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7536A -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7536A
CN1547536A CNA028142055A CN02814205A CN1547536A CN 1547536 A CN1547536 A CN 1547536A CN A028142055 A CNA028142055 A CN A028142055A CN 02814205 A CN02814205 A CN 02814205A CN 1547536 A CN1547536 A CN 1547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occupant
right directions
folding
kn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4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5807C (zh
Inventor
泷本正博
Ҳ
早川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7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7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8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8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51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1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ongated cylindrical or bottle-like inflators with a symmetry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g deployment, e.g. extruded reaction cani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通过折叠容纳的气囊(40),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同时,向上方展开膨胀,配置在车体侧与乘员之间的乘员膝盖前方侧。气囊(40)具有乘员侧壁(41)和车体侧壁(42),以使壁(41、42)重叠、展平的状态的下端(48)为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气囊(40)在折叠当初,从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折叠,使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之后,折叠成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进行容纳。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的气囊(40),从展开膨胀开始至结束,能有效地展开膨胀,确实保护乘员的膝盖。

Description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通过让膨胀用气体流入进行展开膨胀的气囊,保护驾驶者或助手席搭乘者等乘员的膝盖。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保护驾驶者等乘员的膝盖的装置,有例如日本特开平8-80797、特开平10-315894号公报等揭示的技术。前者的气囊装置,备有配置在仪表盘的下盖下侧部位、驱动时展开膨胀以保护驾驶者的胫到膝盖的气囊。后者的气囊装置备有配置在方向盘下方的转向柱盖附近、驱动时展开膨胀以保护驾驶者的膝盖下部至脚尖附近的气囊。
但是,这些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随着气囊展开膨胀开始至结束的时间经过、有效地使气囊膨胀、保护驾驶者等乘员膝盖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随着气囊展开膨胀开始至结束的时间经过、可有效地使气囊展开膨胀、能可靠地保护乘员的膝盖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落座的乘员膝盖前方的车体侧,折叠地容纳有气囊。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同时,向上方展开膨胀,配置在车体侧与乘员之间的乘员膝盖前方侧,保护乘员的膝盖。气囊具有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乘员侧的乘员侧壁和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车体侧的车体侧壁。另外,气囊的构成是,以使乘员侧壁与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的下端侧为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气囊在折叠当初,从乘员侧壁与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折叠,使上端侧接近下端侧,之后,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地进行折叠,并被容纳。
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内时,气囊与折叠工序大致相反地展开膨胀。换句话说,气囊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首先,解除左右方向变窄的折叠,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扩大,展开以覆盖突出用开口及其周缘。
接着,气囊解除在折叠当初使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折叠。这时,在解除使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折叠之前,气囊已经沿左右方向扩宽地展开,覆盖突出用开口与其周缘。因此,气囊在该状态下向上方展开。
接着,换句话说,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气囊在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首先,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向左右方向扩宽、展开膨胀,以便可覆盖膝盖前方侧,覆盖突出用开口与其周缘特别是左右方向的周缘。这时,在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动作之后,由于车辆是经过了前面的冲击,所以,乘员的膝盖相对于车辆作相对的前进运动。因此,如果从突出用开口的周缘向左右方向扩大,使气囊展开膨胀,即使由于制动操作或惯性力等使膝盖向左右错位,气囊也能可靠地保护该乘员的两膝盖。
而且,在经过气囊的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后,即使膝盖与气囊接触,或者膝盖不与气囊接触,在乘员的脚尖着落在底板上的状态等下,如果乘员相对于车辆作相对的前进,则会导致膝盖弯曲、上升的事情发生。这时,气囊已经经过了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处于其宽度尺寸从突出用开口的周缘向左右方向扩大的状态,向上方展开膨胀。因此,气囊能用向上方展开膨胀后的气囊的部位,可靠地保护上升移动的膝盖。
进而,利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随着气囊的展开膨胀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可有效地使气囊展开膨胀,确实保护了乘员的膝盖。
再者,利用该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随着展开膨胀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能可靠地设定气囊的膨胀形式。因此,也可以从膨胀的当初开始,不进行展开膨胀,使气囊的保护区域变大。所以,作为向气囊供给膨胀用气体的增压泵,可以不使用输出大的泵或容积大的气囊,利用本发明的气囊装置,能可靠地保护乘员的两膝盖。
此外,希望在折叠当初的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时,在车体侧壁侧卷绕上端侧折叠成卷筒,借此进行折叠。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展开膨胀时的折成卷筒的折叠部位的折叠被解除时,折叠部位是以解卷的方式解除折叠的。而且,折叠部位即使与乘员干涉,也能相反地促进解卷,与乘员接触,解卷并向上方展开。结果,利用这种构成,不会把不需要的推压力施加到乘员上,可以顺利地完成气囊的展开膨胀。
另外,希望在使气囊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乘员侧壁侧,将以使气囊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折叠,使其位于折叠部位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方。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把以使气囊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左右两端部,在侧乘员侧壁侧容纳到上下方向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下方。因此,气囊展开膨胀当初,把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转动,使其与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中央部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解除折叠,然后,恢复到折叠前的状态。接下来,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中央部侧,在该恢复之前,借助于位于乘员侧壁侧的左右两端部,限制折叠的解除,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中央部侧会极力地抑制局部向上方的膨胀,换句话说,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折叠的解除,是在使左右两端部与中央部侧沿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之后,在气囊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部区域,大致均等地进行的。结果,利用这样的构成,即使车体侧与乘员之间的间隙窄,气囊也能进一步无障碍地向上方展开。
