片的各部位中,至少在相当于气囊开口144的部位给予透光性的结构。由此,可在将折叠状态的气囊110收容到保持器140中以后,从气囊开口144一侧目视该折叠状态。当然,也可以在设想该第二目视方式的情况下,在该薄膜片的全部区域给予透光性的薄膜片的可视化功能。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100中,在发生车辆事故的情况下,当气囊110展开膨胀时,该展开膨胀力作用在气囊保持体160的内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气囊保持体160的撕裂线164的强度小于相对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卷绕薄膜片所产生的保持力,允许该气囊保持体160沿着撕裂线164开裂而解除对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保持,并且允许该气囊110向气囊罩150一侧进行展开膨胀动作和突出动作。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保持体160中,通过在直接与气囊110接触的气囊一侧配置具有低摩擦性的第一树脂层160a,可以抑制与展开膨胀时的气囊110之间的摩擦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从而可以实现该气囊110的顺畅的展开膨胀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在另一侧配置具有高强度性的第二树脂层160b,可以确保气囊保持体160本身的薄膜强度,因而即使在安装气囊保持体160以后,也可以有效地更加可靠地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气囊保持体160的薄膜片的第一树脂层160a和第二树脂层160b,除了透光性,还可以进一步给予与摩擦、强度有关的功能,因而合理。
由此,气囊110因其展开膨胀时的负荷而使气囊罩150沿着撕裂线开裂,并通过气囊开口144向保持器140外突出。因此,在预定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110约束车辆乘员。
另外,关于保持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装置,代替上述结构的气囊保持体16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此,参照图5和图6说明具有与气囊保持体160不同结构的气囊保持体260的气囊装置。在图5中,表示本发明中的“气囊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气囊装置200的剖面结构。并且,在图6中表示沿着图5中的气囊保持体260的C-C线的剖面结构。
图5所示的气囊装置200,采用代替在折叠状态的气囊110上卷绕气囊保持体160,而在保持器140的气囊开口144上安装气囊保持体260的结构。关于该气囊装置200的其他构成元件,与图1所示的气囊装置100相同。
气囊保持体260由与上述气囊保持体160相同的透光性的薄膜片构成。该气囊保持体260是具有如下功能的部件:将透光性的薄膜片覆盖气囊开口144地安装在收容气囊状态的保持器140上,并且通过使该透光性的薄膜片覆盖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气囊开口144一侧的部位,来维持该气囊110的折叠形状。在此所称的气囊保持体26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保持体”。
如图6所示,该气囊保持体260为沿薄膜剖面方向以层压状分为第一树脂层260a和第二树脂层260b的双层结构的薄膜片。第一树脂层260a为与气囊110直接接触的气囊一侧的薄膜部位,形成与在成形状态下具有透光性且相对于合成纤维制的气囊110具有低摩擦性的第一树脂层160a相同的结构。另一方面,第二树脂层260b为设在第一树脂层260a的外侧而不与气囊110直接接触的薄膜部位,形成与在成形状态下具有透光性且具有高强度性的第二树脂层160b相同的结构。并且,在该气囊保持体260中,在第一树脂层260a和第二树脂层260b中的第二树脂层260b上设有与上述撕裂线164相同的撕裂线264。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保持体260的薄膜片,可以是具有第一树脂层260a的部位和第二树脂层260b的部位的一体成形的单一薄膜片,或者也可以是使由第一树脂层260a形成的薄膜片和由第二树脂层260b形成的薄膜片相互以层压状叠合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200,由于气囊保持体260由透光性的薄膜片形成,因而除了保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原有功能以外,还具有在安装过程以及安装完气囊保持体260以后也能够目视该气囊110的折叠状态的功能。根据气囊装置200的这种结构,由于根据需要可透过气囊保持体260看见是否没有变形地维持折叠状态的气囊110的折叠形状,因而可以实现与该气囊110的折叠形状的保持有关的品质的稳定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构成气囊保持体260的薄膜片的第一树脂层260a和第二树脂层260b,除了透光性,还可以进一步给予与摩擦、强度有关的功能,因而合理。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考虑进行各种应用、变形。例如还能够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种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采用以层压状分为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的双层结构的薄膜片构成气囊保持体160、260的情况,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在该双层结构的薄膜片上以层压状进一步配置其他树脂层的多层结构的薄膜片来构成气囊保持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附加的树脂层,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性且具有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在此所称的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规定为耐热性、耐湿性、耐光性等耐气候性能优良的树脂层。这种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对于设置于像车辆这样容易曝晒在屋外环境的部位上的气囊装置特别有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与就座于汽车的驾驶座上的车辆乘员对应而配备的气囊装置,但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与驾驶座以外的车辆乘员,例如就座于副驾驶座或后部座椅上的车辆乘员、甚至车外的行人对应而配备的气囊装置。关于约束车外行人的气囊装置,典型的是,可以将该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发动机罩部、前围板部、A柱部等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装载于汽车上的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卡车、公共汽车、电车、船舶、摩托车等中的气囊装置的构成。

Claims (5)

1.一种装载于车辆上的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
气囊收容部,收容以规定形态折叠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并具有允许该气囊展开膨胀的气囊开口;
气囊罩,覆盖所述气囊的开口;
气体供给部,在发生车辆事故时,为了使所述气囊在展开膨胀区域展开膨胀,向该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和