另外,如果不考虑上述这些方面,使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侧位于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方也是可以的。或者,在乘员侧壁侧或车体侧壁侧,使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侧位于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后方或前方。
另外,在使气囊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折叠部位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将以使上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相互接近地进行折叠,折成卷筒。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使乘员侧壁与车体侧壁重叠、展平之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的气囊的情况下,最好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折叠成紧凑形式。
进一步,希望在使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地进行折叠时,将折叠后的气囊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折叠,使其分别配置在乘员左右两膝盖的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的外方。
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从容纳状态的当初开始,气囊被容纳成可保护乘员两膝盖的前方侧的形式。因此,如果气囊在展开膨胀初期,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则能可靠地保护乘员两膝盖的各膝盖中心。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由于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的折叠部位少,因此,能尽可能地使气囊实质上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尺寸薄而窄。
再进一步,也可以在气囊上设置有连接车体侧壁与乘员侧壁、限制膨胀时气囊的厚度的筋。希望沿着左右方向配置该筋,使从气囊内的上游侧部位流动的膨胀用气体可以向气囊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流动。
采用这样的构成,膨胀用气体从气囊内的上游侧部位向下游侧部位流动时,其朝向为向着气囊内左右方向的两侧外方的方向。因此,气囊在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能更顺利地向左右方向展开。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点是,在第一方面中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气囊,仅仅从乘员侧壁与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折叠、容纳,使其上端侧接近下端侧。
利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气囊内时,气囊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并立即向上方展开。
换句话说,利用第二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从气囊由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当初开始,可以以能够保护乘员两膝盖的宽度尺寸,在乘员的两膝盖的前方侧配设气囊。因此,即使两膝盖向左右移动,展开膨胀初期的气囊也能用大的范围可靠地保护两膝盖。而且,随后,即使各膝盖弯曲、上升,由于气囊已经经过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从突出用开口的周缘向上方展开膨胀。结果,气囊能用向上方展开膨胀后的部位,可靠地保护上升移动的膝盖。
进而,利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随着气囊的展开膨胀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可有效地使气囊展开膨胀,确实保护了乘员膝盖。
再者,在第二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中,如第一方面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气囊那样,由于可以不折叠成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的形式,因此,可以尽早地完成气囊的展开膨胀。
在该第二方面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中,希望气囊容纳成这样的形式:使折叠后气囊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位于乘员左右两膝盖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的外方。
根据该构成,气囊容纳成从容纳状态的当初开始可以保护乘员的两膝盖前方侧的形式。因此,如果气囊在展开膨胀初期,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则能可靠地保护乘员两膝盖的各膝盖中心。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不用折叠上下方向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因此,能进一步使气囊实质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尺寸更薄、更窄。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及前后,是指对应于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搭载在车辆上时的车辆的上下、左右及前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断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3是图2的III-III部位的概略断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形式所使用的气囊的正面图。
图6是图5的VI-VI部位的概略断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形式气囊的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形式气囊展开膨胀结束的状态,是沿车辆前后方向的状态的概略纵断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形式气囊展开膨胀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另一实施形式所使用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11是第二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形式所使用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13是第三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另一实施形式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15是第四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形式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形式气囊展开膨胀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另一实施形式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19是第五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形式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使用状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断面图。
图22是第六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23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使用状态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形式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25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气囊展开膨胀的概略横断面图。
图26是表示第七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使用状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断面图。
图27是第七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断面图。
图28是表示第七实施形式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使用状态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形式的气囊折叠工序的概略图。
图30是表示第七实施形式气囊展开膨胀的概略横断面图。
图31是表示把第八实施形式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配置在助手席车辆前方侧的状态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概略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
如图1~图4所示,为了保护作为乘员M的驾驶者MD的膝盖K,在驾驶者MD的车辆前方侧的转向柱3的下方,配设有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
如图1所示,转向柱3由转向柱盖7覆盖。转向柱3的构成为,备有与方向盘1连接的主轴4及用于覆盖主轴4周围的转向轴管5。在主轴4与转向轴管5之间,配设有可调整方向盘1的环面角度的图中未示的倾斜机构以及可使方向盘1沿轴4的轴向移动或停止的图中未示的可伸缩机构等。
转向柱盖7为大致的四方筒状等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结构,并且为了覆盖方向盘1下方的转向柱3,沿着转向柱3的轴向配设着。换句话说,转向柱盖7通过以车辆前方侧配置在下方、以车辆后方侧配置在上方,朝后上升倾斜地配设着。并且,从转向柱盖7的仪表盘(以下称作仪表盘)9突出的部位的下表面7a,大致为长方形形状,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向后上升的曲面状形成。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的构成为,备有:折叠的气囊40、将膨胀用气体供给气囊40的增压泵34、用于覆盖折叠的气囊40的气囊盖26以及容纳箱13,并且配置在车体(本体)侧的转向柱7的下方。本实施形式的气囊装置S1形成气囊组装体SA,该气囊组装体SA将气囊40、增压泵34以及气囊盖26组装到容纳箱13上,通过组装各部件成为一体化的气囊组装体SA安装到车辆上,由此将气囊装置S1搭载在车辆上。
容纳箱13由板金制成,如图1~图4所示,其构成为备有:平板状的板状部14以及用于容纳折叠的气囊40与增压泵34容纳部17。
容纳部17为有底的箱形形状,具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17a。在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容纳部17大致为长方体的箱形形状,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底壁22和大致四方筒状的周壁18,在围绕开口17a的周壁18上,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对峙的壁18a、18b,分别配置有安装孔20、21,该安装孔20、21以大小能安装增压泵34的圆形形状开口。增压泵34的后述的圆柱状本体部34a可以嵌插到安装孔20中,因此,安装孔20以内周面可支持地形成本体部34a的外周面,安装孔21不能使增压泵34的本体部34a***,其内径尺寸为可使增压泵34的后述的外螺纹部34c突出。增压泵34向容纳部17中的安装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的,即把增压泵34的外螺纹部34c侧从容纳部17的外侧***安装孔20中,使外螺纹部34c从安装孔21突出,把螺母35螺纹连接到外螺纹部34c上。
在周壁18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多个断面大致为J形形状的钩19,钩19的尖端远离开口17a,并且与底壁22侧颠倒。在气囊盖26后述的成为铰接部30侧的部位(容纳部周壁18下面一侧的部位)配设有4个这样的钩19,在气囊盖26后述的门31的尖端31a侧的部位(容纳部周壁18上面一侧的部位)配设有3个这样的钩19,在车辆左右方向两侧的部位各配设1个这样的钩19。
板状部14从容纳部17的开口17a的周缘延伸,以大致的长方形形状形成,使其足以覆盖座位上的驾驶者MD左右两膝盖K(KL、KR)的前方侧,在其周缘的四角分别配设有用于连接到车辆本体侧的安装片15。另外,板状部14的开口17a上缘侧附近,以使转向柱盖7的下面7a侧朝车辆后方一侧突出的方式朝下方侧凹陷,进一步与该下面7a的弯曲状态对应,朝车辆后方侧突出地弯曲。并且,从开口17a的周缘到板状部14的外周缘之间,形成有为了提高板状部14的刚性的肋14a,该肋14a以其车辆后方侧的面形成,为了支持气囊盖26的后述的基部27。
在板状部14的容纳部开口17a的周缘,贯通表里形成有大致以长方形形状开口的多个贯通孔14b。这些贯通孔14b配置成可使气囊盖26的与各钩19卡合的安装片28穿过的结构。
另外,在板状部14上的离开容纳部17的左右两侧,贯通表里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4c。这些安装孔14c处于利用热铆接可把气囊盖26安装到容纳箱13上的部位。换句话说,把气囊盖26后述的安装脚部27a***各安装孔14c中,一边使各安装脚部27a的尖端熔融,一边进行扩径。并且,使各脚部27a固化的尖端不能从安装孔14c中拔出,与钩19并用,把气囊盖26安装到容纳箱13上。
进一步,在容纳箱13的各安装片15上,形成有为了用螺栓24(参照图4)固定到车辆本体侧上的连接孔(图中未示)。此外,各安装片15用螺栓24固定到给定的托架上,该给定的托架固定到本体侧的仪表盘支架、中心支撑件、前本体柱等上。这些托架构成为通过塑性变形可吸收冲击力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形式中,示出了具有板状部14与容纳部17的容纳箱13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一体的情况。但是,容纳箱13也可以通过适当地把板金焊接形成。
气囊盖26由聚烯烃系等热可塑性弹性体形成,如图1~图4所示,其外形形状大于容纳箱13的外形形状,构成为覆盖容纳箱13的车辆后方侧的结构。
另外,气囊盖26配置在仪表盘9的转向柱盖7周缘的下仪表盘9b侧,覆盖从仪表盘9突出的转向柱盖7的下侧周缘。为此,从车辆后方侧观察气囊盖26时,其上缘中央附近向下方凹陷,使转向柱盖7朝后方突出。另外,气囊盖26的凹部下方的上缘侧与转向柱盖下面7a侧的曲面对应,朝车辆后方侧弯曲地***。仪表盘9由上仪表盘9a与下仪表盘9b构成。
气囊盖26具有用于覆盖容纳部17的开口17a的门31和覆盖板状部14的车辆后方侧的基部27。
门31以稍大于开口17a的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形成。在门31外周缘的倒U字型的部位,形成与基部27连接的薄壁断开预定部29,使门31可以朝下方打开。断开预定部29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车辆前方侧的面上设置有连续的或断续的凹槽,以便在把门31向膨胀的气囊40上推压时很容易折断。
在门31的下缘侧,形成有铰接部30,在把断开预定部29折断使门31打开时,作为门31的旋转中心。该铰接部30作为整体铰接部,以非断开范围内的壁厚且以较基部27或门31更薄的壁厚形成。
将断开预定部29折断、并且以铰接部30为旋转中心打开门31时的开口,作为突出用开口32。该突出用开口32,作为使折叠的气囊40展开膨胀时从气囊40的容纳部位的容纳部1 7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用的开口。
另外,在基部27的容纳部开口17a的周缘全周附近,在车辆前方侧突设有多个安装片28。各安装片28做成大致的长方形板状,贯通容纳箱13的板状部14的各贯通孔14b。在各安装片28形成有使其周缘与钩19卡合用的卡合孔28a。各卡合孔28a以长方形形状开口。
此外,在基部27的给定位置,在容纳箱13的板状部14的各安装孔14c的周缘,形成有通过热铆接卡合的多个安装脚部27a。各安装脚部27a为在热铆接前的状态下为可以贯通安装孔14c的圆杆状。各安装脚部27a如图3所示,通过热铆接之后,将其尖端侧压扁。
如图1~图3所示,增压泵34的构成为,通过输入电气信号可以排出膨胀用气体G的气缸型。增压泵34备有圆柱状本体部34a,该本体部34a具有气体排出口34b。在本体部34a的一端突出有外螺纹部34c。该增压泵34向容纳箱13的安装,是从安装孔20把增压泵34***容纳部17内,使外螺纹部34c从安装孔21突出。另外,通过把螺母35螺纹连接到从箱13突出的外螺纹部34c上,把本体部34a的外螺纹部34c侧的端面压接到容纳部17的安装孔21的周缘侧,另外,本体部34a的远离外螺纹部34c的外周面由安装孔20的内周面支持。这时,增压泵34容纳到容纳部17内,并且由容纳箱13保持着。向容纳部17内安装时,增压泵34贯通气囊40的后述的安装孔42a、42b。
另外,该增压泵34通过输入来自图中未示的控制装置的电气信号而动作。控制装置也驱动搭载在方向盘1上的图中未示的气囊装置。并且,控制装置与方向盘用气囊装置同时把驱动用电气信号输入给增压泵34,在本体部34a的从容纳部17突出的一侧端面上连接有连接器36。在该连接器36上连接有与气囊驱动回路相接的导线37。
气囊40由具有可挠性的聚酯或聚酰胺等织物形成,如图4~图6所示,展开膨胀后时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板状。气囊40具有下端侧安装部40b与配设在该安装部40b上方侧的本体部40a。安装部40b具有安装孔42a、42b。气囊40的安装部40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本体部40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另外,气囊40由分别大致为长方形形状的驾驶者MD侧的乘员侧壁41与转向柱盖7侧的车体侧壁42的两块织物构成,并且通过将壁41、42的周缘彼此缝合而形成。
在车体侧壁42的下部侧,形成有两个安装孔42a、42b。安装孔42a的构成为,可使增压泵34的本体部34a穿过、并且其内径尺寸略等于本体部34a的外径尺寸。安装孔42b的构成为,其内径尺寸小于本体部34a的外径尺寸,可使外螺纹部34c穿过。气囊40以增压泵本体部34a***安装孔42a中,以外螺纹部34c***安装孔42b中,然后,通过增压泵34的本体部34a或外螺纹部34c支持安装孔42a、42b的内周面。换句话说,利用容纳到容纳部17中的增压泵34,可以把气囊40安装到容纳箱13上。
在气囊40内,分为上下两级配设有沿左右方向为带状的筋(テザ一)43、44。该筋43、44作为厚度限制装置,使膨胀时的气囊40的厚度沿整个区域大致均等,并且使气囊40可顺利地侵入驾驶者MD的膝盖K与转向柱盖下面7a之间。该筋43、44配设成把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连接在一起。该筋43、44,其左右两端43a、43b、44a、44b离开气囊40的左右缘49、50。
利用第一实施形式的气囊40,展开膨胀时,本体部40a从门31打开后所形成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从包含开口32左右方向的周缘的气囊盖26的基部27的车辆后方侧的面覆盖到至少转向柱盖下面7a侧的上端7b附近,而且,还可以覆盖驾驶者MD的膝盖K(KL、KR)的前方侧。
气囊40的折叠工序如图7的A、B所示,首先,从把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将气囊40的上端47侧折叠使其接近下端48侧。在实施形式的情况下,把上端47向车体侧壁42侧卷绕,折成卷筒。这时,形成使气囊4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窄的上下方向折叠部位51。
接着,如图7的B、C所示,为了使气囊40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容纳的容纳部17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对应地变窄,将折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侧折回。在第一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将左右两端部52、53向上方侧(更详细地说,是向车体侧壁42的上方,向斜上前方侧(参照图2))折叠。
然后,在折叠气囊40之后,利用折坏防止用的可以断开的图中未示的包装薄膜,对气囊40包装。接着,使安装孔20、42a彼此以及安装孔21、42b彼此一致,将气囊40容纳到容纳部17内。另外,把安装孔42a、42b部位的包装薄膜撕开。