气囊保持体,在由所述气囊收容部和所述气囊罩划分成的划分区域内,覆盖在收容于所述气囊收容部内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从而保持该气囊的折叠形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保持体,采用多个树脂层沿薄片截面方向形成层压状的透光性的薄膜片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采用包括具有透光性且相对于所述气囊具有低摩擦性的树脂层的薄膜片作为所述透光性的薄膜片,该薄膜片利用该树脂层覆盖在收容于所述气囊收容部内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采用至少包括具有透光性且高强度性的树脂层和具有透光性且耐环境劣化性的树脂层中的一个树脂层的薄膜片作为所述透光性的所述薄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在以规定形态折叠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包括气囊开口侧部位的外表面上,卷绕所述透光性的薄膜片而进行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保持体的结构为:设置所述透光性的薄膜片,以覆盖处于气囊收容状态的所述气囊收容部的所述气囊开口,并且将该透光性的薄膜片覆盖在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气囊开口侧部位上。
CN2006101628070A 2005-12-19 2006-11-23 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6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65137 2005-12-19
JP2005-365137 2005-12-19
JP2005365137A JP4746980B2 (ja) 2005-12-19 2005-12-19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6296A CN1986296A (zh) 2007-06-27
CN1986296B true CN1986296B (zh) 2011-01-26

Family

ID=37857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28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6296B (zh) 2005-12-19 2006-11-23 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22596B2 (zh)
EP (1) EP1798118A3 (zh)
JP (1) JP4746980B2 (zh)
CN (1) CN1986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8141B2 (ja) * 2005-06-08 2011-12-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707890B1 (ko) * 2005-09-12 2007-04-1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에어백장치
JP4877733B2 (ja) * 2005-12-28 2012-02-1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7712769B2 (en) * 2006-09-13 2010-05-11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DE602007004108D1 (de) * 2007-08-07 2010-02-11 Dalphi Metal Espana Sa Airbagmodul mit faltbarem Behälter für Kraftfahrzeuge
KR101091693B1 (ko) * 2009-08-25 2011-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조수석 에어백 모듈
CN102029969B (zh) * 2009-09-29 2013-05-1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树脂气囊
JP5523793B2 (ja) * 2009-10-30 2014-06-1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50443B2 (ja) * 2012-04-23 2016-07-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ケース体
CN114174129B (zh) * 2019-08-22 2023-10-1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气囊用保护罩及车辆用安全气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5459A (en) * 1996-06-18 1998-05-2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Folded air bag with adhesive
EP1405773A1 (de) * 2002-10-02 2004-04-07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sack und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Schutzsystem
JP4146840B2 (ja) * 2005-01-12 2008-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6585A (en) * 1978-02-08 1979-08-21 Toyobo Co Ltd Packaging material having excellent sealability
JPS6036388B2 (ja) * 1979-07-13 1985-08-2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密着性の良好な包装材料
JP2528207B2 (ja) * 1990-10-05 1996-08-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袋体の折り畳み状態保持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531309B2 (ja) * 1991-02-28 1996-09-04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968884B2 (ja) * 1992-03-13 1999-11-02 日本ユニカー株式会社 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JP3326873B2 (ja) * 1992-07-22 2002-09-2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包装用フィルム
JPH08156733A (ja) 1994-12-08 1996-06-18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8216819A (ja) * 1994-12-15 1996-08-27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846620A (en) * 1997-02-06 1998-12-08 W. R. Grace & Co.-Conn. High strength flexible film package