之后,从安装孔20、42a侧把外螺纹部34c***容纳部17内所容纳的气囊40内,使外螺纹部34c进一步从安装孔42b、21突出。接着,把螺母35拧到突出的外螺纹部34c上,使本体部34a的外螺纹部34c侧的端面介于气囊40的安装孔42a的周缘,并压接在容纳部17(壁18b)的内周面上。于是,可把增压泵34与气囊40安装在容纳部17上。
接着,将气囊盖26安装在容纳箱13上。该安装首先,从容纳箱13的车辆后方侧,相对各贯通孔14b***相应的安装片28,同时,相对于各安装孔14c***相应的圆杆状安装脚部27a。这时,各安装片28与钩19产生干涉,离开容纳部17发生弹性变形后,恢复,于是,将钩19***卡合孔28a内。结果,可将卡合孔28a的周缘卡合在钩19上。
接着,对于从各安装孔14c突出的安装脚部27a的尖端进行热铆接,把各安装脚部27a卡合在板状部14的车辆前方侧的面上的安装孔14c的周缘上。于是,可把气囊盖26安装在容纳箱13上,形成气囊组装体SA。
然后,把气囊组装体SA的板状部14的各安装片15用螺栓24连接到本体侧的给定的托架上,如果连接到本体侧上,则可把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搭载在车辆上。
另外,把气囊装置S1搭载在车辆上之后,把导线37连接到气囊驱动回路上,同时,将仪表盘9的上面板9a或下面板9b及底盖11(参照图1、2)搭载在车辆上。
将气囊装置S1搭载在车辆上以后,如果向给定的电气信号输入给增压泵34,就会从气体排出口34b排出膨胀用气体G。并且,气囊40膨胀后,使图中未示的包装膜断裂,同时,挤压气囊盖26的肩部31,使断开预定部29断裂,以铰接部30为中心,使门31朝下方打开。结果,气囊40从容纳部17的开口17a经过打开门31所形成的气囊盖26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进一步沿着转向柱盖下面7a,向上方大幅度地展开膨胀(参照图8、图9的A、B)。
利用该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当膨胀用气体G流入气囊40时,气囊40与折叠工序相反地展开膨胀。换句话说,气囊40从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首先,如图9A所示,解除使气囊40左右方向的尺寸变窄的左右两端部52、53侧的折叠,扩大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并展开,以覆盖突出用开口32及其周缘。
接着,如图8及图9的B所示,解除折叠当初以使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的折。这时,在解除以使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的折之前,气囊40已经像图9A所示的那样,向左右方向扩宽并展开,以覆盖突出用开口32及其周缘。因此,气囊40在该状态下,向上方展开。
换句话说,利用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在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首先,如图8或图9的A所示,使气囊40从容纳部位17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使其宽度朝左右方向扩宽,展开膨胀,进而可覆盖膝盖K(KL、KR)的前方侧,覆盖突出用开口32及其周缘、特别是左右方向的周缘。这时,在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的动作之后,由于车辆是经过了前面的冲击,所以,乘员MD的膝盖K相对于车辆作相对的前进运动(参照图1)。因此,如果从突出用开口32的周缘向左右方向扩大,使气囊40展开膨胀,即使由于制动操作或惯性力等使膝盖K(KL、KR(参照图4))向左右错位,气囊40也能可靠地保护该乘员MD的两膝盖KL、KR。
而且,在经过气囊40的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后,即使膝盖K与气囊40接触,或者膝盖K不与气囊40接触,在乘员MD的脚尖着落在底板上的状态等下,如果乘员MD相对于车辆作相对的前进,则会导致膝盖K弯曲、上升的事情发生(参照图8)。这时,气囊40已经经过了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处于其宽度从突出用开口32的周缘向左右方向扩大的状态,如图9B所示,向上方展开膨胀。因此,气囊40能用向上方展开膨胀后的气囊40的部位,可靠地保护上升移动的膝盖K。
进而,利用第一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随着气囊40的展开膨胀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可有效地使气囊40展开膨胀,确实保护了乘员MD的膝盖K(KL、LR)。
再者,利用该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1,随着展开膨胀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能可靠地设定气囊40的膨胀形式。换句话说,也可以从膨胀的当初开始,不进行展开膨胀,使气囊40的保护区域变大。因此,作为向气囊40供给膨胀用气体G的增压泵34,可以不使用输出大的泵或容积大的气囊40,利用气囊装置S1,能可靠地保护乘员MD的两膝盖KL、KR。
此外,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在气囊40的折叠当初,把气囊40的上端47以使其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向车体侧壁42侧折叠成卷筒。因此,展开膨胀时的折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的折叠被解除时,折叠部位51是以解卷的方式解除折叠的。而且,折叠部位51即使与乘员MD干涉,也能相反地促进解卷,与乘员MD接触,解卷,向上方展开。进而,不会把不需要的推压力施加到乘员MD上,可以顺利地完成气囊40的展开膨胀。
进一步,利用第一实施形式的气囊40,从膨胀用气体G上游侧的安装部40b侧向本体部40a侧的膨胀用气体G如图5所示,借助于配置在下方侧左右方向的筋44,向左右方向两侧流动。气体G进一步经过左右两缘49、50的气囊40内周面侧的部位与筋44左右端部44a、44b之间,从筋44流入作为气体流通孔45的上方侧部位。换句话说,在作为膨胀用气体G上游侧部位的安装部40b近旁的本体部40a的部位,膨胀用气体G的方向是朝向左右方向两侧外方的方向。因此,在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可进一步顺利地进行本体部40a向左右方向的展开。
另外,如果不考虑上述方面的话,在气囊40折叠的当初,把其上端47侧向乘员侧壁41侧卷绕而折叠成卷筒,以使其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进行折叠,或者,折叠成波纹状,以使其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进行折叠。进一步,还可以把上端47侧塞进气囊40内,以使其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仙人掌状。再者,除了沿左右方向配设筋44之外,还可以将筋44配设成从车辆后方侧观察时的V字状或U字状。
另外,折叠气囊40时,在容纳气囊40的容纳部17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折叠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的一方。
进一步,在使左右方向的尺寸变窄,折叠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0的A、B所示,将展平的气囊40A的上端47侧向车体侧壁42侧以使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卷筒。之后,如图10C所示,把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折叠成波纹状。或者,如图10D所示,把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向折叠部位51左右方向的中央部51a侧的朝内的方向折叠成卷筒。或者进一步如图10E所示,把左右两端部52、53以相反方向朝外折叠成卷筒。于是,使端部52、53相互接近,就可以结束折叠作业。在气囊40A的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折叠适于将左右宽度尺寸折叠成紧凑尺寸。另外,也可以把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彼此以左右非对称的方式折叠在一起。例如,把左端部52侧折成波纹状,把右端部53侧折成朝内或朝外的卷筒,或者,以相反的方式折叠。
再者,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侧,还可以以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为基准,向上方侧以外折叠、进行配置。
例如,在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所示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2中,折叠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侧,配置在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的后方侧。在该气囊40B中,首先,如图12的A、B所示,将展平的气囊40B的上端47侧向车体侧壁42侧以使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卷筒。之后,如图12C所示,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后方侧折回,结束气囊40B的折叠作业。之后,与气囊40同样地容纳在容纳箱13中,形成气囊组装体SA,搭载在车辆上。
当然,在图12C中,也可以相对于折叠部位51左右方向的中央部51a,把左右两端部52、53侧向前方侧或下方侧等折叠,结束折叠作业。例如,在图13所示的第三实施形式所示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3中,在折叠的最终工序中,将左右两端部52、53向前方侧(更详细地说向前下侧)折叠,将气囊40C容纳在容纳部17中。
另外,在折叠的最终工序中,还可以再次折成卷筒。例如,如图14的A、B所示,将展平的气囊40D的上端47侧向车体侧壁42侧以使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卷筒。之后,如图14C所示,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前方侧(也可以或后方侧或上方侧等)折回,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容纳部17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对应。接着,如图14的C、D所示,如果把折叠部位55向车体侧壁42侧折叠,则可以结束气囊40D的折叠作业。之后,与气囊40同样地容纳在容纳箱13中,形成气囊组装体SA,搭载在车辆上。
也可以如图15、16所示的第四实施形式所示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4,以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为基准,在乘员侧壁41侧,把气囊40E的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侧向下方侧折回。
换句话说,该气囊40E的折叠工序,如图16的A、B所示,首先,从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把气囊40E的上端47侧在车体侧壁42侧卷绕折叠,折成卷筒,使其接近下端48侧。
接着,如图16的B、C所示,为了使气囊40E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与容纳的容纳部17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对应,将折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侧折回。这时,在该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在乘员侧壁41侧,折叠左右两端部52、53,使其位于折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左右方向的中央部51a的下方。并且,在该折叠之后,利用与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的工序,搭载在车辆上。
在该第四实施形式中,在气囊40E的展开膨胀当初,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上方转动,使其与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解除折叠,然后,恢复到折叠前的状态。接下来,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侧,在端部52、53恢复之前,借助于位于乘员侧壁41侧的左右两端部52、53,限制折叠的解除。换句话说,在解除折叠,使端部52、53恢复之前,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侧会极力地抑制局部向上方的膨胀,结果,折叠部位51折叠的解除如图17A所示,首先,在中央部51a侧抑制局部向上方膨胀的状态下,使左右两端部52、53向上方转动,与中央部51a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之后,如图17B所示,沿着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部的区域,大致均等地进行折叠部位51折叠的解除。
因而,在第四实施形式中的气囊40中,在抑制局部变厚的状态下,由于向上方展开膨胀,即使车体侧转向柱盖下面7a与驾驶者MD之间的间隙窄,也能进一步无障碍地向上方展开。
另外,在乘员侧壁41侧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中央部51a的下方侧折叠的情况下,对于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长的气囊40A,如图18的A、B所示,也可以进行折叠。换句话说,首先,把展平的气囊40A的上端47侧以使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在车体侧壁42侧折叠成卷筒。之后,也可以如图18C所示,在乘员侧壁41侧,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折叠成波纹状,使端部52、53彼此接近,结束折叠作业。当然,还可以如图18E所示,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中央部51a侧的朝内的方向折叠成卷筒。或者,如图18D所示,把左右两端部52、53以相反方向朝外折叠成卷筒。使端部52、53相互接近,结束折叠作业。这样的折叠适于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的气囊40A情况。另外,也可以如图18F所示,把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彼此以左右非对称的方式折叠在一起。例如,把左端部52侧朝外折叠成卷筒,把右端部53侧朝内折成卷筒,或者,以相反的方式折叠。或者将一侧折成波纹状。
此外,还可以将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侧折叠地配置在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的正下方的下方侧,不仅如此,也可以折叠地配置在斜下后方侧。
进一步,还可以如图19所示的第五实施形式所示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5,在乘员侧壁41侧的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的下方,而且,在增压泵34的本体部34a的下方侧,配置气囊40F的折叠成卷筒的折叠部位51左右两端部52、53侧。在该气囊40F中,首先,如图20的A、B所示,将展平的气囊40F的上端47侧在车体侧壁42侧以使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卷筒。之后,如图20C所示,在乘员侧壁41侧,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增压泵34的本体部34a的下方侧折回,结束气囊40F的折叠作业。之后,与气囊40同样地容纳在容纳箱13中,形成气囊组装体SA,搭载在车辆上。
另外,在使气囊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地进行折叠时,也可以如图21~24所示的第六实施形式所示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M6的气囊40G那样进行折叠。此外,在气囊装置M6中,容纳箱13A以其上部侧的左右安装片15A连接固定在仪表盘支架1F上,容纳箱13A的容纳部17A与增压泵34A或气囊40G的安装部40b一起沿左右方向扩宽地构成。此外,气囊盖26A的门31与宽度宽的容纳部17的开口17a对应,在左右方向上扩宽地形成。在第六实施形式中,这些方面是不同的,另外,气囊40G的折叠也不同。但是,第六实施形式的其他部分的构成与第一实施形式相同。
该气囊40G的折叠如图24的A、B所示,首先,在车体侧壁42侧,将展平的气囊40G的上端47侧以使其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折叠成卷筒。之后,如图24C所示,在乘员侧壁41侧,把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向增压泵本体部34a的下方侧折回,结束气囊40F的折叠作业。而且,折叠后的气囊40G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56、57按照下述方式折叠,即在将其搭载于车辆上时,使其分别配置在驾驶者MD的左右两膝盖KL、KR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LC、RC(参照图23、25)的外方。
气囊40G折叠之后,与气囊40同样地容纳在容纳箱13A中,形成气囊组装体SA,搭载在车辆上。
在该第六实施形式中,从容纳状态的当初开始,将气囊40G容纳成可保护驾驶者MD的左右两膝盖KL、KR的前方侧的形式。因此,如图25所示,在展开膨胀的初期,如果气囊40G从容纳部位17A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体后方侧突出,就能可靠地保护驾驶者MD的左右两膝盖KL、KR的各膝盖中心LC、RC。
另外,在第六实施形式中,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侧的折叠部位与其他实施形式相比很小。由此,在第六实施形式中,气囊40G实质的容纳空间深度尺寸可以又薄又窄。
另外,在该第六实施形式中,折叠部位51的左右两端部52、53可以以折叠部位51的中央部51a侧为基准,也可以向上方侧、后方侧、前方侧等折叠。再者,也可以仅将左右两端部52、53的一个折回。进一步,使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折叠,也可以在乘员侧壁41侧卷绕、折成卷筒或折成波纹状,还可以折成仙人掌状。
再进一步,也可以构成图26~图28所示的第七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7。该气囊装置S7与气囊装置S6相比,容纳箱13B的容纳部17B与增压泵34B或气囊40H的安装部40b一起向左右方向扩宽地构成。另外,气囊盖26B的门31与扩宽的容纳部17B的开口17a对应,向左右方向扩宽地形成。再者,第七实施形式中,气囊40H的折叠不同。但是,其他构成与第七实施形式、第六实施形式相同。
该气囊40H的折叠,如图29的A、B所示,从乘员侧壁41与车体侧壁42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以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方式进行折叠。然后,仅用该工序把气囊40H容纳到容纳箱13B的容纳部17B中,形成气囊组装体SA。接着,把气囊组装体SA搭载在车辆上。
气囊40H展开膨胀后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气囊40等相同,设定成能大大地覆盖驾驶者MD的两膝盖KL、KR的前方。
而且,折叠后的气囊40H可容纳在容纳部17B中,使其左右两端部52、53分别位于驾驶者MD的左右两膝盖KL、KR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LC、RC的外方。
在该第七实施形式中,膨胀气体流入气囊40H内时,气囊40H从容纳部17B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并立即向上方展开。
换句话说,如图30所示,从气囊40H由容纳部17B的突出用开口32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的当初开始,可以以能够保护驾驶者MD的两膝盖K(KL、KR)的宽度尺寸,在驾驶者MD的两膝盖K(KL、KR)的前方侧配设气囊40H。因此,即使两膝盖KL、KR向左右移动,展开膨胀初期的气囊40H也能用大的范围可靠地保护两膝盖KL、KR。而且,随后,即使各膝盖K弯曲、上升,由于气囊40H已经象图26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经过展开膨胀的初期阶段,从突出用开口32的周缘向上方展开膨胀。因此,气囊40H能用向上方展开膨胀后的气囊40H的部位40a,可靠地保护上升移动的膝盖K。
进而,利用第七实施形式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7,随着气囊40H的展开膨胀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经过,可有效地使气囊40H展开膨胀,确实保护了乘员MD的膝盖K。