CA2256497C (en) * 1997-03-26 2003-07-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terior member having an airbag door section for use in vehicles, and its molding method
JPH1128997A (ja) 1997-07-14 1999-02-02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形状保持体
JP3144354B2 (ja) 1997-08-26 2001-03-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アバッグ
JPH11180240A (ja) * 1997-12-24 1999-07-06 Kansei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579584B1 (en) * 1998-12-10 2003-06-17 Cryovac, Inc. High strength flexible film package utilizing thin film
EP1013515B1 (en) * 1998-12-21 2004-03-03 Toyoda Gosei Co., Ltd. Car interior part with air bag cover portion
JP3455499B2 (ja) * 1999-08-06 2003-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CN1211433C (zh) * 1999-10-12 2005-07-20 东丽株式会社 树脂结构体及其用途
JP2001213257A (ja) * 2000-02-03 2001-08-07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253311A (ja) * 2000-03-09 2001-09-18 Takata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35293B2 (ja) * 2000-04-07 2011-02-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638602B2 (en) * 2000-09-04 2003-10-28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Adhesive wrapping film
JP4465872B2 (ja) * 2000-12-19 2010-05-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30017285A1 (en) * 2001-07-16 2003-01-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eat shrinkable film and jacket
US7150470B2 (en) * 2002-05-31 2006-12-19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s seat
DE60332491D1 (de) * 2003-01-10 2010-06-17 Mitsubishi Rayon Co Polymer mit mehrschichtstruktur und harzzusammensetzung zusammen mit einem acrylharzfilmmaterial, acrylharzlaminatfilm, lichthärtbaren acrylharzfilm oder -folie, laminatfilm oder -folie und mittels deren laminierung gewonnene laminatform
JP4364081B2 (ja) * 2004-07-14 2009-11-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65549B2 (ja) * 2005-02-25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封入容器の梱包パッケージおよび梱包パッケージの梱包具による封入容器の梱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5459A (en) * 1996-06-18 1998-05-2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Folded air bag with adhesive
EP1405773A1 (de) * 2002-10-02 2004-04-07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assack und Gassackmodul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Schutzsystem
JP4146840B2 (ja) * 2005-01-12 2008-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22596B2 (en) 2008-01-29
JP4746980B2 (ja) 2011-08-10
EP1798118A3 (en) 2008-09-03
JP2007168485A (ja) 2007-07-05
CN1986296A (zh) 2007-06-27
US20070138767A1 (en) 2007-06-21
EP1798118A2 (en)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6296B (zh) 气囊装置
CN1986294B (zh) 气囊装置
CN110614973B (zh) 用于车辆的气囊
CN1986295B (zh) 气囊装置
US9994181B1 (en) Vehicle seat including airbag
CN108216109B (zh) 具有侧室的安全气囊
CN110893832A (zh) 用于车顶安装式安全气囊的支撑件
US8596681B1 (en) Internal deployable vehicle panel assembly
WO2008059719A1 (fr) Dispositif de retenue d'un équipier
CN105365738B (zh)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可充气保护机构
JP4745674B2 (ja) 乗員放出防止組立体
JPH04191141A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折畳方法
JP4811169B2 (ja) 車体構造
JP3988566B2 (ja) 後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5158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76074B2 (ja) 歩行者等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050029833A (ko) 자동차의 후석용 에어백
JP5954273B2 (ja) 車両用ルーフ付け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89494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GB2558080A (en) Airbag with side chambers
KR100244543B1 (ko) 차량탑승자의 보호장치
JP2003312405A (ja)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84757B2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840191B1 (en) Roof mounted frontal airbag with display screen protection
JP2005132292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