再者,利用该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S7,如第一实施形式的气囊40等那样,可以不折叠成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的形式,因此,该气囊装置S7可以尽早地完成气囊40H的展开膨胀。
进一步,在第七实施形式中,由于不折叠折叠部位51的左右方向端部52、53侧,因此,与各实施形式相比,可使气囊40H实质的容纳空间的深度尺寸更薄、更窄。
而且,在该第七实施形式中,气囊40H也可容纳在容纳部17B中,使其左右两端部52、53分别位于驾驶者MD的左右两膝盖KL、KR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LC、RC的外方。因此,如果气囊40H在展开膨胀的初期,从容纳部17B的突出用开口17a向车辆后方侧出,则能可靠地保护驾驶者MD的两膝盖KL、KR的各膝盖中心LC、RC。
另外,该第七实施形式的气囊40H,使上端47侧接近下端48侧的折叠,也可以在乘员侧壁41侧卷绕、折成卷筒或折成波纹状,还可以折成仙人掌状。
另外,在各实施形式中,以为了保护驾驶者MD的膝盖K而配置在驾驶者MD的车辆前方侧的气囊装置S1、S2、S3、S4、S5、S6、S7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31所示,为了保护落座于助手席的助手席搭乘者MP的两膝盖K(KL、KR),也可以在落座于助手席的乘员MP的车辆前方侧的车体侧(仪表盘9侧)配置气囊装置S8。此外,气囊装置S8所使用的气囊40A如图10所示,与气囊装置S1的气囊40相比,其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被扩宽,像图10的A、B、C所示的那样地进行折叠、容纳。再者,在气囊装置S8中,容纳箱13的板状部14或气囊盖26与仪表盘9的助手席前方的部位对应,平面地形成。除了这些点之外,气囊装置S8的其他部件与气囊装置S1同样地形成。

Claims (11)

1.一种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落座的乘员膝盖前方的车体侧,折叠地容纳有气囊,所述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同时,向上方展开膨胀,配置在车体侧与乘员之间的乘员膝盖前方侧,保护乘员的膝盖,其特征是:
所述气囊具有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乘员侧的乘员侧壁和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车体侧的车体侧壁,同时构成为,以使所述乘员侧壁与所述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的下端侧作为所述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
所述气囊在折叠当初,从所述乘员侧壁与所述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折叠,使上端侧接近下端侧,之后,使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地进行折叠,并被容纳。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折叠当初的所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时,在所述车体侧壁侧卷绕上端侧折叠成卷筒,借此进行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所述乘员侧壁侧,将以使所述气囊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折叠,使其位于所述折叠部位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将以所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进行折叠,使其位于所述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所述乘员侧壁侧,将以所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进行折叠,使其位于所述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所述车体侧壁侧,将以所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进行折叠,使其位于所述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在所述折叠部位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将以使所述气囊的上端侧接近下端侧的方式折叠的折叠部位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侧相互接近地进行折叠,折成卷筒。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在使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窄时,将折叠后的所述气囊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折叠,使其分别配置在所述乘员左右两膝盖的各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的外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囊备有连接所述车体侧壁与所述乘员侧壁、限制膨胀时所述气囊的厚度的筋;
所述筋沿着左右方向配置,使从所述气囊内的所述上游侧部位流动的膨胀用气体可以向所述气囊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流动。
10.一种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在落座的乘员膝盖前方的车体侧,折叠地容纳有气囊,所述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容纳部位的突出用开口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同时,向上方展开膨胀,配置在车体侧与乘员之间的乘员膝盖前方侧,保护乘员的膝盖,其特征是:
所述气囊具有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乘员侧的乘员侧壁和配置在膨胀结束时的车体侧的车体侧壁,同时构成为,以使所述乘员侧壁与所述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的下端侧作为所述膨胀用气体的上游侧部位;
所述气囊从所述乘员侧壁与所述车体侧壁重叠、展平的状态开始,使其上端侧接近下端侧地进行折叠,并被容纳。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其特征是,以这样的形式容纳所述气囊:使折叠后所述气囊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乘员左右两膝盖的各个左右方向的膝盖中心的外方。
CNB028142055A 2001-12-06 2002-12-02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8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3253/2001 2001-12-06
JP2001373253A JP3743360B2 (ja) 2001-12-06 2001-12-06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の収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7536A true CN1547536A (zh) 2004-11-17
CN1275807C CN1275807C (zh) 2006-09-20

Family

ID=1918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42055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807C (zh) 2001-12-06 2002-12-02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84065B2 (zh)
EP (1) EP1452407B1 (zh)
JP (1) JP3743360B2 (zh)
KR (1) KR100587573B1 (zh)
CN (1) CN1275807C (zh)
DE (1) DE60212698T2 (zh)
WO (1) WO200304792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0251C (zh) * 2005-05-18 2009-02-1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1443215B (zh) * 2006-05-15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展开方法以及车辆
CN10459019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US20190023214A1 (en) 2017-07-24 2019-01-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irbag control method, and airbag folding method
CN112141037A (zh) * 2019-06-26 2020-12-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盖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CN112874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5858B2 (en) 2002-04-01 2006-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DE102004023853A1 (de) * 2003-05-14 2005-01-20 Toyoda Gosei Co., Ltd., Nishikasugai Faltverfahren für einen Airbag für eine Heckkollision und 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e Heckkollision
JP2005104269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02004009450U1 (de) * 2004-06-15 2004-10-2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Schutzvorrichtung für den Fahrer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060197324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Takata Restraint Systems, Inc. Advanced protection driver area bag
DE102006050310A1 (de) * 2006-10-25 2008-04-30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JP4408884B2 (ja) 2006-10-31 2010-02-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35221B2 (ja) * 2006-11-02 2009-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35224B2 (ja) * 2006-11-09 2009-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31520B2 (ja) * 2006-11-24 2009-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88007B2 (ja) 2007-01-15 2010-06-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60190B2 (ja) * 2007-03-01 2009-04-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有した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JP4710862B2 (ja) * 2007-04-02 2011-06-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53717B2 (ja) * 2007-05-31 2012-10-1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畳方法
JP4952450B2 (ja) * 2007-08-31 2012-06-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ラッピングシート
JP5196530B2 (ja) * 2007-10-22 2013-05-1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231137B2 (en) * 2007-11-09 2012-07-3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Knee airbag housing assembly
JP2009120071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yoda Gosei Co Ltd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072348B1 (en) * 2007-12-18 2016-10-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ee airbag and method of folding the same
DE102008014209A1 (de) * 2008-03-14 2009-09-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ieairbag
JP5368779B2 (ja) * 2008-03-31 2013-12-1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DE102008061693A1 (de) 2008-12-10 2010-06-17 Takata-Petri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lten eines Gassackes für ein Airbagmodul
US20100270782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bag straps for wrapping the airbags and optimizing deployment
US8777262B2 (en) 2009-04-27 2014-07-15 Autoliv Asp, Inc. Airbag assemblies with stabilizer straps
US8083254B2 (en) * 2009-04-27 2011-12-27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ssemblies configured for inflator insertion and inflator-mediated coupling to an airbag housing
US8118325B2 (en) * 2009-04-27 2012-02-21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s and internal tethers produced from single panels of material
US8500157B2 (en) 2009-04-27 2013-08-06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1561470B1 (ko) 2009-06-18 2015-10-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무릎에어백의 폴딩방법
US8297649B2 (en) * 2009-07-16 2012-10-30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 having two chambers separated by an internal tether
US8272667B2 (en) * 2009-11-03 2012-09-25 Autoliv Asp, Inc. Low-mount inflatable knee airbags having serial chambers
US8500155B2 (en) * 2009-12-22 2013-08-06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l cover
WO2011102225A1 (ja) * 2010-02-17 2011-08-2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ニーエアバッグ
DE102010030194B4 (de) * 2010-06-17 2018-06-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nieairbag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US8360464B2 (en) 2010-08-31 2013-01-29 Autoliv Asp, Inc. Covers for inflatable knee airbag housings
US8297650B2 (en) 2010-08-31 2012-10-30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rticulating housings
DE202011002778U1 (de) * 2011-02-16 2011-09-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iegassackmodul
US8696019B2 (en) * 2011-03-21 2014-04-15 Tk Holdings Inc. Knee airbag module
US8540276B2 (en) 2011-11-07 2013-09-24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cushion fold pattern
US8505963B1 (en) 2012-02-24 2013-08-13 Autoliv Asp, Inc. Airbag assemblies with strap clamps
US9010804B2 (en) 2013-03-15 2015-04-21 Autoliv Asp, Inc. Airbag assemblies with constrained stabilizer straps
CN105128809B (zh) * 2015-08-31 2018-07-17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袋的折叠方法
JP6488968B2 (ja) * 2015-09-30 2019-03-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696266B2 (en) 2017-11-10 2020-06-30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knee airbag assemblies
US10814820B2 (en) * 2017-12-28 2020-10-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JP7087814B2 (ja) * 2018-08-10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前部構造
JP7215452B2 (ja) * 2019-06-26 2023-01-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884230B1 (en) 2022-07-29 2024-01-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strument panel mounted knee airba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8978A (en) * 1970-05-11 1971-11-09 Gen Motors Corp Inflatable restraint for vehicle occupant
JPS53147341A (en) 1977-05-25 1978-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Method of folding air cushion
JPS58110338A (ja) 1981-12-23 1983-06-30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エアバツグ格納部構造
JPH0256053A (ja) 1988-08-22 1990-02-26 Toshiba Corp 文書作成装置
JPH0256053U (zh) * 1988-10-18 1990-04-23
JP3186163B2 (ja) * 1992-01-31 2001-07-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乗員の保護装置
GB2263669B (en) * 1992-01-31 1995-07-05 Takata Corp Air bag device for the knees of an occupant
JP3431307B2 (ja) 1994-09-12 2003-07-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513877A (en) * 1994-12-02 1996-05-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supplemental inflation restraint arrangement
JPH09123862A (ja) * 1995-10-27 1997-05-13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脚部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9207701A (ja) 1996-02-07 1997-08-12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340018B2 (ja) 1996-03-25 2002-10-2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とその折畳み方法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GB2322337B (en) * 1997-02-20 2001-03-14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method of folding an air-bag
DE19714174C2 (de) 1997-03-21 2003-09-11 Takata Petri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ltung eines Gassackes
JP3798506B2 (ja) * 1997-05-15 2006-07-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20587A (ja) * 1997-07-08 1999-01-26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9807424U1 (de) * 1998-04-23 1998-08-27 Trw Repa Gmbh Knieschutz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insassen
JPH11321511A (ja) * 1998-05-11 1999-11-24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3407678B2 (ja) 1998-12-28 2003-05-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82365B2 (en) * 2000-07-07 2007-0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device for knee protection
WO2002004261A1 (fr) 2000-07-07 2002-01-1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protegeant le genoux
CN1226156C (zh) 2000-07-07 2005-11-0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保护膝用气囊装置
JP2002249016A (ja) 2000-12-19 2002-09-03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715789B2 (en) * 2001-05-21 2004-04-06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US6945557B2 (en) * 2001-11-09 2005-09-20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3807252B2 (ja) 2001-05-21 2006-08-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752417B2 (en) * 2001-05-21 2004-06-22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US7055851B2 (en) * 2001-11-22 2006-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EP1619086B1 (en) * 2002-01-11 2007-05-30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JP4270794B2 (ja) * 2002-02-18 2009-06-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US7055858B2 (en) * 2002-04-01 2006-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JP3900051B2 (ja) * 2002-09-13 2007-04-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0251C (zh) * 2005-05-18 2009-02-1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1443215B (zh) * 2006-05-15 201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展开方法以及车辆
CN10459019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US20190023214A1 (en) 2017-07-24 2019-01-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irbag control method, and airbag folding method
CN109291874A (zh) * 2017-07-24 2019-0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US10800368B2 (en) 2017-07-24 2020-10-1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airbag control method, and airbag folding method
CN109291874B (zh) * 2017-07-24 2021-05-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12141037A (zh) * 2019-06-26 2020-12-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盖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CN112141037B (zh) * 2019-06-26 2023-01-13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盖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CN112874465A (zh) * 2019-11-29 2021-06-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84065B2 (en) 2008-06-10
EP1452407A1 (en) 2004-09-01
DE60212698D1 (de) 2006-08-03
KR100587573B1 (ko) 2006-06-08
JP2003170801A (ja) 2003-06-17
DE60212698T2 (de) 2007-01-11
US20040245750A1 (en) 2004-12-09
EP1452407A4 (en) 2005-03-30
CN1275807C (zh) 2006-09-20
JP3743360B2 (ja) 2006-02-08
WO2003047920A1 (en) 2003-06-12
EP1452407B1 (en) 2006-06-21
KR20040071126A (ko) 2004-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807C (zh)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US10919483B2 (en) Airbag for steering wheel
CN1903618A (zh) 气囊装置
US9925948B2 (en) Airbag
CN1272199C (zh)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装置
CN1076682C (zh) 有侧面冲击气袋装置的座椅结构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651285A (zh) 气囊装置
CN1305714C (zh) 充气机
CN1666910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JP2006205830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654250A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741923A (zh)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CN1903623A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US9290149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a front passenger seat
CN100347010C (zh)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CN1651284A (zh) 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
US6929285B2 (en) Air bag
US11097683B2 (en) Airb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665704A (zh)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CN1312194A (zh) 侧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CN1721231A (zh) 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0